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基础知识及3.0T磁共振1 PPT

合集下载

磁共振成像质量控制教材课件

磁共振成像质量控制教材课件
制定和实施标准化操作流程,确保每次扫描的一致性 和准确性。
03
磁共振成像质量影响因素
硬件设备因素
1 2 3
磁场强度
磁场强度是影响磁共振成像质量的重要因素,高 磁场强度可以提供更高的信噪比和分辨率。
线圈
线圈的品质和配置对图像的采集和信号强度有直 接影响,高品质的线圈能够提供更好的图像质量 。
梯处 理,形成图像。
磁共振成像系统构成
磁体
射频系统
梯度系统
计算机系统
产生强磁场,通常为 1.5T或3.0T。
发射射频脉冲,激发氢 原子核。
产生磁场梯度,实现空 间定位。
处理共振信号,重建图 像。
磁共振成像序列
自旋回波序列(Spin Echo): 最常用的序列,用于获取T1和 T2加权图像。
制定磁共振成像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操作流程,确 保不同操作者之间的一致性和可靠性。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校准射频系统
确保射频发射和接收的准确性。
校准梯度系统
确保梯度系统的线性度和准确性。
参数优化与标准化
优化扫描参数
根据不同的检查部位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扫描序列和参数。
标准化成像参数
制定标准操作流程,确保不同批次和时间点的成像质量一致性。
参数验证与测试
对新参数进行验证和测试,确保其可行性和可靠性。
操作规范与培训
信号稳定性
信号稳定性是影响图像质量的关键因素,需要定期检查和校准。
硬件设备性能
确保硬件设备性能正常,包括射频线圈、梯度系统和计算机系统等 。
质量控制的方法
校准与验证
定期对磁共振成像设备进行校准和验证,确保设备性 能正常。
数据监测与评估

磁共振成像基本知识

磁共振成像基本知识
磁共振成像基本知识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首字母缩写:
NMRI
为了和原子核及射线的放射性危害区分开 来,临床医生建议去掉N,简称为磁共振成像
MRI
2
发展历史
1946 年美国斯坦福大学的F. Bloch 和哈佛大学E.M .Purcell领导的两个研究组首次独 立观察到磁共振信号,由于该重要的科学发现,他们两人共同荣获1952年诺贝尔物 理奖。其发展最初阶段的应用局限于物理学领域,主要用于测定原子核的磁矩等物 理常数。
•T1弛豫是由于高能质子的能量释放回到低能状态
•用T1值来描述组织T1弛豫的快慢
高能的质子把能量释放给周围的晶格 (分子)
晶格震动频率高于质子进动频率
能量传递慢--纯水
晶格震动频率接近于质子进动频率
能量传递快--脂肪,含中小分子蛋白质
晶格震动频率低于质子进动频率
能量传递慢--含高浓度大分子蛋白
不同组织有不同的T1弛豫时间
T1加权成像 ( T1WI )
•反映组织纵向 弛豫的快慢!
• T1值越小 纵向磁化矢量恢复越快 已经恢复的 纵向磁化矢量大 MR信号强度越高(白)
• T1值越大 纵向磁化矢量恢复越慢 已经恢复的 纵向磁化矢量小 MR 信号强度越低(黑)
• 脂肪的T1值约为250毫秒 MR信号高(白) • 水的T1值约为3000毫秒 MR信号低(黑)
在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科学家Paul Lauterbur发现了在磁场中引入梯度的方法来创 造二维图像的可能性。通过分析发射的无线电波的特性,他可以确定它们的来源。 这使得用其他方法无法可视化的结构的二维图片成为可能。 英国的科学家 Peter Mansfield,进一步发展了梯度磁场的 运用。他展示了如何对信号进行数学分析,并展示了极快 成像的可行性。他们利用磁共振技术观察不同结构方面的 重大发现促进了现代磁共振成像( MRI )的发展和在医学 影像中的应用,代表了医学诊断和研究的突破。并共同荣 获2003年的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

