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中化学基础知识大全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完整版一、基本概念与原理1.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物质由原子、分子或离子组成。
- 分类:混合物和纯净物,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2. 原子结构- 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云组成。
- 原子核包含质子和中子,电子围绕核运动。
3. 元素周期表- 元素按照原子序数排列的表格。
- 元素周期表分为7个周期和18个族。
4. 化学键- 离子键:正负离子间的静电吸引力。
- 共价键:两个或多个原子共享电子对形成的键。
- 金属键:金属原子间的电子共享。
5. 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是原子重新排列形成新物质的过程。
- 反应物和生成物,化学方程式表示反应过程。
6. 化学式与化学方程式- 化学式表示物质的组成和分子的结构。
- 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的过程和定量关系。
7. 摩尔概念- 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1摩尔等于6.022×10^23个粒子。
8. 溶液- 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均匀混合物。
- 浓度可以用质量百分比、体积百分比、摩尔浓度表示。
9. 酸碱理论- 布朗斯特-劳里酸碱理论:酸是质子供体,碱是质子受体。
- pH值表示溶液的酸碱性,pH=-log[H+]。
10.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是失去电子的过程,还原是获得电子的过程。
- 氧化剂和还原剂,氧化还原反应的平衡。
二、无机化学1. 元素及其化合物- 主族元素:如碱金属、卤素等。
- 过渡金属:如铁、铜、镍等。
- 非金属元素:如氢、氧、氮等。
2. 酸碱盐- 酸:氢离子(H+)的供体。
- 碱:氢离子的受体。
- 盐:由酸和碱中和反应生成的化合物。
3. 配位化学- 配体与中心金属离子通过配位键结合形成的化合物。
- 配位数、配位多面体、配位平衡。
4.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的类型:自发和非自发。
- 电化学:氧化还原反应在电场作用下进行。
5. 无机化学反应类型- 置换反应、合成反应、分解反应、氧化还原反应。
三、有机化学1.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烃:只含碳和氢的化合物。
2024年高中高三化学的必背必考知识点总结范本(二篇)

2024年高中高三化学的必背必考知识点总结范本高中化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是其他自然科学的基础。
高三化学是高中阶段的最后一年,是学生备战高考的关键时期。
下面是高中高三化学的必背必考知识点总结,帮助学生复习备考。
一、化学基本概念1.原子与元素:原子的结构、元素的表示方法、元素周期表。
2.离子与化合物:离子的定义、离子化合物的性质、离子式和分子式的表示方法。
3.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的基本形式、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方法。
4.化学计量与电子结构:摩尔与质量关系、原子量与摩尔质量。
二、化学反应与化学平衡1.化学反应类型:酸碱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置换反应等。
2.氧化还原反应:电子的概念、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定义、氧化数的计算。
3.化学平衡:化学平衡的条件、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平衡常数与平衡常数表。
4.勃朗斯特(E)方程:电解质的溶解与电离度、电解质溶液的性质、离子反应与化学平衡。
5.平衡常数计算:物质摩尔浓度与化学平衡、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计算、平衡常数与温度的关系。
三、化学反应动力学1.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的关系。
2.反应速率与反应动力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速率方程与速率常数。
3.反应速率与反应级数:反应级数、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的关系。
4.表观活化能与反应速率:表观活化能的概念、表观活化能与温度的关系。
4.平衡与反应速率:平衡体系与反应速率、平衡常数与反应速率的关系。
五、化学体系的熵1.熵的概念与变化:熵的定义、反应熵与熵变、熵变与反应性质的关系。
2.化学反应的熵变:化学反应的熵变计算、熵变与平衡常数的关系。
3.熵变与化学平衡:熵变与反应方向、熵变与平衡常数的关系。
六、化学平衡与电子转移1.电荷转移与配位反应:电子转移的概念、电子转移反应的特点。
2.电子转移反应类型:氧化还原反应、配位反应。
3.电子转移反应与化学平衡:电子转移反应的平衡常数、电子转移反应与温度的关系。
4.电解与电池:电解概念与原理、电解与化学变化、电池的基本概念。
最新完整版超详高中化学知识点归纳汇总

原电池中负极为活泼金属,正极为不活泼金属
将金属氧化成高价的为非金属性强的单质,氧化成低价的为 非金属性弱的单质
电解时,在阴极先析出的为不活泼金属
电解时,在阳极先产生的为非金属性弱的单质
14.氧化性 物质(单质或化合物)在化学反应中得到(吸引)电子的能力称为物质的氧化性。非金属单质、金属
元素高价态的化合物、某些含氧酸及其盐一般有较强的氧化性。 非金属单质的氧化性强弱与元素的非金属性十分相似,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单质的氧化性也越强。
化学变化:变化时有其他物质生成,又叫化学反应。
化学变化的特征:有新物质生成伴有放热、发光、变色等现象
化学变化本质:旧键断裂、新键生成或转移电子等。二者的区别是:前者无新物质生成,仅是物质形
态、状态的变化。
10.溶解性
指物质在某种溶剂中溶解的能力。例如氯化钠易溶于水,却难溶于无水乙醇、苯等有机溶剂。单质碘在
素的非金属性越弱,非金属单质的还原性越强。元素若有多种价态的物质,一般说来,价态降低,还原性 越强。如含硫元素不同价态的物质的还原性:H2S>S>SO2;含磷元素物质的还原性 PH3>P4>PO33−;铁及其 盐的还原性:Fe>Fe2+等。
16.挥发性 液态物质在低于沸点的温度条件下转变成气态的能力,以及一些气体溶质从溶液中逸出的能力。具有
金属活动性:水溶液中,金属原子失去电子能力的性质。
注:金属性与金属活动性并非同一概念,两者有时表现为不一致,
1、同周期中,从左向右,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金属性减弱;
同主族中,由上到下,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金属性增强;
2、依据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的强弱;碱性愈强,其元素的金属性也愈强;
3、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极少数例外);
高中化学基础知识,必背(最新编写)

