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碱酯酶低的原因是什么

合集下载

临床医学《传染病学》题库

临床医学《传染病学》题库

临床医学《传染病学》题库1、构成传染过程必须具备的三个因素是()A、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B、病原体、社会因素、自然因素;C、病原体的数量、致病力、特异性定位;D、病原体、人体和病原体所处的环境;E、屏障作用、吞噬作用、体液作用;2、传染过程中下列哪一项感染类型增多,对防止流行的扩散有其积极意义()A、病原体被消灭,或排出体外;B、病原携带状态;C、隐性感染;D、潜在性感染;E、显性感染;3、人体被病原体侵袭后,不出现或仅出现不明显的临床表现,但可产生特异性免疫,被称为()A、潜在性感染;B、病原体被消灭;C、隐性感染;D、显性感染;E、带菌者;4、隐性感染的发现,主要是通过()A、咽拭或大便培养等获得病原体;B、临床轻症损害的体征发现;C、非特异性免疫,如补体、溶菌酶等检测;D、特异性免疫的检查;E、病理检查;5、隐性感染增加时,其临床主要意义是()A、显性感染增加;B、轻症病人增加;潜在性感染增加;D、病原携带状态增加;E、免疫人群扩大;6、传染或感染过程中可出现的表现,最易识别的是()A、潜在性感染;B、亚临床感染;C、显性感染;D、慢性病原携带者;E、恢复期病原携带者;7、下列疾病在传染过程中,表现为“显性感染多”的是()A、乙型脑炎;B、麻疹;C、流行性脑脊髓膜炎;D、白喉;E、脊髓灰质炎;8、在没有人工免疫的情况下,下列传染病中,何者发病率最高()A、脊髓灰质炎;B、麻疹;C、百日咳;D、白喉;E、病毒性肝炎;9、潜在性感染的意义是()A、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只引起轻微症状;B、病原体与人体相互作用,保持暂时性平衡状态,不出现疾病表现,但当人体防御功能减退时,则可引起疾病过程;C、病原体与人体相互作用,保持永久平衡状态;D、病原体侵入人体,引起免疫反应,不引起症状;E、病原体侵入人体,引起免疫反应,可引起轻微症状;10、若干寄生虫感染引起宿主对重复感染具有免疫,但宿主体内寄生虫并未完全被消灭,而是维持免疫低水平,这种免疫状态称为()A、消除性免疫;B、带虫免疫;C、伴随免疫;D、获得性免疫;E、保护性免疫;11、人体能对抗再感染的主要原因是()A、非特异性免疫功能;B、特异性免疫功能;C、预防用药;D、注射疫苗;E、增强体质;12、IgA、IgD、IgE、IgG、IgM分别约占人血清抗体的()A、13%、80%、1%、6%、极少;B、8%、6%、13%、极少、1%;C、13%、80%、1%、极少、6%;D、13%、1%、极少、80%、6%;E、13%、1%、6%、80%、极少;13、有关IgG,下列哪条是错误的()A、IgG是人血清中含量最多的抗体;B、IgG是人体内最重要的抗体;C、IgG是唯一能穿过胎盘的抗体;D、凝集试验是抗原抗体反应,其抗体主要是IgG;E、胎盘球蛋白、丙种球蛋白中的抗体主要是IgG;14、初次抗原刺激后,先产生的对传染病早期诊断有帮助的是()A、IgG、B、IgA;C、IgM;D、IgE;E、IgD;15、传染病早期诊断中,凝集试验主要测定血清中的()A、IgA;B、IgM;C、IgG;D、IgD;E、总抗体;16、抗原抗体复合物属于哪一型变态反应()A、第Ⅰ型;B、第Ⅱ型;C、第Ⅲ型;D、第Ⅳ型;E、第Ⅴ型;17、第Ⅳ型变态反应出现高峰时间是()A、立即;B、6~12h;C、12~24h;D、24~36h;E、36~48h;18、自然疫源性传染病主要是指()A、以虫媒为传染媒介的传染病;B、所有地方性传染病都是自然疫源性疾病;C、以野生动物为主要传染源的动物性传染病;D、以家畜、家禽为主要传染源的传染病;E、凡是动物源性传染病都是自然疫源性疾病;19、保护易感人群采用各种免疫措施中最重要的是()A、转移因子等免疫激活剂;B、减毒疫苗或疫苗;C、丙种球蛋白;D、高价免疫球蛋白;E、中草药预防;20、甲类传染病是指()A、鼠疫、狂犬病;B、黑热病、鼠疫;C、炭疽、狂犬病;D、鼠疫、霍乱或副霍乱;E、霍乱和副霍乱、狂犬病;21、预防肠道传染病的综合措施中,应以哪一环节为主()A、隔离治疗病人;B、隔离治疗带菌者;C、切断传播途径;D、疫苗预防接种;E、接触者预防服药;22、人工被动免疫后,其免疫力()A、立即出现,持续多久~3周;B、立即出现,持续1个月;C、立即出现,持续2个月;D、在1周左右出现,持续多久~3周;E、在2周左右出现,持续1个月左右;23、人工主动免疫,其免疫力()A、立即出现,持续多久~3周;B、立即出现,持续数月~数年;C、在1周内出现,持续数月;D、在1~4周出现,持续数月~数年;E、在1~4周出现,持续多久~3年;24、为了预防的目的,降低人群易感性主要通过()A、病后免疫;B、隐性感染免疫;C、人工主动免疫;D、免疫人群移入;E、病原体的变异;25、传染病临床发展的严格规律性是指()A、潜伏期、前驱期、显症期、恢复期;B、病原体入侵、生长、繁殖、排出、消灭;C、发热、皮疹、毒血症、菌血症;D、免疫力低下,特异性免疫产生、疾病痊愈;E、病原体入侵、定位、损害、恢复;26、熟悉各种传染病的潜伏期,最重要的意义是()A、有助诊断;B、预测疫情;C、确定检疫期;D、估计病情严重程度;E、推测预后;27、确定一种疾病的检疫期是根据该病的()A、最短潜伏期;B、平均潜伏期;C、最长潜伏期;D、传染期;E、前驱期;28、确定一种传染病的隔离期限是根据()A、该病传染性的大小;B、病程的长短;C、病情的严重程度;D、潜伏期的长短;E、以上都不是;29、一般来说,第1~6天出疹性传染病的次序是()A、猩红热、天花、水痘、麻疹、伤寒、斑疹伤寒;B、水痘、天花、麻疹、猩红热、斑疹伤寒、伤寒;C、水痘、猩红热、天花、斑疹伤寒、麻疹、伤寒;D、水痘、猩红热、天花、麻疹、斑疹伤寒、伤寒;E、猩红热、水痘、麻疹、天花、伤寒、斑疹伤寒;30、病原体不断侵入血流并在血中繁殖产生毒素,表现出严重中毒症状时,应诊断为()A、毒血症;B、菌血症;C、败血症;D、变应性亚败血症;E、脓毒血症;31、病原体在体内生长、繁殖或死亡时产生的毒素,不断进入血流引起全身功能失调及中毒性病理变化的是()A、毒血症;B、菌血症;C、败血症;D、脓毒血症;E、变应性亚败血症;32、下列哪一种细菌感染症的临床表现最严重()A、毒血症;B、菌血症;C、败血症;D、脓毒血症;E、变应性亚败血症;33、传染病恢复期抗体效价比急性期增高几倍以上才有诊断价值()A、增高1倍以上;B、2增高倍以上;C、增高4倍以上;D、增高6倍以上;E、增高8倍以上;34、肥达反应属于()A、沉淀试验;B、直接凝集试验;C、间接凝集试验;D、补体结合试验;E、中和试验;35、凝集试验可用于传染病的早期诊断,该试验主要是测定病人血清中哪种抗体()A、IgG;B、IgM;C、IgA;D、IgD;E、总抗体;36、使用抗毒血清治疗时,台发生过敏性休克,首先应用的药物是()A、氢化可的松;B、去甲肾上腺素;C、肾上腺素;D、异丙肾上腺素;E、麻黄素;37、转移因子属于()A、特异性免疫血清;B、类毒素;C、抗毒素;D、细胞免疫促进剂;E、细胞免疫抑制剂;38、用广谱抗生素抑制肠道菌群后,引起葡萄球菌肠炎或真菌性肠炎,称为()A、重复感染;B、隐性感染;C、潜在性感染;D、二重感染;E、再感染;39、乙型肝炎属于()A、RNA病毒;B、DNA病毒;C、巨细胞病毒;D、EB病毒;E、肠道病毒;40、可挑选作为乙型肝炎动物模型的是()A、小白鼠;B、家兔;C、山羊;D、黑猩猩;E、豚鼠;41、在电镜下所见代表完整的乙型肝炎病毒颗粒者是()A、管形颗粒;B、特异的DNA多聚酶;C、小球形颗粒;D、Dane颗粒;E、HBeAg;42、我国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主要的亚型是()A、adr;B、adw;C、ayr;D、ayw;E、以上都不是;43、下列血清学指标中,在急性乙型肝炎患者病程中最早出现的是()A、抗-HBc;B、HBeAg;C、HBsAg;D、抗-HBc;E、抗-HBe;44、能用以制备乙型肝炎病毒疫苗的是()A、HBcAg;B、HBeAg;C、HBsAg;D、抗-HBc;E、抗-HBe;45、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检出抗-HBs,说明()A、免疫耐受,病情迁延不愈;B、获得免疫,疾病已治愈;C、仍有传染性,需继续隔离;D、肝炎病毒在体内复制;E、血清中可同时检出HBsAg;46、能保护人体防止感染乙型肝炎的是()A、抗-HBs;B、抗-HBc;C、DNA抗体;D、DNA多聚酶;E、HBsAg;47、关于抗-HBs与抗-HBc,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A、两者均为自身抗体;B、两者均为保护性抗体;C、抗-HBs为自身抗体,抗-HBc为保护性抗体;D、抗-HBs为保护性抗体,抗-HBc不是保护性抗体;E、抗-HBs不是保护性抗体,抗-HBc是保护性抗体;48、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恢复期应该出现的两种高效价抗体是()A、Dane颗粒抗体与抗-HBs;B、抗-HBs与抗-HBc IgG;C、抗-HBc与δ抗体;D、δ抗体与抗-HBe;E、抗-HBe与抗-HBc;49、乙型肝炎病人血中HBeAg阳性,一般认为()A、病人进入恢复期,无传染性;B、病人血中Dane颗粒较少,感染性较小;C、病人血中Dane颗粒较多,感染性较大;D、病人易演变为肝癌;E、病人易发展为肝硬化;50、下列哪组血清学检查结果提示乙型肝炎有较大的传染性()A、抗-HBC阳性;B、HBsAg阳性,HBeAg阴性,抗-HBc阳性;C、HBsAg阳性,抗-HBe阴性;D、HBsAg 