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与电气控制课程标准
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

《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1. 课程性质《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是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在整个专业课程体系中不仅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更是专业理论具体应用于工业技术的实践性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实践,使学生基本熟悉电机、电器的结构原理,掌握电气基本控制原理、常用机床控制线路及其接线和故障分析排除的基本能力,养成理论联系实践的学习风气、知识用于技术的创新精神、安全规范的操作习惯,从而使自身基本具备在电气自动化控制岗位群上的职业素养。
2. 课程基本理念本课程以高职教育培养目标为依据,遵循“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以“掌握概念、强化应用、培养技能”为重点,力图做到“精选内容、降低理论、加强基础、突出应用” 。
根据先进的职业教育思想,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加强实践教学,着眼课程群,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相关现代化先进工具和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3. 课程设计思路电机与电气控制实践性强,设备种类多,因此改变以书本为主实验为辅的旧教学模式,构建本课程开放的理论实践教学和学生自学平台,把课程内容按系统分解成项目,每个项目有几个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任务组成,并把实践落实到具体的操作任务中。
通过讲练结合、学做相辅、融汇贯通,让学生有效地掌握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的知识和技能。
既让学生在教师带领下经历知识探究过程,也使学生拥有自主学习的研究空间。
(二)课程培养目标本课程的培养目标是在学习电机及其控制技术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钻研探索的兴趣,在平时学习实践中不断获取成就感、满足感和兴奋感,并引发他们对后续课程中涉及的更先进的控制方法和系统的学习热情和渴望。
学习基本的电机基础理论和电气控制的基础知识,具有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工作方法和科学态度,在未来的岗位上有能力进一步学习新技术,解决新问题。
电机及电气控制课程标准.doc

《电机及电气控制》项目化课程标准1.课程性质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密切面向三峡区域、长三角地区的机电设备制造与使用企业,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备机电设备制造、维修、装配调试及使用,主要从事机电设备、自动化生产线的使用与维护、安装、调试及管理工作,同时具备良好职业道德,并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中级电工是本专业学生的必备专业核心技能,依据国家中级电工的考核标准,围绕证书体系必备的知识、技能,我们结合实习基地的实际工作环境和要求,以机床和典型机床电气为核心,将《电机及拖动基础》和《电气控制设备》两门课程的主要内容,经过合并序化和有机整合,搭建起《电机及电气控制》课程.《电机及电气控制》是机电一体化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交、直流电机拖动,低压电器控制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学会普通机床电气设备的检修、维护、改造等知识和技能,为取得中级电工证书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技能,为培养电机及机床电气控制技术方面的高级技能型人才做好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储备,同时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
2。
课程设计思路为适应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我们依托校内外实训基地,从企业生产实践中真实的操作项目入手,简化基础理论的推导和分析,依据工学结合、学练结合的原则,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秉承“讲、学、练、做”一体的教学理念,以真实的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教学过程,实施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经过市场调研和总结提炼,我们选用7个典型项目情境将本课程的知识点串连起来,以项目任务构建能力导向的教学模块,将理论与实训相结合,将多媒体教室、实训室和实习车间、生产车间与网络教学融为一体,将“教、学、做”一体化落实到课堂中,实行“双证融通”,建立起“双证”模式的、模块化的课程体系.同时,我们积极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到企业参观实习,创造课堂教学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的教学环境,锻炼学生合作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建立和提高学生的成本意识,强化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标准

《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标准课程名称: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教学模式:项目管理任务驱动式“教、学、做”一体化教学计划学时:144适用专业:电气自动化专业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的性质《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课程主要介绍生产设备的电气控制原理、线路以及维修,采用项目管理任务驱动式“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通过各种控制线路板的制作、安装、调试及故障排除训练,使学生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1.熟悉常用电机及控制电器的结构、工作原理、用途、型号、并能正确选用。
2.熟悉电气控制线路的基本环节,对一般电气控制线路具有独立分析能力。
3.初步具有对不太复杂的电气控制系统进行改造和设计的能力。
4.初步具有对一般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线路的故障分析与检查能力。
5.掌握电气控制线路板安装接线的工艺要求。
由于《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课程具有较强的实际应用型,因此本课程在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两个方面起支撑和促进作用。
先修课:《电工基础》、《电子技术》后续课:《可编程序控制器》、《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顶岗实习》二、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1.专业人才培养定位随着行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组合,企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快速发展阶段。
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大量应用,特别是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引进与广泛应用,电气控制系统的运行维护岗位增加,根据对行业企业的调查,这些技术所对应的岗位群主要分布在各类机床控制系统的安装、调试、运行、维护岗位以及电气元器件及电气设备的销售与技术服务岗位。
因此电气自动化专业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具有一定专业理论知识,能够从事各类自动化电气设备及系统应用、运行、维护、安装与调试等工作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2.课程定位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是电气自动化专业的一门核心职业技术技能课程,具有实践性强、应用面广的特点,该课程是学生考取中级维修电工资格证书、提高就业能力的坚实基础,该课程对学生受益面大,影响非常深远。
《电机与电气控制》课程标准

