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腭感觉运动技术治疗康复操作规程
康复科言语治疗室操作流程诊疗操作规范制度指南
吞咽障碍的康复流程一.准备洼田饮水试验量表、30ml温开水、冰棒、干净的纱布、压舌板二.操作流程(一)初次评估(用洼田饮水试验量表)(二)根据评估结果,制定训练方案。
(三)设定近期目标、远期目标。
(四)训练患者1.头颈部的活动度训练:活动颈部,增强颈部肌力、呼吸控制、舌的运动和喉头运动,利用颈部屈伸活动帮助患者引起咽下反射,圆滑的抬高喉头,防止误吸。
2.呼吸道的训练:呼吸训练:深吸气一憋气一咳出,目的是抬高咳出能力和防止误吸;咳嗽训练:努力咳嗽建立排出气管异物的各种防御反射。
3.口腔器官训练:下颌、舌及唇各方向活动及抗阻训练4.咽部训练:(1)咽提升练习:用力、高音发e-e(2)声带内收训练:推墙或桌子,同时发a音(3)咽感觉刺激:用冰的或酸的物质刺激咽后壁,咽峡弓等处(4)Masako 吞咽:吞咽时保持舌尖伸出口腔外(5)肌电反馈、吞咽障碍治疗仪(五)中期评定(六)治疗方案再调整。
(七)末期评定(八)治疗方案进一步调整(九)出院前评定、出院后指导(十)注意事项1.对于中风后有吞咽障碍的患者,必须确定能否维持经口进食,是否需要替代进食途径:这需要综合营养状况、发生误吸和吸入性肺炎的危险程度以及插鼻胃管带来的不适等多种因素进行诊断。
2.对于尚能维持经口进食的患者,主要采取行为治疗,包括对饮食的调节,采用特定的体位等。
疲劳有可能增加误吸的危险,进食前应注意休息。
3. 吞咽困难的患者不应使用吸管饮水,因为用吸管饮水需要较复杂的口腔肌肉功能,易导致误吸。
4.为避免患者低头饮水增加误吸的危险,用杯子饮水时,杯中的水应至少保留半杯。
5.急性期患者常有吞咽障碍, 平卧位下喂食虽然不容易从口中洒落,但很容易导致误吸,因此,应该尽量避免平卧位喂食。
患者进食时应坐起,为预防食管反流,进食后应保持坐立位0.5~1h以上。
6.中风后发生的吞咽困难一般可较快恢复。
对于需要采取替代进食途径的患者常用鼻饲法过渡。
7.为便于吞咽,食物通常做成“中药丸”大小,并置于舌根部。
常用康复治疗技术操作规范-手功能康复
日常生活活动
穿衣 进食 洗漱 个人卫生 ……
生产性活动
搬运工,机修工 木工,编织,烹饪 文秘……
娱乐休闲活动
手工艺,打麻将,下棋 体育活动(乒乓球,排球,羽毛球)
手的功能
力性抓握 (power grip) 精确抓握(precisiongrasp) 对掌运动 (thumb opposition)
开始时间可稍晚于运动功能康复时间,如有开放性伤口或肿胀应首先修复软组织的完整性
内容: 感觉脱敏训练 感觉再训练 感觉安全教育。
四、手感觉功能训练
(一)感觉脱敏训练
感觉过敏是指神经损伤后给予轻微的刺激可以引起强烈的感觉,是由于痛觉敏感性增强或感觉阈值降低所致 感觉脱敏技术又称感觉抑制法。主要通过反复、系统的训练,以提高患者感觉阈值,从而达到降低异常的感觉敏感程度的目的 训练设备与用具 棉花球 海绵 棉布 颗粒粗细不一的砂纸 装有碎粒、黄砂、米粒、圆珠等物的系列桶
1
开始时,采用患者能耐受的轻柔的触觉刺激,待患者适应后,渐增加刺激的强度,直至能耐受较强的触觉刺激而不产生疼痛
2
可以先用棉花磨擦敏感区,然后改用棉布或颗粒由细到粗的砂纸磨擦敏感区,再发展到将肢体反复插入装有碎粒、黄砂、米粒、圆珠等物的桶中
3
振动、按摩、叩打敏感区也有助于降低感觉的敏感度
训练方法
针对手部感觉减退或丧失的患者,进行的以恢复手部正常感觉功能为目的的训练
2
对损伤关节早期在治疗师指导下,尽可能主动活动损伤关节,逐渐增大活动范围和活动次数,逐渐增加练习的运动弧
3
被动或助力活动是维持和增大关节活动度的关键,通常在损伤中期和手术后肌肉无力,感觉障碍或神经损伤时应用
训练方法
舌感觉运动技术治疗康复操作规程
舌感觉运动技术治疗康复操作规程
1、定义采用多种感觉刺激和运动训练,对造成构音障碍的舌运动力量、运动协调性和感觉障碍进行治疗的方法。
2、适应证与禁忌证
(1)适应证:各种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损伤或病变等导致的舌解剖结构保留,但感觉或运动功能受损。
(2)禁忌证:舌部溃疡、口腔溃疡。
3、设备与用具小棉棒、纱布、手套、压舌板、果酱等。
4、操作方法与步骤
(1)舌运动:
1)用压舌板或勺把后部,在舌一侧由里向外划,然后引出舌向一侧运动,随后换边做;
2)舌尖抵在硬腭上,停5秒;
3)用舌头碰触硬腭,发音;
4)张嘴,舌尽量伸出,向上、下运动,每个方向停5秒;
5)在压舌板上放些花生酱、糖、果酱类,让患者用舌尖去舔,做10次;
6)用柠檬棒或棉花棒蘸点柠檬水;从舌尖中间往后划动(刺激舌尖向上)。
(2)舌牵拉运动:用干纱布包住舌,用拇指、食指向外牵拉舌。
(3)舌尖抵抗运动:
1)戴手套,用手指或压舌板抵抗舌尖,要求患者尽量将舌尖伸出来抵抗手指,做10次;
2)放置小棉棒在上下磨牙之间,患者用舌头去抵住小棉棒数次之后,换边做。
5、注意事项
(1)舌肌牵拉要缓慢,患者如有恶心反射或其他不适,不要勉强。
(2)全身状态不佳、病情进展期或体力差难于耐受治疗者、拒绝治疗或完全无康复意愿者不宜进行构音障碍训练。
老年综合征康复 吞咽障碍的康复治疗
如果患者肌张力异常,可对面颊、口唇进行牵拉。肌肉张力 过低时进行快速牵拉,肌肉张力偏高时进行缓慢、持续的牵拉, 以改善肌肉的弹性。唇闭合无力患者表现为流口水和进食、饮水、 漱口时的食/水外溢。可以进行唇闭合抗阻训练:将压舌板放在 患者双唇之间令其闭唇夹住(注意不用牙齿咬),能夹住静置的 压舌板后,治疗师可试图抽动压舌板而令患者继续夹住不放,训 练其唇闭合力量。
