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柑橘炭疽病病原菌的形态与分子鉴定

合集下载

柑橘炭疽病高效杀菌剂的筛选及抗药性菌株的发现-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柑橘炭疽病高效杀菌剂的筛选及抗药性菌株的发现-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柑橘外, 还可为害香蕉、 苹果、 梨、 柿、 杏、 桃、 番茄、 草
㊀收稿日期: 2 0 1 2 0 6 1 2 ㊀㊀网络出版时间: 2 0 1 3 0 1 1 1 ㊀网络出版地址: h t t p : w w . c n k i . n e t / k c m s / d e t a i l / 4 4 . 1 1 1 0 . S . 2 0 1 3 0 1 1 1 . 0 9 2 6 . 0 0 9 . h t m l ∥w ㊀作者简介: 杨㊀媚( 1 9 6 5 —) , 女, 实 验 师; 冯淑杰( 1 9 7 8 —) , 女, 副 教 授, 博 士; 对 本 文 贡 献 相 同; 通 信 作 者: 周而勋 ( 1 9 6 3 —) , 男, 教授, 博士, E m a i l :e x z h o u @s c a u . e d u . c n
- 1 / ( g ·m L ) ρ μ 1 0 0 . 0 02 0 0 . 0 03 0 0 . 0 04 0 0 . 0 05 0 0 . 0 0
7 ] 毒力测定采用生长速率法 [ . 具体方法如下: 在 4 9m L灭菌 P D A培养基中加入 1m L5 0倍于使用浓 度的杀菌剂母液, 充分摇 匀, 均 匀 倒 入 3个 直 径 为 9c m 的培养皿中, 冷却凝固, 制备成含药 P D A平板; D A平板上培养了 7d 的柑橘炭疽病菌菌丝块 将在 P ( 直径为 5m m ) 放置于含药 P D A平板中央( 以不含 D A 平 板 为 对 照) , 每 皿 1块, 重 复 3次, 于 药的 P 2 8ħ培养箱内培养, 7d后采用十字交叉法度量菌 1 ㊀材料与方法 计算公式如下: 落直径, 计算抑制率. 1 . 1 ㊀供试菌株 抑制率 = [ ( 对照菌落直径 - 处理菌落直径) / 对 从广东省柑橘各主产区采集具有典型症状的柑 照菌落直径]ˑ 1 0 0 %. 橘炭疽病样本( 枝条或叶片) 进行病原菌分离, 得到 以杀菌剂 有 效 成 分 质 量 浓 度 对 数 值 为 自 变 量 的菌株经过纯化后, 再进行单孢分离, 选取其中 1 0 x ) , 相对抑制率的几率值为因变量( y ) , 计算出毒力 ( 个具代表性的单孢菌株作为本研究的供试菌株. 这 回归方程式和相关系数. 由毒力回归方程计算 E C . 5 0 些供试菌株的详细情况如下: C C D Q 0 1 3菌株, 分离自 [ 8 ] 广东肇庆的贡柑 C i t r u s s i n e n s i s c v .G o n g g a n ; C C F S 0 1 4 参考杨叶等 所使用的芒果炭疽病菌对多菌灵的抗 E C 大于 1 0 0μ g / m L的为高抗; E C 为 5 0 5 0 菌株, 分离自广东佛山的年橘 C .r e t i c u l a t a ; C C Z J 0 0 3 药性分级标准: 0 0μ g / m L的为抗性; E C 小于 1μ g / m L的为敏 5 0 菌株, 分离自广东湛江的红江橙 C .s i n e n s i sc v . 1 1 以此为标准对柑橘炭疽病菌的抗药性进行分级. H o n g j i a n g c h e n g ; C C Z J 0 3 4菌株, 分离自广东湛江的红 感. .e r y t h r e s a ; C C M Z 0 3 5菌株, 分离自广东梅州的四 2 橘C ㊀结果与分析 季柚 C .g r a n d i s c v .S i j i y o u ; C C M Z 0 0 4菌株, 分离自 . 1 ㊀多菌灵对柑橘炭疽病菌不同菌株的毒力及抗 .g r a n d i sc v .S h a t i a n y o u ; 2 广东梅州的沙田柚 C 药性分析 C C H Z 0 0 1菌株, 分离自广东惠州的春甜橘 C . r e t i c u l a 1 0个菌株对多菌灵的敏感性( 抗 t ac v .C h u n t i a n j u ; C C H Z 0 2 0菌株, 分离自广东惠州的 ㊀㊀从表 2可看出, 其中菌株 C C D Q 0 1 3 、 C C F S 0 1 4 、 存在明显差异. 天草 C .r e t i c u l a t ac v .T i a n c a o ; C C S T 0 0 3菌株, 分离自 药性) C Z J 0 0 3 、 C C Z J 0 3 4 、 C C H Z 0 0 1和 C C H Z 0 2 0的 E C 分 5 0 广东汕头的蕉柑 C .r e t i c u l a t av a r .t a n k a n ; C C S T 0 2 6 C 1 2 50 、 0 0 5 10 、 0 0 3 24 、 0 0 4 86 、 0 0 6 15和 菌株, 分离自广东汕头的脐橙 C .s i n e n s i s . 根据其形 别为 0 0 1 2 22 g / m L , 均小于 1 g / m L , 说明这些菌株仍保 μ μ T S 序列, 上述 1 0个供试菌株被鉴定为 态学特征和 I [ 1 ] C M Z 0 3 5 、 而菌株 C 盘长孢状刺盘孢( 胶孢炭疽菌) , 保存于华南农业 持了对 多 菌 灵 的 高 度 敏 感 性; C C S T 0 2 6 、 C C M Z 0 0 4和 C C S T 0 0 3的 E C 则分别达到 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热带亚热带真菌研究室. 5 0 了9 6 3 7 7 20 、 8 3 2 6 6 53 、 6 1 2 3 1 42和 2 0 0 5 3 95 1 . 2 ㊀供试药剂 g / m L , E C 均大于 1 0 0μ g / m L , 表现出了对多菌灵 5 0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WP , 江苏苏化集团新 μ 5 0

柑橘、柚子炭疽病

柑橘、柚子炭疽病

汇报人:日期:contents •柑橘、柚子炭疽病概述•柑橘、柚子炭疽病的症状识别与诊断•柑橘、柚子炭疽病的防治方法•柑橘、柚子炭疽病的预防措施•柑橘、柚子炭疽病的研究进展•柑橘、柚子炭疽病的防治案例分析•参考文献目录柑橘、柚子炭疽病概述01定义与症状定义柑橘、柚子炭疽病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常见病害,主要危害柑橘和柚子等果树的叶片、枝条和果实。

症状炭疽病在叶片上通常表现为圆形或不规则形的病斑,边缘褐色,中央灰白色,后期病斑上会产生黑色小点。

枝条受害后,会出现溃疡或腐烂,严重时导致枯死。

果实受害后,会出现圆形或不规则形的褐色病斑,病斑凹陷,中央灰白色,有轮纹状排列的小黑点。

炭疽病可通过风雨、昆虫等媒介传播,从伤口或自然孔口侵入植株体内。

炭疽病会对柑橘和柚子的生长和发育产生严重影响,导致树势减弱,果实品质下降,甚至造成整株死亡,给果农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传播途径与危害危害传播途径防治意义与现状防治意义有效防治柑橘、柚子炭疽病可以保障果树的正常生长和发育,提高果实品质和产量,增加果农的经济收益。

防治现状目前,对于柑橘、柚子炭疽病的防治主要采用化学防治方法,通过喷洒杀菌剂来抑制病原菌的生长和传播。

然而,长期使用化学药剂会导致病原菌产生抗药性,降低防治效果。

因此,需要探索新的防治方法,如生物防治、农业防治等,以实现绿色防控。

柑橘、柚子炭疽病的症状识别与诊断02枝条症状病斑多发生在枝条分叉处,症状与叶片相似,但通常更严重,病斑可蔓延至整个枝条并引起枯萎。

叶片症状初始症状为暗绿色、水渍状小斑点,随后逐渐扩大为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病斑边缘褐色,中间灰白色,并产生小黑点(分生孢子盘)。

