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及耐药检测与分析
支原体肺炎的病原菌耐药性与治疗策略
![支原体肺炎的病原菌耐药性与治疗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032d8a0c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83.png)
支原体肺炎的病原菌耐药性与治疗策略支原体肺炎是一种由支原体引起的呼吸道感染,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潜伏期短,易于传播。
然而,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支原体肺炎病原菌耐药性的问题日益突出,给临床治疗带来了挑战。
本文将探讨支原体肺炎的病原菌耐药性及其治疗策略。
一、支原体肺炎的病原菌耐药性支原体是一种革兰氏阴性细菌,它的耐药性主要通过基因突变和横向基因转移等途径获得。
目前,支原体对大部分常用的抗生素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性。
常见的耐药性包括对大环内酯类药物、四环素类药物、β-内酰胺类药物等的耐药。
二、支原体肺炎的治疗策略1. 联合治疗由于支原体病原菌耐药性的存在,单纯使用一种抗生素往往难以彻底消灭感染。
因此,联合用药成为支原体肺炎治疗的常规策略。
常用的联合方案包括大环内酯类药物与四环素类药物、大环内酯类药物与喹诺酮类药物的联合使用等。
2. 个体化治疗支原体肺炎的治疗方案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调整。
例如,对于儿童患者,可以考虑使用红霉素或者新型大环内酯类药物;对于孕妇患者,应谨慎选择药物以避免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
3. 加强感染控制除了药物治疗,加强感染控制也是支原体肺炎治疗的重要环节。
包括隔离患者、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避免与患者近距离接触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感染传播的风险。
4. 预防策略预防是最好的治疗。
良好的生活习惯、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饮食等可以提高身体免疫力,预防支原体肺炎的发生。
此外,接种相关疫苗也是预防支原体肺炎的有效手段。
综上所述,支原体肺炎的病原菌耐药性不容忽视,而且发展趋势令人担忧。
为了有效治疗支原体肺炎,提高治愈率,我们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条件和耐药性情况,采取合理个体化的治疗措施,并加强感染控制和预防措施。
此外,还需要加强对支原体肺炎病原菌耐药性的监测和研究,为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科学依据,以遏制支原体肺炎耐药性的进一步传播。
阿奇霉素耐药,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用药治疗
![阿奇霉素耐药,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用药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84d45e5d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a8.png)
阿奇霉素耐药,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用药治疗患者7 岁儿童,肺部感染,经验性予以阿奇霉素抗感染治疗疗效不佳,行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示肺炎链球菌、肺炎支原体,肺炎支原体显示为阿奇霉素耐药。
这种情况下,应该选择什么抗菌药物用于治疗?是否可以使用氟喹诺酮类药物?如何合理使用,又应该注意什么呢?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为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首选根据《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诊疗指南(2023 年版)》[1],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为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首选抗菌药物,包括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红霉素、罗红霉素和乙酰吉他霉素。
随着大环内酯类的广泛使用,近15 年世界范围内大环内酯类耐药率均不断升高,亚洲地区更是高达90%~100%。
肺炎或炎症的程度是大环内酯耐药病例临床病程的重要决定因素。
在大环内酯耐药的病例中,轻症的患者也可能对大环内酯有反应,而在严重的情况下,可能需要替代有效的抗生素[2]。
哪些药物可以替代大环内酯类用于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其他治疗MPP 的替代抗菌药物主要包括以下两大类[1]:1、新型四环素类抗菌药物主要有多西环素和米诺环素,对耐药MPP 具有确切疗效,用于可疑或确定的肺炎支原体(MP)耐药的大环内酯类药物无反应性肺炎支原体肺炎(MUMPP)、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MMP)、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SMPP)治疗。
2、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对耐大环内酯类MPP 具有确切的疗效,用于可疑或确定MP 耐药MUMPP、RMMP、SMPP 治疗。
替代药物的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在儿童中使用四环素类或氟喹诺酮类药物时应考虑哪些安全问题?1、四环素类四环素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紊乱、食管炎、儿童牙齿变色,肝毒性、过敏少见[3]。
对矿化组织的亲和力导致其并入人体钙化组织,如牙齿、软骨和骨骼中。
由于这一重要的代谢特征,四环素类禁用于妊娠和8 岁以下的儿童。
与牙齿变色相关的因素包括剂量、治疗时间、牙齿矿化阶段和矿化过程的活动度[4]。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检验分析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检验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2448ddc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b8.png)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检验分析摘要:目的:探究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检验成效。
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1年10月在我院就诊并且接受治疗的100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将接受咽拭子肺炎支原体-DNA检测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在接受检验的患者中,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阳性检验率(44%)明显较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采用Kappa检验得出一致性检验值为0.566(P<0.01)。
