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口通信程序
51单片机的串口通信程序(C语言)
51单片机的串口通信程序(C语言) 51单片机的串口通信程序(C语言)在嵌入式系统中,串口通信是一种常见的数据传输方式,也是单片机与外部设备进行通信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介绍使用C语言编写51单片机的串口通信程序。
1. 硬件准备在开始编写串口通信程序之前,需要准备好相应的硬件设备。
首先,我们需要一块51单片机开发板,内置了串口通信功能。
另外,我们还需要连接一个与单片机通信的外部设备,例如计算机或其他单片机。
2. 引入头文件在C语言中,我们需要引入相应的头文件来使用串口通信相关的函数。
在51单片机中,我们需要引入reg51.h头文件,以便使用单片机的寄存器操作相关函数。
同时,我们还需要引入头文件来定义串口通信的相关寄存器。
3. 配置串口参数在使用串口通信之前,我们需要配置串口的参数,例如波特率、数据位、停止位等。
这些参数的配置需要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
在51单片机中,我们可以通过写入相应的寄存器来配置串口参数。
4. 初始化串口在配置完串口参数之后,我们需要初始化串口,以便开始进行数据的发送和接收。
初始化串口的过程包括打开串口、设置中断等。
5. 数据发送在串口通信中,数据的发送通常分为两种方式:阻塞发送和非阻塞发送。
阻塞发送是指程序在发送完数据之后才会继续执行下面的代码,而非阻塞发送是指程序在发送数据的同时可以继续执行其他代码。
6. 数据接收数据的接收与数据的发送类似,同样有阻塞接收和非阻塞接收两种方式。
在接收数据时,需要不断地检测是否有数据到达,并及时进行处理。
7. 中断处理在串口通信中,中断是一种常见的处理方式。
通过使用中断,可以及时地响应串口数据的到达或者发送完成等事件,提高程序的处理效率。
8. 串口通信实例下面是一个简单的串口通信实例,用于在51单片机与计算机之间进行数据的传输。
```c#include <reg51.h>#include <stdio.h>#define BAUDRATE 9600#define FOSC 11059200void UART_init(){TMOD = 0x20; // 设置定时器1为模式2SCON = 0x50; // 设置串口为模式1,允许接收TH1 = 256 - FOSC / 12 / 32 / BAUDRATE; // 计算波特率定时器重载值TR1 = 1; // 启动定时器1EA = 1; // 允许中断ES = 1; // 允许串口中断}void UART_send_byte(unsigned char byte){SBUF = byte;while (!TI); // 等待发送完成TI = 0; // 清除发送完成标志位}unsigned char UART_receive_byte(){while (!RI); // 等待接收完成RI = 0; // 清除接收完成标志位return SBUF;}void UART_send_string(char *s){while (*s){UART_send_byte(*s);s++;}}void main(){UART_init();UART_send_string("Hello, World!"); while (1){unsigned char data = UART_receive_byte();// 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处理}}```总结:通过以上步骤,我们可以编写出简单的51单片机串口通信程序。
串口通讯协议程序
串口通讯协议程序1. 介绍串口通讯协议程序是一种用于在计算机和其他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传输的协议。
它通过串行通信接口(串口)实现数据的传输和接收。
串口通讯协议程序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如嵌入式系统、物联网、通信设备等。
2. 串口通讯原理串口通讯使用了一对数据线(发送线和接收线)和一对控制线(数据流控制线和信号线)进行数据传输。
发送端将数据从并行格式转换为串行格式,并通过发送线发送给接收端。
接收端接收到数据后,将其从串行格式转换为并行格式,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3. 串口通讯协议串口通讯协议定义了数据的传输格式、数据的校验方式、数据的流控制等规则。
常见的串口通讯协议有RS232、RS485、UART等。
3.1 RS232RS232是一种常见的串口通讯协议,它定义了数据的传输格式和电气特性。
RS232协议使用单个传输线进行全双工通信,其中包括一个发送线(TX)和一个接收线(RX)。
RS232协议支持较短的通信距离,通常在15米以内。
3.2 RS485RS485是一种多点通讯协议,它允许多个设备通过同一条总线进行通信。
RS485协议使用两条传输线(A线和B线)进行半双工通信,其中一个设备可以同时发送和接收数据,其他设备只能发送或接收数据。
RS485协议支持较长的通信距离,通常可达1200米。
3.3 UARTUART(Universal Asynchronous Receiver/Transmitter)是一种常见的串口通讯协议,它定义了数据的传输格式和电气特性。
UART协议使用一个传输线进行半双工通信,其中包括一个发送线(TX)和一个接收线(RX)。
UART协议不支持多点通信,通信距离一般较短。
4. 串口通讯协议程序开发开发串口通讯协议程序需要以下步骤:4.1 硬件连接首先,需要将计算机和设备通过串口连接起来。
通常,计算机上有一个串口接口(如DB9接口),而设备上有相应的串口接口。
将计算机的串口接口与设备的串口接口通过串口线连接起来。
计算机网络实验RS232串口通信程序的编写
计算机网络实验RS232串口通信程序的编写RS232是一种常见的串行通信接口,用于在计算机和其他外部设备之间传输数据。