高中化学基础知识,必背(最新编写)左右一、有机物种类及性质1. 分子式:有机物是由不同种类的原子组成的化合物,其分子式表示了化学元素的化合形式和数量。
2. 构造:有机物的分子由一定量的原子或原子集合而组成,金属原子和非金属原子之间可能相互结合成共价键,形成不同构造的有机物。
3. 键类型:有机物由不同键类型组成,常见的有共价键、金属键和非金属键。
4. 无机化合物:也称单质,是由单个原子构成的化合物,可以是金属类的或者非金属元素或质子组成的化合物。
二、物理性质1. 密度:指有机物占据单位体积内含物质的量,可以衡量有机物的质量。
2. 熔点:指的是物体在一定的温度下液态化的温度,要熔化有机物,需要达到比其他物质更低的温度。
3. 沸点:是指quid物质化为气体时所需要的温度,其高低取决于有机物的分子式。
4. 介电常数:介电常数指的是有机物在外界电场作用下所表现出的电抗性,此性质可用来判断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
三、化学性质1. 稳定性:指的是当有机物被加热、冷却或酸化时其分子的结构是否发生变化。
2. 氧化性:是指可能酸化有机物,这取决于物质的分子式中非金属结构的数量。
3. 化学反应性:指的是有机物和该物质的化学反应,反应可能是缩合、聚合、氧化、缩聚等。
4. 溶解性:是指有机物在溶解性介质中被溶解度的程度,取决于物质分子内含异性电子对介质原子间的作用。
四、有机物的类分:1. 烃类:烃有多种构造,其中有由甲烷、乙烯和乙炔等构成的脂肪族烃、芳香族烃和烷烃等。
2. 无水醇类:是由醇类和不饱和化合物构成的有机物,它通常可以分为烯醇、醛醇、酮醇和酸醇等几类。
3. 酸类:是由酸根所组成的有机物,酸根可以是一元酸根如硫酸根、氯酸根和磷酸根等,也可以是微簇单质如硝酸根和硫酸根等。
4. 酯类:是由酯组成的有机物,可以分为单酯、双酯、三酯和共轭酯等不同类型,而它们的性质均因不同的结构而有所不同。
五、有机反应:1. 缩合反应:是由两个分子结合而形成较大分子的反应,一般只发生在具有合适的结构的化学物质之间。
高中化学知识点全总结

高中化学知识点全总结一、化学基本概念。
1.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 物质的组成。
- 宏观:物质由元素组成,如氧气由氧元素组成。
- 微观:物质由分子、原子、离子等微观粒子构成。
例如,水由水分子构成,金属铁由铁原子构成,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
- 物质的性质。
- 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等。
例如,铁是银白色固体,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
-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等。
例如,氢气具有可燃性,氧气具有氧化性。
- 物质的分类。
-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如空气、溶液等。
- 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包括单质和化合物。
- 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氧气(O_2)、铁(Fe)等。
- 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二氧化碳(CO_2)、氯化钠(NaCl)等。
-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如氧化铜(CuO)、水(H_2O)等。
2. 化学用语。
- 元素符号:表示元素的符号,如H表示氢元素。
- 化学式:用元素符号和数字的组合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例如,H_2O表示水的化学式。
- 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例如,2H_2 +O_2{longrightarrow}2H_2O表示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的化学方程式。
- 离子符号:表示离子的符号,如Na^+表示钠离子,Cl^-表示氯离子。
二、化学基本理论。
1. 原子结构。
- 原子的构成。
- 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氢原子无中子)。
- 原子序数 = 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 核外电子排布。
- 分层排布,离核由近及远,能量由低到高,每层最多容纳2n^2个电子(n 为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时不超过2个)。
2.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高中化学重要知识点详细总结[完整版]
![高中化学重要知识点详细总结[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28cc5610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525187f.png)
高中化学重要知识点详细[完整版]本文旨在高中化学重要知识点,帮助读者快速了解并记忆这些知识。
以下是具体内容。
一、化学基础知识1. 元素与化合物元素是指由同一种原子组成的物质,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原子化合而成的物质。
2.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核内有质子和中子。
元素周期表按元素原子序数排列,左边的元素原子核内的质子数较少,右边的元素原子核内质子数逐渐增加。
3. 化学键化学键是指原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包括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等。
4. 酸碱与PH值酸和碱是指在水溶液中呈现出一定特性的化学物质。
PH值是表示酸碱程度的指标。
5. 氧化还原与化学反应氧化还原是化学反应中一类不可缺少的反应。
化学反应可分为物理性质变化和化学性质变化两类。
二、化学反应1. 化学反应类型化学反应按涉及物质分类包括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等。
2. 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摩尔关系在充分反应的条件下,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数与化学方程式中的系数成正比例关系。
3. 反应热与化学焓变反应热指化学反应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化学焓变是指反应物与产物之间的热变化量。
4. 动态平衡和化学平衡常数该知识点涉及了动态平衡、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常数等三个方面。
其中化学平衡常数是一类很常见的化学计算题型。
5. 化学计量该知识点内容包括化学计量比例、摩尔分数、浓度等概念。
三、化学实验1. 常见实验室仪器常见实验室仪器包括量筒、烧杯、三角棱镜等。
2. 实验方法与步骤实验方法和步骤针对不同实验会有所不同。
例如,常见的酸碱滴定、配制溶液等实验方法和步骤。
3. 实验数据处理实验数据处理主要包括数据测量、数据记录和数据分析等。
4. 实验安全与环保化学实验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应注重实验安全与环保。
