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检测新技术及其进展

合集下载

医用超声技术的最新进展

医用超声技术的最新进展

医用超声技术的最新进展超声波诊疗技术是一种照像学技术,随着医学科技的快速发展,它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

近年来,随着数字化与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医用超声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

一、智能超声波诊断技术智能超声波诊断技术可以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将人类经验知识纳入到模型中,通过模型的学习和训练,来精确分析出疾病的发生和进展情况。

这种技术极大地提高了超声波诊断的精度和效率。

二、三维打印技术在医用超声成像中的应用三维打印技术已成为医学科技领域的一项重要技术,尤其是在手术模拟、外科器械制作和医学教育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功应用。

近年来,三维打印技术在医用超声成像中的应用也逐渐受到了关注。

医疗往往需要对人体内部进行定位、操控和导航,超声成像技术的三维打印应用则可以更加直观地呈现患者的解剖结构和病变情况,大大提高了精准手术的成功率。

三、超仿真技术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超声波诊疗技术在临床应用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学习和掌握这技术往往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资源。

近年来,超声波仿真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医学教育的质量和效率。

传统的医学教育模式中,学生采用静态的图表和视频等资料,无法真正体验到患者身体内部的实际情况。

而超声波仿真技术则可以模拟出人体内部的情况,使学生可以体验到真实的医疗场景,对超声波诊疗技术的掌握程度得到大大提高。

四、特殊人群的超声波诊疗技术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特殊人群的超声波诊疗技术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如,孕妇的产前诊断技术,儿童的神经系统诊断技术等等,这些技术将可以保证这些特殊人群的健康和安全。

五、结语总体来说,医用超声技术在人工智能、三维打印、超声波仿真等新技术的带动下,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创新,医学超声波技术将更加得到广泛的应用和深入的研究,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更加重要的贡献。

超声新技术评价左室舒张功能的研究进展

超声新技术评价左室舒张功能的研究进展

ultrasonic technique
左室舒张功能异常与心衰的关系日益受到临床医师的关注。 美国心脏病学院论坛主席Michael Wolk在2004年的会议中提 出了关于心衰的新观点…,指出不伴有收缩功能障碍的舒张性 心衰的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对左室舒张功能异常的评价 可指导患者临床治疗和评估患者预后。超声心动图作为一种 简便、无创、重复性高的检查手段,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左室舒张 功能的检测。随着超声新技术的不断发展,超声心动图对左室 舒张功能的评价也日益完善,本文就目前发展的各项超声新技 术以及其临床应用做简要综述。 一、彩色M型超声心动图 彩色M型超声心动图是传统M型超声心动图与血流多普 勒技术的结合,具有较高的时间和速度分辨率等优点,可以展 现左室内时间一空间分布的血流图谱。左室内血流播散速度 (VP)是指频谱中左室心底到心尖血流播散最大速度的斜率, Vp与左室充盈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可作为评价左室舒张功能 的一项新指标。舒张早期心室内压力迅速降低,强大的压力阶 差将心房内的血液吸到心室,心室内压力下降的越快,压力阶 差越大,血液从瓣13流到心尖的速度也越快;而左室舒张功能 异常时,血流传播速度就减慢。Garcia等B1提出,正常人Vp值 大于45 cm/s,当出现舒张功能低下时,则Vp值小于45
・472・
-综
述・
超声新技术评价左室舒张功能的研究进展
逢博(综述) 摘 要
李国杰(审校)
准确测量左室舒张功能对心衰患者具有重要临床意义。超声心动图能够无创、准确评价左室的舒张功
能,已在l临床获得广泛应用。现对近年来评价左室舒张功能的超声新技术进行综述。
关键词
超声心动描记术;心室舒张功能,左;超声新技术
在临床上,直接通过心导管测量左室等容延迟常数可作为定量 评价左室舒张功能的金标准。Nishihara等口1研究发现,Vp与 该常数的相关性很好(r=一0.76),表明vp可以不受左室前、

超声新技术评估心房颤动患者心室结构和功能的应用进展

超声新技术评估心房颤动患者心室结构和功能的应用进展

·综述·心房颤动(以下简称房颤)是最常见的室上性心律失常,我国35岁以上的房颤患者超过487万例,其中75岁以上老年人患病率约3%[1]。

既往研究[2]表明,房颤不仅可对左房结构和功能产生较大影响,同时也会损害心室结构和功能。

因此,准确、有效地评估房颤患者心室结构和功能变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本文就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 ,TEE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eal-time three-dimensional echocardiography ,RT-3DE )、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speckle tracking echocardiography ,STE )和超声心肌做功技术评估房颤患者心室结构和功能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一、与房颤相关的心室结构和功能改变由于房颤患者长期不能有效地控制心室率,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及交感神经系统被激活,心肌细胞结构发生异常,进而导致心室重构。

包括电重构和结构重构,其中心室结构重构主要表现为心肌纤维化及心腔扩大[3]。

房颤引起患者心脏泵血功能减退,左室结构发生改变,最终导致左室功能减低,且左室纤维化程度越高,其死亡率也越高[4]。

与左室壁相比,右室壁更薄,房颤导致心室超负荷代偿,其协调性和代偿能力均减弱,容量负荷持续增大,最终造成右室扩大及功能减低。

二、超声新技术评估房颤患者心室结构和功能的应用进展(一)TEE 评估房颤患者心室结构和功能经胸超声心动图成像受多种因素干扰,而TEE 检查更贴近心脏、干扰更少,可更清晰地显示心室结构。

TEE 评估房颤患者心室结构和功能的常用指标包括: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心室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2071926);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卓越创新临床研究项目(2022ZYLCYJ002)作者单位:400010重庆市,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超声科超声分子影像重庆市重点实验室通讯作者:刘丹妮,*******************超声新技术评估心房颤动患者心室结构和功能的应用进展黄璇冉海涛刘丹妮摘要心房颤动(以下简称房颤)是最常见的室上性心律失常,不仅影响心房功能,还会导致心室结构和功能异常,因此早期准确地评估房颤患者心室结构和功能变化对治疗方案制定及预后评估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超声心动图新进展

