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管理的思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质量管理,是一种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的教学管理理念和方式。高等教育大众化,引起人们对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担忧和关注,加强教学质量管理,成为我国高校亟待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本文试图从创新管理机制的角度,谈如何提升高校教学质量管理。

一、关于高校教学质量的内涵

教育理念与观念不同,对教学质量内涵的理解自然也就不同。要客观地理解本科教学质量的内涵,首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学质量观。

(一)教学质量的状态观

目前国内很多学者都是基于状态观的视角来评定教学质量。国内最具权威性的《教学大辞典》认为:教学质量是指“教学水平高低和效果优劣的程度”,“结果体现在学生的素质上”,“衡量的标准是教学目的和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前者规定受培养者的一般质量要求,也是教学的根本质量要求;后者规定受培养者的具体质量要求,是衡量人才是否合格的质量规格”。

(二)教学质量的过程观

按照发端于企业管理的质量管理学理论,质量形成必须经历一个过程。只有过程中的每个要素和环节都达到满足消费者明确或蕴含的需要的程度,质量才能形成。按照全面质量管理的观点,把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和环节作为过程来管理,可以更加高效地获得期望的结果。教学作为一种培养人的活动,本身也是一种过程。

(三)过程与状态相统一的教学质量观

综上所述,教学质量的状态观能让人较好地把握教学质量中“静”的特性,利于教学组织之间进行对比分析;教学质量的过程观可以让人很好地理解教学质量中“动”的特性,利于教学组织看到自身的发展变化。为了客观科学地的看待教学质量,我们必须将两者结合起来,使教学质量成为过程与状态的统一体。由此,教学质量可以定义为:在特定环境下,教学过程和结果满足消费者明确的或潜在的需要能力的特性的总和。其中特

定环境包含了教学质量内涵生成的时间、空间和变化的条件;消费者包括学生、家长、社会、政府和雇主;明确的需要主要指政府制定的教育目标和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等;蕴含的需要主要指那些没有明确提出却实际存在,或现在没有显露但在未来将会显露的需要,如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等个性品质的发展和完善,学生的智力、批判力、创新力的开发和提升等。由此,教学质量不仅是指活动结果,而且包括活动的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所有的相关要素、功能和活动都对教学质量产生影响。

(四)本科教学质量的内涵

按照教学过程和状态统一观来看,本科教学质量有以下几层含义:

第一,它是一个以高校本科教学活动为其主要载体的系统形成的过程,包括:国家教学方针—各高校本科生培养目标—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各高校人才培养方案—各高校教学活动对目标的促成情况—各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目标的最终达成度。

第二,它是高校教学对学生达到预期教学结果的促进程度,涉及众多的教学因素,特别是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处理以及对学生个体成长的促进是否有效。

第三,它是高校办学和教学管理的总体成果。亦即对高校本科教学过程进行科学管理和控制的结果,也是高校本科人才培养中所应达到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水平。

二、对当前高校教学质量的反思

按照这种教学质量观来反思一所高校的教学质量,它涉及高校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

(一)从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情况来看

高校要想保证较高的教学质量,必须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目标又分整体目标与分目标。前者为学校未来较长时期内在人才培养方面具有全局性、规划性的目标,后者为学校各部门在人才培养方面较细致的目标,整体目标的实现必须由具体分目标来支撑。

高校的整体或分部人才培养目标是否科学合理,一是要看

[摘要]文章从状态观和过程观两个方面探讨了高校教学质量管理的内涵,从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培养方案的制订、培养模式的设计三个方面对当前高校教学质量进行反思,从中思考如何通过教学管理来提高教学质量的问题,并提出更新质量观念、创新教学质量管理机制、完善教学工作内部评价机制、完善教学质量内部监督机制、完善教学质量信息机制等五个方面的建议。

[关键词]教学管理教学质量

建议

[作者简介]嵇留洋(1979-),男,江苏淮安人,江苏大学教务处,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管理;汪云香(1964-),女,安徽安庆人,江苏大学教育教学研究与评估中心,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江苏

镇江

212013)高雷

(1981-),男,江苏淮安人,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助理研究员,博士,研究方向为高等农业教育管理。(北京100081)

[课题项目]本文系2007年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立项重点研究课题“多元化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与监控机制的研究与实践”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07JSJG025)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36-0042-02

关于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管理的思考

嵇留洋汪云香高雷

其是否符合该校或该专业具体情况;二要看其是否体现学校或专业自身特色;三要看是否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即各高校、各专业应有自己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

但实际情况是大多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趋同,其原因在于,他们在制定目标时充分考虑自身的办学特色和条件,没有考虑社会、行业、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多样化、个性化现象。这就使得高校培养出的人才不符合社会需求,进而导致了高校培养的学生社会适应性、就业适应性差。

在专业培养目标设定方面,很多高校没有充分考虑本校本专业的定位与特色,仿照其他高校。如在一些高校财经学院,金融专业的培养目标的表述与国家本科金融专业招生的业务培养目标表述大同小异;有的即使在专业培养目标的表述上有所变化,但在培养方案的整体设计上也没有实质性的变化。

