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影响玉米生长发育的环境因素及其调控
玉米生长环境,生长周期多少天

玉米生长环境,生长周期多少天1、温度:适宜发芽温度为25-28°C,出苗至开花期,根系、茎秆、叶片生长适宜温度分别为20-24°C,24-28°C,25-27°C,抽雄至授粉期,适宜温度为25-27°C,籽粒灌浆期时,适宜温度为22-24°C。
2、光照:播种前至乳熟期,适宜光照时长8-10h,乳熟期至完熟期,适宜光照时长应在9h以上。
一、玉米生长环境1、温度(1)玉米属于喜温的作物,当温度为10°C以上的时候,发芽正常,而适宜发芽温度为25-28°C。
(2)玉米在出苗至开花期的时候,根系生长适宜温度为20-24°C,茎秆生长适宜温度为24-28°C,叶片生长适宜温度为25-27°C。
(3)玉米在抽雄至授粉期的时候,温度以25-27°C左右为宜。
(4)玉米在籽粒灌浆期的时候,温度以22-24°C左右为宜。
2、光照(1)玉米属于短日照、高光效、碳四作物,在日照较短的时候发育较快,日照较长的时候发育较慢。
(2)玉米的需光量较大,光饱和点约为10万勒克斯以上,光补偿点为500-1500勒克斯。
在此范围内,光合作用随着光照强度增加而增强。
(3)播种前至乳熟期,光照时长以8-10小时左右为宜。
乳熟期至完熟期,光照时长应当在9小时以上。
3、水分(1)春玉米的耗水量为200-240立方米,夏玉米的耗水量为120-240立方米。
(2)玉米种子萌发的时候,土壤持水量保持在60%左右。
玉米出苗的时候,田间持水量以65-70%为宜。
出苗至拔节期间,田间持水量以60%为宜。
玉米抽雄前10天至抽雄后20天,田间持水量以75-80%为宜。
乳熟末期至蜡熟期,田间持水量以75%左右为宜。
蜡熟期至完熟期,田间持水量以65%左右为宜。
二、玉米生长周期多少天玉米的生长周期和玉米的品种以及种植地区有较大的关系。
玉米研究实验总结报告范文(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玉米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长发育规律,分析玉米产量与品质的关系,为玉米种植提供科学依据。
二、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玉米品种:普通玉米、新品种玉米生长环境:光照、水分、温度、土壤养分等实验设备:温室、生长箱、土壤养分检测仪、光合作用仪、植物生长分析系统等2. 实验方法(1)设置不同处理组:将实验玉米分为普通玉米组和新品种玉米组,分别设置不同光照、水分、温度、土壤养分等处理条件。
(2)定期测量指标:对玉米植株的生长发育、产量、品质等指标进行定期测量,包括株高、叶片数、茎粗、产量、蛋白质含量、淀粉含量等。
(3)数据分析:运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比较不同处理组间的差异。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玉米生长发育规律(1)株高:在不同处理条件下,玉米株高呈上升趋势,且新品种玉米的株高普遍高于普通玉米。
(2)叶片数:在不同处理条件下,玉米叶片数差异不大,但新品种玉米叶片数略多于普通玉米。
(3)茎粗:在不同处理条件下,玉米茎粗差异不大,但新品种玉米茎粗略大于普通玉米。
2. 玉米产量与品质(1)产量:在不同处理条件下,玉米产量差异较大。
在适宜的光照、水分、温度、土壤养分等条件下,玉米产量较高。
新品种玉米的产量普遍高于普通玉米。
(2)蛋白质含量:在不同处理条件下,玉米蛋白质含量差异较大。
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蛋白质含量较高。
新品种玉米的蛋白质含量普遍高于普通玉米。
(3)淀粉含量:在不同处理条件下,玉米淀粉含量差异较大。
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淀粉含量较高。
新品种玉米的淀粉含量普遍高于普通玉米。
3. 环境因素对玉米生长的影响(1)光照:光照强度对玉米生长有显著影响。
在一定范围内,光照强度增加,玉米产量和品质均有所提高。
(2)水分:水分是玉米生长的重要条件。
适量水分有利于玉米生长,缺水或水分过多均会影响玉米产量和品质。
(3)温度:温度对玉米生长有显著影响。
适宜的温度有利于玉米生长,过高或过低温度均会影响玉米产量和品质。
玉米生产的制约因素及技术对策

