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解剖学课程考核评价方案汇总

合集下载

人体解剖学教学评估

人体解剖学教学评估

人体解剖学教学评估一、引言人体解剖学是医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对于培养医学生的基础知识和临床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更好地评估人体解剖学教学的效果和质量,本文对人体解剖学教学的评估方法进行探讨和总结。

二、评估内容人体解剖学教学的评估内容涵盖以下几个方面:1.知识掌握程度:评估学生对人体解剖学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包括解剖学的术语、结构和功能等方面。

1.知识掌握程度:评估学生对人体解剖学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包括解剖学的术语、结构和功能等方面。

1.知识掌握程度:评估学生对人体解剖学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包括解剖学的术语、结构和功能等方面。

2.实践操作能力:评估学生在实验室或临床实习中的解剖学操作能力,是否能够正确进行尸体解剖、组织取材和器官标本制作等。

2.实践操作能力:评估学生在实验室或临床实习中的解剖学操作能力,是否能够正确进行尸体解剖、组织取材和器官标本制作等。

2.实践操作能力:评估学生在实验室或临床实习中的解剖学操作能力,是否能够正确进行尸体解剖、组织取材和器官标本制作等。

3.综合分析与应用能力:评估学生对解剖学知识的综合分析和应用能力,是否能够运用解剖学知识解决临床问题。

3.综合分析与应用能力:评估学生对解剖学知识的综合分析和应用能力,是否能够运用解剖学知识解决临床问题。

3.综合分析与应用能力:评估学生对解剖学知识的综合分析和应用能力,是否能够运用解剖学知识解决临床问题。

4.沟通和团队合作能力: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团队合作和病例讨论等环节中的表现,是否能够有效沟通和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4.沟通和团队合作能力: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团队合作和病例讨论等环节中的表现,是否能够有效沟通和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4.沟通和团队合作能力: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团队合作和病例讨论等环节中的表现,是否能够有效沟通和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三、评估方法为了全面评估人体解剖学教学的效果,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进行评估:1.课堂测验:通过给学生布置课堂测验,评估他们对人体解剖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人体解剖学考评方式与标准

人体解剖学考评方式与标准

《人体解剖学》课程的考试考评由两部分组成,即阶段考核和期末考核,考核成绩为百分制,其中期末考试卷面成绩满分为100分,以70%计入本门课程的考核总成绩;阶段考核分四次阶段测验,每次满分25分,共计100分,以30%计入本门课程的考核总成绩。

一、期末考核:1. 采用闭卷卷面笔试形式,卷面总成绩为100分,考试试卷分为A、B两种试卷。

2. 考核题型分为四~五部分:名词解释、填空题、填图题、选择题(单选)和问答题。

二、阶段考核:采用闭卷笔试形式,分四个阶段进行测验。

阶段测验一:运动系统阶段测验二:内脏学阶段测验三:循环系统、感觉器、周围神经系统阶段测验四:中枢神经系统三、考题与考卷分析:每学期考试结束后,按照学校教务处统一要求,登陆南通大学试卷分析系统,对所有考生的每一份试卷,进行试卷实际答案的录入与分析。

依据学生答题情况,计算出考题各类参数,以考查考题安排是否合理,考题使用是否合理。

通过对学生答案情况的统计,计算考卷各类参数,以了解考卷组合是否合理。

四、学生成绩分析:1. 考试后统一登录南通大学教务管理系统,进行学生考试考核成绩的录入,学生个人成绩自行登录查询。

2. 学生成绩分析的内容包括:各班平均分和成绩分段,各年级平均分和成绩分段,各班成绩曲线分布图。

根据成绩分析情况,了解教学和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本次考核的整体难度。

对于特殊成绩好和成绩差的学生考卷应进行深入分析。

《局部解剖学》课程注重培养学生辨别认知、思考理解、分析总结和动手操作的综合能力,所以本课程的考试考评由两部分组成,即理论课考核和实验课考核,考核成绩为百分制,其中理论课考试卷面成绩满分为100分,以70%计入本门课程的考核总成绩;实验课考核成绩满分为30分,以100%计入本门课程的考核总成绩。

二、理论课考核:1. 采用闭卷卷面笔试形式,卷面总成绩为100分,考试试卷分为A、B两种试卷。

2. 考核题型分为四部分:名词解释、填空题、选择题(单选)和问答题。

人体解剖学实验课学生学习效果评价的方法和分析-最新教育文档

人体解剖学实验课学生学习效果评价的方法和分析-最新教育文档

人体解剖学实验课学生学习效果评价的方法和分析教学评价是以教学目标为依据,运用可操作的科学手段,通过系统地收集和处理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过程中的有关信息,对教学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作出价值判断,进而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过程。

人体解剖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学习效果的优劣对今后医学课程的学习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解剖学是一门形态学科,实验教学对学生掌握解剖解剖学知识、熟悉解剖技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提高学生对解剖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解剖学的实验课堂效果,笔者对2013级护理04班学生的实验课学习效果进行了教学评价,具体如下:一方法和对象对2013级护理04班在解剖学实验教学中开展由课堂评价、单元评价和期末评价三部分成绩组成的教学评价,观察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结果学校其他护理班解剖技能成绩由学校统一组织的技能考试成绩。

2013级护理04班解剖技能成绩由课堂测评成绩、单元测评成绩及期末技能测评成绩三部分组成,分值按3、3、4比例分配,全班解剖技能成绩平均94分,高于学校其他护理班级成绩。

