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作文读后感:百家讲坛苏轼观后感
百家讲坛观后感
百家讲坛观后感百家讲坛观后感1苏轼是个名副其实的大文豪,他的词自成一派,让人望之感叹。
他的一生布满了神奇的颜色,虽然郁郁不得志,但是他有豪迈的胸襟,能包涵天下,虽寄情与山水之间,却有自己独特的政治解读,他的政治理想未能施展于朝野,却通达于后人。
苏轼的诗词流传下来许多,大多数都写山水、描绘出一幅幅秀丽的画卷,或自娱自乐,或自嘲于世,或与二三好友同行,或描绘世事百态。
洋洋洒洒,人如其诗,诗如其画,画如其字。
苏轼不愧为风流才子,满腹的才华尽显于创作之中,有着我辈所看不透的.感悟和追求。
正是苏轼的恬淡成就了他,虽然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是他无奈生活的缩影,但是他苦中做乐,更有东坡肉流传至今,满意大家的口腹之欲。
东坡先生是个传奇,他的一生悲苦,却从容拘束,他不似陆游般国家不兴,死而不快。
也不像杜甫般郁郁一生为国家。
他是国家用时,义不容辞,国家弃之,恬然自居。
是好的诗人的心态,是我们学习的一个方面。
百家讲坛观后感2喜爱鲁智深,不仅因为他是个英雄,不仅因为他的正直,坦率,义气,侠肝义胆。
让人感觉最深刻或许还是他的圆寂。
他虽然一生的经历都是如此的惊心动魄,布满着残酷的斗争,使他一腔正义的热血始终都在他的心头燃烧,沸腾。
他厌恶他所存在的.社会,他不能忍受这样的社会。
于是他抵制,采取了进攻的态度。
他上梁山,落草为寇,劫富济贫,疾恶如仇。
真是英雄所为。
他荡气回肠的一生却有着一个平静得不能再平静的结局,听潮而圆,见信而寂,他便似化作一粒尘埃在纷乱、悲伤、被压迫的社会漂浮。
这样的他应当是真正“逍遥拘束”的吧。
好个“不看经卷花和尚,酒肉沙门鲁智深。
”现在我们应当可以真真正正地唤他一声长老了吧。
侠肝义胆是英雄,勇于斗争是英雄。
上天制造了鲁达,而社会造就了英雄的鲁智深。
百家讲坛观后感3科教频道的《百家讲坛》是一档历史研究、学术探讨类节目,播出以来深受群众关注。
其中揭露出的一些所谓的历史真相更是在许多时候引起舆论轩然大波。
百家讲坛苏轼(优秀5篇)
百家讲坛苏轼(优秀5篇)《百家讲坛苏轼》观后感篇一苏轼是个名副其实的大文豪,他的词自成一派,让人望之感叹。
他的一生充满了神奇的色彩,虽然郁郁不得志,但是他有豪迈的胸襟,能包容天下,虽寄情与山水之间,却有自己独特的政治解读,他的政治抱负未能施展于朝野,却通达于后人。
苏轼的诗词流传下来很多,大多数都写山水、描绘出一幅幅美丽的画卷,或自娱自乐,或自嘲于世,或与二三好友同行,或描绘世事百态。
洋洋洒洒,人如其诗,诗如其画,画如其字。
苏轼不愧为风流才子,满腹的才华尽显于创作之中,有着我辈所看不透的感悟和追求。
正是苏轼的'恬淡成就了他,虽然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是他无奈生活的缩影,但是他苦中做乐,更有东坡肉流传至今,满足大家的口腹之欲。
东坡先生是个传奇,他的一生悲苦,却从容自在,他不似陆游般国家不兴,死而不快。
也不像杜甫般郁郁一生为国家。
他是国家用时,义不容辞,国家弃之,恬然自居。
是好的诗人的心态,是我们学习的一个方面。
《百家讲坛》是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的讲座式栏目,涉及中国历史、中国文化。
其中就有苏轼的相关介绍。
画外音:你知道苏轼吗?你了解苏轼吗?一提起苏轼你自然而然就会想起他那脍炙人口的美文名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那么,这些流传千古的诗词名句的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样的传奇故事,而对于生活中和官场上的苏轼,你又了解多少呢?苏轼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人生的大起大落,大喜大悲,与他本人的个性为人到底有着怎样的关系,我们今天的人又该如何解读他的宦海沉浮与儿女情长呢?后世的人们为什么对苏轼始终有一种特别的喜爱,历经千年而不衰?从今天开始,就让我们跟随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康震副教授一起走进这位与众不同的文化学者,品尝跌宕欺负的别样人生。
系列节目《苏轼》第一集少年成名,敬请关注。
康震:对于苏轼苏东坡,我想各位观众都非常的熟悉。
为什么呢?因为他留给了我们太多的脍炙人口、千古流传的优秀诗篇:当我们登高远望长江的时候,禁不住会唱出“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当我们走在庐山的风景里的时候禁不住会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了一些不如意的事情,我们也禁不住用他的诗来宽慰自己“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当我们在一个中秋的月夜,思念我们的亲人的时候,我们也禁不住要吟唱他著名的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百家讲坛唐宋八大家之苏轼观后感
百家讲坛唐宋八大家之苏轼观后感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他是我国文学史上极具影响力和成就的文学巨匠之一,也是百家讲坛中介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
在百家讲坛中,苏轼的传世之作和独特才情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通过听讲,深感苏轼的卓越才华和不凡风采,特此撰写观后感。
苏轼以超凡的文学天赋和卓越才华成为北宋文坛上的领军人物。
他的诗词如清泉石壁,字字饱含情感,句句婉转入骨。
他的散文如深谷幽林,意蕴深沉,引人入胜。
苏轼不拘泥于传统文学形式,大胆创新,开拓文学新境界,使得他的作品更具震撼力和感染力。
在百家讲坛中,我深深感受到苏轼对人生、对理想的追求和表达。
他心怀天地,力图将自己的情感与理想凝聚于文字之间,表达出对人生、对社会的独特见解。
他的作品无一不透露出强烈的生命力和深邃的思想内涵,令人感到震撼和钦佩。
苏轼是一个具有独特性格和思想的文学家。
他勇于反思人生,大胆探讨社会现实,对自己及他人的处境有着敏锐的洞察和超前的思考。
在百家讲坛的介绍中,苏轼的形象跃然纸上,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他的思想跳脱传统束缚,新颖独特,且富有哲学意味,对后人产生深远影响。
苏轼的文学作品受到后人广泛传颂和推崇,被誉为文坛上的巨匠和文化宝库。
他的作品代表着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也为后世文学创作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示。