四、化学应用知识1. 化学在燃料中的应用该知识点主要介绍了化学燃烧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其中包括化学能、内能、外能等。
2. 化学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该知识点涉及到材料科学中的金属检测、合金的制备、聚合物材料等内容。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完整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完整一、基本概念与原理1. 物质的分类- 纯净物:由单一种类的分子或原子组成,具有固定的性质。
-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物质混合而成,各组成部分保持原有性质。
2. 物质的量- 摩尔(mol):物质的量的单位,1摩尔代表6.022×10^23个基本单位。
- 阿伏伽德罗定律:在相同温度和压力下,相同体积的气体含有相同数量的分子。
3. 化学反应- 化学方程式:用化学符号表示化学反应的过程。
- 反应物与生成物:参与反应的物质称为反应物,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称为生成物。
- 守恒定律:质量守恒、电荷守恒、能量守恒。
4. 溶液与浓度- 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以分子或离子形式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均一混合物。
- 浓度:表示溶液中溶质的含量,常用单位有摩尔/升(mol/L)和质量/升(g/L)。
5. 酸碱理论- 布朗斯特-劳里酸碱理论:酸是质子(H+)的给予者,碱是质子的接受者。
- pH值:表示溶液酸碱性的量度,pH=-log[H+]。
二、元素化学1. 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按照原子序数排列所有已知元素的表格。
- 主族元素:周期表中第1族至第2族和第13族至第18族的元素。
- 过渡元素:周期表中第3族至第12族的元素。
2. 元素的性质- 金属与非金属: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延展性,非金属通常不导电。
- 半金属:具有金属和非金属特性的元素,如硅和锗。
3. 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 氧、氢、碳、氮、硫、磷、氯、钠、钾等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反应。
三、化学键与分子结构1. 化学键- 离子键:正负离子间的静电吸引力。
- 共价键:两个原子共享一对电子形成的键。
- 金属键:金属原子间的电子共享形成的键。
2. 分子结构- 分子的几何形状:分子中原子的空间排列。
- 杂化轨道理论:解释分子几何形状的理论。
3. 晶体结构- 晶体:具有规则几何形状和固定熔点的固体。
- 晶格:晶体内部原子、离子或分子的排列方式。
高中化学374个必背知识点汇总

高中化学374个必背知识点汇总一、化学基本概念1.物质的分类(有机物、无机物、元素、化合物、混合物)2.化学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和表示法3.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转化和量的关系4.化学计量问题5.化学反应的条件6.常见元素的性质及其应用7.常见化合物的性质及其应用8.离子化合物的特征二、化学元素与周期表1.元素的发现历史2.元素的命名和符号3.元素的分类及其特征4.元素的周期表排列及规律5.元素的周期表应用三、化学键1.原子的电子排布和结合规律2.共价键、离子键、金属键及其特点3.价键理论4.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命名四、化学化合物的性质及应用1.物质的相互作用及其特征2.氧气的性质及其应用3.水的性质及其应用4.盐的性质及其应用五、溶液1.溶解度、溶解热、溶解度曲线2.溶液的浓度及其计算3.溶液的制备及其特点4.常见酸碱盐的性质及应用六、氧化还原反应1.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2.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和氧化数变化3.常见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七、化学反应的速率及平衡1.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2.化学平衡定律3.反应速率与平衡的关系4.平衡常数及其应用八、化学能量与化学动力学1.化学能的种类及其转化2.化学反应热力学3.化学反应速率与动力学九、化学元素的周围环境1.主要元素的化合物及其环境影响2.元素的生产和利用对环境的影响3.元素的环境污染及其防治十、化学实验1.化学实验常规操作及其规范2.常见仪器、设备的使用及其维护3.常用化学试剂的性质及其应用4.常见化学实验的操作及其原理和方法总结:以上374个必须掌握的高中化学知识点,涵盖了化学基本概念、元素和周期表、化学键、化合物的性质及应用、溶液、氧化还原反应、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化学能量与化学动力学、化学元素的周围环境以及化学实验等方面。
而对于这些知识点,我们应该以从简到繁、由浅入深的方式来探讨,以便能更深入地理解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个人观点: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不仅可以解释自然界的现象,还可以帮助人们改善生活和保护环境。
高中2024化学的基础知识点归纳

高中2024化学的基础知识点归纳一、化学基本概念物质的组成:原子、分子、离子的概念及其关系。
化学键:共价键、离子键、金属键的形成及特点。
二、化学计量摩尔概念:摩尔的定义、摩尔质量及其应用。
气体定律:波义耳定律、查理定律、阿伏伽德罗定律及其组合。
三、化学反应反应类型: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还原反应等。
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则和平衡计算。
四、化学能与能量转换能量守恒:能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热化学:放热反应与吸热反应,反应热的计算。
五、化学平衡动态平衡:可逆反应的特点,平衡常数的概念。
勒夏特列原理:平衡系统对外部条件变化的响应。
六、溶液化学溶解度:溶解度的概念,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浓度表示:摩尔浓度、质量摩尔浓度、ppm等。
七、酸碱理论酸碱定义:阿伦尼乌斯理论、布朗斯特-劳里理论。
pH计算:酸度和碱度的测量,pH值的计算。
八、氧化还原反应氧化数:氧化数的概念及其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应用。
电池原理:伏打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九、有机化学基础有机分子结构:碳原子的杂化轨道,有机分子的命名规则。
有机反应类型:加成反应、取代反应、消去反应、重排反应等。
十、化学实验技术实验安全:实验室安全规则,紧急情况处理。
基本操作:溶液配制、滴定操作、仪器使用等。
十一、元素化合物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重要化合物:常见金属和非金属化合物的性质和反应。
