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高新区可持续发展情况
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2017年度全省开发区综合考评情况的通报
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2017年度全省开发区综合
考评情况的通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公布日期】2018.12.14
•【字号】鄂政办函〔2018〕100号
•【施行日期】2018.12.14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考核评价
正文
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2017年度全省开发区综合考评情
况的通报
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有关部门:
近年来,全省开发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发挥了区域经济增长极和改革开放排头兵作用。
按照省政府工作部署,省开发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自然资源厅、省生态环境厅、省统计局、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省知识产权局等部门组织开展了2017年度全省开发区发展情况综合考评。
按照经济总量、科技创新、质量效益、绿色集约、开放经济等指标,统一考评办法和评分标准,对全省开发区按照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2家、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7家、省级非贫困地区经济开发区(一类)49家、省级贫困地区经济开发区(二类)32家进行了分类排名(详见附件)。
各地和各开发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促进开发区发展的决策部署,不断总结经验,查找差距,着力创新驱动,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为谱写新时代湖北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作出更大贡献!
附件:2017年度全省开发区综合考评排名
2018年12月14日。
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促进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的通知
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促进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武汉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2.02.09•【字号】武政〔2022〕5号•【施行日期】2022.02.0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正文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促进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的通知武政〔2022〕5号各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经研究,现将《促进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武汉市人民政府2022年2月9日促进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为促进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以下称东湖高新区)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其引领、示范和辐射作用,根据《国务院关于促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20〕7号)、《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促进湖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鄂政发〔2020〕28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特制订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牢牢把握“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方向,始终坚持“高”“新”特色,积极发挥“自创区、自贸区”先行先试作用,围绕将东湖高新区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科技园区、全国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和长江中游践行“两山理念”样板区的发展定位,加快推进以东湖科学城为核心的光谷科创大走廊建设,大力创建湖北东湖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武汉国家科技创新中心,为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战略支撑。
主要指标如下:——经济发展领跑全省全市。
2025年,东湖高新区经济总量突破5000亿元,发展首位度进一步提高。
培育1—2家千亿级“产业航母”企业、10家百亿级行业龙头企业、一批国际领先企业,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科技企业梯队,打造若干具有引领性新兴产业集群。
到2035年,全区综合实力大幅跃升,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初步建成“世界光谷”。
湖北省环境保护厅办公室关于全省开发区规划环评完成情况的通报
湖北省环境保护厅办公室关于全省开发区规划环评完成情况的通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北省环境保护厅•【公布日期】2011.09.20•【字号】鄂环办[2011]240号•【施行日期】2011.09.2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保护综合规定正文湖北省环境保护厅办公室关于全省开发区规划环评完成情况的通报(鄂环办[2011]240号)各市、州、直管市环保局:自《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国务院令第559号)颁布实施以来,在各地环保部门的推动下,我省开发区、工业园区规划环评工作取得明显进展。
截至到2011年8月,8家国家级开发区中有2家完成规划环评,123家省级开发区中有70家完成规划环评(名单见附表)。
通过规划环评,提出了优化产业结构、延伸产业链、调整能源结构、节约利用土地、建设生态廊道等一系列具体措施建议,促进了园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规划环评的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规划环评工作进展不平衡。
部分地市由于重视程度不够、财政资金不落实、规划控详规编制进度慢等原因,园区规划环评工作滞后。
二是开发区或工业园总体规划修编调整后未重新编制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导致一些具体项目的环评审批受到制约。
三是部分规划环境报告书编制质量差,存在环境现状评价不符合实际,区域环境敏感问题阐述不清,优化调整建议不可行等问题。
四是对尚未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开发区,未按《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切实做好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通知》(鄂政办发〔2005〕126号)要求暂停审批入园项目环评文件。