它广泛应用于各种设备和应用程序,如串口调试工具、点阵打印机等。
本文将介绍如何编写一个基本的RS232串口通信程序。
我们将使用C 语言和Linux操作系统来演示。
在开始编写程序之前,我们需要了解一些RS232串口的基本概念和通信协议。
RS232串口由发送线(TX)、接收线(RX)、控制线(如RTS、CTS、DTR和DSR)等组成。
通信时,发送方将数据从TX线发送到接收方的RX线,然后接收方通过RX线接收数据。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RS232串口通信程序示例:```c#include <stdio.h>#include <stdlib.h>#include <fcntl.h>#include <termios.h>#include <unistd.h>int maiint fd = open("/dev/ttyS0", O_RDWR , O_NOCTTY); // 打开串口设备if (fd == -1)perror("打开串口失败");exit(1);}struct termios options;tcgetattr(fd, &options); // 获取当前串口设置//设置波特率为9600cfsetispeed(&options, B9600);cfsetospeed(&options, B9600);//设置数据位为8位,无奇偶校验,停止位为1位options.c_cflag &= ~PARENB;options.c_cflag &= ~CSTOPB;options.c_cflag &= ~CSIZE;options.c_cflag ,= CS8;//更新串口设置tcsetattr(fd, TCSANOW, &options);char buffer[255];while (1)ssize_t len = read(fd, buffer, sizeof(buffer)); // 从串口读取数据if (len == -1)perror("读取串口失败");exit(1);}printf("接收到数据:%.*s\n", len, buffer);ssize_t nwrite = write(fd, buffer, len); // 向串口写入数据if (nwrite == -1)perror("写入串口失败");exit(1);}}close(fd);return 0;```该程序首先打开串口设备`/dev/ttyS0`,如果打开失败则会输出错误信息并退出。
51单片机串口通信程序。。含详细例子
{ P3_4=0; P3_3=1;
} void RstPro()//编程器复位 {
pw.fpProOver();//直接编程结束 SendData();//通知上位机,表示编程器就绪,可以直接用此函数因为协议号(ComBuf[0])还没被修改,下同 }
void ReadSign()//读特征字 {
} void serial () interrupt 4 using 3 //串口接收中断函数 {
if (RI) { RI = 0 ; ch=SBUF; read_flag= 1 ; //就置位取数标志 }
} main()
{ init_serialcom(); //初始化串口 while ( 1 ) { if (read_flag) //如果取数标志已置位,就将读到的数从串口发出 { read_flag= 0 ; //取数标志清 0 send_char_com(ch); } }
while(RI == 0); RI = 0; c = SBUF; // 从缓冲区中把接收的字符放入 c 中 SBUF = c; // 要发送的字符放入缓冲区 while(TI == 0); TI = 0; } }
4.//////////////// /////////////////////////////////////////////////////////
SendData(); } else break;//等待回应失败 } pw.fpProOver();//操作结束设置为运行状态 ComBuf[0]=0;//通知上位机编程器进入就绪状态 SendData(); }
void Lock()//写锁定位
{
pw.fpLock();
SendData();
串口自定义通信协议程序
串口自定义通信协议程序下面是一个简单的串口自定义通信协议程序的示例代码:```pythonimport serial# 打开串口ser = serial.Serial('COM1', 9600)# 定义通信协议相关的常量CMD_START = b'\x02' # 命令起始标志CMD_END = b'\x03' # 命令结束标志READ_CMD = b'\x10' # 读取数据命令WRITE_CMD = b'\x20' # 写入数据命令ACK = b'\x06' # 命令执行成功响应# 自定义的处理命令函数def process_command(command):if command == READ_CMD:# 读取数据的操作data = b'\x01\x02\x03' # 假设读取到的数据是 0x01, 0x02, 0x03return dataelif command.startswith(WRITE_CMD):# 写入数据的操作data = command[1:] # 假设要写入的数据是命令后面的字节# 执行写入操作return ACK # 写入成功响应else:# 未知命令return b'\x15' # 命令错误响应while True:# 读取串口数据data = ser.read_until(CMD_END)# 解析命令if data.startswith(CMD_START) and data.endswith(CMD_END): command = data[1:-1]# 处理命令并返回响应response = process_command(command)# 发送响应数据ser.write(CMD_START + response + CMD_END)```这是一个基于Python的串口通信程序,使用了自定义的通信协议。
串口通信原理及操作流程
串口通信原理及操作流程串口通信是一种通过串行连接来传输数据的通信方式。