玉米生产的制约因素及技术对策作者:暂无来源:《农民致富之友(上半月)》 2012年第8期徐金涛赵立欣玉米是当地三大主栽作物之一,提高玉米产量,改善玉米品质,有利于减少国外农产品对国内农业的冲击,有利于发展粮食生产、保障粮食安全,也有利于进一步巩固当地粮食主产区的地位。
随着畜牧业和食品工业的快速发展,对玉米的需求量将继续增大。
因此,分析玉米生产主要制约因素,采取行之有效的技术对策,对提高玉米产量、促进农民增收和推动畜牧业、食品工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玉米生产发展的制约因素1.1 品种应用多乱杂由于种子市场的放开和农民片面追求产量而忽视了玉米品质,越区种植现象较普遍,造成秋后玉米含水量大,品质低劣,造成销售困难。
1.2 整地质量差和土壤肥力退化由于人们通过农业生产不断地从土壤中索取,使土壤养分状况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
一是土壤有机质和大量养分明显下降;二是犁底层逐年上升致使耕层变浅,土壤板结;三是不能进行合理轮作。
1.3 播种和管理标准低由于长期养成的广种薄收思想,当地存在部分农户播种和管理粗放的问题,一是种地赶趟不着忙,播期拖后;二是还存在着干籽直播现象;三是间苗定苗晚,铲趟不及时;四是不进行隔行去雄,不能促进玉米提早成熟。
1.4 种植密度不合理目前种植的玉米品种都为收敛性和半收敛性的品种,比较适合密植栽培,但农民还是根据过去的种植密度习惯,玉米的产量提高速度较慢。
2 技术对策2.1 精选良种,保证品种高产潜力应选用审定推广、抗逆性强、生育期适宜的优质、高产的玉米品种。
适于当地种植的丰产玉米品种有吉单27、吉单517、鑫鑫009等。
播种前种子要精选,使种子质量达到纯度不低于98%,净度不低于98%,发芽率不低于90%,含水量不高于16%。
2.2 轮作整地,改善耕层结构状况选择大豆、马铃薯等肥力较高的茬口作前茬,实行三年以上轮作,使各作物生长发育及土壤状况进入良性循环。
实施以深松为基础的松、翻、耙相结合的土壤耕作制,三年深翻一次。
低温对玉米生长的影响及解决措施

低温对玉米生长的影响及解决措施首先,低温对玉米生长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发芽延迟:低温环境使得玉米种子的发芽速度变慢,种子吸水膨胀速度减缓,导致发芽延迟。
解决措施:在播种前,可以进行种子预处理,如浸泡发芽促进剂或酸浸泡,提高种子的发芽速度。
2.生长迟缓:低温环境下,玉米幼苗的生长速度会明显变慢,导致整体生长迟缓。
解决措施:可以适当延长育苗期,提高温室或大棚的温度,给予适量的光照和水分,以促进玉米的生长。
3.叶片颜色变黄:低温环境影响光合作用的进行,导致叶片中的叶绿素合成减少,叶片颜色变黄。
解决措施:增加种子、土壤施用的氮肥量,并加强叶面喷肥,促进养分吸收和叶绿素的合成。
4.减少花粉产量:低温环境下,玉米的花粉产量会明显减少,导致授粉不充分。
解决措施:可以在低温高湿天气中,适当增加玉米的密植程度,增加花粉的产量和输送量。
其次,为了解决低温对玉米生长的影响,采取以下几个措施是可行的:1.选育抗寒性强的品种:选择具有较强抗寒能力的玉米品种,能够在低温环境下生长和发育较好,减少低温对玉米的不利影响。
2.优化种植时机:根据当地气候特点选择适合的种植时机,尽量避开低温期,以减少低温对玉米生长的影响。
3.增加保温措施:在低温季节,可以采取保温措施,如覆盖农膜或农棚,增加温室效应,提高玉米生长环境的温度。
4.合理施肥:加强玉米的养分管理,合理施肥,增加氮肥的用量,以提高玉米对低温环境的适应性。
5.增加灌溉量:低温环境下,土壤水分蒸发速度减慢,导致土壤湿度增加,影响玉米根系的呼吸和吸收养分的能力,因此需要增加灌溉量,保持土壤湿润。
总结来说,低温对玉米生长有着明显的影响,会导致发芽延迟、生长迟缓、叶片变黄和花粉产量减少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选择抗寒性强的品种、优化种植时机、增加保温措施、合理施肥和增加灌溉量等措施,以提高玉米对低温环境的适应性,保证玉米的正常生长和产量。
试析玉米高产的制约因素与相应的技术方法

试析玉米高产的制约因素与相应的技术方法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它的高产对粮食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玉米的高产受到了多方面的制约,需要采取相应的技术方法来解决。
本文将从土壤、气候、病虫害、种植管理等方面试析玉米高产的制约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技术方法。
一、土壤1. 土壤肥力不足:土壤中营养元素缺乏,影响了玉米的生长和产量。
技术方法:加强土壤肥力管理,做好有机肥、矿质肥的施用,合理施肥,提高土壤肥力。
技术方法:合理进行土壤水分管理,采取适当的灌溉措施,保持土壤水分,提高玉米产量。
二、气候1. 干旱灾害:气候干旱会严重影响玉米的生长和产量。
2. 气温变化:气温异常会影响玉米的生长和发育,影响产量。
技术方法:采取适当的栽培措施,如加强田间管理、调整种植时间等,以适应气温的变化,提高玉米产量。
三、病虫害技术方法:采取防治病害的措施,选择抗病性强的玉米品种,加强田间管理,做好病害的防治。
2. 虫害:玉米螟、蚜虫等虫害也会对玉米产量造成影响。
四、种植管理1. 种植密度不当:种植密度不当会影响玉米的生长和产量。
技术方法:合理确定种植密度,避免过密或疏松的情况,以提高玉米产量。
2. 土壤深耕不足:土壤深耕不足会影响根系的发育,影响玉米的吸收养分和水分,影响产量。
玉米高产受到了多方面的制约,需要采取相应的技术方法来解决。
在土壤、气候、病虫害、种植管理等方面,我们可以通过加强土壤肥力管理、土壤水分管理,选择抗旱性强的玉米品种,加强防治病虫害的措施,合理确定种植密度等技术方法,来提高玉米的产量,实现玉米的高产。
希望通过不断地技术创新和实践推广,能够解决玉米高产的种种制约因素,使得我国玉米产量不断提高,从而更好地保障粮食安全。
玉米相关知识点总结