果实症状病斑同样为暗绿色、水渍状,随后扩大并凹陷,中间产生小黑点,病果最终会脱落。

症状识别根据上述症状特点,可以初步判断为柑橘、柚子炭疽病。

观察症状观察病组织切片或培养物中的分生孢子盘和分生孢子,进一步确认诊断。

显微镜检查诊断方法疮痂病主要发生在果实上,病斑呈疮痂状,不会出现小黑点。

柑桔炭疽病

柑桔炭疽病

柑桔炭疽病【病害名称】柑桔炭疽病【病原】学名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 属半知菌【为害症状】可为害叶片、枝梢、花和果实。

叶片感病:①病斑多从叶尖开始,初呈水渍状暗绿色,后变为淡黄色或黄褐色,以后小斑迅速扩展为不规则形大斑,边缘不明显,似云纹状,其上产生大量朱红色带粘性的小液点,病叶易脱落;②叶尖或叶缘出现半圆或近圆形黄褐色病斑,以后扩大成不规则形,病健组织分界明显。

天气潮湿时,病部出现朱红色带粘性小液点,天气干旱时,干枯病部呈灰白色,表面密布同心轮纹排列的小黑点。

病叶脱落较慢。

枝梢感病:①病梢由上而下枯死,多发生在寒害后的枝梢上,初期病部为褐色,后呈灰白色,其上散生许多小黑点,病健组织分界明显。

②多从叶柄基部腑芽处或从受伤皮层开始发病。

病斑初为淡褐色,椭圆形,后变长梭形,当病斑环绕枝梢时,病梢由上而下枯死。

花开后,病菌侵染雌蕊柱头,呈褐色腐烂,引起落花。

幼果受害,初呈暗绿色油渍状不规则形病斑,后扩展至全果。

天气潮湿时,病果上长出白色霉状物及淡红色小液点,以后病果腐烂干缩成僵果,不脱落。

长大后的果实受害,其症状表现有干疤、泪痕和腐烂3种类型,果梗受害,造成“枯蒂”,果实随之脱落。

苗木多在离地6~10cm处或嫁接口处开始发病。

病斑深褐色,形状不规则,严重时可引起上部枝梢死亡。

【防治方法】农业措施:①加强栽培管理,柑桔园要深翻改土,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避免偏施氮肥,及时排灌、防旱保湿及防虫;②及时修剪衰弱枝,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增强抗病能力;③剪除病梢、病叶、病果梗,清除落叶、落果,清园后喷1次波美1~2度的石硫合剂或40%灭病威500倍液;④采后处理,防止贮藏期发病,用特克多浸果。

化学防治:在落花后及落花后一个半月内进行喷药,每隔10d左右喷1次,连续喷2~3次,在7、8月间再喷1次,以防落果。

药剂可用40%灭病威500倍液,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50%多菌灵800倍液。

广东特色柑橘品种贡柑的研究进展

广东特色柑橘品种贡柑的研究进展

广东特色柑橘品种贡柑的研究进展郭雁君;吉前华;蒋惠;郭丽英;周希琴;胡亚平【摘要】“贡柑”是我国特定历史文化条件下产生的我国特有的一个柑橘地方农家优良品种,并在近年来成功产业化发展的一个宽皮柑橘的新产品.综述了我国贡柑有关遗传和资源、栽培和病虫害、采后生理和商品化处理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年(卷),期】2014(000)016【总页数】4页(P4993-4995,5049)【关键词】广东;贡柑;地方品种;研究进展【作者】郭雁君;吉前华;蒋惠;郭丽英;周希琴;胡亚平【作者单位】肇庆学院生命科学学院/肇庆学院果树研究所,广东肇庆526061;肇庆学院生命科学学院/肇庆学院果树研究所,广东肇庆526061;肇庆学院生命科学学院/肇庆学院果树研究所,广东肇庆526061;肇庆学院生命科学学院/肇庆学院果树研究所,广东肇庆526061;肇庆学院生命科学学院/肇庆学院果树研究所,广东肇庆526061;肇庆学院生命科学学院/肇庆学院果树研究所,广东肇庆52606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666.1贡柑是我国特定历史文化条件下产生的我国特有的一个柑橘地方农家优良品种。

在历史上,因为其品质特别优良,被封建王朝列为贡品,并在民间发展成为著名土特产。

近年来,广东省利用贡柑地方品种进行产业化开发,取得巨大的商业性成功。

广东省肇庆市德庆县贡柑被誉为“中华柑王”称号,德庆县也获得“中国贡柑之乡”称号,并获得国家的“原产地域产品认证”,广东省肇庆市四会贡柑也获批“原产地注册证明商标”。

贡柑的科学和技术研究也逐渐丰富,取得了很好的进展。

贡柑果形靓丽,果色金黄,皮薄核少,肉脆化渣,高糖低酸,集橙类外形美和橘肉质细嫩、易剥皮的双重优点。

据清光绪《四会县志》记载贡柑原产四会,乃橙和橘的自然杂交种,但其亲本已无从考究。

贡柑作为一个地方农家品种,没有经过现代育种上严格的选育种程序,经历长久的栽培历史,贡柑在不同的栽培群体之间发生遗传的分化,表现较大的遗传多样性。

水果采后炭疽病病原鉴定

水果采后炭疽病病原鉴定

水果采后炭疽病病原鉴定杨友联;刘永翔;刘作易【摘要】为弄清导致柑橘、西柚、葡萄、枇杷、芒果、香蕉和杨桃等常见水果采收后腐烂的炭疽病病原,采用单胞分离法,从具有病斑或腐烂的果实上分离得到21株炭疽菌属真菌,通过显微形态特征和多基因分子系统学对其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引起柑橘和西柚采后炭疽病的病原为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引起葡萄、枇杷、芒果、香蕉和杨桃采后炭疽病的病原分别为葡萄炭疽菌(C.viniferum)、荷花炭疽菌(C.nymphaeae)、亚洲炭疽菌(num)、香蕉炭疽菌(C.musae)和暹罗炭疽菌(C.siamense).【期刊名称】《西南农业学报》【年(卷),期】2014(027)003【总页数】10页(P1114-1123)【关键词】炭疽病;炭疽菌属;多基因分子系统学【作者】杨友联;刘永翔;刘作易【作者单位】六盘水师范学院生命科学系,贵州水城553004;贵州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贵州贵阳550006;贵州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贵州贵阳550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436.8炭疽菌属真菌是一类全球性广泛分布的植物病原菌,常引起农作物、果树等植物炭疽病,在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尤为严重,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如2008年我国安徽砀山县砀山梨在采收前爆发炭疽病,导致高达7亿元的严重经济损失[1]。

炭疽菌属真菌对水果的危害既可发生在采收前,也可发生在采收后储存及货架期间[2~3]。

目前对水果炭疽病的研究主要是针对引起水果采收前腐烂的病原菌方面[4~9],而对采收后引起腐烂的病原菌报道较少,仅少数研究者对采收后水果进行了研究[2~3]。

为此,笔者对引起柑橘、西柚、葡萄、枇杷、芒果、香蕉和杨桃7种水果采后腐烂的炭疽菌属真菌进行了分离和鉴定,旨在对水果采后仓贮期间果实腐烂的防治奠定病原学基础。

1 材料与方法1.1 标本采集与分离采用单胞分离法[10],从采集自云南、贵州、广西3省6个地区有病斑或已经开始腐烂的柑橘、西柚、芒果、香蕉、葡萄、枇杷和杨桃7种水果中共分离到炭疽菌属真菌21株(表1),菌株斜面4℃保存。

