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巩固练习
《师说》练习及答案
课时作业(十一)一、基础巩固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郯.子(tán)苌.弘(chánɡ)老聃.(dān) 李蟠.(pán)B.句读.(dú) 吐蕃.(bō)穷兵黩.武(dú) 买椟.还珠(dǘ)C.六艺经传.(chuán) 传.记(zhuàn)传.说(chuán) 怪也欤.(yú)D.贻.之(yì) 贻.笑大方(yí)心旷神怡.(yí) 甘之如饴.(yí)答案 A解析B项,句读.(dòu),买椟.还珠(dú);C项,经传.(zhuàn);D项,贻.之(yí)。
2.下列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其皆出.于此乎 B.⎩⎪⎨⎪⎧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C.⎩⎪⎨⎪⎧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D.⎩⎪⎨⎪⎧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策之不以其道.答案 C解析 C 项,学习。
A 项,超出/产生;B 项,疑难问题/糊涂;D 项,道理/方法。
3.对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 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③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④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A .全不相同B .②③和现在的用法相同C .全都相同D .①③④和现在的用法相同答案 A解析 ①学者,古义:求学的人。
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②所以,古义:用来……的,……的凭借。
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③众人,古义:一般人。
今义:大家,许多人。
④小学,古义:小的方面学习。
今义: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给儿童、少年以全面的基础教育;指研究文字、训诂、音韵的学问。
4.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B.⎩⎪⎨⎪⎧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C.⎩⎪⎨⎪⎧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D.⎩⎪⎨⎪⎧择师而.教之吾从而.师之 答案 D解析 D 项,连词,表顺承。
新教材高中语文第六单元第10课劝学师说练习含解析部编版必修上册
劝学师说一、基础巩固1.下列各项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虽有槁暴,不复挺者B.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C.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D.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解析:A项,“有”同“又”;B项,“生”同“性”;C项,“受”同“授”。
答案:D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B.吾从而..师之C.金.就砺则利D.木直中绳,以为..轮解析:B项,古义:“从”,跟随,“而”,并且;今义:“从而”,连词,上文是原因、方法等,下文是结果、目的等;因此就。
C项,古义:指金属制的刀斧等;今义:黄金。
D项,古义:以之为,把它作为;今义:认为。
答案:A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B.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C.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不拘于时,学于.余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古之.学者必有师解析:A项,第一个是转折连词,却;第二个是表修饰关系的连词。
B项,都是助词,表判断。
C项,第一个是介词,从;第二个是介词,向。
D项,第一个是定语后置的标志;第二个是助词,的。
答案:B4.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没有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C.师不必贤.于弟子D.小.学而大遗解析:A项,“水”,名词用作动词。
B项,“日”,名词作状语。
D项,“小”,形容词用作名词。
答案:C5.下列各句中,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A.师不必贤于弟子B.不拘于时C.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解析:C项和例句都是判断句。
A项,状语后置句。
B项,被动句。
D项,定语后置句。
答案:C二、阅读理解(一)阅读《师说》,完成6~9题。
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师说》巩固及拓展性练习
《师说》巩固及拓展性练习一、基础题(共15分,每题3分)1.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无:没有B.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固:本来..C.xx能行古道xx:赞许D.是故圣益圣,愚益:更加...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义基本相同的一项是()..A.xx学者必有师B.吾从而xx....C.小学而大遗D.彼xx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3.下列句中加点的字与例句中加点的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xx.A.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B.xxxx、xxxx、xx、xx..C.xx乐师百工之人,不耻xxD.是故圣益圣,xx..4.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虚词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而耻学于师/于其身也,则耻师焉..B.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作《《师说》以贻之..C.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其下圣人也远矣..D.小学而大遗/人非生而知之者..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师说》选自《昌黎先生集》,作者韩愈,字退之,河阳人。
唐代著名散文家,明人将其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B.韩愈、柳宗元等人倡导的古文运动,既是一场复兴儒学的运动,也是倡导古文、反对骈文的文学革新运动。
古文运动的理论,对于开创作家自由抒发的文风,拨正古代散文的发展方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C.“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数”等六种技艺和学问。
传,解释经书的著作。
D.“三人行,则必有我师”出自孔子的《论语·述而》,原句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共15分,每题3分)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师说》《劝学》同步练习