为了进一步规范我省园区发展,推进项目建设进度,各地市环保部门要主动向地方政府汇报,积极进行协调督促解决,加快工业园区规划及规划环评编制进度,务必在2011年内完成本辖区内省级园区规划环评工作,保证应入区项目环评及审批工作的顺利开展,促进我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〇一一年九月二十日附表。
高新区建设情况汇报
高新区建设情况汇报近年来,我区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
首先,我区加大了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积极引进和培育高端科技人才,努力打造创新创业的良好环境。
其次,我区加大了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扶持力度,通过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激发了企业的创新活力,推动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
同时,我区还加强了对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规划建设,提升了园区的产业配套和服务水平,吸引了更多的高新技术企业入驻,形成了良好的产业集聚效应。
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同时,我区还注重了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
我们加大了对环境保护的投入,加强了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工作,努力打造宜居宜业的生态环境。
同时,我们还大力推进了节能减排工作,促进了绿色低碳发展,为高新技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此外,我区还注重了对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我们加大了对高端人才的引进力度,提供了优厚的政策和待遇,吸引了一大批国内外优秀人才来我区创新创业。
同时,我们还加强了对本地人才的培养和支持,努力提升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创新能力,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人才支撑。
总的来说,我区高新区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未来,我们将继续加大对科技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持力度,加强产业规划和园区建设,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推动高新区建设取得更大的成就。
同时,我们还将继续加大对生态环境保护和改善的力度,加强节能减排工作,努力打造宜居宜业的生态环境。
同时,我们还将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
高新区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将继续发扬开拓创新的精神,坚定不移地推进高新区建设,为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湖北循环经济发展情况汇报
湖北循环经济发展情况汇报湖北省作为中国中部重要的经济大省,一直致力于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
近年来,湖北省在循环经济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显著的成就,为全国循环经济的发展树立了典范。
下面就让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湖北循环经济发展的情况。
首先,湖北省在循环经济产业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省内各级政府积极引导企业加大对循环经济产业的投入,推动资源循环利用和再生资源产业的发展。
目前,湖北省已建成了一批生活垃圾处理厂和废旧物资回收加工企业,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循环经济产业链。
同时,湖北省还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相关的高新技术产业,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技术、清洁生产技术等,为循环经济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其次,湖北省在循环经济政策法规方面不断完善。
省内各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如加大对循环经济产业的财政支持力度、鼓励企业进行资源节约和再生资源利用等。
此外,湖北省还加强了对循环经济领域的法规法规制度建设,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循环经济法律体系,为循环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再次,湖北省在循环经济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省内各级科研机构和高校积极开展循环经济相关的科技研究和技术攻关工作,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
这些成果不仅推动了湖北省循环经济产业的升级和转型,还为全国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经验。
同时,湖北省还加大了对循环经济科技创新的资金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加大对循环经济科技创新的投入,推动循环经济产业的快速发展。
最后,湖北省在循环经济宣传教育方面做出了积极努力。
省内各级政府和媒体加大了对循环经济的宣传力度,引导广大市民树立绿色消费理念,提升资源利用效率,推动循环经济理念在全社会的深入推广。
同时,湖北省还加强了对循环经济知识的普及和教育,提高了全社会对循环经济的认识和理解,为循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综上所述,湖北省在循环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为全国循环经济的发展树立了典范。
未来,湖北省将继续加大对循环经济的支持力度,推动循环经济产业的快速发展,为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光谷产业园调研报告
光谷产业园调研报告光谷产业园调研报告(一)光谷产业园位于中国湖北省武汉市,是该地区最大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之一。
本次调研报告将围绕光谷产业园的发展历程、产业结构、科技创新、人才吸引力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旨在全面了解光谷产业园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一、发展历程光谷产业园的发展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当时以生物医药产业为主导。
经过多年的发展,光谷产业园不断拓展业务领域,逐渐从生物医药向电子信息、新材料、环保能源、互联网、智能制造等高新技术领域延伸。
如今,光谷产业园已经成为中国乃至全球范围内最具影响力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之一。
二、产业结构光谷产业园的产业结构十分丰富多样。
在电子信息领域,光谷产业园拥有一批知名企业,涵盖了半导体、通讯设备、软件开发等多个领域。
光谷产业园的新材料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涉及光电材料、高分子材料、功能膜材料等多个细分领域。
环保能源方面,光谷产业园的研发机构和企业致力于开展清洁能源技术的创新与应用。
互联网和智能制造也是光谷产业园的重点发展方向。
