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第一课《新闻二则》表格式教案
语文第1课《新闻两则》教案(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
语文第1课《新闻两则》教案(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 1新闻两则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目标: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
2.过程和方法目标:培养阅读新闻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培养阅读新闻的能力。
难点: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方法讲授法、探究法、自读法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培养阅读新闻的能力。
学习第一则新闻。
导入你喜欢读报吗?喜欢读报纸上的新闻吗?可以表现一个人敏锐的洞察力和关心时事动态的热忱。
新闻是我们了解时代生活的一个窗口,是社会变化的一个晴雨表。
新闻的知识什么是新闻新闻指的是“新近发生的事情”。
从广义来讲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
狭义的新闻也叫消息。
【补充说明:凡是开头冠以“新华社电”“本报讯”“本报记者报道”字样(电头)的文字,不论长短,都是新闻。
有的报道很简短,不加“电头”,也是新闻。
新闻在报纸上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一天的报纸可以没有其他文体,但如果没有新闻,就不成其为报纸了。
】2.新闻的特征让事实说话,内容真实准确,不能虚构或夸张。
报道迅速及时。
简明扼要。
3.新闻的六要素通常人们把五个W叫做新闻的五要素,When——何时,Where——何地,Who——何人,What——何事,经过Why——何故。
新闻的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新闻如果缺少了这些要素,那怕是只缺少一两个要素,就不可避免地使所报道的事实残缺不全,说不清楚,不能给人以确切的概念,不能提供充分的事实根据,至少也会使所报道的事实大为逊色。
4.消息的结构标题-1-包括主标题、引标题和副标题。
可以三个标题齐全,也可以只有其中一部分。
它是对消息内容的高度概括。
导语:消息开头的第一句话或第一段,它扼要地揭示消息的核心内容。
《新闻两则》教案(八年级必修)(5篇模版)
《新闻两则》教案(八年级必修)(5篇模版)第一篇:《新闻两则》教案(八年级必修)教学目的:知识与能力:1.学习新闻体裁的相关知识,了解新闻体裁的特点。
2.体会文中语言的准确精练、铿锵有力,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积累生难字词。
过程与方法:1.通过收集相关资料了解新闻背景,掌握两则新闻的写作意义。
2.通过比较了解新闻的不同特点。
3.综合运用默读的方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情感与价值观增进学生对新中国创建历史的了解,引导学生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学习革命前辈英勇奋斗的精神,认识中国革命胜利来之不易,并从中获得有益启示。
教学重点:1.了解新闻的特点 2.抓住战争的主题教学难点:品味精练准确的语言。
课前准备:布置预习,熟悉课文内容,收集有关背景资料,绘制渡江示意图教学步骤:第一课时要点:学习《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介绍新闻背景,感知新闻内容,抓住新闻要素,理清新闻结构,分析新闻特点。
一、课文导入(有感情地朗诵毛泽东诗《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这首诗是为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而作,表现了人民解放军的英雄气概。
历史告诉我们,中国革命的胜利是经过长期革命战争战胜强大敌人取得的,今天,我们学习的是毛泽东为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亲自撰写的一篇新闻,题目是“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这宏大的战争场面,感受这场伟大的正义的战争。
二、检查预习1.请同学们将课前收集到的有关渡江战役的资料在课堂上展示、交流。
教师补充,明确渡江战役背景。
2.字词学习荻港溃退歼灭锐不可当三、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新闻要素1.默读课文,用简明的语言说说新闻报道了什么内容。
2.在文中的示意图上画出三路大军的渡江区域,并分别标明渡江时间、人数、地点。
3.复习记叙的六要素,并指出本文中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八年级语文上册 1《新闻两则》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1、《新闻两则》
附:知识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1947年7月到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全国X围内转入战略进攻。