高一语文《师说》测试练习一、基础选择题(85分,每小题5分)1.对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师说》以贻之贻:赠送B.不耻相师师:老师C.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道:风尚D.其闻道也亦先乎吾闻:懂得2.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虽有槁暴,不复挺者B.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C.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D.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3.与“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圣人无常师B.余嘉其能行古道C.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D.欲人之无惑也难矣4.下列各句加点字的意思与例句中加点字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A.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B.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C.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D.其.如土石何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古之学者..也,道相似也..必有师 B.彼与彼年相若C.吾从而..贤于弟子..师之 D.师不必6.在下列句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句子是( )例句:句读之不知A.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B.蚓无爪牙之利C.李氏子蟠…不拘于时D.古之人不余欺也7.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孰.能无惑(谁,哪一个)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本来)B.彼.童子之师(那些)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岂,哪)C.余嘉.其能行古道(赞赏) 士大夫之族.(类、辈)D.作《师说》以贻.之(赠送) 是故无.贵无.贱(没有)8.下列各组句子中,“所以”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B.此先汉所以兴隆也C.圣人之所以为圣D.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9.选出对下列6句中加点的“于”字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 )①而耻学于师向②其皆出于此乎③于其身也④师不必贤于弟子比⑤不拘于时⑥学于余A.全相同B.各不相同C.只有①⑥相同D.只有②③⑤相同10.下列加点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师.道不传也久矣B.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C.是故圣.益圣,愚益愚D.假舟楫者,非能水.也11.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虚词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则.群聚而笑之B.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古之.学者必有师C.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今其智乃.反不能及D.小学而.大遗人非生而.知之者12.下列句子中的加点的“师”字的意思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古之学者必有师.A.吾从而师.之B.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C.吾师.道也D.犹且从师.而问焉13.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取②彼童子之.师的③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标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⑤士大夫之.族⑧师道之.不复,可知矣A.①和③相同B.②和⑤相同C.①和⑥相同D.②和④相同14.下列对文中有关词语含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句读,古人指文辞的休止和停顿处。
《师说》同步练习(人教新课标版必修3)
《师说》同步练习1一、从下列各题的加黑词中,分别找出两个意义相同的词。
1.A.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答:〔〕与〔〕B.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C.从华容道步走D.道中迷雾冰滑2.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答:〔〕与〔〕B.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C.六艺经传皆通习之D.此世所以不传也3.A.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答:〔〕与〔〕B.圣益圣,愚益愚C.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D.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二、文言中,名词和形容词在句子里活用作动词,除使动用法外,还有一种常见用法。
如“吾从而师之”的“师”,就有“以……为师”的意思。
这叫做“意动用法”。
说说下边句子里加黑的词用作什么词类,作何解释。
1.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2.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3.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4.登泰山而小天下5.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6.粪土当年万户侯三、给下列黑体字注音⑴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⑵其可怪也欤()⑶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⑷李氏子蟠()⑸六艺经传皆通习之()⑹作《师说》以贻之()四、解释下列句中黑色词的意义⑴孰能无惑()⑵其闻道也固先乎吾()()()⑶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⑷是故无贵无贱()()⑸犹且从师而问焉()⑹是故圣益圣,愚益愚()⑺士大夫之族()()⑻今其智乃反不能及()()⑼圣人无常师()⑽六艺经传皆通习之()()⑾余嘉其能行古道()⑿作《师说》以贻之()⒀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五、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写出本字并解释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⑵或师焉,或不焉()六、解释下列黑色词在句中的意义和用法┏彼童子之师()┣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吾师道也()┣吾从而师之()┗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七、把下面文言句译成现代汉语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不遗,吾未见其明也。
《师说》练习题及答案66668
《师说》巩固及拓展性练习一、选择题(共36分,每题3分)1.下列加点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C )A.数罟.(ɡǔ))洿.池(kuā)阿谀.奉承(yú)师襄.(xi āng)B.跬.步(guǐ)经传.(zhuàn)以贻.(wèi)之苌.(cháng)弘C.骐.骥(qí)句读.(dòu)颁.白(bān)老聃.(dān)D.驽.马(nú)郯.子(tán)针砭.(biǎn)无长.(zhǎng)无少2.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孰.能无惑(谁,哪一个)其闻道也固.先乎吾(本来)B.彼.童子之师(那些)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岂,哪)C.余嘉.其能行古道(赞赏)士大夫之族.(类、辈)D.作《师说》以贻.之(赠送)是故无.贵无贱(没有)3.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与现在的用法分析正确..的一组是:( A )①古之学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必有师。