通过百家讲坛的介绍,苏轼的文学成就和精神风采得以再次展现,更加彰显其在文学界的重要地位和影响力。
综上所述,百家讲坛中介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以其卓越的文学才华、独特的思想深度和创作风格,深深吸引着文学爱好者和学者。
通过观看讲解,感悟到苏轼的作品给人带来的震撼和启示,也更加珍视这位文学巨匠的贡献和成就。
苏轼的文学传世之作将永远闪耀在中国文学史上,为后人留下宝贵的文学遗产。
看百家讲坛苏轼观后感
看百家讲坛苏轼观后感百家讲坛是一档让观众触摸到历史,认识到伟人的智慧的节目。
苏轼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文学家,他的文章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
在观看了百家讲坛中关于苏轼的节目后,我倍感震撼和共鸣。
苏轼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他以他的才华和独特的文风闻名于世。
他的作品包括诗歌、散文、书法等多种形式,其中最为人称道的是他的诗作。
他的诗歌充满了对自然和人生的热爱和思考,流露出他对人类情感和哲学思考的深刻洞察力。
在百家讲坛中,专家详细解读了苏轼的一些经典诗词,揭示了其中的深意和情感。
观看这个节目让我对苏轼的作品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欣赏。
苏轼善于运用鲜明的描写手法,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语言,展现出自然风光的美丽与力量。
他的诗歌中常常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灵动和生气。
例如,他在《题西林壁》一诗中写道:“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这几句简单的诗句表达了苏轼对人生的态度和追求,以及对自己才华的自信和坚持。
苏轼的作品不仅表达了他个人的情感和思考,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时代的精神。
他在他的散文中描写了北方农村的生活,通过他的文字,读者可以感受到北方农村的艰辛和困苦,以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同时,他的文字也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一些弊端和不公正,引起人们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反思。
在百家讲坛的节目中,专家还深入探讨了苏轼的文学风格和影响力。
苏轼的文学风格独特而多样,他不仅擅长描写自然风光,还善于表达个人情感和对人生的思考。
他的作品多次被选为课文,成为学生们学习的范本。
他的作品也对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文学家深受他的启发,并在自己的作品中融入了苏轼的文学风格和创作手法。
通过观看百家讲坛中关于苏轼的节目,我对这位伟大的文学家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了解。
他的作品不仅仅是文学经典,更是对人生智慧和情感的思考。
他的文字充满了力量和感染力,让人们在阅读中有所启发和思考。
作为一个普通的读者,我感到非常庆幸能够在现代科技的辅助下接触到苏轼的作品,这为我提供了一个独特的机会去理解和欣赏他的智慧。
百家讲坛苏轼(5篇)
百家讲坛苏轼(5篇)百家讲坛苏轼(5篇)百家讲坛苏轼范文第1篇北宋词坛由于苏轼的消失,再度掀起风起云涌的转变。
自苏轼以来,词的诸多创作法规纷纷被打破,演化为大张旗鼓的革新。
苏轼的作为,给词坛带来全新的风貌,深深地影响了四周的一批词人,词坛风气也随之缓慢转移。
苏轼是文学艺术上有多方面成就的大家,在历史上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苏轼的诗,涤荡了宋初纷华绮靡的恶习,为宋诗的进展开拓了新的道路,奠定了宋诗的独特面貌。
著有《东坡全集》150卷、《东坡乐府》3卷。
存诗2700多首,词350余首。
以诗的内容与题材入词在北宋词坛上,苏轼是革新的主将。
他打破很多已形成的法规,在词中表现了自己自由的共性,被时人归纳为“以诗为词”之变革。
“诗言志词言情”,是在创作过程中形成文体的界限。
苏轼以前,一些不甘心受此局限的作家尝试着突破,不过,他们的突破总是零星的,没有引起广泛的留意,产生广泛的影响。
苏轼是第一位对词的内容题材做了大面积转变的作家,引起了当时词坛的震惊。
首先,苏轼以词抒写了爱国的豪情壮志。
北宋内忧外患交织,尤其西夏、北辽的边患威逼,始终令北宋统治者寝食难安。
每一位有志于现实的文人士大夫当然也牵挂着这一切,期望自己建功报国,有所作为。
苏轼活跃于政坛的年月,边塞冲突集中在防备西夏的入侵方面。
其次,苏轼词多侧面地再现了农村生活。
苏轼平生在很多地方任过职,每到一地,他总是勤政爱民,努力为当地百姓干一些实事、好事,如疏浚西湖、赈济灾民、减免杂税等等。
他对“民本”农田生产尤为关怀,在各地兴办的实事也大都围围着农业生产。
这方面的关怀表现在词中,于是消失了第一个把农村生活纳入词这一领域的做法。
再次,苏轼词揭示了简单的内心世界。
广义地说,任何文学作品都可以算作是内心世界的一种反映,而这里所说的“内心世界”,则主要是指苏轼的词扩大了反映内心世界的范围。
他的词已不再局限于伤春伤别与离情相思,而是抒写了个人的政治抱负、人生态度、内心的苦闷和思想上的冲突。
苏东坡的观后感字
苏东坡的观后感字篇一苏东坡的观后感说起苏东坡,那可真是个了不起的人物!我最近看了关于他的一些资料,感受颇多。
苏东坡这一辈子,那叫一个坎坷。
也许在别人眼里,他老是倒霉,老是不顺,但我觉得,他就是有一种能在困境中“乐活”的本事。
就说他被贬黄州吧,换做别人可能早就哭天抢地,觉得人生无望了。
可苏东坡呢?他倒好,居然在那里研究起美食来了,什么东坡肉,那叫一个香啊!我就在想,他怎么能这么乐观?难道他心里就没有一点儿抱怨?可能有吧,但他选择了用积极的态度去面对。
他的诗词,那也是一绝!“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气势,简直了!我觉得他的诗词就像他的人一样,豪放、洒脱。
但有时候又很细腻,“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这深情,谁能不动容?有人说,苏东坡太天真,不懂官场的那些弯弯绕绕。
可我觉得,这正是他的可爱之处啊!他不愿意随波逐流,不愿意同流合污,始终保持着自己的初心。
也许正是因为这样,他才会在官场上处处碰壁。
我不禁反问自己,如果我处在他的位置,我能像他那样豁达吗?我能在困境中还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吗?我觉得,可能很难。
这一路看苏东坡的人生,我心里真是五味杂陈。
一方面佩服他的才华和乐观,另一方面又为他的遭遇感到不公。
