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机械复习 ppt课件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中考物理总复习【第11章】简单机械ppt课件

(人教版)中考物理总复习【第11章】简单机械ppt课件

3. ( ’ 13河南 13题 2分 )一个滑轮组经改进后提 高了机械效率,用它将同一物体匀速提升同样的高 D 度,改进后与改进前相比( )
A. 有用功减少,总功减少
B. 有用功增加,总功增加 C. 有用功不变,总功不变 D. 有用功不变,总功减少
【解析】用滑轮组提升重物时,对重物所做的 功是有用功,克服动滑轮的重力及摩擦力所做 的功是额外功.用同一滑轮组提起同一物体到同 一高度时所做的有用功相同,所以 A、B 选项
5 000 J
4000 J W有 故机械效率η = ×100% = ×100%= 5000 J W总 80%
(3)提升四箱建材时的总功 W总′= W有+W额 =
4×4 000 J+1 000 J = 17 000 J
s 将重物匀速提升至10 m高处所需时间 t = = v 10m =25 s 0.4m/s 则提升四箱建材的总功率 W总 17000 J p 680 W 0.68k W t 25s 故应选择型号为“220 V 0.8 kW”的电动机才能
点用最小的力把桌腿 B 抬离地面,在抬起时桌腿 A没有滑动,请在 C 点画出这个力的示意图,并标 出它的力臂 L.
如答图所示
第6题图
第 6 题答图
【解析】把桌腿 B 抬离地面,在抬起时桌腿 A 没有滑动,说明桌子绕 A 点转动,A 点是支点. 阻力及阻力臂都不变,若要使动力最小,就要
使动力臂最长.
D. 无法判断
第1题图
【解析】由于左端滑轮是定滑轮,使用定滑轮
不省力,右端滑轮是动滑轮,使用动滑轮可以 省力,通过分析题图后可知,连接动滑轮左边 1 的绳子即定滑轮右端绳子的拉力 FB = mBg, 2 连接定滑轮左端绳子的拉力 FA = mAg,因为mA = mB,由此可知 FA>FB,所以A下降.故选B.

简单机械第1课时(PPT课件(初中科学)40张)

简单机械第1课时(PPT课件(初中科学)40张)
(F1变大了) 乙
l1 O

l´ O
l1

思考与讨论
如何使杠杆最省力?
提示:比较F沿不同 方向时力臂的大小。
沿F2方向用力时动力臂最大,所以F2最小。
如图所示,用撬棒向下撬石头,手握在撬
棒的末端B端,其中AO=0.1米,OB=1米,若
石头对A的压力为500牛,求在B端至少要用多
大的力才能撬起石头。
核桃钳就属于简单机械——杠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杠杆的知识。
一、杠杆
1.认识杠杆
我们每天都在使用机械,有简单的机械,也有 复杂的机械。
简单机械
较复杂的机械
这些能给我们提供方便的工具都称为机械。
• 任何复杂的机械都是由一些简单机械组合而成的。 • 杠杆就是一种非常简单的机械。
尝试使用下图各种工具,体验在使用过程中有什么 共同特征。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第4节 简单机械
第1课时 杠杆
学习目标
能指出杠杆的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和阻力臂。 会绘制杠杆的动力臂和阻力臂图示。 理解杠杆平衡原理,并能应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决简单
的问题;会辨认生活中常见的省力杠杆、费力杠杆和等 臂杠杆。
情境导入
比一比:女生用核桃钳夹 核桃,男生用手捏核桃, 看谁先把核桃压碎。
画出下列杠杆的力臂
L2 L1
F2
O
L1 F1
L2 F2
2.人体上的杠杆
人体的杠杆系统,都有四个基本组成部分: 骨—— 一根硬棒; 肌肉收缩——动力的来源; 两根骨之间可以活动的关节——支点; 移动肢体或物体——阻力的来源。
寻找手臂上的杠杆
当手拿物体抬起时 找出相应的杠杆, 以及支点、动力、 阻力。

