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旦简介+生平+典故
周公旦失意而死的典故
周公旦失意而死的典故
引言:成王这样做的理由是说不敢以周公为臣,可内心深处却是想把
周公开除在周朝的忠臣之外。
毫无疑问,在政治专制的时代,处在像周公
这样位置上的政治人物,注定要以悲剧结束自己的一生。
周公旦,姓姬,名旦,又称叔旦,是西周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思
想家、教育家,被尊为元圣,儒学先驱。
周文王的第四子,周武王的同母弟。
因采邑在周,称为周公。
武王建立了周王朝后,过了三年就病死了,其子成王年幼,由周公旦
摄政当国。
其兄弟管叔、蔡叔和霍叔等人勾结商纣子武庚和徐、奄等东方
夷族反叛。
他奉命出师,三年后平叛,并将势力扩展至东海。
后建成周洛邑,作为东都。
相传他制礼作乐,建立典章制度。
其言论见于《尚书》诸篇。
他是孔子最为敬佩的古代圣贤。
周公旦
周成王八年(前1035),周成王开始临朝执政。
周公旦意识到这是最
后的时机,就又开始了夺权的行动。
大概是这次又被人知觉,周公不得不
逃亡到楚地。
后来,成王容许不加追究,周公才又回到朝中,但从此以后,他也就失去了专权的时机。
同年,周公在失意中病死。
在病危之际,他曾
要求死后葬在周地,以表示自己对周的忠诚。
可是,在他死后,成王却把
他葬在了周以外的毕地。
成王这样做的理由是说不敢以周公为臣,可内心
深处却是想把周公开除在周朝的忠臣之外。
毫无疑问,在政治专制的时代,处在像周公这样位置上的政治人物,注定要以悲剧结束自己的一生。
《周易》本经形成。
周公旦姬旦的生平简介
周公旦姬旦的生平简介周公,姬姓,名旦,是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周武王姬发的弟弟,曾两次辅佐周武王东伐纣王,并制作礼乐。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周公旦姬旦的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姬旦的生平简介姬旦(?~前1105年)史称周公。
姬昌的第四子,姬发同母弟,即周公旦。
武王死后,子成王年幼,不能管理国家,由姬旦辅政当国。
七年之后,还政成王。
史称“周公摄政”。
周公摄政后,管叔、蔡叔、霍叔有意争权,散布流言说“周公将不利于孺子(成王)。
”引起周贵族内部不和。
灭殷后的第三年,武庚发起叛周,并联合东方徐夷、奄、蒲姑等东方旧属国发动大规模武装叛乱,面对这样严重局势,周公耐心说服召公奭和诸大臣,作《君奭》,及时解决了周朝统治集团的内部因王位继承的矛盾,然后亲率大军东征。
经过三年苦战,终于削平了武庚叛乱,杀武庚,黜三叔,同时攻灭了东夷诸部。
经过这次战争,周人才最后完成了灭商的事业。
周公东征胜利之后,为了镇压商遗民和控制整个东方地区,决定在洛水北面的瀍河涧水附近营建洛邑(今河南洛阳市)。
营建工作自周公摄政五年开始,至七年完工。
新建洛邑包括王城和成周两部分,成周在东而王城在西,中隔瀍水。
洛邑建成后,周公将“殷顽民”(即大小奴隶主)迁往成周,并派八师(一师2500人)军队镇慑。
与此同时,周公还政于成王,自己留守洛邑。
从此,洛邑成为周王朝统治东部地区的政治、军事中心,号称“东都”。
为了巩固周的统治,周公总结夏殷的统治经验,制定周朝政策。
从他先后发布的《康诰》、《酒诰》、《梓材》三篇文告看来,《康诰》的目的是安定殷民,实施“明德慎罚”。
即保护殷民正当权益,依法行事不可滥罚。
《酒诰》是针对殷民饮酒成风而发布的文告,引导殷民不因饮酒大量浪费粮食,要“艺黍稷”种庄稼,“肇牵车牛,远服贾”去经商养父母,主张祭祀庆典可用酒,平时聚会不可饮酒。
对工匠饮酒要先行教育,对商民饮酒者全数拘获送京都。
《梓材》是《康诰》文告的续篇。
提倡“明德”,“至于敬寡、至于属妇,合由以容”。
周公旦与尚书周朝历史中的智慧
周公旦与尚书周朝历史中的智慧周公旦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位重要的政治家和改革家,他在尚书周朝的历史中展现了卓越的智慧和领导才能。
本文将从周公旦的背景出发,探讨他在尚书周朝执政期间所展现的智慧以及对周朝历史的影响。
1. 周公旦的背景周公旦,姬姓,名旦,字子产,是周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也是周朝的奠基人之一。
他拥有高度的政治智慧和谋略,为周朝建立了坚实的基础。
周公旦的背景使他在政治和治理上具备独特的优势,他的智慧和能力为尚书周朝的兴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周公旦的治国智慧周公旦在尚书周朝执政期间,采取了一系列的智慧措施来治理国家。
首先,他凭借着卓越的政治才能,推行了君主集权的制度,加强了国家的统一和管理效率,为社会秩序的稳定奠定了基础。
