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基础知识点整理
高中化学知识点全总结
![高中化学知识点全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b1e1ae4e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9c79a14.png)
高中化学知识点全总结一、化学基本概念。
1.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 物质的组成。
- 宏观:物质由元素组成,如氧气由氧元素组成。
- 微观:物质由分子、原子、离子等微观粒子构成。
例如,水由水分子构成,金属铁由铁原子构成,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
- 物质的性质。
- 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等。
例如,铁是银白色固体,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
-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等。
例如,氢气具有可燃性,氧气具有氧化性。
- 物质的分类。
-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如空气、溶液等。
- 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包括单质和化合物。
- 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氧气(O_2)、铁(Fe)等。
- 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二氧化碳(CO_2)、氯化钠(NaCl)等。
-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如氧化铜(CuO)、水(H_2O)等。
2. 化学用语。
- 元素符号:表示元素的符号,如H表示氢元素。
- 化学式:用元素符号和数字的组合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例如,H_2O表示水的化学式。
- 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例如,2H_2 +O_2{longrightarrow}2H_2O表示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的化学方程式。
- 离子符号:表示离子的符号,如Na^+表示钠离子,Cl^-表示氯离子。
二、化学基本理论。
1. 原子结构。
- 原子的构成。
- 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氢原子无中子)。
- 原子序数 = 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 核外电子排布。
- 分层排布,离核由近及远,能量由低到高,每层最多容纳2n^2个电子(n 为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时不超过2个)。
2.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高中化学必背基础知识点
![高中化学必背基础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7300c6d6b52acfc788ebc99b.png)
高中化学必背基础知识点一1、铝片与盐酸反应是放热的,BaOH2与NH4Cl反应是吸热的;2、Na与H2O放有酚酞反应,熔化、浮于水面、转动、有气体放出;熔、浮、游、嘶、红3、焰色反应:Na 黄色、K紫色透过蓝色的钴玻璃、Cu 绿色、Ca砖红、Na+黄色、K+紫色。
4、Cu丝在Cl2中燃烧产生棕色的烟;5、H2在Cl2中燃烧是苍白色的火焰;6、Na在Cl2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7、P在Cl2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色烟雾;8、SO2通入品红溶液先褪色,加热后恢复原色;9、NH3与HCl相遇产生大量的白烟;10、铝箔在氧气中激烈燃烧产生刺眼的白光;1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刺眼白光,在CO2中燃烧生成白色粉末MgO,产生黑烟;12、铁丝在Cl2中燃烧,产生棕色的烟;13、HF腐蚀玻璃:4HF + SiO2 = SiF4 + 2H2O14、FeOH2在空气中被氧化:由白色变为灰绿最后变为红褐色;15、在常温下:Fe、Al 在浓H2SO4和浓HNO3中钝化;二一元弱酸,指理想状态下一分子一元弱酸可以电离出一分子氢离子,由于是弱电解质,则无法完全电离。
在中学化学的学习过程中经常遇到一元酸强弱的判断,下面就一元酸HA 强弱的判断方法归纳。
一、通过pH判断1测定已知物质相同浓度的HA和一元强酸的pH,若HA的pH大于同浓度一元强酸的pH,则说明HA为弱酸。
2取一定体积的HA溶液,测定其pH,再稀释100倍,若pH增大的程度小于2个单位,则HA为弱酸;若pH增大的程度等于2个单位,则HA为强酸。
3取HA溶液,测其pH,然后加热,若pH变小,则说明HA为弱酸易挥发和易分解的酸一般不用此法;其原理是加热,能够使电离平衡正向移动。
4取HA溶液,测其pH,然后加入NaA固体少许,若pH变大,说明HA为弱酸。
其原理根据勒沙特列原理,电离平衡逆向移动。
二、通过生成气体判断1通过生成气体的速率判断取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HA溶液和盐酸,分别加入颗粒大小相同的锌粒,若开始时盐酸中产生的气泡比HA中产生的气泡快,说明HA是弱酸。
高中化学必背知识点归纳与总结5篇
![高中化学必背知识点归纳与总结5篇](https://img.taocdn.com/s3/m/cd129bcc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1d.png)
高中化学必背知识点归纳与总结5篇第1篇示例:高中化学必背知识点归纳与总结1. 元素和化合物(1)元素:元素是由具有相同原子核电荷数目的原子组成的,是化学中最基本的物质,例如氧、氢、铜等。
元素的周期表是化学中最基本的分类方法,根据元素的性质和原子结构进行分类。
(2)化合物: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元素按照固定的比例结合而成的物质,如水(H2O)、氨(NH3)、二氧化碳(CO2)等。
化合物的命名和化学式是化学学习的基础,需要掌握常见的离子和分子式。
2. 化学反应(1)化学反应类型:化学反应包括合成反应、分解反应、单质燃烧反应、置换反应等。
对于不同类型的反应,需要了解其特点和示例,并能够进行化学方程式的平衡。
(2)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是描述化学反应过程的符号表示,包括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等内容。
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平衡和解读是化学学习的基础。
3. 化学键和分子结构(1)化学键:化学键是原子之间通过电子互相吸引而形成的强力联系,分为共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等。
化学键的形成和特点对物质的性质和化学反应有重要影响。
(2)分子结构:分子是由不同原子通过共价键结合而成的物质单位。
分子的结构决定其性质和化学反应方式,需要掌握分子的几何构型和键角度等内容。
(1)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反应速率是反应物消耗或生成物产生的速度,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浓度、温度、催化剂等。