《电机与电气控制》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
它的任务是:使学生具备从事机电技术应用工作所必需的专业知识及社会适应能力,为培养良好的职业技能打下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理论和实践教学,使学生具备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及中初级专门人才所必需的电机与电气控制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维修及设计接触继电控制系统的基本能力。
(一)知识目标1、掌握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铭牌识读及选择原则。
2、掌握常用低压电器的结构、工作原理、用途、检测方法及选择原则。
3、掌握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的起动、制动及调速控制的实现方法及接触继电控制电路的故障检测、排除的方法。
4、掌握接触继电控制线路的设计方法。
5、了解典型机床的动作要求及控制电路。
(二)能力目标1、根据要求正确选择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及控制电路中所需的低压电器。
2、根据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的控制电路完成控制系统的安装、连接及调试。
3、能根据要求正确设计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的控制电路并安装调试。
4、能对典型机床电路进行故障检测及排除。
(三)德育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实事求是、辩证分析能力的培养,加强对学生职业道德观的教育。
三、项目的设置与内容提要五、考核方式与评分办法(1)每个项目做完后要认真填写考核手册。
(2)根据课题项目实训情况、实习纪律与态度、实习总结报告,综合评分。
说明:1、考核与评价要坚持结果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和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使考核与评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发展。
2、要根据本课程的特点,改革单一考核方式,不仅关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技能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还要注重规范性操作、安全文明生产等职业素质的形成,以及节约能源、节约原材料与爱护工具设备、保护环境等意识与观念的树立。
《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标准

《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说明二、课程定位本课程是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核心课程、专业必修课程。
通过理论与实践教学方式,采取一体化教学方法,通过课程学习,学生能基本掌握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的基本控制原理,能独立进行机电设备电气故障的诊断检测与故障维修,能够顺利通过省教育厅的机电专业技能抽考;并为后续PLC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设计思路本课程立足于常用机电设备的控制与电机拖动的一线工作的核心岗位,主要学习各种电机及电力拖动、变压器等设备的电气控制线路,培养学生初步具备常用机电设备的线路调试、电气系统安装与调试的能力。
四、课程培养目标(一)完成本课程学习后能够获得的专业能力能正确正确识别常用低压电器,能进行拆装与维护。
能正确识读电气控制原理图和常用机床电路原理图。
能养成良好的职业操守。
能正确安装调试常用电动机控制电路。
能从事机床电气故障检修工作。
(二)完成本课程学习后能够获得的方法能力:1、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2、培养学生的工作、学习的主动性;3、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三)完成本课程学习后能够获得的社会能力:1、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2、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及与团队合作完成任务的能力;3、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工作作风;4、培养学生表达能力;5、培养学生自我发展能力;6、培养学生效率观念;7、培养学生安全意识与环保意识。
五、课程内容、要求及教学设计通过课程学习,学生能基本掌握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的基本控制原理,能独立进行机电设备电气故障的诊断检测与故障维修,能够顺利通过省教育厅的机电专业技能抽考;并为后续PLC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养成良好的“6S”工厂管理工作习惯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培养创新精神具备一定的吸收新技术和知识和自学能力;(一)课程整体设计(二)课程学习单元内容与要求六、课程考核与评价本课程考核分为平时成绩、实践成绩和期末成绩三个部分,分别占总评成绩的30%、40%、30%。
电机及电气控制课程标准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

