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调整
会计调整与账务处理
会计调整与账务处理会计调整是指在编制财务报表过程中,对已有的会计凭证、账务记录进行修正和调整,以反映真实、准确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会计调整是财务报表编制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本文将从会计调整的定义和目的、调整的对象和方法、调整的程序和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会计调整的定义与目的会计调整是指对账务记录和会计凭证进行修正和调整的过程,通过调整,使财务报表能够反映企业的真实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会计调整的目的在于补充、更正和调整原有会计记录,从而达到真实、完整和准确地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目标。
二、会计调整的对象和方法1. 会计调整的对象会计调整的对象包括账务记录和会计凭证。
账务记录是企业按照会计原则和会计准则进行操作所留下的原始记录,而会计凭证则是企业内部或外部的凭证,用于记录重要的会计交易和事项。
2. 会计调整的方法会计调整的方法主要包括纠错和补充。
纠错是指对发现的错误进行修正,使账务记录和会计凭证符合会计原则和会计准则的要求。
补充是指对会计凭证不完整或缺失的情况进行补充,以保证账务记录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三、会计调整的程序与注意事项1. 会计调整的程序会计调整的程序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检查会计记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发现错误和遗漏;2) 分析和确认需要进行调整的项目和金额;3) 编制调整凭证,将调整金额记录到相应的会计科目中;4) 进行调整分录的审核和复核;5) 将调整后的账务记录与原始记录进行对照,确保调整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 会计调整的注意事项在进行会计调整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严格按照会计准则和会计政策进行调整;2) 调整金额要有足够的依据和证明,避免主观随意性;3) 调整的参考依据要准确、可靠,并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4) 调整凭证要完整、规范,确保记录清晰、易于查找。
四、会计调整与账务处理的实践案例为更好地理解会计调整与账务处理的实践操作,以下以公司的固定资产折旧计提为例进行说明。
会计科目调整科目调整的目的方法和会计处理
会计科目调整科目调整的目的方法和会计处理会计科目调整是企业在日常经营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了解会计科目调整的目的、方法和会计处理,本文将从这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会计科目调整的目的会计科目调整是指对已设定的会计科目进行修订、调整或重新规划的过程。
其目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适应经营变化:随着企业经营环境的不断变化,会计科目也需要不断调整来适应新的经营需要。
比如,企业转型升级、产品结构调整时,会计科目需要相应调整,以反映新的经营状况。
2. 提高信息披露质量:会计科目调整有助于提高财务报表的信息披露质量。
通过调整科目,可以更准确地反映企业的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为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利益相关者提供更可靠的财务信息。
3. 规范会计核算:会计科目调整可以帮助企业规范会计核算,加强内部控制。
通过对科目进行调整,可以确保会计处理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会计准则,提高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二、会计科目调整的方法会计科目调整的方法有多种,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1. 科目合并:将相对冗余或重复的科目进行合并,减少科目数量,提高会计处理效率。
比如,将“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两个科目合并为“应收款项”。
2. 科目拆分:将一个较为复杂的科目拆分为若干个相关性较强的子科目,以提高会计处理的精细程度。
比如,将“设备采购费用”拆分为“设备购置费”和“相关税费”。
3. 科目调整:在原有科目基础上进行适当修改,以反映企业实际情况。
比如,调整“固定资产折旧”科目的折旧年限,使其更加符合实际使用情况。
三、会计处理的原则在进行会计科目调整时,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 确保一致性:会计科目调整应该保持与过去的会计处理一致,以保证财务信息的连续性和可比性。
如果需要对过去的会计处理进行调整,应该进行充分的解释和说明。
2. 合理性和公允性:会计科目调整应该合理、公允,能够真实、准确地反映企业的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
调整科目时应充分考虑企业实际情况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会计乱账调整的方法
会计乱账调整的方法会计乱账是指在进行账务处理过程中,因为各种原因出现错误,导致账目不符合真实的情况。
调整账务是为了纠正这些错误,使账目真实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会计乱账调整方法。
1.记账方向调整法:记账方向调整法适用于会计科目的方向出现错误的情况。
具体步骤如下:(1)找出错误的科目,判明错误的账目方向;(2)找出正确的对应科目;(3)通过借贷交换的方式,调整错误的账目方向,使其与正确的对应科目方向一致。
2.错账纠正法:错账纠正法适用于会计科目的发生额有错误或者遗漏的情况。
具体步骤如下:(1)找出错误或遗漏的发生额;(2)将错误或遗漏的发生额记在正确的会计科目上;(3)经过调整后,使账目与真实情况相符。
3.入股权益调整法:入股权益调整法适用于直接投资入股企业导致的权益变动的情况。
具体步骤如下:(1)找出会计科目中与该股权相关的错误或遗漏;(2)按照权益变动的情况,调整错误或遗漏的会计科目;(3)经过调整后,使账目与股权变动后的情况相符。
4.商誉调整法:商誉调整法适用于商誉的增加或减少导致的账务错误的情况。
具体步骤如下:(1)找出商誉增加或减少的错误账目;(2)根据商誉的变动情况,调整错误的账目;(3)经过调整后,使账目与商誉变动后的情况相符。
5.关联交易调整法:关联交易调整法适用于企业与其关联企业之间发生的交易导致的错误的情况。
具体步骤如下:(1)找出与关联企业相关的错误账目;(2)根据关联交易的真实情况,调整错误的账目;(3)经过调整后,使账目与关联交易的情况相符。
6.公允价值调整法:公允价值调整法适用于在资产和负债的确认、计量阶段中发生了误差的情况。
具体步骤如下:(1)找出错误的计量科目;(2)参考市场价格或专家评估的结果,调整错误的计量科目;(3)经过调整后,使账目与公允价值相符。