阳性,HBeAg阳性;E、抗-HBs阳性;51、当病人血清中抗-HBs、抗-HBe、抗-HBc阳性,其他乙型肝炎血清学指标阴性时,应考虑是属于()A、急性乙型肝炎;B、慢性乙型肝炎;C、重型乙型肝炎;D、急性乙型肝炎恢复期;E、急性乙型肝炎潜伏期;52、HBsAg阳性,HBeAg阳性说明此病人()A、无传染性;B、具有免疫力;C、病情比较稳定;D、乙型肝炎恢复期;E、具有传染性;53、指出下列何种是甲型肝炎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A、注射、输血;B、飞沫传播;C、唾液传播;D、粪-口传播;E、垂直传播;54、有关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的流行病学表现,哪项是错误的()A、甲型肝炎可呈食物型或水型暴发流行;B、输血后肝炎仅见于乙型肝炎;C、家庭内密切接触传播可见于各型肝炎;D、母婴垂直传播主要见于乙型肝炎;E、HBsAg阳性者呈家庭集聚现象;55、注入含乙型肝炎病毒及微量的血液即可使人感染,其血液量为()A、0.004ml;B、0.00004ml;C、0.04ml;D、0.0004ml;E、0.4ml;56、被乙型肝炎病人血液污染的针头刺破皮肤后,主要宜采取()A、碘酒消毒;B、注射转移因子;C、注射丙种球蛋白;D、应用干扰素;E、注射高价免疫血清;57、用作预防乙型肝炎人工被动免疫用的高价免疫血清应含有高效价的抗体,此抗体是()A、抗-HBs;B、Dane颗粒;C、δ抗体;D、抗-HBc;E、抗-HBe;58、乙型肝炎可采用下列哪一种生物制品人工被动免疫()A、抗毒素;B、丙种球蛋白;C、胎盘球蛋白;D、特异性高价免疫丙种球蛋白;E、乙型肝炎疫苗;59、关于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病学,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乙型肝炎的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及病毒携带者,而甲型肝炎的传染源主要是病人;B、乙型肝炎主要是通过注射途径和日常生活密切接触而传播,甲型肝炎主要是经消化道传播;C、病后均可产生免疫力,甲、乙两型之间无交差免疫;D、甲型肝炎以儿童发病率高;乙型肝炎无年龄差别,多为无黄疸型,且常有家庭集聚现象;E、胎盘球蛋白对甲、乙型肝炎均有较好的预防效果;60、目前预防乙型肝炎最佳措施为()A、隔离病人;B、加强医院内消毒隔离及输血员检查;C、丙种球蛋白被动免疫;D、搞好粪便管理及水源保护;E、消灭蚊、蝇;61、从乙型肝炎发病原理的观点来认识,与病情轻重有密切关系的因素是()A、血清中HBsAg阳性效价的高低;B、机体免疫功能的强弱;C、肝肿大的程度;D、黄疸的深浅;E、丙氨酸转氨酶高低的程度;62、慢性活动性肝炎的发病原理是()A、感染病毒的数量;B、感染病毒的毒力强弱;C、机体免疫麻痹;D、免疫功能低下或缺陷;E、自身免疫紊乱;63、急性病毒性肝炎黄疸型与无黄疸型实质上的区别主要在于()A、病原体不同;B、基本病理改变不同;C、基本病理改变的程度不同;D、预后不同;E、病程经过不同;64、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的主要病理变化是()A、广泛性肝细胞水肿及嗜酸性变性;B、肝细胞呈点状或小灶性坏死;C、肝小叶呈广泛的坏死及形成再生结节;D、肝组织广泛坏死及淤胆,未见再生;E、肝细胞呈碎片状坏死及肝小叶被纤维组织分割;65、急性重型肝炎的主要病理变化是()A、毛细胆管淤胆;B、肝细胞灶性坏死;C、汇管区结缔组织增生;D、肝小叶及汇管区单核细胞浸润;E、肝细胞广泛性坏死;66、淤胆型肝炎黄疸产生的原因可为()A、有较多肝细胞坏死;B、肝前性胆红素增多;C、肝细胞排泄胆红素障碍;D、肝小管阻塞;E、汇管区炎症浸润肿胀压迫所致;67、郁胆型肝炎的黄疸属于()A、肝细胞性黄疸;B、溶血性黄疸;C、体质性黄疸;D、肝内梗阻性黄疸;E、肝外梗阻性黄疸;68、重症病毒性肝炎患者出血倾向最重要的原因是()A、骨髓造血功能障碍,血小板减少;B、凝血因子合成障碍;C、毛细血管脆性增加;D、Ⅹ、Ⅶ因子减少;E、维生素K吸收障碍;69、重症病毒性肝炎患者出血最主要的原因是()A、血小板减少;B、凝血因子减少;C、Ⅹ、Ⅶ因子减少;D、毛细血管脆性增加;E、维生素K吸收障碍;70、血清胆碱酯酶活性明显降低,对亚急性重症肝炎诊断有一定价值,这是因为体内()A、有机磷物质增加;B、肝脏解毒能力降低;C、产生胆碱酯酶抑制物增加;D、肝脏合成此酶减少;E、肝脏对抑制胆碱酯酶物质的清除率降低;71、重症肝炎,肝性脑病发生的原理比较复杂,因素较多,但以下哪一项一般不是常见原因()A、血氨增高;B、短链脂肪酸,色氨酸等蓄积;;C、假神经递质作用;D、脑水肿;E、颅内出血;72、假神经递质学说认为下列哪种物质占据了正常神经递质的位置,使神经突触传递发生障碍而导致昏迷()A、苯丙氨酸与酪氨酸;B、左旋多巴与多巴胺;C、苯乙胺与酪氨;D、苯乙醇胺与羟苯乙醇胺;E、去甲肾上腺素与多巴胺;73、病毒性肝炎腹水产生的原因,以下哪一项是错误的()A、肝细胞合成白蛋白减少;B、门静脉高压;C、醛固酮增高;D、低钠;E、肝内静脉窦充血和高压;74、以下哪一项不是重症肝炎的昏迷原理()A、血氨增高;B、低血糖;C、脑水肿;D、假神经递质作用;E、休克;75、在甲型肝炎病程中哪期传染性最强()A、潜伏期;B、黄疸前期;C、黄疸期;D、恢复期;E、慢性期;76、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A、慢性迁延性肝炎多发展为肝硬化;B、甲型肝炎无慢性带病毒状态;C、慢性活动性肝炎均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D、非甲非乙型肝炎不会发展为肝硬化;E、肝细胞癌与慢性乙型肝炎感染无关;77、乙型肝炎潜伏期为()A、1~2周;B、2~3周;C、3~4周;D、4~5周;E、6周~6个月;78、以下哪一项不是急性病毒性肝炎的主要临床表现()A、食欲减退、恶心;B、乏力;C、消瘦;D、肝肿大及肝功能损害;E、部分病例出现黄疸;79、以下哪一项不是急性黄疸型肝炎黄疸前期的突出症状()A、全身乏力;B、食欲高度不振;C、皮肤瘙氧;D、厌油腻食物;E、恶心呕吐;80、甲型肝炎传染性最大的时期是()A、发病前4天至发病后4~6天;B、发病后4~12周;C、在整个病程中;D、与肝功能损害程度一致;E、仅在黄疸期中;81、对急性重症肝炎最突出、最有诊断意义的症状是()A、黄疸迅速加深;B、中枢神经系统症状;C、出血倾向;D、腹水;E、恶心、呕吐;82、关于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表现,下列哪一项是不正确的()A、黄疸型多发生于甲型肝炎,无黄疸型多发生于乙型肝炎;B、慢性重症肝炎是指在慢性肝病基础上发生的亚急性重症肝炎;C、慢性活动性肝炎可发展为肝硬化;D、慢性迁延性肝炎可伴有肝外系统损害;E、淤胆型肝炎表现为以肝内淤胆为主;83、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的肝外表现如关节炎、皮疹、肾炎等是由于()A、第Ⅰ型变态反应;B、第Ⅱ型变态反应;C、第Ⅲ变态反应;D、第Ⅳ型变态反应;E、第Ⅴ型变态反应;84、乙型肝炎抗原-抗体复合物所引起的肝外系统症状是()A、呼吸道症状;B、关节疼痛;C、剧烈腹痛;D、血红蛋白尿;E、发热;85、小儿病毒性肝炎的特点中,以下哪项是错误的()A、恶心、呕吐较明显;B、腹泻才较多;C、很少发生肝硬化;D、年龄越小预后越好;E、慢性肝炎病儿可影响发育;86、急性病毒性肝炎病程一般为(0A、<2个月;B、2~4个月;C、4~6个月;D、半年左右;E、>半年;87、对于突然出现无其他原因可解释的食欲不振,乏力和肝肿大的男性病人,为尽快作出诊断,应立即作下列哪项检查()A、血清胆红素;B、血清ALT;C、血清碱性磷酸酶;D、血清胆碱酯酶;E、血清胆固醇;88、在急性病毒性肝炎中,最早出现的肝功能改变是()A、丙氨酸转氨酶值升高;B、血清胆碱酯酶活力升高;C、血清胆固醇值升高;D、凝血酶原时间延长;E、血清白蛋白值减少;89、下列检查中对重症病毒性肝炎诊断价值最小的是()A、血清丙氨酸转氨酶明显升高;B、血清胆碱酯酶活性明显降低;C、血清胆固醇明显降低;D、凝血酶原时间及其活动度明显异常;E、血清胆红素明显升高;90、起病2周的病毒性肝炎,病情严重程度与下列哪一项最有关系()A、丙氨酸转氨酶活性;B、血清乳酸脱氢酶活性;C、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程度;D、肝肿大程度;E、脾肿大程度;91、下列项目中对急性重症肝炎诊断价值最小的是()A、丙氨酸转氨酶升高;B、肝性脑病;C、浓度黄疸;D、肝脏迅速缩小;E、腹水、鼓肠;92、下列哪项对乙型肝炎的早期诊断有帮助()A、丙氨酸转氨酶增高;B、HBsAg阳性,白蛋白/球蛋白倒置;C、HBsAg阳性,DNA多聚酶阳性及丙氨酸转氨酶增高;D、HBsAg阳性,抗-HBc及HBeAg阳性;E、HBsAg阳性,抗-HBs及抗-HBc阳性;93、对慢性活动性肝炎诊断有参考价值的主要化验检查是()A、丙氨酸转氨酶上升;B、血清碱性磷酸酶升高;C、γ-谷氨酰转肽酶升高;D、凝血酶原时间延长;E、γ-球蛋白升高;94、一男性病人突然出现无其他原因的明显食欲不振和乏力,为早期作出诊断,应立即作下列哪一项检查()A、血清胆红素;B、血清丙氨酸转氨酶;C、HBsAg;D、血清胆碱酯酶;E、血清碱性磷酸酶;95、甲型肝炎早期诊断依据是()A、血清中查出甲型肝炎抗体;B、血液中检出甲型肝炎抗原;C、粪便中检出甲型肝炎抗原;D、血清中检出抗原-抗体复合物;E、排除乙型肝炎;96、关于甲型肝炎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A、甲型肝炎病毒是单链RNA病毒;B、甲型肝炎病毒在体外细胞培养中能增殖和传代;C、在黄疸出现前,粪便中排除病毒已达高峰;D、早期诊断可测定血清中特异性IgG抗体;E、早期诊断用免疫电镜查粪便中的甲型肝炎病毒抗原;97、有些慢性活动性肝炎,慢性迁延性肝炎的最后诊断傍靠()A、临床症状;B、生化改变;C、蛋白电泳;D、免疫学检查;E、肝穿刺病理组织学检查;98、慢性活动性肝炎主要诊断依据是()A、病程超过半年;B、絮状试验异常;C、球蛋白升高;D、肝小叶碎片状坏死;E、肝细胞有嗜酸性小体;99、出现自身免疫现象(如抗核抗体阳性)及多系统肝外损害(关节炎、肾炎等)常支持下列哪一型肝炎的诊断()A、慢性迁延性肝炎;B、慢性活动性肝炎;C、淤胆型肝炎;D、亚急性重症肝炎;E、慢性重症肝炎;100、对于慢性活动性肝炎的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的是()A、丙氨酸转氨酶升高;B、血清乳酸脱氢酶升高;C、血清碱性磷酸酶升高;D、γ-谷氨酰转肽酶升高;E、γ-球蛋白升高;101、患者为重型肝炎,伴有腹水3天来发热,腹泻及腹痛,使用有压痛及反跳痛,抽出黄色微混液体,应尽快作哪项检查以指导合理用药治疗()A、血培养;B、腹水培养;C、腹水常规及腹水沉渣涂片找细菌;D、腹部平片;E、腹部 B型超声波扫描;102、急性病毒性肝炎早期最主要的治疗措施是()A、卧床休息;B、保肝药物;C、肾上腺皮质激素;D、苯丙酸诺龙;E、转移因子或免疫核糖核酸;103、给重症肝炎肝昏迷患者口服新霉素是为了()A、杀灭肠道致病菌,以免引起革兰氏阴性杆菌败血症;B、新霉素对细菌产生的内毒素有解毒作用;C、新霉素除有抗菌作用外,尚有排除血氨作用;D、抑制肠道细菌,使肠内氨及其他有毒物质的形成减少,从而减少氨及肠中其他有毒物质的吸收量;E、用新霉素治疗可能存在感染的合并症;104、重型肝炎时应用“乳果糖”的目的是()A、增加肝脏营养;B、补充能量;C、减少氨吸收;D、减少肝细胞坏死;E、增加肝细胞增生;105、肝昏迷时,为减少肠道有毒物质的产生,首选的抗菌药物是()A、青霉素;B、氯霉素;C、新霉素;D、磺胺嘧啶;E、黄连素;106、使用左旋多巴治疗肝昏迷,其原理是()A、降低脑细胞内氨离子浓度;B、降低血液内苯乙胺浓度;C、降低血泪内酪氨浓度;D、提高肝脏的单胺氧化酶活性;E、对抗与解除脑内羟苯乙醇胺的假性神经递质作用;107、肝昏迷应用左旋多巴治疗时不能同时应用下列哪种药物()A、谷氨酸钠;B、维生素K;C、维生素C;D、新霉素;E、维生素B6;108、D-青霉胺用于治疗()A、伤寒;B、流行性脑脊髓膜炎;C、慢性肝炎;D、乙型脑炎;E、细菌性痢疾;109、40岁,男性,1周来发热(体温38℃)、咽痛、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右上腹隐痛入院。