其次,他重视农业发展,推行农田水利建设,提高了农业生产力,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条件。
此外,他还注重文化教育,推崇礼乐制度,培养了一支优秀的官僚阶层,为周朝的长治久安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3. 周公旦的外交智慧除了在治国方面的智慧,周公旦在外交上也展现了卓越的才能。
他重视与各国的友好关系,通过婚姻联姻、亲派使者等方式,与周边国家建立了紧密的联系,实现了地区的和平稳定。
他还善于利用外交手段解决争端和扩大周朝的影响力,为尚书周朝的繁荣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4. 周公旦的改革智慧周公旦不满足于尚书周朝的现状,他希望通过改革来推动国家的进步和发展。
他提出了循脂扬清的改革思想,主张去除豪强势力,推行清廉政治。
他还推动了土地制度的改革,确保土地分配的公平合理,并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他的改革智慧使得尚书周朝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积极的变革和进步。
5. 周公旦对尚书周朝历史的影响周公旦作为尚书周朝的奠基人和主要政治家,他的智慧和才能在周朝历史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建立的君主集权制度为后来的封建王朝提供了借鉴和学习的对象。
他注重农业发展和文化教育,为周朝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他在外交上的智慧促进了国家与邻国的友好关系,维护了地区的和平稳定。
周公与周礼封建礼制的奠基者与创始者
周公与周礼封建礼制的奠基者与创始者周公,又称姬旦,是西周时期的重要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化名人。
他被誉为周礼封建礼制的奠基者与创始者,对于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周公与周礼封建礼制的关系以及他对中国历史的重要贡献。
一、周公的生平与事迹周公姓姬,名旦,字子产,是周武王的弟弟、周文王的弟弟兼儿子。
他出生于周朝建立初期,从小就深受父兄的教育熏陶。
周武王驾崩后,周公辅佐周文王建立了西周王朝,成为政治上的核心人物。
除了在政治上的杰出表现,周公还是一位卓越的军事家。
他帮助周文王巩固了西周王朝的统治地位,并成功推翻了夏朝的暴政。
此外,他还在征战中展现了出色的指挥才能和军事智慧。
不仅如此,周公还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文化人物。
他对于周礼的制定有着重要的贡献,为中国封建礼制的建立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周礼封建礼制的奠基者周礼是周朝时期的一套古代封建礼制,由周公主导制定。
它包括了各个领域的礼仪规范,从政治制度到日常生活都有详细的规定。
周礼主要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加强统治者的权威以及约束各级贵族的行为举止。
因此,周礼被视为中国封建社会的奠基文献。
周公在制定周礼过程中,凭借其聪明才智和多方面的能力,对礼制进行了审时度势的调整和完善。
他不仅考虑了统治者和贵族的利益,还充分考虑到了普通百姓的生活需求。
他尊重了不同阶层的礼仪差异,并以此加强了社会的稳定和凝聚力。
周礼的推行对于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它规范了人们的行为准则,加强了社会的秩序和规范化。
同时,周礼也强化了统治者的威望和地位,使得封建制度得以巩固和延续。
因此,可以说周公是周礼封建礼制的奠基者和创始者。
三、周公的影响与地位周公以其卓越的政治才能和文化影响力,在中国历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
他的政治理念和封建礼制被后世的统治者所效仿和传承,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周公的思想和贡献也被体现在后世的文化作品中。
比如《周易》和《尚书》等经典著作中,都对他的功绩和思想予以了高度赞扬。
西周儒家圣人周公旦
西周儒家圣人周公旦周公旦,姬姓,名旦,是周朝历史上第一代周公,先秦时期男子多以爵位、官职、籍贯等加上名字称呼,且称氏不称姓,虽为姬姓,一般不称呼姬旦,称叔旦、周公旦,谥号为文,又称周文公。
周公旦为周文王第四子,周武王之弟。
武王死后,成王年幼,由他摄政当国。
其时,管叔、蔡叔和霍叔勾结商纣子武庚和徐、奄等东方夷族反叛,史称三监之乱。
他奉命出师,三年后平叛,并将国家势力扩展至东海。