三讨论第一,全面客观的教学评价不仅能估计学生的成绩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教学目标,而且能解释成绩不良的原因,并找出主要原因。

它包括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和进行课程评价。

通过评价可以反映出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绩,对教师和学生具有监督和强化作用,是判断学校教学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手段。

第二,解剖学是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由于其形态学的课程特征,实验教学在课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与理论课相比,解剖学实验课时在高职医学院校课程占课程总课时的1/2或近1/2,在本科院校,实验课时均超过理论课时,占课程总课时的2/3或更多。

因此,解剖实验课教学的效果对学生掌握解剖学知识具有重要的作用。

有效的解剖实验教学评价,对提高学生对解剖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解剖学实验课堂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三,传统的解剖课程评价,主要通过期末考试成绩评定。

《系统解剖学》教学与考评改革模式简析

《系统解剖学》教学与考评改革模式简析

《系统解剖学》教学与考评改革模式简析摘要:随着目前网络通信技术越来越发达,多媒体不仅丰富着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也直接影响着传统的教学手段与教学模式。

与时俱进的多媒体教学方式也不断应用于《系统解剖学》传统教学中,教学方法也随之推陈出新。

不断更新的教学方法,一方面在考验教师和学生对于新模式的适应能力,另一方面过快的改革更新导致盲目摒弃了传统教学中不可取代的优点。

本文通过研究当下应用较多的新型教学模式与考评手段,从学生角度和教师角度分析其存在的优劣性,尝试讨论并提出更为实用有效的教学考评改革方法。

关键词:系统解剖学、微视频、手机考试、3D解剖图、实验课1.目前《系统解剖学》的主流教学手段与方式方法如下:根据对云南省内大部分本科医学院校相关的调查发现,目前针对临床医学、护理学、口腔医学、影像医学等相关本科医学类专业,《系统解剖学》的教学模式仍然采取理论课与实验课联合教学的教学模式,此种教学模式强调以理论结合实践的方式提高教学效果,该教学模式能够沿用数十年经久不衰,证明其实用性是毋庸置疑的。

新型的教学改革也是逐步融入到理论课与实验课教学当中。

针对目前《系统解剖学》的教学考评改革,目前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1理论课教学中抽少量时间观看《系统解剖学》教学微视频。

1.2实验课教学中增加以手机为媒介的阶段性测试。

1.3实验课教学中运用3D数字人解剖教学系统取代动手解剖标本教学。

2.针对以上主流的三种《系统解剖学》教学改革模式,作出以下分析:2.1关于观看《系统解剖学》微视频的教学思考。

“微视频”观看简单且方便,只要学生关注相关微信公众号,即可完成观看。

其优点是只需手机网络通畅,随时随地都可观看,并且重复观看,以巩固课程知识点;视频中可加入动画和解剖过程,从而形象的展示课程中的重难点。

缺点是大部分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往往不愿意用课后休息时间进行观看,故教师只能用上课时间组织学生一起观看;并且由于学生很少自觉做相关知识点的笔记,导致观看微视频的学习效率往往比教师面授的要低一些。

《系统解剖学》课程考核办法

《系统解剖学》课程考核办法

课程考试考核办法《系统解剖学》课程考核办法一、理论课考核 1. 考试时间:期末举行理论考试,具体时间由教务处安排;2.考核形式:闭卷考试; 3. 教考分离,由教务处从人体解剖学教研室试题库中抽题考试或教研室出题;试卷质量要求按遵义医学院试卷质量管理办法执行;4. 成绩量化:理论考试占65%; 5.理论考试内容、题量和题型:考试内容按系统解剖学教学大纲所要求,题量为2小时的考试内容,分值为100分。

每套试卷有以下四种以上题型组成:名词解释、填空题、选择题、是非题、简答题、论述题(或综合分析题); 6.三人以上分题改卷,二人以上统分。

7. 其它参照学院考试管理制度和人体解剖学教研室考试管理制度(附后);二、实验课考核 1. 实验课考核包括实验考试成绩和平时成绩两部分; 2. 成绩量化:实验考试成绩占20%,平时成绩占15%; 3. 实验考试试题由解剖教研室出题,实物标本考试涉及考试过程中更换标本,教研室准备多套实验考试试卷,试卷量根据实验考试学生人数确定,原则上2~3个班一套试卷。

每套试卷有20~30个实物标本题。

4. 实验考试内容、题量和方式:考试内容按系统解剖学教学大纲所要求。

题量为20~30分钟的考试内容,分值为100分。

考试方式为实物标本考试。

5. 三人以上分题改卷,二人以上统分。

6. 平时成绩总分值为100分,其中实验报告占80%,学生考勤占20%。

统一扣分标准如下:统一扣分标准扣分项目扣分分值未交实验报告1次5.0分迟到1次 1.0分早退1次 1.0分病假1次 1.5分事假1次 1.5分旷课1次2.0分三、理论与实验课分数统计与分析学生总成绩等于理论考试成绩65%+实验考试成绩20%+平时成绩+15%;由教研室教学秘书按教务处统计分析软件分析出学生成绩的阶段分布和难题分布等,然后交教研室主任复查并写出学期总结,发现问题及时向教务处教学分管指导委员会反馈;教学分管指导委员会对学期教学分析总结,提出存在问题和解决方案。