十二、化学与生活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化学在医药、材料、环境科学等领域的作用。
结语学习建议:鼓励学生通过实验和实际问题来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
未来展望:化学作为一门基础科学,对未来科技进步的重要性。
化学高考常考基础知识点

化学高考常考基础知识点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学科,是高考中常考的科目之一。
它不仅仅是一门理论知识,更是一门需要实践和探索的学科。
本文将介绍化学高考中常考的基础知识点,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考。
一、化学基础知识1. 元素和化合物:元素是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组合而成的物质。
常见的元素有氧、氢、氮、碳等,而水、二氧化碳等则是常见的化合物。
2. 分子和离子:分子由两个或多个原子通过共享电子形成。
而离子则是由原子失去或获得电子而形成的带电粒子。
3. 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指物质发生变化所产生的过程。
其中包括原子的重新排列、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等。
4. 溶液与浓度:溶液是由溶剂和溶质组成的混合物。
浓度是描述溶液中溶质含量的指标,可以通过质量浓度、体积浓度等来表示。
5. 酸碱反应:酸和碱是常见的化学物质。
酸有酸性氧化还原性质,碱有碱性氧化还原性质。
酸和碱反应会产生盐和水。
二、化学实验与操作技巧1. 火焰试验:通过不同元素或化合物在火焰中的颜色反应来进行分析和鉴定。
2. pH测定:使用指示剂或pH计等方法来测定溶液的酸碱性。
3. 沉淀反应:利用溶液中产生的沉淀物来分析物质的成分。
4. 气体制取:通过化学反应来制取、收集和分离气体。
5. 溶液的制备和稀释:掌握常见溶液的制备方法和稀释计算。
三、化学方程式与计算1. 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是用符号和化学式描述化学反应的方式。
2. 反应速率:反应速率描述了化学反应中物质变化的快慢程度。
3. 等当量关系与计算:理解反应物与生成物的化学当量关系,进行化学计算。
4. 摩尔质量与计算:摩尔质量是物质的质量与物质的摩尔数之比。
5. 气体状态方程:理解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 V = nRT,进行气体计算。
四、化学常识1. 常见化学物质与用途:了解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如氯化钠、氨水等。
2. 化学安全与环保:了解化学实验过程中的安全操作和环保意识,保护自己和环境。
3. 化学技术与应用:了解化学在工业、医药、农业等领域的应用,关注化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高中化学基础知识大全

高中化学基础知识大全一、化学基本概念1、物质的组成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
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目前人类发现的元素有 118 种。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原子核又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2、物质的分类物质可以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
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如空气、溶液等;纯净物则只由一种物质组成,包括单质和化合物。
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氧气、铁等。
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水、二氧化碳等。
3、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如燃烧、生锈等;物理变化则是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只是物质的形态、状态等发生改变,如蒸发、凝固等。
4、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等;物理性质是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等。
二、化学用语1、元素符号元素符号是用来表示元素的化学符号,如氢元素用 H 表示,氧元素用 O 表示。
2、化学式用元素符号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叫做化学式。
例如,水的化学式为H₂O,二氧化碳的化学式为 CO₂。
3、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化学方程式。
它不仅表明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还能反映出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和粒子个数比。
三、化学实验基本操作1、药品的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药匙取用,块状固体可用镊子夹取。
液体药品的取用,少量液体用胶头滴管吸取,较多量液体可直接倾倒。
2、物质的加热给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 1/3;给固体加热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回流使试管炸裂。
3、仪器的连接连接玻璃管和胶皮管时,先将玻璃管用水润湿,然后稍用力转动插入胶皮管。
4、仪器的洗涤玻璃仪器洗净的标准是: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四、气体的制备1、氧气的制备实验室制取氧气常用的方法有加热高锰酸钾、分解过氧化氢和加热氯酸钾。
高中化学必备的基础知识点归纳

高中化学必备的基础知识点归纳一、化学基本概念1.化学元素:由一种原子构成的简单物质,不能通过化学方法分解为其他物质。
2.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按一定的化学比例结合而成的物质。
3.化学式:用化学符号和数字表示化合物中元素的种类和数量的简明符号。
4.化学反应:化学物质相互作用,原子结构的改变,形成新的物质的过程。
5.摩尔:相当于物质中包含的量,即单位物质的数量。
二、化学元素的基本性质1.原子序数: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排列顺序。
2.电子结构:原子中带电子的电子云的组合方式。
3.物理性质:包括密度、熔点、沸点、硬度等。
4.化学性质:包括与其他元素的化学反应,如氧化、还原等。
5.元素周期表:由元素原子序数排列而成的表格,按周期性规律排列元素。
三、化学键和分子结构1.离子键:由正、负离子之间的静电作用形成的化学键。
2.共价键:由两个非金属原子间共享一定数量的电子而形成的化学键。
3.分子:由化学键结合而成的离子或分子的微粒。
4.分子式:由元素符号和下标表示化合物中分子的构成。
5.分子构象:分子中原子的空间排列方式。
