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0小石潭记学案设计-附答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八下第三单元第10课《小石潭记》教案

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八下第三单元第10课《小石潭记》教案
在实践活动环节,学生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进行得相当顺利。他们积极投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让我感到很欣慰。然而,在小组讨论中,我也发现有些学生还不够自信,不敢表达自己的观点。我想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更加关注这部分学生,鼓励他们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
此外,今天的课堂氛围总体来说还是不错的,学生们在讨论和分享成果时都显得很兴奋。但我也意识到,在讨论主题的引导上,我还需要进一步明确,使得学生们能够更聚焦于文章的情感表达和景物描写技巧。
2.在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中,更多地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提高自信心。
3.明确讨论主题,引导学生聚焦文章的情感表达和描写手法,提高课堂讨论的实效性。
4.在讲解重点难点时,尽量用生动的例子和形象的语言,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5.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审美情趣,鼓励他们在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表达美。
4.研读课文,理解“斗折蛇行”、“明灭可见”、“犬牙差互”等语句的意义。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寄情山水的情感。
6.了解游记的特点,学会分析文章的写法和表达技巧。
教学内容紧密结合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文学鉴赏能力和语文素养。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通过分析《小石潭记》的写景抒情特色,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作品的兴趣和审美情趣。
在总结回顾环节,我发现有些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还不够深入,这可能是因为我在教学中对重点难点的强调不够。因此,我决定在接下来的课程中,针对这些重点难点进行更加详细的讲解和练习。
反思今天的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以下几点需要改进:
1.加强学生对文言文句式的理解和应用,通过更多实例和对比分析,帮助学生掌握文言文的表达技巧。
-对于作者情感的体会,教师可以结合柳宗元的历史背景和人生经历,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借景抒情的深层含义。

八年级语文-《小石潭记》教案(含课堂习题答案)

八年级语文-《小石潭记》教案(含课堂习题答案)

《小石潭记》教案《小石潭记》学法指导学习本文,应从诵读悟义入手,学习时应着力于诵读,只有在反复的诵读中,才能领略到本文山水的神韵和语言的魅力,才能体验到柳宗元寄情于山水的乐与忧。

本文是柳宗元《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保持了《永州八记》一贯的行文风格,观察入微,描摹细致。

文中描写游鱼和潭水一段,就极为传神,且能融入内心的感受,传达孤凄悲凉的心境,达到“乐”与“忧”的统一,要注意学习这种技巧。

一、回头复习抽查背诵25课诗词二、学习新课学习目标:1、掌握重点实词和短语,疏通文义。

2、熟读全文,翻译课文(一)初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和书下注释读通全文,下列拼音写出汉字。

①篁(huáng)竹②为坻(chí),为屿(yǔ),为嵁(kān)③翠蔓(màn)④蒙络(luò)摇缀(zhuì) ⑤参(cēn)差(cī)⑥俶(chù)尔⑦翕(x ī)忽⑧寂寥(liáo)⑨悄(qiǎo)怆(chuàng)⑩幽邃(suì)(二)细读课文:借助资料和书下注释解释下列词语。

①从小丘西.( 向西 )行百二十步,隔篁竹..( 竹林 ),闻水声,如鸣.( 使动用法,使…鸣叫 )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 特别,格外 )清冽 ( 清凉)。

全石以为( 把……当作 )底,近岸,卷.(弯曲)石底以.(相当于连词“而”,表承接。

)出,为坻. ( 水中高地 ),为屿. ( 小岛 ),为嵁. ( 不平的岩石 ),为岩。

青树翠蔓 (翠绿的藤蔓),蒙.(覆盖)络.(缠绕)摇缀,参差.(不齐)披拂(随风飘动)。

②潭中鱼可.(大约)百许.(表示对数量的估计,“来” )头,皆若空.(在空中)游无所依,日光下.(向下照射)澈,影布.(映照)石上,佁然( 呆呆的样子 )不动;俶尔(忽然)远逝,往来翕忽( 轻快敏捷的样子 ),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像北斗星一样曲折 )折蛇.( 像蛇爬行那样 )行,明灭可见。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小石潭记》导学案设计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小石潭记》导学案设计

《小石潭记》导学案(含答案)【学习目标】1、诵读课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2、疏通文意,体会融情于景的写法。