结论:对于患有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疾病的患者采取咽拭子肺炎支原体-DNA检测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可以对患者的病情准确的进行判断,其中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验准确率要更胜一筹。
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需要严格把握标本取样部位和检验的时机。
关键词: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检验;分析结果引言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 Mp)是一种介于病毒和细菌之间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主要引起人类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 CAP)。
Mp感染时,除了造成呼吸道局部损伤,引起支气管炎、咳嗽咳痰、气喘、发热等症状外[1],还可累及心血管、神经、消化、血液、肌肉骨骼等多个系统[2], 甚至威胁患者生命。
由于Mp感染引起的临床症状不典型,缺乏特征性,难以与病毒性和细菌性呼吸道感染相鉴别[3],因此其诊断常采取实验室检查方法,主要分血清学检测和病原学检测两大类[4]。
如肺炎支原体-DNA检测、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hemiluminescentimmunoassay,CLIA)等。
传统分离培养检验方法实验要求高,花费时间较长,容易影响到诊断效果,延误治疗时间[5]。
为此,本文将在收治的患儿中应用肺炎支原体-DNA检测和CLIA两种检验方法进行分析,针对其诊断价值做出以下详细的研究报告。
一、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21年8月至2021年10月在我院就诊并且接受治疗的100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支原体肺炎的药物耐药性与治疗策略
![支原体肺炎的药物耐药性与治疗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5992e328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3bddf77.png)
支原体肺炎的药物耐药性与治疗策略支原体肺炎是由支原体引起的一种呼吸道感染疾病,常见于婴幼儿和年轻儿童。
药物耐药性是支原体肺炎治疗中的一大挑战,因此,针对支原体肺炎的治疗策略需要综合考虑药物的选择及使用方式。
本文将就支原体肺炎药物耐药性的发生原因以及治疗策略进行探讨。
一、药物耐药性的原因药物耐药性的发生主要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1. 不规范的使用药物:长期、过量或间断使用抗生素,容易导致支原体产生耐药基因,从而引发药物耐药性。
2. 抗生素的滥用:抗生素在医学上是一把双刃剑,滥用或不适当使用抗生素不仅无法达到治疗效果,还可能加大细菌对抗生素的抵抗力,促使细菌产生耐药性。
3. 细菌基因变异:支原体是革兰氏阴性菌,其基因组具有相当高的可变性,这也是药物耐药性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治疗策略针对支原体肺炎的药物耐药性,应该制定合理的治疗策略,以提高治疗效果。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治疗策略:1. 合理使用抗生素:根据细菌的耐药情况,选择敏感性较高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同时,应遵循抗生素的使用原则,如准确计算剂量、遵循用药时机等。
2. 综合治疗方案:考虑到支原体的多重耐药性,单一抗生素治疗的效果可能有限。
因此,综合治疗方案可以采用不同机制的抗生素联合使用,以增加疗效。
3. 个体化治疗:针对不同病例,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根据耐药性、年龄、免疫状态等因素进行调整。
此外,在治疗中需要进行中期疗效评估,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4. 加强预防与控制:预防措施包括儿童接种疫苗、加强个人卫生、避免感染源等。
此外,加强感染控制措施,提高医院和社区的感染控制意识,有助于减少支原体肺炎的发生。
三、未来研究方向针对支原体肺炎的治疗,还存在一些挑战和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方向:1. 发展新型抗生素:面对耐药性的挑战,研发新型抗生素可以是一种解决方案。
活性强、适应范围广的新型抗生素有可能提高对支原体肺炎的治疗效果。
2. 提高抗生素的使用规范:加强医学人员对抗生素的合理使用的培训和教育,促使医生养成合理、规范的抗生素使用习惯。
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检验与结果分析
![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检验与结果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63a868c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0869371.png)
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检验与结果分析【摘要】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感染疾病,容易在儿童中传播。
本文旨在介绍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检验方法、结果分析、症状表现和并发症、治疗方法以及预防措施。
通过检验与结果分析,可以及时明确诊断,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详细介绍了该感染的症状表现和治疗方法,提供了预防措施,帮助家长和医生更好地预防和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
强调了该感染的重要性,提出了未来研究方向,并对文章进行了总结,为读者提供了全面的信息和建议。
【关键词】肺炎支原体感染、儿童、检验方法、结果分析、症状、并发症、治疗方法、预防措施、重要性、研究方向、结论、预防措施1. 引言1.1 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背景介绍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感染病症,由肺炎支原体引起。
肺炎支原体是一种细菌样微生物,属于立克次体目,能够引起呼吸道感染、肺炎、支气管炎等疾病。
儿童是肺炎支原体感染的高危人群,因为他们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容易受到感染。
肺炎支原体感染通常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经过接触受污染的物品和直接接触传播。
儿童在集中的环境中,如幼儿园、学校等,感染的风险更高。
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症状通常包括发热、咳嗽、喉咙痛、流鼻涕等,有时还会伴随呼吸困难、胸痛等严重症状。
及早进行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检测对于治疗有重要意义。
目前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核酸扩增技术、免疫荧光检测等。
早期诊断可以有效减少疾病的传播,并及时采取合适的治疗措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对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认识和检测至关重要。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检验与结果分析的方法和意义,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准确、快速、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方案,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儿生活质量。
