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之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
专题十二 句式的理解、文中句子的理解和翻译及断句.1
复习中要尤为重视。“文中句子的理解和翻译”,翻译自不待言;理解
文中的句子应是指能读通、读懂句子的主要内容,并能理解语句的深层 含义或在文中所起的作用。这里的“读通”,派生出的题型便是断句,
进士第一,擢知制诰。
仁宗即位,章献太后预政,贬寇准雷州,以迪朋党傅会,贬衡 州。丁谓使人迫之,谓败,知河南府。来朝京师,时太后垂帘,语 迪曰:“卿向不欲吾预国事,殆过矣。今日吾保养天子至此, 卿以为何如?”迪对曰:“臣受先帝厚恩,今日见天子明圣,
臣不知皇太后盛德,乃至于此。”太后亦喜。
知徐州,迪欲行县因祠岳为上祈年,仁宗语辅臣曰:“祈祷 非迪所宜,其毋令往。”元昊攻延州,武事久弛,守将或为他 名以避兵,迪愿守边,诏不许,然甚壮其意。 李迪贤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献临朝颇挟其才将有专制之患 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习不敢窥觎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献亦 全令名古人所谓社稷臣于斯见之 (选自《宋史·李迪传》,有删改)
同的句式和用法”包含两层意思:第一,“不同的句式”,主要有判断句
、被动句、倒装句(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宾语前置被 单独拿出)、省略句以及文言文的固定句式。第二“不同的用法”,主要
指词类的活用。在词语用法上,文言文更灵活,一词兼几类的情况非常普
遍,临时活用的情况也很多,命题形式也十分灵活。因为浙江2009年新 高考,对此点用选择题的形式进行了单独设题(19题),我们已在“理解
1.文言实词(只指古今异义、偏义复词、词类活用)和文言 特殊句式,仍会单独设题,且很有可能落在句式上。 2.翻译,材料仍会从文言阅读文中提取。所选的阅读文很 可能是史传类文学,(2008年是传记、2009年是笔记散文), 翻译的分值可能加大。 3.断句,尽管2009年的新高考题,没有涉及到此类题型,但
第四节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第四节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包括文言句式〕鲁侯养鸟昔者海鸟止于鲁郊,鲁侯御①而觞之于庙,奏《九韶》②以为乐,具太牢以为膳。
鸟乃眩视忧悲,不敢食一脔,不敢饮一杯,三日而死。
此以己养养鸟也,非以鸟养养鸟也。
【注】①御,迎接。
②《九韶》,传说是舜的乐曲。
(1)翻译下面的句子。
此以己养养鸟也,非以鸟养养鸟也。
(2)从一个角度概括这则寓言的思想意义。
答案:(1)鲁侯是用他自己享乐的方式来养鸟的,而不是按照鸟的生活方式来养鸟啊。
(2)对于不同的事物不同的对象,应采取不同的方法,不可主观臆断,千篇一律。
【参考译文】从前,有只海鸟落在鲁国都城的郊外,鲁侯亲自把它迎接到祖庙里,毕恭毕敬地设宴迎接,每天都演奏古时的音乐《九韶》给它听,安排牛羊猪三牲给它吃。
鲁侯的这种招待把海鸟搞得头晕目眩,惶恐不安,一点儿肉也不敢吃,一杯水也不敢喝,过了三天就死了。
鲁侯是用他自己享乐的方式来养鸟的,而不是按照鸟的生活方式来养鸟啊。
,1.近年来高考对文言文翻译考查有什么特点?(1)从考查形式上看,绝大部分地区高考卷采用的是主观题的形式,包含2~3个小题;仅有个别地区高考卷采用客观选择题的形式,给出四个句子及各句的翻译,要求考生选择不符合文意的一项。
(2)从考查内容上看,文言文翻译集中考查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及特殊句式等方面的知识,具体涉及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偏义复词以及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定语后置句、主谓倒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等。
2.考生在文言文翻译题上的失分主要集中在哪些方面?低分的原因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没有采分点意识,即翻译语句的时候忽略了对一些关键词语的翻译,从而丧失了本该得到的分数;二是忽略对相关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没有对翻译后的句子按照现代汉语语序进行调整等。
3.针对失分情况,应该如何复习文言文翻译?(1)文言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要认真推敲语句中的每一个词语的含意,坚持直译为主但绝不忽略意译的原则。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二)古代诗文阅读 2.理解 B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