MRI基础知识

MRI基础知识

自旋回波(SE):采用90º -180º 脉冲组 合形式构成。该序列为MRI的基础序 列。其中又包括2D/3D快速、超快速 自旋回波序列,单次激发半傅里叶采 集快速自旋回波。
SET1WI
FSET2WI
矢状面3DSET1
冠状面3DSET1
流空效应产生的条件
血液在血管内流动,在脉冲序列的激发和回 波收集的时间过程中,血液将因为流动而发生位 置的变化,这种位置的变化就会对 MR 信号产生 影响,原因是曾经在某一个层面中(成像层面总 是有厚度的)被激发的血液,在等待回波收集的 过程中将部分或全部流出原来的成像层面,新流 入的血液因没有被激发的经历,因此,收集不到 信号,这时,流空效应就产生了。由以上描述可 知,流空效应的产生,其先决条件是在等待回波 时间内,原已被激发的血液已经流出成像层面, 与血流速
4、分子生物学和组织学诊断的提高。
利用磁共振的波谱分析可以在不同程度 上反映正常和异常区域的分子生物学和 组织学特征,在影像诊断向分子生物学 和组织学方向迈出重要的一步。
5、无骨骼伪影的干扰。CT检查常遇到
骨骼伪影对病变区域的干扰,而磁共振 检查不存在这一弊端,有利于临床检查 的扩展。 6、无损伤的安全检查,这也是MRI的 最大特点。
属异物 (4) 换有人工金属心脏瓣膜者 (5)金属关节、假肢 (6)内置神经刺激器者。 (7)妊娠3个月以内者。
我院GE0.5T磁共振机
计算机控制系统
磁共振成像的基本原理:从人体进入强
大的外磁场(Bo),到获得清晰的MR 图像,人体组织的受检部位的每一个氢 质子都经历一系列复杂的变化。 ①氢质子群体的平时状态:无外磁场 Bo的作用,人体氢质子杂乱排列,磁 矩方向不一,相互抵消。

磁共振3.0优势

磁共振3.0优势
RF 的多少 — 包括exciting RF和rephasing RF

在一定时间内MR系统发射的RF脉冲越多,产热越高,RF脉冲多
的序列包括FSE, FRFSE, SSFSE, FIESTA

当扫描这些序列时系统的SAR值会增高。为了减少SAR,西门子 采用的方法是限制扫描层数。GE采用实时监控的方法,SAR值 累积到一定程度,扫描暂停,SAR值降低后,扫描继续进行
3.0T与1.5T比较:磁敏感效应(Susceptibility)
f B0
•△f是由于磁敏感效应导致的频率变化 •是磁化率 •B0是场强 可以看出随B0增加,△f越大,磁敏感效应表现的越突出
For GE Internal Use Only. Not for External Distribution.
1
3.0T磁共振安全问题
• 静态磁场 (B0)
• 射频能量特异性吸收率(SAR)
• 梯度切换率(dB/dt)和噪声
• 安全措施
For GE Internal Use Only. Not for External Distribution.
3.0T磁共振静态磁场范围加大
2.48m
Magnet
5.0m 3.0T and 1.5T Same Footprint 2.8m 4.0m
• 同样扫描条件下,3.0T的SAR值是1.5T的4倍
For GE Internal Use Only. Not for External Distribution.
3.0T磁共振射频场
•最大幅度 (mT/m)
–马力 •切换率 (T/m/sec) –速度
快速的梯度切换能诱导产生感应电流,引起 周围神经刺激症状PNS(dB/dt)

3.0T磁共振技术参数

3.0T磁共振技术参数
2套双下肢线圈
1套床底集成全脊柱(CTL)线圈
共102单元的线圈。
同时必须具备1.40米的Whole Body Suite全套软硬件
包括支持1.40米全身成像的检查床
必须提供多通道射频发射技术True Foum 。
*8.4.3.2
如果是局部高密度靶线圈(必须投标商原厂生产),则要求:
头颈专用相控阵线圈:要求单个线圈同时并行采集通道数≥8通道,支持并行采集功能,具备拓扑相控阵技术
负偏离加2%
8.4.4.3
头部专用相控阵线圈
要求单个线圈同时并行采集通道数≥32通道,支持并行采集功能,具备拓扑相控阵技术
负偏离加2%
8.4.4.4
通用柔性线圈(包括大、小柔线圈)
具备
负偏离加2%
8.4.4.5
膝关节专用相控阵线圈
要求线圈同时并行采集通道数≥8通道,支持并行采集功能,具备拓扑相控阵技术(请厂家单独报价并包含在投标总价内)
负偏离加2%
8.4.4.6
肩关节专用相控阵线圈
具备
8.5
前列腺频谱多通道体表线圈
具备
8.6
直肠内相控阵线圈
具备
8.7
心脏相控阵线圈
根据通道数评1-3级
每降一级,加1%
8.8
小动物线圈(鼠、兔线圈)
具备
四、病人检查环境
1
双向病人通话系统
具备
2
提供照明、通风及防磁耳机
具备
3
检查床最大承重
≥150KG
4
检查床最低位置
8.4.2
发射/接收正交体线圈
≥32个单元
8.4.3
表面接收线圈必须包括:
*8.4.3.1