玉米相关知识点总结一、生长环境玉米对环境的要求比较宽松,适应性强。
一般来说,玉米适合生长在全日照的地区,温暖、潮湿的环境对玉米的生长效果更好。
在土壤方面,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是玉米的理想生长环境,不适宜种植在粘土、贫瘠和排水不良的土壤上。
二、生长特点1. 生长周期短:一般来说,从玉米的播种到成熟需要90-120天左右的时间,生长周期相对较短。
2. 生长速度快:玉米的生长速度较快,一般每天的生长速率在2-3厘米左右。
3. 强光需求:玉米是光照作物,对阳光的需求量大,生长状况好的玉米田一般要求有充足的阳光照射。
4. 耐旱抗灾:玉米的根系发达,有较强的吸水能力,能够在短时间内吸收大量的水分,因此具有较强的抗旱能力。
5. 密植耐密:一般来说,玉米每公顷栽植的株数在5-8万株之间,密植条件下也能很好地生长。
三、种植管理1. 土壤整地:要选择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耕地,进行深松整地,保证土壤的通气性和肥力,有助于玉米的生长。
2. 合理施肥:在播种前要进行土壤肥力的测试,根据土壤的实际情况合理施肥。
通常在播种前施入底肥,生长过程中适时追肥。
3. 种植密度:玉米的种植密度直接影响着产量,一般来说,华北地区每亩面积要求在3万-5万株之间,其他地区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土壤肥力等情况进行调整。
4. 合理灌溉:要根据玉米的生长情况和当地气候条件进行合理的灌溉,保证玉米的生长水分需求。
5. 防治病虫害:玉米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害,因此要及时进行病虫害的防治工作,采取化学防治和农业措施相结合的方法,以及合理的轮作和间作,控制病害的发生。
6. 采收黄秸上下:为了利用玉米的各种营养,尽量地减少丰收棚害虫的存活率,延长生长期,有关部门建议在“采收黄秸上下叶时”采取办法。
采摘两片下叶和中间不超过四片叶的黄秸上下叶。
四、主要玉米种类根据玉米的形态、用途和生长环境的不同,可以将玉米分为多种种类,主要包括甜玉米、饲料玉米、粮食玉米、油用玉米等。
试析玉米高产的制约因素与相应的技术方法

试析玉米高产的制约因素与相应的技术方法玉米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也是世界上广泛种植的重要农作物之一。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对玉米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如何提高玉米的产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玉米的高产受到了许多制约因素的影响,限制了其产量的提高。
本文将试析玉米高产的制约因素与相应的技术方法,以期为玉米的高产提供参考。
一、制约玉米高产的因素1. 土壤因素土壤是玉米生长发育的基础,土壤的肥力水分状况直接影响着玉米的产量。
而土壤的肥力不足、水分不足会直接影响到玉米的生长和发育,从而限制了玉米的产量。
土壤中存在的病虫害和病毒也会对玉米的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2. 生物因素病虫害是玉米生长中的主要害虫之一,它们以玉米为食物,不仅会直接损害玉米植株,还会传播病毒和细菌,影响玉米的生长发育。
杂草的生长也会影响玉米的产量,因为杂草会占据玉米的生长空间和养分,从而限制了玉米的产量。
3. 气候因素气候是玉米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干旱、水涝、高温、低温等极端气候都会对玉米的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气候的变化也会导致玉米的生长周期错位,影响玉米的产量。
二、玉米高产的技术方法1. 土壤改良为了提高土壤的肥力,可以采取合理施肥的方法,选用合适的有机肥和化肥,调节土壤的PH值和养分含量,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从而增加玉米的产量。
2. 病虫害防治采用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选用优质种子,合理施用农药,及时清除病害植株和害虫,确保玉米的生长环境清洁,并严格控制病害源头,从而减轻病虫害对玉米的危害。
3. 种植技术利用密植、改善排水、合理翻耕等种植技术,来提高玉米的产量。
采用早熟品种、间作种植、覆膜栽培等技术,可以有效缩短生长周期,提高产量。
4. 科学管理科学管理包括测土配方施肥、定时定量灌溉、优质品种选育等措施。
利用现代化技术,对土壤养分进行精准测定,针对性的施肥,确保玉米生长需要的养分和水分。
结语:玉米的高产需要综合考虑土壤、生物、气候等多方面的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技术方法来提高产量。
全国玉米气候参考表

