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关系学作业1、2答案
(完整)秋《公共关系学》作业
1.第2题公众参与性最强的一类公共关系传播方式是A。
处理危机B.公众调研C。
主办活动D。
广告宣传您的答案:C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
02.第3题组织公关工作程序的第一步骤是A.制定公关计划B。
找出差距,发现问题C.制定公关预算D.确立经营方针您的答案:B题目分数:2。
0此题得分:2.03.第4题维系型公关所采取的传播策略为A.高姿态,力图尽快打开局面B。
较低姿态,连续不断,潜移默化C。
以防为主,防患于未然D。
反守为攻,积极主动您的答案:B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
04.第5题在公关活动中,策划具有新闻价值的事件又称为A。
臆造新闻B。
编造新闻C.捏造新闻D.制造新闻您的答案:D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
05.第6题一个社会的开放度越高,公众对政治生活的______就越强。
A.沟通性B.参与性C。
传播性D。
交流性您的答案:B题目分数:2。
0此题得分:2。
06.第7题公益学校、医院、社会福利工作机构等属于A。
互益性组织B.服务性组织C。
营利性组织D.公益性组织您的答案:B题目分数:2。
0此题得分:2.07.第8题公关策划流程PDCA工作法中,C指A。
计划B.检查C.总结D.实施您的答案:B题目分数:2。
0此题得分:2。
08.第9题公共关系意识的核心是A。
服务公众的意识B。
塑造形象的意识C。
真诚互惠的意识D。
沟通交流的意识您的答案:B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
09.第10题组织的全员公关培训即指对全员进行公关教育,其重点是A.公关知识普及教育B.公关思想及意识教育C.政治思想教育D.公关能力教育您的答案:B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
010.第11题按关系的重要程度,公众可分为A。
顺意公众、逆意公众B.权力公众、社团公众C.个体公众、组织公众D。
首要公众、次要公众您的答案:D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
011.第12题关于公共关系发展新特点错误的说法是A.公关理论整合化B.公关实务专业化C.公关教育通才化D。
公共关系学在线作业--答案
单选题1。
公共关系特指的传播沟通关系是指_______A 组织与公众环境之间的关系B 公众与公众之间的关系C 组织与媒介之间的关系D 组织与组织之间的关系正确答案:A2.公共关系正式成为一门科学是在________A 19世纪20年代B 19世纪末C 20世纪20年代D 20世纪50年代正确答案:C3。
公共关系作为一种职业和学科,最早产生于______________A 英国B 美国C 希腊D 日本正确答案:B4。
亚里士多德的一书被后人誉为是最早问世的原始公共关系学的理论书籍A 修辞学B 理想国C 战略公关D 危机公关正确答案:A5。
现代公共业的"前身"源于19世纪中叶的_________:A 欧洲三大工人运动B 英国宪章宣言C 法国大革命D 美国报刊宣传运动正确答案:D6。
艾维李的公共关系思想与宣传思想是“”--———-对公众“讲真话".A 公共关系是一种内求团结、外求发展的经营管理艺术B 公众必须被告知C 大众利益高于一切正确答案:B7.1923年,爱德华·伯尼斯出版了被称为公共关系理论发展史的“第一个里程碑”的专著,它是_____A 《公众舆论的形成》B 《舆论》C 《公共关系学》D 《有效公共关系》正确答案:A8。
“国际公共关系协会"(IPRA)的成立是在()A 1955B 1950C 1948D 1940正确答案:A9。
______在北京成立了中国公共关系协会,标志着公共关系在国内得到正式的确认和接受。
A 1979B 1981C 1987D 1996正确答案:C10. ___________是公共关系活动的主体,即公共关系的承担者、实施者、行为者。
A 个人B 领导者C 组织正确答案:C11.美国学者_________被誉为现代公共关系之父。
A 爱德华·伯尼斯B 艾伟·李C 施拉姆D 李普曼正确答案:B12。
公众研究包括公众横向研究、公众纵向研究和______A 问题导向研究B 个体研究C 调查研究正确答案:A13。
公共关系学-0012
公共关系学-0012单选题(共20题,共40分)1. ()就是公众对组织的看法和评价。
它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顾客的市场选择。
A 公众态度B 组织形象C 组织信誉D 知名度参考答案:B2. 公共关系部作为组织的职能部门有其自身的特点。
从机构性质上看,公关部的首项特点应该是()。
A 协同性B 专业性C 自主性D 服务性参考答案:B3. 网络公关可以说是适应信息时代要求的、数字化环境下的公共关系。
与传播媒介相比,()是网络无可比拟的优势。
传统公共关系策略在实施过程中,其资金投入是引人注目的一项。
A 自由性B 互动性C 灵活性D 低成本参考答案:D4. ()对象的数量有限,但他们能使舆论传播迅速“聚集”,影响力很强。
搞好这类关系能提升组织的外在形象。
A 员工关系B 名流关系C 股东关系D 社区关系参考答案:B5. 优秀的公共关系人员在性格上应具备的特征是( )。
A 公正无私B 开朗、有耐心、能宽容C 实事求是D 创新能力参考答案:B6. 公共关系观念是指()。
A 人们在公共关系实践中形成的影响人们思想和行为倾向的深层的思想意识,是人们对公共关系活动的一种自觉的认识和理解。