②师者,所以③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④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①弟子不必..师之..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⑥吾从而A.全不相同 B.②③⑤和现在的用法相同C.全都相同 D.①③⑥和现在的用法相同4.下列加点词语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B )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B.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圣人无常师.C.作《师说》以贻.之 D.其为惑.也,终不解矣贻.笑大方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5.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虚词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C )A.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则.群聚而笑之B.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古之.学者必有师C.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今其智乃.反不能及D.小学而.大遗/人非生而.知之者6.下列各组句子中,“所以”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 )A 师者,所以..兴怀,其致一也..传道受业解惑也 B 所以C 圣人之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为圣 D 此所以取之也7.下列句中“其”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B )例句:其.闻道也固先乎吾A.其.皆出于此乎 B.吾未见其.明也 C.其.可怪也欤 D.授之书而习其.句读8.选出对下列6句中加点的“于”字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 C )①而耻学于.师②其皆出于.此乎③于.其身也④师不必贤于.弟子⑤不拘于.时⑥学于.余A.全相同 B.各不相同 C.只有①⑥相同 D.只有②③⑤相同9.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C )A.君子生非异也 B.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C.斯天下之民至焉 D.或师焉,或不焉10.下列加点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C )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B.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C.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D.假舟楫者,非能水.也11.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B )例句: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B.大王来何操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不拘于时,学于余12. 选出下列说法不当..的一项( B )A.韩愈是中唐散文家、诗人,字退之,以其祖籍,世称韩昌黎;以其官职,世称韩吏部;死后谥“文”,故又称韩文公。
《师说》练习题附答案
《师说》巩固及拓展性练习一、选择题(共36分,每题3分)1.下列加点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C )A.数罟.(ɡǔ))洿.池(kuā)阿谀.奉承(yú)师襄.(xiāng)B.跬.步(guǐ)经传.(zhuàn)以贻.(wèi)之苌.(cháng)弘C.骐.骥(qí)句读.(dòu)颁.白(bān)老聃.(dān)D.驽.马(nú)郯.子(tán)针砭.(biǎn)无长.(zhǎng)无少2.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孰.能无惑(谁,哪一个)其闻道也固.先乎吾(本来)B.彼.童子之师(那些)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岂,哪)C.余嘉.其能行古道(赞赏)士大夫之族.(类、辈)D.作《师说》以贻.之(赠送)是故无.贵无贱(没有)3.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与现在的用法分析正确..的一组是:( A )①古之学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必有师。
②师者,所以③今之众人..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④小学①弟子不必..师之..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⑥吾从而A.全不相同B.②③⑤和现在的用法相同C.全都相同D.①③⑥和现在的用法相同4.下列加点词语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B )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B.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圣人无常师.C.作《师说》以贻.之D.其为惑.也,终不解矣贻.笑大方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5.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虚词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C )A.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则.群聚而笑之B.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古之.学者必有师C.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今其智乃.反不能及D.小学而.大遗/人非生而.知之者6.下列各组句子中,“所以”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 )A 师者,所以..兴怀,其致一也..传道受业解惑也 B 所以C 圣人之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为圣 D 此所以7.下列句中“其”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B )例句:其.闻道也固先乎吾A.其.皆出于此乎B.吾未见其.明也C.其.可怪也欤D.授之书而习其.句读8.选出对下列6句中加点的“于”字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 C )①而耻学于.师②其皆出于.此乎③于.其身也④师不必贤于.弟子⑤不拘于.时⑥学于.余A.全相同B.各不相同C.只有①⑥相同D.只有②③⑤相同9.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C)A.君子生非异也B.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C.斯天下之民至焉D.或师焉,或不焉10.下列加点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C )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B.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C.是故圣.益圣,愚益愚D.假舟楫者,非能水.也11.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B )例句: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B.大王来何操?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D.不拘于时,学于余12. 选出下列说法不当..的一项( B )A.韩愈是中唐散文家、诗人,字退之,以其祖籍,世称韩昌黎;以其官职,世称韩吏部;死后谥“文”,故又称韩文公。
《师说》复习及练习