不能坐起者,采用吞咽器官的健侧卧位。
2 食物和液体的送入
选择适当的食物性状。 控 制 一 口 量 。 控制送入节奏。
一、针对吞咽器官异常功能的训练
4 针对舌运动异常的训练
可以进行舌的各向主动运动及抗阻运动。 舌后缩可用干纱布包住舌,用拇指、食指向外 牵拉舌;也可以用简易负压舌吸引器吸住舌前 端进行向外牵拉。
一、针对吞咽器官异常功能的训练
5 针对软腭运动异常的训练
软腭的运动异 常主要表现为单侧 或双侧软腭上提无 力。针对此问题可 采取以下训练:
① 冷刺激腭弓 ② 鼓腮练习 ③ 分别发出鼻音与非鼻音
一、针对吞咽器官异常功能的训练
6 针对咽收缩无力的训练
针对咽收缩无力的训练可以采取 打哈欠训练法和舌制动吞咽法,增强 咽喉壁的运动。
一、针对吞咽器官异常功能的训练
7 针对喉上抬无力的训练
① 练习发假声
② 干吞咽
请患者做吞咽动作,并提示患者注意自己咽喉部的感觉。
可以用蘸冰水的棉棒或利用电动牙刷改造的振动棒反复刺激软腭、咽 腭弓、舌腭弓基底部、舌后部、咽后壁。也可以将手轻放在患者的双 唇上,轻拍患者的嘴唇发出“哇,哇,哇,”的声音,使唇发生震动, 增强唇部感觉。
一、针对吞咽器官异常功能的训练
2 针对下颌运动异常的训练
康复治疗技术 教材 237――吞咽障碍的康复治疗
康复治疗一目的1恢复或提高患者的吞咽功能,改善身体的营养状况。
2增加进食的安全减少食物误咽,减少误吸性肺炎等并发症发生的机会。
3消除因不能经口进食所产生的心理恐惧与抑郁。
二方法1基础训练1感官刺激1冷刺激:能有效强化吞咽反射,反复训练,可使之易于诱发且吞咽有力。
将冰冻棉棒蘸少许水,轻轻刺激软腭腭弓、舌根及咽后壁,然后嘱患者做空吞咽动作。
如患者流涎过多,可对患则唾液腺行冷刺激,每次10分钟,每日3次,至皮肤稍发红。
2触觉刺激:用手指、棉签压舌板等刺激面颊部内外唇周舌等,以增加这些器官的敏感度。
每次10分钟,每日3次。
3味觉刺激:用棉棒蘸不同味道的汤汁,刺激舌部味觉增强食欲。
每次10分钟,每日3次。
2口、颜面功能训练1口唇闭锁训练:可以改善食物或水从口中漏出的状况。
让患者面对镜子独立进行紧闭口唇的练习。
对无法主动闭锁口唇的患者,可予以辅助。
当惠者可以主动闭拢口唇后,可让患者口内街-个系线的大纽扣,治疗师牵拉系线,患者紧闭口唇进行对抗,尽量不使纽扣脱出。
其他练习包括口唇突出与旁拉嘴角上翘做微笑状、抗阻鼓腮等。
2下颌运动训练:可促进咀嚼功能。
做尽量张口然后松弛及下颌向两侧运动练习。
对张口困难患者,可对痉挛肌肉进行冷刺激或轻柔按摩,使咬肌放松;通过主动、被动运动让患者体会开合下颌的感觉。
为强化咬肌肌力,可让患者做以白齿咬紧压舌板的练习。
3舌部运动训练:可以促进对食丸的控制及向咽部输送的能力。
可让患者向前及两侧尽力伸舌,伸舌不充分时,可用纱布裹住舌尖轻轻牵拉然后让患者用力缩舌,促进舌的前后运动;通过以舌尖舔吮口唇周围,练习舌的灵活性;用压舌板抵抗舌根部,练习舌根抬高等。
4声带内收训练:通过声带内收训练,达到屏气时声带闭锁,防止食物进人气管。
具体方法为患者深吸气,两手按住桌子或在胸前对掌,用力推压,闭唇憋气5秒钟。
5咳嗽反射训练:患者先深吸气后屏住气,迅速收缩腹部同时打开声门。
强化咳嗽有利于排出吸人或误咽的食物,促进喉部闭锁。
软腭感觉运动技术治疗康复操作规程
软腭感觉运动技术治疗康复操作规程1、定义采用感觉刺激和运动训练,对造成构音障碍的软腭上抬困难进行治疗的方法。
2、适应证与禁忌证(1〕适应证:各种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损伤或病变等导致的软腭解剖结构保存,但感觉或功能受损。
(2〕禁忌证:口腔溃疡。
3、设备与用具棉棒、吸管、哨子、蜡烛等。
4、操作方法与步骤(1〕冷刺激腭弓:压舌板压住舌头,暴露软腭,嘱患者发/a/ 并观察软腭运动,冰冻棉棒快速自内向外、自下而上地划过软腭。
(2〕发音法:吸气后发短音 /a/ ,反复数次;发长音 /a/ ,持续数秒;反复发爆破音与开元音 /la/ 、 /da/ ;鼻音与元音/ma/ 、 /mi/ 。
(3〕鼓腮:鼓腮闭嘴时,如有漏气〔手指挤压面颊,气流从鼻孔漏出〕,让患者反复说 /s/ ,不让气流由鼻漏出。
(4〕分辨:分辨鼻音与非鼻音,让患者发“爸、妈〞、“波、摸〞、“被、妹〞。
(5〕推撑法:患者双手放在桌面上向下推或两手掌对推的同时发/a/ 音,这种方法可以与打哈欠和叹息相结合。
发舌后音如: /ka/ 、/ga/ 等也用来加强软腭肌力。
〔6〕引导气流法:1〕通过各种活动引导气流通过口腔,减少鼻漏气,如:吹吸管、吹乒乓球、吹喇叭、吹哨子、吹奏乐器、吹蜡烛、吹羽毛、吹纸张;2〕也可用一张中心有洞或画有靶心的纸,用手拿着接近患者的嘴唇,让患者通过发“屋〞声去吹洞或靶心,当患者持续发音时,把纸慢慢向远处移,一方面可以引导气流,另一方面可以训练患者延长吹气。
5、考前须知(1〕根据软腭功能障碍的程度,选择适当的工程分次进行,原那么是由易到难。
(2〕全身状态不佳、病情进展期或体力差难以耐受治疗者、拒绝治疗或完全无康复意愿者不宜进行构音障碍训练。
康复医学科构音障碍言语治疗技术操作规范2023版
