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式教学【教学设计】《对外开放》(人教新版)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设计-【第9课 对外开放 教案】
第9课对外开放教材分析本课是《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9课,是上一课的姊妹篇,同样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关键的一课,其意义与上一课相同。
学情分析学生对开放的实质和内涵是难以理解的,需要补充文字和图片资料,引导学生加以认识和理解。
教学目标的学习,但并不是全盘西化,是结合中国实际,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用情感体验适应环境通过广州、厦门等在近代史上被开放为通商口岸,在现代史上被开放为沿海对外开放城市或经济特区的比较,使学生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国力强盛才能使国家矗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道理,从而树立远大的抱负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经济特区的设立,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教学难点:对外开放的影响。
教法学法教法:创设情境法、材料教学法。
学法:小组合作,材料共享,讨论交流。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老师指出:改革与开放是相辅相成的。
对内改革,对外开放,这是一种必定的要求。
光改革不开放没有办法进展,光开放不改革就没有办法适应时代的潮流,会与世界潮流格格不入。
改革其实是改革生产关系中那些不适应生产力进展的一系列环节。
只有内在的改善才能更好地利用开放所带来的机遇。
二、承上启下,老师讲授马克思主义认为,内因是事物进展的内部抵触,是事物进展的源泉,是事物变化的根本缘由,起决定作用。
改革就是内因的转变。
外因是事物进展的外部抵触,是事物进展的条件,外因必需通过内因起作用。
开放是对外因的转变。
因此我们在利用外部开放所带来的机遇上,肯定要加强内部的建设,这样才能让外因真正发挥作用,共同推动我国的经济建设。
三、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1.学生自主阅读全文,作读书标记。
2.依据教材第一目“经济特区的建立”,学生分组讨论并回答:(1)最先开放的经济特区是哪里?(先设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后增海南岛)(2)经济特区“特”在哪?(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允许外国企业或个人以及华侨、港澳同胞进行投资活动,对国外投资者在企业设备、原材料、元器件的进口和产品出口,公司所得税税率减免等方面供应优待条件)(3)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是哪里?(深圳)(4)设立经济特区的意义是什么?(对引进国外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阅历,推动国内的进一步改革,扩大对外经济交流,进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3.依据教材第二目“对外开放领域的扩大”,学生分组讨论并回答:(1)对外开放领域是如何逐步扩大的?(①进一步开放沿海城市14个:北海、湛江、广州、福州、温州、宁波、上海、南通、连云港、青岛、烟台、大连、天津、秦皇岛。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下册《第9课 对外开放》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下册《第9课对外开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为八年级下册历史课程的第九课《对外开放》,是人教版部编历史教材。
本课主要内容是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和对外开放的推进。
课程内容包括:改革开放的背景、改革开放的进程、对外开放的实施以及对外开放的成果。
本课通过介绍我国改革开放和对外开放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成果,使学生了解我国在这一历史时期内的重大变革和发展,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学习了我国古代、近现代的历史,对我国历史的发展脉络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是,对于改革开放和对外开放的具体内容和深远意义,可能还存在着一定的认知盲区。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深入理解改革开放和对外开放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改革开放的背景、进程、对外开放的实施和成果,掌握我国在这一历史时期内的重大变革和发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改革开放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巨大变化,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改革开放的背景、进程、对外开放的实施和成果。
2.难点:改革开放和对外开放的意义和深远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的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改革开放和对外开放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2.案例教学法:选取典型的改革开放和对外开放的案例,进行分析解读,使学生深入理解相关知识。
3.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查阅相关资料,制作课件和教学道具。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内容,搜集与改革开放和对外开放相关的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改革开放前后的对比图片,引导学生直观感受改革开放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巨大变化。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对外开放》精品教案
第9课对外开放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经济特区的建立;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教学难点: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过程、特点;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意义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思考问题:1.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对外贸易发展最繁荣的时期是什么时期?2.中国近代史上何时开始采取闭关政策?教师小结:唐朝是我国古代历史上对外贸易发展的一个鼎盛时期,从明朝中叶开始采取闭关政策。
我国早在公元前四五世纪就与古希腊有贸易往来,到了盛唐时期,已有了“丝绸之路”和七条国际海陆通道,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明朝的郑和七下西洋,进一步促进了经济贸易的发展,但是到了明朝中叶,为了躲避倭寇在东南沿海地区的进犯,采取了消极闭关政策,直到西方列强用大炮轰开了中国的国门,翻开了中国近代史屈辱的篇章。
历史证明了封闭就会落后,开放才能发展。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9课:对外开放。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经济特区的建立1.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多媒体出示歌词:歌词:“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2.提出问题:歌词中“画了一个圈”是指什么?提示: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