临床医学生理第二章

临床医学生理第二章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一、名词解释1.单纯扩散;2.易化扩散;3.主动转运;4.阈值(阈强度);5.阈电位;6.钠-钾泵;7.静息电位;8.动作电位;9.刺激;10.兴奋;11.兴奋性;12.兴奋—收缩耦联;13.等长收缩和等张收缩;14.前负荷;15.后负荷;16.终板电位;17.强直收缩二、填空题1.细胞膜的基本结构是_______模型2.参与易化扩散的蛋白质包括_______和_______。

3.可兴奋细胞包括:______、_______和_______。

4.动作电位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方式是________。

5.静息电位负值增加的细胞膜状态称为_______。

6.构成动作电位除极过程的主要电流是_______。

7.可兴奋组织受刺激后产生兴奋的标志是_______。

8.主动转运的特点是_______浓度梯度转运。

9.动作电位去极化过程中Na+内流的转运方式属于______扩散。

10.脂溶性小分子(O2和CO2)通过细胞膜的转运方式是_______。

11.阈电位是膜对_______的通透性突然增大的临界的膜电位数值。

12.静息电位的产生是由于细胞膜对_____离子通透性增大所造成的,故接近___的平衡电位。

13.降低神经细胞外液K+浓度,静息电位幅值_______,动作电位幅度______。

14.降低神经细胞外液Na+浓度,静息电位幅值________,动作电位幅度______。

15.Na+泵是______酶,它分解1分子A TP可以从胞外泵入_______,从胞内泵出_______。

16.影响骨骼肌收缩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17.同一细胞上动作电位大小不随和而改变的现象称为“全或无”现象。

