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的三个基本特征
考研政治高频考点:实践的本质含义、基本特征和基本形式
【导语】让时间在知识的枝条上、智慧的绿叶上、成熟的果实上留下它勤奋的印痕!以下是为⼤家整理的《考研政治⾼频考点:实践的本质含义、基本特征和基本形式》供您查阅。
1.实践的本质含义实践是⼈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
2.实践的基本特征(1)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构成实践活动的诸要素,即实践的主体(⼈)、实践的对象(客体)和实践的⼿段(⼯具等),都是可感知的客观实在,实践活动本⾝及其结果也是外在于⼈们的意识⽽客观存在的;实践的⽔平、⼴度、深度和发展过程,都受着客观条件的制约和客观规律的⽀配。
所以,实践是区别于⼈的意识活动的客观物质活动。
(2)实践是⼈类有意识的活动,体现了⾃觉的能动性⼈具有理性思维,所从事的是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的有⽬的、有意识地改造世界的活动,只有这种⼈的⾃觉的、能动的活动才具有真正的实践的意义。
(3)实践是社会的历史的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实践不是孤⽴的个⼈的活动,⽽是处在⼀定社会关系中的⼈的活动,并受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随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变化。
3.实践的基本形式(1)⽣产劳动实践,也就是处理⼈和⾃然之间关系的活动,即物质⽣产活动。
这是⼈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他⼀切实践活动的根本前提。
(2)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即⼈们的社会交往以及组织、管理和变⾰社会关系的活动,在阶级社会主要表现为阶级⽃争的实践。
(3)科学实验,它是从⽣产实践中分化出来的,是专门为了认识世界⽽进⾏的探索性和准备性活动。
此外,艺术和教育活动也与科学实验⼀样,属于以⽣产精神⽂化产品为直接⽬的的精神⽂化创造实践。
上述各种形式的实践都内在地包含着⼈与⾃然、⼈与社会、⼈与⾃我意识的关系,包含着物质变换、活动交换和观念的转换。
【知识点讲解】1.基本概念或原理分析实践的直接现实性是相对于理论认识的间接现实性⽽⾔的。
列宁明确指出:“实践⾼于(理论的)认识,是因为它不仅具有普遍性的品格,⽽且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
2019安徽教师招聘考试政治专业实践和认识
2019安徽教师招聘考试政治专业实践和认识第一节实践与认识一、实践的含义:实践是主体能动地改造和探索客体的一切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
二、实践的基本特征:(1)直接现实性:实践是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2)自觉能动性:实践是人类有意识的活动,具有自觉能动性;(3)社会历史性:实践是社会的、历史的活动。
三、实践的基本形式(1)物质生产实践:生产实践是实践的最基本形式,是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活动,也是其他实践形式的基础。
(2)社会政治实践:即处理和变革社会关系的实践,如人们所从事的政治活动、社会改革活动、社会管理活动等。
(3)科学文化实践:即探索客观世界的本质和规律并改造世界的活动。
既包括自然科学的探索活动、也包括人文社会科学的探索活动。
四、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1.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第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第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第三,实践是认识的目的;第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2.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认识对实践的作用有两种不同的情况:正确的认识促进实践,在实践中获得积极的成果;错误的认识阻碍实践,在实践中会产生坏的结果。
第二节认识发展的辩证过程一、认识及其本质1.认识的主体和客体及其关系(1)认识的主体:认识主体是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承担者,即处于社会关系中的人。
(2)认识的客体:客体即实践和认识活动的指向,是与主体发生联系的客观对象。
(3)认识主体与认识客体的关系主体和客体之间具有四重关系:一是实践关系;二是认识关系;三是价值关系;四是审美关系。
2.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1)辩证唯物主义把实践的观点作为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观点,强调反映是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中能动的反映;(2)辩证唯物主义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强调认识不是机械的一次完成的,而是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的一系列能动飞跃的辩证运动过程。
二、认识的辩证运动1.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1)感性认识的概念及特征: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是凭借感官通过感觉、知觉、表象等形式对客观事物的现象的、片面的、外部的反映。
实践的特征
实践的特征湖北何细华一、实践的含义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就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
