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要点第八章 记忆的发展与知识的巩固重点试题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要点第八章记忆的发展与知识的巩固重点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对遗忘原因的一种最古老的解释理论是起源于( )。
A.桑代克B.巴甫洛夫C.苏格拉底D.亚里士多德
2.短时记忆容量有限,为了使其包含更多的信息,可采用的方式是( )。
A.感觉登记B.注意C.组块D.复述
3.瞬时记忆的贮存时间大约为( )。
A.2秒~1分钟B.O.25~2秒C.5秒~2分钟D.O.2~O.5秒
4.所谓的及时复习,应该是指( )。
A.在学习结束立刻复习B.一周之后复习
C.在大面积遗忘开始之前复习D.当天复习
8.“舌尖现象”可以用来证明( )。
A.知识同化说B.提取失败说C.经验干扰说D.痕迹衰退说
9.一般来说,考试之前的学习效率比平时高,这说明( )。
A.材料的性质影响识记的效果
B.对材料意义的理解度影响识记效果
C.识记的主动性和目的性影响识记的效果
D.对材料的组织影响识记效果
10.在参观了服装博览会后,能够记住一件件新的服装样式和颜色,这属于( )。
A.形象记忆B.情景记忆C.情绪记忆D.运动记忆
二、填空题
1.从信息加工的观点看,记忆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 )、( )和( )的过程。
2.大学生记忆发展具有( )、各种记忆品质得到全面发展、( )的特点。
3.短时记忆是感觉记忆和长时记忆的中间阶段,保持时间大约为( );它的容量相当有限,大约为( )个组块。
4.任何信息都必须经过( )、( )才可能转入( )。
5.识记是人们获得个体经验的过程,或者说是对信息进行( )的过程。
6.影响知识识记与编码的主要因素是:材料的( )与( )、识记的( )与( )、对材料意义的理解度、组块化编码、多种分析器协同活动、觉醒状态、识记的信心等。
7.知识保持是一个动态过程,存储信息在内容和数量上都会发生变化。
数量方面的变化主要表现为保持的数量随时间的推移而逐渐下降,这就是( )。
8.保持是( )和( )的中间环节,在记忆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没有保持也就没有记忆。
14.根据识记材料有无意义或学习者是否理解了其意义,可以把识记分为( )和( )。
15.( )是由一种经验想起另一种经验,或由想起的一种经验再想起其他的经验的过程。
三、简答题
1.简述大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
2.简述知识编码的主要方式。
3.影响知识识记与编码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4.简述知识保持与存贮的组织形式。
四、论述题
1.论述记忆遗忘的理论解释。
2.试论如何进行合理复习,防止遗忘。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解析:痕迹衰退说是一种对遗忘原因的最古老的解释。
按照这种理论,遗忘是由记忆痕迹衰退引起的,消退随时间的推移自动发生。
它起源于亚里士多德,由桑代克和巴甫洛夫学派进一步发展。
因此,答案为D。
2.C
解析:短时记忆是感觉记忆和长时记忆的中间阶段,保持时间大约为5秒到2分钟。
它的容量相当有限,在短时记忆中,人们一次大约只能记住5~9个彼此独立的信息单元,人们的短时记忆容量或广度以5~9个信息单元为限。
只有通过组块,信息单元的内容可以扩大,才可以包含更多的信息。
因此,答案为C。
3.B
解析:客观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信息在一个极短的时间内保存下来,这种记忆叫感觉记忆或瞬时记忆,它是记忆系统的开始阶段。
瞬时记忆的储存时间大约为O.25~2秒。
因此,答案为B。
4.A
解析:通过遗忘曲线可以看到,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过程最初进展得很快,以后逐渐缓慢,过了相当的时间后,几乎不再遗忘。
学习20分钟之后,遗忘达42%,所以应当在学习结束立刻复习。
因此,答案为A。
解析:语言中介编码是借助长时记忆中储存的语言的某些特点,如语义、发音、字形等,对当前输入的某些信息进行编码,使之成为可以贮存的东西。
将“女孩”、“小鸟”、“森林”、“唱歌”4个词重新组织为“一个女孩在森林里听小鸟唱歌”来识记,是将无意义的词语变成有意义的句子来记忆。
属于语言中介编码。
因此,答案为D。
8.B