他后建成周雒邑,称为“东都”。
《尚书大传》称“周公摄政: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行书,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作乐,七年致政成王。
”周公旦因采邑在周,称为周公,因谥号为文,又称为周文公。
周武王之弟,亦称叔旦。
武王死后,其子成王年幼,由他摄政当国。
其兄弟管叔、蔡叔和霍叔等人勾结商纣子武庚和徐、奄等东方夷族反叛,史称三监之乱。
他奉命出师,三年后平叛,并将国家势力扩展至东海。
他后建成周洛邑,称为“东都”。
周公曾提出“敬德保民”,制礼作乐,建立典章制度。
其言论见于《尚书》诸篇,如《金縢》、《无逸》等。
周公对易经创作也有贡献。
周公受孔子推崇,被儒家尊为圣人。
周公思想对儒家的形成起了奠基性的作用,汉代儒家将周公、孔子并称。
周公是周武王的母弟,他在周灭商之战中,“常左翼武王,用事居多。
”灭商二年后,武王病死,其子成王年幼,由周公摄政。
武王的另外两个弟弟管叔和蔡叔心中不服。
他们散布流言蜚语,说周公有野心,有可能谋害成王,篡夺王位。
周公闻言,便对太公望和召公说:“我所以不顾个人得失而承担摄政重任,是怕天下不稳。
如果江山变乱,生民涂炭,我怎么能对得起列祖列宗,和武王对我的重托呢?”周公又对将要袭其爵,而到鲁国封地居住的儿子伯禽说:“我是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论身份地位,在国中是很高的了。
但是我时刻注意勤奋俭朴,谦诚待士,唯恐失去天下的贤人。
你到鲁国去,千万不要骄狂无忌。
”不久,管叔、蔡叔勾结纣王的儿子武庚,并联合东夷部族反叛周朝。
周公的典故
周公的典故摘要:一、周公简介1.周公旦的身份2.周公旦的贡献二、周公的典故1.周公解梦2.周公辅佐成王3.周公东征三、周公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1.儒家学派对周公的赞誉2.周公与《周礼》3.周公对后世的影响正文:周公,即周公旦,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化名人,他出生于西周初年,是周文王的四儿子,周武王的弟弟。
周公旦在周朝的建立和巩固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他的典故成为了中国历史的一部分。
一、周公简介周公旦,姬姓,名旦,是周文王的四儿子,周武王的弟弟。
他不仅是西周初年的政治家、军事家,还是儒家学派的重要先驱,被尊奉为“元圣”。
二、周公的典故1.周公解梦周公解梦的故事源自《左传》。
周公旦曾经为周武王解梦,解释了他梦见的一个大国侵略周国的梦。
周公旦认为这个梦预示着周国将面临严重的危机,提醒周武王要加强国家的防御力量。
这个故事成为了后世解梦学的滥觞。
2.周公辅佐成王周公旦在周武王去世后,辅佐年幼的周成王治理国家。
他为了稳定国家政局,实行了一系列的政策,加强中央集权,削弱诸侯的实力。
在周公旦的辅佐下,周成王成功地巩固了周朝的政权。
3.周公东征周公旦在周成王成年后,领导周军东征,成功平定了管叔、蔡叔的叛乱。
这场战争巩固了周朝的政权,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三、周公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1.儒家学派对周公的赞誉儒家学派将周公视为圣贤,认为他是实行仁政的典范。
孔子对周公十分敬仰,称赞他“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
孟子也将周公视为古代圣贤,称赞他“尊贤使能,周公之道”。
2.周公与《周礼》《周礼》是一部关于周朝官制的著作,被认为是由周公旦制定的。
这部书详细地记载了周朝的官职、礼仪、刑法等方面的内容,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周公对后世的影响周公旦的一生,为周朝的建立和巩固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的政治智慧、军事才能和文化成就,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后世的许多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化名人,都将周公视为学习的榜样。
综上所述,周公旦是我国古代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化名人。
周公恐惧流言日的典故
周公恐惧流言日的典故
摘要:
一、周公简介
二、周公恐惧流言日的典故背景
三、周公如何应对流言
四、典故启示
正文:
【一、周公简介】
周公,即周公旦,是我国古代周朝的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被誉为“周朝的孔子”。