《电机及电气控制》课程标准适用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课程类别:B(理论+实践课)学时:84 学分:5.0编写执笔人:张春丽审定负责人:黄中玉1.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1.1课程性质与作用【课程性质】《电机及电气控制》是机电一体化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等专业的核心课程。
依据国家中级电工的考核标准,围绕证书体系必备的知识、技能,结合实习基地的实际工作环境和要求,该课程以机床和典型机床电气为核心,整合、序化了《电机及拖动基础》和《电气控制设备》两门课程的主要内容,是进行交、直流电机拖动,低压电器控制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的必备课程,也是学习普通机床电气设备的检修、维护、改造等知识和技能的必备课程。
【课程作用】为取得中级电工证书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技能,为培养电机及机床电气控制技术方面的高级技能型人才做好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储备,同时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
【前导课程】电工基础、电子技术【后续课程】PLC应用技术、工厂供配电、机电设备安装调试与维修1.2课程基本理念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秉承“讲、学、练、做”一体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关注学生的专业基础和接受能力的差异,制定不同的考核标准,实施分层教学,因材施教。
为适应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我们依托校内外实训基地,从企业生产实践中真实的操作项目入手,简化基础理论的推导和分析,依据工学结合、学练结合的原则,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以真实的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教学过程,在理实一体化教室完成情景教学。
1.3课程设计思路经过市场调研和总结提炼,我们选用7个典型项目情境将本课程的知识点串连起来,以项目任务构建能力导向的教学模块,将理论与实训相结合,将多媒体教室、实训室和实习车间、生产车间与网络教学融为一体,将“教、学、做”一体化落实到课堂中,实行“双证融通”,建立起“双证”模式的、模块化的课程体系。
《电机与电气控制》课程标准机电技术

城市轨道交通机电技术专业《电机与电气控制》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18072025学时数:72 学分:4先修课程:《城市轨道交通电工电子技术》、《机械基础》、《城市轨道交通概论》等。
后续课程:《城市轨道交通牵引供电》、《城市轨道交通安全与应急处理》、《自动控制系统原理与应用》、《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等。
二、课程性质该课程是五年制高职学校学生的一门专业课程,为培养轨道交通机电技术运用管理的高素质人才的目标服务,在前续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为后续课程打下基础。
1.与前续课程的联系通过《城市轨道交通电工电子技术》、《机械基础》、《城市轨道交通概论》等的学习,学生了解了电机与电气控制的一些基础知识和总体组成,为以后学习打好基础。
2.与后续课程的关系为学生后续课程《城市轨道交通牵引供电》、《城市轨道交通安全与应急处理》、《自动控制系统原理与应用》、《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等课程学习打下高度的相关基础,为学生在以后工作中提供轨道交通机电技术运用管理方面的必要知识。
《电机与电气控制》是五年制高职城市轨道交通机电技术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平台课程。
三、课程的基本理念本课程所面向的职业岗位为城市轨道交通综合机电维修工、电梯运营与维修工等,主要从事使用和维护电动机、变压器、常用低压电器的能力,电气控制线路的分析、调试、维护维修的能力等工作。
根据职业岗位分析,确定本课程的基本理念是:遵循系统化原则,将教学内容分为电机与变压器、电气控制技术两大部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常见电机、低压电器设备的组成和作用,掌握基本的电气控制技术,并具有一定的操作检修能力,培养学生分析生产实际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课程的设计思路通过对本专业工作岗位分析,确定了课程的设计思路为: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根据生产实际和日常生活情况,分析轨道交通机电技术专业毕业生从事的轨道车辆、机电设备电气线路组装、车辆电气系统调试、城市轨道交通机电设备运行维护等主要工作岗位中的典型工作任务,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学会完成相应工作任务,如变压器的认知、常用电动机的使用与维护、三相异步电动机宜接起动控制电路的连接与检修、三相异步电动机常见降压起动制动控制电路的连接与检修等项目任务。
《电机与电气控制》课程标准