3.引导学生回答:国家对这个“圈”采取了怎样的特殊政策和灵活的措施?提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允许外国企业或个人以及华侨、港澳同胞进行投资活动,并在进出口、减免税等方面提供优惠条件。
4.史料解读:“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不加强国际交往,不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科学技术和资金是不可能的。
”——邓小平5.教师提问:结合上述材料,思考对外开放的必要性。
提示:世界经济正在向全球化方向发展,任何国家孤立于世界经济之外,都不可能获得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长期处于停滞和落后状态,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
对外开放是时代的潮流,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
部编人教八下历史第9课对外开放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八下历史第9课对外开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为部编人教八下历史第9课《对外开放》,主要介绍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取得的成果。
教材内容包括:改革开放的背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深化改革等内容。
本课是学生学习我国现代史的重要章节,对于学生了解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我国现代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对改革开放的具体内容、过程和意义等方面存在疑问。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取得的成果,掌握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理解对外开放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努力奋斗的情感态度,增强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取得的成果,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对外开放的意义。
2.难点:改革开放政策的形成过程,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之间的联系,对外开放的具体实践和成果。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取得的成果,引导学生掌握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理解对外开放的意义。
2.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学习教材,总结改革开放的具体内容,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3.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改革开放过程中的重点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4.案例分析法:教师展示改革开放的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改革开放的意义和成果,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9课《对外开放》教学设计2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9课《对外开放》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本课《对外开放》是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9课,主要讲述我国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进程。
本课内容主要包括:对外开放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对外开放的主要形式,以及对外开放对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对外开放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成果,认识对外开放在我国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我国近现代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对外开放的具体内容和影响,可能还存在着一些模糊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丰富的历史资料和生动的实例,使学生更全面、深入地了解对外开放的历史进程和影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对外开放的政策、形式和影响,掌握对外开放在我国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增强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和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对外开放的政策、形式和影响。
2.难点:对外开放在我国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对外开放的基本内容。
2.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对外开放的影响,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3.实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对外开放的过程和成果。
4.启发引导: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对外开放在我国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2.课件:制作多媒体课件,包括对外开放的政策、形式、影响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3.案例:准备一些我国对外开放的具体案例,如经济特区、外资企业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成就,引导学生思考:我国为什么要在1978年以后进行改革开放?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我国对外开放的政策、形式,让学生了解对外开放的基本情况。
发现式教学【设计思路】《对外开放》(人教新版)
《对外开放》
普宁二中郑淳老师
教学模式介绍:
新课程理念坚持把“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主旨。
发现式教学模式是在老师的组织引导下,规范学生自主学习习惯,让学生在自学和交流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并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一种教学模式。
发现式教学的课程环节:
激趣导学-目标导学-导思点拨-设问寻疑-诊断反馈-拓展延伸
设计思路说明:
通过结合中外数据对比分析的形式,推出当时中国自身发展的成就以及遗憾,引出必须融入世界、加入世贸的必要性。
根据教材的编排需求把本课内容分成三大块: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领域的加大-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逐一进行讲解,以整体宏观的角度让学生去感知教材,最大限度地去调动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教师在讲解到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时候可以运用发现式教学,在目标导学环节后,让学生一边思考一边小结本节课的知识结构,起“温故而知新”的作用。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把新
知识与旧知识联系,形成新的概念,在自己的认知结构中进行重组,完善知识结构,总结学习方法。
部编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9课《对外开放》教学设计