柑桔炭疽病的识别与防治

柑桔炭疽病的识别与防治

柑桔炭疽病会导致果实表面出现圆形或椭圆形的病斑,颜色呈淡褐色或
灰白色,病斑上会有轮纹或小黑点。随着病情加重,病斑会逐渐扩大,
导致果实软化、腐烂。
柑桔炭疽病的病原识别
病原菌
柑桔炭疽病的病原菌是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属于半知菌亚门、腔孢纲、黑盘孢目、炭疽菌科。该 病原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是柑桔生长过程中常见的真菌病害之一。
柑桔炭疽病的识别与防治
汇报人: 日期:
• 柑桔炭疽病简介 • 柑桔炭疽病的识别 • 柑桔炭疽病的防治方法 • 柑桔炭疽病的防治实践 • 柑桔炭疽病的防治案例分析
01
柑桔炭疽病简介
柑桔炭疽病的症状和危害
症状
柑桔炭疽病会导致叶片、枝条、果实等部位出现圆形或近圆 形的病斑,叶片上的病斑常有同心轮纹,中心灰白色,边缘 褐色;枝条上的病斑呈长条形,褐色;果实上的病斑常呈凹 陷状,有裂口,易腐烂。
柑桔炭疽病的发生规律和影响因素
发生规律
柑桔炭疽病的发生与环境条件密切相关。高温、高湿、多雨、寡日照的天气条 件有利于病原菌的繁殖和传播。
影响因素
土壤贫瘠、排水不良、树势衰弱等因素也会影响柑桔炭疽病的发生和流行。此 外,品种差异也会影响柑桔对炭疽病的抗性。
02
柑桔炭疽病的识别
柑桔炭疽病的症状识别
病菌滋生。
清除病源
及时摘除病叶、病果和枯枝,并 集中销毁,减少病菌来源。在采 收后,及时修剪果树,并做好清
园工作。
化学防治
预防为主
在果树生长期间,定期喷洒保护性杀菌剂,如波尔多液、代森锰锌等,以预防病害的发生。
治疗为辅
在发现病害后,及时喷洒治疗性杀菌剂,如苯醚甲环唑、咪鲜胺等,以控制病害的蔓延。但是需要注 意,在使用化学药剂时需要严格按照说明书上的使用方法和浓度进行配制,避免产生药害和污染环境 。

柑橘炭疽病菌的分离、鉴定及在果实上的潜伏侵染特性

柑橘炭疽病菌的分离、鉴定及在果实上的潜伏侵染特性

柑橘炭疽病菌的分离、鉴定及在果实上的潜伏侵染特性李菲菲;龙超安【期刊名称】《果树学报》【年(卷),期】2015(0)1【摘要】【目的】明确柑橘炭疽病原菌的种类及其潜伏侵染特性,为柑橘病害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对采自湖北省3个地区的炭疽病样品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形态学特征观察和致病性测定并采用r DNA-ITS序列分析法对代表菌株T4进行分子鉴定。

此外,通过组织分离法,研究炭疽病菌在柑橘花器和发育期果实上的潜伏情况。

【结果】获得的19株致病菌均为胶孢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但菌株间的致病力存在明显差异;T4菌株的测序结果与NCBI已登录的胶孢炭疽菌序列(FJ459917.1,FJ459916.1)比对发现,一致性达100%。

柑橘炭疽病菌在花器和果实上的潜伏侵染呈一定的规律性:花器官中,花瓣的带菌率最高;果实上,果蒂和脐部带菌率最高,其次为果柄部位。

【结论】研究区域的柑橘花和果实均携带胶孢炭疽病菌,该病菌具有潜伏侵染的特性。

生产上要重视花期的病害防控,果实采后贮藏时需重视对果蒂部、脐部及果柄部位的消毒处理。

【总页数】8页(P108-114)【关键词】柑橘;炭疽病菌;致病性;r;DNA-ITS;潜伏侵染【作者】李菲菲;龙超安【作者单位】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园艺植物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436.66【相关文献】1.红富士苹果果实中炭疽病病菌的分离与鉴定 [J], 陈汝;翟浩;聂佩显;薛晓敏;王贵平;王金政2.红富士苹果果实炭疽病病菌的分离与鉴定 [J], 陈汝;王金政;薛晓敏;王贵平3.不同地区潜伏侵染香蕉果实的炭疽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J], 刘秀娟;黄圣明4.蓝莓果实潜伏侵染病原真菌的分离与鉴定 [J], 秦士维;夏秀英;安利佳5.香蕉采后果实炭疽病菌的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 [J], 张德涛;高艳丽;黄永辉;杨媚;周而勋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柑橘病虫害

柑橘病虫害

●柑橘花蕾蛆
1.形态识别
成虫形似蚊子。雌虫体长约1.9~2.2mm,黄褐色。 体、翅被黑色细毛。前翅膜质透明,有紫色金属闪光, 腹末有一剌状产卵器。雄虫体长约1.2~ l.5mm,灰黄 色,腹部末端椭圆形,具l对向上弯曲的抱握器。成熟 幼虫体长约3 mm,长纺锤形,橙红色,前胸腹面有一 褐色“Y”状剑骨片。
柑橘溃疡病
柑橘溃疡菌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citri(Hasse)Dye,属细菌薄壁菌门、黄单胞菌属。
2.病原
3.发病特点
病菌在病组织内越冬。次年春季溢出菌脓,借风、雨、 昆虫和枝叶接触而传播。病菌由气孔、水孔、皮孔和伤 口侵入。细菌侵入后经4~6d的潜育期,出现新病斑。 雨后溢出菌脓,又可进行多次再侵染。并随苗木、接穗、 果实的调运作远距离传播。高温、多湿有利于此病的发 生。柑橘类果树的属或种之间的抗病性有差异。柑橘属 与枳壳属易感病,而金柑属抗病力很强。
3.防治要点
柑橘黑刺粉虱Aleurocanthus spiniferus Quaintance属同翅目,粉虱科。分布于西南、 华南、华东、华中等地。除危害柑橘、金橘、 柚、橙等果树外,还危害月季、蔷薇、白兰、 玫瑰、米兰、山茶等花卉植物。以成虫和若虫 群集于植物叶背吸食汁液,并排出蜜露,诱发 煤污病,使叶变黄脱落。严重时导致枯枝甚至 全株枯死。
●柑橘溃疡病
柑橘溃疡病是柑橘重要病害之一。我国广东、广西、福建、 浙江、湖南、江西、四川、贵州等地都有分布。是国内检疫 对象。
1.症状识别
危害橘、橙、柚、柠檬等植物的叶片、嫩梢、果实。叶片 受害,最初在正面生针头大的黄色小点,背面出现黄色或暗 绿色油渍状斑点。逐渐扩大为近圆形的木栓化灰褐色病斑, 正反两面突起,中央凹陷破裂如火山口状,并有细轮纹,周 围有黄绿色晕圈。有时几个病斑愈合成不规则形的大病斑。 果实、枝梢发病,病斑与叶上相似,但木栓化程度更高,裂 口大且深,无晕圈。枝梢发病,多发生于夏梢上,常多个病 斑环绕枝梢而枯死。

