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选择,历史的选择》教案完美版

合集下载

《人民的选择,历史的选择》教案完美版

《人民的选择,历史的选择》教案完美版

《人民的选择,历史的选择》教案一、教育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时人民的选择,历史的选择。

2.能力目标:认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伟大创造,符合中国国情,坚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优越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更清醒地认识到,在我国只能实行以民主集中制为基础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而不能照搬照抄西方的政治体制模式,要坚持和完善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必须更好地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统一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实践中。

二、教学重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时人民的选择,历史的选择。

三、教学难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时人民的选择,历史的选择。

四、教学方法:启发讨论、自主探究五、教学手段:媒体教学六、教学过程:复习政治生活中的相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内容。

1.人民的选择历史的选择一、梦想的破灭:资本主义制度行不通学生活动――课堂探究:镜头一:康有为在《立宪法议》中说,现在世界上有君主专制、君主立宪、民主立宪三种政体,而“君主立宪者,政体之最良者也”。

他主张“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

镜头二:邹容在他的名著《革命军》中写道:“我中国欲独立,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与世界列强并雄,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长存于二十世纪新世界上,不可不革命。

在这部书中,他坚决主张推翻君主专制,并提出建立民主共和国的方案。

镜头三:孙中山一生致力于建立民主共和国的奋斗,但他建立共和国政体的尝试,在帝国主义和国内反动势力的压迫下,终归失败。

孙中山沉痛地说:“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

”今天仍有人认为,如果效法欧美国家采用资本主义民主制度,近代中国就能实现现代化。

你可否结合上述材料和已有的政治知识、历史知识,反驳这种观点?1.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的君主专制制度在近代历史上,资本主义国家的建立,曾经给欧美国家的发展带来进步;但是,建立资本主义国家的追求,对于中国的发展来说,留下的只是悲怆和梦想的破灭。

第一课 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教案(含答案)-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doc

第一课 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教案(含答案)-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doc

第一课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各种政治力量教学设计(一)教学分析教学目标(1)明确中国共产党领导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2)引导学生将所学的历史知识融入本课,实现学科知识与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融合与提升。

(3)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小组讨论,辨明是非,使学生率固树立热爱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中国的理念与意识、(4)升华学生对党的认识,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做有时代担当的青年,成为共产主义事业合格接班人,评价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回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各种政治力量的情况,让学生梳理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明确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真正理解“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教学重难点(1)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主要任务。

(2)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意义。

(3)中国工人阶级的优越性。

(4)如何理解“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教学方法议题式教学法、探究式讲授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课前布置学生搜集中国近代史的资料。

教学过程设计【导入新课】通过视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简要回顾近代中国的历史发展状况。

教师:这段视频展现了近代中国内忧外患的黑暗境地。

当时的清政府对内实行封建专制统治,对外采取闭关锁国政策,中国社会发展几乎陷入停滞状态,由盛而衰的颓势日益加深。

而西方一些国家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并相继完成了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于是,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列强先后发动了对中国的侵略战争。

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发生了变化。

今天我们首先学习第一单元第一课的第一框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各种政治力量》。

共同探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在近代中国出现的各种政治力量中,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能够脱颖而出?【讲授新课】议题一:如何把握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围绕这个议题,同学们要解决下面三个问题:1.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是什么?2.把握基本国情的重要性是什么?3.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教师:西方列强通过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并一步步地控制了中国的政治、经济、外交和军事。

2019部编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第三册第一单元第一课《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教案教学设计(两框全)

2019部编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第三册第一单元第一课《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教案教学设计(两框全)

【2019统编版】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第三册《政治与法治》第一单元第一课《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备课教案教学设计1.1.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各种政治力量》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单元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核心,结合历史与现实,探究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形成、党的先进性、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

本单元围绕“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分三课进行阐述。

第一课“历史和人民的选择”,通过描述1840年以来,无数仁人志士各种各样尝试,未能改变救中国的社会面貌;阐释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领导人民先后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进行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革命,使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认清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第一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各种政治力量比较”,介绍了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社会主要矛盾、各种政治力量的救国方案及其结局,得出结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实践证明这是历史真理。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了解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主要矛盾、历史任务;通过讲授使学生掌握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2.通过比较和鉴别各种政治力量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使学生理解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结论;3.理解共产党诞生之前,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阶层的根本性弱点,理解无产阶级的优点;4.寻找到“为什么革命、怎样革命”这一根本问题的初步答案。