苏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一章 《简单机械和功》复习课件 (共24张PPT)

苏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一章 《简单机械和功》复习课件 (共24张PPT)
第11章 复习 《简单机械和功》
知识内容
11.1《杠杆》 11.2《滑轮》 11.3《功》 11.4《功率》 11.5《机械效率》
《11.1杠杆》重要知识点回顾
E杠杆分类(认识生活中的杠杆类型)
(1)省力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的杠杆。 例如:起子、扳手、撬棒。
(2)费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的杠杆。 例如:镊子、钓杆、笤帚。
《11.5机械效率》重要知识点回顾
机械效率的计算
考点:(整合速度计算、机械功计算、功率 计算、机械效率计算)
如图所示的滑轮组,物体在力F作用下以0.2cm/s的速度运
动了5S,已知F=80N,G=180N(绳重、摩擦不计)
求:(1) W有用=? (2) W总=? (3) W额外=? (4) η=?
(3)等臂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的杠杆。 例如:天平。
省力杠杆省力,但费距离, 费力杠杆费力,但省距离。 没有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杠杆
《11.1杠杆》重要知识点回顾
1.杠杆作图 A.根据力画出对应的力臂 B.根据力臂画出对应的力 C.最小力问题
A
O
《11.1杠杆》重要知识点回顾
1.杠杆作图 A根据力画出对应的力臂 B根据力臂画出对应的力 C最小力问题
G动
F=2G+G动
S与h关系?
S=0.5 h
如图所示的四个滑轮组中,图_(_b_) 可省一半力,图 __(c_) 最费力,图__(a_) _和图__(d_) _用力大小一 样。
(a)
(b)
(c)
(d)
《11.3功》重要知识点回顾
1功的概念: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 离的乘积
2. W=Fs 3.单位:焦耳,简称为焦.符号:J 1J=1N.m

简单机械ppt课件

简单机械ppt课件
想想议议
我们先来观察一幅科学漫画
滑轮结构
轮 轴
滑轮 主要部分是能绕轴转动的轮子
活动一:小组讨论
采用绳和一个滑轮,将货物 提到高处,你有什么方法?
定滑轮
动滑轮
轴固定不动的滑轮 轴随物体一起运动的滑轮
实验注意事项: 1、实验时要提升两个以上的钩码并且匀速拉动。 2、各小组要密切配合,团结协作,也要分工明确 (如:甲同学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并读数,乙同 学观察钩码上升的距离,丙同学观察拉力移动的 距离,丁同学竖直放置尺子。) 3、实验时,滑轮、钩码、弹簧测力计等不能与尺 子摩擦。 4、实验数据要及时记录在表格中。
于是人们就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起来 使用,把它们各自的优点结合起来,这样就 组成了滑轮组.
活动二: 小组讨论
由一个定滑轮和 一个动滑轮绕成滑轮 组有几种绕法?
G
滑轮组 拉力 F 的大小与吊起动滑轮的绳子段数 n 有关。动
滑轮被几段绳子吊起,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即: 1
F=nG 拉力 F(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 s 是物体上升高度 h 的 n 倍,即:
使用定滑轮的特点
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也不费 力,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F=G S=h
实质: 是一个等臂杠杆
使用动滑轮的特点
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力,但不可 以改变施力的方向
F= —12 G
但费一倍的距离 S=2h
实质: 是一个省力杠杆
定滑轮虽然能改变力的方向,使我们工作 方便,但不方向,使用时经常感觉不便.
其他斜面
我明白了什么?
1:定滑轮:(1)使用特点: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不省力也不费
力;不省距离也不费距离.(F=G, S=h) (2)实质:是一个等臂杠杆.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课件: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共68张PPT)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课件: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共68张PPT)