1948年秋天,人民解放军连续发起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给国民党反动派以致命的打击。
为了获得喘息的机会,以便卷土重来,1949年1月21日蒋介石宣布下野,由李宗仁代总统,支撑残局,并大搞和平谈判的阴谋。
在这历史的紧要关头,毛主席在1948年12月31日为新华社写了一篇新年献词《将革命进行到底》,表明不能让敌人有喘息之机,要将革命进行到底。
1949年4月15日,国共双方谈判,我方提出8条21款,限蒋介石20日前表态。
20日某某国民政府拒绝在和平协议上签字,谈判破裂。
4月21日,毛主席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命令解放军“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中国人民,保卫中国人民领土主权的独立完整”。
21日清晨,人民解放军即执行最高统帅的进军令,在西起某某的湖口,东至江阴,长达一千华里的战线上,发动了渡江战役,国民党反动派惨淡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一触即溃。
23日晚人民解放军解放某某,宣告国民党反动派政权的覆灭。
《中原我军解放某某》
这则新闻发于1948年11月5日,辽沈战役业以胜利结束,电文说:“杜聿明刚从某某飞到东北,一战惨败,又逃到某某”,即指蒋军在辽沈战役的失败。
淮海战役是1948年11月6日发起的,这则新闻发电之日正是淮海战役前夜。
第1课《新闻两则》教案(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8doc
1.新闻两则教学目标:1、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培养阅读新闻的能力。
2、把握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体会文章准确、简明、有力的语言。
第一课时教学活动:背景介绍:我们首先来学习两则报道战争事件的新闻。
这两则新闻将把我们带回到五十多年前的解放战争,为我们展开两幅波澜壮阔、气势磅礴的战争画卷。
第一则新闻记叙的是1949年4月2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发起的渡江战役的情况。
在此之前,我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与国民党军队先后进行了辽沈、淮海、平津三次大决战,给其以致命的打击。
为了获得喘息机会,国民党总统蒋介石宣布退位,并妄图利用和平谈判来保住江南的半壁江山,进而再图谋江北解放区。
以毛泽东主席为首的党中央看透了敌人的阴险用心,向国民党政府提出了8条21款谈判条件,遭到拒绝,谈判破裂。
毛主席随即发布了渡江作战的命令,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以摧枯拉朽之势迅速突破敌人的长江防线,直捣敌人的老巢南京。
三天之后,南京解放,宣告了国民党反动政权的覆灭。
整体感知:请同学们听录音...,然后说说它主要报道了什么内容?找出事件中的人物,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教师指导:新闻是记叙性的文体,它的要素与记叙的六要素相同,抓住六要素是把握文章内容的好方法。
但新闻还有其独特的记叙特点:它的标题要求凝练、醒目,往往是对新闻最重要内容的高度概括(两则新闻即如此)。
它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称为导语,是对新闻主要内容的简明扼要的叙述。
导语之后是主体,它用充足的事实表现新闻的主题思想,是对导语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
所以要想迅速地从总体上了解新闻的内容,可以看标题。
要想概括地了解新闻的内容,可以看导语。
要想了解新闻事件的始末,就要看主体。
重点探究:1、再读课文,找出导语部分,看看它从哪几方面概括了新闻的主要内容?(人物、地点、事件的结果)2、阅读主体部分,看看它是用哪些事实对导语进行了扩展与阐释?通过主体部分你读出了文章怎样的主题思想?(各路大军的渡江时间、地点、渡过兵力、作战情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第1课《新闻两则》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第一课《新闻两则》【学习目标】“锐不可当”“百万”“横渡”“占领”“切断”“歼灭”“泄气”“阻遏”“绥靖”“鄂豫”“高屋建瓴”“大气磅礴”等词语意义及其在文中的作用。
2.了解新闻的有关常识及课文的写作背景。
3.培养学生通过提取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来概括事情主要信息的能力。
4.培养学生阅读和播报新闻消息的能力。
5.布置学生课外采编新闻消息。
【学习重难点】1.了解新闻消息这一新的文体,初步掌握阅读新闻的一般方法:提取事件主要信息法。
2.把握新闻消息的特点,了解新闻消息的结构及其各部分的关系与作用。
【教学设想】1.教法选择:知识传授法;讨论法;练习法。
2.教学策略选择:以听读为主,以知识为先导,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培养学生阅读及采写、播报新闻的能力。
3.教具准备:报纸。
4.三课时授完。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口语训练:倾听的重要性及注意事项。
2.通过阅读第一则新闻,掌握文中的生字词。
3.通过阅读第一则新闻,了解新闻消息的内容、结构、特点,学会播报新闻。
4.练习听新闻、看新闻。
【教学设想】一、课前布置学生收集一篇新闻消息,在课堂上播报,其他同学倾听,导入新课。