四、化学反应基本规律1.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化学反应过程中放出或吸收的能量。
2.化学反应速率:反应物转化速度的比率。
3.化学平衡: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产物浓度达到常数值的状态。
4.平衡常数:化学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反应物和产物的浓度之比。
5.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温度、压力、浓度、催化剂等。
五、酸碱反应1.酸性物质表示:在水中能够释放出氢离子(H+)的化合物。
2.碱性物质表示:在水中能够释放出氢氧根离子(OH-)的物质。
3.盐的定义:由酸和碱反应而生成的化合物。
4.酸、碱、盐的性质与用途:如酸和碱的腐蚀性,盐的脱硝功能等。
5.酸碱中和反应:酸和碱的化学反应产生中性溶液。
六、氧化还原反应1.氧化作用定义:物质失去电子的化学反应。
2.还原作用定义:物质获得电子的化学反应。
3.氧化还原反应单元:包括氧化剂、还原剂、氧化还原电位等。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大全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大全一、基本概念与原理1.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元素:不可再分的基本物质单位。
- 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以固定比例结合而成的纯净物质。
-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各组成部分保持其原有性质。
2. 原子结构-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带正电。
- 电子云:围绕原子核运动的电子区域。
- 原子序数:表示原子核中质子的数量,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
3. 化学键- 离子键:正负离子之间的静电吸引力。
- 共价键:两个或多个原子共享电子对形成的化学键。
- 金属键:金属原子间的电子共享,形成“电子海”。
4. 化学反应- 反应物:参与化学反应的物质。
- 生成物:化学反应后形成的新物质。
- 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过程的方程式。
5. 摩尔概念- 摩尔:物质的量单位,1摩尔物质含有阿伏伽德罗常数(6.022×10^23)个粒子。
二、元素周期律与周期表1. 元素周期律- 元素的性质随原子序数的增加呈现周期性变化。
2. 周期表- 按照原子序数排列的元素表,分为7个周期和18个族。
三、化学式与化学方程式1. 化学式- 表示化合物组成的符号表达式。
- 包括分子式、实验式和结构式。
2. 化学方程式- 描述化学反应的方程式,包括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四、酸碱与盐1. 酸- 能够释放氢离子(H+)的物质。
- 常见酸:硫酸、盐酸、硝酸等。
2. 碱- 能够接受氢离子或释放氢氧根离子(OH-)的物质。
- 常见碱: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钙等。
3. 盐- 由阳离子(通常是金属)和阴离子(通常是非金属或酸根)组成的化合物。
- 常见盐:氯化钠、硫酸铜、碳酸钙等。
五、氧化还原反应1. 氧化还原反应- 电子转移的化学反应,包括氧化和还原两个过程。
- 氧化:物质失去电子。
- 还原:物质获得电子。
六、化学平衡1. 化学平衡- 可逆反应达到动态平衡状态,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保持不变。
七、溶液与浓度1. 溶液- 一种或多种物质以分子或离子形式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均一混合物。
高中化学全部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全部知识点总结一、基本概念与原理1.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物质由原子、分子或离子组成。
- 分类:纯净物(单质、化合物)和混合物(均匀混合物、非均匀混合物)。
2. 原子结构- 原子由原子核(质子、中子)和电子云组成。
- 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3. 元素周期律与周期表- 元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排列。
- 周期表分为s、p、d、f区,元素性质呈现周期性变化。
4. 化学键- 离子键:正负离子间的静电吸引力。
- 共价键:原子间通过共享电子对形成的键。
- 金属键:金属原子间的电子共享。
5. 化学反应- 反应物转化为产物的过程。
- 反应速率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温度、浓度、催化剂等。
6. 化学计量- 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 摩尔概念:物质的量的单位,1摩尔=6.022×10^23个粒子。
7. 溶液与浓度- 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均匀混合物。
- 浓度表示溶质在溶剂中的含量,常用单位有mol/L、g/L等。
8. 酸碱与盐- 酸:能够提供质子(H+)的物质。
- 碱:能够接受质子的物质。
- 盐:由阳离子和阴离子构成的化合物。
9.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物质失去电子的过程。
- 还原:物质获得电子的过程。
- 氧化剂:使其他物质氧化的物质。
- 还原剂:使其他物质还原的物质。
二、无机化学1. 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 非金属元素如氢、氧、氮、硫、磷等。
- 常见非金属化合物包括水、氨、硫酸、硝酸等。
2. 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 金属元素如钠、钾、钙、镁、铝、铁、铜等。
- 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金属卤化物等。
3. 配位化合物- 中心金属离子与配体通过配位键结合形成的化合物。
- 常见的配体有水、氨、乙二胺等。
4. 酸碱理论- 阿伦尼乌斯理论:酸是电离产生H+的物质,碱是电离产生OH-的物质。
- 布朗斯特-劳里理论:酸是质子给予者,碱是质子接受者。
5. 沉淀反应- 两种溶液混合时,生成不溶于水的固体(沉淀)。
全部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

全部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一、基本概念与原理1. 物质的组成- 原子:物质的基本单位,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
- 分子:由两个或多个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稳定组合。
- 离子:带有正电荷或负电荷的原子或分子。
2. 化学式与化学方程式- 化学式:表示物质组成的符号表示法。
- 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过程的方程式,包括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3. 化学反应类型- 合成反应:多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新物质。
