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牵拉技术PPT课件
合集下载
骨科牵引术PPT课件
牵引重量一般是第1、2颈椎用4kg,以后每下一椎体 增加1kg。复位后维持牵引重量为3-4kg。
为了防止弓滑脱,于牵引后第1、2天内,每天将牵引 弓的螺丝加紧一扣。
36
1、工具
37
2、划线
38
3、消毒铺巾
39
4、定位
40
5.局部麻醉
41
6.切开
42
7.另外一侧定位
43
8.另一侧局麻
骨科牵引术
XXX
1
概述
牵引疗法是通过牵引装置,利用悬 垂重量为牵引力,身体重量为反牵 引力,以克服肌肉的收缩力,整复 骨折、脱位,预防和矫正软组织挛 缩,以及某些疾病术前组织松解或 术后制动的一种治疗方法。
2
牵引的目的
患肢制动,减少局部刺激减轻局部炎症扩散 保持肢体功能位 稳定骨折断端,镇痛,便于骨折愈合 矫正和预防因肌肉挛缩所致的关节畸形 使骨折、关节脱位复位。 解除肌肉痉挛,改善静脉血回流,消除肢体肿胀
牵引重量 :体重的1/6-1/8 ,老年人1/9, 维持量为3-5kg。
52
股骨髁上牵引
53
胫骨结节牵引
适应证:适用于股骨干骨折、伸直型股 骨髁上骨折、股骨颈骨折、股骨粗隆间 骨折等。
操作方法:穿针部位在胫骨结节向后 1.25cm,在此平面稍向远侧部位即进针 点。从外侧向内侧穿针,以免伤及腓总 神经。
44
9、钻孔
45
10、置入颅骨牵引器
46
11、包扎
47
尺骨鹰嘴牵引
适应证:适用于难以整复或肿胀严重 的肱骨髁上或髁间骨折、粉碎性肱骨 下端骨折、移位严重的肱骨干大斜形 骨折或开放性骨折。
操作方法:患者仰卧,屈肘90°,前臂 中立位,常规皮肤消毒、铺巾。在尺 骨鹰嘴下2cm,尺骨嵴旁开一横指处 进针。局麻后,将克氏针从内向外刺 入直达骨骼,注意避开尺神经,然后 转动手摇钻,将克氏针垂直钻入并穿 出对侧皮肤,使外露克氏针两侧相等, 以酒精纱布覆盖针眼处,安装牵引弓 进行牵引。
为了防止弓滑脱,于牵引后第1、2天内,每天将牵引 弓的螺丝加紧一扣。
36
1、工具
37
2、划线
38
3、消毒铺巾
39
4、定位
40
5.局部麻醉
41
6.切开
42
7.另外一侧定位
43
8.另一侧局麻
骨科牵引术
XXX
1
概述
牵引疗法是通过牵引装置,利用悬 垂重量为牵引力,身体重量为反牵 引力,以克服肌肉的收缩力,整复 骨折、脱位,预防和矫正软组织挛 缩,以及某些疾病术前组织松解或 术后制动的一种治疗方法。
2
牵引的目的
患肢制动,减少局部刺激减轻局部炎症扩散 保持肢体功能位 稳定骨折断端,镇痛,便于骨折愈合 矫正和预防因肌肉挛缩所致的关节畸形 使骨折、关节脱位复位。 解除肌肉痉挛,改善静脉血回流,消除肢体肿胀
牵引重量 :体重的1/6-1/8 ,老年人1/9, 维持量为3-5kg。
52
股骨髁上牵引
53
胫骨结节牵引
适应证:适用于股骨干骨折、伸直型股 骨髁上骨折、股骨颈骨折、股骨粗隆间 骨折等。
操作方法:穿针部位在胫骨结节向后 1.25cm,在此平面稍向远侧部位即进针 点。从外侧向内侧穿针,以免伤及腓总 神经。
44
9、钻孔
45
10、置入颅骨牵引器
46
11、包扎
47
尺骨鹰嘴牵引
适应证:适用于难以整复或肿胀严重 的肱骨髁上或髁间骨折、粉碎性肱骨 下端骨折、移位严重的肱骨干大斜形 骨折或开放性骨折。
操作方法:患者仰卧,屈肘90°,前臂 中立位,常规皮肤消毒、铺巾。在尺 骨鹰嘴下2cm,尺骨嵴旁开一横指处 进针。局麻后,将克氏针从内向外刺 入直达骨骼,注意避开尺神经,然后 转动手摇钻,将克氏针垂直钻入并穿 出对侧皮肤,使外露克氏针两侧相等, 以酒精纱布覆盖针眼处,安装牵引弓 进行牵引。
牵伸技术
抑制技术
主动抑制 有意识的自主控制
收缩—放松 收缩—放松—收缩
拮抗肌收缩
注意事项
a. b. c. d. e. f. g. h. i. j. k.
