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分子生物学课件-朱玉贤
朱玉贤《分子生物学》课件Part 1 Replication 复制
DNA 通过半保留方式进行复制
课后作业: 请阅读教材P39~40和补充资料的 有关内容,然后以图解说明的方式解释DNA的 半保留复制机理。
(注:半保留复制机理的证实实验被誉为最美丽的实验之一。本 作业目的是促进同学们自主阅读、学习回忆和进一步深入掌握复 制的基本特征,有利于培养同学们良好的思维习惯。该作业占最 后评分的5%。 )
复制起点(Origin) :复制起始的固定位点。一般具
有特定的序列,并可以通过之与相关的调控因子结合而 形成复制引发体。
13 bp repeats
GATCTNTTNTTTT
9 bp reverse repeats
TTATCCACA
Distribution of repeats in oriC of E.coli DNA
引物前体转录起点
RNaseH: 降解RNA使之3’-OH暴露。
RNA引物前体500nt
反义RNA
复制起点 反义RNA转录起点
反义RNA的合成以及它与引物前体的结合阻止了RNaseH 的作用;
反义RNA的浓度决定了胞内有效引物的浓度,从而影响复 制的起始。
正调控: 由G1期积累的执照因子参与
复制的终止和子代分子的分离
终止:Tus蛋白+终 止陷阱
子代分离:拓扑异 构酶IV;XerCD蛋 白(位点特异的重 组酶)
1-3、复制的模型
Replication Models
θ复制 ( θ model) 滚环复制(Rolling-circle replication) D-环复制(Displacement-loop model)
150
2200
复制的过程
起始:引发体的形成 延伸:复制体形成以及单脱氧核糖核苷酸的添
分子生物学课件整理朱玉贤
1、广义分子生物学: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生命本质的科学,其研究对象是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
22、狭义分子生物学:即核酸(基因)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基因的结构和功能、复制、转录、翻译、表达调控、重组、修复等过程,以及其中涉及到与过程相关的蛋白质和酶的结构与功能3、基因: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
编码蛋白质或RNA等具有特定功能产物的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是染色体或基因组的一段DNA序列(对以RNA作为遗传信息载体的RNA病毒而言则是RNA序列)。
4、基因:基因是含有特定遗传信息的一段核苷酸序列,包含产生一条多肽链或功能RNA所必需的全部核苷酸序列。
5、功能基因组学:是依附于对DNA序列的了解,应用基因组学的知识和工具去了解影响发育和整个生物体的特定序列表达谱。
6、蛋白质组学:是以蛋白质组为研究对象,研究细胞内所有蛋白质及其动态变化规律的科学。
7、生物信息学:对DNA和蛋白质序列资料中各种类型信息进行识别、存储、分析、模拟和转输8、蛋白质组:指的是由一个基因组表达的全部蛋白质9、功能蛋白质组学:是指研究在特定时间、特定环境和实验条件下细胞内表达的全部蛋白质。
10、单细胞蛋白:也叫微生物蛋白,它是用许多工农业废料及石油废料人工培养的微生物菌体。
因而,单细胞蛋白不是一种纯蛋白质,而是由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核酸及不是蛋白质的含氮化合物、维生素和无机化合物等混合物组成的细胞质团。
11、基因组:指生物体或细胞一套完整单倍体的遗传物质总和。
12、C值:指生物单倍体基因组的全部DNA的含量,单位以pg或Mb表示。
13、C值矛盾:C值和生物结构或组成的复杂性不一致的现象。
14、重叠基因:共有同一段DNA序列的两个或多个基因。
15、基因重叠:同一段核酸序列参与了不同基因编码的现象。
16、单拷贝序列:单拷贝顺序在单倍体基因组中只出现一次,因而复性速度很慢。
单拷贝顺序中储存了巨大的遗传信息,编码各种不同功能的蛋白质。
17、低度重复序列:低度重复序列是指在基因组中含有2~10个拷贝的序列18、中度重复序列:中度重复序列大致指在真核基因组中重复数十至数万(<105)次的重复顺序。