解剖学实验课考核方法设计及评估

解剖学实验课考核方法设计及评估

解剖学实验课考核方法设计及评估
陈生虎;宿璞;贺成贵
【期刊名称】《卫生职业教育》
【年(卷),期】2009(027)007
【摘要】目的探讨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的具体考核方法及其对实验教学的促进作用.方法实验组采用让学生在尸体标本上指认具体人体结构的方法进行考核,对照组采用传统实验教学方法.结果从技能掌握情况来看,室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在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中加入实验考核环节,可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总页数】2页(P104-105)
【作者】陈生虎;宿璞;贺成贵
【作者单位】甘肃省卫生学校,甘肃,兰州,730000;甘肃省卫生学校,甘肃,兰
州,730000;甘肃省卫生学校,甘肃,兰州,730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24.74
【相关文献】
1.高校医学基础生物分子实验课程设置及考核评估的探索 [J], 杨泽宏;刘戟;杨鲁川;魏玲;干蓉
2.人体解剖学实验课程网络学习与考核平台的研发及应用评价 [J], 王伟浩;崔颜宏;牛小艳;顾援农;奏万生
3.解剖学实验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的创新与实践 [J], 司道文;康绍叁;张宇新;张志勇;孙红;高俊玲;张子明
4.《临床检验基础》实验课考核评估方法的探讨 [J], 孙可歆;郭素红;李艳;李正袆;赵臣
5.高校实验课程考核方式的探索和实践——以农学专业室内实验课程考核为例 [J], 赵良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系统解剖学课程考核评价方案汇总

系统解剖学课程考核评价方案汇总

人体解剖学课程考核评价方案生物技术、药学专业一、课程名称:人体解剖学二、课程性质和其专业素质培养的作用与意义人体解剖学是医学基础课程的核心课程,为生物技术、药学专业考查课。

人体解剖学是研究人体正常形态结构的科学,属于生物科学中的形态学范畴,是医学的基础课程。

人体解剖学可分为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和断层解剖学等课程,本专业主要学习系统解剖学。

系统解剖学是按人体器官的功能系统阐述各器官的形态结构的科学,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人体各器官的位置、形态结构和重要毗邻关系,为学习其他医学课程奠定必要的形态学基础。

三、教学实现方法理论课和实习课。

四、课程方案(一)主要内容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脉管系统、感觉器、神经系统。

(二)基本知识1、绪论解剖学姿势的定义;方位术语和人体的轴与面。

2、骨学骨的构造;椎骨的一般特征和各部椎骨的主要特征;胸骨角的概念;颅底内、外面的主要形态结构;鼻旁窦的名称、位置及开口部位;肩胛骨、肱骨、尺骨、桡骨的主要形态结构;髋骨、股骨、胫骨、腓骨的主要形态结构。

3、关节学滑膜关节的基本结构和辅助结构;椎骨的连结,脊柱的组成及整体观;肩关节、肘关节的组成、辅助结构及运动;骨盆的组成及区分;髋关节、膝关节的组成、辅助结构及运动。

4、肌学咀嚼肌的名称、位置及作用;胸锁乳突肌的位置和作用;斜方肌、背阔肌和竖脊肌的位置和作用;胸肌的名称、位置和作用;膈的位置、作用和裂孔;腹肌前外侧群的名称、位置和作用;三角肌的位置和作用;臂肌的名称、位置和作用;臀大肌、梨状肌、髂腰肌的位置和作用;大腿肌的名称和作用。

5、内脏学总论内脏的概念;胸部的主要标志线和腹部的分区。

6、消化系统咽峡的界限;舌粘膜的结构;颏舌肌的作用;口腔腺的名称、位置及开口;咽的位置、区分及交通;鼻咽部的结构;咽淋巴环的组成和作用;食管狭窄的位置;胃的形态和分部;十二指肠的形态及分部,十二指肠降部的结构;盲肠和阑尾的位置;直肠的形态和位置,肛管内面的结构;肝门的位置和结构,肝外胆道的组成和胆汁的排出途径;胰的位置与形态。

人体解剖学实验考核评价方案

人体解剖学实验考核评价方案

人体解剖学实验考核评价方案躯干骨及其连接实验考核评价方案标本或模型考核项目权重评分细则得分椎骨整体辨识12在散骨中准确辨识:颈椎3,胸椎3,腰椎3,骶骨3结构辨认30椎孔3,横突3,棘突3,上关节突3,下关节突3,寰椎3,枢椎3,骶骨岬3,骶正中嵴3,骶角3胸骨结构辨认9 胸骨柄3,胸骨体3,胸骨角3 肋结构辨认 6 肋头3,肋体3脊柱整体辨识12 脊柱的四个生理弯曲:颈曲3,胸曲3,腰曲3,骶曲3椎间盘整体辨识 3 正确指认出椎间盘的位置3 结构辨认 6 纤维环3,髓核3胸廓整体辨识 6 正确指认胸廓上口3,下口3 结构辨认 6 第二肋3,肋弓3整体素质仪表仪容 5 白大衣穿戴整齐3,轻拿轻放爱惜标本2 时间把握 55分钟之内完成5,5~7分钟内完成3,7~10分钟完成1合计100备注:实验结束前由实验小组长组织学生互相考核,任课教师随机抽考,计入平时成绩。