核心素养目标:【政治认同】明确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没有中国共产党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科学精神】评析各种政治力量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

引导学生所学的历史知识深入学习本课,科学认识各种政治力量的作用,深刻体会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结论。

【公共参与】通过学习本课知识学习使学生升华对党的认识,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通过查阅资料增强对党的初心和使命的理解。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主要矛盾及历史任务。

高一政治教案: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高一政治教案: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导语】⽆忧考为⼤家整理了⾼中各科知识点教案,让同学们明确教学⽬标,有针对性的学习。

以下是《⾼⼀政治教案:历史和⼈民的选择》,供⼤家参考,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政治教案:历史和⼈民的选择 【学习⽬标】 1.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

2.理解中国特⾊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3.了解中国共产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含义及相互关系 【学习重难点】 .理解中国特⾊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前置性补偿】 1、⼈民代表⼤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原则及其表现 2、⼈民代表⼤会制度的含义和基本内容 3、为什么说⼈民代表⼤会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好制度 【新知探究】 ⼀、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 1、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是什么? (1)性质: (2)宗旨: 2、中国共产党的地位: 3、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意义: ⼆、中国共产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1、三种执政⽅式的含义 (1)科学执政: (2)民主执政: (3)依法执政: 2、三种执政⽅式的关系: 【判断正误】 1、依法执政和依法治国是⼀回事。

() 2、依法执政就是为⼈民执政,靠⼈民执政,它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式() 3、民主执政有利于保证党始终发挥纵览全局,协调各⽅⾯的领导核⼼作⽤。

() 4、⽀持⼈民依法履⾏职能,使党的主张上升为国家意志是党依法执政的体现。

() 5、科学执政、民主执政通过依法执政体现出来,并由依法执政来保证实现。

() 【形成性检测】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不是⾃封的,⽽是由其⾃⾝条件决定的,是在长期的⽃争过程中确⽴起来的。

据此回答1——2题。

1、“⾃⾝条件”是指()A、它的指导思想B、它的执政地位C、它的严格的组织纪律 D、它的⼯⼈阶级先锋队的性质 2、“共产党是为民族、为⼈民谋利益的政党,它本⾝决⽆私利可图。

”这说明() A、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的政党 B、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全意为⼈民服务 C、⼯⼈阶级利益和中华民族利益是⼀致的 D、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坚持党的领导,必须不断完善党的领导⽅式和执政⽅式,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新人教版政治选修3《人民的选择 历史的必然》word教案

新人教版政治选修3《人民的选择 历史的必然》word教案

人民的选择历史的必然一、【课程标准】:归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作为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职权,理解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分析我国国家权力机关和人民的关系、国家权力机关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阐述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和活动原则。

二、【新课教学】:(一)、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职权的内容来看,你认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同资本主义国家的政体有何根本区别?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含义——是什么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广大人民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选出人大代表,由他们组成各级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决定全国和各级地方的一切重大事务,并由权力机关产生行政和司法机关,各司其职,行使管理国家和社会的各项权力。

这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含义解读:(1)、主体——广大人民(2)、代表的产生方式——广大人民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选出(3)、组成机关的性质——各级国家权力机关(4)、行使权力的方式——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5)、行使权限——①决定(全国和各级地方的一切重大)事务,②产生行政和司法机关(各司其职,行使管理国家和社会的各项权力)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一回事吗?为什么?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地位(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决定着国家的其他各种具体制度;(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最高形式和重要途径;(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制度载体。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决定着国家的其他各种具体制度;它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最高形式和重要途径,也是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制度载体。

因此,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补充:人民代表大会制是一种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而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权力机关。

中国共产党执政: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教学设计详案(最新)

中国共产党执政: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教学设计详案(最新)

《中国共产党执政: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教学设计详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联系历史和现实分析说明中共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是历史的选择。

2、识记党的性质、宗旨;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含义3、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1、让学生尝试用历史的、辨证的眼光观察、评价问题,提高学生的比较、鉴别能力。