康复医学科构音障碍言语治疗技术操作规范第一节评定技术.............................................................一、呼吸评定.............................................................二、喉功能评定...........................................................三、口唇评定.............................................................四、下颌评定.............................................................五、软腭评定.............................................................六、舌评定...............................................................七、反射评定.............................................................八、言语评定............................................................. 第二节治疗技术.............................................................一、舌感觉运动技术.......................................................二、口唇感觉运动技术 .....................................................三、下颌运动技术.........................................................四、软腭感觉运动技术 .....................................................五、声带运动技术.........................................................六、呼吸训练技术.........................................................七、发音训练技术.........................................................八、语调音量训练技术 .....................................................九、交流辅助系统应用技术 .................................................第一节评定技术一、呼吸评定1、定义观察安静时患者的呼吸状态以及发音时呼吸控制的过程。
康复流程各环节的技术操作规程
根据您的指令,建立健全康复流程各环节的技术操作规程。
以下是规程的要点:1.接诊环节:⏹ 1.1 热情接待患者,了解患者的病史、症状和体征等信息。
⏹ 1.2 根据患者的情况,制定相应的康复计划,并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解释康复方案、预期效果及注意事项。
⏹ 1.3 安排患者进行必要的身体检查和评估,为其提供必要的医疗建议和治疗方案。
⏹ 1.4 提供必要的咨询服务,为患者及家属提供心理支持。
⏹ 1.5 登记患者的个人信息和治疗情况,建立康复病历。
1.评估环节:⏹ 2.1 初评估:在患者康复初期进行全面评估,包括身体状况、功能状态、生活自理能力等方面。
⏹ 2.2 中评估:在康复治疗过程中,定期对患者进行评估,了解患者的进步情况,及时调整康复计划。
⏹ 2.3 末评估:在康复治疗结束时进行最后一次评估,总结患者的康复效果,为患者提供后续的康复建议。
1.训练环节:⏹ 3.1 根据患者的评估结果和康复目标,制定具体的训练计划和方案。
⏹ 3.2 训练应包括身体训练、技能训练、心理康复等方面,注重患者的全面康复。
⏹ 3.3 对于需要特殊训练的患者,应采用专业的技术和设备进行训练,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
⏹ 3.4 在训练过程中应与患者及家属保持良好的沟通和互动,及时调整训练计划和方法。
1.随访环节:⏹ 4.1 在患者出院后进行定期随访,了解患者的康复情况和生活自理能力。
⏹ 4.2 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必要的指导和帮助,解决患者在康复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 4.3 及时发现并处理患者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确保患者的康复效果得到持续改善。
康复治疗技术操作规范
