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中国消化内镜技术应用普查结果
急诊内镜下清除上消化道异物的治疗效果分析
![急诊内镜下清除上消化道异物的治疗效果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0093a5a0f46527d3250ce050.png)
急诊内镜下清除上消化道异物的治疗效果分析目的探讨应用内镜清除急诊消化道异物患者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94例上消化道异物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患者的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模式下的内镜治疗方案,观察组采用急诊内镜下清除上消化道异物的治疗方案,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治疗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1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的治疗时间为(9.08±1.82)h,短于对照组的(15.72±2.01)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急诊内镜下清除上消化道异物的治疗方案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treatment effect analysis on upper gastrointestinal tract foreign body by the emergency endoscopic. Methods 94 cases of patients with digestive tract foreign body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2 to June 2013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and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according to the patients admitted to hospital order,each group was 47 cases.The control group patients were treated by endoscopic treatment on the basis of normal mode.The observation group patients were treated by emergency endoscopic removal.The clinical therapeutic effect,treatment time and incidence rate of adverse reaction in two groups was compared respectively. Results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100.0%,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93.6%),with statistical difference(P<0.05).The treatment time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9.08±1.82)hours,short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15.72±2.01)hours],with statistical difference(P<0.05).Incidence rate of adverse reaction in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with statistical difference(P<0.05). Conclusion The treatment effect on upper gastrointestinal tract foreign body by the emergency endoscopic is sure,it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treatment efficiency,shorte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time,reduce the incidence rate of adverse reaction,it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Key words] Endoscopic;Emergency;Upper gastrointestinal tract foreign body上消化道异物是消化科常见的疾病,主要是指患者误吞或故意吞入消化道的各种物体,这些物体不能被消化,又不能通过幽门自行排出,滞留在消化道内严重危害患者的健康,需及时进行清除,否则很有可能导致患者与异物接触的消化道出现感染、出血、溃疡,甚至穿孔,危及患者的生命[1-2]。
消化内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论证报告
![消化内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论证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ca12764f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3e.png)
消化内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论证报告为规范我院“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的临床应用,我院技术管理委员会对该项目技术相关医疗技术管理问题进行了论证审查。