牵伸前必须先进行康复评估 避免过度牵伸 避免牵伸水肿组织 避免过度牵伸肌力较弱的肌肉 避免牵伸中挤压关节 患者必须积极配合治疗 不能超过关节正常ROM牵拉 存在骨质疏松的患者力度应小 酸胀反应不应超过24小时 避免高强度、快速的牵拉 避免牵拉肌力较弱的组织,应和肌力训练相结合
牵伸程序
1、评估,选择最佳方法。 2、放松体位,暴露牵拉部位。 3、解释目的和步骤,取得配合。 4、牵拉力量的方向与肌肉紧张或挛缩的方向相反。 5、固定关节近端,牵拉远端。 6、为了避免牵拉中挤压关节,对关节可稍加分离。 7、力量要适度、缓慢、持久。 8、感觉到张力降低时,可增加关节的活动范围。 9、牵拉结束前,应逐渐减弱牵拉力。
指身体某部位或结构运动或被运 动到既定运动范围的能力,即功能性活动范围(ROM)
肩部肌肉
肘部肌肉
腕及手部肌肉
操作
⑴患者体位 ⑵治疗师位置和规范术语 ⑶牵伸方向 ⑷牵伸强度 ⑸牵伸时间 ⑹牵伸疗程 ⑺治疗反应
参数
1.牵伸时间 被动牵伸持续时间为每次10 ~ 15s,也可 30~60 次每组,组间休息30s;机械性牵伸每次15 ~ 20min 2.牵伸疗程 10次为一个疗程,一般3 ~ 5个疗程 3.治疗反应 在康复过程中需对患者进行定期评估,根据具 体情况和个体差异制定合理的参数
适应症
由于软组织挛缩、粘连或瘢痕形成,引起肌肉、结缔
组织和皮肤缩短,以致关节运动范围缩小。 软组织挛缩影响了日常功能活动。
禁忌症
内收肌拉伤演示课件
充分热身
在运动前进行充分的热身活动 ,增加肌肉温度和柔韧性,减 少拉伤风险。
使用保护装备
在运动中使用适当的保护装备 ,如护腿板、护踝等,减少意 外碰撞和拉伤的风险。
及时休息和恢复
在运动中适时休息,避免过度 疲劳;运动后及时进行拉伸和 按摩,促进肌肉恢复。
07 结论和展望
研究结论
内收肌拉伤是一种常见的运动损伤,主 要发生在大腿内侧的内收肌群。
充分热身
在进行任何运动前,确保充分 热身以降低肌肉拉伤的风险。
加强肌肉力量
通过针对性的力量训练,增强 内收肌的力量和耐力。
拉伸运动
在运动前后进行适当的拉伸运 动,有助于增加肌肉的柔韧性 。
使用护具
在需要时,使用适当的护具如 护腿板等,为内收肌提供额外
的保护。
05 内收肌拉伤的并 发症和风险评估
并发症的类型和预防
对于内收肌拉伤的长期影响和并发症 也需要进一步关注和研究,以便为患 者提供更全面的诊疗服务。
THANKS
感谢观看
02
分析内收肌拉伤在运动医学领域 的重要性,以及其对运动员和普 通人群的影响。
定义和分类
定义
内收肌拉伤是指大腿内侧的内收 肌群(主要包括长收肌、短收肌 和大收肌)受到过度牵拉或撕裂 的损伤。
分类
根据损伤程度可分为轻度、中度 和重度拉伤;根据损伤时间可分 为急性拉伤和慢性拉伤。
02 内收肌拉伤的原 因和机制
持续随访
对于严重拉伤或恢复不佳的患者,应进行 持续随访,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问题,确 保患者安全、有效地恢复健康。
06 内收肌拉伤的康 复训练和预防策 略
康复训练的方法和技巧
拉伸运动
通过拉伸内收肌群,增加肌肉长度和柔韧性 ,减少肌肉紧张和疼痛。
(完整版)牵伸技术
小腿三头肌(腓肠肌、比目鱼肌)
内翻:胫骨后肌 外翻:腓骨长、短肌
颈前屈/旋转:胸锁乳突肌 颈后伸:头半棘肌、头夹肌、斜方肌
前屈:腹直肌,腹内外斜肌 后伸:背棘肌、骶棘肌、腰髂肋肌、胸最长肌
康复治疗技术 付奕
牵伸技术(Stretching)
运用外力(人工或机械/电动设备)牵伸 短缩或挛缩组织并使其延长,作轻微超 过组织阻力和关节活动范围内的运动。
目的
重新获得关节周围软组织的伸展性、降低 肌张力,改善或恢复关节的活动范围。
2.分类
①根据牵拉力量的来源: 手法牵伸 机械(电动)牵伸 自我牵伸
②根据牵伸力量来源和参与程度: 被动牵伸 主动牵伸 神经肌肉抑制技术
1.增加关节的活动范围 2.防止组织发生不可逆性挛缩 3.调节肌张力 4.阻断恶性循环、缓解疼痛 5.提高肌肉的兴奋性
牵伸时间 被动牵伸持续时间为每次15 ~ 30s,也可达30~60 每次之间要休息30s 左右;机械性牵伸每次20 ~ 30min
牵伸疗程 10次为一个疗程,一般3 ~ 5个 疗程
治疗反应 在康复过程中需对患者进行定期 评估,根据具体情况和个体差异制定合理的 参数