园区内有众多互联网科技公司和智能制造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推动了光谷产业园的高速发展。
三、科技创新光谷产业园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
园区内拥有一批高水平的研发机构和实验室,与多家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关系。
这些研发机构和实验室为企业提供了良好的科研环境和优质的科研成果转化平台。
在科技创新方面,光谷产业园提供了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四、人才吸引力光谷产业园积极引进和培养各类高层次人才,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园区内有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也有众多具备实践经验的技术人才。
光谷产业园通过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丰厚的薪酬待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吸引了一大批高素质的人才前来工作。
五、未来发展趋势展望未来,光谷产业园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加强产业的系统集成和跨领域创新,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
同时,园区将进一步加大对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打造更具竞争力和吸引力的研发创新基地。
一张图看懂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
一张图看懂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
简介
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位于武汉市洪山区和江夏区之间,总面积51.8平方公里。
1991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华中地区重点发展高科技产业区之一。
目前已形成集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为主的发展格局。
现状
一张图可以直观地展现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的总体发展规划和现状。
从图中可以看到,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已初步形成以园区为核心,产业为血脉,科研为支撑的立体发展格局。
其中,园区布局合理,绿化覆盖率高,建有各种较为完善的公共设施,并且交通便捷。
产业发展成效显著,包括武汉地区较为知名的华为、中兴、华中科技大学、国家超级计算机中心等在内,吸引了众多高科技企业进驻。
科研创新成果丰硕,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拥有大量的研发机构,科研成果获得多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以及国际性科学奖项。
未来
目前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正持续推进升级,以加强核心技术的突破,形成产业升级的新动能为重点,促进企业创新发展。
未来,依托华中科技大学和华中师范大学这两所顶尖高校,区域内将形成一批拥有完整知识产权的中小企业和一批深度技术创新型企业,为整个武汉及甚至华中地区的科技发展注入强有力的新动能。
总结
随着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的快速发展,武汉正在逐渐成为我国重要的创新经济区之一。
未来,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将继续加强高端产业的研究和开发,通过大力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打造中部地区最具竞争力的产业集群之一。
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发展“十三五”规划
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发展“十三五”规划按照《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等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精神,为推动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在“十三五”时期加快建设与发展,特制订本规划。
一、“十二五”时期的主要成就“十二五”时期,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东湖开发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实践创新驱动和开放驱动“双轮”驱动战略,经济社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一)经济指标快速增长,综合实力显著提升。
2015年,东湖开发区企业总收入突破万亿大关,达到10062亿元,“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28.0%,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实现翻番,顺利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
2015年,全口径财政收入达到222.4亿元。
在科技部发布的115家国家级高新区综合实力排名中,东湖开发区2013和2014年连续两年排名第三,较2010年前进两位。
(二)主导产业跃上新台阶,企业实力快速提升。
“十二五”时期,东湖开发区光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节能环保、先进装备制造和高技术服务业等五大主导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企业实力进一步增强,小微企业加速涌现、“瞪羚企业”快速成长、领军企业不断壮大。
截至2015年底为止,全区已集聚世界500强企业近百家。
(三)示范区建设全面推进,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十二五”时期,东湖开发区强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创新,建设以工研院为核心的技术创新体系,实施“青桐”系列创新创业计划。
5年来,东湖开发区知识创造和技术创造能力在全国高新技术开发区居第二位,排位前进2位。
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获得重大实质性突破,走在全国前列。
(四)科技新城功能不断完善,“两型”社会建设卓有成效。
“十二五”期间,东湖开发区充分发挥城市规划引领作用,累计编制各类规划126项,城建投入从2010年的123.6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292亿元。
5年来,科技新城建设全面推进,未来城、综合保税区、智能制造园拔地而起,八大产业园区竞相发展,对外对内交通设施进一步提升,公共配套设施不断完善,东湖开发区实现由单一的产业园区向产城融合、特色鲜明的科技新城的完美蝶变。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促进湖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鄂政发〔2020〕28号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促进湖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正文:----------------------------------------------------------------------------------------------------------------------------------------------------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促进湖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鄂政发〔2020〕28号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现将《促进湖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2020年12月31日促进湖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20〕7号),进一步促进湖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现制定如下措施。