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朱玉贤
• 50年代末至60年代,相继提出了"中心法则"和操纵子学说, 成功地破译了遗传密码,充分认识了遗传信息的流动和表 达。
完整版课件ppt
26
• 1972-1973 H.Boyer,P.Berg等人发展了DNA重组技术, 于1972年获得第一个重组DNA分子,1973年Cohen第一例成 功的克隆实验:完成第一例细菌基因克隆。
常用的滤膜有尼龙滤膜、硝酸纤维素滤 膜,叠氮苯氧甲基纤维素滤纸(DBM)和 二乙氨基乙基纤维素滤膜(DEAE)
完整版课件ppt
5
核酸分子杂交实验包括如下两个步骤: 1.将核酸样品转移到固体支持物滤膜上,
这个过程特称为核酸印迹(nucleic acid blotting)转移,主要有电泳凝胶核酸印迹法、 斑点和狭线印迹法(dot and slot blotting)、 菌落和噬菌斑印迹法(colony and plaque blotting);
完整版课件ppt
9
4. DNA序列分析 a. Sanger的双脱氧链终止法
Cambridge的F. Sanger在1977年发明用双脱氧 链终止法测定单链DNA的序列,其基本原理如下: ①DNA聚合酶能够用单链DNA作为模板,合成准确 的DNA互补链; DNA聚合酶常用Klenow大片段, 无5'→3'外切酶活性。
2.将具有核酸印迹的滤膜同带有放射性标 记或其它标记的DNA或RNA探针进行杂交。 所以有时也称这类核酸杂交为印迹杂交。
完整版课件ppt
6
完整版课件ppt
7
完整版课件ppt
2024版朱玉贤现代分子生物学第四版
朱玉贤现代分子生物学第四版•绪论•基因与基因组•DNA复制与修复•转录与转录后加工•蛋白质翻译与翻译后加工•基因表达的调控•基因工程与基因组学01绪论分子生物学的定义与发展分子生物学的定义分子生物学是研究生物大分子,特别是蛋白质和核酸的结构、功能及其相互作用的一门科学。
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遗传密码的破译、基因工程技术的建立等,分子生物学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并在医学、农业、工业等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应用。
基因与基因组的结构与功能研究基因的结构、表达调控及其在生物体发育和进化中的作用。
DNA复制、转录与翻译的过程与调控研究DNA的复制、转录和翻译等过程及其调控机制,揭示生物体遗传信息传递的规律。
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研究蛋白质的结构、功能及其与生物体代谢和生理功能的关系。
基因表达的调控研究基因表达的时空特异性及其调控机制,揭示生物体发育和适应环境的分子基础。
包括DNA 重组技术、基因克隆技术、核酸序列分析技术等,用于研究基因的结构和功能。
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生物信息学方法细胞生物学和遗传学方法结构生物学方法利用计算机科学和数学的方法对生物大分子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揭示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
通过细胞培养和遗传学手段研究基因在细胞和组织中的表达和功能。
利用X 射线晶体学、核磁共振等技术解析生物大分子的三维结构,揭示其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02基因与基因组基因的概念与结构基因是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因子。
基因的结构包括编码区和非编码区,编码区又可分为外显子和内含子。
基因通过DNA序列的特异性来实现其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
基因组的组成与特点基因组是一个生物体所有基因的总和,包括核基因组和细胞器基因组。