B 一个组织所处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舆论的状态,即这个组织在公众心目中的现实形象。
C 一个组织为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争取公众舆论支持而采取的政策、行动和活动。
D 表现为重视公众的利益,将公众的意愿作为决策和行动的根据,将满足公众的要求作为重要的经营方针和管理政策意识。
参考答案:A7. ()是由各具专长的公共关系专家和公共关系技术人员组成,专门从事公共关系方面的有关咨询和公共关系活动,受具体企事业单位委托,为其开展公共关系工作提供设计方案、决策参考的社会服务机构。
A 公共关系学者B 公共关系部门C 公共关系顾问D 公关咨询公司参考答案:D8. 新闻发布会又称记者招待会,是一个组织集中发布新闻、扩大社会影响、搞好媒介关系的一种重要方法。
从传播方式的角度看,记者招待会是属于一种()。
公共关系学作业(答案)-公共关系的定义是阐述
《公共关系学》作业一、知识题1.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公共关系的涵义。
答:公共关系的定义有咨询说、管理说、传播说、传播管理说、社会关系说、协调说、形象说、现象描述说。
公共关系是一个组织与其相关公众之间的传播管理。
公共关系是我们所从事的各种活动、所发生的各种关系的通称,这些活动与关系都不得是公众性的,并且都有社会意义.2.理解公共关系本质的三层主要涵义。
答:1.公共关系是组织的信息传播行为与职能。
它是一种实施和控制传播沟通活动的组织行为和职能。
2.公共关系是组织与公众之间双向交流的过程.公共关系不是单向的传播行为,而是双向的传播行为。
3.公共关系市传播沟通活动的结果.公共关系要运用传播的手段来协调关系、影响舆论、塑造形象、优化环境,它主要是对组织的无形资产和财富的一种经营和管理,要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组织利益和公众利益的统一。
3.在公共关系学中,“形象”有独特的内涵,谈谈你对“形象”的理解。
并说明组织形象有哪些层面构成。
答:形象:一词在公共关系学中指组织的总体特征和实际表现在社会公众中获得的认知和评价.一个组织社会形象体现了它的社会关系状态和社会舆论。
公共关系是一种以塑造组织形象为己任的传播管理艺术。
首先,公共关系所说的“形象”其本质是信誉,重视组织形象实质上是重视组织信誉。
其次,公共关系将建设和完善组织形象的内涵放在第一位,然后才考虑建构组织形象的外观。
再次,公共关系塑造的是组织的整体形象,而不仅仅限定在个别的、具体的产品形象或人员形象要素上.最后,公关形象是通过组织的传播活动去影响公众的观念和态度而形成的组织形象的构成大致包括以下八个方面:(一) 组织的产品形象(二)组织的管理形象(三)组织的人员形象(四)组织的环境形象(五)组织的文化形象(六)组织的社区形象(七)组织的标识形象(八)组织的媒介形象4.谈谈公共关系观念应该包含哪些观念?答:公共关系观念主要包括形象观念、公众观念、传播观念、协调观念、互惠观念和服务观念等内容。
公共关系学-在线作业
1.第1题所谓“影响公众的态度”包括影响公众的认知倾向和A.公众的选择倾向 B.公众的行为倾向ﻫC.公众的情感倾向与意图倾向 D.公众的购买倾向您的答案:C2.第2题组织宴请活动时,请柬一般提前______发出A.一至二天 B.一至二周C.一至二月D.什么时候都行您的答案:B3.第3题公众了解一个组织主要是通过组织的ﻫA.成员 B.服务 C.产品 D.领导人您的答案:C4.第4题中国公共关系协会成立的时间是A.1955年B.1986年C.1987年D.1988年您的答案:C5.第5题新闻发布会是组织与公众沟通的例行方式,它是一种ﻫA.两级传播 B.三级传播 C.四级传播 D.多级传播您的答案:A6.第6题双向不平衡模式认为,当组织与公众发生冲突时,解决的办法是要求A.组织改变公关行为B.媒介改变行为C.公众改变行为 D.组织与公众共同改变行为您的答案:C7.第7题下列各项中,属于公共关系管理过程中传播技术因素系列的是ﻫA.社会的发展水平B.组织的机构设置 C.印刷媒介 D.工作方法选择您的答案:C8.第8题被称为“公共关系之父”的人是ﻫA.巴纳姆B.伯尼斯C.艾维·李 D.格鲁尼格您的答案:C9.第9题公共关系意识的核心是A.服务公众的意识B.塑造形象的意识ﻫC.真诚互惠的意识 D.沟通交流的意识您的答案:B10.第13题固定的僵化印象对人的知觉的影响,称为A.首因效应B.近因效应C.晕轮效应D.定型作用您的答案:D11.第15题____交流形式在公共关系沟通中信息反馈性最强ﻫA.面对面的言语交流 B.人际传播C.非正式的沟通交流 D.大众传播您的答案:A12.第16题下列与个人追求和向往的程度无关的是A.个人过去的成功或失败的经验B.周围环境和生活条件对个人的影响C.个人的成就感和事业心的强弱 D.来自上级的命令、计划等工作压力您的答案:D13.第17题“把关人”这一概念源出于A.《原则宣言》B.《修辞学》C.《社会传播的结构与功能》D.《群体生活的渠道》您的答案:D14.第18题任何一种态度都有其对应的特定对象,这是指ﻫA.态度的社会性 B.态度的针对性 C.态度的协调性 D.态度的两极性您的答案:B15.第19题组织报刊面对的公众主要是ﻫA.大众B.社会公众 C.特殊公众 D.组织公众您的答案:D16.第20题国际公共关系联合会成立于ﻫA.1948年 B.1955年 C.1975年D.1978年您的答案:B17.第21题根据公众对组织的态度,可以把公众划分为A.临时公众、周期公众和稳定公众 B.顺意公众、逆意公众和边缘公众C.首要公众和次要公众D.非公众、潜在公众、知晓公众和行动公众您的答案:B18.