《师说》复习一、虚词1. 乎(1)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介词,相当于“于”,前一个是“在”的意思;后一个是“比”,表比较)(2)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语气助词,表反问,译为“吗”)(3)其皆出于此乎(语气助词,表揣测,译为“吗”或“吧”)(4)嗟乎!师道之不传了久矣(语气助词,表感叹,与“嗟”连用,译为“唉”)2. 而(1)人非生而知之者(连词,表承接)(2)惑而不从师(连词,表转折)(3)吾从而师之(连词,表承接)(4) 择师而教之(连词,表承接)(5)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连词,表并列)(6)小学而大遗(连词,表转折)(7)则群聚而笑之(连词,表修饰)(8)如是而已(与“已”连用,表陈述语气)3. 之(1)古之学者必有师(助词,的)(2)人非生而知之者(代词,指代知识、道理等)(3)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4)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5)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6)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7)圣人之所以为圣(代词,指代这件事)(8)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助词,的;代词,指代童子)(9)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10)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代词,这,这一类)(11)郯子之徒(代词,这,这一类)(12)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代词,这,这一类)(13)作师说以贻之(代词,他,指代李蟠)4. 其(1)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代词,那些,指代疑难问题)(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代词,他,指代“生乎吾前”者)(3)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代词,他的)(4)其皆出于此乎(副词,表揣测语气,大概)(5)其可怪也欤(副词,与“也欤”配合表反问语气,相当于“这不是……吗?”)5. 于(1)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介词,比)(2)而耻学于师(介词,向)(3)于其身也(介词,对于)(4)皆出于此乎(介词,从)(5)不拘于时(介词,表被动,被)6. 也(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句末语气助词,与“者”连用,表判断)(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3)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4)其可怪也欤(句末语气助词,与“欤”连用,加强语气)二、实词1. 通假字(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2)或师焉,或不焉2. 古今异义(1)古之学者必有师古义:求学的人今义: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古义:用来……的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古义:不一定今义:用不着(4)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古义:无论今义:没有,常为否定副词(5)吾从而师之古义:跟随、而且今义:表目的或结果的连词(6)今之众人古义:一般人今义:众多的人,大家(7)小学而大遗古义:小的方面学习今义:指教育的一个阶段,也指实施这种教育的机构3. 一词多义(1)师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老师)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从师求学)吾从而师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吾师道也(名词作动词,学习)(2)传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动词,传授)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流传)六艺经传皆通习之(zhuàn,名词,解释经文的著作)(3)道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道理)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有“风尚”的意思)道相似也(名词,道德学问)(4)惑惑之不解(名词,疑难问题)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形容词,糊涂)惑而不从师(动词,遇到疑难问题)4. 词类活用(1)吾师道也(名词作动词,学习)(2)吾从而师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3)而耻学于师(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4)孔子师郯子(名词意动用法,以…为师)(5)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名词作动词,低于)(6)小学而大遗(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7)吾未见其明也(形容词作名词,高明的地方)(8)惑而不从师(形容词作动词,遇到疑难问题)(9)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形容词作名词,圣明的人、愚昧的人)(10)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动词使动用法,使……学习)三、文言句式1. 判断句(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2)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2. 省略句(1)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之)(2)吾从(之)而师之3. 变式句(1)而耻学于师(于师学,介宾短语后置)(2)师不必贤于弟子(于弟子贤,介宾短语后置)(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不知句读,不解惑,宾语前置)4. 被动句不拘于时(介词“于”表被动)四、重点句子翻译1.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译文:老师是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难的人。
师说练习题和答案
师说练习题和答案一、填空题1. 韩愈在《师说》中提到,古代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________、解惑也。
2. 韩愈认为,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3. 韩愈在《师说》中提到,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_________,如是而已。
二、选择题1. 《师说》一文中,韩愈提倡的师生关系是()。
A. 师生平等B. 师生严格分界C. 师生相互尊重D. 师生相互竞争2. 在《师说》中,韩愈认为学习的正确态度是()。
A. 只学不问B. 只问不学C. 学而时习之D. 学而不思则罔三、简答题1. 请简述韩愈在《师说》中对“师”的定义及其作用。
2. 韩愈在《师说》中如何阐述师生之间相互学习的关系?四、论述题1. 根据《师说》的内容,论述韩愈对古代教育的理解和看法。
五、翻译题1. 将《师说》中的以下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 授业2. 终不解矣3. 术业有专攻二、选择题1. C2. C三、简答题1. 韩愈在《师说》中定义“师”为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惑的人。
他认为师的作用在于引导学生学习知识,解决学习中的困惑,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2. 韩愈认为师生之间应该相互学习,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他们之间应该根据各自听到的道理的先后和掌握的技艺的专长来相互学习,形成一种平等、互助的学习氛围。
四、论述题韩愈在《师说》中对古代教育的理解是,教育应该注重师生之间的相互尊重和学习,强调师生平等,提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提问,教师则应耐心解答,共同促进知识的传承和发展。
五、翻译题古代的学者一定有老师。
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惑的。
通过这些练习题和答案,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师说》这篇文章的主旨和内涵,加深对古代教育思想的认识。
第11课 《师说》 练习
第11课《师说》同步练习1.下列加重词语注音和解释全对的一项是()A.授之书而习其句读dòu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听说)B.或师焉,或不焉fǒu 圣人无常师(普通的)C.官盛则近谀yú不拘于时(时间)D.作《师说》以贻之yí皆通习之(普遍)2.与例句中加重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1)例:吾从而师之A.师出无名B.巫医乐师C.吾师道也D.师心自用(2)例: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B.闻道有先后C.余嘉其能行古道D.道相似也3加重词语与其它各项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不耻相师B.不以为耻C.耻言人过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4.对下列各句中的“其”字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①授之书而习其句读②其为惑也,终不解矣③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④其皆出于此乎⑤其下圣人也亦远矣⑥今其智乃反不能及A.①②中的“其”都为代词,①代书②代那些疑惑B.③⑥中的“其”也是代词,可以理解为“他们的”C.⑤中的“其”也是代词,同样也可以理解为“他们的”D.④中的“其”为副词,表示反诘语气。
