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2020年整理).doc

合集下载

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

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

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社会主义五百年的历史进程●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发展和局限性●早期空想社会主义●空想平均社会主义●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 19 世纪初期以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空想社会主义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1.只看到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命运其转后却未能揭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经济根源(资本主义基本矛盾)●2.他们要求埋葬资本主义,却看不到埋葬资本主义的力量(无产阶级)●3.他们憧憬取代资本主义的理想社会,却找不到通往理想社会的现实道路(革命)●●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创立的理论基础:马克思、恩格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立和发展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从而超越了空想社会主义,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

●创立的标志:《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

●●第一国际和巴黎公社●马克思、恩格斯在指导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过程中,阐述了各国无产阶级政党相互关系的重要原则:●一是坚持无产阶级的国际联合。

●二是坚持各国党的独立自主和完全平等。

●第一国际和巴黎公社的失败经验(巴黎公社的失败标志着第一国际的失败,但不重要)●1.无产阶级政权是为人民服务的机关●2.建立无产阶级的新型国家●3.建立革命武装●4.需要无产阶级政党领导●十月革命胜利与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十月革命是世界历史上划时代的重大事件,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 (意义):●首先,它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变为现实,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其次,它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再其次,它激励了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民主革命●最后,它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播,推进了无产阶级政党的建立●社会主义在苏联一国的实践●1.列宁领导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一个时期:进一步巩固苏维埃政权时期。

●第二个时期: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战争时期,即战时共产主义时期●列宁领导的苏维埃政权实行了以取消商品货币关系为主要特征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经济上采取一系列非常的、特殊的又带有强制性的措施●第三个时期:由战时共产主义转变为新经济政策时期,标志着列宁正在寻找一条符合俄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2.苏联模式●(1)从经济方面来看,主要是由经济发展战略和经济体制两部分组成。

社会主义发展阶段

社会主义发展阶段

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学说在社会主义思想史上,最早探讨未来社会发展问题的是19世纪初欧洲的空想社会主义者。

其杰出代表是法国的马布利、卡贝、摩莱里、圣西门和傅立叶。

他们天才地认识到,与其他事物一样,人类社会也有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人类社会的每一个发展阶段都有一个自身的成长过程,因而未来社会(即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也有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从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发展过程。

不仅如此,他们还认识到,从资本主义社会到未来新社会必须经历一个过渡时期,并对必须经历这一过渡时期的必然性和必要性作了初步论证。

由于空想社会主义者始终未能摆脱唯心史观的束缚,没能找到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因,因而他们对未来社会的发展问题只是一种天才的预测,但是他们关于未来社会发展问题的这些预测,是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理论的重要史料,也为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学说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料。

与空想社会主义者不同,马克思恩格斯不是仅仅依靠天才的头脑凭空设想出一个理想社会,而是从“最顽强的事实出发”,依旧以对现存社会的剖析来预测未来社会。

他们依据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特殊规律及其发展趋势的认识,科学预测和展示了未来社会的发展远景。

他们认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不是某个天才头脑的偶然发现,也不是什么合乎“人类天性”的理性王国,而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斗争的必然结局。

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取代资本主义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那么,从资本主义社会怎样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呢?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将会如何发展变化呢?马克思恩格斯依据对现存社会的剖析和认识,从理论上作了论证和预测,形成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学说。

从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必将经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2015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六章_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

(2015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六章_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

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及其规律学习目的与要求学习本章要了解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社会主义在一国首先胜利的理论,社会主义在20世纪的实践。

要认识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特征,包括经典作家的论述和当代人的探索。

要了解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和长期性以及社会主义道路的多样性。

课程内容第一节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1.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无产阶级革命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2.列宁领导下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的探索,斯大林领导下的苏联对社会主义的探索。

3.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和发展,中国等亚洲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发展的历史贡献与经验教训。

4.无产阶级专政是新型国家政权,社会主义民主是新型民主。

第二节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论述,对社会主义本质和基本特征的认识在实践中深化和发展。

2.社会主义首先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取得胜利的原因,必须充分认识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3.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原因,努力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4.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前进的客观性,社会主义在自我发展和完善中走向辉煌。

本章引言社会主义经历了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l917年,俄国爆发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有十多个国家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20世纪末又发生了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社会制度的剧变。

而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则在改革开放的道路上,坚持建设有各自特色的社会主义。

对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特征进一步认识,社会主义制度如何在当代完善和发展,我国的理论和实践在进行不断的探索。