l2/m
杠杆平衡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F1 l1 F2 l2
3.练习
l1=3l2,F1是F2的___倍。 F1:F2=2:5,l1:l2=____。 l1:l2=4:3,F2=60 N,F1=___。 F1=15 N,F2=75 N,l1=15 cm,l2=___。
三、生活中的杠杆:
② 图示杠杆的力臂
例:画出图中力F对 支点O的力臂l 。
l
O
F
例 一块截面积为矩形ABCD的均匀金属块重 2 000 N,它的长宽之比为4:3,将它置于水平地 面上如图所示,若在A点用力F抬起金属块的一
端,则力F至少为 800 N。
A
B
l1
D
l2 C
G
F l1 G l2
2.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① 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 ② 获取实验数据; ③ 归纳结论。
A.启瓶器 B.切纸铡刀 C.食品夹 D.羊角锤
2.小阳同学在做“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时, 他把杠杆挂在支架上,发现左端向下倾斜。 (1)若使杠杆在 水平 位置平衡,需把平衡螺母向
右 端调节。 (2)如果在杠杆的A处挂三个相同的钩码,则在B 处要挂 2 个同样的钩码,杠杆才能重新位置平衡。 (3)若在C处挂6 N的钩码,用弹簧测力计作用在B 点,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最小拉力的方向应 该竖直向上,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2 N 。
(3)改变阻力和阻力臂的大小,相应调节动力和动力臂的 大小,再做几次实验。
(4)在杠杆的一侧挂上钩码作为阻力,通过在其他位置上 用弹簧测力计拉住杠杆的办法使杠杆平衡。将动力F1、阻 力F2、动力臂l1、阻力臂l2记录表格中。
次数
1 2 3 4 5 6

人教版第12章简单机械 简单机械专题复习课件

人教版第12章简单机械  简单机械专题复习课件

(3)滑轮组对汽车的拉力F = W有用 3.6103 J 1.8103 N.
s车
2m
因为汽车受的拉力和阻力是一对平衡力,
所以汽车受的阻力f = F 1.8103 N
对应练习.如图所示,用F=50N的力通过滑轮组水平拉重为80N的 物体,使其向左匀速运动,在这过程中拉力F做功为40J,已知物 体受到水平地面的摩擦力为60N,则物体运动的距离为__0_.4__m, 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_6_0_%___。(忽略绳子和动滑轮的重力)
S
S
2.5 10-2 m2
F支持
F拉=100N
G人=850N
滑轮组水平放置时的机械效率
(1)如果物体通过的距离为s物,绳子通过的距离s绳
=__n_s_物__。
(2)如果物体与水平面间的摩擦力为f,通过的距离为s物
,则有用功W有用=__fs_物___。
(3)如果拉力为F,绳子通过的距离为s绳,则总功W总
减小”或“不变”)
考点二:滑轮
例5.如图所示,用一根绳子绕过定滑轮,一端拴在钩码上,手
执另一端,分别用力F1、F2、F3匀速拉起钩码。忽略绳子与滑
轮的摩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F1较小 B.F2较大 C.不能确定 D.相等
考点三:机械效率:滑轮组竖直放置
(绳1)子如的果段物数体是重nG,物,则动拉滑力轮F=G重_物_为_+_G_G动_动_,_,不由计此摩式擦可及得绳动重滑,轮
例1.小明用两个相同的滑轮组成不同的滑轮组,如图所示,分别将 同一物体匀速提高到相同高度,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分别为η1、η2, 下列关系正确的是(忽略绳重及摩擦)( ) A
A.F1>F2,η1=η2 B.F1>F2,η1>η2 C.F1<F2,η1=η2 D.F1<F2,η1>η2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一章 简单机械和功 复习课件(共39张PPT)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一章  简单机械和功  复习课件(共39张PPT)
上述解答是否有错误?如有错误,指出错误的原因, 并对错误加以订正。
某同学准备做“测定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验,选 择器材有:弹簧测力计、钩码、铁架台、定滑轮、动滑 轮各一个、一根足够长的细绳。
(1)他所选的器材少了___刻__度__尺____
(2)补足器材后,该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际操作: A.将滑轮组安装在铁架台上,在滑轮组下方挂好钩码, 在细绳的一端系住弹簧测力计 B.记下钩码和弹簧测力计的起始位置 C.向上提起弹簧测力计,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D.测量出钩码提升的高度和弹簧测力计移动的距离 E.将有关数据填入表格中,并进行必要的计算。
2、为什么要调节杠杆两端的螺 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答:避免杠杆自重对实验的影响; 便于从杠杆上直接读出力臂。
3、如何调节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条件下平衡?
答:左高左移,右高右移。
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记录表格