具体的讲,它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实践是人类所特有的活动,与其他动物消极适应自然的本能活动有根本的区别。
①实践首先是人的活动,动物间的弱肉强食、争夺地盘等活动都不是实践活动,这些只是其它动物适应自然的本能表现。
②需要注意的是,并非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实践活动,婴幼儿的哭闹等无意识活动、学生情绪的波动、价值观的变化等纯主观世界活动都不是实践活动。
要牢记一点,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二是实践是人们变革客观事物的活动,它必然会引起客观对象的变化,不是纯主观的思维活动。
人是有意识、有思维的动物,因而实践活动有人的思维活动参与其中;而实践活动必然引起客观对象或多或少,或大或小的变化,又不可能是单纯的主观思维活动。
二、实践的基本特征要深入理解实践的含义,我们必须掌握和理解实践的基本特征,其表现如下:1、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实践有三个基本要素:实践的主体(人),实践的对象(自然界、人类社会),实践的手段(工具或设备)。
①实践主体是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像自然界的其他物质形态一样,人也是一种客观实在。
人总是处于客观的社会关系中的人,其体力和智力状况归根到底都是由客观条件决定的。
因而,实践的主体人是客观的。
②实践对象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它们都是客观的物质性东西。
并且什么事物能成为当时人们实践的对象,也不是由人们的意识所决定的,而是由当时的生产力状况和其他客观条件决定的。
这也体现了实践活动物质性的一面。
③构成实践手段的工具或设备,其材料是物质性的东西;而使用实践手段也不能随心所欲,它们都是由某种客观因素决定的。
因而,实践的手段也是客观的。
综上所述,实践的主体、对象、手段都是客观的,由它们有机构成的实践活动就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
2、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的活动实践是人的活动,人都是有意识、有思维的,人们在实践活动之前一般会对自己的行动作一些打算和预设,明确目的及意义,然后通过一些物质手段去行动,以达到自己的某种目的。
实践的基本特征特点是什么?实践的基本形式是什么?
实践的基本特征特点是什么?实践的基本形式是什么?(一)实践的本质含义、基本特征和基本形式1.实践的本质含义(1)实践是人改造物质世界的活动.唯心主义把实践归结为精神活动,旧唯物主义把实践理解为生物适应环境的活动.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人能动地改造物质世界的对象性活动.这一界定包括两层相互联系的涵义:实践是人所特有的对象化活动;实践是具有感性的即物质性的性质和形式的客观活动.(2)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实践是人的生命活动所特有的性质和特殊的运动形式,它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更不同于纯粹自然物质形态的运动形式,实践活动构成了人的存在方式或生存方式.这是由实践在人类生活中所具有的基础和根本的地位决定的.首先,生产实践是人类生存的根据,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物质生活本身”,实践是社会生活的本质.其次,实践规定和创造了人的基本特征:正如马克思所说,实践“证明人是有意识的类存在物”;实践使人成为“社会存在物”;实践使人成为“能动的自然存在物”.总之,实践使人类超越动物界,规定和创造了人的一切特征.2.实践的基本特征和基本形式(1)实践的基本特征.实践不同于动物本能的被动的适应环境的活动,也不同于人的认识的活动,不论什么形式的实践都具有某些共同性的基本特征:客观现实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①客观现实性即物质性:实践是物质的客观的活动,这是因为构成实践活动的要素(包括主体、对象、手段)是客观的,实践的结果是客观的,实践的水平与发展都要受到客观条件与规律的支配,也是客观的.这说明,实践包含着精神活动,而不能归结为精神活动.②自觉能动性即目的性:实践是在一定的意识或理论指导下的有目的地主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实践的过程和结果都要贯彻主体的一定的目的、意志、认识,实践不是同主观活动无关的盲目的客观活动.这说明,实践不同于动物的无目的无思想指导的本能活动.③社会历史性即社会制约性:实践是主体在一定社会关系中从事的活动,受着社会条件的制约,并随社会的变化发展而历史地变化发展.这说明,实践活动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2)实践的基本形式.实践的基本形式有生产实践、改造社会关系的实践、科学实验.生产实践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改造社会关系的实践由生产实践决定并对生产实践具有反作用,也是认识的一个重要来源.科学实验是一种尝试性、探索性、学习性的实践活动,受前两者的制约,反过来又促进生产实践和社会关系实践的发展.这三种基本形式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二)实践的主体和客体及其相互作用人通过实践把自身之外的存在变成自己活动的对象、改造的对象,即变成自己的客体;与此同时,人自己相对客体就成为主体.1.主体是指处于一定社会条件下,从事一定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人.作为具有社会性、实践性的人具有自主性、能动性因素,是物质的和精神的统一体、自然的和社会的统一体.主体按社会构成可分为个人主体、集团主体和社会主体.主体和主观这两个概念既相区别又相联系,主体是物质与精神的统一,所以,它包括主观而不能归结为主观.2.客体是主体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客体是一种不以主体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作为客体的客观事物在成为客体的前后都具有客观性的特征,但客体和客观事物又有区别,客观事物只是潜在的客体,只有进入主体认识与实践领域时才能成为客体.客体同主体一样也是历史的范畴,有与人的历史活动相联系的三种基本形式:自然客体、社会客体、精神客体.3.