肩部 肘部 手腕 腰腹部 髋部 膝部 脚踝部
三角肌(前中部纤维)、喙肱肌
背阔肌、大圆肌、三角肌后部纤维
三角肌中部纤维、岗上肌Fra bibliotek胸大肌
肩外旋:冈下肌、小圆肌 肩内旋:肩胛下肌、胸大肌、背阔肌、大圆肌
肱二头肌、肱肌、肱桡肌
肱三头肌
屈:桡/尺侧腕屈肌 伸:桡侧腕长/短伸肌、尺侧腕伸肌
腰大肌、髂肌
臀大肌
内收:大收肌、短收肌、长收肌、耻骨肌、股薄肌 外展:臀中肌、阔筋膜张肌(髋屈曲位)
腘绳肌
股四头肌
PNF技术PPT课件
另请注意: 肌力达5级,不可说其肌力功能 正常。因为肌力功能包括外形、 耐力、爆发力、协调收缩性、 收缩的技巧以及速度等。
全范围的反复牵 拉
1.肌肉被拉长的张力引出牵 张反射
2.拉长的肌肉张力 =牵拉刺激 3.拉长的肌肉张力+拍打
=牵拉反射 注意 1.牵拉反射与患者主动用力
相结合 2.等待引起的肌肉收缩,然
• 1、PNF强调提高能力,重在利用现有
正常的能力来带动、易化较弱的功能部 位,提高其能力水平。这一思想也是 PNF技术中利用患者较强的运动模式去 加强较弱运动的疗法的基础。
• 2、正常的运动发育遵循从头到尾、有
近端到远端的规律,这种规律也是采用 PNF技术进行治疗时所依据的原则,即 首先进行头及颈部的运动,其次为躯干, 最后是四肢的运动。
缓慢牵拉肌腱—抑制肌肉痉挛伸展紧张软组织,从 而增加肌肉的活动度; 具体操作方法: ⒈所参与运动的主要肌肉群被伸展到最长位,治 疗师施加牵拉刺激,可引起被牵拉肌肉群及
相关的协同肌肉收缩而后给予阻力
⒉与口令的实施密不可分
牵引与加压(traction and compression)
• 牵引
对关节进行牵拉为牵引,可增大关节间的间隙,使关节 面分离,激活关节感受器,刺激关节周围的屈肌肌肉收缩
• 正常运动具有规律性的程序(如由坐到站),但各步
之间可以相互交叉重叠;
• 在本体感觉刺激的同时可增加其它感觉的刺激(如视、
听、触觉刺激);
• 强调多次、反复的学习和练习,巩固治疗效果; • 把组合活动模式贯穿在日常生活训练中进行
PNF治疗技术
• 包括徒手接触、口令、肌牵张、牵引、
加压、抗最大阻力、正常运动顺序及 强化、视觉刺激等
节律性稳定
全范围的反复牵 拉
1.肌肉被拉长的张力引出牵 张反射
2.拉长的肌肉张力 =牵拉刺激 3.拉长的肌肉张力+拍打
=牵拉反射 注意 1.牵拉反射与患者主动用力
相结合 2.等待引起的肌肉收缩,然
• 1、PNF强调提高能力,重在利用现有
正常的能力来带动、易化较弱的功能部 位,提高其能力水平。这一思想也是 PNF技术中利用患者较强的运动模式去 加强较弱运动的疗法的基础。
• 2、正常的运动发育遵循从头到尾、有
近端到远端的规律,这种规律也是采用 PNF技术进行治疗时所依据的原则,即 首先进行头及颈部的运动,其次为躯干, 最后是四肢的运动。
缓慢牵拉肌腱—抑制肌肉痉挛伸展紧张软组织,从 而增加肌肉的活动度; 具体操作方法: ⒈所参与运动的主要肌肉群被伸展到最长位,治 疗师施加牵拉刺激,可引起被牵拉肌肉群及
相关的协同肌肉收缩而后给予阻力
⒉与口令的实施密不可分
牵引与加压(traction and compression)
• 牵引
对关节进行牵拉为牵引,可增大关节间的间隙,使关节 面分离,激活关节感受器,刺激关节周围的屈肌肌肉收缩
• 正常运动具有规律性的程序(如由坐到站),但各步
之间可以相互交叉重叠;
• 在本体感觉刺激的同时可增加其它感觉的刺激(如视、
听、触觉刺激);
• 强调多次、反复的学习和练习,巩固治疗效果; • 把组合活动模式贯穿在日常生活训练中进行
PNF治疗技术
• 包括徒手接触、口令、肌牵张、牵引、
加压、抗最大阻力、正常运动顺序及 强化、视觉刺激等
节律性稳定
物理治疗学4第4章肌肉牵伸技术
四、软组织挛缩及其类型
(一)挛缩定义和常见病因
2. 常见病因
皮肤组织挛缩:烧伤、炎症及创伤等 结缔组织挛缩:肌腱和韧带等结缔组织受损 肌肉源性挛缩:长期制动和卧床、不良姿势和生活习惯 以及创伤后所致肌肉损伤 神经源性挛缩:各种原因引起的中枢和周围神经损伤, 均可导致不同程度的软组织挛缩发生
四、软组织挛缩及其类型
三、牵伸的临床价值
改善关节活动范围 防止软组织发生不可逆性挛缩 调整肌张力、提高肌肉兴奋性 防治粘连、缓解疼痛 有效预防软组织损伤
四、软组织挛缩及其类型