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方法和影响因素对实验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2)化学平衡:化学平衡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浓度达到稳定状态,反应速率相等。
化学平衡常用平衡常数和Le Chatelier原理来解释和预测反应的变化。
5. 酸碱理论和溶液平衡(1)酸碱理论:酸碱理论包括布朗斯特德酸碱理论、阿伦尼乌斯酸碱理论等,用于描述和解释酸碱反应的性质和规律。
了解酸碱指示剂、pH值等相关知识对于理解溶液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2)溶液平衡:溶液平衡是指在溶液中溶质和溶剂之间的平衡状态,包括饱和溶解度、离子平衡等内容。
化学高中知识点总结
![化学高中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01d7b4ec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94ac016.png)
化学高中知识点总结一、基本概念与原理1. 物质的组成- 原子与分子- 元素与化合物- 同位素与同素异形体2. 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的类型(合成、分解、置换、还原-氧化等) - 化学方程式- 摩尔概念与物质的量3. 化学计量-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 浓度的计算- 气体定律(波义耳、查理、盖-吕萨克定律)4. 能量变化- 能量守恒- 反应热与焓变- 热化学方程式二、无机化学1. 元素周期表- 周期与族- 元素的电子排布- 元素的性质趋势2. 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 碱金属与卤素- 氧族元素- 过渡金属3. 酸碱与盐- 酸碱理论(阿伦尼乌斯、布朗斯特-劳里)- pH值与溶液的酸碱性- 常见酸碱与盐的性质三、有机化学1. 有机化合物的基础知识- 碳的杂化- 有机反应类型(取代、加成、消除、重排等) - 有机官能团2. 烃类- 烷烃、烯烃、炔烃- 芳香烃3. 官能团化合物- 醇、酚、醚- 醛、酮- 羧酸、酯、酰胺四、物理化学1. 化学平衡- 反应动力学- 勒夏特列原理- 平衡常数与反应自发性2. 溶液与胶体- 溶液的性质- 溶解度与沉淀平衡- 胶体与表面活性剂3. 电化学- 氧化还原反应- 伏打电堆与电解- 电化学系列五、实验技能与安全1. 基本实验操作- 实验器材的使用- 常见化学试剂的保存与处理- 实验数据的记录与分析2. 化学实验安全- 实验室安全规则- 个人防护装备的使用- 紧急情况的处理请注意,这个总结是为了提供一个结构化的概览,并不包含每个部分的详细解释。
每个部分都可以进一步扩展,包含更多的细节和具体的化学知识点。
如果需要一个完整的、详细的文档,您可以提供更具体的指导。
高中化学知识点大全
![高中化学知识点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33a98d905ef7ba0d4a733bbc.png)
熔融状态时:NaHSO4=Na++HSO4- 溶于水时:NaHSO4=Na++H++SO42-
知识点四.离子方程式
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
意义:1.揭示物质反应的本质 2.表示同一类型物质反应
书写离子方程式的基本步骤为:
①“写”:②“拆”:③“删”:④“查”: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注意事项:
钾离子:浅紫色
6
铝及其化合物
知识点一. 铝单质的性质 1.物理性质:银白色金属,硬度和密度小,具有良好的导电导热性和延展性。在空气中具有很好的耐腐蚀
性。
2.化学性质:(1)与非金属单质反应:A、2Al+3Cl2===2AlCl3
B、铝在空气中缓慢氧化,在氧气中点燃剧烈燃烧。
点燃
4Al+3O2
2Al2O3
H2CO3 H++HCO3―,HCO3―
H++CO32―,以第一步电离为主。
NH3·H2O NH4++OH- Fe(OH)3
Fe3++3OH-
(3)弱酸的酸式盐完全电离成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但酸根是部分电离。
NaHCO3=Na++HCO3―,HCO3―
H++CO32-
(4)强酸的酸式盐如 NaHSO4 完全电离,但在熔融状态和水溶液里的电离是不相同的。
铝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膜并牢固地覆盖在铝表面,阻止了内部的铝与空气接触。
(2)与盐溶液反应:2Al+3CuSO4 =3Cu+Al2(SO4)3 (3)与某些氧化物反应—铝热反应:2Al + Fe2O3 高温 2Fe + Al2O3 铝热剂是 Al 和 Fe2O3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大纲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e89d8462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394237e.png)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大纲一、原子与分子1. 原子结构- 原子的定义与组成- 电子排布规律- 原子核与电子云2. 元素周期表- 周期表的结构与分类- 主族与副族元素- 周期律与族律3. 化学键- 离子键与共价键- 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 氢键的作用4. 分子几何与VSEPR理论- 分子形状的判定- 电子对排斥理论- 键角的计算二、化学反应原理1. 化学反应类型- 合成反应、分解反应- 置换反应、还原-氧化反应2. 化学方程式- 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 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表示3. 化学反应速率- 速率方程与速率常数- 影响速率的因素- 催化剂的作用4. 化学平衡- 反应的可逆性- 平衡常数的计算- Le Chatelier原理三、溶液与化学计量1. 溶液的基本概念- 溶质与溶剂- 溶液的浓度表示- 溶解度与饱和溶液2. 酸碱理论- 酸碱的定义- pH与pOH- 酸碱指示剂与滴定3. 化学计量- 摩尔的概念- 物质的量与质量的转换- 气体定律与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四、热化学与电化学1. 热化学- 反应热与热力学第一定律 - 热化学方程式- 能量的储存与释放2. 电化学- 电解质溶液- 电池的工作原理- 电化学系列与电势五、无机化学1. 非金属元素- 非金属元素的特性- 氧化物、酸、碱的分类2. 金属元素- 金属的通性- 金属的腐蚀与防护- 合金的性质与应用3. 配位化学- 配位键的形成- 配位化合物的命名与结构 - 配位平衡与配位滴定六、有机化学1. 有机化合物的基本概念- 有机分子的结构与命名 - 碳的杂化轨道理论2. 烃类化合物- 烷烃、烯烃、炔烃- 同分异构体与原子经济性3. 官能团化学- 醇、酚、醚- 醛、酮、羧酸及其衍生物4. 聚合反应与高分子化合物- 加聚与缩聚反应- 聚合物的结构与性质七、化学实验技能1. 实验基本操作- 常见仪器的使用- 实验室安全与事故处理2.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蒸馏、萃取、结晶- 色谱法的基础3. 定量分析- 滴定分析法- 重量分析法4. 定性分析与鉴定- 火焰试验- 试剂反应以上是高中化学知识点的总结大纲,每个部分都包含了该领域的核心概念和重要知识点。
高中化学374个必背知识点汇总
![高中化学374个必背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d0bb8964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be.png)