18.当肌纤维处于最适初长度时,肌小节内的粗、细肌丝处于最理想的重叠状态,此时肌肉若作等长收缩,它产生的最大,若作无负荷收缩,它的最大。

三、是非题1.细胞膜的超极化意味着兴奋。

用药护理考试题

用药护理考试题

用药护理考试题1、苯海拉明不具有的作用是A、A镇静B、E抑制胃酸分泌C、D抗晕止吐D、C抗过敏E、B催眠答案:B2、氯丙嗪治疗精神病的作用机制是A、激动中枢的胆碱受体B、阻断结节-漏斗通路的多巴胺受体C、阻断中脑-边缘系统、中脑-皮质通路的多巴胺受体D、阻断脑内胆碱受体E、阻断黑质-纹状体通路的多巴胺受体答案:C3、主要影响水盐代谢的肾上腺皮质激素是A、E泼尼松龙B、C可的松C、B泼尼松D、A醛固酮E、D地塞米松答案:D4、一患者以肺气肿、呼吸衰竭收入院。

入院第三天晚上,因咳嗽痰多,呼吸困难不能入睡。

下列措施中不正确的是A、B减少夜间操作,帮助患者睡眠B、D给予祛痰药并协助排痰C、E给予低流量持续吸氧D、C给予雾化吸入E、A给予镇咳和镇静药,帮助入睡答案:E5、下列何药可诱发或加重支气管哮喘A、B酚妥拉明B、A肾上腺素C、D普萘洛尔D、E麻黄碱E、C去甲肾上腺素答案:C6、刘某某半月前使用庆大霉素治疗肠道感染,近期出现血尿、蛋白尿、腹部疼度等全身不适,推测可能发生了A、D肾毒性B、A耳毒性C、E骨髓抑制D、C过敏反应E、B胃肠道反应答案:A7、治疗和预防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可首选A、D链霉素B、A磺胺嘧啶银C、E磺胺对甲氧嘧啶D、C四环素E、B磺胺嘧啶答案:E8、可减少心肌细胞“钙超载”的药物是A、A硝酸甘油B、B硝苯地平C、D硝酸异山梨酯D、E普萘洛尔E、C单硝酸异山梨酯答案:B9、患者,女性,57岁6高血压病史20年,伴慢性心功能不全,给予地高辛每日维持量治疗,突然出现窦性心动过缓,宜选用的治疗药物是()A、维拉帕米B、奎尼丁C、阿托品D、普萘洛尔E、肾上腺素答案:C10、可增加卡那霉素耳毒性的利尿药是()A、A氨苯蝶啶B、E阿米洛利C、B螺内酯D、D氢氯噻嗪E、C呋塞米答案:E11、患者,男,25岁,抗结核治疗3个月低热,盗汗,乏力均已消失,患者认为肺结核已治愈,准备停药。

此时最重要的措施是指导患者()A、维持良好的营养B、休息C、坚持规律、全程化疗D、戒酒E、消毒隔离答案:C12、有关血管上受体分布及其对应效应,表述正确的是A、B激动α1受体,皮肤、黏膜血管收缩B、E激动β2受体,骨骼肌血管收缩C、C激动β2受体,冠状血管收缩D、A激动M受体,肾血管收缩E、D激动α1受体,肾血管舒张答案:A13、阿司匹林的镇痛作用机制是A、兴奋中枢阿片受体B、抑制外周PG的合成C、阻断中枢的阿片受体D、抑制传入神经冲动的传导E、抑制痛觉中枢答案:B14、下列哪种药物通过拮抗胆碱受体而发挥抗震颤麻痹作用A、苯海索B、金刚烷胺C、卡比多巴D、左旋多巴E、溴隐亭答案:A15、可稀释后口服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药是A、A肾上腺素B、D去氧肾上腺素C、C异丙肾上腺素D、B去甲肾上腺素E、E阿托品答案:D16、患者,女,30岁,每次月经过多,时间长,贫血,面色苍白、疲乏无力、头晕、心悸气短,血常规提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其贫血为()A、再生障碍性贫血B、维生素B2缺乏C、肾性贫血D、巨幼细胞性贫血E、缺铁性贫血答案:E17、有关β受体分布及其对应效应,表述正确的是A、A激动β1受体,心肌收缩力减弱B、C激动β2受体,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减少C、D激动β2受体,支气管平滑肌收缩D、B激动β1受体,脂肪分解减少E、E激动β1受体,肾素分泌增多答案:E18、成人甲状腺素缺乏可导致A、A呆小症B、D猫叫综合征C、B先天愚型D、E侏儒症E、C粘液性水肿答案:E19、帕金森病的主要病变部位是A、小脑-脑干多巴胺能神经通路B、丘脑下部-垂体多巴胺能神经通路C、中脑-皮质通路多巴胺能神经通路D、黑质-纹状体多巴胺能神经通路E、中脑-边缘系统多巴胺能神经通路答案:D20、肝素抗凝血的特点是A、A仅用于体内抗凝血B、B仅用于体外抗凝血C、C体内、体外均有抗凝血作用D、D抗凝血作用通过抑制抗凝血酶Ⅲ的活性E、E抗凝血作用通过促进纤溶酶活性答案:C21、患者男,56岁,主诉活动后心前区疼痛一月余。

急诊常见检验值及临床意义

急诊常见检验值及临床意义
50%GS 10%GS
1~2g 50~100ml 5~10 u
50ml 1000ml
静脉注射 5~10 分钟
静脉注射 2~5 分钟
与50ml 50%GS 静脉注射
静脉注射5分钟 以上
静脉滴注1~2h
速尿
20~40mg
静脉注射
血透
--
--
起效时间 1~2分钟 30分钟 15~45分钟 30分钟 30分钟 5~15分钟
N末端前脑钠肽(BNP)
BNP<100pg/ml
50岁
50-75岁
>75岁
排除心衰的可能 ≤300pg/ml
≤300pg/ml
≤300pg/ml
心衰的可能性较低 ≤450pg/ml
≤900pg/ml
≤1800pg/ml
心衰的可能性较高 ≥450pg/ml
≥900pg/ml
≥1800pg/ml
THANKS
持续可 检测时间
灵敏度
特异性
12
1.5-2小时 8-12小时 +++ ++
16
1.5-2小时 8-12小时 +++ +
83
2-3小时 1-2天
+++ +++
38
3-4小时 7-14天 ++++ ++++
96
4-6小时 2-3天
++
++
103 6-10小时 3-5天
++

135 6-10小时 5-7天
立即
维持时间 10~30分钟
2~6h 2~6h 2~6h 2~6h 4~6h --
血清钠:135~145mmol/L
血清钠是指血清中钠离子浓度,血清钠的 测定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尤其有助于脱 水的治疗。
危急值(低值):≤ 110 mmol/L (高值):≥170 mol/L

第七章变态反应

第七章变态反应

第七章超敏反应一是非题1.不同变应原可以诱发机体产生同一类型的变态反应,不同变态反应也可由同一变应原引起。

()2.巨噬细胞活化因子(MAF)和IL-1是由致敏TD细胞释放的淋巴因子。

()3.只有抗原与肥大细胞表面的IgE结合,才能刺激肥大细胞释放生物活性介质。

()4.脱敏注射可使机体暂时解除致敏状态。

()5.转移因子(TF)、促分裂因子(MF)都能使T细胞转化为致敏的TD细胞。

()6.过敏休克样反应属I型变态反应。

()7.只有IgE才能引起I型变态反应。

()8.抗体可以参与各型变态反应过程。

()9.组织胺参与I型、Ⅲ型变态反应。

()10.在速发型变态反应中,引起速发相的主要介质为组织胺,白细胞三烯。

()11.Ⅱ型变态反应中的靶细胞既有自身细胞也有同种异型细胞。

()12.抗毒素血清既可引起免疫保护作用,也可引起免疫病理反应。

()13.肥大细胞表面有IgEFc受体,可与IgE结合。

()14.Ⅳ型变态反应常与细胞免疫共存。

()15.各型变态反应均与遗传体质密切相关。

()16.嗜酸性粒细胞释放磷脂酶D,可灭活白三烯。

()17.补体可参与各型变态反应。

()二、填空题1.引起I型变态反应的变应原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们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及_______等途径进入机体。

2.I型变态反应主要是由抗体_______介导,它是一种亲细胞性抗体、能吸附于_______、_______表面,当变应原再次进入机体与_______结合产生交联反应,引起_______、_______释放生物活性介质。

3.引起I型变态反应的生物活性介质包括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I型变态反应中,介质作用的靶器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介质的生物学效应是引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危急值