(一)挛缩定义和常见病因
1. 定义
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关节周围的软组织发生病理 变化,软组织适应性短缩,造成关节活动障碍 临床上通过对肌肉紧张程度和关节活动度的评 估,一般容易诊断
一、肩部肌肉 徒手被动牵伸
4. 肩关节内旋(如图4-3)
– 患者体位:仰卧位屈肘90°,肩外展90° – 治疗师位置:站在患者被牵伸侧,内侧手置于肱
骨远端,外侧手握住前臂远端 – 牵伸手法:外侧手缓慢将前臂向足部方向朝治疗
床面运动至最大范围,牵拉肩关节外旋肌群
一、肩部肌肉 徒手被动牵伸
图4-3 肩外旋肌群牵伸
物理治疗学(第2版)
第四章 肌肉牵伸技术
陈和木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软组织牵伸基础 第三节 下肢肌肉牵伸技术 第四节 脊柱牵– 为恢复关节周围软组织的伸展性和降低肌张力, 改善关节活动范围,运用外力拉长短缩或挛缩的 软组织,做轻微超过软组织阻力和关节活动范围 内的运动
、短时间牵伸更容易损伤软组织,造成关节失 稳 • 避免牵伸已出现水肿的组织和过度牵伸肌力较 弱的肌肉
第二节
上肢肌肉牵伸技术
一、肩部肌肉 徒手被动牵伸
骨科牵引技术PPT课件
32
注意事项
➢ 密切观察神经拉伤的临床表现,如 出现吞咽困难,伸舌时舌偏向患侧, 提示舌下神经拉伤; 如出现上肢麻木,提示臂丛神经拉伤, 应立即除牵引装置。
33
注意事项
指导病人练习深呼吸、用力咳嗽,定时拍背等。 对于痰不易咳出者,根据医嘱做雾化吸入治疗。 鼓励病人多饮水,每日2000-3000ML,预防泌尿系感染和结 多食水果、疏菜,增加植物纤维,保持大便通畅。 协助患者每日环形按摩腹部。方法:先由右下腹至右上腹, 上腹至左下腹达耻骨联合上方。对已便秘者,遵医嘱服用 剂。 指导病人进行有规律的功能锻炼
34
一旦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给予抬高患肢,患肢制 动。
立即协助患者进行下肢静脉造影、多普勒超声检查。 禁止按摩,停止应用足底静脉泵。 给予抗凝药物、溶栓药物治疗。 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警惕肺栓塞的发生。
4
牵引的分类
牵引的分类
皮牵引 骨牵引
5
皮牵引
皮牵引是使用胶布或皮套等包裹患侧肢体进行 牵引,进而维持骨折的复位和稳定。
主要用于12岁以下儿童,老年人的稳定的粗隆 间骨折或手术前后的辅助固定治疗等
牵引重量不超过5公斤,随时观察血运神经症 状改变。
6
皮牵引
一般维持3-4周。
其牵引力通过皮肤、筋膜、肌肉,间接达于骨 或关节。
27
注意事项
不得随意增加牵引重量; 每日测量患肢与健肢的长度并作记 录; 牵引期间应注意观察牵引力线与治 疗目的是否一致; 保持牵引装置正常; 维持合适的体位,保持反牵引力。
28
注意事项
观察并记录患肢皮肤颜色、温度 及远端动脉搏动, 1次/2H;
保持合适的体位;
如有缺血性痉挛的表现时应立即松解 所有外固定物,将患肢放平,避免抬高 患肢致动脉压降低,加重组织缺血
注意事项
➢ 密切观察神经拉伤的临床表现,如 出现吞咽困难,伸舌时舌偏向患侧, 提示舌下神经拉伤; 如出现上肢麻木,提示臂丛神经拉伤, 应立即除牵引装置。
33
注意事项
指导病人练习深呼吸、用力咳嗽,定时拍背等。 对于痰不易咳出者,根据医嘱做雾化吸入治疗。 鼓励病人多饮水,每日2000-3000ML,预防泌尿系感染和结 多食水果、疏菜,增加植物纤维,保持大便通畅。 协助患者每日环形按摩腹部。方法:先由右下腹至右上腹, 上腹至左下腹达耻骨联合上方。对已便秘者,遵医嘱服用 剂。 指导病人进行有规律的功能锻炼
34
一旦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给予抬高患肢,患肢制 动。
立即协助患者进行下肢静脉造影、多普勒超声检查。 禁止按摩,停止应用足底静脉泵。 给予抗凝药物、溶栓药物治疗。 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警惕肺栓塞的发生。
4
牵引的分类
牵引的分类
皮牵引 骨牵引
5
皮牵引