但不管怎么说,苏东坡的精神确实感染了我,让我明白了,无论生活多么艰难,都要笑着面对。
篇二苏东坡的观后感苏东坡,这名字一出来,我脑海里就浮现出好多画面。
你们说,苏东坡到底是个啥样的人?我觉得吧,他就像是一颗流星,在历史的天空中划过,留下了璀璨的光芒。
他的一生,那叫一个跌宕起伏。
一会儿被重用,一会儿又被贬谪,这命运就跟坐过山车似的。
也许有人会说:“哎呀,这也太惨了吧!”但我想说,正是这些经历,才造就了独一无二的苏东坡。
还记得他写的那些诗词不?“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这是啥?这是一种态度,一种不畏惧困难,勇往直前的态度。
我就在想,他当时写下这句话的时候,心里是不是也有那么一丝犹豫和害怕?也许有,但是他选择了勇敢面对。
看苏轼的观后感
看苏轼的观后感
最近深入了解了一下苏轼,那感觉就像发现了一个超级宝藏。
苏轼这人啊,简直是个生活的多面手。
他的诗词写得那叫一个绝。
你看“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一读就感觉那股子豪迈之气像江水一样朝你汹涌扑来,仿佛自己也站在了赤壁之下,看着那滔滔江水,脑子里就全是历史的风云变幻。
还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又变得超级温情,在中秋之夜,念着这句诗,就好像能透过月光和远方的亲人朋友心贴心了。
他的诗就像一个魔法盒,什么情绪都能装下,还能把这些情绪精准地投送到读者的心里。
他的交友也是超有趣。
和佛印和尚之间的那些故事,像什么“八风吹不动,一屁过江来”,让人忍俊不禁。
感觉他和朋友之间没有那么多的架子,就是纯粹地互相打趣,互相调侃,但是又能从这些交往中悟出一些人生的哲理。
这大概就是真正的友谊吧,轻松又有深度。
苏轼在我眼里,就是一个永远不会被生活打倒的勇士,同时又是一个充满生活情趣的诗人、美食家、哲学家。
他的一生就像一场丰富多彩的大冒险,有高峰有低谷,但每一段经历都被他活出了独特的韵味。
我觉得我们现在生活里要是能有他这份乐观、豁达和对生活的热爱,那什么烦恼都能被当成一阵风,吹过就散了。
真希望自己也能像他一样,在这个复杂的世界里,活得自在洒脱。
《百家讲坛·苏轼》个人观后感600字
《百家讲坛·苏轼》个人观后感600字《百家讲坛·苏轼》个人观后感600字1《苏轼》观看完了,心里久久不能平静,往事如烟,似水流年,大浪淘沙,在历史的长空中东坡先生这位“不能无一,难能有二”的旷世奇才永远闪着耀眼的光芒。
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哲学家。
这些远不是他的全部,高呼“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是他,轻吟“化退残红清醒小”的是他,能将思念兄弟感情升华至“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也是他,他豁达,他洒脱,他幽默,他有着“物与我皆无尽也”的超脱,来吧,让我们走近苏东坡。
走近苏东坡,感受苏门的家教,父亲苏洵对两个儿子因材施教,并分别取名“轼”“辙”对孩子低调,谦虚的期许,程夫人的“如果你能做范滂那样的人,我难道就不能做范滂母亲那样的人吗”至今还在我的脑海中,正如梁启超先生说的“人生百年,立于幼学”,我们不求培育出梁先生那样九个出色的孩子,但是给孩子建立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总是必要的吧!走近苏东坡,体味东坡先生的爱情,亲情。
“十年生死两茫茫”中我们听到了东坡先生思念王弗的锥心裂肺的痛哭之声,“孰迎我门,孰馈我田。
已矣奈何,泪尽目干”东坡的《祭亡妻文》感天动地,不合时宜,惟有朝云能识我,是啊,没有朝云,东坡先生的一肚子的不合时宜去哪寻找知音呢,一位成功男人的背后,一定有位贤内助,东坡先生一生起起伏伏,正是这三位贤惠的妻子给了先生莫大的安慰。
苏轼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赠与苏辙,手足之情,感人至深,苏轼身陷囹圄,苏辙百般上疏求助,情愿舍己救兄,是啊,血浓于水,兄弟之情,感动古今。
反观今天,因为金钱利益,兄弟反目,夫妻不和的`不计其数,这些是不是有些不合时宜呢?走近苏东坡,学习东坡先生的豁达,苏轼的一生,几起几落,四海为家,但是他从未因为贬谪有过幽怨,在他的人生中豁达乐观已成一种习惯,被贬黄州仍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呐喊,在被贬岭南后,仍有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心情,看到东坡先生的际遇,有时再想想自己生活工作中遇到的些许的困难算什么呢?走近苏东坡,保持一颗纯洁的心。
百家讲坛之唐宋八大家观后感
百家讲坛之唐宋八大家观后感最近,我迷上了《百家讲坛》讲唐宋八大家的系列节目。
这可真是一场让人沉醉其中、欲罢不能的文化盛宴呐!在这个节目里,唐宋八大家不再是历史课本中那些遥远而陌生的名字,他们仿佛从故纸堆里走了出来,变成了一个个有血有肉、性格鲜明的鲜活人物。
就说那苏轼吧,以前我只知道他是个大名鼎鼎的文学家,写了好多厉害的诗词。
可通过这个节目,我才真正了解到他那跌宕起伏的人生。
苏轼一生多次被贬,可他愣是没被命运打倒。
被贬黄州的时候,生活条件那叫一个艰苦。
换做别人,可能早就唉声叹气、一蹶不振了。
但苏轼呢,他倒好,带着一家人在东坡开垦荒地,自号“东坡居士”,还乐呵呵地研究起美食来。
他发现当地猪肉便宜,就琢磨出了“东坡肉”的做法。
想象一下那个画面,苏轼穿着朴素的衣裳,挽着袖子,在厨房里忙前忙后,一边做菜一边还念念有词:“慢着火,少着水,火候足时它自美。
”那模样,哪像是个落魄的文人,分明就是个热爱生活的美食家嘛!还有那柳宗元,以前我对他的印象就是写了《小石潭记》。
看了节目才知道,他在政治上那也是有一番抱负的。
只可惜命运不济,被贬到了永州那样偏远的地方。
在永州,他的日子过得可不顺心,身体也不好。
但他还是坚持写下了一篇又一篇的佳作。
特别是那篇《捕蛇者说》,把百姓的疾苦描绘得淋漓尽致。
他在文中写道:“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这得是对百姓的生活观察得多细致,对民间的疾苦感受得多深刻,才能写出这样的文字啊!再说韩愈,他为了呼吁改革文风,那可是费了老大的劲儿。
当时的文坛流行那种华丽空洞的骈文,韩愈就站出来大声疾呼:“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他身体力行地写起了古文,倡导文以载道。
他的勇气和坚持让人佩服。
唐宋八大家的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魅力和故事。
他们的人生经历、文学成就,就像是一颗颗璀璨的星星,在历史的长河中闪耀着光芒。
通过观看这个节目,我仿佛穿越了时空,走进了他们的世界。
《百家讲坛-苏轼》观后感精选 重点初中精选作文【800字】
《百家讲坛?苏轼》观后感精选重点初中精选作文【800字】寒假,教师布置作业要求我们看《百家讲坛》关于苏轼的内容,而且还要我们写一篇观后感精选。