2、引导学生利用已有历史知识,深入学习本课。

培养学生善于将不同学科知识综合起来,不断提高知识迁移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展示中共领导社会主义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使学生对党的认识升华,进而更加信赖和热爱中国共产党,努力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二、【教学重难点】理解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关系三、【学情分析】学生对这一框题的内容有所接触,但仅仅处于自发状态,不能从理论的高度进行分析。

从能力方面看,高一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不断增强,开始留意的关心身边的社会生活.因此要充分调动学生这种分析问题的主动性,积极性,逐渐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四、【教学方法】1、探究性学习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2、自学引导法。

课前布置相关问题,让学生自学。

让学生在自学中,对本节课的基本知识点有一个基本的认识,从而引发思考。

五、【课前准备】1、结合历史分析近代中国各阶级救亡图存的方案2、搜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胜利的实例六、【课时安排】:1课时七、【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共产党他辛劳为民族,共产党他一心救中国,他指给了人民解放的道路,他领导中国走向光明,他坚持了抗战八年多,他改善了人民的生活,他建设了敌后根据地,他实行了民主好处多。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教师:同学们听完之后有什么感受呢?会不会有热血沸腾的感觉?想起了什么?(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一下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性)教师: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经历了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所以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问:为什么说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是怎样确立的?这是我们这节课共同来学习的内容.(二)新课教学一、新中国诞生前夕政治力量的较量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62页,指出:这三个镜头分别反映了各民主党派及无党派民主人士、中国国民党、中国共产党三种基本政治力量的状况。

《人民的选择 历史的必然》教案1(新人教版)

《人民的选择 历史的必然》教案1(新人教版)

《人民的选择历史的必然》教案1(新人教版选修3)(人教K)专题四(人教K)民主集中制: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原则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充分显示了社会主义民主政体的巨大优越性。

中国为什么不能实行西方式的民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怎样形成和确立起来的?同资本主义民主政体相比,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主要特点和优点是什么?如何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通过本专题的学习,我们将进一步明确:实行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体现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性质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绝不能照搬西方政治体制的模式。

61(人教K) 1 人民的选择历史的必然(人教K)梦想的破灭:资本主义制度行不通镜头一:康有为在《立宪法议》中说,现在世界上有君主专制、君主立宪、民主立宪三种政体,而"君主立宪者,政体之最良者也"。

他主张"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

镜头二:邹容在他的名著《革命军》中写道:"我中国欲独立,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与世界列强并雄,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长存于二十世纪新世界上,不可不革命。

"在这部书中,他坚决主张推翻君主专制,并提出建立民主共和国的方案。

镜头三:孙中山一生致力于建立民主共和国的奋斗,但他建立共和国政体的尝试,在帝国主义和国内反动势力的压迫下,终归失败。

孙中山沉痛地说:"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

"●今天仍有人认为,如果效法欧美国家采用资本主义民主制度,近代中国就能实现现代化。

你可否结合上述材料和已有的政治知识、历史知识,反驳这种观点?在近代历史上,资本主义国家的建立,曾经给欧美国家的发展带来进步;但是,建立资本主义国家的追求,对于中国的发展来说,留下的只是悲怆和梦想的破灭。

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为人类政治文明的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

人教版高一思想政治必修3《第一课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高一思想政治必修3《第一课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高一思想政治必修3《第一课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了解历史是人民选择的结果,体会人民在历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2.掌握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基本概念;3.理解历史是客观发展的规律,能够识别历史的主客观因素。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1.教学重点:历史是人民选择的结果,人民在历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2.教学难点: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区别,历史的主客观因素的识别。

三、教学流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问学生“什么是历史?历史是如何产生的?”等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历史的概念和形成过程,借此引出历史是人民选择的结果。

2.讲解(30分钟)•历史是人民选择的结果通过引导学生回顾中国历史上重要事件的过程,如辛亥革命和新中国成立,从中体会到历史是人民拼搏与奋斗方前进的过程。

历史是由人民的选择和行动构成的,各个时期人民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通过分别介绍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基本概念和区别,引导学生理解历史是客观发展的规律。

•历史的主客观因素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确定事件的主客观因素,加深学生对不同因素的认识和理解。

3.练习(30分钟)教师选取一些历史事件和名人事迹,让学生进行归类、分析和描述,加深学生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

4.小结(10分钟)通过讲解、练习等方式,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历史的重要性和人民在历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四、教学反思在本节课教学中,我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历史的定义和形成过程,让学生了解到历史是人民选择的结果。