(说话训练、综合性学习)二、出示本节课学习目标,明确学习任务。
三、第一次“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导学:每一小组第一个同学选择一篇长短适宜(200~300字左右)的新闻消息说给小组第二个同学听,然后第二个同学口头转述给下一个同学听,以此类推。
请每一组最后听到新闻的同学复述给全班听,看跟原来的新闻有没有出入。
(体验在倾听的过程中,往往会使得信息发生误差、缺漏)先学:课本第八页知识短文,完成下列题目。
时间为2分钟。
1.在听新闻通知等内容时,怎么样才能不会遗漏主要信息?(注意力集中,抓住与时间、地点、事情、人物有关的信息)2.播报和传达新闻、通知要注意哪些问题?(口齿清楚,重点突出,全面完整)后教:请学困生回答,其他同学纠正。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课《新闻两则》(第1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新闻两则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新闻常识。
2、了解解放战争概况。
(二)能力培养 1、能写作简单的新闻。
2、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语言美。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解放战争中我军的英勇气势。
认识中国革命胜利来之不易,并从中获得有益启示。
二、教学重点
1. 从文体上抓住新闻的特点,从题材上抓住战争的主题,
三、课前准备
预习生字词,查阅有关解放战争中三大战役的资料。
四、课时教学内容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报道了解放战争中渡江战役的胜利战况。
这是人类战争史上空前的奇观,千里江面上万船齐发,人民解放军冒着炮火奋勇挺进,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亲自撰写了这则新闻,给全军战士和全国人民以极大的鼓舞,今天读来依然令人回肠荡气。
五、教学过程(五号宋体)
六、板书设计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新闻结构的三要素中路军: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新闻的三个特点西路军:与中路军一样记叙的六要素东路军:较为顽强但一举击溃。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课(新闻两则)教案 新人教版 教案
教学操作过程设计(重点写怎么教及学法指导,含课练,作业)
★设计思路。
学生初次接触“消息”这种文体,应知道消息的最基本要求:一是内容要真实,要用事实说话,来不得半点虚假;二是报道要迅速及时;三是要简明扼要。消息报道主要是用事实说话,但也可以插入简单的议论。文章主体部分的第二层写完战况后,插人了简要的议论,应引导学生反复思考、细细品味它的作用。本文语言极富特色:准确、简明、概括性强;鲜明、生动、富于感情色彩。
②中路军写得简略,是因为新华社在此前已经有关于中路军的详细报道。(教师简略交待《我三十万大军胜利渡过长江》。)西路大军写得稍详,是因为渡江正在进行中,有些事情需要交待,如“至发电时
止,该路35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23日可渡完”。已渡过的“正向南扩展中”,预示了战役的前景。
③评论中对敌人毫无斗志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指出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与敌人拒绝签订和平协议有很大关系。前者略议。是因为这个问题不言而喻;后者详评,是为了把少数战犯同广大官兵相区别,以利争取多数,孤立少数,瓦解敌军。同时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正是我军发起渡江战役的直接原因。此处着重点明这一点,更有力地证明了我军发动渡江战役在政治上是
2、朗读课文,疏通字词。
鄂() 豫() 绥靖() 阻遏()
3、自主、合作探究这篇新闻的结构及语言的准确性、真实性、及时性。
划分层次:
第一层,导语。概述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指出南阳守敌弃城南逃的背景、时间。
第二层,背景材料。用两则史料说明南阳自古以来在军事上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第三层,回顾过去一年蒋介石从重视南阳到放弃南阳的变化,指出蒋军全局溃败的背景。
课前准备。
学生自读文章,解决生字词及疑难句子,初步把握内容。收集有关渡江战役的资料。
第1课《新闻两则》教案(人教新课标初二上)3doc初中语文
第1课《新闻两则》教案(人教新课标初二上)3doc初中语文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中原我军解放南阳一. 教学目的:1 . 了解新闻的特点和结构。
2 . 体会本文语言简明、准确的特点。
3. 了解渡江战争的通过,同意革命教育。
二. 教学重点、难点1. 学生初学新闻这种体裁,有必要弄清晰新闻的差不多特点和结构。
学生初次接触这种文体,要让学生对这种文体与其他文体的区不有明确的认识。
通过理清新闻的六要素达到整体把握的目的。
2. 如何明白得消息中的议论?消息中的议论是记叙的必要补充,代表着作者的要紧观点,使消息具有了思想深度和政治高度,有倾向性。
3. 体会语言见解、准确,关于本文的语言有自己的心得和评判,三. 教学安排:2课时。