第22题一个组织被公众知晓、了解的程度,是该组织的A.信誉度B.美誉度C.知名度D.可信度您的答案:C19.第23题美国学者雷克斯·哈罗博士对公共关系的定义侧重于ﻫA.公共关系的传播属性B.公共关系的管理职能ﻫC.公共关系的决策咨询功能 D.公共关系的公众性您的答案:B20.第30题公共关系的根本职责是ﻫA.协调沟通 B.提供服务 C.辅助决策 D.传播推广您的答案:A21.第31题维系型公关所采取的传播策略为A.高姿态,力图尽快打开局面=B.较低姿态,连续不断,潜移默化ﻫC.以防为主,防患于未然D.反守为攻,积极主动您的答案:B22.第32题在使用公共关系这一概念的时候,它表示一些不同层次的含义,在表示一种实际操作实务时,指的是ﻫA.公共关系观念ﻫB.公共关系活动C.公共关系状态D.公共关系传播您的答案:B23.第33题在公关活动中,策划具有新闻价值的事件又称为A.臆造新闻ﻫB.编造新闻ﻫC.捏造新闻ﻫD.制造新闻您的答案:D24.第34题按关系的重要程度,公众可分为A.顺意公众、逆意公众B.权力公众、社团公众C.个体公众、组织公众ﻫD.首要公众、次要公众您的答案:D25.第35题通才式公关人才一般可视为ﻫA.领导型人才B.专门人才C.具体人才ﻫD.组织人才您的答案:A26.第36题与组织无关,观点、态度和行为不受组织影响的公众是ﻫA.非公众ﻫB.知晓公众C.行动公众D.潜在公众您的答案:A27.第37题下列选项中,被视作“准自家人”的是ﻫA.内部公众ﻫB.社区公众ﻫC.顾客公众ﻫD.媒介公众您的答案:B28.第38题公共关系的主体是A.组织B.公众C.传媒D.个人您的答案:A29.第39题马斯洛认为,决定人们行为的需要是ﻫA.高级需要ﻫB.低级需要ﻫC.优势需要D.长远需要您的答案:C30.第40题公共关系产生于20世纪的资本主义国家,其产生的技术条件是A.由“理性”转向“人性”ﻫB.市场经济取代小农经济C.大众传播超越个体传播ﻫD.民主政治取代专制政治您的答案:C31.第10题政府公共关系通过多种公共关系调查手段对政府形象加以客观评估,为政府建立形象、_______服务。
《公共关系学》作业参考答案
《公共关系学》作业参考答案《公共关系学》作业(一)一、判断题:( × )l.公共关系组织机构和一般的组织机构不一样,其业务范围比较广泛。
( × )2.按照经营方式的不同,公共关系咨询公司可分为公关与广告合营的公司、为特定行业提供咨询服务的公司和兼有以上两类职能的公司。
( √ )3.直接隶属型公关部的优势在于可使各种意见直接反映到组织最高管理层,影响决策层,并负责组织、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关系。
( √ )4.部门并列型公关部在对内对外的交往中有一定的决策权和指挥权,能独立地开展各项公共关系活动。
( √ )5.公共关系部日常的工作特点是工作量大、技术性强和形式多样。
( √ )6.建立并强化全员公共关系意识是公共关系部门的一项经常性的、重要的工作。
( × )7.公众是指面临某一个问题与一些社会群体发生关系的人。
( √ )8.公众的特征表现为:群体性、同质性、多变性和能动性。
( × )9.伯奈斯公共关系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凡宣传皆好事”。
( √ )10.选择公共关系人员最首要的原则是:因人施任、任人唯贤的原则。
( √ )11.在公共关系工作程序中,公共关系计划管理是最核心的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工作步骤,它发挥着管理功能。
( √ )13.在一个组织机构中;最高层次的公共关系工作是公共关系的总体策划工作。
( √ )14.公共关系进入一个比较成熟的阶段,表现为公共关系工作程序的系统化和科学化。
( √ )15.公共关系活动是主观见诸于客观的一种社会实践,它是指社会组织为自身事业的发展长期从事各项社会工作,实施具体公共关系计划的过程。
( × )16.公共关系今后在发展中,将逐步地被CIS战略所代替。
( √ )17.企业理念识别系统,是企业文化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再现、主要表现为企业生产经营的战略、宗旨和精神等。
( √ )18.公共关系策划要求具有目的性创造性和调适性。
天津大学网上作业---公共关系学-------答案
《公共关系学》在线作业一1. 公共关系百分之十靠自己做的好,百分之九十靠宣传A. 对B. 错2. 公共关系理论研究的核心问题是()。
A. 经济效益B. 组织形象C. 广告宣传D. 广交朋友3. 公共关系也称作团体关系A. 对B. 错4. 公共关系人员职业道德和工作准则的主要内容不包括()。
A. 公正和正派B. 真实和保密C. 对社会负责D. 经验和技能5. 形象塑造,是公共关系的核心问题。
A. 对B. 错6. 公共关系是以()为原则的。
A. 互惠B. 真诚C. 沟通D. 长远7. 企业、公众和传播沟通,是公共关系的三大要素。
其中,公众是主体、企业是对象,传播沟通则是联系企业与公众的手段。
A. 对B. 错8. 与组织无关,观点、态度和行为不受组织影响的公众是()A. 非公众B. 知晓公众C. 行动公众D. 潜在公众9. 公共关系是( )。
A. 一种特殊的社会实践活动B. 从属于组织总目标的C. 组织整体功能中的一个有机构成部分D. 以上均是10. 信息采集是公共关系的功能之一,是企业策划的基础,是企业组织的资源与财富。
A. 对B. 错11. 公共关系的基本特征包括()A. 上帝意识B. 真诚意识C. 互惠意识D. 沟通意识E. 以上均是12. 不同的组织有不同的公众。
A. 对B. 错13. 公共关系活动的客体是()。
A. 公众B. 政府C. 新闻媒介D. 企业员工14. 面谈调查是民意测验中成本较高的一种调查方式。
