11.送东阳马生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也运用了对比。
主体结构上的对比: 以自己年幼时得书、成人
后求师叩问之难,和“今诸生”优越的学习条件作对比; 以自己成人后奔走之辛劳、生活之清苦和“今诸生”衣食
住行无忧的优越生活条件作对比……
具体的记叙过程中的对比:
描写“同舍生”有何作用? 【答案】此题运用对比作用分析法。用自己的 “缊袍敝衣”与“同舍生” “被绮绣”,戴红缨和宝石 装饰的帽子,腰里挂着白玉环、佩刀、香囊等饰物,“烨 然若神人”的样子进行对比,突出自己不追求“口体之奉
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 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勉励马生要珍惜现在的 良好的条件,勤奋学习。
重点品析第1-2段
1. 作者在求学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都是怎样克 服的?找出其中的细节,说说最让你感动的地方。 第一段总写,突出勤奋: 无书:无从致书以观──借书, 抄书:每假借于藏 书之家,手自笔录。
无师:无硕师名人与游──求师:
部分来自《点拨》
3.省略句 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 点拨:“撰”前省略主语“马生”,“以”后省略
宾语“之”。
(六)名句积累 1.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
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3.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 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部分来自《点拨》
3.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古义:借。
4.或遇其叱咄 古义:有时。
今义:与“真”相对。
今义:或者。 今义:又。 今义:烹调后汁儿特别多的副食。 今义:逆向,相反方向。
5.日再食
古义:两次。 6.媵人持汤沃灌 古义:热水。 7.寓逆旅 古义:迎接。
部分来自《点拨》
8.尝趋百里外 古义:奔赴。 9.俯身倾耳以请 古义:询问,请教。 (三)一词多义 1.以:无从致书以观 以衾拥覆 何以战 2.至:礼愈至 表目的,来,连词 用,介词 认为,动词 今义:邀请。 今义:趋势。
2.理解本文对比手法的运用,体会其独特的表达效果。 (重点)
3.学习作者克服困难、勤心求学的精神和意志。 (难点)
宋濂( 1310 ~ 1381 ),字景濂,号潜溪,浦
江(今浙江义乌)人,明代文学家。少年时代刻苦自
学,曾师从于古文大家吴莱、柳贯、黄溍。他的散文 简洁明快,详略有致,在当时影响相当大。刘基曾推 许他为“当今文章第一”。宋濂与刘基、高启为“明 初诗文三大家”。著有《宋学士文集》。
中国古代刻苦求学的例子。
1.囊萤映雪:(晋车胤和孙康的学习故事)囊萤,以囊盛 萤。《晋书•东胤传》:“(胤)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 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以照书,以认继日焉。”《尚 友录》卷四:“孙康,晋京北人,性敏好学,家无油, 于冬月尝映雪读书。” 2.悬梁刺股: (战国苏秦的学习故事,也叫“头悬梁, 锥刺股”) 《战国策•秦策一》:“(苏秦)读书欲睡, 引锥自刺其股。” 《太平御览》卷三百六址三引《汉 书》:“孙(敬)花色品种字文宝,发学,晨夕不休。乃 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 悬屋梁,后为当时大儒。”
部分来自《点拨》
3.【难点探究】作者写作本文是为了勉励马生勤奋学
习,为什么从自身写起?
【答案】本文是长辈给晚辈的临别赠言,作者既要 使晚辈有所得益,又不宜板起面孔说教,于是,作 者就采用了现身说法的形式,叙述了自己当年读书 的艰难、从师学习的艰辛和学习的勤奋。这样既含
教诲,又怀勉励,读来亲切感人,很有说服力。
朗读课文
请同学们朗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批和圈 点。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自然的风格。
圈点要求 1.文中有很多常识性的词语,如“加冠” “太学”等找出来解释一下。 2.用波浪线画出作者读书的语句。 3.用横线画出本文中的议论语句,体会其意 思。
优劣对比 艰难求学
导思1.作者是从哪 导思2.太学生学习 条件优越体现在哪
叩问。
从乡之先达执经
为师严厉:未尝稍有降辞色(遇其)叱咄──求学礼
周:立侍左右色愈恭,礼愈至。
b.第二段详写,突出艰苦:求学中途艰难:
足肤皲裂而不知四支僵劲不能动──受人照 顾: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学习生活艰苦: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缊袍 敝衣处其间──乐以忘忧:以中有足乐者,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3.凿壁偷光(西汉匡衡的学习故事)又作穿壁引光。《西 京杂记卷二》:“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 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4.画荻教子:《宋史欧阳修传》:“(修)四岁而孤。母郑 守节自誓,亲诲之学。家贫,至以获画地学书。 5.韦编三绝(孔子晚年读《易》的故事)
几个方面谈自己刻
苦求学的经历的?
关键词: 勤奋专心
几个方面?
专心致志
导思3.作者认为学 有所成靠的是什么?
勉励告诫
导思4.作者写这篇 赠序 的意图是什么?
结构层次
第一部分 写作者年轻时求学的情形, 立意 (1-2) 突出其“勤且艰”。
写当代太学生学习条件的 第二部分 优越,与作者年轻时求学 (3) 的艰难形成鲜明对照。强 调勤苦学习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 点明本文的写作背景和意 (4) 图。
今之诸生 有“凡所宜有之书” 有“司业、博士为之师” 无奔走之劳 无冻馁之患
1.记叙、描写、议论的自然结合。 本文以记叙为主,笔法简洁。有些地方适当加以渲染和
描写,为文章增添了文采,使文章显得更加具体生动。
另外,在叙述和描写的同时还适当穿插议论,使本文的 主题更加突出。如:“其业有不精……岂他人之过哉?” 以议论性的语句强调用心不专一是业有不精、德有不成 的根源,突出主题。 2.采用对比的方式阐明道理。 本文把自己与“同舍生”,与当今诸生都作了对比,突 出了自己的勤奋好学,水到渠成地引出了本文的主旨。
细节二: “立侍”“援”“俯”“倾” “请”这些动词有何表达效果?