超声心动图新进展

04
超声心动图与其他影像技术的比较
超声心动图与心脏核磁共振的比较
分辨率
心脏核磁共振具有更高的分辨率,能够更清晰地显示心脏结构和 功能。
适用范围
心脏核磁共振对于某些特殊的心脏疾病,如心肌炎、心包疾病等 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
操作难度
心脏核磁共振需要使用放射性核素,有一定的辐射风险,而超声 心动图无创、无辐射。
超声心动图与心脏CT的比较
分辨率
心脏CT具有较高的分辨率,能够清晰显示冠状动脉等 细微结构。
适用范围
心脏CT主要用于冠状动脉疾病的诊断和筛查,而超声 心动图主要用于评估心脏整体结构和功能。
操作难度
心脏CT需要使用造影剂,有一定的过敏风险,而超声 心动图操作简便,无特殊要求。
超声心动图与心电图的比较
超声心动图的重要性
早期发现心脏疾病
科学研究
超声心动图能够检测出早期的心脏异 常,有助于及早发现和治疗心血管疾 病。
超声心动图在心血管疾病的研究中发 挥着重要作用,有助于深入了解心脏 结构和功能,探索新的治疗策略。
评估治疗效果
通过定期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可以 评估治疗效果,为调整治疗方案提供 依据。
功能性
心电图主要用于检测心脏电生理功能,如心律失常等,而超声心动 图主要用于评估心脏结构和机械功能。
实时性
超声心动图能够实时显示心脏动态变化,而心电图仅能记录静态心 电信息。
普及性
心电图作为一项成熟的技术,在临床中广泛应用,操作简便,成本较 低。
05
结论
超声心动图新进展对临床诊断的意义
准确诊断心脏疾病
随着超声心动图技术的不断进步,其诊断准确性得到了显著提高, 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更可靠的诊断依据。

无损检测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与应用趋势

无损检测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与应用趋势

无损检测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与应用趋势无损检测技术是一种在不破坏被检测物体完整性的情况下,通过对材料进行各种无损检测方法的应用,来获取有关材料内部缺陷、损伤或性质变化的信息。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无损检测技术也在不断创新与进步。

本文将介绍无损检测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以及应用趋势。

首先,最新的研究进展之一是超声波无损检测技术的发展。

超声波无损检测技术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工程结构、航空航天、医学等领域的无损检测方法。

近年来,基于超声波技术的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方向的研究不断深入。

例如,通过引入深度学习算法,研究人员开发了基于超声波的人工智能无损检测系统,可以自动识别并评估缺陷。

此外,新型超声传感器的开发也在提高超声波无损检测技术的性能,如新型压电材料的引入能够提供更高的检测灵敏度和更宽的工作频率范围。

其次,热红外无损检测技术也取得了重要的研究进展。

热红外无损检测技术通过检测物体表面的红外辐射来获得有关其内部结构的信息。

这种技术可以广泛应用于建筑、电力、电子、半导体等领域。

近年来,随着红外相机技术的进步和成本的降低,热红外无损检测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

研究人员已经提出了许多新的图像处理算法和模型来改善热红外图像的质量和信息提取的准确性。

此外,应用基于人工智能的算法,如深度学习,可以实现对热红外图像进行自动缺陷识别和分类,大大提高了检测效率和准确性。

此外,激光技术在无损检测领域也取得了新的研究进展。

激光在无损检测中具有高分辨率、高灵敏度和非接触性等优点,因此在材料缺陷检测、表面形貌测量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

最新研究中,研究人员将激光与其他无损检测技术相结合,如红外成像和光纤传感器,以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和精度。

此外,基于光谱分析的激光无损检测技术也得到了重要的突破。

研究人员通过对物体反射、散射、透射的光谱特性进行分析,可以获取有关材料内部结构和性质的信息,从而实现对材料缺陷的快速检测和定量评估。

在无损检测技术的应用趋势方面,一方面,随着无损检测技术的不断完善和普及,其在制造业、建筑、交通运输等行业的应用会更加广泛。

盆底超声国内外发展概况和新进展

盆底超声国内外发展概况和新进展

盆底超声国内外发展概况盆底超声是一种非侵入性的影像技术,用于评估盆底解剖结构和功能异常。

它通过使用超声波来获取盆腔内部的实时图像,可以帮助医生诊断和治疗与盆底相关的问题。

以下是对盆底超声国内外发展的概况:国内发展概况近年来,我国对盆底超声的研究和应用得到了迅速发展。

国内的医疗机构开始普遍使用盆底超声来评估盆底解剖结构和功能异常,特别是在妇科、泌尿科等领域。

盆底超声在我国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已经成为临床实践中常用的检查手段之一。

国内一些大型医院和研究机构也积极开展与盆底超声相关的研究工作。

他们致力于改进盆底超声技术,提高图像的分辨率和准确性。

同时,研究人员还在探索新的应用领域,如盆底肌群功能评估、盆底功能障碍的临床诊断和治疗等方面。

国外发展概况国外对盆底超声的研究和应用也取得了显著进展。

许多国家的医疗机构广泛使用盆底超声来评估盆底功能异常,并将其纳入临床实践的指南中。

国外的研究机构也在不断致力于改进盆底超声技术,开发新的影像处理算法和仪器设备。

在国际上,盆底超声已经成为评估盆底功能和解剖结构异常的标准方法之一。

它在妇科、泌尿科、康复医学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了一些重要的研究成果。

盆底超声在国际学术会议中也频繁被讨论和推广,促进了各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盆底超声的新进展盆底超声技术在国内外都在不断发展和创新,以下是一些新的进展:三维盆底超声传统的盆底超声是基于二维图像的,只能提供盆底结构的表面信息。

而三维盆底超声则能够提供更为准确的盆底解剖结构信息,包括盆底肌群的体积、厚度、形态等。

这种新技术的出现使得医生能够更全面地评估盆底功能异常,并进行更精确的诊断和治疗。

功能盆底超声功能盆底超声是一种结合了盆底超声和运动模式的技术。

它可以实时观察盆底肌群的运动情况,评估盆底功能的强度、协调性和柔韧性等。

这种新技术对于评估盆底功能障碍尤为重要,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判断病变的类型和程度,并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

超声造影成像技术的新进展与应用现状

超声造影成像技术的新进展与应用现状

超声造影成像技术的新进展与应用现状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超声造影成像技术已经成为了临床医生诊断和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目前,超声成像技术已经具有高分辨率、无创伤、实时性强等优点,在临床上已经广泛应用。

本文将针对超声造影成像技术的新进展以及应用现状进行详细的探讨。

一、超声成像技术的发展历程超声成像技术最初是在20世纪50年代发展起来的。

在当时,该技术主要应用于探测地下油藏和金属。

然而,随着医学的发展,这种技术逐渐被应用于医疗领域。

最早应用于医学的超声成像技术是A型超声,但是其分辨率较低,只能用于检查一些较大的器官。

后来,B型超声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可以提供二维、三维成像,能够更加直观地观察病变组织结构。