基因组具有高度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不同生物体的基因组大小和基因数量差异巨大。
基因组中存在着大量的重复序列和非编码序列,这些序列在生物进化、基因表达和调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2024版《现代分子生物学》朱玉贤第五版北大课件
新生肽链经过加工修饰,如剪切、 折叠、修饰等,成为具有生物活性 的蛋白质。
20
蛋白质翻译后加工修饰类型举例
2024/1/28
N-端fMet或Met的切除
新生肽链N-端的甲硫氨酸或甲酰甲硫氨酸通常被切 除。
二硫键的形成
半胱氨酸残基之间可以形成二硫键,对蛋白质的稳 定性和活性有重要作用。
化学修饰
生物工程
表观遗传学机制可以影响细胞的分化和发育,因此通过表观遗传学手段来改造细胞或生物体可能成为一种新 的生物工程技术。例如,利用表观遗传学手段来实现细胞重编程和再生医学应用。
26
06
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应用与 发展趋势
2024/1/28
27
DNA测序技术原理及应用领域拓展
DNA测序技术原理
通过特定的生物化学方法,将 DNA片段化并逐一测定其碱基序 列,从而获得完整的基因序列信
组修复等。
DNA损伤修复对于维持细胞基 因组稳定性和防止突变具有重要
意义。
2024/1/28
11
基因突变与遗传多样性
基因突变是指DNA序列中碱基的替换、 插入或缺失。
基因突变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对于 生物适应环境和进化具有重要意义。
2024/1/28
基因突变可以产生新的等位基因,增 加遗传多样性。
序列比对与注释
01
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基因序列进行比对和注释,揭示基因功
能和进化关系。
基因表达谱分析
02
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基因在不同条件下的表达谱变化,
解析基因调控网络。
蛋白质结构与功能预测
03
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蛋白质的三维结构和功能,为药物设
计和蛋白质工程提供理论支持。
北大分子生物学讲义
北大生命科学院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讲义朱玉贤第一讲序论略二、现代分子生物学中的主要里程碑分子生物学是研究核酸、蛋白质等所有生物大分子的形态、结构特征及其重要性、规律性和相互关系的科学,是人类从分子水平上真正揭开生物世界的奥秘,由被动地适应自然界转向主动地改造和重组自然界的基础学科。
当人们意识到同一生物不同世代之间的连续性是由生物体自身所携带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科学家为揭示这些遗传密码所进行的努力就成为人类征服自然的一部分,而以生物大分子为研究对像的分子生物学就迅速成为现代社会中最具活力的科学。
从1847年Schleiden和Schwann提出"细胞学说",证明动、植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到今天,虽然不过短短一百多年时间,我们对生物大分子--细胞的化学组成却有了深刻的认识。
孟德尔的遗传学规律最先使人们对性状遗传产生了理性认识,而Morgan的基因学说则进一步将"性状"与"基因"相耦联,成为分子遗传学的奠基石。
Watson和Crick所提出的脱氧核糖酸双螺旋模型,为充分揭示遗传信息的传递规律铺平了道路。
在蛋白质化学方面,继Sumner在1936年证实酶是蛋白质之后,Sanger利用纸电泳及层析技术于1953年首次阐明胰岛素的一级结构,开创了蛋白质序列分析的先河。
而Kendrew和Perutz利用X射线衍射技术解析了肌红蛋白(myoglobin)及血红蛋白(hemoglobin)的三维结构,论证了这些蛋白质在输送分子氧过程中的特殊作用,成为研究生物大分子空间立体构型的先驱。
1910年,德国科学家Kossel第一个分离了腺嘌呤,胸腺嘧啶和组氨酸。
1959年,美国科学家Uchoa第一次合成了核糖核酸,实现了将基因内的遗传信息通过RNA翻译成蛋白质的过程。