高中化学374个必背知识点汇总一、化学基本概念1.物质的分类(有机物、无机物、元素、化合物、混合物)2.化学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和表示法3.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转化和量的关系4.化学计量问题5.化学反应的条件6.常见元素的性质及其应用7.常见化合物的性质及其应用8.离子化合物的特征二、化学元素与周期表1.元素的发现历史2.元素的命名和符号3.元素的分类及其特征4.元素的周期表排列及规律5.元素的周期表应用三、化学键1.原子的电子排布和结合规律2.共价键、离子键、金属键及其特点3.价键理论4.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命名四、化学化合物的性质及应用1.物质的相互作用及其特征2.氧气的性质及其应用3.水的性质及其应用4.盐的性质及其应用五、溶液1.溶解度、溶解热、溶解度曲线2.溶液的浓度及其计算3.溶液的制备及其特点4.常见酸碱盐的性质及应用六、氧化还原反应1.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2.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和氧化数变化3.常见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七、化学反应的速率及平衡1.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2.化学平衡定律3.反应速率与平衡的关系4.平衡常数及其应用八、化学能量与化学动力学1.化学能的种类及其转化2.化学反应热力学3.化学反应速率与动力学九、化学元素的周围环境1.主要元素的化合物及其环境影响2.元素的生产和利用对环境的影响3.元素的环境污染及其防治十、化学实验1.化学实验常规操作及其规范2.常见仪器、设备的使用及其维护3.常用化学试剂的性质及其应用4.常见化学实验的操作及其原理和方法总结:以上374个必须掌握的高中化学知识点,涵盖了化学基本概念、元素和周期表、化学键、化合物的性质及应用、溶液、氧化还原反应、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化学能量与化学动力学、化学元素的周围环境以及化学实验等方面。
而对于这些知识点,我们应该以从简到繁、由浅入深的方式来探讨,以便能更深入地理解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个人观点: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不仅可以解释自然界的现象,还可以帮助人们改善生活和保护环境。
高中化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化学知识点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ccf36767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3815748.png)
高中化学知识点归纳总结一、元素与化合物1. 元素是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物质,化合物是由不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物质。
2. 元素可以通过化学反应进行组合,形成化合物。
3. 元素和化合物都有特定的化学符号表示,如H表示氢气,CO2表示二氧化碳。
二、化学反应1. 化学反应是物质间发生变化并伴随着能量的转化的过程。
2. 化学反应有各种类型,包括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
3. 化学反应可以通过化学式、反应方程式和能量变化来描述。
三、酸碱中和1. 酸和碱是化学中常见的物质,酸呈酸性,碱呈碱性。
2. 酸和碱可以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
3. 酸碱中和反应可以通过反应方程式来表示。
四、氧化还原反应1. 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物质的氧化态和还原态发生变化的反应。
2. 氧化剂使其他物质被氧化,还原剂使其他物质被还原。
3. 氧化还原反应可以通过半反应和全反应来描述。
五、化学平衡1. 化学反应中,当反应速度相等时,达到化学平衡。
2. 平衡常数描述了反应物浓度和生成物浓度之间的关系。
3. 平衡反应可以通过平衡表达式和平衡常数来表示。
六、物质的性质和分类1. 物质有各种性质,包括颜色、形状、密度、熔点、沸点等。
2. 物质可以根据性质进行分类,如固体、液体和气体。
3. 物质的性质和分类对于了解物质的特性和用途具有重要意义。
七、化学能和化学反应速率1. 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的转化,包括释放能量的放热反应和吸收能量的吸热反应。
2. 化学反应速度受到温度、浓度、催化剂、表面积等因素的影响。
3. 化学能和化学反应速率的理解有助于理解化学反应的动力学过程。
八、有机化学基础1. 有机化学研究碳元素和它的化合物。
2. 有机化合物有多样的结构和功能,包括烃、醇、酮、醛、酸等。
3. 有机化学是现代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用广泛于生物学、医学、药学等领域。
以上是高中化学的基本知识点归纳总结,希望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高中化学知识点梳理总结
![高中化学知识点梳理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1ca024c4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4336462.png)
高中化学知识点梳理总结一、基本概念与原理1.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物质由元素组成,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
- 纯净物包括单质和化合物,单质是由同种元素构成的物质,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以固定比例结合而成。
2. 原子结构- 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云组成,原子核包含质子和中子,电子云由电子组成。
- 原子序数等于质子数,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
3. 化学式与化学方程式- 化学式表示物质的组成,如H2O表示水。
- 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的过程,如2H2 + O2 → 2H2O。
4. 化学反应类型- 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还原-氧化反应等。
5. 摩尔概念- 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1摩尔物质含有阿伏伽德罗常数(6.022×10^23)个基本单位。
6. 溶液与浓度- 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均匀混合物。
- 浓度表示溶质在溶液中的含量,常用单位有摩尔/升(M)、克/升(g/L)等。
二、元素化学1. 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原子序数排列所有已知元素的表格。
- 元素分为金属、非金属和半金属。
2. 主族元素- 主族元素包括第1A至第8A族,它们的化学性质主要由最外层电子决定。
3. 过渡元素- 过渡元素包括第3B至第12B族和第8B族,它们具有不完全填充的d轨道。
4. 元素的性质- 元素的物理性质包括密度、熔点、沸点等。
- 元素的化学性质包括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等。
5. 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 例如,氧、氢、碳、氮、硫、磷、氯等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反应。
三、化学计算1. 物质的量计算- 通过已知的质量或体积计算物质的量。