社会主义事业和国际工人运动在社会实践中曲折发展、不断前进。

第一节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了使社会主义变为科学,就必须首先把它置于现实的基础之上。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6章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6章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
第六章 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
第一节 社会主义500年历史进程
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所经历的家庭手工业、手工工场和机器大工业三个阶
段相适应,空想社会主义思潮也经历了三个历史发展阶段: 16-17世纪的早期空想社会主义 18世纪的空想平均共产主义 19世纪初期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
• 在《苏维埃政权的当前任务》和《论“左派”幼 稚性和小资产阶级性》等一系列著作中,列宁制定了 苏维埃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初步计划,提出了进行 社会主义改造的方法和途径等措施。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苏维埃政权的建立和巩固,引起了国内外敌对势力的恐惧、仇视和反抗。
• 从1918年夏天到1921年春,列宁领导的苏维埃政权实行了以取消商品 货币关系为主要特征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经济上采取一系列非常的、 特殊的又带有强制性的措施。
• 这一决定,表明列宁社会主义建设思想发生了 重大转变,对在小农占优势的国家走向社会主义的 道路又有了新的认识,标志着列宁找到了一条符合 俄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列宁对苏维埃俄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深刻的理论思考,提出了许多精辟 的论述。 • 首先,把建设社会主义作为一个长期探索、不断实践的过程。 • 其次,把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放在首要地位。 • 再次,在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条件下,利用商品、货币和市场发展经济。 • 最后,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
• 年轻的苏维埃政权建立之后,不仅面临 着巩固政权的任务,而且还面临着在经济 文化相对落后的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的任 务,决定了列宁、斯大林在领导人民走向 社会主义道路时,不得不经历一个艰难曲 折的探索过程。
(一)列宁领导下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的探索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六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六章

第六章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第一节社会主义五百年的历史进程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即16—17世纪的早期空想社会主义、18世纪的空想平均共产主义、19世纪初期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

空想社会主义的开山之作是1516年英国人托马斯.莫尔写作的《乌托邦》一书。

19世纪初期以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

二、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一)第一国际与巴黎公社(二)十月革命胜利与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作为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日载入史册。

十月革命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的伟大飞跃,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三、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一)社会主义在苏联一国的实践列宁的《日记摘录》《论合作社》《论我国革命》《我们怎样改组工农检查院》《宁肯少些,但要好些》等被人们称为“政治遗嘱”的文章和书信中,对十月革命以来所走过的道路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构想。

这些思想主要包括:用合作社的形式将农民引向社会主义道路;发展大工业,实现工业化和电气化;学习和利用资本主义一切有价值的东西;进行文化革命,大力发展文化教育事业;进行党和国家机构的改革,努力提高干部的素质和能力;必须反对官僚主义,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维护党的团结,特别是党中央领导核心的团结等。

建设社会主义的苏联模式。

这种模式在当时促进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发展,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发展,确保了重工业特别是国防工业的发展,为处在帝国主义包围中的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物质基础,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也有了提高。

这种模式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为苏联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和人员保障。

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苏联模式的弊端逐步显现,主要是集中过多、管得过死、否定市场的作用,严重束缚企业和劳动者的积极性。

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证明,苏联模式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它并不是社会主义的唯一模式。

第六章 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 第六组ppt2

第六章  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  第六组ppt2

从理论上说,无产阶级 革命有暴力的与和平的两种 形式,其中,暴力革命是主 要的基本的形式。
1871年3月18日的巴黎工人起 义和由此建立起的巴黎公社,是 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 第一次伟大尝试。马克思高度评 价巴黎公社的意义,认为‚公社 的原则是永存的‛。
马克思主义在强调暴力革命这一主 要的基本形式的同时,也并不完全排除 和平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可能性。 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发生,马克思 恩格斯曾经从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时代 条件出发,认为无产阶级革命至少将在 几个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内同时发生。
A、 不想创立科学理论
B、 只是创立科学理论 世 C、 用科学理论去武装无产阶级
列宁领导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道 路的探索,大体上经历了三个时期:
进一步巩固苏维埃政权时期
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战争时期即战 时共产主义时期
由战时共产主义转变为新经济政策 时期
从1917年11月到1918年春天,苏维埃 政权基本上完成了‚剥夺剥夺者‛的任务, 银行和大工业的国有化使无产阶级掌握了 国家的经济命脉。
共产党宣言
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是 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实现的。无产阶级革 命是不同于以往一切革命的最新类型的 革命。这是因为:
第一,无产阶级革命是彻底消灭一切私有制、 代之以生产资料公有制的革命。
第二,无产阶级革命是要彻底消灭一切阶级和 阶级统治的革命。
第三,无产阶级革命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 运动。 第四,无产阶级革命是不断前进的历史过程。
1945年,越南人民 在胡志明的领导下建立 越南民主共和国。
1948年,朝鲜人 民在金日成的领导下 建立朝鲜民主主义人 民共和国。
1948年,蒙古人 民共和国成立。
1949年,德意志民主共 和国成立。 1961年,古巴人民在卡 斯特罗的领导下,在美洲建 立了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 —古巴共和国。 1975年,老挝人民民主 共和国成立。