A. 对B. 错15. 进行民意测验的主要工具是()。
A. 问卷法B. 抽样C. 资料分析D. 实施调查16. 关于公共关系发展新特点错误的说法是()A. 公关理论整合化B. 公关实务专业化C. 公关教育通才化D. 公关地位战略化17. 我国政府普遍建立起了信访制度,从公关角度看,它属于下列公关活动业务方式中的()A. 服务型公关B. 宣传型公关C. 社会活动型公关D. 征询型公关18. 上帝”意识,就是“顾客至上、服务第一”的意识。
《公共关系学》作业及答案
《公共关系学》作业及答案一、名词解释(4×5=20分)1、公共关系:公共关系是指某一组织与其相关公众之间的传播管理.它本意是社会组织、集体或个人必须与其周围的各种内部、外部公众建立良好的关系2、公共关系学:公共关系学指以公共关系的客观现象和活动规律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学科,是研究组织与公众之间传播与沟通的行为、规律和方法的一门学科。
公共关系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课程,适用于个人及任何组织。
3、公众:所谓公众,即于特定的公共关系主体相互联系及相互作用的个人、群体或组织的总和,是公共关系传播沟通对象的总称。
4、传播:传播是指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信息是传播的内容。
传播的根本目的是传递信息,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通过有意义的符号进行信息传递、信息接受或信息反馈活动的总称。
5、报刊宣传活动:“报刊宣传活动":是指一个组织为了自身的目的和利益,雇佣报刊宣传员在报刊上进行宣传活动,以制造舆论,扩大影响。
19世纪30年代《纽约太阳报》首倡,开始主要是为了争取读者,扩大发行。
二、单项选择题(1*20=20分)1、公共关系的研究对象是( C )的关系。
A、机构与个人B、社会与团体C、组织与公众2、公共关系作为一种职业和一门学科,最早产生于(D)。
A、法国B、奥地利C、英国D、美国3、美国现代公关专家卡特利普和森特在其专著《有效的公共关系》一书中提出了(A ).A、“双向对称”的公关模式B、“投公众所好"的主张C、“公众必须被告知”的准则C、“凡宣传皆好事”的命题4、党派团体、宗教组织属于(B)。
A、公益性组织B、互利性组织C、营业性组织D、服务性组织5、在各种传播方式中,人情味最浓、情感沟通效果最好的是( C)。
A、公众传播B、大众传播C、人际传播D、小团体传播6、根据组织内外划分,可将公众区分为( C )。
A、首要公众,次要公众B、现实公众,潜在公众C、内部公众,外部公众7、主导性强、时效性强、传播面广的公关类型是( D)。
《公共关系学》作业(一)
《公共关系学》作业(一)第一章――第四章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1.公共关系活动:就是指一个非政府为缔造较好的社会环境,谋求公众舆论积极支持而实行的政策、行动和活动,主要包含协同、传播、沟通交流等手段,即以缔造较好的公共关系状态为目的的一种信息沟通活动。
2.公共关系:所谓公共关系就是一个组织运用有效的传播手段,使自己适应公众的需要,并使公众也适应组织发展的需要的一种思想、策略和管理职能。
3.非公众:非公众就是公共关系研习中的特定概念,所指的就是在非政府的影响范围中,但受非政府各项方针政策和犯罪行为的左右;同时,他们的犯罪行为和建议也不影响非政府的方针政策和犯罪行为的社会群体。
4.伯尼斯:伯尼斯是现代公共关系活动时期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他于1923年首次在纽约大学讲授公共关系学,并发表论著《公众舆论的形成》,到1952年完成教科书《公共关系学》,使公共关系学的原理与方法逐步形成为一具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他的思想主要是“投公众所好”。
(由于伯尼斯将公共关系学引上了科学的轨道,被世人誉为公共关系学之父。
5.顺意公众:又称积极支持公众,就是所指对非政府抱持赞许、积极支持、合作和信任态度的公众。
他们就是促进非政府发展变化的基本公众和主要力量。
二、单项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序号填在括号内。
每题1分,共15分)1.(a)2.(b)3.(b)4.(b)5.(a)6.(a)7.(d)8.(b)9.(a)10.(b)11.(a)12.(c)13.(d)14.(c)15.(c)三、多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选择2至5个正确的。
多选、少选、错选均不罚球。
每题1分后,共10分后)1.(abcde)2.(ad)3.(abde)4.(abe)5.(abcde)6.(abce)7.(ade)8.(abe)9.(abde)10.(acde)-1-四、判断题(在你认为正确的题前划“√”,不正确的划“×”。
《公共关系学》形成性考核作业答案
《公共关系学》形考作业一答案一、名词解释:1、公共关系P52、公共关系观念P63、揭丑运动P354、爱德华、伯尼斯P395、全员公关P91二、判断题:1、对2、对3、错(不包含应为包含“五W”)4、错(一改为三)5、错(商品经济只是其中条件之一,还有三个条件)6、对7、对8、对9、对10、错(还包括通才式)三、单项选择题1、A2、B3、C4、B5、C6A7、D8、D9、B10、D四、多项选择题:1、ABCDE2、ABCDE3、ABE4、ABCDE5、BCD6、BC7、AD8、ABCD9、ABCD10、ABC11、ACDE12AD13、BCE14、ADE15、ABCDE五、问答题1、P12----132、P32-----403、P125-----129六、案例分析:1、消费者应该通过协调、消协、法律等形式维护自己的权利。