上肢骨及其连接实验考核评价方案标本或模型考核项目权重评分细则得分整体辨识12 在散骨中准确辨识:锁骨2, 肩胛骨2,肱骨2,尺骨2, 桡骨2, 手骨2锁骨结构辨认 6 胸骨端3, 肩峰端3肩胛骨结构辨认21 判断出左右侧3, 肩胛冈3, 肩峰3, 喙突3, 上角3, 下角3, 外侧角3肱骨结构辨认18 判断出左右侧3, 肱骨头3, 外科颈3, 三角肌粗隆3, 肱骨滑车3, 鹰嘴窝3尺骨结构辨认12 判断出左右侧3, 滑车切迹3, 鹰嘴3, 冠突3,桡骨结构辨认9 判断出左右侧3, 桡骨头3, 桡骨茎突3 手骨结构辨认 3 豌豆骨3肩关节结构辨认 3 喙肩韧带3肘关节结构辨认 6 桡骨环状韧带3,尺侧副韧带3整体素质仪表仪容 5 白大衣穿戴整齐3,轻拿轻放爱惜标本2 时间把握 55分钟之内完成5,5~7分钟内完成3,7~10分钟完成1合计100备注:实验结束前由实验小组长组织学生互相考核,任课教师随机抽考,计入平时成绩。

解剖学实验课程设计总结报告

解剖学实验课程设计总结报告

解剖学实验课程设计总结报告一、课程设计背景解剖学是医学和生物学等相关专业的重要基础学科,而实验课程则是解剖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和观察,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人体的结构和功能,培养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

为了提高解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质量,我们对课程进行了精心的设计。

二、课程目标(一)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人体各个系统的组成、结构和毗邻关系,熟悉重要器官的形态、位置和功能。

(二)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解剖操作技能,包括正确使用解剖器械、规范的解剖方法和步骤,以及观察、描述和分析解剖结构的能力。

(三)态度目标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团队合作精神和尊重生命的意识。

三、课程内容(一)系统解剖学实验涵盖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心血管系统、淋巴系统、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

(二)局部解剖学实验着重于头颈部、胸部、腹部、盆部与会阴、上肢和下肢等部位的解剖。

(三)实验标本的观察包括铸型标本、断层标本和病理标本等,以增强对正常和异常解剖结构的认识。

四、教学方法(一)演示法教师在实验前进行规范的操作演示,讲解重点和难点。

(二)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互相协作,共同完成任务。

(三)问题导向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在实验中思考和探索。

五、教学资源(一)实验设备配备充足的解剖器械,如解剖刀、镊子、剪刀等,以及解剖台、显微镜等。

(二)标本和模型拥有丰富的人体标本,包括整尸标本、局部标本和器官标本,同时还有各种解剖模型辅助教学。

(三)多媒体资源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视频等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课程实施过程(一)实验前准备1、学生预习实验内容,了解实验目的、方法和步骤。

2、教师检查实验设备和标本,确保其完好和充足。

(二)实验过程1、教师进行简短的讲解和演示,强调实验的重点和注意事项。

2、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解答学生的疑问。

3、鼓励学生在实验中积极思考,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

中医院校解剖学两种考核方案成绩分析与评价

中医院校解剖学两种考核方案成绩分析与评价

中医院校解剖学两种考核方案成绩分析与评价崔勇;刘海兴;梁栋阳;于嵩;王玥【期刊名称】《现代医药卫生》【年(卷),期】2014(30)8【摘要】目的分析并检测解剖学不同考核方式的教学效果,探讨考核方式的改革方向.方法选取该校针灸推拿学院针灸英语班2011、2012级学生分别作为对照组(55人)和观察组(32人),两组学生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对两组学生的正常人体解剖学期末考试成绩进行采取不同方案考核,对照组考核方案为:卷面成绩(100分)占总成绩的85%,实验课成绩占15%;观察组考核方案为:卷面成绩(100分)占总成绩的70%,实验课成绩占30%.结果对照组学生平均总成绩(62.3±18.5)分,低于观察组的(69.8±11.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5,P<0.05);而两组学生卷面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0,P>0.05).结论采用加重实验考核比重的考核方案后学生总成绩更高,说明实验课成绩权重的增加,加强了学生实际动手应用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总页数】2页(P1261-1262)【作者】崔勇;刘海兴;梁栋阳;于嵩;王玥【作者单位】辽宁中医药大学解剖组胚教研室,辽宁沈阳110847;辽宁中医药大学解剖组胚教研室,辽宁沈阳110847;辽宁中医药大学解剖组胚教研室,辽宁沈阳110847;辽宁中医药大学解剖组胚教研室,辽宁沈阳110847;辽宁中医药大学解剖组胚教研室,辽宁沈阳110847【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两种不同层次的护生小讲课考核成绩的分析 [J], 赖银英;麻安秀2.病理学两种考核法的成绩对比分析 [J], 袁锦玉3.病理学两种考核法的成绩对比分析 [J], 袁锦玉4.基于多元化考核评价中医院校《组织胚胎学》平时成绩的实践研究 [J], 赵舒武;卢斌;苏金玲;彭雁飞;郭茂娟;姜希娟5.两种不同情景操作考核成绩差异分析及相应对策 [J], 秦素萍;孙里;王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系统解剖学》课程教学大纲

《系统解剖学》课程教学大纲

《系统解剖学》课程教学大纲英文名称:Systematic anatomy课程代码:220601001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课程性质:必修开课学期:第一学年第一学期总学时: 72(讲课:72,实验0,实践0,网络0)总学分:4考核方式:期末统考先修课程:无适用专业:运动康复、康复治疗技术一、课程简介系统解剖学是按功能系统研究正常人体器官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及其生长发育规律的科学,是学习其它医学学科的基石和支柱。