2020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慕课答案

2020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慕课答案

2020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慕课答案绪章—导论1、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 B )。

A.青年黑格尔派B.共产主义者同盟C.国际工人协会D.社会党2、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的标志是,1848年2月发表的( C )A.《资本论》B.《德意志意识形态》C.《共产党宣言》D.《反杜林论》3、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三个组成部分是( D )。

A.细胞学说、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和生物进化论B.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C.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D.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论成果是( C )。

A.思想和科学发展观B.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C.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D.思想和理论5、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在其形成、发展和运用的过程中,经过实践反复检验而确立起来的,具有普遍真理性的理论,包括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

( A )A.对B.错6、西欧三大先进思潮: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为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提供了直接的理论来源。

( A )A.对B.错7、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C )A.辩证唯物主义B.唯物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D.历史唯物主义8、《资本论》被誉为“工人阶级的圣经”( A )A.对B.错9、马克思是一个顶天立地的伟人,也是一个有血有肉的常人。

( A )A.对B.错10、英国广播公司(BBC)曾在全球围做过“千年思想家”评选,名列榜首的是( D )A.达尔文B.爱因斯坦C.恩格斯D.马克思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与发展规律1、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 B )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在联系问题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C.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2、物质和意识的对立只有在非常有限的围才有绝对的意义,超过这个围便是相对的了,这个围是指( A )A.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B.物质和意识何者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更密切C.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统一性D.物质和意识何者更为重要3、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 A )A.实物B.物质C.存在D.精神4、有的哲学家指出,世界上任何现象的出现都是有原因的,因而都是必然的,偶然性是不存在的,这是一种形而上学机械决定论观点( A )A.对B.错5、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是( D )A.逻辑推理方法B.归纳演绎方法C.观察实验方法D.矛盾分析法6、划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根据是( C )A.是否承认社会历史的规律性B.是否承认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C.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D.是否承认阶级斗争性7、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映,这说明( B )A.意识的容是主观的B.意识受主体状况的影响C.意识不受客体影响D.意识是主体的自由创造8、矛盾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A )A.对B.错9、掌握适度原则就是任何时候都不要超过事物的度。

第六章 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

第六章  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

第六章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一、单选题1.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B )A.16世纪欧洲空想社会主义思潮B.19世纪初欧洲空想社会主义理论C.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和无神论 D.18-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2.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尝试是( A ) A.1871年巴黎工人起义和由此建立的巴黎公社B.19世纪40年代英国宪章运动及法、德、意工人运动C.1917年俄国的“二月革命”D.1917年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和由此建立的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政权3.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原则是( C )A.民主制 B.集中制 C.民主集中制 D.高度统一原则4.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 D )A.公正 B.平等 C.共同富裕 D.人民当家做主5.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由此得出结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或者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

提出这一著名论断的是( C )A.马克思 B.恩格斯 C.列宁 D.斯大林6.社会主义实现由空想到科学发展的标志是( A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共产主义同盟”的建立C.空想社会主义理想的破灭 D.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7.马克思说:“暴力是每一个孕育着新社会的旧社会的助产婆”,这说明 ( B )A.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唯一形式B.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主要形式C.暴力革命与和平发展互相排斥D.暴力革命与和平发展可以相互取代8.科学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够超越空想社会主义,是因为把争取社会主义的斗争建立在( B )。

A.科学的思想体系上 B.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C.批判空想社会主义上D.共产主义者同盟上9.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生产力的根本目的是( C )。