危急值

• 根据血液pH的高低,<7.35为酸中毒, >7.45为碱中毒。 • 危急值: <7. 2 >7.5
• 典型的心电图改变为早期出现T波降低、 变平或倒置,随后出现高血钾:血钾浓度超过5.5mmol/L。 • 症状:神志模糊,感觉异常,肢体软弱 无力。严重者有微循环障碍表现,如皮 肤苍白,发冷,青紫,低血压等。有心 动过缓或心律不齐。最危险可致心搏骤 停。心电图:T波高而尖,P波波幅下降。 QRS增宽。
血清胆碱酯酶( 血清胆碱酯酶(CHE)临床意义 ) 病理性升高:肾病综合征,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 病理性升高:肾病综合征,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 脂肪肝,原发性家族性高CHE血症,血清 血症, 脂肪肝,原发性家族性高 血症 血清CHE变 变 原发性肝癌等。 异,原发性肝癌等。 (2)病理性降低:重症肝炎,慢性肝炎活动型,肝 病理性降低: 病理性降低 重症肝炎,慢性肝炎活动型, 硬化,肝脓肿,各种癌,低蛋白血症(营养不良 营养不良, 硬化,肝脓肿,各种癌,低蛋白血症 营养不良, 贫血,感染,皮肌炎,急性心肌梗死), 贫血,感染,皮肌炎,急性心肌梗死 ,遗传性血 异常症, 轻度中毒降低30%, 清CHE异常症,有机磷中毒 轻度中毒降低 异常症 有机磷中毒(轻度中毒降低 , 中度中毒降低50%,重度中毒降低 中度中毒降低 ,重度中毒降低70%),溃疡性 , 结肠炎,肾功能不全,天疱疮,烧伤等。 结肠炎,肾功能不全,天疱疮,烧伤等。 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多汗、胸闷、 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多汗、胸闷、视力 模糊、无力、瞳孔缩小;还有肌纤维颤动、 模糊、无力、瞳孔缩小;还有肌纤维颤动、瞳孔 明显缩小、轻度呼吸困难、流涎、腹痛、腹泻、 明显缩小、轻度呼吸困难、流涎、腹痛、腹泻、 步态蹒跚,意识清楚; 除上述症状外, 步态蹒跚,意识清楚; 除上述症状外,并出现昏 肺水肿、呼吸麻痹、脑水肿。 迷、肺水肿、呼吸麻痹、脑水肿。

胆碱酯酶偏低的原因

胆碱酯酶偏低的原因

胆碱酯酶偏低的原因
一、胆碱酯酶偏低的原因二、胆碱酯酶的药理毒理三、胆碱酯酶怎么检查
胆碱酯酶偏低的原因1、胆碱酯酶偏低的原因
肝炎患者,肝硬化时胆碱酯酶会偏低,肝硬化代偿期胆碱酯酶还算正常,但是失代偿期胆碱酯酶开始降低,在肝昏迷的时候胆碱酯酶偏低的现象表现最为明显。

患者如果为急性肝炎时,胆碱酯酶也会偏低。

胆碱酯酶合成减少是导致血清胆碱酯酶偏低的原因。

当患者为急性肝炎时,胆碱酯酶下降至极其达到最低值,然后渐渐上升,但是假如胆碱酯酶一直降低则提示预后不良。

如果有机磷农药中毒,胆碱酯酶活力会显着下降,同时胆碱酯酶会明显减少,一些情况如营养不良、恶性贫血等也会导致胆碱酯酶偏低。

2、胆碱酯酶是什么
胆碱酯酶是一类糖蛋白,以多种同工酶形式存在于体内。

一般可分为真性胆碱酯酶和假性胆碱脂酶。

真性胆碱酯酶也称乙酰胆碱酯酶,主要存在于胆碱能神经末梢突触间隙,特别是运动神经终板突触后膜的皱摺中聚集较多;也存在于胆碱能神经元内和红细胞中。

此酶对于生理浓度的Ach作用最强,特异性也较高。

一个酶分子可水解3×10分子Ach,一般常简称为胆碱酯酶。

假性胆碱酯酶广泛存在于神经胶质细胞、血浆、肝、肾、肠中。

对Ach的特异性较低,假性胆碱酯酶可水解其他胆碱酯类,如琥珀胆碱。

3、胆碱酯酶的作用。

胆碱酯酶浓度降低导致MECT术后呼吸延迟恢复1例

胆碱酯酶浓度降低导致MECT术后呼吸延迟恢复1例

胆碱酯酶浓度降低导致MECT术后呼吸延迟恢复1例发表时间:2020-12-31T02:17:11.857Z 来源:《医药前沿》2020年26期作者:舒杭任仕强[导读] 应行进一步检查以明确胆碱酯酶下降的原因,如是否存在遗传性胆碱酯酶缺乏症等。

(绵竹市精神病医院精神科四川绵竹 618200)【摘要】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开展已久,其适应范围广泛,疗效迅速、确切,但是部分案例存在心跳减慢、自主呼吸延迟恢复等风险性。

本例患者因治疗后出现自主呼吸延迟恢复,同时发现患者胆碱酯酶含量降低,既往体健,虽有有机磷农药接触史一次但无明显中毒症状,故具有特殊性。

【关键词】MECT;胆碱酯酶;呼吸延迟【中图分类号】R74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20)26-0227-021.病例患者女,52岁,汉族,农民,因“缓起情绪低落2年,加重伴自杀意念1月”入院。

既往体健。

家族史无特殊。

入院体格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入院诊断为:重度抑郁发作,不伴精神病性症状。

入院后,所完善检查显示:血常规、大便常规、血生化、心肌酶、感染标志物、腹部彩超、脑电图、头部CT均正常;电解质血钾3.07mmol/L,尿常规白细胞+++、蛋白质±,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缓,P58次/分”。

予“舍曲林(最大量100mg/d)、喹硫平(最大量100mg/d)”治疗五天后,患者自杀意念强烈且出现自杀行为一次,因考虑患者病情严重且药物治疗起效较慢故改为MECT治疗。

术前除胆碱酯酶浓度外等其他各项常规检查指标正常。

入院第六天禁食6h、禁水2h后根据患者体重,按照丙泊酚1.0mg/kg、复合琥珀胆碱1.0mg/kg剂量标准进行静脉全麻后,严格遵照治疗常规进行首次MECT治疗。