2. 溶液浓度计算- 根据溶质的质量或体积计算溶液的浓度。
3. 化学反应的计量关系-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反应物和生成物的量。
4. 气体定律- 波义耳定律、查理定律和阿伏伽德罗定律,用于计算气体的状态变化。
四、化学实验1. 实验安全- 实验室安全规则和事故处理。
2. 实验器材- 常见化学实验器材的使用方法。
高中化学基础知识点汇总(全)
![高中化学基础知识点汇总(全)](https://img.taocdn.com/s3/m/0d46b80c6c175f0e7cd137ed.png)
高中化学基础知识点汇总(全)一、物理性质1、有色气体:F2(淡黄绿色)、Cl2(黄绿色)、Br2(g)(红棕色)、I2(g)(紫红色)、NO2(红棕色)、O3(淡蓝色),其余均为无色气体。
其它物质的颜色见会考手册的颜色表。
2、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HF、HCl、HBr、HI、NH3、SO2、NO2、F2、Cl2、Br2(g);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H2S。
3、熔沸点、状态:① 同族金属从上到下熔沸点减小,同族非金属从上到下熔沸点增大。
② 同族非金属元素的氢化物熔沸点从上到下增大,含氢键的NH3、H2O、HF反常。
③ 常温下呈气态的有机物:碳原子数小于等于4的烃、一氯甲烷、甲醛。
④ 熔沸点比较规律: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金属晶体不一定。
⑤ 原子晶体熔化只破坏共价键,离子晶体熔化只破坏离子键,分子晶体熔化只破坏分子间作用力。
⑥ 常温下呈液态的单质有Br2、Hg;呈气态的单质有H2、O2、O3、N2、F2、Cl2;常温呈液态的无机化合物主要有H2O、H2O2、硫酸、硝酸。
⑦ 同类有机物一般碳原子数越大,熔沸点越高,支链越多,熔沸点越低。
同分异构体之间:正>异>新,邻>间>对。
⑧ 比较熔沸点注意常温下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如:白磷>二硫化碳>干冰。
⑨ 易升华的物质:碘的单质、干冰,还有红磷也能升华(隔绝空气情况下),但冷却后变成白磷,氯化铝也可;三氯化铁在100度左右即可升华。
⑩ 易液化的气体:NH3、Cl2 ,NH3可用作致冷剂。
4、溶解性① 常见气体溶解性由大到小:NH3、HCl、SO2、H2S、Cl2、CO2。
极易溶于水在空气中易形成白雾的气体,能做喷泉实验的气体:NH3、HF、HCl、HBr、HI;能溶于水的气体:CO2、SO2、Cl2、Br2(g)、H2S、NO2。
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尾气吸收时要用防倒吸装置。
② 溶于水的有机物:低级醇、醛、酸、葡萄糖、果糖、蔗糖、淀粉、氨基酸。
高中化学最基础知识点
![高中化学最基础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d47e0803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f9.png)
高中化学最基础知识点注重基础知识的梳理,构建知识体系高三复习不是单纯的重复,而是用旧知识的砖瓦建造新的高楼大厦。
接下来店铺为你整理了高中化学最基础知识点,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化学最基础知识点(一)一、离子键(1)当一个化合物中只存在离子键时,该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2)当一个化合物中同时存在离子键和共价键时,以离子键为主,该化合物也称为离子化合物(3)只有当化合物中只存在共价键时,该化合物才称为共价化合物。
(4)离子化合物中不一定含金属元素,如NH4NO3,是离子化合物,但全部由非金属元素组成。
(5)含金属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离子化合物,如A1C13、BeCl2等是共价化合物。
例如:化学键与物质类别的关系二、用电子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实质:(1)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2)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化合物的形成过程:说明:用电子式表示化合物的形成过程时要注意:(1)反应物要用原子的电子式表示,而不是用分子或分子的电子式表示。
用弯箭头表示电子的转移情况,而共价化合物不能标。
(2)这种表示化学键形成过程的式子,类似于化学方程式,因此,它要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但是,用于连接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符号,一般用“→”而不用“=”。
三、化学键与物质变化的关系1.与化学变化的关系化学反应实质是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
任何反应都必然发生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
2.与物理变化的关系发生物理变化的标志是没有生成新物质可能伴随着化学键的断裂,但不会有新化学键的形成。
物理变化的发生也可能没有化学键的断裂,只是破坏了分子之间的氢键或范德华力如冰的融化和干冰的气化。
高中化学最基础知识点(二)1、分子和由分子构成的物质:(1)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能独立存在的微粒,它保持着这种物质的化学性质。
分子有一定的大小和质量;分子间有一定距离;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着;(物理变化是分子运动状态改变的结果),分子间存在分子间作用力(范德华力)和在一些分子间存在氢键。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难点重点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难点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f6091111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b1a8d7a.png)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难点重点一、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1. 原子的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
原子核包含质子和中子,而核外电子围绕原子核运动。
2. 电子排布规律:电子按照能量层和亚层排布,遵循奥布定律和保尔利排斥原理。
3. 元素周期表:元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排列,具有周期性和族性。
4. 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如原子半径、电负性、离子化能等)呈现周期性变化。
二、化学键与分子结构1. 化学键的形成:原子间通过共价键、离子键或金属键等方式结合形成分子或晶体。
2. 共价键的性质:共价键具有方向性、饱和性和强度。
3. 分子的几何形状:分子的形状由原子间的键角和键长决定,如VSEPR理论所述。
4. 分子间力:分子间存在范德华力、氢键等非共价相互作用力,影响物质的物理性质。
三、化学反应原理1. 化学反应的类型:包括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还原-氧化反应等。
2. 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的物质变化,包括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3. 化学计量:通过化学方程式计算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比。