2、商家没有真赢。
形象、信誉受到影响。
启示:消费者应该通过正常渠道维护自己的利益;商家应该以顾客为上帝,注重商家的信誉和形象(展开)。
《公共关系学》形考作业2答案一、名词解释1、交际型公关:以人际交往为主,目的是通过人与人的直接接触,为组织广结良缘,建立起社会关系网络,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2、进攻型公关:是指社会组织与环境发生某种冲突、磨擦的时候,为了摆脱被动局面,开创新的局面,采取的出奇制胜、以攻为守的策略。
组织要抓住有利时机和有利条件,迅速调整组织自身的政策和行为,改变对原环境的过分依赖,以便争取主动,力争创造一种新的环境,使组织不致受到损害。
3、媒介关系:叫做新闻界关系,是指组织与新闻传播机构(包括报社、杂志社、广播电台、电视台及各种网站)以及新闻界人士(包括记者、编辑)等等的关系。
这种关系含有双重人格关系:其一,大众传播是社会组织与其他公众信息沟通的“中介”环节;其二,大众传播本身也是社会组织的目标公众。
保持与媒体的良好关系为公共关系的重要内容。
4、新闻发布会:又称记者招待会,是一个组织集中发布新闻、扩大社会影响、搞好媒介关系的一种重要方法。
电大《公共关系学》网上作业(含答案)
公共关系学作业作业一;单选题。
(共10 道试题,每题 2 分)(1、)是以实现公共利益目的,以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提供公共服务为基本职能的社会组织。
A.非政府组织B.公共组织C.非营利组织D.中介组织。
2、公共管理最基本的手段是()A.获取人力资源B.制定和执行公共政策C.强制管理D.利用科学技术3、公共管理的客体是()。
A.公共组织B.公共事务C.公共权力D.公共利益。
4、被誉为公共行政学的奠基人和鼻祖的是()A.克拉克B.威尔逊C.韦伯D.怀特,通常被认为是进入传统公共行政时期的标志。
5、美国公共行政学创始人伍德罗威尔逊在1887 年发表的()A.《行政之研究》B.《公共行政学研究导论》C.《公共行政原理》D.《行政行为》6、美国学者伍德罗威尔逊在其《行政之研究》中提出()A.社会契约论B.公共选择理论C.政治行政二分法D.官僚组织理论7、德国学者______________在二十世纪一二十年代发表的著作中,对官僚制度的系统分析和论证促进了公共行政学理论体系的形成。
A.赫伯特西蒙B.马克斯韦伯C.法约尔D.古德诺8、对官僚制度进行了系统分析和论证并促成公共行政学体系建立的是()A.法约尔B.泰勒C.马克斯韦伯D.赫伯特西蒙9、孙中山先生在借鉴国外的“三权分立”之上,结合中国的实际,提出了()思想。
A.六权分立B.四权分立C.议行合一D.五权分立10、新公共管理时期最突出的特征是出现了。
A.“公共管理社会化”趋势B.政治行政二分法C.官僚制D.政府集权的特征多选题。
(共5 道试题,每题4 分)1、下列哪些选项不是公共管理的原则()A.保密原则B.依法管理C.效率至上D.公共信息公开E.以人为本。
2、传统公共行政范式的理论基础是()A.梅奥的人际关系学理论B.威尔逊的政治与行政相分离的二分法理论C.韦伯的理性官僚体制理论D.布坎南的公共选择理论E.汉密尔顿和杰佛逊的民主行政管理理论。
3、新自由主义阶段的主要政策是()A.调整经济职能目标,将重点由“充分就业”转向控制通货膨胀B.由经济“高速增长”转为稳定、适度增长C.收缩政府经济职能的范围,增强市场机制D.加强了对经济的宏观控制E.政府应关注微观经济领?、市场失灵的主要内容指【】A.市场不能提供或难以提供公共产品B.市场经济中存在着垄断,垄断降低了市场效率C.市场不能解决外部性问题D.市场存在着波动与经济的不稳定性E.市场经济不能自动解决收入不平等问题。
川大网络教育-公共关系学第一次作业第二次作业
《公共关系学》第一次作业答案欢迎你,李奇云(FJ1141M1004)你的得分:100.0完成日期:2015年09月11日 14点28分说明:每道小题选项旁的标识是标准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 2.0 分,共40.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公共关系也可称为:()A. 人际关系B. 人群关系C. 公众关系D. 团体关系2. 公共关系的主体是:()A. 团体B. 公众C. 个人D. 组织3. 公共关系的本质属性是:()A. 交流B. 传播C. 沟通D. 传播沟通4. 公共关系作为一种职业和学科,最早产生于:()A. 中国B. 英国C. 法国D. 美国5. 西方公共关系学界认为最早问世的公共关系学的理论书籍是:()A. 《公众舆论的形成》B. 《原则宣言》C. 《修辞学》D. 《有效的公共关系》6. 20世纪20年代哈佛大学教授在著名的“霍桑试验”中提出的“人群关系理论”、“行为科学”,是人性文化逐渐抬头的有力体现。
()A. 梅耶B. 伯尼斯C. 艾维•李D. 巴纳姆7. 1903年开办了第一家宣传顾问事务所,成为向客户提供劳务而收取费用的第一个职业公共关系人。
()A. 艾维•李B. 巴纳姆C. 爱德华•伯尼斯D. 格鲁尼格8. 1986年,我国第一家专业公共关系公司在北京注册成立。