在进行会计乱账调整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调整会计账目应遵循真实、公允、准确的原则,确保调整后的账目能够准确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2.调整前应仔细审查乱账的原因,确保调整的方法和调整的金额都是准确的;3.在调整中要遵循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确保调整的账目能够符合会计准则的规定;4.调整后应及时记录并审计,确保调整后的账目能够真实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5.调整后应及时进行会计核对,确保调整后的账目能够正常使用。
会计调整中的典型案例分析与解决
会计调整中的典型案例分析与解决在企业的日常运营中,会计调整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
会计调整是指在编制财务报表时对原始数据进行修正,以确保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会计调整常常面临各种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通过分析几个典型案例,探讨会计调整中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首先,我们来看一个常见的案例:应收账款的坏账准备调整。
在企业经营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客户无法按时付款或者无力支付的情况。
这就需要企业根据实际情况,对应收账款进行坏账准备的调整。
然而,很多企业在进行坏账准备调整时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有些企业对坏账准备的计提标准不够明确,导致计提的坏账准备金额过高或过低;另一方面,有些企业在计提坏账准备时没有充分考虑到风险因素,导致坏账准备不足。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企业可以制定明确的坏账准备计提标准,并定期进行风险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调整坏账准备的金额。
其次,我们来看一个与存货相关的案例:存货跌价准备的调整。
存货是企业的重要资产之一,其价值的准确反映对企业的经营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由于市场供需变化等原因,存货的市场价值可能会下降,这就需要企业对存货进行跌价准备的调整。
在进行存货跌价准备调整时,企业往往面临两个问题。
一方面,有些企业对存货跌价准备计提的时机和金额把握不准确,导致计提过多或过少;另一方面,有些企业在计提存货跌价准备时没有充分考虑到市场供需变化的风险,导致准备不足。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企业可以建立完善的存货跌价准备计提制度,加强市场研究和风险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调整跌价准备的金额。
再次,我们来看一个与长期投资相关的案例:长期股权投资的减值准备调整。
在企业的投资活动中,长期股权投资是一种常见的投资方式。
然而,由于被投资企业的经营状况可能出现变化,投资价值可能会下降,这就需要企业对长期股权投资进行减值准备的调整。
在进行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调整时,企业常常面临两个问题。
一方面,有些企业对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的计提时机和金额把握不准确,导致计提过多或过少;另一方面,有些企业在计提减值准备时没有充分考虑到被投资企业的经营风险,导致准备不足。
会计调整知识点有哪些方法
会计调整知识点有哪些方法是指对企业已有的会计记录进行修正或调整,以确保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是会计工作中极为重要的一环,也是财务会计准则的核心内容之一。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知识点方法。
第一部分:资产与负债调整方法资产与负债调整主要是针对企业资产负债表中的项目进行修正。
其中,常见的调整方法包括:1. 摊销:对于一些长期资产和长期负债项目,企业需要按照一定的计算方法进行摊销。
比如,企业购买了一笔设备,该设备具有使用寿命,按照相应的摊销方法对其逐年计提摊销费用,从而使其在资产负债表上呈现出真实的价值。
2. 减值准备:企业需要对潜在的亏损进行预期,并在财务报表中计提相应的减值准备。
比如,企业对于存货进行了减值准备,认为其市场价值低于成本价值时,需要计提相应的减值准备。
3. 重估:企业可能会对某些长期资产进行重估,调整其价值。
重估旨在确保财务报表反映出具体资产的真实价值。
比如,企业对房产进行了重估,将房产的市场价值更新到资产负债表上。
第二部分:收入与费用调整方法收入与费用是企业利润表中的核心内容,因此,确保其准确性和真实性也是的重要内容。
在这部分,常见的调整方法包括:1. 预收与预付款项:当企业接受了一笔预付款或预收款时,需要将其进行调整。
预付与预收款的调整过程中,需要将预付或预收款从收入或费用中剔除,在合适的时间点进行确认。
2. 非货币性交易:企业可能会进行一些非货币性交易,如以公司股票或其他资产支付员工薪酬。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需要将这些非货币性交易按照公允价值进行调整,确保财务报表反映出真实的交易情况。
3. 成本匹配原则:在利润表编制过程中,需要将相关成本与对应的营业收入进行匹配,以确保企业的报表反映出真实的盈利情况。
这就意味着,在报表编制过程中,可能需要将一部分费用进行调整,将其归入相应的收入科目。
第三部分:应税所得调整方法企业计算所得税时,需要对所得利润进行调整,以计算应纳税所得。
常见的调整方法包括:1. 非税收入和非税收支的调整:企业在所得利润中可能会存在一些非税收入和非税收支,如政府补助、捐赠等。
会计调整报告范文
会计调整报告范文一、引言会计调整报告是会计工作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它记录了对财务报表进行调整的过程和结果。
本文将通过范例来介绍一个标准的会计调整报告的写作方法和内容要点。
二、报告背景某公司在编制财务报表时,发现有一些项目需要进行调整,以准确反映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经过会计部门的核实和分析,下面是调整报告的详细内容。
三、调整项目及原因1. 坏账准备调整根据公司的信用销售政策,销售给客户的货款一般在一定期限内收回。
然而,由于某些客户无法按时支付货款,公司需进行坏账准备的调整。
根据审计部门的核实,确定了一些账款已经无法收回,需要计提坏账准备。
2. 存货减值调整公司的存货价值可能会受到市场行情和销售情况的影响。
根据最新的市场调研数据和销售预测,公司对某些存货进行了评估,并认定其价值已经下降。
因此,需要对存货进行减值调整。
3. 长期待摊费用调整公司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内,为了降低成本并提高效益,进行了一些长期待摊费用的支付。
然而,这些费用并不是立即发生的,而是在未来一段时间内逐渐发生。
因此,需要对这些费用进行调整,反映其实际发生情况。
四、调整方法和金额1. 坏账准备调整根据审计部门提供的数据,公司需要计提坏账准备10,000元,以反映无法收回的账款。
具体计算公式如下:坏账准备调整金额 = 销售账款余额× 坏账率2. 存货减值调整根据市场行情和销售预测,公司认定某些存货的价值已经下降,在财务报表中需要进行存货减值调整。
具体计算方法如下:存货减值调整金额 = 存货成本价值 - 预计销售收入3. 长期待摊费用调整根据实际发生情况,公司对长期待摊费用进行了调整。