全国玉米气候参考表第一章:北方地区北方地区是中国玉米种植的重要产区之一。
该地区的气候条件对玉米的生长和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北方地区,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这种气候特点决定了玉米的生长季节以及生长节奏。
1. 冬季特点:北方地区冬季寒冷,气温往往低于零下十度。
此时,玉米处于休眠状态,需要耐寒能力较强的品种才能生存。
同时,由于降水较少,冬季玉米需要充足的灌溉保证水分供应。
2. 春季特点:随着气温的回升,北方地区的春季逐渐到来。
春季气温较为温暖,适宜玉米的生长。
此时,农民会选择适宜的土壤条件和气候条件来进行玉米的播种工作。
3. 夏季特点:北方地区夏季气温高,日照时间长,降雨丰富。
这种气候条件非常有利于玉米的生长和发育。
夏季是玉米生长最为迅猛的季节,也是农民需要加强管理的关键时期。
4. 秋季特点:随着气温的下降,北方地区的秋季到来。
秋季气温适宜,降雨量适中,对玉米的生长影响较小。
此时,农民需要做好玉米的收获和储存工作,以保证丰收的果实不受损失。
第二章:南方地区南方地区是中国玉米种植的另一个重要产区。
该地区的气候条件与北方有所不同,对玉米的生长和发育也有着不同的影响。
1. 冬季特点:南方地区冬季相对较暖,气温很少低于零度。
这种气候条件使得南方地区的玉米无需经历严寒季节,可以保持一定的生长活力。
2. 春季特点:南方地区春季气温回升较快,适宜玉米的生长。
此时,农民会选择适宜的土壤条件和气候条件来进行玉米的播种工作。
3. 夏季特点:南方地区夏季气温高,湿度较大,降雨充沛。
这种气候条件非常有利于玉米的生长和发育。
夏季是玉米生长最为迅猛的季节,也是农民需要加强管理的关键时期。
4. 秋季特点:南方地区秋季气温适宜,降雨量适中,对玉米的生长影响较小。
此时,农民需要做好玉米的收获和储存工作,以保证丰收的果实不受损失。
无论是北方地区还是南方地区,玉米的生长和发育都受到气候的影响。
了解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可以帮助农民选择适宜的品种和种植时机,从而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
气候变化对玉米生产的影响及优化种植方案

气候变化对玉米生产的影响及优化种植方案引言气候变化是当今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随着全球平均气温的上升和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多,农业领域尤其受到影响。
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玉米的生产也面临着气候变化所带来的挑战。
本文将探讨气候变化对玉米生产的影响,并提出一些优化的种植方案,以应对这些挑战。
气候变化对玉米生产的影响1.温度升高气候变暖导致了全球平均气温的上升,这对玉米的生长产生了直接影响。
玉米喜欢温暖的气候,但过高的温度会影响其生长和发育。
高温会导致玉米的生长速度过快,使得植株过早进入开花期,降低了玉米的产量和品质。
2.干旱气候变化还导致了干旱的加剧,这是玉米生产面临的另一个主要问题。
玉米对水分的需求量很大,而干旱条件下土壤水分不足,会严重影响玉米的生长和产量。
干旱还会增加玉米受到病虫害的风险,进一步损害作物的健康和产量。
3.极端天气事件气候变化还导致了极端天气事件(如暴雨、洪水、暴风等)的增多。
这些极端天气事件对玉米生长产生了负面影响。
洪水可以淹没农田,导致玉米大面积损失。
而强风和冰雹也会破坏玉米植株,降低产量和品质。
优化种植方案1.选择适应性强的品种面对气候变化的挑战,选择适应性强的玉米品种是关键。
这些品种具有耐高温、耐旱和抗灾害的特点,可以更好地适应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
农业科学家应该加强研发工作,选育出更适应气候变化的玉米品种。
2.改善土壤保水能力改善土壤的保水能力对于抵御干旱的影响至关重要。
通过增加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和合理施肥,可以提高土壤的保水能力。
这样可以确保玉米在干旱条件下能够获取足够的水分,保证其正常生长和发育。
3.合理调整种植时间根据气候变化的情况,合理调整玉米的种植时间也是一项重要的措施。
在高温时期,可以选择早熟品种或者提前种植,以避免高温对玉米生长的不利影响。
在干旱季节,可以选择适应性强的品种,并注意保证足够的灌溉。
4.加强病虫害防治气候变化增加了病虫害的风险,因此加强病虫害防治是必不可少的。
玉米栽培常见的问题及解决措施探讨

玉米栽培常见的问题及解决措施探讨玉米是一种常见的农作物,其栽培技术对于农民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在玉米的种植过程中,会出现一些常见的问题,影响着玉米的生长和产量。
本文将探讨玉米栽培中常见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希望对种植玉米的农民有所帮助。
一、玉米的生长期常见问题及解决措施1. 干旱干旱是影响玉米生长的常见问题之一。
缺水会导致玉米的生长受阻,影响玉米的产量。
解决措施:(1)选择合适的播种期。
避开干旱期,选择在雨水充足的季节进行播种;(2)进行适当的灌溉。
对于干旱期的玉米田,需要及时进行灌溉,保持土壤的湿润;(3)选择抗旱品种。
在干旱地区种植玉米,选择抗旱性强的品种,可以提高玉米的生长适应能力。
2. 病虫害玉米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扰,如玉米螟、玉米褐飞虱等。
解决措施:(1)加强病虫害防治意识。
及时观察田间情况,发现病虫害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2)合理施肥。
适量施用有机肥和磷钾肥,增强玉米的抗病虫害能力;(3)选择抗病虫害品种。
在病虫害严重的地区,选择抗病虫害能力强的玉米品种。
3. 营养不良土壤中的养分不足会影响玉米的生长和产量,表现为玉米叶片发黄、生长缓慢等现象。
解决措施:(1)合理施肥。
在播种前进行基肥施用,生长过程中需要及时进行追肥;(2)增施有机肥。
有机肥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和微量元素,可以改善土壤的肥力,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3)适当翻耕松土。
翻耕松土可以改善土壤通气性和保水保肥性,有利于玉米的生长发育。
1. 收获技术不当收获技术不当会导致玉米破损、混杂土壤等问题,影响玉米的质量。
解决措施:(1)选择适当的收获时间。
在玉米籽粒充分饱满的时候进行收获,避免过早或过晚收获;(2)选择合适的收获机械。
使用合适的收获机械进行玉米的收获工作,避免人工收获时的损耗和混杂问题;(3)适当加工处理。
对于收获后的玉米,及时进行加工处理,降低破损率和混杂率。
2. 贮藏问题玉米收获后,如何进行有效的贮存也是一个重要问题。
玉米生产中常见问题及防范措施