磁共振知识点总结

磁共振知识点总结

磁共振知识点总结一、磁共振成像(MRI)基本原理。

1. 原子核特性。

- 许多原子核都具有自旋特性,例如氢原子核(单个质子)。

当置于外磁场中时,这些自旋的原子核会发生能级分裂,产生两种不同的能量状态(平行和反平行于外磁场方向)。

- 两种状态的能量差与外磁场强度成正比,公式为Δ E = γℏ B_0,其中γ是旋磁比(不同原子核有不同的旋磁比),ℏ是约化普朗克常数,B_0是外磁场强度。

2. 射频脉冲(RF)的作用。

- 当施加一个频率与原子核进动频率相同(拉莫尔频率,ω_0=γ B_0)的射频脉冲时,原子核会吸收能量,从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处于激发态。

- 射频脉冲停止后,原子核会释放能量回到低能级,这个过程产生磁共振信号。

3. 弛豫过程。

- 纵向弛豫(T1弛豫)- 也称为自旋 - 晶格弛豫。

是指处于激发态的原子核将能量传递给周围晶格(分子环境),恢复到纵向平衡状态的过程。

- T1值反映了组织纵向弛豫的快慢,不同组织的T1值不同。

例如,脂肪组织的T1值较短,水的T1值较长。

- 横向弛豫(T2弛豫)- 也称为自旋 - 自旋弛豫。

是指激发态的原子核之间相互作用,导致横向磁化矢量衰减的过程。

- T2值反映了组织横向弛豫的快慢,一般来说,纯水的T2值较长,固体组织的T2值较短。

二、MRI设备组成。

1. 磁体系统。

- 主磁体。

- 产生强大而均匀的外磁场B_0,是MRI设备的核心部件。

常见的磁体类型有永磁体、常导磁体和超导磁体。

- 永磁体:不需要电源,磁场强度相对较低(一般小于0.5T),维护成本低,但重量大。

- 常导磁体:通过电流产生磁场,磁场强度一般在0.2 - 0.5T,需要大量电力供应,产生热量多。

- 超导磁体:利用超导材料在超导状态下的零电阻特性,通过强大电流产生高磁场(1.5T、3.0T甚至更高),磁场均匀性好,但需要液氦冷却,设备成本和维护成本高。

- 梯度磁场系统。

- 由X、Y、Z三个方向的梯度线圈组成,用于在主磁场基础上产生线性变化的梯度磁场。

磁共振基础知识及3.0T磁共振ppt课件

磁共振基础知识及3.0T磁共振ppt课件
• 脂肪、肌肉、血液以及骨胳中质子含量的 不同,决定磁共振图像中各种组织信号的 强弱和对比,这种图像即称为质于密度像。
磁共振基础知识及3.0T磁共振
11
• 除了组织中质于含量的不同对成像起作用 以外,还有其他的组织特性对磁共振图像 的信号有更为重要的影响,这就是组织磁 化的弛豫时间。
磁共振基础知识及3.0T磁共振
提。场强对脉冲序列的发展和应用起决定 性作用。

髙场磁共振 磁共振基础知识及3.0T磁共振
14
四、磁共振成像快速采集技术
• 快速采集是当今磁共振技术发展的主流, 合理利用快速采集技术不但可以缩短MRI的
检查时间,还可大大提高检查质量。起决 定性作用的是软、硬件的发展与提高。

髙场磁共振
磁共振基础知识及3.0T磁共振
• B0与B1有以下方面的不同:首先,B0的场强大约是
B1的10000倍;其次,B0是恒定的,方向与磁体扫





B1
磁场迅速转动,方向 磁共振基础知识及3.0T磁共振



B0

直。 10
• 用射频线圈做天线接收器,将释放出来的 能量转化为信号。
• 在进行人体磁共振成像时,信号的强度取 决于质于的数量,也即质子的密度。
12
• 与X线和CT成像的原理不同,MRI没有X线辐 射,而主要利用质子密度与质子的弛豫时 间(T1与T2)的差异成像,尤其是弛豫时间 更为重要。
• 因为质子在人体中的差异仅10%,但弛豫 时间可相差百分之数百。
磁共振基础知识及3.0T磁共振
13
三、磁共振成像脉冲序列及临床应 用
• 磁共振成像是利用脉冲序列进行的,充分 理解各种脉冲序列的基本构建和特点是保 证MR图像技术质量和提高诊断准确率的前