1/269《康复治疗技术操作规范》征求意见稿2/269《康复治疗技术操作规范》之物理治疗部分9第一章物理治疗评定 (9)第一节身体形态评定 (9)一、姿势 (9)二、身高与体重 (10)三、肢体长度和围度 (10)第二节关节活动范围测量 (11)一、四肢关节 (11)二、脊柱关节 (12)第三节肌力评定 (13)一、徒手肌力评定 (13)二、等速肌力评定 (15)三、其他器械肌力评定 (16)四、肌肉耐力评定 (17)第四节肌张力评定 (17)一、手法评定 (17)二、仪器评定 (20)第五节感觉评定 (20)一、浅感觉 (20)二、深感觉 (21)三、复合感觉 (21)第六节平衡评定 (22)一、临床观察 (22)二、量表评定 (23)三、仪器评定 (25)第七节协调评定 (25)一、上肢 (26)二、下肢 (26)第八节步行评定 (27)一、步行能力 (27)二、步态 (28)第九节心血管评定 (29)一、心率 (29)二、血压 (30)三、心电分级运动试验 (31)四、简易运动试验技术 (32)第十节呼吸评定 (33)一、通气功能 (33)二、代谢当量 (35)三、心肺联合运动试验 (36)第十一节疼痛评定 (37)一、压力测痛法 (37)二、目测类比评分法 (37)3/269三、疼痛问卷 (38)第二章运动治疗 (39)第一节关节活动范围训练 (39)一、被动关节活动范围训练 (39)二、主动-助力关节活动训练 (40)三、主动运动 (41)第二节关节松动技术 (42)一、上肢 (42)二、下肢 (44)三、脊柱 (44)第三节牵伸技术 (45)一、上肢 (45)二、下肢 (46)三、躯干 (47)第四节肌力训练 (47)一、徒手肌力训练 (47)二、等长肌力训练 (48)三、等张肌力训练 (49)四、等速肌力训练 (49)第五节步行训练 (50)一、步行前训练 (50)二、步行训练 (51)第六节呼吸训练 (53)一、腹式呼吸训练 (53)二、抗阻呼气训练 (53)三、深呼吸训练 (54)四、局部呼吸训练 (54)五、排痰训练 (55)六、呼吸肌训练 (56)第七节平衡与协调训练 (56)一、无器械平衡训练 (56)二、简易设备平衡训练 (57)三、仪器平衡训练 (58)四、协调训练 (58)第八节有氧训练 (59)一、器械有氧训练 (59)二、无器械有氧训练 (60)第九节神经发育疗法 (61)一、Brunnstrom技术 (61)二、Bobath技术 (63)三、PNF技术 (64)第十节运动再学习 (68)一、上肢功能训练 (68)4/269二、口面部功能训练 (69)三、卧位到床边坐起及坐位平衡训练 (70)四、站起与坐下训练 (71)五、站立平衡训练 (71)六、行走训练 (72)第十一节医疗体操 (73)一、偏瘫 (73)二、颈椎病 (75)三、腰椎间盘突出症 (76)四、肩周炎 (78)五、膝关节骨关节炎 (79)六、脊柱侧凸 (79)第十二节牵引治疗 (80)一、腰椎牵引 (80)二、颈椎牵引 (82)第三章物理因子治疗 (83)第一节电疗法 (83)一、直流电疗法 (83)二、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疗法 (84)三、低频电疗法 (85)四、中频电疗法 (86)五、高频电疗法 (86)第二节光疗法 (90)一、红外线疗法 (91)二、紫外线疗法 (91)三、激光疗法 (93)第三节磁疗法 (94)一、静磁场疗法 (94)二、动磁场疗法 (94)第四节超声波疗法 (95)一、超声波疗法 (95)二、超声药物透入疗法 (96)第五节冷疗法 (97)一、冷疗法 (97)二、冷冻疗法 (97)第六节热疗法 (98)一、石蜡疗法 (99)二、湿热袋敷疗法 (99)三、泥疗法 (100)第七节压力疗法 (101)一、正负压疗法 (101)二、负压疗法 (102)三、正压顺序循环疗法 (103)5/269第八节生物反馈疗法 (103)一、肌电生物反馈疗法 (103)二、手指皮肤温度生物反馈疗法 (104)附录 (106)附表1-2-1 上肢关节活动范围测量 (106)附表1-2-2 下肢关节活动范围测量 (106)附表1-2-3 脊柱关节活动范围测量 (107)附表1-3-1 上肢肌肉徒手肌力检查 (108)附表1-3-2 下肢肌肉徒手肌力检查 (120)附表1-3-3 躯干肌肉徒手肌力检查 (127)《康复治疗技术操作规范》之作业治疗部分 (131)第一章作业评定 (131)第一节作业表现层次 (131)一、作业需求 (131)二、日常生活活动 (132)三、工作 (133)四、生存质量 (135)第二节作业构成层次 (136)一、手功能 (136)二、知觉功能 (138)三、认知功能 (146)第三节物理环境 (149)一、家居和社区环境 (149)二、工作环境 (150)第二章作业治疗 (152)第一节作业表现层次 (152)一、日常生活活动 (152)二、娱乐与休闲活动 (156)三、职业康复 (157)第二节作业构成层次 (162)一、功能性作业活动 (162)二、手功能 (168)三、知觉功能 (173)四、认知功能 (177)第三节环境改造与辅助 (179)一、自助具适配 (179)二、助行器使用 (179)三、轮椅选择与使用 (181)四、环境适应与改造 (184)第四节矫形器制作与使用 (185)一、矫形器制作 (185)二、矫形器使用 (186)6/269三、压力衣制作与使用 (187)《康复治疗技术操作规范》之言语治疗部分 (189)第一章听力障碍 (189)第一节评定技术 (189)一、主观测听 (189)二、客观测听 (190)第二节治疗技术 (190)一、声音察觉训练 (191)二、声音辨别训练 (191)三、声音识别训练 (191)四、声音理解训练 (192)五、助听器和电子耳蜗应用技术 (192)第二章失语症 (192)第一节评定技术 (193)一、失语症 (193)二、口面失用症 (197)三、言语失用症 (197)第二节治疗技术 (198)一、听理解治疗技术 (198)二、阅读理解治疗技术 (200)三、言语表达治疗技术 (201)四、书写表达治疗技术 (203)五、实用交流能力技术 (204)六、辅助交流技术 (204)第三章构音障碍 (207)第一节评定技术 (207)一、呼吸评定 (207)二、喉功能评定 (208)三、口唇评定 (209)四、下颌评定 (210)五、软腭评定 (211)六、舌评定 (212)七、反射评定 (214)八、言语评定 (215)第二节治疗技术 (216)一、舌感觉运动技术 (216)二、口唇感觉运动技术 (217)三、下颌运动技术 (218)四、软腭感觉运动技术 (219)五、声带运动技术 (220)六、呼吸训练技术 (220)7/269七、发音训练技术 (221)八、语调音量训练技术 (222)九、交流辅助系统应用技术 (223)第四章吞咽障碍 (224)第一节评定技术 (224)一、口面部评定 (224)二、吞咽功能评定 (225)三、摄食吞咽评定 (226)四、吞咽失用评定 (229)五、录像吞钡造影检查 (229)第二节治疗技术 (231)一、颈部放松及口周肌群训练 (231)二、咳嗽训练 (232)三、门德尔松手法 (233)四、屏气吞咽训练 (233)五、吞咽反射促通技术 (234)六、电疗 (235)七、球囊扩张技术 (235)八、进食训练 (236)第五章发声障碍 (238)第一节评定技术 (238)一、发声的客观评定 (238)二、声质的评定 (238)第二节发声训练治疗技术 (239)一、基础发声训练 (239)二、发声矫治训练 (240)第六章口吃 (242)第一节评定技术 (242)一、儿童口吃评定 (242)二、成人口吃评定 (243)第二节治疗技术 (244)一、儿童口吃治疗 (244)二、成人口吃治疗 (245)第七章唇腭裂 (247)第一节评定技术 (247)一、器官结构及功能评定 (247)二、语音评定 (248)第二节治疗技术 (249)一、发声异常训练 (249)二、腭咽闭合不全训练 (250)三、构音训练 (250)8/269第八章儿童语言发育迟缓 (252)第一节评定技术 (252)一、物体操作评定 (252)二、语言发育能力评定 (253)三、语言发育相关能力评定 (254)四、交流态度评定 (255)第二节治疗技术 (255)一、事物及事物状态理解训练 (255)二、事物基本概念的理解训练 (256)三、事物的符号理解训练 (256)四、词句及句子主要成分理解训练 (258)五、句子及语法规则的理解训练 (259)第九章孤独症语言障碍 (261)第一节评定技术 (261)一、简易婴儿孤独症筛查量表 (261)二、克氏行为量表 (261)三、ABC孤独症行为量表 (262)四、CARS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 (262)第二节治疗技术 (262)一、行为教育治疗 (262)二、行为分析 (264)三、结构化教育 (264)四、语言交流训练 (265)五、心理治疗 (267)六、感觉统合训练 (267)七、听觉统合训练 (268)八、视听音乐统合训练 (269)9/269《康复治疗技术操作规范》之物理治疗部分第一章物理治疗评定第一节身体形态评定一、姿势1、定义观察或测量受检者在静止或运动中身体所处空间位置的过程。
康复治疗——吞咽器官运动训练
吞咽器官运动训练吞咽器官运动训练的目的是加强唇、下颌及舌的运动,改善软腭及声带闭合的运动控制,强化肌群的力量及协调性,从而改善吞咽的生理功能。
(一)下颌及颜面部练习加强上下颌的运动控制、力量及协调性练习,从而提高进食及吞咽的功能。
1.把口张开至最大,维持5秒,然后放松。
2.将下颌向左右两边移动,维持5秒,然后放松,重复做10次。
3.夸张地做咀嚼动作,重复做10次。
4.张开口说“呀”,动作要夸张,然后迅速合上,重复做10次。
5.紧闭嘴唇,鼓腮,维持5秒,放松,再作将空气快速地在左右面颊内转移,重复做5到10次。
6.下颌肌痉挛的训练方法①牵张方法:小心将软硬适中的物体插入患者切齿间令其咬住,逐渐牵张下颌关节使其张口,持续数分钟至数十分钟不等;②轻揉按摩咬肌,可降低肌紧张;③训练下颌的运动,开口与闭口时均做最大的阻力运动,如用力咬住臼齿及开口时给以最大阻力。
(二)唇部练习唇部练习的目的是加强唇的运动控制、力量及协调,提高进食吞咽的功能。
具体方法为:1.咬紧牙齿,说“衣”声,维持5秒,做5次。
2.拢起嘴唇,说“乌”声,维持5秒,做5次。
3.说“衣”声,随即说“乌”声,然后放松,快速重复5~10次。
4.闭紧双唇,维持5秒,放松。
重复做5~10次。
5.双唇含着压舌板,用力闭紧及拉出压舌板,与嘴唇抗力,维持5秒放松。
重复做5~10次。
6.压舌板放嘴唇左面,用力闭紧拉出对抗嘴唇咬合力,然后放右面再做,重复做5~10次。
7.重复说“爸”音10次。
8.重复说“妈”音10次。
9.吹气练习:吹气、吹风车、吹肥皂泡、吹哨子等。
10.唇肌张力低下时的训练方法:①用手指围绕口唇轻轻叩击;②用冰块迅速敲击唇部3次;③用压舌板刺激上唇中央;④令患者在抗阻力下紧闭口唇。
(三)舌训练加强舌的运动控制、力量及协调,从而提高进食及吞咽的功能。
包括训练做舌肌的侧方运动、练习舌尖和舌体向口腔背部升起、面颊吸入、舌体卷起、抗阻等动作。
具体方法如下:1.把舌头尽量伸出口外,维持5秒,然后缩回,放松,重复做5~10次。
构音障碍治疗技术
•
双手往上抬,深吸气,双手慢慢放下,吐气
•
用吸管吹泡泡,尽量延长吹气时间,保持匀速,每次练
习10分钟.
•
根据病情选择训练体位,分次进行,由易到难.
•
呼吸运动要在饭后1小时后实施,动作要缓慢.
2、构音运动的训练
• 一、舌唇下颌感觉运动的训练 • 二、软腭感觉运动训练 • 三、本体感觉刺激训练
• 采用多种感觉刺激和运动训练,对造成构音障碍的舌运 动力量﹑运动协调性和感觉障碍进行治疗的方法.