()A. 中国环球公共关系公司B. 中国创意公共关系公司C. 中国博利公共关系公司D. 爱德曼公共关系公司9. 影响组织形象最关键的因素是:()A. 产品性能B. 产品价格C. 产品包装D. 产品质量10. 公共关系的对象是:()A. 人民B. 群众C. 公众D. 受众11. 公共关系也可称为:()A. 人际关系B. 人群关系C. 公众关系D. 团体关系12. 公共关系的对象:()A. 人民B. 群众C. 公众D. 受众13. 公共关系研究人和人的关系的角度是:()A. 信息传播沟通角度B. 社会心理学角度C. 市场营销学角度D. 交际学角度14. 1923年,首次在纽约大学讲授公共关系课程的美国学者是:()A. 艾维•李B. 伯尼斯C. 卡特利普D. 罗伯特•巴伯15. 1903年至1912年的10年间,美国的报纸杂志率先刊载揭露实业界“强盗大王”的恶劣丑闻,这就是美国近代史上著名的:()A. “清垃圾运动”B. “公关宣传运动”C. “公关普及运动”D. “道德教育运动”16. 研究了卓越公共关系和传播管理理论的全球化问题,提出了一种“普遍原则,特殊运用”的公共管理全球化理论。
《公共关系学》形成性考核册1-4全部
《公共关系学》形成性考核册1-4全部答案公共关系学作业1第1章—第4章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1.公共关系:所谓公共关系,就是一个组织运用有效的传播手段,使自身适应公众的需要,并使公众也适应组织发展需要的一种思想、政策和管理职能。
2.公共关系观念:是人们在公共关系实践中形成的影响人们思想和行为倾向的深层的思想意识,是人们对公共关系活动的一种自觉的认识和理解。
3.揭丑运动:19世纪下半叶,美国的商品经济得到高度发展,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走向了垄断。
百来个经济巨头控制了美国的经济命脉,他们为了巩固这种垄断地位,对内根本无视员工的利益,对外以损害公众利益作为赚钱的重要手段,奉行所谓“只有我能发财,让公众利益见鬼去吧”的经营哲学,引起了社会公众舆论的强烈不满和抨击,出现了2000多篇揭露实业界、传播界丑闻的文章,形成了近代美国史—上著名的“揭丑运动”。
(又称“扒粪运动”)4.爱德华·伯尼斯:使公共关系由一种活动、一种社会现象变为一门科学的杰出人物是爱德华·伯奈斯。
他从1923年出版第一部公共关系著作《公众舆论之凝结》,到1952年完成教科书《公共关系学》,使公共关系的原理和方法逐渐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
他强调组织应该在确切了解自己的公众的基础上来进行组织的传播工作;通过“投公众所好”来实现组织的目标。
由于伯奈斯将公共关系引上了科学的轨道,被世人誉为“公共关系泰斗”。
5.全员公关:全员公关指社会组织中所有工作人员都参与公共关系活动,简称全员PR。
其意义在于增强组织全体员工的公关意识,上下齐心,合理搞好公关工作。
二、判断正误并更正(每小题2分,共20分)( √ )1.公共关系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科学。
( √ )2.公共关系特指组织与公众之间的传播沟通关系。
( × )3.公共关系传播模式是根据传播过程的反馈模式的原理设计的,但它不包含“五W”模式的基本要素。
( × )4.艾维·李创办世界上第一家宣传事务顾问所。
北语网院21春《公共关系学》作业_2答案
21春《公共关系学》作业_2
一、单选题
1.当组织与环境发生某种冲突时,为了摆脱被动局面,应采取的公关活动方式是
A. 建设型公关
B. 防御型公关
C. 进攻型公关
D. 矫正型公关
答案C
2.1923年,爱德华.伯纳斯出版的第一本公关专著是()
A. 《前景宣言》
B. 《公众舆论的形成》
C. 《舆论》
D. 《有效的公共关系》
答案B
3.“名人广告”、“名流公关”利用了知觉偏见中的()
A. 近因效应
B. 晕轮效应
C. 定型作用
D. 首因效应
答案B
4.企业为了推销产品应当()
A. 独自承担广告费用
B. 让经销商承担全部广告费用
C. 与经销商分担广告费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电大2010秋公共关系学形成性考核作业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40分。
每题四个备选答案只有一个正确。
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1.公共关系的三个基本要素是(C)A.关系、舆论、形象B.公关状态、公关活动、公关观念C.组织、公众、传播沟通D.公关实务、传播沟通、公关观念2.公共关系的本质属性是(D )D.组织与公众之间的传播沟通3、公共关系所说的“形象”的本质是(D)D.信誉4、(C)是公共关系的过程和方式。
A组织B公众C传播D状态5、1997年,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正式承认了公共关系职业,将这个职业定名为(D)A.公关先生B.公关小姐C.公关师D.公关员6、.公共关系学专门研究( A)A.组织与公众传播沟通问题B.组织与公众之间关系的稳定问题C.组织与社区之间的传播沟通问题D.组织的内部运营问题7、在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在大学开设公共关系课程的人物是(C )A.巴纳姆B.艾维·李C.爱德华·伯尼斯D.卡特利普8、公共关系的客体是(A)。
A.公众B.组织C.个人D.团体9、公共关系活动运用(A)方法协调组织的社会关系A传播沟通B单向交流C满足对方D内部传播10、美国卡特利普和森特在其专著《有效的公共关系》一书中( A )A.提出了“双向对称”的公共关系模式B.提出了“投公众所好”的主张C.提出了“公众必须被告知”的命题D.提出了“凡宣传皆好事”的命题11、消费者、协作者、竞争者、记者、名流、政府官员、社区居民等属于组织的( D)A.个体公众B.组织公众C.内部公众D.外部公众12.美国学者(B)写作了被称作“公共关系圣经”的《有效公共关系》。