具体计算方法如下:长期待摊费用调整金额 = 预计未来发生费用 - 已支付费用五、调整结果和影响1. 坏账准备调整通过计提坏账准备,公司能够更准确地反映账款的实际收回情况,避免虚增收入和资产,保证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2. 存货减值调整存货减值调整可以准确反映存货的实际价值,避免将已经贬值的存货计入成本,影响成本核算和利润计算的准确性。
《会计调整》课件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2. 将该影响数调整列报当期期初留存收益。
适用范围:适用于会计政策变更和会计估计变更的情况 。
1. 在当期期初确定会计政策变更或会计估计变更的影 响数。
3. 对未来期间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不进行调整。
追溯重述法
定义
追溯重述法是指在发现前期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时,视同该项交易或事项初 次发生时即采用新的会计政策,并以此对财务报表相关项目进行更正的方法。
01
02
03
04
资产类科目
用于记录企业资产的价值变动 ,如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
负债类科目
用于记录企业负债的变动情况 ,如应付账款、长期借款等。
所有者权益类科目
用于记录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变 动,如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等
。
损益类科目
用于记录企业收入和费用的变 动,如主营业务收入、管理费
用等。
会计分录的编制
未来适用法
未来适用法是指对新的会计准则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变化,在 未来的财务报表中进行相应的调整,而不追溯调整前期报表 。未来适用法适用于不影响前期财务报表的准则变化,仅对 未来的报表产生影响。
02
会计调整的常见情 形
政策性会计调整
政策性会计调整是指由于企业执行国家或有关部门发布的相关会计政策发生变化, 需要对原有的会计处理进行相应的调整。
适用范围
适用于发现前期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的情况。
追溯重述法
处理步骤 1. 比较发现重大错报前后的财务报表,确定重大错报金额。
会计的调整是指在编制财务报表时对账务处理进行校正和补充
会计的调整是指在编制财务报表时对账务处理进行校正和补充会计的调整是指在编制财务报表时对账务处理进行校正和补充。
这个过程是为了确保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会计准则下,会计的调整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校正和估计。
一、校正调整校正调整是指对已有的会计记录进行修正以准确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这些调整通常基于以下几个原因:1. 会计政策变更:会计政策变更指企业对会计政策进行调整或变更。
会计政策是企业在编制财务报表时所采取的处理方法和计量方法,如果会计政策发生变更,则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
2. 错误更正:错误更正是指发现和纠正先前会计处理中的错误。
这些错误可能是由于计算错误、明显的录入错误或者误解会计准则造成的。
修正这些错误可以通过调整原始的会计记录或者进行追溯调整。
3. 未确认项处理:在编制财务报表时,一些交易或者事件可能尚未被确认。
这些未确认项包括未收账款准备、存货跌价准备、长期投资跌价准备等。
对这些未确认项的处理需要通过调整来反映在财务报表中。
二、估计调整估计调整是指对估计数额的修正,这些估计数额是在编制财务报表时必要的,因为某些交易或者事件的确切数额无法确定。
估计调整通常基于以下几个原因:1. 应收账款坏账准备:企业将一定比例的应收账款列为坏账准备,以反映账面上的账款可能无法收回的风险。
坏账准备的计提需要考虑到历史坏账率、行业情况和经济环境等因素。
2. 存货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是企业对存货价值进行调整,以反映存货可能出现的价值下降。
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需要考虑到市场需求、库存周转率、存货质量等因素。
3. 长期投资跌价准备:长期投资跌价准备是指对长期投资价值进行调整,以反映长期投资可能出现的价值下降。
这些调整通常基于评估长期投资的回报前景、行业前景变化等因素。
总之,会计的调整是确保财务报表准确和可靠的重要过程,通过校正和估计调整对账务处理进行校正和补充。
这样可以保证财务报表反映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准确的信息依据。
会计调整-会计政策及其变更
会计调整-会计政策及其变更引言会计政策是指企业在编制财务报表时所采用的会计原则、会计方法和会计估计的选择和应用。
会计调整即是指对已经编制完成的财务报表进行修改和调整的过程。
会计政策的选择和变更对财务报表有重要影响,因此,审计师和投资者都需要对会计政策及其变更进行关注和理解。
会计政策的选择企业在编制财务报表时,需要选择合适的会计政策。
会计政策的选择应符合相关的会计准则和法规,并且能真实、公允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常见的会计政策选择包括货币计量单位、收入确认、成本确认、资产计量、负债计量和股权计量等方面。
会计政策选择的原则包括: 1. 见财务报表公允性原则。
会计政策的选择应确保财务报表能真实、公允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2. 可比性原则。
会计政策的选择应使得企业的财务报表具有可比性,便于投资者和利益相关方进行比较和分析。
3. 一贯性原则。
企业在编制财务报表时,应保持会计政策的一贯性,避免无故变更。
会计政策的变更在日常经营过程中,企业可能会根据实际情况变更会计政策。
会计政策的变更可能是由内外部环境变化,如法规、会计准则的变动,企业经营策略的调整等引起的。
会计政策的变更可能对企业的财务报表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企业需要谨慎对待会计政策的变更。
会计政策的变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 会计政策的自愿变更。
企业在不违反相关法规和会计准则的前提下,可以自愿变更会计政策。
自愿变更会计政策时,企业需要及时披露变更原因、影响范围和报表调整情况。
2. 会计政策的迫切变更。
由于法规或会计准则的变动,企业可能需要迫切变更会计政策。
迫切变更会计政策时,企业需要及时公告变更内容,明确变更原因,并按照规定进行报表调整。
3. 会计政策的强制变更。
如果法规或会计准则对某个会计政策做出了强制要求,企业需要在规定时限内进行变更,并进行相应的报表调整。
会计政策变更的影响会计政策变更可能对企业的财务报表产生重要的影响,影响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1. 财务指标的变化。
《会计调整》课件
会计调整的概念
会计调整是指在核算过程中对财务数据进行更正和修正,以保证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会计调整的定义
指对财务数据进行修正和调整的过程。
会计调整的目的
保证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合规性。
会计调整的分类
会计调整可以根据时间、性质和特殊情况的不同,进行不同的分类。
1 年末调整
2 月末调整
针对财务年度末的调整,如计提折旧和摊 销。