5、利用视觉途径
• 通过画图让患者了解发音的部位和机制,指出其注意问题 所在并告诉他准确的发音部位
• 可结合手法促进准确的发音,首先是单音,然后是拼读、 四声、词、短句
• 可给患者录像、录音,让患者与治疗师一起对构音错误进 行分析
轻度至中度构音障碍的治疗
临床表现
• 听不懂或很难分辨和听懂患者的言语表达
软腭感觉运动技术
2、引导气流法
• 通过各种活动引导气流通过口腔,减少鼻漏气,如吹吸管、 吹乒乓球、吹喇叭
• 可用一张中心有洞或画有靶心的纸,用手拿着接近患者的 嘴唇,让其通过发“屋”声去吹洞或靶心,当患者持续发 音时,把纸慢慢向远处移,一方面可以引导气流,一方面 可以训练延迟吹气
软腭运动感觉技术——3、刺激软腭
康复途径
• 构音运动训练 • 发音训练
重度构音障碍的治疗
• 严重的肌肉麻痹使运动功能严重障碍而难以发声,构音障 碍的检查项目中只能完成个别音节的复述和个别音的部分 构音类似运动,而且不充分,绝大多数检查项目不能完成
• 多见于 • 1.急性期:适合言语辅助装置确保进行交流的同时利用手
法辅助进行呼吸和构音训练 • 2.病程长、病情重且已形成后遗症或病情逐渐加重的退行
构音障碍康复流程-修1
注意事项 评定结果
(1)无咳嗽反射者实施检查时要有应急措施。 (2)在测试时,有些患者因流涎较多而影响构音言语动作。可让患者作吞咽动作,或用纸或手巾擦 拭口水,并让患者作一次深吸气和呼气动作,然后再继续测试。 (3)存在以下情况时,不宜进行评定: 1)全身状态不佳、病情进展期或体力差难于耐受检查者; 2)意识障碍、痴呆或认知功能障碍无法配合检查者; 3)拒绝检查或完全无康复意愿者。 介入前期评估:
运动性构音障碍
分型
病因
障碍
言语特征
痉挛型构音障碍
脑血管病、假性球麻痹、脑瘫、 自主运动出现异常模式,伴 脑外伤、脑肿瘤、多发性硬化 有其他异常模式,肌张力增
强,反射亢进,无肌萎缩或 废用性萎缩,病理反射阳性
说话费力,音拖长,不自然的中断, 音量、音调急剧变化,粗糙音、费 力音、元音和辅音歪曲,鼻音过重
弛缓型构音障碍
脑神经麻痹、球麻痹、肌肉本 身障碍、进行性肌营养不良、 外伤、感染、循环障碍、代谢 和变性性疾病
肌肉运动障碍,肌力低下, 肌张力降低,腱反射降低, 肌萎缩
不适宜的停顿,气息音、辅音错误, 鼻音减弱
运动失调型构音障碍
肿瘤、多发性硬化、酒精中毒、 运动不协调(力、范围、方
外伤
向、时机),肌张力降低,运
填写说明:构音障碍评估分为介入前期、介入中期、介入后期三个阶段性评估。介入前期一般指构音 障碍疗程的开始,即接诊阶段。介入中期指疗程的中间治疗阶段,即接诊后两周。介入后期指疗程的结束 阶段或者出院前(未满一个疗程),即接诊后四周。构音障碍一个疗程为一个月,即四周。一般轻症者只需 15-30 分钟,并且上午评测比下午评测效果好。 具体评定内容如下:
我们将严格把控各项评估与治疗的禁忌证及存在的风险并制定相应的预案。若上述情况出现后,我们 会立即终止训练并及时采取有效的现场救治措施,在第一时间内通知病房主管医师,启动与其它科室协作 的快速救护通道。
临床康复技术操作规程
临床康复技术操作规程临床康复技术操作规程一、概述临床康复技术操作规程是临床康复工作中的重要指导文件,旨在规范康复技术的操作流程,确保康复工作的安全、高效进行。
本操作规程适用于各类康复技术操作,包括物理治疗、职业治疗、言语治疗等方面。
二、操作前准备1. 确认患者的康复方案,了解患者的病史和康复需求。
2. 核对所需的康复设备和材料是否齐全,并按照标准进行消毒和准备。
3. 维护操作场所的清洁和整洁,确保操作环境的安全。
三、操作流程1. 向患者介绍康复技术操作的目的和方法,确保患者的理解和合作。
2. 做好安全措施,如固定患者,翻身时加固护栏,确保患者的安全。
3. 按照康复方案和操作步骤进行康复技术操作,准确、安全地施行治疗措施。
4. 持续观察患者的反应和病情变化,及时调整康复技术操作方式和力度。
5. 操作结束后,妥善处理思想活动草至文儿,并将康复设备和材料进行清洁和消毒。
四、注意事项1. 康复技术操作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严格遵守相关操作规范和标准。
2. 康复技术操作过程中要与患者保持良好的沟通,注重患者隐私和尊重。
3. 康复技术操作中应注意操作手法的细节,避免误操作造成的伤害。
4. 康复技术操作人员应进行定期培训和考核,及时更新和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五、操作评估和改进1. 康复技术操作人员应定期进行操作评估,总结经验和问题,并进行改进和提升。
2. 患者和家属的反馈意见应及时收集和整理,对康复技术操作进行调整和改进。
3. 康复技术操作人员应与团队成员进行交流和讨论,共同提高操作水平和康复效果。
4. 定期对康复技术操作规程进行修订和更新,跟上行业发展的步伐。
六、附:常见临床康复技术操作规程1. 物理治疗操作规程:包括热疗、冷疗、电疗、按摩等操作规范。
2. 职业治疗操作规程:包括功能训练、活动训练、职业咨询等操作规范。
3. 言语治疗操作规程:包括语言训练、语音训练、吞咽训练等操作规范。
4. 康复评估和记录操作规程:包括患者评估、康复记录的操作规范。
康复科诊疗常规及操作规程