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主体与客体之间存在着实践关系、认识关系、价值关系和审美关系,首要的基本关系是实践关系.(三)人对物质世界实践把握的基本环节人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即实践过程.实践活动实质上是一个自然的人化和人的自然化相统一的能动创造的动态过程.实践过程有四个基本环节:1.决策.实践决策必须坚持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所谓合目的性即决策必须反映实践主体的需要、意愿,有利于人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所谓合规律性是指决策必须尽可能正确全面地反映事物的内在联系、本质特征及多种属性.对于大规模的重大实践活动,决策必须兼顾实践活动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对自然界可能造成的后果,坚持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全局、整体利益的统一.2.制定目标.决策时就要开始制定目标.实践目标是对经过改造以后将要出现的东西的提前反映,它以对现存事物的认识为基础,制定有关将要出现事物的具体目标,即制定实践的“观念蓝图”.实践目标的制定也体现为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3.组织管理.实践活动的顺利进行,必须要有科学的组织管理.其中包括人员安排、物资的分配,协调、控制等等一系列的措施.4.检验结果.某一实践过程结束,形成的实践结果,究竟是成功还是失败?需要进行事实与价值两方面的检验,并作出评价和验收结论.一般地说,成功与否要看实践结果是否同预想的目标一致.(四)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的关系1.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关系(1)主观世界:指人的意识,包括人的意识的一切活动过程及其产物.(2)客观世界:指人的意识之外的一切存在,即“物质的、可以感知的世界,包括自然存在和社会存在.自然存在不依赖人的活动而独立存在,社会存在形成于人的实践活动之中而又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3)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转化.通过实践的中介作用,两者是改造被改造、认识被认识的关系.通过实践改造客观世界,使主观世界的东西转化为客观世界的现实.在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主观世界又得到进一步的改造,获得新的思想、意识、认识、理论等.在人类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是相互作用、相互转化、不断上升、不断扩展、不断深入.2.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的关系(1)自在世界是与人类世界相对应的哲学范畴.自在世界指天然自然,它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指人类世界产生之前的自然界,即人类世界产生之前的先在世界;第二,指人类尚未认识和改造过的自然界,即人类活动尚未深入到的自然界或尚未被人化的自然界.世界是不可穷尽的,因而总有自在世界的存在.(2)人类世界指属人世界,是在人类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人化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统一体.人化自然是指经人的实践改造过并打上人的目的和意志烙印的自然.人类社会是人与人的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类社会不能脱离自然,人类历史无非是“自然界对人的生成过程”.人类世界是社会的自然与自然的社会相统一的世界.(3)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的区别:自在世界是独立于人的活动之外的客观存在,其运动和变化完全是自发的、盲目的;人类世界和人的活动不可分离,人化自然体现了人的需要、目的、意志和本质力量,人的社会关系则是人的活动的对象化.(4)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的联系:①两者都具有客观实在性.人们是在自在世界所提供的材料基础上创造人类世界;人的实践活动可以改变天然自然的外部形态、内部结构以及其规律起作用的条件和方式,但不可能消除自在世界的客观实在性.相反,自在世界的客观实在性通过实践延伸到人类世界之中,并构成了人类世界客观实在性的自然基础.②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相互制约,不可分割.自在世界构成了人类世界存在和发展的自然基础,人类世界形成之后又反过来制约自在世界,不断地改变自在世界的界限.在实践中,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这两方面是不可分割的;只要有人存在,自然史和人类史就彼此相互制约.”③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相互转化.实践使自在世界分化出了包括人化自然在内的人类世界,使“自在之物”不断转化为“为我之物”,人化自然、人类社会又不可避免地要参与到整个大自然的运动过程之中.实践的近义词反义词及读音是什么?实...有关于实践的名人名言名句,名言警句...。
实践高二政治知识点
实践高二政治知识点一、实践就是人们改造客观事物的一切活动。
(一)实践的特征:1、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活动;(主体是人,有一定的客观对象,物质手段是工具和其他设备。
)2、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3、实践是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