(二)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情况来看

培养方案主要包括培养目标、培养要求、基本学分、学时要求,课程及其他教学环节的设置与学分分布等。许多高校在培养方案的制订上也普遍存在一些问题:

1.课程体系方面。课程体系是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体现。我国高校原有的课程体系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部门办学、行业办学情况影响,课程体系单一,所学知识能适应岗位却不能适应市场。“十一五”以来,一些高校也进行了课程体系改革,如模块教学、扩大选修课比例等,但仍存在教学内容陈旧,专业口径不宽,选修课程门类有限,对课程的相互衔接与先后顺序研究不够,无法很好地体现对学生科研素质、创新意识以及实践能力的培养等问题。

2.实践教学体系方面。实践教学体系包括实验、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三大重要环节。其中,实验教学体系建设主要包括实验课程体系设计(如设计性、综合性实验项目的开设)、实验教学队伍建设以及实验教学管理制度的制定等。实习环节包括实习基地建设和实习指导教师队伍的建设。

我国大部分高校在实践教学方面的问题有:一是实验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高级职称教师少,师资总体水平不高,“双师型”教师少,许多教师缺乏实践经验和动手能力。二是实践教学基地缺乏,特别是能够真正起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基地不多。三是实验教学方法单一,内容陈旧,设计性、探究性实验不多。四是社会实践大多流于形式,缺乏有效的计划、管理和指导。五是在管理上还存在着机制不健全、制度不完善和评价不科学的问题。在制度的顶层设计上,没有形成完善的实践教学制度体系;在教学管理上,也缺乏对实践教学质量的有效监控。

(三)从人才培养模式设计情况来看

要达到人才培养目标,除了科学的培养方案,还涉及人才培养模式设计问题。教育体制、教学大纲、教材、评价模式等千篇一律的人才培养模式,只能束缚管理者、教师和学生的创造力,也使学校缺乏特色与活力。所以,教育层次、教育类别、教育形式、人才规格等均应体现多样化。从政府宏观管理层面,对高校要实行分类指导、分类发展,以解决社会对人才多样化需求的问题。从学校微观层面,就要从人才选拔、培养以及使用制度等方面着手,积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不仅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还需要解决社会、企业对人才的多样化与个性化需求问题。

三、关于如何通过教学管理来提高教学质量的思考

对教学管理的最低要求是所有教学组织过程平稳有序,最高要求是所有教学活动有效且高质量。通过教学管理来切实提高教学质量,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更新质量观念,强化质量意识

教学质量是高等院校发展的核心问题,因此,学校必须把教学工作和教学质量放在首要位置,切实把质量意识融入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

1.增强管理者的质量意识。改变管理层的质量意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只有高校决策层真正把加强教学工作和提高教学质量放在首要位置,树立教学为本、质量第一的思想,做好决策,抓好教学管理,这是学校深化教学改革的核心,也是确保学校长远健康发展的重点。明确各级管理层一把手作为教学质量管理第一责任人,增强责任意识,才能真正提高注重教学质量的意识。

2.强化教师的质量意识。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教师的质量意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基础,因为任何先进的办学理念和正确的教学思想,都需要教师具体的教学行为去贯彻落实,才有可能把思想和理念转化为实际的教学效果。只有教师树立了强烈的质量意识,才有可能精心设计教学内容、科学设置课程教学目标,认真对待教学的每一环节,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任务,真正做到教学育人。

3.引导学生树立质量意识。学生是教学的对象,也是教学的主体。教学质量的高低,最终体现在学生学习的质量上,即培养的学生要最大程度地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保证教学质量必须从学生的平常学习抓起,增强学生提高学习质量的意识,把当今的学习与个人的人生追求结合起来,引导他们高质量地完成学习任务。

(二)创新教学质量管理机制

大多数高校教学管理职能部门既是政策的制定者又是政策实施的执行者和监督者,比如,不少高校的教务处就大包大揽教学管理的全部职责,学院、系、教研室的主体作用没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动性没能充分调动。因此,在教学质量管理机构设置上,应将教学管理的决策、执行与质量监控分开。

建立教学质量决策系统和教学质量督导系统。教学质量决策系统由学校主管教学领导、督导、教学管理人员组成,如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院系可设立相应的教学指导小组。教学指导委员会全面领导学校教学工作,论证和决策教学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教学质量管理系统由学校、院系、教研室等相关教学管理部门组成,负责教学运行过程中各环节的教学质量执行管理。教学质量督导系统由主管教学的校长直接领导,以离退休的老教授为主,组成由各学科专家教授组成的教学质量督导团,监督的同时还可就教学基本建设和教学改革等重大问题进行专题调研,向学校领导提出意见和建议,反映真实情况,供学校领导和教学管理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按照现代管理理论,其执行性机构与监督性机构,应分开设置,才更利于监督性机构职能的发挥。像江苏大学等高校就成立了专门的“教育教学评估中心”,负责全校教育教学质量监督与评估工作。实践证明,这些高校内部教学质量监督专门机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