康复理疗科技术操作规程物理治疗操作规程一、物理治疗操作规程1、严格掌握各物理治疗项目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2、接待病人,首先检查机器是否良好,输出是否正常,并开机预热。
3、嘱病人取合适体位,并交待注意事项。
4、各物理治疗项目具体操作详见各项目操作方法。
5、治疗中工作人员不得离岗,巡视并询问病人,解释正常反应与异常反应。
异常反应立即处理或停止治疗。
6、治疗结束后,整理好机器与治疗床,作好下一位病人治疗准备。
二、物理治疗操作常规㈠电脑中频疗法适应症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骨性关节炎、疤痕、粘连、扭挫伤、注射后硬结、慢性盆腔炎、带状疱疹、声带小结、废用性肌萎缩、颞颌关节紊乱、胃下垂、便秘、网球肘、肌腱炎、面瘫、周围神经损伤、肌筋膜炎等。
禁忌症带有心脏起搏器者、孕妇腹部及腰骶部、心脏部位、恶性肿瘤、结核病灶、急性化脓性炎症病灶部、出血部位、血栓性静脉炎、破伤风、治疗部位有较大金属异物等。
操作1、选择适宜的硅胶电极,衬以湿垫布,置于治疗部位。
对置或并置,肢体可以环形,颅脑区不能用对置法,心前区禁用。
用沙袋或绑带固定好。
2、根据病情选择相应处方。
3、开始治疗,按下“启动”(或开始)键,然后按动强度调节键,边调节边询问病人,一直至耐受限。
由于人体对电流开始比较时比较敏感,过几分钟后,可做适当调节,使输出电流增大些。
若病人难以忍受,则把电流输出调小些。
4、治疗完毕,机器自动停止电流输出,并发出提示音,这时可取下电极,再关闭电源。
5、中途停止可按“停止”键,治疗停止。
6、每次治疗20分钟,每日1次,必要时上、下午各1次,一般10-20次为1个疗程。
注意事项:在中频治疗中不能切断电源或移动电极,以免电击。
㈡超短波疗法适应症:超短波作用于机体组织,除温热作用外,还有非热效应,具有消炎,镇痛和促进组织愈合的作用,用于治疗急慢性炎症,肌肉关节疼痛等。
禁忌症:心脏植有起搏器,有出血倾向,妊振早期,治疗部位有金属异物,早期恶性肿瘤等。
康复操作规程
康复操作规程一、引言康复操作规程是指医疗机构或康复中心为了保障患者康复治疗的安全、有效和规范而制定的操作流程。
本规程旨在确保康复操作的标准化和专业化,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
本文将详细介绍康复操作规程的内容和要求。
二、患者评估1. 患者基本信息的收集与记录在进行康复操作之前,医护人员需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年龄、性别、病史、既往治疗情况等,并在康复档案中进行记录。
2. 患者体格检查医护人员应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包括观察患者体征、神经系统功能评估、肌力和关节活动度测试等,以评估患者的康复需求和康复潜力。
3. 康复评估工具的应用医护人员可根据不同的康复领域选择相应的评估工具,如脑卒中康复评定量表、肌功能评估表等,以系统评估患者康复状况,并记录评估结果。
三、康复操作4. 制定康复计划根据患者的康复评估结果,医护人员应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明确康复目标、操作方法和康复周期,并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和确认。
5. 应用康复技术康复技术的应用包括运动疗法、物理疗法、言语疗法等。
医护人员应熟悉并正确应用相应的康复技术,在操作过程中保持专注和耐心,指导患者正确执行相应的康复动作。
6. 监测与记录在康复操作过程中,医护人员需持续监测患者的康复效果和身体反应,并及时记录相关信息,包括患者的病情变化、康复训练的进展等。
7. 康复指导与教育医护人员应向患者及其家属提供针对性的康复指导,包括正确的操作方法、注意事项和常见问题解答等,以提高患者的康复参与度和自我管理能力。
四、康复效果评估8. 康复效果评估工具的应用完成康复操作后,医护人员可再次运用相应的康复评估工具,评估患者的康复效果,并与之前的评估结果做对比分析。
9. 康复效果记录和总结医护人员需记录患者的康复效果,包括康复目标的达成情况、身体功能变化等,并进行综合性总结,为患者后续的康复服务提供参考依据。
五、质量管理与安全保障10. 康复操作监督与审核医疗机构或康复中心应建立康复操作监督与审核机制,定期对康复操作进行监督、检查和评估,确保操作规程的贯彻执行。
康复科操作规程(理疗操作部分)
康复科操作规程(理疗操作部分)第一篇:康复科操作规程(理疗操作部分)康复医学临床操作规程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适应症】各种原因引起的肌肉麻痹和萎缩、尿潴留、习惯性便秘、胃下垂、各种疼痛。
痉挛性肌肉电刺激可治疗脑血管意外后的偏瘫、脑瘫性痉挛瘫痪。
【禁忌症】植有心脏起搏器患者的心脏部位、对电流高度敏感者、孕妇下腹部、颈动脉窦区。
【操作】(一)按医嘱选好电极,衬垫用温水浸湿。
(二)据治疗目的,定电极放置方法。
1、单极法:电极100cm 2,于颈后或腰部,手柄电极置于患部之神经肌肉运动点。
2、双极法:个小圆电极,径1-2cm,放在肌腹两端,可用于两个手柄电极控制。
(三)准运动点,将电极用固定带固定。