因为只有在充分认识人体各器官的形态结构基础上,才能正确理解人体的生理现象和病理过程,否则就无法判断人体的正常与异常,区别生理与病理状态,更不能对疾病进行正确的预防、诊断和治疗。

学习解剖学的目的,就是从医学专业的实际需要出发,掌握人体正常形态结构的知识,为学习康复专业其他基础和临床课程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按照人体的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脉管系统、感觉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九大系统,主讲老师结合真实器官讲授相关解剖学知识,主要包括各器官的形态结构、位置毗邻、功能意义及相关临床联系。

本课程为专业基础理论课,学时为72学时。

二、课程目标及其对毕业要求的支撑三、课程内容及要求第一章骨学教学内容:第一节总论1.骨的形态、分类和构造。

2.颈椎、胸椎、腰椎和骶骨的结构特点。

3.骨性胸廓、肋弓的组成。

4.胸骨、肋骨的形态构造及胸骨角、肋沟的意义。

5.颅的组成,各颅骨的位置及名称。

6.颅底内面的主要孔、裂结构。

7.翼点的围成及意义。

8.骨性口腔、鼻腔、眶的围成及交通。

9.肩胛骨、锁骨、肱骨、尺骨、桡骨、髋骨、股骨和胫骨的位置及主要形态结构。

10.新生儿颅的特点。

11.全身重要的骨性标志。

12.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

13.骨的发生、发育和可塑性。

14..脊柱的生理性弯曲。

15.手骨、足骨的形态及排列。

第二节中轴骨1 骨性胸廓、肋弓的组成。

2. 胸骨、肋骨的形态构造及胸骨角、肋沟的意义。

系统解剖学教学计划

系统解剖学教学计划

系统解剖学教学计划一、引言系统解剖学是医学学科的基础课程之一,通过对人体各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进行深入研究,为学生打下扎实的医学基础。

为了提高系统解剖学的教学质量和效果,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是必不可少的。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系统解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人体各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相互关系;3. 培养学生对系统解剖学的深入理解和综合运用能力;4.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1. 教学内容1.1 人体骨骼系统:头骨、脊柱、四肢等1.2 人体肌肉系统:骨骼肌、平滑肌、心肌等1.3 人体循环系统:心脏、血管、血液等1.4 人体呼吸系统:鼻腔、喉咙、肺等1.5 人体消化与代谢系统:口腔、食道、胃等1.6 其他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泌尿生殖系统等2. 教学方法2.1 组织系统解剖学实验,通过观察和操作加深学生对结构的理解;2.2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人体器官的形态和功能;2.3 运用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应用所学知识;2.4 组织小组讨论和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和沟通能力;2.5 开展解剖形态学演示和模拟手术实践,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

四、教学评价与考核1. 教学评价1.1 实验报告和笔记评估学生对实际操作的掌握程度;1.2 期中期末考试评估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1.3 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评估学生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2. 考核方式2.1 实验报告和笔记的评分;2.2 期中期末考试成绩;2.3 小组合作评价成绩;2.4 个人参与度和课堂表现的评分。

五、教学资源及设施需求1. 教学资源1.1 教科书和参考书籍;1.2 解剖模型和标本;1.3 多媒体教学设备。

2. 设施需求2.1 大型解剖实验室;2.2 多媒体教室和投影设备;2.3 实验室显微镜和解剖器械。

六、教学计划实施与管理1. 教学计划实施1.1 制定详细的教学进度表,科学合理地安排每个章节的教学内容;1.2 确定教学方法和教材,保证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层次分明;1.3 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和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1.4 定期进行教师教学评估和学生学习评价,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解剖学实验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的创新与实践

解剖学实验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的创新与实践
给 出 操作 质量 分数 ; 然后指导 教师让 学生互评 , 给 出 操 作 参 与
程度分数 ; 指 导 教 师 再 提 问学 生 辨 认 标 本 解 剖 结 构 , 给 出 标 本
辨认 的分 数 。综 述 是 由 教 师 提 前 布 置 , 学生查 资料完成 ; 实 验 报告 是 每 次课 后 完 成 ; 平 时 成 绩 是 根 据 学 生 的平 时 表 现 。
动、 积极地参与解剖学实验 , 充 分挖 掘 学生 的学 习潜 能 。
1 解 剖 学 实 践 操 作 考 核 改 革 方 法
践掌握正常形态结构和位置毗邻 , 通 过接 触 和 观察 标 本 来 印证
理 论 上 的知 识 点 。解 剖 学 实 验 操 作 考 试 加 入 标 本 辨 认 环 节 , 其 目的是 加 强 学 生 对 标 本 进 行 观 察 。通 过 教 师 提 问 结 构 , 学 生 在 标 本 上 寻 找辨 认 , 教 师 通 过 学 生 的 标 本 辨 认 情 况 给 出 评 定 分 数, 促进对解剖知识的学习 。 1 . 5 实 验 报 告 解 剖 学 实 验 操 作 是 由 浅 人 深 分 层 进 行 操 作 , 在 每 一层 看 到 了什 么 、 毗邻是什么 、 有没有变异 、 操 作 中 切 割 或 分离 应 注 意什 么 、 实 验 中有 什 么 收 获 都 要 以 实 验报 告 的形 式 记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 : 1 6 7 1 - 8 3 4 8 ( 2 0 1 3 ) 3 2 3 9 7 0 — 0 2
解 剖 学 是 医 学 生 重 要 的 基 础 课程 , 对 后 续 课 程 的 学 习 和 临
少 或 不 操作 排在 后 面 , 来 进 行 相 互 打 分评 定 。 1 . 3 科 研 综 述 加 强 对 学 生 创 新 意 识 、 创 新 能 力 的培 养 , 是 我