相对于并行通信而言,串口通信只需要一条数据线来传输数据,因此更节省空间和成本。
串口通信常用于计算机与外设之间的数据传输,如打印机、调制解调器、传感器等。
串口通信的原理主要是通过发送和接收数据的方式来实现通信。
在串口通信中,发送方将要传输的数据按照一定的协议进行封装,然后逐位地通过数据线发送给接收方。
接收方在接收到数据后,根据协议进行解封,得到传输的数据。
串口通信的操作流程如下:1.配置串口参数:在进行串口通信之前,需要先对串口进行初始化和配置。
配置包括波特率、数据位、停止位、奇偶校验等。
波特率表示每秒钟传输的位数,不同设备之间的串口通信需要保持一致。
2.打开串口:打开串口可以通过编程语言的串口操作函数来实现。
打开串口时,应该确保该串口没有被其他程序占用。
3.发送数据:发送数据时,需要将待发送的数据封装成符合协议要求的数据包。
一般情况下,数据包开头会有起始符和目标地址、源地址等标识信息,以便接收方识别数据包。
4.接收数据:接收数据时,需要通过串口接收缓冲区来获取接收到的数据。
一般情况下,接收方会设置一个数据接收完成的标志位,用于通知上层应用程序接收到了数据。
5.解析数据:接收到的数据包需要进行解析,以获取有效的数据。
解析的方式根据协议的不同而不同,可以是根据提前约定的规则进行解析,或者是根据协议中的标志位进行解析。
6.处理数据:经过解析后得到的数据可以进行相应的处理。
处理的方式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来确定,例如将数据显示在界面上、存储到文件中等。
7.关闭串口:通信结束后,需要关闭串口以释放相关资源,并防止其他应用程序对串口的访问。
需要注意的是,串口通信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对于一些实时性要求较高的应用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在进行串口通信时,应该合理选择合适的串口参数,确保数据的正确传输和解析。
此外,在编程时应该进行异常处理,防止因异常情况导致的数据丢失或通信中断。
使用串口的流程
使用串口的流程介绍串口是一种用于在计算机和外部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传输的通信接口。
它是一种一对一的全双工通信方式,可以实现数据的收发。
本文将介绍使用串口进行数据通信的基本流程。
步骤使用串口进行数据通信的流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打开串口:首先需要打开串口以建立与外部设备的连接。
在打开串口之前,需要先确定要使用的串口号、波特率、数据位、停止位和校验方式等参数。
2.配置串口参数:在打开串口后,需要根据实际需求配置串口的各种参数。
可以通过串口的配置接口来设置波特率、数据位、停止位和校验方式等参数。
3.发送数据:配置完串口参数后,就可以向外部设备发送数据了。
可以通过串口的发送接口将数据发送给外部设备。
在发送数据之前,需要将要发送的数据准备好,并将其转换成适合串口发送的格式。
4.接收数据:在发送完数据后,可以通过串口的接收接口来接收外部设备发送的数据。
可以通过串口的接收缓冲区来获取接收到的数据。
5.处理数据:接收到数据后,还需要对其进行处理。
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解析、处理或显示等操作。
6.关闭串口:在完成数据通信后,需要关闭串口以释放资源。
可以通过串口的关闭接口来关闭串口。
注意事项在使用串口进行数据通信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事项:•串口参数配置要与外部设备保持一致:在配置串口参数时,需要与外部设备的参数保持一致,否则可能会导致通信失败。
•数据格式要一致:在发送和接收数据时,要确保数据的格式一致。
可以约定好数据的格式,并在发送和接收时进行相应的转换。
•错误处理:在使用串口进行数据通信时,难免会出现一些错误。
因此,需要在程序中加入错误处理的代码,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错误。
•建立通信协议:在使用串口进行数据通信时,建议制定一套通信协议,包括数据的格式、指令的定义等。
这样可以更好地进行数据交换和数据处理。
示例代码下面是一个使用Python语言进行串口数据通信的示例代码:import serial# 打开串口ser = serial.Serial('COM1', 9600, timeout=1)# 配置串口参数ser.bytesize =8ser.stopbits =1ser.parity ='N'# 发送数据ser.write(b'Hello World')# 接收数据data = ser.readline()print(data)# 关闭串口ser.close()总结使用串口进行数据通信时,需要按照一定的流程进行操作。
51单片机串口通信程序
51单片机串口通信程序51单片机是我国自主研发的一款微控制器,在国内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中。
在很多应用场景中,需要通过串口进行通信,以实现数据传输。
本文将介绍51单片机串口通信程序的编写方法。
一、串口介绍串口是一种通信接口,用于在电子设备之间传输数据。
其主要特点是一条通信线路同时只能传输一位数据,因此称为串口。
串口和并口属于不同的通信接口标准。
串口的优点是具有通信距离远、传输速率快、可靠性高等优点,因此广泛应用于各种场合中。
串口有两种工作模式:同步模式和异步模式。
在实际应用中,异步串口通信更为常见。
二、异步串口通信原理在异步串口通信中,数据的传输是通过发送端和接收端的时钟信号不同步实现的。
在发送数据时,发送端会发出一个起始位,接下来是数据位,最后是一个或多个停止位。
在接收端,当检测到起始位时,开始接收数据。
根据通信协议,在接收完数据位后,接收端会判断是否正确,然后再结束本次通信。
1. 硬件连接在51单片机和电脑之间进行串口通信,需要用到串口转USB线。
将串口转USB线的TxD接口与51单片机的P3.1接口相连,RxD接口与P3.0接口相连。