一、把握发展要求,构建全域发展新优势(一)突出高质量发展目标。
坚持“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方向,把握“高”和“新”的定位,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将高新区建设成为全省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到2025年,全省国家高新区达到14家、省级高新区超过30家,高新区生产总值超过2.3万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超过8000亿元,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万家,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占园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7%左右,每万名从业人员当年专利申请量超过300件,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引领带动能力显著增强。
(责任单位:省科技厅)(二)强化自创区创新引领。
推动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强化与中国(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联动发展,大胆开展政策先行先试,实现自创区与自贸区改革举措的深度叠加、改革创新功能的有机融合,加快探索具有湖北特色的创新驱动发展路径,加快建设武汉东湖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支撑武汉创建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高新区发展存在的问题 (3)
高新区发展存在的问题一、背景介绍随着科技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中国各地纷纷设立了高新区,旨在推动经济转型和创新发展。
然而,在高新区建设与发展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和关注。
本文将就高新区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二、空间规划不合理很多高新区在建设初期并没有充分考虑到空间规划问题。
由于缺乏规划先见性,一些高新区经常出现用地浪费、道路拥堵等情况。
此外,由于建设过程中缺乏综合规划和布局设计,导致有些高新区内部功能布局不合理,产业结构单一。
解决对策:1. 加强对高新区建设前期的规划和设计工作,完善空间布局,并充分利用现代城市规划工具进行科学设计。
2. 提升综合功能定位和产业多元化,引导不同类型企业有序布局。
三、人才流失与供给不足某些高新区面临着人才流失与供给不足的问题。
一方面,高新区中的企业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进行研发和创新,但由于薪酬待遇不吸引或其他因素的限制,许多人才选择离开;另一方面,高新区周边地区或是其他城市的人才资源有限,无法满足高新区快速发展的需求。
解决对策:1. 加大对高技能、高级职称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发展机会。
2. 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合作企业在高新区设立研究院或实验室,吸引更多优秀科研人员加入。
四、创新氛围不浓虽然高新区旨在推动创新发展,但有些地方却缺乏真正的创新氛围。
很多企业只停留在模仿和跟随阶段,缺少自主创新能力。
此外,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也存在问题,企业对于自己创造性成果的保护意识薄弱。
解决对策:1. 加强与知名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搭建创新平台,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
2.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培养,加大对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打击力度。
五、金融支持不足一些高新区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资金短缺问题。
由于创新项目投资风险较高,传统金融机构往往对此持观望态度。
这导致了一些优秀的科技创新项目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资金支持,影响了高新区的创新发展速度。
湖北省发展战略
【第153期】湖北省的基本情况及其发展战略编者按:本文系作者为湖北省纪检干部培训班学员作的报告摘要。
报告分三次讲、涵三部分。
第一部分,湖北省的基本情况、五大优势;第二部分,湖北省的发展战略:“两圈一带”;第三部分,关于东湖国家创新示范区的有关情况。
本报告立足历史的高度、现实的角度、全球的视野,进行了纵横捭阖的论述,内容丰富,具有理论与实践指导意义,但由于篇幅太长,不得不删除了一些具体内容,特予刊发。
湖北省的基本情况及其发展战略中共湖北省委宣传副部长余立国湖北历史悠久,几千年前就有人类生息。
清朝康熙六年,湖北左司改为湖北省,沿袭至今。
湖北位于中国内陆腹地中心、长江中游,因地处洞庭湖以北而得名,简称鄂。
国土面积18.59万平方公里,总人口6070万,其中乡村人口4016万。
现设12个直辖市、一个自治州、一个林区、三个直管市、21个县级市、39个县。
2009年全省生产总值过万亿。
一、省情:五大优势湖北的省情可以概括为这么几句话:鱼米之乡、工业摇篮、科教高地,九省通衢和文化大省。
下面分别予以介绍:(一)湖北农业优势突出,素有“鱼米之乡”美誉自古以来就有“湖广熟,天下足”之说。
为什么会是如此,就是因为湖北具有良好的农业生产条件和资源禀赋。
湖北位于中国内陆腹地中心,地貌类型多样,山地、丘陵、高地和平原兼备,又处于亚热带和温带交替区域,气候具有南北过渡特征,生物物种非常丰富,资源和气候环境十分利于农业生产,土地肥沃,降水充沛,日照充足,雨热同季。
我省多年来被国家确定为农业主产区(全国共13个)。
我省将继续巩固和发展这种优质农产品优势,通过加强基地建设和产业化经营,进一步提高质量、扩大规模,确立我省农业在全国的优势地位,建成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
(二)湖北是近代工业发祥地,素有“工业摇篮”之称作为现代文明主要推动力的工业,不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是湖北经济发展的命脉。
回眸过去,湖北工业曾经历了领跑全国的辉煌历史。
武汉市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
武汉东湖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武汉东湖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简称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东湖高新区等,是中国湖北省武汉市下辖的一个经济开发区。
武汉东湖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于1988年成立,1991年成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2001年成为国家光电子产业基地,并称为“武汉·中国光谷”[武汉东湖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世界新技术革命浪潮汹涌,中国改革开放大潮澎湃,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应运而生。