- 分解反应:一种物质分解生成多种物质。
- 置换反应:单质与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化合物。
- 双置换反应: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
4. 化学计量- 摩尔:物质的量单位,1摩尔物质含有阿伏伽德罗常数数量的粒子。
- 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5. 溶液与浓度- 溶液:一种或多种物质以分子或离子形式均匀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混合物。
- 浓度:表示溶液中溶质含量的度量,通常以摩尔浓度(mol/L)表示。
二、元素与化合物1. 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按照原子序数排列所有已知元素的表格。
- 主族元素:周期表中第1至第2族和第13至第18族的元素。
- 过渡元素:周期表中第3至第12族的元素。
2. 酸碱与盐- 酸:能够提供质子(H+)的物质。
- 碱:能够接受质子的物质。
- 盐:由阳离子和阴离子构成的化合物。
3.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物质失去电子的过程。
- 还原:物质获得电子的过程。
- 氧化剂:使其他物质氧化的物质。
- 还原剂:使其他物质还原的物质。
4. 有机化学- 有机化合物: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
- 烃:仅由碳和氢构成的有机化合物。
- 官能团:决定有机化合物化学性质的原子团。
三、化学实验操作与安全1. 实验基本操作- 称量:使用天平或量筒准确测量物质的质量或体积。
- 混合:将两种或多种物质均匀混合。
- 蒸馏:利用物质沸点差异分离混合物。
- 滴定:通过逐滴加入标准溶液来确定溶液浓度的方法。
高考化学知识点归纳总结2024

高考化学知识点归纳总结2024高考化学知识点归纳总结(人教版2024)一、化学基本概念。
1.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例如,碳元素包含^12C、^13C、^14C等不同的原子。
- 混合物与纯净物:混合物由多种物质组成,没有固定的组成和性质,如空气(含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有固定的组成和性质,如蒸馏水。
- 单质与化合物: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氧气O_2;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二氧化碳CO_2。
- 酸、碱、盐、氧化物:- 酸: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为H^+的化合物,如HCl、H_2SO_4。
- 碱: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为OH^-的化合物,如NaOH、Ca(OH)_2。
- 盐: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如NaCl、Na_2CO_3。
-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如CO、MgO。
2. 化学用语。
- 元素符号:表示元素的符号,如H表示氢元素。
- 化学式:用元素符号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例如,H_2O表示水的组成。
- 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如2H_2 +O_2{点燃}{===}2H_2O,表示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
- 离子符号:表示离子的符号,如Na^+表示钠离子,Cl^-表示氯离子。
3. 化学中的计量关系。
- 物质的量(n):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单位为摩尔(mol)。
- 阿伏伽德罗常数(N_A):1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数,约为6.02×10^23mol^-1。
- 摩尔质量(M):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单位为g/mol。
例如,H_2O的摩尔质量为18g/mol。
- 气体摩尔体积(V_m):在标准状况(0^∘C,101kPa)下,1mol任何气体所占的体积约为22.4L,即V_m = 22.4L/mol。
高中化学基础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高中化学基础知识点总结(完整版)高中化学基础知识点总结1、空气的成分: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它气体与杂质占0.03%2、主要的空气污染物:NO2、CO、SO2、H2S、NO等物质3、其它常见气体的化学式:NH3(氨气)、CO(一氧化碳)、CO2(二氧化碳)、CH4(甲烷)、SO2(二氧化硫)、SO3(三氧化硫)、NO(一氧化氮)、NO2(二氧化氮)、H2S(硫化氢)、HCl(氯化氢)4、常见的酸根或离子:SO42-(硫酸根)、NO3-(硝酸根)、CO32-(碳酸根)、ClO3-(氯酸)、MnO4-(高锰酸根)、MnO42-(锰酸根)、PO43-(磷酸根)、Cl-(氯离子)、HCO3-(碳酸氢根)、HSO4-(硫酸氢根)、HPO42-(磷酸氢根)、H2PO4-(磷酸二氢根)、OH-(氢氧根)、HS-(硫氢根)、S2-(硫离子)、NH4+(铵根或铵离子)、K+(钾离子)、Ca2+(钙离子)、Na+(钠离子)、Mg2+(镁离子)、Al3+(铝离子)、Zn2+(锌离子)、Fe2+(亚铁离子)、Fe3+(铁离子)、Cu2+(铜离子)、Ag+(银离子)、Ba2+(钡离子)各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与上面离子的电荷数相对应:课本P80一价钾钠氢和银,二价钙镁钡和锌;一二铜汞二三铁,三价铝来四价硅。
(氧-2,氯化物中的氯为-1,氟-1,溴为-1)(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在化合物里,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5、化学式和化合价:(1)化学式的意义:①宏观意义:a.表示一种物质;b.表示该物质的元素组成;②微观意义:a.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b.表示该物质的分子构成;③量的意义:a.表示物质的一个分子中各原子个数比;b.表示组成物质的各元素质量比。
(2)单质化学式的读写①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的:a.金属单质。
如:钾K铜Cu银Ag等;b.固态非金属。
如:碳C硫S磷P等c.稀有气体。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及公式大全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及公式大全1500字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及公式大全一、化学基础知识点总结1. 原子结构:电子、质子、中子;原子核的构成;原子序数、质量数、同位素的概念。