我困难的看完了苏轼的十集一开端不以为然的,可到后来听《念奴娇-赤壁怀古》时我热血沸腾,再到《江城子-记梦》时,感于苏东坡先生“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的言简意深。
全篇看下来,让我觉得这位古人为世界发明了许多历史。
年少的苏轼,有着很好的家庭教育,父亲苏洵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写得一手好文章,对苏轼很严格。
苏轼之名的由来,即是父亲对儿子的一片苦心等待。
苏洵希望儿子不要太过于矛头毕露,而是一点一点地展示自己的才调。
苏轼少年成名,22岁考了相当于如今全国高考的第二名,实际是第一名,当时的主考官欧阳修以为是自己学生曾巩的考卷,写的太好了,但怕人说他徇私舞弊,把这份考卷点了第二名,实际考卷是苏轼的。
后来欧阳修对老友说:“捧读苏轼的信,我全身喜极汗流,快活快活!此人是当今奇才,我应当回避,放他出人头地。
请大家记住我的话,三十年后没有人会再说起我来的!”当时欧阳修名满天下,天下士子进退之权全操在欧阳修一人之手,欧阳修这一句话,苏轼之名顷刻传遍全国,“出人头地”这一针言就是从这里来的。
苏轼25岁时在制科测验中被皇帝点为第一名。
制科测验在宋朝只举行过22次并且不定期,录取的人员只有41人,苏轼是所有人中成就最好的,百年第一。
那个时代的苏轼擅长以文字表达自己的感情,抒情、论国策,所以我们今天才有时机读到他的许多作品,并在文字的率领下回到那个时代领会他的心静与喜怒哀乐。
反观现在,我们真的没太多时机写作了。
其实写作,一在记录,二在考虑。
更何况苏轼能够不断保持以一颗小儿百姓之心去生活并抒发自我情感,只这个境界就是足以贯通千古。
无外乎欧阳修曾说,千年之前没有呈现过苏轼这样的才调超群的人,我不知道千年之后,还是否呈现第二个苏轼。
苏轼是个货真价实的大文豪,他的词自成一派,让人望之感慨。
他的一生充满了神奇的色调,尽管郁郁不得志,但是他有豪迈的胸襟,能容纳天下,虽寄情与山水之间,却有自己共同的政治解读,他的政治理想未能施展于朝野,却通达于后人。
初三读后感作文:百家讲坛苏轼观后感_3550字
百家讲坛苏轼观后感_3550字自我看百家讲坛,10集的苏轼是最喜欢的,每每重新观之,不觉厌烦,喜爱犹深。
喜欢苏轼这位大文豪是主要原因,但更为重要的是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康震的精彩讲解。
北师大的教授个个另人敬佩,现在正在播出的《论语》就是北师大的教授于丹。
以前只知道他的几首词和苏东坡这个名字。
在看完节目后,在我的脑海中已经出现了一个生动的苏轼:豪迈,开朗风趣,爱憎分明,爱国为民,做人达观不拘小节,人生起起浮浮但始终保持良好的心态。
苏东坡追求的是儒、是道、是佛,但又非儒、非道、非佛,是仕进之人生,又是终生追求隐逸之人生。
这些正是东坡人格魅力之所在。
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次集大成,是一次最好的中和。
面对如此伟大的人物,我所能理解的实在有限,写的水平也非常有限。
但求大家看后能对苏轼有进一步的了解,也喜欢上这位千古难得的奇才。
先说苏轼的父母,苏轼的母亲程夫人是一位很有政治见解的妇女,官府小姐出身有非常良好的教养和学识。
有一次她给苏轼讲《后汉书范滂传》。
东汉名士范滂反对宦官专权误国,汉灵帝大逮党人,范滂镇定自若的前去投案,其母和他诀别说:“汝今得与李、杜齐名,死亦何恨?既有全名,复求寿考,可兼得乎?”程母讲到这里,激动不已。
苏轼问:“轼若为滂,夫人亦许之否乎?”程氏坚定的说:“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苏轼因此自幼立志以范滂为楷模,为官后清正廉洁,奉公爱民。
他在任开封府推官期间,秉公执法,断案精敏;任徐州知府时,洪水将淹城,他“誓与城共存亡”,发动吏民抗洪保城,使百姓免遭洪灾之害;在任杭州知府时,他关心民瘼,兴修水利,为民造福,百姓感其德,家家挂其画像,饮食必祝,并建生祠以纪念。
由此可见,母亲的早期教育,对苏轼后来的道德节操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觉得很感动,有这样的母亲,才有了这样的苏轼! 父亲苏洵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苏洵对自己的两个儿子要求很严格,他一生没做什么大官,但却培养了北宋文学的两个奇葩,父子三人均位列唐宋八大家,这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是绝无仅有。
观看百家讲坛苏轼的观后感
观看百家讲坛苏轼的观后感观看百家讲坛苏轼的观后感(精选14篇)认真品味一部作品后,你有什么总结呢?这时候,最关键的观后感怎么能落下!在写观后感之前,可以先参考范文,以下是店铺整理的观看百家讲坛苏轼的观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观看百家讲坛苏轼的观后感篇1近日在温州图书馆网站的网上报告厅里,观看了由康震老师主讲的百家讲坛的《评说苏轼》视频,觉得很有收获和感悟,特记录一些文字,做为纪念。
大家想必都知道苏轼(1037-1101)是北宋时期伟大的政治家、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为后世留下三千多首诗、三百多首词、四千八百多篇文章,是中国文学史上重量级人物、是千年一遇的大文人、大才子。
其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其文《前后赤壁赋》等等都脍炙人口,流传了近千年。
康震老师通过《少年成名》、《初出茅庐》、《大难临头》、《潇洒东坡》、《东山再起》、《知难而退》、《天伦之乐》、《手足之情》、《东坡印象》、《苏轼之死》,十个片段论述了苏轼那坎坷的一生。
讲演生动诙谐,语句清晰流畅,让人形象深刻,获益匪浅。
通过解说我们更深一层地了解到苏轼为人坦荡,讲究风节,他的性格是率真的、孤傲的、也是豁达的、超脱的。
无论他的政治主张还是为人处事,处处充满着关注民生,体恤百姓等崇高思想。
从用黄州到江宁去拜谒王安石还是做知州时的两处断案就可以明证他襟怀坦荡,体察民情的思想境界。
也了解到一些以前比较模糊的知识和误传。
比如他的三任妻子(王弗、王闰之、朝云)还有和弟弟苏辙的关系、以及当年科举时的一些逸闻趣事、乌台诗案的细枝末节,几次被贬的前因后果、新旧党争等等,总而言之,通过观看使我对苏东坡有了新的了解。
这么好的学习资料,我一定会向更多的文友推荐的。
观看百家讲坛苏轼的观后感篇2寒假,老师布置作业要求我们看《百家讲坛》关于苏轼的内容,并且还要我们写一篇观后感。
苏东坡观后感
苏东坡观后感提起苏东坡,那可是个如雷贯耳的名字。
最近我好好地了解了一番苏东坡的生平事迹,感触颇多。
苏东坡,这位文学巨匠、生活的智者,仿佛从历史的长河中走来,带着他的才情、豁达与风趣,在我的心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他的一生,那可真是波澜壮阔。
从年少成名,到官场起伏,再到后来的流放生涯,每一段经历都像是一部精彩的剧集。
就拿他在黄州的那段日子来说吧,一般人要是遭了这样的贬谪,估计早就心灰意冷、一蹶不振了。