【学习重点】积累文言字词,把握文意,体会作者情感。

【学习难点】体会融情于景的写法。

知识链接:1、作者及写作背景柳宗元,字子厚,唐代著名文学家,河东郡(今山西永济)人,世称柳河东。

公元805年,柳宗元与刘禹锡等一起参加了以王叔文为首的革新集团,从事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的革新。

由于遭到以刘贞亮为代表的官宦势力和以韦皋为代表的官僚势力的反对,革新集团失败了,柳宗元被贬为邵州刺史,赴任途中,柳宗元被加贬为永州司马。

从此他在偏僻的永州一呆便是十年,后来又被贬去更荒凉的柳州。

因长期内心抑郁,健康状况恶化,最终病死柳州。

柳宗元作品很多,以散文成就最高(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有《柳河东集》。

柳宗元被贬后,由于在政治上不得志,心情抑郁,所以就游山玩水,以欣赏大自然风光来排遣内心的愁闷,写下了不少优秀的山水游记。

他的山水游记把自己的身世遭遇、思想感情融合于自然风景的描绘中,借被遗弃于荒远地区的美好风物,寄寓自己的不幸遭遇,倾注怨愤抑郁的心情。

这些游记成为后世写作山水游记的典范,是柳宗元散文创作中最富艺术独创性的一部分。

被贬永州期间,柳宗元共写了八篇知名的山水游记,后人称《永州八记》,其中最负盛名的就是《小石潭记》。

2、关于文体《小石潭记》的“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以叙事为主。

可记游,可抒情,可议论,可描写。

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夯实基础1、自读课文多遍,找出不会读的字词或不理解的词句,做好标记。

2、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篁()竹清冽()为坻()为嵁()参差()佁()然俶()尔翕()忽差()互斗()折蛇行悄怆()幽邃()隶()而从者【答案】huáng;liè;chí;kān;cēn cī;yĭ;chù;xī;cī;dǒu;qiăo chuàng suì,lì3、试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每句只停一处)(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2)潭中鱼可百许头(3)皆若空游无所依 (4)似与游者相乐【答案】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2)潭中鱼/可百许头(3)皆若空游/无所依(4)似/与游者相乐4、朗读课文下面的注释,解释下列加粗字词。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10 小石潭记导学案(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10 小石潭记导学案(含答案)

10 小石潭记【学习目标】一、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及虚词。

二、理解本文抓住特点描写景物,借景写情的特点。

【知识链接】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解人,世称柳河东,唐朝著名文学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

因参加王叔文的革新集团被贬为永州司马。

他的主要作品基本上都是在被贬后,特别是在永州时期产生的。

“永州八记”——包括《始得西山宴游记》《钴姆潭记》《钴姆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它们都是山水散文中的珍品,这些作品,画廊式地展现了湘桂之交一幅幅山水胜景,继承了郦道元《水经注》的传统而有所发展。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课前预习】1.请为下列加粗字注音:如鸣佩()环()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参()差()披拂往来翕()忽斗()折蛇行悄()怆()幽邃犬牙差()互寂寥()无人2.一词多义A、⑴……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清:_______________)⑵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清:_______________)B、⑴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乐:_______________)⑵……似与游者相乐。

(乐:_______________)C、⑴潭中鱼可百许头……(可:_______________)⑵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可:_______________)D、⑴……皆若空游无所依。

(游:_______________)⑵同游者:吴武陵……(游:_______________)3.结合语境,解释词语: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心乐之皆若空游无所依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凄神寒骨4.翻译下列句子。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怡然不动淑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合作探究】1、《小石潭记》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景物的?写出各段的大意。

【2020人教部编语文八下】10《小石潭记》精品学案(含答案)

【2020人教部编语文八下】10《小石潭记》精品学案(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导学案10小石潭记学案一、字音字形1.识记生难字篁.竹(huáng)清洌.(liè)为坻.(chí)为嵁.(kān)参差..(cēn cī)佁.然(yǐ)俶.尔(chù)翕.忽(xī)寂寥.(liáo)悄怆.(chuàng)幽邃.(suì)2.读准多音字(1)翠蔓.:wàn其他读音:mán组词:蔓菁其他读音:màn组词:蔓延(2)差.互:cī其他读音:chāi组词:出差其他读音:chā组词:差别其他读音:chà组词:差不多二、重要词语1.重点词理解(1)篁竹:竹林。

