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

合集下载

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的适用条件

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的适用条件

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的适用条件
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方程是:E=hv - W0,其中E是电子的动能,h是普朗克常数,v是光的频率,W0是金属的逸出功。

这个方程描述了光照射在物质上,使得物质中的电子获得足够的能量,从而逸出物质表面的现象。

因此,光电效应方程的适用条件包括:
1.光必须具有足够的能量:根据方程,光的频率v越高,光子的能量hv就越大。

因此,
只有光的频率高于某一阈值时,才能激发出电子。

这个阈值被称为金属的逸出功
W0。

换句话说,只有光的频率高于金属的逸出功时,才能发生光电效应。

2.物质必须能吸收光的能量:光电效应只能在物质中发生,因此物质必须能够吸收光的
能量。

通常,金属是良好的光电效应材料,因为金属中的自由电子可以吸收光子的能量并逸出金属表面。

3.光必须照射在物质表面上:光电效应只能在光照射在物质表面上时发生。

如果光照射
在物质的内部,那么光子的能量可能会被物质吸收或散射,但不会激发出电子。

综上所述,光电效应方程的适用条件包括光必须具有足够的能量、物质必须能吸收光的能量以及光必须照射在物质表面上。

只有在这些条件下,光电效应才能发生,并且可以用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方程来描述。

光电效应1

光电效应1
(2) 测试仪调零:盖上光电管暗箱和汞灯的遮光盖,“电压”选 择 在-2V _ +2V档,“电流量程”选择在10-13A档,旋转 “电流 调零” 旋钮使“电流表”指示为零。 (注意:每次调换“电流量程”,都应重新调零)
(3) 调整光路:先取下光电管暗箱遮光盖,将直径为2mm的光 阑及波长为365.0nm的滤光片插在光电管入射窗孔前,再取下 汞灯的遮光盖,使汞灯的出射光对准光电管入射窗孔。
(3)当频率一定时,入射光强 P 越大,光子数目越多,则单
位时间内产生光电子数目越多,饱和光电流强度就越大。
即在同一频率下,饱和光电流强度Im 正比于入射光强P。
(4)当光子入射金属表面时,一个光子携带的能量 hn 一次 为一个电子全部吸收,若 n>n0 ,电子立即逸出而不需时间积
累。
即光电效应具有瞬时性。
(注意:严禁让汞光不经过滤光片直接入射光电管)
2. 用零电流法测定h
将“电压”选择按键置于-2V _ +2V档,“电流量程”选择 在10-13A档并重新调零。将直径为2mm的光阑及波长为
365.0nm的滤光片插在光电管入射窗孔前,调节电压UAK,使
得光电流I为零,此时测试仪中显示的电压值即可认为是该入射 光频率对应的截止电压。重复测量四次,填入表31-1中。
577.0 5.196
3. 测光电管的伏安特性曲线(I~UAK曲线)
将“电压”选择按键置于-2V_+30V档,将“电流量程”选择 开关置于10-13A并重新调零,将直径为2mm的光阑及波长 435.8nm的滤光片插在光电管入射窗孔前。 (1) 从截止电压开始由低到高调节电压,直至30V(不高于30V).
乎立即就有光电子逸出。
2. 爱因斯坦对光电效应的解释(1905年):

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组

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组

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组
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是用来描述光电效应过程中光电子动能与其相关物理量之间关系的公式。

具体来说,它有三个重要的公式:
1. 光子能量公式:E=hv,其中E表示光子能量,h表示普朗克常量,v表示入射光频率。

这个公式表明每一份光子能量跟它的频率成正比。

2. 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Ek=hv-Wo,其中Ek表示动能最大的光电子所具有的能量,h表示普朗克常量,v表示入射光的频率,W0表示逸出功。

这个方程求的是动能最大的光电子所具有的能量,用入射光子能量减去逸出功等于光电子出来的正能量。

3. 截止电压公式:Ek=eUc,其中Ek表示光电子出来的动能,e表示电子的电荷量,Uc表示截止的电压。

这个公式是通过实验得到的,当外电路电压调到一定值的时候电子就进不了电路中,此时电子走到负极所做的功刚好就等于电子出来的动能。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建议查阅关于光电效应的书籍或咨询物理学专业人士以获取更准确的信息。