同年,Kornberg实现了试管内细菌细胞中DNA的复制。
1962年,Watson(美)和Crick(英)因为在1953年提出DNA的反向平行双螺旋模型而与Wilkins共获Noble生理医学奖,后者通过X射线衍射证实了Watson-Crick模型。
北大分子生物学课件朱玉贤优秀ppt文档-2024鲜版
分子生物学与其他生物学科的交叉融合
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发育生物学等生物学科相互渗透、交叉融合,共同推动 着生命科学的发展。
2024/3/27
分子生物学在医学、农业等领域的应用
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成果在医学、农业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为疾病的诊断、治疗和农作物的 改良等提供了有力支持。
2024/3/27
20
DNA损伤的修复机制
直接修复
针对某些简单的DNA损伤,如碱 基错配或脱落,可通过特定的酶
直接进行修复。
2024/3/27
切除修复
对于较复杂的DNA损伤,如嘧啶 二聚体等,需要先将损伤部位切除, 然后通过DNA聚合酶和连接酶的 作用进行修复。
重组修复
在某些情况下,DNA损伤过于严重, 无法直接修复,此时可通过DNA重 组的方式,利用未损伤的同源序列 进行修复。
基因克隆技术应用
用于基因功能研究、基因工程疫苗研制、基因治疗等。
2024/3/27
25
DNA测序技术及应用
DNA测序技术
通过特定的方法和技术,对DNA序列进行测定和分析。
DNA测序技术应用
用于基因组学研究、疾病相关基因鉴定、个性化医疗等。
2024/3/27
26
分子生物学在医学、农业等领域的应用
医学领域应用
2024/3/27
12
RNA的二级结构
01 02
A型RNA双螺旋
RNA的二级结构大多数都是单链,但是可以形成局部双链结构,这些双 链结构是由于碱基配对形成的,常见的A型RNA双螺旋结构中的碱基对 是A-U和G-C。
现代分子生物学(第四版)朱玉贤课件 PPT 第1章 绪论
主要教材与参考书
1.《现代分子生物学》 第3版(2007)朱玉贤、李毅、郑晓峰
2. 现代生物学精要(Instant Notes)系列 《分子生物学》第二版(2002)刘进元 《Molecular Biology》2e P.C.turner,et al 3. Principles of Biochemistry
1994 Gilman Rodbell 美国
1995
Lewis Nusslein-Volhard Wieschaus
美国 德国 美国
建立DNA测序方法
诺贝尔生理医学奖
建立和发展了单克隆抗体技术
诺贝尔生理医学奖
发现可移动癌基因
诺贝尔化学奖 诺贝尔生理医学奖
G蛋白在细胞内信息传导中的作用 诺贝尔生理医学奖
发现了控制果蝇体节发育的基因
诺贝尔生理医学奖
年份
科学家
Doherty 1996 Zinkernagel
国籍
澳 瑞士
1997 Prusiner
美
Furchgott
美
1998
Ignarro Murad
1999 Blobel
美
Carlsson
德
2000 Greengard
预计到2020年,生物医药占全球药品的比重 将超过1/3,生物质能源占世界能源消费的比 重将达5%左右,生物基材料将替代10%-20%的 化学材料。
生物制造、生物能源、生物环保等一 批新兴产业正在快速形成。
据Ernst&Young研究报告,2010年生 物环境、生物工业处理、生物海洋技术世界市 场规模将达到 134亿美元、327亿美元、288 亿美元。
分子生物学课件重点整理朱玉贤
第二章染色体与DNA染色体(chromosome)是细胞在有丝分裂时遗传物质存在的特定形式,是间期细胞染色质结构紧密包装的结果。
真核生物的染色体在细胞生活周期的大部分时间里都是以染色质(chromatin)的形式存在的。
染色质是一种纤维状结构,叫做染色质丝,它是由最基本的单位—核小体(nucleosome)成串排列而成的。
原核生物(prokaryote) :DNA形成一系列的环状附着在非组蛋白上形成类核。
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蛋白质由非组蛋白和组蛋白(H1,H2A,H2B,H3,H4)DNA和组蛋白构成核小体。
组蛋白的一般特性:P24①进化上的保守性②无组织特异性③肽链氨基酸分布的不对称性:碱性氨基酸集中分布在N端的半条链上。