(2)清洌:清澄而寒冷。

(3)为坻:成为水中的高地。

(4)蒙络摇缀:遮掩,缠绕,摇动,连接。

(5)佁然:愣住的样子。

(6)俶尔:忽然。

(7)翕忽:轻快疾速的样子。

(8)差互:交错的样子。

(9)悄怆:寂静,悲伤。

(10)居:停留。

2.一词多义辨析(1)(2)(3)3.词类活用解释(1)从小丘西.行解释:名词作状语,向西。

(2)日光下.澈解释:名词作状语,向下。

(3)皆若空.游无所依解释:名词作状语,在空中。

(4)潭西南..而望解释:名词作状语,向西南。

(5)斗.折蛇.行解释:名词作状语,像北斗星,像蛇。

(6)其岸势犬牙..差互解释: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那样。

(7)寂寥无人,凄.神寒.骨解释: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凄伤,使……寒冷。

(8)心乐.之解释:形容词意动用法,对……感到快乐。

(9)似与游者相乐.解释: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嬉戏,逗乐。

4.古今异义区分(1)乃记之而去.古义:离开。

今义:前往,到某处。

(2)崔氏二小生..古义:年轻人。

今义: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三、文体知识“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写景抒情,托物言志。

四、永州八记永贞元年(805),柳宗元因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永州司马。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0小石潭记第1课时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0小石潭记第1课时教案新人教版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1.文言文词汇、句式的理解与运用;2.作者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3.文章结构的分析。
难点:1.对文言文词汇、句式的准确理解;2.深入体会作者情感并进行分析;3.把握文章的整体结构。
解决办法及突破策略:
1.对于重点一,通过课前预习、课堂讲解和课后复习,让学生掌握课文中的文言文词汇和句式,结合实际语境进行理解和运用。
- 准备与小石潭相关的风景图片,帮助学生直观感受课文所描述的景色。
- 制作课文结构分析图,以图表的形式展示文章的起承转合,便于学生理解。
- 搜集与《小石潭记》创作背景相关的视频资料,让学生了解课文的历史文化背景。
- 准备一些古风音乐,用于课堂导入,营造古典文学的学习氛围。
3. 实验器材:
- 本节课不涉及实验,无需准备实验器材。
2. 写作作业:仿照《小石潭记》的写法,选择一个熟悉的自然景观,用文言文的形式进行描写,要求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表达自己的情感。
3. 研究性学习:学生自行选择一个唐宋时期的散文家,研究其生平和作品,撰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研究报告。
4. 小组作业:分组进行古代游记文学作品的搜集和整理,每组选择三篇作品进行深入分析,制作成PPT,准备在课堂上进行分享。
板书设计应突出教学内容的重点,同时注重艺术性和趣味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通过形象生动的板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课文内容。
3. 研究性学习:针对研究报告,评价学生的研究方法和论述逻辑,对报告中出现的遗漏或错误信息,提供补充资料或指正。
4. 小组作业:在课堂分享时,对每个小组的PPT内容进行点评,肯定优点,指出不足,如资料搜集的全面性、分析角度的多样性等,并给出提升建议。
板书设计
1. 重点知识点:

人教部编本初中语文八年级下第3单元第10课《小石潭记》教案

人教部编本初中语文八年级下第3单元第10课《小石潭记》教案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小石潭记》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游历自然风光时,有没有过被某个景色深深打动的经历?”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柳宗元是如何通过文字描绘小石潭的景致,并表达自己的情感的。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写作练习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文言文描写自然景观的手法及其情感表达”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分析文言文的表达技巧,启发他们如何将自己的情感融入景物描写中。
人教部编本初中语文八年级下第3单元第10课《小石潭记》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部编本初中语文八年级下第3单元第10课《小石潭记》教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知识与技能:学习文言文《小石潭记》,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掌握重点词汇、句式和文学常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在游历小石潭时的所见所感,理解作者抒发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内容:
1.预习课文,了解作者柳宗元及其创作背景。
2.学习课文,分析文章的结构和内容,理解文章主题。
3.掌握重点词汇和句式,如:“青树翠蔓”、“蒙络摇缀”等。
4.体会文章的写作手法,如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
在总结回顾环节,我发现学生们对本节课的知识点掌握得还算不错,但仍有部分学生对文章的情感表达有些困惑。针对这一点,我打算在下一节课中,通过让学生们模拟作者的经历,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文章。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0 《小石潭记》课后习题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0 《小石潭记》课后习题答案