简要解读
“理解”指对文中句子意义的了解、领会 和把握,“翻译”是指用规范的现代汉语准确 表述;“文中”是强调对上下文的依托。“正 确理解句子”,包括三个层次,一是能读懂句 子的字面意思,把握其主要内容;二是能理清 句间逻辑关系;三是能理解语句的深层含意或 在文中所起的作用。就考试而言,理解是基础, 翻译是重点。
(1)谈论起武氏专权的情况,杨元琰发表意见慷慨激昂, 有匡复唐室之意。(4分,擅、慷慨、匡复、大意各1分) (2)还记得当年在长江上说的话吗?今日授官,意义不小 。 (4分,句式、授、细、大意各1分)
将下段古文翻译成现代汉语(20分)
古者先王尽力于亲民加事于明法彼法明则忠 臣劝罚必则邪臣止忠劝邪止而地广主尊者秦是也 群臣朋党比周以隐正道行私曲而地削主卑者山东 是也乱弱者亡人之性也治强者王古之道也越王勾 践恃大朋之龟与吴战而不胜身臣入宦于吴反国弃 龟明法亲民以报吴则夫差为擒故恃鬼神者慢于法 恃诸侯者危其国 ——(《韩非子·饰邪》)
(1)汝则已矣,还教子读书,以期不坠先业。 (2)友人以经书题相商,入耳文立就,后有言及者,辄塞耳不敢 听。
⑴予之先容甫,以爵也;若以学,则予于容甫当北面矣。 ⑵其于知友故旧殁后衰落,相存问过于生前,盖其性之笃厚然也。
3、(2015年:张耒《欧阳伯和墓志铭》)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汉语。(8分)
1977年考翻译题:
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的一段“夫夷 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 少……” 当年有位考生是这样翻译的:“姐夫和 小姨子手拉手逛公园,他们走得越近就 越危险,人多的地方危险就小,人少的 地方危险就大……”
专题十二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含断句)
【例2】
现代汉语。
(2012· 广东卷)(原文见专题九)将下列句子翻译为
(1)岁歉备赈,乐岁再捐,略如社仓法而去其弊。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创辑《安徽通志》,旌表忠孝节烈以励风俗。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晚年将推淮北之法于淮南,已病风痹,未竟其施。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方言文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①“苟 ”
是一词多义,这里是表假设,“ 如果 ” 的意思; “ 自活 ” 是 宾语前臵,正常语序为 “ 活自” ,养活自己; “ 蜂 ” 是名词
作状语,像蜜蜂一样; “患 ”是一词多义,这里是 “祸患 ”
的意思。② “傅先生天下贤士 ”是判断句式; “ 尚 ” 是连词, 尚且;“名”是词类活用,名词活用作动词,称呼名字。
译文:韩文公的文章,使八个朝代的衰颓(文风)得到振兴。
【例10】 伯兄骤闻而骇之,曰:“然则吾将试汝。” 解析:此句中的“骇”为意动用法,应译为“对……感到 惊奇”。 译文:长兄突然听到他这样说,感到很吃惊,说:“既然
这样,那么我要考考你。”
3.一词多义 大多是多义的,这种一词多义的现象常常是翻译题考查的 重点。
点,要认识到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词义有继承有发展。有些
古代词义一直保留到今天,而有些词的古代意义则先后发生了 或大或小的变化。
【例 1】
自以为不能广施,至使此人颠沛,乃于所植竹
处沟上立小桥,令足通行。 【误译】自认为不能广泛地施舍,致使这人流离失所,于 是在种竹处的沟上建起小桥,让人足以通行。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翻译文言文的三个基本 原则是“信”、“达”、“雅”。
信: 忠实于原文的内容和每个句子的含义,用现代汉语字 字落实、句句落实直译出来。不可随意地增减内容。
达: 翻译出的现代文要通顺明白 ,表意要明确 ,语言 要通畅 ,语气不走样。
雅: 规范,典雅,得体。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 汉语把原文的内容、形式以及风格准确地表达出来。这 一点是翻译的最高要求,对中学生来说是很困难的。因 此,中学生能做到“信”、“达”就可以了。
高考复习专题(文言文)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导入
1977年高考翻译题:王安石的《游褒禅 山记》的一段“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险以远,则至者少……”
当年有位考生是这样翻译的:“姐夫和 小姨子手拉手逛公园,他们走得越近就 越危险,人多的地方危险就小,人少的 地方危险就大……”
简要解读