他是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的弟弟,曾辅佐武王伐纣,建立了西周王朝。
周公在位期间,实行了许多改革措施,推动了国家的发展,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周公恐惧流言日的典故背景】
据《史记》记载,周公旦在位时,曾有一段时间,社会上流传着许多关于他的负面流言。
这些流言中,有的说周公想要篡位,有的说周公独揽大权,不一而足。
面对这些流言,周公旦感到非常恐惧,担心这些流言会影响到国家的稳定和自己的声誉。
【三、周公如何应对流言】
为了消除这些流言,周公旦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他加强了自己与各级官员的交流,了解民间的疾苦,及时解决各种问题。
其次,他严格自律,约束自己的言行,避免给人留下任何把柄。
最后,他通过各种途径,积极传播正
面的消息,以正视听。
【四、典故启示】
周公恐惧流言日的典故告诉我们,面对流言蜚语,我们要有清醒的头脑,既不能盲目相信,也不能置之不理。
正确的做法是,加强自身修养,做到身正不怕影子斜;同时,通过沟通、传播正面的信息,消除流言的负面影响。
26903386_周公旦
2022.03(下)黄河黄土黄种人┃绿野┃周公旦,是西周初期影响力很大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也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他坚毅果敢,勇担大任,兴利除弊,破旧立新,不恋权势,不慕虚名,以其鲜明的性格,在周代的历史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成为周代政坛上举足轻重的人物。
一、周公旦的生平周公旦,姓姬名旦,是周文王姬昌的儿子,周武王姬发的弟弟,周成王姬诵的叔叔。
周公,为周地之公。
周朝建立之后,实行分封制,姬旦被封为上公之爵,而周地也遂成为姬旦的采邑。
因此,姬旦又被尊称为周公,姬旦去世后,其谥号为周文公。
周公旦年少时期,就显示出过人的领导才能和优秀品格。
周文王在位时,周公旦仁爱宽和,非常符合周代倡导的道德品格。
周武王即位后,周公旦被封以辅相之位,成为周武王内政、外交、军事等方方面面的左膀右臂、股肱之臣。
之后,周武王发兵至商王畿牧野,击溃商军,取代商朝而为天子,周公旦成为武王身后的“把大钺”者,地位仅次于武王。
灭商之后不久,周武王去世,其子成王年幼,周公旦遂代替成王主政,迅速安抚了太公望与召公奭,并与召公奭分陕而治,稳定了局面。
之后,周公旦平定了三监之乱,又两次东征,彻底收服了殷商残余势力。
平叛之后,周公旦促成周成王迁都洛邑,并实行封邦建国的方针,先后建立70多个封国,以藩屏周。
此后,周公旦又公布了礼乐制、嫡长子继承制等多种典章制度,维持周王朝的统治。
公元前1036年,随着周成王年纪渐长,周公旦政于成王。
周公旦以其丰富的阅历和道德品行,在中国的历史文化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使代代后来人缅怀礼敬。
二、周公旦的性格周公旦的一生,政绩斐然。
无论是周朝建立之前、武王伐纣之时,还是成王年幼、周公摄政的年代,甚至在周公致政成王之后,周公旦都是周代政坛上举足轻重的人物,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纵览周公旦的一生,可以发现其鲜明的性格。
1.周公旦性格中,最显著的应当是坚毅果敢、勇担大任。
面对历史给予的机遇与责任,他从来都是持积极的态度。
周公的事迹
周公的事迹篇一:周公生平事迹周公生平事迹周公姓姬名旦,亦称叔旦,周文王姬昌第四子。
因封地在周(今陕西岐山北),故称周公或周公旦。
是西周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被儒家尊为“元圣”,孔子一生最崇敬的古代圣人之一。
关于周公出生的具体年份。
由于殷周之际尚无确切的纪年,因此,我们难以搞清周公出生的具体年份。
然而,由于周公事迹的确定性,我们还是可以大致推断周公出生的年代。
根据武王克殷之后曾对周公说过"自发未生于今六十年"的话,可知克殷之时武王尚不到六十岁。
作为武王之弟的周公,至少比武王年岁小。
那么,周公的生年大约在克殷之前五十八年。
由于学术界对周克殷的具体年份的介定尚有争议,因此我们对周公生年的研究,就只能得出这样一个较模糊的时间概念。
纵观周公的一生,可以说他是周朝第一大功臣,他在政治、军事、文化、思想等方面均有建树,武王死后,其子成王年幼,由他摄政当国。
武王死后又平定“三监”叛乱,大行封建,营建东都,制礼作乐,还政成王,在巩固和发展周王朝的统治上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辅助武王在罚纣灭商过程中,他协助二哥武王姬发伐纣灭商,一举剪灭了残暴的殷商王朝。