A.建立多种所有制形式B.实行多种分配方式C.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D.巩固共产党的领导10.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基础是(C)A.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B.德国古典哲学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D.空想社会主义学说11.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是坚持(C)A.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B.共产党的领导C.无产阶级专政 D.社会主义方向12.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代替的主要依据是(D)A.现代无产阶级日益壮大和觉醒B.个别企业有组织的生产与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C.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的尖锐化D.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13.无产阶级革命之所以能取得胜利,其根本保证是(A)A.无产阶级政党的正确领导 B.取得国家政权C.人民群众的革命积极性的极大提高 D.建立革命统一战线14.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中,最具决定意义的是(D)A.理论斗争 B.议会斗争 C.经济斗争 D.政治斗争15.无产阶级革命的发生,归根结底是( A )A.由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 B.由生产关系的性质决定的C.由被统治阶级的意愿决定的 D.由统治阶级的倒行逆施决定的16.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是( A )A.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 B.唯物史观C.无产阶级专政 D.剩余价值学说17.下列观点中,错误的是( D )A.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当今正处在低潮时期B.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C.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的曲折的过程D.社会主义在若干国家的严重挫折改变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命运18.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根本目的是(C )A.改变无产阶级及其他劳动群众受剥削、受压迫的地位B.彻底打碎旧的资产阶级国家机器C.解放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D.实现共产主义19.列宁对社会主义革命学说的重大贡献是( C )A.提出了新经济政策 B.提出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将首先在一国或数国取得胜利的理论D.提出了利用国家资本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的理论20.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人社会主义,其根本原因是( A )A.革命的客观形势和条件所决定的B.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具有较高的精神文明C.它是以高度社会化的资本主义大生产作为社会主义革命的物质前提的D.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可以在旧社会的内部孕育生长起来21.马克思所说未来社会的第一阶段是指( D )A.社会主义革命时期 B.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社会主义社会22.列宁提出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的理论依据是( B )A.资本主义必须灭亡B.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C.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规律D.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规律23.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依据是( C )A.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B.德国古典哲学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D.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24.社会主义各个阶段的划分最终应以( A )A.生产力的发展为标准 B.生产关系为标准C.生产资料的公有制程度为标准 D.以阶级斗争为标准25.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具体途径是( C )A.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革实现的B.通过对人民群众的教育和灌输实现的C.实践D.通过革命实现的26.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是指( A )A.19世纪中叶,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到科学B.20世纪初,社会主义从理论发展到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实践C.社会主义从一国实践发展到多国实践D.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社会主义改革27.空想社会主义思潮经历了若干个历史发展阶段,其中成为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的是( C )A.16~17世纪的早期空想社会主义 B.18世纪的空想平均共产主义C.19世纪初期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 D. 20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28.科学社会主义问世的标志是( A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资本论》的发表C.1848年欧洲革命的爆发 D.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建立29.经济和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由此应当得出的结论是( C )A.无产阶级革命至少将在几个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B.社会主义可能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俄国首先取得胜利C.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D.社会主义可能在经济文化相对发达的国家首先取得胜利30.新经济政策的主要特征是( D )A.取消商品货币关系 B.实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C.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D.发展商品经济31.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是( A )A.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 B.无产阶级革命理论C.无产阶级政党学说 D.阶级斗争学说32.列宁认为,无产阶级专政的实质,就是( A )A.无产阶级作为统治阶级掌握国家政权B.新型民主和新型专政的国家C.人类社会最后的也是最进步的新型国家政权D.以消灭剥削、消灭阶级为使命的新型国家政权33.根据马克思、恩格斯的论述及社会主义现实的启示所概括的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中,社会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是( B ) A.发展生产力,不断推动社会发展进步B.满足全体社会成员的需要C.全面建设社会主义,逐步进入共产主义D.实现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强国34.对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理解错误的是( D )A.它是由革命的客观形势和条件所决定的B.它并不违背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C.从历史上看,社会形态的更替已有不是从最发达的地方开始而是从薄弱的或不发达的地方开始的先例D.它是“反常现象”,是“畸形的早产儿”35.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必然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 论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

2020年8月1日星期六
教学目的和要求
学习、把握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着 重了解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基 本矛盾运动规律、社会发展的动力和人民群众是 历史的创造者等观点,提高运用唯物史观正确认 识历史和现实、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的自觉性 和能力。
•手推磨产生的 •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
•蒸汽磨产生的 •是工业资本家为 •首的社会——马克思
•社会的生产关系是 •随着物质生产资料、 •生产力的变化和发展而
•变化和改变的
•——马克思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能动反作用
•反作用的两种情 形
•适合
•促进
•生产关系
•生产力
•生产力发展
•不适合
•阻碍

•改革开放后中国的茶 农
•科技、管理的作用?
•(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科技=生产力

•生产力的特征
•(1)生产力具有客观现实性 •(2)生产力具有社会历史性

•生产关系的涵义
• 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 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经济关系。是社会关系中最 基本的关系。
•狭义:仅指人们在直接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 •广义:指人们在再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 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诸多关系在内的生产关系 体系。

•人口因素
人口因素 是指人类社会生 存和发展的人口 条件的总和。
• 包括人口数量 、人口质量、人口 构成等

•2.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 •存在的反映。
•按主体不同
•个体意识 •群体意识
•按对社会存在反映的程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就(2020年整理).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就(2020年整理).pdf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主要内容及成就【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系统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实际问题。

科学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发展战略、依靠力量、国际战略、领导力量等重大问题,是贯通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覆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国防、外交、统一战线、祖国统一、党的建设等方面的系统的科学理论体系。

本文主要论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主要内容及成就【关键词】:建设有中国特色主要内容建设社会主义成就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袭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新的历史条件,提出了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

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和我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求真务实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

这一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哲学思想。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题是发展,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之一;发展是硬道理,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决定意义;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相统一;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深入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的集中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

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

第六章 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及其规律 .doc

第六章 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及其规律 .doc

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及其规律一、单项选择题1、“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

A.是矛盾的B.是两回事C.是有着内在联系的D.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2、下列属于自由王国社会状态的是()。

A.奴隶社会B.封建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D.共产主义社会3、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是()。