四. 教学过程:1. 导入:同学们,假如大伙儿看过无锡电视台市民咨询频道的话,一定会明白一个比较有阻碍力的节目——«无锡消息»,通过我们的常识,你是如何明白得无锡消息的呢?事实上,这无锡消息确实是无锡新闻,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消息?2. 了解新闻的相关常识:消息,有称新闻,是用来报道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气象、新成就的一种文体。
教师选读一篇新闻或让学生听一段新闻录音,要求学生用〝我听讲。
〞的句子讲出自己所听的内容。
选出几位同学进行交流,点明新闻要抓住内容的六要素,也确实是记叙六要素,即时刻、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通过、结果等。
特点:1. 让事实讲话,内容真实准确,不能虚构夸张;2. 报道迅速及时;3. 简明扼要。
刚才讲要简明扼要,不是讲新闻字越少越好,一条消息,通常包含标题〔有的还有副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尾五个部分。
那么我们具体来了解一下:1.标题消息一样采纳多行标题,分为主标题、引标题和副标题。
引标题用来交代背景,点明中心,可有可无;主标题概括新闻的要紧事实,是新闻必不可少的部分;副标题或者概括事实,或进一步点明中心,可有可无。
2.导语导语是新闻开头的第一段话或第一句话,扼要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新闻内容的六要素常集中显现在这一部分。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精品教案全册(表格式)
第1课《消息二则》教学设计6、质疑问难说说你有什么疑问?其他小组的同学或者进行回答,或者补充答案、修改答案。
不能解决的问题,努力在后面的学习中寻找答案哟!第2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教学设计点拨:标题:《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电头:路透社斯德哥尔摩1901年12月10日电。
导语: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基金会今天首次颁发了诺贝尔奖。
根据诺贝尔的遗嘱:“诺贝尔奖每年发给那些在过去的一年里,在物理、化学、医学、文学及和平事业方面为人类作出最大贡献者。
”主体:今年诺贝尔奖的获得者有……他建立了促进国际仲裁的各国议会联盟。
背景:根据诺贝尔的遗嘱……诺贝尔奖的评议权属于瑞典和挪威的诺贝尔奖评委会。
结语:无2、概括一下,电头和导语交代了哪些内容?点拨:电头交代了新闻发稿的单位、地点、时间。
导语概括了新闻的主要内容。
3、你还记得新闻的六要素吗?请你找出这则消息的六要素吧!如何:诺贝尔奖发给那些在过去的一年里,在物理、化学、医学、文学及和平事业方面为第3课《“飞天”凌空》教学设计中共十三大代表。
3、跳水知识跳水是一项优美的水上运动,它是从高处用各种姿势跃入水中或是从跳水器械上起跳,在空中完成一定动作姿势,并以特定动作入水的运动。
跳水运动包括实用跳水、表演跳水和竞技跳水。
跳水运动在跳水池中进行。
跳水运动员从1米跳板,3米跳板,或从3米,5米,7.5米和10米跳台跳水。
4、文体知识本文是一篇新闻特写。
新闻特写,是指采用类似于特写的手法,以形象化的描写作为主要表现手段,截取新闻事件中最具有价值、最生动感人、最富有特征的片段和部分予以放大,从而鲜明再现典型人物、事件、场景的一种新闻体裁。
简要和迅速地报遣新闻事实,是新闻特写与消息的共同点所在。
二者差异在于,消息往往要报道新闻事件的全过程,新闻特写则主要描绘新闻事件中的片段。
5、掌握字音6、理解词义屏息敛声:屏住呼吸,不出声。
形容精神集中。
酷似:指极其相似。
从容不迫:不慌不忙,沉着镇定。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消息二则》教案5篇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消息二则》教案5篇消息是以文字报道新闻信息的一种新闻体裁。
消息的结构是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消息二则》教案5篇,希望大家喜欢!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消息二则》教案篇1【教学目标】1.从新闻要素、结构、特点等方面把握文章内容。
2.品味新闻语言的特点,感受作者的情感和情怀。
【教学过程】一、诵读导入:我们先来热热身,共读一首诗:(屏显)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毛泽东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这是伟大领袖_在一九四九年四月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后创作的诗篇。
诗中既写出了人民解放军的巨大胜利,也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激动和喜悦。
请同学们再读,体会诗中情感和气魄。
(学生再读)同样的事件,可以有不同的表述。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消息二则》,用新闻的方式向公众报道这一重大事件。
请同学们在预习的基础上,再次阅读两则消息,注意文章边侧的旁批。
学生结合旁批读课文。
二、活动探究活动准备:自主阅读课本第2页和第15页关于新闻要素和消息特点的文字,了解新闻的相关知识。
1.补充介绍:(屏显)新闻是满足人们信息传播与交流需求的一种实用性文体,是对新近发生、发现的事实的报道。