MRI基本知识

MRI基本知识
向磁化矢量 —— 宏观
90度脉冲激发使质子发生共振,产生最大的旋转 横向磁化矢量,这种旋转的横向磁化矢量切割接 收线圈,MR 仪可以检测到。
氢 质 子 多
氢 质 子 少
此时的MR 图像仅仅区分氢质子密度不同的两种组织,所以 要在射频脉冲关闭后等待一定时间并对信号进行干预和采集
无线电波激发使磁场偏转90度,射频脉冲停 止后,在主磁场的作用下,横向宏观磁化矢量逐 渐缩小到零,纵向宏观磁化矢量从零逐渐回到平
“ ”
磁共振成像基本知识
1
核磁共振成像
• 发展历史
• 基本原理

• 扫描仪的基本硬件构成

• 脉冲序列及其临床应用
• MRI 特点以及禁忌证
• 总结
2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首字母缩写:
NMRI
为了和原子核及射线的放射性危害区分开 来,临床医生建议去掉N,简称为磁共振成像
• 所谓的加权就是“重点突出”的意思
– T1加权成像(T1WI)----突出组织T1弛豫(纵向弛豫)差别 – T2加权成像(T2WI)----突出组织T2弛豫(横向弛豫)差别 – 质子密度加权成像(PD)-突出组织氢质子含量差别
34
•在任何序列图像上,信号采集时刻旋转横 向的磁化矢量越大,MR信号越强
➢ 主磁场场强
场强越高,磁化率越高,场强几乎与磁化率成 正比
➢ 质子含量
质子含量越高,与主磁场同向的质子总数增加 (磁化率不变)
15
在主磁场中质子的磁化矢量方向与主
磁场方向不平行——进动
进动
场相互作用
核磁(小磁场)与主磁
陀螺
进动使每个质子的核磁存在方向稳 定的纵向磁化分矢量和旋转的横向

01.3.0T.腰椎规范化扫描方案

01.3.0T.腰椎规范化扫描方案

磁共振规范化扫描方案(3.0T)---中华磁共振应用学院系列教材腰椎Lumbar使用限制和提醒:1.磁共振临床应用的建议扫描方案,并不对诊断结果承担任何责任。

2.扫描方案仅用于内部学习目的,其中涉及的任何内容不作为机型性能、图像质量的判断依据。

3.由于磁共振系统配置上的差异,扫描方案中的内容并不作为系统所具有功能的具体实现。

4.扫描方案中涉及的任何图像内容、姓名等信息均认为以教学为目的,不涉及任何私有信息的泄露。

5.扫描方案中任何内容有不恰当或有疑问,请及时给予反馈,我们将尽快更正,同时,我们保留更改和解释的权利。

6.任何一个版面均有相关内部使用界限提醒,请勿外传。

患者摆位:1.首先将线圈中心置于床左右的中心,腰椎亦位于线圈左右的中心,不能躺偏。

2.定位中心点位于脐上两指。

3.头部扫描必须配带耳塞,听力保护。

4.膝关节下使用大三角垫垫高,可以稳定腰椎防止运动。

摆位照片:腰椎规范化扫描方案:1 3-pl T2* Loc 三平面定位2 OSag T2FSE 矢状面T23 OSag T1Flair 矢状面T1Flair4 OSag STIR/OSag fs T2FSE 矢状面脂肪抑制STIR或脂肪抑制T2FSE5 OAx T2FSE 横断面T26 OAx/OSag/OCor T1+C 增强扫描序列3-pl T2* Loc,三平面定位图像:定位线说明:•定位中心位于及脐上两指。