通过系统整理和分析相关文献和研究成果,探讨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症状表现、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为未来的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希望通过本研究,能够更深入了解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重要性,并为今后的研究提出有益的建议和方向,促进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减少疾病造成的不良影响。
儿童肺炎支原体培养及药敏分析
![儿童肺炎支原体培养及药敏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5654b02a21614791711286e.png)
4 ~6岁 1 3 5例 ,MP 阳性 2 3例 ( 1 7 . 0 %);7 ~1 2岁 2 7
例 ,MP 阳性 4例 ( 1 4 . 8 %) ;1 3~1 5岁 1 5例 , M P 阳性
l 例。
2 . 3 药敏 结果 ( 表 1 ) 药 物 包 括 四 环 素 类 、大 环 内酯 类
P > 0. 0 5) 。
1 ~2周 ,停 留 3 0 s 后 取 出,立 即送检 。所有 标本 均在使 用
抗菌 药物 之前采 集 。
2 . 2 不 同 年 龄 段 MP 感 染 情 况 2~ 1 2月 龄 6 8例 ,M P 阳性 6例 ( 8 . 8 %) ;> l ~3 岁2 7 5 例, MP阳性 6 8 例 ( 2 4 . 7 %) ;
耐药 性 的产生 。 【 关键 词】 肺 炎 支 原 体 ;儿 童 ;耐 药 性
肺炎支原 体 ( MP )是儿童急性 呼吸道感染 的常见病原 体之一 ,近年来发病率呈上 升趋 势 ,耐药性也随之增加 。为 了解 台州地 区儿童 MP感染 及耐药 情况 ,笔者 对来我 院儿 科就 诊的 5 2 0例疑 似 MP感染患儿 进行 MP培养及药敏 检 测 ,现将 结果 报道 如下 : 1 资料与 方法
MP是一类缺乏细胞壁 ,介于病 毒与细菌间 , 能在无生 命培 养基 中生 长繁殖 的最小 原核微 生物 。它广 泛存在于 自
然 界 中 ,经 飞 沐 传 播 ,主 要 侵 犯 呼 吸 系 统 ,引 起 的疾 病 以
橘红 色不变 为阴性 。药敏结果 判定 :每 种抗菌 药物均有 高
作 者 单 位 :3 1 8 0 2 0 浙 江 台 州 市 第 一 人 民 医 院检 验 科 ( 段 达
小儿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结果分析
![小儿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结果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c063801581b6bd97f19eaf0.png)
【 关键 词 】小 儿呼吸 道 感染 ;肺 炎支原体 抗体 IM;肺 炎支原体 抗体 IG g g
中图分类号:R 2 . 75 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7- 14(0 1 4 0 7- 2 6 1 8 9 21 )3- 30 0
D c mb r 0 V 1 , o3 围匝圜团围 硼固圃墨 ee e 1, o. N . 2 1 9 4
F 复合酶的主要成分 为溶葡萄球菌酶 以及 多种辅酶 ,溶葡萄球 菌 E 酶属于金属蛋 白酶 ,可通过 溶解 细菌细胞壁而杀灭细 菌。由于F 复 合 E 酶的杀菌机制 较为独特 ,且具有 纯生物特性 ,因而 不易导致耐药性 及 毒副作用 ,同时配以多种辅酶 ,使得其杀菌谱大为扩大… 。 本次研究 结果显示 ,F 复合酶对体检标本 常见微生物的杀菌 作用 E 均较强 ,与当前常用的抗菌药物相 比口l E , 3 ,F 复合酶的抗菌敏感率 均显 著升高 。如对 体检 标本分离 的5 株金黄色葡萄球菌 的药敏试验显示 , 0 F 复合酶对金 黄色葡萄球菌的敏感性与万古霉 素相似 ,均显著高于 其 E 他抗生素 ,另外 由于其较为独特 的杀 菌机制 ,可使金 黄色葡萄球 菌不 易产生耐药性 ,为治疗金黄色葡 萄球菌感染提供 了一 条确切有效 的新
支原 体是一类缺乏细 胞壁 ,形态上 呈高度多形性 ,在无生命培养 基中能生 长繁殖 的最小原核 细胞 型微生物 ,肺 炎支 原体是较为常见 的 引起呼吸道感染 的一种支原体 ,近年来对它引起呼 吸道感染的致病机 制、实验室检 测等较为关注 。流 行病学特点为 患者 及肺炎支原体携 带
W l ah型洗板机 S et 型酶标 仪. e W s4 l pc an rr 1 . 4检测试 剂
儿童支原体肺炎耐药基因检测及临床意义
![儿童支原体肺炎耐药基因检测及临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8b8ea888102de2bd97058825.png)
中国乡村医药·检验与影像·儿童支原体肺炎耐药基因检测及临床意义陆燕陈炳才吴鸣肺炎支原体(M P)是儿童时期社区获得性肺炎(C AP)最重要的病原体之一,支原体肺炎(MPP)占儿童CAP住院的10%~40%[1]。
本文观察我院住院的MPP 患儿咽拭子标本MP核酸检测及对大环内酯类药物耐药基因常见突变情况,比较耐药突变阳性与阴性患儿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重症MPP的发生情况。
1 资料与方法1.1 标本来源2015年4月至2016年11月我院儿科住院的MPP患儿181例。
其中男87例,女94例;年龄3个月至13岁,平均5岁;血清单次MP抗体滴度≥1∶160,或恢复期和急性期MP抗体滴度呈4倍及以上增高或减低。
排除原有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或获得性免疫功能缺陷、遗传代谢性疾病、先天性肺支气管疾病及营养不良者。
根据检测结果将患儿分为耐药突变阳性组与耐药突变阴性组。
1.2检测方法患儿入院后用无菌棉签适度拭抹咽后壁和两侧扁桃体部位,采样后迅速将拭子放入采样管中,旋紧管盖并密封,以防干燥。
由杭州美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检测标本中肺炎支原体核酸及对大环内酯类药物常见耐药基因突变位点。
检测到A2063G或A2064G点突变即为耐药基因阳性。
试剂盒为江苏默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检测仪器为ABI 7500实时荧光定量PCR仪,测序结果分析运用DNAM AN软件。
检测患儿血常规、C反应蛋白、肝肾功能、心肌基金项目:嘉兴市科技计划项目(2014AY21031-6)作者单位:314000 浙江嘉兴市第二医院儿科通信作者:吴鸣,Email:swa llow8158@ 酶、肺炎支原体抗体、痰培养、荧光病原体抗体、胸片等,并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胸部CT、心电图、胸腔B超等检查。
1.3 重症MPP诊断标准①明显气促或心动过速;②应用大环内酯类药物1周以上无效(持续腋温≥38.5℃或肺部影像学无好转甚至进展),或持续发热超过10天;③胸部影像学表现为大片状致密影,占据一个肺段或肺叶以上范围;④出现胸腔积液、肺不张、肺坏死或肺脓肿等肺内并发症;⑤出现严重低氧血症或合并其他系统严重损害。
小儿肺炎支原体培养及药敏试验分析
![小儿肺炎支原体培养及药敏试验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70ac661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62.png)