广义的新闻泛指出现在电视、广播、报纸及网络等一切传媒上的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包括消息、通讯、特写、人物专访、调查报告、新闻评论、社论、报告文学等。
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即用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向公众告知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
2.你知道吗(屏显)新闻的六要素新闻结构的五部分新闻的三大特点学生结合补充内容和提示,自主学习,了解新闻相关知识。
三、活动过程活动一:当一回编辑1.如果你是当时的报社编辑,请你从新闻的要素、结构、特点等方面审核一下,这两则消息能不能刊发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陈述要有理有据。
-八年级语文上册 1《新闻两则》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1《新闻两则》教学目标:“鄂豫绥靖阻遏锐不可当”等词语,掌握它们的读音和词义。
2.了解新闻相关知识。
3.了解两则新闻的历史背景。
4.把握新闻的内容及结构特点。
5.培养速读课文,迅速筛选主要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1.理解新闻内容,把握战争的主题。
2.把握新闻的特点。
重点把握新闻的结构,了解导语的作用。
教学难点:了解新闻主体部分各层次间的关系。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语设计同学们,你喜欢读报吗?学会读报纸上的新闻吗?喜欢新闻可以表现一个人敏锐地洞察力和关心时事动态的热忱,希望是我们了解时代生活的一个窗口,是社会变化的一个晴雨表。
今天我们学习的两则新闻。
高屋建瓴,大气磅礴,是新闻作品中不可多得的瑰宝,它出自一代伟人之手。
二、背景简介:一九四九年初,淮海、辽沈、平津三大战役结束,我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取得胜利已成定局。
但国民党反动派依然负隅顽抗,在对长江防线经过三个月的苦心经营后,于4月20日悍然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
4月21日,和朱德立即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于该日凌晨发起了渡江战役。
22日2时,新华社播发了撰写的消息《我三十万大军胜利渡过长江》,报道了中路军战况。
22日夜,又写了这则全面报道前线最新战况的新闻稿——《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三、作者简介:,字润之,笔名子任。
1893年12月26日生于某某某某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
1976年9月9日在逝世。
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某某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四、预习检测:1、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标上正确的读音。
阻遏.()某某..()荻.港()溃.退()歼.灭()绥靖..()瑰.宝()负隅.顽抗()高屋建瓴.()气势磅礴..()()2、理解下列词语。
锐不可当:形容来势凶猛,不可阻挡。
噙:(嘴或眼里)含着。
经久不息:长时间的不停下来。
神圣:极其崇高而庄严的。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第1课《新闻两则》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
1 新闻两则教学目标1.了解消息的特点和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2.体会两则新闻的内在意蕴,感受人民解放军战无不胜的气魄。
3.体会两则新闻不同的语言风格。
教学重难点能运用新闻的相关知识解读新闻。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方式一:同学们,在现实生活中你们都是通过哪些方式来了解世界的风云变幻、国家的政治策略以及群众的街谈巷议呢?新闻缩短了你、我、他之间的距离。
让我们寻常百姓足不出户,便知天下大事。
好的新闻可以穿越时空,供人们品读与回味。
今天,让我们共同研读两篇来自于解放战争时期的新闻佳作,重温那段荡气回肠、激情燃烧的硝烟岁月。
方式二:(教师配乐朗诵毛主席所作的《人民解放军占领某某》一诗)这首诗是为人民解放军解放某某而作,表现了人民解放军的英雄气概。
历史告诉我们,中国革命的胜利是经过长期革命战争战胜强大敌人取得的。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亲自撰写的反映解放战争的两则新闻。
推进新课教学设计(一)第一课时(研读《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一、朗读新闻,知内容1.新闻,是电视、网络的重头戏,相信同学们没少接触。
如果你是播音员,你会怎样把握这则新闻的重音、语调、情感、节奏?学生自由读课文,讨论,教师小结。
明确:①全文朗读基调:慷慨激昂,豪情万丈。
②“冲破”“横渡”“均是”“英勇善战”“锐不可当”等应重读,读出一种胜利的喜悦。
“控制”“封锁”“切断”应干脆利落地重读,读出一种自豪与骄傲。
③“不料正是汤恩伯到某某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应读出奚落、嘲讽的语气。