此外,需要一个5V的电源供给51单片机。
2. 准备工作在编写程序之前,需要进行一些准备工作:(1)将P3口设为外部中断P3口的最低2位是外部中断的2个输入端,需要将它们设为中断输入。
EA=1;EX0=1;(2)设置波特率串口通信需要设置波特率。
常见的波特率有9600、19200、38400等。
对应的波特率常数为0xFD、0xFA、0xF4等。
TH1=0xFD;//波特率9600(3)使能串口中断在发送和接收数据时,会不断产生中断,需要将中断使能。
ES=1;//允许串口中断3. 编写程序(1)发送数据void SendData(unsigned char SendBuff[],unsigned int ULength){unsigned int i;for(i=0;i<ULength;i++){SBUF=SendBuff[i];//发送数据while(TI==0); //等待,直到发送完成TI=0;}}(2)接收数据(3)主函数TMOD|=0x20;//定时器1工作方式2TH1=0xFD;//波特率9600TR1=1;//打开定时器1SCON=0x50;//串口方式1,8位数据,无校验,1停止位EA=1;//开总中断ES=1;//开串口中断while(1){SendData(pSendData,4);//发送数据 RecvData(pRecvData,4);//接收数据if(pRecvData[0]=='K'){P0=0x01;//点亮LED}else{P0=0x00;//关闭LED}}}四、总结。
51单片机的串口通信程序(C语言)
#include <reg52.h>#include<intrins.h>#include <stdio.h>#include <math.h>#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define uint unsigned intsbit Key1 = P2^3;sbit Key2 = P2^2;sbit Key3 = P2^1;sbit Key4 = P2^0;sbit BELL = P3^6;sbit CONNECT = P3^7;unsigned int Key1_flag = 0;unsigned int Key2_flag = 0;unsigned int Key3_flag = 0;unsigned int Key4_flag = 0;unsigned char b;unsigned char code Num[21]={0xc0,0xf9,0xa4,0xb0,0x99,0x92,0x82,0xf8,0x80,0x90,0x40,0x79,0x24,0x30,0x19,0x12,0x02,0x78,0x00, 0x10,0x89};unsigned char code Disdigit[4] = {0x7F,0xBF,0xDF,0xEF};unsigned char Disbuf[4];void delayms(uint t){uint i;while(t--){/* 对于11.0592M时钟,约延时1ms */for (i=0;i<125;i++){}}}//-----------------------------------------------------void SendData(uchar Dat){uchar i=0;SBUF = Dat;while (1){if(TI){TI=0;break;}}}void ScanKey(){if(Key1 == 0){delayms(100); if(Key1 == 0){Key1_flag = 1; Key2_flag = 0; Key3_flag = 0;Key4_flag = 0;Key1 = 1;}else;}if(Key2 == 0){delayms(100);if(Key2 == 0){Key2_flag = 1; Key1_flag = 0; Key3_flag = 0;Key4_flag = 0;Key2 = 1;}else;}if(Key3 == 0){delayms(50);if(Key3 == 0){Key3_flag = 1; Key1_flag = 0; Key2_flag = 0;Key4_flag = 0;Key3 = 1;}else;}if(Key4 == 0){delayms(50);if(Key4 == 0){Key4_flag = 1;Key1_flag = 0;Key2_flag = 0;Key3_flag = 0;Key4 = 1;}else;}else;}void KeyProc(){if(Key1_flag){TR1 = 1;SendData(0x55);Key1_flag = 0; }else if(Key2_flag){TR1 = 1;SendData(0x11); Key2_flag = 0;}else if(Key3_flag) {P1=0xff;BELL = 0;CONNECT = 1;Key3_flag = 0;}else if(Key4_flag){CONNECT = 0;BELL = 1;Key4_flag = 0;}else;}void Initdisplay(void){Disbuf[0] = 1;Disbuf[1] = 2;Disbuf[2] = 3;Disbuf[3] = 4;}void Display() //显示{unsigned int i = 0;unsigned int temp,count;temp = Disdigit[count]; P2 =temp;temp = Disbuf[count];temp = Num[temp];P0 =temp;count++;if (count==4)count=0;}void time0() interrupt 1 using 2 {Display();TH0 = (65535 - 2000)/256;TL0 = (65535 - 2000)%256;}void main(){Initdisplay();TMOD = 0x21;TH0 = (65535 - 2000)/256;TL0 = (65535 - 2000)%256;TR0 = 1;ET0 = 1;TH1 = 