一、项目信息项目类别:限制类医疗技术技术名称:消化内镜诊疗技术技术负责人:xxx摘要:消化内镜诊疗技术是消化内科的重要分支。
我院在上级医院教授帮扶下开展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ERCP、ESD、ERAT 等多项新技术2年余,独立开展E RCP 技术 1 年余,现有消化科医生7人,有主治医师5名,住院医师2名,多人先后前往上级医院进修学习消化内镜诊疗技术,我科人员技术力量雄厚,有资历的内镜医师可独立完成消化内镜诊疗技术,年轻力量也可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完成该技术,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涉及开展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的管理要求1、本院为国家三级综合医院,有卫生行政部门核准登记的消化内镜诊疗科目及其他相关科室和设备,并通过卫生行政部门定期校验;我院设置有独立的介入手术室,配备有X 线机(C 型臂)、奥林巴斯胃肠镜主机、胃肠镜、十二指肠镜、乳头切开刀、高频电刀、球囊、导管、导丝、碎石网篮、取石网篮、支架、鼻胆管等。
同时作为综合医院,我们还有其他相关辅助科室,有助于完成各项术前检查,应对突发状况,具备进行抢救治疗意外必要的急救设备。
2、主治医师:xxx、xxx先后前往上级医院进修学习了消化内镜诊疗技术,完成消化内镜诊疗学分要求。
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委员会对该相关人员的专业能力进行审核并授予手术权限。
3、医院及科室制定有与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的管理制度和质量保障措施,符合《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和相应诊疗技术规范的其他要求。
三、医疗技术管理委员会及评议意见经我院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委员会审议,该技术属国内比较成熟的技术项目,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我院消化内科室设置、医疗设施设备配置及开展该技术的人员资质、技术管理及质量控制要求等方面均符合消化内镜诊疗技术要求标准,具有能够确保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的临床应用能力。
内镜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
![内镜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e45f2611fc4ffe473368ab46.png)
内镜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发表于:2012-04-11 来源:本站原创作者:本站编辑医学内镜迄今已有200年历史,20世纪50年代以前医学内镜由于受当时科学技术影响发展比较缓慢,50年代以后由于导光纤维的问世以及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医学内镜才得以突飞猛进的发展。
目前,人体的许多腔道,如食道、胃、十二指肠、小肠、结肠、直肠,胆道、尿道、膀胱、肾、耳、鼻、咽喉、支气管、子宫腔、胸腔、关节等许多部位均可用相应的内镜进行检查及治疗。
过去20年,我国的内镜医学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内镜医学的进步已经深刻地广泛地改变了几乎所有临床医学学科的工作模式,提高了医生的诊治水平,为广大患者带来了福音。
在一些学科,我国内镜技术的水平已经赶上,甚至超越国际领先水平,开始引领国际内镜医学的发展。
消化内镜发展现状及趋势消化内科是内镜技术发展比较快,也是内镜技术改变临床工作模式比较显著的学科。
现在消化内镜技术的可观察范围已经覆盖全消化系的自然腔道,在治疗方面已能取代一部分外科手术。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技术经过40多年的不断发展,已成为胰胆疾病重要的治疗措施之一。
EBPD在保证较高取石成功率的同时,可减少出血和穿孔风险。
同时,EPBD可保持壶腹括约肌的完整性,减少了胆管处细菌逆向感染的风险,最重要是降低远期胆管结石复发率。
EUS-FNA在胰腺囊性病变中的诊断显得尤为重要,目前证明EUS-FNA 做现场即时细胞病理学评估可提高EUS-FNA对于胰腺占位的细胞学诊断价值,提高其诊断恶性病变的敏感度和总体准确度。
近年,第二代胶囊内镜已经上市。
与第一代产品相比,新一代结肠胶囊内镜在技术上有着非常大的优势,主要表现在:①视角更宽,几乎达到360°;②新一代记录仪(DR3)可根据结肠运动的速率自动调整拍摄频率,具有实时的可视化和提醒能力;③息肉大小测量器与新一代的可读软件结合使息肉大小测量更为简便;④新一代的成像软件融入了灵活的智能电子分光技术(FICE)。
中国内窥镜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中国内窥镜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55e50d7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d9.png)
中国内窥镜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一、内窥镜概述内窥镜的发展主要经历了“硬式内窥镜(1806-1932年)—半可屈式内窥镜(1932-1957年)—纤维内窥镜(1957年之后)—电子内窥镜(1983年以后)”四个阶段,目前电子内窥镜已经成为主流的内窥镜。
内窥镜技术主要分为内镜技术和腔镜技术,内镜一般通过人体自然腔道大完成检查、诊断和治疗,如肠胃镜检查、超声内镜、内镜下粘膜切除术等,腔镜技术主要通过无菌环境或外科切口进入人体无菌腔室,如腹腔镜、胸腔镜、关节镜技术等。
从产品来看,内窥镜可以分为软镜、硬镜、内镜诊疗器械、微创外科手术器械及配件。