A.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B.唯物史观C.无产阶级专政D.国家政权4、标志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正式面世的著作是指()。

A、《共产主义原理》B、《共产党宣言》C、《歌达纲领批判》D、《国家与革命》5、在理论上第一次将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称为社会主义的是()。

A.马克思B.恩格斯C.列宁D.斯大林6、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依据是()。

A.空想社会主义学说B.德国古典哲学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D.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7、“资本主义的发展在各个国家是极不平衡的,而且在商品生产下也只能是这样。

”由此得出一个必然的结论()。

A.社会主义很难实现B.社会主义必须在所有国家内同时获得胜利C.社会主义不能在所有国家内同时获得胜利D.经济和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8、“通过批判旧世界来发现新世界”是()。

A.空想社会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B.马克思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C.唯物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D.唯心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9、科学社会主义问世的标志是()。

A.《资本论》第一卷出版B.第一国际的成立C.《共产党宣言》的发表D.唯物史观的创立10、民主的根本性质最终取决于()。

A.由谁来进行统治B.其经济基础的性质C.统治阶级如何来进行统治D.是不是全民的民主11、社会主义各个阶段的划分最终应以()。

A.生产力的发展为标准B.生产关系为标准C.生产资料的公有制程度为标准D.以阶级斗争为标准12、无产阶级专政的目标是()。

A.不断巩固、发展无产阶级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B.建设社会主义民主C.要消灭剥削、消灭阶级,进到无阶级社会D.防止国外敌人的侵略和颠覆,支持世界人民的革命斗争13、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主要依据是()。

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2020年整理).doc

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2020年整理).doc

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党的十七大报告解读)中电投电力工程有限公司党群工作部摘编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党的十七大报告解读)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完全正确的,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

这一科学论断是作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两个根本原因之一提出的。

对此,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加深理解。

第一,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提出。

1979年3月,邓小平同志就提出了我们党要在中国的建设问题上完成当年在中国革命问题上毛泽东同志领导我们党完成的开创自己道路的任务。

1980年1月,他又提出,在发展经济方面,要“寻求一条合乎中国实际的,能够快一点、省一点的道路”。

1982年9月,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他又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在研究和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在改革开放崭新实践中,才找到了中国自己的建设道路。

这是因为,在中国这样落后的东方大国建设社会主义,同当年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进行革命一样,都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新课题,指望照搬书本、照搬外国,是根本行不通的,必须从我们自己的国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在实践中开辟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和建设道路。

在党的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相继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基础上,由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内涵和完整表述。

这表明,时至今日,在更多地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我们党对于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同一开始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命题时相比,是大大地深化了。

第二,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

我国在改革开放实践中找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十几亿中国人民摆脱贫困、走向温饱、小康和中等发达的必由之路,是进一步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和谐的幸福之路。

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

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

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摘要:科学社会主义在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现实、从一国到多国,经历了波澜壮阔的发展历史。

社会主义500年的发展,既有伟大的飞跃、辉煌的成就,也经受过严重的挫折。

总结社会主义的发展进程,掌握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汲取历史的经验教训,关于掌握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具有重要意义。

一、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一) 什么是社会主义依照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所谓“社会主义"是指人们关于社会的观点、理论和主张,即社会思想体系。

在阶级社会中,不同的阶级和个人存在不同的社会主义、如,封建的社会主义、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宗教的社会主义和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等等,参考《共产党宣言》。

苏联及东欧的聚变,迫使‘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改革。

中东的演变将进一步加快东亚、拉丁美洲‘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的进程。

历史的实践证明,直到目前所有社会主义都是空想、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类社会是一个发展的过程、由于社会生产力发展不同,生产方式存在差别,因此出现不同的社会机构。

正如人的成长过程一样,并指出资本主义具有历史必定性。

任何人或政党阻挡资本主义发展的企图都是徒劳的、甚至是反对的。

然而人们能够通过学习研究掌握资本主义运动发展的规律,减轻资本主义给社会发展带来的危害。

深入马克思主义这一社会科学的研究,对社会健康发展、实现社会公正和谐和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二)社会主义的产生发展1、由空想变为现实空想社会主义产生于16世纪初。

作为一种批判、否定资本主义的思潮,空想社会主义是早期无产阶级意识和利益的先声,反映了早期无产阶级迫切要求改造现存社会、建立理想的新社会的愿望、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所经历的家庭手工业、手工工场和机器大工业三个时期相习惯,空想社会主义思潮也经历了三个历史发展时期,即16—17世纪的早期空想社会主义思潮、18世纪的空想平均共产主义、19世纪初期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学习总结 - 06 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学习总结 - 06 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

06 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一、社会主义五百年历史进程1、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1886年美国芝加哥50万工人起义:“我们要把世界变个样,我们厌倦了白白的辛劳,光得到仅能糊口的工饷,从没有时间让我们去思考!我们要闻闻花香,我们要晒晒太阳,我们相信:上帝只允许八小时工作日。