0xFD; //11.0592MTL1 = 0xFD;PCON&=0x80;TR1 = 1;ET1 = 1;SCON = 0x40; //串口方式REN = 1;PT1 = 0;PT0 = 1;EA = 1;while(1){ScanKey();KeyProc();if(RI){Disbuf[0] = 0;Disbuf[1] = 20;Disbuf[2] = SBUF>>4;Disbuf[3] = SBUF&0x0f;RI = 0;}else;}}51单片机串口通信C语言程序2**************************************************************; 平凡单片机工作室;ckss.asm;功能:反复向主机送AA和55两个数;主机使用一个串口调试软件设置19200,n,8,1***************************************************************/#include "reg51.h"#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define uint unsigned int//延时程序//////////////////由Delay参数确定延迟时间*/void mDelay(unsigned int Delay){ unsigned int i;for(;Delay>0;Delay--){ for(i=0;i<124;i++){;}}}//////////////////// 主程序////////////////////void main(){ uchar OutDat; //定义输出变量TMOD=0x20; //TMOD=0TH1=0xf3; //12MHZ ,BPS:4800,N,8,1TL1=0xf3;PCON=0x80; //方式一TR1=1; //?????????????????????????????SCON=0x40; //串口通信控制寄存器模式一OutDat=0xaa; //向串口发送固定数据值for(;;) //循环程序{SBUF=OutDat;//发送数据for(;;){ if(TI) //发送中断位当发送停止位时置1,表示发送完成break;}mDelay(500);TI=0; //清零中断位OutDat=~OutDat; //显示内容按位取反}}。
串口通信流程
串口通信流程串口通信是指通过串行接口进行的数据传输,它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各种设备之间数据交换的方式。
在嵌入式系统、传感器网络、工业控制等领域,串口通信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介绍串口通信的基本流程,包括串口通信的基本原理、串口通信的硬件连接、串口通信的软件实现等内容。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串口通信的基本原理。
串口通信是通过串行接口进行数据传输的一种通信方式。
在串口通信中,数据是以位的形式逐个传输的,因此在传输过程中需要保证发送端和接收端的时钟同步,以确保数据的准确传输。
常见的串口通信协议有RS-232、RS-485、TTL等,它们在电气特性、传输距离、传输速率等方面有所不同,但基本的数据传输原理是相似的。
接下来,我们将介绍串口通信的硬件连接。
在串口通信中,需要使用串口线缆将发送端和接收端连接起来。
通常情况下,串口线缆包括TX(发送端)、RX(接收端)、GND(地线)等引脚,通过这些引脚的连接,实现了数据的发送和接收。
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注意串口线缆的长度、传输速率、数据位、校验位等参数的设置,以确保数据的可靠传输。
除了硬件连接,串口通信的软件实现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嵌入式系统中,通常会使用串口通信进行设备之间的数据交换,因此需要在软件中实现串口通信的功能。
在实际开发中,可以使用C/C++、Python等编程语言编写串口通信的程序,通过串口库函数来实现数据的发送和接收。
在编写串口通信程序时,需要注意数据的打包和解包、数据的校验和错误处理等问题,以确保数据的可靠传输。
总结一下,串口通信是一种重要的数据传输方式,它在各种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了解串口通信的基本原理、硬件连接和软件实现,以确保数据的可靠传输。
希望本文的介绍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串口通信的流程,为实际应用提供帮助。
串口自定义通信协议程序
串口自定义通信协议程序1. 简介串口自定义通信协议程序是一种用于在计算机和外部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传输的程序。
通过串口通信,可以实现计算机与各种外设(如传感器、电机、显示器等)之间的数据交互。
自定义通信协议则是为了实现特定的数据传输需求而定义的一套规则和格式。
本文将介绍串口自定义通信协议程序的设计原理、实现步骤以及相关注意事项。
2. 设计原理串口自定义通信协议程序的设计原理基于以下几个核心概念:2.1 串口通信串口通信是一种通过串行接口(通常是RS-232接口)进行数据传输的方式。
串口通信使用单根传输线进行数据的发送和接收,其中一根线为数据线(TXD),负责发送数据;另一根线为接收线(RXD),负责接收数据。
2.2 自定义通信协议自定义通信协议是为了满足特定的数据传输需求而定义的一套规则和格式。
通信协议包括数据的帧格式、数据的编码方式、数据的校验等内容。
通过自定义通信协议,可以确保数据的可靠传输和正确解析。
2.3 数据帧数据帧是通信协议中最基本的单位,包含了数据的起始标志、数据内容、校验码等信息。
数据帧的起始标志用于标识一个数据帧的开始,数据内容是要传输的实际数据,校验码用于验证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2.4 流控制流控制是为了解决数据发送和接收速度不一致导致的数据丢失或混乱问题。