柑橘炭疽病的诊治

柑橘炭疽病的诊治

柑橘炭疽病的诊治作者:高超跃来源:《果农之友》2008年第05期近年来,柑橘炭疽病在大部分柑橘产区爆发成灾。

该病可在叶片、枝梢、果梗、果实上发生,发病后常引起落叶、枯梢、落果、蒂枯、树皮爆裂,造成柑橘树势衰弱及减产减收,还会引起贮藏期烂果。

1 症状识别柑橘炭疽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病原属半知菌亚门,有刺炭疽孢属。

病部的黑色小点是病原菌的分生孢子盘,初埋生于寄主表皮下,后暴露,在潮湿条件下涌出朱红色分生孢子团。

柑橘炭疽病通常有急性型(亦称叶枯型)和慢性型(亦称叶斑型)二种类型。

叶片受害,急性型多发生于嫩叶,病斑多自叶缘,叶尖或沿主脉发生。

初发时出现似开水烫过的水渍状退绿小斑点,许多病斑相结合迅速扩大成不规则大病斑,后呈赤褐色或黑褐色,导致叶片干枯落叶,病情扩展迅速,危害严重。

慢性型多发生于成、老叶上,多出现于叶缘或叶尖处,呈近圆形、半圆形或不规则形。

稍有凹陷,病健组织分界明显。

中央灰白色上有黑色小粒点,边缘褐色或深褐色。

树梢受害,急性型多从嫩梢顶端开始发病并迅速向下蔓延,造成新梢凋萎变黑或干枯。

嫁接苗多从离地7~10厘米或嫁接口处发病。

慢性型多发生于老、弱枝,多以腋芽处开始,病斑初为淡褐色,椭圆形,后扩大为梭形、灰白色,病健交界处有褐色边缘,病部环绕枝梢一周后,即由上而下枯死。

春季降雨期长的年份,若果园积水,树体衰弱、冻伤或喷药损伤,其主干常沿流水处出现潮湿水渍状条斑,最后皮层纵裂长度可在2米以上,使树势迅速衰弱。

甚至死亡。

花、果实(幼果、成长果及成熟果)均易发病。

花期受害,柱头变褐色腐烂,引起落花。

幼果受害,初呈暗绿色油渍状斑点,后扩展成大病斑或扩展至全果,病部略凹陷,变深褐色。

导致腐烂落果或干缩成僵果挂于树上。

成长果受害,多从果柄变褐色,接着果蒂变褐色,然后果蒂周围的果皮变褐色,导致落果;病斑也会发生于果的其他部位。

近成熟果发病,常在采收前遇降雨后的短时期内大发生,病果皮上有一些似开水烫过的雨滴大小的暗褐色斑点,呈“泪痕”状,病果不耐贮藏。

柑橘炭疽病菌的生物学特性及枯草芽胞杆菌对其的抑制作用

柑橘炭疽病菌的生物学特性及枯草芽胞杆菌对其的抑制作用

柑橘炭疽病菌的生物学特性及枯草芽胞杆菌对其的抑制作用作者:邹娟姚卓尚永华来源:《植物保护》2016年第01期摘要:近5年来,湖南麻阳苗族自治县的柑橘种植园发生柑橘炭疽病。

采集发病柑橘植株,分离其病原菌,从病原菌的培养性状和形态学特征、内转录区(ITS)序列分析和系统发育关系比较等方面对该病原菌进行了鉴定,并探索了枯草芽胞杆菌(Bacillus subtilis)CGMCC 1.354对其的抑制作用。

结果表明:该地区柑橘炭疽病菌为盘长孢状刺盘孢(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枯草芽胞杆菌CGMCC 1.354对该病原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分泌的抑菌物质能抑制柑橘炭疽病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

关键词:柑橘炭疽病;盘长孢状刺盘孢;枯草芽胞杆菌;抗菌活性中图分类号:S 436.661.14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05291542.2016.01.011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itrus pathogen 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and the inhibitory effect of Bacillus subtilis on the fungusZou Juan,Yao Zhuo,Shang Yonghua(Key Laboratory of Research and Utilization of Ethnomedicinal Plant Resources of Hunan Province,Department of Life Sciences, Huaihua University, Huaihua418000, China)AbstractAnthracnose on citrus has occurred in Mayang Miao Autonomous County, Hunan Province in the recent five years. The pathogen causing citrus anthracnose was isolated from citrus orchards of Mayang Miao Autonomous County. Based on cultural and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ribosomal DNA (rDNA) 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ITS) sequence analysis and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s with other species of Colletotrichum, the pathogen was identified as 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Bacillus subtilis CGMCC 1.354 showed strong antagonistic activity against the pathogen, and the antifungal substance produced by B.subtilis CGMCC 1.354 strongly inhibited the hyphal growth and spore germination of C.gloeosporioides.Key wordscitrus anthracnose;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Bacillus subtilis;antagonistic activity 湖南省麻阳苗族自治县是该省柑橘的主产县,柑橘种植面积近1.3万hm2,年产量达30万t[1]。

柑橘炭疽病的病原体

柑橘炭疽病的病原体

柑橘炭疽病的病原体炭疽病是柑橘比较常规的一种病,它具有范围大持续时间长的特点,研究表明,柑橘炭疽病主要病原的大规模繁殖会带来危害。

主要胶质细胞炭疽菌引起的柑橘炭疽病,真菌是半知菌亚门的弱寄生真菌。

下面,我们来调查一下柑橘炭疽病的病原体。

1、柑橘炭疽病柑桔炭疽病常引起大量落叶、落果、枯枝和树皮爆裂,严重时可导致全株死亡。

在水果的贮藏和运输过程中,也会引起大量的腐烂。

炭疽病可发生在柑橘树上部的不同部位。

多数叶斑出现在叶缘或叶尖,圆形或不规则形,浅灰色棕色,棕色边缘,病变部位间边界清晰。

小黑点,有同心圆的螺旋排列在现场。

从叶柄基部的腋芽开始,斑块最初为浅棕色,椭圆形;后膨大为纺锤形,灰白色,在病与健康的交界处有棕色边缘,上面有小黑点。

雌蕊柱头感染后,往往出现褐腐和落花现象。

幼果病,早期为深绿色不规则病斑,它有白色霉菌或猩红色小液点。

膨胀到整个果实后,变成黑色坚硬的果实挂在树枝上。

果梗受害后,最初褪色为绿色,浅黄色,然后变成褐色,干燥,果实立即脱落,还把病果变成硬实的果实挂在树上。

2、柑橘炭疽病的病原体我们的研究表明,炭疽病是一种常见的真菌,在农业生产中具有寄生性和多样性。

他主要喜欢高温潮湿的环境,具有潜伏感染的特点。

菌丝体和分生孢子。

病态的多汁的叶子,在水果上。

过冬。

感染初期,主要为枯枝病。

在第二年春天。

分生孢子是在生病的组织上产生的。

它们主要通过风、雨和昆虫传播。

它们在树的伤口上有毛孔和表皮。

发动入侵。

树里潜伏着。

如果有不好的栽培因素,很容易引起疾病。

在将来,分生孢子感染将会发生很多次。

炭疽病在柑橘上。

每年都会发生。

疾病的程度。

它直接关系到气候栽培和管理的条件。

所以我们想要根治柑橘炭疽病,冬季的清园工作一定要做好,也要做好病虫害的防治,以及对于柑橘药物的治疗。

在上面我们了解了柑橘炭疽病的病原体的特性,也了解可柑橘炭疽病的原理,这些对于我们了解柑橘病,以及对于炭疽病的预防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希望大家阅读文章后都能有所收获。

柑橘炭疽病病原菌分子鉴定的研究进展

柑橘炭疽病病原菌分子鉴定的研究进展

柑橘炭疽病病原菌分子鉴定的研究进展
孙思;王军;王胜坤;何银银;周而勋
【期刊名称】《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2(025)001
【摘要】对应用各种分子手段检测和鉴定柑橘(Citrus spp.)炭疽病原菌(Colletotrichum spp.)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这些分子技术与常规方法相比较的优势及在该病病原菌鉴定上的重要作用进行了阐述,最后对今后柑橘炭疽病病原菌鉴定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总页数】5页(P62-66)
【作者】孙思;王军;王胜坤;何银银;周而勋
【作者单位】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广东广州510642/华南农业大学林学院,广东广州510642;华南农业大学林学院,广东广州510642;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广东广州510520;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广东广州510642;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广东广州51064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436.661.14
【相关文献】
1.野生柑橘炭疽病鉴定 [J], 尹良芬;都胜芳;蔡明历;罗朝喜
2.'芽黄'红瑞木炭疽病病原菌的分子鉴定 [J], 罗卿权
3.柑橘炭疽病菌的分离、鉴定及在果实上的潜伏侵染特性 [J], 李菲菲;龙超安
4.浙江地区柑橘炭疽病病原菌对甲基硫菌灵的抗性水平及其分子机制研究 [J], 蒲占湑;鹿连明;黄振东;胡秀荣;陈国庆
5.重庆及周边部分地区柑橘炭疽病菌鉴定 [J], 焦雁翔;王日葵;胡军华;贺明阳;周炼;杨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贡柑(皇帝柑)疑似“急性炭疽病”的病原鉴定