玉米生产中常见问题及防范措施玉米生产中常见问题及防范措施玉米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农民朋友们经常种植的作物之一。
然而,在玉米的生产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各种问题,影响产量和质量。
本文将介绍玉米生产中常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以帮助农民朋友们更好地开展玉米种植。
一、土壤问题1. 土壤质量不佳:土壤质地、有机质含量、酸碱度等不适宜玉米生长,导致产量下降。
防范措施:选用适宜种植玉米的土壤,加强土壤的肥力管理,施加有机肥料,进行石灰化处理来调节酸碱度。
2. 土壤水分不足或过湿:缺水或过湿都会对玉米生长产生不良影响。
防范措施:在播种前进行土壤水分测试,根据结果灌溉调节。
注意排水,避免长时间积水。
二、病虫害问题1. 玉米叶斑病:由真菌引起,会导致叶片变黄、枯萎,严重时影响产量。
防范措施:选用抗病玉米品种,定期喷洒杀菌剂,保持田间通风透气。
2. 玉米毒菌素:由霉菌雄黄毒素产生,会对人体和动物造成危害。
防范措施:选用无毒素或低毒素品种,加强玉米收获后的贮藏管理,防止霉变。
3. 玉米螟:是玉米的主要害虫之一,会危害种子、叶片和果穗。
防范措施:采用综合防治措施,如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
三、气候问题1. 高温干旱:高温和干旱天气会导致玉米的生理代谢受到影响,产量下降。
防范措施:合理调控灌溉,提供充足水分。
选用适应高温的玉米品种。
2. 暴雨和洪涝:暴雨和洪涝会破坏玉米的根系和地下部分,导致植株倒伏或死亡。
防范措施:选择排水良好的地块种植,按时修剪植株,确保合理密植。
四、管理问题1. 缺乏科学施肥:过少或过多的施肥都会对玉米生长产生负面影响。
防范措施:进行土壤肥力测试,科学施肥,根据不同生长阶段的需要给予合理的肥料供给。
2. 不适当的田间管理:不及时除草、不合理的整地等都会影响玉米的生长发育。
防范措施:及时除草,合理的整地、松土和延伸。
以上是玉米生产中常见问题及防范措施的简要介绍。
当然,玉米生产还有其他一些问题,比如种子质量、灾害等,农民朋友们在实际种植过程中也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
玉米种植环境条件与技术应用的分析

玉米种植环境条件与技术应用的分析玉米是我国最主要的农作物之一,种植环境条件和技术应用对玉米的生长和产量具有重要影响。
以下是对玉米种植环境条件和技术应用的分析。
一、种植环境条件1. 气候条件:玉米适应温暖湿润的气候,生长最适宜的温度为20℃-30℃,夜间温度不低于13℃。
光照充足也是玉米生长的关键。
2. 土壤条件:玉米对土壤的要求较高,适宜生长的土壤pH值为6.0-7.0。
土壤应具有良好的透气性、保水性和肥力,富含有机质和养分。
而对于土壤的疏松性和排水性要求较高。
3. 水分条件:玉米生长期对水分要求较高。
在种植时,需确保土壤湿润度达到50%-70%的田间持水量。
4. 浅根性作物:玉米是一种浅根性作物,对土壤肥力的利用较浅,因此要注意对土壤中的养分进行合理补充。
二、技术应用1. 品种选择:根据不同的生态区和栽培目的,选择适应当地气候条件和耕作方式的适宜种植品种。
在北方地区的高寒地带,应选用耐寒、矮秆、早熟的玉米品种。
2. 改良土壤:对于土壤质量较差的地区,可通过添加有机肥料和矿质肥料来改良土壤,提高土壤的肥力和保水能力。
可以利用轮作和翻耕等措施来改善土壤结构。
3. 合理施肥:玉米对氮肥的需求量较大,特别是在抽穗期和籽粒灌浆期需要大量的氮肥供应。
在施肥时,应注重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求,进行分期施肥。
还需根据土壤养分含量和作物生长情况进行合理的数量和比例施肥。
4. 控制病虫害:玉米生长过程中常常会遭受到病虫害的侵害。
为了有效控制病虫害,可采取合理的病虫害防治措施,如合理选择防治药物、合理使用和轮换农药等。
5. 灌溉管理:灌溉是玉米生长的关键环节之一。
要根据土壤湿度和作物需求进行合理的灌溉,保持土壤湿润度在适宜范围内。
尤其在玉米抽穗至灌浆期,需要加强灌溉管理,以保证稳定的产量和品质。
6. 地膜覆盖:玉米生长过程中,地膜覆盖可有效保持土壤湿度、抑制杂草生长、提高土壤温度、减少土壤水分蒸发。
地膜覆盖还能促进玉米早熟,提高产量。
玉米生长需要的环境