•扫描结束后,观察图像,检查腰部位置是否合适,图像信号与线圈位置是否良好匹配。

如果病人身高较低,有时需要将线圈改为CTL345。

•三平面定位图像,冠状面图像比较多,要包括椎体和椎管。

•请注意,观察盆腔有无避孕环金属伪影,观察胸椎位置有无胸罩金属伪影。

定位线说明:•在三平面冠状面定位像上,平行于腰椎定位矢状面,一般9-11层。

矢状面定位像调整上下和前后位置,横断面定位像上调整旋转角度。

•FOV中心位于椎体后缘,中心点越靠前,进入腹部,则受呼吸运动伪影的影响越大。

《MRI图像基础》PPT课件

《MRI图像基础》PPT课件

Pd
白 黑灰
黑 黑 黑 灰 黑 黑灰 黑灰
T2
灰白 灰
黑灰 黑
黑灰 灰 黑 白 黑
病理组织的MR信号特点
不同的病理过程,病理组织有不同的质子密度、 T1及T2弛豫时间
采用不同的脉冲序列,将表现出不同的信号强度 掌握信号变化特点,有助于判别大体的病理性质,
部分作出定性诊断
脑水肿
➢ 血管源性水肿 ➢ 细胞毒素水肿 ➢ 间质性水肿
颅内钙化在T1加权像偶尔可表现为高信号。CT扫描可见典型 的钙化密度,MRI T1加权像为高信号,T2加权像为等或低信 号,梯度回波序列扫描为低信号
钙化在T1加权像上的信号强度与钙化颗粒的大小及钙与蛋白 结合与否有关
囊变
囊变是一种较特殊的病理改变 囊内容物大体上可分为二种:一种为含有纯水分,另
红核、黑质
磁敏感加权成像(SWI)
利用不同组织间磁敏感度的差异产生图像对比,对于局部磁场变 化非常敏感
➢引起磁场变化的原因:
✓-
脑内静脉结构
✓-
出血 (血液代谢产物,顺磁性的含铁血
黄素)
✓-
铁蛋白的沉积
常规图像未见异常,SWI图像可见苍白球明显铁沉积
梗塞
梗塞组织因血液供应中断,组织出现缺血、水肿、变性、坏死等病 理变化
由于细胞毒素水肿出现和存在的时间不长,有时与血管 源性水肿同时存在,MRI要绝对区分它们尚有一定的困 难
间质性脑水肿
✓ 由于脑室内压力增高(急性脑积水或交通性脑积水),出现脑脊液经室
管膜迁移到脑室周围脑白质
✓ T2加权图像上于脑室周围可出现边缘光整的高信号带 ✓ 在脑室内压力恢复到近乎正常时(如代偿期),上述异常信号又消失 ✓ 间质性水肿由于含有较多的结合水,在T2加权像上已能与脑室内脑脊

磁共振物理基础PPT课件

磁共振物理基础PPT课件
2
核——磁共振现象所涉及原子核 磁——磁共振过程发生强大磁体内,并用射频 场进行激励产生共振,用梯度场进行空间定位 并控制成像。 共振——原子核间能量吸收和释放可发生共振。
3
6
7
磁共振成像的英文全称正确的是
A.Magnetic Resonance Image B.MagneticResorbent Image C.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D.Magnetic Resorbent Imaging E.Magnestat Resorbent Imaging
定义
1
• 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是利用射频(radio frequency,RF)电 磁波对置于磁场中含有自旋不为零的原子核的 物 质 进 行 激 发 , 发 生 核 磁 共 振 (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用感应线圈采 集磁共振信号,按一定数学方法进行处理而建 立的一种数字图像。
47
48
处于高能级太费劲,并非人人能做到
49
四、进动和进动频率: 1、进动(precession) : 处于主磁场的质子,除了自旋运动外,还绕着 主磁场轴进行旋转摆动,称为进动。
11
布洛赫 (Felix Bloch)
帕塞尔 (Edward Purcell)
12
1973年——Lauterbur用反投影法完成MRI实 验室成像的工作。
1974年—Lauterbur 做出活鼠MR像。 1977年—英国阿伯丁大学的Hinshow和 Bottomley取得了第一幅人手腕关节剖面MR像。 Damadian 获得胸部 MR 像。 1978年——英国阿伯丁大学Mallard取得了人 体头部的磁共振图像。

磁共振3.0优势PPT演示课件

磁共振3.0优势PPT演示课件
影会表现的更为突出 2. 对FIESTA,由于磁敏感效应容易引起的带状伪影 3. 垂体扫描会受影响
•3.0T与1.5T比较:电介质效应(Dielectric Effects
•电介质效应存在于所有场强的磁共振 •场强越高,电介质效应越明显 •电介质效应原因是射频脉冲在人体内分布不均匀
•3.0T与1.5T比较:电介质效应(Dielectric Effects
•3.0T与1.5T比较:化学位移效应(Chemical Shift)
•由于化合物周围都围绕 着电子云,电子云对外 界施加磁场有屏蔽作用 ,所以实际到达化合物 氢质子的磁场强度要小 于外界所施加的磁场。
•3.0T与1.5T比较:化学位移效应(Chemical Shift)
• 由于不同的化合物 周围的电子云浓密不一样 ,真正到达在不同化合物 中的氢质子的磁场强度是 不一样的,所以不同的化 合物中氢质子的进动频率 是不一样的。
射频脉冲-RF 是一种间断性发射的电磁波 主要的危害是产热 RF的累及被称为Specific Absorption
Rate (SAR) 影响SAR的因素包括
物理因素 生理因素 环境因素
•SNR
•0.2T •1.0T •1.5T •3.0T
•3.0T磁共振射频场
•SAR值的影因素
• RF 的多少 — 包括exciting RF和rephasing
•At 1.5T (63.86 MHz) : 0 4.68 m Tissue r 80
t 52 cm
•At 3.0T (127 MHz) :
0 2.34 m Tissue r 60
t 30 cm
•Permittivity is also a function of frequency !