10《小石潭记》课后习题答案一、这是一篇短小精美的游记。

认真读课文,理清游记的线索,然后背诵全文。

参考答案:游记的线索:发现小潭(闻声、见形)——欣赏潭中景物(水、石、树、鱼)——远望小潭源头(溪身、岸势)——感受潭边气氛(幽深冷寂)。

二、本文在景物描写中蕴含着情感,阅读时我们能感受到作者情感的起伏变化。

试做具体分析。

参考答案:在游览的过程中,随着景物的变化,作者的心情也随之变化。

由“隔篁竹”听到琤琮作响的水声引起内心之“乐”,这是情感的第一个层次。

于是“伐竹取道”而往,“下见小潭”。

清冽的潭水、奇特的潭石、蓊郁的潭树,都是在这种内心愉悦之情下的对小石潭的关注与欣赏。

接着写清潭中的游鱼,自由自在,无忧无虑,因此感到鱼儿“似与游者相乐”,此时物与我融而为一,作者从自然界中得到充分的慰藉。

这是情感的第二个层次。

然而不久,这种怡乐的心境发生了新的变化。

当作者向西南望去,见到了水流曲折幽邃,或明或暗,岸势如犬牙一般交错,于是有一种幽深不可测度的内心感受。

而这一感受,似乎隐约地与自己被贬谪以来一贯的心境有某种契合。

于是眼前的景象不再是先前的“蒙络摇缀,参差披拂”的勃勃生机了,而是显得“寂寥无人,妻神寒骨”,把周围环境与个人的感受结合起来,含蓄地反映了个人的孤寂、凄凉、哀怨的心境,进而让自已感觉“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这是情感的第三个层次,作者久谪远荒的妻凉心情尽在其中。

三、小石潭给你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如果你也坐在小石潭边,会有怎样的感受?试用几个词或一两句话,把你的感受表达出来。

参考答案:示例:小石潭给我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美丽幽静。

如果我能坐在潭边,一定会感受到大自然的宁静、幽深之美,会深深地沉醉其中。

四、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2.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3. 其岸势犬牙..差互4. 凄.神寒.骨参考答案:1.西:向西。

2.斗:像北斗星那样。

蛇:像蛇那样。

3.犬牙:像狗的牙齿那样。

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八下第三单元第10课《小石潭记》教案与反思

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八下第三单元第10课《小石潭记》教案与反思
然而,我也注意到,在小组讨论过程中,部分学生过于依赖同伴,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为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我计划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增加一些个人发言环节,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
最后,关于教学总结和回顾环节,我认为本次课程的设计基本达到了预期目标。学生们能够较好地掌握《小石潭记》的基本概念和重要内容。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2)文章主题思想的理解:文章所表达的主题思想较为深刻,学生可能难以把握。
举例: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作者在文章中所表达的情感,从而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
(3)写作手法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对于写作手法和艺术特色的把握,学生可能感到困难。
举例:教师可以采用对比分析法,将文章中的精彩片段与其他文章进行对比,使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文章的写作手法和艺术特色。
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八下第三单元第10课《小石潭记》教案与反思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八下第三单元第10课《小石潭记》主要包括、修辞等基础知识;三是分析文章的主题思想、写作手法及艺术特色;四是理解文章所表达的作者情感,体会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人生困境的感慨。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文言文的基本概念。《小石潭记》是一篇描绘自然风光的文言文,它使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和独特的写作风格,展现了作者的情感和审美情趣。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小石潭记》中的具体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作者如何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借景抒情的手法,表达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人生困境的感慨。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10 小石潭记 教学设计+课堂导学案+作业练习题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10 小石潭记  教学设计+课堂导学案+作业练习题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10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词语,重点关注本文的词类活用文言词。

2.理清游记线索,把握文章内容。

学习抓住景物特征加以细致描写的方法。

3.反复朗读课文,结合写作背景,体味文章中的情感变化。

第1课时一、导入新课师:出示柳宗元《江雪》视频画面,同学们说这首诗的作者是谁?生:这首诗叫《江雪》,作者是柳宗元。

师:同学们说得对,这首诗是柳宗元被贬永州时所作,由于他人生仕途失意而苦闷。

便常常借景抒情,现在我带领同学们来欣赏柳宗元在此地作的另一篇文章《小石潭记》。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了解作者,感知写作背景1.走近作者。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西)人,世称“柳河东”,唐代著名文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唐宋八大家”之一,有《柳河东集》《永州八记》等留存。