《电机与电气控制》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电机与电气控制是一门重要的电气工程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电机控制、电气元件应用及电路设计等方面的知识,以应对现代工业生产和自动化领域的需求。
本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电机控制技术和电气元件的应用。
二、课程目标1. 掌握电机的基本原理、结构、特性及应用;2. 了解常用电气元件的种类、性能及选型原则;3. 掌握电路设计的基本方法,能够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电路分析和调试;4. 能够根据实际应用场景,选择合适的电机和电气元件,完成基本的控制任务;5. 具备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能够在实际工作中与其他专业人员协作完成项目。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1. 电机原理及结构:介绍直流电机、交流电机、步进电机等常见电机的原理、结构及特性,要求学生能够掌握不同电机的适用场合和使用方法。
2. 电机控制电路:介绍电机控制电路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及设计方法,要求学生能够根据实际需求设计基本的电机控制电路,并进行调试和优化。
3. 常用电气元件:介绍各种常用电气元件的种类、性能、选型原则及应用场景,要求学生能够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电气元件进行电路设计和调试。
4. 电路分析与应用: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让学生掌握电路分析的基本方法,能够根据电路图进行电路分析、调试和优化。
5. 综合实践:通过实际项目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完成实际任务,提高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理论讲授:通过课堂讲解,使学生掌握电机与电气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概念;2. 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让学生掌握电路设计的基本方法和应用技巧;3. 实验教学: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掌握电气元件的安装、调试和故障排除方法;4. 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交流学习心得和经验,提高团队协作能力;5. 线上学习:利用网络资源,提供相关的学习资料和视频,方便学生自主学习。
五、教学评估与考核1. 平时成绩:根据学生的出勤率、课堂表现和实验报告等情况进行评估;2. 期末考试:通过试卷考核,检验学生对电机与电气控制知识的掌握程度;3. 综合实践:根据学生的实际项目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电机与电气控制》教案

《电机与电气控制》教案一、教学目标在本课程中,学生将学习电机与电气控制理论基础知识,包括电磁感应、电动机原理、电路图分析与设计、电气控制基本元件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理解电机的工作原理以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2.掌握电气控制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3.能够进行电路图的分析和设计;4.具备进行电气控制系统搭建和调试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电磁感应和电动机原理–电磁感应的基本原理–直流电机和交流电机的构造和工作原理–电机的特性参数及其测量方法2.电机运行原理及控制技术–电机的启动、制动和运行过程–电机的调速控制方法–电机的保护与维护3.电气控制系统–电气控制系统基本元件的功能与特性–电气控制电路的设计与分析–控制回路的搭建和调试方法三、教学方法1.理论授课:通过讲解基本原理和理论知识,引导学生理解电机与电气控制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
2.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实验,通过动手操作和实际观察,帮助学生巩固理论知识,并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
3.讨论与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展示,鼓励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实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四、教学评估1.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参与、实验操作等,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评价和反馈。
2.作业与考核:布置相关的作业,考察学生对于课堂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实验报告:要求学生进行实验并填写实验报告,评估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实验分析能力。
4.期末考试:对学生进行综合性的考评,检验学生对于电机与电气控制知识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1.课程教材:《电机与电气控制教程》,作者:XXX,出版社:XXX。
2.实验器材:各类电机、电气控制元件,示波器、万用表等实验设备。
3.网络资源:老师根据课程需要提供相关电机与电气控制的网络资源,供学生参考。
六、教学进度安排本课程共计36学时,按照每周2学时的进度进行教学安排,具体内容如下:课时教学内容1-2 电磁感应和电动机原理3-4 电机特性参数及测量方法5-6 电机运行原理及控制技术7-8 电路图分析与设计9-10 电气控制系统基本元件功能特性11-12 电气控制电路的设计与分析13-14 控制回路的搭建和调试方法15-16 复习与期末考试准备七、教学反馈教师将定期与学生进行教学反馈和评价,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确保教学效果的达到。
《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标准