(二)实践对社会发展的作用;1、生产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它对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2、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推动这社会历史的变迁和进步;3、科学实验是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从生产实践和处理社会关系实践中逐步分化何发展起来的新的实践形式,它事历史前进的有力杠杆,作用集中表现在提高物质生产和改造社会活动的水平上,使人类能够更合理地从自然界获取物质生活资料,使社会获得全面进步。
(三)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实践是认识的根本动力;3、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4、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二、在实践中锻炼成才(一)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地创造者。
1、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物的创造者,从根本上推动了社会的发展;2、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推动了社会的全面进步;3、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在社会变革中起主体作用。
(二)同群众实践相结合(坚定地走与人民群众的实践相结合的道路。
)1、要相信群众;2、相信群众才能依靠群众;3、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目的是要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
(三)在实践中改造主观世界:改造自己的思想,改造自己的认识能力,改造主观世界同客观世界的关系。
【实践高二政治知识点】。
实践的意义知识点总结
实践的意义知识点总结一、实践的概念和特点1. 实践是指人们在具体社会实践中通过自己的劳动和实践活动来改造客观世界、认识客观世界和实现自身的价值的活动。
实践是认识论的基础,是认识的来源和产生的土壤。
2. 实践的基本特点包括客观性,直接性、目的性、观念性等。
在实践中,人们在与客观世界的接触中,通过感官的感受和思维的认识,改造了客观世界,也认识了它。
从而实现了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了解。
二、实践的意义1.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实践是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的基础。
只有在实践中,人们才能通过感官的感受和思维的认识,真正地了解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从而获得真知。
2. 实践是认识的检验。
只有在实践中,人们才能检验自己的认识和理论,验证自己的知识。
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检验自己的认识是否正确或错误,并不断修正和完善自己的认识。
3. 实践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
实践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
只有在实践中,人们才能不断地改进生产技术,改造社会制度,提高社会生产力,推动社会历史的发展。
4. 实践是实现人生理想的途径。
只有在实践中,人们才能不断地实现自身的理想和价值。
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让自己的梦想成为现实,让自己的人生充满动力和意义。
5. 实践是提高自身素质的途径。
只有在实践中,人们才能不断锻炼自己的意志,提高自己的能力,增强自己的才干。
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不断地丰富自己的生活经验,开拓自己的视野,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三、实践的形式和方法1. 实践的形式包括劳动实践、生产实践、社会实践、科学实践、艺术实践等。
不同的形式的实践,有不同的对象和内容,满足不同的需要。
2. 实践的方法包括观察、实验、调查、比较、分析、综合等。
通过这些方法,人们可以更好地开展实践活动,更好地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
四、实践的要求和条件1. 实践必须符合客观规律。
在实践中,人们必须遵循客观规律,不能任意妄为,更不能背离客观规律。
2. 实践必须依靠科学知识。
在实践中,人们必须依靠科学知识,不能盲目行动,更不能凭空想象。
实践和认识
实践和认识
1.实践的观点是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理论观点。
2.实践的特征: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直接现实性。
3.社会实践的形式多种多样,但最能体现实践本质的是物质生产实践、社会政治实践和科学文化实践。
4.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实践决定认识表现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5.实践是主体能动地改造和探索客体的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
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是沟通主观和客观的桥梁。
6.认识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
7.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都是通过实践得到的,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源泉。
实践的三个特点及与认识的关系课件
1 2
深化对实践与认识关系的理解
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实践与认识的关系,不断丰 富和发展这一理论。
实践形式的多样化
