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二第一单元 单元综合提升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我国发展现代农业的意义 (1)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步伐,有利于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提高农业 综合生产能力与效益,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2)有利于引进工业技术成果,提高农业发展质量,增强城乡之间、工 农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3)有利于合理利用资源,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 能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3.农业畜牧业高水平发展(5-16世纪末):在欧亚各主要文明大国,以铁 犁牛耕(或马耕)、农田水利、打井修渠、积肥施肥、一年两熟、套种间 种、精耕细作、海洋捕鱼、淡水养鱼、舍饲圈养、放牧转场为代表的农 业文明十分璀璨,并影响至今。
专题二 新航路开辟后食物物种交流的影响 1.促进欧亚非各地人口增加:新航路开辟后,食物物种在全球范围的交 流传播,提高了全球粮食产量,使世界人口激增。 (1)对非洲:不同种类的玉米适应了非洲复杂的气候环境,使干旱缺水的 非洲得到了可靠的食物来源。 (2)对中国:玉米引入中国,丰富了食物种类,扩大了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 (3)对欧洲:马铃薯提高了欧洲抗饥荒能力,加速了欧洲人口的增长。
第一单元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单元综合提升
01 知识结构 网络构建
内 容
02 线索梳理 纵跨横联
索 引
03 解题指导 能力提升
知识结构 网络构建
返回
线索梳理 纵跨横联
专题一 古代农业发展阶段和食物变化 1.古典农牧业阶段(距今6 000年以来):人类开始进入阶级社会、文明时 代,开始和发展使用金属工具。 (1)文明的形式:先后涌现了五大文明古国:美索不达米亚(两河流域)、 埃及、印度、中国、希腊(先是克里特和迈锡尼)。 (2)食物结构:其农牧业都有长足的发展,居民的食物结构依自然条件和地 理环境的不同而呈现各自的特点。在粮食方面,中国以果、稻、大豆等为 主,印度以稻为主,两河流域以小麦为主,埃及以各种麦类为主,希腊、 罗马以麦类为主。在肉食方面,各大文明古国有些差别,但已不是很大了。
(3)粮食安全、食品安全问题的治理得到很大改善 ①1945年成立的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多次召开世界粮食安全首脑会议。 ②1996年,中国发布了《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白皮书,提出立足国内 资源、实现粮食基本自给的方针。我国在保障粮食安全问题上取得巨大 成就。 ③中国政府高度重视食品安全,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 厉的惩罚、最严肃的问责,确保“舌尖上的安全”。
2.传统农牧业阶段(公元5世纪以来的中世纪时代) (1)农牧业生产技术:该时期封建制度占主导地位,代表性技术是在生产 活动中普遍使用铁器、畜耕、农家肥、灌溉、大规模水利工程,连续栽 培制、一年两熟制、间种套种制取代了撂荒休耕制,农牧产品的加工、 储藏、食用加工等有了很大的进步。 (2)畜牧业生产:畜牧上大量出现了杂交种类,如骡、犏牛(牦牛和黄牛杂 交)等,初步出现了专用奶牛;出现并形成了各种品种的鸡、鸭、鹅、兔、 家鸽、鹦鹉,各种品种的猪、马、牛、羊、驴、鹿;大象从古代起就有 驯化和饲养,一般用于力役和战争;出现并形成了大规模的种桑养蚕抽 丝、养蜂和取蜜。由于种种原因,美洲的农牧业则停留在古典农牧业甚 至半原始农牧业阶段,大洋洲的农牧业则停留在原始阶段。
(3)粮食和其他作物的生产、畜牧业(含渔业)的生产形成了主产区和主食 圈:主要有西半球美洲的玉米和根茎类饮食文化圈,中亚、西亚、小亚、 北非、欧洲的麦食文化圈,中国、印度、日本、东南亚的大米饮食文化 圈,非洲的杂粮文化圈;中国西北部、欧亚大陆中部西部南部、非洲北 部东部、非洲最南部的畜牧地区(一般兼农业);非洲南部局部、中西部 局部、大洋洲大部、亚洲西北部、亚洲最北部北冰洋沿岸、北美洲、南 美洲最南部的狩猎地区。此外,在副食和调味方面,还形成了中南半岛、 东南亚、中国南部、日本、朝鲜和部分地中海地区的爱吃鱼肉圈,印度、 南亚、东南亚的主产和爱吃香料圈,中东、近东的喜食香料圈,太平洋 北部、印度洋北部的喜食椰子圈等等。
专题三 现代农业及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 1.现代农业进步的表现 (1)食物生产的现代化 ①农业机器的广泛使用,实现了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生产。 ②杂交育种新技术的应用,提高了粮食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为人类消 除饥饿作出了突出贡献。 ③养殖场和牧场的各个生产环节,都实现了机械化和自动控制。 ④海洋捕捞,渔船、网具等日趋现代化。水产养殖向工厂化、机械化、 集约化经营发展。
(2)食物储备技术的进步 ①粮食储备技术:科技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粮食储备技术的进步,如机 械通风储粮技术、谷物冷却机的发明及使用,机械低温制冷储粮技术的 普及,粮食储备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 ②速冻冷冻技术:速冻加工、冷冻设备、冷冻食品以及冷冻食品包装等 领域的技术不断进步,家用冰箱和冰柜普及,冷冻食品工业有了突飞猛 进的发展,冷链物流产业也发展起来。
3.不同物种的交流推进了当地经济和贸易的发展 (1)对北美:在北美地区,水稻仅有3%供本地消费,其余都用于出口。 水稻在北美的推广,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 (2)对中国:在中国,玉米、马铃薯、甘薯因其高产而增加了粮食供应 总量。粮食除供给食用外,还有盈余可投入市场出售,促进了商品经 济的发展。
wk.baidu.com
4.新物种的引进对当地环境也会产生影响 (1)对美洲:食草的马、牛、羊等动物来到气候适宜、水草丰足的美洲, 繁殖的数量远远超出了土地的承载能力;殖民者大量种植农作物,导 致茂密的原始森林被滥伐。美洲地表植被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 (2)对中国:我国明清时期引进推广耐旱高产的玉米、甘薯等美洲作物, 使得以前不能耕种的荒山、丘陵、滩涂、沙地得以利用,扩大了耕地 面积。但是,过度的垦荒造田,也导致水土流失。
2.食物物种交流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 (1)对欧洲:马铃薯在欧洲的种植,改变了欧洲人的食物结构。 (2)对美洲:小麦在北美的推广下,丰富了当地人的饮食种类。 (3)对畜牧业:玉米、马铃薯、甘薯除了供人类食用以外,也用作饲料, 改善了家畜、家禽的营养,促进了畜牧业的发展,为人类提供更多、 更好的肉、蛋、奶,深刻影响着人类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