在这期间,他先后参加了开战二年前观兵于孟津的诸侯盟会。
在周王朝一举剪灭殷商王朝的决定性战争——牧野之战中,周公为武王撰写了一篇慷慨激昂、振奋人心的誓词《牧誓》,这篇誓词极大地鼓舞了军心,对牧野之战的最终胜利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殷商王朝被灭掉后,周武王面临的第一大难题就是怎样处置商朝的遗留臣民,这些臣民对周王朝十分仇视,大有一触即发的可怕局面。
当时姜太公认为必须斩草除根不留后患,而召公认为只杀掉不臣服的臣民就可以了,但周公洞察全局后,提出了给饭吃、有事干、团结争取、说服教育、武力监督的怀揉政策。
结果顺利地解决了这一难题,使绝大部分殷商臣民归服了周王朝,稳定了周初的奴隶制政权。
二、摄政成王灭掉商朝后,在建立周朝的第二年,武王便因病去逝了,武王的儿子姬诵继位,这便是周成王,因为成王当时年纪幼小,还不能执掌国家大事,周公从社稷安危方面着想,便代成王处理朝政,史称“周公摄政”。
历史故事
周公的故事
周文王
周武王
周成王
周公
周公,姬姓,名旦, 是周文王第四子,周武 王之弟,曾两次辅佐周 武王伐纣,武王去世后 因成王年幼,由周公摄 理政事,并制礼作乐。
西周初期杰出的政治家、 军事家、思想家、教育 家,被尊为“元圣”和 儒学先驱。
儒家三礼之首《周礼》
子曰:“周监于二代, 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论语 八佾>
成语——周公吐哺
周公进食时多次吐出食物停下来不 吃,洗发时多次挽束头发停下来不 洗,急于迎客。后遂以“周公吐哺” 比喻为了招揽人才而操心忙碌。 形容在位者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
谢谢大家
儒学先驱周公简介
儒学先驱周公简介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周武王姬发的弟弟,曾两次辅佐周武王东伐纣王,并制作礼乐。
下面小编就带大家一起来详细了解下吧。
周公人物简介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周武王姬发的弟弟,曾两次辅佐周武王东伐纣王,并制作礼乐。
因其采邑在周,爵为上公,故称周公。
周公是西周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教育家,被尊为“元圣”和儒学先驱、奠基人。
周公一生的功绩被《尚书·大传》概括为:“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乐,七年致政成王。
”周公摄政七年,提出了各方面的带根本性典章制度,完善了宗法制度、分封制、嫡长子继承法和井田制。
周公七年归政成王,正式确立了周王朝的嫡长子继承制,这一制度的形成对中国封建社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为周族八百年的统治奠定了基础。
周公人物生平辅佐武王周公旦,是周武王姬发之弟。
周文王姬昌还在世时,周公作为儿子非常孝顺,忠厚仁爱,胜过其他兄弟。
到姬发即位,旦经常佐助辅弼姬发,处理很多政务。
周文王时,周人已经开始了与商王朝的周旋与斗争。
当初,姬昌取得了商纣王帝辛的信任,殷王赐命姬昌弓矢、斧钺,可以有征伐之权。
姬昌受命七年驾崩,姬发即位,仍然以太公望(姜尚)为国师,以周公旦为辅相。
太公、周公是武王最为得力的助手。
周公是武王的同胞弟弟,这一点与太公不同,因此,无论军国大事,还是其他的疑难小事,武王总是与周公商讨。
武王正式即位之年(公元前1050年)二月,武王在丰地秘密地与周公接触,武王日夜思虑灭商之事,悄悄地考虑怎样才能得到诸侯的配合与响应。
武王担心推翻商朝的时机到来后会轻易丧失,就像到了秋天,庄稼已经成熟,如果不去收获,颗粒会自动落地。
周公回答说:“决定的因素在于德。
对周人来说,最重要的是要敬尊天命,远近诸侯都不要冒犯,已经和好的诸侯不要再失去。
要继续修明道德,不要安逸无为,否则会难以收拾”。
武王计划灭商,但也担心有些事情做不好。
周公简介,名人故事
精心整理周公简介,名人故事周公个人资料中文名:周公别名:周公旦信仰:礼仪性别:男因封地在周,故称周公或周公旦。
为西周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和教育家,被尊为儒学奠基人。
周公西周初期的大政治家、大思想家。
姓姬,名旦,为周文王之子、周武王之弟,因食采邑于周(今陕西宝鸡东北),故称之谓周公。
在周文王死后二年,周公佐武王东伐殷至孟津。
四年,与太公望、召公佐武王败纣灭殷。
克商后二年,武王去世,成王年幼,由周公摄政。
其兄弟管叔、蔡叔、霍叔等人不服,联合武庚和东方夷族反叛。
于是,周公东征,平定反叛,大规模分封诸侯,并营建洛邑(今河南洛阳)作为东都。
相传他制礼作乐,建立典章制度,主张“明德慎罚”,其言论多见于《尚书》中的《大诰》、《康诰》、《多士》、《无逸》以及《立政》等篇。