随着科技的发展,实践的形式将更加多样化,如 虚拟实践等,需要我们积极探索和深入研究。
3
认识与实践的融合
未来,认识与实践将更加紧密融合,相互促进, 实现更加全面、深入的发展。
实践在认识中的持续作用
06
CATALOGUE
总结与展望
实践在认识中的重要地位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知识来源于实践,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获得真实、深刻的认识。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随着实践的深入,人们不断遇到新问题,需要不断探索、研究,进 而推动认识不断发展。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认识最终是为了指导实践,实践是认识的归宿。
实践与认识的未来发展
实践的三个特点 及与认识的关系 课件
目录
• 实践的概念与定义 • 实践的三个特点 • 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 实践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 • 实践与认识的实际应用 • 总结与展望
01
CATALOGUE
实践的概念与定义
实践的定义
实践是指人们在实际生活中进行的各种具体活动 ,包括生产、工作、学习、交往等。它是一种客 观的、具体的、能动性的活动,是连接主观世界 和客观世界的桥梁。
创新理论成果
实践不仅可以验证和深化我们的认识,还可以创新理论成果。通过实践,我们可 以发现新的规律和理论,推动科学的发展和进步。
05
CATALOGUE
实践与认识的实际应用
科学实验与理论验证
科学实验
通过实验手段对自然现象进行观察和 研究,以验证科学理论的真实性和可 靠性。
理论验证
利用实践结果对已有理论进行验证, 以确定其正确性和适用范围。
2019泉州事业单位政治知识:实践的三个特征
2019泉州事业单位政治知识:实践的三个特征【导读】泉州中公事业单位为各位考生带来更多泉州事业单位考试咨询,更多精彩内容尽在泉州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网!实践是主体能动的认识和改造现实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
实践的观点是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理论观点。
首先,马哲的根本特征在于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比其他哲学更加科学的根本原因所在,其次,实践是马哲认识论的基本内容,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所以在历年考试中,出题概率很高,尤其是实践的特征,是一个重要考点。
实践具有三大特征,首先第一个是直接现实性,指实践不是仅仅停留在意识范围内的精神观念的活动,而是通过人与客观世界的实际相互作用而引起客观世界的变化的活动,是人与世界之间的实实在在的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过程。
马克思认为意识也可以改造世界,但是和实践相比,两者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实践改造世界是直接的,而意识改造世界则是间接的,需要以实践为中介。
实践的直接现实性又包含了客观物质性,即构成实践的诸要素和结果是感知的客观实在。
在这里,构成实践的诸要素包括:主体、客体(工具)和对象。
例如农民种地过程中,使用的工具、种子、机械、土地以及最终收获的农作物,都是客观物质。
第二个是自觉能动性,指实践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自觉活动。
这就告诉我们实践是人类特有的,并且是主动的,有意识的去做的活动,因为马克思认为动物没有意识,动物不会劳动(不会使用劳动工具)。
马克思说“再灵巧的蜜蜂都比不上一个愚笨的建筑师”,因为尽管蜜蜂被称为“天才的建筑师”,它的蜂巢非常的美观、坚固,不过无论怎样,那仅是蜜蜂的本能而已,蜜蜂的巢穴总是千篇一律的,而建筑师建房子则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人类的房子各种各样,如鸟巢和水立方,就能充分体现出人类的创造性。
第三个是社会历史性实践的社会性指人们总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实践活动。
实践的历史性是指人的实践力量是历史地形成和发展的。
一方面,社会性强调人是社会大家庭中的一员,所以人们的活动也是具有社会性的,一个人的活动必然受到社会关系的影响。
教学实践的基本特征(3篇)
第1篇一、引言教学实践是教师为实现教育目标,依据教育理论,运用教育方法,对受教育者进行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教育活动。
教学实践具有丰富的内涵,其基本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二、教学实践的基本特征1.目的性教学实践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即通过教育活动实现一定的教育目标。
教育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等,这些目标既有内在联系,又相互促进。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紧紧围绕教育目标,合理组织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以实现教育目标。
2.计划性教学实践具有计划性,即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之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周密的规划和设计。
这种计划性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使教学活动有序进行。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教材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
3.互动性教学实践具有互动性,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促进。