A.巴纳姆B.卡特利普C.爱德华·伯尼斯D.艾维·李13、在一定条件下,多种需要中会有一种最为迫切、起主要支配作用的需要,即( D )A.自尊需要B.胜任需要C.成就需要D.优势需要14、.固定的僵化印象对人的知觉的影响,在知觉的偏见的产生原因中称( D )A.首因效应B.近因效应C.晕轮效应D.定型作用15、公关传播最基本的功能是(C )。
A.强化舆论,扩大影响B.引导舆论,控制形象C.创造舆论,告知公众D.协调舆论,维护形象16、“凡宣传皆好事”是(D)的信条。
A梅耶B伯尼斯C艾维李D巴纳姆17、(D)是公共关系实务的特殊领域。
A人事管理B直效营销C环境保护D危机处理18、.电视和广播媒介的共同弱点是( D )A.感染力较差B.功能单一C.传播效果较弱D.传播效果稍纵即逝19、影响产品形象最关键的因素是(D)A产品性能B价格C包装D质量20、公关调查中使用最为广泛的方法是( D )A.资料分析法B.公众代表座谈会法C.群体讨论法D.民意测验法21、.能较为客观、公正地提供公关服务的组织是( D)A.组织内设公关部门B.公关公司C.公关协会D.公关委员会22、股东属于(B)A外部公众B内部公众C首要公众D次要公众23、公共关系工作过程的先后顺序一般是(A)A.调查、策划、实施、评估B.调查、评估、策划、实施C.策划、调查、实施、评估D.策划、评估、调查、实施24、(B)不是树立组织形象的原则。
A有效性原则B传播性原则C符号化原则D总体性原则25、工商企业、金融机构、旅游服务业等组织属于( B )A.互益性组织B.营利性组织C.服务性组织D.公益性组织26、人口膨胀、环境污染在舆论对象中属于( B)A.社会事件B.社会问题C.社会冲突D.社会运动27、.传播学研究中的“五W”模式的提出者是( D)A.麦库姆斯B.库尔特·卢因C.保尔·拉扎斯菲尔德D.哈罗德·拉斯韦尔28、公共关系调查中使用最广泛的方法是( A )A.民意测验B.普查C.资料分析D.公众代表座谈会29、.根据公众对组织的态度,可以把公众划分为(B)A.临时公众、周期公众和稳定公众B.顺意公众、逆意公众和边缘公众C.首要公众和次要公众D.非公众、潜在公众、知晓公众和行动公众30、新闻媒介是公共关系传播的一条(C)渠道A关键B唯一C重要D服务31.一个组织获得公众信任、好感、接纳和欢迎的程度是(C)A.知名度B.美誉度C.知名度和美誉度D.既不是知名度,也不是美誉度32、在组织的稳定发展时期,适宜采用的公关方式是(D)A.进攻型公关B.防御型公关C.建设型公关D.维系型公关33、下列沟通形式中,具有明显随意性特征的是(A)A.口头语言交流B.报告C.谈判D.演讲34、.内设公关部的短处是( B )。
A.运行的成本较高B.易受组织内部主观因素的束缚C.不了解内情D.不便于协调35、按公众的组织结构公众可分为( B )。
A.首要公众和次要公众B.个体公众和组织公众C.顺意公众和逆意公众D.社团型公众和权力型公众36、公关策划流程公式简称(C)工作法A.PRB.CIC.PDCAD.SD37、公共关系将(A)放在第一位。
A.完善组织形象内涵B.树立员工形象C.建构组织形象外观D.制定组织公关计划38、在公关调查中,对于了解某些历史性问题的一种常用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是( A )。
A. 民意测验B.抽样调查C.公众代表座谈会D.资料分析39、民主政治取代专制政治是公共关系产生的(D)A历史条件B经济条件C文化条件D政治条件40、把关人的行为包括(B)。
A.同意与反对B.疏导与抑制C.强调与弱化D.分析与鼓动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41.策划新闻策划具有新闻价值的时间也叫做制造新闻或策划新闻,是组织争取新闻宣传机会的一种技巧。
即在真实的,不损害公众利益的前提下,策划,举办既有新闻价值的时间或活动,吸引新闻界和公众的注意力,制造新闻热点,争取被报道的机会,使本组织成为新闻的主角,以达到提高知名度,扩大社会影响的目的。
这需要公关人员具备“新闻脑”,富于创造力和想象力。
42.潜在公众即由于潜在公关关系问题而形成的潜伏公众,隐患公众,隐蔽公众或未来公众。
43.宣传型公关主要运用印刷媒介,电子媒介等宣传性手段,传递组织的信息影响公众舆论迅速扩大组织的社会影响44.把关人“把关人”又称“守门人”,它是指信息传播过程中,对信息对提供,制作,编辑和指导能够采取“疏导”与“抑制”行为的关键人物。
这个概念源出于德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库尔特在1947年所写的《群众生活的渠道》一文45.知名度指一个组织被公众知晓,了解的程度,是评价组织名气大小的客观尺度,侧重于“量”的评价,即组织对社会公众影响的广度和深度。
46.视觉识别系统是运用系统的统一的视觉符号系统,对外传达企业的经营理念与形象,信息是企业识别最具有传播力和感染力的要素,它接触的层面是广泛,可快速而明确地达成认知识别的目的三.简答(每题8分,共16分)47.简述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关系1.知名度要以美誉度为基础,才能产生正面的记性社会效果2.美誉度要以一定的知名度作为前提条件,才能充分显示其社会价值48.简述两级传播理论传播学研究的先驱者之一拉扎斯菲尔德(Paul F、Lazarsfeld)于1940年主持的一项研究发现,在总统选举中选民们政治倾向的改变很少直接受大众传媒的影响,人们之间直接的面对面交流似乎对其政治态度的形成和转变更为关键。
通常有关的信息和想法都是首先从某一个信息源(如某一个候选人)那里通过大众媒介达到所谓的“意见领袖(Opinion leader)”那里;然后再通过意见领袖把信息传播到普通民众那里。