通过介绍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引导学生理解历史是客观发展的规律。

通过分析历史事件,确定事件的主客观因素,让学生了解不同因素对历史的影响。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还需注意以下几点:1.在导入环节,要通过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尝试回答,达到引入课题的目的。

2.在讲解环节,要注意语言准确、通俗易懂,尽量减少生僻词的使用。

教学设计20:6.1 中国共产党执政: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教学设计20:6.1 中国共产党执政: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中国共产党执政: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是在历史进程中,我国人民作出的郑重选择,也是由其性质和宗旨决定的。

2.认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领导核心。

3.依法治国、依法执政。

(二)能力目标中国共产党执政,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中国人民对中国近代史上各种政治力量和出现的种种建国方案进行比较鉴别作出的抉择,引导学生试用历史的、辩证的眼光观察、评价问题,提高学生的比较、鉴别的能力。

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历史知识,深入学习本课,培养学生善于将不同学科知识综合起来,不断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展示中国共产党领导我国人民创建新中国的光辉历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使学生对党的认识升华,进而更加信赖和热爱中国共产党,努力学习书本知识,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2.教学难点:依法治国、依法执政【教学过程】【导入】复习提问:第三单元讲我国的政治制度,其中上一课讲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也就是我国的政体。

①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②我国的权力机关和最高权力机关是什么?③人民代表大会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是什么?通过第③问导入,人民代表大会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为什么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就是本课的主题:中国共产党执政: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一、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不是自封的,是中国人民经历长期的实践作出的历史性选择。

20世纪上半叶,中国出现了三种建国方案。

人民的态度是怎样的?第一种方案:北洋军阀和国民党等主张实行地主买办阶级专政,继续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道路。

第二种方案:中间派主张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走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第三种方案:中共主张建立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共和国,经过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

第一课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教学设计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第一课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教学设计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a.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在我国政治发展中的作用是什么?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核心要义是什么?
c.如何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现实政治问题?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四)课堂练习(500字)
1.教师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如选择题、简答题等,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2.深入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核心要义,使学生能将其与实际相结合,认识到其在国家政治生活的作用。
3.引导学生克服对政治理论的抵触情绪,激发学生学习政治与法治的兴趣,培养其批判性思维。
(三)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a.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在我国政治发展中的作用。
b.利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内涵。
4.结合时事政治,让学生关注国家政治生活,提高学生的政治敏锐性和社会责任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认识到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是我国政治制度发展的基石。
2.增强国家认同感,理解我国政治制度的优势,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3.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使其尊重和维护国家法律法规,自觉承担公民责任。
第一课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教学设计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我国历史发展的重要阶段,认识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在政治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内涵,理解其在我国政治与法治建设中的指导地位。
3.分析我国政治体制的特点,认识我国政治制度的优势,提高学生的政治认同感。

历史与人民的选择教案

历史与人民的选择教案

历史与人民的选择教案教案:历史与人民的选择一、教学目标:1.了解历史与人民的关系,认识历史对人民选择的影响。

2.分析历史上一些重大的选择事件,探讨人民与历史的互动关系。

3.运用历史思维和历史方法,加深对历史与人民选择的理解。

二、教学重点:1.历史与人民的关系。

2.历史对人民选择的影响。

3.历史与人民的互动关系。

三、教学难点:1.如何理解历史对人民选择的影响。

2.如何运用历史思维和历史方法对历史与人民选择进行深入剖析。

四、教学方法:1.讲授。

2.互动讨论。

3.分组研讨。

五、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历史事件,要求学生说出这些事件对人民选择的影响,并引出本节课的话题:历史与人民的选择。

2.核心环节(1)历史与人民的关系教师以“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为例,分析历史与人民的关系,提出历史是人民创造的,人民选择的结果就是历史的结果。

(2)历史对人民选择的影响教师提出历史对人民选择有着很大的影响,以密西西比大河为例,分析人类如何通过历史事件的选择得到更好的结果。

(3)历史与人民的互动关系3.拓展环节教师要求学生自行选择一件历史事件,分组研讨该事件对人民选择的影响,并向全班汇报。

4.总结环节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历史与人民的关系、历史对人民选择的影响以及历史与人民的互动关系是我们了解历史的重要途径。