这种互动性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教学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4.实践性教学实践具有实践性,即通过教学活动,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这种实践性有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通过实验、实习、实训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5.灵活性教学实践具有灵活性,即教师根据教学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这种灵活性有助于教师应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高教学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6.创新性教学实践具有创新性,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以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需求。
这种创新性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关注教育前沿动态,勇于创新,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
实践的特点 -回复
实践的特点 -回复
实践的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实践是对理论的应用:实践是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或
工作中的过程。
通过实践,我们可以检验理论的有效性,发现理论的
局限性,并且通过实践的反馈不断完善和提升理论。
2. 实践是主体的实际行动:实践是人们在实际行动中积累经验、获取知识并发展能力的过程。
只有通过实践,我们才能跨越理论和概
念的层层藩篱,真正获得对事物本质的理解。
3. 实践是与现实紧密联系的:实践活动是与现实世界相连接的,它关注的是实际问题和现实挑战。
通过实践,我们能够解决实际问题,推动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4. 实践追求实效和可行性:实践目标是在现实条件下取得实效
和可行的结果。
实践的核心是解决问题并产生实际影响,实践成果应
该有实际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5. 实践是一个不断发展和改进的过程:实践是一个持续的探索
和改进过程,通过实践的实践,我们可以不断积累经验、发现问题、
找到解决方案,并在实践中进行改进和创新。
总之,实践是将理论转化为行动的过程,它是我们获取知识、锻
炼能力、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源泉。
考研政治高频考点:实践的本质含义、基本特征和基本形式
考研政治高频考点:实践的本质含义、基本特征和基本形式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
2.实践的基本特征(1)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构成实践活动的诸要素,即实践的主体(人)、实践的对象(客体)和实践的手段(工具等),都是可感知的客观实在,实践活动本身及其结果也是外在于人们的意识而客观存有的;实践的水平、广度、深度和发展过程,都受着客观条件的制约和客观规律的支配。
所以,实践是区别于人的意识活动的客观物质活动。
(2)实践是人类有意识的活动,体现了自觉的能动性人具有理性思维,所从事的是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的有目的、有意识地改造世界的活动,只有这种人的自觉的、能动的活动才具有真正的实践的意义。
(3)实践是社会的历史的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实践不是孤立的个人的活动,而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并受着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随着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3.实践的基本形式(1)生产劳动实践,也就是处理人和自然之间关系的活动,即物质生产活动。
这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他一切实践活动的根本前提。
(2)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即人们的社会交往以及组织、管理和变革社会关系的活动,在阶级社会主要表现为阶级斗争的实践。
(3)科学实验,它是从生产实践中分化出来的,是专门为了理解世界而实行的探索性和准备性活动。
此外,艺术和教育活动也与科学实验一样,属于以生产精神文化产品为直接目的的精神文化创造实践。
上述各种形式的实践都内在地包含着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意识的关系,包含着物质变换、活动交换和观点的转换。
【知识点讲解】1.基本概念或原理分析实践的直接现实性是相对于理论理解的间接现实性来说的。
列宁明确指出:“实践高于(理论的)理解,是因为它不但具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
理解能够反映现实,但是不能够直接的改变现实。
但实践具有直接的现实性,它作为人的客观物质活动,能够直接改变客观对象,改造客观世界。
认识论3、实践
一、实践及其作用【考点范围】实践的基本特征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知识梳理】考点一:实践的基本特征1、实践的含义(1)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
(2)实践的两层含义:一是指实践是人类的特有的活动,与其他动物消极适应自然的本能活动有根本的区别;二是指实践是人们变革客观事物的活动。
它必须引起客观对象的变化,不是纯主观的思维活动。