光电效应知识点归纳

光电效应知识点归纳

光电效应知识点归纳张阿兵高考(全国卷)命题分析1.考查方式:高考对本部分内容考查形式比较固定,一般比较单一的考查某个知识点,且知识点相对比较单一,题型为选择题和填空题.2.命题趋势:由于本部分内容涉及点较多,且已经改为必考内容,今后的命题将向着多个考点融合的方向发展,且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光电效应是指在光的作用下,从物体表面释放电子的现象。

这种现象是1887年赫兹研究电磁波时发现的,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光量子”假设,并用光电方程成功的解释了这一实验结果。

约十年后密立根用实验证实了爱因斯坦的光电子理论,并测定了普朗克常数。

爱因斯坦与密立根都因光电效应方面的杰出贡献分别获得1921年和1923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而今光电效应已经广泛地应用于各科技领域。

如利用光电效应制成的光电管、光电池、光电倍增管等光电转换器件,把光学量转换成电学量来测量,已成为石油钻井、传真电报、自动控制等生产和科研中不可缺少的元件。

光电效应1.定义:金属在光的照射下发射电子的现象称为光电效应,发射出来的电子称为光电子.2.光电管:光电管是由密封在玻璃壳内的阴极和阳极组成.阴极表面涂有碱金属,容易在光的照射下发射电子. 3.光电流:阴极发出的光电子被阳极收集,在回路中会形成电流,称为光电流. 4.极限频率对于每一种金属,只有当入射光的频率大于某一频率ν0时,才会产生光电流,ν0称为极限频率(也叫截止频率). 5.光电效应规律(1)每种金属都有一个极限频率,入射光的频率必须大于等于这个极限频率才能产生光电效应. (2)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只随入射光频率的增大而增大. (3)光电效应的发生几乎是瞬时的,一般不超过10-9s.(4)当入射光的频率大于极限频率时,饱和光电流的大小与入射光的强度成正比. 光子说对光电效应的解释(1)由于光的能量是一份一份的,那么金属中的电子也只能一份一份地吸收光子的能量,而且这个传递能量的过程只能是一个光子对一个电子的行为.如果光的频率低于极限频率,则光子提供给电子的能量不足以克服原子的束缚,就不能发生光电效应.(2)当光的频率高于极限频率时,能量传递给电子以后,电子摆脱束缚要消耗一部分能量,剩余的能量以光电子的动能形式存在,这样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E k =12mv 2max =hν-W 0,其中W 0为金属的逸出功,可见光的频率越高,电子的最大初动能越大.而遏止电压U 0对应着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即eU 0=12mv 2max .所以当W 0一定时,U 0只与入射光的频率ν有关,与光照强弱无关.(3)电子一次性吸收光子的全部能量,不需要积累能量的时间,所以光电效应的发生几乎是瞬时的.(4)发生光电效应时,单位时间内逸出的光电子数与光强度成正比,光强度越大意味着单位时间内打在金属上的光子数越多,那么逸出的光电子数目也就越多,光电流也就越大. 两条对应关系(1)光照强度大→光子数目多→发射光电子多→光电流大; (2)光子频率高→光子能量大→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大. 6.光电效应的产生条件入射光的频率大于等于金属的极限频率. 7. 三个关系式(1)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hν=12mv2+W.(2)最大初动能与遏止电压的关系:E k=eU0.(3)逸出功与极限频率的关系W=hν0.(逸出功的大小由金属本身决定,与入射光无关.)理解:光电效应方程揭示的是:光子照射金属时,金属表面的电子吸收光子能量(一个光子对一个电子)后,为了脱离原子核及周围电子的阻力,必须克服中金属中正电荷引力做功即W0。

人教版高三物理选修3《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方程》说课稿

人教版高三物理选修3《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方程》说课稿

人教版高三物理选修3《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方程》说课稿一、引言本课是人教版高三物理选修3的一节课,主题为《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方程》。

本节课的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光电效应的基本原理和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方程,培养学生的实际思维能力和实验观察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进一步认识到光电效应的重要性以及爱因斯坦的杰出贡献。

二、知识梳理2.1 光电效应的概念和实验现象首先,我们将引导学生回顾光电效应的概念和实验现象。

光电效应是指当光照射到金属或半导体表面时,会产生电子的解离和运动的现象。

我们会通过实验演示的方式向学生展示光电效应的实验现象,例如使用光电效应仪器来照射金属表面,观察电流的变化等。

2.2 光电效应的基本原理接下来,我们将介绍光电效应的基本原理。

我们会解释光子的概念和光子能量与频率的关系,以及光电效应中电子解离和运动的原理。

通过对光电效应的基本原理进行讲解,学生将能够理解为什么光子的能量越大,电子解离和运动的能力就越强。

2.3 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方程最重要的部分是讲解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方程。