充足但不过量,根据生长阶段调整
玉米的生长需要充足的水分,但不宜过多或过少。在生长初期,需保持土壤湿润,以便根系快速生长;在开花后,要适量减少水分,以防止病虫害的滋生。玉米生长期间最适降水量为410-640mm。
养分
需求量高,特别是氮、磷、钾
玉米对养分的需求较高,特别是氮、磷、钾等元素。在生长初期,应给予适量的氮肥和磷肥,以促进生长;在生长后期,应增加钾肥的供应,以提高产量和品质。
玉米生长需要的环境
环境因素
具体要求
说米是喜温作物,全生育期要求较高的温度。种子发芽要求6-10℃,低于10℃发芽慢;在苗期,温度在18-20℃时最适合生长;拔节期,日均温度在20-23℃时最适合拔节;开花期,日均温度在26-27℃时开始开花,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开花结实;灌浆期,要求温度保持在20-24℃,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灌浆效果。
光照
每日需求:6-10小时直射阳光
玉米是短日照植物,在短日照(8-12小时)条件下可以开花结实。充足的光照是玉米生长的关键因素之一,有利于光合作用和养分吸收。如果光照不足,玉米的生长速度会减缓,植株会变得矮小且疏松。
土壤
疏松、肥沃、排水良好,pH值6.0-7.5
玉米喜欢富含有机质、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土层应深厚,以便根系向下生长,吸收充足的养分和水分。适宜的土壤pH值范围为6.0-7.5,过酸或过碱的土壤都会影响玉米的生长。
玉米生长发育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Z a i p e i j i s h u玉米是一年生禾本科草本植物,是世界重要的谷物作物之一,国内各地均有栽培,玉米是绥化市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生产中,充分了解玉米的生长习性特点,为其创造适宜的生长环境和生长条件,加之利用现代栽培技术,进行科学管理,是提高产量和质量,实现增产、增收、增效的有效途径。
玉米喜温,与水稻、小麦等粮食作物相比,具有很强的耐旱性、耐寒性、耐贫瘠性、适应性。
玉米喜光,属短日照作物。
生长发育快,需水量多,喜肥。
玉米适应性较强,对土壤条件要求不十分严格。
一、温度1、发芽温度。
玉米是喜温作物,温度高低对出苗快慢影响很大。
适宜生长的温度为在22~30℃。
适宜种子发芽的温度为25~30℃,当温度在10~12℃时发芽缓慢,当温度低于6℃不发芽,当温度高于40℃难以发芽。
2、幼苗生长温度。
适宜幼苗生长的温度为16~22℃,当温度低于10℃、高于30℃,幼苗生长缓慢。
苗期具有一定的抗低温能力,能耐短时间2~3℃的霜冻,如低温持续时间较长,幼苗就会受到伤害。
3、拔节抽雄的温度。
适宜拔节的温度为22~24℃,日平均温度达到18℃时开始拔节,当温度低于15度停止拔节,当温度高于于28℃,影响拔节。
4、开花授粉的温度。
开花期是玉米一生中对温度要求最高的时期,适宜开花授粉的温度为25~26℃,当温度高于38℃、低于18℃、田间持水量低于70%时,雌雄开花不协调,影响授粉,造成秃尖和缺粒。
5、灌浆温度。
适宜灌浆的温度为20~24℃。
当温度低于16℃,会影响光合作用率,使淀粉酶的活性受到抑制,影响淀粉合成、养分的运输和积累,籽粒灌浆不良,延迟成熟,粒重下降,形成秕粒,造成减产。
6、根系生长的温度。
适宜根系生长的土壤温度为20~24℃,当温度低于4.5℃、高于35℃时,生长缓慢,甚至停长。
因此,要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改善田间小气候,减轻高温、低温、干旱等情况造成的影响,确保产量。
二、光照玉米喜光,属短日照作物,日照时数在12小时内,利于生长,提高光合效能,提早成熟。
影响玉米产量因素及处理方法