操作完毕后立即予控制性正压通气,同时监测心率为130~140次/min,持续约30秒后降至约90~100次/min,血氧饱和度为98%。

10min后,患者无意识及自主呼吸,四肢肌力0级,继续予控制性正压通气。

西医诊断学基础练习试卷7_真题-无答案

西医诊断学基础练习试卷7_真题-无答案

西医诊断学基础练习试卷7(总分100,考试时间90分钟)1. A1型题1. 以下为穿刺液化学检查内容,但应除哪项外A. 总蛋白测定B. 黏蛋白测定C. 同工酶分析D. 葡萄糖测定E. 酶活性测定2. 血三酰甘油增高不常见于以下哪种疾病A.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B. 原发性高脂血症C. 严重肝衰竭D. 肾病综合征E. 糖尿病3. 脑脊液静置12~24h后出现薄膜见于下列何种疾病A. 化脓性脑膜炎B. 结核性脑膜炎C. 蛛网膜下腔梗阻D. 流行性乙型脑炎E. 病毒性脑膜炎4. 关于尿胆红素测定,下列叙述哪项正确A. 正常可出现阳性反应B. 肝细胞黄疸时,胆红素中度增高C. 阻塞性黄疸时,尿胆红素阳性D. 溶血性黄疸,尿胆红素明显增高E. 严重肾衰时,尿胆红素明显增高5. 脑脊液采集的第一管用做下列哪项检查A. 细菌培养B. 化学分析C. 免疫学检查D. 一般性状检查E. 显微镜检查6. 在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时为随访疗效,下列哪项检查不能作为判断疗效的指标A. FT3、FT4B. 131I吸收率C. 安静时心率D. 基础代谢率E. T4/TBG7. 甲状腺素分泌过少时A. 组织耗氧量增加B. 促进细胞发育、分化C. 出现呆小症或粘液性水肿D. 神经系统兴奋性增加E. 食欲增加8. 红斑狼疮患者的补体含量变化中,下述哪项是错误的A. 大多数情况总补体活性均降低B. 补体组份的降低早于临床症状的加重C. C4的降低先于C3及其它补体成分D. 当症状缓解时,所有补体组分转为正常E. 疾病呈活动期时补体C4明显下降9. 关于脑脊液检查的正常参考值,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 蛋白定量成人0.15~0.45g/LB. 蛋白电泳αl球蛋白为3%~8%C. IgG 0.01~0.04g/LD. 氯化物定量119~129mmol/LE. 乳酸脱氢酶总活性0~8mlU/L10. 以下哪项是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A. HBsAgB. HBeAbC. HBcAbD. HBeAgE. HBsAb11. 下述造影目前已基本淘汰,除了A. 静脉胆道造影B. 气腹造影C. 腹膜后充气造影D. 气脑造影E. 口服胆囊造影12. 含有总胆固醇最多的脂蛋白是A. CMB. VLDLC. LDLD. ApoAE. HDL13. 正常人昼夜最高尿比重与最低尿比重之差为A. 不应少于0.001B. 不应少于0.005C. 不应少于0.007D. 不应少于0.009E. 不应少于0.01514. 内生肌酐清除率测定是反映A. 近端肾小管排泄功能B. 远端肾小管排泄功能C. 肾小球滤过功能测定D. 肾脏浓缩稀释功能E. 肾血流量15. 脑脊液呈红色改变常见于A. 结核性脑膜炎B. 化脓性脑膜炎C. 蛛网膜下腔陈旧性出血D. 脑出血E. 病毒性脑膜炎16. 血清总胆固醇降低见于A. 甲状腺功能亢进B. 甲状腺功能减退C. 动脉硬化D. 糖尿病E. 肾病综合征17. 甲状腺功能亢进初步诊断,应首选下列哪项检查A. 胸片、腹部B超B. 心电图C. 大便常规及血常规D. 骨穿刺E. T3、T4、FT3、TSH测定18. 影响尿液渗透压的主要因素是A. 葡萄糖B. 菊粉C. 蛋白质D. 氯化钠E. 造影剂19. 酚红排泌试验是检测A. 远端肾小管排泄功能B. 近端肾小管排泄功能C. 肾小球滤过功能D. 肾小管最大吸收能力E. 肾血流量20. 用ELISA法检测乙型肝炎抗原、抗体系统结果:HBsAg(+)、HBeAg(+)、抗HBs(-)、抗HBc(-)及抗HBe(-),说明A. HBV复制活跃,血清具有高度传染性B. HBV复制,血清无传染性C. HBV停止复制,血清已无传染性D. HBV停止复制,以往曾经感染过乙肝病毒E. 接种乙肝疫苗后21. 下列哪项是诊断原发性肝癌最敏感的检查指标A. A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B. AFP(甲胎蛋白)C. AST(天门冬酸氨基转氨酶)D. γ-GT(γ谷氨酰转移酶)E. ALP(碱性磷酸酶)22. 能更好地反映肾脏浓缩稀释功能的指标是A. 尿比重B. 夜间尿量C. 尿渗透压D. 白天尿量E. 24小时尿量23. 以下哪项不是引起高钠血症的常见原因A. 摄水不多B. 呕吐、腹泻C. 排尿过多D. 高热E. 长期应用ACTH或糖皮质醇激素24. 由强到弱,X线穿透力依次为A. 气体、脂肪、液体、软组织B. 气体、液体、软组织、脂肪C. 骨骼、脂肪、液体、软组织D. 液体、软组织、骨骼、脂肪E. 脂肪、气体、骨骼、液体、软组织25. 在漏出液形成的原因中应除外以下哪项A. 血管内胶体渗透压下降B. 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升高C. 淋巴回流受阻D. 水钠潴留引起细胞外液增多E. 血管通透性增加26. 空腹血糖增高不常见于以下哪种疾病A. I和Ⅱ型糖尿病B.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C. 胰岛β细胞瘤D. 剧烈运动、情绪紧张时E. 口服避孕药27. 正常脑脊液蛋白电泳含量最高的是A. αl球蛋白B. α2球蛋白C. β球蛋白D. γ球蛋白E. 白蛋白28. 描述肾小球滤过率用下列哪种单位表示A. %B. mg/LC. mmol/LD. m1/minE. L/24h29. 关于CEA的描述哪项是不正确的A. CEA是一种糖蛋白B. 正常人血清含量是2.5~5g/m1C. 含量>20/Ig/m1,97%为癌症患者D. 被视为结、直肠癌的标志物E. 是非特异性肿瘤标志物30. 下列与胆碱酯酶有关的叙述中,哪项是错误的A. 全血胆碱酯酶称特异性胆碱酯酶B. 血清胆碱酯酶称非特异型胆碱酯酶C. 全血胆碱酯酶存在于肝脏D. 血清胆碱酯酶降低提示肝脏损害E. 两种胆碱酯酶都下降提示有机磷中毒31. 关于肝细胞性黄疸患者的胆红素代谢检查,下列哪些是错误的A. 总胆红素增加B. 结合胆红素中度增加C. 非结合胆红素中度增加D. 尿胆红素阴性E. 尿胆原多为中度增高32. 下列哪一种情况下最易引起高血钾A. 食入较多钾盐B. 蛋白质及糖代谢增强C. 输入钾盐过多D. 长期不能进食由静脉补充营养E. 严重呕吐33. 右侧膈下游离气体主要需与下列哪项鉴别A. 胃泡B. 间位结肠C. 先天性巨结肠D. 气胸E. 气肿性胆囊炎34. 慢性酒精中毒病人有诊断意义的酶学检查是A. 谷丙转氨酶B. 谷草转氨酶C. 碱性磷酸酶D. γ谷氨酰转肽酶E. 淀粉酶35. 关于口服糖耐量试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 用于诊断Ⅱ型糖尿病B. 糖耐量减低常见于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C. 空腹血糖<7.8mmol/L,2小时血糖在7.8~11.1mmol/L之间,称为糖耐量减低D. 空腹血糖减低,服糖后血糖上升不明显,2小时后仍处于低水平,称为葡萄糖耐量曲线低平E. 空腹血糖低于正常,口服糖后血糖高峰提前出现并超过正常,2小时后不能降至正常,尿糖出现阳性,常见于肝源性低血糖36. 葡萄糖耐量试验主要用于A. 糖尿病的预后诊断B. 确诊可疑的隐匿性糖尿病患者C. 诊断是否发生糖尿病酸中毒D. 了解糖尿病是否得以控制E. 指导糖尿病用药37. 关于肾功能检查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 内生肌酐清除率测定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B. PSP试验可大致反映近曲小管的重吸收功能C. 莫氏试验反映远曲小管及集合管的浓缩稀释功能D. 血清尿素氮及血清肌酐测定主要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E. 血液pH测定可准确反映肾小管酸碱平衡功能38. 血清中能催化L-丙氨酸与ɑ-酮戊二酸氨基转移的酶是A. ALTB. ASTC. 磷脂酶D. 脂肪酰转移酶E. γ-GT39. 关于溶血性黄疸患者的胆红素代谢检查,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 总胆红素增加B. 非结合胆红素明显减少C. 结合胆红素轻度增加D. 尿胆原明显增高E. 尿胆红素阴性40. 下列哪项提示早期肾功能不全A. 血清尿素氮605mmol/LB. 血清肌酐980mmol/LC. 夜间尿量>750mlD. 酚红排泌试验2小时总排泌量70%E. 内生肌酐清除率60mL/min41. 腹部平片,对下列哪一种病变价值最低A. 尿路结石B. 肾结核C. 肾萎缩D. 膀胱肿瘤E. 了解节育环的位置42. 孕妇需避免X线检查,是因为A. X线的光化学作用B. X线的荧光作用C. X线的生物作用D. X线的感光作用E. 以上都不是43. 空腹血糖及糖耐量正常,尿糖阳性,应考虑A. 药物性糖尿B. 应激性糖尿C. 肾性糖尿D. 肝病性糖尿E. 甲状腺功能亢进44. 正常人内生肌酐清除率为A. 70~50ml/minB. 30~50ml/minC. 70~80mL/minD. 80~120ml/minE. <50ml/min45. 吸收X线能力最强的组织结构是A. 肌肉B. 脂肪C. 骨骼D. 肺组织E. 肝脏46. 下列哪些酶是血清中不存在的A. 脂肪酶B. β葡萄糖醛酸酶C. 尿素酶D. 磷酸酶E. γ-GT47. 下列影响ALP的生理因素中哪项不正确A. 在肝脏中含量最高B. 高脂肪饮食时ALP降低C. 临产前1个月的孕妇含量明显增高D. 骨骼疾病ALP升高E. 儿童含量明显高于成人48. 维持人体血浆胶体渗透压的蛋白质是A. 总蛋白B. 白蛋白C. 白蛋白和γ球蛋白D. γ球蛋白E. 白蛋白和α、β球蛋白49. 血清钠增高见于A. 胃肠造瘘后B. 大面积烧伤C. 大量放腹水D.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E.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50. 尿常规中尿红细胞(+++)/Hp,提示红细胞数为A. >3个/HpB. >5个/HpC. >10个/HpD. 15~20个/HpE. >20个/Hp。

血清胆碱酯酶的检测和临床应用

血清胆碱酯酶的检测和临床应用

血清胆碱酯酶的检测和临床应用发表时间:2017-08-22T15:36:17.340Z 来源:《心理医生》2017年19期作者:莫竞华[导读] 胆碱酯酶的检测可作为多种临床常见疾病的监测与预后判断的指标,值得推广应用及后续的进一步研究。

(广西河池市第三人民医院广西河池 547000)【摘要】血清胆碱酯酶是临床生化检查中的一个常规项目,广泛应用于有机磷农药中毒、肝功能损害的诊断与预后观察。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血清胆碱酯酶与许多临床疾病都有一定的相关性,如脑梗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力衰竭、感染、恶性肿瘤等。

本文就血清胆碱酯酶的变化与临床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为研究人员及临床医生对血清胆碱酯酶的认识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胆碱酯酶;临床应用【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19-0098-02胆碱酯酶(Cholinesterase,ChE)是一类催化酰基胆碱水解的酶类。

