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细现象教案
毛细现象中班科学教案
毛细现象中班科学教案毛细现象是物理学中的一种重要现象,也是高中物理中常见的实验内容。
通过观察水或其他液体在细长的管道或玻璃毛细管中的表现,可以深入理解液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进而探讨液体的性质和特点。
对于高中生来说,毛细现象是一个生动有趣的实验辅助教学内容,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液体的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质。
以下是一份高中物理班级的班科学教案,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实验过程的思考,深入理解毛细现象及其相关理论知识。
【教案名称】:毛细现象实验教学【教学目标】:1. 了解毛细现象的定义和基本原理;2. 掌握毛细现象的实验方法;3. 能够解释毛细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4.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1. 毛细现象的观察和实验操作;2. 毛细现象与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的联系。
【教学难点】:1. 理解毛细现象与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之间的关系;2. 掌握实验操作技巧。
【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尺、卷尺、玻璃毛细管、水杯、水、洗涤液、吸管等;2. 实验药品:蒸馏水、染料等;3. PPT和实验视频等教学辅助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通过展示一幅描绘毛细现象的图片,引起学生对毛细现象的兴趣;2. 引发学生思考:观察图片,你能从中看到什么现象?这背后有什么科学原理?二、概念讲解(10分钟)1. 讲解毛细现象的基本概念:当细长的管道或毛细管中注入水或其他液体时,液体会升高、凹陷或止于一定高度,这种现象被称为毛细现象;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与液体的性质有关吗?三、实验操作(30分钟)1. 实验1:测量各种液体的毛细管上升高度a. 准备不同液体,如水、染料溶液、酒精等;b. 取一根玻璃毛细管,先用尺测量其长度,并在水杯中注满水;c. 将玻璃毛细管完全浸入水中,观察管内液体的高度变化,并记录;d. 重复上述步骤,测量其他液体的毛细管上升高度。
2. 实验2:观察洗涤液的滴落现象a. 准备洗涤液和水杯;b. 取一根玻璃毛细管,将其一端放入水杯中;c. 将洗涤液缓慢滴入玻璃毛细管的另一端,观察洗涤液在玻璃毛细管中的滴落现象;d. 记录实验现象,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
毛细现象大班科学教案
毛细现象大班科学教案一、引入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经常能够观察到毛细现象的存在,比如我们喝水的时候,水会从杯子的壁上往下流淌,而不是朝外溢出。
这种现象就被称为毛细现象。
毛细现象是液体在细小管道或孔隙中上升或下降的现象。
它与液体的粘度、表面张力、密度、管道直径等因素有关。
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毛细现象。
二、目标1. 了解毛细现象的原理和表现形式。
2. 探究毛细现象的影响因素。
3. 进行实验,观察和验证毛细现象的现象。
4. 总结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三、理论知识1. 毛细现象的原理毛细现象的主要原理是液体在细小管道中的表面张力作用。
液体分子的表面处于不受平衡的状态,因为液体内部分子受到相互作用力而处于平衡状态。
而液体分子与空气接触的表面处于不受平衡状态,表面分子会受到内部分子的吸引力,使得液体的表面收缩。
这个收缩的力就是表面张力。
当液体进入细小管道或孔隙时,液体分子会受到小管道或孔隙壁的吸引力作用,这会导致液体的表面产生波动,使得液体在管道内形成一个“凹”字形。
液体的内部和外部表面形成曲率不同的界面,这个界面的张力和合力正好相等,所以液体可以保持平衡。
2. 毛细现象的表现形式毛细现象有几种常见的表现形式:a. 液体从细小管道中自动上升,即液面比管道外高。
b. 液体仅在细小管道内显示,而不外溢。
c. 液体向比毛细管直径大的方向运动。
这些表现形式都是由于液体分子受到表面张力和吸引力的相互作用,使得液体保持平衡而形成的。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材料:一个细小玻璃管、一杯水、一个宽口玻璃瓶。
2. 将细小玻璃管完全浸入杯中的水中,观察现象。
结果:可以看到水会自动从玻璃管中上升,形成毛细现象。
3. 用手指捏住细小玻璃管的一端,并将其放入杯中的水中。
结果:可以观察到,当手指捏住玻璃管一端时,水不再上升,而是保持在捏住的位置。
4. 将宽口玻璃瓶倒置在桌子上,将细小玻璃管倒立插入瓶内。
结果:可以观察到,水会自动从细小玻璃管中下降,形成毛细现象。
毛细现象教案
毛细现象教案毛细现象教案引言:毛细现象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现象,它在液体与固体接触的界面上产生,具有重要的科学和应用价值。
本文将通过介绍毛细现象的原理、实验演示和应用领域,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毛细现象。
一、毛细现象的原理毛细现象是由于液体在细小管道或细孔中的表面张力作用下,液体自发地上升或下降的现象。
表面张力是液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它使得液体在细小通道中形成一个凸起的曲面,从而产生了毛细现象。
二、实验演示为了更好地理解毛细现象,我们可以进行以下实验演示:1. 实验材料:一根细长的玻璃管、一杯水、一张纸巾。
2. 实验步骤:a. 将纸巾蘸湿,并将其放在桌面上。
b. 将玻璃管的一端放入杯中的水中,确保管内充满水。
c. 将玻璃管的另一端轻轻地贴在纸巾上。
d. 观察现象:你会发现水会自动从杯中上升,并在纸巾上形成一个曲面。
3. 实验结果: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毛细现象的发生,并且了解到液体在细小通道中的表面张力作用。
三、毛细现象的应用领域毛细现象在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中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以下是其中几个典型的例子:1. 墨水笔:墨水笔的写字原理就是利用毛细现象。
墨水通过笔尖的细小孔道被吸上来,然后通过与纸张接触来形成文字。