4. 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化学反应速率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温度、浓度、催化剂等;化学平衡描述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动态平衡状态。
四、酸碱与盐1. 酸碱的定义:根据质子理论,酸是质子供体,碱是质子受体。
2. pH值:表示溶液的酸碱性,pH=-log[H+]。
3. 酸碱中和反应:酸和碱反应生成水和盐。
4. 盐的水解:盐在水中溶解后,离子与水发生反应,引起溶液酸碱性变化。
五、氧化还原反应1. 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物质间发生电子转移,表现为氧化数的变化。
2. 氧化剂和还原剂:氧化剂获得电子被还原,还原剂失去电子被氧化。
3. 电化学系列:金属元素按照还原能力排列,非金属元素按照氧化能力排列。
4. 电化学电池:利用氧化还原反应产生电能的装置,包括伏打电堆和伽伐尼电池。
六、溶液与化学平衡1. 溶液的组成:由溶质和溶剂组成,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高中化学基础知识大全
![高中化学基础知识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a919f435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89.png)
高中化学基础知识大全高一化学在整个化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整个高中阶段的重难点,所以要保持良好的学习心态和学习方法很重要。
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化学基础知识大全,希望大家喜欢!高中化学基础知识大全一1.物质的量(表示物质所含微粒多少的物理量,也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
)①与质量、长度一样的物理量是国际单位制中的7个基本物理量之一。
符号为n。
单位为摩尔,符号为mol。
国际单位制(SI)的7个基本单位是一个专有名词。
②物质的量只能描述分子、原子、离子、中子、质子、电子、原子团等微观粒子,不能描述宏观物质。
③用摩尔为单位表示某物质的物质的量时,必须指明物质微粒的名称、符号或化学式。
如:1molH、+1molH、1molH2,不能用“1mol氢”这样含糊无意义的表示,因为氢是元素名称,不是微粒名称,也不是微粒的符号或化学式。
④物质的量的数值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
2.阿伏加德罗常数:(1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数。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一章(1)科学上规定为:0.012KgC中所含的碳原子数。
如果某物质含有与0.012KgC中所含的碳原子数相同的粒子数,该物质的物质的量为1mol。
符号:NA单位:mol(不是纯数)数值:约为6.02×102323注意:不能认为6.02×10就是阿伏加德罗常数,也不能认为1mol粒子=6.02×10个-123N(2)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与粒子数间的关系n=NA3.摩尔质量:(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的质量)符号M单位:g/mol或kg·mol数值:M=-1m高中化学基础知识大全二一、化学反应及能量变化1、化学反应的实质、特征和规律实质:反应物化学键的断裂和生成物化学键的形成特征:既有新物质生成又有能量的变化遵循的规律: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2、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形式:常以热能、电能、光能等形式表现出来二、反应热与焓变1、反应热定义: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当反应物和生成物具有相同温度时,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成为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全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全](https://img.taocdn.com/s3/m/b37b346c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ba.png)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全一、基本概念与原理1.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元素:不可分割的基本物质单位。
- 化合物:由不同元素以固定比例结合形成的纯净物质。
-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各组成部分保持原有性质。
2. 原子结构-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带正电。
- 电子云:围绕原子核的电子分布区域。
- 原子序数: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等于核中质子数。
3. 化学键- 离子键:正负离子之间的静电吸引力。
- 共价键:两个或多个原子共享电子对形成的键。
- 金属键:金属原子间的电子共享,形成“电子海”。
4. 化学反应- 反应物:参与化学反应的物质。
- 生成物:化学反应后形成的物质。
- 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包括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5. 化学计量- 摩尔:物质的量单位,1摩尔等于6.022×10^23个粒子。
- 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不变。
- 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只会从一种形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
二、元素与化合物1. 周期表- 周期:元素按原子序数排列,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元素在同一列。
- 主族元素:周期表中第1A至第8A族的元素。
- 过渡元素:周期表中第3B至第2B族的元素。
2. 酸碱盐- 酸:能够释放氢离子(H+)的物质。
- 碱:能够接受氢离子,释放氢氧根离子(OH-)的物质。
- 盐:由酸和碱中和反应生成的物质。
3.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物质失去电子的过程。
- 还原:物质获得电子的过程。
- 氧化剂:使其他物质氧化的物质。
- 还原剂:使其他物质还原的物质。
4. 有机化学- 烃:仅由碳和氢组成的化合物。
- 醇、酚、醛、酮:含有氧的有机化合物。
- 羧酸、酯、胺、酰胺:含有羧基或氨基的有机化合物。
三、化学实验操作1. 实验器材- 常用仪器:试管、烧杯、滴定管、分液漏斗等。
- 使用与保养:正确使用和清洁实验器材,防止污染和损坏。
2. 实验安全- 个人防护:穿戴实验服、防护眼镜、手套等。
高中化学必考知识点
![高中化学必考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ef6340fe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92.png)
高中化学必考知识点一、物质的组成与性质1. 原子结构:原子的组成、原子质量、原子序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特点等。