爱因斯坦通过对光电效应的研究,提出了光电效应方程,即E=hf-φ,其中E为光子的能量,h为普朗克常数,f为光的频率,φ为金属的逸出功。

我们会详细解释方程中各个参数的含义,并通过具体的例子进行说明。

通过学习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方程,学生将能够理解光电效应的能量守恒原理和光子的能量与频率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和策略3.1 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我们将采用生动的例子和实验演示来引入光电效应的概念和实验现象。

同时,我们还将提供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关的例子,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光电效应的原理和方程。

3.2 提供问题引导思考在讲解光电效应的基本原理和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方程时,我们将提供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

例如,为什么金属表面需要有一定的逸出功才能产生光电效应?为什么光子的能量与频率相关?通过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将能够主动思考,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光电效应:爱因斯坦的光子假设

光电效应:爱因斯坦的光子假设

光电效应:爱因斯坦的光子假设
三、爱因斯坦的光子假设
光子:光是一粒一粒以光速运动着的粒子流, 这些粒子称为光量子,简称光子。
光子的能量 h
爱因斯坦方程 h 1 mv2 A
2
几种金属的逸出功
逸出功与 材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有关
金属
A/ eV
钠 铝锌铜银铂 2.28 4.08 4.31 4.70 4.73 6.35
光电倍增管
光电效应:爱因斯坦的光子假设
思考
关于光电效应有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1 任何波长的可见光照射到任何金属表面都能产
生光电效应;
2 对同一金属如有光电子产生,则入射光的频率不 同, 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也不同;
3 对同一金属由于入射光的波长不同, 单位时间 内产生的光电子的数目不同;
4 对同一金属,若入射光频率不变而强度大, 则饱 和光电流也增大.
光电效应:爱因斯坦的光子假设
解释实验 爱因斯坦方程
h
1
mv2
A
2
1.截止频率 逸出功 A h0
产生光电效应条件条件
0
A h
2.饱和电流与入射光强度成正比
光强越大,光子数目越多,即单位时间内产生光电
子数目越多,光电流越大.( 0 时)
光电效应:爱因斯坦的光子假设
3.遏止电势差与入射光的频率成正比。
h 1 mv2 A
2
A h0
U0
1 2
mv2
h
h 0
Ekmax eU0
U0
h e
(
0 )
0
4.光电子的逸出几乎是瞬时
光子射至金属表面,一个光子携带的能量 h 将一 次性被一个电子吸收,若 0 ,电子立

17.2波粒二象性

17.2波粒二象性

四.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方程
1.为了解释光电效应,爱因斯坦在能量子假说的 基础上提出光子理论,频率为 的光是由大量能量子 为 =h 的光子组成. 2.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 在光电效应中金属中的电子吸收一个光子获得的 能量是h ,一部分用来克服金属的逸出功W0,剩下的 表现为逸出后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 Ek ,由能量守恒可 得出:
17.2.1
学习目标
光电效应
光子
一、光电效应现象和产生光电效应的条件。 二、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
1.存在饱和电流;
2.存在着遏止电压;
3.光电效应具有瞬时性。
三、光电效应解释中的疑难。 四、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方程:
h Ek W0
一、光电效应现象
在光(包括不 可见光)的照射下, 金属中电子从表面 逸出的现象叫做光 电效应。
0 c (1 cos j )
c = 0.0241Å=2.4110-3nm(实验值)
称为电子的Compton波长 只有当入射波长0与c可比拟时,康普顿效应才显 著,因此要用X射线才能观察到康普顿散射,用可 见光观察不到康普顿散射。
经典电磁理论在解释康普顿效应时 遇到的困难
当 A 、K 间加反向电压, 光电子要克服电场力作功,
A
阳极
阴极
K
当电压达到某一值 Uc 时,
光电流恰为0。 Uc称遏止电压。
G
V
遏止电压Uc(光电子的最大 初动能) 和光的强度无关,只 与光的频率有关.
二.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 3.光电效应具有瞬时性 入射光的频率大于极限(截止)频率 时,无论光强怎么微弱,几乎在照到 金属时立即产生光电效应.
一.康普顿散射的实验装置与规律:
0