部编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9课《对外开放》教学设计《对外开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经济特区的建立和发展,了解我国对外开放领域逐步扩大的过程,认识对外开放的的巨大作用;理解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作用;了解认识历史的多种途径和方式,提高观察地图和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分析和评价历史,在了解对外开放史实的基础上,理解对外开放对中国发展的重大意义;在运用地图了解对外开放进程的过程中,掌握观察和分析地图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强国之路,我们要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开放;认识开放的重要性,培养面向世界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经济特区的建立与对外开放领域的扩大教学难点: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以游戏导入新课,通过手的握紧与放松的过程中水量的变化,让学生认识到开放的空间可以容纳更多的事物,从而启发学生思考中国是如何一步步打开国门对外开放。
【设计意图】从学生身边的历史入手,拉进历史与学生的距离,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同时还能够引导学生思考,为本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课500年前的中国惧怕开放,100年前的中国屈辱开放,半个世纪前的新中国,西方封锁与世界划清界限。
现在让我们进入第一篇。
第一篇:忆往昔浮云遮望眼1.中国是否要进行对外开放出示《邓小平文选》,探究问题,理解对外开放的背景。
(1)中国是否要进行对外开放??(2)当时的中国和外国的差距大不大?该怎么做?(3)如何进行开放?【设计意图】通过《邓小平文选》,以及基于内容的四个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探究得出对外开放的时代背景。
教师过渡:历史以铁的事实证明,开放与兴盛相伴,封闭与落后并存。
无论什么国家,要发展壮大,就要吸收和借鉴一切先进的东西,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是发展不起来的。
为了适应日益开放的世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对外开放第一次写入我们党的决议,中国开始打开国门,历史进入进入新的篇章。
人教部编版初二历史下册《第9课对外开放》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初二历史下册《第9课对外开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明白经济特区的建立和进展,了解我国对外开放领域逐步扩大的过程,认识对外开放的庞大作用;明白得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作用;了解认识历史的多种途径和方式,提高观看地图和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分析和评判历史,在了解对外开放史实的基础上,明白得对外开放对中国进展的重大意义;在运用地图了解对外开放进程的过程中,把握观看和分析地图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强国之路,我们要毫不坚决地坚持改革开放; 认识开放的重要性,培养面向世界的意识。
教材分析本课包含三个子目,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领域的扩大、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本课要紧介绍了我国对外开放实行的两大战略。
“引进来”和“走出去”。
重点介绍了设立经济特区,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过程及其特点。
1978年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对外开放方针之后,对外开放格局逐步形成。
我国加人世界贸易组织,使我国的对外开放从政策性开放过渡到制度性开放,进人到深化时期。
它对巩固改革开放的成果,推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以及促进国家经济的进展产生了深远阻碍。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关于中国什么缘故要对外开放,以及对外开放的不同设置还不专门清晰。
然而学生对中国地理的了解及学习有助于其对本课知识的明白得,这些都为他们学好本节课打下基础。
重点难点重点:经济特区的建立、中国对外开放的过程难点:我国对外开放的深入进展、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意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以邓小平出访为话题,引出本课课题(二)讲授新课【活动一:大胆的尝试——经济特区的建立】阅读教材及P44地图:说一说,1980年我国兴办了哪些经济特区?这些经济特区在地理位置上有什么特点?师:出示问题,组织学生摸索讨论。
生:摸索问题,阅读示意图,讨论交流。
师:点拨总结:兴办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
特点:①地处沿海,交通便利;②临近港澳台,靠近国际市场;③有宽敞的经济腹地可依靠;④是闻名的侨乡,有利于吸引侨资等。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九课对外开放教案
《对外开放》教案一、课标内容了解深圳特区的发展。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大多出生于21世纪初,他们享受到了改革开放的成果,对改革开放前的生活状况只是有所耳闻。
他们对对外开放有所了解且有切身体会,但是对于中国为什么要对外开放,以及对外开放的不同设置还不很清楚。
但他们对全面对外开放后中国会面临哪些问题,对外开放对中国日后发展的影响常关心。
而且学生对中国地理的学习及沿海城市的区位优势的了解有助于其对对外开放格局知识的理解。
世界贸易组织的活动及相关知识在政治教材中。
这些都为他们学好本节课打下良好基础。
三、教材分析本课包含三个子目,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领域的扩大、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本课主要介绍了我国对外开放实行的两大战略。
“引进来”和“走出去”。
重点介绍了设立经济特区,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过程及其特点。
1978年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对外开放方针之后,对外开放格局逐步形成。
我国加人世界贸易组织,使我国的对外开放从政策性开放过渡到制度性开放,进人到深化阶段。
它对巩固改革开放的成果,推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以及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四、教学准备1.登陆优教同步学习网,在同步备课下,设置版本章节,八年级下学期历史人教版;2.在课程目录下选择第9课对外开放;3.在教学设计——名师教案,浏览《对外开放》名师教案;1 /84.在课前预习——名师预习,将《对外开放》导学任务单,发送给学生并提醒学生在我的作业中查收完成学习(或者在教学设计一一名师教案下将WORD版本课导学任务单,发送给学生。
)5.在同步备课——课堂教学——名师课件下,对应本课目录下查看本课名师课件,并将本课名师课件一键加入我的课件。
6.在同步备课——随堂训练——名师训练下,对应本课目录下查看本课自学检测、互动训练、提升检测试卷。
7.授课预览处点击进入授课端名师课件或我的课件中进行预览。
注意要在授课端选择本课的对应目录。
五、教学目标1.核心素养: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分别是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9课《对外开放》教学设计3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9课《对外开放》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9课《对外开放》》是一篇介绍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历史课文。