2.在把握好重音、语调、情感、节奏的基础上大声朗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则新闻的内容。
并用横线画出导语。
明确:新闻报道了我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战况,文章题目就概括了这一事实。
导语: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西起某某(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二、研读新闻,赏细节1.同学们看过“军事访谈”栏目吗?如果你是主持人,面对观众和军事专家,就这则新闻的内容,你将怎样设计导播语、采访问题、结束语?小组合作探究,每组选出设计最棒的,全班交流。
第1课《新闻两则》教案(人教新课标初二上)1doc初中语文
第1课《新闻两则》教案(人教新课标初二上)1doc初中语文一、素养教育目标〔一〕、知识储备点1、把握新闻常识。
2、了解解放战争概况。
〔二〕、能力培养点1、能写作简单的新闻。
2、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语言美。
〔三〕、情感体验点感受解放战争中我军的英勇气概。
二、教学设想重点:把握新闻知识。
难点: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语言美。
教学思路:既从文体上抓住新闻的特点,又从题材上抓住战争的主题。
三、媒体平台教具学具预备:挂图、投影仪、DVD机;多媒体课件。
四、课时安排三课时五、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本课目标1、学习«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2、把握新闻常识,感受解放战争中我军的英勇气概,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语言美。
二、教学过程1、导入:以介绍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时的背境导入。
2、课前热身:a、给以下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溃.退〔〕要塞.〔〕阻遏.〔〕锐不可当.〔〕b、讲明以下词语业已:锐不可当.3、合作探究:a、整体感知:介绍本课内容梗概。
b、四边互动:互动1:阅读新闻要把握哪些要素?明确阅读新闻要的〝三五六〞〔即三个特点,结构的五个部分,记叙的六个要素〕。
互动2:朗读课文,理清记叙的六要素,全班交流。
互动3:再读课文,划分结构层次并概括要紧内容。
互动4:导语前面的电头起什么作用?互动5:导语从哪几个方面总领了全文?互动6:主体部分是按什么顺序来安排材料的?什么缘故要按如此的顺序来表达?西路军与东路军是同时发起进攻作战的,什么缘故先讲东路军,再讲路军?互动7:文中写西路军所遇到的敌情时讲〝和中所遇敌情一样〞,请你用课文中的话讲讲中路军所遇的敌情。
互动8:作者对西路军的渡江情形作了哪两面方面的评论?详略是如何安排的,两方面的顺序能否颠倒?什么缘故?互动9:本文语言有什么特点?请找出文中的词加以讲明。
4达标反馈:讨论课后练习三。
5、学习小结:内容总结;方法归纳。
〔三〕、延伸拓展到图书馆或利用其它的方式查阅当年报道解放战争的新闻史料,摘录其中的导语部分,并注明出处。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新闻两则》教案5篇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新闻两则》教案5篇第一篇: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新闻两则》教案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新闻两则》教案来源:语文网作者:匿名内容预览:第1课、《新闻两则》●教学目标:1、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的能力。
2、阅读课文,把握新闻的特点、结构。
3、能根据新闻的结构理清内容、层次并体会语言的准确、简洁。
4、综合运用默读的方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5、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教学重点从文体上抓住新闻的特点,从题材上抓住战争的主题,从遣词造句上体会准确精练的语言。
●学习准备:预习生字词,查阅有关解放战争中三大战役的资料。
学生每人准备一份当天的报纸。
●教学设计:一、创设情景,走进新闻。
在社会生活中发生了一件重大的事情,或者出现了一个有意义的新事物,如果我们要尽快地把它告诉尽可能多的人,可以采用怎样的办法呢?(报纸上、电视上或者广播里发布消息。
)是啊,在现代社会里,新闻在传播信息方面起着巨大作用。
“新闻”这个名称,从广义来说,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等;从狭义来说,就是指消息。
消息(新闻)这种文体的主要特点,可以概括为四条。
一是事实说话。
正如陆定一同志所说的:“新闻的定义,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二是迅速及时。
迅速,是指它能很快地向读者(或听众、观众)传播;及时,是指快而得当,适合需要。
三是高潮在前。
写消息时,通常把最主要、最新鲜、人们最关心的事实写在前面,把比较次要的内容写在后面,形成所谓“倒金字塔”式的结构。
四是简明扼要。