对当月的财务数据进行调整,如预付款项 摊销。
3 临时调整
4 特殊调整
临时性因素导致的调整,如应收账款的坏 账准备。
根据特殊情况需要进行的调整,如资产减 值准备。
会计调整的原则
会计调整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以确保调整的正确性和合规性。
会计平衡原则
财务数据应该保持 平衡,借贷相等。
收支匹配原则
收支应该匹配,相 关的费用和收入要 同时计入。
原则性核算原则
原则性核算要求财 务数据按照一定原 则进行核算。
实质重于形式原 则
会计调整应关注实 质而非形式,保证 财务数据的真实性。
会计调整的流程
1
会计调整的准备
收集和整理需要调整的财务数据。
2
会计调整的实施
对财务数据进行相应调整,并记录在账簿中。
3
会计调整的审核
由内部或外部审计人员对调整后的数据进行审核。
会计调整的实例
会计调整在实际会计工作中起到重要作用,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会计调整实例。
资产减值准备
针对可能发生的资产价值下降 进行的预期损失计提。
未实现收益确认
将尚未实现的收益计入财务报 表。
会计调整与变更事项的管理
会计调整与变更事项的管理概述会计调整和变更是指对已经编制的财务报表进行修正或更新的过程。
这些调整和变更可能是由于会计政策变化、错报或漏报、对过去期间做出的估计的修正、重大错误纠正等原因引起的。
对于公司而言,正确管理会计调整和变更事项至关重要,以确保财务报表的准确和真实性。
本文将介绍会计调整和变更事项的管理方法和注意事项。
1. 会计调整的概念和类型会计调整是指在查证、核实财务数据后对已编制的财务报表进行修正或调整的过程。
会计调整通常包括以下几种类型:•改变会计原则:当公司决定改变会计政策时,需要对过去的财务报表进行调整,以保持会计信息的一致性。
•估计变更:如果在编制财务报表时需要对过去期间的估计进行修正,例如重新评估资产价值或计提预计损失,需要进行会计调整。
•错误修正:如果财务报表中存在重大错误,需要及时发现并进行修正。
2. 会计调整的管理方法会计调整的管理是指在编制财务报表过程中,正确处理会计调整事项的方法和程序。
以下是一些管理会计调整的关键步骤:步骤1:识别会计调整事项首先,需要经过对财务报表的全面审查和核对,准确识别可能需要进行调整的事项。
这可能涉及对过去期间的会计处理、会计政策、估计数等进行仔细分析。
步骤2:收集必要的信息和文件在识别了可能需要进行调整的事项后,需要收集与这些事项相关的必要信息和文件。
这可能包括调整计算表、相关凭证、会计政策变更的文件等。
步骤3:分析和计算调整金额根据收集到的信息和文件,对识别出的调整事项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计算。
确保计算过程准确无误,并根据相关会计准则进行处理。
步骤4:记录调整信息所有的会计调整事项都需要记录下来,包括调整的原因、计算方法、调整金额等。
这些调整信息将被用于编制修正后的财务报表。
步骤5:调整财务报表根据记录的调整信息,对财务报表进行相应的调整,确保修正后的财务报表准确反映了调整后的会计信息。
步骤6:审计调整事项最后,需要对会计调整事项进行审计,确保调整的正确性和合规性。
企业会计制度之会计调整
企业会计制度中的会计调整在企业的日常经营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突发的情况或者出现错误。
为了保证会计账务的准确性和合规性,就需要进行会计调整。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介绍企业会计制度中的会计调整:会计调整的定义、会计调整的目的、会计调整的种类、会计调整的程序以及会计调整的注意事项。
一、会计调整的定义会计调整是指在本来的记录基础上,对账务进行修正、调整或补充的会计行为。
其目的是为了保证企业会计账务的真实、准确和完整性,确保会计制度的合规性。
二、会计调整的目的会计调整的目的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 确保账户的准确性会计调整能够发现原来的账目中存在的错误并及时纠正,避免错误的账务对企业造成经济损失。
2. 提供准确的财务报告信息会计调整能够让企业的财务报告信息更加准确,从而更好的反映企业的真实经营情况。
3. 保证会计制度的合规性会计调整能够让企业在纳税、审计等方面得到政府部门的认可,保证企业的合规性。
三、会计调整的种类会计调整按照调整的时机、性质和范围等不同方面可以分为以下几种:1. 分录调整分录调整是指在原有的分录基础上进行的调整,通过对原有分录的修改和调整,纠正当前账目的错误和遗漏。
2. 折旧摊销调整折旧和摊销是企业经济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会计人员需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折旧和摊销的调整。
3. 利润分配调整利润分配调整是指根据企业的实际利润情况,将利润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分配的调整。
4. 税收调整税收调整是指按照税收法律法规的要求对纳税申报、纳税计算等进行的调整。
四、会计调整的程序会计调整的程序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审查账目会计人员首先需要对账目进行审查,发现其中存在的错误和遗漏。
2. 确认调整依据通过对账目审查,确定需要进行调整的依据。
3. 记录会计调整分录会计人员要根据会计调整的内容,将需要纠正、修改或者补充的账目信息记录在会计账簿上,形成会计调整分录。
4. 整理凭证根据调整分录,整理相应的凭证。
会计调整
会计调整会计调整:是指企业因按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和会计制度规定对企业原采用的会计政策、会计估计,以及发现的会计差错、发生的资产负债日后事项等所作的调整。
会计政策:是指企业在会计核算时所遵循的具体原则以及企业所采纳的具体会计处理方法。
具体原则,是指企业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核算制度所制定的、适合于本企业的会计制度中所采用的会计原则,具体会计处理方法,是指企业在会计核算中对于诸多可选择的会计处理方法中所选择的,适合于本企业的会计处理方法。
例如,长期投资的具体会计处理方法,坏账损失的核算方法等。
会计估计:是指企业对其结果不确定的交易或事项以最近可利用的信息为基础所作的判断。
会计差错:指在会计核算时,在确认、记量、记录等方面出现的错误。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指自年度资产负债表日至财务会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发生的需要调整或说时有事项,包括调整事项和非调整事项两类。
追溯调整法:是指对某项变更会计政策时,如同该项交易或事项初次发生时就开始采用新的会计政策,并以此对相关项目进行调整的方法。
在采用追溯调整法时,应当将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调整期初留存收益,会计报表其他相关项目的期初数也一并调整,但不需要重编以前年度的会计报表。
如果累积影响数不能合理确定,会计政策变更应当采用未来适用法,是指企业对某项交易或事项变更会计政策时,新的会计政策适用于变更当期及未来期间发生的交易或事项的方法。
采用未来适用法时,不需要计算会计政策变更产生的累积影响数,也不须重编以前年度的会计报表。
企业会计账簿记录及会计报表上反映的金额,变更之日仍然保留原有金额,不因会计政策变更而改变以前年度的既定结果,企业应当在现有金额的基础上按照新的会计政策进行核算。
由于企业经营活动中内在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某些会计报表项目不能精确地计量而只能加以估计。