目前,超声成像技术的发展不仅在成像技术上有了很大的进展,而且在造影技术上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二、超声造影技术的原理超声造影技术是通过向人体内注入一种含有微小气泡的造影剂,并利用超声的衰减特性,来实现成像的技术。

微小气泡造影剂可以散发出较强的回声信号,而衰减的程度与气泡的数量和大小有很大的关系,这样就能够比较清晰地看到器官的灌注情况。

由于衰减的特性不仅与微小气泡的数量和大小有关,还与超声波的频率、能量等有关,因此,超声造影成像技术需要特别优化和定制。

三、超声造影成像技术的新进展随着医学的不断进步,超声造影成像技术在技术层面上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其中最重要的是超声造影剂的开发和改进。

近年来,研究人员不断优化和改进超声造影剂,并开发出了一些新型的造影剂。

不仅如此,研究人员还利用纳米技术开发出了纳米级超声造影剂,这种造影剂更加细小、安全、稳定,成像效果也更加明显。

此外,研究人员已经将超声造影成像技术与其他成像技术相结合,比如超声-CT联合成像、超声-MR联合成像等,获得更加全面清晰的成像结果。

四、超声造影成像技术的应用现状目前,超声造影成像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的多个领域,如心血管、肝、胰腺、乳腺、甲状腺、骨骼等。

超声新技术在妇产科的应用和进展探析-妇产科学论文-医学论文

超声新技术在妇产科的应用和进展探析-妇产科学论文-医学论文

超声新技术在妇产科的应用和进展探析-妇产科学论文-医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摘要】现今,我国医疗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较为迅猛,超声新技术在医疗方面的应用给人们的健康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超声新技术在妇产科方面的实际应用,给广大女性患者的临床诊疗提供了依据。

本文通过综述超声检查在妇产科方面的具体发展情况,对三维超声以及超声造影技术在妇产科临床疾病诊断中应用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介入性超声在妇产科中的应用发展。

【关键词】超声新技术;妇产科;医疗水平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快速上升,各种先进的科学技术层出不穷,新型科学技术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推动了各个行业的发展,大力地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医疗保障。

超声新技术在妇产科中的广泛应用,给广大女性患者的健康提供了安全保障。

从医学解剖学角度来看,女性生殖器官大都为软组织,常规的医学检查无法确切地对女性进行妇科诊断治疗。

而超声新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对女性疾病检查的准确性,同时,还能够为产科中胎儿的生长状况,以及具体的发育情况提供可靠的检查结果。

本文对超声新技术在妇产科方面的应用和进展进行研究。

1超声检查在妇产科的发展在医疗行业的发展中,妇产科最初的检查途径为单纯的腹壁超声检查。

超声新技术在不断发展,超声技术的发展方向有了新的改变。

现如今超声技术的主要改善和发展,归结于晶片制作工艺水平的提升,以及超声探头的改善,诸如经宫腔超声检查、阴道超声检查以及腹腔镜超声检查等等。

使用超声检查前,患者必须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便于提高妇科检查的准确性,为医师的诊断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妇科检查前,必须要使膀胱处于一定充盈的状况下,需要检查患者适度饮水,为检查做好准备。

对于阴道超声检查,则需要患者将膀胱中的尿液排出,确保膀胱处于“空置”状态下。

采用超声直肠检查时,要求患者必须要排空大便。

在做阴超检查时,可以不用做较为特殊的检查前准备。

但是,阴道超声检查有一定的限制和要求,一些膜完整的女性,以及有严重的阴道炎、处于月经期间、阴道畸形和老年性阴道萎缩的患者,禁止此项检查[1]。

超声新技术在TI-RADS4-5类甲状腺结节诊断中的研究新进展

超声新技术在TI-RADS4-5类甲状腺结节诊断中的研究新进展

超声新技术在TI-RADS 4-5类甲状腺结节诊断中的研究新进展发布时间:2022-12-02T05:53:02.693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22期作者:李泳霏沈红梅*[导读] 目前,对于甲状腺结节的评估多使用甲状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Thyroid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TI-RADS)作为分类标准,对于TI-RADS 4类以上的结节,建议进行细针穿刺活检(fine-needle aspiration biopsy,FNAB)。

李泳霏沈红梅*延边大学附属医院超声医学科吉林延边 133000摘要:目前,对于甲状腺结节的评估多使用甲状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Thyroid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TI-RADS)作为分类标准,对于TI-RADS 4类以上的结节,建议进行细针穿刺活检(fine-needle aspiration biopsy,FNAB)。

但是,FNAB作为有创性检查,对于人体的伤害是不可避免的。

超声因其操作简单、安全、无创、经济的优点,已然成为甲状腺检查的首选方式。

常规超声对于甲状腺结节的检出率已经十分优秀,然而,对于结节良恶性的判定,可能需要联合其他超声新技术进行诊断。

大数据时代推动社会发展,如何应用新技术优化诊疗过程,成为当代超声医学研究热点,本文意在归纳总结超声新技术(弹性成像、微细血流技术、超声造影)在诊断TI-RADS 4-5类甲状腺结节中的应用进展。

关键词:甲状腺结节;超声新技术;弹性成像;微细血流技术;超声造影甲状腺是成年人体内最大的内分泌腺,而甲状腺结节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疾病,其中,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且随着年龄增加呈明显上升趋势,其在成年人群中的检出率达20%~76%,且有5%为恶性病变[1]。

目前诊断甲状腺结节更多依赖影像学检查手段,如超声、CT、MRI及甲状腺核素扫描等,但不同的影像学检查方式各有其优缺点,其中,超声因其操作简单、安全、无创、经济的优点,已然成为筛查和诊断甲状腺结节的首选。

超声医学的进展与应用——新技术和新领域的探索与发展

超声医学的进展与应用——新技术和新领域的探索与发展

超声医学的进展与应用——新技术和新领域的探索与发展超声医学的进展与应用——新技术和新领域的探索与发展2023年,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医学的不断进步,超声医学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超声医学是一种利用超声波在人体内部进行成像和诊断的医学技术,其非侵入性、灵敏度高、安全性好等特点,使其成为临床医学中的重要工具之一。

本文将从超声医学技术的发展、新的应用领域等方面进行探讨和分析。

一、超声技术的发展随着超声医学技术的发展,其技术特点越来越明显,同样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