解析:提取失败说认为,人们所获得的信息在长时记忆中的存储是永久的。
遗忘的发生,仅仅是由于一时难以提取欲求信息所致。
如果有了正确的线索,经过搜寻,所要的信息就能提取出来。
“舌尖现象”是指明明知道某件事,但就是不能回忆出来的现象也说明,遗忘实际上只是暂时的,只是由于失去了提取线索或线索错误而引起的。
它可以用来验证提取失败说。
因此,答案为B。
9.C
解析:明确的目的和任务可使人们的全部心理活动趋向于一个目标,使学习任务从背景中突出出来,人们在进行感知时头脑就能留下较深的痕迹。
识记时的主动性愈高,识记的效果就愈好。
考试之前的学习有较强的主动性和明确的目的性,因此,效率较高。
因此,答案为C。
10.A
解析:形象记忆是以感知过的事物的具体形象为内容的记忆。
它保存事物的感性特征,具有显著的直观性。
记住衣服的样式和颜色就属于形象记忆。
因此,答案为A。
二、填空题
1.编码;存贮;提取
2.逻辑记忆能力得到显著提高;掌握各种有效的记忆方法
3.5秒到2分钟;7±2
4.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5.编码
6.数量;性质;目的性;主动性
7.遗忘现象
8.识记;再现
9.组块
10.情景记忆
11.有意识记
12.短时记忆
13.前摄抑制;倒摄抑制
14.意义识记;机械识记
15.联想
三、简答题
1.简述大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
答:记忆是通过识记、保持、再现等方式,在人的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大学生记忆发展呈现出以下特点:
(1)逻辑记忆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大学生能充分理解所学材料的意义和实质,能在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的前提下进行记忆;能对所学习的内容进行分析综合,并选择最有意义的、有价值的、未知的新知识经验进行记忆;能把所学的新知识纳入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体系之中,经过思维的参与和加工,按合理的逻辑结构,系统地、完整地储存起来。
答:知识编码也即信息编码,是人们获得个体经验的过程,知识的编码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1)视觉编码
视觉编码是感觉记忆的主要信息编码方式。
人的记忆系统中存在着一个感觉贮存阶段,视觉器官保存图像信息的容量相当大,但是保持的时间相当短,超过250毫秒,遗忘就开始了。
(2)语音听觉编码
贮存在短时记忆系统的信息主要以语音听觉编码的方式存在。
人们在对视觉信息进行加工的同时,也存在听觉的编码方式。
语音编码或听觉编码是短时记忆系统的主要编码方式。
短时记忆的编码方式与记忆材料的性质相关。
(3)语义编码
在记忆一系列语词概念材料时,人们总是倾向于把它们按语义的关系组成一定的系统,并归类进行记忆,而不是按它呈现的顺序去记忆。
在学习中,人们将材料按意义进行归类,并形成一定的系统,有助于识记。
对于人类长时记忆系统中的有意义的学习材料,人们主要以语义编码的形式进行加工。
(4)语言中介编码
语言中介编码是借助长时记忆中储存的语言的某些特点,如语义、发音、字形等,对当前输入的某些信息进行编码,使之成为可以贮存的东西。
这种编码方式,在识记无意义材料和离散语言材料时经常使用。
利用语言的音韵和节律等特点,也能对识记材料进行中介编码。
3.影响知识识记与编码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知识识记是人们获得个体经验的过程,或者说是对信息进行编码的过程。
在整个记忆系统中,信息编码有不同的层次或水平,而且以不同的形式存在着。
知识的识记与编码要受以下因素的影响,
(1)材料的数量与性质
要达到同样的识记效果,识记材料越多,平均需要的时间或诵读次数越多。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识记的效果随所识记材料数量的增加而降低。
材料的性质也影响识记效果。
识记有意义联系的材料比识记无意义联系的材料效果要好;识记系统性、连贯性较强的材料比识记系统性、连贯性较差的材料效果好;识记直观形象的实物或图像材料比识记抽象概括的言语材料效果好;识记韵文比识记散文效果好。
(2)识记的目的性与主动性
识记分为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
无意识记指没有预定的目的,无须特殊努力,不用专门方法,自然而然地发生的识记。
有意识记指具有明确目的,采取一定方法,并需一定意志努力的识记。