对胆碱酯酶的研究早期主要集中在有机磷农药中毒和肝脏疾病方面,近年来血清胆碱酯酶在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感染等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进展。

1.胆碱酯酶的生物学特性胆碱酯酶分为两种,一种为乙酰胆碱酯酶(AChE),主要分布于神经组织,小部分分布于红细胞和血清等非神经组织中。

另一种为丁酰胆碱酯酶(PchE),大多数分布于肝、脑白质和血清中,对乙酰胆碱(ACh)的特异性较低,PchE能与有机磷毒剂或杀虫剂结合,并能水解许多酯类、肽类等化合物,参与某些药物的代谢过程。

血清中的胆碱酯酶主要来源于PChE,AChE含量极少。

2.胆碱酯酶的检测方法胆碱酯酶的检测,早期有放射化学测定法,灵敏度高,但因其放射性对人体的危害,不利于大范围推广;临床上也有用试纸法或干片法测定全血和血清中胆碱酯酶,但灵敏度和特异性均受到限制;后续又研发有乙酰胆碱酯酶(AChE)ELISA测定试剂盒,灵敏度和特异性均得到了提高,但因其操作繁琐且耗时较长,不利于大批量标本的检测及基层医院的开展。

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电解质钾K[正常参考值]3.5-5.5mmol/L。

[临床意义]增高见于肾功能衰竭、肾上腺皮质机能减退症、休克、组织挤压伤、低醛固酮血症、重度溶血、口服或注射含钾液过多等。

减低见于肾上腺皮质机能亢进、严重呕吐、腹泻、服用利尿剂和胰岛素、钡盐中毒、代谢性碱中毒、低钾饮食等。

钠Na[正常参考值]135-145mmol/L。

[临床意义]增高见于垂体前叶肿瘤、肾上腺皮质机能亢进、严重脱水、中枢性尿崩症、过多输入含钠盐溶液、脑外伤、脑血管意外等。

减低见于糖尿病、肾上腺皮质机能不全、消化液丢失过多(如呕吐、腹泻)、严重肾盂肾炎、肾小管严重损害、应用利尿剂大量出汗、大面积烧伤、尿毒症的多尿期等。

氯Cl[正常参考值]:以氯计96~106.7mmol/L[临床意义]增加:氯化物摄入过多,肾衰少尿期,换气过度,碱中毒,尿路阻塞等。

减少:稀释性低钠血症,长期应用利尿剂、脱水剂,重症糖尿病,剧烈呕吐或腹泻,肾衰多尿期等。

离子钙(Ca+)[正常参考值]:2.10~2.85mmol/L[临床意义]增加: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增生、腺瘤、腺癌、第三性),多发性骨髓瘤,急性溶骨性病变,骨肿瘤,尿毒症,阿狄森病,柯兴综合征,肢端肥大症,维生素D中毒,非溶骨性恶性肿瘤,特发性高钙血症等。

减少:甲状旁腺功能减低,维生素D缺乏,婴儿手足搐搦症,肾衰,脂痢,急性胰腺炎,阻塞性黄疸,长期禁食,静脉内高营养疗法等。

血糖[正常参考值]:3.9~6.11mmol/L。

肾功能1、尿素氮(BUN) [正常参考值]:1.7~8.3mmol/L2、肌酐(CRE)[正常参考值]:44~131μmol/L血淀粉酶[正常参考值]:0~100 IU/L 尿淀粉酶:[正常参考值]:0~460 IU/L[临床意义]:急性胰腺炎病人胰淀粉酶溢出胰腺外,迅速吸收入血,由尿排出,故血尿淀粉酶大为增加,是诊断本病的重要的化验检查。

血清淀粉酶在发病后1~2小时即开始增高,8~12小时标本最有价值,至24小时达最高峰,为500~3000Somogyi氏单位,并持续24~72小时,2~5日逐渐降至正常,而尿淀粉酶在发病后12~24小时开始增高,48小时达高峰,维持5~7天,下降缓慢。

溶血对临床检验结果的干扰

溶血对临床检验结果的干扰

溶血对临床检验结果的干扰王路长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四川成都610000临床检验项目作为现在医生诊疗的辅助指标,一个准确的检验结果对于临床来说非常重要。

但是影响检验结果的因素太多,所以我们必须要清楚各因素的具体影响,在这其中标本状态就是其中之一,标本状态包括:溶血、黄疸、脂血。

溶血是临床常见不合格标本,一般情况下建议重新采血,不过有时因门诊病人不在或病人不同意重新采血、不好采血时,只能进行“让步检测”。

了解溶血会对检验结果产生什么样的影响非常必要,为此,本文就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做一归纳总结,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些参考一、溶血会影响的项目有哪些(一)生化项目1、结果偏高的项目溶血对乳酸脱氢酶(LDH)的影响最大,可使测定值升高达100-180;其次是肌酸激酶,高达约69倍;再次,是血清磷和钾,前者为50倍,后者为20-30倍。

还有谷草转氨酶,10-30倍;肌酸激酶同工酶15倍;谷丙转氨酶,7倍。

其他项目如:总蛋白(TP)、白蛋白(ALB)、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胆碱酯酶(CHE)、β羟丁酸(HBDH)及总胆红素(TBIL)有不同程度的升高。

2、结果偏低的项目溶血导致某些项目的测定结果偏高外,还可导致有的项目值偏低。

如γ-谷氨酰转肽酶(γ-GT)、葡萄糖(GLU)和直接胆红素(DBIL)。

3、影响不大的项目据多篇文献报道显示,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尿素氮(B)白蛋白(Alb)和高密度脂蛋白(HDL)受溶血的影响不大。

(二)凝血项目溶血标本检测的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要比不溶血的标本测定值分别升高约7.22%和26.26%;血浆纤维蛋白原(Fg)则降低约9.88%。

对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来说,由于红细胞膜含有磷脂,溶血标本具有和血小板Ⅲ因子(磷脂)相似的凝血活性,能缩短溶血血浆标本的APTT值。

但是,促凝血检测结果受溶血因素影响,却不随溶血程度的增加而成简单的线性改变。

讲解 胆碱酯酶

讲解 胆碱酯酶

胆碱酯酶胆碱酯酶(cholinesterase)是一类糖蛋白,以多种同功酶形式存在于体内。

一般可分为真性胆碱酯酶和假性胆碱脂酶。

真性胆碱酯酶也称乙酰胆碱酯酶,主要存在于胆碱能神经末梢突触间隙,特别是运动神经终板突触后膜的皱摺中聚集较多;也存在于胆碱能神经元内和红细胞中。

此酶对于生理浓度的Ach作用最强,特异性也较高。

一个酶分子可水解3×10分子Ach,一般常简称为胆碱酯酶。

假性胆碱酯酶广泛存在于神经胶质细胞、血浆、肝、肾、肠中。

对Ach的特异性较低,假性胆碱酯酶可水解其他胆碱酯类,如琥珀胆碱。

一、基本概述胆碱酯酶蛋白分子表面的活性中心有两个能与乙酰胆碱结合的部位,即带负电荷的阴离子部位和酯解部位。

酯解部位含有一个由丝氨酸的羟基构成的酸性作用点和一个由组氨酸咪唑环构成的碱性作用点,两者通过氢键结合,增强了丝氨酸羟基的亲核活性,使之易于与乙酰胆碱结合胆碱酯酶水解乙酰胆碱的过程可分为三个步骤:①乙酰胆碱分子结构中带正电荷的季铵阳离子头,以静电引力与胆碱酯酶的阴离子部位相结合;同时乙酰胆碱分子中的羰基碳与胆碱酯酶酯解部位的丝氨酸的羟基以共价键形式结合,形成乙酰胆碱和胆碱酯酶的复合物。

②乙酰胆碱与胆碱酯酶复合物裂解成胆碱和乙酰化胆碱酯酶。

③乙酰化胆碱酯酶迅速水解,分离出乙酸,酶的活性恢复。

正常范围:比色法:130~310U/L;酶法:儿童和成人男性、女性(40岁以上)5410~32000U/L;女性(16~39岁)4300~11500U/L。

检查介绍:胆碱酯酶有两类,它们都能水解乙酸胆碱。

一类是乙酰胆碱酯酶。

另一类是羟基胆碱酯酶。

胆碱酯酶是一种水解酶,它的作用是水解乙酰胆碱。

乙酰胆碱是胆碱能神经(如副交感神经、运动神经、交感神经节前纤维等)末梢释放的一种神经介质。

当神经末梢受刺激引起兴奋时,释放乙酰胆碱,与胆碱能受体结合,发挥神经-肌肉的兴奋传递作用。

随后,乙酰胆碱即被胆碱酯酶水解而失去作用。

如果胆碱酯酶的作用被抑制,就会发生乙酰胆碱过剩而集聚现象,引起胆碱能神经过度兴奋、类似有机磷中毒的表现。

肝炎的病因治疗与预防

肝炎的病因治疗与预防

肝炎的病因治疗与预防肝炎转化为肝硬化需要多长时间,取决于患者的具体情况,不能一概而论。

一般来说,慢性肝炎病进展为肝硬化需要很长时间。

如果肝炎病情轻微,积极治疗抗病毒药物,抑制病毒复制,肝炎病进展缓慢,可能需要十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进展为肝硬化病。