二、内窥镜行业市场规模我国内窥镜市场起步较晚,2020年中国内窥镜行业市场规模仅为261亿元,同比增长9.21%。
受益于行业政策的支持、下游市场需求的增加及普及程度的快速,预计2021-2025年中国内窥镜市场规模将从304亿增长至453亿,年化增速10.5%。
三、内窥镜行业竞争格局根据中国医疗行业协会统计数据,2019年中国内窥镜市场以外资企业为主,其中硬镜以卡尔史托斯、奥林巴斯、史赛克为主,软镜奥林巴斯占有最大市场份额,内窥镜国产化率不足5%。
国产软镜企业主要为澳华及开立,主要产品为AQ100和HD500,其中澳华内镜布局时间较长,但开立医疗在市场教育方面略强,两家公司产品在成像质量、患者体验等方面与奥林巴斯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但价格优势明显。
国产硬镜企业主要有沈大内窥镜、天松医疗、开立医疗、海泰新光等公司,未来硬镜在国产化率提升方面速度将快于内镜。
MISIA领域,强生、美敦力、卡尔史托斯等传统国际厂商占据国内主要市场份额,国内厂商中只有康基医疗以2.7%的市场份额跻身前四,国内TOP5厂商市占率仅占5%。
国内硬镜领域形成了浙江桐庐内窥镜产业集群,在产业政策大力支持下,未来国产内窥镜发展速度将会远高于外企。
四、内窥镜行业未来发展趋势1、耗材化内窥镜结构复杂、有较大的交叉感染风险,并且清洗、烘干、消毒极大增加医院的运营成本,未来一次性使用内窥镜是重要的发展趋势。
消化内镜的历史及中国消化系内镜开展现状
![消化内镜的历史及中国消化系内镜开展现状](https://img.taocdn.com/s3/m/a06362ee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b7.png)
消化内镜的历史及中国消化系内镜开展现状消化内镜的历史及中国消化系内镜开展现状一、消化内镜的发展内镜一词的英文为“ endoscopy ”,起源与希腊语,系由字母“ endo ” ( 内部之意) ,与动词“ skopein ”(观察之意)组合而成,原意为窥视人体深部腔道的一种方法。
自1805 年德国Bozzini 首创利用蜡烛光作光源,应用一根细铁管窥视泌尿道以来,医学内镜有了飞速发展,其过程可大致分为 4 个时期。
早期硬式内镜(1805-1932 )早在1805 年,德国Bozzini 首先提出了内镜的设想,利用烛光,通过内镜看到了直肠、泌尿道的内腔。
1826 年法国Segales 制成了膀胱镜与食管镜。
1853 年法国Desormeaux 利用以酒精和松节油混合液体作为燃料的煤油灯伟光源,观察尿道、膀胱、直肠、子宫等器官。
1868 年德国Kussmaul 在表演吞剑术的启发下,制成第一台直管内镜。
他是由一根尖部装有软塞,粗1.3cm, 长47cm 的金属管制成,利用Desormeaux 灯照明。
由于硬性部太长,加上照明不足,因而无法清楚的看到胃腔。
1880 年爱迪生发明了电灯以后,就出现了用电灯或小电珠作为内镜的光源。
1881 年Mikulicz 制作了一根长65cm,14mm 直径的硬管视胃镜,在胃镜中下1/3 处做成30 ?弯曲,尖端装一小灯泡,并有空气通道供注气用。
它的这一想法使内镜初步具有实用价值。
但这类硬直的内镜查到管腔弯曲多变的上消化道中去,不仅操作上相当困难,而且给病人带来了较大的痛苦与损伤。
加上小电珠或钨灯丝外部反射光源照明度很低,因而窥视中存在较多的盲区。
半可曲式胃镜(1932-1957 )1923 年Wolf-Schindler 研制出半曲式胃镜(semiflexible lens gastroscope ), 它是由近段的硬性部和远段的软管组成,由26 块段棱镜构成。
由于镜身大部分可弯曲,从而使胃粘膜可视面积大为增加。
内镜检查在消化道疾病中的应用
![内镜检查在消化道疾病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fce1c4a2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e0.png)
内镜检查的种类包 括胃镜、肠镜、十 二指肠镜等,不同 种类的内镜检查可 以检查不同的消化
道部位。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常见的内镜检查方法
胃镜检查:通过口腔进入 胃部,观察胃部病变
肠镜检查:通过肛门进入 肠道,观察肠道病变
十二指肠镜检查:通过口 腔进入十二指肠,观察十 二指肠病变
食管镜检查:通过口腔进 入食管,观察食管病变
胆道镜检查:通过胆道进 入胆囊,观察胆囊病变
腹腔镜检查:通过腹腔进 入腹腔,观察腹腔病变
内镜与其他检查方法的比较
内镜检查:直接观察 消化道内部,准确度
高
X光检查:只能看到 消化道外部,无法直
接观察内部
超声检查:只能看到 消化道外部,无法直
接观察内部
核素扫描:只能看到 消化道外部,无法直
接观察内部
内镜检查与其他检查 方法相比,具有更高 的准确性和直观性。
05
食管异物:异物卡在食管内,影响 食物通过
食管癌:食管黏膜增厚、粗糙、溃 疡、出血等
02
食管狭窄:食管壁增厚、狭窄,影 响食物通过
04
食管贲门失弛缓症:食管下端括约 肌功能障碍,影响食物通过
06
胃部疾病的内镜表现及诊断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胃炎:胃黏膜充血、水肿、糜烂、出血等 胃溃疡:胃黏膜缺损、溃疡形成,可伴有出血、穿孔等 胃癌:胃黏膜增厚、溃疡形成,可伴有出血、穿孔等 胃息肉:胃黏膜隆起,可伴有出血、穿孔等 胃食管反流病:胃食管交界处黏膜充血、水肿、糜烂等 胃部疾病的内镜诊断:通过内镜观察胃黏膜病变情况,结合病理检查进行诊断。
1930年,德国 医生恩斯特·库 尔特·冯·海登堡 发明了结肠镜
中国早期结直肠癌筛查流程专家共识意见(2019,上海)
![中国早期结直肠癌筛查流程专家共识意见(2019,上海)](https://img.taocdn.com/s3/m/a1170a8308a1284ac9504300.png)