小儿肺炎支原体培养及药敏试验分析李健茹;陈世豪;邱仲柳【摘要】目的培养肺炎支原体(MP)并进行药敏试验,帮助鉴别诊断小儿肺炎病因并选择适合小儿的敏感药物进行治疗.方法对356例小儿肺炎患儿的咽拭子进行肺炎支原体鉴定培养并对9种抗生素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MP阳性55例,阳性率为15.4%,耐药性由高到低为罗红霉素(54.5%)>克拉霉素(32.7%)=阿奇霉素(32.7%)>虹霉素(21.8%)=加替沙星(21.8%)>克林霉素(20.0%)>乙酰螺旋霉素(9.1%)>司帕沙星(1.8%)>左氧氟沙星(0%).结论培养能对MP引起的肺炎进行确诊,临床治疗MP选择药物时,MP对药物的耐药性不容忽视,应该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药物,使病患得到正确及时的治疗,并减缓耐药株出现.【期刊名称】《中国医药指南》【年(卷),期】2011(009)003【总页数】2页(P32-33)【关键词】肺炎支原体;培养;抗生素;耐药性【作者】李健茹;陈世豪;邱仲柳【作者单位】广东省江门市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新会医院检验科,广东,江门,529100;广东省江门市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新会医院检验科,广东,江门,529100;广东省江门市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新会医院检验科,广东,江门,529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75+.2;R725.6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是我国急性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由口、鼻分泌物经空气传播。
临床多表现为咳嗽、发热、头痛、咽喉疼痛和肌肉酸痛等。
本文对356例少儿肺炎感染患儿进行肺炎支原体培养鉴定以及药敏试验,现将分析情况报道如下。
广东省江门市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新会医院2010年4月至8月收治的儿科住院及门诊呼吸道感染患儿356例,平均(6.2±1.9)岁,年龄最小的92d,年龄最大的14岁。
男孩226例,女孩90例。
取患儿咽拭子做液体培养基检测,试剂由陕西百盛园生物科技信息有限公司提供,对红霉素(ERY)、罗红霉素(ROX)、克拉霉素(CLA)、阿奇霉素(AZI)、乙酰螺旋霉素(ACE)、克林霉素(CLI)、左氧氟沙星(LEV)、加替沙星(GAT)、司帕沙星(SPA)9种药物进行药敏试验,操作及结果判读严格按试剂说明书进行。
肺炎支原体感染的遗传变异与耐药性分析
![肺炎支原体感染的遗传变异与耐药性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e1a6f12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3d.png)
肺炎支原体感染的遗传变异与耐药性分析肺炎支原体是一种常见的致病微生物,它可以引起人类和动物的肺炎、气管炎等呼吸道感染。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耐药性问题变得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了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治疗效果。
为了更好地理解肺炎支原体感染的遗传变异与耐药性之间的关系,本文将进行相关分析。
一、肺炎支原体的遗传变异肺炎支原体具有较小的基因组,但其遗传变异丰富。
通过基因重组、水平基因转移和突变等机制,肺炎支原体可以获得新的基因型和表型,从而使其在宿主中更好地适应和存活。
这种遗传变异的累积有助于肺炎支原体在人群中的传播和流行。
二、肺炎支原体的耐药性分析1. 抗生素耐药基因的检测肺炎支原体的耐药性主要通过基因突变或水平基因转移的方式获得。
通过PCR、测序等分子生物学方法,可以检测肺炎支原体中的耐药基因,从而评估其耐药性水平。
2. 耐药性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耐药性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与肺炎支原体的耐药性密切相关。
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等方法,可以研究耐药性相关基因的转录和翻译水平,进一步了解肺炎支原体的耐药机制。
3. 耐药性与遗传变异的相关性研究通过对肺炎支原体感染个体的基因组和耐药性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可以研究遗传变异与耐药性之间的相关性。
相关分析、群体遗传学和基因组学等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揭示肺炎支原体感染的遗传背景和耐药性的发展机制。
三、预防与治疗策略了解肺炎支原体遗传变异与耐药性的分析结果,对于制定有效的预防与治疗策略至关重要。
1. 加强监测与防控定期监测肺炎支原体的耐药性相关基因,及时了解其抗药性发展状况,加强对传染源的有效管理,减少感染的风险。
2. 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滥用和不当使用抗生素是减少肺炎支原体耐药性的重要措施。
临床上应该按照感染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并注意用药剂量和疗程的控制,以减少耐药性的发展。
3. 发展新型治疗方法基于对肺炎支原体遗传变异和耐药性的深入理解,我们可以探索开发新型的抗菌药物或治疗方法,以应对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挑战。
(2023年版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诊疗指南)解读
![(2023年版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诊疗指南)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1f179b97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85fe942.png)
影像学表现
• 影像学表现是临床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和评估预后的主要依据之一。 • 支气管血管周围纹理增粗、增多、支气管壁增厚,可有磨玻璃影、“树芽征”、小叶间隔增厚、网格影等。 • 肺泡炎性改变:依肺泡受累的范围而异,可有磨玻璃样阴影、斑片状、节段乃至大叶性实变,常见肺不张,可伴有肺门影增大,重者
可合并胸腔积液。 • 单侧病变较双侧多见,病灶内可伴或不伴支气管充气征,肺实变时呈现中-高密度阴影,实变面积越大、受累肺叶越多则密度越高。多
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 诊疗指南(2023年版)
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 《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诊疗指南(2023年版)》
指南制定背景: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是我国5岁及以上
儿童最主要的社区获得性肺炎(CAP)。轻症MPP经大环内酯类等 药物治疗预后良好,而部分MPP呈重症表现,个别发展为危重症, 若未及时识别和有效治疗,可有生命危险或遗留闭塞性支气管炎 等后遗症。近年来我国对MPP的研究取得较大进展,尤其在重症 MPP判断及治疗方面积累了较多证据
种形态、大小不等和密度不均的病灶可混合出现。可伴有黏液嵌塞征。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治指南(2023版) [EB/OL]. [2023-02-15].
可弯曲支气管镜下表现
• 支气管镜下表现与病程以及病情严重程度有关。 • 轻者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有小结节突起,管腔可有分泌物。 • 部分MUMPP、RMPP以及SMPP患儿支气管腔存在黏液栓塑形,可完全堵塞管腔,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治指南(2023版) [EB/OL]. [2023-02-15].