周公生平简介佐武王。
周周公于第四年回到宗周即采取两方面政策:一是分治殷民,一是分封诸侯。
《荀子?儒效》记载周公“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大抵姬、姜两族进占已开化膏腴或要冲之地,殷及其联盟各族则被赶至落后偏僻地区,造成了周初期的一次民族大迁移。
为实现武王遗志,周公又于执政五年以大量殷遗民营洛邑,建东都成周,至七年告成。
他请成王到新都举行首次祀典,并开始亲政,成王则请他留守洛邑。
此后周公归政成王,自己留守成周,与留在宗周的召公形成”分陕而治”的局面,自陕以东广大疆域都归周公治理,三年之后,周公老于丰,成王任命其子明保到成周负责“三事四方”。
周公遗言死后愿归葬成周,但成王尊其功,留葬于宗周附近毕地与文王墓相邻。
《尚书大传》记载:“周公摄政,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公曰:告于太王、王季、文王。
史策祝曰:「惟尔元孙王发,勤劳阻疾。
若尔三王是有负子之责於天,以旦代王发之身。
旦巧能,多材多?,能事鬼神。
乃王发不如旦多材多?,不能事鬼神。
乃命于帝庭,敷佑四方,用能定汝子孙于下地,四方之民罔不敬畏。
无坠天之降葆命,我先王亦永有所依归。
周公旦【古代诗人简介】 西周
周公旦【古代诗人简介】西周(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故事大全、作文大全、教案大全、游戏大全、句子大全、诗词大全、家庭教育、幼儿教育、小学教育、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tories, composition, lesson plans, games, sentences, poems, family educatio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primary education, other model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周公旦【古代诗人简介】西周周公旦,即人所皆知的周公。
周公勤奋笃行经典故事
周公勤奋笃行经典故事周公,姓姬名旦,亦称叔旦。
是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的同母弟弟。
他一生经历了文王、武王、成王三代,曾辅佐武王灭掉殷商。
武王死后,成王年幼,由他摄政,出师东征,平定叛乱,分封诸侯,营建东都,制礼作乐,还政成王。
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周公是周文王姬昌的第四子。
他从小就孝敬父母,诚实忠厚,多才多艺,聪明伶俐,深得文王的喜爱。
文王在世的时候,周公和他的哥哥姬发(后来的武王)常在他的左右,帮助处理政务。
文王为周代的发展和强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他没有来得及灭掉商朝就死去了。
周武王继位后,周公成为武王的助手。
这时候,周公的地位和老臣姜太公相当,都是武王左右最得力的大臣,共同筹划灭商大计,完成文王未完成的大业。
经过牧野一战,商朝灭亡。
灭商后,如何处置殷商奴隶主和上层贵族,武王征求大臣的意见。
周公提议说:“让殷人在他们原来的住处安居,耕种原来的土地。
争取殷人当中有影响有仁德的人。
”武王依计而行,分封了几个商朝贵族继续统治他们的领地,大大争取了殷人之心。
不久,商朝贵族联合管叔、蔡叔叛乱,周公率军东征,平定了叛乱。
武王灭商后两年就病死了,临死嘱咐周公辅佐幼主成王。
周公在辅佐成王时,一方面大量分封周氏子弟和功臣后代到各地为王,以巩固王室的统治,一方面在中央设立了庞大的官僚机构,对全国进行统治。
中央有太师、太保,辅助周王统治天下;有三事大夫:常伯、常任、准人,分别管理地方民事,选任政府官吏,负责司法审判等;有六大:大史、大祝、大卜、大宰、大宗、太大,分别负担诸行政事务和宗教祭祀活动;还有司徒(管农田耕作)、司空(管官职事)、司马(管军事军赋)、司寇(管司法)、虎臣(管宫廷侍卫)、膳夫(管出纳三命)、趣马(管天子马匹)等等。
这些统称“内服”职官,都是专管朝廷事务的。
此外,还有许多“外服”职官,如侯、甸、男等是处理诸侯国事务的。
在诸侯国内和卿、大夫的采邑里,也设立了一套政治军事组织。
周公旦个人资料信息及简介,是那个朝代的人?怎么死的
周公旦个人资料信息及简介,是那个朝代的人?怎么死的周公旦中文名称:周公旦性别:男所属年代:西周时代生卒年:?—1105相关事件:周公东征成康之治相关人物:召公周成王周武王管叔蔡叔生平简介周公(?~公元前1105)西周初年的大政治家、大思想家。
姓姬,名旦,为周文王之子、周武王之弟,因食采邑于周(今陕西宝鸡东北),故称之谓周公。
在周文王死后二年,周公佐武王东伐殷至孟津。
四年,与太公望、召公佐武王败纣灭殷。
克商后二年,武王去世,成王年幼,由周公摄政。