中国早期结直肠癌筛查流程专家共识意见(2019,上海)∙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上海)∙国家消化道早癌防治中心联盟∙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消化内镜专业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内镜健康管理与体检专业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内镜诊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专业委员会∙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国家消化内镜质控中心∙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内镜学专业委员会一、前言结直肠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在全球居于恶性肿瘤第3位,死亡率高居第2位,是占全球发病和死亡首位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1],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
近来随着我国生活方式及饮食结构的西化,结直肠癌发病率总体呈现上升趋势[2,3,4],已成为我国消化系统发病率第2位、患病率第1位的恶性肿瘤[5,6]。
2018年预计我国结直肠癌新发病例超过52.1万,死亡病例约24.8万,新发和死亡病例均接近全世界同期结直肠癌病例的30%[7],疾病负担沉重。
因此,降低我国结直肠癌的死亡率和发病率既是刻不容缓的重大临床关键问题,也是实现十九大报告中"健康中国"这一宏伟战略的具体措施。
目前我国结直肠癌5年生存率远低于美国及日韩[8],85%以上的结直肠癌发现即已属晚期,即使经过手术、放化疗、靶向治疗等综合治疗,患者的5年生存率仍明显低于40%;相反,早期结直肠癌治疗后5年生存率可超过95%,甚至可以完全治愈。
现阶段我国早期结直肠癌的诊断率低于10%,明显落后于日本(1991年早期诊断率已达到20%)和韩国(2009年已超过20%)[8,9]。
因此,为改变我国结直肠癌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和低早期诊断率的现状,早期结直肠癌筛查措施亟待在国内推广。
欧美等发达国家已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国家结直肠癌筛查体系,我国结直肠癌筛查始于20世纪70年代[10],目前在部分省市或地区有区域性结直肠癌筛查项目开展[11,12,13]。
中国消化内镜介入市场发展趋势:早期癌症筛查,国内癌症筛查力度加大
![中国消化内镜介入市场发展趋势:早期癌症筛查,国内癌症筛查力度加大](https://img.taocdn.com/s3/m/7a2a1bdbb90d6c85ed3ac623.png)
2018-中国消化内镜介入市场发展趋势:早期癌症筛查,国内癌症筛查力度加大内窥镜的使用范围十分广泛,主要应用科室包括普外科、泌尿科、消化科、关节科、耳鼻喉科、妇产科等。
其中消化内镜设备市场规模达48亿美元以上(2016年),占比14.6%,排名第三,预计2020年达60亿美元,复合增速为4.9%。
目前使用最多的是普外科的胸腔镜和腹腔镜,市场占比达30%左右。
应用领域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内窥镜市场快速增长,是驱动内镜器械耗材需求不断增加的主要动力。
根据预测数据,2016年全球内窥镜市场份额约325亿美金,年均复合增速约7-8%,高于全球医疗器械复合增速2个百分点左右。
根据预测数据,2017年全球内镜诊疗器械市场规模为50亿美元,预计未来三年复合增长率为5%,2020年市场规模有望接近60亿美元,中消化内镜耗材占比60%-70%。
相比之下,我国内窥镜市场亦呈快速增长态势。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内窥镜市场规模67.47亿元,2015年内窥镜市场规模达到156.15亿元,复合增长率高达24.7%。
2017-2020年全球内镜诊疗器械市场规模及预测(亿美元)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2013-2022年中国内窥镜市场规模及预测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2011-2019年全球内窥镜市场规模及预测(十亿美元)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尽管中国开展内镜微创治疗的时间较晚,但发展速度和普及程度非常快。
据调查数据测算,保守估计2018年内镜诊疗器械的市场规模约为34.34亿元(由于以最简单的手术类型测算,国产单价远低于进口,我们预计实际市场规模在40亿元以上),其中活检钳5.28亿元,圈套器4.53亿元,注射针4.54亿元,软组织夹5.02亿元,超声穿刺活检针4024.23万元,ERCP11.25亿元,非血管支架3.3亿元。
未来几年我国内镜诊疗器械市场有望保持10%~20%复合增长。
据预测数据,2007-2017年中国消化内镜耗材的年复合增长率为19.30%,若未来三年以15%的年复合增长率进行测算,至2022年我国内镜诊疗器械市场规模将达60亿元;另外,FROST&SULLIVAN预测2018-2022年我国内窥镜市场复合增长率为9.25%,与内窥镜配套使用的内镜诊疗器械市场增速应高于9.25%,据此测算2022年我国内镜诊疗器械市场规模至少达48.92亿元。
消化内镜质控工作现状及计划_王洛伟
![消化内镜质控工作现状及计划_王洛伟](https://img.taocdn.com/s3/m/73c2b3c476a20029bd642d5c.png)
Yao K. Annals of Gastroenterology, 2013. 中岛宽隆, 等. 消化器内视镜, 2013.
我国消化内镜质控指标
消化内镜适应证符合率 Ø定义:消化内镜诊疗适应证符合现有指南的例数占同 期消化内镜诊疗总例数的比例 Ø计算公式:
94%
Ø 15%左右的医师曾被医闹纠缠 Ø 6%( 1687人)内镜医师曾在医患纠纷中受伤
存在的主要问题
Ø 我国消化内镜开展时间短,但发展迅速 Ø 开展消化内镜医院数量多,但水平层次不齐 Ø 消化内镜诊疗例数多,尚不能满足实际需要 Ø 消化内镜医师培训不足,医疗事故时有发生
消化内镜质量控制亟待加强
医疗事故发生情况
有, 1313, 5%
没 有, 24890,
95%
有, 5243, 20%
没 有, 20960, 80%