2、实践具有三个基本特征(1)实践的三个基本特征: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的活动,实践是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
①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活动是因为构成实践的要素,即实践的主体、实践的对象、实践的手段都是客观的物质的。
由实践主体、实践对象、实践手段有机结合而构成的实践活动,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也就在实践问题上坚持了唯物论。
②实践是在意识指导下的有目的的活动。
这是因为,人是有思维有理性的社会性动物,人在行动之前会有明确的目的和方案.然后才运用一定的物质手段去改造客观世界,达到自己的目的。
改造自然的实践就是要不断地创造新的物质生产资料和物质生活资料。
改造社会的实践,就是要不断地创造新的社会关系。
这种有目的的创造充分显示了实践的能动性。
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与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活动,两者是统一的。
③实践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进行的活动。
人的实践活动总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无沦古代还是现代都是如此。
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生产劳动的社会性越来越表现在国际关系上。
国际关系也是一种社会关系。
改造社会关系的活动目标同样具有社会性。
具有社会性的实践是历史地发展着的。
人类社会实践永远不会停留在一个水平上。
但历史上海一阶段实践的内容、规模和水平都不相同,都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
人类实践活动具有历史性。
3、实践的三种基本形式(2)实践的三种基本形式:变革自然的生产实践活动、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活动和科学实验活动。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解释拼搏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解释拼搏
1.实践的本质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
2.实践的基本结构实践活动是以改造客观世界为目的、主体与客体之间通过一定的中介发生相互作用的客观过程。
实践的主体、客体和中介是实践活动的三项基本要素,三者的有机统一构成实践的基本结构。
①实践主体是指具有一定的主体能力、从事现实社会实践的人;②实践客体是指实践活动所指向的对象;③实践的中介是指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以及运用、操作这些工具的程序和方法。
实践的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关系,包括实践关系、认识关系、价值关系,其中实践关系是最根本的关系。
实践的主体和客体与认识的主体和客体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3.实践的基本特征(1)直接现实性:直接现实性是实践高于认识的根本区别。
(2)自觉能动性:实践是人的有意识的对象性活动。
(3)社会历史性:实践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并受着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随着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4.实践的基本类型(1)物质生产实践:处理人和自然之间关系的活动,即劳动。
这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2)社会政治实践:即人们的社会交往以及组织、管理和变革社会
关系的活动。
(3)科学文化实践:它是从生产实践中分化出来的,是专门为了认识世界而进行的探索性和准备性活动。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当代人类实践出现了新的变化,呈现许多新的发展特点,实践活动的范围越来越广泛而深入。
一个突出的表现就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当代社会开始产生一种新的实践形式,即虚拟实践。
虚拟实践是实践活动的派生形式,具有相对独立性。
良好实践活动的特点是
良好实践活动的特点是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实践的基本要素包括实践的主体(人)、实践的对象(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的对象)和实践的手段(主要指生产工具),它们都是客观的。
其次,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也受到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制约,如“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也具有客观性。
承认实践的客观物质性,就在实践问题上坚持了唯物论。
2、实践具有能动性。
时间使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
表现在:第一,在改造自然获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中,人创造出自然中原来没有的新物质生活资料;第二,在改造社会的过程中,人创造出新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
总之,实践给客观世界打上了深深的人的活动的烙印。
3、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社会性: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而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