早期诊断
年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咳嗽突出
临床表现:肺炎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和咳嗽,当症状加重或出现其他症状时,常提示可能存 在并发症,应及时识别
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检出情况、特征分析及危险因素调查
![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检出情况、特征分析及危险因素调查](https://img.taocdn.com/s3/m/6a8f424d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ae.png)
要进一步细化研究以更准确地揭示其特征和危险因素。
需要加强与其他相关研究的合作和交流,以便更好地总结经验
03
和推广应用。
对临床实践的建议与指导意义
01
02
03
对于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应重视早 在治疗方面,应注意根据个体差异制 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提高治疗效 果和减少耐药性的产生。
迁延性期
若治疗不当或病情严重,病程可迁延数周至数月。
慢性期
部分患者病程长达数年,甚至转为慢性。
并发症发生情况
呼吸系统并发症
如支气管扩张、闭塞性细支气管炎 等。
心血管系统并发症
如心肌炎、心包炎等。
神经系统并发症
如脑炎、脑膜炎等。
其他并发症
如关节炎、皮疹等。
04
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危险 因素调查
调查方法与对象
近年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成为儿童健康的重要问题,因此对肺炎支原体感染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 意义。
研究目的与方法
研究目的
通过对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检出情况、特征进行分析,探究其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和治疗提供参 考。
研究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设计,收集相关病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和描述性分析。
可能与社会环境、季节变化、人口流动等多个因素有关。
检出影响因素分析
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检出受 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环境因素:如气候变化、空气 质量等都可能影响感染的传播 和检出率。
人口流动:如大量人口迁移、 旅游等也可能促进疾病的传播 。
社会因素:如社会经济地位、 卫生条件等也可能影响疾病的 检出和传播。
研究内容与结构
研究内容
本研究将对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检出情况、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 及预后等方面进行详细描述和分析。同时,通过对病例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探 究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危险因素。
96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情况及耐药性分析
![96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情况及耐药性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e476b7af242336c1eb95e7d.png)
( 责任校对 :成观星 )
[] Ln a ,B wig 7 innL o l n M,C i rs , t 1R sl e2 0 hl es e a eut ot 0 4 d J . s fh
9 6例小 儿肺 炎支 原体感 染情 况 及耐 药性 分析
邓文喻 王瑞琼 吴勇兵 张琳 张畅斌 陈国洋
h s ia o No e e , 01 oOc o e , 01 rMP c lu ea d MP’ d u e st i s yr p d MP i e t — o p t l r m v mb r 2 0 t t b r 2 f u t r n f 1o S r g s n i v t t t a i n i i ye b d i f c t n me i m. s l Amo g t e4 9 c s s 9 r f c e yMP t et tl o iie r t s2 .% , n s a i d u Re u t o s n 2 a e , 6we ei e td b ; h a st — a ewa 24 h n o p v a d iwa t 213 i l . 3 6 i ma e Amo gt e4 s a o si n e r s r gh d t eh g e t n i e c f _% n ma e 2 .% nf e l. n e s n o ey a , p n a ih s c d n eo fc i ni h n i h i MP i e t n o n c i r n 2 . %, i u h l e , 9 2 whl s mme a elwe t 1 . %; h r a ait a i e e c e w e p n ’ a d s mme ’ P d e r dt h h o s, 5 7 t e ew sas t i l f r n eb t e n s r g S n u t sc df i r
儿童大环内酯类耐药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治共识建议(完整版)
![儿童大环内酯类耐药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治共识建议(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9ddfdf68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a35c20d.png)
儿童大环内酯类耐药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治共识建议(完整版)肺炎支原体(M. pneumoniae)是导致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主要原因。
大环内酯类耐药肺炎支原体(MRMP)感染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反应不佳,经常导致发热时间延长、抗生素治疗时间延长、住院和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人数增加,以及接受糖皮质激素或二线抗生素治疗的患者比例明显增加。
《儿童MRMP 肺炎的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重点介绍了MRMP 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早期发现、实验室检查、抗生素使用原则、糖皮质激素和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的应用以及支气管镜检查的注意事项。
关于儿童MRMP的诊断和治疗,主要提出了以下建议。
MRMP肺炎的诊断➤MRMP 肺炎的临床特征虽然大多数肺炎支原体感染病例是轻度和自限性的,但一些患者可能发展为肺炎,严重者可能出现肺部和/或肺外并发症。
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MRMP 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往往低于大环内酯类敏感肺炎支原体(MSMP)肺炎患者。
MRMP 肺炎的初始症状、实验室检查结果和影像学表现与MSMP 肺炎相似。
不过,与MSMP 肺炎相比,MRMP 肺炎往往表现为长时间发热,需要更长时间的抗生素治疗以及更高的抗生素转移率和皮质类固醇需求。
➤MRMP肺炎的早期识别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者如果在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3 天后仍有发热或病情恶化,应密切监测MRMP 的可能性。
血清乳酸脱氢酶(LDH),D-二聚体和其他炎症标志物可能具有一些MRMP 肺炎的早期预测价值;不过,仅凭个别实验室标志物、临床症状、胸部影像学表现和支气管镜检查结果来确定肺炎支原体耐药性是不可靠的。
➤确诊MRMP 的实验室方法建议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荧光探针技术检测肺炎支原体大环内酯类耐药相关的点突变,快速诊断MRMP。
在有条件的医疗单位,建议进行肺炎支原体体外培养和药敏试验,分析肺炎支原体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
