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项突破 作业(全国卷用) (8)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届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项突破作业(全国卷用)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偃虹堤记
有自岳阳至者,以滕侯【1】之书、洞庭之图来告曰:“愿有所记。”予发书按图,自岳阳门西距金鸡之右,其外隐然隆高以长者,曰偃虹堤。问其作而名者,曰:“吾滕侯之所为也。”问其所以作之利害,曰:“洞庭,天下之至险;而岳阳,荆、潭、黔、蜀四会之冲也。昔舟之往来湖中者,至无所寓,则皆泊南津,其有事于州者远且劳,而又常有风波之恐、覆溺之虞。今舟之至者,皆泊堤下,有事于州者近而且无患。”问其大小之制、用人之力,曰:“长一千尺,高三十尺,厚加二尺,用民力万有五千五百工,而不逾时以成。”问其始作之谋,曰:“州以事上转运使,转运使择其吏之能者行视可否,凡三反复,而又上于朝廷,决之三司,然后曰可,而皆不能易吾侯之议也。”曰:“此君子之作也,可以书矣。”
盖虑于民也深,则谋其始也精,故能用力少而为功多。夫以百步之堤,御天下至险不测之虞,惠其民而及于荆、潭、黔、蜀,凡往来湖中,无远迩之人皆蒙其利焉。且岳阳四会之冲,舟之来而止者,日凡有几!使堤土石幸久不朽,则滕侯之惠利于人物,可以数计哉?夫事不患于不成,而患于易坏。盖作者未始不欲其久存,而继者常至于殆废。自古贤智之士,为其民捍患兴利,其遗迹往往而在。使其继者皆如始作之心,则民到于今受其赐,天下岂有遗利乎?此滕侯之所以虑,而欲有纪于后也。
滕侯志大材高,名闻当世。方朝廷用兵急人之时,常显用之。而功未及就,退守一州,无所用心,略施其余,以利及物。夫虑熟谋审力不劳而功倍作事可以为后法一宜书不苟一时之誉思为利于无穷而告来者不以废二宜书岳之民人与湖中之往来者皆欲为滕侯纪三宜书以三宜书不可以不书,乃为之书。
庆历六年某月某日记。
(取材于《欧阳文忠公集》)注释:【1】滕侯:即滕子京,北宋人,屡遭贬黜,其时被贬,任岳州知州。
欧阳修的《偃虹堤记》和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堪称姊妹篇,内容相得益彰。谈谈你从两篇《记》所抒发的为官情怀中获得的感悟。(200字左右)
【参考答案】
感悟角度:(1)以天下为己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2)时刻把百姓放在心上,“虑于民也深,则谋其始也精”。(3)即使自己身处逆境,也要为百姓谋利,有所作为。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分析和概括作者观点的能力。必须围绕题干中“为官情怀”来答题。先要分析两篇文章抒发
一、阅读下文,完成以下小题。
钱塘勤上人①诗集叙②
苏轼
①昔翟公罢廷尉,宾客无一人至者。其后复用,宾客欲往。翟公大书其门曰:“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世以为口实。然余尝薄其为人,以为客则陋矣,而公之所以待客者独不为小哉!
②故太子少师欧阳公好士,为天下第一。士有一言中于道,不远千里而求之,甚于士之求公。以故尽致天下豪俊,自庸众人以显于世者固多矣。然士之负于公者,亦时有。盖尝慨然太息,以人之难知,为好士者之戒。意公之于士,自是少倦。而其退老于颍水之上,余往见之,则犹论士之贤者,唯恐其不闻于世也;至于负己者,则曰“是罪在我,非其过。”
③翟公之客,负之于死生贵贱之间,而公之士,叛公于瞬息俄顷之际。翟公罪客,而公罪己,与士益厚,贤于古人远矣。公不喜佛老,其徒有治诗书学仁义之说者,必引而进之。佛者惠勤,从公游三十余年,公常称之为聪明才智有学问者,尤长于诗。公薨于汝阴,余哭之于其室。其后见之,语及于公,未尝不涕泣也。勤固无求于世,而公又非有德于勤者,其所以涕泣不忘,岂为利也哉。余然后益知勤之贤。使其得列于士大夫之间而从事于功名,其不负公也审矣。
④熙宁七年,余自钱塘将赴高密,勤出其诗若干篇,求余文以传于世。余以为诗非待文而传者也,若其为人之大略,则非斯文莫之传也。
注释①:勤上人,即僧惠勤。②叙:也写作序。
1.第①段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并不赞同翟公对宾客的态度,认为宾客浅薄,而翟公也为人小气。
B.欧阳修胸襟开阔,并不因为某些士人对不起自己而放弃推荐士人。
C.欧阳修崇尚佛家和道家,因而与惠勤交往,并称赞他的学问和诗歌。
D.本文写得曲折有致,在叙事中引发简洁的议论,议论又依托所描绘的事情。
3.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
B.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
C.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
D.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
4.作者认为僧惠勤的诗文“非待文而传者也”,为什么还要为他写叙呢?(用自己的的话回
答)
5.本文为序文,全文却无一处言及诗集的内容,请结合全文,分析写作意图。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子瞻和陶渊明诗集引
苏辙
东坡先生谪居儋耳,置家罗浮之下,独与幼子过负担渡海。葺茅竹而.居之,日啖荼芋,
而华屋玉食之念不存于胸中。平生无所嗜好,以.图史为园囿,文章为鼓吹,至是亦皆罢去。
独犹喜为诗,精深华妙,不见老人衰备之气。
是时,辙亦迁海康,书来告曰:“古之诗人有拟.古之作矣,未有追和古人者也。追和古
人,则始于东坡。吾于诗人,无所甚好,独渊明之诗。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
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吾前后和其诗几百数十篇,至其得意,
自谓不甚愧渊明。今将集而并录之,以.遗后之君子,其.为我志之。然吾于渊明,岂独好其诗也哉?如其为人,实有感焉。渊明临终,疏.告俨①等:‘吾少而穷苦,每以家贫,东西游走。性刚才拙,与物多忤.,自量为己必贻俗患,黾勉辞世,使汝等幼而饥寒。’渊明此语,盖实录也。吾今真有此病而不早自知,半生出仕,以犯世患,此所以深服渊明,欲以晚节师范其万一也。”
嗟夫!渊明不肯为五斗米一束带见乡里小儿,而子瞻出仕三十余年,为狱吏所折困,终不能悛,以陷于大难,乃欲以桑榆之末景,自托于渊明,其谁肯信之?虽然,子瞻之.仕,其出入进退,犹可考也。后之君子,其.必有以处之矣。
辙少而无师,子瞻既冠而学成,先君命辙师焉。子瞻尝称辙诗有古人之风,自以为不若也。然自其斥居东坡,其学日进,沛然如川之.方至。其诗比杜子美,李太白为有余,遂与渊明比。辙虽驰骤从之,常出其后,其和渊明,辙继之者,亦一二焉。
[注]①俨:陶渊明的儿子舒俨。
6.本文的标题“子瞻和陶渊明诗集引”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解释以下句子中加点的词。
(1)古之诗人有拟.古之作矣(_____)(2)癯.而实腴(_______)
(3)性刚才拙,与物多忤.(______)(4)渊明临终,疏.告俨等(______)
8.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葺茅竹而.居之其诗质而.实绮
B.以.图史为园囿以.遗后之君子
C.子瞻之.仕,其出入进退沛然如川之.方至
D.其.为我志之其.必有以处之矣
9.苏辙在本文中引用了较多的苏轼的书信,有什么作用?
10.苏轼的书信和苏辙的文本都谈及陶渊明,其目的分别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