明确的目的和任务可使人们的全部心理活动趋向于一个目标,使学习任务从背景中突出出来,人们在进行感知时头脑就能留下较深的痕迹。
识记时的主动性愈高,识记的效果就愈好。
(5)尽可能使多种分析器协同活动
多种分析器同时参加活动是提高识记成效的重要条件。
视听结合的识记效果优于任何单一的识记方式。
来自不同感觉通道的信息,有助于加强识记。
(6)觉醒状态
觉醒状态即大脑皮层的兴奋水平,它直接影响到识记的效果。
一般认为,人在上午11~12点之间的学习效率最高;下午6~8点之间效率最低。
这与不同的觉醒状态有关。
(7)识记的信心
学生的信心对识记也有很大影响。
如果学生认为,所要识记的材料比较容易,而且相信自己能记住它,就会集中注意,积极思考,识记效果自然就会提高;如果学生感到识记材料很困难,缺乏信心,就会影响到识记时的注意与思维以及必要的意志努力,自然很难有良好的识记效果。
4.简述知识保持与存贮的组织形式。
答:保持是识记过的经验在人们头脑中的巩固过程,也就是信息的存储过程,信息在头脑中的保持不是静止的、凝固的,而是一个重建过程,信息在保持过程中要不断地受到思维的“剪裁”加工而发生变化。
知识是由以下的一些组织形式保持与存贮的:
(1)空间组织
人们认识的许多事物是以空间方式组织在头脑中的。
这种存贮方式是人们保存情景信息与形象信息的一种重要方式。
(2)系列组织
系列组织指人们记忆的内容按一个特殊的、连续的、系列的顺序在头脑中贮存的方式。
这种存贮方式主要用于保存简单的符号水平的语义信息。
(3)联想组织
联想是由一种经验想起另一种经验,或由想起的一种经验再想起其他的经验的过程。
一种经验的发生必然伴随着其他经验的出现,这种伴随经验或与原经验接近,或相似或相反。
联想组织是人们对字词水平的语义信息储存的重要方式。
(4)网络组织
这是人们语义记忆的主要方式,人类的概念和命题主要是按网络组织储存在记忆系统之中的。
在层次组织中,概念的特征进行分级贮存。
在每一级概念的水平上,只贮存该级概念所独有的特征,而同一级的各概念所具有的共同特征则贮存在上一级概念的水平上。
由于上级概念的特征只出现一次,无须在其他所有的下位概念中再贮存,这样的分级贮存可以大大节省贮存空间,因而记忆成效可以大为提高。
(5)更替组织
长时记忆中材料的组织具有相当的灵活性。
个人的知识经验不同,对同样的信息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组织。
人们根据材料的性质、特征和已有的知识经验来组织自己的记忆内容,各种组织方式之间又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有时是相互重叠的,形成一个相当复杂的有结构的记忆库。
四、论述题
l·论述记忆遗忘的理论解释。
答:记忆的内容不能再认和回忆,或者再认和回忆时发生错误,就是遗忘。
关于遗忘原因的解释有如下的几种理论:
(1)衰退说
这是一种对遗忘原因的最古老的解释。
按照这种理论,遗忘是由记忆痕迹衰退引起的,消退随时间的推移自动发生。
这一假说起源于亚里士多德,由桑代克进一步发展。
尽管许多心理学家对痕迹衰退说提出了种种怀疑,并做了大量实验,但至今没有可靠的证据表明神经系统中留下的记忆痕迹可以永久保持而不会衰退。
记忆痕迹随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消退的观点也符合事物的发生、发展和衰亡的一般规律,所以痕迹衰退仍然被认为是导致遗忘的原因之一。
(2)干扰说
干扰说认为,遗忘是由于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干扰的结果。
一旦排除了干扰,记忆就可以恢复。
这种遗忘理论得到了大量实验的支持,近一个世纪以来它一直占据着统治地位。
研究证明,干扰主要有两种情况,即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
前摄抑制指前面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面学习材料的干扰;倒摄抑制指后面学习的材料对保持或回忆前面学习材料的干扰。
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在系列学习、配对联想学习和自由回忆的记忆实验中,都获得了强有力的证据。
在其他条件相等的情况下,一个学习材料两端的项目学习快、记忆得牢一些,而中间部分的项目学得慢、记得差一些。
中间部分的记忆效果较差,是由于同时受到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双重干扰的结果;最前部与最后部的记忆效果较好,是由于仅受到倒摄抑制或前摄抑制的结果。
长时记忆中信息的相互干扰是导致遗忘的最重要原因。