2. 植物输水:植物通过根部的细小毛细管道吸收水分和养分,使其在植物体内上升,达到供给其他组织的目的。
3. 织物吸水:织物的吸水性能是通过毛细现象实现的。
织物纤维表面的细小孔道可以吸收水分,并使其在织物内部均匀分布。
4. 微流控技术:微流控技术是一种基于毛细现象的微型实验室技术,通过控制微小通道中的液体流动,实现对微小样品的操控和分析。
结论:毛细现象作为一种常见的物理现象,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通过了解毛细现象的原理、进行实验演示和探索其应用领域,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现象。
希望本文能为读者提供一些有关毛细现象的知识,并激发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中班科学教案毛细现象
中班科学教案毛细现象中班科学教案:毛细现象一、教学目标:1. 了解和观察毛细现象的特点;2. 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毛细现象;3. 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准备:1. 来自自然界的具有毛细现象的物体,例如鲜花、叶子、草等;2. 毛细现象的图片或绘本;3. 毛细管、草管、纸巾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活动:展示一些来自自然界的具有毛细现象的物体,例如鲜花、叶子、草等,并引导孩子们观察、思考和描述它们。
例如,询问孩子们鲜花为什么能够吸水、叶子上为什么会有水珠等。
2. 导入知识:展示毛细现象的图片或绘本,引导孩子们进一步了解毛细现象。
可以先从孩子们熟悉的情境开始,例如讲述草地上的露珠是如何形成的,然后进一步引导孩子们了解液体在极细的管道中上升的现象。
3. 操作探究:a. 准备毛细管、草管、纸巾等实验材料,让孩子们亲自进行操作。
b. 将毛细管或草管插入一杯水中,观察水在管道中的上升现象。
可以同时进行多次实验,比较不同管道的上升高度和速度。
c. 在纸巾上滴水,观察水迅速被纸巾吸收的过程。
4. 总结归纳:a. 引导孩子们观察和探究的结果,总结毛细现象的特点,并用简单的语言描述。
例如,毛细现象是一种液体在细小管道或细小孔道中上升或扩散的现象,例如水在细管中上升、纸巾吸水等。
b. 鼓励孩子们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和想法,扩展讨论。
例如,问孩子们是否还能想到其他具有毛细现象的实际例子。
五、巩固练习:a. 分发绘本或卡片,让孩子们自由观看,并根据图画描述其中出现的毛细现象。
b. 制作简易的实验装置,让孩子们自由进行实验,观察和探究毛细现象。
六、拓展延伸:a. 邀请孩子们带来其他具有毛细现象的物体,进行观察和讨论。
b. 带领孩子们参观植物园或实验室,观察更多关于毛细现象的实际例子。
小学科学课教案毛细现象教学设计与教后反思
小学科学课教案《毛细现象》教学设计与教后反思《毛细现象》教学设计与反思平遥县段村镇学区普洞小学-----胡生英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实验操作活动,使学生认识毛细现象,了解毛细现象发生的条件,知道不同的物体产生的毛细现象也不同。
2,能力目标:通过实验的设计、操作和研讨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根据科学程序进行探究的能力和利用毛细现象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设疑、探究、研讨、运用等活动,激发学生探索毛细现象的兴趣,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积极探究、求实创新的科学品质。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认识毛细现象教学难点:毛细现象发生的条件、二.课前准备:1.脸盆架、盛满水的脸盆、干毛巾一条。
2.布条、纸条、玻璃片、铁片、木片、塑料条、水槽。
3.粗细不同的吸管。
4.两块长方形玻璃片、棉线。
三、教学过程:以问题开始,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个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演示:在脸盆架上搭一条毛巾,下端不小心浸在水里)在生活中,经常会出现这种情况,大家想一想,过一会儿会有什么现象发生?生:水会上升、湿的面积会扩大……师:你们注意过还有什么样的物体一端浸在水中,可以发生像毛巾一样的现象,水会沿着物体上升?生:如果把纸放在水里,也会发生同样的现象;把毛笔尖放到墨水里,墨水会沿着笔尖上升……师:你知道这些现象是怎么回事吗?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研究这个现象。
(评:从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开始,提出思考问题,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这节课所要研究的问题上,使学生自然而然的进入了愉快、主动的学习情境,强化了有意注意,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兴趣。
)2、以活动展开,解决问题、获得新知。
第一个实验:指导学生认识什么样的物体可以发生毛细现象。
师: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一下。
师:我们以四人为一小组来做这个实验。
老师为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些常见的材料,和一个盛满红水的水槽。
把这些材料的一端浸入水槽中,一段时间后,观察水是否会沿着这些物体上升。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毛细现象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毛细现象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引言:科学教育是幼儿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科学教育,幼儿可以探索、实验和发现世界,并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小班阶段,幼儿正处于认知发展和探索世界的关键时期,因此科学教育应成为幼儿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本文将介绍一个小班科学教案,重点讲解毛细现象,帮助幼儿了解和认识这一现象。
一、教学目标:1. 认识毛细现象,并能简单地解释其原理;2. 掌握观察和实验的方法,培养幼儿的观察力;3. 加强幼儿的动手能力,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索精神。