Ø 5%的消化内镜医师遇到过医疗差错及事故 Ø 20%左右的医师遇到过医疗纠纷
医闹纠缠情况
有, 4068, 16%
没 有, 22135, 84%
有, 1687, 6%
没 有, 24516,
我国消化内镜质控指标
洗消记录可追溯率 Ø定义:可追溯到洗消记录的消化内镜操作数占同期所 有消化内镜操作总数的比例 Ø计算公式:
Ø意义:体现医疗机构对内镜清洗消毒的规范化,是反 映医疗机构消化内镜医疗质量的重要结构性指标
我国消化内镜质控指标
洗消记录可追溯率 Ø内镜、器械洗消质量是消化内镜诊疗安全的基础
o 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质量控制体系建设
n 技术标准和规范体系 n 培训体系 n 质控指标体系 n 监测预警体系(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
《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
无痛无创胶囊内镜机器人检查
![无痛无创胶囊内镜机器人检查](https://img.taocdn.com/s3/m/af7c0ab8561252d381eb6e62.png)
无痛无创胶囊内镜机器人检查无痛无创胶囊内镜机器人检查“数说”磁控胶囊内镜诊断胃部疾病的优势(2014年12月25日)内镜检查是当前消化道疾病筛查和诊断的主要手段,但2014中国消化内镜学术大会发布的2012年度全国消化内镜使用情况普查结果发现,我国消化内镜存在资源短缺、与欧美国家及日本之间差距明显、我国内镜医生存在操作不规范、发现早癌的意识不强等问题,亟待加强消化内镜的质控。
2014版《中国胶囊内镜临床应用指南》指出,胶囊内镜检查经历10余年的发展,已成为重要的消化道疾病检查手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专用磁控胶囊胃镜亦已进入临床应用阶段。
作为世界首台磁控胶囊内镜,上海安翰医疗技术有限公司和安翰光电技术(武汉)有限公司联合开发研制的NaviCam™遥控胶囊内镜机器人系统一经亮相即备受关注,患者只需随水吞下一粒胶囊内窥镜,经过20分钟左右便可完成胃部检查,既简单方便、又没有痛苦,为胃病检查带来了全新体验。
2014年我国一项多中心临床研究初步结果显示,与电子胃镜相比,磁控胶囊内镜对胃部疾病的诊断准确率达92.8%,达到了与金标准几乎接近的病变检出率。
该磁控胶囊内镜系统技术已于2013年1月获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批准上市,其在临床的广泛使用,对于提高目前我国消化道健康检查和早期疾病检查率,让消化道的健康、检查和治疗变为一体,(数据摘自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消化内科主任李兆申教授在2014中国消化内镜学术大会的“中国消化内镜技术开展情况”主题报告)■磁控胶囊内镜带来的全新体验及其优势磁控胶囊内镜的四个优点:①体积更小。
胶囊大小为11.8×27 mm,尺寸接近临床用口服胶囊;②可避免X线辐射。
采用磁扫描定位技术来确定胶囊是否存留在体内,避免X线辐射;③图像更清晰,拥有自动调频式图像采集模式、内镜窄带成像技术(NBI)等实时图像增强技术;④操作性更强,可以实现精确5维Navi控制技术。
2012年消化系统疾病主要临床进展
![2012年消化系统疾病主要临床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bd164c09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88f4154.png)
2012年消化系统疾病主要临床进展张晓岚;牛国超;郭金波【期刊名称】《临床荟萃》【年(卷),期】2013(028)005【总页数】8页(P481-487,491)【关键词】消化系统疾病;诊断;治疗;指南【作者】张晓岚;牛国超;郭金波【作者单位】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消化内科,河北省消化病重点实验室,河北省消化病研究所,河北石家庄050000;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消化内科,河北省消化病重点实验室,河北省消化病研究所,河北石家庄050000;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消化内科,河北省消化病重点实验室,河北省消化病研究所,河北石家庄05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7近年来,随着基础研究、临床医学及其相关学科的不断进步,消化病学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尤其在幽门螺旋杆菌(H.pylori)、病毒性肝炎、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boweldisease,IBD)等领域均有所斩获。
国内外数部消化病诊疗指南和共识报告的相继出台、更新,为消化系统疾病的规范化诊疗提供了有力依据。
在此,仅对本年度部分研究热点进行回顾。
自H.pylori首次培养成功,并将其感染与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等疾病联系至今已近30年。
为规范和推动H.pylori感染相关疾病的防治,国际和国内先后制定了若干共识意见,尤其是2012年第4次Maastricht国际共识[1]以及我国第4次H.pylori处理共识报告[2]的出台,主要就H.pylori感染的根除治疗适应证、检测和根除治疗方案进行了更新,不断完善了H.pylori感染的处理。
1.1根除治疗适应证与检测这一问题修改幅度较小,但适应证的重点更突出,疾病也更细化。
我国共识将先前对H.pylori阳性疾病根除推荐等级必须、支持,改为强烈推荐及推荐[1]。
2012年国内外共识均重点强调了根除H.pylori能够预防胃癌;对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的处理亦尤为凸显,强烈推荐“MALT淋巴瘤的H.pylori阳性患者根除H.pylori”,提出根除H.pylori是低级别胃MALT淋巴瘤的第一线治疗(证据等级1a,推荐级别A)[2]。
2012年消化科、胃镜、肠镜山西...