验 动力 动力臂
次 F1/N 数
l1/cm
1
2
3
动力×
动力臂 F1l1/ (N·cm)
阻力 F2/N
上述步骤中,有一项需要做出重要补正,该项需补正
的内容是___C___步__骤__中___,__匀__速__向__上__提__起__弹__簧_ 测力计。
实验中可少用一种器材,少测两个数据也能测出滑轮组的机械 效率。分析一下,去掉的器材是什么?少测哪两个数据?
实验次数 物理量
钩码重G/N 钩码上计 使钩码升高,以保证测力计示数大小不变。
【说明】 重物提升高度 不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
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第一是减小 额外功 , ( 减小机械自重 、 减小机械之间的摩擦 );
第二是增加 有用功

第4节简单机械(PPT课件(初中科学)100张)

第4节简单机械(PPT课件(初中科学)100张)
②如图所示,当表示力的线段比较短时,过支点无法直接 作出垂线段,可将力的作用线延长,然后过支点作延长线的 垂线段,即为力臂。注意延长部分要用虚线表示,相当于 数学作图中的辅助线。
(4)已知力臂画力 步骤
第一步:确定 力的作用线
画法
第二步:确定 动力必然作用在杠杆上,所以动力作用线与杠 力的作用点 杆的交点就是动力作用点
第三步:画出 力的方向,并 标注
图示
(5)常见杠杆及其五个要素 实例
钓鱼竿
图示
羊角锤
示意图
实例 起道钉
压水井
图示
示意图
5.人体中的杠杆
意义
在人体中有不少骨骼也构成了杠杆,骨骼在肌肉拉力的作用下环绕 关节转动,正是这些杠杆系统给予了人类完成各种动作的能力
①骨——一根硬棒;
人体杠杆系 统的组成部
②肌肉收缩——动力的来源;
归纳总结 一根棒成为杠杆的条件
1.要有力的作用。例如,撬棒在没有使用的时候只是一根硬棒,而不是一个杠杆。 2.能绕着固定点转动。杠杆在力的作用下,是绕固定点转动的,不是整体向某个方向运 动(如平动)的。 3.是硬的,受力时不易产生形变。
2.杠杆的五个要素 五要素 支点 动力 阻力 动力臂 阻力臂
⑥比较每次的机械效率 实验结论 对于光滑程度相同的斜面,倾斜程度越大,机械效率越高
归纳总结 机械
杠杆
装置图
计算公式
机械 滑 竖直提 轮
升物体 组
装置图
计算公式
机械 滑 水平匀 轮 速拉物 组体
斜面
装置图
计算公式
C
知识链接 提高斜面和杠杆的机械效率的方法
1.对斜面来说: (1)当斜面的倾斜程度一定时,斜面越光滑,效率越高; (2)当斜面的光滑程度相同时,倾斜程度越大,机械效率越高。 2.对杠杆来说: (1)杠杆自身的重力越小,其机械效率越高; (2)减小杠杆转动时的摩擦也能提高其机械效率。

简单机械复习课PPT课件(初中科学)

简单机械复习课PPT课件(初中科学)