1988年,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1991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2000年,被科技部、外交部批准为APEC科技工业园区;2001年,被原国家计委、科技部批准为国家光电子产业基地,即“武汉•中国光谷”。
2010年,国务院同意支持东湖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武汉•中国光谷位于武汉市东南部的三湖六山之间。
关东光电子产业园、关南生物医药产业园、汤逊湖大学科技园、光谷软件园、佛祖岭产业园、机电产业园等园各具特色,2000家高新技术企业分类聚集,以光电子信息产业为主导,能源环保、生物工程与新医药、机电一体化和高科技农业竞相发展。
武汉•中国光谷建成了国内最大的光纤光缆、光电器件生产基地,最大的光通信技术研发基地,最大的激光产业基地。
光纤光缆的生产规模居全球第二,国内市场占有率达50%,国际市场占有率12%;光电器件、激光产品的国内市场占有率40%,在全球产业分工中占有一席之地。
武汉•中国光谷已成为我国在光电子信息领域参与国际竞争的标志性品牌。
胡锦涛总书记视察东湖高新区高新技术企业时,充分肯定了通过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发展特色高新技术产业的做法;温家宝总理希望北京、上海、武汉等高新区,经过5到10年的努力,真正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科技园区。
东湖高新区将承担起新的历史使命,坚持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全面提升资源整合能力、持续创新能力、产业生成能力和经济产出能力,主要经济指标力争以年均25%以上的速度增长。
宜昌白洋高新区2025规划
宜昌白洋高新区2025规划宜昌白洋高新区位于湖北省宜昌市,是宜昌市的重要发展区域之一。
2025年规划是对宜昌白洋高新区未来发展的方向和目标进行规划和设定,旨在推动宜昌白洋高新区成为现代化、智慧化的新兴科技园区。
一、城市规划宜昌白洋高新区将以打造现代化的城市为目标,注重高效、便利的城市运行体系的建设。
规划将重点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交通、水利、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升城市综合服务水平;2.产业布局规划:合理规划产业布局,引进高科技、生物科技等战略性新兴产业;3.绿色环保:倡导绿色出行,加强环保意识,建设生态友好型城市;4.公共服务设施:增设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二、产业发展宜昌白洋高新区2025规划将以产业升级为主线,注重高质量发展,积极打造区域经济增长点。
主要任务包括:1.科技创新: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培育一批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型企业;2.现代服务业:发展现代金融、商贸、文化创意等服务业,提升产业附加值;3.农业现代化:推动农业实现高效、智慧化生产,打造优质农产品品牌。
三、人才引进引进人才是推动宜昌白洋高新区发展的关键。
2025规划将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人才政策:建立人才政策支持体系,吸引高端人才和创新团队;2.人才培训:加大人才培训力度,提升本地人才素质和综合能力;3.人才引进:鼓励企业设立产学研合作基地,引进国内外优秀人才。
四、城市品质提升宜昌白洋高新区将重点提升城市品质,积极打造宜居之城。
具体措施包括:1.城市景观规划:优化城市景观规划,提升城市形象;2.文化建设:丰富文化活动内容,丰富市民精神文化生活;3.城市管理:加强城市管理工作,提升城市管理水平;4.安全保障:加强社会治安防范工作,确保市民生活安全。
五、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是宜昌白洋高新区2025规划的重要内容,将重点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工作,推动建设生态型城市。
高新区打好发展“六仗”落实情况报告(工作汇报总结)
高新区打好发展“六仗”落实情况报告(工作汇报总结)尊敬的领导:我通过调研和分析,结合实际工作情况,现就高新区打好发展“六仗”落实情况向您做出以下报告:一、转型升级仗的落实情况我们充分认识到高新区面临的转型升级任务十分紧迫,通过市场分析和对企业需求的调查,我们不断完善产业政策,吸引了一批高科技企业落户,并提供了必要的政策扶持。
我们还积极组织各类培训和技术交流会议,以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目前,高新区的转型升级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仍需进一步推进。
二、创新创业仗的落实情况创新创业是高新区发展的重要动力,我们积极引导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新产品研发,加强与科研院所和高校的合作,推动了创新创业项目的孵化和转化。
同时,我们还在高新区建立了创业孵化基地和创新创业服务平台,提供一系列的政策支持和服务。
目前,高新区的创新创业环境逐渐优化,企业创新氛围日益浓厚。
三、保护环境仗的落实情况保护环境是高新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加强了环境监管和治理,对污染企业进行了整治,推动了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的发展。
我们还加强了环境宣传教育,提高了居民环保意识。
目前,高新区的环境质量逐渐改善,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
四、招商引资仗的落实情况招商引资是高新区吸引外部资源和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我们加强了对外宣传,走出去与大型企业展开对接洽谈,吸引了一批优质项目和资本进驻。
同时,我们还为招商引资提供了一揽子服务,包括政策支持、投资环境优化等方面。
目前,高新区的招商引资成效初显,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五、文化传承仗的落实情况文化传承是高新区建设的重要内容,我们注重对历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加强了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并开展了一系列的文化活动和主题展览。
我们还注重培养青少年的文化意识和创造力,推动了文化素质的提升。
目前,高新区的文化建设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需加大力度。
六、基础设施仗的落实情况基础设施是高新区发展的重要支撑,我们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包括道路、电力供应、水利设施等方面。
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2009年全省省级开发区发展综合考评情况的通报-鄂政办函[2010]121号
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2009年全省省级开发区发展综合考评情况的通报正文:---------------------------------------------------------------------------------------------------------------------------------------------------- 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2009年全省省级开发区发展综合考评情况的通报(鄂政办函[2010]121号)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为全面、客观反映全省省级开发区2009年综合发展情况,按照省政府对省级开发区进行综合考评的要求和《湖北省开发区考评办法(修订)》的规定,省开发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省政府有关部门对全省126家省级开发区进行了综合考评。