本课主要围绕我国改革开放的背景、过程和成果展开,让学生了解我国在改革开放政策指引下取得的伟大成就,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我国现代史的一些基本知识,对我国近百年来的历史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学生对于改革开放政策的理解可能仍停留在表面,对于改革开放的具体过程和成果认识不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改革开放政策的内涵,通过丰富的教学资源,让学生感受改革开放给我国带来的巨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改革开放的背景、过程和成果,认识改革开放政策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增强学生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改革开放的背景、过程和成果。
2.难点:改革开放政策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播放相关视频、音频资料,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和氛围。
2.案例教学法:以具体实例分析,让学生深入了解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过程和取得的成果。
3.讨论教学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自主学习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资源:准备与改革开放相关的视频、音频、图片等资料。
2.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3.教学用具:笔记本、文具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改革开放前的景象,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国需要进行改革开放?2.呈现(10分钟)介绍我国改革开放的背景、过程和成果,让学生了解改革开放政策对我国的重要性。
初中历史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9课 对外开放教案设计
(2)老师一边提问一边点拨:
教师讲解:什么是对外开放?
即打开国门,在维护国家主权的前提下,本着平等互利的原则,加强与世界各国的经济交往。
1.经济特区建立背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迈出了对外开放的步伐
2.建立: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
为什么经济特区最早设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
①临近港澳台,靠近国际市场
②地处沿海,交通便利
③是著名的侨乡,有利于吸引侨资
④有广阔的经济腹地可依托
阅读教材,探究问题
通过对问题的探究,复习教材内容,夯实基础,深化理解,提升能力.
二、对外开放的扩大
(一)请同学们阅读材料,概括下列问题:
1.对外开放扩大的步骤;
(3)1988年,海南岛经济特区建立;1990年,上海浦东开发区建立
(4)1992年,相继开放了重庆、武汉等沿江城市,满洲里等陆地边境城市和昆明、乌鲁木齐等内地省会和自治区首府。
2.对外开放格局: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学生一边看图片一边回答一边记忆,认真听讲,记笔记,可以提问。
后果不同:
近代开放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逐渐加深并日益贫困;现代开放则使国家逐渐走向富强。
阅读教材,探究问题
通过对问题的探究,复习教材内容,夯实基础,深化理解,提升能力.
三、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一)请同学们阅读材料,概括下列问题: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时间和影响;
阅读教材,找出所列问题,标记疑难问题。
重点
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及作用我国对外开放领域形成的格局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9课《对外开放》教学设计1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9课《对外开放》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9课《对外开放》主要讲述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取得的成果。
本节课内容紧密联系我国近现代史实,旨在让学生了解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意义,认识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教材通过生动的实例和丰富的史料,展现了我国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取得的伟大成就,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我国近现代史的一些基本知识,对我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有一定的认识。
但对外开放这一概念较为抽象,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其内涵和意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具体的历史事件中,认识对外开放的重要性,感悟改革开放给我国带来的发展机遇。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取得的成果,认识对外开放在我国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增强学生对我国发展道路的自信。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取得的成果。
2.难点:对外开放在我国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学生对改革开放的认识和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历史图片、播放视频等手段,营造生动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引导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改革开放实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对外开放的具体内容和成效。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学参考书。
2.历史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3.课件、黑板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关注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历史图片、播放视频等手段,呈现我国改革开放的过程及取得的成果。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9课《对外开放》教学设计3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9课《对外开放》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本课为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9课《对外开放》,主要讲述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取得的成果。
教材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图片,展示了我国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取得的伟大成就,旨在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我国的发展历程,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改革开放的具体内容和深远意义还需进一步深化。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通过对比过去和现在的生活变化,感受改革开放给国家和社会带来的巨大变革。