省力杠杆
L1>L2 F1<F2 (动力<阻力)
省力
费距离
费力杠杆
L1<L2 F1>F2
省距离
(动力>阻力)
费力
L1=L2
等臂杠杆 F1=F2
既不省力也不省距离
(动力=阻力)
应用
F2 F3
F1
F4
省力杠杆:即 L1> L2 平衡时F2>F1 省力但费距离 如:钳子、起子、动滑轮等。 费力杠杆:即 L1< L2 平衡时F2<F1 省距离但费力 如:镊子、缝纫机脚踏板等。 等臂杠杆:即 L1= L2 平衡时F2=F1 既不省力也不省距离 如:天平、定滑轮等。
• F1×L1=F2×L2,F1×80厘米=600牛×20厘米
5、人体中的杠杆
F1 O
F2
5、人体中的杠杆
1、在下列工具中,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_①___③__⑦__;属于省力杠杆的是:②__④__⑤___⑥_。①镊 子 ②铡刀 ③钓鱼竿 ④剪铁皮的剪刀 ⑤起钉子 的羊角锤 ⑥开瓶盖的起子 ⑦理发用的剪刀
F1
L2
F2
O
思考讨论:
1 力臂是一定在杠杆上吗? 答:不是
2 杠杆是否都是直的?答:杠杆可以是直的,也
可以是弯的 3 若一力作用在杠杆上,作用点不变,但作用方 向改变,力臂是否改变?
答:要改变
画力臂的方法:
• (1)辨认杠杆; • (2)先找支点O; • (3)画出动力和阻力; • (4)画出力的作用线; • (5)过支点0作力的作用线
的垂线段L,即为力臂。
要点梳理
• 3、杠杆平衡条件 杠杆平衡:当杠杆在力的作用下处于静止或匀速

大成教育中考复习课件:《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PPT课件

大成教育中考复习课件:《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PPT课件

(2013•扬州)下列机械或工具的使用,属于费力杠
杆的是( B )
分析:结合图片和生活经验,先判断杠杆在使用过程中,动 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关系,再判断它是属于哪种类型的杠杆 . 解: A、羊角锤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 B、筷子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费力杠杆; C、起瓶器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 D、独轮车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
练习题1 (佛山)如图3所 示,晓月利用铁架台、带有刻度 的杠杆、细线、若干钩码等实验 装置探究杠杆平衡条件.请回答 下列问题:
(1)在挂钩码前,晓月发现杠杆的左端低,右端高 ,她将杠杆两端的螺母向 右 调节,使杠杆在水平 位置平衡. (2)接着晓月在杠杆两侧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移 动钩码的位置,保持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其目的 是: 满足平衡条件 ; 方便测量出两个力臂 .
14
(2013•内江)如图所示,用一根绳子绕过定滑轮,
一端拴在钩码上,手执另一端,分别用力F1、F2、F3 匀速拉起钩码.忽略绳子与滑轮的摩擦,下列说法中 正确的是( D )
A.F1较小 B.F2较大 C.F1、F2、F3的大小不能确定 D.如果将钩码提升相同的高度,那么力F1、F2 、F3做的功相等
分析:定滑轮的工作特点是:使用定滑轮只能改 变力的方向,不能省力.根据公式W=FS可判断拉 力做功的大小. 解:由图可知,图中滑轮是定滑轮,定滑轮不能省力,所以F1 、F2、F3都与物体重力相等,所以三种拉法所用拉力一样大, 故ABC错误;如果将钩码提升相同的高度,由W=FS可知,力F1、 F2、F3做的功相等,故D正确.
(4)由表中实验数据分析可知,同一动滑轮,所提 升物重增大,机械效率将 增大 (选填“增大”、 “减小”或“不变”). 【解析】(1)在实验时,应用手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 ,使挂在动滑轮下的钩码缓缓上升.