![2012年消化科、胃镜、肠镜山西...](https://img.taocdn.com/s3/m/70cf6730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c882256.png)
13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评价
三级甲等 河北省石家庄市和平西路 215 号
14
北京地坛医院 评价
三级甲等 北京市朝阳区京顺东街 8 号
15
济南军区总医院 评价
三级甲等 济南市天桥区师范路 25 号
16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评价
三级甲等 济南市历下区文化西路 107 号
17
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 评价
三级甲等 西安市灞桥区新寺路
20 芳 评价 总医院
师教 治
授
唐杰 评 中国人民解放军 主任医
21 价
空军总医院
疑难、危重胃肠道疾病如消化道出血及一些较为少见疾病的诊治,对消化道肿瘤的内科综 师
主任医
杨云 中国人民解放军
22 生 评价 总医院
师 教 胃食管反流病,肠易激综合诊、消化系疑难杂症、胆管结石,梗阻性黄疸,重症胰腺疾病和消
18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评价
三级甲等 哈尔滨市南岗区学府路 246 号
19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评价
三级甲等 郑州市建设东路 1 号
20
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总部 评价
三级甲等 长春市仙台大街 126 号
21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评价
三级甲等 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三好街 36 号
22
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 评价
二级甲等 济南市经十路 173 号
28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评价
三级甲等 本部:北京市朝阳区工人体育场南路 8 号,京西院区:石
29
河南省人民医院 评价
三级甲等 河南省郑州市纬五路 7 号
30
山东省千佛山医院 评价
三级甲等 济南历下区经十路 66 号
2012胃肠病学十大进展(下)
![2012胃肠病学十大进展(下)](https://img.taocdn.com/s3/m/9e4532517f1922791688e8e2.png)
2012胃肠病学十大进展(整理-射洪县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杨志敏)编者按:2012年在胃肠病学领域涌现了很多很有价值的研究贡献。
在专题里介绍的10篇文章,是我们认为对临床胃肠病学医生可能产生很大影响的研究(由1到10降序排列),囊括了胃肠疾病的药物治疗进展,希望能够为临床医生在2013年的临床实践中提供有意义的临床指导。
TOP 5:优质结肠镜检降低结直肠癌发病率不完全切除息肉,则结直肠癌的发病率明显上升息肉切除术后的相关研究已经证实某些腺瘤相关因素可以作为腺癌的预测因子,如:腺瘤数目≥ 3,息肉位于近端结肠,绒毛腺瘤或是高度不典型增生。
Brenner和他的团队在之前经结肠镜检查存在腺瘤性息肉的结直肠癌患者中同时对腺瘤相关的风险预测因素以及之前少有人研究的结肠镜下表现相关的风险预测因素均进行了评估。
快评:此项研究报告强调了高质量的结肠镜检查对于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病风险是十分重要的。
当至少存在1项结肠镜相关因素时,结直肠癌的发病风险(41.4%)明显高于至少1项息肉特点相关风险因素存在时结直肠癌的发病风险(21.7%)。
Role of Colonoscopy and Polyp Characteristics in Colorectal Cancer After Colonoscopic Polyp Detection: A Population-Based Case-Control StudyBrenner H, Chang-Claude J, Jansen L, Seiler CM, Hoffmeister M. AnnIntern Med. 2012;157:225-232图1. 实验进行流程图结肠镜检查及息肉特点在经结肠镜息肉检查后的发现结肠癌患者中的作用:一项基于人群的病例对照研究作者小结:结肠镜检查相关因素与癌症风险息肉切除术后的相关研究已经证实某些腺瘤相关因素可以作为腺癌的预测因子,如:腺瘤数目≥ 3,息肉位于近端结肠,绒毛腺瘤或是高度不典型增生。
内镜射频在消化道疾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内镜射频在消化道疾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f8443bc0c5da50e2524d7ff5.png)
内镜射频在消化道疾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目的探究内镜射频在消化道疾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3年3月,应用射频技术对我院门诊及病房96例患者,术前准备同常规胃肠镜准备,山莨菪碱100 mg肌肉注射,必要时地西泮/咪唑安定5 mg肌肉注射,内镜下见到病变后,经活组织检查孔送入射频治疗电极,并伸出镜身1 cm~2 cm,选择功率35W~40W,电极头与病变呈吻接触,由术者脚踏开关启动控制治疗时间,5 s~10 s切换,直到局部组织发白、凝固,在食管狭窄治疗中应用血管导丝先行引导,萨氏管扩张,再以射频自上而下逐渐点灼疏通。
结果射频治疗息肉直径0.5 cm以下者1次电凝切除,0.5cm~1.0 cm采用多点烧灼方法亦可一次凝切;大于1 cm的广基病变可分2次以上电凝治疗;经射频治疗30 d后常规复查内镜示黏膜光滑,无明显瘢痕遗留。
讨论射频治疗术在消化道疾病的治疗中,具有应用范围广,操作简单、安全、并发症少,疗效肯定的特点,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标签:内镜射频;消化道疾病;临床应用应用射频技术在内镜下进行消化道疾病的治疗,是近年来的一项新技术。
自2012年9月~2013年3月,应用射频技术对我院门诊及病房96例患者进行了内镜下射频治疗术,效果显著。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共96例患者,其中男51例,女45例,年龄25岁~72岁。
其中上消化道息肉33例,下消化道息肉32例;息肉直径0.3 cm以下者49例,0.3 cm~1.0 cm者12例,1.2 cm以上者4例;急性止血16例,包括黏膜剥离术后止血2例,急性胃黏膜病变止血4例,食管静脉曲张硬化注射治疗后针眼止血治疗2例,吻合口止血2例,息肉残基止血6例。