同时,学生应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和归纳总结的能力,能够从实例中提炼出改革开放的重要意义。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取得的成果,认识改革开放对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民族复兴努力奋斗的情感态度,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和国家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取得的成果。
2.难点:改革开放的意义和深远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播放视频等,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改革开放的场景。
2.案例分析法:以典型实例为载体,引导学生分析改革开放的过程和成果。
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4.归纳总结法:在课堂的最后阶段,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涵盖图片、视频、文字等多媒体素材的课件。
2.教学资源:收集改革开放的相关实例和数据,以便进行案例分析。
3.课堂练习题:准备与本课内容相关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我国改革开放前的景象,如农村公社、计划经济等,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国需要进行改革开放?2.呈现(10分钟)展示我国改革开放的过程,包括农村改革、城市改革、对外开放等。
第九课对外开放教学设计
第九课对外开放教学设计第九课对外开放教学设计(通用5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第九课对外开放教学设计(通用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第九课对外开放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经济特区的建立和发展,了解我国对外开放领域逐步扩大的过程,认识对外开放的巨大作用;理解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作用;了解认识历史的多种途径和方式,提高观察地图和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在了解对外开放史实的基础上,理解对外开放对中国发展的重大意义;在运用地图了解对外开放的过程中,掌握观察和分析地图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改革开放史实我国强国之路,我们要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开放;认识改革开放的重要性,培养面向世界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1、重点:经济特区的建立2、难点:开放领域的扩大;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意义【教学过程】A.导入新课:1·出示列强瓜分中国漫画,探究原因:闭关锁国2·出示材料:“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孤立起来,闭关自守是不可能的,不加强国际交往,不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科学技术…,是不可能的。
——《邓小平文选》”(引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决策:改革开放)3·要怎样对外开放?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并出示歌词(歌词中“一个圈让一座有一座的高楼大厦崛起。
”这个圈是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共中央对外开放上坐的一个尝试。
在几个地方建立起一块特殊的区域——经济特区)B.讲授新课:一、尝试——经济特区1、时间:1980年2、名称:深圳、厦门、汕头、珠海(谐音:“生下三头猪”,以便学生记忆)3、“特”?(出示材料:邓小平谈话“…在你们广东划出一块地方来,也搞特区…中央没有钱,可以给些政策,你们自己去搞,要杀出一条血路来。
”)——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尝试成功与否?出示深圳、厦门、汕头、珠海现状图,感受大城市繁华景象具体说明深圳变化:小渔村图&深圳现状图+56.5万人的逃港事件“25岁,用青春把小渔村变成大都市;25年,用前无古人的速度…”(深圳速度)4、作用出示材料:“特区是个窗口…从特区可引进技术,获得知识,学到管理,管理也是知识。
2023_2024学年部编八下历史第三单元9《对外开放》教学设计
2023_2024学年部编八下历史第三单元9《对外开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对外开放》这一课时主要讲述了中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背景、过程和成果。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我国对外开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以及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和主要成就。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对外开放的背景:国际形势的变化和国内经济发展的需要2.对外开放的过程:从试点到全面展开,从沿海到内地3.对外开放的主要成就:吸引外资、引进技术、拓展市场、促进改革和发展4.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我国近现代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对外开放这一概念较为抽象,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其重要性和必要性。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运用生动的事例和形象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对外开放的政策和成果。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对外开放的背景、过程和主要成就,掌握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认识,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对外开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2.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和主要成就3.对外开放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对外开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对外开放事例,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料2.相关历史视频、图片等教学资源3.课堂讨论题目和小组活动方案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展示我国对外开放的取得的成就,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国要实行对外开放政策?2.呈现(10分钟)介绍对外开放的背景、过程和主要成就,让学生了解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情况。
人教版九年级第二单元《对外开放》教学设计
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当今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明确中国必须实行对外开放以及实行对外开放的要求。
能力目标:具有对外开放的意识,初步形成正确处理对外开放与坚持独立自主关系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开放的胸怀和世界的眼光,增强努力学习、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的精神,树立成才成人、报效祖国的志向。