可苏东坡呢?他倒好,不仅没有被困境打倒,反而活得有滋有味。
他在黄州城外开垦了一块荒地,给自己取名“东坡居士”。
那荒地可不是一般的荒,杂草丛生,石头遍地。
苏东坡撸起袖子,带着家人就开始干。
他弯着腰,汗水滴答滴答地往下掉,嘴里还念叨着:“这地呀,别看现在荒,等咱收拾好了,种上菜种上粮,那日子美着嘞!” 就这样,一点点地开垦,一点点地播种,那片荒地居然真的变成了一片生机勃勃的田园。
有一次,苏东坡亲自下厨,准备做一道猪肉。
他在厨房里忙得团团转,一会儿切肉,一会儿添柴,脸上沾满了烟灰,活像个花猫。
嘴里还嘟囔着:“这猪肉啊,不能贵了吃,得咱老百姓能吃得起,做法还得简单。
”最后,他研究出了那道著名的“东坡肉”,自己吃得津津有味,还到处跟人分享做法,那股子热情劲儿,真是让人忍俊不禁。
苏东坡的诗词,那也是一绝。
别人写诗词,可能是为了抒发愁绪,或者为了歌功颂德。
可他呢?啥都能写,高兴了写,难过了写,看到美景写,遇到烦心事也写。
而且写得通俗易懂,让人一读就明白他的心思。
就像那句“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多潇洒,多豁达!仿佛能看到他穿着草鞋,拄着竹杖,在风雨中大步前行,还回头笑着说:“这点风雨,算个啥!”还有啊,他和朋友相处的那些事儿,也特别有意思。
有一次,他和朋友夜游赤壁。
大家一边喝酒,一边欣赏着江上的美景。
朋友感慨人生短暂,苏东坡却哈哈大笑说:“你看这江水,这明月,它们一直都在,咱们能欣赏到这美景,已经是莫大的幸运啦!”几句话,就把朋友的忧愁给化解了。
百家讲坛观后感7篇
百家讲坛观后感7篇百家讲坛观后感600俗话说得好:“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由于长期受到妈妈的熏陶,我也渐渐地喜欢上了《百家讲坛》这个节目。
它开阔了我们的视野,增长了我们的知识,启发了我们的心灵,架起了通向百姓的桥梁……它带领着我们穿越时空,回到过去,让我们了解了我国5千年的历史,了解了古代伟大人物的故事,了解了我们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了解了我们的为人之道、心灵之道、养身之道……《百家讲坛》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北京师范大学于丹教授给我们讲解的《论语》、《庄子》心得了。
她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论语》、《庄子》,也让我们从中有所反思、有所收获,更好地吸收知识,并将知识转变为我们自己的能力。
于丹教授通过《庄子》的现代解读,以中国经典文化的精髓提醒观众,怎样以平和的心态和得当的处世态度追求我们的梦想;在追求的过程中遭遇挫折时,怎样坦然面对;在竭力追求的过程中,怎样协调好物质和精神的关系,怎样处理家庭和事业的关系,让人们明白奋力拼搏为了什么。
现代社会的竞争空前激烈,人们的神经高度紧张,各行各业的“白骨精”们以及正在修炼的准“白骨精”们在义无返顾的追求途中,往往遭到诸如工作升迁、爱情、亲情等方方面面的打击,由此,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失衡,成为社会隐患。
于丹教授提醒我们:在沉醉于工作时,不要错过与父母、爱人、孩子共享天伦的机会;在遭遇打击时,要以坦然的心态面对;在确定奋斗目标之前,要正确看待自己;在平凡的工作中,怎样感悟与超越……其实,《百家讲坛》讲的事实上是人性,让我们从事件中去感悟人生的哲理,怎样做一个更好,更完美,对社会有用的人。
如果这个社会懂得如何报国,如何关爱社会、集体和他人,那么就不会有那么多的战争,而是和平与美好!百家讲坛观后感600今天,我观看了《百家讲坛》的王立群读史记的秦始皇系列。
我觉得秦始皇之所以能统一天下的原因,是由许多人的智慧和汗水换来的,为秦国统一天下奠定了基础。
从秦国的祖先秦穆公开始,就一直在发动对外战争以及与六国的交涉。
最新百家讲坛苏轼观后感8篇
最新百家讲坛苏轼观后感8篇百家讲坛苏轼观后感(精选篇1)于丹教授用通俗易懂的白话文把孔子的《论语》诠释给世人,使我们能够领悟到《论语》传递的朴素的、温暖的生活态度,真是一本难得的好书!她从天地人之道、心灵之道、处世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与人生之道这七个方面分别阐述,用很多生动的耐人寻味的例子来诠释了《论语》的真谛,那就是怎么样才能过上心灵所需的那种快乐生活!人生在世,面对生活、工作的种种不公,除了检讨自己“三省吾身”之外,或行我们更多的是包容,于丹在谈到孔子“仁者不惑”时讲到,“你宽容一点,其实给自己留下来一片海阔天空,胸怀无限大,很多事情自然小了”。
面对那些“利”字当头的人,或许我们更应该坦荡处之、平淡视之、淡漠待之,正所谓有容乃大,“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里面所教给我们的这种仁爱之心是从一开始就去本着平等与理性的态度尊重每一个人,稍微留一点分寸,有一点余地,这一点非常像禅宗里面所说的一个境界,禅宗说这个人间最好的境界是花未全开月未圆,是这样七个字。
也就是说花一旦全开马上就要凋谢了,月一旦全圆,马上就要缺损了,而未全开未全圆,就是你内心有所期待,朋友之道,亲人之道,皆是如此。
稍微留一点分寸,海阔天空。
总之,在当今以经济利益为主导的社会潮流中读于丹的论语心得,真的能给人以心灵净化,如一丝清泉沁人心脾,让人陶醉,给人以启迪。
与友宽容,与同事宽容,与亲人宽容,与生活中一切给予宽容,播种乐观、豁达的处世态度,我想收获的就是一种熠熠生辉、一种与谐的美。
宽容是人生的哲学,但更是一种境界吧。
百家讲坛苏轼观后感(精选篇2)今天,我看了百家讲坛,由王立群老师为我们解读《史记》———秦始皇之唐人论秦。
本节主要讲了唐朝人是怎样评价秦始皇的,他们评价秦始皇有什么特点。
通过王立群老师的讲解,我知道了秦始皇在唐朝人的心目中是多种多样的,没有统一的评价,有批评也有肯定,但从很多评秦的史料来看,秦始皇备受唐人的关注。
“一蓑烟雨任平生”——观《百家讲坛》有感_初二作文
“一蓑烟雨任平生”——观《百家讲坛》有感
“一蓑烟雨任平生”这是对苏轼多舛一生所作的总结。
苏轼,一个集世间才、情、人格魅力于一身,少志却风云突变,屡遭挫折,在逆境中却能做到洒脱和豁达的人。
苏轼的人生虽让充满了崎岖和坎坷,遭遇了诸多的不幸,但他并没有一撅不起,放弃对人生、对事业、对理想的追求!无论他被贬谪到何处,他都能放眼国家为民请愿,为民造福,所以他所到之处都会受到极大的欢迎。
苏轼是不幸的,因为到死他的才干也没有得到真正的发挥。
苏轼又是幸运的,因为在他的一生中有三个善良的女人始终陪伴着他,相继贯穿了他的一生。
也许正是苏轼的不幸,造就了他的伟大,让她的诗词达到了登峰造极的顶峰。
但少年的天才,又让我毫不怀疑地相信他无论是在什么样的条件下,都能让他的英明成就终身。
正像老年的王安石感慨的那样:“不知几百年后才能出一个像子瞻这样的人物啊!”当然,人才不是没有,但是像苏轼这样的全才也许真的是不会再见到了,而我最念念不忘的并不是他留给世人的两千七百首诗,三百多首词和四千八百篇文章,而是他曾经创造的北宋时期科举考试的最高分,这怎能不让我钦配的敬仰呢?