如果赖以进行估计的基础发生了变化,或者由于取得新的信息,积累更多的经验以及后来的发展变化,可能需要对会计估计进行修订。
会计核算中的调整与冲销
会计核算中的调整与冲销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准确和完整地记录和报告财务信息是至关重要的。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会计人员常常需要进行调整和冲销来确保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探讨会计核算中的调整与冲销的概念、目的及具体操作方法。
一、调整的概念和目的调整是指在会计期末对账簿记录进行更正和调整的过程。
这是因为在日常记账过程中,可能存在一些遗漏、错误或未正确反映的交易和事项,需要通过调整来修正、更新和清理账簿记录。
调整的目的是使财务报表真实、完整和可比,以便提供准确的财务信息供内外部用户参考和决策。
调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应计收入和费用:根据会计准则的要求,将已发生但未录入的收入和费用计入当期财务报表,以反映实际的经济效益。
2. 预付款项和预收款项:将提前支付或收到的款项按照实际发生日期分配到适当的会计期间,以确保账簿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3. 折旧和摊销:对长期资产和长期费用进行折旧和摊销处理,以反映其与当期业务活动相关的消耗和价值变化。
4. 非货币性资产和负债:对非货币性资产(如存货)和非货币性负债(如待摊费用)进行调整,使其以正当的评估基准计量。
5. 资产减值损失:根据实际证据和预计未来收益能力变化的评估,对可能发生资产减值的情况进行调整,以正确反映其账面价值。
二、冲销的概念和操作冲销是指通过互相抵消相等金额的借贷项,将对冲记账引起的账务取消,以恢复账簿的准确性。
冲销通常是在调整后的账务中进行的,目的是消除调整带来的影响,以保持财务报表的真实和可比性。
冲销主要适用于以下几种情况:1. 调整后的会计分录相互抵消:当进行调整后,可能会发现存在相互抵消的会计分录,这时需要进行冲销操作,将相互抵消的分录从账簿中删除。
2. 调整前后重复计入的分录:调整可能导致某些分录在调整前后重复计入,这时需要通过冲销将冗余的重复分录删除。
3. 错误记账引起的相反方向的分录:常常会发现错误记账引起的相反方向的分录,此时需要通过冲销将错误的分录抵销。
中级财务会计会计调整
中级财务会计会计调整在中级财务会计中,会计调整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概念和操作环节。
它对于确保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可靠性以及合规性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会计调整,简单来说,就是对已经记录的会计事项进行更正、补充或重新表述,以反映更真实、准确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这可能源于多种原因,比如会计政策的变更、会计差错的发现、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等等。
先来说说会计政策变更。
企业在选择会计政策时,应遵循相关的会计准则和法规,并保持一定的稳定性。
但当某些情况发生变化,使得原有的会计政策不再适用或者不能提供更可靠的财务信息时,就需要进行变更。
例如,对于存货计价方法,从先进先出法变更为加权平均法。
这种变更需要企业进行追溯调整,即对前期的财务报表进行重新计算和列报,以确保各期财务数据的可比性。
会计差错也是常见的导致会计调整的原因之一。
差错可能是由于计算错误、应用会计政策错误、疏忽或曲解事实等引起的。
一旦发现差错,企业应及时更正,并在发现当期进行调整。
如果差错发生在以前期间,且影响重大,同样需要进行追溯调整;如果影响不重大,则可以在发现当期直接调整相关项目。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则是另一重要方面。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是指资产负债表日至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发生的有利或不利事项。
这些事项分为调整事项和非调整事项。
调整事项是对资产负债表日已经存在的情况提供了新的或进一步的证据,需要对财务报表进行调整。
比如,在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现了资产减值的证据,或者在资产负债表日后法院判决证实了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已经存在的诉讼赔偿义务。
而非调整事项则是在资产负债表日尚未存在,但在日后期间发生的重大事项,不需要对财务报表进行调整,但需要在财务报告中进行披露。
会计调整的处理过程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方法。
首先,要确定调整的性质和原因,判断是会计政策变更、会计差错还是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
然后,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合适的调整方法。
在进行调整时,要确保调整的金额准确无误,并在财务报表和相关的会计记录中进行恰当的反映。
会计岗位调整总结范文
尊敬的领导、亲爱的同事们:大家好!时光荏苒,转眼间我已在会计岗位工作已有一段时间。
在此,我想对自己这段时间的工作进行调整总结,以便更好地规划未来的职业发展。
以下是我对会计岗位调整的总结:一、工作调整背景自从进入公司以来,我在会计岗位上一直担任基础会计工作,负责日常账务处理、财务报表编制、税务申报等。
随着公司业务的不断发展,对会计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更好地适应公司发展需求,我主动申请调整至会计主管岗位。
二、工作调整过程1. 学习提升:为了胜任新的岗位,我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了《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等相关法律法规,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2. 人员培训:担任会计主管后,我负责带领团队完成各项工作,对团队成员进行了业务培训,提高团队整体素质。
3. 职责分工:根据公司业务发展需要,我对部门职责进行了重新划分,确保各项工作有序进行。
4. 沟通协调:加强与其他部门的沟通协调,提高工作效率,确保公司财务状况稳定。
三、工作调整成果1. 提高团队执行力:通过培训和激励,团队成员的业务水平得到显著提高,执行力明显增强。
2. 优化财务流程:对财务流程进行梳理,简化审批环节,提高工作效率。
3. 保障公司财务安全:加强内部控制,确保公司财务数据真实、准确、完整。
4. 提升部门形象:通过自己的努力,使部门在公司内部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四、未来工作展望1. 持续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紧跟会计行业发展趋势。
2. 团队建设:关注团队成员的成长,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会计团队。
3. 创新管理:探索新的财务管理模式,为公司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4. 拓展业务:积极参与公司业务拓展,为公司创造更多价值。