【教学重点】怎样实行对外开放对外开放和独立自主的关系【教学难点】对外开放和独立自主的关系【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方法】以探究活动为基础,教师分析和讲解,以具体事例或情景深入教学内容,努力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活动一:精彩再现(多媒体播放我国改革开放成就展览)教师问: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中国这条东方巨龙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世界的目光。
但这一切成绩取得的原因有哪些呢?学生1:我国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生2:我国毫不动摇的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学生3:这一切成绩的取得与我国制定和实行的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是分不开的。
学生4:……二、讲授新课1、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板书)活动二:互动空间(播放歌曲《我和你》,鼓励学生一起唱,同时多媒体展示奥运会开幕式各国运动员入场时场景。
)我和你心连心同住地球村为梦想千里行相会在北京来吧朋友伸出你的手我和你心连心永远一家人教师问:歌中的“地球村”说明了什么?在当今世界中,世界变成一个“地球村”的表现有哪些?学生:“地球村”反映了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联系不断加强,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
(1)世界一天一天变得更加开放活动三:反思历史(引导学生回顾唐朝、清朝时期的对外交流情况,教师展示材料)唐朝的对外交往贞观时期,由于经济的发达和边境稳定,为中外交流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唐朝和世界的交往和政治经济一样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顶峰时期。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对外开放教案
《对外开放》教案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经济开放区的建设业绩,说明改革开放政策是实现我国经济现代化的必要条件,并逐步确立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贡献的人生理想:通过学习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认识到这不仅是中国融入世界的表现,也是中国的重大外交成就。
2、能力目标通过指导学生利用《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示意图》,说明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的地理位置,培养学生的读图、视图能力;以深圳等经济特区所取得的成就引导学生意识到实行改革开放的总方针是完全正确的,使学生初步形成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的能力。
3、知识目标知道对外开放的政策;掌握最早设立的四个经济特区的名称等;了解经济特区的含义;知道深圳的地位;掌握经济特区设立的意义;知道对外开放领域是怎样逐步扩大的,掌握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及对外开放的意义;知道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时间和意义。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中国对外开放的大致过程。
教学难点: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教学方法:讲解法、情景体验法、讨论法、学习方法:阅读理解、讨论合作、史料分析、图文分析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复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相关内容。
对改革有进一步的认识,然后通过开放前后深圳的变化图片让学生对比感悟,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中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980年,深圳等4个经济特区开始筹建,打开了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
图片展示了改革开放前后的深圳的变化,同学们看图后得到的最大的感受是什么?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改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9课:对外开放。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经济特区的建立1.利用教材45页这个知识拓展释解经济特区:2.问题导学。
(1)建立经济特区的时间;(2)特区;(3)目的;(4)作用;方法:学生带问题阅读,讨论。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9课《对外开放》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9课《对外开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9课《对外开放》主要介绍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取得的成果。
本课内容紧密联系我国历史发展,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我国改革开放的重大事件、历史意义以及产生的深远影响。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文化大革命等历史知识。
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本课教学应注重引导学生从历史的角度去看待改革开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成果,掌握相关历史事实。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学生对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认同感,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成果。
2.难点: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改革开放对我国历史发展的深远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课前预习,了解我国改革开放的基本情况。
2.合作探讨:课堂上分组讨论,分析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成果。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实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改革开放的意义。
4.情感教育:结合历史事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本课内容相关的课件,图文并茂,生动形象。
2.教学素材:收集与改革开放相关的历史资料、图片等,用于课堂讨论和分析。
3.板书设计:提前准备好本课的重点内容,以便课堂上的板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我国改革开放前的景象,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国需要改革开放?改革开放对我国的发展有何意义?2.呈现(15分钟)通过课件和教学素材,呈现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成果。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9课《对外开放》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9课《对外开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9课《对外开放》主要介绍了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以及这一政策带来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变化。