2. 元素周期表:周期表的组成;元素周期律的规律;主、副、内、外电子层的概念。
3. 化学键: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的概念;氢键、范德华力的作用。
4. 化学式和化合价:离子的化学式;共价化合物的化学式和化合价;分子离子参量的规定。
5. 化学方程式:反应物、生成物;反应类型(生成、分解、置换、还原、氧化);平衡和不平衡的化学方程式。
6. 化学平衡:平衡的条件;化学平衡的特点;得、失平衡的现象;平衡常量和平衡常数。
7.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还原剂;原子氧化数的概念;氧化还原反应的类型;电子转移和氧化数变化的关系。
8. 溶液和浓度:溶液的概念;溶液的浓度的表示方法;质量分数、体积分数、摩尔浓度的计算。
9. 晶体和物相:晶体的特点;物质的三态变化;物相平衡的条件。
10. 离子反应和酸碱反应:离子反应的概念;酸的定义和特点;碱的定义和特点;中和反应和盐的生成。
11. 化学能和化学反应:能形式的转化;热效应的概念;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内能和焓的概念;反应级数和速率常数。
二、基本公式大全1. 摩尔质量和物质的量:n = m / M,n表示物质的量(mol),m表示质量(g),M 表示摩尔质量(g/mol)。
2. 摩尔浓度:C = n / V,C表示摩尔浓度(mol/L),n表示物质的量(mol),V表示体积(L)。
3. 溶液的浓度:m1V1 = m2V2,m1和V1表示初始溶液的浓度和体积,m2和V2表示经过稀释后的溶液的浓度和体积。
4. 摩尔比和化学方程式:aA + bB → cC + dD,a、b、c、d分别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系数,即摩尔比。
5. 摩尔数和配位数:〔M(AA)4〕・Bb →〔M(AA)4〕b + bB,括号外的数字表示配位数,括号内的数字表示摩尔数。
高中化学必背基础知识.doc-

高中化学必背基础知识.doc-1.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根据元素的原子序数(即原子核中的质子数)和元素化学性质周期性规律的基础上排列的表格。
现代周期表是以原子序数为依据,将各元素按电子排布的规律排列。
2. 元素符号:元素符号是表示化学元素的简写标志,由拉丁语名称或谐音首字母组成。
例如,金属铁的元素符号为Fe,意为Ferrum。
3. 化学键:化学键是连接两个或更多原子的力,使它们形成化合物。
常见的化学键包括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4.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指化学反应中存在电子转移的过程。
其中氧化剂获得电子,还原剂失去电子。
例如,2 Na + Cl2 → 2 NaCl 是一种氧化还原反应。
5. 酸碱反应:酸碱反应是指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在一起时所发生的化学反应,生成水和盐。
例如,HCl + NaOH → NaCl + H2O 是一种酸碱反应。
6. 化学式:化学式是表示化学物质物质组成和化学反应的化学符号组合。
例如,水的化学式是H2O。
7. 同位素:同位素是指在原子序数相同但质量数不同的同种元素。
例如,碳元素的同位素有12C、13C、14C等。
8. 离子:离子是指带电荷的原子或分子。
正离子带正电荷,负离子带负电荷。
例如,氯离子Cl-。
9. 分子:分子是由两个或更多原子通过共价键连接而形成的稳定体系。
例如,水分子H2O。
10. 物态变化:物态变化是指物质从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常见的物态变化包括融化、凝固、汽化、冷凝和升华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化学基础知识大全(电子版)空闲时间熟读,打牢化学知识基础⒈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但氢的同位素氕却无中子。
⒉同周期的元素中,原子最外层电子越少,越容易失去电子,还原性越强,但Cu、Ag原子的还原性却很弱。
⒊原子电子层数多的其半径大于电子层数少的,但锂的原子半径大于铝的原子半径。
⒋主族元素的最高正价一般等于其族序数,但F2 却不是。
(OF2是存在的)⒌同主族元素的非金属元素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逐渐减弱,但硒酸的酸性却比硫酸的酸性强。
⒍二氧化碳通常能来灭火,但镁却能与它燃烧。
⒎氧元素一般显-2价,但在Na2O2、H2O2等物质中显-1价。
⒏元素的氧化性一般随化合价的升高而增强,但氯的含氧酸的氧化性顺序却是HC1O 〉HC1O2 〉HC1O3 〉HC1O4。
⒐在元素周期表中的各周期元素一般是以活泼金属开始的,第一周期却是以非金属开始的。
⒑通常金属单质一般为固态,但汞却是液态。
⒒通常非金属单质一般为气态或固态,但溴却是液态。
⒓碱金属一般保存在煤油中,但锂(因其密度小于煤油的密度)却浸在液体石蜡中。
⒔碱金属的密度从上到下递增,但钾的密度却比钠的密度小。
⒕一种元素组成一种单质,但碳、氢、氧、磷等元素却能组成几种同位素。
⒖*金属单质的导电性一般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弱,但锑、锗却相反。
⒗*具有金属光泽又能导电的单质是金属,但石墨却是非金属。
⒘有机物一般易燃烧,但四氯化碳和聚四氟乙烯却不易燃。
⒙* 物质的熔点一般低于沸点,但乙炔却相反(沸点-84,熔点却为-80.8)。
⒚C12、Br2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氢卤酸和次卤酸,但F2却不能(F2+2H2O=4HF+O2) ⒛卤素单质与强碱反应一般生成相应的卤化物、次卤酸盐和水,但F2却不能。
(X2 + NaOH = NaX + NaXO + H2O,*2F2 + 2NaOH = 2NaF + OF2 + H2O)。
21 实验室中制取HC1、HBr、HI都在玻璃容器中进行,但HF应在铅制容器中进行(因SiO2 + 4HF = SiF4 +2H2O)。
22 氢卤酸一般是强酸,但氢氟酸却是弱酸。
23 CaC12、CaBr2、CaI2都易溶,但CaF2却微溶。
24 卤化银难溶于水,但氟化银却易溶于水。
25 *含有NH4+和第IA主族阳离子的盐一般易溶于水,但KC1O4和正长石等却难溶于水。
26 重金属阳离子一般都有毒,但BaSO4却可用作“钡餐”。
27 成网状结构的晶体一般都是原子晶体,但石墨却是原子晶体。
28 晶体一般都由阴离子和阳离子组成,但金属晶体是由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电子组成。
29 *共价键一般都有方向性,但H2却无方向性。
30 有机物一般为分子晶体,且熔沸点低,但醋酸钠、醋酸钙等却为离子晶体,且熔沸点高。
31 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形成的化合物一般都是离子化合物,但A1C13、BrC13等却是共价化合物。
32 金属性强的元素,相应的碱的碱性也强,但A1(OH)3 的碱性却比Fe(OH)3 弱。
33 离子化合物中一般不存在单个分子,但NaC1等在气态时却以分子形式存在。
34 离子方程式一般表示同一类反应,但Br2 + SO2 + 2H2O = 4H+ + 2Br- + SO42- 却只表示一个方程式(注意:Ba2+ + 2OH - +2H+ + SO42- = BaSO4 + 2H2O 可以表示硫酸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向氢氧化钡溶液中加入硫酸氢钠溶液至中性或加入过量硫酸氢钠溶液等反应)。
35 强碱弱酸盐或强碱弱酸的酸式盐因水解而呈碱性,但NaH2PO4却呈酸性。