其兄弟管叔、蔡叔、霍叔等人不服,联合武庚和东方夷族反叛。
于是,周公东征,平定反叛,大规模分封诸侯,并营建洛邑(今河南洛阳)作为东都。
相传他制礼作乐,建立典章制度,主张“明德慎罚”,其言论多见于《尚书》中的〈大诰〉、〈康诰〉、〈多士〉、〈无逸〉以及〈立政〉等篇。
公旦周公周初政治家。
名旦。
为周文王之子,周武王之弟。
因采邑在周(今陕西宝鸡东北),称为周公。
文王死后二年,周公佐武王东伐殷至孟津。
四年,他和太公望、召公奭佐武王灭殷杀纣,三分商王畿地。
封纣子武庚于邶以续殷祀,封文王子管叔于鄘、蔡叔于卫,防范之。
名义上合称三监,以监殷民。
克殷二年后武王重病,遗命周公继位。
但周公告天请代武王死,告天策文藏于金膝箱内。
武王死后,“天下闻武王崩而扳”。
周公为应付危难,立武王年幼之子诵为周成王,又自己执政称王,以致引起内部争权斗争。
管、蔡也乘机散布流言,引起成王对周公的怀疑。
最后成王开金膝箱,看见策文,周公才获得信任。
于是管、蔡勾结武庚起兵反周。
武庚利用时机,联络东、奄、薄姑、徐戎、淮夷、熊(祝融)、盈(赢)诸族共图复国,声势远比新起而内部分裂的周强大。
周公和召公“内弭父兄,外抚诸侯”,经过三年东征,平定了三监叛乱。
《逸周书·作滩》说武庚北奔,管叔自杀,蔡叔被囚;周公征服熊、盈之族十七国,俘维(淮夷之族)九邑。
《孟子·膝文公》则说其灭国五十。
地居河汾之东的唐也起事策应武庚的叛乱,后为周公诛灭。
周公旦其人其事
周公旦其人其事周公旦其人其事凉月轻风西汉著名思想家贾谊说:“文王有大德而功未就,武王有大功而治未成,周公集大德大功大治于一身。
”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周武王姬发的弟弟,爵为上公,故称周公。
周公旦是西周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教育家。
一公元前1027年二月,周武王在姜太公和弟弟周公旦的大力支持下,发兵征伐残暴的殷纣王,在牧野击败纣军。
纣王登上鹿台,自焚而死。
殷朝灭亡,周朝取而代之,武王为天子。
灭殷商立国不久,周武王积劳成疾,身染重病,周公旦虔诚地向祖先祈祷。
他说:“你们的元孙姬发身患重病,是不是你们欠了上天一个孩子,那就让我去代替他,我有仁德,又多才多艺,能替姬发好好侍奉鬼神,你们就收我去吧,让他留下治理国家。
”在今天看来,这种祈祷非常可笑,可在三千多年前,对于相信天命鬼神者来说,是十分高尚的德行。
祈祷之后,武王的病情有所好转;但是,在他执政三年后还是病故了。
武王在临终前执意把王位传给有德有才的周公旦,并说此事无须占卜,可当面决定。
周公旦涕泣不止,不肯接受。
武王死后,太子诵继位,是为周成王。
成王不过是个十多岁的孩子。
面对国家初立,政局未稳,内忧外患接踵而至,周公旦义无反顾地承担起治国重任,当了摄政王。
二周朝初立,武王早崩,成王年幼,人心浮动,社会动荡。
周公旦处在风口浪尖上。
他的弟弟管叔、蔡叔首先对他发难。
他们认为周公旦是野心家,他趁成王年幼无知,把持着朝政,篡夺了国家的最高权力。
公元前1024年,管叔、蔡叔勾结纣王的儿子武庚一起造反。
起来响应的有徐、奄、淮等几十个原来同殷商关系密切的大小诸侯国。
这对刚刚建立的周朝来说,是个异常沉重的打击。
如果叛乱不能及时平定,王朝则面临灭顶之灾,周文王、周武王惨淡经营几十年建立起来的功业就将毁于一旦。
国家处在风雨飘摇之中。
而王室内部也有人对周公旦持怀疑态度。
周公旦处于内外夹攻之中,处境极其危险。
周公旦处乱不惊,他首先稳定内部,说服姜太公和召公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周公旦
周公,姬姓,名旦,是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周武王姬发的弟弟,曾两次辅佐周武王东伐纣王,并制作礼乐。
因其采邑在周,爵为上公,故称周公。
周公是西周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教育家,被尊为“元圣”和儒学先驱。
生平
周公,曾先后辅助周武王灭商、周成王治国。
其政绩,《尚书大传》概括为:“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乐,七年致政成王。
”
在武装镇压商纣王子武庚、周武王兄弟管叔、蔡叔、霍叔及东方各国武装反叛以后,“制礼作乐”,制定和完善宗法、分封等各种制度,使西周奴隶制获得进一步的巩固。
周公以商朝灭亡和“三叔”等武装反叛活动为鉴,特别重视奴隶主贵族及其子弟的政治道德教育、治术教育和勤政教育,要求“敬德保民”“明德配天”“明德慎刑”“有孝有德”“力农无逸”等,主张充分发挥“颂”“诰”对奴隶主及平民的教育作用,并提出以治绩考察、选任官吏的原则。
他一生礼贤下士。
其言论,散见于《尚书》中的《大诰》《多士》《无逸》《立政》等篇。
自春秋以来,周公被历代统治者和学者视为圣人。