常用的流控制方式包括硬件流控制和软件流控制。
硬件流控制通过控制RTS(请求发送)和CTS(清除发送)信号来实现数据的流控,软件流控制则通过发送和接收端的协商来控制数据的流动。
3. 实现步骤下面是串口自定义通信协议程序的实现步骤:3.1 确定通信需求首先需要确定通信的具体需求,包括数据传输的类型(单向还是双向)、数据的格式和数据的传输速率等。
3.2 设计数据帧格式根据通信需求,设计数据帧的格式,包括起始标志、数据内容和校验码等。
起始标志用于标识一个数据帧的开始,数据内容是要传输的实际数据,校验码用于验证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3.3 实现数据的发送和接收根据串口通信的原理,实现数据的发送和接收功能。
一个c语言的串口通信程序范例
#include 〈stdio.h>#include <dos。
h>#include <conio。
h〉#include <string。
h〉#define COM232 0x2f8#define COMINT 0x0b#define MaxBufLen 500#define Port8259 0x20#define EofInt 0x20static int comportaddr;static char intvectnum;static unsigned char maskb;static unsigned char Buffer[MaxBufLen];static int CharsInBuf,CircIn,CircOut;static void (interrupt far *OldAsyncInt)();static void interrupt far AsyncInt(void);void Init_COM(int ComPortAddr, unsigned char IntVectNum, int Baud, unsigned char Data, unsigned char Stop, unsigned char Parity){unsigned char High,Low;int f;comportaddr=ComPortAddr;intvectnum=IntVectNum;CharsInBuf=0;CircIn=0;CircOut=0;f=(Baud/100);f=1152/f; High=f/256;Low=f-High*256;outp(ComPortAddr+3,0x80);outp(ComPortAddr,Low);outp(ComPortAddr+1,High);Data=(Data-5)|((Stop-1)*4);if(Parity==2) Data=Data|0x18;else if(Parity==1) Data=Data|0x8;outp(ComPortAddr+3,Data);outp(ComPortAddr+4,0x0a);outp(ComPortAddr+1,0x01);disable();OldAsyncInt=getvect( IntVectNum ); setvect( IntVectNum, AsyncInt );enable();maskb=inp(Port8259+1);if(IntVectNum==0x0c)outp(Port8259+1,maskb&0xef); else outp(Port8259+1,maskb&0xf7);}static void interrupt far AsyncInt(void){disable();if(CharsInBuf<MaxBufLen)Buffer[CircIn]=inp(comportaddr);if(CircIn〈MaxBufLen-1) CircIn++;else CircIn=0;if(CircIn==CircOut) CircOut++;else CharsInBuf++;enable();outp(Port8259,EofInt);}void Restore(void){setvect(intvectnum,OldAsyncInt);outp(Port8259+1,maskb);}int GetCharInBuf(unsigned char *Char)int Flag;Flag=—1;if(CharsInBuf>0){(*Char)=Buffer[CircOut];if(CircOut<MaxBufLen—1)CircOut++;else CircOut=0;CharsInBuf—-;Flag=0;}return Flag;}int SendChar(unsigned char Char){if((inp(comportaddr+5)&0x20)==0) return —1; outp(comportaddr,Char);return 0;}main(){int i,c;unsigned char InChar;Init_COM(COM232,COMINT,1200,8,1,0); while(1){if(kbhit()){if((InChar=getch())==27)break;else while(SendChar(InChar));}if(GetCharInBuf(&InChar)==0)printf("%c",InChar);}Restore();}。
基本串口通信程序设计
基本串口通信程序设计串口通信是指通过串行接口进行数据传输的一种通信方式。
串口通信通常用于短距离的数据传输,具有稳定性强、传输速率低的特点。
本文将介绍串口通信的基本原理和程序设计。
一、串口通信基本原理串口通信是通过串行接口将数据一位一位地传输的通信方式。
串口通信的基本原理是使用两根信号线进行通信:一根是传输数据的信号线(TX),负责向外发送数据;另一根是接收数据的信号线(RX),负责接收外部发送过来的数据。
二、串口通信程序设计步骤1. 打开串口:首先需要通过操作系统提供的串口接口函数,打开需要使用的串口。
在Windows系统中,可以使用CreateFile函数打开串口;在Linux系统中,可以使用open函数打开串口。
3. 发送数据:使用WriteFile函数(Windows系统)或write函数(Linux系统),向串口发送需要传输的数据。