2. 分子结构:分子的组成、分子质量、化学式、化合价等。
3. 元素与化合物:元素的种类、性质、化合物的种类和性质等。
二、化学反应1. 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方法,平衡化学方程式的法则和操作等。
2. 化学反应的类型:酸碱中和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置换反应、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等。
3. 反应热和反应速率:反应热的计算和测定、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速率方程式和速率常数等。
三、化学平衡1. 平衡的条件:平衡常数的定义、平衡常数的计算、平衡位置的移动等。
2. 平衡浓度和平衡压强:浓度对平衡的影响、压强对平衡的影响、Le Chatelier原理等。
3. 平衡常数与反应热:平衡常数和反应热的关系、吉布斯自由能的变化等。
四、酸碱与盐1. 酸碱的性质:酸碱的定义、酸碱指示剂、酸碱中和反应等。
2. 盐的性质:盐的定义、盐的制备、盐的溶解度等。
3. 酸碱中和反应:酸碱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酸碱滴定等。
五、电化学1. 电解质溶液: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电离度、电解质溶液中的电解、电离方程式等。
2. 电化学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过程、电解电池的构成和工作原理等。
3. 电解和电镀:电解的化学方程式、电镀的原理和应用等。
六、化学能与化学反应1. 化学能:化学能的定义、化学能的转化、化学能的测定等。
2. 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焓变的计算、化学反应的放热和吸热、燃烧热等。
3. 化学反应的速率:活化能、反应速率和温度的关系、催化剂的作用等。
七、有机化学基础知识1.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烷烃、烯烃、炔烃的命名法、官能团的命名等。
2. 有机化合物的性质:有机化合物的共轭体系、取代基对化合物性质的影响等。
3. 有机化合物的反应:酯化反应、醇的酸碱性等。
八、化学实验与安全1. 常用实验器材和仪器:烧杯、容量瓶、分液漏斗、PH计等。
高中化学基础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高中化学基础知识点总结(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d06b9c98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e8.png)
高中化学基础知识点总结(完整版)高中化学基础知识点总结1、空气的成分: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它气体与杂质占0.03%2、主要的空气污染物:NO2、CO、SO2、H2S、NO等物质3、其它常见气体的化学式:NH3(氨气)、CO(一氧化碳)、CO2(二氧化碳)、CH4(甲烷)、SO2(二氧化硫)、SO3(三氧化硫)、NO(一氧化氮)、NO2(二氧化氮)、H2S(硫化氢)、HCl(氯化氢)4、常见的酸根或离子:SO42-(硫酸根)、NO3-(硝酸根)、CO32-(碳酸根)、ClO3-(氯酸)、MnO4-(高锰酸根)、MnO42-(锰酸根)、PO43-(磷酸根)、Cl-(氯离子)、HCO3-(碳酸氢根)、HSO4-(硫酸氢根)、HPO42-(磷酸氢根)、H2PO4-(磷酸二氢根)、OH-(氢氧根)、HS-(硫氢根)、S2-(硫离子)、NH4+(铵根或铵离子)、K+(钾离子)、Ca2+(钙离子)、Na+(钠离子)、Mg2+(镁离子)、Al3+(铝离子)、Zn2+(锌离子)、Fe2+(亚铁离子)、Fe3+(铁离子)、Cu2+(铜离子)、Ag+(银离子)、Ba2+(钡离子)各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与上面离子的电荷数相对应:课本P80一价钾钠氢和银,二价钙镁钡和锌;一二铜汞二三铁,三价铝来四价硅。
(氧-2,氯化物中的氯为-1,氟-1,溴为-1)(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在化合物里,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5、化学式和化合价:(1)化学式的意义:①宏观意义:a.表示一种物质;b.表示该物质的元素组成;②微观意义:a.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b.表示该物质的分子构成;③量的意义:a.表示物质的一个分子中各原子个数比;b.表示组成物质的各元素质量比。
(2)单质化学式的读写①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的:a.金属单质。
如:钾K铜Cu银Ag等;b.固态非金属。
如:碳C硫S磷P等c.稀有气体。
高中化学必考知识点
![高中化学必考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b53d0ce3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1d.png)
高中化学必考知识点一、化学元素和周期表1. 化学元素的定义和分类:化学元素是由原子构成,按照原子核中质子的数量进行分类,分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过渡元素等。
2. 周期表:周期表是按照化学元素的原子序数和电子排布规律排列的表格。
周期表分为周期和族,周期表示元素的主能级数,族表示元素的电子配置相似。
3. 周期表的特点:周期表中从左到右和从上到下元素的性质逐渐变化,呈现出周期性规律。
二、化学键和化学式1. 化学键的类型:主要包括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离子键是由正负离子间的电荷吸引力形成的。
共价键是由共享电子形成的。
金属键是金属原子之间形成的电子云。
2. 化学式的表示方法:化学式是化合物中元素的种类和数量的表示方法。
常见的有分子式、离子式和结构式等。
分子式表示共价化合物中元素的种类和数量,离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中正负离子的种类和数量,结构式表示共价键的连接方式和空间结构。
三、化学反应和化学方程式1. 化学反应的定义和类型:化学反应是物质之间发生的变化,包括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等。
合成反应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分解反应是一种物质分解为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置换反应是两种物质中的原子或离子互换位置,氧化还原反应是物质中的电子转移过程。
2. 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方法:化学方程式是化学反应的符号表示方法。
包括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以及化学反应条件和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等。
四、化学平衡和化学反应速率1. 化学平衡的定义和特点:化学平衡是指化学反应达到动态平衡状态,反应速率前后相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保持不变。
平衡常数描述了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之间的关系。
2. 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包括温度、压力和浓度等。
温度升高有利于吸热反应的进行,压力升高有利于气相反应的进行,浓度变化会影响反应速率和平衡位置。
五、酸碱和盐1. 酸碱的定义和性质:酸是能够释放H+离子的物质,呈酸性溶液。