磁共振功能成像ppt课件

磁共振功能成像ppt课件

可编辑课件PPT
13
不同场强 的MRI系 统,采用 同样的视 觉刺激显 示V5区域 的结果差 异。
可编辑课件PPT
14
精神分裂症患者3.0T MRI在静息状态下的脑
功能联结
可编辑课件PPT
15
正常志愿者静息状态下脑功能联结
(3.0T MRI)
可编辑课件P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T
16
小结
脑功能MRI检查采用一种超快采集技术,分别 获取脑皮质静止期和活动期的MR信号图像。为产 生各种有意义的脑功能信号,需要合理设计任务, 并通过某种方式刺激大脑活动。受到激活的皮质 活动时,局部血流量增加。将两套图像的信息剪 影处 理,就可显示功能性脑活动的部位和程度。 脑功能MRI检查有助于了解大脑的工作原理,包 括肢体运动、视觉与嗅觉反应、中医针灸、心算 加工、记忆存贮等方面,并可能揭示疼痛、卒中、 癫痫、抑郁症、药物成瘾以及其他行为异常的发 生机制。目前,相关工作仍处于科学研究和探索 阶段。
可编辑课件PPT
1
磁共振功能成像
二 BOLD成像原理
1 基于BOLD效应的fMRI是利用脑组织中血氧饱和 度的变化来制造对比的MRI技术。
2 当大脑一区域被激活时,该区域组织耗氧量增多, 脱氧血红蛋白增多;同时该区域血流灌注增多带 来更多的氧合血红蛋白。氧合血红蛋白与脱氧血 红蛋白比例增高,导致T2WI或T2﹡WI信号增高。
可编辑课件PPT
5
平面回波成像序列(EPI)
4 EPI分类:(1)按激发次数分类:MS-EPI 及SS-EPI,SS-EPI快,MS-EPI图像质量 优,SNR高,伪影少。
(2)按EPI准备脉冲分类:EPI本身是一种采 集方式,不是真正的序列,需要结合一定 的准备脉冲方能成为真正的成像序列。根 据准备脉冲不同,EPI序列分3种:梯度回 波EPI(GRE-EPI)、自旋回波EPI、反转 恢复EPI(IR-EPI)

磁共振成像基本原理PPT课件

磁共振成像基本原理PPT课件

射频脉冲与磁化矢量
射频脉冲
向样品发射特定频率的射频脉冲,使磁化矢量发生旋 转。
磁化矢量旋转
射频脉冲使磁化矢量从一个静息态旋转到另一态,产 生能量变化。
信号的产生
磁化矢量回到静息态时释放能量,被探测器接收并转 换为可测信号。
信号的接收与处理
接收线圈
环绕在样品周围的接收线圈用于接收磁共振信号。
信号处理
超高场强磁共振成像
超高场强磁共振成像技术使用大于或等于7 特斯拉(T)的磁场进行成像。超高场强设 备在图像质量和分辨率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能够提供更深入的生理和病理信息,有助于 疾病的早期诊断和精准治疗。
功能与分子影像学在技术利用磁场变化 来研究大脑和其他器官的功能活动。通过测 量血液氧合状态的变化,fMRI可以揭示大脑 在执行特定任务时的活动模式。此外,fMRI 还可以用于研究其他器官的功能和疾病进程。
射频电磁场安全
射频电磁场是磁共振成像过程中产生的另一种能量形式, 需要确保其强度符合国际和国家安全标准,避免对患者的 健康造成潜在影响。
热安全
在磁共振成像过程中,设备会向人体发射射频脉冲,这些 脉冲会产生热量。因此,需要监测和限制患者的体温升高, 确保热安全。
磁共振成像质量控制
01
图像分辨率
图像分辨率是磁共振成像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为了获得高质量的图像,
参数优化
根据不同的扫描目标和需求,优化扫描序列中的参数,如磁场强度、射频脉冲的频率和持续时间等,以提高图像 质量和分辨率。
04
磁共振成像设备
磁体系统
01
02
03
磁体类型
超导磁体、永磁磁体和常 导磁体等。
磁场强度
磁场强度决定了成像质量, 通常在0.5-3.0特斯拉之间。