④组蛋白的可修饰性:甲基化、乙基化、磷酸化及ADP核糖基化等。
⑤H5组蛋白的特殊性:富含赖氨酸(24%)(鸟类、鱼类及两栖类红细胞染色体不含H1而带有H5)组蛋白的可修饰性在细胞周期特定时间可发生甲基化、乙酰化、磷酸化和ADP核糖基化等。
H3、H4修饰作用较普遍,H2B有乙酰化作用、H1有磷酸化作用。
所有这些修饰作用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降低组蛋白所携带的正电荷。
这些组蛋白修饰的意义:一是改变染色体的结构,直接影响转录活性;二是核小体表面发生改变,使其他调控蛋白易于和染色质相互接触,从而间接影响转录活性。
2、DNA1) DNA的变性和复性■变性(Denaturation) DNA双链的氢键断裂,最后完全变成单链的过程称为变性。
■增色效应(Hyperchromatic effect)在变性过程中,260nm紫外线吸收值先缓慢上升,当达到某一温度时骤然上升,称为增色效应。
■融解温度(Melting temperature ,Tm ) 变性过程紫外线吸收值增加的中点称为融解温度。
生理条件下为85-95℃影响因素:G+C含量,pH值,离子强度,尿素,甲酰胺等■复性(Renaturation)热变性的DNA缓慢冷却,单链恢复成双链。
现代分子生物学(课堂PPT)
Frederick Sanger
酶法核苷酸测 序的设计者
Walter Gilbert 化学测序法的设计者
Paul Berg
DNA重组,在细菌中表 达胰岛素
DNA重组技术的元老
测定了牛胰岛素的化学结构而获 1958 年的 Nobel 化学奖
25
1984 Kohler(德) Milstein(美) Jerne(丹麦)
15
2、 重要机制的发现 * 1949 Chargaff 测定出不同来源的A、T、G、 C 四种核酸碱基 * 1950 Chargaff Markham A=T G=C * 1953 Watson &Crick DNA Double Helix Model
随着DNA双螺旋结构的提出和蛋白质空间结构的解析开始了分 子生物学时代,此后对遗传信息的载体DNA和生物功能的体现者 蛋白质的研究的研究也成为生命科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Francis Jacob Jacques Monod 提出并证实了Operon作为调节细菌细 胞代谢的分子机制 首次提出mRNA分子的存在
22
1969 Nirenberg(美) Holly & Khorana
Marshall W. Nirenberg
破译了遗传密码
Robert W. Holley 酵母Ala-tRNA的 核苷酸序列并证 明了所有tRNA三 级结构的相似性
断裂基因(splitting gene) PCR仪的发明者 基因定点突变
1994 Gilman & Rodbell 发现G蛋白在细胞信号传导中的作用
1995 Lewis(美)、Nusslein-Volhard(德)、Wieschaus(美) 20世纪40~70年代先后独立鉴定了控制果蝇( Drosophila ) 体节发育基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来自pBR322质粒的复制起点(ori)
• 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ampr) • 大肠杆菌β-半乳糖酶基因(lacZ)启动子及编码 α-肽链的DNA序列。特称为lacZ‟基因 • 位于 lacZ‟基因 5‟-端的一段多克隆位点( MCS), 外源基因插入破坏lacZ ‟基因功能
pUC18 2.69 kb
技术随之得到迅速发展。
5. 1 重组DNA技术史话
基因工程技术是核酸操作技术的一部分,只不过它强 调了外源核酸分子在另一种不同的寄主细胞中的繁衍 与性状表达。 事实上,这种跨越物种屏障、把来自其它生物的基因
置于新的寄主生物细胞之中的能力,是基因工程技术
区别于其它生命科学技术的根本特征。
表5-1重组DNA技术史上的主要事件
具备自主复制能力的DNA分子就是分子克隆的载体 (vector)。病毒、噬菌体和质粒等小分子量复制 子都可以作为基因导入的载体。
(二)基因克隆的载体