贡柑(皇帝柑)疑似“急性炭疽病”的病原鉴定

贡柑(皇帝柑)疑似“急性炭疽病”的病原鉴定阳廷密;邓明学;王明召;张素英;门友均;唐明丽;张戈壁;覃旭【期刊名称】《南方园艺》【年(卷),期】2011(022)005【摘要】贡柑疑似“急性炭疽病”在广东、广西危害不断加重,生产上采用防治“急性炭疽病”的药剂和方法,防治效果并不理想,果农对控制该病的危害已失去信心。

为了确定该病的病原,从各贡柑产区采集疑似“急性炭疽病”的病枝、病叶上分离得到柑桔链格孢菌和炭疽病菌,经科赫氏法则验证,确定引起该病的致病菌是柑桔链格孢茵(Alternariacitri),不是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总页数】3页(P30-32)【作者】阳廷密;邓明学;王明召;张素英;门友均;唐明丽;张戈壁;覃旭【作者单位】广西柑桔研究所,广西桂林541004;广西柑桔研究所,广西桂林541004;广西柑桔研究所,广西桂林541004;广西柑桔研究所,广西桂林541004;广西柑桔研究所,广西桂林541004;广西柑桔研究所,广西桂林541004;广西柑桔研究所,广西桂林541004;广西柑桔研究所,广西桂林541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436.669【相关文献】1.汉江河谷地区椪柑急性炭疽病发生特点及其综合防治技术 [J], 王开昌;常发杰;王平杰;李光富2.贡柑炭疽病的发生及防治 [J], 罗秋生; 邓晓芳3.山药炭疽病研究——Ⅰ炭疽病的症状及其病原鉴定 [J], 黄云;王洪波;李庆;秦芸4.贡柑炭疽病综合防控及关键栽培技术:防治炭疽病技术新突破 [J],5.椪柑春季急性型炭疽病的发生与树体缺钾的关系 [J], 胡世全;汤先锡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柑橘炭疽病研究现状与展望