影响玉米产量因素及处理方法引言玉米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对于全球的粮食安全具有重要影响。
然而,玉米产量受许多因素的制约,包括气候变化、土壤质量、病虫害等。
本文将探讨影响玉米产量的主要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方法,以帮助农民提高玉米产量。
1. 气候因素气候是影响玉米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气候因素及其对玉米产量的影响:1.1. 温度适宜的温度对玉米生长至关重要。
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影响玉米的花粉发育和果实结实。
具体影响如下:•高温:高温会导致花粉失活,阻碍授粉和受精过程,从而降低玉米产量。
•低温:低温会延缓作物的生长速度,使果实的发育受阻,减少产量。
处理方法:选择适应性强的玉米品种,能够在高温或低温条件下生长良好的玉米品种。
1.2. 降水适宜的降水量对玉米生长至关重要。
以下是降水对玉米产量的影响:•干旱:干旱会导致土壤水分不足,使玉米生长受阻,减少光合作用,影响植株发育和果实填实。
•过多降水:过多的降水会导致土壤过湿,影响根系发育和氧气供应,使玉米根系容易受到病菌侵袭,减少产量。
处理方法:合理配置灌溉,根据降水情况调整灌溉量,保持土壤湿度适宜。
2. 土壤因素土壤质量对玉米产量有着重要影响。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土壤因素及其对玉米产量的影响:2.1. pH值土壤的pH值直接影响土壤中养分的溶解度和可利用性。
以下是不同pH值对玉米产量的影响:•酸性土壤:酸性土壤中养分溶解度低,影响玉米根系对养分的吸收。
•碱性土壤:碱性土壤中养分结合形态多,使玉米无法充分吸收养分。
处理方法:根据土壤pH值选择适宜的酸碱调节剂进行调节,使土壤pH值达到适宜范围。
2.2. 养分含量土壤中缺乏或过量的养分都会影响玉米产量。
以下是常见养分对玉米产量的影响:•氮肥:氮肥是玉米生长所需的重要养分,缺乏氮肥会导致植株生长不良。
•磷肥:磷肥是促进玉米根系发育和果实生长的关键养分,缺乏磷肥会导致玉米产量低下。
•钾肥:钾肥有助于提高玉米的抗病性和抗逆性,缺乏钾肥会使玉米易受病虫害侵袭。
浅谈玉米高产栽培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浅谈玉米高产栽培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在玉米高产栽培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着玉米的产量和质量。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解决,以保证玉米的高产稳产。
本文将针对玉米高产栽培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进行浅谈。
一、问题分析1. 土壤质量不佳土壤是玉米生长的重要环境之一,但是由于土壤质量不佳,导致了玉米产量下降。
土壤中缺乏养分,酸碱度不平衡等问题,都会影响玉米的生长发育。
2. 病虫害防治不当玉米生长期间会受到许多病虫害的侵袭,如果防治不当,就会导致玉米受害严重,生长受阻,产量减少。
3. 种植结构不合理种植结构不合理也是影响玉米高产的重要因素,过于单一的种植结构容易导致土壤退化,并且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
4. 施肥施药不科学施肥施药对于玉米的生长十分重要,但是如果施肥施药不科学,就会导致土壤污染,影响玉米的生长。
二、措施分析1. 土壤改良针对土壤质量不佳的问题,可以采取土壤改良的措施。
通过加入有机肥、矿物质肥等方式,来改善土壤质量,提高土壤的肥力和保水能力。
2. 病虫害防治在玉米生长期间,及时对病虫害进行防治工作,可以采取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等方式,以保证玉米的健康生长和高产。
3. 种植结构调整调整种植结构,采取轮作种植的方式,可以减少病虫害的侵扰,保持土壤的肥力和健康。
4. 科学施肥施药在施肥施药过程中,需要科学施肥,根据土壤质量和玉米生长的需要,合理施用化肥和有机肥,并且要注意施肥量和施肥时间的控制,避免对土壤造成污染。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解决玉米高产栽培中存在的问题,保证玉米的产量和质量。
对于玉米种植户来说,也需要加强科学管理和技术培训,提高对玉米高产栽培的认识和实施能力,以保证玉米的高产稳产。
玉米生长与环境因素的关系

玉米生长与环境因素的关系玉米是一种广泛种植的作物,其生长与环境因素密切相关。
环境因素包括气温、湿度、日照、土壤、二氧化碳浓度等。
下面将从这些方面阐述玉米生长与环境因素的关系。
一、气温气温是影响玉米生长的主要因素之一。
一般来说,玉米的生长温度在20℃~30℃之间。
如果气温过低或过高,都会对玉米生长产生影响。
在生长早期,低温会导致叶片变黄、生长缓慢;在生长中期,高温会促使植株生长加快,但同时也会影响果实质量和产量;在生长后期,高温和干旱会导致果实萎缩、叶片焦枯。
因此,为了确保玉米正常生长,应该选择适宜的种植时节和气候条件。
二、湿度除了气温之外,湿度也是影响玉米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生长的不同阶段,玉米对湿度的要求也不同。
在生长早期,玉米需要较高的湿度来促进发芽和生长,但同时也要保持适当的通风;在生长中期,玉米对湿度的要求较低,此时应控制土壤水分,并保持充足的日照和通风;在生长后期,玉米需要较高的湿度来保持果实水分和营养。
如果湿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对玉米的生长产生不良影响。
三、日照日照是影响植物光合作用和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玉米生长过程中,充足的日照可以促进光合作用,加速植株生长和果实成熟。
通常来说,玉米需要每天8个小时以上的光照。
如果缺乏日照,玉米生长会变慢,产量和品质也会受到影响。
此外,在种植玉米时,也应考虑日照的时间和强度,选择适宜的种植地点和时间,以确保玉米充分利用光能,发挥最大的生长潜力。
四、土壤土壤是支撑植物生长和发展的基础,对玉米生长的影响也非常重要。
在种植玉米时,应选择肥沃、排水良好、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以提供充足的养分和水分。
同时,也需要注意土壤的PH值、盐分浓度等环境因素,以避免对玉米产生不利影响。
此外,应根据土壤类型和玉米生长需要,进行合理的施肥和管理,以保证玉米生长获得良好的土壤环境。
五、二氧化碳浓度二氧化碳是玉米进行光合作用的必要原料,其浓度直接影响玉米生长的速度和产量。
通常来说,二氧化碳浓度在300ppm以上时,玉米生长速度会加快,发育周期将比常态缩短,同时产量和质量也会得到提高。
乐都地区玉米生长期气候条件分析及田间管理技术