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将考评结果予以通报。
各地要认真总结经验,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两圈一带”发展战略,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加快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创新体制机制,科学编制开发区“十二五”发展规划,努力为全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二○一○年十月十三日附件2009年湖北省省级开发区发展综合考评情况报告省开发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为全面、客观反映全省省级开发区经济规模、发展质量、发展效益和投资环境等方面的情况,根据我省省级开发区发展实际,借鉴外省对省级开发区评价的做法,省开发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省政府有关部门对2009年全省126家省级开发区进行了综合考评,现将考评情况报告如下:一、考评办法、体系和依据本次考评按照省政府对省级开发区进行综合考评的要求,遵循目标设定与指标设置相结合、突出重点与兼顾全面相结合、综合考核与系统评价相结合的原则,依据《湖北省开发区考评办法(修订)》的规定,以2009年度全省开发区统计数据、土地集约节约利用评价、区域环境评价等情况为依据,从经济实力、发展质量、速度效益、投资环境等分项指标到加权总指标,对全省126家省级开发区分类进行综合考评。
湖北高新区扩区调区环评要求
湖北高新区扩区调区环评要求湖北高新区作为湖北省的科技创新高地,一直以来都在不断扩大其规模和影响力。
为了进一步推动高新区的发展,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湖北高新区决定开展扩区调区环评工作。
扩区调区环评是指对高新区扩大范围和调整区域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
通过环评工作,可以全面了解扩区调区对环境的影响程度,科学评估并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与治理措施,确保高新区的可持续发展。
扩区调区环评要求对新扩区的土地利用情况进行评估。
包括评估土地的质量、利用方式以及潜在的环境风险等。
通过评估,可以确保新扩区的土地利用符合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扩区调区环评要求对新扩区的水资源进行评估。
包括评估水资源的供应能力、水质状况以及对水资源的利用方式等。
通过评估,可以合理规划新扩区的水资源利用,防止过度开发和污染,保护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扩区调区环评要求对新扩区的空气质量进行评估。
包括评估新扩区的大气污染源、排放量以及对空气质量的影响程度等。
通过评估,可以制定相应的大气污染治理措施,保证新扩区的空气质量符合国家标准,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扩区调区环评还要求对新扩区的交通状况进行评估。
包括评估新扩区的道路网络、交通流量以及对交通运输的影响等。
通过评估,可以合理规划新扩区的交通布局,提高交通效率,减少交通拥堵和污染,提升居民出行的便利性和舒适度。
扩区调区环评要求对新扩区的生态环境进行评估。
包括评估新扩区的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功能以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等。
通过评估,可以采取相应的生态保护措施,保护新扩区的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湖北高新区扩区调区环评工作的开展,旨在确保高新区的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通过对扩区调区的土地利用、水资源、空气质量、交通状况和生态环境等方面进行评估,可以科学规划新扩区的发展,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高新区将积极配合环评工作,全力推动高新区的可持续发展和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
内陆三线城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路径创新——以湖北荆门国家级高新区为例
党政干部论坛经济众说金融危机的后续演变日趋复杂,全球各国政府纷纷采取各类政策措施,以求加速从危机的泥沼中上岸,并抢占新一轮经济的制高点,具有共性的对策之一就是纷纷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作为内陆三线城市,具有区位、智力等天然劣势,应该如何抓住发展机遇、创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路径,值得思考。
本文将以湖北荆门国家级高新区为例,尝试做一探讨。
一、荆门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2014年特别是2015年以来,荆门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关于建设荆门高新区“人才特区”的意见》、《关于加快荆门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发展的意见》、《关于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意见》等支持高新区发展的重磅政策。
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及时跟进,细化落实相关政策措施,围绕落实市委市政府“投资第一、产业第一、工业第一”的总要求,大力转变招商思路和方式方法,以创新链设计产业链,以产业链设计招商链,制定了五大产业发展规划,建立五大产业招商专班,确立五大产业重点招商区域,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
第一,高新技术规模、比重加速攀升,企业数量快速增长,带动力增强。
从产业规模来看,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从2010年的11亿元上升到2014年的28亿元,年均增速达到35%;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从2010年的34%上升到2014年的55%,提高了21个百分点。
从企业数量来看,新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从2010年的4家上升到2014年的24家,净增20家,高新技术企业个数占规模以上企业总量的比例从10%上升到34%。
高新技术企业上缴税收从2010年的6114万元上升到2014年的3.3亿元,占园区工业税收比重也从46.8%上升到50.1%。
第二,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初现雏形,走势向好。
高新区重点培育装备制造、大健康、再生资源利用与再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五大产业集群。
装备制造产业集群重点发展通用航空、智能制造、能源化工及环保装备、新能源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等;资源再利用与再制造产业集群重点发展以电子废弃物、报废汽车、废旧家电及磷石膏等工业废弃物为重点的再生资源利用与再制造产业体系;大健康产业集群重点发展体育用品制造、生物医药、医疗器械等;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集群重点发展动力电池、光伏、风电、生物质能等领域,以及先进高分子材料、高性能复合材料等;电子信息产业重点发展智能终端制造、新型电子材料和元器件、光电子应用、软件信息服务等。
高新区存在的问题及意见建议