光电效应反应式 -回复

光电效应反应式 -回复

光电效应反应式-回复光电效应是指当光照射到金属表面时,金属中的电子被激发并从金属表面逸出的现象。

这一现象的发现使爱因斯坦成功解释了诸多经典物理理论无法解释的实验难题,同时也为量子力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以下是对光电效应反应式的详细解析。

光电效应的反应式可以用以下方程式来表示:hν= φ+ Ek其中h为普朗克常数,ν为光的频率,φ为金属的功函数(即光电效应电子从金属表面逸出所需的最小能量),Ek为逸出电子的动能。

通过这个方程式,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光电效应是如何发生的。

首先,当光照射到金属表面时,光的能量会传递给金属中的电子。

然后,当光的能量大于等于金属的功函数(φ)时,电子会被激发并从金属表面逸出。

逸出的电子会拥有一定的动能(Ek),其大小取决于光的能量以及金属的功函数。

根据光电效应的反应式,我们可以推出一些重要的结论。

首先,光电效应只会在光的频率大于一定阈值时发生。

这是因为光的频率与能量是成正比的,只有当光的能量大于金属的功函数时,电子才能被激发并逸出。

其次,根据反应式,逸出电子的动能与光的频率以及金属的功函数有关。

当光的频率增大时,光的能量也会增大,从而逸出电子的动能会增大。

而金属的功函数则决定了逸出电子所需的最小能量,即使光的频率很高,如果金属的功函数很大,逸出电子的动能仍然有限。

更进一步地,在光的频率超过某个临界频率时,逸出电子的动能将比光的能量大得多。

这是因为当光的频率超过临界频率时,即使逸出电子所需的最小能量(金属的功函数)很小,光的能量仍然足够给逸出电子带来很大的动能,因此逸出电子的动能将超过光的能量。

最后,光电效应反应式还可以用于解释光电效应实验中一些其他的现象和规律。

例如,对于相同频率的光,光的强度增大时,逸出电子的动能也会增大。

这是因为光的强度与光的能量有关,而光的能量越大,逸出电子的动能也会越大。

总之,光电效应反应式通过量化光的能量、金属的功函数以及逸出电子的动能之间的关系,为我们解释了光电效应的现象和规律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指导。

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的表达公式

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的表达公式

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的表达公式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的表达公式1. 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公式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描述了光照射到金属表面时,电子从金属中被抽出的现象。

该方程的数学表达式为:E = hf - φ其中,E是光子能量,h是普朗克常数,f是光的频率,φ是金属的逸出功(极小的能量,使光子能够击出一个电子)。

2. 公式解释E = hf - φ这个公式的意义是,当光的能量大于或等于金属中电子的逸出功时,电子会从金属中被释放出来。

其中,hf代表入射光的能量,即光子的能量;φ代表金属的逸出功,即从金属中释放一个电子所需的最小能量。

这个公式的左边(E)表示光子的能量,右边的两部分表示金属的逸出功。

如果光子的能量大于逸出功,剩余能量将被电子所吸收;如果光子的能量小于逸出功,光子将被金属吸收而不会引起电子的释放。

通过调节光的频率和金属的逸出功,可以控制光电效应的发生和电子的电流。

3. 示例解释例子1:设定光的频率f为常数,逸出功φ为变量。

当光的频率不变时,逸出功越大,光子的能量必须大于该逸出功才能释放出电子。

因此,当逸出功增加时,对应的光子能量也必须增加,以满足能量守恒定律。

例子2:假设光的频率不变,逸出功φ为常数。

如果光的能量小于逸出功,光子将被金属吸收,电子不会从金属中被释放。

只有当光子的能量大于逸出功时,电子才能被释放出来。

总结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给出了光照射到金属表面时电子释放的条件。

光子的能量必须大于金属的逸出功,才能引起光电效应的发生。

这个公式在解释光电效应和相关实验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4. 光电子学相关公式除了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还有其他与光电现象相关的公式,以下列举几个常见的:波长和频率之间的关系光的波长(λ)和频率(f)之间有以下关系:c = λf其中,c是光的速度。

这个公式说明了波长和频率之间的反比关系。

当频率增加时,波长减小,反之亦然。

能量与频率之间的关系光的能量(E)与频率(f)之间有以下关系:E = hf其中,h是普朗克常数。

光电效应实验的实验报告(3篇)