六、板书设计:历史人民关系影响互动关系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案例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历史与人民选择之间的关系。

同时,通过分组研讨,也拓宽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的合作与表达能力。

但是,还需要注意课堂时间的把控,避免教学内容过于繁杂,导致学生跟不上课堂节奏。

《中国共产党执政: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教学设计

《中国共产党执政: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教学设计

《中国共产党执政: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理解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重要性及党的执政方式。

建构历史与政治在党的领导问题上的内在统一关系,学会用历史的、辩证的眼光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认识问题。

(2)过程与方法:以情境为载体,以问题提出和解决为主线来组织课堂教学。

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共产党执政地位的历史必然性和广泛、深厚的民意基础,促进学生通过对现实问题进行全面、理性、科学的思考来升华对党的认识,激发其内在情感上的认同,提高中学生政治参与的意识,增进对党的信心与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2)难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执政地位不是自封的,而是中国人民的理性选择。

三、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体验教学法、设问导疑法等四、课时安排:一课时五、课前准备:指导学生课前分小组去广泛搜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的伟大成就的相关信息。

六、教学过程:【环境布置】悬挂党旗;课前播放歌曲。

【情境导入】刚才同学们听到的是一首旋律优美的经典红歌,知道叫什么名字吗?对,《唱支山歌给党听》,有没有哪位同学能给我们现场演绎一下,让我们在座的老师和同学们饱饱耳福呢?(学生演唱)歌中唱到“共产党号召人民闹革命”,不仅带领人民夺过了敌人手中的鞭子,也夺过了他们执掌的政权,从而成为中国的执政党。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中国共产党执政:历史和人民的选择》(PPT显示课题)。

【明确目标】要想学得好,明确目标很重要。

我们还是要先弄清楚这堂课的目标是有哪些,来,我们一起把基本目标读一遍,做到心中有数。

(学生齐读课堂目标)【自主学习】接下来,请同学们对照学案,先自学教材,然后小组合作,完成学案上的探究题。

8分钟的时间。

(学生自学教材,完成学案上的探究问题)【史海回眸】要学习中国共产党执政,首先必须了解它的历史。

新版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教案设计

新版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教案设计

新版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教案设计教案设计一、教学背景和目标本教案适用于初中二年级历史课程,具体为《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单元。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成立背景、组织结构、革命路线,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革命胜利及建设新中国的历史意义。

教学目标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背景、历程和取得的胜利;2.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组织结构、领导方式,以及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路线;3.掌握和能够评价中国共产党在革命中的作用和地位,充分认识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夺取革命胜利及建设新中国的历史意义;4.了解新中国的建设和发展,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经验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意义;5.培养学生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和步骤1.引入(10分钟)通过图片、视频、小说、塑像、歌曲等方式,为学生创造了解中国共产党和新民主主义革命背景的氛围。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历史事件的影响和意义,来激发学生了解的兴趣。

2.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30分钟)介绍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背景、历程和取得的胜利。

这一部分以幻灯片为主要形式,通过引导学生观看图片,学生了解到近代中国的内外环境、国内各派势力、各时期的“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五卅运动”、“一二九运动”等大事件,以及中国共产党的党史和重要领导人的形象。

3.学习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基本理论(30分钟)介绍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组织结构、领导方式,以及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路线。

这一部分同样以幻灯片为主要形式,通过解析中国共产党内部的政策、决策、执行和运动,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内外工作和运动。

并且引导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宗旨、党的领导方法、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路线等相关内容。

4.学习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夺取革命胜利及建设新中国的历史意义(30分钟)介绍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夺取革命胜利及建设新中国的历史意义。

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板书设计

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板书设计

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板书设计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板书设计一、引言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记录和反思,人民的选择则是历史进程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本次板书设计将结合历史与人民选择的主题,以一千字以上的篇幅,详细介绍相关内容。

二、历史的意义和作用历史是人类进步的镜子,通过回顾过去的经验教训,人们可以更好地认识现实和未来。

历史不仅可以作为学习和借鉴的基础,也是人类文明的宝库。

而历史的发展是由人民的选择和集体行动决定的。

三、古代历史和人民的选择1. 战争与和平:古代人民常常面临着战争和和平之间的选择。

例如,中国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可以选择加入不同国家,支持不同的政权,或者选择和平发展、互利共存。