苏轼的一生充满忐忑,或有文坛上的高峰,或有科举试中的百年第一,或有仕途中的崎岖和坎坷,或有晚年的潦倒。
但苏轼的一生的确是传奇的,带着独有的豁达潇洒,平和自在,这值得我们学习。
人生有所感,不外乎对自己的追求,像苏轼一样只要生命之水还在流,那就去奋斗,莫要随流年毁弃人生。
人生每一刻都是希望的归————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1
处,奋斗的地方。
2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苏东坡讲座观后感最新
苏东坡讲座观后感最新篇一苏东坡讲座观后感最近听了一场关于苏东坡的讲座,哎呀妈呀,那感觉真是太妙了!苏东坡,这位大佬,那可是响当当的人物啊!也许在很多人的印象里,他就是个会写诗作词的文人。
但听了讲座之后,我觉得,他简直就是个超级英雄!讲座里提到他的一生,那叫一个坎坷!可能很多人遇到那些挫折早就崩溃了,可苏东坡呢?他就像打不死的小强,始终保持着乐观豁达的心态。
我就想问,这得有多大的心脏才能扛得住啊?比如说他被贬黄州,这要搁一般人,不得天天哭天抹泪的?可苏东坡倒好,他居然在那里研究起美食来了,什么东坡肉,那叫一个香!我就在想,他是不是觉得生活虐我千百遍,我待生活如初恋啊?还有他写的那些诗词,简直绝了!“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这得有多大的气魄才能写出这样的句子?我觉得吧,他可能就是那种天生自带光芒的人,就算身处黑暗,也能自己发光发热。
不过,我又在想,苏东坡难道就没有脆弱的时候?也许有,只是他不愿意让我们看到罢了。
毕竟,谁能一直坚强呢?这场讲座让我对苏东坡有了全新的认识,也让我反思自己。
遇到点困难就想退缩,跟苏东坡比起来,我这算啥呀?总之,这讲座真的太值了,让我明白了好多人生道理。
难道不是吗?篇二苏东坡讲座观后感嘿,你们知道吗?我刚听完一场关于苏东坡的讲座,这心里头啊,那是波涛汹涌,久久不能平静!苏东坡,这位老兄,简直就是个传奇!讲座上,老师讲的那些事儿,听得我是一愣一愣的。
你说他官运不顺,老是被贬,这要换做是我,可能早就抑郁了。
但苏东坡不一样啊,他好像把这些挫折都当成了游戏里的关卡,一路冲关,还乐在其中。
我就纳了闷了,他咋就这么牛呢?想起他在困境中还能写出那么牛的诗词,“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这气势,这胸怀,谁能比?也许只有苏东坡能有这样的境界吧!不过,我觉得苏东坡也不是神,他也有普通人的一面。
比如说,他也会为生活发愁,也会有孤独寂寞的时候。
只是他能很快调整自己,用乐观和豁达把这些负面情绪都给打败了。
苏东坡讲座观后感最新
苏东坡讲座观后感最新篇一苏东坡讲座观后感哇塞,最近去听了一场关于苏东坡的讲座,那可真是让我感触颇深啊!说起来,苏东坡这个人,那简直就是古代文坛的一颗超级巨星!也许有人会说,不就是个古人嘛,能有多厉害?嘿,您可别这么想!讲座上,老师讲了好多苏东坡的故事和他的诗词。
我就在想,这家伙怎么这么有才呢?他的诗词,有的豪迈奔放,就像“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那气势,简直能把人给震住!有的又特别细腻温柔,比如“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哎哟,这深情劲儿,谁能扛得住?我觉得苏东坡这一辈子过得可真是跌宕起伏。
一会儿被贬官,一会儿又被重用,也许他自己都在心里犯嘀咕:“我这命运咋就跟坐过山车似的?”可就算是这样,他也没灰心丧气,反而到处找乐子。
可能有人会觉得,这不是没心没肺嘛?但我倒觉得,这正是他厉害的地方。
想想我们现在,遇到点挫折就哭天抢地的,跟苏东坡一比,简直弱爆了!他被贬到黄州的时候,还能乐呵呵地研究美食,搞出个“东坡肉”来。
这要是换了我,估计早就郁闷得茶饭不思了。
这场讲座让我明白了,苏东坡不只是个会写诗作词的文人,更是一个能在困境中笑对人生的强者。
难道我们不应该向他学习吗?反正我是下定决心,以后遇到啥难事,就想想苏东坡,咬咬牙,挺过去!篇二苏东坡讲座观后感听了那场苏东坡的讲座,我到现在心里还翻腾着呢!苏东坡啊苏东坡,您到底是怎样的一个奇人?讲座里说您一生坎坷,那可不是一般的坎坷,简直是山路十八弯!可您咋就那么豁达呢?我不禁想问,是您天生就心大,还是后天修炼的“神功”?您一会儿在朝堂上指点江山,一会儿又在荒郊野外自个儿找乐子。
这人生的大起大落,要是搁我身上,我可能早就疯了。
但您呢,还能写出那么多让人拍案叫绝的诗词。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这得有多大的勇气和洒脱才能写出这样的句子啊!我在想,也许正是因为您经历了那么多磨难,才能对人生有如此深刻的感悟。
就像那句话说的,“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
苏东坡的观后感字
苏东坡的观后感字篇一苏东坡的观后感“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每次读到苏东坡的这句词,我心中都会涌起一股莫名的感动。
苏东坡,这个名字在历史的长河中闪耀着独特的光芒,让我对他充满了好奇与敬仰。
看了关于苏东坡的种种资料和记载,我仿佛穿越时空,亲眼目睹了他的一生。
也许有人会说,苏东坡一生坎坷,多次被贬,有啥好羡慕的?可我觉得,正是这些挫折,成就了他非凡的人生。
他就像一棵在狂风中屹立不倒的青松,任尔东西南北风,依然坚守着自己的内心。
被贬黄州,他没有自怨自艾,反而写出了《赤壁赋》《后赤壁赋》等千古名篇。
我就在想,要是我遭遇了这样的困境,可能早就崩溃了,哪里还有心思搞创作?苏东坡这人,豁达得让人佩服。
他能在困境中发现生活的美,能在粗茶淡饭中找到乐趣。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瞧瞧,这心态,多乐观!他可能会一边吃着荔枝,一边笑着说:“这日子也不错嘛!”我觉得苏东坡最牛的地方,就是他不仅文学造诣高,还心系百姓。
他在杭州治理西湖,为老百姓办了实事。
这让我不禁反问自己,如果有一天我有了能力,能像他一样为大家谋福祉吗?不过,苏东坡也不是完美的,他有时候也会固执己见。
但这又怎样呢?谁还没点小脾气和小缺点呢?总之,了解苏东坡的一生,让我感慨万千。
他的故事告诉我,人生没有过不去的坎儿,只要保持一颗乐观向上的心,啥困难都能迎刃而解。
这一路了解苏东坡,真好!篇二苏东坡的观后感说起苏东坡,那可真是个传奇人物!我看了关于他的种种故事和作品,心里那叫一个五味杂陈。