皮牵引是使用胶布或皮套等包裹患侧肢体进行 牵引,进而维持骨折的复位和稳定。
主要用于12岁以下儿童,老年人的稳定的粗隆 间骨折或手术前后的辅助固定治疗等
牵引重量不超过5公斤,随时观察血运神经症 状改变。
6
皮牵引
一般维持3-4周。
其牵引力通过皮肤、筋膜、肌肉,间接达于骨 或关节。
27
注意事项
不得随意增加牵引重量; 每日测量患肢与健肢的长度并作记 录; 牵引期间应注意观察牵引力线与治 疗目的是否一致; 保持牵引装置正常; 维持合适的体位,保持反牵引力。
28
注意事项
观察并记录患肢皮肤颜色、温度 及远端动脉搏动, 1次/2H;
保持合适的体位;
如有缺血性痉挛的表现时应立即松解 所有外固定物,将患肢放平,避免抬高 患肢致动脉压降低,加重组织缺血
牵拉技术
主动抑制:
❖ 主动抑制是指在牵拉肌肉之前,患者有意识的放松该
块肌肉,使肌肉收缩机制受到人为的抑制,此时进行
牵拉阻力最小。主要用于肌肉神经支配完整能只主控 制的病人。
❖ 主要方法有:①收缩—放松
等
②收缩-放松-收缩
张
③拮抗肌收缩
收 缩
等长抗阻收缩5-10秒,使肌肉感觉疲劳
✓注意:很少用于神经肌肉障碍引起的肌无力、痉挛或瘫痪
炎症期(红肿热痛) 禁忌牵拉 增生期(5-21天) 16-21天牵拉最有效 重塑期(第21天始) 不继续进行牵拉还
可导致挛缩。
软组织挛缩及其类型:
挛缩是指进过关节的肌肉或其他软组织 发生缩短,从而引起ROM降低。包括:
➢ 肌静力性挛缩 可被拉长,但不能达到肌肉的 最大长度。
➢ 疤痕粘连 可通过锻炼来预防或减轻 ➢ 纤维性粘连 缓解非常困难 ➢ 不可逆性挛缩 手术松解 ➢ 假性肌静力性收缩
要求肌力Ⅳ级 仪器昂贵,费时费事,较少应用 同时训练Ⅰ,Ⅱa和 Ⅱb肌纤维。
抗阻训练的注意事项
❖ 避免持续的握力训练,否则会引起过度的血压增 高。
❖ 避免用重量训练时屏气,否则会加重心肺负担, 在训练中最用力时宜吸气。
❖ 应用很重和进行有危险的训练时要有监视人员。 ❖ 从预先选定的适合患者的重量缓慢地开始。
临床应用:
❖牵拉禁忌症
➢ 关节内或关节周围组织有炎症,如结核、感 染,特别在急性期。
➢ 新近发生的骨折。 ➢ 新近发生的肌肉、韧带损伤,组织内有血肿
或有其他创伤体征外。
临床应用
❖牵拉禁忌症
➢ 神经损伤或神经吻合术后一个月内。 ➢ 关节活动或肌肉被拉长时有剧痛。 ➢ 严重的骨质疏松。 ➢ 当挛缩或缩短的组织具有维持关节的稳定性或
肌肉牵伸技术
提供受试者指导
向受试者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建议,如日常生 活中如何保持肌肉柔韧性等。
04
常见运动损伤预防与康复中应用
运动损伤类型及原因分析
01
02
03
04
肌肉拉伤
由于肌肉过度拉伸或收缩导致 ,常见于跑步、跳跃等运动中
。
韧带扭伤
关节周围韧带受到过度牵拉或 撕裂,多发生于足球、篮球等
运动中。
肌腱炎
肌腱反复摩擦或过度使用导致 炎症,常见于网球肘、跟腱炎
分类
根据牵伸力量的来源,可分为被动牵 伸、主动牵伸和神经肌肉抑制技术等 。
原理及作用机制
原理
通过拉伸肌肉和筋膜等软组织, 刺激肌肉感受器,引起肌肉反射 性松弛,同时增加关节活动度和 软组织延展性。
作用机制
牵伸刺激肌肉和筋膜中的感受器 ,通过神经传导引起肌肉反射性 松弛;同时,长期牵伸可改善软 组织延展性,增加关节活动度。
多学科交叉融合
肌肉牵伸技术涉及医学、运动科学、生物力学等多个学科 领域,未来有望实现多学科交叉融合,推动技术的创新和 发展。
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强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将更加频繁 和紧密,有助于推动肌肉牵伸技术的国际标准化和普及应 用。
THANKS
感谢观看
专业人才匮乏
肌肉牵伸技术需要专业的操作人员,但目前具备 相关技能和经验的专业人才相对匮乏,制约了技 术的普及和应用。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智能化技术应用
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等技术的发展,未来肌肉牵伸技 术有望实现智能化,通过数据分析和算法优化,提高技术 的精准度和个性化水平。