光电效应实验的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光电效应的基本规律。

2. 验证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

3. 掌握用光电效应法测定普朗克常量的方法。

4. 学会用作图法处理实验数据。

二、实验原理光电效应是指当光照射在金属表面时,金属表面会发射出电子的现象。

这一现象揭示了光的粒子性,即光子具有能量和动量。

爱因斯坦在1905年提出了光量子假说,认为光是由光子组成的,每个光子的能量与其频率成正比。

光电效应方程为:\(E = h\nu - W_0\),其中 \(E\) 为光电子的最大动能,\(h\) 为普朗克常量,\(\nu\) 为入射光的频率,\(W_0\) 为金属的逸出功。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光电效应实验仪2. 汞灯3. 干涉滤光片4. 光阑5. 高压灯6. 微电流计7. 电压表8. 滑线变阻器9. 专用连接线10. 坐标纸四、实验步骤1. 将实验仪及灯电源接通,预热20分钟。

2. 调整光电管与灯的距离为约40cm,并保持不变。

3. 用专用连接线将光电管暗箱电压输入端与实验仪电压输出端连接起来。

4. 将电流量程选择开关置于所选档位(-2V-30V),进行测试前调零。

5. 调节好后,用专用电缆将电流输入连接起来,系统进入测试状态。

6. 将伏安特性测试/遏止电压测试状态键切换到伏安特性测试档位。

7. 调节电压调节的范围为-2~30V,步长自定。

8. 记录所测UAK及I的数据,在坐标纸上绘制UAK-I曲线。

9. 重复以上步骤,改变入射光的频率,记录不同频率下的UAK-I曲线。

10. 根据UAK-I曲线,计算不同频率下的饱和电流和截止电压。

11. 利用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计算普朗克常量。

五、实验数据整理与归纳1. 不同频率下的UAK-I曲线(附图)2. 不同频率下的饱和电流和截止电压3. 计算得到的普朗克常量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不同频率下的UAK-I曲线,可以看出随着入射光频率的增加,饱和电流逐渐增大,但增速逐渐减小。

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的验证和普朗克常量的测定

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的验证和普朗克常量的测定

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的验证和普朗克常量的测定作者黄江平指导老师:杨建荣摘要本文介绍了大学物理实验中常用的光电效应测普朗克常量实验的基本原理及实验操作过程,验证了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并精确测量了普朗克常量及红限频率,通过对实验得出的数据仔细分析比较,探讨了误差现象及其产生的原因,根据实验过程中得到的体会和思索,提出了一些改进实验仪器和条件的设想。

关键字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光电流;普朗克常量AbstractIn this paper, commonly used in university physics experiment measuring Planck's constant photoelectric effect of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experiments and experimental operations, verified Einstein's photoelectric effect equation and the accurate measurement of the Planck constant and the red limit frequency of experimental process of careful analysis of the data, so as to carry out further exploration and analysis, and some idea of itKeywordsPhotoelectric effect;Photocurrent;Planck constant1引言在文艺复兴和工业革命之后,物理学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在实际应用中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此刻人们感觉物理学的大厦已经建成,剩下只是一些补充。

直到19世纪末,物理学领域出现了四大危机:光电效应、固体比热、黑体辐射、原子光谱,其实验现象用经典物理学的理论难以解释,尤其对光电效应现象的解释与理论大相径庭。

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及每个符号的含义

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及每个符号的含义

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及每个符号的含义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在尚未发现原子核时,就以光电效应方程(Photoelectric Effect Equation)描述了光电效应。

它描述了金属面上亮光照射时,金属面能够释放电子,从而电荷流通的过程。

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通常表示为:
e∙I=h∙f-W
其中:
e:为电子电荷,单位是库仑(C)
I:为感光剂的电流,一般都是正的,单位是安培(A)
h:为普朗克常数,也称为爱因斯坦永久常数电子电量,单位是瓦特·米(J·s)
f:为感光剂受到照射波长,单位是米(m)
W:为光子能量,专业术语叫做电离势,单位是瓦特·米(J)
上述公式描述了光电效应如何发生。

当电磁波照射在金属的表面上,会被吸收,光子的能量甚至可以足够使停留在表面的电子空间释放出来,由此产生光电效应,这就是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的普遍表达式。

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的使用不仅限于有关光电效应研究,其更可以用于研究影响光子能量传播和接收过程中其他各种因素,包括受照射物质的电离势等。

在实验室中,它被用于测量光传输在特定材料中的效应。

此外,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还被广泛用于绝缘体光学研究,以及对量子物理学方面的应用研究。