核磁共振MRI-基本原理及读片PPT

核磁共振MRI-基本原理及读片PPT

内源性PWI称血氧水平依赖法(BOLD)简单原 理
神经元兴 奋区兴奋 性
兴奋区静脉血 中氧和血红蛋 白相对
去氧血红蛋 白相对
去氧血红蛋白 的顺磁作用, 可使T2*信号
神经元兴奋区 信号相对
由于去氧血 红蛋白的减 少
外源性灌注加权成像PWI:用超快速MR扫描技术, 进行造影剂跟踪,显示造影剂首次通过的组织血流灌 注情况并依需要作延迟增强(常用于脑、心肌的检查)
造影剂入血行——病变组织间隙—— 与病变组织大 分子结合——T1驰豫接近脂肪或Larmor频率———T1 缩短——强化(白),(称间接增强)
影响因素:病变区的血流;灌注;血脑屏障。与血液 内的药浓度不绝对成正比,达一定浓度后不起作用。
特殊检查:
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 MRA)利用流动的血液进行血流的直接成像
脑弥散加权成像(DWI)是使用一对大小相 等、方向相反的扩散敏感梯度场。该梯度场对 静止组织作用的总和为零,但水分子在不断扩 散,受该梯度场影响而产生相位变化。梗死区 域水含量增加,其早期细胞毒性水肿使水分子 扩散下降,而在产生T2信号改变之前,在DWI 显示出早期的脑梗死。
T2加权像无 异常
右侧急性轻瘫,症状4小时
梯度场和射频场:前者用于空间编码和选层,后者施 加特定频率的射频脉冲,使之形成磁共振现象
信号接收装置:各种线圈
计算机系统:完成信号采集、传输、图像重建、后处 理等
磁共振成像的过程
人体内的H核子可看作
是自旋状态下的小星球。
自然状态下, H核进动 杂乱无章,磁性相互抵消
进入静磁场后,H核磁矩发生规律性排列(正负方向),正负方向的磁矢量相互 抵消后,少数正向排列(低能态)的H核合成总磁化矢量M,即为MR信号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磁共振成像物理学原理
• 3.磁共振成像 • 核即原子核,磁有两种含义:
–①外加静磁场B0; –②由射频脉冲产生的激励磁场B1。
• B0与B1有以下方面的不同:首先,B0的场强大约是 B1的10000倍;其次,B0是恒定的,方向与磁体扫 描膛平行,B1磁场迅速转动,方向总是与B0垂直。
• 用射频线圈做天线接收器,将释放出来的 能量转化为信号。
西门子3.0T磁共振
二、磁共振成像物理学原理
• 1.磁共振成像的物质基础: • 人体由很多分子组成,分子由原子组成; • 所有原子的核心都是原子核;
–带正电荷和中性粒子的集合体; –占原子质量的绝大部分;
• 质子带正电荷, 它们象地球一样 在不停地绕轴旋 转,并有自身的 磁场。
大家应该也有点累了,稍作休息
为T1WI • 8.磁共振成像生理门控及导航回波技术:心电门控、呼吸门控,用于减
少呼吸运动伪影 • 9.组织弛豫时间的测量:
图1:压脂序列显示前列腺占位
图2:压脂序列显示肝内占位
图3:化学位移同反相位成像
图4:Dixon技术水脂分离显示臂丛神经及淋巴结
图5:空间预饱和技术显示静脉畸形
六、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
磁共振基础知识及3.0T磁共振1
磁共振基础知识及相关临床应用
• 一、磁共振成像仪硬件基本知识 • 二、磁共振成像物理学原理 • 三、磁共振成像脉冲序列及临床应用 • 四、磁共振成像快速采集技术 • 五、临床磁共振成像常用技术 • 六、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 • 七、MR水成像及排泄性腔道MR • 八、DWI及DTI • 九、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技术 • 十、脑功能成像技术及磁敏感加权成像技术 • 十一、磁共振波普技术 • 十二、磁共振成像对比剂 • 十三、MRI检查的注意事项及禁忌症 • 十四、磁共振在临床各系统中的应用
提。场强对脉冲序列的发展和应用起决定 性作用。

髙场磁共振
四、磁共振成像快速采集技术
• 快速采集是当今磁共振技术发展的主流, 合理利用快速采集技术不但可以缩短MRI的
检查时间,还可大大提高检查质量。起决 定性作用的是软、硬件的发展与提高。