本课内容主要包括:对外开放的初步尝试、对外开放的全面展开、加入世界贸易等。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对外开放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成果,认识对外开放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对于本课的内容,他们可能已经知道一些对外开放的基本情况,但对于对外开放的具体内容和影响可能了解不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对外开放政策的内涵和意义,并通过实际案例使学生感受到对外开放给我国带来的变化。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对外开放的政策、过程和成果,认识对外开放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我国对外开放的政策、过程和成果。
2.教学难点:对外开放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对外开放带来的变化。
2.案例教学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对外开放案例,使学生深入了解对外开放的具体内容。
3.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对外开放的政策、过程和成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4.合作探讨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收集与对外开放相关的图片、视频、文字材料等。
2.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3.学生活动:提前布置学生查阅与对外开放相关的资料,做好预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和现在的对比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国要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对外开放给我国带来了哪些变化?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我国对外开放的政策、过程和成果,让学生对对外开放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对外开放教学设计人教版
对外开放教学设计人教版在当前全球化的背景下,对外开放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国际留学生选择来中国接受高等教育。
为了更好地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人教版开放了对外教学设计,为国际留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
对外开放教学设计人教版是指人教版教材及教学资源面向国际留学生开放使用的设计方案。
通过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调整和创新,人教版在对外开放教育领域树立了良好的口碑。
下面将结合实际例子进行详细阐述。
首先,课程的开放性是对外开放教学设计人教版的重要特点之一。
人教版对外开放教学设计的教材是基于人教版中小学教材的内容进行改编和修订而来的。
在对外开放教学设计中,人教版强调的是将中国特色和世界性的内容相结合,既传授给留学生中国的语言、文化和传统,又向他们介绍国际社会的知识和技能。
例如,在初级阶段的对外开放教学设计中,人教版教材会以基础的汉语学习为主,通过教授拼音和常用词汇,帮助留学生建立起汉语的基本能力。
而在高级阶段的对外开放教学设计中,人教版会增加一些中国特色的课程,如中国文学、中国历史等,以提升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了解。
其次,教学方法的变化也是对外开放教学设计人教版的重要特点之一。
传统的对外汉语教育注重的是语言和文化的教学,而人教版在对外开放教学设计中,采用了更加开放、灵活的教学方法。
人教版鼓励教师采用互动式的教学方式,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以帮助留学生更好地掌握学习中的语言技能和实际运用能力。
同时,人教版对外开放教学设计还充分利用了现代科技手段,如多媒体课件、在线教学平台等,提供更加便捷和灵活的学习渠道,使留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学习。
最后,评估机制的建立也是对外开放教学设计人教版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教版对外开放教学设计注重对留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效果进行评估。
人教版制定了一套全面的评估机制,包括课堂测试、作业评定、考试等多种评估方式,以确保留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果。
同时,人教版还鼓励留学生参与课程评估和反馈,以便不断改进和优化教学设计,提升教学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外开放》普宁二中郑淳老师教学模式介绍:新课程理念坚持把“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主旨。
发现式教学模式是在老师的组织引导下,规范学生自主学习习惯,让学生在自学和交流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并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一种教学模式。
发现式教学的课程环节:激趣导学-目标导学-导思点拨-设问寻疑-诊断反馈-拓展延伸设计思路说明:通过结合中外数据对比分析的形式,推出当时中国自身发展的成就以及遗憾,引出必须融入世界、加入世贸的必要性。
根据教材的编排需求把本课内容分成三大块: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领域的加大-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逐一进行讲解,以整体宏观的角度让学生去感知教材,最大限度地去调动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教师在讲解到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时候可以运用发现式教学,在目标导学环节后,让学生一边思考一边小结本节课的知识结构,起“温故而知新”的作用。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把新知识与旧知识联系,形成新的概念,在自己的认知结构中进行重组,完善知识结构,总结学习方法。
教材分析《对外开放》是人教版2018年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的内容。
对外开放是改革开放伟大政策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本节课主要涉及了了解深圳特区的发展,认识邓小平对改革开放所起的重要作用。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2)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3)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过程与方法目标】利用教材有关对外开放地区的地图,理解并掌握“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对外开放格局。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对外开放,推动了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极大提高,使学生感受到对外开放则兴,闭关自守则衰,理解我国继续扩大开放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2)对外开放的格局。
【教学难点】理解经济特区的作用和影响。
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2.学生完成相应预习内容;3.学生课前查阅有关对外开放的历史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材料:材料一:据农业部人民公社管理局的统计,1978年,全国农民每人年平均从集体分配到的收入仅有74.67元,其中两亿农民的年平均收入低于50元。