文言文翻译是考查考生文言文阅读能力最直 接、最有效的方式,一直是高考文言文阅读 的重点。从2002年开始,文言文段落或句子 的翻译已成为文言文阅读的必考内容,而且 逐渐由客观题发展为主观题。多年来,高考 翻译题均要求考生采用直译的方式,只有在 确实难以直译的情况下才酌情采用意译。要 求将原文逐字逐句落实到译文中去,尽量译 出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 也要求与原文尽可能保持一致。
翻译下列句子: 结构助词,主谓之间取消
1.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句子独立性,删去
语助,句中表停顿,以舒缓语气, 删去
译:从师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 。
发语词,删去
2.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助词,表提顿,删去
译:道德修养达到最高境界的人,不被事物拘束, 而能够随世事转变 (自己的想法)。
作陪衬,翻译时,要将“陪衬意”去掉。
高考文言文复习之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
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江苏省华冲中学苦丁茶2007-1-8一、考点预测“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能力层级为B级。
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含义,二是将个别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将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已成为是高考语文试卷中的重头戏。
2003年全国高考文言文翻译试题,一改多年来的客观试题模式而以主观题的形式出现在第二卷,分值也相应地由3分增至5分,2004年增至8分,2005年增至10分,2006年依然保持这种比重。
2007年是新课程标准高考的第一年,相信以考查“能力立意”为主的高考语文试卷在文言文翻译这一点上会保持这种高赋分。
二、方法探究在具体翻译时,我们必须抓住翻译的两个关键点:一是关键词,二是特殊句。
抓关键词在文言文翻译试题中往往会设置几个关键得分点,这几个关键得分点多数是句中的关键词语。
文言句中的关键词包括:通假字、活用词、古今异义词、偏义复词、多义词、常见实词、常见虚词。
考生只要找出语句中的关键词语,明确其含义,并准确翻译,就能得分。
反之,就会丢分。
抓特殊句特殊句(包括固定句式)的翻译,也往往是考题设置的关键得分点之一。
考生如果不能识别某个特殊句式,不知道它的特殊顺序、固定译法,那么就不能准确翻译这个句子。
(三)经典例析文言文翻译是综合性考查,文言文翻译复习的备考原则就是:取法于课内,积累于课外。
例一将下面文言文段中的画线句子用“/”断句,并翻译成现代汉语。
(孟子)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僻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①断句②翻译分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语段的断句与翻译能力,能力层级为B。
准确断句是做好本题的前提,在断句时要注意几个关键点,“者”“若“苟”“然后”“也”这几个句子常用于句首,有的常用于句尾,只要我们在日常学习中留心这几个词语在句子中所处的位置,结合对本段文意的理解,就可以准确进行句读。
要准确翻译本段文言文,须注意“惟”“则”“陷”“焉”“罔”等重点词语。
文言文阅读之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二)-学易试题君之每日一题君2019学年上学期七年级语文人教版
1
中考频度:★★★★☆ ┇ 难易程度:★★☆☆☆
【2018年中考江苏泰州卷】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京师花木最古者,首给孤寺①。
吕氏藤花,次则余家之青桐,皆数百年物也。
……吕氏宅后售与高太守兆煌,又转售程主事振甲,藤今犹在,其架用梁栋之材,始能支拄。
其阴覆厅事一院,其蔓旁引,又覆西偏书室一院。
花时如紫云垂地,香气袭衣。
慕堂②在日,或自宴客,或友人借宴客,觞咏殆无虚夕③。
迄今四十馀④年,再到曾游,已非旧主,殊深邻笛之悲⑤。
(节选自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有删减)
【注】①给孤寺:寺名。
②慕堂:吕元龙,乾隆时举人,曾与作者同窗。
③觞咏殆无虚夕:饮酒赋诗,几乎没有空过一个晚上。
④馀:同“余”。
⑤邻笛之悲:是哀念亡友的典故。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皆.
数百年物也( ) ②藤今犹.
在( ) ③始.
能支拄( ) ④其蔓旁引.
( )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其”的用法不相同...