髙场磁共振
五、临床磁共振成像常用技术
• 1.脂肪抑制技术:图1、2 • 2.化学位移成像及Dixon技术:图3、4 • 3.空间饱和及空间标记技术:图5 • 4.磁化传递技术:用于增加TOR MRA • 5.倾斜优化非饱和激励技术:用于减少血流饱和 • 6.流动补偿技术:用于减少血液、脑脊液流动伪影 • 7.磁共振增强检查技术:缩短局部组织T1弛豫时间,所以增强图像均
• 在进行人体磁共振成像时,信号的强度取 决于质于的数量,也即质子的密度。
• 脂肪、肌肉、血液以及骨胳中质子含量的 不同,决定磁共振图像中各种组织信号的 强弱和对比,这种图像即称为质于密度像。
• 除了组织中质于含量的不同对成像起作用 以外,还有其他的组织特性对磁共振图像 的信号有更为重要的影响,这就是组织磁 化的弛豫时间。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二、磁共振成像物理学原理
• 2.磁共振现象
• 共振是一种常见的现象。指南针是我们最熟悉 的磁体,地球是一个磁场。
• 指南针在地球表面作定向排列,即在静止状态 下指北。
• 如果我们用手指轻击指南针,使之来回摆动, 直到指南针从我们手指上得到的能量全部放出 后,又回到原来的位置,指北。这就是共振现 象。针摆动的频率为共振頻率。
• 1.MR胰胆管成像 • 2.MR尿路成像 • 3.MR内耳水成像 • 4.其他水成像技术
八、DWI及DTI
• 1.DWI在神经系统的应用:图1 • 2.DWI在体部的临床应用:图2 • 3.全身DWI技术(类PET):图3 • 4.扩散张量成像技术(DTI):图4
图1:DWI在早期脑梗塞中的应用
• 1.fMRI的临床应用研究 • 2.SWI成像技术及其临床应用
fMRI
fMRI-- 躯体运动,感觉,视觉,语言,针灸镇痛
SWI显示微出血
十一、磁共振波普技术
• 1.MRS在神经系统的临床应用 • 2.MRS在前列腺的临床应用研究 • 3.MRS在乳腺的临床应用研究
脑胶质瘤波普分析图
一、磁共振成像仪硬件基本知识
• 磁共振设备的组成: • 1.主磁体:磁共振的分类的依据: • 共振):
1.5T、3.0T • 2.梯度系统 • 3.射频系统 • 4.计算机系统及其他辅助设备
西门子0.2T磁共振
西门子1.5T磁共振
前列腺癌波普分析图
十二、磁共振成像对比剂
• 1.阳性对比剂:钆喷酸葡胺、钆贝普安 • 2.阴性对比剂:
脑膜瘤平扫及增强
脑转移瘤平扫及增强
十三、MRI检查的注意事项及禁忌症
• (一)注意事项: • 1.病人进入检查室以前,必须取出身上的一
切金属物品,如手表、钥匙、钢笔、硬币、 眼镜以及各种磁卡等。 • 2.对幼儿、烦躁不安和忧郁恐惧症病人给与 适量镇静剂。 • 3.腹盆部检查最好空腹、憋尿。
• 与X线和CT成像的原理不同,MRI没有X线辐 射,而主要利用质子密度与质子的弛豫时 间(T1与T2)的差异成像,尤其是弛豫时间 更为重要。
• 因为质子在人体中的差异仅10%,但弛豫 时间可相差百分之数百。
三、磁共振成像脉冲序列及临床应 用
• 磁共振成像是利用脉冲序列进行的,充分 理解各种脉冲序列的基本构建和特点是保 证MR图像技术质量和提高诊断准确率的前
图2:DWI在体部肿瘤诊断中的价值
图3:全身类PET
图4:DTI图像显示脑白质纤维素的走行方向
九、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技术
• 脑部疾病的灌注成像临床应用 • 1.脑卒中 • 2.脑肿瘤 • 3.脑功能的研究 • 4.其他应用
DWI+PWI显示缺血半暗带
PWI显示急性脑缺血
十、脑功能成像技术及磁敏感加权 成像技术
• 1.时间飞跃法MRA • 2.相位对比法MRA • 3.对比增强MRA • 4.其他MRA方法 • 除对比增强MRA需要造影剂外,其他方
法均不需要造影剂,无创、无辐射检查血 管情况
动脉瘤及血管狭窄
• 血管狭窄
正常颈部MRA
主动脉夹层MRA
腹部MRA
下肢MRA
全身血管成像
七、MR水成像及排泄性腔道MR成 像技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