拓展应用领域
目前肌肉牵伸技术主要应用于运动康复和疼痛治疗等领域 ,未来有望拓展至更多领域,如老年人肌肉功能改善、残 疾人运动功能恢复等。
向受试者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建议,如日常生 活中如何保持肌肉柔韧性等。
04
常见运动损伤预防与康复中应用
运动损伤类型及原因分析
01
02
03
04
肌肉拉伤
由于肌肉过度拉伸或收缩导致 ,常见于跑步、跳跃等运动中
。
韧带扭伤
关节周围韧带受到过度牵拉或 撕裂,多发生于足球、篮球等
运动中。
肌腱炎
肌腱反复摩擦或过度使用导致 炎症,常见于网球肘、跟腱炎
分类
根据牵伸力量的来源,可分为被动牵 伸、主动牵伸和神经肌肉抑制技术等 。
原理及作用机制
原理
通过拉伸肌肉和筋膜等软组织, 刺激肌肉感受器,引起肌肉反射 性松弛,同时增加关节活动度和 软组织延展性。
作用机制
牵伸刺激肌肉和筋膜中的感受器 ,通过神经传导引起肌肉反射性 松弛;同时,长期牵伸可改善软 组织延展性,增加关节活动度。
多学科交叉融合
肌肉牵伸技术涉及医学、运动科学、生物力学等多个学科 领域,未来有望实现多学科交叉融合,推动技术的创新和 发展。
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强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将更加频繁 和紧密,有助于推动肌肉牵伸技术的国际标准化和普及应 用。
THANKS
感谢观看
专业人才匮乏
肌肉牵伸技术需要专业的操作人员,但目前具备 相关技能和经验的专业人才相对匮乏,制约了技 术的普及和应用。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智能化技术应用
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等技术的发展,未来肌肉牵伸技 术有望实现智能化,通过数据分析和算法优化,提高技术 的精准度和个性化水平。
拓展应用领域
目前肌肉牵伸技术主要应用于运动康复和疼痛治疗等领域 ,未来有望拓展至更多领域,如老年人肌肉功能改善、残 疾人运动功能恢复等。
运动治疗技术—牵伸技术(康复治疗技术课件)
牵伸技术方法
被动牵伸 徒手被动牵伸
被动牵伸 机械牵伸
主动牵伸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牵伸技术 收缩-放松
收缩-放松-收缩
拮抗肌收缩
其他辅助方法
检查和评估
牵伸前必须对患者进行系统的检查和评估,了解其关节活动受限的部位、 性质、原因以及功能情况,是否有炎症性疼痛,挛缩组织处于什么阶段, 同时还要评估活动受限的肌肉肌力,其年龄、认知、身体状况如何,能否 主动参与以及预后等。
徒手牵伸程序的应用
1.治疗师位置 治疗时,治疗师应面向患者站在牵伸侧,与牵伸动作平面平行,一侧手固 定在牵伸肌肉的近端附着点,一侧手置于远端附着点。除特别说明外,凡 是靠近患者身体的手称内侧手,远离患者身体的手称外侧手;靠近患者头 部一侧的手为上方手;靠近患者足部一侧的手为下方手。其他位置术语与 标准解剖位相同,即靠近腹部为前,靠近背部为后,靠近头部为上,靠近 足部为下。
分类
当肌肉、肌腱、关节囊或皮肤损伤后,组织的纤维性病变而形成的挛缩称 为纤维性粘连。纤维挛缩存在时间越长,正常肌肉组织被粘连组织、瘢痕 组织取代得越多,而缓解就变得非常困难。
分类
正常软组织或结缔组织如果由于某些病理性原因被大量的非伸展性组织如 骨、纤维组织所替代,使软组织永远失去了延长的能力,称为不可逆性挛 缩。常见于关节长期慢性炎症、异位骨化、骨性关节炎。通常不能通过保 守治疗来缓解,而需要手术松解。
2.牵伸具体步骤 首先将肢体缓慢移动,通过自由未受限的活动范围,直到组织的受限点, 能显感受到阻力;一侧手牢固地固定近端,另一侧手移动远端;在牵伸跨 关节肌肉时,要先实施单关节伸方法,然后再多关节牵伸,为了尽量减少 小关节承受的压力,先牵拉远端关节然后再牵拉近端关节。