《组织学与解剖学》课程考核评价方式及标准

《组织学与解剖学》课程考核评价方式及标准

《组织学与解剖学》课程考核评价方式及标准1、本课程的考核评价内容:本课程的考核评价内容均与《组织学与解剖学》教学大纲和《组织学与解剖学实验》教学大纲相符。

考核内容覆盖了教学大纲(见附件)的全部内容,其中基本知识、基础理论所占比例:33 %;知识运用能力的测验所占比例:47 %;参考资料、课外阅读内容所占比例:20 %。

2、本课程的考核评价形式与方案:本课程考核分理论考核和实验考核两部分。

其中,理论考核的成绩由期末综合考试成绩和平时成绩组成。

期末综合考试成绩占理论考核最终成绩的70%,平时成绩分为随堂小测和网络教学平台测试。

随堂小测占理论考核总成绩的10%,网络教学平台测试占20%。

实验考核实行无纸化随堂考试,最终成绩由随堂考试成绩与平时成绩组成。

随堂考试成绩占实验考核最终成绩的80%,平时成绩分为实验报告和网络教学平台测试,实验报告占实验考核最终成绩的10%,网络教学平台测试占10%。

(1)理论课考核评价的具体方案:①理论课随堂小测:在理论课讲授的不同阶段,随堂抽取10分钟时间进行以填空为主要题型的测试,以检验阶段性的学习效果。

②网络教学平台测试:在课程讲授的不同阶段,将本阶段学习的主要内容以选择题或填空题等方式发布于本课程的BB网络教学平台,并限定答题截止日期和答题时间(一般限定30分钟内)。

学生可评学号登陆本课程平台,点击开始答题进行作答,答题完毕将答案提交,系统自动给出本次测验成绩。

若答题超时,则系统答题页面自动关闭。

这样使得学生在对自己阶段性学习的效果进行检验时,不受地点和空间的限制。

测试成绩由教师登陆教学平台导出。

③期末综合考试:闭卷考试,主要题型包括填空(20分)、单项选择(20分)、判断对错(10分)、名词解释(20分)、简答题(20分)及论述题(10分)。

(2)实验课考核评价的具体方案:①随堂考试:考试方式分为显微镜观察和标本模型观察、绘图和笔答等。

在考试过程中主要让学生通过对切片标本及标本模型辨认,教师当场对学生的观察与辨认正确与否进行评判和当场打分。

本科学生人体解剖学成绩考核量化标准汇总

本科学生人体解剖学成绩考核量化标准汇总

本科学生《人体解剖学》成绩考核量化标准一、理论考试65%出100分题,题型有填空题、选择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每种题型约占20分。

理论考试复习范围:教学大纲或习题集二、实验考试20%出20个题,每题1分,采用流水式观察标本的考试方式,每个标本观察时间为40~55秒(根据考试情况而定) 。

实验考试复习范围:见07级学生实验考试复习标本清单注意:考试时不准左、右看别人的答题卷,不准给别人看你的答题卷,否则算违纪,实验考试成绩为0分,在实验考试中作弊者,按系统解剖学考试作弊论处,报教务处。

三、平时成绩15%,但按百分制打分,即提问2次共10分(每次5分),习题集或实验报告完成情况检查4次共20分(每次5分),标本、尸体总体观察学习情况1次20分,考勤11次共50分(每次约5分)。