如何在保证成像质量的同时降低辐射量、提高准确度仍然是超声医学技术研究的热点之一。

目前,超声医学成像技术主要包括两大类:常规超声和三维超声。

常规超声是最常用的超声成像技术,它能够通过图像的灰度变化来判断组织的特征和状态信息。

而三维超声则将成像技术从二维拓展到三维,能够更加精准地获取组织结构的三维信息。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超声医学被赋予了更多的功能。

比如,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能够通过对组织硬度的分析,帮助医生实现早期的肿瘤检测和诊断。

此外,高频超声技术也不断发展,能够更加详细地观察小器官和血管的结构,进一步提高了超声医学技术的诊断精度。

二、新的应用领域除了常规的超声技术应用以外,超声医学技术在新的领域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下面我们将从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1. 智能超声技术的发展智能超声技术是一种综合了超声成像、和自动化技术的医学诊断技术。

这种新型技术将尤其适用于复杂的临床诊断中,如甲状腺肿瘤、心脏瓣膜病等。

它不仅能够自动识别不同病变所在的位置、形态和大小等信息,还能够提供全面的定量和定性信息,减轻了医生的工作负担,同时也提高了诊断的准确度。

2. 超声治疗技术的应用超声治疗是一种新型的非侵入性治疗方法,它能够在不破坏组织结构的情况下通过调控声波的频率和幅度来达到治疗的效果。

目前,超声治疗主要适用于肝癌、前列腺癌、子宫肌瘤、甲状腺结节等疾病的治疗,对于一些传统治疗方法难以达到的疾病也具有很好的效果。

超声无损检测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超声无损检测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超声无损检测技求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无损检测技术已经历一个世纪,尽管无损检测技术本身并非一种生产技术,但其技术水平却能反映该部门、该行业、该地区甚至该国的工业技术水平。

无损检测技术所能带来的经济效益十分明显。

统计资料显示,经过无损检测后的产品增值情况大致是,机械产品为5%,国防、宇航、原子能产品为12%-18% ,火箭为20%。

例如,德国奔驰公司汽车几千个零件经过无损检测后,整车运行公里数提高了一倍,大大提高了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日本小汽车生产中30%零件采用无损检测后质量迅速超过美国。

德国科学家认为,无损检测验技术是机械工业的四大支柱之一。

美国前总统里根曾说:“没有先进的无损检测技术,美国就不可能享有在众多领域的领先地位”。

可见现代工业是建立在无损检测基础上的说法并不为过。

世界各国都对超声无损检测给予了高度的重视。

超声无损检测技术(UT)是五大常规检测技术之一,与其它常规无损检橄技术相比,它具有被测对象范围广,检测深度大:缺陷定位准确.检测灵敏度高:成本低,使用方便:速度快,对人体无害以及便于现场使用等特点。

因此.超声无损检测技术是国内外应用最广泛、使用颇率最高且发展较快的一种无损检测技术,体现在改进产品质量、产品设计、加工制造、成品检验以及设备服役的各个阶段,体现在保证机器零件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上。

世界各国出版的无损检测书籍、资料、文献中,超声探伤所占的数量都是首屈一指的。

有关资料表明,国外每年大约发表3000篇涉及无损检测的文献资料,全部文献资料中有关超声无损检测的内容约占45 %。

前几届世界无损检测会议论文集收录的论文中有关超声检测的论文数遥遥领先于其它检测方法,特别是2000年10月在罗马召开的第十五届世界无损检测会议(WCNDT)收录的663篇论文中,超声检测就占250篇(2000年WCNDT会议收录的论文分布情况)。

这些都说明超声无损检测的研究势头和其在无损检测中的重要地位。

1 超声无损检测技术1.1 无损检测技术向高准确度、高可靠性方向发展20世纪70 年代以来,超声检测的数宇化、自动化、智能化和图象化成为超声无损检测技术研究的热点,标志着超声无损检测的现代化进程。

医学超声造影成像的新技术研究进展

医学超声造影成像的新技术研究进展

医学超声造影成像的新技术研究进展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医学超声造影成像技术已成为现代医院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医学超声造影是将荧光染料等造影剂注入人体,然后利用超声成像仪对其进行观察和诊断,以便于医生更加准确地了解患者的病情。

最近几年,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医学超声造影成像技术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该技术已经得到广泛应用于放射科、心血管科、肝胆胰脾、泌尿系统、乳腺等外科领域。

针对医学超声造影成像的新技术研究进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3D 超声造影成像技术传统医学超声是以 2D 基础上发展而来的,3D 超声造影成像技术,是在传统 2D 基础上加入了第三维,可以将人体内部的结构、器官以及动脉等图像化、立体化,并且还能够旋转、移动,从而给医生提供更准确的三维图像,以便于诊断。

2. 强化型超声造影成像技术强化型超声是一种能够通过注射某些特殊的造影剂,使得超声图像产生强化效果的超声技术。

强化型超声造影成像技术可以用于检测肝脏、胰腺、乳腺、脾脏等组织和器官的血供情况,从而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诊断各种疾病。

3. 色彩多普勒超声影像技术颜色多普勒超声影像是基于多普勒效应原理而发明的超声技术,可以实现血流动力学治疗、促进血流循环,提供血管血流信息。

通过该技术可以监测血管的血流速度、血流方向、血管的大小和血管的形状等信息,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诊断各种疾病,如深静脉血栓、动脉硬化等。

4. 细胞超声自动化诊断技术细胞超声自动化诊断技术也是一种新兴的医学超声造影成像技术,它可以通过图像处理、模式识别、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自动分析等方面,实现对肿瘤、结节和肿瘤的自动识别和定量分析。

医学超声造影成像技术是一项快速、可重复、无创、无辐射、低成本的诊断技术,目前已得到广泛的应用,能够在早期诊断和治疗方面为医生提供有效的帮助,同时,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医学超声造影成像技术的应用也会逐渐拓展到更广泛的领域,不断地促进医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肿瘤影像检测技术的新进展与应用前景

肿瘤影像检测技术的新进展与应用前景

肿瘤影像检测技术的新进展与应用前景引言:肿瘤是一种十分复杂且具有高度异质性的疾病。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快速发展,肿瘤影像检测成为了肿瘤诊断、分期和治疗计划制定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本文将重点介绍肿瘤影像检测技术的新进展以及其在临床应用中的前景。

一、超声波成像技术超声波成像技术在肿瘤影像检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近年来,超声波成像领域取得了许多突破性进展。