碱是能够释放OH-离子的物质,呈碱性溶液。
高中化学必背知识点归纳与总结
![高中化学必背知识点归纳与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629b8466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26.png)
高中化学必背知识点归纳与总结1.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云组成,原子核包含质子和中子。
- 元素周期表按照原子序数排列,分为s、p、d、f区。
- 元素周期表的周期和族分别代表电子层数和最外层电子数。
2. 化学键与分子结构- 化学键包括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 离子键由正负离子间的静电吸引力形成。
- 共价键由原子间共享电子对形成,分为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
- 金属键由金属原子间的电子云和正电荷的金属离子形成。
3. 化学反应与化学方程式-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数量不变。
- 化学方程式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包括系数和化学式。
- 化学反应类型包括合成、分解、置换和复分解反应。
4. 化学计量学- 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个粒子的数量。
- 摩尔质量是一摩尔物质的质量,单位为克/摩尔。
- 物质的量与质量、体积和浓度之间有换算关系。
5. 溶液与溶解度- 溶液是溶质分散在溶剂中形成的均匀混合物。
- 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溶质在溶剂中的最大溶解量。
- 饱和溶液是指溶质达到最大溶解量的状态,不饱和溶液则未达到。
6. 酸碱与pH值- 酸碱是能够释放或接受质子(H+)的物质。
- pH值是溶液酸碱性的度量,范围从0到14,7为中性。
- 强酸和强碱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而弱酸和弱碱则部分电离。
7.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涉及电子的转移,氧化剂接受电子,还原剂释放电子。
- 氧化数是元素在化合物中的电荷状态,用于判断氧化还原反应。
- 氧化还原反应的平衡可以通过电极电势和标准电极电势来预测。
8. 有机化学基础- 有机化合物主要由碳和氢组成,可能包含氧、氮、硫等元素。
- 有机分子的命名遵循IUPAC规则,包括主链选择、取代基命名和编号。
- 有机反应类型包括加成反应、取代反应、消除反应和重排反应。
9. 化学实验与安全- 实验室安全包括个人防护、化学品处理和紧急情况应对。
超全高中化学基础知识点
![超全高中化学基础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35262257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6d.png)
超全高中化学基础知识点一、化学元素元素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与根源,可以通过化学方法或物理方法进行分离和合成。
在化学元素中,常见的有金属、非金属和半金属三类。
金属元素:具有高的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和可塑性,一般为固态或液态存在。
在周期表的左侧和中央块中,如钠、铜、铝等。
非金属元素:含有不充分的外部电子,电子活性高,具有低的导电性和导热性,一般为固态、液态或气态存在。
在周期表的右侧和上方块中,如氧、氮、碳等。
半金属元素:具有金属和非金属的特征,如硼、硅等。
二、物质的状态和转化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为固态、液态和气态,转化过程包括融化、凝固、汽化、液化和升华。
固体的分子间距离较小,分子运动受限制;液体的分子间距离较大,分子运动相对自由;气体的分子距离很大,在容器中充分扩散,体积随温度和压强的变化而变化。
三、化学键化学键是连接原子的力,一共有三种类型: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离子键:由阴阳离子之间的静电力所形成,阴离子和阳离子之间互相吸引,形成晶体结构,如氯化钠。
共价键:原子间共用电子形成化学键,如二氧化碳、水等。
金属键:由金属原子之间的化学键所形成,金属原子形成金属结晶体,如铁、铜等。
四、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包含反应物和生成物。
化学反应中的基本概念有化学方程式、化学式、化学计量等。
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化学式,由反应物和生成物组成。
化学式:用化学符号表示化学元素的量和组成。
化学计量:用摩尔表示物质的数量。
五、常见的化学反应氧化还原反应:以电子转移为特征的化学反应,包括氧化和还原两个过程。
酸碱反应:酸和碱与中间体之间的反应,形成盐和水,如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离子和水。
置换反应:在化学反应中,单质中的原子或基团被另一物质中的同种原子或基团所置换。
六、化学能和热力学化学能是由物质的分子间相互作用而造成的能量,热力学则研究能量的转化和利用,揭示物质变化的科学规律。
反应热:化学反应所释放或吸收的热量,包括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化学基础知识点、目录一、常见物质的俗名及成分 (3)二、物质的状态和颜色 (4)1.固体物质 (4)2.液体物质 (4)3.气体物质 (5)三、特殊的物理性质 (5)四、常见物质的重要用途 (6)五、常用的除杂方法 (6)六、常见的环境污染 (7)七、化学方程式必须天天写 (8)(一)、金属元素的反应 (8)(二)、非金属元素的反应 (13)(三)、常见的化工反应 (16)(四)、有机反应 (17)一、常见物质的俗名及成分1.硫酸盐类(1)皓矾:ZnSO4·7H2O(2)重晶石(钡餐):BaSO4(3)绿矾:FeSO4·7H2O(4)芒硝:Na2SO4·10H2O(5)明矾:KAl(SO4)2·12H2O(6)蓝矾(胆矾):CuSO4·5H2O(7)熟石膏:2CaSO4·H2O2.矿石类(1)电石:CaC2(2)磁铁矿石:Fe3O4(3)赤铁矿石:Fe2O3(4)石英:SiO2(5)刚玉(蓝宝石,红宝石):Al2O33.气体类(1)高炉煤气:CO、CO2等混合气体(2)水煤气:CO、H2(3)天然气(沼气):CH44.有机类(1)福尔马林:35%~40%的HCHO水溶液(2)蚁酸:HCOOH(3)尿素:CO(NH2)2(4)氯仿:CHCl3(5)甘油:CH2OH—CHOH—CH2OH(6)硬脂酸:C17H35COOH(7)软脂酸:C15H31COOH(8)油酸:C17H33COOH(9)肥皂:C17H35COONa(10)银氨溶液:Ag(NH3)2OH(11)葡萄糖:C6H12O6(12)蔗糖:C12H22O11(13)淀粉:(C6H10O5)n(14)石炭酸:苯酚5.其他类(1)石灰乳:Ca(OH)2(2)铜绿:Cu2(OH)2CO3(3)王水:浓盐酸、浓HNO3(按体积比3∶1混合)(4)泡花碱:Na2SiO3(5)小苏打:NaHCO3(6)纯碱、苏打:Na2CO3(7)大苏打:Na2S2O3·5H2O(8)光卤石:MgCl2·6H2O(9)生理盐水:0.9%的氯化钠溶液(10)漂白液:有效成分NaClO,非有效成分NaCl(11)漂白粉:有效成分Ca(ClO)2,非有效成分CaCl2(12)碱石灰:CaO、NaOH二、物质的状态和颜色1.固体物质淡黄色:S、Na2O2、AgBr、三硝基甲苯黄色:Au、AgI、Ag3PO4、FeS2紫红色:Cu红色:Cu2O红棕色:红磷、Fe2O3棕黄色:CuCl2、FeCl3白色:P4、Fe(OH)2、无水CuSO4、AgCl、BaSO4、Al(OH)3、Mg(OH)2、BaCO3、CaCO3、Na2O、MgO、Al2O3黑色:石墨、CuS、Cu2S、FeS、MnO2、FeO、Fe3O4、CuO、PbS、粉末状银和铁棕褐色:Ag2O紫黑色:I2红褐色:Fe(OH)3蓝色:CuSO4·5H2O、Cu(OH)2绿色:FeSO4·7H2O、Cu2(OH)2CO3银白色:块状铁、银、钠、钾2.液体物质蓝色:Cu2+、[Cu(H2O)4]2+、,遇I2的淀粉溶液黄色:Fe3+、碘的水溶液、遇浓HNO3的蛋白质溶液、久置的浓硝酸、工业盐酸紫红色:MnO-4、碘的CCl4溶液红色:[Fe(SCN)n]3-n(n=1~6)深红棕色:液溴浅黄绿色:氯水橙色:溴水橙红色:溴的CCl4溶液红褐色:Fe(OH)3胶体褐色:碘的乙醇溶液3.气体物质淡黄绿色:F2红棕色:NO2、溴蒸气紫红色:碘蒸气黄绿色:Cl2无色:NH3、NO、N2O4、SO2、H2S、CH4、CH2===CH2等三、特殊的物理性质1.易液化的物质常压下SO2(-10 ℃)、NH3(-33.5 ℃)、Cl2(-34.6 ℃)2.SO3熔点和沸点都很低,标准状况下是一种无色晶体。