《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信息课程名称:电气控制技术课程类型:机电一体化、自动化专业核心课课程代码:0722005 授课对象:机电一体化专业、电气自动化专业学分:3 先修课:《电工基础》、《电子技术》学时:72 后续课:《可编程序控制器》、《电气综合实训》制定人:杨立波制定时间:2013年9月二、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一门传授工厂电气控制相关理论和技能知识的专业课。
本课程采用工厂电气控制中的各种典型实例,讲解相关的电压电器、基本控制线路知识、电气控制设计方法,来对工厂电气控制进行深入细致的讲解,内容涉及各类低压电器结构、工作原理、在控制线路中的使用和常用电机控制线路和车床控制线路实训操作。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独立完成中等复杂程度控制电路安装、调试、维护和设计,并能获得电气控制国家职业技能中级证书。
三、课程设计(1)能力目标1.具有对电气控制系统分析能力;2.具有电气控制系统初步设计的基本能力;3.具有典型控制设备线路的安装与调试的能力。
总体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具备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所必需的低压控制电器应用,机床控制电路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授课过程中注重渗透专业思想教育,培养工程意识,激发创新思维,为毕业后尽快适应岗位需求奠定基础具体目标:1、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单向控制电路及其安装与调试2、三相鼠笼异步电动机双向运转控制线路3、三相异步电动机的降压启动控制线路4、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制动控制线路5、异步电动机的调速控制线路6、直流电动机的基本控制线路7、电气控制线路识读与设计8、典型设备电气控制线路分析(2)知识目标1.理解常用控制电器的工作原理和使用特性,并能正确选择和使用电器;2.掌握识读和设计机床电器控制线路的基本方法。
2、课程内容设计(根据整个课程的内容,确定一定的载体,将整个课程划分为几个大的基本模块)(1)设计的整体思路:课程教学应服务于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定位,坚持以职业岗位技能培养为主线、以行业导向、工学结合为主要手段、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电工知识的能力和职业素质。
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标准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是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同时是提升学生核心能力的支撑。
是专业基础课程知识的具体应用及专业基础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同时为后续课程打下坚实的知识与能力基础。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具有一定的职业素养,为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形成奠定基础。
本课程面向轨道交通车辆运用与检修岗位,根据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从事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电气控制、运用与管理工作的需要,以培养学生对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结构分析能力为重点,在分析学习领域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所需知识、技能、素质的基础上,参照行业职业资格标准,确定教学内容。
将相关的知识、技能、素质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由易至难,由单一复杂的地用于各学习活动中,实现知识、技能、素质的同步提高。
先修课程:机械制图、电工电子技术、机械制造基础、机械设计基础;后续课程:电客车制动、电客车控制系统、电客车总体及走行部顶岗实习等。
二、课程目标(一)能力目标(1)掌握直流电机。
(2)掌握变压器。
(3)掌握三相异步电动机。
(4)掌握常用控制电机。
(5)掌握牵引电机。
(6)掌握常用低压电器。
(7)掌握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电路。
(二)素质目标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业务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
具有良好的礼仪习惯和职业道德,具有敬业爱岗的工作作风,具有良好的法律意识、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
能与他人进行良好的协调与沟通,能独立或通过团队协作完成工作任务。
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课程应以班级授课为主要的教学组织形式,根据单元知识内容适当设计小组学习课,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组织教学,小组中学生进行自主性共同学习,进行信息交换,单元学习任务的安排要要遵循学生的基本认识规律和能力递进要求,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设计学习任务;实践课教学根据实际条件采用现场课或多媒体虚拟现场来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学习。
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如下表: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表1.学习内容必须具体化为知识点和实训项目,本课程所有知识点和实训项目连续编号2.按照学习情境/任务/项目/单元进行学时分配;3.知识点与实践项目非必需一一对应关系,可以没有实践项目,一个知识点对应一个实践项目,也可以是几个知识点对应一个实践项目或一个知识点对应多个实践项目。
《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标准

《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标准一、教学对象适用于机电系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电机与电器专业三年制高职学生。
二、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电气类专业学生的专业核心课程,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变压器的识别、检测能力,电动机使用、拆装、维护能力,电气控制线路的分析、安装、调试能力,常用机床电气控制线路的分析能力,通过本课程内容的学习,为电气类专业后续专业课程内容的学习奠定基础。
三、教学目标及设计思路1.变压器的识别、检测能力通过对变压器结构、用途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进行变压器的识别和测试。
2.电动机使用、拆装、维护能力通过对电动机结构、性能、用途等内容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达到正确使用、拆装、维护电动机的能力。
3.电气控制线路的分析、安装、调试能力通过对低压电器、典型控制线路的学习,对电气线路安装调试技能的训练,使学生能够分析、安装、调试电气控制线路。
4.常用机床电气控制线路的分析能力通过对机床线路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能够分析常用机床电气控制线路。
四、能力要求1.变压器的识别、检测能力通过对单相变压器、三相变压器、其他用途变压器的外形、铭牌、结构及功能的学习,使学生具备变压器的识别、检测能力。
达到10分钟内对24V单相变压器拆装完成,并对原、副边电压进行测试。
2.电动机使用、拆装、维护能力通过对直流电动机、交流电动机、特殊电动机的结构特点、用途、分类和铭牌的学习,会根据类型和参数正确的使用电动机,并能进行电动机拆装和维护。
3.电气控制线路的分析、安装、调试能力能识读电动机控制线路图、安装和连接电动机基本控制线路。
达到1学时内完成点动控制线路的安装和调试。
4.常用机床电气控制线路的分析能力能识读CA6140车床电气控制线路和X62W万能铣床电气控制线路的原理图,分析电路组成和功能。
五、教学内容参考学时:80+1W(一)理论必讲模块(共60学时)1.变压器的识别、检测能力(参考学时:10学时)变压器的分类、铭牌、基本结构、测试等。
电机与电气控制课程标准