乐都地区玉米生长期气候条件分析及田间管理技术乐都地区位于中国西部,是一个以农业为主要产业的地区,其中玉米种植面积较大。
在玉米生长期,气候条件对于玉米的生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科学合理的田间管理技术也是保障玉米产量的关键。
本文将针对乐都地区玉米生长期的气候条件分析以及田间管理技术进行详细介绍。
乐都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在玉米的生长期内,气候条件对于玉米种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播种到成熟,玉米的整个生长周期大概需要3-4个月的时间。
在这个过程中,温度、光照、降雨等气候因素都会对玉米的生长产生影响。
1. 温度温度是影响玉米生长的一个关键因素。
对于玉米来说,最适宜的生长温度是20-30摄氏度,超过30摄氏度或者低于10摄氏度都会对玉米的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尤其是在玉米成熟期,高温容易造成玉米籽粒发育不良,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
2. 光照光照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条件,对于玉米的生长也至关重要。
在生长期内,充足的光照有利于提高玉米的光合作用效率,促进植株茎叶的生长和籽粒的形成。
在播种期和生长期尤其要注意及时清除杂草,保证玉米植株获得充足的阳光照射。
3. 降雨降雨对于玉米的生长也有一定的影响。
适量的降雨有助于促进玉米的生长,尤其是在开花期和灌浆期,及时的降雨有利于玉米籽粒的形成。
过多的降雨也会导致积水,影响玉米根系的呼吸和生长,甚至引发病虫害。
合理的排水是保障玉米生长的关键。
二、乐都地区玉米田间管理技术在玉米生长期,科学合理的田间管理技术是保障丰收的关键。
以下是乐都地区玉米田间管理的相关技术:1. 土壤肥力管理在玉米种植前,需要对土壤进行充分的肥力管理。
通过土壤测试,了解土壤的肥力水平,合理选用有机肥和化肥进行施肥,保证玉米在生长期内获得足够的养分。
尤其是在玉米播种前,要在地里进行深翻和施肥,将秸秆等有机物埋入土壤中,有利于提高土壤的肥力。
2. 合理的密植和定植在进行玉米的种植时,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土壤肥力等因素,合理确定密植和定植的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响玉米生长发育的环境因素及其调控
一、温度
玉米属喜温作物,整个生育期间都要求较高的温度。
玉米正常生长的最低温度是10℃。
在10-40℃范围内温度越高生长速度越快。
种子6-7℃可发芽但速度极慢,28-35℃最适宜;根系的适宜生长温度是20-24℃;茎的适宜生长温度是24-28℃;开花散粉期的适宜平均日温是26-27℃。
子粒适宜生长的温度为20-24℃。
二、光照
玉米属短日照作物,在短日照条件下发育较快。
光质对玉米的光合作用和器官建成有密切关系,长波光对穗发育有抑制作用;日照时数对产量有显著影响,全生育期日照时数多则产量高,黄淮海地区夏玉米全生育期日照时数为600-900h,800小时左右才有利于实现超高产。
图13-玉米的合理密植
三、水分
水分的供应状况直接关系到玉米的生长发育和生产性能,干旱和涝害都抑制玉米生长发育甚至导致玉米死亡。
水还是影响玉米穗粒数和粒重的重要因素,籽粒形成期间土壤含水量80%,乳熟期间保持土壤含水量70--80%,玉米才能正常灌浆,开花期及乳熟期缺水,穗粒数减少,粒重降低,败育粒增多;乳熟期和蜡熟期缺水,粒重降低。
河北省玉米生长期间,由于水分造成的自然灾害主要有:6月上、中旬的初夏旱,7月中、下旬的伏旱和8月上、中旬的花期阴雨。
这些灾害的发生频率一般为30—40%。
四、矿质营养
矿质营养是玉米生长发育的主要条件之一,对器官建成和产量有很大的影响。
矿质元素占玉米干重的5%左右。
大量元素中,除了氮、磷、钾外,硫可能成为第4种主要矿质元素,微量元素中,对锌反应敏感。
磷能促进根系生长和养分的运输和转化,苗期玉米对缺磷反应敏感,尤其在5叶期以前。
图14-玉米缺素症
五、土壤
玉米对土壤的适应性很强,要求不很严格,沙壤土、壤土、粘重土壤均能生长。
但玉米对土壤空气状况非常敏感,要求土壤空气容量大,通气性好,含氧比例高,透水保水性好。
高产玉米要求土层深厚、结构良好、疏松通气、透水保水性好、供肥能力好。
玉米对土壤的PH值的适应范围为5-8,但最适宜玉米生长的PH值范围为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