任何实践都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实践具有社会性,孤立的活动是不存在的,但孤立的活动并不等于单个人的活动。
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既可以采取集体行动的方式,也可以表现为单个人的活动,无论采取哪种方式,都是社会性的活动。
注意:实践与思想相互共同。
从广义上来讲,实践是思想的内部斗争和与外斗争之总合,或者说实践是对于人的物质活动和思想活动的统称。
实践以思想为本。
没有思想参与的物质活动是不足以称之为实践的.思想是实践最基本的东西。
所谓思想的与外斗争,就是思想与物质的斗争。
从广义上来说,实践即思想,思想即实践。
实践为思外的实践,思外的实践与思内的虚践相区分。
狭义实践与狭义思想相区分。
狭义实践与狭义思想的区分错综而复杂。
什么具有直接现实性
什么具有直接现实性
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
实践有着诸多的含义,经典的观点是主观见之于客观,包含客观对于主观的必然及主观对于客观的必然。
实践就是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一切客观物质的社会性
活动。
实践的基本特征:客观性、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
实践的基本形式:
①改变自然,使自然满足人们物质生活需要的经济活动。
包括生产、消费、流通、财政、金融、信托、投资、保险、服务等活动,它决定着其他一切活动。
②以处理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活动,包括军事、教育、科学技术、文化、卫生、体育、民族、宗教、司法、社会治安、社会管理、社会交往、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等活动。
实践是人的主观的、感性的活动,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能动的活动,它是社会的活动,它是历史的活动。
科学证明,人类历史同自然历史都是客观的过程。
同样,构成人类历史的实践以及实践自身的历史发展也是一个客观的过程。
两极世界理论在继承和发展历史唯物主义的过程中,将实践分为社会实践和自然实践。
社会实践,即人与人之间所有实践活动的总和。
自然实践,即人类以自然界为对象的所有活动的总和。
1。
实践具有什么性
实践具有什么性
1、客观物质性;
2、自觉能动性;
3、社会历史性;
4、直接现实性。
(即对象性活动,这是最主要的特点)实践是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性活动。
实践规律特点
实践具有自身的规定和特点,同思维和认识相互区别和相互对立的主体行为,实践不能脱离思维和认识独立存在,实践需要思维产生的实践意识作指挥,思维需要认识获得的知识作基础,没有思维和认识就没有实践。
实践、思维和认识是统一的整体,是前后相继、水乳交融的主体日常行为。
实践是世界和万物的创造者,没有实践就没有我们生活在其中的现实世界,就没有实践创造的城市、农村、山川、田野和万物,就没有在实践中得到生存和发展的主体,实践不仅创造出新的客体,而且创造出新的主体。
人的实践具有社会性。
人是社会的主体,个人的实践同社会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人的实践是社会的实践,也是新社会的创造者。
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一切社会的客观物质活动。
实践是人的社会的、历史的、有目的、有意识的物质感性活动,它是客观过程的高级形式,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基础和动力。
全部人类历史是由人们的实践活动构成的。
人自身和人的认识都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zxxk
(3)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对号入座
有目的、有意识的 改造活动
受客观事物及其运 动规律制约
一定社会关系中的 人的活动
构成要素是客观的 受历史条件的制约
主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能 动性
客观物 质性
社会历 史性
聚焦“青藏铁路”
50年代 探测考察
90年代群 策群力 共同规划
(3)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2000后国富 民强施工机 械化
③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社会性
实践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的人的活动
历史性
历史上每一阶段实践的内容、规模和 水平都不相同,都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 约,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
2.实践的三个基本特征
修建青藏铁路
泾阳泾干中学微课 PPT-程文萍
2、实践的基本特征:
(1)客观物质性
实践客观物质性原因
a.构成实践的要素 是客观的物质的
实践的主体—人是客观的 实践的对象—自然界和社会是客观的 实践的手段—工具和设备是客观的
b.实践过程和结果要受客观事物和客观规律的制约
(2)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人们曾说修建通往西藏的铁路是不可 能的。有5000米的高山要爬、12公里 的山谷要架桥、数百公里的冻土区无 法支撑铁轨和火车。再说,谁又可能 在稍动一下就要找氧气瓶的情况下铺 铁轨?但这就是中国迎接的挑战。 《卫报》赞誉“这条铁路正是中国的 ‘敢为’精神的最佳例证。”
材料体现了实践的哪个特点?
⑵、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有意识、有目的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一改造自然实践,就是要不断创造出新的物 质生活资料和物质生产资料; 二改造社会的实践,就是要不断创造出新的 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
zxxk
意识的目的性,实践的创造性是实 践最重要的特征,也是只有实践才具有 的本质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