二、学前准备:1. 布置实验室环境:准备一些透明的容器、吸管、水、食盐等材料;2. 预习教师:确保教师对毛细现象的原理和实验过程有所了解,能够回答幼儿的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幼儿观察和思考a. 显示一张描绘毛细现象的图片,向幼儿询问是否见过这个现象;b. 引导幼儿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并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疑问。
2. 毛细现象的讲解a. 简要解释毛细现象的原理:毛细现象是液体在细小管道内发生的现象。
当液体与细小的管道相接触时,由于管道的直径小于液体的聚集力,液体会在管道内上升;b. 呈现示意图或动画,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毛细现象的原理;c. 用简单的语言解释为什么细小的吸管或细小的细管可以吸起水。
3. 毛细现象实验a. 向幼儿展示实验所需的材料:透明容器、吸管、盐和水;b. 引导幼儿观察和描述实验材料的特点;c. 鼓励幼儿提出使用这些材料进行实验的方法;d. 协助幼儿进行实验,并观察实验结果;e. 引导幼儿从实验中总结出毛细现象的特点和规律。
4. 实验总结与讨论a. 提问幼儿在实验中观察到了什么现象;b. 引导幼儿讨论液体在细小吸管中上升的原因;c. 教师根据幼儿的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帮助他们记忆和理解毛细现象的原理。
四、教学延伸与拓展:1. 带幼儿参观附近花坛或水体,观察植物的叶子上的露珠;2. 让幼儿自己动手制作简单的毛细管,观察液体在管内的现象;3. 鼓励家长与幼儿一起探索更多的毛细现象,如湖水上的涨潮线、油墨在水中的漫开等。
毛细现象教案
毛细现象教案教案标题:毛细现象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并能解释毛细现象的基本原理。
2. 掌握毛细现象的实验方法和条件。
3. 能够应用毛细现象的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4.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思考的能力。
教学重点:1. 毛细现象的定义和原理。
2. 毛细现象的实验方法和条件。
3. 毛细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 理解毛细现象与表面张力、接触角之间的关系。
2. 运用毛细现象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毛细实验管、毛细管、水和其他液体样本。
2. 图片或视频素材,以展示不同材料的毛细现象。
教学过程:引入:1. 引导学生回忆或介绍他们对毛细现象的了解程度。
2. 通过举例说明毛细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植物吸水、毛细管现象等。
探究:1. 向学生介绍毛细现象的定义,并解释其基本原理。
2. 引导学生思考毛细现象与表面张力和接触角之间的关系。
3. 进行毛细现象实验,让学生观察和记录不同液体在毛细管中的表现,并提醒学生记录相关参数。
讲解:1. 分析实验结果,引导学生发现不同液体的毛细现象差异。
2. 通过示意图或实物展示,解释观察到的现象和数据结果。
3. 指出液体表面张力和接触角对毛细现象的影响,引导学生理解其原理。
实践:1. 提供其他相关的毛细现象应用实例,让学生分组探索并制定实验方案。
2. 引导学生根据实验方案进行实践,并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3. 引导学生分析并总结实验结果,讨论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拓展:1. 引导学生思考毛细现象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纺织、药物输送等。
2. 分组或个人作业:让学生选择一个应用领域,进一步探索和研究其与毛细现象的关系,并展示研究成果。
总结:1. 回顾课堂内容,让学生总结毛细现象的定义、原理和实验方法。
2. 引导学生思考毛细现象的意义和应用前景。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实验,拓展他们对毛细现象的理解和应用。
2. 推荐相关的书籍或视频资源,供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探索。
《毛细现象》教学设计范文
《毛细现象》教学设计《毛细现象》教学设计范文《毛细现象》教学设计1在研究纸的吸水性时,有个有趣的现象我们还没有研究。
(教师出示演示材料:一杯水和一张绑在小棍上的宣纸条)这是一杯水,还有一张绑有宣纸的小棒,把纸的下端浸入水中,会有什么现象发生?问:水往纸上爬看不清楚怎么办?(往水里滴红色墨水)你们想做这个实验吗?在你们各组的抽屉里老师已经帮你们准备好了实验的材料,请小心的。
把他们拿出来。
(学生实验)把你的看到的现象大声的说出来好吗?假设猜想俗话说得好“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可现在水却自己往上爬了,你们想想这是怎么回事?说说自己的理由。
(板书学生猜想)探究活动一:认识毛细现象活动(一)多种材料浸水1、认识材料桌上有哪些材料?2、假设猜想哪些材料能让水往上爬,哪些材料不能让水往上爬?(说说理由有必要吗?)3、设计实验怎样验证我们的猜想?(将这些材料的下端同时浸入水中观察现象)老师给个建议,实验前进行一个简单的分工,如:谁操作,谁记录,谁观察,好吗?(学生安排分工)4、按方案实施实验5、汇报交流(水能沿着纱布、过滤纸、玻璃管等有空隙的物体上升)活动(二)制造孔隙1、设疑这里有一块玻璃片,你能想办法让水也能上升吗?2、设计实验(如果学生想不出来,可以提供另一个玻璃片作提示)3、分组实验4、汇报交流(没有孔隙的物体制造出合理的孔隙也可以让水往上升)活动(三)纸上的扩散现象1、认识材料:滤纸一张,滴管一支2、布置实验:用滴管在过滤纸上滴一滴水,你发现了什么?3、汇报交流:水向四周扩散结论:分析一下刚才的三个实验结果,你能得出什么样的结论?用一句话说说看。
(水不但能沿着有孔隙的材料上升,还能沿着有孔隙的材料向四周扩散,这种现象叫毛细现象。
板书)四、回头看看我们的猜想现在让我们来看一看,实验前的.猜想中,哪些是不对或者说准不准确的呢?(核对板书,擦去错误猜想)探究活动二:认识孔隙大小与毛细现象的关系活动(一)1、引导提问刚才在实验中有同学告诉我,有的材料水爬升得高,有的材料水爬升得低,我想问问大家,水上升的高低与孔隙的大小有没有关系?2、假设猜想3、设计实验出示两玻璃片,能不能还是利用玻璃片制造出大小不同的孔隙(两玻璃片中间绑一根火柴,使之一端缝隙大,一端缝隙小)4、实验验证5、汇报交流(孔隙越大,水上升得越低;孔隙越小,水上升得越高)活动(二)1、再次验证活动一的结果是否正确老师这有两根装满沙并且用纱布封好试管口的试管,如果同时把它们放入水中,哪根试管里的水会上升得快一些?2、学生分析3、设计实验4、实验验证5、汇报交流结论谁能用一句话把大家从这个实验中得出的结论说一说。
毛细现象浇花教案