苏东坡啊,他的人生就像坐过山车,一会儿在巅峰,一会儿又跌入谷底。
也许你会说,这得多倒霉呀!但我觉得,正是这种大起大落,让他的人生变得无比精彩。
他被贬到黄州的时候,穷得叮当响,可他倒好,还能和朋友们一起游山玩水,搞个“东坡肉”出来。
我就在想,要是换做我,可能早就哭天抢地,觉得人生无望了。
可苏东坡不,他就像个打不死的小强,总是能在困境中找到乐趣。
他的诗词,那叫一个绝!“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苏东坡观后感
苏东坡观后感提起苏东坡,那可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最近我好好地了解了一番这位大文豪,感触颇多呀!苏东坡,这名字一入耳,就感觉有种豁达洒脱的劲儿。
他的一生,那真是波澜壮阔,充满了戏剧性。
我看了很多关于他的资料,发现他的经历简直就是一部传奇。
他年少成名,才华横溢,诗词文章信手拈来。
本以为这样的天才会一路顺遂,可命运却偏偏爱跟他开玩笑。
在官场上,苏东坡那叫一个坎坷。
他总是因为直言进谏,得罪了不少权贵。
一会儿被贬到这儿,一会儿又被贬到那儿。
可神奇的是,无论被贬到哪里,他都能过得有滋有味。
就说他被贬黄州那次吧。
一般人遇到这种情况,不得郁闷死啊。
可苏东坡倒好,他居然在那里开垦荒地,自己种起了粮食,还给那片地取名叫“东坡”,自号“东坡居士”。
他每天早早地起来,扛着锄头就往地里走。
那地可不好弄,杂草丛生,石头也多。
苏东坡就一点点地清理,累得满头大汗也不在乎。
他还跟当地的农民打成一片,跟他们请教种地的技巧。
农民们一开始还觉得这大文豪能种好地?没想到苏东坡学得认真,干得也卖力,没多久就把那片荒地收拾得有模有样。
到了收获的季节,看着满满的粮仓,苏东坡那脸上的笑容啊,藏都藏不住。
除了种地,苏东坡在黄州还研究起了美食。
其中最出名的当属“东坡肉”了。
据说当时猪肉便宜,富贵人家不屑吃,普通人家又不知道怎么烹饪。
苏东坡可不管这些,他把猪肉切成大块,用慢火炖煮,加入调料,煮得那叫一个香。
他还写了一首《猪肉颂》:“净洗铛,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
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
”这哪儿像个大文豪啊,简直就是个资深吃货!在生活中,苏东坡也是个极其有趣的人。
他喜欢和朋友们聚会,大家一起饮酒作诗,畅谈天下事。
有一次,他们聚会的时候,突然下起了大雨。
其他人都觉得扫兴,想要赶紧散去。
可苏东坡却大声说:“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然后拉着朋友们在雨中漫步,尽情享受这别样的景致。
苏东坡的诗词,也是我特别喜欢的。
他的词既有豪迈奔放的,像“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也有细腻婉约的,像“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三作文读后感:百家讲坛苏轼观后感自我看百家讲坛,10集的苏轼是最喜欢的,每每重新观之,不觉厌烦,喜爱犹深。
喜欢苏轼这位大文豪是主要原因,但更为重要的是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康震的精彩讲解。
北师大的教授个个另人敬佩,现在正在播出的《论语》就是北师大的教授于丹。
以前只知道他的几首词和苏东坡这个名字。
在看完节目后,在我的脑海中已经出现了一个生动的苏轼:豪迈,开朗风趣,爱憎分明,爱国为民,做人达观不拘小节,人生起起浮浮但始终保持良好的心态。
苏东坡追求的是儒、是道、是佛,但又非儒、非道、非佛,是仕进之人生,又是终生追求隐逸之人生。
这些正是东坡人格魅力之所在。
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次集大成,是一次最好的中和。
面对如此伟大的人物,我所能理解的实在有限,写的水平也非常有限。
但求大家看后能对苏轼有进一步的了解,也喜欢上这位千古难得的奇才。
先说苏轼的父母,苏轼的母亲程夫人是一位很有政治见解的妇女,官府小姐出身有非常良好的教养和学识。
有一次她给苏轼讲《后汉书范滂传》。
东汉名士范滂反对宦官专权误国,汉灵帝大逮党人,范滂镇定自若的前去投案,其母和他诀别说:“汝今得与李、杜齐名,死亦何恨?既有全名,复求寿考,可兼得乎?”程母讲到这里,激动不已。
苏轼问:“轼若为滂,夫人亦许之否乎?”程氏坚定的说:“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 苏轼因此自幼立志以范滂为楷模,为官后清正廉洁,奉公爱民。
他在任开封府推官期间,秉公执法,断案精敏;任徐州知府时,洪水将淹城,他“誓与城共存亡”,发动吏民抗洪保城,使百姓免遭洪灾之害;在任杭州知府时,他关心民瘼,兴修水利,为民造福,百姓感其德,家家挂其画像,饮食必祝,并建生祠以纪念。
由此可见,母亲的早期教育,对苏轼后来的道德节操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觉得很感动,有这样的母亲,才有了这样的苏轼! 父亲苏洵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苏洵对自己的两个儿子要求很严格,他一生没做什么大官,但却培养了北宋文学的两个奇葩,父子三人均位列唐宋八大家,这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是绝无仅有。
苏轼少年成名,22岁考了相当于现在全国高考的第二名,实际是第一名,当时的主考官欧阳修以为是自己学生曾巩的考卷,写的太好了,但怕人说他徇私舞弊,把这份考卷点了第二名,实际考卷是苏轼的。
后来欧阳修对老友说:“捧读苏轼的信,我全身喜极汗流,快活快活!此人是当今奇才,我应当回避,放他出人头地。
请大家记住我的话,三十年后没有人会再说起我来的!”当时欧阳修名满天下,天下士子进退之权全操在欧阳修一人之手,欧阳修这一句话,苏轼之名顷刻传遍全国,“出人头地”这一成语就是从这里来的。
苏轼25岁时在制科考试中被皇帝点为第一名。
制科考试在宋朝只举行过22次而且不定期,录取的人员只有41人,苏轼是所有人中成绩最好的,百年第一。
唐宋八大家:唐代韩愈、柳宗元,宋代欧阳修、曾巩、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
苏轼一生在政治上起伏很大,他在北宋王安石变法上意见相反,属于保守派,官场上始终被卷入派系斗争。