(四)根据电诊断结果,选择适宜的电流参数,如脉冲前沿、后沿、脉宽、频率等,然后调节电流强度,引起明显肌肉收缩。
(五)一组病肌刺激15-30次后换其他病肌,反复循环4次。
(六)电刺激时嘱患者尽力做主动收缩肌肉之动作。
(七)肌力恢复到一定程度时,逐步给肌肉增加负荷,如放沙袋、反向牵引等。
(八)痉挛肌刺激时选用波宽(0.2-0.5ms)和频率(0.66-1Hz)相同但出现时间有先有后(相隔0.1-1.5s)二组方波电流。
一组固定于痉挛肌两端肌腱处另一组固定于拮抗肌肌腹每组肌肉治疗各10分钟。
【注意事项】(一)运动点要找准,使病肌收缩明显而邻近肌肉反应小。
(二)表面电极无反应时可采用针电极,二根毫针刺入病肌两端,再接上脉冲电流。
(三)治疗时局部不应出现疼痛和肌肉疲劳。
(四)电刺激前可配合温热治疗以增强疗效。
(五)调节脉冲参数时,波宽应小于同期的2/3。
干扰电疗法【适应症】用于治疗胃下垂、关节炎、周围神经损伤、神经痛、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闭塞性脉管炎等。
【禁忌症】急性化脓性炎症、出血倾向、血栓性静脉炎。
【操作】(一)根据医嘱选择电极,有衬垫电极、手套电极和吸盘电极三种,电极衬垫用温水浸润。
(二)将选好的两组电极固定于治疗部位,使两组电流交叉在病灶处。
治疗指导——精选推荐
治疗指导头部运动:患者主动牵伸各个⽅向⾄最⼤活动范围;维持5-10秒,每次5-10个,共两组。
张⼝器张⼝训练:开⼝器放⾄⼀侧磨⽛处并旋⾄可耐受的张⼝最⼤幅度保持60秒,然后⼩幅度旋转旋钮增⼤开⼝幅度,维持60秒,然后取下开⼝器放⾄另⼀侧,同法操作。
主动张⼝训练:张⼝⾄最⼤幅度并维持8秒,10个/组,5组/次。
⿎腮:⿎腮维持8-10秒,10个/组,2组/次冰棉签刺激咽后壁、咽腭⼸、⾆根后按压⾆⾯中间划出,吞咽,10个/组,2组/次。
振动感觉训练:嘱患者张开嘴,⽤振动棒在整个⾆⾯部进⾏刺激,时间为3-5分钟;在⼝周内外部进⾏刺激3-5分钟。
嘱患者推掌发“啊”,振动棒在软腭的位置轻柔振动1分钟。
⾆被动运动:⽤纱布或包住⾆头将⾆分别往前、左、右、上、下牵拉并在最⼤幅度末端维持3-5秒,每个⽅向10个/组,2组/次。
⾆中部上抬抗阻训练:⽤⼿指/压⾆板放在⾆中部下压,嘱患者对抗下压⼒量往上顶,维持5-8秒,10个/组,2组/次。
⾆三明治训练(拉⾆后缩吞咽):⽤纱布包住⾆头往前牵拉,然后对抗牵拉的阻⼒⽤⼒回缩⾄⼝腔内部后马上吞⼝⽔,10个/组,1组/次。
吸棉签训练:将棉签放⼊⾆前中部,利⽤⾆⽤⼒吸棉签并维持5-10秒。
吸吸管训练,将吸管⼀头放⼊⾆前中部,另⼀头⽤⼿指堵住,利⽤⾆⽤⼒吸管并维持5-10秒软腭抬升训练:双掌互推,尽可能长地⼤声进发“a”⾳,维持5-10秒,10个/组,2组/次。
声带闭合训练:嘱患者双掌互推,尽可能长地⼤声进发“⾐”⾳,维持5-10秒,10个/组,1组/次。
分别平调,升调,降调发声器训练:嘱患者含住发⽣笛,发“呜”⾳并尽可能长地维持5-10秒,10个/组,1组/次,分别平调,升调,降调。
呼吸训练器训练:使⽤呼吸训练器,进⾏呼、吸训练,⿎励患者将球吹/呼⾄最⾼处并尽量维持长时间。
吹呼各10个/组(吹10个,吸5个),2组/次。
(不会吸⽓的话可以捏住⿐⼦)。
Shaker(头部上抬)训练:①背靠墙端坐位,嘱家属⽤⼿放于前额,并向后⽤⼒,患者颈部向前对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软腭感觉运动技术治疗康复操作规程
1、定义采用感觉刺激和运动训练,对造成构音障碍的软腭上抬困难进行治疗的方法。
2、适应证与禁忌证
(1)适应证:各种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损伤或病变等导致的软腭解剖结构保留,但感觉或功能受损。
(2)禁忌证:口腔溃疡。
3、设备与用具棉棒、吸管、哨子、蜡烛等。
4、操作方法与步骤
(1)冷刺激腭弓:压舌板压住舌头,暴露软腭,嘱患者发lai并观察软腭运动,冰冻棉棒快速自内向外、自下而上地划过软腭。
(2)发音法:吸气后发短音lai,反复数次;发长音lai,
持续数秒;反复发爆破音与开元音llal、/da/ ;鼻音与元音imal、lmil 。
(3)鼓腮:鼓腮闭嘴时,如有漏气(手指挤压面颊,气流从鼻孔漏出),让患者反复说lsl,不让气流由鼻漏出。
(4)分辨:分辨鼻音与非鼻音,让患者发“爸、妈”、“波、摸”、“被、妹”。
(5)推撑法:患者双手放在桌面上向下推或两手掌对推的同时发lal音,这种方法可以与打哈欠和叹息相结合。
发舌后音如:lkal、lgal等也用来加强软腭肌力。
(6)引导气流法:
1)通过各种活动引导气流通过口腔,减少鼻漏气,如:吹吸管、吹乒乓球、吹喇叭、吹哨子、吹奏乐器、吹蜡烛、吹羽毛、吹纸张;
2)也可用一张中心有洞或画有靶心的纸,用手拿着接近患者的嘴唇,让患者通过发“屋”声去吹洞或靶心,当患者持续发音时,把纸慢慢向远处移,一方面可以引导气流,另一方面可以训练患者延长吹气。
5、注意事项
(1)根据软腭功能障碍的程度,选择适当的项目分次进行,原则是由易到难。
(2)全身状态不佳、病情进展期或体力差难以耐受治疗者、拒绝治疗或完全无康复意愿者不宜进行构音障碍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