的一项是( ) 例句:其架用梁栋之材,始能支拄。
A .复前行,欲穷其林
(《桃花源记》) B .其真无马邪
(《马说》) C .常蹲其身,使与台齐
(《幼时记趣》) D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核舟记》) 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
朗读停顿。
次 则 余 家 之 青
桐
4.翻译下列句子。
(1)花时如紫云垂地,香气袭衣。
(2)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岳阳楼记》)。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自 主 学 习 导 航 核 心 考 点 探 究 课 后 对 点 快 训 相 关 资 料 补 充 课 外 专 题 演 练
【参考译文】 孔子曾说:“自己本身富裕又能使别人富裕的人,想穷是不可能的。自己高贵 又能使别人高贵的人,想低贱是不可能的。自己通达又能使别人通达的人,想窘困 也是不可能的。”
自 主 学 习 导 航 核 心 考 点 探 究 课 后 对 点 快 训 相 关 资 料 补 充 课 外 专 题 演 练
自 主 学 习 导 航
一、(2012 年安徽卷)(原文详见第一节的〔考题体验〕题一) 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民咸呼舞,以为数十年来所未有,因即河漘立石以纪其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虽然,以君之施设与夫世之贵显而力足有为者较焉,岂其有歉于彼邪?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翻译时注意关键实词的翻译。躁:性情急躁。碎:粉碎。弈:下棋。 盍:何不。喻:明白。卒:终于。 【答案】 过去,郑国有个性情急躁的人,射箭射不中箭靶的中间部位,就把 箭靶毁掉(砸坏),下棋下不赢,就咬棋子。有人劝他说:“这并不是箭靶和棋子 的过错,何不 (为什么不 )反过来想一想 (反思一下 ),从自己身上找找原因呢?” 他不明白(不懂得、 根本听不进去)这个道理, 终于因为急躁的毛病(犯急躁的毛病) 死掉了。
高中语文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二)(选修)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二)【2015年高考福建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与王昆绳书①[清]方苞苞顿首:自斋中交手,未得再见。
接手书,义笃.而辞质。
虽古之为交者,岂有过哉!苞从事朋游间近十年,心事臭味相同,知其深处,有如吾兄者乎!出都门,运舟南浮,去离风沙尘埃之苦,耳目开涤。
又违膝下色养②久,得归省视,颇忘其身之贱贫。
独念二三友朋,乖隔异地,会合不可以期.。
梦中时时见兄与褐甫③辈抵掌今故,酣嬉笑呼,觉而怛然增离索之恨。
苞以十月下旬至家,留八日,便饥驱宣、歙,间入泾河。
路见左右高峰刺天,水清泠见底,崖岩参差万叠,风云往还,古木、奇藤、修篁郁盘有生气。
聚落居人,貌甚闲暇。
因念古者庄周、陶潜之徒,逍遥纵脱,岩居而川观,无一事系其心。
天地日月山川之精,浸灌胸臆,以郁其奇,故其文章皆肖以出。
使苞于此间得一亩之宫、数顷之田,耕且养,穷经而著书,胸中豁然,不为外物侵乱,其所成就,未必遂后于古人。
乃终岁仆仆,向人索.衣食,或山行水宿,颠顿怵迫,或胥易技系④,束缚于尘事,不能一日宽闲其身心。
君子固穷,不畏其身辛苦憔悴,诚恐神智滑昏,学殖荒落,抱无穷之志而卒事不成也。
苞之生二十六年矣。
使蹉跎昏忽,常如既往,则由此而四十、五十,岂有难哉!无所得于身,无所得于后,是将与众人同其蔑蔑⑤也。
每念兹事,如沉疴之附其身,中夜起立,绕屋彷徨,仆夫童奴怪诧不知所谓。
苞之心事,谁可告语哉!吾兄其安以为苞策哉!吾兄得举,士友间鲜.不相庆,而苞窃有惧焉。
退之⑥云:“众人之进,未始不为退。
”愿时自觉也。
苞迩者欲穷治诸经,破旧说之藩篱,而求其所以云之意。
虽冒雪风,入逆旅,不敢一刻自废。
日月迅迈,惟各勖励,以慰索居。
苞顿首。
(选自《四部丛刊》本《方望溪先生全集集外文》)【注】①本文是方苞在科举受挫后写给中举的学友王昆绳的回信。
②色养:指孝养侍奉父母。
③褐甫:方苞的另一位朋友。
④胥易技系:形体劳累,心怀忧惧。
⑤蔑蔑:藐小,不足称道。
⑥退之:唐代文学家韩愈,字退之。
专题02 文言文阅读——理解翻译文中的句子(原卷版)
(3)保证文意通顺,避免“见字生义”“刻意硬译”等常见问题。
语境对于翻译来说如此重要,可是在平时的学习乃至考试中,学生的语境意识非常淡薄乃至没有。这其中有个客观因素,就是在考试时被翻译的语句一般放在文言文阅读题的最后,与原文相对分开了,于是考生只盯着这个句子想,即使明知翻译不通也还是硬译,就是不知道把这个句子代入原文中去读、去思考。这可能是考生普遍存在的一个坏习惯吧!因此,必须改掉这个坏习惯,真正做到字回到词中,词回到句中,句回到段中,段回到篇中。
考点理解翻译文中的句子
命题点理解翻译文中的句子
翻译基本原则:直译加意译,重在“直译”
直译和意译是翻译的两种基本方法。
直译,就是严格按照原文的词句进行翻译,有一词一句便译一词一句(个别失去实在意义的虚词除外),而且词句的次序也不能变动。直译要“一对一”地进行翻译,要竭力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力求风格也要和原文一致。所谓“重在‘直译’”,就是能够直译的词句,要尽量直译。
(2)原句:耕者,不复督其力;用者,不复计其出入。
译句:耕种的人,不再出力;使用的人,不再计算支出与收入。
漏译、误译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达,就是指译文要明白通顺,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没有语病。为此,一些特殊句式需要译成现代汉语句式,适当增加一些词语使语意更流畅,不得出现病句。硬译是不“达”的典型表现,翻译固然需要字字句句对应,但也要临场变通、灵活处理,尤其对那些难理解而要靠推断的词语,不能强行翻译。
翻译下列句子,体会意译的特点。
(1)纵一苇之所如。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节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包括文言句式)
省略主语
(续上表)
省略谓语
①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承前省略谓语) ②因跪请秦王(击缶)。秦王不肯击缶(《廉颇蔺相如列传》)(蒙后省 略谓语) ①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之)以事(《鸿门宴》)(省 略动词宾语) ②竖子不足与(之)谋(《鸿门宴》)(省略介词宾语) 列坐(于)其次(《兰亭集序》) 使(之)快弹数曲(《琵琶行》)
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鸿门宴》)
译文:樊哙说:“今天的情况怎么样?”