毛细现象浇花教案教案标题:毛细现象浇花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毛细现象的概念和原理。
2. 掌握使用毛细现象浇花的方法。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能力。
教学准备:1. 毛细管或细吸管2. 一些花卉植物3. 水4. 测量容器5. 讲解材料和图片教学过程:步骤一:引入1. 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入毛细现象的概念,解释毛细现象是指液体在细小管道内上升或下降的现象。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毛细管内的液体会上升或下降?步骤二:实验观察1. 将一根毛细管或细吸管插入装有水的测量容器中,观察液体在毛细管内的现象。
2. 让学生观察并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引导他们发现毛细现象。
3. 让学生思考:为什么液体会在细管内上升?步骤三:探究毛细现象浇花的方法1. 将一些花卉植物放置在水中,观察植物吸水的现象。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植物能够从根部吸收到水分?3. 解释毛细现象在植物吸水中的作用,即液体在细小的根毛细胞内上升,使整个植物得以吸收水分和养分。
4. 引导学生思考:是否可以利用毛细现象来浇花?步骤四:实践操作1. 将一根毛细管或细吸管插入盛有水的容器中。
2. 将另一端的毛细管或细吸管放置在需要浇水的花盆旁边,确保毛细管的一端浸入水中,而另一端靠近花盆的土壤表面。
3. 观察并记录液体是否通过毛细现象被吸引到花盆中的土壤中。
步骤五:总结和讨论1. 让学生总结毛细现象浇花的方法和步骤。
2. 引导学生思考:毛细现象浇花的优点和局限性。
3. 讨论如何改进毛细现象浇花的方法,提出学生的建议和想法。
步骤六:拓展实验1. 鼓励学生进行更多的实验观察,例如改变毛细管的直径、改变液体的种类等,观察对毛细现象的影响。
2. 让学生记录实验结果,并进行分析和讨论。
教学延伸:1. 引导学生了解毛细现象在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例如植物吸水、毛细血管输送血液等。
2. 鼓励学生进行更多的实验和观察,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和记录。
高中物理毛细现象教案
高中物理毛细现象教案
教学重点:毛细现象的原理和公式推导。
教学难点:毛细现象的应用问题解决。
教学准备:PPT课件、实验器材(玻璃管、水、尺子、毛细管等)、教材、笔记。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老师介绍毛细现象的背景和重要性。
2.学生回答问题:你们有没有注意到湿水毛巾在水中会变形?这是为什么呢?
二、讲解(15分钟)
1.老师介绍毛细现象的原理和定义。
2.通过实验展示毛细现象的发生过程。
3.讲解毛细现象的公式推导及计算方法。
三、梳理(10分钟)
1.学生回答问题:毛细现象的公式是什么?如何应用这个公式解决问题?
2.老师讲解毛细现象的应用案例。
四、练习(15分钟)
1.学生练习计算毛细现象相关问题。
2.学生讨论解答问题的方法和答案。
五、总结(5分钟)
1.老师总结毛细现象的重要性和应用。
2.学生回答问题:你们对毛细现象有什么新的认识?
六、作业布置(5分钟)
1.布置相关作业,加深对毛细现象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反思:
1. 毛细现象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需要通过实验展示帮助学生理解。
2. 引导学生运用公式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应用能力。
3. 毛细现象的应用案例可以帮助学生将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究欲。
毛细 幼儿园教案
毛细幼儿园教案知识目标1.了解毛细现象的概念2.能够观察和描叙毛细现象3.能够进行简单的毛细实验4.培养观察事物的注意力和动手实践能力教学准备1.白板、黑板2.碟子、矿泉水瓶3.小钻头、吸水纸、剪刀、牙签4.毛细实验的材料:无色硝酸银溶液、玻璃管、草本植物叶片和水5.儿歌CD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1)播放《儿歌大全》中的《水滴下落的声音》,让孩子通过听觉感受水滴滴落的声音,让孩子对水滴有基本的认识。
(2)通过白板、黑板上的手绘图和动态图,介绍毛细现象的概念,引导孩子从生活中的观察和实践中理解毛细现象的原理。
2. 实验环节(1)让孩子分组进行实验:将碟子盖在矿泉水瓶口上,接着用吸水纸把水倒入碟子上,当水面高于瓶口时,水并不会倒出来。
这就是毛细现象。
孩子们可以动手实践,亲自体验毛细现象。
(2)老师在黑板上展示毛细幅射的图形,认真对待每一个孩子的疑问,用图形和实验在孩子们心目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3)在玻璃管内加入无色硝酸银溶液,在水中浸泡植物叶片后插入玻璃管内,观察玻璃管内的毛细现象。
孩子们可以看出植物叶片的青绿色慢慢爬上了玻璃管。
孩子们从实验中了解到,毛细现象可以使水分子在细小空间内表现出非常的特殊性质。
3. 实践(1)让孩子各自找一根细毛笔尖或毛刷,放在杯子里,观察画笔和杯里水的关系,带动孩子STEM出发的思维,通过实践,让孩子探究毛细现象的应用。
(2)为孩子们准备吸管或气球、牙签、能剪的细绳等材料,带领孩子们发现这些日常用品之所以能够有所应用,进而让孩子们从实践中发现生活中常见的科学原理,比如毛细现象。
4. 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孩子们对毛细现象有了深入的了解。
孩子们已经具备了探索、实践、发现生活常识的能力,进而可以更好的将生活中科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
教学评价本节课主要以实验化教学为主,活跃了孩子们的课堂氛围,同时更好的激发了孩子们对科学知识的兴趣。
在实验过程中,老师注重每位幼儿的实验操作过程,认真解答每个孩子的问题,同时也对孩子的运动、观察、配合等方面给予了评价。
毛细现象小班科学教案
毛细现象小班科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毛细现象的基本概念和特征;2. 掌握毛细现象的产生条件;3. 观察和实验,感受毛细现象的存在;4.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思考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1. 长长的吸管;2. 清水;3. 吸管一端的封口剪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小朋友们,你们有没有看到过毛细现象呢?”引起学生的兴趣,并了解他们对毛细现象的认识。