简明,就是既简洁又明白;扼要,就是准确地把握住事物的主要之点。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篇课文,就充分体现了上述特点。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是人类战争史上空前的奇观,千里江面上万船齐发,人民解放军冒着炮火奋勇挺进,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这则新闻,给全军战士和全国人民以极大的鼓舞,今天读来依然令人回肠荡气。
八年级上册语文新闻两则教案5篇.doc
八年级上册语文新闻两则教案5篇八年级上册语文新闻两则教案11、了解新闻特点,把握记叙的六要素;2、综合运用默读的方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3、把握课文中的人物、事件,认识中国革命胜利来之不易,并从中获得有益启示。
[教学重点]抓住新闻的文体特点,抓住战争的主题,体会*准确精练的语言。
[课前准备]1、预习生字词;查阅有关解放战争中三大战役的资料。
2、学生每人准备一份当天的报纸。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8月13日至30日,第二十八届奥运会在希腊雅典刚刚结束,大家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渠道,了解到许多有关的新闻,二十多块闪亮的金牌,让全世界的炎黄子孙扬眉吐气,意气风发。
现在,请同学们拿出准备的报纸,挑一篇你最喜欢的奥运新闻读给大家听听。
(学生朗读新闻)读后,大家能知道新闻的特点、要素、结构安排吗?今天,我们来学习毛泽东同志亲手撰写的《新闻两则》,想必你既能学到相关知识,更能真切感受人民解放军的英雄气概。
二、整体感知1、教师检查预习情况溃退(kui) 锐不可当(dang) 业已2、快速默读课文,用简明的语言说说新闻报道的内容。
3、再读课文,理清记叙的六要素:人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时间: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地点: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的长江前线事件发生的原因:国民党政府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战役经过:三路大军横渡长江结果:突破长江防线,占领南岸广大地区三、研读反思1、要想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就要看什么? 看标题。
2、要比较详细地了解新闻的内容,要看什么? 看导语。
①内容:“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的渡江区域。
”②作用:从渡江作战的兵力、战线(即渡江区域)、战况三个方面总领全文。
3、要更为细致地了解新闻的内容,则要看什么? 看主体。
①划分层次a、分述中路军渡江情况;b、分述西路军渡江情况,并阐述取胜的原因;c、分述东路军渡江情况;②为什么要按这样的顺序进行报道?中路军首先发起渡江作战,所以先说;西路军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敌军抵抗甚为微弱,而东线敌军抵抗较为顽强,所以西路接着中路说,合在一起,可以议一议;最后说东路激战,文势也涌起高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来说,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等;从狭义来
说,就是指消息。
新闻(消息)是简明和迅速报道国内、国际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一种体裁。
(2)新闻的三个特点
A 、内容真实准确;(真实性) B、报道迅速及时;(及时性)
C、、语言简明扼要。(准确性)
(3)、新闻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名师精编 优秀教案
八 年级 语文 学科教学讲义
导学稿另附 统一编号: 主备课人
本讲义共 9
页
李斌全
使用人
形成时间
2012 年 8 月 27 日
使用时间
2012 年 月 日至
课题
新闻两则
共( 4 )课时
1.积累“绥靖、阻遏、锐不可当、安然无恙、神采奕奕”等词语,掌握它 们的读音和词义。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3、背景资料 (P6、7)
1.《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背景简介 (1)时代背景简介 1947 年 7 月到 9 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全国范围内转入战略进攻。 1948 年秋天,人 民解放军连续发起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给国民党反动派以致命的打击。为了获得 喘息的机会,以便卷土重来, 1949 年 1 月 21 日蒋介石宣布下野,由李宗仁代总统,支撑 残局,并大搞和平谈判的阴谋。在这历史的紧要关头,毛主席在 1948 年 12 月 31 日为新 华社写了一篇新年献词《将革命进行到底》 ,指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已经是确实无疑 了,国民党反动派看到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全国范围的胜利,已不能用单纯的军事斗争的方 法加以阻止,就大搞“和平阴谋” 。我们不能让敌人有喘息的机会,卷土重来,必须将革 命进行到底。 1949 年 4 月 15 日,国共双方谈判,我方提出 8 条 2l 款,限蒋介石 20 日前 表态。 