5.对下列各句中的“之”字解说有误的一项是()①作《师说》以贻之②句读之不知③欲人之无惑也难矣④授之书而习其句读⑤彼童子之师⑥师道之不复,可知矣A.①④中的“之”为代词,①代他们④代童子B.③⑥中的“之”为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C.⑤中的“之”为结构助词“的”,表领属关系D.②中的“之”为助词,为宾语前置的标志6.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例:卮酒安足辞A.不拘于时B.惑之不解C.术业有专攻D.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7.文学文化常识填空①韩愈被尊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首,其它七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六艺在文中指六种经书,它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韩愈的在《进学解》指出“业精于勤荒于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师说》练习及答案
课时作业(十一)一、基础巩固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郯.子(tán)苌.弘(chánɡ)老聃.(dān) 李蟠.(pán)B.句读.(dú) 吐蕃.(bō)穷兵黩.武(dú) 买椟.还珠(dǘ)C.六艺经传.(chuán) 传.记(zhuàn)传.说(chuán) 怪也欤.(yú)D.贻.之(yì) 贻.笑大方(yí)心旷神怡.(yí) 甘之如饴.(yí)答案 A解析B项,句读.(dòu),买椟.还珠(dú);C项,经传.(zhuàn);D项,贻.之(yí)。
2.下列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其皆出.于此乎 B.⎩⎪⎨⎪⎧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C.⎩⎪⎨⎪⎧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D.⎩⎪⎨⎪⎧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策之不以其道.答案 C解析 C 项,学习。
A 项,超出/产生;B 项,疑难问题/糊涂;D 项,道理/方法。
3.对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 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③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④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A .全不相同B .②③和现在的用法相同C .全都相同D .①③④和现在的用法相同答案 A解析 ①学者,古义:求学的人。
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②所以,古义:用来……的,……的凭借。
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③众人,古义:一般人。
今义:大家,许多人。
④小学,古义:小的方面学习。
今义: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给儿童、少年以全面的基础教育;指研究文字、训诂、音韵的学问。
4.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B.⎩⎪⎨⎪⎧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C.⎩⎪⎨⎪⎧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D.⎩⎪⎨⎪⎧择师而.教之吾从而.师之 答案 D解析 D 项,连词,表顺承。
高中语文(师说)同步练习2 苏教版必修1 试题
《师说》训练题一、基础巩固(24分,每题4分)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传授B.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传: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C.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众人:很多人D.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是故:因此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义基本相同的一项是()A.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B.古之学者..必有师C.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D.吾从而..师之3.对下列各句中“也”字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②其闻道也亦先乎吾③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④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⑤欲人之无惑也难矣⑥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⑦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⑧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A.①⑦/②⑤/③⑥⑧/④ B.①/②⑤⑥/③④⑧/⑦C.①⑥⑦/②⑧/③/④⑤ D.①⑦/②⑤⑧/③⑥/④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用法不同类的一项是()A.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B.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C.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5.对下列各句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A.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哪管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比我小呢B.圣益圣,愚益愚――圣人更加圣明,愚人更加愚昧C.或师焉,或不焉――或者学习,或者不学习D.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可羞;(以)官位高(的人为师),就近乎谄媚6.文学常识填空。
(1)韩愈,字退之,河阳人,因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
他是唐代“____”的倡导者,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将他称为“_____”之首。
(2)“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指_________等六种经书,其中__久已失传。
二、课内语段阅读(16分,每题4分)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师说练习题及答案
师说练习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 《师说》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一篇著名散文,其主要目的是________。
2. 韩愈在文中提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里的“道”指的是________。
3. 文中“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句话,体现了韩愈对师生关系的________认识。
二、选择题1. 《师说》一文中,韩愈对师生关系的看法是()。
A. 师生之间应该互相尊重B. 学生必须无条件服从老师C. 老师总是比学生高明D. 学生可以超越老师2. 下列哪一项不是韩愈在《师说》中提到的“三教”?A. 儒家B. 道家C. 佛家D. 法家三、简答题1. 请简述《师说》中韩愈对“师”的定义。