”理论: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1、早期空想社会主义代表作莫尔《乌托邦》和康帕内拉《太阳城》助记:摩托康泰2、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

助记:胜利哦3、《共产党宣言》是社会主义思想史上第一个纲领性文件,标志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公开面世。

2、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无产阶级革命有两种形式:暴力革命(主要的基本形式)和非暴力革命无产阶级革命的发生归根结底是由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无产阶级革命是迄今人类历史上最广泛、最彻底、最深刻的革命(简答题)1、是要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的社会革命2、是最终要彻底消灭一切(阶级剥削)3、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运动4、是不断(前进)的历史进程助记:公有取代私有、剥削阶级消灭、大多数人为主、不断前进不回头3、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十月革命: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俄国(苏联)。

列宁:三个阶段:巩固政权时期、战时共产主义时期、新经济政策时期。

列宁领导下的苏维埃俄国在新经济政策时期,实行的新经济政策是恢复和发展商品经济斯大林:建成了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被称为社会主义的苏联模式。

在前苏联推行所谓“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领导人是斯大林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国家由一国发展到多国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匈牙利、民主德国、南斯拉夫、阿尔尼亚、中国、朝鲜、越南、老挝世界上现有的社会主义国家共有五个:中华人民共和国、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古巴共和国。

苏联建成社会主义社会是在1936年列宁提出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多国首先胜利的理论依据是: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列宁在苏维埃俄国提出并领导实施新经济政策在苏维埃俄国领导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主要负责人是列宁苏维埃俄国在战时共产主义时期实行的政策是:取消商品货币关系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自觉调整和改革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方面和环节,促进生产力发展和各项事业全面进步,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和活力。

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2020年整理).doc

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2020年整理).doc

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党的十七大报告解读)中电投电力工程有限公司党群工作部摘编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党的十七大报告解读)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完全正确的,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

这一科学论断是作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两个根本原因之一提出的。

对此,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加深理解。

第一,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提出。

1979年3月,邓小平同志就提出了我们党要在中国的建设问题上完成当年在中国革命问题上毛泽东同志领导我们党完成的开创自己道路的任务。

1980年1月,他又提出,在发展经济方面,要“寻求一条合乎中国实际的,能够快一点、省一点的道路”。

1982年9月,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他又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在研究和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在改革开放崭新实践中,才找到了中国自己的建设道路。

这是因为,在中国这样落后的东方大国建设社会主义,同当年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进行革命一样,都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新课题,指望照搬书本、照搬外国,是根本行不通的,必须从我们自己的国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在实践中开辟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和建设道路。

在党的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相继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基础上,由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内涵和完整表述。

这表明,时至今日,在更多地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我们党对于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同一开始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命题时相比,是大大地深化了。

第二,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

我国在改革开放实践中找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十几亿中国人民摆脱贫困、走向温饱、小康和中等发达的必由之路,是进一步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和谐的幸福之路。

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2015年修订版)

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2015年修订版)

一、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主要内容
第一、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组 织生产,满足全体社会成员的需要 是社会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 第二、对社会生产进行有计划的指 导和调节,实行等量劳动领取等量 产品的按劳分配原则。 第三、合乎自然规律地改造和利用 自然,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
第一节 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 二、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 三、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
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
㈠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1.空想社会主义概述 16-17世纪空想社会主义 托马斯· 康帕内拉 莫尔(英, 闵采尔 (德, (意, 1478-1535 1490-1525 1568-1639 ) )) 代表作:《太阳城》 代表作:《乌托邦》 提出“千年天国”理想。
二、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
㈠列宁领导下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的探索 2.列宁探索社会主义的理论成果 ⑴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认识 必须从实际出发,把建设社会主义作为一 个长期探索、不断实践的过程。 把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放在 首要地位。 在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条件下,利用商品、 货币和市场发展经济。 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
㈠列宁领导下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的探索 1.列宁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历程 巩固苏维埃政权时期(1917.11-1918夏) 把银行和大工业收归国有, 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 建立起公有制基础。 制定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初 步计划。 提出社会主义改造的方法、 途径、措施。
二、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
㈠列宁领导下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的探索 1.列宁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历程 战时共产主义时期(1918夏-1921春) 取消私人贸易和商业; 实行余粮收集制; 工业国有化; 普遍实行义务劳动制; 经济关系实物化,实行 军事配给等。