3.然则 连词性固定结构。“然”承接上文, “则”表示推断, 可译为“既然这样,那么”。如: 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 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 .. 译文: 这就是说入朝为官要担忧, 退处江湖也要担忧。 既然这样, 那么要到什么时候才能快乐呢?
【参考译文】 欧阳公名晔,字日华。自从他作为一个普通百姓时起,不合乎那 道义的事,他就不接受他人的馈赠。 鄂州的崇阳县,素来号称难以治理,于是就调任欧阳公去治理崇
阳,到了那里就处理了一百多宗积压的案件。桂阳有争夺船而互
相殴打致死的人,这个案件很长时间没能判决。欧阳公亲自到了 那个监狱,放出关押的犯人,自己就坐在庭院中,打开他们身上 的枷锁,给他们吃饭,犯人们吃完饭后,欧阳公全部安慰他们并 让他们返还到监狱中去,只留下了一个人在庭院中。被留下来的 人神色惊动惶恐四顾,欧
译文:今天我游说景公,景公并没有采纳我的建议,却赐给我廪 丘邑,他太不了解我了。
【参考译文】 孔子谒见齐景公,景公送给他廪丘作为食邑。孔子谢绝了,不 肯接受,出来以后对学生们说:“我听说君子有功因而接受俸 禄,今天我游说景公,景公并没有采纳我的建议,却赐给我廪 丘邑,他太不了解我了。”让学生们赶快套好车,告辞以后就 走了。孔子这时是平民,他在鲁国只当过司寇的官,然而拥有
高考一轮复习: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更何况 马鞍 悬挂
柱子上 呢?
(换) (留) (换)(补) (换)
思考:命题时是根据什么拟定评分细则的?
命题者为什么要选这三句作翻译题?
①太祖马鞍在库,而为鼠所啮。 (2分)
“为…所…”,被…怎么样,1分;啮,咬,咬破,1分 ②今单衣见啮,是以忧戚。 (2分) “见”1分,表被动;“是以”宾语前置1分; ③儿衣在侧,尚啮,况鞍县柱乎?” (4分) “侧”1分,身边;“啮” 被动,1分; “县”,1分,通假字“悬”;句意通顺1分。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译文:有一个吹洞箫的客人,按着歌声吹箫 应和。(定语后置句)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译文:只不过没有跑上一百步罢了,那也是 逃跑啊。(判断句) 练习5: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 而友麋鹿。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译文:有一个吹洞箫的客人,按着歌声吹箫 应和。(定语后置句)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译文:只不过没有跑上一百步罢了,那也是 逃跑啊。(判断句) 练习5: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 而友麋鹿。 译文:何况我同你在江中和沙洲上捕鱼打 柴,以鱼虾为伴,以麋鹿为友。 (状语后置)
译文:引(清流急湍)来作为流觞的曲 水,(人们)列坐在曲水的旁 边。
方法5——调
•把文言文句中特殊句式按现代汉语表达习 惯调整过来。
方法5——调
•把文言文句中特殊句式按现代汉语表达习 惯调整过来。 1)古之人不余欺也!
2)求人可使报秦者
3)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方法5——调
•把文言文句中特殊句式按现代汉语表达习 惯调整过来。 1)古之人不余欺也!