如果肝炎病情特别严重,比如重症肝炎患者,可能会危及患者的生命。

一般抢救治疗后,患者的生命得以挽救,重症肝炎已经转化为肝硬化。

从重症肝炎到肝硬化的时间只有几个月,时间特别短。

肝炎转化为肝硬化需要具体的时间。

根据患者病因、肝损伤程度、是否治疗、治疗等诸多相关因素,如肝炎疾病,如乙型病毒性肝炎,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病毒载量等相关因素,积极进行抗病毒药物,如恩替卡韦酯,可以有效控制肝病毒载量。

如果不进行有效的治疗,会损害肝功能,加速疾病的进展。

即使进展缓慢,肝硬化也可能在几年内发生。

1.注意饮食护理,平时给温和易消化的食物。

如小米粥、软面、面汤等食物。

2.食用维生素和纤维素含量高的食物,如卷心菜、油菜、菠菜等蔬菜,可适当多吃。

肝炎是肝脏的炎症,可由多种原因导致,如病毒、细菌、寄生虫、化学毒物、药物和毒物、免疫因素、酒精等。

病原侵害肝脏,使得肝脏的细胞受到破坏,肝脏的功能受到损害,下面就本病的病因进行一下具体的介绍:1、肝炎病毒甲型肝炎病毒(HAV)是微小核糖核酸(RNA)病毒是一种直径25的球形颗粒,形状为无囊膜的20面体~29nm,内容单股正链RNA 基因组;乙型肝炎病毒(HBV)是一个42nm有外壳(HBsAg)和核心(HBcAg)组成的DNA病毒,HBV的核心由DNA、DNA多聚酶、HBcAg和HBeAg成分;丙型肝炎病毒(HCV)可通过血流传播;丁型肝炎病毒(HDV)缺陷RNA直径35的病毒~37nm,具有HBsAg外壳;戊型肝炎病毒(HEV)是肠道传播肝炎的新病原体,过去被称为肠道传播的非甲非乙型肝炎病毒。

2、酒精酒精对肝脏有明显的毒性作用,对肝脏的损害程度与其酒精含量成正比,可诱发酒精性肝炎。

中毒

中毒

代谢症状
低钾:棉籽油中毒
低血糖:磺胺中毒 胰岛素 酸中毒:甲醇中毒 水杨酸
眼、耳
瞳孔散大
阿托品类及抗胆碱药、曼陀罗类植物、抗组胺 药、拟肾上腺素药、肉毒、氰化物、乙醚等
瞳孔缩小 阿片类、有机磷、拟胆碱药、巴比妥类、烟碱 视力下降 甲醇、硫化氢等 羞光、流泪、疼痛 刺激性气体、催泪、腐烂性毒剂 色视 洋地黄(绿黄视)、硫化氢(彩色环) 耳鸣、耳聋 氨基糖甙类、水杨酸盐、奎宁、奎尼丁
安定(氟马西尼) 异烟肼中毒--维生素B6
对症支持治疗
大多数毒物无特效解毒药。对症 治疗十分重要。 昏迷、中枢抑制、脑水肿、抽搐 肺水肿、呼吸衰竭 心律失常、休克 消化道出血 急性肝肾损害 感染、高热等
预 防
加强宣传 加强毒物管理 预防化学性事物中毒 防止误食毒物或用药过量
(三)特殊检查 毒物分析对诊断有较强的特异性,但敏 感性低。 有条件时,应从容器、剩余的食物、毒 物或药物、染毒的空气、中毒患者的排 泄物、洗出胃液,及患者的血液、尿样、 大便及其它可疑物品中留取标本,进行 毒理学分析测定。 设计司法纠纷的事件,毒物监测机构应 有资质
中毒的诊断
病史询问 临床表现 寻找盛器 中毒地点的检查 实验室检查
2.按性质分: 自杀性:安定、农药等 事故性:工厂气体泄露等,误服 环境污染:工厂有害气体或废水排放 犯罪性:摇头丸、白粉等,投毒
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
(吸 收) 经胃肠道进入:口服毒物 经呼吸道吸入:挥发性气体或烟 尘 毒物,如CO,氯气 经皮肤吸收:脂溶性毒物如有机 磷农药 直接进入血液:注射毒品,毒蛇 咬伤
毒物的种类
化学性毒物
毒物
动物性毒物 植物性毒物 药物性毒物

毒理学选择填空

毒理学选择填空

毒理学选择填空1、某种物质对⽣物机体损害能⼒越⼤,说明其毒性也越(⼤)。

衡量毒物毒性⼤⼩的指标是剂量。

引起动物机体中毒反应的剂量越⼩,毒性越(⼤)。

2、毒物的联合作⽤⼤致可分为相加作⽤、协同作⽤、增强作⽤、拮抗作⽤和独⽴作⽤。

3、外源化学物进⼊机体后,对该外源化学物或其⽣物学后果的测定指标可分为接触(暴露)标志物、效应标志物和易感性标志物。

4、剂量-反应关系曲线中(S形曲线)类型较为常见。

5、LD50 数值越⼩,表⽰外源化学物的毒性越(强);反之,LD50 数值越⼤,则毒性越(低)。

6、Zac值⼩,说明化学物质从产⽣轻微损害到导致急性死亡的剂量范围(窄),引起死亡的危险性(⼤);反之,则说明引起死亡的危险性(⼩)。

7、Zch值⼤,说明⼆者之间的剂量范围⼤,由极轻微的毒效应到较为明显的中毒表现之间发⽣发展的过程较为隐匿,易被忽视,故发⽣慢性中毒的危险性(⼤)。

8、安全范围和暴露范围⼤,则⼈群暴露发⽣有害效应的危险性(⼩)。

9、跨膜转运根据其是否耗能,是否能逆浓度梯度,可分为(主动转运)和(被动转运)两种⽅式。

10、⽣物转运中,颗粒物和⼤分⼦常通过(胞吞)和(胞吐)进出细胞。

11、外源化学物在⼈体内常以(⾎浆蛋⽩)、(肝、肾)、(脂肪组织)和(⾻)作为贮存库。

12、毒物的⽣物转化是()。

13、机体对外源化学物的转化⽅式,主要是(氧化)、(还原)、(⽔解)和(结合)。

14、A、B两外源化学物的LD50相同,但其曲线斜率不同。

A物质的曲线斜率⼩,需要有较⼤的剂量变化才能引起明显的死亡率改变;B物质的曲线斜率⼤,相对⼩的剂量变化即可引起明显的死亡率改变。

在较低剂量时,( A )物质的危险性较⼤;⽽在较⾼剂量时,( B )物质的危险性较⼤。

判断题:对1. 毒物与⾮毒物之间的划分是相对的,并没有绝对的界限。

错2. 某物质引起动物机体中毒反应的剂量愈⼩,说明其毒性愈⼩。

错3. ⼀种有毒化合物作⽤于⼀个特定靶器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胆碱酯酶低的原因是什么
导语:胆碱酯酶,大家都很陌生,更别说知道胆碱酯酶低的原因了,胆碱酯酶其实是肝功能检查中非常常规的检测项目之一,是一种水解乙酰胆碱的水解酶
胆碱酯酶,大家都很陌生,更别说知道胆碱酯酶低的原因了,胆碱酯酶其实是肝功能检查中非常常规的检测项目之一,是一种水解乙酰胆碱的水解酶,可分为乙酰胆碱酯酶和羟基胆碱酯酶。

胆碱酯酶低如果在临床检查中出现偏低的时候,也要警惕注意,找出导致乙肝患者胆碱酯酶偏低的原因,对症进行科学有效的治疗。

胆碱酯酶低的原因是什么。

一般来说引起胆碱酯酶偏低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肝炎患者,肝硬化时胆碱酯酶会偏低,肝硬化代偿期胆碱酯酶还算正常,但是失代偿期胆碱酯酶开始降低,在肝昏迷的时候胆碱酯酶偏低的现象表现最为明显。

二、患者如果为急性肝炎时,胆碱酯酶也会偏低。

胆碱酯酶合成减少是导致血清胆碱酯酶偏低的原因。

当患者为急性肝炎时,胆碱酯酶下降至极其达到最低值,然后渐渐上升,但是假如胆碱酯酶一直降低则提示预后不良。

三、如果有机磷农药中毒,胆碱酯酶活力会显著下降,同时胆碱酯酶会明显减少,一些情况如营养不良、恶性贫血等也会导致胆碱酯酶偏低。

以上是胆碱酯酶低的原因是什么的相关介绍,可见导致当胆碱酯酶出现低的情况不是单一的,通常由以上原因造成的,如果想确切的知道具体是哪种原因造成的,那么是需要做一定的检查才能查得出来的,如做肝功能、b超检查等,这些都是要到正规医院才能避免出现误诊的情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