36* 盐类一般都是强电解质,但HgC12、CdI2 等少数几种盐却是弱电解质。
37 *酸碱中和生成盐和水,但10HNO3 + 3Fe(OH)2 =3Fe(NO3)3 + NO + 8H2O 中还有还原产物。
38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里,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但铅却不能与硫酸反应放出氢气。
39*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里,排在氢后面的金属不能置换出酸中的氢,但铜却能与浓盐酸反应产生氢气,2C u+ 4HC1(浓)=H2 + 2H[CuC12]。
40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里,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但钾钙钠却不能[2Na +CuSO4 + 2H2O = Cu(OH)2 + Na2SO4 + H2 ]。
41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里,排在前面的金属不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不溶于水的盐中置换出来,但铁却能把银从氯化银中置换出来(Fe+2AgC1=FeC12+2A g)。
42 一般只能用强酸制弱酸,但H2S+CuSO4 = CuS +H2SO4、HC1O+H2SO3=HC1+H2SO4、Br2 + H2SO3 = 2HBr + H2SO4(C12、FeC13等也可以)等反应却能用弱酸制强酸。
43 酸能与醇发生酯化反应,但氢卤酸与醇发生卤代反应。
44 制取氯气采用固—液装置,但制溴却须采用曲颈甑。
(HNO3 why?)45 启普发生器适用于反应物为块状、反应不需加热以及产物难溶于反应液的气体(如H2、CO2、H2S),但乙炔(C2H2)却不能用该装置。
46 测量仪器的“0”刻度不是在上就是在下,但是托盘天平的指针却在中间,温度计的“0”刻度在偏中下,量筒无“0”刻度。
47 一般只有有机物才有同分构现象,但不少无机物如氰酸银(AgCNO)与雷酸银(AgONC)是互为同分异构体。
48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一般随温度找升高而增大,NaC1的溶解度受温度改变的影响很小,而Ca(OH)2、Li 2CO3等却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49 氯化钙是中性干燥剂,可用来干燥酸性、中性、碱性气体,但不能干燥氨气(CaC12·8NH3)和酒精蒸气。
50 非金属的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一般呈酸性,但NH3的水溶液却呈碱性。
51 *胶体中的胶粒一般都带电荷,但蛋白质胶体微粒却不带电荷(呈电中性,但有电泳现象)。
9其他回答(3)热心问友2010-05-14高中化学也是个杂乱的科目,知识点多,概念多,很多东西又很抽象,难以理解,给复习带来难度,下面为大家整理出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帮助正在复习的学生们,帮助稍微梳理一下高中化学的重要知识点,但是总结的不是非常全面,希望能够谅解。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1.氢离子的氧化性属于酸的通性,即任何可溶性酸均有氧化性。
2.不是所有的物质都有化学键结合。
如:稀有气体。
3.不是所有的正四面体结构的物质键角为109。
28,如:白磷。
5.电解质溶液导电,电解抛光,等都是化学变化。
6.常见气体溶解度大小:NH3.>HCL>SO2>H2S>CL2>CO27.相对分子质量相近且等电子数,分子的极性越强,熔点沸点越高。
如:CO>N28.有单质参加或生成的反应不一定为氧化还原反应。
如:氧气与臭氧的转化。
9.氟元素既有氧化性也有还原性。
F-是F元素能失去电子具有还原性。
10.HCL ,SO3,NH3的水溶液可以导电,但是非电解质。
11.全部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物质可以使离子化合物。
如:NH4CL。
12.ALCL3是共价化合物,熔化不能导电。
13.常见的阴离子在水溶液中的失去电子顺序:F-<PO43-<SO42-<NO3-<CO32-<OH-<CL-<Br-<I-<SO3-<S2-14.金属从盐溶液中置换出单质,这个单质可以是金属,也可以是非金属。
如:Fe+CuSO4=, Fe+KHSO4=15.金属氧化物不一定为碱性氧化物,如锰的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为酸性氧化物,如NO等16.CL2 ,SO2,NA2O2都有漂白作用,但与石蕊反应现象不同:SO2使溶液变红,CL2则先红后褪色,Na2O2则先蓝后褪色。
17.氮气分子的键能是所有双原子分子键能中最大的。
18.发烟硝酸和发烟硫酸的“发烟”原理是不相同的。
发烟硝酸发出的"烟"是HNO3与水蒸气形成的酸雾发烟硫酸的"烟"是SO319.镁和强酸的铵盐溶液反应得到氨气和氢气。
20.在金属铝的冶炼中,冰晶石起溶剂作用,要不断补充碳块和氯化铝。
21.液氨,乙二醇,丙三醇可作制冷剂。
光纤的主要原料为SiO2。
22.常温下,将铁,铝,铬等金属投入浓硝酸中,发生了化学反应,钝化。
23.钻石不是最坚硬的物质,C3N4的硬度比钻石还大。
24.在相同的条件下,同一弱电解质,溶液越稀,电离度越大,溶液中离子浓度未必增大,溶液的导电性未必增大。
25.浓稀的硝酸都具有氧化性,但NO3-不一定有氧化性。
如:Fe(过量)+ Fe(NO3)326.纯白磷是无色透明晶体,遇光逐渐变为黄色。
白磷也叫黄磷。
27.一般情况下,反应物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大;但在常温下,铁遇浓硝酸会钝化,反应不如稀硝酸快。
28.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为酸酐。
如:NO229.能和碱反应生成盐的不一定为酸酐。
如:CO+NaOH (=HCOONa)(高温,高压)30.少数的盐是弱电解质。
如:Pb(AC)2,HgCL231.弱酸可以制备强酸。
如:H2S+Cu(NO4)232.铅的稳定价态是+2价,其他碳族元素为+4价,铅的金属活动性比锡弱。
(反常)33.无机物也具有同分异构现象。
如:一些配合物。
34.Na3ALF6不是复盐。
35.判断酸碱性强弱的经验公式:(好象符合有氧的情况)m=A(主族)+x(化合价)-n(周期数)m越大,酸性越强;m越小,碱性越强。
m>7强酸,m=7中强酸,m=4~6弱酸m=2~3两性,m=1弱酸,m=0中强碱,m<0强碱36.条件相同时,物质的沸点不一定高于熔点。
如:乙炔。
37.有机物不一定能燃烧。
如:聚四氟乙烯。
38.有机物可以是难溶解于有机物,而易溶解于水。
如:苯磺酸。
39. 量筒没有零刻度线40. 硅烷(SiH4)中的H是-1价,CH4中的H显+1价. Si的电负性比H小.41.有机物里叫"酸"的不一定是有机酸,如:石炭酸.42.分子中有双键的有机物不一定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如:乙酸.43.羧酸和碱不一定发生中和反应.如:HCOOH+Cu(OH)2 == (加热)44.离子晶体的熔点不一定低于原子晶体.如:MgO >SiO245.歧化反应非金属单质和化合物发生歧化反应,生成非金属的负价的元素化合物和最低稳定正化合价的化合物.46.实验中胶头滴管要伸入液面下的有制取Fe(OH)2,温度计要伸入液面下的有乙醇的催化氧化.还有一个是以乙醇制取乙烯.不能伸到液面下的有石油的分馏.47.C7H8O的同分异构体有5种,3种酚,1种醇,1种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