MRMP肺炎的治疗➤抗生素治疗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是治疗MPP 的首选药物。
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病毒变异与耐药性分析
![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病毒变异与耐药性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6e23578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bc.png)
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病毒变异与耐药性分析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是一种常见的致病菌,可以引起上呼吸道感染和肺炎。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肺炎支原体对药物的耐药性问题日益突出。
本文将对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病毒变异和耐药性进行分析。
1. 肺炎支原体的病毒变异肺炎支原体是一种变异性强的细菌,其基因组含有大量重复序列和高变异基因。
这些特点使得肺炎支原体的基因组在不同株系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导致其对抗生素的敏感性不同。
近年来,研究发现肺炎支原体的基因组中存在多个基因重组事件,这些基因重组对于病毒的变异和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2. 肺炎支原体耐药性的发展趋势随着广谱抗生素的大量使用,肺炎支原体对药物的耐药性逐渐增强。
目前,肺炎支原体对大多数β-内酰胺类抗生素产生了耐药性。
此外,肺炎支原体对宏观螺环内酯类抗生素也有一定的耐药性。
耐药性的发展主要是由于病原菌的基因突变导致药物靶位点的结构改变或增加耐药基因的表达。
3. 肺炎支原体耐药性的机制肺炎支原体的耐药性主要通过以下机制实现:(1) 靶标位点突变:药物通过与肺炎支原体的靶标位点结合达到杀菌作用,当靶标位点发生突变时,药物与之结合的亲和力下降,从而导致耐药。
(2) 药物进出口变化:肺炎支原体通过调控药物的进出口通道,降低药物的内在疗效。
这种机制包括效应器甲氧西林酶和外膜蛋白D介导的药物外排。
(3) 增加耐药基因的表达:肺炎支原体可以产生结合抗生素的酶,从而分解抗生素并增加耐药性。
4. 肺炎支原体耐药性的监测与防控为了及时了解肺炎支原体耐药性的变化趋势和监测耐药菌株的流行情况,建立有效的耐药性监测体系非常重要。
目前,常用的监测方法包括药敏试验、拮抗试验和分子生物学方法。
此外,加强对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和推广新型抗菌药物的研发也是有效防控肺炎支原体耐药性的手段。
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病毒变异与耐药性是当前医学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
了解肺炎支原体的病毒变异和耐药机制,对于制定有效的抗感染策略和防控耐药菌株的传播具有重要价值。
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特点及耐药分析
![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特点及耐药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d960ee5482fb4daa48d4b97.png)
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特点及耐药分析摘要: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特点及耐药性,从而为合理用药提高依据。
方法:通过数据调查分析的。
方法:对我院儿童感染肺炎支原体者进行血清学肺炎支原体IgM抗体(MP-IgM)检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对基层医疗机构常用的抗生素阿齐霉素,红霉素,罗红霉素进行耐药性分析。
结果:500例血清样本中,阳性标本129例,阳性率为25.8%。
分组使用抗生素治疗一个疗程,观察结果,其中对受试药物的耐药组依次为阿奇霉素(27.9%)红霉素(14%)罗红霉素(11.6%)。
结论:基层中儿童MP感染率较高并且大环内酯类药耐药率高,临床应重视药敏分析,切勿滥用抗生素。
对于儿童感染MP应该加强实验室检测,基层医疗机构根据实验室诊断合理用药十分重要。
关键词:儿童;肺炎支原体;耐药分析;中图分类号: R725.6 文献标识码:A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 MP)是Eaton等首次于1944年从一位原发性非典型肺炎患者的痰标本中分离发现的。
它是全球各年龄段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可引起上呼吸道感染、气管炎、支气管炎、细支气管炎、社区获得性肺炎等,并可能与支气管哮喘的发生和急性发作相关。
MP感染一般呈自限性过程,预后良好,但近年来越来越多报道发现重症与难治性MP肺炎呈上升趋势,部分患儿甚至出现严重致命并发症。
MP主要通过粘附宿主细胞、胞内定殖、细胞毒作用及免疫反应等方式致病,但其确切的致病机制包括肺外表现的发生机制仍有待进一步研究阐明。
[1].至于MP的致病性尤其是对儿童的致病性,我科于2014年收集门诊病儿500例进行试验,并联合临床医生分组进行耐药性分析。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1.1.1标本来源 500例血清样本来自我院门诊感染患者。
1.1.2试剂潍坊市康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肺炎支原体IgM抗体检测试剂盒(胶体金法)1.2 方法1.2.1血清学试验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以及产品说明书进行试验。
天津地区肺炎患儿肺炎支原体耐药检测及分析
![天津地区肺炎患儿肺炎支原体耐药检测及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c7a4520e2bd960590c677a6.png)
H o s p i t a l i z e d wi t h P n e u mo n i a i n T i a n j i n
X U Q i a o ‘ , L I N S h u x i a n g , G U O We i 2 HO U X i a o j u , WA N G We i 2 , P E N G L i n T i a n i f n Me d i c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 T i a n j i n 3 0 0 0 7 0 , C h i n a ; 2 T i a n j i n C h i l d r e n ' s H o s p i t a l 【 A b s t r a c t 】 0 b j e c t i v e T o s t u d y t h e c h a r a c t e r i z a t i o n a n d mo l e c u l a r me c h a n i s ms o f m a c r o l i d e - r e s i s t a n t m y c o p l a s m a p n e u mo n i a e( MP ) i n c h i l d r e n h o s p i t a l i z e d w i t h p n e u mo n i a i n T i a n j i n . Me t h o d s A t o t a l 2 3 7 o f a l v e o l a r l a v a g e l f u i d s p e c i — m e n s w e r e c o l l e c t e d f r o m c h i l d r e n w i t h p n e u mo n i a h o s p i t a l i z e d i n T i a n j i n c h i l d r e n ’ S h o s p i t a l f r o m O c t o b e r 2 0 1 0 t o D e c e m-
289例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及其耐药情况分析
![289例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及其耐药情况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f522058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f1.png)
289例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及其耐药情况分析苏蓓【期刊名称】《海南医学》【年(卷),期】2015(000)001【摘要】目的:分析我院呼吸道感染患儿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感染情况及其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