1. 弹性成像技术弹性成像技术利用内部组织和器官的机械特性进行图像重建,能够提供更为详细和准确的肿瘤形态信息,辅助医生进行诊断。

这项技术能够帮助检测和区分良恶性肿块,提高早期癌变的发现率。

2. 三维动态超声造影(3D-DSA)3D-DSA是一种实时动态血管成像技术,能够显示血管的位置、形态以及实时血流动态信息。

这项技术对于肿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计划制定非常有帮助。

例如,在输卵管堵塞问题中,3D-DSA技术能够提供更准确的诊断结果。

3. 弹性超声/核磁共振成像(MR-Elastography)MR-Elastography结合了超声波成像和核磁共振成像的优点,能够提供更为全面的肿瘤评估结果。

该技术通过测量组织弹性来检测肿瘤并提供其内部构造信息。

二、计算机辅助诊断技术计算机辅助诊断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一项新兴医学影像领域。

它利用人工智能和图像处理算法来分析和解读大量医学影像数据,提高医生的诊断效率和准确度。

1. 卷积神经网络(CNN)CNN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图像处理领域的深度学习神经网络模型。

通过大量的训练数据集,CNN可以自动从肿瘤影像中提取特征并进行分类、分割等任务。

这种技术可以有效辅助医生进行肿瘤的定位和分析。

2. 支持向量机(SVM)SVM是一种监督学习算法,可以将影像数据映射到高维空间,在新的空间中实现对不同类别之间的区分。

SVM在肿瘤检测和分类中表现出良好的效果,能够提供更准确的肿瘤边界和轮廓信息。

三、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将来自不同影像模态的信息融合到同一个平台上,为医生提供全面而精确的肿瘤诊断结果。

妇产科超声新进展

妇产科超声新进展

妇产科超声新进展随着医疗技术不断发展,妇产科超声在诊断和治疗方面也取得了新的突破和进展。

本文将介绍妇产科超声领域的最新进展,包括新技术的应用、优势和未来发展方向。

一、超声引导微创手术随着超声技术的不断改进,超声引导微创手术在妇产科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通过超声的精准成像,医生可以在手术过程中实时观察病变区域,避免损伤周围健康组织,提高手术安全性和成功率。

例如,在子宫肌瘤切除手术中,超声引导下的微创手术可以减少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更快,对患者来说是一种更加温和的治疗方式。

二、三维/四维超声技术三维/四维超声技术是妇产科超声诊断中的重要进展。

传统的二维超声只能提供截面图像,难以全面评价器官的形态和结构;而三维/四维超声可以呈现更加真实的立体影像,有助于医生更准确地诊断疾病。

在妊娠期间,四维超声可以实时观察胎儿的生长和发育,提高胎儿异常筛查的准确性;在妇科肿瘤筛查中,三维超声可以帮助医生评估肿瘤的大小、位置和血流情况,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

三、超声弹性成像超声弹性成像是一种基于组织硬度差异原理的成像技术,可以更加直观地显示组织的硬度和弹性特征。

在乳腺超声和子宫肌瘤鉴别诊断中,超声弹性成像可以帮助医生区分组织的良恶性,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

此外,在卵巢肿瘤评估和宫颈癌筛查中,超声弹性成像也显示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

四、超声引导射频消融治疗超声引导射频消融治疗是一种新型的微创治疗技术,在囊肿灌注治疗、不孕症治疗和妇科肿瘤治疗中显示出了显著的优势。

通过超声引导下的热物理学作用,可以精确定位病变组织、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伤,提高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对于一些手术难度大、传统治疗效果不佳的疾病,超声引导射频消融治疗成为了一种新的选择。

未来展望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临床需求的不断增加,妇产科超声技术仍将迎来更多的发展机遇。

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时代,超声图像处理和诊断辅助系统将会更加智能化,为医生提供更准确的诊断建议;随着超声造影剂和超声弹性成像技术的不断完善,妇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将更加精准和个体化。

妇产科超声新进展

妇产科超声新进展
的应用价值有待广大的超声医务工作者不 断地探索和发现, 相信随着这些新技术在临 床的不断应用, 其可适用的领域会不断地扩 大, 并提出新的发展趋势。
STIC (Spatio-temporal image correlation)
时间空间关联成像
优点:获取容积数据所花费的时间比常规 的二维超声心动图对心内结构的检查时间 短,只要在较短的时间内胎儿没有运动, 即可以获得所需的全部数据.然后对容积数 据脱机分析用于观察和评价胎儿心脏结构, 并可将容积数据集进行切割和平移,再现 一系列诊断需要的胎儿心脏切面.
在超声引导下羊膜腔穿刺取羊水已普遍应 用。在此基础上, 可对胎儿作宫内介入性诊 断或治疗, 如脐血管穿刺取胎血或输血; 对胎
儿脑积水、肾积水、胎儿胸腹水等作羊膜 腔内引流; 对胎儿皮肤、肝脏的活检以诊断
某些疾病。超声引导下经宫颈吸取绒毛或 经腹壁、阴道穿刺取绒毛, 是产前诊断的一 个方法。宫腔内超声近年来亦应用于临床, 发挥了它的优势。
胎盘及脐带:实时三维超声的彩色多普勒 与能量多普勒,主要应用于评价胎盘的异 常。实时三维超声还可较为准确地评价胎 盘和脐带的关系、胎盘与脐带的位置,对 引起胎儿死亡率较高的膜状胎盘的评价能 力较高。
妇产科介入性超声的发展
介入性超声已经广泛应用在妇产科领域, 其 特点是在创伤极小的情况下达到诊断和治 疗的目的, 为临床提供了不可低估的实用价 值。
经阴道三维超声对宫角妊娠的诊断价值
传统经阴道二维超声仅能显示纵切面和横
切面,表现为子宫不对称性增大,宫腔内 很难探及孕囊及胚胎组织回声,一侧宫角 膨隆,纵断面上可见宫角处一强弱不均的 团块影;由于孕囊位于宫角,明确孕囊和 宫腔及输卵管的关系是诊断及鉴别诊断宫 角妊娠和间质部妊娠的关键,而这些结构 关系在子宫冠状面上显示比较清晰。