苏轼的仕途开始于凤翔县,他的顶头上司陈公弼对他总是挑刺,不给他好脸色看。
让苏轼很生气,其实陈公弼是用心良苦。
苏轼后来非常后悔年轻时对陈公的不敬,这是在经历过许多人生波折后才体会到的,后专门为陈公作传。
陈公弼的儿子就是陈季常,苏东坡在一首诗里,开朋友陈季常的玩笑说:“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地心茫然。
”因为这首诗,在文言里用“河东狮吼”就表示惧内,而陈季常是怕老婆的丈夫,因此这个名字也就千古流传了。
苏轼第一次官场落难是因为“乌台诗”案,差点送命,已经退休的王安石上书恳请宋神宗不要杀苏轼。
最后苏轼被贬到黄州,在那里苏轼与民为乐,耕作为生,在黄州苏轼得到了苏东坡这个称号。
也是在黄州苏轼做出了千古绝唱《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后来苏轼重新被启用,在赴任之前去见了一个人-王安石,这次会面两个人象多年的老朋友畅谈了一个多月,屏弃了政见上的不同。
在苏轼离开后,60多岁的王安石说:“不知在过几百年后才能再出苏轼这样的人物。
”苏轼之作更为出名,他表达了同这位政敌兼诗友彻底和解的诚意,体现了这位伟大诗人宽容和仁爱的情怀:骑驴渺渺入荒陂,想见先生未病时。
劝我试求三亩宅,从公已觉十年迟。
他们都懂得,在历史的长河中,官场的那么点荣辱得失是一朵浪花都激不起的,而他们杰出的诗词文章会永放异彩。
苏轼再次回到中央,还是无法摆脱政治上的斗争,后请凋到杭州,在这里苏轼对西湖进行了重修疏浚,修筑了著名的苏堤,和白居易的白堤相映生辉。
恢复到苏轼年轻时所看的到西湖: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苏轼一生中经历的三位女性,第一位妻子王弗,第二位妻子王润之,两个人是表姐妹。
另外就是侍妾朝云。
《江城子·记梦》就是追忆王弗的。
王弗和朝云都是很年轻就去世了。
王弗敏静;王润之持家;朝云侠义。
苏轼爱的最深的还是结发妻子王弗,也是与他共患难的,流传千古的悼亡词《江城子·记梦》就是写给王弗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侍妾朝云则是苏轼的知己,有个故事说,有一天苏轼抚摸着自己的肚子问家人:这里面是什么呢?有的说是满腹文章,有的说是满腹学问,唯朝云说是一肚皮不合时宜,苏轼感慨到:“知我者,朝云也。
”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苏轼的弟弟苏辙比苏轼小3岁,兄弟间的情谊非常深,千古名篇《水调歌头·中秋》就是苏轼想念弟弟不得相见而写下的。
至于《醒世恒言》中苏轼的妹妹苏小妹,历史上并没有这个人物,因为后人太喜欢苏轼了,想象他应该有个和他一样有才学的妹妹。
至于他和苏轼学生秦观的爱情也就无从谈起。
苏轼一共有四子,长子苏迈(王弗),苏迨、苏过(王润之),苏遁(朝云所生,早亡)。
小儿子出生后他写道:“人皆养子望聪明,我为聪明累一生,唯愿我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既是戏言也是期望儿女平安。
在经历了生死历劫后,他痛定思痛,文章中多了淡定平和,从容厚重。
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和张耒四人文风虽异于东坡,但四人皆因得东坡垂青而并进文坛,开创新篇,故而称为“苏门四学士”。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不但文章写的好,书法也是大家,宋朝的书法有“苏黄米蔡”,苏轼排第一。
可惜保存至今的非常少,最著名的是《寒食帖》,现存与台北故宫博物院。
李敖在李敖有话说节目中有好几期都是讲的《寒食帖》。
苏轼晚年被一贬在贬,60多岁的苏轼一路被贬到了儋州,今海南岛。
在环境异常艰苦的海南岛,苏轼的身体越来也不好,后来朝廷把苏轼又调回大陆,但苏轼的身体已经不行了,最终死在江苏常州。
苏轼在病重时告诉儿子:吾生无恶,死必不坠。
慎勿哭以惮化。
弥留之际友人在他耳边喊到,维琳方丈:端明宜勿忘西方!苏轼:西方不无,但个里着力不得!钱济明(好友):固先生平时履践至此,更需着力!苏轼:着力即差!说完这句话,苏轼就死去了。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生于公元1037年,公元1101年病逝,终年66岁,四川眉山人,北宋杰出的文学家,书画家,在诗、词、散文、书法、绘画等各个艺术领域都有杰出的成就。
苏轼一生中的文学创作成就是非常巨大的,他精通诗歌,散文,词,书法,绘画。
然而,人们不断地赞颂苏轼,并不仅仅是因为上述的这些令人惊叹的成就。
苏轼一生对理性的追求,对生活的热爱,其心智之成熟、感情之丰富、人格之独立、胸怀之广阔、为人之坦荡、性情之旷达,更是使他得到后人热爱的原因。
在医学和养生方面,他的《苏、沈良方》至今流传,他善气功、善炼丹;是世界上最早的“饥饿疗法”倡导者——东坡的饮食三要领:食不可急、每食八分饱、食不求精,倭国人称之为“东坡三养”。
苏东坡极善烹饪,他的“东坡肉”、“东坡汤”、“东坡鱼”、“东坡鸡”、“东坡饼”等等,至今还流传在今天的宴席、酒家之间。
附录苏轼其他脍炙人口的诗词: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欲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临江仙·夜归临皋夜饮东坡醉复醒,归来仿佛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
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吾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七绝·春宵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歌管楼亭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后人往往只引这一首,忘了后面还有四句:两两归鸿欲破群,依依还似北归人。
遥知朔漠多风雪,更待江南半月春。
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和子由渑池怀旧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