“涉”“明” 各1分,语句通顺,符合原意1分。
②今则妇子仰食于我,欲不为吏,亦不可得。
文言文阅读(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解析: 回答本题,可借助“ ”“则 解析: 回答本题,可借助“苟”“则”的作用先 断开两处,再依据结构,确定“ ”“辞 断开两处,再依据结构,确定“篇”“辞 句”“不已”后,“古者”前应断开。 ”“不已” 不已 古者”前应断开。 答案: 观足下所为文百余篇 实先意气而后辞句 慕 实先意气而后辞句/慕 答案: 观足下所为文百余篇/实先意气而后辞句 古而尚仁义者/苟为之不已 资以学问 古而尚仁义者 苟为之不已/资以学问 则古作者不为 苟为之不已 资以学问/则古作者不为 难到/古者其身不遇于世。 难到 古者其身不遇于世。 古者其身不遇于世
参考译文: 参考译文: 读您写的一百多篇文章, 读您写的一百多篇文章,确实都是以内容文气为 而以辞采章句为后,敬仰古人,崇尚仁义, 先,而以辞采章句为后,敬仰古人,崇尚仁义, 如果这样坚持下去,再加上您的学问, 如果这样坚持下去,再加上您的学问,那么古代 作者(的水平 不是难以达到的。 的水平)不是难以达到的 作者 的水平 不是难以达到的。古代的作者生不逢 时,就把自己的志向寄托于文章,谋求自己的文 就把自己的志向寄托于文章, 章在后世能遇到知音。从两汉以来, 章在后世能遇到知音。从两汉以来,富贵的人有 成百上千,现在看来,声势光明磊落的, 成百上千,现在看来,声势光明磊落的,谁像司 马迁、司马相如、贾谊、刘向、扬雄这些人, 马迁、司马相如、贾谊、刘向、扬雄这些人,这 些人难道也仅仅追求在当时的声名吗? 些人难道也仅仅追求在当时的声名吗?
(3)于是权贵人争咎甫,而讥刘公、金公不知人。(3 于是权贵人争咎甫,而讥刘公、金公不知人。 于是权贵人争咎甫 分) 译文: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注意实词: 责备; 讥讽。 解析:注意实词:“咎”,责备;“讥”,讥讽。 第一个分句1分 第二个分句2分 第一个分句 分,第二个分句 分。 答案:于是权贵们争相责怪申甫,又讥讽刘之纶、 答案:于是权贵们争相责怪申甫,又讥讽刘之纶、 金声不懂鉴察人(或 不了解人”“不会用人” 。 ”“不会用人 金声不懂鉴察人 或“不了解人”“不会用人”)。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译文②
洛阳令认为袁安是一个贤明的人,推荐(他)做了孝廉。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4题。(2004年湖北卷)
初,左台大夫、同凤阁鸾台三品魏元忠为洛州长史,张易之奴暴乱都市,元 忠杖杀之。及为相,太后如易之弟岐州刺史昌期,欲以为雍州长史。对仗①问 宰相曰:“谁堪雍州者?”元忠对曰:“今之朝臣无以易薛秀昶。”太后曰: “秀昶铆任京府,朕欲别除一官。昌期何如?”诸相皆曰:“陛下得人矣。” 元忠独曰:“昌期不堪。”太后问其故。元忠曰:“昌期少年,不闲吏得,② 在岐州,户口逃亡且尽。雍州帝京,事任繁剧。不若秀昶强干习事。”太后默 然而止,元忠又尝面奏:“臣自先帝以来蒙被恩渥,今承乏③宰相,不能尽忠 死节,使小人在侧,臣之罪也。”太后不悦。由是诸张深怨之。会太后不豫, 张昌宗恐太后一日晏驾,为元忠所诛,乃谮元忠与戬④私议云:“太后老矣, 不若挟太子为久长。”太后怒,下元忠、戬狱,将使与昌宗廷辨之。昌宗密引 凤阁舍人张说,赂以美官,使证元忠。说许之。太后召说。说将入,凤阁舍人 南和宋景谓说曰:“名义至重,鬼神难欺,不可党邪陷正以求苟免。若获罪流 窜,其荣多矣,若事有不测,景当叩阁力争,与子同死。努力为之,万代瞻仰, 在此举也。”及入,太后问之,说未对。元忠惧,谓说曰:“张说欲与昌宗共 罗织魏元忠邪?”说叱之曰:“元忠为宰相,何乃效委巷小人之言!”昌宗从 旁近趣说,使速言。说曰:“陛下视之,在陛下前犹逼臣如是,况在外乎!臣 今对广朝,不敢不以实对。臣实不闻元忠有是言,但昌宗逼臣使诬证之耳。且 臣岂不知今日附昌宗立取台衡⑤,附元忠立致族灭,但臣畏元忠冤魂,不敢诬 之耳。”他日,更引问,说对如前。(录自《资治通鉴•唐纪》,有删略) 注:①对仗:当廷奏事。②:从前。③承乏:充任(谦辞)。④戬:高戬, 时任司礼丞。⑤台衡:指宰相。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语句共27页
16、人民应该为法律而战斗,就像为 了城墙 而战斗 一样。 ——赫 拉克利 特 17、人类对于不公正的行为加以指责 ,并非 因为他 们愿意 做出这 种行为 ,而是 惟恐自 己会成 为这种 行为的 牺牲者 。—— 柏拉图 18、制定法律法令,就是为了不让强 者做什 么事都 横行霸 道。— —奥维 德 19、法律是社会的习惯和思想的结晶 。—— 托·伍·威尔逊 20、人们嘴上挂着的法律,其真实含 义是财 富。— —爱献 生