3.牵伸后动作 牵伸后,在伸展的位置上冷敷牵伸后的软组织,冰敷可将牵伸时的肌肉微 创损造成的酸痛减至最低程度,但软组织在延伸的位置上冷却,比较容易维 持增加的关节活动度;无论种模式的牵伸训练,都要提供给患者在新获得 的关节活动范围做关节活动训练和肌力训练,并且通过模拟在新获得的活 动度下的日常生活、工作和娱乐活动,以巩固疗效;建立和强化拮抗肌在 新的活度范围内的肌力,以便有足够的神经肌肉控制和稳定
被动牵伸 徒手被动牵伸
被动牵伸 机械牵伸
主动牵伸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牵伸技术 收缩-放松
收缩-放松-收缩
拮抗肌收缩
其他辅助方法
检查和评估
牵伸前必须对患者进行系统的检查和评估,了解其关节活动受限的部位、 性质、原因以及功能情况,是否有炎症性疼痛,挛缩组织处于什么阶段, 同时还要评估活动受限的肌肉肌力,其年龄、认知、身体状况如何,能否 主动参与以及预后等。
徒手牵伸程序的应用
1.治疗师位置 治疗时,治疗师应面向患者站在牵伸侧,与牵伸动作平面平行,一侧手固 定在牵伸肌肉的近端附着点,一侧手置于远端附着点。除特别说明外,凡 是靠近患者身体的手称内侧手,远离患者身体的手称外侧手;靠近患者头 部一侧的手为上方手;靠近患者足部一侧的手为下方手。其他位置术语与 标准解剖位相同,即靠近腹部为前,靠近背部为后,靠近头部为上,靠近 足部为下。
分类
当肌肉、肌腱、关节囊或皮肤损伤后,组织的纤维性病变而形成的挛缩称 为纤维性粘连。纤维挛缩存在时间越长,正常肌肉组织被粘连组织、瘢痕 组织取代得越多,而缓解就变得非常困难。
分类
正常软组织或结缔组织如果由于某些病理性原因被大量的非伸展性组织如 骨、纤维组织所替代,使软组织永远失去了延长的能力,称为不可逆性挛 缩。常见于关节长期慢性炎症、异位骨化、骨性关节炎。通常不能通过保 守治疗来缓解,而需要手术松解。
2.牵伸具体步骤 首先将肢体缓慢移动,通过自由未受限的活动范围,直到组织的受限点, 能显感受到阻力;一侧手牢固地固定近端,另一侧手移动远端;在牵伸跨 关节肌肉时,要先实施单关节伸方法,然后再多关节牵伸,为了尽量减少 小关节承受的压力,先牵拉远端关节然后再牵拉近端关节。
3.牵伸后动作 牵伸后,在伸展的位置上冷敷牵伸后的软组织,冰敷可将牵伸时的肌肉微 创损造成的酸痛减至最低程度,但软组织在延伸的位置上冷却,比较容易维 持增加的关节活动度;无论种模式的牵伸训练,都要提供给患者在新获得 的关节活动范围做关节活动训练和肌力训练,并且通过模拟在新获得的活 动度下的日常生活、工作和娱乐活动,以巩固疗效;建立和强化拮抗肌在 新的活度范围内的肌力,以便有足够的神经肌肉控制和稳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挛缩可以通过检查肌肉的紧张度和关节的 活动范围而证实。
软组织挛缩分型
肌静力性挛缩 疤痕粘连 纤维性粘连 不可逆性挛缩 假性肌静力性挛缩
肌肉牵拉技术分类
被动牵拉
手法被动牵拉 机械被动牵拉
主动抑制
收缩-放松 收缩-放松-收缩 拮抗肌收缩
自我牵拉
牵拉的目的
改善或重新获得关节周围软组织的伸展性, 降低肌张力。
离牵引力。
牵拉的放松及抑制技术
主动抑制技术 局部放松
热疗 按摩 关节松动
徒手被动牵伸肩关节方法
增加肩前屈 牵拉肌群:肩后伸肌群
病人体位:仰卧位,上肢前屈,屈肘,前臂及手放松。 治疗者位置:面向病人站在牵拉一侧。上方手从内侧
握住肘关节,下方手放在肩胛骨腋缘固定肩胛骨。 牵拉手法:上方手将肱骨被动前屈到最大范围,以拉
注意事项
避免过度牵拉。 边面过度牵拉已长时间制动或不活动的肌
肉结缔组织。 避免牵拉水肿组织。 避免过度牵拉肌力较弱的肌肉。
肌肉牵拉的程序
牵拉前先评估病人,了解关节受限的原因 是软组织引起的还是关节本身所致。
选择好最有效或最佳的牵拉方法。 牵拉力量发方向应于肌肉紧张或挛缩的方
向相反。 为避免牵拉中挤压关节,对关节可稍加分
快速牵拉肌肉时:肌梭兴奋,刺激传入神经纤维,增 加肌张力,这一过程称为单突触牵拉反射。
缓慢持续牵拉肌肉时:高尔基腱器兴奋,激发抑制反 应,使肌肉张力降低,肌肉放松,长度变长。
因此进行牵拉时,牵拉的速度、强度和持续时间 将影响到治疗效果
软组织挛缩
挛缩:经过关节的肌肉或其他软组织发生 缩短,从而引起关节活动范围降低。
肌肉牵拉技术
肌肉牵拉基础
牵拉:拉长挛缩或短缩软组织的治疗方法, 其目的旨在增加组织的伸展性和关节的活 动范围。
肌肉具有收缩性和伸展性