这一系列的动词,作者对老师的尊敬以
及对知识的渴求。
细节三:“色愈恭,礼愈至”对作者的 神态描写有什么作用?
这里表现出作者对老师的尊敬,
而且两个“愈”字传神地表现出作者
求知的虔诚和恭敬的态度。
1.本文中的对比有什么作用?
本文不仅主体结构上运用了对比,而且在具体的记叙过程
23 送东阳马生序
常言道:“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孟子也说:“夫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这些都说明了苦难并非全是坏事。只要我们善于化苦
难为动力,则苦难就会成为成功的垫脚石。今天我们 来学习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
1.积累文言词语,了解作者与文体知识,背诵课文。
假诸人而后见也
相当于“之于”,兼词
部分来自《点拨》
(四)词类活用
1.手自笔录。 2.主人日再食。 3.腰白玉之环。 名词作状语,用笔 名词作状语,每天 名词作动词,腰上系着 名词作状语,每年
4.父母岁有裘葛之遗。 5.寓逆旅。
名词作动词,寄住 形容词作名词,鲜鱼和肥肉 名词性短语活用作动词性
6.无鲜肥滋味之享。
宋濂幼时家贫,一生刻苦学习,“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 书卷,于学无所不通”。元朝末年,被召为翰林院编修,以奉
养父母为借口,辞不应召。明朝初年,任江南儒学提举,主修
《元史》,官至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洪武十年,以年老辞 官还家。洪武十一年,即宋濂告老还乡第二年,他去京都朝见
明太祖。正在太学学习的东阳马生前来拜访他,并说自己将回
细节一:“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这处细 节描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案】此题运用细节描写作用分析法。“天大寒,砚冰坚
”说明天气已经冷到了滴水成冰的程度,砚池内结有坚冰,书 写极困难;“手指不可屈伸”写执笔抄写之艰辛。即便如此, 作者仍“弗之怠”,即不敢懈怠。通过这一细节描写,表明自 己学习条件的艰苦,并以此来突出自己幼时求学的勤奋刻苦, 意志的坚强。
”、一心向学的精神。
对比手法的运用有利于分析事理,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和感染力,同时又可使文章富有波澜,更能突出文章 中心,表明作者写作意图。
部分来自《点拨》
2.作者认为:“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 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请联系
自身的学习实际,从学习条件与学有所成的关系的
角度,谈谈你对这句话的认识。 【答案】示例:良好的天资、优越的学习环境等 条件并不是学有所成的决定因素,人要有所成 就,要靠自己主观努力。
导思1.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谈自己刻苦求学的 经历的? 幼时求学之苦,用心之专;成年求师之艰 导思2.太学生学习条件优越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一无“冻馁之患”, 二无“奔走之劳”, 三无求师问难之艰,四无借书手录之苦。
源自文库
导思3.作者认为学有所成靠的是什么?
勤,专 导思4.作者写这篇赠序 的意图是什么?
xǐ 曳屣 xiù 容臭
qīn 衾 kòu 叩问 yè 烨然
gé wèi 裘葛之遗

文言知识积累
(一)通假字 1.四支僵劲不能动(“支”通“肢”,肢体) 2.同舍生皆被绮绣(“被”通“披”,穿)
部分来自《点拨》
(二)古今异义
1.无从致书以观 古义:取得。 今义:指给予或达到。
2.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古义:跑。 今义:行走。
乡探亲。宋濂了解他是个“善学”的人,便写了这篇序,介绍 自己的学习经历和学习态度,勉励他勤奋学习,成为德才兼备 的人。
赠序 赠序是一种文体,是友人临别时所写的赠言,多 以“送……序”为题,如柳宗元的《送孟东野序》。
“送东阳马生序”即“送给东阳姓马的年轻人的临别
赠言。”
一 读一读字音
shì 嗜学
sì 俟
基础
文章 主旨
精读文本
1.作者年轻时求学的艰难主要表现在 哪些方面?
1.幼时抄书之艰 2.成年叩问之难
自 身 经 历
3.从师奔走之劳
4.住读生活之苦
总括:勤且艰
2.作者写求学时的艰难,目的是什么?
说明学习条件的好坏对学习效果没有决定 性的影响。 是为了指出学有所成的根本原因在于勤奋好 学,以此勉励马生勤奋求学。
部分来自《点拨》
4.读了全文,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答案】示例:(1)学习的动力源于浓厚的兴趣 (2)向人求教要谦虚诚恳 问 苦 (4)学习要有主动性 (3)学习要敢于发 (5)学习要勤奋刻
(6)以读书为乐,就会不畏艰难。
余 送 东 阳 马 生 序 致书难 求教难 奔走苦 生活难 对比 说理 劝学
7.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短语,穿着旧棉袍,穿着破衣衫
部分来自《点拨》
(五)文言句式
1.倒装句 (1)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点拨:介宾短语“于藏书之家”后置,正常语序应为 “每于藏书之家假借”。 (2)弗之怠。 点拨:宾语前置句,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应为“弗 怠之”。 2.判断句 是可谓善学者矣。 点拨:“者”表判断。
凭借,介词 周到,形容词
皆以美于徐公
部分来自《点拨》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3.道:益慕圣贤之道 策之不以其道 4.质:援疑质理 非天质之卑 当余之从师也 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询问,动词 资质,名词
到达,动词 讲,动词
学说,名词 方法,名词
5.从: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6.诸:今诸生学于太学
向,介词
跟从,动词 众多,数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