1、最灵繁的人也看不见自己的背脊。——非洲 2、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希腊 3、有勇气承担命运这才是英雄好汉。——黑塞 4、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5、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语句共27页文档
END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华盛顿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罗素·贝克 18、最大的挑战和突破在于用人,而用人最大的突破在于信任人。——马云 19、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 20、要掌握书,莫被书掌握;要为生而读,莫为读而生。——布尔沃
33、如果惧怕前面跌宕的山岩,生命 就永远 只能是 死水一 潭。 34、当你眼泪忍不住要流出来的时候 ,睁大 眼睛, 千万别 眨眼!你会看到 世界由 清晰变 模糊的 全过程 ,心会 在你泪 水落下 的那一 刻变得 清澈明 晰。盐 。注定 要融化 的,也 许是用 眼泪的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式。
35、不要以为自己成功一次就可以了 ,也不 要以为 过去的 光荣可 以被永 远肯定 。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语句
31、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 穿。(名 言网) 32、我不想听失意者的哭泣,抱怨者 的牢骚 ,这是 羊群中 的瘟疫 ,我不 能被它 传染。 我要尽 量避免 绝望, 辛勤耕 耘,忍 受苦楚 。我一 试再试 ,争取 每天的 成功, 避免以 失败收 常在别 人停滞 不前时 ,我继 续拼搏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
【考点阐释】
《考试大纲》对文言文阅读的基本要求之四是“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其能力层级为b。
这一考点分为两个部分:一是“理解文中的句子”,即抓住句中关键词语,特别是文言实词、重点虚词
、特殊句式等,根据具体语境读懂、领会每一文句的具体含意;二是“翻译句子”,即要求将文言句子转换成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的白话文,力求做到语意准确,文从字顺,规范明了。
这一考点的设题方式,经过多年的探索,已由客观选择题变换成了主观表述题,自2002年一直沿用至今,一般设2-3个小题,分值多达10分,既考查了考生对文意的理解,又考查了考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具有良好的导向性。
那幺,如何才能正确地理解和翻译文言文呢?
【技法讲解】
一、注重文言知识积累及理解翻译
文言句子的翻译是以实词、虚词、句式、修辞乃至断句的正确理解为前提的,因此应有相当的知识贮备,并善于运用。
1.文言实词的积累和运用
除识记“考纲”规定的120个常用识实词和经典课文中出现的实词外,还要掌握实词翻译的几种方法。
(1)借助字形法:汉字是表意文字,形义联系密切,可根据其义符推断词义。
例:冀得一归觐。
“觐”跟形旁“见”有关,据上下文,推断为“拜见父母”之意。
(2)语法分析法:根据词语在文言中的位置,推知它的词性及语法成分,进而推断其意思。
例: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该句为对仗,“以”与“用”相对,“用”为动词,所以“以”应译为“重用、任用”。
(3)联想分析法:一些难以理解的文言实词,我们可以联想到教材中的相关语句或成语中有关词语的用法,巧妙地移用到这些文言实词的理解中。
例:不以外夷见忽。
“见”字,可联想到课文中“府吏见叮呤”一句,“见”译为“我”,句子翻译为“不因我是外夷而轻视我”。
(4)活用推断法:文言中某一实词,按一般义项翻译不通,应
马上想到词类活用,继而运用相关知识,作出正确翻译。
例:操军方连舰船,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走”是动词使动
用法,译为“使…逃跑”。
(5)语境分析法:语境对词义具有制约、提示作用。
例:然尧有不慈之名,舜有卑父之谤,汤武有放弑之事,五伯
有暴乱之谋,是故君子不责备于人。
“责备”理解为“批评、指责”不妥,连几个英明的君王都有缺点,因此对于一个人,不应要求完美,故“责备”应译为“要求完美”。
2.文言虚词的积累和运用
首先,要记住《考试大纲》规定的18个虚词,其次,要活学活用,借助一些技巧来推断它的含义和用法。
方法如下:
(1)语法分析法:借助虚词所处位置,推断意义和用法。
例:先妣抚之甚厚。