高新区存在的问题及意见建议一、高新区存在的问题高新区作为国家级经济开发区,是我国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重要策源地。
然而,随着时间推移,一些问题也逐渐浮现,影响了高新区的可持续发展。
以下是高新区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建议:1.1 科技创新能力不足高新区应是科技创新的引领者,但由于一些原因,科技创新能力存在不足的情况。
一方面,高新区在科研经费投入上仍存在不足,导致科研人员的创新动力受到限制;另一方面,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不高,创新成果无法有效地应用于生产和市场。
解决建议1:加大科研经费投入,提高科研人员的待遇和工作环境,激发他们的创新热情。
同时,高新区可以建立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加强与企业和市场的合作,以推动科技成果的落地和产业化。
1.2 人才引进和留住难度大高新区需要大量的高素质人才支撑创新和发展,然而吸引和留住人才成为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目前,各地高新区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而且更多的人才倾向于选择发展机会更多的一线城市,高新区在人才引进和留住上面临较大的困难。
解决建议2:培育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提供优厚的薪资待遇和职业发展机会。
同时,高新区应加大对高层次人才的引进支持力度,制定更加灵活的人才政策,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来到高新区工作和生活。
1.3 产业结构亟待转型升级高新区的产业结构仍然过于单一,过度依赖某一领域或某一家大型企业的发展,这种情况在面对外部环境的变化时容易导致经济困境。
同时,由于一些企业缺乏自主创新能力,高新区的产业升级进程相对较慢。
解决建议3:高新区应积极推动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引导企业加大自主创新力度,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减少对传统产业的依赖。
同时,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引入更多的科技资源,推动产学研相结合,实现产业创新。
二、意见建议在解决高新区存在的问题的过程中,我提出以下意见和建议:2.1 加强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和引导政府应加大对高新区科研经费的投入,提高科研人员的待遇和工作条件,建立激励机制,鼓励他们进行深入的科学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调查与思考(第1期)湖北省科学技术厅二○○七年五月二十四日湖北省高新区可持续发展情况高新处一、高新区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情况经过几年来的发展,全省高新区建设取得了较大的成绩,总体经济呈现健康、持续、良性的发展。
2006年,全省13个高新区累计实现技工贸总收入1879.5亿元,比上年增长29%;高新区累计实现利税141.6亿元,财政收入42.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6.4%和25.7%。
其中,东湖高新区技工贸总收入突破1000亿元,同比增长37.9%,占到全省13个高新区总数的53.2%。
1、坚持自主创新,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坚持自主创新,是高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灵魂。
而高新技术企业则是自主创新的主体。
高新区的建设是否成功,关键是看能否培育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具备国际国内市场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
东湖高新区围绕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的建设,区内现已集聚了国家实验室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3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9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18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5家,技术服务公共平台10个。
24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建立了研发机构,从事科技活动人员近2万人,年实施科研项目达1500多个。
2000-2006年,高新技术企业R&D投入累计达到58亿元,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5%。
与之相对应的,是东湖高新区的创新产出能力不断提高,取得了一批重大科技成果。
2006年,东湖高新区实施的国家知识产权制度试点园区通过了国家知识产权局的验收,并被批准为全国第一家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区创建区。
光电国家实验室同南方医科大学合作的“863”课题“数字化虚拟人体若干关键技术”研究取得重大成果,诞生了“中国数字人男1号”。
长飞公司向国际电联提交的“光纤链路测试方法”,获得国际电联的批准,成为高新区提出的第4个国际标准。
光谷新光电公司与国内一流的光电子研发机构合作,研制出我国第1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红光高清视盘机(NVD)样机,实现了1920×1080i高清播放,拥有49项核心专利。
立得公司的移动道路测量系统为青藏铁路信息化建设做出了贡献,使青藏铁路成为我国第一条信息化铁路。
华工科技通过收购激光切割、等离子切割系统国际知名企业澳大利亚Farley和Laserlab两家公司,进行集成创新,研制出世界一流水平的高精度等离子切割机和高性能激光切割机,产品进入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市场。
省级高新区中,荆门高新区先后从中科院、工程院、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中南大学等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聘请4名院士、13名专家为科技顾问,并与之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通过引进科研成果,引进人才,几年来,先后有人工合成喜树碱、人白介素—11衍生物、聚合物电路元器件、银基触头、生物提取铁锌糖蛋白、蛇毒神经生长因子、放电管等一批省内首创、国内少有、国际领先的科研项目在高新区内实现成果转化。
其中由中科院王亚平博士主持研发的863计划项目——铜铬25新型电触头材料和银基触头材料项目,在中试刚通过国家科技部验收合格后,就被及时引进。
依托该项目,荆门高新区成为国家新型触头材料产业化基地。
2、加强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成效显著招商引资是高新区工作的重点。
2006年,我省高新区在重大项目的引进上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
东湖高新区着力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全年共实施重点产业项目59个,引进过亿美元的大项目1个,过千万美元的项目有12个,世界500强企业投资的项目1个。
其中,中芯国际、昊昱、华瑞等芯片制造、设计和封装项目的落户延伸了集成电路产业链;迪源、华灿、元茂、光谷电子等项目的入驻丰富了半导体照明产业链;富士康、消费电子工业园等项目的引进完善了消费电子产业链。
东湖高新区的光电子信息产业开始形成光电子、微电子并重发展的态势。
宜昌高新区成功引进了由南玻集团投资60亿元的高纯多晶硅及太阳能电池项目,该项目的建成投产,对于扩展和延伸宜昌高新区信息产业链,推动信息产业及其相关配套产业发展,形成完整的多晶硅产业链和光伏产业集群,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此外,宜昌高新区通过定向招商、以商招商,促使中国500强四川新希望集团入股三新磷化TCP项目,该项目将有利于整合区域磷化工资源,调整区域磷化工产品结构,推动园区磷化工产业科学有序发展。