简单机械复习PPT教学课件

简单机械复习PPT教学课件
你能根据所学知识解释两地气温差异形成的原因吗?
太白山
(米) 点苍山
2000 1500
3000
500
汉水
200


沿107o48’E线陕西省南部地形剖面
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
1月平均气温 河流封冻情况 年降水量 植被类型 耕地类型 主要粮食作物 作物熟制 主要经济林木 主要运输方式
秦岭-淮河线以北
AB C
A
B C
C B
A
A
DB E
பைடு நூலகம்
C
G
F
F2 G
F2
F1
在研究“杠杆平衡”的
OA
实验中,若用向上拉弹
B
簧的方法使杠杆平衡,
如图所示。已知,AB=20厘
米,OB=10厘米,每个钩码重G=1
牛,那么当弹簧秤的读数F= ——
——时,杠杆处于平衡。如果
弹簧秤斜拉,则弹簧秤的读数
会————,因为力臂————
4、下列地形区位于秦岭——淮河线以南的是 A 华北平原 B 四川盆地 C黄土高原 D柴达木盆地
5、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没有明显差异的是 A 自然环境 B 地理景观 C 居民主食 D人种和宗教
6、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界线不包括
A 秦岭——淮河线
B 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C 青藏高原边缘线
D 200毫米等降水量线
如图,绳的一端通过弹簧秤固定,人 拉绳使物体A匀速上升,重物1秒内 匀速上升2米若滑轮重30牛,物体 A 重90牛(不计摩擦) 1.弹簧秤的示数是多少? 2. ,绳子自由端需拉过几米?绳子 自由端移动的速度多少? 3.拉力所做的功是多少焦? 4.提升重物所做的功是多少焦? 5.提升动滑轮所做的功是几焦? 6.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简单机械复习总结课件

简单机械复习总结课件
F A
4.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将重G=12 N的物体匀速提 升20 cm。所用的拉力F=5 N,所做的有用功为
2.4 J,机械效率为 80% ,当改为提升 18 N的重物时,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5.7%
。(忽略绳重和滑轮与轴的摩擦)
F
G
5.如图所示,每个滑轮均重12 N,用滑轮组拉着
重1 000 N的物体A沿水平方向以0.2 m/s的速度匀速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滑轮轴摩擦、动滑轮重、
物重有关。
动滑轮重一定,物重越大,机械效率越高。 物
重一定,动滑轮越重,机械效率低。

F
=W有=F摩l F摩
W总 Fs nF
F
= W 有=F拉 hF拉 F拉
W 总 Fs nF F拉G动
F拉
某人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提升2000牛 的重物,使用的拉力是800牛,绳子自 由端被拉下4米。
作用力大小和方向分别是
_3_0_0_N_________和 竖直__向__上___________
专题一:画出杠杆的五要素
1.如图所示,杠杆OA在力F1、F2的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 ,l2是力F2的力臂,在图中画出F1的力臂和力F2。
2.2画力臂
_____避__免___偶__然___性__,__得___到__普___遍__规。律
3、如图所示,在杠杆AOB的A 端挂一个重为GA的物体,B端 挂―个重为GB的物体时,杠杆 处于平衡状态,若AO=BO,杠
杆自身重力不计,则( B )
A.GA=GB B.
GA<GB C.GA>GB D.无法判断
专题二:最小力的问题
⑷若使再次平衡的
·
杠杆两边同时去
掉一个钩码,则
___ 边将下降,

简单机械复习课件ppt

简单机械复习课件ppt
用于机械传动系统。
简单机械在生活中的应用
在日常生活中,简单机械的应用非常 广泛,如剪刀、指甲刀、扳手等工具 ,以及自行车、汽车等交通工具中都 包含了各种简单机械。
随着科技的发展,简单机械的应用范 围越来越广,其设计和制造技术也不 断得到改进和创新。
简单机械的使用能够大大简化人们的 劳动,提高工作效率和生产效益。
答案及解析
要点一
拉力做的功
$W = Fs = 20N times 5m = 100J$,
要点二
拉力F的功率
$P = frac{W}{t} = frac{100J}{10s} = 10W$。
答案及解析