收缩性:肌肉主动作功、长度变短的特性; 伸展性:肌肉放松,在受到外力牵拉时长度增
加的特性。
肌肉牵拉基础
高尔基腱器:位于肌肉-肌腱结合处,是接受牵拉 刺激的感受器。
禁忌症
关节内或关节周围组织有炎症。 新近发生的骨折。 新近发生的肌肉、韧带损伤,组织内有血肿或有
其他创伤体征存在。 神经损伤或肌肉被拉长时巨痛。 严重的骨质疏松。 当孪缩或缩短的组织具有下列作用时牵拉应慎重:
为了维持关节的稳定性或为了使肌肉保持一定的 力量,增加功能活动的基础,特别是截瘫或肌肉 严重无力的病人。
自我牵拉髋后伸肌群
自我牵拉小腿三头肌
长肩后肌群。
增加肩后伸 增加肩水平外展 增加肩外旋 增加肩外展
手被动牵伸肩关节
自我牵拉肩关节
被动牵伸肘关节
牵伸前臂旋前旋后
牵伸腕关节、指关节
自我牵伸腕关节
自我牵伸指关节
牵伸国绳肌
牵伸伸屈膝肌群
自我牵拉伸屈膝肌群
牵伸髂腰肌
牵伸髋内收外展肌
内收肌的自我牵拉
牵伸髋旋内旋外
增加或恢复关节的活动范围。 防止发生不可逆的组织挛缩。 预防或降低躯体在活动或从事某项运动时
出现的肌肉、肌腱损伤。
适应症
软组织挛缩、粘连或疤痕形成,引起肌肉、 结缔组织和皮肤缩短,关节活动范围降低
软组织挛缩影响ADL 当肌无力和拮抗肌紧张同时存在时,先牵
拉紧张的拮抗肌,再增加无力肌肉的力量
软组织挛缩分型
肌静力性挛缩 疤痕粘连 纤维性粘连 不可逆性挛缩 假性肌静力性挛缩
肌肉牵拉技术分类
被动牵拉
手法被动牵拉 机械被动牵拉
主动抑制
收缩-放松 收缩-放松-收缩 拮抗肌收缩
自我牵拉
牵拉的目的
改善或重新获得关节周围软组织的伸展性, 降低肌张力。
离牵引力。
牵拉的放松及抑制技术
主动抑制技术 局部放松
热疗 按摩 关节松动
徒手被动牵伸肩关节方法
增加肩前屈 牵拉肌群:肩后伸肌群
病人体位:仰卧位,上肢前屈,屈肘,前臂及手放松。 治疗者位置:面向病人站在牵拉一侧。上方手从内侧
握住肘关节,下方手放在肩胛骨腋缘固定肩胛骨。 牵拉手法:上方手将肱骨被动前屈到最大范围,以拉
注意事项
避免过度牵拉。 边面过度牵拉已长时间制动或不活动的肌
肉结缔组织。 避免牵拉水肿组织。 避免过度牵拉肌力较弱的肌肉。
肌肉牵拉的程序
牵拉前先评估病人,了解关节受限的原因 是软组织引起的还是关节本身所致。
选择好最有效或最佳的牵拉方法。 牵拉力量发方向应于肌肉紧张或挛缩的方
向相反。 为避免牵拉中挤压关节,对关节可稍加分
快速牵拉肌肉时:肌梭兴奋,刺激传入神经纤维,增 加肌张力,这一过程称为单突触牵拉反射。
缓慢持续牵拉肌肉时:高尔基腱器兴奋,激发抑制反 应,使肌肉张力降低,肌肉放松,长度变长。
因此进行牵拉时,牵拉的速度、强度和持续时间 将影响到治疗效果
软组织挛缩
挛缩:经过关节的肌肉或其他软组织发生 缩短,从而引起关节活动范围降低。
肌肉牵拉技术
肌肉牵拉基础
牵拉:拉长挛缩或短缩软组织的治疗方法, 其目的旨在增加组织的伸展性和关节的活 动范围。
肌肉具有收缩性和伸展性
收缩性:肌肉主动作功、长度变短的特性; 伸展性:肌肉放松,在受到外力牵拉时长度增
加的特性。
肌肉牵拉基础
高尔基腱器:位于肌肉-肌腱结合处,是接受牵拉 刺激的感受器。
禁忌症
关节内或关节周围组织有炎症。 新近发生的骨折。 新近发生的肌肉、韧带损伤,组织内有血肿或有
其他创伤体征存在。 神经损伤或肌肉被拉长时巨痛。 严重的骨质疏松。 当孪缩或缩短的组织具有下列作用时牵拉应慎重:
为了维持关节的稳定性或为了使肌肉保持一定的 力量,增加功能活动的基础,特别是截瘫或肌肉 严重无力的病人。
自我牵拉髋后伸肌群
自我牵拉小腿三头肌
长肩后肌群。
增加肩后伸 增加肩水平外展 增加肩外旋 增加肩外展
手被动牵伸肩关节
自我牵拉肩关节
被动牵伸肘关节
牵伸前臂旋前旋后
牵伸腕关节、指关节
自我牵伸腕关节
自我牵伸指关节
牵伸国绳肌
牵伸伸屈膝肌群
自我牵拉伸屈膝肌群
牵伸髂腰肌
牵伸髋内收外展肌
内收肌的自我牵拉
牵伸髋旋内旋外
增加或恢复关节的活动范围。 防止发生不可逆的组织挛缩。 预防或降低躯体在活动或从事某项运动时
出现的肌肉、肌腱损伤。
适应症
软组织挛缩、粘连或疤痕形成,引起肌肉、 结缔组织和皮肤缩短,关节活动范围降低
软组织挛缩影响ADL 当肌无力和拮抗肌紧张同时存在时,先牵
拉紧张的拮抗肌,再增加无力肌肉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