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是研究量子物理学和影响光子行为的多重因素的基础。

光电效应爱因斯坦方程

光电效应爱因斯坦方程

= 1.7eV
24
1916年美国物理学家罗伯特·密立 根 (Robert Andrews Millikan,1868 ~ 1953)历经十年,发表了光电效应实验 结果,验证了爱因斯坦的光量子说。 (获192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密立根 4
二 光电效应
A V
光照射在金属K上,有电子 逸出,在电场作用下飞向阳 极A,成为光电流iP。
光控继电器示意图

放大器 接控件机构
光电倍增管
17
社会应用--图像传感器
18
能源- 太阳电池
19
例1 波长为450nm的单色光射到纯钠的表面上。钠的逸出功为 2.28eV。求:(1)这种光的光子能量和动量;(2)光电子逸出钠 表面时的动能;(3)若光子的能量为2.40eV,其波长为多少?
解: (1) E = hν = hc = 4.42×10−19 J = 2.76eV λ
这一点也是经典物理不能解释的。按经典物理,电子从光 波场中吸取能量要有一定的时间积累,光强愈小,积累的 时间越长。
10
三、 光子假说 与爱因斯坦方程 1、光子假说
光是一束以c运动着一粒一粒的粒子流,每一个光子 所带能量ε=hν,不同的频率ν的光子具有不同的能量。 这些粒子就是光量子,现称光子。
11
一能流密度为s的光量子光子组成的单色光单位时间通过垂直于光传播方向的单位面积的光子数为n显然光强越大s大单位时间入射到金属表面的光子数n越大获得光子的电子数也越多即光电子数与光强成正比
光电效应 爱因斯坦方程
1
光电效应
在一定频率光的照射下,金属或其化合物表 面发出电子的现象叫做光电效应。发射出来的电 子叫光电子。
1916年,密立根(Milika n ) 对光电效应进行了精密测量 也由此获1923年的诺贝尔奖 (另一原因是他用油滴法精 确地测定了电子电量)。

光电效应与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

光电效应与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

光电效应与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在物理学的广阔领域中,光电效应是一个引人入胜且具有重要意义的现象,而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方程则为我们理解这一现象提供了关键的理论框架。

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光电效应。

简单地说,光电效应指的是当光线照射在金属表面时,金属中的电子会吸收光子的能量而从金属表面逸出的现象。

这种现象可不是随便就能发生的,它有着一些独特的规律。

比如说,存在一个特定的频率阈值,如果入射光的频率低于这个阈值,无论光的强度多大,都不会有电子逸出;而一旦频率超过了这个阈值,即使光的强度很弱,也能立即激发出电子。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看似奇怪的现象呢?这就要提到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方程了。

在爱因斯坦之前,经典物理学理论在解释光电效应时遇到了巨大的困难。

按照经典理论,光的能量是连续分布的,那么电子吸收的能量应该取决于光的强度和照射时间,而与光的频率无关。

但实验结果却明确地表明,频率才是决定能否产生光电效应的关键因素。

爱因斯坦大胆地提出了光量子的概念,认为光是由一个个离散的光子组成的,每个光子的能量与光的频率成正比,即 E =hν,其中 E 是光子的能量,h 是普朗克常数,ν 是光的频率。

当光子照射到金属表面时,电子吸收光子的能量,如果吸收的能量大于金属的逸出功(也就是将电子从金属中“拉”出来所需要的最小能量),电子就能够逸出金属表面。

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方程可以表示为:Ek =hν W ,其中 Ek 是逸出电子的最大初动能,W 是金属的逸出功。

这个方程清晰地解释了光电效应的各种特性。

比如,为什么存在频率阈值,因为只有当光子的能量hν 大于等于金属的逸出功 W 时,电子才有足够的能量逸出。

再来看光强对光电效应的影响。

光强实际上反映的是单位时间内照射到金属表面的光子数。

光强越大,单位时间内到达金属表面的光子数就越多,从而逸出的电子数也就越多,但每个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并不改变,因为它只取决于光的频率。

光电效应的发现和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的提出,对物理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光电效应