超声检测胎儿脐带的临床应用新进展

超声检测胎儿脐带的临床应用新进展
差异 , 因此 相 当一 部 分 病 例 在 实 际 诊 断 中 不 能 完 全 符 合 该 标
1 脐 带 绕 颈 的 超 声 检 测 及 其 临床 应 用
1 . 1 脐 带 绕 颈 的超 声 研 究 现 状 脐 带 绕 颈 是 脐 带 缠 绕 最 常 见 的一 种 , 占脐 带 缠 绕 的 9 O
准 。故 提 倡 完 整 的 脐 带 绕 颈 的 诊 断 应 包 括 : 缠 绕 的周 数 、 松 紧度 及 按 缠绕 方 向 、 缠绕角 度的分型。 1 . 3 . 1 按 脐带 缠绕 的松 紧度分 型 : 以皮肤 压迹 深浅 及 S / D 比值 分 为 紧 绕 型 及 松 绕 型 [ 5 ] , 脐 带 绕 颈 较 松 时 脐 动 脉 血 流 阻 力 无 明显 变 化 ; 脐 带 绕 颈较 紧 时 可 使 脐 动 脉 血 流 阻 力 明 显 增
自从 超 声 检测 在 产 科 应 用 以来 , 超声 对产科 临床产 生 了
1 . 2 . 3 三维超声表现 : 三维 超 声 显 示 正 常 脐 带 呈 典 型 的 “ 麻
巨大 的影 响 , 超声 不仅可 观察 胎儿 的形 态结 构 、 评价 胎儿 的 生长发育 , 同 时 也 是 产 前 观 察 胎 儿 附 属 物 一 一脐 带 结 构 及 脐 带 血 流 情 况 的 安全 、 无 创 的首 选 方 法 。彩 色 多 普 勒 超 声 检 查 已广 泛 应 用 于 临 床 , 脐 动 脉 的血 流 检 测 与 频 谱 分 析 已成 为 胎 心 监 护 和反 映 胎 儿 宫 内 安 危 状 况 的 有 效 检 查 手 段 。近 年 来 有 关 通 过 超 声 指 导 胎 儿 脐 带 绕 颈 复 位 措 施 以及 脐 带 血 管 内 径 等 对 地 中海 贫 血 产 前 筛 查 的价 值 研 究 的 相 关 报 道 , 更 显 示 了超 声 检 测 胎 儿 脐 带 在 临 床 中 有 较 高 的 应 用 价 值 。为 此 本

超声诊断技术的新进展及其应用

超声诊断技术的新进展及其应用

超声诊断技术的新进展及其应用超声诊断已经成为医学领域最为常见和重要的诊断手段之一。

它拥有安全、无创、准确等优良特性,可被广泛应用于各种临床诊疗中。

近年来,超声诊断技术不断升级,新技术不断涌现,不仅在传统学科领域拓宽应用范围,而且在新兴领域也有着各种创新的应用。

本文将从超声诊断技术的新进展和其应用两个方面,较为详尽地阐述相应细节。

一、超声诊断技术的新进展1.超声心动图的三维技术三维超声心动图是一种可以显示心内结构和功能的超声诊断技术。

相较于二维超声心动图,三维超声心动图可以更加直观地展现心脏器官的形态和空间位置,精确诊断心脏病变。

近些年,人们对三维超声心动图的应用不断深入,同时发展出了更为精准的“4D”超声心动图技术,能够将心脏病变的形态可视化、可定量分析分区运动和功能,为心脏病变治疗提供更准确的依据。

2.超声心血管应变成像技术应变成像技术可基于超声图像来评估组织的变形情况。

超声心血管应变成像技术结合这种评估组织变形的手段并具有高空间分辨率,可以高准确性地预测心脏病的存活率和恢复情况,为心脏相关疾病的治疗,如高血压、肥胖和歧视心肌梗死(AMI)等,提供了更为科学的依据。

3.彩超弹性成像技术彩超弹性成像技术是超声图像当中的一种特殊成像方式,它能够通过数量化反映某个物质或组织局部的弹性变形情况。

近年来,彩超弹性成像技术被广泛地应用于病理诊断中,尤其是在癌症、肝硬化及脑部肿瘤等疾病的检测过程中,能够较准确地提示病变的范围及其严重程度,有助于临床医生的早期发现和治疗。

二、超声诊断技术的应用1.超声产前诊断超声诊断在孕妇的产前检查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能够清晰、准确地了解胎儿的大小、体重、体位、面部特征、内脏器官的发育情况,还可以对胎盘、羊水、子宫等情况检查,并及早发现畸形、分娩危险等问题,为优生学工作提供了很好的帮助。

2.超声肝癌诊断肝癌是一种严重的、危害性极大的肝脏疾病。

超声肝癌诊断已经成为肝癌早期发现和诊治的关键手段之一,无创、非辐射性的检查方式在肝脏体积一定的情况下,对肝癌的检出率已经达到了90%以上。

超声新进展技术介绍

超声新进展技术介绍
超声新进展技术介绍
• 引言 • 超声技术概述 • 超声新技术介绍 • 超声新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 • 结论
01引言主题简介源自• 超声技术是一种无创、无痛、无辐射的检测技术,通过高频声 波显示人体内部结构,广泛应用于医学诊断、治疗和研究中。
目的和背景
•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超声新进展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越来越受到关注。本章节将介绍超声新进展技术的最新研究动态、 应用领域和发展趋势,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和从业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
超声显微镜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
总结词
实现高分辨率和高灵敏度的超声成像,用于观察细小的组织和结构。
详细描述
超声显微镜技术采用高频超声波,能够观察细小的组织和结构,如胎儿器官、乳腺肿瘤等。这种技术具有高分辨 率和高灵敏度,能够提供更准确的诊断信息。
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
总结词
通过测量组织硬度或弹性,评估组织健康状况。
未来展望与研究方向
新型超声探头技术
研究新型的超声探头材料和设计,提高图像质量和分辨率。
人工智能与超声医学的结合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超声图像进行自动分析和诊断,提高诊断准确 率。
多模态医学成像技术
结合多种医学成像技术,如超声、X射线、核磁共振等,实现优势 互补,提高诊断效果。
THANKS
感谢观看
超声新技术的优势与局限性
主观性
超声检查结果受医生的主观判断影响较大, 不同医生之间的检查结果可能存在差异。
穿透深度限制
超声波的穿透深度有限,对于深层组织结构 的显示效果不佳。
超声新技术的优势与局限性
分辨率限制
超声图像的分辨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声波速度、设备性能等,可能无法达到较高 的分辨率。

妇产科超声诊断与产前筛查的最新进展

妇产科超声诊断与产前筛查的最新进展

妇产科超声诊断与产前筛查的最新进展摘要:本论文探讨了妇产科超声诊断与产前筛查领域的最新进展。

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超声诊断技术在妇产科领域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我们总结了最新的研究成果,包括超声成像技术的改进、新的超声造影剂的应用以及人工智能在超声图像分析中的作用。