平时成绩采取扣分制打分:(一) 考勤(11次),每次扣分标准如下:迟到1次扣1分。

早退1次扣1分。

事假或病假1次扣2分。

旷课1次扣3分。

(二) 习题集或实验报告完成情况(4次,共20分),习题集或实验报告完成情况是指学生完成习题集上的填空、选择以及完成教师自行布置的名词解释、问答题以及绘图等。

每次5分,每次扣分标准如下:A 不扣分。

B 扣1分。

C 扣2分。

D 扣3分。

E 不完成扣5分。

(三) 提问(2次),每次5分,共10分1. 如有的教师提问是按对、半对或错三种方式打分的,扣分标准如下:对不扣分。

半对扣3分。

错扣5分。

2. 如有的教师提问是按百分制或按ABCDE等级打分的,扣分标准如下:A 85~100,不扣分。

B 70~84,扣1分。

C 60~69,扣2分。

D 30~59,扣3分。

E 30分以下与不回答提问,扣5分。

注:提问可根据多次提问情况进行总体评分。

(四) 标本、尸体总体观察学习情况,共20分优扣1~2良扣3~5差扣6~8人体解剖学教研室2008-6-25。

人体解剖学实验考核评价方案

人体解剖学实验考核评价方案

人体解剖学实验考核评价方案目录第一篇系统解剖学实验考核评价方案第一章运动系统实验考核评价方案躯干骨及其连接实验考核评价方案上肢骨及其连接实验考核评价方案下肢骨及其连接实验考核评价方案颅骨及其连接实验考核评价方案肌学实验考核评价方案第二章消化系统实验考核评价方案消化道实验考核评价方案消化腺和腹膜实验考核评价方案第三章呼吸系统实验考核评价方案呼吸道实验考核评价方案肺、胸膜、纵膈实验考核评价方案第五章泌尿系统实验考核评价方案第六章生殖系统实验考核评价方案男性生殖器实验考核评价方案女性生殖器实验考核评价方案第六章脉管系统实验考核评价方案心脏实验考核评价方案血管、淋巴系统实验考核评价方案第七章内分泌系统实验考核评价方案第八章感觉器实验考核评价方案视器实验考核评价方案前庭蜗器实验考核评价方案第九章神经系统实验考核评价方案中枢神经试验考核方案周围神经实验考核评价方案第二篇组织胚胎学实验考核评价方案第一章基本组织实验考核评价方案显微镜的使用及上皮组织实验考核评价方案结缔组织实验考核评价方案肌组织实验考核评价方案神经组织实验考核评价方案第二章消化系统组织学实验考核评价方案第三章呼吸系统组织学实验考核评价方案第四~六章泌尿生殖系统组织学实验考核评价方案第六~七章循环、免疫系统组织学实验考核评价方案第八~九章内分泌系统、皮肤组织学实验考核评价方案第十章人体胚胎学总论实验考核评价方案第三篇断层影像解剖学实验考核评价方案颅脑横断层影像解剖实验考核评价方案颅脑矢、冠状断层影像解剖实验考核评价方案胸部CT纵隔窗上纵隔影像解剖实验考核评价方案胸部CT纵隔窗下纵隔影像解剖实验考核评价方案胸部CT肺窗影像解剖实验考核评价方案腹部横断层影像解剖实验考核评价方案肝横断层影像解剖实验考核评价方案胰横断层影像解剖实验考核评价方案盆部横断层影像解剖实验考核评价方案脊柱断层影像解剖实验考核评价方案上肢断层影像解剖实验考核评价方案下肢断层影像解剖实验考核评价方案。

解剖学课程评估与质量保障体系培训课件

解剖学课程评估与质量保障体系培训课件
制定评估计划
按照评估计划,对解剖学课程进行全面的评估,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
实施评估
将评估结果反馈给相关人员,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必要的改进和调整。
反馈与改进
通过定期的评估和反馈,对教学质量进行监控,及时发现和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监控教学质量
鼓励学生提供对课程的反馈意见,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期望,以便进一步优化课程设计。
加强学习方法指导
提供心理辅导、职业规划指导等服务,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
建立学生支持服务体系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数据分析
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挖掘数据背后的规律和趋势。
结果比较
将分析结果与课程目标进行比较,找出课程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报告撰写
撰写详细的评估报告,总结评估结果,提出改进建议和措施。
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将评估结果及时反馈给相关人员,以便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
反馈机制的建立
组建由课程专家、学生代表和行业专家组成的评估团队,确保评估的全面性和专业性。
根据课程目标和教学大纲,制定具体的评估指标,确保评估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选择适当的评估工具,如问卷调查、访谈、课堂观察、考试成绩等,以便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数据收集
通过多种方式收集评估数据,如问卷调查、考试成绩、课堂观察等,确保数据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数据分析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计算各项指标的得分和排名。
确定评估指标
根据解剖学课程的特点和教学目标,制定具体的评估指标。
数据采集
通过调查问卷、学生成绩分析、同行评价等方式收集数据。
02
CHAPTER
课程质量保障体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体解剖学课程考核评价方案
生物技术、药学专业
一、课程名称:人体解剖学
二、课程性质和其专业素质培养的作用与意义
人体解剖学是医学基础课程的核心课程,为生物技术、药学专业考查课。

人体解剖学是研究人体正常形态结构的科学,属于生物科学中的形态学范畴,是医学的基础课程。

人体解剖学可分为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和断层解剖学等课程,本专业主要学习系统解剖学。

系统解剖学是按人体器官的功能系统阐述各器官的形态结构的科学,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人体各器官的位置、形态结构和重要毗邻关系,为学习其他医学课程奠定必要的形态学基础。

三、教学实现方法
理论课和实习课。

四、课程方案
(一)主要内容
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脉管系统、感觉器、神经系统。

(二)基本知识
1、绪论
解剖学姿势的定义;方位术语和人体的轴与面。

2、骨学
骨的构造;椎骨的一般特征和各部椎骨的主要特征;胸骨角的概
念;颅底内、外面的主要形态结构;鼻旁窦的名称、位置及开口部位;肩胛骨、肱骨、尺骨、桡骨的主要形态结构;髋骨、股骨、胫骨、腓骨的主要形态结构。

3、关节学
滑膜关节的基本结构和辅助结构;椎骨的连结,脊柱的组成及整体观;肩关节、肘关节的组成、辅助结构及运动;骨盆的组成及区分;髋关节、膝关节的组成、辅助结构及运动。

4、肌学
咀嚼肌的名称、位置及作用;胸锁乳突肌的位置和作用;斜方肌、背阔肌和竖脊肌的位置和作用;胸肌的名称、位置和作用;膈的位置、作用和裂孔;腹肌前外侧群的名称、位置和作用;三角肌的位置和作用;臂肌的名称、位置和作用;臀大肌、梨状肌、髂腰肌的位置和作用;大腿肌的名称和作用。

5、内脏学总论
内脏的概念;胸部的主要标志线和腹部的分区。

6、消化系统
咽峡的界限;舌粘膜的结构;颏舌肌的作用;口腔腺的名称、位置及开口;咽的位置、区分及交通;鼻咽部的结构;咽淋巴环的组成和作用;食管狭窄的位置;胃的形态和分部;十二指肠的形态及分部,十二指肠降部的结构;盲肠和阑尾的位置;直肠的形态和位置,肛管内面的结构;肝门的位置和结构,肝外胆道的组成和胆汁的排出途径;胰的位置与形态。