1、pSC101质粒载体 • 长 9.09kb ,带有四环素抗性基因( tetr)及 EcoRI、 HindIII、 BamHI 、 SalI 、 XhoI 、 PvuII 以及 SmaI 等 7 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单酶切位点,在 HindIII 、 BamHI 和 SalI 等 3 个位点插入外源基因,会导致 tetr 失活。
提出了调节基因表达的操纵子模型。 Yanofsky和Brenner等人证明,多肽链上的氨基酸序
1964
列与该基因中的核苷酸序列存在着共线性关系。
1965 Holley完成了酵母丙氨酸tRNA的全序列测定;科学家 证明细菌的抗药性通常由“质粒”DNA所决定。
1966
Nirenberg,Uchoa,Khorana,Crick等人破译了全
能够识别 DNA 上的特定碱基序列并从这个位点切开
DNA分子。
第一个核酸内切酶 EcoRI 是 Boyer 实验室在 1972 年发
现的,它能特异性识别 GAATTC序列,将双链 DNA分
子在这个位点切开并产生具有粘性末端的小片段。
图5-1 几种主要DNA内切酶所识别的序列及 其酶切末端。
图5-2 DNA连接酶能把不同的DNA片段连接成一个整体
Ampr
pBR322 4.36 kb
优点是具有较小的分子量(4363 bp)。能携带6-8 kb
的外源DNA片段,操作较为便利。
有两种抗生素抗性基因作为转化子的选择标记。
有较高的拷贝数,经过氯霉素扩增,每个细胞可累积
1000~3000个拷贝,便于制备重组体DNA。
4、pUC质粒载体(包括四个部分):
DNA外切酶III
λ 噬菌体DNA外切酶 碱性磷酸酯酶
从DNA链的3'末端逐个切除单核苷酸
从DNA链的5'末端逐个切除单核苷酸 切除位于DNA链末端的磷酸基团
嘌呤
腺嘌呤
鸟嘌呤
嘧啶
胞嘧啶
尿嘧啶
胸腺嘧啶
组成DNA和RNA分子的五种含氮碱基的结构式
仅仅能在体外利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DNA连接酶 进行DNA的切割和重组,还不能满足基因工程的要 求,只有将它们连接到具备自主复制能力的DNA分 子上,才能在寄主细胞中进行繁殖。
单链或双链DNA;
(iii )编码有一个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作为转化子 克隆的选择标记; (iv) 含有一个 lacZ 基因,可以按照 X-gal-IPTG 组织化 学显色法筛选噬菌粒载体的重组子。
1996 1997 2000 2001
完成了酵母基因组(1.25×107bp)全序列测定。 英国爱丁堡罗斯林研究所获得克隆羊。 完成拟南芥的全序列测定(1.2×108bp)。 完成第一个人类基因组全序列测定(2.7×109bp)。
上个世纪中下叶以来,现代分子生物学的迅猛发展源 自工具酶的发现。
(一)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7、pBluescript噬菌粒载体 pBluescript 是一类从 pUC 载体派生而来的噬菌粒 载 体 , 简 称 为 pBS ( +/- ) , 如 今 则 更 多 地 叫 作 pBluescript KS(+/-)或pBluescript SK(+/-)。
• SK 表示多克隆位点区的取向,即 lacZ 基因是按照
LacZ编码β-半乳糖苷酶氨基端146个氨基酸的α-肽,
IPTG(异丙基- β-D-硫代半乳糖苷)诱导该基因表达,
所合成的β-半乳糖苷酶α-肽与宿主细胞编码的缺陷型
β-半乳糖苷酶互补,产生有活性的β-半乳糖苷酶,水
解培养基中的X-gal(5-溴-4-氯-3-吲哚-β-D-半乳糖
苷),生成蓝色的溴氯吲哚。 含X-gal培养基中非转化菌落呈蓝色,含有重组DNA 分子的菌落为白色。
(i)在多克隆位点区(MCS)的两侧,存在一对T3和T7
噬菌体的启动子,用以定向指导插入在多克隆位点上 的外源基因的转录; (ii) 具有单链噬菌体 f1 的复制起点和一个来自 ColE1 质 粒的复制起点,保证 pBluescript 噬菌粒载体在有无辅
助噬菌体共感染时,按照不同的复制形式分别合成出
没有Rop蛋白,RNA 1基因就不能起始转录。
3、pBR322质粒载体
由三个不同来源的部分组成的:
第一部分来源于 pSF2124 质粒易位子 Tn3 的氨苄青霉 素抗性基因(AmpR); 第 二 部 分 来 源 于 pSC101 质 粒 的 四 环 素 抗 性 基 因 (tetr);