食管记忆合金支架置放术后食道肉芽组织增生致再狭窄1例(共3次);食管平滑肌瘤圈套术后残基凝切治疗5例;胃窦痘疹样胃炎5例;Barrett食管4例。
1.2 仪器奥林巴斯电子胃肠镜GLF-V70 及康普牌XVC-Ⅱ微电脑射频治疗仪,工作频率750 kHz±15%,可根据息肉大小、形状不同,拟定功率。
胃肠镜在消化内科中的临床疗效分析
![胃肠镜在消化内科中的临床疗效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bbf17b81ed9ad51f11df26d.png)
胃肠镜在消化内科中的临床疗效分析目的:探讨胃肠镜在消化内科中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
方法:选取2012年-2013年来我院治疗的消化内科疾病的患者120例,随机平均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
其中实验60例患者组使用常规胃肠镜方法检查治疗,而对其余60例患者为实验组采取无痛胃肠镜方法检查治疗,对比两组的病情检出情况及治疗情况。
结果:在实验组经过无痛胃肠镜治疗之后,实验组显效35例,有效20例,无效5例,对照组显效8例,有效12例,无效40例,实验组相对于对照组来说,效果更好,病人恢复情况更好,胃肠镜对于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较好的效果,并且无痛胃肠镜效果更好,说明此方式对于此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康复和缩短住院时间,符合当代医疗理念的要求。
结论:胃肠镜在消化内科中的临床疗效比较好,对于患者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和缩短住院时间有一定积极意义。
标签:胃肠镜;消化内科;疗效近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也有越来越多的人患上了消化方面的疾病。
消化内科是研究食管、胃、小肠、大肠、肝、胆及胰腺等疾病为主的,消化内科疾病包括消化道溃疡,消化道肿瘤,炎症性肠病,腹泻等等。
临床表现除消化系统本身症状及体征外,常伴有其他系统或全身性症状。
因此要根据病史、体征、常规化验及辅助检查结果,进行全面的分析与综合,才能得到正确的诊断。
医护人员需要为患者提供高水平,高质量的全方位服务,使患者可以尽可能的减少身体不适等症状,增加患者的康复几率。
并且从饮食、活动、治疗等各方面对患者进行精心的护理,使其尽快康复。
[1]本院就2012年至2013年间收治的120例患者进行治疗,为找出进一步治疗该病的合理方法,现将体会介绍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于2012年-2013年来我院需住院治疗的患者120例患者,且两组患者是消化内科的患者。
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选取其中60例最为实验组,其中男性患30例,女性患者30例,患者年龄在40-6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8.42±2.32),病程2-5周。
132例胃肠镜在消化内科中的临床资料分析
![132例胃肠镜在消化内科中的临床资料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0991bb627d3240c8547efc5.png)
132例胃肠镜在消化内科中的临床资料分析发表时间:2014-07-29T16:01:18.373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第8期供稿作者:胡威[导读] 现阶段医学在临床上对于消化内科疾病进行诊断或治疗时,一般都会采用胃肠镜。
胡威(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科河南郑州 450004)【摘要】目的研究在诊断和治疗消化内科疾病时无痛胃肠镜技术的优势。
方法选择自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使用胃肠镜检查和治疗的消化内科患者264名,随机分为两组各132例,对于观察组采用无痛胃肠镜技术进行检查和治疗,而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常规胃肠镜技术,对于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血压与血氧饱和度以及心率情况,并结合患者的治疗反应进行分析。
结果观察组患者出现恶心呕吐、咳嗽和躁动以及有无放弃检查或者治疗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进行对比,具有明显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小于0.05)。
在心率、血压和血氧饱和度变化来看,对照组患者检查中的DBP、SBP和HR指标均比检查前出现明显的升高(P小于0.05);但观察组患者在检查前与检查中的三项上述指标对比,不存在显著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大于0.05)。
结论无痛胃肠镜和常规胃肠镜相比,具有安全性高、治疗确切的特点,患者的痛苦较小,且排斥心理减弱,非常值得广泛的推广。
【关键词】无痛胃肠镜消化内科检查肠胃镜技术【中图分类号】R6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08-0065-02 现阶段医学在临床上对于消化内科疾病进行诊断或治疗时,一般都会采用胃肠镜,然而各个医院及诊所所使用的胃肠镜在对患者进行检查时,往往会给患者带来不愉快的经历,使患者感到不适或者痛苦,使得患者对胃肠镜十分排斥,最终错过了治疗病患者最好的时机,不利于患者康复。
本文对于无痛胃肠镜以及常规胃肠镜技术进行比较,尤其是比较二者在治疗消化内科疾病的安全性和临床效果,现分析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研究选择本院自2012年1月到2013年6月共收治的胃肠镜检查和治疗患者264例,并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为132例。
上消化道内镜对食管、胃和十二指肠疾病的诊治价值
![上消化道内镜对食管、胃和十二指肠疾病的诊治价值](https://img.taocdn.com/s3/m/a9dcc7c1eff9aef8951e06b7.png)
上消化道内镜对食管、胃和十二指肠疾病的诊治价值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上消化道内镜对食管、胃和十二指肠疾病的诊治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5月在我院进行食管、胃以及十二指肠内镜检查的62例患者的临床记录资料。
结果经上消化道内镜检查,62例患者中有炎症性疾病26例、吻合口溃肠18例、残胃肿瘤8例、吻合口残留异物10例。