第六章 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

第六章 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
第六章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 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二、列宁、斯大林领导下的苏维埃俄国 对社会主义的探索 三、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
四、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
(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早期空想社会主义者: 托马斯· 莫尔(英国) (ThomnasMore,1478-1535年) 生活在四百多年前的莫尔,在 1516年出版的《乌托邦》(《关于 最完美的国家制度和乌托邦新岛 的既有利又有趣的金书 》)一书 中不仅深刻地洞察和揭露了那个 时代的各种矛盾,对当时刚刚兴 起的,将私有制历史地发展到了 最高顶点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给 予当头一棒;而且还富于天才性 地为人们描绘了人类理想社会的 美好图景。莫尔也正是以这些天 才性的设想而被世人公认为西欧 第一位伟大的空想社会主义者。
事件实质:
不是马克思主义的 失败,而是背离马 克思主义的结果。
视听
东欧剧变 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曲折,社会主义 好象被削弱了,但人民受到锻炼, 从中吸收教训,将促使社会主义 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邓小平
苏联解体
幻灯片 5
四、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
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是科学社会主 义的核心内容; 坚持无产阶级专政是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的 政治保证; 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是工人阶级执政党 为之奋斗的崇高目标和根本任务.
经济方面
发展战略
经济体制
形成过度集权的领导体制 自上而下的干部任命体制 软弱而低效的监督机制
政 治 方 面
特定历史条件 下的产物
并非社会主义 的唯一模式
苏联模式的作用
曾促进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发展; 推动过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发展; 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有提高; 为苏联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提供 强有力的物质和人员保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摘要:科学社会主义在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现实、从一国到多国,经历了波澜壮阔的发展历史。

社会主义500年的发展,既有伟大的飞跃、辉煌的成就,也经受过严重的挫折。

总结社会主义的发展进程,掌握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汲取历史的经验教训,对于把握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具有重要意义。

一、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一)什么是社会主义根据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所谓“社会主义”是指人们关于社会的观点、理论和主张,即社会思想体系。

在阶级社会中,不同的阶级和个人存在不同的社会主义。

如,封建的社会主义、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宗教的社会主义和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等等,参考《共产党宣言》。

苏联及东欧的聚变,迫使‘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改革。

中东的演变将进一步加快东亚、拉丁美洲‘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的进程。

历史的实践证明,直到目前所有社会主义都是空想。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类社会是一个发展的过程。

由于社会生产力发展不同,生产方式存在差别,因此出现不同的社会机构。

正如人的成长过程一样,并指出资本主义具有历史必然性。

任何人或政党阻挡资本主义发展的企图都是徒劳的、甚至是反对的。

但是人们可以通过学习研究掌握资本主义运动发展的规律,减轻资本主义给社会发展带来的危害。

深入马克思主义这一社会科学的研究,对社会健康发展、实现社会公正和谐和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二)社会主义的产生发展1、由空想变为现实空想社会主义产生于16世纪初。

作为一种批判、否定资本主义的思潮,空想社会主义是早期无产阶级意识和利益的先声,反映了早期无产阶级迫切要求改造现存社会、建立理想的新社会的愿望。

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所经历的家庭手工业、手工工场和机器大工业三个阶段相适应,空想社会主义思潮也经历了三个历史发展阶段,即16—17世纪的早期空想社会主义思潮、18世纪的空想平均共产主义、19世纪初期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

19世纪初期以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

以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在理论上致力于社会制度的分析。

他们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制度是一种“历史谬误”、“人世间的祸害”,必须尽快代之以最好的社会制度。

他们对资本主义旧制度的辛辣批判,包含着许多击中要害的见解;对社会主义新制度的描绘,闪烁着诸多天才的火花。

但空想社会主义者只看到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命运,却未能揭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经济根源;要求埋葬资本主义,却看不到埋葬资本主义的力量;憧憬取代资本主义的理想社会,却找不到通往理想社会的现实道路。

这种时代的局限性说明,空想社会主义得不成熟的理论,是同当时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

空想社会主义“提供了启发工人觉悟极为宝贵的材料”,但不是科学的思想体系。

马克思恩格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立了唯物主义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奥秘和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论证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把争取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的斗争建立在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的基础上,从而超越了空想社会主义,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

1848年2月,马克思恩格斯称为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所写的党纲《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问世。

从此,这一伟大学说便成为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思想武器,揭开了伟大的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篇章。

2、无产阶级革命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是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实现的。

无产阶级革命是迄今人类历史上最广泛、最彻底、最深刻的革命,是不同于以往一切革命的最新类型的革命。

1871年3月18日的巴黎工人起义和由此建立起来的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马克思高度评价巴黎公社的意义,认为“公社的原则是永存的”。

马克思主义在强调暴力革命这一主要的形式的同时,也并不完全排除和平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可能性。

马克思在19世纪70年代,曾经认为英、美有可能利用和平方式实现社会主义。

列宁在俄国二月革命后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时,也曾经认为革命有和平发展的可能。