柑橘炭疽病研究现状与展望

柑橘炭疽病研究现状与展望胡殿明【摘要】柑橘炭疽病是一种常见的,为害较为严重的真菌性病害,其病原菌是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柑橘炭疽病一般在夏秋季节,高温多雨的条件下较容易发病.目前对柑橘炭疽病的防治方法主要是进行合理的田间管理和使用合适的化学农药.本文基于近期关于柑橘炭疽病的研究报道,对柑橘炭疽病的病症及为害、病原体、发病规律、防治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综述.对近期柑橘炭疽病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简要的小结,提出了今后柑橘炭疽病研究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及其发展趋势.【期刊名称】《赣南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0(031)003【总页数】4页(P87-90)【关键词】柑橘;炭疽病;刺盘孢属;综述【作者】胡殿明【作者单位】赣南师范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江西,赣州,34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436.66柑橘炭疽病是柑橘生产中的一种普遍发生,为害严重的真菌病害.我国主要的柑橘产区大多数都有炭疽病发生的报道.该病主要为害叶片、枝梢、果实,造成落叶、梢枯、落果及果实腐烂,对产量和果实的品质均有较大影响[1].由于柑橘炭疽病发生普遍、为害严重等特点,对柑橘炭疽病的研究一直受到学者们的广泛重视.湖南省园艺研究所对当地的柑橘炭疽病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对柑橘炭疽病的为害、病原体、发生规律等都有较为详细的报道[2].刘干生等则对柑桔果实炭疽病的为害与防治进行了研究和探讨[3].吴美玲对柑桔炭疽病的识别与防治进行了综述[4].Agostini等描述了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 三个不同菌株的形态,并研究了其病理特征[5].Brown等对寄生于不同品种的柑橘上的C. gloeosporioides 的不同菌株进行了分子系统学的分析,认为它们起源于同一祖先[6].Brown综述了C. gloeosporioides影响采收后柑桔果实的几个因素.[7]在众多的研究中报道中,研究的侧重点各有不同,研究方法和研究地点也差异甚大.然而,目前为止,未见对柑橘炭疽病研究的综述性报道.本文在参考柑橘炭疽病研究报道的基础上,对柑橘炭疽病的病症及为害、病原体、发生规律和防治等方面做一个较为系统的综述,并对目前柑橘炭疽病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方向进行了讨论.1 病症及为害大量的研究报道中都涉及了柑橘炭疽病的发病症状和危害[3-4、8].1.1 发病症状在关于柑橘炭疽病的研究报道中,不同柑橘产地柑橘炭疽病的发病症状的描述虽有差异,但大同小异,其基本特征都是相似的.在柑橘生产过程中,对柑橘炭疽病的田间识别主要是通过观察其发病症状.柑橘炭疽病可以为害柑橘的叶片、树梢及花果.因此,其发病症状主要体现在叶片、树梢及花果的形态发生改变.1.1.1 叶片叶片受害有两种症状类型: 一是急性型(叶枯型):其症状常从叶尖开始, 初为暗绿色,像被开水烫过的样子,病、健部边缘处很不明显,后变为淡黄或黄褐色,叶卷曲,叶片很快脱落.该病从开始到叶片脱落不过是3-5 天.叶片已脱落的枝梢很快枯死, 并且在病梢上产生许多朱红色而带粘性液点.二是慢性型( 叶斑型) :其症状多出现在成长叶片或老叶的叶尖或近叶缘处, 圆形或近圆形,稍凹陷,病斑初为黄褐色,后期灰白色,边缘褐色或深褐色.病、健部分界明显.在天气潮湿时,病斑上出现许多朱红色而带粘性的小液点, 在干燥条件下,则在病斑上出现黑色小粒点,散生或呈轮纹状排列.这是该病菌的分生孢子盘和分生孢子.病叶脱落较慢[4].1.1.2 树梢树梢受害,急性型多从嫩梢顶端开始发病并迅速向下蔓延, 造成新梢凋萎变黑或干枯.嫁接苗多从离地7-10 厘米或嫁接口处发病.慢性型多发生于老、弱枝,多以腋芽处开始,病斑初为淡褐色,椭圆形,后扩大为梭形、灰白色,病健交界处有褐色边缘,病部环绕枝梢一周后, 即由上而下枯死.[8]1.1.3 花果花期受害,柱头变褐色腐烂,引起落花[8].幼果受害部位多在幼果果蒂以下的赤道上部,初期出现暗绿色病斑,后逐渐扩大变为褐色斑块,似云纹状,斑块边缘有黄色晕带,只在表皮层危害.成熟果实受害从果蒂部开始,病斑黑褐色,逐渐扩展,最终导致全果腐烂[3].1.2 为害柑橘炭疽病对柑橘的叶片、树梢及花果都可以造成危害.不同柑橘产区,其为害程度有较大差异.2002年,江西南丰蜜橘产区出现柑橘炭疽病的大爆发,严重的果园发病率高达80%-100%[9].刘干生等(2005年)报道,湖南省安化县刚采收的富川早熟温州蜜柑29500 kg,其中由于炭疽病危害而腐烂的果实达2630 kg,占总产的9% ,经济损失2945元[3].曾木生,夏小明(2008年)报道,由于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近年来部分果园脐橙炭疽病为害极大,尤其在冬季干旱年份更为严重,造成大量落叶,只剩顶端几片秋梢叶片,老叶基本落光,严重削弱树势,影响来年产量,挫伤果农积极性,已成为赣南脐橙产业的重要病害[10].葛红心等(2000年)报道,炭疽病是汉中地区柑桔的主要病害,60 年代后期、70 年代初及80 年代中期都曾大流行.1999 年春再次大暴发,造成柑桔园大面积枝梢和叶片青枯,对柑桔生产影响很大[11] .赵兴喜等(2007年)报道,柑桔炭疽病是陕南柑桔园的主要病害,近年来发生危害十分严重,2005年冬季在安康市汉滨区枣园村和九里湾村造成大面积柑桔树落叶、枝枯和枝干爆皮.陕西南部柑桔炭疽病曾在解放前后、1960-1962 年、1969-1972 年三度大发生,引起冬春季大量落叶、枝枯和枝干爆皮,对树势和产量影响极大[12] .宋惠安(2003年)报道,湖南省桃源县盘塘镇王家当村的柑桔园普遍发生严重落叶现象,经有关专家现场鉴定系柑桔急型性炭疽病[13].我国各大柑橘产区几乎都有柑橘炭疽病为害的报道,而且损失都较为惨重.2 病原体柑桔炭疽病原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属半知菌类, 黑盘孢目,刺盘孢属.C. gloeosporioides 广泛寄生于被子植物,并普遍发生于柑橘属.C. gloeosporioides 通常在柑橘的老死枝干或叶片上大量繁殖,并产生分生孢子层,孢子可以在柑橘枝干、树叶或果实上萌发,产生菌丝体,侵入植物组织,当通常不发病.当柑橘收到其他病虫害侵染,或柑桔果实成熟时,开始出现炭疽病病症,导致减产[5].柑桔炭疽病发生时,病部黑色小粒点是病原菌的分生孢子盘, 初埋生于寄主表皮下, 后突露表面, 在潮湿条件下涌出朱红色分生孢子团[12]. 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通常翻译成“盘长孢状刺盘孢菌”[1,4,14],是一种潜伏侵染期较长的弱寄生性病菌[11].3 发病规律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病组织中越冬,夏秋高温多雨条件下,分生孢子借风雨和昆虫传播,从气孔、伤口或直接穿透表皮侵入寄主组织[15].整个桔苗生长期均可染病[16].该病春梢少于夏梢、幼嫩枝叶多于老枯叶、树势衰弱多于健树、过熟的有伤的果实都易感病[17] .冻害后柑桔树势衰弱可诱发和加剧此病的发生[18].各柑橘产区发病时期不同.在陕西城固县,一般5月上旬为该病传播期,7月中旬至8 月下旬为发病期[14].4 防治在目前的研究报道中,对于柑橘炭疽病的防治主要是采用化学农药的方法以及果树田间管理预防的方法.4.1 化学农药防治张利平等(2008年)报道,18%苯醚甲·拌SC对柑橘炭疽病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但不是很理想[19] .彭龙(2002年)报道,30 %爱苗防治柑桔炭疽病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在脐橙的幼果期及膨大期使用,对果实安全,无不良影响,可以推广应用[20].张先平等(2000年)报道50% 垦原多霉威可以在柑桔产区作为防治柑桔炭疽病的新药剂进行大面积推广使用[21].彭埃天等(2008年)通过对几种新杀菌剂对柑橘炭疽病的防治效果试验发现:施药3次后15d,以20%苯醚甲环唑4000倍、25%凯润2 000倍和70% 品润600倍对柑桔炭疽病的防效最好,平均防效分别达到80.07%、78.78%和76.47%;70% Delan 1 000倍、10%世高1 500倍和60%百泰1 000倍对柑桔炭疽病的防效次之,平均防效分别为74.20%、73.25%和72.62%;而10%世高2 500 倍、25%凯润3 000倍和20%苯醚甲环唑5 000倍对柑桔炭疽病的防效稍差,平均防效分别为67.50%、66.80%和66.19%.其中,20%苯醚甲环唑4 000倍和25%凯润2 000倍对柑桔炭疽病的防效显著优于70% Delan 1 000倍、10%世高1 500倍和60%百泰1 000倍.在供试药剂中,以70%品润600倍液的平均防效居中,与防效最好的4种药剂处理相比,其防效差异不显著;而10%世高2 500倍、25%凯润3 000倍和20%苯醚甲环唑5 000倍处理对柑桔炭疽病的防效显著不如防效最好的6种药剂处理[22].李鸿筠等(2002年)通过对照实验发现:在咪鲜胺乳油600倍液、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果菌灵800倍液、多菌灵1 000倍液和代森锰锌600倍液这几种杀菌剂中,对柑橘果实上炭疽病防治效果以代森锰锌600倍液和果菌灵800倍液防治效果最好,对柑橘叶片上炭疽病的试验结果, 咪鲜胺乳油600倍液的效果最好[23].Chen 等报道了真菌生长调节抑制剂对甜橙开花后果实掉落有很好的抑制作用[24].4.2 田间管理防治在现有关于柑橘炭疽病的报道中,大部分是文献都提到通过良好的田间管理,合理施肥,修枝蔬果等方法来增强树势,增加果树对炭疽病的抵抗能力,减少柑橘炭疽病的发病率.黄钧如和黄立新在讨论2002年江西南丰蜜橘炭疽病大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的文章中认为,应该增施有机肥,避免偏施氮肥,适当施用磷、钾肥;冬季结合修剪,除去病枝、枯枝,清除落叶、落果,集中烧毁或深埋.同时,全园喷1次波美1-2度的石硫合剂,以减少越冬菌源[9].李华认为,应该合理密植, 适当修剪, 把病枝、虫枝、弱枝剪除使果园通风透光以增强树势减轻发病[17].曹炎成等认为,因该重视果园深翻改土,增施有机肥料和复合肥料,及时排水及灌水,使树体保持健康生长的状态;剪除枯枝、病虫枝、果梗,集中烧毁,清除落叶落果,以便达到消灭病原的目的[25].姚宝芬,李红梅提出了柑橘急性炭疽病的几条防治措施:(1)深翻改土,培肥地力;(2)避免偏施氮肥,适当增施磷钾肥;(3)及时排水,适时灌溉;(4)结合修剪,清理枯枝落叶[15] .郭宝泉对柑桔苗期炭疽病的防治提出: (1)搞好排灌,特别是稻田和低洼地苗圃,整地作畦时要深沟高畦,雨季注意清沟排水,伏秋干旱时及时灌水抗旱;(2)注意观察,柑桔炭疽病发病高峰期是春梢生长后期,要加强田间观察,及时掌握病情,以便采取防治措施;(3) 土壤消毒苗圃整地时,旋耕前667 m2撒施石灰100 kg + 75%敌克松2.5 kg进行消毒,杀死土壤中立枯病、青枯病、根腐病、疮痂病等病原;(4) 科学管理,多施有机肥壮苗,增强苗木的抗病能力;合理密植,株行距以6 cm × 23 cm为宜,667 m2栽砧木苗4万株左右,以利苗地通风透光;晴天抹芽摘心,切勿雨天或露水未干时进行,以免造成伤口和病害交叉感染;及时摘除病叶,剪除病株集中烧毁;注意防治食叶性害虫[26].王卫芳和冷怀琼通过实验调查认为:改善树体营养对炭疽病可取得某种程度的防治效果.从生理防除着手,提高树势,培育健壮树体,增强抗病力,辅以化学保护,是较有效的经济的防治手段[27].5 小结与展望5.1 小结目前,柑橘炭疽病的研究非常活跃,学术研究报道较多.综合现有的关于柑橘炭疽病研究报道的文献资料,目前研究的重点在于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柑橘炭疽病发病调查,特别是对局部地区柑橘炭疽病发生的报道;第二,柑橘炭疽病的发病规律,主要是不同柑橘产地在什么季节发病,什么天气条件下容易发病的报道;第三,柑橘炭疽病的防治,其中,对于如何通过田间管理的办法来预防柑橘炭疽病的报道较多,也有不少是通过对照实验来确定不同化学农药的田间防治柑橘炭疽病的效果. 5.2 研究展望柑橘炭疽病的大量研究报道体现了科研工作这对柑橘的极其重视,并做了大量意义重大的工作.在现有的工作基础上,以下工作将是柑橘炭疽病研究需要解决的问题或发展方向:第一,对全国范围内的柑橘产区的柑橘炭疽病发病情况进行系统的长时间(5年以上)的调查统计.通过系统的调查统计,可以掌握柑橘炭疽病的发病规律,为预防柑橘炭疽病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也为柑橘炭疽病病原菌的生态分布规律的研究提供极为重要的资料.第二,对柑橘炭疽病病原菌的形态学、生理特性等进行系统研究.在已有的众多报道中,对柑橘炭疽病的病原菌研究较少,很多研究报道中甚至连病原菌的学名都没有提到.而对病原菌的研究是我们控制柑橘炭疽病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应该加以重视.在出现柑橘炭疽病的柑橘产区,应该对柑橘炭疽病病原菌进行分离,获得纯培养,再进行进一步的生物学研究.第三,生物防治和生态防治.在柑橘炭疽病的防治手段上,除了要考虑其防治效果外,还要考虑所使用的化学农药对柑橘的果品会不会造成损害,会不会有农药残留的问题.生物防治和生态防治是目前农林业病虫害防治的发展趋势,因此,在柑橘炭疽病的防治研究中,因该注重生态防治或生物防治的应用.【相关文献】[1] 汪小川,缪凯. 柑橘炭疽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J]. 四川农业科技,2008(11):48.[2] 舒广平. 柑桔炭疽病研究 [J]. 中国南方果树,1983(2):10-12[3] 刘干生,等. 柑桔果实炭疽病的危害与防治[J]. 中国南方果树,2005,34(5): 19.[4] 吴美玲. 柑桔炭疽病的识别与防治[J]. 福建农业,2007(9):23.[5] Agositni, J.P., Timmer, L.W. and Mitchell, D.J. Morphological and pat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trains of 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from citrus[J]. Phytopathology, 1992,82: 1377-1382.[6] Brown, A.E., Sreenivasaprasad, S. and Timmer, L.W. Molecular characterization of slow-growing orange and Key lime anthracnose strains of Collectotrichum from citrus as C. acutatum[J]. Phytopathology, 1996,86: 523-527.[7] Brown, G.E. Factors affecting postharvest development of Collec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in Citrus fruits[J]. Phytopathology, 1975, 65: 404-409.[8] 高超跃. 柑橘炭疽病的诊治[J].果农之友. 2008(5):31.[9] 黄钧如,黄立新. 2002 年南丰蜜橘炭疽病大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J]. 植保技术与推广, 2003, 23(3): 22-24.[10] 曾木生,夏小明. 赣南脐橙炭疽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J]. 现代园艺,2008(1):34.[11] 葛红心,张吉昌,吴京. 汉中地区柑桔炭疽病暴发原因及防治对策[J]. 中国南方果树,2000,29(3):13.[12] 赵兴喜,等. 陕南柑桔炭疽病发生与防治[J]. 陕西农业科学,2007 (4):461-462.[13] 宋惠安. 桃源县爆发柑桔炭疽病[J]. 柑桔与亚热带果树信息,2003,19(11):42.[14] 王博. 柑橘炭疽病发生成因及防治对策[J].植物医生,2008,21(4):9-10.[15] 姚宝芬,李红梅. 柑桔急性型炭疽病综合防治技术[J]. 云南农业科技,2007(4):53.[16] 郭宝泉. 柑桔苗期炭疽病的防治技术[J]. 现代园艺,2007(7):30.[17] 李华. 赤水市柑桔炭疽病和煤污病的发生与防治[J]. 植物医生,2005,18(5):18-19.[18] 谢玉明, 张秋明. 冻后柑桔树脂病和炭疽病的防治[J]. 湖南农业,2008(6):16.[19] 张利平,等. 18%苯醚甲·拌SC防治柑橘炭疽病田间药效试验[J]. 浙江柑橘,2008,25(3):33-34.[20] 彭龙. 30 %爱苗防治柑桔炭疽病效果好[J]. 江西园艺,2002(5):14.[21] 张先平,等. 50% 垦原多霉威防治柑桔炭疽病效果初报[J]. 陕西农业科学,2007(7): 18.[22] 彭埃天,等. 几种新杀菌剂对柑桔炭疽病的防治效果[J]. 广东农业科学,2008(11):62-64.[23] 李鸿筠,等. 几种杀菌剂防治柑桔炭疽病药效试验[J]. 中国南方果树,2002,31(3):81.[24] Chen, H.Q., Kekkers, K.L. et al. Evaluation of growth regulator inhibitors for controlling postbloom fruit drop (PFD) of citrus induced by the fungus Colletotrichum acutatum[J]. HortScience 2006, 41: 1317-1321.[25] 曹炎成,等. 柑桔蒂枯型炭疽病的发生特点与防治技术[J].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19):132.[26] 郭宝泉. 柑桔苗期炭疽病的防治技术[J]. 现代园艺, 2007(7):30.[27] 王卫芳,冷怀琼. 柑桔炭疽病菌潜伏侵染的研究IV. 柑桔炭疽病的发生与树体营养的关系[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1991,9(2):211-214.。