7、呼吸系统
喉软骨的名称、位置和形态,喉腔的区分和交通;气管的构成,左、右主支气管的特点;肺门的位置及结构;胸膜、胸膜腔的概念。

8、泌尿系统
肾的形态、被膜和结构;输尿管的分部与狭窄;膀胱的形态和内面结构。

9、生殖系统
睾丸的形态结构;附睾的位置与形态;输精管和射精管,精索的概念;阴茎的组成;男性尿道的分部、狭窄和弯曲;射精管的开口。

卵巢的形态和固定装置;输卵管的分部和结构;子宫的形态和固定装置。

10、腹膜
腹膜及腹膜腔的概念;小网膜的位置和分部;大网膜的位置和构成;直肠子宫陷凹和直肠膀胱陷凹的位置。

11、内分泌系统
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垂体的位置、形态和结构。

12、心血管系统
体循环和肺循环的概念;心的位置和外形;各心腔的主要结构;心传导系的组成及各结构的位置;左、右冠状动脉的分支分布;冠状窦及其属支;心包及心包腔的概念;主动脉的起止和区分,主动脉弓的三大分支;颈外动脉的分支和分布;掌浅弓和掌深弓的组成和位置;腹主动脉脏支的名称、分支和分布;上腔静脉、头臂静脉的合成及主
要属支;静脉角的概念;颈内静脉的起始、主要属支;上、下肢浅静脉的起始与注入部位;下腔静脉的起始、主要属支、走行与注入部位;肝门静脉的特点、位置、汇合的静脉及其主要属支。

13、淋巴系统
淋巴系统的组成;淋巴干的名称及其来源;局部淋巴结的概念;胸导管的起始、收授范围和注入部位;右淋巴导管的合成、收授范围和注入部位;下颌下淋巴结、颈外侧淋巴结、腋淋巴结和腹股沟淋巴结的位置、收授范围。

14、感觉器总论
感受器和感觉器的概念,感受器的分类。

15、视器
眼球壁的层次、名称及各层的分部及其主要结构;眼球内容物的名称和结构特点;房水的循环;晶状体的调节;泪器的组成;眼球外肌的名称及作用。

16、前庭蜗器
鼓室壁的名称、毗邻和内外侧壁的结构;骨迷路的分部及各部的形态结构;膜迷路的分部及各部的形态结构;声波的主要传导途径。

17、神经系统总论
神经系统的区分和常用术语。

18、中枢神经系统――脊髓
脊髓的外形;脊髓灰质的分部和核团;Rexed分层的概念;脊髓白质的分部,后索和外侧索通过纤维束的名称和功能。

19、中枢神经系统――脑
脑干:脑干的组成及各部的主要结构(包括菱形窝);脑神经核的名称、位置和性质;脑干内非脑神经核的名称、位置和性质;脑干内各纤维束的名称、起始、终止和性质。

小脑:小脑的形态;小脑核的概念和组成;小脑扁桃体的位置;小脑分叶和机能分区。

间脑:间脑的位置与分部;背侧丘脑的形态;腹后核的区分、功能及纤维联系;下丘脑的位置,组成及功能。

端脑:端脑的分叶和主要沟回的名称、位置;大脑皮质的功能定位:第I躯体运动区,第I躯体感觉区、视区、听区、各语言中枢的位置;纹状体的概念、区分和功能;内囊的位置、分部和通过的纤维束。

20、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
感觉传导通路:躯干和四肢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通路;躯干和四肢痛、温觉传导通路;视觉传导通路;瞳孔对光反射的途径。

运动传导通路:锥体系的组成、各束的起始、走行和终止部位。

21、脑和脊髓的被膜、血管及脑脊液循环
脑和脊髓的被膜的层次关系;硬膜外隙的位置、内容和特点;蛛网膜下隙及终池的位置与内容;大脑镰和小脑幕的位置,硬脑膜窦的名称、位置和血液回流的途径;脑的动脉来源,颈内动脉、椎动脉和基底动脉的主要分支和分布,大脑动脉环的构成、位置;脑脊液的产生与循环。

22、周围神经系统――脊神经
颈丛的组成、位置和分布;膈神经的走行和分布;臂丛的组成和位置,肌皮神经、尺神经、正中神经、桡神经和腋神经的起始和分布范围;胸神经前支的节段性分布;腰丛的组成,股神经的分布,闭孔神经的分布;骶丛的组成,坐骨神经、胫神经和腓总神经的分支分布。

23、周围神经系统――脑神经
嗅神经、视神经的性质、起始、入颅部位、连接脑的部位;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展神经的性质、起始核、出脑部位、出颅部位和分布;三叉神经的性质、纤维成份、出入脑和出入颅的部位;下颌神经的纤维组成及主要分支、分布;面神经的性质,出入脑和出入颅的部位,主要分支和分布;前庭蜗神经的性质、入脑和入颅部位;舌咽神经、迷走神经的性质、主要分支和分布;副神经和舌下神经的性质、出脑和出颅部位及分布。

24、内脏神经系统
交感神经低级中枢的部位和周围部的组成,交感干的组成,交通支的区分、纤维性质及其去向;副交感神经低级中枢的部位。

(三)学时
(四)教学方法
1、理论课:讲授法
2、实习课:示教法
五、考核评价
人体解剖学课程考核为百分制,60分及格。

理论考试占100分。

解剖教研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