拉力F的功率为$10W$。
5. 判断题答案及解析
(√)。解析:使用斜面可以省力,但需要移动更长的距 离,因此不能省距离。
类型
斜面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平面 斜面,另一种是曲面斜面。平面斜面 是一个平面与水平面相交形成的,而 曲面斜面则是由一个曲面与水平面相 交形成的。
斜面的机械效率
定义
斜面的机械效率是指使用斜面完成工作所消耗的功与使用其他机械完成相同工作所消耗的功的比值。
影响因素
斜面的机械效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斜面的倾斜角度、斜面的长度、物体重量以及摩擦力等。
简单机械的分类
杠杆是最常见的简单机械之 一,利用力矩平衡原理实现
力的传递和放大。
根据工作原理,简单机械可 分为杠杆、2
03
滑轮利用轮轴原理改变力的 方向或大小,常用于提升重
物。
斜面通过改变力的方向来传 递力,常用于紧固或调整角
度。
04
05
齿轮通过相互咬合传递旋转 运动,改变转速和方向,常
F=20N,求拉力F的功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等臂杠杆: 动力臂等于阻力臂,动力等于阻力。
物理实验室中,我们使用的天平就是等臂杠杆。
托盘天平
物理天平
[练一练]
1.下列工具在正常使用中,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
A.启瓶器 B.切纸铡刀 C.食品夹 D.羊角锤
4.一根粗细均匀的木棒重500 N,一头着地,求:抬起 另一端所需最小的力有多大?
A
O
B
G
F1
1.省力杠杆: 动力臂大于阻力臂,动力小于阻力。
在生活中,你还发现了哪些工具是省力杠杆?
我们在使用省力杠杆时,得到了省力的利益, 同时我们又付出了怎样的代价呢?
2.费力杠杆: 动力臂小于阻力臂,动力大于阻力。
在生活中,你还发现了哪些工具是费力杠杆?
使用费力杠杆,虽然费了力,但却省了动力作 用点移动的距离。
(1)调节平衡螺母,使杠杆水平平衡。 问题:为什么要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①保证力臂沿杠杆,便于测量, ② 排杠杆自重对实验的影响。
(2)杠杆两端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移动钩码的位置,使 杠杆水平平衡。将动力F1、阻力F2、动力臂l1、阻力臂l2记 录表格中。 (3)改变阻力和阻力臂的大小,相应调节动力和动力臂的 大小,再做几次实验。 (4)在杠杆的一侧挂上钩码作为阻力,通过在其他位置上 用弹簧测力计拉住杠杆的办法使杠杆平衡。将动力F1、阻 力F2、动力臂l1、阻力臂l2记录表格中。
(a)
(b)
(c)
(d)
实验
G/N h/m W直/J F/N s/m W机/J 2 0.1 0.2 1.2 0.2 0.24
3、杠杆的平衡条件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F1·L1=F2·L2
1.小阳同学在做“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时, 他把杠杆挂在支架上,发现左端向下倾斜。 (1)若使杠杆在 水平 位置平衡,需把平衡螺母向
右 端调节。 (2)如果在杠杆的A处挂三个相同的钩码,则在B 处要挂 2 个同样的钩码,杠杆才能重新位置平衡。 (3)若在C处挂6 N的钩码,用弹簧测力计作用在B 点,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最小拉力的方向应 该竖直向上,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2 N 。
讨论:若每个滑轮重30 N,结果如何?
思考题: 在左图所示的滑轮组中, 分析:图中吊起动滑轮的绳子跟数为5 (a)若动滑轮重G/不计,拉力F是多少?
F=15 G F
(b)若动滑轮重G’不能忽略,那么图中
G
的拉力F应等于多少?
/
G
F=
1 5
(G+G/)
巩固练习: 1:如下图(a)所示,物体B重100N,在力F作用下匀速 上升时,F应等于_1_00_N。(不计摩擦)
第十三章 简单机械
第一节 杠杆
二、杠杆的五要素
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O
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F1 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F2 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 距离。L1 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
距离。L2
L1
O L2
F1
F2
下列关于力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D )
A、力臂是从支点到力的距离 B、力臂是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之间的杠杆的长度 C、力臂是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点之间距离 D、力臂是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
A. F1>F2>F3
B. F2>F3>F1
C. F2>F1>F3
D. F3>F1>F2
F1
F2
F3