孔子推崇周公,向往周公的事业,盛赞周公之才,赞叹“周公之才之美”“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孟子首称周公为“古圣人”,将周公与孔子并论,足见尊崇之甚。
荀子以周公为大儒,在《儒效》篇中赞颂了周公的德才。
汉朝的刘歆、王莽将《周官》改名《周礼》,认为是周公所作,是其致西周于太平盛世之业绩,将周公的地位驾于孔子之上。
唐朝
的韩愈为辟佛老之说,大力宣扬儒家道统,提出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孟子的统序。
自此以后,人们常以周孔并称,在教育上则有“周孔之教”的概念。
总之,言孔子必及周公,是古代尊崇周公的情况。
这种尊崇除了政治上的某种需要之外,其主要方面则反映了古人对西周优秀文化的珍视,以及对周公这位伟人的真诚敬仰。
这在历史上曾为继承、弘扬与发展中国优秀文化起过积极作用。
周公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政治家,同时又是中国古代教育的杰出开创者。
孔子与周公在教育思想上存在着渊源关系,在教育实践上也存在着继承关系。
三千多年前的周公,对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曾起过巨大作用。
典故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典出《史记》。
周公姬旦派长子伯禽(又称禽父)去管理鲁地(鲁国是周公姬旦的封国,而鲁国的第一任国君是伯禽,姬旦没有去封国做国君),临行时他告诫说:“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叔,地位已经很高了。
可我时刻注意勤奋俭朴,谦诚待士,唯恐失去天下的贤人。
希望你到了鲁地,不要因位高而盛气凌人。
”后形容在位者礼贤下士。
恐惧流言
这一成语,说的是两个人:西周时的姬旦与西汉时的王莽(新朝建兴帝)。
周公,姓姬,名旦,周文王第四子,世人惯称“周公”。
有圣德,辅其兄武王姬发伐商,平定天下,定了周朝基业。
武王病,周公为册文告天,愿以身相代。
藏其册于金匮,内容无人得知。
后来武王驾崩,太子成王
年幼,周公尽心辅佐,将周成王抱于膝上,朝见诸候。
当时其庶兄管叔、蔡叔图谋不轨,但忌惮周公,于是在列国间散布流言,说周公欺侮幼主,图谋篡位。
久而久之,周成王起疑。
周公为避祸辞了相位,避居东国,心怀恐惧。
后来有一日,天降大雨,雷电击开金匮,成王见了册文,方辨明忠奸,诛杀了管叔、蔡叔,迎周公重归相位。
假设当管叔、蔡叔正四处散布流言诬周公有反叛之心的时候,周公便一病而亡;假设金匾之文始终未被成王所知,那么请问,谁人可以说得清周公姬旦到底是忠是奸?那其后的史书中他岂不就成了奸臣?
王莽,字巨君,是西汉元帝王皇后(王政君)的侄子、汉成帝刘骜的表兄。
其人奸诈,依仗外戚专权,阴谋夺取汉家刘姓天下。
但他深恐人心不服,于是预先谦虚恭谨、礼贤下士,假行仁义,当时天下人都齐声称颂王莽的圣贤仁义之名。
后来王莽终从王太后处逼得传国玉玺,自立为帝。
假设王莽在代汉称帝前就死亡,那谁又会知道他心底的不臣之心?那其后的史书中他岂不就成了一代贤臣,名垂青册了?
所以说有些真伪,不是一句“日久见人心”或“盖棺定论”就能说得清的,或许身处猜疑之中的人,只能用“无愧于心”来聊以自慰了。
惩前毖后
周武王姬发死后,他的儿子姬诵继位,称周成王。
因成王年龄很小,不能亲自处理国家大事,便由周公姬旦辅佐,处理政务。
周武王的另外两个弟弟管叔和蔡叔是野心家,他们很想篡位夺权,但又惧怕周公,于是就合谋陷害周公,他们到处散布谣言,说周公要谋害成王。
夺取王位。
年幼的成王不断地听到这些流言,对周公就不太信任了。
周公本来一心辅佐成王,却遭到诽谤,为了躲避嫌疑,让成王认清事实真相,他便
辞离京城镐京,到了洛阳。
后来成王明白了事实真相,悔恨自己听信谗言,于是用隆重的礼仪把周公请了回来。
管叔、蔡叔贼心不死,他们与纣王的儿子武庚勾结起来发动叛乱,阴谋夺权。
成王命周公率兵镇压叛乱。
周公领兵很快就讨伐平定了管叔、蔡叔和武庚发动的反叛。
成王长大以后,周公就把政权归还给成王,使他亲理国政。
成王正式接管朝政那天,前往祖庙祭告祖先。
在祭礼仪式上,成王总结了以往的经验教训,很有感慨地对文武百官说:“我一定要从以前的惩戒中吸取教训,以防止后患。
”
周公之礼
古人讲的行周公之礼指的是行房事(也称为做爱、性交)。
相传西周初年男女滥情,但是周公发现这样不行,于是规定:男女在结婚前不能随便发生性关系,除非到了结婚当天。
后来人们管这个叫“周公之礼”。
“周公之礼”通俗指夫妻同房,做爱,发生性关系。
“周公之礼”是汉语中关于性关系的一种委婉说法,有点戏谑的意味。
周公之梦
周公在儒家文化中享有崇高的地位,孔子以"吾不复梦见周公矣"之言,隐喻周代礼仪文化的失落。
周公是一个在孔子梦中频频出现的人物,在儒教长期主导文化的中国,周公也就不可避免的直接与梦联系起来,梦,经常被称为"周公之梦",或"梦见周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