电机与电气控制课程标准电机与电气控制课程是电气工程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它主要包括电机原理、电机控制、电气传动等内容。
电机与电气控制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对电机与电气控制系统的基本理论和技术知识,使他们具备电气控制系统设计、调试、运行和维护的能力。
本文将围绕电机与电气控制课程标准展开讨论,探讨课程的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内容。
首先,电机与电气控制课程的设置应该符合电气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学生的学习需求。
在课程设置上,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课程设置应该包括电机原理、电机控制、电气传动等基础理论课程,同时还应该设置实验课程和工程案例分析课程,以便学生能够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程中去。
其次,教学内容应该全面系统,注重前沿技术和应用实践。
在电机原理方面,应该包括电机的结构、工作原理、性能参数和特点等内容;在电机控制方面,应该包括电机调速控制、电机启动和制动控制等内容;在电气传动方面,应该包括电气传动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和应用范围等内容。
同时,还应该介绍一些新技术和新应用,如变频调速技术、电机能效管理等内容,以便学生了解最新的发展动态。
第三,教学方法应该多样灵活,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在教学方法上,应该采用讲授、实验、案例分析、课程设计等多种教学手段,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实验教学环节,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让他们能够独立完成实验任务并能够分析实验结果。
在课程设计环节,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工程实践能力,让他们能够在实际工程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最后,教学评价应该科学合理,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在教学评价上,应该注重考查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采用考试、实验报告、课程设计等多种评价手段,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同时,还应该注重考查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采用综合性评价方法,如综合实习、毕业设计等,来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标准

电⽓控制技术课程标准\《电⽓控制技术》课程标准1 课程基本信息2 课程定位电⽓控制技术是⾃动化专业的必修课程,是⾃动化理论知识在实际⽣产中的应⽤,使学⽣可以更好的适应社会需要,学习该课程可以提⾼学⽣的职业素质养成与职业能⼒,是把理论与实际结合的重要课程。
3 课程设计思路1、设计理念!该课程在设计理念上,以电⽓控制设备和机床类电⽓设备的设计、运⾏、安装、调试与维护、电⽓控制设备的管理、营销、服务等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突出课程教学能⼒培养⽬标,以电⽓控制设备和机床类电⽓设备的设计、运⾏、安装、调试与维护等项⽬为载体,并将项⽬分解为若⼲个任务⽤以培养和训练学⽣的职业岗位能⼒;在教学过程中,以学⽣为主体,实施教、学、做⼀体化、典型的电⽓控制系统应⽤项⽬及引⼊企业真实⽣产任务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其主要理念如下:(1)基于校企合作开发⼯作过程导向的课程设计理念通过聘请⾏业企业专家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及教师到企业社会实践,带学⽣实习等⽅式贴近企业,了解企业的⽣产⼯作流程,掌握企业对知识的需求,与企业技术⼈员共同开发课程,以企业真实⼯作任务作为课程“主题”来设计学习情境,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确定教学项⽬,使学⽣在“真实”的职业情境中、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综合职业能⼒。
因此在本课程能⼒培养⽬标设置及学习情境设计上,基于⼯作过程采取“阶段性、梯次递进”的原则。
(2)基于学习过程即为⼯作过程的课程设计理念为了让学⽣更加深刻的了解企业的,提前与社会接轨,在学习的过程中引⼊企业的管理和竞争机制,建⽴⼀套完整的班组体制,设计车间主任、班长、组长、质检员等职位。
在学习过程中发挥团队合作精神,创⽴优秀班集体。
通过任务书的发放、材料的领取,考核标准的制定等组织实施过程体现⼯作过程的完整性。
(3)基于以学⽣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过程的课程设计理念采⽤⾏动导向的过程教学,教师通过制定⼯作任务书进⾏具体内容设定,通过学⽣⾃⼰资讯、决策、计划、实施、修正、评价等环节真正实现“做中学、学中做”,教师只是针对性的讲授、⽰范、引导。
《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标准