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科治疗的289例呼吸道感染患儿为研究对象,记录静脉血检测MP抗体IgM阳性率,并对阳性患儿进行痰培养鉴定,观察并记录药敏试验结果。
结果289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咽拭子支原体培养检测阳性75例(26.0%),低于1岁、1~3岁、3~6岁、6~12岁呼吸道感染患儿支原体培养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MP对强力霉素、美满霉素、阿奇霉素、左氧氟沙星、司帕沙星敏感性较高,而对交沙霉素、克拉霉素、罗红霉素、氧氟沙星呈不同程度的耐药。
结论呼吸道感染患儿MP感染率较高,应进行痰培养及药敏试验,选用敏感抗生素,减少耐药株出现。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distribution of children Mycoplasma pneumonia (MP) infection in our hospital,and to analyze the drug resistance of MP. Methods From January, 2011 to December 2013, 289 chil-dren with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were selected in our hospital. MP-IgM test and sputum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or MP cultivation identification and drug sensitive test was conducted. Results Among 289 children with respiratory in-fection, 75 cases of MP-IgM test were positive with a positive rate of 26.0%.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positive rate of MP Ig-M among children of≤1 years old, 1~3 years old,3~6 years old, and 6~12 years old (P>0.05). Drug sensitive test showed that MP was sensitive to doxycycline, minocycline, azithromycin, levofloxacin, and sparfloxacin and insensitive to josamycin, clarithromycin, roxithromycin and ofloxacin. Conclusion With higher in-cidence of children MP infection, MP-IgM test, sputum samples culture and drug sensitivity test should be taken in time to reduce the drug resistance.【总页数】3页(P114-115,116)【作者】苏蓓【作者单位】广州市番禺何贤医院儿科,广东广州 5114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25.6【相关文献】1.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及耐药情况 [J], 蔡丽婉;曾盛山2.淄博地区921例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及耐药情况分析的研究 [J], 朱斌;张素梅3.梅州地区2010-2014年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及耐药情况分析 [J], 李舟文;肖光文;张国雄;徐美兰;乔亚峰;曾令斌4.435例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及其耐药情况研究 [J], 王葭5.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及耐药情况研究 [J], 张素峰;杨冬仙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及耐药检测与分析? 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及耐药检测与分析* ·论著· 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及耐药检测与分析* 刘调侠1 张晓瓒2 李延琴1 (铜川市妇幼保健院1.儿科;2.检验科,陕西铜川727007) 【摘要】目的分析肺炎患儿中肺炎支原体(MP)的感染及耐药情况,并探讨其临床特点及基因分型特征,为临床合理选择抗生素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铜川市妇幼保健院儿科以发热、咳嗽等呼吸道症状首诊确定MP感染的住院患儿120例。
通过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体外培养及核酸检测了解肺炎支原体感染状况,测定多种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值),分离出耐药菌株。
根据药敏试验鉴定结果分为耐药组(n=98)和非耐药组(n=22),比较耐药组与非耐药组患儿临床特征;将耐药组98例患儿依据初选抗生素种类分为初选阿奇霉素或红霉素组(n=78)和初选头孢或青霉素类(n=20),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特点。
将耐药菌株的23SrRNA基因序列与标准珠相比对,研究耐药菌株的23SrRNA基因突变位点。
结果120例经临床诊断为MP肺炎的患儿中,98例体外药敏试验结果提示为耐药支原体肺炎,对大环内酯类药物高度耐药。
耐药组发热时间、住院时间及给予大环内酯类药物(阿奇霉素)后发热时间均较非耐药组长(PP>0.05)。
耐药组与非耐药组之间预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P 【关键词】肺炎支原体;感染;儿童;耐药机制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是患儿急性上、下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之一。
研究表明,肺炎支原体肺炎具有年龄分布特征和季节性,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发病率差别较大。
儿童MP感染主要以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为主;近年来关于MP耐药现象的报道较多[1]。
本研究通过对铜川地区住院肺炎患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及耐药检测与分析,以期对临床MP肺炎的诊治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收集本院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以发热、咳嗽等呼吸道症状首诊确定MP感染的住院患儿120例,其中男性患儿64例(53.33%),女性患儿56例(46.67%)。
MP肺炎诊断标准依据《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7版诊断标准,有发热、持续剧烈咳嗽、肺部啰音等呼吸道症状及体征,伴胸部影像学单侧或双侧异常改变,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肺炎支原体抗原阳性,青霉素或头孢类抗生素治疗无效,病程初期未发现其他病原感染的证据。
排除标准:①体液和细胞免疫异常。
②正在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
③既往患支气管哮喘、反复呼吸道感染、先天性或继发性免疫抑制或缺陷、肾脏或肝脏疾病、心血管疾病及结缔组织疾病等,既往1个月内接受住院治疗。
④既往有重症肺炎病史仍未痊愈。
⑤病历资料不完整。
纳入本研究的病例均已获患儿家属知情同意。
依据是否耐药分为耐药组(n=98)和非耐药组(n=22);依据98例耐药支原体肺炎按初选抗生素种类分为初选阿奇霉素或红霉素组(n=78)及初选头孢或青霉素类抗生素组(n=20)。
1.2 方法1.2.1 主要仪器及试剂TGL-16G型台式高速离心机、Bio-rad公司Opticon 2 PCR扩增仪、GeneAmp PCR System9600、HB-100型电热恒温水槽、ELX-800酶标仪、Milli-Q纯水系统、DNP-9052型电热恒温培养箱、PCR扩增试剂、MP-IgM检测试剂盒、DNA提取试剂盒、MP快速液体培养基、MP标准株MP-129。
1.2.2 标本采集所有患儿在入院后24 h内完成标本的采集,抽取外周血2 ml用于ELISA法检MP-IgM抗体,用无菌生理盐水浸湿的无菌咽拭子适度用力刮拭患儿咽后壁,标记后行MP培养和MP-PCR 检测。