2.背景资料。

永贞革新失败后,柳宗元因拥护王叔文的改革,被贬到永州任司马。

政治上的失意,使他寄情于山水,并通过对景物的具体描写,抒发自己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思想感情。

在永州期间常以游览山水自娱,先后经他发现的胜景很多,并一一作文记载,共写了八篇知名的山水游记,后人称《永州八记》。

《小石潭记》正是《永州八记》中最负盛名的一篇。

3.文体常识“记”。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目标导学二:字词积累,梳理文言句义1.字音字形。

篁竹(huáng ) 为坻(chí ) 翕忽(xī ) 幽邃(suì )犬牙差互(cī ) 佁然(yǐ ) 悄怆(qiǎo chuàng)2.古今异义词①乃记之而去(古义:离开。

今义:前往。

)②崔氏二小生(古义:年轻人。

今义: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3.词类活用(1)名词作状语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向西)②皆若空游无所依(在空中)③潭西南而望(向西南)④斗折蛇行(斗:像北斗星那样蛇:像蛇那样)⑤其岸势犬牙差互(像狗的牙齿那样)(2)动词作名词如鸣珮环(珮环碰撞发出的声音)(3)意动用法心乐之(以……为乐)(4)使动用法凄神寒骨(凄:使……凄寒:使……寒)目标导学三:理清线索,把握文章内容1.再读课文,根据作者的游踪,概括内容,理清作者游览小石潭的线索。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0课《小石潭记》精品教案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0课《小石潭记》精品教案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小石潭记》是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中的一篇古代写景记游,借景抒情散文。

课文作者通过仔细入微的观察,运用多种技巧,生动地描绘出小石潭的优美景观。

从这个单元所选的四篇课文来看,教材的编写意图意在继续让学生积累文言知识,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学会多种描写技巧,领会寓情于景的写作方法。

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是一篇秀美的记游文章,文中之景很秀美,文章的结构布局也很秀美。

作者在文中写水声,写小潭,写岩石,写树木,写潭水,写游鱼,展现出一幅幅绘形绘色的微型风景画;同时借景抒情,表达了被贬滴永州之后寂寞凄凉的心情。

学习这篇文章,先要反复地进行朗读,在朗读中感受课文内容,感受文章顺序,感受文中景物,感受词义句意。

在此基础上,再来进行品析与欣赏。

【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已学习过多篇文言诗文,具备一定的文言知识,积累了一定量的文言词汇,初步掌握了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能借助注释、工具书和一定的文言知识初步读懂文章。

对文言文的分析理解也具备一定的能力。

但对于作者寄寓的情感,学生把握起来有些难度。

【教学目标】1、能正确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2、学习对景物入微地观察并抓住特点写景,提高对美的鉴赏能力3、理解作者在贬居生活中孤独凄凉的心境;【教学重点】学习对景物入微地观察并抓住特点写景,提高对美的鉴赏能力【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寄情于山水的思想感情,理解文中的乐与忧【教学方法】朗读法、情景教学法、合作探究【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相信大家都学过柳宗元的《江雪》这首诗: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另一篇游记散文——《小石潭记》。

这篇散文虽然篇幅短小,却至今传诵不衰。

现在,就让我们共同来领略它的魅力吧!二、自主预习1.作者介绍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人,唐代中期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精品导学案(含答案)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精品导学案(含答案)

12345怪石嶙峋——全石……为岩树木青葱——青树……披拂群鱼戏水——潭中…….相乐水清见底——潭中…….相乐源头曲折——潭西南……蛇行岸势崎岖——其岸势…….其源总结:作者按游览顺序依次写了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

景物特点:水清、石奇、树美、鱼乐、溪身蜿蜒、岸势参差,展现了小石潭的清幽美。

(二)精读第一段思考问题1.开篇第一段作者写发现小石潭的过程中描写了哪些景物?写景采用了什么方法?有何好处?1)小丘——篁竹——水声——小潭移步换景2)用了隔、闻、伐、取、见五个动词,移步换景,交代了发现小石潭的经过,既写出来动态感,又突出了小石潭的幽美,为下文写小石潭的幽静作铺垫。