高温高湿,柑橘炭疽病的危害有多大?

高温高湿,柑橘炭疽病的危害有多大?

高温高湿,柑橘炭疽病的危害有多大?近期4月中下旬来袭的高温热浪,有些果农柑橘园突发性的大量落叶落果,不由得想到柑橘炭疽病。

这种天气情况柑橘果树容易发生炭疽病,不得不重视。

那么,柑橘炭疽病怎么防治?病原菌及危害症状介绍柑橘炭疽病是由盘长孢状刺盘孢菌侵染引起的一种真菌性病害。

病原菌属于半知菌亚门腔孢纲黑盘孢目黑盘孢科刺盘孢属,其最适生长温度为21℃~30℃,最高35~37℃,最低9~15℃。

它主要为害叶片、枝条和果实,也可为害苗木、花近期4月中下旬来袭的高温热浪,有些果农柑橘园突发性的大量落叶落果,不由得想到柑橘炭疽病。

这种天气情况柑橘果树容易发生炭疽病,不得不重视。

那么,柑橘炭疽病怎么防治?病原菌及危害症状介绍柑橘炭疽病是由盘长孢状刺盘孢菌侵染引起的一种真菌性病害。

病原菌属于半知菌亚门腔孢纲黑盘孢目黑盘孢科刺盘孢属,其最适生长温度为21℃~30℃,最高35~37℃,最低9~15℃。

它主要为害叶片、枝条和果实,也可为害苗木、花和果梗,常常造成大量落叶、落花、落果、枝梢枯死和果实腐烂,还会造成树皮爆裂、树势衰退、产量下降,严重时可致病株整株死亡。

1.叶片症状叶片发病症状分为两种,慢性叶斑型和急性叶枯型。

慢性叶斑型病斑多发生在老叶近叶缘处,病斑多为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边缘为深褐色,中部为灰白色,病部和健康部分界明显,发病后期病斑上产生轮纹状排列的黑色小粒点。

多雨潮湿天气,病斑上的黒粒点中溢出许多橘红色黏质小液点。

慢性叶斑型急性叶枯型常发生在雨后高温季节的未成熟的新叶上,多从叶缘和叶尖或沿主脉产生,初期病斑呈淡青色或青褐色斑,颇似热水烫伤,后迅速扩展成水渍状、边缘不清晰的波纹状大病斑,上面也生有桔红色带粘性的小液点,病叶腐烂,从而造成全株性严重落叶。