《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名称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二、适用专业机电技术应用三、参考课时64四、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特点是理论和实践联系非常紧密,它是中职学生在实践中检验并加深理解所学理论知识,进而牢固掌握专业知识、提高实践动手能力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它不仅为后续《P1C技术应用》课程、集中实训和顶岗实习打下基础,而且为相关专业学生考取初级、中级维修电工职业资格证书做准备。
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让学生熟悉三相异步电动机及其控制系统的基本控制电路,具有电气控制系统的安装、调试和故障排除的基本能力。
使学生获得电动机、常用低压电器及其应用的基本知识,掌握以电动机或其他执行电器为控制对象的生产机械的电气控制基本原理、线路及分析方法。
使学生具有举一反三的能力,提高其实践操作能力。
为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学习新的电气控制技术打下较好基础。
五、课程的基本理念现代社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高、新要求引起评价体系的深刻变化,中职课程应建立合理、科学的课程体系,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思想教育目标等方面。
教学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知识、能力的水平,也要关注他们在教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的变化。
在中职教育中,教学应建立多元化的目标,关注学生个性、潜能与可持续发展性。
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建立合理、科学的评价体系。
六、课程的设计思路设计思路是采取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并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学会完成相应工作任务,并在学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实际操作,学会电动机控制的方法和电气维修的技能,发展职业能力。
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了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并融合了相关技能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
《电机与电气控制》课程标准