光电效应

电压由-3V升高到6V,间隔1V测一个 点。当电流开始变化(急剧变化)时 细测几个点(间隔0.1V 或0.2V)。电 流起始点所对应的电压值为反向遏止 电压,即抬头电压。
实验内容
3、测量I-P特性(光电特性)曲线
对5770A波长的光,电压由OV升到30V, 记下饱和电流值,我们可视之为透光 率为100%,再把透光率为75%、50%和 25%的三种块减光片再分别装在暗盒光 窗上,电压都是从0V升到30V。由此可 观察饱和电流与光的强度的关系,作 记录。
实验步骤
☆ 让汞灯预热15-20分钟。 ☆ 将仪器“电流量程”置“μA1”;“电压量程” 置“3V”;“电压极性”置“-”;电压逆时针 调到最小。 ☆ 调整光源到光电管的距离让光源出光孔与暗 盒入光孔水平对准,二者间距约20cm左右,改变 光源与光电管的距离,在-3伏电压时,光电流 恰0.4μA变到0.3μA ☆ 测量I—U伏安特性曲线 ☆测量五个光频率的抬头电压 ☆测量I-P特性(光电特性)曲线
四、注意事项
1.更换滤色片时注意避免污染,以免除不必要的 折射光带来实验误差; 2.更换滤色片时先将光源出光孔遮住,而且做 完实验后也要用遮光罩盖住光电管入光孔, 避免强光直接照射阴极而缩短光电管寿命; 3.光电管入光孔勿对其它强光源以减少杂散光 干扰。
实验内容
1、测量I—U伏安特性曲线(3650A、4047A) 先测3650A的伏安特性曲线 顺时针旋转“电压调节”旋钮,使电压由-3V 逐渐升高到30V,观察光电流的变化(每隔1V 记一个电流值),记下一组I-U值,然后再将 电压从30V降到-3V。换上4047A的滤色片,再 测一遍。
实验内容
2、测量五个光频率的抬头电压
光电效应
原理 实验内容 仪器介绍 测量与数据处理 注意事项

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方程

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方程

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方程一、前言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方程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公式,它揭示了光电效应的本质和规律。

本文将从光电效应的基本概念、实验现象和历史背景入手,详细介绍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方程的推导过程和物理意义。

二、光电效应的基本概念1. 光电效应的定义光电效应是指当金属或其他物质受到光照射时,会发生电子发射现象。

这种现象被称为光电子发射或简称为光电效应。

2. 光子光子是指构成光线的微观粒子。

根据量子力学理论,光子具有波粒二象性。

在粒子性方面,它具有能量和动量;在波动性方面,它具有频率和波长。

3. 入射光强度入射光强度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能量流量。

通常用单位瓦特/平方米(W/m²)来表示。

4. 逸出功逸出功是指将金属中最外层原子从金属中解离所需施加的最小能量。

通常用单位电子伏特(eV)来表示。

三、实验现象1. 实验装置光电效应实验的基本装置包括:真空室、光源、金属阴极、阳极和电流计。

2. 实验过程将金属阴极放在真空室内,从阳极上加上一定的正电压,使其与金属阴极之间形成一定的电场。

然后通过光源照射金属阴极,观察到阳极上出现了微弱的电流。

3. 实验结果当入射光强度较小时,无论入射光的频率如何变化,都只能观察到微弱的电流。

但是当入射光强度增大时,可以观察到阳极上的电流随着入射光频率增大而增大,并且当入射光频率达到某个值时,阳极上出现了明显的峰值。

四、历史背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间,物理学家们对于光的本质存在着争议。

有些人认为光是一种波动现象;而另一些人则认为光是由粒子组成的。

这种争议直到爱因斯坦提出光子学说后才得以解决。

1905年,爱因斯坦发表了一篇论文,题为《关于一个启发自光量子假设的新观点》。

在这篇论文中,他提出了光子学说,并用它解释了光电效应现象。

这一发现不仅奠定了量子力学的基础,而且对于现代物理学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五、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方程1. 公式推导根据经典物理学理论,当光照射到金属表面时,金属中的自由电子将会吸收能量并被激发。

光电效应方程式

光电效应方程式

光电效应方程式
光电效应方程式是爱因斯坦推广的一个光学方程,用于描述光电效应中光电子的能量与入射光的频率和金属的逸出功之间的关系。

这个方程式通常表示为:
Ek = hv - W0
其中:
•Ek 是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即光电子逸出金属表面时所具有的动能);
•h 是普朗克常量,其值为 6.626×10^-34 Js(焦耳秒);
•v 是入射光的频率;
•W0 是金属的逸出功,即从金属表面直接飞出的光电子克服正电荷引力所做的功,也可以理解为使电子脱离金属表面所需的最小能量。