2. 韩愈在《师说》中提到“古之学者必有师”,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学者”和“师”的理解。
四、论述题1. 根据《师说》的内容,论述韩愈对教育的看法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 提倡尊师重道2. 正确的思想和道德3. 平等和相互学习二、选择题1. A2. D三、简答题1. 韩愈在《师说》中定义“师”为传授知识、教授技能、解决疑惑的人。
2. “学者”是指追求知识和学问的人,而“师”则是引导学者走向正确道路的人,学者和师之间应建立在相互尊重和学习的基础上。
四、论述题1. 韩愈在《师说》中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认为教育是传承文化、培养人才的关键。
他提倡尊师重道,认为师生之间应相互尊重,学生可以超越老师,老师也应该不断学习。
韩愈的这些观点对后世的教育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强调了教育的平等性和进步性。
结束语:通过《师说》的学习和练习,我们不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韩愈的教育理念,也能够从中汲取到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韩愈的思想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学习。
(完整版)《师说》同步练习(附答案)
《师说》同步练习(附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与现在的用法分析正确的一组是:①古之学者必有师。
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③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④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⑤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⑥年十七,好古文A.全不相同 B.②③⑤和现在的用法相同C.全都相同 D.①③⑥和现在的用法相同2。
下列加点词语含义相同的一组是: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B.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圣人无常师C.吾从而师之 D.其闻道也亦先乎吾乃大惊,问所从来余嘉其能行古道3.下列各句中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B.于其身也,则耻师焉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三人行,则必有我师B.而耻学于师 D.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不拘于时,学于余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4.下列加点词语的注音和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传:chuan,流传B.作《师说》以贻之贻:dai,赠送C.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读:dou,句中的停顿D.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谀:ru,阿谀,奉承二.填空题5.韩愈,字_______,世称_______,卒谥“____”,作品集有《___________》。
他是唐代“___________”的倡导者,后人称之为“文起八代之衰”,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其余七家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用课文原文回答下列问题。
① 老师的职能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 择师的标准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 作者引述孔子的言行得出了什么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师说练习题及答案
师说练习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 韩愈在《师说》中提到,师者,所以传道、__________、解惑也。
2.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不必贤于弟子,__________,弟子不必不如师。
3. 韩愈在《师说》中指出,弟子不必不如师,__________,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4. 韩愈认为,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__________,师之所存也。
二、选择题1. 《师说》的作者是谁?A. 李白B. 杜甫C. 韩愈D. 王安石2. 韩愈在《师说》中提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__________。
A. 教书B. 解惑C. 育人D. 读书3. 韩愈在《师说》中认为,弟子不必不如师,__________。
A. 师不必贤于弟子B. 师不必高于弟子C. 师不必优于弟子D. 师不必强于弟子4. 韩愈在《师说》中指出,道之所存,__________。
A. 师之所存也B. 学者之所求也C. 学生之所学也D. 知识之所在也三、简答题1. 简述《师说》中韩愈对“师”的理解。
2. 根据《师说》,韩愈如何看待师生之间的关系?四、论述题1. 论述《师说》中韩愈所提倡的教育观念及其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五、翻译题将以下句子从古文翻译成现代汉语:1.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2.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六、判断题1. 《师说》是韩愈的代表作之一。
()2. 《师说》中韩愈主张师生之间应该相互学习,相互尊重。
()七、连线题将下列《师说》中的名句与相应的解释连线。
1. 师不必贤于弟子a. 老师不一定比学生更聪明2. 弟子不必不如师b. 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3.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c. 知识存在的地方,老师也在那里八、案例分析题阅读以下案例,分析其中体现了《师说》中的哪些观点,并给出你的看法。
案例:某学校有一位资深教师,他经常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与学生一起探讨。
他认为,学生有时也能提出一些他未曾想到的观点,这对他的教学也有很大帮助。
九、作文题以“我心中的师者”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谈谈你对“师者”的理解以及你认为一个好老师应具备的素质。
《师说》巩固及拓展性练习(含答案)
C.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D.小学而.大遗/人非生而.知之者
5、下列各组句子中,“所以”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B 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C 圣人之所.以.为圣
D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6、下列句中“其”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7.从句式特征看,与“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一句相同的一项:
A.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C.不拘于时,学于余 D.圣人无常师
8.下面对这两段文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所提出的无论贵贱长幼,有道者皆可为师的择师标准,打破了门第观念,很有积极意义。
B.作者认为那些童子竹师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老师,只是“小学”而已。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
②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③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④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②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⑥年十七,好古.文.