但是,实践的发展正如列宁所说,马克思谈到的是例外的情况,是作为“设想”奖的。

他认为和平过渡只是“革命史上极为罕见的机会”。

当然,资本主义还在变化之中,世界格局的变化也是复杂的,未来的社会主义革命必将会遇到许多新情况、新课题,各国人民的革命究竟采取什么形式,只能由该国无产阶级政党和人民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本国实际情况相结合的原则作出决定。

19世纪末20世纪初,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即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政治情况发生了新的变化。

资本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状况进一步加剧和尖锐化。

列宁认真总结了当时变化了的新情况,集中了俄国布尔什维克党的智慧,立足于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的规律,深刻论述了社会主义革命可以首先在一国或数国取得胜利的理论。

在列宁看来,帝国主义时代的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将是由一国或者数国的首先胜利,然后波浪式的发展为全世界的胜利。

列宁所提出的这个新论断,是以资本主义进入到帝国主义阶段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为依据的,也是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的。

在这一理论的基础上,列宁根据对俄国国内革命形势和国际状况的科学分析,进一步得出了社会主义可能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俄国首先取得胜利的结论,并且将这一理论付诸实践,在革命形势成熟的条件下,领导了俄国十月革命。

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领导彼得格勒工人和士兵群众,通过武装起义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取得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十月革命的胜利,显示了暴力革命的伟大历史作用,证实了列宁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有可能在一国或几个国家内首先取得胜利的科学论断,也向全世界表明,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可以率先建立起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

这列宁对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学说的重大贡献。

一、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一)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主要内容马克思、恩格斯在揭示资本主义发展趋势和无产阶级历史革命的基础上,对未来社会的发展过程、发展方向和一般特征作出了科学预测和设想,对无产阶级政党领导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推进社会主义事业提出了基本准则和要求。

第一,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组织生产,满足全体社会成员的需要是社会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

第二,对社会生产有计划的指导和调节,实行等量劳动领取等量产品的按劳分配原则。

第三,合乎自然规律地改造和利用自然,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

第四,无产阶级革命是无产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必须以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为目的。

在资本主义条件下,无产阶级反抗资产阶级的斗争主要有三种形式。

既经济斗争、政治斗争和思想斗争。

第五,无产阶级政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第六,通过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高度发展,最终实现向消灭阶级、消灭剥削、实现人的全面面向自由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的过渡。

(二)如何正确把握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马克思、恩格斯揭示的科学社会的基本原则,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勾勒了未来社会的大概轮廓,但他们并没有规定未来社会的各种具体制度和实验方案。

马克思、恩格斯历来反对不顾实际情况照搬照抄自己的理论,反对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当作一成不变的教条。

他们在《共产党宣言》1872年德文版序言中指出,“不管最近25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来说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这些原理的实际应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需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

这一论述,实际上为无产阶级政党正确把握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提供了科学方法。

即以下两方面:一方面,作为无产阶级政党理论与实践的基本原则,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指出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和本质规定,任何时候不能违背。

另一方面,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揭示了未来社会的发展过程、发展方向和一般特征,但它是一种科学预测和对社会发展趋势的分析,在实践中不能僵化地教条式地对待它。

二、在实践中探索现实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一)社会主义首先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取得胜利的原因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时候,是以高度社会化的资本主义大生产作为社会主义革命的物质前提的。

但是,革命的实践超越了马克思恩格斯当年的预期,社会主义革命并不是在生产社会化程度最高的资本主义国家首先实现,而是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俄国、中国以及其他国家相继取得了胜利。

为什么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呢?第一,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是由革命的客观形势和条件决定的。

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是通过革命实现的。

第二,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并不违背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总之,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率先进入社会主义,也是历史发展规律作用的结果。

那种把首先在相对落后的国家取得社会主义胜利看做是“反常现象”,把实践中的社会主义看做是“畸形的早产儿”的观点是错误的。

(二)努力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既然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具有多样性,那么努力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就是无产阶级执政党必须领导全国人民为之奋斗的神圣使命和光荣任务。

第一,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

恩格斯在评论《资本论》第1卷出版时说过:一些读者可能会以为他从这本书里会知道共产主义的千年王国看来到底是什么样子。

睡期望得到这种愉快,谁就大错特错了。

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新社会的设想所采取的科学态度和研究新社会制度的思想方法,对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探索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最重要的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对于研究未来社会制度的科学方法。

第二,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必须以当时当地的历史条件为转移,坚持“走自己的路”。

从本国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是社会主义历史经验的总结,是马克思主义的一条基本原则。

列宁在领导俄国革命的实践中多次强调,马克思主义所提供的只是一般的指导原理,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具体地说,在英国不同于法国,在法国不同于德国,在德国不同于俄国。

各国的国情不同,情况又在不断地变化,因此,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不同时间、不同国度的实际运用,也应该不同。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和当代马克思主义者面临的一个根本问题。

对这一根本问题,只有坚持从本国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才能作出正确的回答。

第三,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必须充分吸收人类一切文明成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