总之,通过这次会计岗位调整,我深感责任重大。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为公司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最后,感谢领导和同事们的关心与支持,让我在新的岗位上不断成长、进步。
谢谢大家!。
会计调整与核算处理
会计调整与核算处理会计调整是指在编制财务报表过程中,根据相关会计准则和会计政策的要求,对已有的账务进行调整和处理的过程。
它的目的是确保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可比性,同时使其符合会计准则和法律法规的要求。
本文将重点论述会计调整的目的、调整的范围和方法,以及会计核算处理的相关内容。
一、会计调整的目的会计调整的目的是为了保证财务报表反映一个真实、公正、准确的和符合财务报告的要求的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具体来说,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目的:1. 纠正错误:会计调整的首要目标是纠正可能存在的错误,如错账、遗漏记账等,确保会计信息的准确性。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财务报表的可靠性。
2. 符合会计准则:会计准则是编制财务报表的基础,它规定了会计处理的方法和要求。
会计调整的一个重要目的是确保财务报表符合相关的会计准则,使其能够为利益相关者提供价值信息。
3. 遵守法律法规:公司在编制财务报表时,需要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求。
会计调整是为了确保财务报表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避免可能的违法行为。
二、会计调整的范围和方法会计调整的范围包括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等会计要素的调整。
具体的会计调整方法有以下几种:1. 重估资产:当资产的市场价值发生变动时,需要对其进行重估调整。
例如,固定资产的价值可能会随着折旧、损耗或者市场变动发生变化,会计调整就可以通过重新评估来反映其真实价值。
2. 计提准备金:如果公司拥有潜在的风险和损失,需要计提相应的准备金。
例如,应收账款的坏账风险,公司可以根据历史数据进行合理的估计,计提坏账准备金,以准确反映其账面价值。
3. 应计收入和费用:应计收入和费用是指尚未实现但已经发生的收入和费用。
会计调整可以通过将这些应计项记录在财务报表中,使其与实际发生的时间相对应,以保持财务报表的准确性。
三、会计核算处理除了会计调整,会计核算处理是会计工作中的另一个重要环节,其目的是根据会计准则和会计政策,对公司经济业务进行分类、记录和汇总,形成财务报表。
会计科目的调整与核算技巧
会计科目的调整与核算技巧会计科目的调整是会计核算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可以确保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在进行会计科目调整时,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技巧,以确保调整后的财务报表真实反映实际经济情况。
本文将探讨会计科目的调整与核算技巧。
一、会计科目的调整会计科目的调整是指在编制财务报表时,对已有的会计科目进行修正、调整或新设,以体现企业的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
常见的会计科目调整包括:1.会计政策变更调整: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可能会由于会计政策的变更而需要对会计科目进行调整。
例如,由以成本为基础计量的会计政策变更为以公允价值计量的会计政策,就需要相应地调整会计科目。
2.错帐调整:当发现会计账簿中存在错误帐时,需要对错误进行核实并进行相应调整。
例如,当发现某笔收入被误入支出科目,就需要将其从支出科目中调整到收入科目。
3.函证调整:函证调整是指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或财务会计准则的要求,对部分会计科目进行调整。
例如,按照税法规定,应计提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就需要对会计科目进行相应调整。
4.估计调整:对于无法确定具体数值的会计科目,需要进行估计调整。
例如,企业对存货进行固定资产的减值测试时,需要对预计损失进行估计,并反映在财务报表中。
二、会计科目的核算技巧会计科目的核算技巧是指在日常会计核算过程中,根据不同的业务情况和会计准则,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技巧进行会计科目的核算。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会计科目核算技巧:1.收入与费用的确认时机:根据会计准则的规定,收入和费用的确认时机会影响企业的财务报表。
例如,对于销售商品的收入,可以选择在交货时确认,也可以选择在发票开具时确认。
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确认时机,以实现利润的合理分配。
2.资产与负债的计量方法:对于资产与负债科目的计量方法,企业应根据相关会计准则的规定进行核算。
例如,对于存货的计价方法,可以选择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或平均成本法。
企业应根据业务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计量方法,保证会计科目的准确性。
会计账务调整的几个基本方法
会计账务调整的几个基本方法1.清理凭证清理凭证是指将已经完成的业务活动的凭证从会计记录中清理出去。
以确保会计记录是准确和完整的。
这些凭证包括已支付的费用、销售和购买的商品、已结清的债务,等等。
在清理凭证过程中,需要检查所有的凭证,确保它们都有适当的支持文件和授权签字。
2.处理未决的收入和费用未决的收入和费用是指在报告期间内已发生但尚未在财务报表中反映的收入和费用。
当收入或费用发生时,但尚未实际收到或支付款项时,就会产生未决的收入或费用。
为了真实地反映企业在报告期间内的财务状况,需要将这些未决的收入或费用调整到相应的财务报表中。
3.还原进项税额在一般情况下,企业在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时需要支付进项税额。
然而,在编制财务报表时,进项税额应当分摊到与之相关的最终产品或服务的成本中。
因此,需要进行进项税额的调整,以确保财务报表真实地反映出企业的税务责任。
4.处理资产折旧与摊销资产折旧与摊销是指将资产的成本在其预计使用寿命内按照一定的方法和比例分摊到每个会计期间中。
这是因为资产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递减或递延的价值,需要在财务报表中反映出来。
调整资产折旧与摊销是确保会计记录正确地反映资产的实际价值和使用情况的重要环节。
5.处理未结项未结项是指在报告期间内已发生但尚未结算的业务活动。
这些业务活动包括未结的货款、未结的债权、未结的利息、未结的税款等等。
在编制财务报表时,需要将这些未结项进行调整,确保财务报表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业务活动。
总之,会计账务调整是编制财务报表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步。
通过清理凭证、处理未决的收入和费用、还原进项税额、处理资产折旧与摊销、处理未结项等几个基本方法,可以确保会计记录准确地反映企业的真实经济状况和财务状况。