2. 展示(10分钟)教师拿起一根长长的吸管,告诉学生这是我们观察毛细现象的工具。
然后,教师倒入适量的清水,然后将吸管的一端放入水中。
学生们注意到吸管中的水上升了一段距离,这就是毛细现象。
3. 实验(15分钟)教师将吸管的一端封口,然后再放入水中。
学生们观察到水并没有像之前那样上升,说明封口后的吸管无法产生毛细现象。
接着,教师把吸管的封口剪掉,同样将吸管放入水中。
学生们观察到水又开始上升了,这说明剪掉封口后的吸管可以产生毛细现象。
4. 总结(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们提问:“你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学生们可以回答水在吸管里上升了。
教师再次向学生们解释毛细现象的概念和特征:当液体处于较细的温度管道或毛细管中时,由于液体与固体的相互作用力引起的现象。
接着,教师要求学生回答一个问题:“你们觉得剪掉吸管一端的封口对毛细现象有影响吗?”学生们可以回答是的,因为剪掉封口后的吸管不能产生毛细现象。
5. 实践(15分钟)教师将实验过程中的吸管、水等材料发给学生,并要求他们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
学生们可以自己观察水的上升情况,并尝试剪掉吸管一端的封口再进行观察。
通过操作和观察,学生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体验毛细现象。
6. 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并再次强调毛细现象的产生条件和特征。
鼓励学生们对这个现象保持好奇心,并提倡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观察和思考。
四、教学延伸:对于学习较快的学生,教师可以引导他们进行进一步的探究。
例如,学生们可以尝试用不同直径的吸管进行实验,观察毛细现象的差异。
科学实验毛细现象教案中班
科学实验毛细现象教案中班教案标题:科学实验-毛细现象教案(中班)目标:通过科学实验,引发幼儿对毛细现象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实验技能,提高他们的科学探索能力。
教学目标:1. 了解毛细现象的基本概念和表现形式。
2. 培养幼儿观察和实验的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4. 培养幼儿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教学准备:1. 毛细现象相关的教具和材料:纸巾、吸管、水、颜料、透明塑料杯等。
2. 实验记录表格。
3. 幼儿园安全措施。
教学活动:1. 介绍毛细现象(5分钟)- 利用图片、实际示范等方式介绍毛细现象的概念和常见表现形式。
- 引导幼儿提出关于毛细现象的问题。
2. 实验探索(15分钟)- 将幼儿分成小组,并给予每组相同的实验材料。
- 向幼儿提出问题:“你们觉得怎样才能让水从一个杯子‘自己’跑到另一个杯子呢?”- 引导幼儿思考并提出实验设想,鼓励他们进行尝试。
- 引导幼儿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及结果。
3. 分享和讨论(10分钟)- 邀请每个小组分享他们的实验结果和观察到的现象。
- 对幼儿的实验结果和观察进行积极评价,并引导他们从观察结果中总结毛细现象的特点。
- 鼓励幼儿提出更多关于毛细现象的问题,并与他们一起探讨。
4. 总结和延伸(10分钟)- 对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总结,强调毛细现象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 展示一些与毛细现象相关的实际应用,如吸管、植物的水上升等。
- 提供一些延伸的探究问题,例如:“你们能找到其他材料或方法让水发生毛细现象吗?”等。
评估方法:1. 观察幼儿在实验中的参与程度、合作和沟通能力。
2. 检查幼儿对毛细现象的理解和知识掌握程度。
3. 观察实验记录表格和幼儿的实验结果。
教学延伸:1. 继续进行其他与毛细现象相关的实验,如使用不同液体、材料等。
2. 制作简单的科学展板,展示幼儿的实验结果和发现。
3. 组织观察植物水上升过程的实践活动,并进行讨论和回顾。
注意事项:1. 根据幼儿的年龄和能力,适当调整活动难度和内容。
毛细现象初中教案
毛细现象初中教案课程目标:1. 让学生了解毛细现象的定义和特点。
2. 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毛细现象,并能够解释其原理。
3. 培养学生对科学现象的探究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1. 毛细现象的定义和特点。
2. 毛细现象的原理。
教学难点:1. 毛细现象的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玻璃管、水、盐水、颜料、棉花等。
2. 教学工具:PPT、显微镜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显微镜下的细小管道,引发学生对毛细现象的兴趣。
2. 提问:你们听说过毛细现象吗?谁能描述一下它的特点?二、探究毛细现象(15分钟)1. 实验1:将玻璃管插入水中,观察水在玻璃管中的上升现象。
2. 实验2:将玻璃管插入盐水中,观察水在玻璃管中的上升高度是否变化。
3. 实验3:将玻璃管插入颜料水中,观察颜料在玻璃管中的上升现象。
4. 实验4:将玻璃管插入棉花中,观察棉花中的液体上升现象。
5. 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并讨论毛细现象的特点。
三、解释毛细现象的原理(15分钟)1. 讲解毛细现象的定义:毛细现象是指液体在细小管道中上升或下降的现象。
2. 解释毛细现象的原理:液体在细小管道中的上升或下降是由于表面张力的作用。
液体与管道壁之间的吸引力使得液体上升,而液体与液体之间的相互吸引力使得液体在管道中上升到一定高度后停止上升。
3.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现象来理解毛细现象的原理。
四、应用毛细现象(15分钟)1. 讨论毛细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输液管、笔尖等。
2. 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设计一个利用毛细现象的装置,并展示实验结果。
五、总结与评价(10分钟)1. 让学生总结毛细现象的定义、特点和原理。
2. 评价学生的实验设计和实验结果。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讲解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了毛细现象的定义、特点和原理,并能够应用毛细现象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并通过团队合作设计实验。
小班科学教案毛细现象