结论使用上消化道内镜诊断食管、胃以及十二指肠疾病,具有快速直观、定位精确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关键词】上消化道内镜食管胃和十二指肠疾病诊治价值随着内镜技术的快速发展,其产品的不断成熟,种类也越来越多,目前该技术已广泛应用与各种临床检查。
上消化道内镜检查,即食管、十二指肠以及胃的镜检,是将一端装有照明装置及摄像头的直径较小的管状物插入上消化道至适当部位进行观察及拍摄图片,进而诊断疾病的过程[1]。
上消化道内镜可以清晰的观察胃、食管以及十二指肠降段、球部以及水平段黏膜的形态特征以及生理、病理变化,并且可以同时进行细胞学及组织病理学检查,因此上消化道内镜技术非常适用于上消化道疾病的检查。
目前,我国的上消化道内镜技术已相当成熟,在各级医院的临床检查中应用的十分广泛。
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62例上消化道疾病患者的内镜检查的临床记录资料,探讨分析上消化道内镜对食管、胃和十二指肠疾病的诊治价值。
现整理内容,具体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一般材料本组共有62例患者,其中男35例,女27例,年龄在25-7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9.2±2.5岁。
患者表现出临床症状腹痛21例、呕血10例、呕吐12例、身体消瘦21例以及黑便8例。
本次诊断前所有患者均因上消化道疾病进行过手术,其中,食管手术18例、胃切除手术21例,十二指肠手术23例。
1.2 检查方法检查前先将患者的胃排空,若有幽门梗阻者,要先洗胃然后进行检查。
检查前,要详细了解患者的个体情况,同时要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争取患者的配合。
第一次全国消化内镜诊疗技术普查总结会在山东召开
![第一次全国消化内镜诊疗技术普查总结会在山东召开](https://img.taocdn.com/s3/m/27b3652e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86.png)
第一次全国消化内镜诊疗技术普查总结会在山东召开
李雯
【期刊名称】《中国卫生人才》
【年(卷),期】2014(0)12
【摘要】11月14日,第一次全国消化内镜诊疗技术普查总结会在山东烟台召开.会议旨在了解我国消化内镜诊疗技术应用现状及消化内镜医师的执业状况,为我国内镜技术规范化管理提供循证决策支持.国家卫生计生委医疗质量处副处长马旭东、卫生部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副主任张俊华、山东省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宋新强等领导,及来自全国消化内镜技术专家组专家和相关专业内镜专家组代表50多人参会.【总页数】1页(P9-9)
【作者】李雯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总结表彰电视电话会在京召开
2.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全国试点推进视频会在京召开
3.全国消化内镜医师执业情况普查试点地区总结会暨第二阶段普查启动会召开
4.山东省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暨省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应用推广会在济南召开
5.畜禽资源普查第一年首战告捷今年将进入承前启后关键阶段--第三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普查工作总结推进会在京召开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中国消化内镜技术应用普查结果
中国医学论坛报2014-10-27
迄今全球消化内镜发展走过百年历程,回顾我国消化内镜发展过程,无论是内镜诊疗规模与技术,还是内镜相关科研能力,在近半个世纪也发展迅速、成果显著。
为此,我国消化学界同仁在卫生计生委领导下,共同完成2012年度中国消化内镜技术应用普查,并于2014中国消化内镜学术大会发布。
该普查的目的在于:①建立消化内镜医师国家数据库;②摸清我国消化内镜医师人员、技术情况;③配合国家卫生计生委四级消化内镜培训基地的评审;④推动中国内镜专科医师的资格认证和准入;⑤为国家制定卫生政策和社会保障提供数据。
在此,我们将该普查结果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与读者分享。
普查结果之总体情况
20世纪50年代,我国已开展消化内镜的医院有13家,95%的医院为改革开放后开展。
2012年中国可开展消化内镜诊疗的机构数目为6128家,共有消化内镜医师26203名,共完成消化内镜诊疗2877万例。
我国消化内镜半世纪发展历史
普查结果之医疗机构情况
普查结果之消化内镜医护情况
>50%的消化内镜医师对自己的工作满意,而休息时间不够是内镜医师的主要问题之一。
普查结果之内镜诊疗情况
普查结果之国内外对比分析
与欧美国家相比,我国胃镜开展相对充足,而肠据数差距明显
我国ERCP开展率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明显,但我国ERCP 医师操作数与欧美国家差别不大。
问题与今后设想
从2012年度全国消化内镜使用情况普查结果来看,我国目前尚存在的问题是:①消化内镜资源短缺、分布不均。
目前我国与欧美国家及日本之间差距明显,且国内也存在东西部发展严重不均衡的现状。
此外,“大医院人满为患、小医院门庭冷落”的现象也造成了资源浪费。
而消化内镜医师和护士的短缺问题也不容忽视。
②消化内镜医师培训体系不完善。
我国消化内镜专科医师培训制度尚处于初创阶段,现有培训方式无法满足临床需求,大多数内镜医师属于“自学成才”。
③消化内镜的质控亟待加强。
我国内镜医生存在操作不规范、一味求快、发现早癌的意识不强等问题,加强内镜质量控制是重要措施。
今后希望能够从以下几个方面促使我国消化内镜发展更为完善:①加强内镜医疗资源合理配置,推动基层医院开展。
②逐步完善内镜培训基地,规范培训方案和流程。
③逐步施行内镜医生上岗资质审查制度。
④动态开展全国消化内镜医师普查。
将全国6000余家可行消化内镜诊疗的医院联网,定期上报数据,进行大数据统计与许多动态观察、质量控制和科学研究。
⑤健全消化内镜相关行业标准。
⑥成立国家消化内镜质控中心和专家委员会。
⑦制定质控标准,加强消化内镜质量控制。
⑧建立和谐医患关系,健全维权制度。
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摘自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会主委、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消化内科主任李兆申教授在2014中国消化内镜学术大会的“中国消化内镜技术开展情况”主题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