2.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小石潭周围的景物的?写出景物的什么特点?由近及远近景:石头各具形态,清晰可见,从侧面表现了潭水的清澈。

远景:描绘了小石潭周围竹树环抱、藤蔓错落缠绕的清幽美景。

(三)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讨论下列问题:1.本段描写了哪些景物,用的是什么写法?描写了潭水、游鱼,用的是特写镜头。

2.写游鱼的这节,极为细腻传神,采用了什么手法?写游鱼的目的是什么?1)总写与特写相结合(点面结合)总写“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鱼的数目一目了然,表明了潭水的清澈透明。

特写“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体现了游鱼的灵动及作者浓厚的赏景情趣。

动静结合的写法。

静态描写“佁然不动”,动态描写“俶尔远逝,往来翕忽”,水中游鱼静态与动态的迅速更替,呈现出一派盎然生机。

给人以愉快的感觉。

2)目的是侧面衬托,突出潭水的清澈,而且增加了情趣。

3.似与游者相乐”这个句子有什么妙处?由景及情,自然引出鱼群“似与游者相乐”一语,既表现了作者在赏景中的心理状态,又给读者留下6想象的空间。

4.潭水有什么特点?用的是什么写法?好处是什么?清澈澄净。

侧面描写,通过写游鱼、阳光、影子,衬托潭水的清澈。

无一字写水,但无处不在写水。

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八下第三单元第10课《小石潭记》教案(

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八下第三单元第10课《小石潭记》教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被贬后的孤寂心情,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内容:
(1)课文朗读: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生字词学习: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
(3)文学常识:了解柳宗元的生平及其作品风格。
(4)课文解析: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文言文词汇与句式的掌握: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是文言文的词汇和句式,如“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等句子的理解。教师需重点讲解并让学生熟练掌握,以便于阅读和理解古文。
(2)文章主题的把握:《小石潭记》通过描绘小石潭的景色,表达了作者被贬后的孤寂心情。教师应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主题,把握作者的情感变化。
(3)写作技巧的分析:课文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教师需重点讲解并指导学生学会分析这些写作技巧在文中的作用。
2.教学难点
(1)文言文词汇的辨析:学生对古文中一些生僻词汇的理解可能存在困难,如“络”、“缀”等字词。教师可以通过组词、造句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2)文章结构的理解:文章以时间顺序为线索,描绘了小石潭的景色和作者的心情。学生可能难以把握文章的结构和层次,教师可以采用图表、思维导图等方式帮助学生梳理。
(1)重点词汇:如“青树翠蔓”,“翠”字表示绿色,这里指树木茂盛、绿意盎然。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实际观察,理解“翠”字的用法,并在课堂中进行巩固练习。
(2)重点句式:如“参差披拂”,表示树木的枝叶错落有致。教师可以让学生模仿这种句式,用现代汉语表达类似的景象,从而加深对句式的理解。
(3)难点情感:在分析作者孤寂心情时,教师可以引用柳宗元被贬的历史背景,让学生换位思考,体会作者当时的心境。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2017部编版)第三单元第10课《小石潭记》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2017部编版)第三单元第10课《小石潭记》教案
其次,在分析课文情感变化时,学生们往往容易陷入表面理解,难以深入挖掘作者内心的感受。针对这一点,我应该在教学中加入更多引导性的问题,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同理心和情感共鸣能力。
此外,实践活动中的写作练习,我发现学生们在运用文言文表达时存在一定困难。为了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我考虑在课后安排一些文言文写作训练,让学生多加练习,逐步提高他们的文言文水平。
2.教学难点
(1)文言文词汇和句式的理解与运用,特别是通假字、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
举例:课文中的“水尤清冽”中的பைடு நூலகம்冽”字,学生容易误以为是“冷”,需引导学生掌握其真实含义。
(2)对课文艺术特色的把握,如何从具体的词句中提炼出作者的情感表达。
举例:学生需要从课文中“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等描绘景色的句子中,感受到作者内心的孤寂和哀伤。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文章的艺术特色和情感变化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对比分析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文章中的一个自然景色描绘,分析其艺术特色和情感表达。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化的写作练习,尝试用文言文的形式描绘一个景物,体会文言文的韵味。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文言文的基本概念。《小石潭记》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所作的一篇游记,它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景色,同时融入了作者的情感。这篇文章是文言文的佳作,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文章中的具体案例。如“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等句子,展示了文言文如何通过精练的语言表达丰富的情感。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2017部编版)第三单元第10课《小石潭记》教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 小石潭记学习目标1.掌握重点实词和短语。