3、创新创业服务体系进一步优化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高新区充分整合和利用国内外的科技资源,打造技术创新平台,构建了多层次、网络化的创新创业体系。
其中,东湖开发区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建设了光电子信息产品检测中心、软件开发与测试公共服务中心、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药品安全评价中心、实验动物中心、文献共享平台、投资服务中心等公共创新服务平台,为区内企业的技术创新提供了有利支撑。
全省13家高新区,有一半建立了科技企业孵化器或生产力促进中心,服务功能和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东湖高新区内就拥有武汉东湖创业中心、留学生创业园、大学科技园孵化器、软件园、光谷创业街、专利孵化器、生物医药孵化器等7家科技企业孵化器,总的孵化面积已达45万平方米,在孵企业700多家。
培育出了我国最大的环保生产企业凯迪电力、我国最大的激光设备生产企业楚天激光、我国最大的索道生产及营运商三特公司、我国最大的地理信息软件研发供应商中地信息等一大批国内知名的高新技术企业。
襄樊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自1995年11月成立以来,累计吸纳科技型企业175家,毕业72家,目前在孵企业84家,年产值达4亿元,年缴税3300万元,吸纳就业人员1700多名。
孵化出的大力工控、追日电气、天工机电等18家光机电一体化企业已发展成为国内电机软启动产业的的龙头,占有国内四分之一的市场份额。
黄石磁湖科技创业服务中心与湖北三环锻压机床有限公司、黄石理工学院等单位合作,建设了机电产品精密制造技术服务平台。
项目实施两年多来,累计为50余家在孵企业提供技术及加工服务100多次,实现产值600多万元,实现利税50多万元,在孵企业节约综合成本近百万元,并基本实现了微利运营。
其它如荆州高新区创业服务中心与长江大学合作,建设的精细化工多功能中小型开发试验平台;武汉市洪山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与武汉金石凯激光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华中科技大学国家重点物理实验室合作,共同建设的激光加工技术支持服务平台;宜昌高新区与三峡大学合作共建的工程质量监测系统研发平台等,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起到了降低研发成本、缩短孵化周期、提高孵化效率的推动作用。
4、积极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环境不断优化自2005年起,我省与国家开发银行共建了100亿元规模的科技投融资平台,目前已贷款14亿元用于高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
各高新区自身也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强对园区道路的改造、完善基础配套措施,如荆门高新区是全省最晚批的高新区(2001年批建),几年来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基本实现了园区给水、排水、电力、电信、燃气和道路的“六通”。
黄石高新区按照“负债开发”思路,大力加强区内基础服务设施和绿色景观建设力度,实现了区内环境面貌的较大改观。
宜昌高新区黑旋风科技园基础设施完善,正向全国一流科技园迈进。
各高新区硬环境的明显改善,为下一步的“二次创业”创造了有利条件。
5、支持循环经济,开辟可持续发展新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首次把节约资源提升到基本国策的位置,提出要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近几年来,根据自身的环境资源状况和产业结构状况,部分高新区已经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开展了积极的探索。
荆门是一个重化工业城市,粉煤灰、磷石膏等工业废物较多,为解决工业废物挤占土地、污染环境的问题,荆门高新区先后引进了泰山建材、嘉信科技和倬臣化工等循环经济项目。
如投资1.6亿元的湖北泰山建材有限公司利用磷石膏生产纸面石膏板,年消化磷石膏20多万吨,不仅解决了磷石膏占用土地、污染环境的问题,而且与使用天然石膏相比,每吨降低成本50%以上,该企业仅此一项全年增效1000多万元。
荆门格林美新材料有限公司投资5000万元,利用深圳格林美高新技术有限公司居国际先进水平的专利技术,从废旧电池提取镍粉、钴粉和超细铜粉等原料生产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产品,年产量可达1100吨,占全国供应量的6%。
目前,循环经济型企业在荆门高新区内所占比重不断增大,在增强园区经济实力的同时,也为改善园区生态环境起到了重要作用。
宜昌高新区各企业按照循环经济理念,在“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宜化集团通过粉煤取代块煤、污水循环使用、废热发电等综合利用措施,以及通过延长产业链,将上一链废物变为下一链的原料,从而形成完整的生态链,最终减少各种废物的产生。
几年来,宜化在环境保护、发展循环方面共投入3.8亿元,每年可产生经济效益1.4亿元。
企业在获得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极大地减少了环境污染。
湖北兴发集团坚持再利用原则,先后投资1.5亿元,对固废、废热、废水、废气等进行综合整治,转化为新的生产资料。
固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100%,尾气综合利用率超过95%,工业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0%。
扎实的工作换来了丰硕的成果。
2006年8月,宜化、兴发、湖北三新磷酸、安琪集团、荆门格林美被省发改委等七个部门共同确定为全省首批发展循环经济试点企业。
宜昌开发区三峡磷化产业区、荆门高新区被确定为我省首批循环经济试点园区。
二、高新区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高新技术产业规模不大,比重偏低。
目前,除了东湖、襄樊两个国家级高新区外,我省大部分的省级高新区都存在高新技术产业规模不大,比重偏低的问题。
2006年,11个省级高新区中,工业增加值最大的黄石也只有28.3亿,最小的还不到5亿,与国家级高新区差距较大(东湖为310亿,襄樊为96亿)。
从高新企业占高新区工业企业的比例来看,2006年,葛店高新区共有注册工业企业210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14家;孝感高新区共有注册工业企业232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15家;11个省级高新区,高新技术企业占全区工业企业的平均比例不到5%。
虽然高新区注重了项目招商建设向高新化倾斜,但总体上省级高新区还基本处于一次创业阶段,土地的集约度、企业产出效率以及高新技术产业的技术含量不高,高新技术区作为地区高新技术产业的集聚效应尚不明显。
2、土地问题。
各高新区普遍反映,土地问题已成为制约高新区经济发展的一个最大“瓶颈”。
一是土地资源有限,现有的建设用地跟不上招商引资的步伐,好的项目无法进入高新区;另一方面是国家为了控制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大了对土地调控的力度,严格控制新增建设用地,调整土地供应速度,把土地作为宏观调控的“闸门”。
国家的土地宏观调控政策有利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但是对需要大力发展的地区无疑上了“紧箍咒”,尤其是我省正处于快速发展中的高新区,主要表现在:国家提高了征地补偿标准和被征地农民的安置补助费,其中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缴纳标准提高一倍,耕地占用税和城镇土地所有税的标准至少提高两倍以上;土地待批的周期过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