有1.12亿人每天能挣到一角一分钱,1.9亿人每天能挣到一角三分钱,……1978年,全国有三分之二的农民生活水平不如五十年代。
——杨继绳《毛泽东时代的社会结构》材料二:1978年,我国企业每个职工平均创造的价值只有0.9万元人民币,而美国为6.5万美元1952年到1983年,国家向重工业投资4150亿元,同期重工业给国家积累的资金只有8150亿元。
材料三:1972年,中国政府曾明确表示,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允许外国人在中国投资,中国也不向外国输出资本。
1974年外贸部的一篇文章也明确表示:“社会主义国家根本不会引进外国资本。
”教师提问:结合材料,中国需要对外开放吗?学生回答:需要。
教师提问:据你们所了解,中国有哪些属于开放的区域呢?学生回答:深圳、汕头、上海······教师提问:这些区域是什么时候成为开放区域的,又有什么样的区别呢?展示学习目标:1.探讨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2.知道对外开放格局逐步扩大的过程。
3.了解中国加入WTO的基本情况和影响。
二、讲授新课目标导学一:经济特区的建立1.经济特区的建立材料1 1979年4月邓小平首次提出要开办“出口特区”,后于1980年3月,“出口特区”改名为“经济特区”,并在深圳加以实施。
按其实质,经济特区也是世界自由港区的主要形式之一。
材料2 1979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同意在广东省的深圳、珠海、汕头三市和福建省的厦门市试办出口特区。
1980年5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将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这四个出口特区改称为经济特区。
截至目前中国大陆地区共有7个经济特区。
中国经济特区诞生于70年代末,80年代初,成长于90年代。
经济特区的设置标志中国改革开放进一步发展。
教师: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迈开对外开放的步伐,最早建立的四个经济特区是哪四个?其中对外开放的“窗口”是哪儿?学生:深圳、珠海、汕头、厦门。
“窗口”是深圳。
2.建立经济特区的作用材料1 经济特区是体制改革的试验场。
1985年,邓小平同志指出:深圳是个试验,经济特区还是一个试验,“我们的整个开放政策也是一个试验,从世界的角度来讲,也是一个大试验。
”在邓小平同志眼里,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办经济特区就是要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杀出一条血路来”。
这不仅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是一大创举,而且在世界经济性特区发展史上也是一个新的贡献。
材料2 经济特区是对外开放的窗口和基地。
1984年,邓小平同志说:“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
从特区可以引进技术,获得知识,学到管理,管理也是知识。
特区成为开放的基地,不仅在经济方面、培养人才方面使我们得到好处,而且会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
”教师:建立经济特区的重大意义有哪些?学生讨论交流后回答:(1)可以利用外资、引进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增强产品竞争力。
(2)可以利用外商销售渠道,适应国际市场需要和惯例,从而扩大出口,增加外汇收入。
(3)有利于引进先进技术,了解世界经济信息。
(4)有利于学习现代经营管理经验,培养管理人才。
(5)可以扩大我们走向世界的通道,开辟世界了解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窗口。
展示材料:邓小平书写文字:深圳的发展和实践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
教师强调:深圳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目标导学二:对外开放领域的扩大材料1 中国对外开放大体经历了六个阶段,从试办经济特区,到开放沿海开放城市,扩大开放领域到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地区,到沿江、沿边、扩大内陆省会城市,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
材料2 对外开放的过程。
教师:中国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学生: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教师:近代前期的对外开放和新时期的对外开放有什么不同?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后回答:学生1:背景不同:近代前期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当前已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学生2:国家行使主权情况不同:近代前期的反动政府仰人鼻息,国家无法独立自主;现在的人民政府完全掌握着国家主权,已经赢得独立自主。
学生3:内容不同:近代前期的对外开放实际上是被列强逼迫出来的,虽然有自救自强的内容,但是更重要的是便利列强进入并控制中国市场;现在的对外开放是遵循着平等互利的原则,扩大对外贸易,吸引外资,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经营管理方法,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
学生4:影响不同:近代前期的对外开放使我国的经济状态畸形,只能依附于列强,它不但没有改变中国落后面貌,反而引发一系列政治问题,使中国始终陷于屈辱之中;现在的对外开放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特征,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处在“起飞”状态之中,已经取得许多令世界各国刮目相看的辉煌成就。
目标导学三: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展示材料:1994年4月15日,在摩洛哥的马拉喀什市举行的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部长会议决定成立更具全球性的世界贸易组织,以取代成立于1947年的关贸总协定。
世界贸易组织是当代最重要的国际经济组织之一,拥有164个成员,成员贸易总额达到全球的98%,有“经济联合国”之称。
世界贸易组织(英语: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简称WTO),中文简称是世贸组织。
教师提问:中国什么时候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呢?学生回答:2001年12月材料1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材料2 加入WTO,使得中国对外开放上升到前所未有的新水平,以开放促改革,以改革促进一步开放的大趋势已经形成。
教师: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背景是什么?学生:对外开放加速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和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
教师: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有什么影响?学生:机遇:引进国外的投资和技术;学习先进的经济管理经验等。
挑战:中国仍属于发展中国家科技水平和经济水平相对较弱,在国际竞争中常处于不利地位等。
教师总结: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迈开了对外开放的步伐,建立深圳等经济特区,进一步推动国内的改革,扩大对外经济交流。
1992年,对外开放的地域向纵深推进,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国家对外开放领域的扩大,从点线面到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局面,学生理解起来可能存在难度,可以从地理图示的角度出发,在教给学生一定的历史史实外,还要培养学生结合其他学科的创新思维、融会贯通理念。
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总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实现其全面发展,才是教育的根本之所在。
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