前者作为第一个阶段,主要是信息传达的过程,后者作为第二阶段,则主要是人际影响的扩散。
这就是著名的两级传播假设(two—Step flowhyPothesis)。
它使人们认识到大众媒介渠道和人际传播渠道在人们信息获取和决策(态度形成和转变以及具体的行动)中的不同角色和作用。
在创新的传播扩散中,两级传播模型具有重要的意义。
受众对创新的采用由以下阶段组成:认知,说服,决策,使用和确认。
在两级传播模式的诠释下,大众传播在人们的认知阶段具有重要作用;而在说服和决策阶段,人际传播的影响更显著。
因此,尽管在技术传播时,受众同时既处身于信息传播的覆盖中,也处身于人际传播的扩散网络中,但两者对于受众采用新技术的影响是不同的。
既有前述采用过程阶段上的不同,也有更为复杂的传播行为差别。
信息的传递,是按照“媒介——意见领袖——受众“这种两级传播的模式进行的。
四.论述题(14分)分析李鸿忠省长应对的得失。
公共关系学作业2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40分。
每题四个备选答案只有一个正确。
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1、下列思想家中,被后人誉为公共关系之父的是(B)A.马斯洛B.艾维·李C.韦伯D.伯尼斯2、适用于组织的开创阶段,以及某项事业或产品服务初创、问世阶段的公共关系行为模式是(A)A.建设型公关B.维系型公关C.防御型公关D.进攻型公关3、传播沟通对象中,最具社会权威性的对象是(C)A.顾客公众B.媒介公众C.政府公众D.社区公众4、公共关系也可以称为(B)。
A.人际关系B.公众关系C.人群关系D.团体关系5、公共关系学专门研究(A)A.组织与公众传播沟通问题B.组织与公众之间关系的稳定问题C.组织与社区之间的传播沟通问题D.组织的内部运营问题6、公共关系的PDCA工作法中,P指(A)A.计划B.实施C.检查D.总结7、美国卡特利普和森特在其专著《有效的公共关系》一书中(A)A.提出了“双向对称”的公共关系模式B.提出了“投公众所好”的主张C.提出了“公众必须被告知”的命题D.提出了“凡宣传皆好事”的命题8、反映人们某种要求、期望、未实现的梦想以及未满足需求的流言是(A)A.愿望流言B.恐怖流言C.攻击流言D.消极流言9、消费者、协作者、竞争者、记者、名流、政府官员、社区居民等属于组织的(D)A.个体公众B.组织公众C.内部公众D.外部公众10、人们在认识事物或人的时候,往往把认识对象的某些突出的特征或品质推广为对象的整体印象和看法,从而掩盖了对象的其他特征或品质,形成某种幻化的知觉,这一心理现象是(C)A.首因效应B.近因效应C.晕轮效应D.定型作用11、论题处理又被称为(D)A.危机处理B.游说C.交际D.问题管理12、电视和广播媒介的共同弱点是(D)A.感染力较差B.功能单一C.传播效果较弱D.传播效果稍纵即逝13、公关调查中使用最为广泛的方法是(D)A.资料分析法B.公众代表座谈会法C.群体讨论法D.民意测验法14、公关人员所应具有的沟通交流意识实际上可以说是一种( D)A.协调意识B.调查意识C.环境意识D.信息意识15、组织与环境发生某种冲突、摩擦的时候,为了摆脱被动局面,采取的公关活动方式是(C)A.矫正型公关B.防御型公关C.进攻型公关D.维系型公关16、使公众有充分的选择余地、接受信息的状态有较高的自由度的是(D)A.广播和电视的优势B.电视和电影的优势C.电影和幻灯的优势D.报纸和杂志的优势17、传播学研究中的“五W”模式的提出者是(D)A.麦库姆斯B.库尔特·卢因C.保尔·拉扎斯菲尔德D.哈罗德·拉斯韦尔18、人口膨胀、环境污染在舆论对象中属于(B)A.社会事件B.社会问题C.社会冲突D.社会运动19、当某组织发现自身利益与公众目标要求相一致时,应该重点(C)A.进行形象转换B.进行形象修补C.强化正面形象D.减弱正面形象20、以下哪些不是公共关系公司的特点(A)A.技术全面,专业性强B.较为客观公正C.运作成本较高D.了解内情,便于协调21、公共关系广告旨在推销(D)A.商品品牌B.服务理念C.商品服务D.组织形象22、“一窝蜂”现象指的是(A)A.流行B.流言C.时髦D.时狂23、根据公众对组织的态度,可以把公众划分为(B)A.临时公众、周期公众和稳定公众B.顺意公众、逆意公众和边缘公众C.首要公众和次要公众D.非公众、潜在公众、知晓公众和行动公众24、公共关系研究人和人的关系的角度是(C)A、信息传播沟通角度B、社会心理学角度C、市场营销学角度D、交际学角度25、在部门隶属模式中,容易将公关限于迎来送往、交际应酬,过分偏重于人际关系功能,这主要体现为把公关机构归属于(C)A、办公室B、联络接待部门C、广告宣传部门D、销售部门26、具有显著的双向交互式特征的公共关系传播媒介是(C)A.报纸B.杂志C.因特网D.广播、电视27.因组织行为不当引起的危机类型是(A)A.劳资矛盾引起罢工B.地震引起大楼倒塌C.重大盗窃事件发生D.有意诬陷引起报导失误28、下列沟通形式中,具有明显随意性特征的是(C)A.口头语言交流B.报告C.谈判D.演讲29、大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是(C)A、需要B、态度C、知觉D、心理30、在整合营销传播的发展层次中,最基础的形式是(C)A.形象的整合B.关系管理的整合C.功能的整合D.认知的整合31、组织公关调查活动的第二个具体环节是(A)A、组织实际形象分析B、组织形象差距分析C、组织自我形象分析D、组织形象评估32、议题设置论认为:大众传播对某些议题的着重强调与公众对这些议题的重视程度(B)A、成反相关关系B、成正相关关系C、没多大关系D、有时成正相关,有时成反相关33、按受众选择“3S”论,受众心理选择过程的第三环节是(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