A.全不相同
B.②③⑤和现在的用法相同
C.全都相同
D.①③⑥和现在的用法相同
2. 下列加点词语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2、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与现在的用法分析正.确.的一组是:( )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
②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③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④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①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⑥吾从.而.师之
A.全不相同 B.②③⑤和现在的用法相同 C.全都相同 D.①③⑥和现在的用法相同
C.第二段作者接连用了三个对比,层层深入,从不同侧面批判当时士大夫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统编版2023-2024学年语文必修上册《师说》课后练习(含解析)
统编版2023-2024学年语文必修上册《师说》课后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郯.子(tán)六艺经传.(zuàn)贻.(yí)B.句读.(dòu)苌.弘(cháng)聃.(rán)C.阿谀.(yú)授.之书(sòu)蟠.(fán)D.或不.焉(fǒu)谄.媚(chǎn)嗟.乎(jiē)【答案】D【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常用字字音的能力。
A.“六艺经传”的“传”应读zhuàn。
B.“聃”应读dān。
C.“授之书”的“授”应读shòu;“蟠”应读pán。
故选D。
2.对下列各句中“师”字的意义和用法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古之学者必有师.②吾从而师.之③惑而不从师.④而耻学于师.⑤彼童子之师.⑥孔子师.郯子⑦吾师.道也⑧巫医乐师.百工之人A.①③④/②⑤⑦/⑥⑧B.①②③/④⑥/⑤⑦/⑧C.①⑤/⑥⑦/②③④/⑧D.①③④⑤/②⑥/⑦/⑧【答案】D【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是说“古代求学的人必定有老师”,师:名词,老师;②“吾从而师之”是说“我跟从他,把他当作老师”;师: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老师;③“惑而不从师”是说“感到疑惑,却不向老师讨教”,师:名词,老师;④“而耻学于师”是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师:名词,老师;⑤“彼童子之师”是说“那些孩子们的老师”,师:名词,老师;⑥“孔子师郯子”是说“孔子以郯子为老师”,师: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老师;⑦“吾师道也”是说“我是向他学习道理的”,师:动词,学习;⑧“巫医乐师百工之人”是说“巫医、乐师、各种工匠这些人”,师:名词,指一类人,是对职二、小阅读-课内4.阅读《师说》,完成小题。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第10课《师说》课后巩固练习(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师说》课后巩固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情景默写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强调君子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句子是“,”。
(2)《荀子·劝学》以蚯蚓为例,论证了为学必须锲而不舍,坚持不懈;同篇中与之相反的例证是“,,”。
(3)古代诗人中,有许多借助描写“风雨”来抒发情感的名句。
而《荀子·劝学》中则用“,”来形象论述积累的重要性。
(4)韩愈在《师说》中用对比手法揭示了古代圣人和时下一般人形成巨大差距的原因:古代圣人敏而好学,尊师重教,虚心向别人请教学习,而现在的一般人“,”,怎能不更加愚昧?(5)韩愈在《师说》中将士大夫对自己与对儿子的不同要求进行对比,指出了“士大夫之族”行为的自相矛盾,其中有关重视孩子教育的两句是“,”。
(6)韩愈在《师说》中针对“士大夫之族”耻于从师的现象,以“,”两句来分析士大夫的心理,这种心理使得从师学习的风尚难以恢复。
(7)《荀子·劝学》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这与韩愈《师说》中“,”的观点是相同的。
(8)韩愈在《师说》中说明不必苛求老师一定要比弟子强的原因的句子是“,”。
(9)韩愈在《师说》中谈及择师标准的句子是“,”。
(10)韩愈在《师说》中慨叹从师风尚长久不传、人难免产生疑惑的两句是“!”。
二、选择类1.下列句中加点实词的解释都不正确的一项是()①君子不齿.齿:并列。
②声非加疾.也疾:劲疾。
③虽有槁暴.暴:暴发。
④圣人无常.师常:经常。
⑤余嘉.其能行古道嘉:赞许。
⑥而绝.江河绝:横渡。
⑦木直中.绳中:合乎。
⑧六艺经传皆通.习之通:了解。
A.②③④B.①③⑦C.③④⑧D.①④⑥2.下列句中加点的字与例句中加点的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A.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B.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C.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D.是故圣.益圣,愚益愚3.对下列各句中“之”字称代内容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A.人非生而知之者(称代“知识和道理”)B.爱其子,择师而教之(称代前文的“其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师说》巩固练习作业
一、虚词
1.乎
(1)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介词,相当于“于”,前一个是“在”的意思;后一个是“比”,表比较)(2)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语气助词,表反问,译为“吗”)
(3)其皆出于此乎
(语气助词,表揣测,译为“吗”或“吧”)
(4)嗟乎!师道之不传了久矣
(语气助词,表感叹,与“嗟”连用,译为“唉”)
2.而
(1)人非生而知之者(连词,表承接)
(2)惑而不从师(连词,表转折)
(3)吾从而师之(连词,表承接)
(4) 择师而教之(连词,表承接)
(5)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连词,表并列)
(6)小学而大遗(连词,表转折)
(7)则群聚而笑之(连词,表修饰)
(8)如是而已(与“已”连用,表陈述语气)
3.之
(1)古之学者必有师(助词,的)
(2)人非生而知之者(代词,指代知识、道理等)
(3)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4)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5)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6)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7)圣人之所以为圣(代词,指代这件事)
(8)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助词,的;代词,指代童子)