此外,我们还讨论了妇产科超声诊断在孕产妇健康监测、胎儿异常筛查和产前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最后,我们强调了综合多模态信息和多学科团队协作在提高妇产科超声诊断准确性和临床实用性方面的潜力。

关键词:妇产科超声诊断、产前筛查、超声成像、超声造影剂、人工智能、孕产妇健康监测、胎儿异常、多模态信息、临床应用。

引言:妇产科超声诊断与产前筛查一直以来都是医学领域备受关注的重要课题,其在孕产妇健康监测和胎儿异常筛查中的关键作用日益凸显。

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正目睹着这个领域迅速演进的壮丽景象。

从传统的超声成像到新一代超声造影剂的应用,再到人工智能技术的崭露头角,妇产科超声诊断在改善母婴健康方面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本文将探讨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技术进展,以及妇产科超声诊断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我们将重点关注如何整合多模态信息,促进医学团队的协作,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临床实用性。

这个领域的不断创新将进一步推动孕产妇和胎儿的健康保障,为未来的产科医疗带来无限可能。

一、超声成像技术的创新与进步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演进,超声成像技术已经在妇产科领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与创新。

这一进展不仅提高了孕产妇健康监测的精确性,还为胎儿异常筛查和产前诊断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在本节中,我们将深入探讨超声成像技术的关键创新和进步。

1、超声成像技术的分辨率和图像质量显著提高,使医生能够更清晰地观察孕妇的子宫和胎儿。

高频率的超声波和先进的传感器技术使医学专业人员能够捕捉到更多的细节,从而更准确地评估胎儿的发育情况以及孕产妇的健康状态。

这一创新对于早期发现潜在问题以及更好地管理高风险妊娠至关重要。

2、三维(3D)和四维(4D)超声成像技术的广泛应用进一步拓展了诊断的可能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2典型复合材料冲击损伤导波C一扫描结果
(3)相控阵检测技术 超声相控阵技术最早应用于医用B超,而超声相控阵技术的基本思路源于雷达电磁波相控阵技术的启
发,随着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超声相控阵检测技术近年又有了明显进展,特别是相控阵中的 换能器技术,随着复合材料压电晶片材料的推出和成熟,目前可以比较轻松地实现不同阵列换能器的设计制
要求高、材料的各向异性和强烈的声波衰减特性,都为导波用于复合材料的检测检测带来巨大的制约。目前
比较有应用前景的方向是各种管道的导波无损检测,近年来这方面的进展也比较明显,特别基于电磁耦合激 励的导波检测技术,为在役管道的检测提供一种可行的快速检测技术途径。
导飘
80 O(1
图1
典型TLP扩散焊非线性超声检测结果
7搅拌摩擦焊超声LTOFD检测结果
(6)空气耦合超声检测技术 空气耦合超声检测技术主要是针对那些不易或者不允许通过液体耦合剂进行声波耦合的应用场合或者
被检测对象提出来的,早期的声振检测就是一种典型的空气耦合检测方法,换能器与被检测零件表面采取干 耦合点接触,较好地实现了蜂窝胶接结构的无损检测,目前空气耦合超声技术主要集中以下几个方面: ①基于压电换能器的空气耦合超声检测技术,一般检测频率在几百kHz;
备,这位超声相控阵技术走向工业无损检测应用打下了非常重要的基础。目前单个相控阵换能器可以做到 768晶片阵列。国内超声相控阵仪器和换能器制备条件也具有较高水平,比十几年前的换能器制备水平和
硬件条件有了质的提高,目前基本可以做到面向检测应用对象进行相控阵换能器的设计。目前,超声相控阵
检测技术已经开始在锅炉压力容器、海洋工程、石油化工工程等领域一些管道及其焊缝无损检测方面得到应
接来源于应用需求,某个超声检测新技术往往是针对传统超声检测在解决某些检测对象时存在的
欠缺研究提出来的,实际捡测应用中,还是要针对具体的检测对象和检测要求、检测环境等合理选
用超声检测方法和检测技术。目前超声检测新技术已经在许多新材料新工艺新结构的无损检测中
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超声检测;无损检测;新技术
(3)相控阵检测技术秘_3|,为菜些形状规则的检测对象提供了一个可视讫成像穰检测效率提升的技术
途径。 (4)超声可视纯戎像检测技术u卜”】,是晷前稻今翳无损裣溅技术领域的一个重要发震方向,特剃是那些 能够实现工业级应用的高效超声可视化检测技术,应用前景非常可观。
(5)超声TOFD检测技术[18q¨,是传统焊缝超声反射黎捞射检测方法的一种季}充,在一些熔瀑焊缝超
次声程(II)检出的坡口未熔合。
60 40 20 O 500
图3典型焊缝超声相控阵C--扫描结果
图4复合材料冲击损伤超声C--扫描可视化成像检测结果
(5)超声TOFD检测技术 超声TOFD(Time—of—Flight Diffraction)检测方法的提出和技术发展与焊缝检测需求直接有关,是
利用入射声波在缺陷尖端部位的衍射波的传播时间差进行缺陷检测与定位,理想的情况下可以利用TOFD 评估缺陷(如裂纹)在壁厚方向的取向长度,如图6所示,所谓理想情况是指发射和接收探头位置合适,参数 合适,被检测焊缝结合形状和表面状况均较为理想的情况,与反射探头T相对应的一侧的接收探头R有可 能收到来自焊缝表面的直通波11、缺陷上尖端衍射波22、缺陷下尖端衍射波33和焊缝底面反射波44,然
用。超声相控阵技术主要是通过控制阵列换能器各阵元的发射/接收,形成合成声束的聚焦、扫描等效果,从 而进行超声成像,同时简化超声扫描结构及其控制系统,因而,在一些结合形状规则、能够容易实现面耦合的

464

第十届无损检测学会年会论文集 被检测对象的检测方面有较好的适用性。例如,Michael BERKE和Peter RENZEL曾报道过利用超声相控
超声LTOFD对一铝合金搅拌摩擦焊缝进行检测时,在焊缝区发现的一实际焊接工艺缺陷,试样厚度为
7mm,采用超声TOFD和X一射线检测方法,均未检出此缺陷,这主要因为搅拌摩擦焊焊缝区缺陷具有紧 贴、取向复杂的特点,需要有足够的检测灵敏度和分辨率才能检出这种缺陷,而LTOFD正好利用入射声波
在这种缺陷产生的强烈衍射/散射声波进行缺陷检测,因而,LTOFD对搅拌摩擦焊具有很好的检测效果。