记忆的痕迹由于受到其他信息的干扰而一时提取不出来,当排除了这种干扰以后,提取就能成功。
(3)同化说
同化说是奥苏伯尔根据他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对遗忘的原因提出的一种解释。
这种理论认为,在真正的有意义学习中,前后相继的学习不是相互干扰而是相互促进的。
有意义学习总是以原有的学习为基础,后面的学习是前面的学习的加深和扩充。
遗忘就其实质来说,是知识的组织与认知结构简化的过程。
当学习了更高级的概念与规律以后,高级的观念可以代替低级的观念,使低级观念遗忘,从而简化了认识并减轻了记忆。
这是一种积极的遗忘。
在有意义学习中,或者由于原有知识结构不巩固,或者由于新旧知识辨析不清楚,也有可能以原有的观念来代替表面相同而实质不同的新观念,从而出现记忆错误。
这是一种消极的遗忘,教学中必须努力避免。
(4)动机说
动机说认为,遗忘是因为不想记,而将一些记忆信息排除在意识之外,因为它们太可怕、太痛苦或有损自我的形象。
遗忘不是保持的消失而是记忆被压抑,故这种理论也叫压抑理论。
人们有一种把创伤性经验有选择地重新编码为中性的甚至愉快的经验的倾向。
人们倾向于重新组织自己的童年经验,以便记住过去的“美好时光”,但实际生活并非如此,只是“应当如此”而已。
2.试论如何进行合理复习,防止遗忘。
答:复习是巩固所学知识最基本的方法,为了促进知识的保持,避免知识的遗忘,必须注意
合理地组织复习。
进行合理复习,要做到以下几点:
(1)复习时机要得当
把握复习的正确时机主要是指以下几个方面:
①及时复习。
由于遗忘的发展开始很快,所以要想提高巩固复习的效果,必须在遗忘还没有发生以前及时进行,这样才能节省学习时间。
为此,在教学上必须遵守“及时复习”的原则。
②间隔复习。
由于遗忘存在着“先快后慢”的趋势,因此在教学上还必须遵守“间隔复习”的原则。
③循环复习。
复习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试,更重要的目的是为了在将来的工作岗位中。
应用,用所学知识为社会服务。
因此,教学上也应该遵守“循环复习”的原则,对于所学的重要的基本的材料应经常进行复习,做到“温故而知新”。
(2)复习的方法要合理
合理的复习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
①合理分配复习时间。
对所学教材的复习,从时间分配上来说,有两种不同的形式:一种是分散复习(每次时间短,次数多),一种是集中复习(每次时间长,次数少)。
研究表明,这两种复习方式效果不同,一般分散复习优于集中复习,因为分散复习可以降低疲劳感,可以减少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的影响。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进行分散复习,不要等到考前集中复习。
②阅读与尝试背诵相结合。
一般背诵材料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一遍又一遍地单纯重复阅读,一种是反复阅读结合尝试背诵。
研究表明,这两种复习方式效果不同,反复阅读结合尝试背诵优于单纯的重复阅读。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教育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边阅读边背诵,将阅读与背诵交替进行。
③综合使用整体复习与部分复习。
整体复习指每次复习整篇材料;部分复习指把材料分成几个部分进行复习;而所谓综合使用整体复习与部分复习,即先进行整体复习,而后把材料分成几个部分,进行部分复习。
研究表明,这三种复习方式效果不同,一般综合复习效果最好。
当然,整体复习、部分复习和综合复习的选用也应考虑材料的特点,全面照顾到影响记忆效果的各种因素。
如果材料是彼此没有意义联系的,采用部分复习法无疑是合理的;如果材料是彼此具有联系的,则必须根据不同情况具体安排:材料比较简短,可以采用整体复习法;材料比较复杂、冗长,则宜采取综合复习法。
(3)复习次数要适宜
有关研究一致表明,教材的保持或遗忘与复习的次数密切相关。
一般说来,复习次数越多,识记和保持的效果越好;反之,则遗忘发生越快。
据此,心理学家肯定了“过度学习”的必要性。
所谓过度学习,指在学习达到刚好成诵以后的附加学习。
但是,过度学习并不意味着
复习次数越多越好。
研究表明,学习的熟练程度达到l50%时,记忆效果最好;超过150%时,效果并不递增,很可能引起厌倦、疲劳等而成为无效劳动。
所以,并非复习次数总是越多越好。
总之,促进保持和防止遗忘,必须注意从学习时机、学习方法、学习程度等方面来综合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