2. 政治体制的演变:人民在古代历史中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比如,君主制度的出现和发展,虽然是统治阶级的选择,但也间接地受到广大人民的影响。

人民的要求和反对意见可以推动政治体制的改革和演变。

四、近代历史和人民的选择1. 革命与反抗:近代历史中,人民的选择与社会变革密切相关。

法国大革命、俄国十月革命等都是人民对反不平等、反压迫的选择和行动。

同时,人民的选择也影响着革命的方向和结果。

2. 民族解放与独立:近代历史中的民族解放运动体现了人民的智慧和选择。

比如,印度独立运动中,人民可以选择和平抗议或武装反抗,最终实现了独立。

3.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近代历史中,人民可以选择改革与创新,推动国家现代化。

中国的改革开放就是人民的选择和努力,使得中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五、当代历史和人民的选择1.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当代人民面临着保护环境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选择。

人们可以选择参与环境保护活动,推动社会转型和发展。

2. 和平与冲突:当代社会,人们仍然需要面对和平与冲突之间的选择。

国际冲突和恐怖主义活动的爆发,需要广大人民的选择性参与,维护和平与安全。

3. 政治参与与民主发展:当代社会,人们可以通过参与政治,推动民主发展和社会进步。

选举、示威游行等形式成为了人民选择的一部分。

教学设计15:6.1 中国共产党执政: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教学设计15:6.1 中国共产党执政: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框题
中国共产党执政: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了解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是中国历史和中国人民的选择,也是被实践证明了党有治国理政的智慧和能力的
②了解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核心的重要意义
③认识党的执政地位和执政方式。
2、能力目标
①尝试用历史的、辩证的眼光观察评价问题,提高学生分析比较鉴别的能力。
重点
难点
重点:党的领导地位确立的原因
难点: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
环节
教学设计
教学方法
导入
【导入新课】
整个第三单元的主题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要保障我们在政治生活中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就要建立良好的制度保障,关于我国的政治制度,在单元引言是我们就了解到一共有哪些?一个根本政治制度,三个基本政治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那适合我国国情的三大基本政治制度又是什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一下三大基本政治制度之一的:我国的政党制度。(板书:第六课 我国的政党制度)
2.实践证明:党有治国理政的智慧和能力
【活动探究】
【忆往昔】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深深地植根于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之中,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始终为人民的解放和幸福、民族的独立和复兴、国家的繁荣和富强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百折不挠地奋斗。那同学们知不知道党是哪一年成立的啊?(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成立这90多年来,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完成和推进了三件大事,都是那三件呢?阅读课本找出答案。
(3)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毛爷爷说我们要团结一起可以团结的力量,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从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发展目标来看:实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翻一番。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 全民受教育程度明显提高,教育现代化基本实现。就业更加充分。收入分配差距缩小,社会保障全民覆盖,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民主制度更加完善,民主形式更加丰富。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围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调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热情与积极性,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板书 (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中国共产党执政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教学设计

中国共产党执政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教学设计

《中国共产党执政: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教学设计
政治科赵海燕
【板书设计】
一、中国共产党执政: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1、新中国诞生前几种政治力量的较量
2、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
⑴中共领导各族人民完成和推进的三件大事
⑵中共领导和执政地位如何确立?
3、中国共产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⑴中共的执政方式是什么?
⑵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
【教学反思】
一堂好的思想政治课不仅要处理好宏观:材料;理论;理论与实际的结合;还要设计好微观。

细节处理不好,这样一堂理论性较强、逻辑思维比较缜密的课就会显得比较枯燥沉闷。

第一,设计好师生的双边活动。

课堂教学不是教师唱独角戏,而是师生的一种互动。

互动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可以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可以是学生的讨论、回答;多媒体手段为营造互动的气氛提供了很好的帮助,师生沉浸在同一氛围中更加容易沟通。

第二,把握好课堂教学的节奏。

包括语速的快慢、语调的升降;提问的时机以及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影象材料的播放时机等都需恰当地安排好第三,尽量注意课堂教学的可视性(课件)、语言的幽默性,设问要灵活能够激发思考,进行愉快教学。