《电机与电气控制》课程标准一、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电机与电气控制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能够熟练应用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和故障排除。
学生应能够正确使用和维护常见的电机与电气控制设备,具备一定的职业素养和安全意识。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1. 电机基础知识:掌握交流电机和直流电机的原理、结构、特点和应用。
2. 电气控制原理:了解常用低压电器、控制电路和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3. 电机控制:掌握电机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变频器、伺服控制器等的应用。
4. 电气安全:了解电气安全的基本知识和操作规程,确保学生和工作人员的安全。
5. 实践技能:通过实验、实训和实习等环节,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安排本课程总学时数为180学时,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部分。
理论教学包括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环节,实践教学包括实验、实训和实习等环节。
课程时间安排应充分考虑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注重学生的实践技能培养。
四、考核方式本课程的考核应注重过程考核,包括课堂表现、实验报告、实训报告和期末考试等多个方面。
考核标准应客观、公正、透明,有利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提升。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选择适合本课程的优秀教材,并结合实际情况选用其他相关参考资料。
2. 实验室:建立电机与电气控制实验室,提供常用电机、电气控制设备和实验器材。
3. 实训基地:与相关企业合作,建立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和指导。
4. 多媒体资源:利用多媒体资源,如视频、图片等,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5. 考核方式:结合多种考核方式,如面试、作业、项目成果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六、师资队伍本课程的教师队伍应具备电机与电气控制专业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能够熟练运用现代教学方法和手段,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学服务。
教师应具备行业背景和实践经验,能够为学生提供实践指导和企业合作机会。
七、课程特色1. 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本课程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机与电气控制课程标准
1、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
1. 1课程性质与作用
课程的性质《电机与电气控制》是电子及机电一体化专业的专业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的课程,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专业核心课程知识打下基础。
课程的作用:根据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电机与电气控制》培养学生既有扎实的理论分析基础,又能熟练应用到实践中,对电机电气设备进行维护、维修及改造、设计。
成为高技能人才。
本课程作为应用机制专业基础课程,其前导课程为《维修电工》课程,后续课程为《PLC 原理及应用技术》、《变频器》顶岗实习等课程。
本课程将前导课程与后续课程相连是强电和控制系统的中间。
1.2课程基本理念
本课程根据岗位实际工作情况为前提,以行业企业为依托,以电机的电气维护、维修及改造、设计、为专业核心课程服务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采用以项目教学、任务教学为主体课程模式。
学做合一的教学手段。
1.3课程设计思路
《电机与电气控制》课程从应用的角度出发,基于工作过程采取“阶段性、梯次递进”的由简到难的原则,以学习领域为平台,以学习情境为主线,以项目为导向,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设立课程教学项目,通过教师指导学生开展自立学习完成工作任务或项目,驱动对象,实现对工作过程的认识和对完成工作任务的体验,从而形成职业岗位能力。
共设置7个学习项目, 每个学习项目有若干个工作任务,同时每个学习项目均应从知识技能等方面达到教学的标准。
其中理论教学为56学时,课内实践教学为40学时,教学实习40学时(一周教学实训)。
2.学习目标
本课程的总体目标是通过层次性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使学生克服对本课程知识的枯燥、相关概念难理解和畏惧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敢于克服困难、终生探索的兴趣。
培养学生能够使用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对机床和工业生产设备进行控制,并具备对各种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和排除故障的基本能力,使学生了解机床电气控制技术在机电领域的发展动态和趋势。
专业能力:
1)掌握电机的应用、了解电机控制的基本知识与发展,从而使学生在未来的工作实践中能够把握该项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趋势,更好地服务其专业工作。
2)掌握常用低压电器的功能、结构、原理、选用与维修方法。
3)掌握电动机控制电路的工作原理,并熟练进行安装、调试与维修。
4)掌握电机电气控制电路的设计方法。
5)掌握典型电机的电气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并熟练进行安装、调试与维修。
6)具有自我学习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方法能力:
1)通过理论实践一体化课堂学习,使学生获得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使学生具备必要的基本知识,具有一定的资料收集整理能力制定、实施工作计划和自我学习的能力。
2)通过该课程各项实践技能的训练,使学生经历基本的工程技术工作过程,学会使用相关工具从事生产实践,形成尊重科学、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服务未来的科学态度。
3)通过对电机及控制方法的认识和深刻领会,以及教学实训过程中创新方法的训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技术创新的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掌握基本的思考与设计的方法,在未来的工作中敢于创新、善于创新。
4)在技能训练中,注意培养爱护工具和设备、安全文明生产的好习惯,严格执行电工安全操作规程。
社会能力:
1)对从事机电传动与电气控制技术工作,充满热情。
2)有较强的求知欲,乐于、善于使用所学电气控制技术解决生产实际问题。
具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从战胜困难、实现目标、完善成果中体验喜悦。
3)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乐于通过亲历实践实现,检验、判断各种技术问题。
4)在工作实践中,有与他人合作的团队精神,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也勇于放弃或修正自己的错误观点。
上述三个层面的目标相互渗透、有机联系,共同构成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课程的培养目标。
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要引导学生在应用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的过程中,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不同层面职业素养的综合提升和协调发展。
3.课程内容与要求
3. 1课程内容
3. 2项目设计
4.课程实施
4.1教学条件:
4.1.1软硬件条件
课程对校内实训室和计算机虚拟仿真实训环境和设施设备条件的要求:可满足30人以上学生的专业实训室、仿真实训机房;有专职管理员负责管理。
有相关企业作为实习基地、图书馆有相关书箱,学生有上网条件。
4.1.2师资条件
(1)做到为人师表,对学生严格要求,做到有爱心、耐心;
(2)认真备好每次课,在授课时设计好整个教学过程;
(3)具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及实际操作能力;具备双师资格。
有高级电工证。
(4)会仿真软件操作
4.2教学方法建议
本课程是教学做一体化课程,因此在教学中主要采用项目训教或任务训教的方法,根据项目或任务内容分别采用讲授法、分析法、课堂讨论法、实际操作、任务驱动法等方法进行授课。
同时借助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
5.教学评价、考核要求
本课程的考核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理论考核:主要考核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
占40%(2)项目和任务考核:主要考核学生电路分析能力和操作能力。
占40%(3)平时考核:主要考核在课堂上结合实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平时的出勤及素质情况。
占20%
6.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1)教材的选用:建议使用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材或新形式态一体化规划教材。
2)国家级精品课程网站和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利用
3)其它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实训指导书、实训项目手册、课件、教学光盘、视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