这对于企业管理者、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方来说非常重要,因为这样可以从财务报表中获取准确的信息,做出明智的决策。
如何进行会计账务的调整和更正
如何进行会计账务的调整和更正会计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职业,负责记录和处理一个组织或个人的财务交易和情况。
不可避免地,会计账务中会出现错误。
当发现错误时,会计师需要进行会计账务的调整和更正。
本文将介绍如何进行会计账务的调整和更正,以确保准确的财务记录。
第一步是确定需要进行调整和更正的账务项目。
会计师应该仔细检查已有的财务记录,寻找可能存在的错误或遗漏。
常见的需要进行调整和更正的账务项目包括收入、费用、预付款、应收款、应付款和固定资产。
一旦确定需要调整和更正的账务项目,会计师接下来需要确定调整的方向和金额。
调整和更正通常分为两种类型:目标是增加特定账户余额或减少特定账户余额。
会计师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判断应该如何进行调整。
在进行调整后,会计师需要更新相关的会计记录。
这包括调整记录、日记账和总账。
会计师应该仔细记录每一项调整的原因、日期和金额,以便将来审计和查询。
一旦调整和更正完成,会计师需要更新财务报表。
财务报表是一项重要的财务工具,用于汇总和报告组织或个人的财务状况。
调整后的财务报表应该准确地反映调整后的账务情况。
会计师应该更新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并确保它们与调整后的会计记录保持一致。
此外,重要的一点是会计师应该保留所有与调整和更正相关的文件和记录。
这些文件和记录可以作为将来审计和查询的凭证,确保财务活动的透明度和合规性。
最后,会计师在进行会计账务调整和更正时,需要遵循一些基本的原则和准则。
首先,会计师应该保持准确性和慎重性。
调整和更正决策应该基于充分的分析和证据,并且应该符合相关的会计准则和法规。
其次,会计师应该保持一致性。
调整后的财务记录和报表应该与既有的记录和报表保持一致。
最后,会计师应该及时处理调整和更正。
错误和遗漏应该及时发现和纠正,以避免给组织和个人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和损失。
综上所述,会计账务的调整和更正是确保准确财务记录的重要步骤。
会计师应该仔细检查和分析财务记录,确定需要进行调整和更正的账务项目,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正确的调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五章会计调整计算及账务处理题1.诚信公司20×8年发现下列会计差错:(1)公司于3月份发现,当年1月份购入的一项管理用低值易耗品,价值为29000元,误记为固定资产,并已提折旧2900元。
(2)12月31日,公司发现一台管理用固定资产本年度漏提折旧,金额为18000元。
(3)12月31日,公司发现20×7年度的一台管理用设备少计提折旧2400元,属于不重要的会计差错。
(4)公司于12月31日发现了20×7年漏记了管理人员工资5000元,属于不重要的会计差错。
(5)公司于年末发现,20×8年初从银行存款中支付全年生产车间机器设备保险费12000元,账上借记了“管理费用”12000元,贷记了“银行存款”12000元。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作更正会计差错的会计处理。
2.星海公司从20×7年1月1日起执行最新企业会计准则,从20×7年1月1日起,所得税的核算方法由应付税款法改为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所得税税率为33%。
企业预期从2008年起,该公司使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该公司预计20×7年1月1日存在的暂时性差异将在20×8年1月1日以后转回。
20×6年年末,资产负债表中存货账面价值为420万元,计税基础为460万元;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为1250万元,计税基础为1030万元;预计负债的账面价值为1250万元,计税基础为0。
假定甲公司按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要求:(1)计算该公司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确认相关的所得税影响;(2)编制20×7年相关的账务处理。
3.A公司系上市公司,从20×7年1月1日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该公司20×7年1月1日将对B公司的一项短期股票投资重新分类为交易性金融资产。
20×7年1月1日,该短期投资的账面余额为200万元,已计提短期投资跌价准备10万元,公允价值为160万元。
该公司按净利润的10%提取盈余公积,A公司使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A公司预计20×7年1月1日存在的暂时性差异将在20×8年1月1日以后转回。
20×7年12月31日,该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为150万元。
要求:(1)编制A公司20×7年1月1日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会计分录。
(2)将20×7年1月1日资产负债表部分项目的调整数填入表15-1中。
表15-1 20×7年1月1日资产负债表部分项目的调整数单位:万元项目金额调增(+)调减(-)短期投资交易性金融资产递延所得税资产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3)编制20×7年12月31日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及确认递延所得税的会计分录。
4.甲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甲公司)20×9年度实现净利润10000000元,使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按净利润的15%提取盈余公积,该公司所得税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
有关事项如下:(1)考虑技术进步因素,自20×9年1月1日起将一台管理用设备的使用年限改为5年。
该台设备系20×6年12月28日购入并投入使用,原价为610000元,预计使用年限为8年,预计净残值为10000元(同税法),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
按税法规定,该台设备的使用年限为8年,并按直线法计提折旧。
(2)20×9年底发现如下差错:①20×9年2月份购入一批管理用低值易耗品,价款为6000元,误记为固定资产,至年底已提折旧600元计入管理费用。
甲公司对低值易耗品采用领用时一次摊销的方法,至年底该批低值易耗品已被管理部门领用40%。
②20×9年1月3日购入的一项专利权,价款为18000元,会计和税法规定的摊销期均为15年,但20×9年未予摊销。
③20×8年11月3日销售的一批产品,符合销售收入确认条件,因还没有收到款项,所以未确认收入300000元。
但销售成本250000元已结转,在计算20×8年度应纳税所得额时也未包括该项销售收入。
要求:(1)计算20×9年该管理用设备应计提的折旧额,以及上述会计变更对20×9年度所得税费用和净利润的影响额,并列出计算过程。
(2)编制上述会计差错更正相关的会计分录。