急性叶枯型2.花果症状花朵受害后呈褐色腐烂而落花。

幼果受害初期,初呈暗绿色油渍状不规则形病斑,后扩展至全果。

湿度大时,病果上长出白色霉状物及淡红色小液点,以后病果腐烂干缩成僵果,不脱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 ycosystema菌 物 学 报15 July 2010, 29(4): 488-493jwxt@ISSN1672-6472 CN11-5180Q©2010 Institute of Microbiology, CAS, all rights reserved.广东省柑橘炭疽病病原菌的形态与分子鉴定王震 杨媚 杨迎青 彭正凯 周而勋*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热带亚热带真菌研究室 广州 510642摘 要:炭疽病是柑橘的主要真菌性病害之一。

2007年春,广东省德庆县名优柑橘品种贡柑炭疽病暴发流行。

为了明确该县及广东省其他地区柑橘炭疽病菌的种类,为防治提供依据,对采集自广东省6个地区柑橘属10个栽培品种上的炭疽病样本进行病原菌分离,共获得柑橘炭疽病菌单孢菌株75株,对其中10株代表性的菌株进行了种类鉴定。

通过培养性状和形态学特征观测、核糖体DNA(rDNA)内转录间区(ITS)序列分析、ITS区特异性引物PCR检测和系统发育关系比较等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10个柑橘炭疽病菌菌株均为盘长孢状刺盘孢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未发现国际上其他国家报道的严重危害柑橘花器和幼果部位的柑橘花后落果病病原菌——尖刺盘孢C. acutatum。

关键词:盘长孢状刺盘孢,形态学特征,核糖体DNA内转录间区序列分析Morphological and molecular identification of citrus anthracnose pathogen from Guangdong ProvinceWANG Zhen YANG Mei YANG Ying-Qing PENG Zheng-Kai ZHOU Er-Xun*Laboratory of Tropical & Subtropical Fungi, College of Natur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642, ChinaAbstract: Anthracnose is one of the major fungal diseases of citrus. A large-scale outbreak of anthracnose in Citrus sinensis cv. gonggan, the high-yield and high-quality cultivar of citrus, occurred in Deqing county, Guangdong Province in the spring of 2007. For identifying the pathogen so as to control this disease effectively, samples of citrus anthracnose were collected from ten cultivars of the genus Citrus in six areas of Guangdong Province, and a total of 75 single-conidial isolates were obtained, among them 10 representative single-conidial isolates were identified at the species level. Based on cultural and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ribosomal DNA (rDNA) 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ITS) sequence analysis, ITS-specific primers PCR detection and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s with other species of Colletotrichum, the 10 isolates were identified as 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whereas C. acutatum, the causal agent of postbloom fruit drop of citrus seriously occurring in some countries in the world, was not yet found in this research.Key words: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rDNA ITS sequence analysis*Corresponding author. Tel: +86-20-38297832, E-mail: exzhou@收稿日期: 2010-01-11, 接受日期: 2010-03-15Vol.29 No.4 489菌物学报柑橘是世界第一大果树品种,在世界百果中,其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首位。

我国是柑橘的原产国之一。

2007年,我国柑橘种植面积194.14万hm 2,产量2,058.72万t ,分别占世界柑橘种植面积和产量的23.3%和17.75%(沈兆敏 2009)。

广东是我国柑橘的主产区之一。

上世纪90年代初期是广东柑橘种植面积最高峰时期,之后由于种植品种、病虫害等原因,柑橘种植面积和产量逐年萎缩。

从2000年开始,广东柑橘产业步入恢复发展时期,至2006年,全省柑橘种植面积恢复至高峰时期的20万hm 2,总产量达180万t (广东省统计局 2007)。

在柑橘病害中,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病害种类和危害程度不同。

在中国,柑橘黄龙病是柑橘上的重要病害(Chen et al . 2009),但在北美洲的美国和南美洲的巴西等美洲湿润地区,柑橘花后落果病(postbloom fruit drop of citrus ,简称PFD ,由Colletotrichum acutatum 引起)则对该地区的柑橘生产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危害(Timmer et al. 1994;Brown et al.1996;Theodoro et al. 2004;Peres et al. 2008),我国目前尚无PFD 病害的报道。

而柑橘炭疽病(病原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是世界性的、潜伏性侵染柑橘的常发性病害,该病可危害叶、梢、花、果等部位,潜伏的病原菌在果实贮运期可继续危害(Timmer et al. 1994)。

近年来,随着优质柑橘品种的大面积推广种植,一些地方的柑橘炭疽病危害非常严重,甚至在某些地区和某些柑橘品种上大规模爆发流行,但我国有关柑橘炭疽病的研究不多。

2007年春,广东省德庆县名优柑橘品种德庆贡柑大面积暴发炭疽病,据不完全统计,发病面积近500hm 2,果园损失2,000多万元,给当地农业生产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彭埃天等 2008)。

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该地区贡柑炭疽病大流行?彭埃天等(2008)对该病的发病条件和发生规律进行了一些探讨,对该病的防治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该研究主要从外因方面来分析其爆发流行的原因。

笔者认为,除了外因之外,是否存在新的刺盘孢种类(如C. acutatum )?该地区的炭疽病菌与本省其他地区的柑橘炭疽病菌有何不同?为了弄清楚这些问题,笔者奔赴广东省各柑橘主产区,采集不同柑橘种类上的炭疽病样本,分离其病原菌,然后通过对不同地区、不同柑橘种类上的炭疽病菌进行培养性状和形态学等方面的比较,并采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利用特异性引物PCR 扩增等技术,对这些炭疽病菌菌株进行鉴定,为今后对症下药、有效地控制柑橘炭疽病害的发生和危害,保证柑橘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和方法1.1 供试菌株参照方中达(1998)有关病原真菌的组织分离方法,对从广东省柑橘各主产区采集到的柑橘炭疽病样本进行病原菌分离。

当菌落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DA )培养基长出后,用灭菌的接种针挑取菌落边缘的菌丝进行病原菌的初步纯化,将纯化后的菌株,再进行单孢分离,共获得柑橘炭疽病菌单孢菌株75株,在PDA 试管斜面中培养好后,于4℃冰箱中保存,备用。

选取其中10株具有代表性的单孢菌株作为本研究的供试菌株,其详细情况见表1。

表1 供试刺盘孢菌株的详细情况Table 1 Detailed information of isolates of Colletotrichum used in this study菌株编号 Isolate No. 寄主 Host采集地点 Sampling locality采集时间 Sampling date CCDQ013 贡柑 Citrus sinensis cv. gonggan 广东肇庆Zhaoqing, Guangdong 2008.04.21 CCFS014 年桔 Citrus reticulata广东佛山Foshan, Guangdong 2008.10.31 CCZJ003 红江橙Citrus sinensis cv. hongjiangcheng 广东湛江Zhanjiang, Guangdong 2008.08.14 CCZJ034 红桔Citrus erythrosa广东湛江Zhanjiang, Guangdong 2008.08.14 CCMZ035 四季柚 Citrus grandis cv. sijiyou 广东梅州Meizhou, Guangdong 2008.08.19 CCMZ004 沙田柚 Citrus grandis cv. shatianyou 广东梅州Meizhou, Guangdong 2008.08.19 CCHZ001 春甜桔 Citrus reticulata cv. chuntianju 广东惠州Huizhou, Guangdong 2008.08.21 CCHZ020 天草 Citrus reticulata cv. tiancao 广东惠州Huizhou, Guangdong 2008.08.21 CCST003 蕉柑 Citrus reticulata var. tankan 广东汕头Shantou, Guangdong 2008.08.20 CCST026脐橙 Citrus sinensis广东汕头Shantou, Guangdong2008.08.20490 Mycosystema/jwxtcn1.2 培养性状观察和形态学鉴定1.2.1 病菌菌落观察:将保藏于4℃冰箱中的菌种移植到直径9cm 的PDA 平板上活化后,用打孔器在其菌落边缘切取直径为5mm 的菌丝块,转接到新的PDA 平板上,置于28℃、黑暗条件下培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