(9)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10)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代词,这,这一类)
(11)郯子之徒(代词,这,这一类)
(12)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代词,这,这一类)
(13)作师说以贻之(代词,他,指代李蟠)
4.其
(1)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代词,那些,指代疑难问题)
(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代词,他,指代“生乎吾前”者)
(3)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代词,他的)
(4)其皆出于此乎(副词,表揣测语气,大概)
(5)其可怪也欤(副词,与“也欤”配合表反问语气,相当于“这不是……吗?”)5.于
(1)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介词,比)
(2)而耻学于师(介词,向)
(3)于其身也(介词,对于)
(4)皆出于此乎(介词,从)
(5)不拘于时(介词,表被动,被)
6.也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句末语气助词,与“者”连用,表判断)(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
(3)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
(4)其可怪也欤(句末语气助词,与“欤”连用,加强语气)
二、实词
1.通假字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通“授”,传授。
(2)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指不从师学习
2.古今异义
(1)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义:求学的人今义: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古义:用来……的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古义:不一定今义:用不着
(4)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古义:无论今义:没有,常为否定副词
(5)吾从而师之
古义:跟随、而且今义:表目的或结果的连词
(6)今之众人
古义:一般人今义:众多的人,大家
(7)小学而大遗
古义:小的方面学习今义:指教育的一个阶段,也指实施这种教育的机构3.一词多义
(1)师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老师)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从师求学)
吾从而师(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
吾师道也(名词作动词,学习)
(2)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动词,传授)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流传)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名词,解释经文的著作)
(3)道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道理)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有“风尚”的意思)
道相似也(名词,道德学问)
(4)惑惑之不解(名词,疑难问题)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形容词,糊涂)
惑而不从师(动词,遇到疑难问题)
4.词类活用
(1)吾师道也(名词作动词,学习)
(2)吾从而师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
(3)而耻学于师(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
(4)孔子师郯子(名词意动用法,以……为师)
(5)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名词作动词,低于)
(6)小学而大遗(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7)吾未见其明也(形容词作名词,高明的地方)
(8)惑而不从师(形容词作动词,遇到疑难问题)
(9)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形容词作名词,圣明的人、愚昧的人)(10)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动词使动用法,使……学习)
三、文言句式
1.翻译判断句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老师,是可以依靠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
(2)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2.补充省略句省略的成分
(1)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之)(省宾语)
(2)吾从(之)而师之(省宾语)
3.指出倒装句的类型
(1)而耻学于师(状语后置)
(2)师不必贤于弟子(状语后置)
(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宾语前置)
4. 翻译被动句
不拘于时(不受时俗的拘束)
四、重点句子翻译
1.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译文:老师,是可以依靠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
2.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译文: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
3.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译文:我是向他学习道理啊,哪管他的生年比我早还是比我晚呢?
4.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译文:因此,无论地位高低贵贱,无论年纪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5.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译文:因此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昧。
6.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惑师焉,惑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译文:一方面不通晓句读,另一方面不能解决疑惑,有的句读向老师学习,有的疑惑却不向老师学习;小的方面倒要学习,大的方面反而放弃不学,我没看出那种人是明智的。
7.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译文: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能,听到的道理有早有晚,学问技艺各有专长,如此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