20 日南京国民党政府拒绝在和平协议上签字,谈判破裂。 4 月 21 日,毛主席发布 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命令人民解放军“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 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中国人民,保卫中国人民领土主权的独立 完整”。21 日清晨,人民解放军即执行最高统帅的进军令,在西起九江的湖口,东至江阴, 长达一千华里的战线上, 发动了渡江战役, 国民党反动派惨淡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 一触即溃。 23 日晚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宣告国民党反动派政权的覆灭。 (2)大军三十万昨日渡过长江 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 长江。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 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大志,纷纷溃退。长江风平浪静,我
这一则新闻发于 1948 年 11 月 5 日,辽沈战役业已胜利结束,电文说: “杜聿明则刚 从徐州飞到东北,一战惨败,又逃到葫芦岛” ,即指蒋军在辽沈战役中的失败。淮海战役 是 1948 年 11 月 6 日发起的,这则新闻发电之日正是淮海战役前夜。
4、新闻知识:( P8、 9)
(1)、新闻的定义:
名师精编 优秀教案
军万船齐发,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 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 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2.《中原我军解放南阳》背景简介
分发文字资料,内容如下:
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第一年歼灭国民党军 112 万人, 1947 年 6 月底,解放军由战略防 御转入战略进攻,以主力一部挺进中原,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在外线大量歼灭国民 党军;以部分主力和地方武装坚持内线作战,收复失地。 lo 月 10 日,解放军总部发表宣 言,号召全国人民打倒蒋介石, 解放全中国。 战争第二年, 解放军歼灭国民党军 152 万人, 攻克大批国民党重点设防的城市, 为与国民党军进行战略决战创造了条件。 1948 年到 1949 年 1 月,解放军连续进行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难点 理解新闻主体部分各层次间的关系。议论的作用。
考点 把握新闻的主要内容及导语。 学生易 错、混、理解新闻主体部分各层次间的关系。 误点
教具 课件、录音
学具
名师精编 优秀教案
课堂过程活动(学科灵活处理、形式由各学科自定) 第一课时
课型 :预习课
一、复习( 10 分钟) - 温故
1、了解单元提示内容。 2、导入新课( P1)
2.掌握新闻相关知识。 3.知道两则新闻的历史背景。
4.把握新闻的内容及结构特点。
过程和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 观
1.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的能力。
2.培养速读课文,迅速筛选主要信息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正义感、自豪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重点
1.理解新闻内容,把握战争的主题。 2.把握新闻的特点,重点把握新闻的结构,了解导语的作用。
正题前可以加上引题(引标) ,正题后可以加上副题(副标) ,这样就形成了双行或多
行标题。
B、导语,就是新闻开头的第 1 段或第一两句话,它一般是对事件或事件中心的概述,
也就是把最主要、最新鲜的事实告诉读者。
C、主体,就是新闻的主要部分,它要对导语所概括的事实作比较具体的叙述,用足 够的、典型的材料来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
。
(4)、新闻结构的五部分: 新闻结构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和背景五部分。前三者是主要部分,后二者是
辅助部分。
A 、标题,就是新闻的题目。新闻的标题可以是单行标题.也可以用双行或多行标题。 标题的本体是正题(单行标题只有正题,也叫主标) ,通常是概括新闻中最主要的内
容和含意,要求明确、简练、突出。
同学们,你喜欢读报吗 ?喜欢读报纸上的新闻吗 ?喜欢新闻,可以表现一个人敏锐的洞 察力和关心时事动态的热忱。新闻是我们了解时代生活的一个窗口,是社会变化的一个晴 雨表。
今天我们学习的两则新闻,高屋建瓴,大气磅礴,是新闻作品中不可多得的瑰宝,它 出自一代伟人毛泽东之手。
简介毛泽东及诗《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P2、3) 展示学习目标。(P4、5)
D、背景,就是指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最后一段话,是消息的结尾,它依内容的需要, 可有可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