2.通过推敲、揣摩、品味文中词语和句子,概括小石潭的特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清之情。

学习过程【自主预习】1.了解作者、写作背景及本文的文体“记”。

(1)《小石潭记》的作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擅长于写,本文是他的第四篇。

(2)写作背景由于永贞革新失败,柳宗元于唐顺宗永贞元年(805)被贬到永州任司马。

由于政治上的失意,无法施行自己的抱负,他的精神极为痛苦、悲愤、忧郁。

为排解内心的愤懑痛苦之情,柳宗元常常不避幽远,游山访水,寄情山水。

并通过对景物的具体描写,寄寓自己的不幸遭遇,成为后世写作山水游记的楷模。

(3)《小石潭记》的“记”是一种文体,可记叙描写,也可,属于的范畴。

2.自由朗读课文,给加点字注音。

篁.竹( ) 清冽.( ) 为坻.( ) 为嵁.( )俶.尔( ) 翕.忽( ) 佁.然( ) 幽邃.( )3.熟练而准确的朗读课文,注意准确把握下列句子的停顿。

(用“/”画出停顿)全石以为底皆若空游无所依其岸势犬牙差互潭中鱼可百许头4.翻译下列句子。

A.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覆。

B.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C.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5.理清本文写作思路。

本文是按()顺序来写的,思路为:发现小潭——( )——小潭源流——( )——交代同游者【课内探究】一、熟读课文1.朗读课文,读准下列字的音。

篁坻参差屿嵁缀佁翕怆邃龚2.阅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1)作者及随行人员砍伐竹子的原因是什么?(2)文章都描写了哪些与小石潭相关的景物?(3)作者在对哪些景物的观察描摹上感受到了愉悦?(4)作者对本次游览的总体感受怎样?(用原文语句回答)二、整体感知3.作者写了小石潭的哪些景物?4.小石潭的特点是什么?请从文中找出一个字或词语。

5.柳宗元为什么给这个小水潭取名“小石潭”?6.找出描写“石”的句子。

三、细读课文,落实重点实词7.参照下面的句式,用一个四字词语来概括小石潭景物的特点。

并引用原文说说你的理由,哪些词语体现了这一特点。

这是一个的小石潭。

(找景物,说特点)示例:读完此文,我仿佛看见了一个怪石嶙峋的小石潭。

文中这样写道:“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我是从“为坻,为屿,为嵁,为岩”这几个词语看出来的。

四、品读课文,指导朗读8.运用下面的句式,用一个关键词来概括小石潭给你带来的心理感受。

这是一个让人感到的小石潭。

(说心情,谈感受)五、探究作者的情感9.找出文中体现作者主观情感的句子,并体会作者的情感。

10.那为什么前面提到“心乐之”“似与游者相乐”,后面又写“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也就是说作者到底是“乐”还是“忧”?六、课内语段阅读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1.通读全文后,选用原文中的相关文字填空。

(1)“伐竹取道”与上文的“”呼应,又为下文的“”埋下伏笔。

(2)既表现潭水之清,又暗示石潭之小的语句是“”。

(3)作者是站在小石潭的东岸来观赏景物的,这可从文中“”和“”两个句子得到印证。

12.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文中突出表现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13.第二段中作者是怎样描写潭水清澈的?14.作者在描写小潭源流时依次抓住溪身岸势的什么特点来写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15.根据原文内容,说说作者观景赏物时的心情是怎样发展变化的。

七、课外语段阅读阅读甲乙两文,按要求回答文后问题。

〔甲文〕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小石潭记》) 〔乙文〕道州①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②。

两岸悉皆怪石,敧③嵌④盘曲,不可名状。

清流触石,洄悬激注。

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⑤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