“抚之”属动宾短语,“之”代“老妪”。
(2)语境分析法:虚词大多有多种用法,必须结合上下文,综
合运用文意理解和句法分析,才能最终确定其意义和用法。
例:时政所得失,言之未尝不尽。
“所”用在动词前,作助词,
理解为“表示……的情况”。
(3)句式分析法:根据常见特殊句式的特点,推断虚词的意义
和用法。
例:石之铿然有声者。
定语后置句,“之”是助词,定语后置标志。
(4)语气表达法:有些虚词,可根据语句所表达语气,推断其
用法。
例: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其”,前者表反语语气,可
译为“难道”;后者表推测语气,可译为“恐怕、大概”。
3.文言句式的积累和运用
掌握《考试说明》中规定的四种特殊句式和一些固定的搭配。
针对句式特点,分类记忆,理解作用,对文言翻译大有帮助。
(1)判断句式
常见形式有“……者,……也”“…者……”“……,……也”,另外还用“乃”“则”“为”“皆”“耳”等词表判断,翻译时加判断动词“是”。
(2)被动句式
常见形式有“于”字式,“为”字式,“见”字式,“为……所”式,“见…于…”式,翻译时加介词“被”。
(3)倒装句式
又分为“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等。
翻译时,要按现代汉语的习惯做出语序调整。
(4)省略句式
省略是文言文中普遍现象,各种词性的词都有被省略的可能,
翻译时要完整地补出省略内容。
4.修辞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文言中常见修辞有比喻、排比、借代等,翻译时,比喻、借代
须还原为本体;互文,则应前后意思合并;排比句,可逐句译出,
也可浓缩为一句。
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互文,译为:不因外物和个人心境
的好坏而悲喜。
5.了解一点断句方法
正确的断句是准确理解、翻译文言的基础,应注意文中的一些
标志性词语。
常用方法如下:
(1)抓虚词。
发现虚词,确定位置,然后做出判断。
“夫、盖、若夫、至若”等词常在句首,其前停顿;“者、也、矣、哉、耶、耳、焉”等常用句末,其后停顿。
(2)察对话。
文言中“曰、云、问”等词作为对话标志,也是断
句处。
(3)明关系。
总句、分句间有停顿,分句间同样有停顿。
(4)看句式。
根据特定的、固有的句式,能轻易做出断句。
(5)通文意。
了解文体以及主要内容,是断句的前提条件。
二、翻译句子的8种方法
1.添。
翻译时,在原单音节词前或后,添加语素,使之成为符
合现代汉语特点的双音节词或短语。
例1:齐人和的附于秦。
“附”译为“归附”。
2.换。
一些单音节词,无法添加语素,则用一个现代汉语中与
之意思相近的词去替换它。
例1: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
“若”换成“如果”,“众”换成“军队”。
3.拆。
文言中,有时连用的两个单音词,恰好是今天的一个双
音词,但意思与今天常见的这个词相去甚远,往往需将它拆开翻译。
例: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
“其实”,应拆开译为“他/实际上”。
4.留。
凡古今义相同的词以及专有名词,如国号、年号、帝号、官名、地名、人名、器物名、书名等都保留下来,不必翻译。
5.补。
增补句子中省略成分或词语活用的新增内容。
6.删。
文中一些虚词无实在意义,或为语气助词,或表停顿,
或凑足音节,或起连接作用,翻译时,可删去,不必硬译。
7.调。
翻译时把不同于现代汉语的文言倒装句语序调整过来,使其通顺、畅达。
8.合。
拼合文言中那些运用互文的句子或故意用繁笔的句子,
使之简明。
(三)文言翻译应具有3个意识
1.通读全文,上下联系,应具整体意识。
不能局限于某一两句,应研读全文,整体上把握文意。
2.审视句子,勾画关键,应具采点意识。
翻译前分清文句中重
要的实词、虚词、句式和词类活用现象,紧扣采分点,不能轻易放过。
3.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应具规范意识。
翻译时,力求逐字逐
句翻译,尽量做到字字落实;涉及到典故、修辞,难以直译时,可
灵活变通,采用意译;语言表达,力求“信、达、雅”,忠实原文,
表达通畅,准确规范。
【原题展示】
1.(2008年高考语文四川卷)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
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永乐元年入朝,留为故官。
未几,复谢去。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使者至,所发皆经史。
置其半不启,乃免于祸,人以为至
行所感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