中国共产党执政: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教案

中国共产党执政: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教案

中国共产党执政: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教案中国共产党执政: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教学重点】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地位及执政方式【教学方法】情景导入法,探究讨论法,讲授法【教学过程】(一)歌曲导入:《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教师:听完之后有什么感受呢(会不会有热血沸腾的感觉想起了什么呢 )学生答(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经历了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所以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问:为什么说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是怎样确立的这是我们这节课共同来学习的内容.(二)新课讲授实际上在20世纪上半叶,中国有三种建国方案,是哪三种呢他们分别主张走什么道路我们来阅读课本62页的三段材料,完成表格从三个方面对比分析:基本政治力量、主张、可能造成的后果中间派或中间人士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走资本主义道路虽然使人民获得一定的民主权利,但始终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人民的根本利益必然受到损害国民党实行地主买办阶级专政,继续走半殖民地半封建道路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华民族永远受他人奴役,中国人民永远处于黑暗之中中国共产党建立工人阶级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共和国,经过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可以赢得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问:从当时情况看,人民会选择哪一种道路呢学生答总结:可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不是自封的,是中国人民经历长期的实践郑重作出的历史性选择.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不仅是中国人民历史的选择,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什么呢我们找出来一起读学生齐答: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讲解:中共的性质是"两个先锋队".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公开宣称是工人阶级的政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作为代表人民执掌全国政权的执政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和艰巨的社会主义事业,它还必须代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由党的性质决定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我们更要始终坚持和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因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不仅是人民经过长期实践作出的历史选择,更是由它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有人说:搞革命要由共产党来领导,现在,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一定要共产党领导.学生讨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如果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会出现怎样的局面多媒体演示:成就展结论:可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只有坚持党的领导,1.才能始终保持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2.才能维护国家的统一,民族团结,并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3.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搞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证明,我们党执政60年来,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战胜各种风险和挑战,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和社会出现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充分显示了中国共产党治理国家的智慧和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民的选择,历史的选择》教案
一、教育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时人民的选择,历史的选择。

2.能力目标:认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伟大创造,符合中国国情,坚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优越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更清醒地认识到,在我国只能实行以民主集中制为基础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而不能照搬照抄西方的政治体制模式,要坚持和完善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必须更好地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统一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实践中。

二、教学重点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时人民的选择,历史的选择。

三、教学难点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时人民的选择,历史的选择。

四、教学方法:
启发讨论、自主探究
五、教学手段:
媒体教学
六、教学过程:复习政治生活中的相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内容。

1.人民的选择历史的选择
一、梦想的破灭:资本主义制度行不通
学生活动――课堂探究:
镜头一:康有为在《立宪法议》中说,现在世界上有君主专制、君主立宪、民主立宪三种政体,而“君主立宪者,政体之最良者也”。

他主张“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

镜头二:邹容在他的名著《革命军》中写道:“我中国欲独立,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与世界列强并雄,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长存于二十世纪新世界上,不可不革命。

在这部书中,他坚决主张推翻君主专制,并提出建立民主共和国的方案。

镜头三:孙中山一生致力于建立民主共和国的奋斗,但他建立共和国政体的尝试,在帝国主义和国内反动势力的压迫下,终归失败。

孙中山沉痛地说:“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


今天仍有人认为,如果效法欧美国家采用资本主义民主制度,近代中国就能实现现代化。

你可否结合上述材料和已有的政治知识、历史知识,反驳这种观点?
1.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的君主专制制度
在近代历史上,资本主义国家的建立,曾经给欧美国家的发展带来进步;但是,建立资本主义国家的追求,对于中国的发展来说,留下的只是悲怆和梦想的破灭。

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为人类政治文明的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

1840年以后,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和封建统治的衰败,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民族危机空前深重,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

为了救亡图存,许多志士仁人上下求索、奔走呼号,各阶级、各阶层、各种社会势力围绕在中国建立什么样的政治制度提出了种种主张,展开了激烈斗争。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

2.资产阶级没有完成反帝反封的历史任务
但是,辛亥革命并没有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资产阶级也没有能力领导人民彻底完成反帝反
封建的任务,实现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更谈不上实现人民民主。

实际上,旧中国的政治制度,无论采取何种形式,都没有改变其代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利益的本质,中国人民仍然处于被压迫、被奴役、被剥削的悲惨地位。