463

第十届无损检测学会年会论文集 近10年来非线性超声检测技术有了可喜的实际应用性进展,它是利用比较低的频率获取高的检测灵敏 度和分辨率的一种廉价方法,在解决一些特殊材料结构中微细紧贴缺陷无损检测方面已显现出明显优势。
图1是中航复合材料有限责任公司(原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研究采用的非线性超声TLP扩散焊无损 检测方面典型的非线性超声扫描成像检测结果,采用该单位自主研发的MUI一20大型超声自动扫描成像
声检测方面有较好的实际应用。
(6)空气耦合检测技术口2q引,是未来解决怒声外场和一些特殊场合,或者不宣秘不易接遥静应用场合超
声检测的一个发展方向。
2进震与问题
(1)爿E线性超声检测技术
基金项目:项目得到国家自然基金(60727001和60572099)的资助。 作者简介:刘松平,理学博士,研究员,障士生导师,中航工渡特级专家,基础院荫席专家,《无损检测》副主编,长鬏扶攀复合材料秘烽接无 损检溅与评佰技术酶研究,Email:liusping@publicb.bta.net.cn。

465

第十届无损检测学会年会论文集
图5典型焊缝超声可视化成像检测结果
后利用这四种声波信号到达的时间和路径,从解调出缺陷在焊缝厚度方向的取向长度。但在实际检测应用
中,往往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不太容易同时出现这种理想的情况。不过,超声TOFD是传统超声反射/穿 透法焊缝超声检测的一种有益的补充,目前在压力容器、管道等规则的熔化焊焊缝检测方面有了实际的检测 应用。
近年超声导波检测技术非常活跃,导波检测多数情况下是利用入射声波在被检测结构中受限作用引诱 产生(激发)沿被检测结构/材料某个方向传播的声波,从而实现对某些采用常规超声入射难以实现的场合或 对象进行超声检测。例如,当超声传播介质被局限在板状、棒状或管状的边界内,边界对超声波产生反复不 断的反射时就会形成超声导波传播模式,利用这种超声导波即可以实现板、棒或管状材料结构的缺陷检测。 频散性和多模式是导波检测最值得关注的特性,所谓频散性是指频率不同,波速不同,多模式则是指同一频 率,不同模式导波,其声速也不同。传统导波激励方法是利用压电换能器,通过设计合理的声柬入射角,在被 检测材料结构中激发导波。近年来利用空气耦合方法产生导波的方法也开始得到研究性验证,一般工作频
率在几百赫兹,例如,S.Hirsekorn,A.Koka等针对CFRP复合材料试样中的冲击损伤,在实验室开展了
空气耦合导波检测方法研究,图2是一典型冲击损伤的导波c一扫描检测结果,试样厚度5mm,冲击能量
5J,检测频率300kHz,从图中可以清晰的看出冲击损伤的分布。不过,针对航空复合材料工程结构,利用导 波进行检测,目前尚存不少的技术障碍需要突破,例如,复合材料的变厚、缺陷类型复杂、检测盲区和分辨率
阵在焊缝检测方面的实验结果,如图3所示,所用频率为4MHz,16个阵元的换能器,焊缝为X一形焊缝,焊 缝厚度19.5mm,换能器前沿距焊缝中心30ram,从图中可以看出焊缝区的疏松和未融合,但图像的整体清 晰地不尽理想。在实际应用中,超声相控阵还面临一个调焦参数设置复杂和合成声束路径的尚不能实时可 视化等,影响了超声相控阵的实际检测应用。 (4)超声可视化成像检测技术 利用来自被检测材料或结构中的声波信息和扫描位置信息的融合,通过成像的方式再现被检测材料或 结构中的均匀性、连续性、缺陷或者弹性性能与微结构等,从而实现材料或结构的可视化成像检测。由于超 声在材料中的传播与材料的均匀性、微结构及缺陷的存在有密切的关系,当声波通过耦合介质(如液体或空 气)入射到材料表面时,随着入射声束角度的不同,可以得到不同模式的声波,可以根据被检测对象的不同, 选择合理的声波模式和检测方法,通过测量分析不同模式声波在材料中的传播特性及其变化,利用检测信息 与扫描位置信息重构,可以实现不同检测对象的超声可视化成像检测,超声B一、C一、T一扫描以及三维投 影成像等已成为超声可视化重要成像方式。目前超声可视化成像方法主要包括基于声波直接反射/折射、透 射和散射/衍射三大类,由于通过先进的超声可视化成像检测技术可以准确地获取材料及其结构内部缺陷大 小、位置以及三维分布特征,因而,超声可视化成像检测技术被受业内青睐,已经航空航天、冶金、压力容器等 许多领域工业领域得到非常重要的应用,目前已成为在复合材料、焊接等无损检测主要检测技术。图4是中 航复合材料有限责任公司(原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利用所研究的高分辨率超声可视化成像检测技术, 对复合材料层压结构冲击损伤的超声c一扫描可视化成像检测得到的结果,复合材料层压结构厚度8mm, 采用中航复合材料有限责任公司自主研发的CUS一2l成像自动扫描成像检测设备,图中非常清晰直观形象 地再现了复合材料中的冲击损伤的分布及其大小。图5是中航复合材料有限责任公司针对焊缝研究建立的 超声可视化成像检测方法与MUI一20M检测设备,对一实际管焊缝的进行超声可视化成像检测得到的典型 的结果,试样为①273mm的管焊缝,焊缝厚度为25mm,缺陷为坡口未熔合,只需要一次扫描即可实现焊缝 的超声三视投影可视化成像检测,从图中可以十分清晰不同方式的超声投影成像可以十分清晰地看出坡口 未熔合在焊缝中的分布,如图5中白色箭头所指示的红色区域,而且还可以看出是利用一次声程(I)还是二
检测系统。由于单个TLP扩散焊连接界面的结合尺寸在垂1mm以下,又属微细紧贴的固相连接界面,因 此,用常规超声检测方法很难实现这类焊接界面缺陷的检测。而利用线性超声检测技术则较好的实现这种
TLP扩散焊结构的无损检测,图中红色箭头所指示区域和“B”所标示的椭圆虚线所在的区域即为焊接不良
区,而“G”所标示的椭圆虚线区域为焊接好区,显然,焊好区和焊接不良区存在明显不同的灰度分布。 (2)超声导波检测技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