3.H2SO4硫酸是一种无色透明、黏稠的油状液体,常用的浓硫酸的质量分数为98.3%,密度为1.84 g·cm-3(物质的量浓度为18.4 mol·L-1),属高沸点、难挥发性酸。
浓硫酸具有强腐蚀性,若浓硫酸不慎溅到衣服或皮肤上,应先用湿布擦去,然后用大量的水冲洗,再用3%~5%的碳酸氢钠溶液冲洗。
4.单质溴易挥发,单质碘易升华5.易潮解的物质NaOH、MgCl2、CaCl2。
6.气体溶解性归纳难溶于水:H2、N2、CO、NO、CH4、C2H4;微溶于水:O2、C2H2;较易溶于水:Cl2(1∶2)、H2S(1∶2.6)、CO2(1∶1)、SO2(1∶40);极易溶于水:HF、HCl、HBr、HI、NH3等。
7.物质的气味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HCl、NH3、Cl2、SO2;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浓盐酸、浓硝酸、浓氨水、氯水、溴水。
四、常见物质的重要用途1.O3:①漂白剂②消毒剂2.Cl2:①杀菌消毒②制盐酸、漂白剂③制氯仿等有机溶剂和多种农药3.N2:①焊接金属的保护气②填充灯泡③保存粮食作物④冷冻剂4.Al:①制导线电缆②食品饮料的包装③制多种合金④做机械零件、门窗等5.Na:①制Na2O2等②冶炼Ti等金属③电光源④Na、K合金作原子反应堆导热剂6.Al2O3:①冶炼铝②制作耐火材料7.NaCl:①化工原料②调味品③腌渍食品8.CO2:①灭火剂②人工降雨③温室肥料9.NaHCO3:①治疗胃酸过多②发酵粉10.AgI:①感光材料②人工降雨11.SO2:①漂白剂②杀菌消毒12.H2O2:①漂白剂、消毒剂、脱氯剂②火箭燃料13.CaSO4:①制作各种模型②石膏绷带③调节水泥硬化速度14.SiO2:①制石英玻璃、石英钟表②光导纤维15.NH3:①制硝酸、铵盐的主要原料②用于有机合成③制冷剂16.乙酸乙酯:①有机溶剂②制备饮料和糖果的香料17.乙烯:①制塑料、合成纤维、有机溶剂等②植物生长调节剂(果实催熟)18.甘油:①重要化工原料②护肤五、常用的除杂方法1.杂质转化法欲除去苯中的苯酚,可加入氢氧化钠,使苯酚转化为苯酚钠,利用苯酚钠易溶于水,使之与苯分开。
欲除去Na2CO3中的NaHCO3可用加热的方法。
2.吸收洗涤法欲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氯化氢和水,可使混合气体先通过饱和碳酸氢钠的溶液后,再通过浓硫酸。
3.沉淀过滤法欲除去硫酸亚铁溶液中混有的少量硫酸铜,加入过量铁粉,待充分反应后,过滤除去不溶物,达到目的。
4.加热升华法欲除去碘中的沙子,可用此法。
5.溶剂萃取法欲除去水中含有的少量溴,可用此法。
6.溶液结晶法(结晶和重结晶)欲除去硝酸钠溶液中少量的氯化钠,可利用两者的溶解度不同,降低溶液温度,使硝酸钠结晶析出,得到硝酸钠纯晶。
7.分馏、蒸馏法欲除去乙醚中少量的酒精,可采用多次蒸馏的方法;将萃取后的碘单质和苯分离可采用蒸馏法。
8.分液法欲将密度不同且又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分离,可采用此法,如将苯和水分离。
9.渗析法欲除去胶体中的离子,可采用此法。
如除去氢氧化铁胶体中的氯离子。
10.综合法欲除去某物质中的杂质,可采用以上各种方法或多种方法综合运用。
六、常见的环境污染1.臭氧层空洞——大气平流层中的臭氧层被氟里昂等氟氯烃破坏而减少或消失,使地球生物遭受紫外线的伤害。
2.温室效应——大气中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增多,造成地球平均气温上升,加速了水的循环,致使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3.光化学烟雾——空气中的污染性气体氮的氧化物在紫外线照射下,发生一系列光化学反应而生成有毒的光化学烟雾.空气中氮的氧化物主要来自石油产品和煤燃烧的产物、汽车尾气以及制硝酸工厂的废气等。
4.赤潮——海水富营养化(含N、P、K等污水的任意排放)污染,使海藻大量繁殖,水质恶化。
5.水华——淡水富营养化(含N、P、K等污水的任意排放)污染,使水藻大量繁殖,水质恶化。
6.酸雨——空气中硫、氮的氧化物在氧气和水的共同作用下形成酸雾随雨水降下,其pH通常小于5.6。
空气中SO2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以及含硫矿石的冶炼和硫酸、磷肥、纸浆生产的工业废气。
7.汽车尾气——主要是由汽油不完全燃烧产生的CO、气态烃以及气缸中的空气在放电条件下产生的氮的氧化物等,它是城市大气污染或造成光化学烟雾的主要原因。
8.室内污染——由化工产品如油漆、涂料、板材等释放出的甲醛(HCHO)气体;建筑材料产生的放射性同位素氡(Rn);家用电器产生的电磁辐射等。
9.食品污染——指蔬菜、粮食、副食品等在生产、贮存、运输、加工的过程中,农药、化肥、激素、防腐剂(苯甲酸及其钠盐等)、色素、增白剂(“吊白块”、大苏打、漂粉精)、调味剂等,以及转基因技术的不恰当使用所造成的污染。
七、化学方程式必须天天写(一)、金属元素的反应1.碱金属的反应(1)碱金属单质的化学反应①与水反应2Na +2H 2O===2NaOH +H 2↑2K +2H 2O===2KOH +H 2↑2Na +CuSO 4+2H 2O===Na 2SO 4+Cu(OH)2↓+H 2↑【注意】 钠与盐溶液反应,不能置换出盐中的金属,而是先与H 2O 反应生成NaOH ,然后生成的NaOH 溶液再与盐溶液反应,钠与H 2O 、酸反应的实质都是与H +反应,所以钠与酸溶液反应更为剧烈。
钠与熔融的盐反应才可能置换出盐中的金属。
②与氧气反应4Na +O 2===2Na 2O(空气中缓慢氧化)2Na +O 2=====点燃Na 2O 22Na 2O +O 2=====△2Na 2O 24Li +O 2=====点燃2Li 2O 【注意】 ①无论Na 与O 2反应生成Na 2O 或Na 2O 2,只要参与反应的Na 质量相等,则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一定相等,但得到Na 2O 2的质量大于Na 2O 的质量。
②注意Na 及其化合物发生焰色反应时火焰颜色均为黄色。
③要注意推断题中的“题眼”——多步氧化关系:Na ――→O 2Na 2O ――→O 2Na 2O 2。
(2)碱金属化合物的化学反应①Na 2O 22H 2O +2Na 2O 2===4NaOH +O 2↑2CO 2+2Na 2O 2===2Na 2CO 3+O 2SO 2+Na 2O 2===Na 2SO 4【注意】 1 mol Na 2O 2参与反应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1 mol ,该结论常用在考查N A 的题目中。
Na 2O 2与CO 2和水蒸气组成的混合气体反应时,应先考虑Na 2O 2与CO 2的反应。
Na 2O 2具有强氧化性,能将具有还原性的物质氧化,注意相关反应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如将Na 2O 2投入Na 2S 、Na 2SO 3、NaI 、FeSO 4等具有还原性的溶液中)。
②Na 2CO 3Na 2CO 3+2HCl(过量)===2NaCl +CO 2↑+H 2ONa 2CO 3+HCl(不足)===NaCl +NaHCO 3Na 2CO 3+CO 2+H 2O===2NaHCO 3Na 2CO 3+Ca(OH)2===CaCO 3↓+2NaOH【注意】 向Na 2CO 3溶液中加入盐酸时反应分两步进行,首先生成NaHCO 3,然后是NaHCO 3与盐酸反应生成CO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