小班科学教案毛细现象小班科学教案:毛细现象一、引入毛细现象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之一。
当我们将一根薄的细管插入水中,水会蹭蹭往上涌,并且水能够涨得比细管的高度还要高,这就是毛细现象。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究一下,这背后到底隐藏着怎样的科学原理吧!二、实验准备1. 材料:透明的细管、水、色素溶液(可选)2. 实验器材:水容器,滴管三、实验步骤及观察1. 将透明的细管插入水中,观察现象。
2. 将透明的细管斜插入水中,观察现象。
3. 将透明的细管插入染有色素的水中,观察现象。
四、实验分析1. 观察现象:我们可以发现,当细管插入水中时,水会沿着细管往上涌,并且涨得比细管的高度还要高。
当我们将细管斜插入水中时,水会从细管的下方不断涌出。
当细管插入染有色素的水中时,色素也会不断往上涌。
2. 分析:这一现象就是毛细现象。
毛细现象是由于水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引起的。
在细管中,由于细管的内壁与水分子之间产生了一种叫做“黏滞力”的作用力,这种作用力可以将水分子“拉”起来。
当细管的直径越小,黏滞力就越大,水分子就越容易被拉起来,并且可以涨得更高。
当我们将细管斜插入水中时,管内的水分子会受到重力的作用,导致水从细管的下方不断涌出。
而当我们将细管插入染有色素的水中时,由于色素也是溶于水的,所以色素也会被黏滞力拉起来,并且沿着细管往上涌。
3. 毛细现象的应用:毛细现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我们常见的吸管、饮水机、注射器等设备都是利用了毛细现象。
吸管能够吸起水是因为吸管的内壁与水分子之间产生了黏滞力,而饮水机和注射器也是利用了这一原理。
此外,在植物世界中,植物的根系也是利用毛细现象来吸取地下水分的。
五、思考问题1. 为什么细管插入水中时,水会涨得比细管的高度还要高?2. 为什么当细管斜插入水中时,水会从细管的下方涌出?3. 为什么当细管插入染有色素的水中时,色素也会往上涌?六、延伸实验1. 以酒精、饮料和果汁等液体为材料,重复上述实验步骤,观察现象。
高中物理毛细现象总结教案
高中物理毛细现象总结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毛细现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毛细现象的影响因素和应用。
3. 总结毛细现象在日常生活和工程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1. 毛细现象的定义和原理。
2. 毛细现象的表达式和计算。
3. 毛细现象的应用。
教学难点:1. 理解毛细现象的原理和影响因素。
2. 掌握毛细现象的应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老师简要介绍毛细现象的概念和作用,引导学生思考毛细现象在日常生活和工程中的应用。
二、学习毛细现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1. 学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了解毛细现象的定义和基本原理。
2. 老师讲解毛细现象的原理和影响因素,引导学生理解毛细现象的表达式和计算方法。
三、探讨毛细现象的影响因素和应用1. 学生自主探讨毛细现象的影响因素,并进行讨论和总结。
2. 老师展示毛细现象在日常生活和工程中的应用案例,引导学生思考毛细现象的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
四、总结反思1. 学生总结毛细现象的基本原理和影响因素,掌握毛细现象的计算方法。
2. 学生反思毛细现象在日常生活和工程中的应用,认识其重要性和实际意义。
板书设计:毛细现象的概念和原理- 定义:液体在细小管道内表面发生上升现象- 原理:毛细作用和表面张力毛细现象的计算和应用- 计算表达式:h = 2T/(rρg)- 影响因素:管道半径、表面张力、密度、重力加速度- 应用案例:毛细管起水、毛细管法测孔径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掌握了毛细现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理解了毛细现象的影响因素和计算方法,并了解了毛细现象在日常生活和工程中的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探讨和思考,培养了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一步,我将继续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毛细现象的相关知识,拓展应用领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毛细现象教案高中物理
毛细现象教案高中物理
教学目标:
1.了解毛细现象的定义和原理。
2.掌握毛细现象的影响因素。
3.掌握毛细现象的应用。
教学重点:
1.毛细现象的定义和原理。
2.毛细现象的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
毛细现象的应用。
教学准备:
1.实验器材:毛细管、水、水平尺、砂纸。
2.教学资料:课件、教学实验设计。
教学内容:
1.毛细现象的定义和原理。
2.毛细现象的影响因素。
3.毛细现象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小学学到的水滴在不同表面的现象,并导入毛细现象的讨论,引发学生对毛细现象的探究兴趣。
二、讲解(15分钟)
1.讲解毛细现象的定义和原理。
2.讲解毛细现象的影响因素。
三、实验操作(20分钟)
1.实验1:将毛细管浸入水中,观察水面上涨的高度与毛细管直径的关系。
2.实验2:用砂纸将毛细管的表面磨糙,再进行实验1,观察现象。
四、讨论(10分钟)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讨论毛细现象的影响因素。
五、应用(10分钟)
讨论毛细现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举例说明。
六、总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
总结毛细现象的内容,留作业要求学生做一份关于毛细现象的小结。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系统理解毛细现象的定义、原理和影响因素,以及掌握毛细现象的应用,达到教学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验操作和讨论,加深学生对毛细现象的理解和应用。
毛细实验幼儿园教案
毛细实验幼儿园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够观察毛细现象并理解其原理;
2.能够观察不同液体的毛细现象的异同;
3.能够通过毛细实验感受一个重要的科学现象,培养观察和发现问题的