连议线一议
F
F=G/4
F
F=G/5
练一练
F=100 N
F
s=10 m
s= ?
F=?
F=100 N
s=?
s=?
G=100 N h=10 m
G=? h=?
G=? h=10 m
物体以0.2 m/s 的速度匀速上 升10 s 的时间
在下图中画出动力F1的力臂L1
用钓鱼竿钓鱼的示意图如图所示,O为支点,F1是手 对鱼竿的作用力,请画出:(1)鱼线对钓鱼竿拉力 F2的示意图;(2)F1的力臂。
三、杠杆的平衡条件:
1.杠杆平衡:杠杆在动力和阻力作用下静止或 匀速转动时,我们就说杠杆平衡。
问题:杠杆在满足什么条件 时才会平衡?
2.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实验操作:
A
C
B
O
3.如图所示,分别沿力F1、F2、F3、的方向用力, 使杠杆平衡,关于三个力的大小,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 A.沿BF1方向的力最小 B.沿F2方向的力最小 C.沿F3方向的力最小 D.三个力的大小相等
L1
O
L3
L2
F1 F2 F3
以支点到力和作用线的连线为力臂的力最小
4.在A点施加一个最小的力,使杠杆在此位置平衡平衡
向上 0.6
结论: 使用动滑轮可以省力; 但
费距离,且不改变力的方向。
动滑轮的实质
动滑轮在使用时,同样可以找出跟它相当的杠杆。 请认定一下,杠杆的支点是A还是O点?并指出拉力F与 物重G的关系。
F
F
L1 = 2R F
A O
L2 = R
O
G
G
G
杠杆的支点在O上
F
1 2
(G物
G滑轮
)
• 若不计摩擦和滑轮重,则有
GF
F=G
F F
L1=L2
L1 L2
相当于一个 等臂杠杆
O
F F=G
G
改变拉力方向后,还是等臂
杠杆,所以只使用定滑轮,
无论拉力方向怎么样,F=G
二、动滑轮
工作时,轴随着物体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
பைடு நூலகம்物重 物体移 物体移动 拉力 G/N 动方向 距离h/m F/N
1 向上
0.3
0.5
拉力 拉力移动 方向 距离S/m
F 图(a)
图(b)
2: 如上图(b)所示,物体A重为100N,挂重物的钩子承 受的拉力是_10___N。人匀速拉绳子的力是_5_0 __N (动滑轮自重0 不计)
3:如图所示的四个滑轮组中,图_(_b _) 可省一半力,图 _(_c_)最费力,图__(a_) _和图__(d_) _用力大小一样。
F
1 2
G物
实验结论:动滑轮可以省一半力, 但费一倍距离,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讨论
n为承担物重的绳子段数。
F
F
结论:
F
1(G n
G动)
s nh
起点在定滑轮n为偶数,起点在动滑 轮n为奇数
练一练
2. 用滑轮按图甲、乙、丙所示三种不同方式,
拉着同一物体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拉力
分别是F1、F2、F3,则( D )。
第十二章 第2节 滑轮
一、定滑轮
工作时,轴不随物体移动的滑轮叫定滑轮。
物重 物体移 物体移动 拉力 G/N 动方向 距离h/m F/N
1 向上 0.3
1
拉力 方向
向下
拉力移动 距离S/m
0.3
结论: 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不省
距离;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一、定滑轮:
L2
L1
O
L1= L2
相当于一个 等臂杠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