而置州⑥以来,无人赏爱。

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元结《右溪记》) 注:①道州:今湖南省道县。

唐时偏僻荒凉,元结曾在此为官。

②合营溪:汇入营溪。

③敧:倾斜。

④嵌:凹陷(又作“张开”)。

⑤逸民退士:遁世隐居的人。

⑥置州:设置州郡。

16.甲文第二段描写的内容是;乙文中描写溪水的语句是。

17.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潭中鱼可.百许头可:(2)以其境过清.清:(3)南.流数十步南:(4)不可名.状名:18.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1)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2)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19.面对美景,乙文作者为什么会产生“怅然”的情绪?参考答案【自主预习】1.(1)柳宗元山水游记“永州八记”(3)抒情议论散文2.huáng lièchíkān chùxīyǐsuì3.全石/ 以为底皆 /若空游 /无所依其岸势/ 犬牙差互潭中鱼 /可百许头4.A.(岸上)青葱的树枝,碧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荡。

B.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迅速,犹如在同游人逗乐。

C.(那幽深悲凉的气氛,让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真是)寂静极了,幽深极了。

5.游览潭中景物潭中气氛【课内探究】一、熟读课文1.篁(huáng)坻(chí)参差(cēncī)屿(yǔ)嵁(kān)缀(zhuì)佁(yǐ)翕(xī)怆(chuàng)邃(suì)龚(gōng)2.(1)清脆悦耳的水声,带来的内心的喜悦、向往是伐竹的动力。

(2)设计此题目的在于引导学生细致阅读文本:抓住水、石、树、鱼、源、岸、环境等特点深入领会文意。

(3)水声和游鱼。

(4)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二、整体感知3.水、石、树、鱼、源、岸、环境。

4.示例:(1)清(水尤清冽) 句子: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2)青句子: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3)幽句子:隔篁竹伐竹取道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5.因为潭底都是石头,而且文中写道“卷石底以出”和“全石以为底”,所以将这个水潭命名为“小石潭”。

6.(1)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2)其岸势犬牙差互。

(3)凄神寒骨。

三、细读课文,落实重点实词7.预设:填词理由重点讲解树木青葱——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学生看注解理解群鱼戏水——潭中鱼可百许头似与游者相乐——定点写景水清见底——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侧面描写源头曲折——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斗折蛇行岸势崎岖——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犬牙其境凄清——坐潭上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学生看注解理解四、品读课文,指导朗读8.示例:关键词——“水尤清冽”这里主要写出了水的干净澄澈,见到此水,心情一定空澈、宁静。

这种寓情于景的写法是本文写法上的一大特色。

其中“尤”即“尤其”之意,流露出了作者因惊喜而对水的赞美之情。

我们可以联想到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描写:“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吴均《与朱元思书》)五、探究作者的情感9.“心乐之”“似与游者乐”,体现了作者观赏小石潭奇景奇趣后暂时的轻松和快乐;“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写出了环境凄清,作者被贬后寂寞凄苦、悲凉的心情。

10.“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后,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

所以才会有发现小石潭时“心乐之”,观鱼时觉得鱼“似与游者相乐”的愉悦心情;但这种欢快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境便会自然流露出来。

六、课内语段阅读11.(1)隔篁竹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3)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潭西南而望12.本文是按游览的先后顺序来写景抒情的。

文中突出地表现了“小石潭”石奇、水清、鱼活、溪流曲折、环境凄清的特点。

13.作者从游鱼、阳光、影子等角度来描写潭水的清澈。

通过具体景物,用静止和活动的画面来写,不作一点抽象的说明,整段话没有一个字正面写到水,只是描绘出一幅画面,但又无处不在写水。

你看鱼儿在水里游,就像在空中浮游没有凭依一样,这就写出了水的清,清到仿佛透明的程度;太阳光照下来,鱼儿的影子都落在潭底的石头上了,这就更显出了潭水的清澈。

14.抓住溪身的曲折、蜿蜒,岸势的参差不齐来写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

就溪身而言,作者形容它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这是静止的;就溪水来说,作者形容它像蛇行那样曲折,这是流动的。

这里用了两个比喻,一静一动来描写小溪,准确地抓住了景物的特征。

15.开头的心情是快乐的,这从作者“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以及对游鱼的那种“似与游者相乐”的描写可知;最后的心情又是凄凉忧伤的,这从“寂寥无人,凄神寒骨”的描写可知。

七、课外语段阅读16.潭水和游鱼清流触石,洄悬激注17.(1)大约(2)凄清(3)向南(4)说出18.(1)那石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2)秀美的树木,奇异的竹林,垂下的阴影相互遮蔽。

19.这里景色优美却无人赏爱,触发了作者对自己境遇的感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