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毛细现象的介绍
毛细现象是指固体和液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使得液面在微细的管道或柱状体内
能够起伏,其中毛细管是最典型的例子。
2. 毛细实验
1.准备材料:毛细管、饮料吸管、清水、水彩颜料/油墨等多种液体。
2.实验步骤:
1.将毛细管贴在透明的垂直平面上,确保毛细管上端露出1-2cm;
2.将各种液体分别注入饮料吸管,将吸管口对准毛细管口,并且
轻轻放下吸管,使液体缓慢流入毛细管内;
3.观察各种液体在毛细管内的现象,比较不同液体的异同,观察
水彩颜料/油墨在毛细管内的变化。
3. 实验结果分析
1.观察不同液体在毛细管内的升降现象,可以发现不同液体的升降高度
不同;
2.观察水彩颜料/油墨在毛细管内的变化,可以发现它们呈现出不同的
分离现象。
三、教学方法
1. 游戏式教学
在毛细实验的过程中,引导幼儿们参与其中,在游戏的氛围中学习。
2. 合作探究式教学
在实验中,引导幼儿们合作探究,共同搞清毛细现象。
四、教学评价
通过观察幼儿的表现、提问和讨论,进行教学评价,评估幼儿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调整后续教学计划。
五、教学反思
梳理教学过程,发现幼儿们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较高,能够积极参与实验、提问和讨论,并且对毛细现象有了一定的初步认识,但是也发现部分幼儿对某些原理性的问题还不是非常理解,需要在后续的教学中做进一步的引导和巩固。
毛细现象教案
毛细现象教案教案:毛细现象一、教学目标:1. 了解毛细现象的概念及其产生的条件;2. 理解毛细现象与液体表面张力之间的关系;3. 掌握实验方法,观察和验证毛细现象的存在;4.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毛细现象的概念及产生条件;2. 实验:观察验证毛细现象的存在;3. 毛细现象与液体表面张力的关系。
三、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例如“为什么用吸管吸液体时,液体会上升到吸管内?”引导学生思考毛细现象的存在。
2. 介绍毛细现象的概念及产生条件,并讲解液体表面张力的概念和作用。
3. 进行实验:将一根吸管插入一杯水中,观察液体在吸管内的上升现象。
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让学生验证毛细现象的存在。
4. 分析实验结果:让学生思考为什么液体会上升到吸管内,引导学生发现液体的上升与液体的表面张力有关。
5. 讲解毛细现象与液体表面张力的关系:液体在吸管内上升是由于液体在吸管内壁上形成了一个升起的弯曲面,液体表面张力使液体倾向于缩小表面积,所以液体会上升到细管内。
6. 总结归纳:通过导入实验结果和相关知识,让学生总结毛细现象的产生条件和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
7. 拓展应用: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液体在毛细管中上升的高度与毛细管半径和液体性质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评估:1. 学生实验结果的准确性;2. 学生对毛细现象概念的理解;3. 学生对毛细现象与液体表面张力关系的掌握。
五、教学资源:1. 实验所需材料:玻璃杯、水、吸管等;2. 相关教材和课件。
六、教学延伸:1. 毛细现象在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2. 毛细现象与植物吸水的关系;3. 毛细现象的进一步探究和实验设计。
七、教学反思:本教案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探究毛细现象的产生和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实验现象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实际生活和实例,加深学生对毛细现象的理解和应用。
同时,也可以通过设计更复杂的实验,进一步让学生探究毛细现象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毛细现象教案
毛细现象教案教案名称:探究毛细现象教学时长:一节课教学目标:1. 了解毛细现象的定义和特点。
2. 掌握毛细现象产生的条件。
3. 能够解释毛细现象的原理。
4. 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观察力。
教学重点:1. 毛细现象的定义和特点。
2. 毛细现象产生的条件。
教学难点:1. 毛细现象的原理。
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细玻璃管、水、油、毛细管。
2. 实验材料:吸水纸、水色素。
教学过程:引入:通过展示毛细的现象,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本课的主题。
步骤一:简要介绍毛细现象的定义和特点。
毛细现象是指液体在细小管道或细槽中要明显高于或低于容器外液面的现象。
它的特点是液面与管壁形成一条弧线,而不是正常的水平液面。
步骤二:演示毛细现象。
1. 将一根细玻璃管一端插入装有水的烧杯中。
2. 观察玻璃管内的水面与外界液面的变化。
3. 将细玻璃管一端插入到装有染色水的容器中,观察液面变化。
步骤三:讨论毛细现象产生的条件。
1. 引导学生思考,提问:“为什么液体在细玻璃管中会出现毛细现象?”2. 学生讨论,并提出结论。
教师进行总结。
步骤四:解释毛细现象的原理。
1. 毛细现象的产生是由于液体分子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互作用力,使液体几何形成为一个曲面。
2. 毛细现象的发生需要满足两个条件:细玻璃管的内径越小,毛细现象越明显;液体的表面张力越大,毛细现象越明显。
步骤五:动手实践。
1. 学生分组进行动手实践,观察毛细现象。
2. 每组学生将细玻璃管一端插入装有水的容器中,观察毛细现象。
3. 学生记录实验结果并进行讨论。
步骤六:总结和评价。
1. 教师总结毛细现象的定义、特点、原理和产生条件。
2. 学生进行思考,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并进行评价。
教学延伸:1. 可以请学生设计其他条件下观察毛细现象的实验。
2. 可以继续探究毛细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达到了,学生对毛细现象的定义和特点有了初步的了解,掌握了毛细现象产生的条件,并能够解释毛细现象的原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毛细现象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浸润和不浸润现象.能用浸润和不浸润解释有关的简单现象.