1.2.3 检测方法①酶联免疫吸附法试验(ELISA)检测MP-IgM抗体:按照深圳博卡生物有限公司提供的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及结果的判定。
②MP快速液体培养法:液体培养基在使用前置于4 ℃保存,用时移至室温待培养基融化后使用。
应注意MP对热和干燥敏感,取材后应立即接种,若置于转运培养基中,4 ℃能保存72 h。
所有患儿采取标本前用温水漱口,然后用无菌生理盐水浸湿的咽拭子在患儿口腔咽后壁捻转数次,60 min内送至实验室,小心取出棉拭子,置于含培养基的小瓶中,揽动棉拭子数次,再把棉拭子对着瓶壁,尽量挤压出其中液体,取出棉拭子弃至医疗垃圾桶中。
盖上瓶塞,置37 ℃恒温箱中培养24~48 h即可观察结果,待培养基颜色由红转黄且无明显沉淀物时,判断为肺炎支原体培养阳性。
利用九种抗生素的高低浓度在体外对微生物生长的抑制作用,对微生物作耐药性进行分析,采用珠海市银科医学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MP 培养药敏试剂盒,严格按说明书进行操作。
③肺炎支原体PCR检测:向咽拭子中加入4倍体积的生理盐水,用1 ml移液器反复吹打后置4 ℃冰箱。
用移液器混匀后吸取1~1.5 ml离心管中。
12 000 rpm离心5 min 后弃上清;在沉淀中加入50 μL的DNA提取液充分混均。
100 ℃恒温处理10 min;12 000 rpm离心5min后保存于-20 ℃冰箱中备用。
2×缓冲液10.0 μL,10.0 μmol/L 的引物P3 1.0 μL,10.0 μmol/L 引物P4 1.0 μL,模板DNA 1.0 μL,ddH2O 7.0 μL。
反应条件及循环:93 ℃变性2 min;95 ℃ 1 min,50 ℃ 1 min,72 ℃ 1 min,35个循环;75 ℃延伸5 min。
荧光测定PCR产物采用胶回收试剂盒回收,采用T Easy载体连接体系克隆,4 ℃连接过夜。
转化感受态细胞,蓝白斑筛选。
采用Blast功能进行序列分析,挑选测序结果一致的克隆提取质粒备用。
巢式PCR:2×缓冲液10.0 μL,40×Assay Mix(含P3,P4,T3和T4各0.5 μL),DNA模板1.0 μL,ddH2O 7.0 μL,总体积20.0 μL。
反应条件及循环:95 ℃ 1 min,92 ℃ 15 s;60 ℃ 1 min,40个循环。
收集扩增前,扩增时,扩增后荧光信号,采用SDS 软件获得标准曲线。
④肺炎支原体核糖体23s全序列分析:利用外引物MN23SDVF、MN23SDVR和巢式引物MN23SF1812、MN23SR2152进行扩增,PCR产物采用双向测序。
测得序列与NCBI已登录的MP标准珠MP129 23SrRNA基因相比对。
产物由华大基因科技有限公司进行测序。
采用DNAstar软件与肺炎支原体M129(GenBank Accession No.X68422)进行序列比对分析。
1.3 观察指标1.3.1 记录患儿的一般临床资料性别、年龄、住院天数、发热时间、呼吸道症状持续时间、初起选择抗生素的种类、病程中更换为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时间,使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后发热时间、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使用时间等。
1.3.2 记录相关辅助检查结果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比例、C反应蛋白、血沉、肺炎支原体抗体结果、咽拭子肺炎支原体PCR结果、肺炎支原体培养结果及MIC值等,胸部影像学表现及影像学指标好转时间。
1.3.3 疗效判断疗效分痊愈,显效,进步,无效4级。
痊愈:初始治疗2周内体温、呼吸道症状及体征正常,实验室检查血象、CRP均恢复正常;显效:体温呈下降趋势,但呼吸道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均未完全恢复正常;进步:体温不退,但呼吸道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中至少有一项改善;无效:体温不降,呼吸道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无改善,或一度改善又恶化。
1.4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非正态分布资料采用非参数检验。
P 2 结果2.1 一般资料120例经临床诊断为MP肺炎的患儿中,血清MP-IgM抗体检测均为阳性。
113例咽拭子肺炎支原体PCR 检测阳性;其余7例PCR检测阴性,PCR检测阴性者咽分泌物支原体培养阳性。
咽分泌物支原体培养阳性者为101例。
98例体外药敏试验结果提示为耐药支原体肺炎,对大环内酯类药物高度耐药。
体外药敏实验结果见表1。
表1 120例MP肺炎患儿感染样本的药敏试验结果(MIC值,mg/L)Table 1 Drug sensitivity test in children with MP pneumonia samples菌株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四环素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加替沙星莫西沙星米诺环素耐药株64~25616~25664~2560.125~0.50.25~0.50.5~1.00.032~0.0640.016~0.0640.0125~0.5非耐药株0.0040.0040.0040.250.250.50.0320.0320.06 2.2 MP肺炎耐药组与非耐药组临床特点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表现及检验结果显示,耐药组发热时间、住院时间及给予大环内酯类药物(阿奇霉素)后发热时间均较非耐药组长(PP>0.05),见表2。
2.3 初选阿奇霉素或红霉素组和初选头孢或青霉素类抗生素组临床特点比较初选头孢或青霉素类抗生素组20例,治疗中更改为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药物的平均时间为病程第(5.2±1.8) d。
两组比较后发现在呼吸道症状持续时间、使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后发热时间、白细胞计数等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2 支原体肺炎耐药组与非耐药组临床特点比较±s) Table 2 Clinical features of resistant group andnon-resistant group 临床指标耐药组(n=98)非耐药组(n=22)P年龄(岁)8±37±40.518发热时间(d)11±48±50.007呼吸道症状时间(d)18±516±40.085WBC(×109/L)7±48±40.176中性粒细胞比例0.68±0.740.61±0.830.457CRP(mg/L)11.01±18.2313.0±20 .610.972ESR(mm/h)25±1322±140.682胸部影像所见好转时间(d)14±313±50.661住院时间(d)12±38±40.001ML总疗程10±39±50.438用ML后发热时间(d)8±36±40.042 2.4 耐药组与非耐药组患儿预后比较耐药组与非耐药组之间预后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P 表3 初选不同抗生素治疗的耐药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特点±s) Table 3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hildren with different antibiotics resistance of mycoplasma pneumonia primaries 临床指标初选抗生素为阿奇霉素或红霉素(n=78)初选抗生素为青霉素类或头孢类(n=20)P年龄(岁)8±28±50.237发热时间(d)10±611±60.681呼吸道症状时间(d)19±517±40.046WBC(×109/L)6±411±60.000中性粒细胞比例0.65±0.750.71±0.810.262CRP(mg/L)10.98±16.2311.51±2 0.610.074ESR(mm/h)26±1323±140.922胸部影像所见好转时间(d)14±314±40.939住院时间(d)13±311±40.159ML总疗程10±310±50.249用ML后发热时间(d)9±35±40.009 表4 耐药组与非耐药组患儿预后比较Table 4 prognosis of resistance group and non-resistant group 预后耐药组(n=98)非耐药组(n=22)P痊愈30(30.61)14(63.64)①0.027显效39(39.79)6(27.28)进步20(20.41)1(4.54)无效9(9.19)1(4.54) 注:与耐药组比较,P 2.5 肺炎支原体核糖体23S rRNA全序列分析约90%耐药MP株发生了2063位A→G(A2063G)的突变,少数MP耐药株发生了A2064G(约5%)、A2063C、C2617G/A 的突变,而且A2063G/C和A2064G 的突变能引起MP 对红霉素产生高水平耐药,并对其他大环内酯类发生交叉耐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