第三部分则来源于 ColE1 的派生质粒 pMB1 的 DNA复 制起点(ori)。
胞培养物中加入氯霉素以抑制蛋白质的合成,寄主
染色体DNA的复制便被抑制,细胞的生长也随之停
止。 • 松弛型质粒DNA却继续复制数小时,使每个寄主细 胞中ColE1质粒的拷贝数达到1000~3000个,占细胞 总DNA的50%左右。
EcoRI AflII NruI ApaLI SmaI SacII
O RF 1
SacI→KpnI的方向转录;
• (+/ -)表示单链噬菌体f1复制起点的两种相反的取
向。
• f1 ( + )起点表示当 pBluescript 噬菌粒载体和辅助噬
菌体共感染寄主细胞时,能够回收到lacZ基因的有意
义链DNA;而f1(-)起点则表示当pBluesript噬菌粒
载体与辅助噬菌体共感染寄主细胞时,可回收到lacZ 基因的无意义链DNA。
1972-1973
1975-1977
1978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6 1988 1989 1992 1994
美、英批准使用第一例基因工程药物——胰岛素, Sanger等人完成了入噬菌体48,502bp全序列测定。 获得第一例转基因植物。 斯坦福大学获得关于重组DNA的专利。 GMO首次在环境中释放。 Watson出任“人类基因组计划”首席科学家。 DuPont公司获得转肿瘤基因小鼠—“Oncomouse”。 欧共体35个实验室联合完成酵母第三染色体全序列测定 (315kb)。 第一批基因工程西红柿在美国上市。
年 份 1869 事 件 F.Miescher首次从莱茵河鲑鱼精子中分离DNA。
1957
1959-1960
A.Kornberg从大肠杆菌中发现了DNA聚合酶I。
Uchoa发现RNA聚合酶和信使RNA,并证明mRNA决 定了蛋白质分子中的氨基酸序列。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961
Nirenberg破译了第一个遗传密码;Jacob和Monod
大肠杆菌
pSC101 质
粒载体示
意图。
是第一个基因克隆载体。缺点:它是一种严紧型复制 控制的低拷贝质粒,平均每个寄主细胞仅有 1~2 个拷 贝,从带有该质粒的寄主细胞中提取 pSC101 DNA ,
产量很低。
2、ColE1质粒载体
• 松弛型复制控制的多拷贝质粒。
一般情况下,当培养基中氨基酸被耗尽,或是在细
pUC质粒结构中具有来自大肠杆菌lac操纵子的lacZ‟基
因,所编码的 α- 肽链可参与 α- 互补作用。因此,可用
X-gal显色法实现对重组体转化子的鉴定。
具有多克隆位点MCS区段,可以把具两种不同粘性末
端(如 EcoRI 和 BamHI )的外源 DNA 片段直接克隆到
pUC8质粒载体上。
5、 pGEM-3Z质粒 长度为 2743bp ,编码有一个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和 一个lacZ'基因。 含有两个噬菌体启动子(T7和SP6),为RNA聚合酶的 附着提供了特异性识别位点。加入T7或SP6 RNA聚合
酶,所克隆的外源基因便会转录出相应的mRNA。
6、穿梭质粒载体(shuttle plasmid vector)
由人工构建的具有原核和真核两种不同复制起点
和选择标记,可在不同的寄主细胞内存活和复制的
质粒载体。 这类质粒载体可保证外源 DNA 序列在不同物种 (原核和真核)的细胞内得到扩增,用途广泛。
第
五
章
分子生物学研究法
(上)DNA、RNA及蛋白质操作技术
扉页:
当你进入实验室时,要像脱去外衣那样放下你
的想象力,因为实验操作中不能有一丁点儿的想象,
否则,你对事物的观察就会受影响;当你翻开书本
的时候,你又必须尽可能展开想象的“翅膀”,否
则,你就不可能走在别人的前面。
基因操作主要包括 DNA 分子的切割与连接、细胞转 化、核酸序列分析以及基因人工合成、表达、定点 突变和 PCR 扩增等,是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核心技术。 基因工程是指在体外将核酸分子插入病毒、质粒或
ori
ColE1 6.64 kb
BelI
2 F R O
MscI ClaI
ColE1质粒DNA复制起始部位调控因子之间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