4. 接收数据:使用ReadFile函数(Windows系统)或read函数(Linux系统),从串口接收数据。
5. 关闭串口:数据传输完成后,需要关闭串口,使用CloseHandle函数(Windows系统)或close函数(Linux系统)即可关闭串口。
三、串口通信程序设计示例(Windows系统)下面是一个简单的串口通信程序设计示例,实现了从串口接收数据并将接收的数据原样返回的功能。
#include <iostream>#include <windows.h>int mainHANDLE hSerial;DCB dcbSerialParams = {0}; // 串口参数hSerial = CreateFile("COM1", GENERIC_READ , GENERIC_WRITE, 0, NULL, OPEN_EXISTING, FILE_ATTRIBUTE_NORMAL, NULL); // 打开串口dcbSerialParams.DCBlength = sizeof(dcbSerialParams);std::cout << "Error getting serial port state\n";return 1;}dcbSerialParams.BaudRate = CBR_9600;dcbSerialParams.ByteSize = 8;dcbSerialParams.StopBits = ONESTOPBIT;dcbSerialParams.Parity = NOPARITY;std::cout << "Error setting serial port state\n";return 1;}return 1;}char buffer[100];DWORD bytesRead;while (1)if (ReadFile(hSerial, buffer, sizeof(buffer), &bytesRead, NULL) && bytesRead > 0)std::cout << "Received data: " << buffer << std::endl;DWORD bytesWritten;if (!WriteFile(hSerial, buffer, bytesRead, &bytesWritten, NULL))std::cout << "Error writing to serial port\n";return 1;}}}CloseHandle(hSerial); // 关闭串口return 0;以上程序打开串口COM1,设置波特率为9600,数据位为8位,停止位为1位。
c语言怎么写串口通信编程
c语言怎么写串口通信编程串口通信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嵌入式系统和电子设备之间的通信方式。
无论是嵌入式开发还是电子设备控制,串口通信都是常见的需求。
在C语言中,实现串口通信需要通过操作串口的硬件寄存器和使用相应的通信协议来实现数据的发送和接收。
本文将一步一步介绍如何使用C语言编写串口通信程序。
第一步:打开串口要开始串口通信,首先需要打开串口。
在C语言中,可以使用文件操作函数来打开串口设备。
通常,串口设备被命名为/dev/ttyS0,/dev/ttyS1等,具体名称取决于系统。
下面是一个打开串口设备的示例代码:cinclude <stdio.h>include <fcntl.h>include <termios.h>int open_serial_port(const char *port) {int fd = open(port, O_RDWR O_NOCTTYO_NDELAY);if (fd == -1) {perror("open_serial_port");return -1;}设置串口属性struct termios options;tcgetattr(fd, &options);cfmakeraw(&options);cfsetspeed(&options, B9600);tcsetattr(fd, TCSANOW, &options);return fd;}int main() {const char *port = "/dev/ttyS0";int fd = open_serial_port(port);if (fd == -1) {打开串口失败,处理错误return -1;}串口已打开,可以进行数据的读写操作return 0;}在上面的代码中,open_serial_port函数用于打开指定的串口设备并进行一些必要的设置。
串口通信程序设计
串口通信程序设计1.确定串口参数在设计串口通信程序之前,首先需要确定串口的参数,包括波特率、数据位、停止位以及奇偶校验位等。
这些参数需要在发送端和接收端保持一致。
2.初始化串口在程序开始时,需要初始化串口并打开串口。
具体方法取决于所使用的编程语言和操作系统。
常见的初始化过程包括设置串口参数、打开串口以及设置串口的读写权限等。
3.发送端程序设计发送端的主要工作是将数据发送到串口。
发送数据的流程如下:-创建要发送的数据包:根据实际需求创建要发送的数据包。
数据包可以是结构体、字符串或字节数组等形式。
-将数据包转换为字节流:将数据包转换为字节流,以便能够通过串口发送。
这通常涉及到将数据包的各个字段按照一定的格式进行转换,并将转换后的字节流存储在缓冲区中。
-将字节流发送到串口:通过串口发送函数,将字节流发送到串口。
需要注意的是,在发送数据之前,可以进行一些错误处理,例如检查串口是否已经打开、检查发送缓冲区是否已满等。
4.接收端程序设计接收端的主要工作是从串口接收数据。
接收数据的流程如下:-创建接收缓冲区:创建一个缓冲区用来存储从串口接收到的数据。
-轮询串口接收缓冲区:通过不断轮询串口接收缓冲区,检查是否有新的数据到达。
可以使用非阻塞读取串口数据的方法,避免程序阻塞等待数据到达。
-读取数据并处理:如果接收到了新的数据,将数据存储到接收缓冲区,并进行相应的处理,例如解析数据包、检查校验位等。
需要注意的是,在处理接收到的数据之前,需要检查接收缓冲区是否为空,以及处理数据的长度是否正确等。
5.加入错误处理在串口通信中,可能会遇到各种错误情况,例如串口通信超时、数据丢失等。