相关链接:
辛亥革命后,代表各种政治势力的政客竞相仿效西方议会民主,“建国会、立政党”,一时间出现了大大小小的政党、团体三百多个。

但是,它们大多成了各派军阀、官僚、政客借以争权夺利的工具。

1913年春,国民党在国会选举中获得绝大多数席位,其民主派代表宋教仁准备以多数党领袖身份组阁,竟遭军阀集团刺杀身亡。

1923年,北洋军阀曹锟以5 000银元一票的价格收买国会议员590人,被选为大总统,史称“贿选总统”。

旧中国的多党竞选和议会民主只给历史留下一幕幕闹剧。

二、人民的选择: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雏形
学生活动―――课堂探究:
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生动地再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建立人民民主政权的奋斗历程。

《东方红》剧照
《农友歌》:“自己当家做主人,一切权力归农会”;
《八月桂花遍地开》:“张灯又结彩,红色政权建起来”;
《解放区的天》:“民主政府爱人民,共产党的恩情说不完”。

你会唱这些歌曲吗?这些歌词表达了人民的什么意愿?
你能否结合所学历史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建立人民民主政权的奋斗历程?
1.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经过艰难曲折的探索,中国人民终于认识到,要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就必须彻底推翻剥削阶级统治广大人民群众的政治制度,建立新型的人民民主的政治制度,真正由人民当家作主。

领导中国人民实现这一伟大变革的重任,历史地落在了中国共产党身上。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为建立新型人民民主政权、寻求适合的政权组织形式进行了长期的探索。

课堂探究:
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罢工工人代表大会和农民协会,已经具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萌芽的性质。

1927年3月,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胜利后召开的上海市民代表会议,选举产生了上海特别市临时市政府。

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创建人民政权的最初尝试。

1931年11月7日至20日,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举行,会议通过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宣布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中华苏维埃全国代表大会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以国家形式出现的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力机关。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召开各级参议会,选举产生了抗日根据地各级政府。

《陕甘宁边区各级参议会组织条例》规定,“边区各级参议会,为边区各级之人民代表机关”。

解放战争时期,广大解放区普遍建立的乡村农民大会、区人民代表会议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会议等,为中国革命胜利后在全国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奠定了基础,积累了经验。

联系近代中国建立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失败尝试,对比以上图文所反映的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为建立新型政权而进行的不懈探索,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2.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政权组织形式
从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罢工工人代表大会和农民协会,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工农兵代表苏维埃,从抗日战争时期的参议会,到解放战争后期和建国初期各地普遍召开的各界人民代表会议,这些都是中国共产党为实现人民民主而进行的探索和创造。

综观中国近代政治发展的历程和共产党领导人民建立新型人民政权的实践,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建立的政权,只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同这一国体相适应的政权组织形式,只能是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三、历史的必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作为临时宪法规定我国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亿万中国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

此前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为建立新型国家政权发挥了重大作用,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地位,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奠定了法律基础。

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政权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

学生活动——课堂探究:
从1953年7月到1954年5月,我国进行了全国范围的基层人大代表选举。

据统计,全国登记选民总数为3.238 1亿人,占18周岁以上人口总数的97.18%,投票率为85.88%。

此次选举共选出近五百七十万基层人大代表。

北京市选民兴高采烈地参加建国后第一次全国普选为什么人民群众对选举有这么高的热情?
1953年,我国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历史上第一次普选,在此基础上自下而上逐级召开的人民代表大会,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奠定了组织基础。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我国正式建立起来的标志
1954年9月15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我国正式建立起来。

3.我国采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政权组织形式,适合我国的国情,是历史的必然,是人民的选择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形成和确立表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造;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采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政权组织形式,是历史的必然,是人民的选择。

七、课堂总结
1个必然性:即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我国政体是是历史的必然,是人民的选择。

1个地位: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1个标志: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我国正式建立起来的标志。

八、板书设计
一、梦想的破灭:资本主义制度行不通
1.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的君主专制制度
2.资产阶级没有完成反帝反封的历史任务
二、人民的选择: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雏形
1.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2.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政权组织形式
三、历史的必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作为临时宪法规定我国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我国正式建立起来的标志
3.我国采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政权组织形式,适合我国的国情,是历史的必然,是人民的
九、课堂巩固
结合历史知识说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历史的选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