5.诚信公司20×9年5月发现20×8年重复登记了一项管理用固定资产的折旧费用600000元,所得税申报中扣了这部分折旧费,该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所得税核算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该公司分别按净利润的15%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要求:(1)对该会计差错进行更正的账务处理。
(2)调整会计报表有关项目的数字并填入表15-2中。
表15-2 20×9年会计报表相关项目调整表单位:元项目上年金额年初余额调增调减调增调减固定资产××应交税费××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管理费用××所得税费用××净利润××提取盈余公积××6.资料:星海公司系2006年12月25日改制的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星海公司),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进行所得税核算,所得税税率为25%,每年按净利润的15%计提法定盈余公积。
为了提供更可靠、更相关的会计信息,经董事会批准,星海公司与2010年对部分会计政策作了调整。
有关会计政策变更及其他相关事项的资料如下:(1)从2010年1月1日起,将行政管理部门使用的设备的预计使用年限由12年改为8年;同时将设备的折旧方法由平均年限法改为年数总和法。
根据税法规定,设备采用平均年限法计提折旧,折旧年限为12年,预计净残值为零。
上述设备已使用3年,并已计提了3年的折旧,尚可使用5年,其账面原价为4800万元,累计折旧为1200万元(未计提减值准备)。
(2)从2010年1月1日起,将无形资产的期末计价由账面摊余价值改为账面摊余价值与可收回金额孰低计价。
星海公司2008年1月20日购入某项专利权,实际成本为3200万元,预计使用年限为16年,采用直线法摊销,摊销年限与税法一致。
2008年年末、2009年年末和2010年年末预计可收回金额分别为2100万元、1800万元和1600万元(假定预计使用年限不变)。
要求:(1)计算星海公司2010年度应计提的设备折旧额;(2)计算星海公司2010年度专利权的摊销额;(3)计算星海公司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编制会计政策变更相关的会计分录。
(答案中金额单位用万元表示,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7.华联股份有限公司为境内上市公司(以下简称“华联公司”),2007年度财务会计报告于2008年3月31日批准对外报出。
华联公司2007年度的所得税费用汇算清缴日为2008年3月31日,所得税费用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假定公司发生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预计在未来3年内能够转回,长期股权投资期末采用成本与可收回金额孰低计价。
公司计提的各项资产减值准备均作为暂时性差异处理。
不考虑所得税费用以外的其他相关税费)。
华联公司按净利润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按净利润的5%提取任意盈余公积。
在2007年度资产负债表日后期间,发现华联公司有如下会计处理不正确的事项:(1)华联公司于2007年1月1日取得A公司20%的股份作为长期投资。
2007年12月31日对A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为20000万元,销售净价为17000万元,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为19000万元。
2007年12月31日,华联公司将长期股权投资的可收回金额定为17000万元。
其会计处理如下:借:资产减值损失3000贷: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A公司3000(2)B公司为华联公司的第二大股东,持有华联公司20%的股份,共计1800万股。
因B 公司欠华联公司3000万元,逾期未偿还,华联公司于2007年4月1日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请,要求该法院采取诉前保全措施,保全B公司所持有的华联公司法人股。
同年9月29日,人民法院向华联公司送达民事裁定书同意上述申请。
华联公司于9月30日,对B公司提前诉讼,要求B公司偿还欠款。
至2007年12月31日,此案尚在审理中。
华联公司经估计该诉讼案件很可能胜诉,并可从保全的B公司所持有华联公司股份的处置收入中收回全部欠款,华联公司调整了应交所得税费用。
华联公司于2007年12月31日进行会计处理如下:借:其他应收款3000贷:营业外收入3000华联公司将这部分营业外收入计入了2007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
(3)2008年2月4日,华联公司收到某供货单位的通知,被告知该供货单位2008年1月20日发生火灾,大部分设备和厂房被毁,不能按期交付华联公司所订购货物,且无法退还华联公司预付的购货款200万元。
华联公司已通过法律途径要求该供货单位偿还预付的货款并要求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华联公司按200万元全额计提坏账准备。
华联公司的会计处理如下: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200贷:坏账准备200与此同时对2007年度会计报表有关项目进行了调整。
(4)华联公司2007年1月1日用货币资金1000万元从证券市场购入C公司股份的25%,并对C公司具有重大影响,但华联公司对C公司的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
C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
C公司2007年1月1日的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为3000万元,2007年度实现净利润为680万元,2007年未分配股利。
华联公司2007年1月1日的会计处理如下:借:长期股权投资--C公司1000贷:银行存款1000(5)华联公司对上述各项交易或事项均已确认暂时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
要求:(1)对华联公司上述会计处理不正确的交易或事项作出调整的会计分录,涉及对“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及“盈余公积”调整的,合并一笔分录进行调整。
(2)将上述调整对会计报表的影响数填入表15-3中(调增以“+”号表示,调减以“-”号表示)。
表15-3 2007年会计报表项目调整表单位:万元项目利润表及所有者权益变动表资产负债表2007年度2007年年初数2007年年末数资产减值损失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所得税费用净利润提取法定盈余公积提取任意盈余公积其他应收款预付账款长期股权投资应交税费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8.甲公司20×6年末支付1000万元购置了一栋办公楼,用于出租,属于投资性房地产。
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经营租赁合同,从20×7年1月1日起,租期3年,每年租金80万元,在年初一次性收取。
甲公司对该投资性房地产采用成本模式计量,该投资性房地产的使用年限为25年,预计净残值为0,按直线法计提折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