为了提高程序的稳定性和健壮性,需要加入相应的错误处理机制,例如设置超时时间、重发数据等。
6.关闭串口在程序结束时,需要关闭串口。
关闭串口的过程与打开串口的过程相似,需要释放相应的资源并关闭串口。
以上是一个基本的串口通信程序设计过程。
根据实际需求,可以进一步增加功能,例如建立通信协议、支持多线程通信等。
串口通信程序
1 概述在现代的各种实时监控系统和通信系统中,在Windows ArrayX/NT下利用VC++对RS-232串口编程是常用的手段。
Windows ArrayX/NT是抢先式的多任务操作系统,程序对CPU的占用时间由系统决定。
多任务指的是系统可以同时运行多个进程,每个进程又可以同时执行多个线程。
进程是应用程序的运行实例,拥有自己的地址空间。
每个进程拥有一个主线程,同时还可以建立其他的线程。
线程是操作系统分配CPU时间的基本实体,每个线程占用的CPU时间由系统分配,系统不停的在线程之间切换。
进程中的线程共享进程的虚拟地址空间,可以访问进程的资源,处于并行执行状态,这就是多线程的基本概念。
2 VC++对多线程的支持使用MFC开发是较普遍的VC++编程方法。
在VC++6.0下,MFC应用程序的线程由CWinThread对象表示。
VC++把线程分为两种:用户界面线程和工作者线程。
用户界面线程能够提供界面和用户交互,通常用于处理用户输入并相应各种事件和消息;而工作者线程主要用来处理程序的后台任务。
程序一般不需要直接创建CWinThread对象,通过调用AfxBeginThread()函数就会自动创建一个CWinThread对象,从而开始一个进程。
创建上述的两种线程都利用这个函数。
线程的终止取决于下列事件之一:线程函数返回;线程调用ExitThread()退出;异常情况下用线程的句柄调用TerminateThread()退出;线程所属的进程被终止。
3 多线程在串口通信中的应用3.1 串口通信对线程同步的要求因为同一进程的所有线程共享进程的虚拟地址空间,而在Windows ArrayX/NT 系统下线程是汇编级中断,所以有可能多个线程同时访问同一个对象。
这些对象可能是全局变量,MFC的对象,MFC的API等。
串口通信的几个特点决定了必须采用措施来同步线程的执行。
串口通信中,对于每个串口对象,只有一个缓冲区,发送和接收都要用到,必须建立起同步机制,使得在一个时候只能进行一种操作,否则通信就会出错。
单片机串口通信程序
引言:单片机串口通信程序是一种用于实现单片机与外部设备进行数据传输的通信方式。
它通过串口接口将数据以串行的形式传输,实现了高效、可靠的数据交互。
本文将详细介绍单片机串口通信程序的实现原理、步骤和注意事项。
概述:单片机串口通信程序主要包括串口初始化、发送数据、接收数据和中断处理等部分。
其中,串口初始化是设置串口通信的参数,发送数据和接收数据是具体的数据传输操作,中断处理则是处理串口中断事件的相关操作。
正文:一、串口初始化1.确定串口通信的波特率:波特率是指单位时间内传输的比特数,需要根据通信双方的需求确定合适的波特率。
2.设置数据位、停止位和校验位:数据位决定了每个字节中实际有效数据的位数,通常为8位;停止位用于判断一个字节的结束,通常为1位;校验位用于检测和纠正数据传输过程中的错误。
3.打开串口:通过使能相应的寄存器位,开启串口功能。
二、发送数据1.准备要发送的数据:将要发送的数据存储在缓冲区中,可以是一个字节、多个字节或一个字符串。
2.判断发送缓冲区是否为空:检查发送缓冲区是否已被发送完毕,如果为空则可以开始发送新的数据。
3.将数据发送到串口寄存器:将准备好的数据写入串口寄存器,启动数据传输。
4.等待数据发送完毕:通过检查发送完成标志位,判断数据是否已经成功发送完毕。
三、接收数据1.等待接收缓冲区非空:通过检查接收缓冲区是否有新的数据接收到,判断是否可以开始接收数据。
2.读取接收缓冲区的数据:通过读取串口寄存器中的数据,获取已接收到的数据。
3.处理接收到的数据: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相应的处理操作,可以是存储、显示或其他操作。
四、中断处理1.使能串口中断:通过设置相应的中断使能标志位,允许串口中断事件的发生。
2.处理接收中断:当接收缓冲区有新的数据到达时,触发串口接收中断,通过中断服务程序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处理。
3.处理发送中断:当发送缓冲区为空时,触发串口发送中断,通过中断服务程序发送新的数据。
串口通信程序代码
4.3.1 串口通信程序流程图(1)串口通信程序代码void Uart_Init(void){TMOD |= 0x20; //设置定时器1为8位自动重装模式TH1 = 0xfd;/*波特率9600的初值*/TL1 = 0xfd;/*和高8位一样*/TR1 = 1; /*打开中时器*/SM0 = 0;/**/SM1 = 1;/*8位串口模式*/REN = 1;/*允许串口接收*/ES = 1;/ *打开串口中断*/}void Uart_PutChar(unsigned char ch){ES = 0;//关闭串口中断SBUF = ch; /*把数据送给sbuf缓存器中*/while (!TI);TI = 0; /*发送完成,TI清为0*/ES = 1; /* 打开串口中断 */}void UART_RX_INT(void) interrupt 4{if (RI) /*收到数据*/{RI = 0; /*收到清0*/rxBuf[rxCount] = SBUF; //保存串口数据到接收缓冲区if (rxBuf[0] == 0xAA) //找头,数据帧头问0xAA{rxCount++; //如果找到数据帧头,则往下存储串口数据,下标后移if (rxCount == 4)rxCount = 0;//一帧4个数据,一帧满则重新接收if (rxBuf[3] == 0x55)//判断数据帧尾,数据帧尾为0x55{alarm_temp_L = rxBuf[1];//数据帧的第二个字节是报警温度下限,单位是度alarm_temp_H = rxBuf[2]; //数据帧的第三个字节是报警温度下限,单位是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