2、知道什么是毛细现象以及毛细现象是怎样产生的.
3、知道毛细现象在实际中的应用和防止.
教学设计方案
本节颗内容可以通过实验演示,与学生自学相结合
来完成。
一、课堂引入
我们研究了液体和气体之间的交界面的性质——表面
张力的作用,那么固体和液体之间的交界面又具有什么
性质呢?我们将液体和固体之间的交界面叫做附着层。
板书:液体与固体接触的液体薄层——附着层。
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液体附着层的性质。
实验1:将洁净的玻璃片和石蜡块分别浸入水中,然
后拿出来。
观察水在玻璃片上和石蜡块上的附着情况。
学生观察并讨论,得出结论:水能够附着在玻璃片上。
水不能附着在石蜡上。
(教师出示图片)
教师总结:实验表明,在洁净的玻璃片上放一滴水,
水能扩展形成薄层,附着在玻璃板上。
这种液体附着在
固体表面上的现象叫做浸润。
对玻璃来说,水是浸润液体。
在石蜡面上放一滴水,水不能附着在石蜡表面上,这种液体不能附着在固体表面上的现象叫做不浸润。
对石蜡来说,水是不浸润液体。
同一种液体,对一些固体是浸润的,而对另一些固体可以是不浸润的。
板书:
(1)液体附着在固体表面上的现象叫做浸润
(2)液体不能附着在固体表面上的现象叫做不浸润同一种液体,对一些固体是浸润的,而对另一些固体可以是不浸润的。
浸润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经常看到:盛有液体的容器器壁附近的液面会成弯曲的形状,是由浸润或不浸润现象引起的。
如果液体能浸润器壁,在接近器壁处液面向上弯曲。
如果液体不浸润器壁,在接近器壁处液面向下弯曲。
焊接时,熔融了的焊锡与被焊金属必须是浸润的;医药上要用脱脂棉,就是要使酒精,药液与棉花浸润;在有些物体上写字困难,是因为墨水不浸润物体;有些动物羽毛上能分泌脂肪,水就不浸润羽毛;有些矿石在冶炼前必须采用浮选矿石的措施,利用液体不浸润矿粒但浸润砂石的性质将矿粒与砂石分离开来。
下面通过实验来观察液体的一种有趣的现象——毛细现象。
二、毛细现象
板书:毛细现象
实验2:将几根内径不同的细玻璃管插入水中,观察实验现象。
学生观察并讨论:管内水面比容器里的水面高,管的内径越小,管内水面越高。
实验还表明把内径不同的细玻璃管插在汞中,管内汞面比容器里的汞面低,管的内径越小,管内汞面越低。
像这种浸润液体在细管内液面升高的现象和不浸润液体在细管内液面降低的现象,叫做毛细现象。
具有大量毛细管的物体,只要液体与该物体浸润,就能把液体吸入物体中。
教师讲解同时展示图片,毛巾吸水、砖块吸水、灯芯吸油,都是这个原因。
土壤中有许多毛细管,容易将地下水吸上来,有时为了防止水分蒸发,就将地表面的土锄松,以破坏过多的毛细管。
毛细现象在生理中有很大的作用,因为植物与动物的大部分组织,都是以各种各样的细微管道连通起来的。
三、处理课后习题
四、总结
典型例题
浸润和不浸润现象
例1 分别画出细玻璃管中水银柱和水柱上下表面
的形状。
分析:水对玻璃是浸润物体,而水银对玻璃不浸润,画的时候要注意虚线表示的是液面。
微观解释浸润和不浸润现象
例2 液体和固体接触时,附着层表面具有缩小的
趋势是因为:
(1)附着层里液体分子比液体内部分子稀疏;
(2)附着层里液体分子相互作用表现为引力;
(3)附着层里液体分子相互作用表现为斥力;
(4)固体分子对附着层里液体分子的引力比液体分子之间的引力强。
分析:首先从题设中看出液体对固体来说是不浸润的,而后再对附着层液体分子的作用进行研究。
在出现
不浸润现象时,在附着层里出现了眼表面张力相似的收
缩力,即引力。
并且附着层里分子的分布,虽比起表面
层要密一些,但比起液内还是要稀疏,所以附着层分子
受引力比液内分子受引力要大些。
因此,本题答案为(2)、(4)。
各种毛细现象
例3分别画出插入在水槽和水银槽中的细玻璃管中
液柱的大概位置:
分析:水银对玻璃是不浸润的,而水对玻璃是浸润的。
解释毛细现象的成因
例4 液体在毛细管中,液面上升是由于液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当与上升液柱
相等时,液柱就不再上升。
答案:附着层、相斥、表面层、表面张力、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