这个方程式的物理意义是,当入射光子的能量 hv 大于逸出功 W0 时,光电子才能逸出金属表面,并且逸出的光电子具有一定的动能 Ek。

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频率成线性关系,而与光的强度无关。

这一结论与实验观察结果相符,为光电效应的解释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应用中,由于存在多种因素的影响(如金属表面的粗糙度、温度等),光电子的动能可能会有所偏差。

因此,在使用光电效应方程式进行计算时,需要注意实验条件和数据的准确性。

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

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

爱因斯坦主要科学成就
1.早期工作 爱因斯坦早期的工作主要在热力学和统计物理方面,在1900—1904年间,他每年都发表一篇论文发表在德 国《物理学杂志》。这些早期的工作为他在1905年辐射理论和分子动理论方面的重大突破奠定了基础。 2.1905年的奇迹 1905年,爱因斯坦在科学史上创造了一个无先例的奇迹。这一年他写了6篇论文,在3月到9月这半年中, 利用在专利局每天8小时工作以外的时间,在三个领域作出了四个有划时代意义的贡献。分别是: (1)光量子论,提出光量子假说。 (2)分子动理论,1905年4月、5月、12月他发表了三篇有关布朗运动的论文,为解决半个多世纪来科学界 和哲学界争论不休的原子是否存在的问题做出了突出贡献。 (3)创立狭义相对论 爱因斯坦写了一篇开创物理学纪元的长论文《论动体的电动力学》,完整地提出狭义 相对性理论。这是他10年酝酿和探索的结果,它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19世纪末出现地古典物理学的危机, 推动了整个物理学理论的革命。。 (4)质能相当性 1905年9月,爱因斯坦写了一篇短文《物体的惯性同它所含的能量有关吗?》,作为相对论的一个推论, 揭示了质量(m)和能量(E)的相当性:E=mc2,并由此解释了放射性元素(如镭)所以能释放出大量能量的 原因。质能相当性是原子核物理学和粒子物理学的理论基础,也为40年实现的核能的释放和利用开辟了道 路。 3.量子论的进一步开拓 爱因斯坦的光量子论的提出,遭到几乎所有老一辈物理学家反对。尽管如此,他依然孤军奋战,坚持不懈 地发展量子理论。他把量子概念扩展到物质内部振动、光化学现象及统计物理学的研究中,在许多领域中 做出了开拓性成就。 4.广义相对论的探索 狭义相对论建立后爱因斯坦并不感到满足,力图把相对性原理的适用范围推广到 非惯性系。他从伽利略发 现的引力场中一切物体都具有同一加速度(即惯性质量同引力质量相等)这一古老实验事实找到了突破口, 于1907年提出了等效原理,此后经过曲折的探索终于1915年完成了被公认为人类思想史中最伟大的成就之 一的广义相对论。 在1915年到1917年的3年中是爱因斯坦科学成就的第二个高峰时期,类似于1905年,他也在三个不同领域 中分别取得了历史性成就。除了1915年最后建成了被公认为人类思想史中最伟大的成就之一的广义相对论 以外,1916年在辐射量子论方面又作出了重大突破,1917年双开创了现代科学的宇宙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题:由密立根实验(Uc和v的关系)计算普朗克常量
六、Ek 图像和U c 图像
EK Uc
ν
0 -W0
ν
0
ν0
方程: Ek h W0W0 h Uc 方程: e e
c 横轴截距:
W0 纵轴截距:
斜率:h
c 横轴截距:
W0 纵轴截距: e h
斜率:
e
1 2 (2) me v eU c 2
2
入射光的频率为截止频率 c (3)当 Ek 0时,
(4)电子一次性吸收光子的全部能量,不需 要积累能量的时间。
W0 即 0 h c W0 所以 c h
(5)对于同种颜色(频率 相同)的光,光 较强时,包含的光子数较多,照射金属时产生 的光电子较多,因而饱和电流大。 (6)对于不同颜色(频率 不同)的光,频 率 越大,光子的能量h 越大,光电子获得 的最大初动能 Uc Ek 越大,遏止电压 U c 越大。
第二课
三、逸出功(W0) 电子脱离某种金属所做的功的最小值, 叫做这种金属的逸出功
四、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方程
1.光子 光本身就是由一个个不可分割的能量子 组成的,频率为 的光的能量子为h ,h为 普朗克常量。这些能量子后来称为光子。
2.光电效应方程
Ek h W0
五、对公式 Ek h W0的理解: (1) Ek为最大初动能, Ek 1 me v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