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制图名词解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称解释:
地图:根据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球(或其他星体)上的自然和人文现象,使用地图语言,通过制图综合,缩小反映在平面上,反映各种现象的空间分布、组合、联系、数量和质量特征及其在时间中的发展变化。
地图学:地图学是研究地理信息的表达、处理和传输的理论和方法,以地理信息可视化为核心,探讨地图的制作技术和使用方法。
地图感受论:研究地图视觉感受的基本过程和特点,分析用图者对图像感受的心理、物理因素和地图感受效果的理论。
地图符号论:研究作为地图语言的地图符号系统及其特性与使用的理论。
地图模型论:用模型法来认识地图的性质,解释地图的制作和应用的理论。
地图空间认知论:研究人类如何通过地图对客观环境进行认知和信息加工,并弄清地图设计制作的思维过程及其描述的理论;
综合制图理论:综合性地图是反映自然环境或人类社会多种要素和现象及其相互联系的地图。
地图信息可视化理论:研究地图信息的符号化、图形化、形象化及直观性的处理、表达、传递及解译的理论。
大地水准面(一级逼近):假想将静止的平均海水面延伸到大陆内部,形成一个连续不断的,与地球比较接近的形体,其表面称为大地水准面。
地球椭球体表面:为了测量成果的计算和制图工作的需要,选用一个同大地体相近的,可以用数学方法来表达的旋转椭球体来代替地球。这个旋转椭球是一个椭球绕其短轴旋转而成,其表面成为旋转椭球面。
参考椭球体:与局部地区大地水准面符合最好的一个地球椭球体。
地理坐标系:以地球的北极、南极、赤道和本初子午线等作为基本要素,即可构成地球托球面的地理坐标系
1980西安坐标系:1978年4月在西安召开全国天文大地网平差会议,确定重新定位,建立我国新的坐标系。为此有了1980年国家大地坐标系。1980年国家大地坐标系采用地球椭球基本参数为1975年国际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联合会第十六届大会推荐的数据。该坐标系的大地原点设在我国中部的陕西省泾阳县永乐镇,位于西安市西北方向约60公里,故称1980年西安坐标系,又简称西安大地原点。基准面采用青岛大港验潮站1952-1979年确定的黄海平均海水面(即1985国家高程基准)。
北京54坐标系:1954年我国在北京设立了大地坐标原点,采用克拉索夫斯基椭球体,依此计算出来的各大地控制点的坐标,称为北京54坐标系。新中国成立后,很长一段时间采用1954年北京坐标系统,它与苏联1942年建立的以普尔科夫天文台为原点的大地坐标系统相联系,相应的椭球为克拉索夫斯基椭球。
到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已基本完成了天文大地测量,经计算表明,54坐标系统普遍低于我国的大地水准面,平均误差为29米左右。
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以青岛验潮站1952-1979年的潮汐观测资料,按中数法计算10个同年验潮周期的平均海水面的平均值为零点起算的中国国家高程系统。
地图的数学基础:是指使地图上各种地理要素与相应的地面景物之间保持一定对应关系的数学基础。包括:经纬网、坐标网、大地控制点、比例尺等。
1956年黄海高程系:以青岛验潮站1950-1956年验潮资料算得平均海水面为零起算的高程系统。
几何投影: 源于透视几何学原理,以几何特征为依据,将椭球面上的经纬线网投影到几何面上,然后将几何面展为平面。
方位投影: 以平面作投影面,使平面与球面相切或相割,将球面上的经纬线投影到平面上而成。
圆柱投影: 以圆柱面作投影面,使圆柱面与球面相切或相割,将球面上的经纬线投影到圆柱面上,然后将圆柱面展为平面而成。
非几何投影: 根据某些条件,用数学解析法确定球面与平面之间点与点的函数关系。
伪圆柱投影:在正轴圆柱投影基础上,规定纬线仍为平行线,根据某些条件改变经线形状而成,除中央经线为直线外,其余均投影为对称中央经线的曲线。
多圆锥投影:设想有更多的圆锥面与球面相切,投影后沿一母线剪开展平。纬线投影为同轴圆弧,其圆心都在中央经线的延长线上。中央经线为直线,其余经线投影为对称于中央经线的曲线。
任意投影: 投影图上,长度、面积和角度都有变形,它既不等角又不等积。其中,等距投影是在特定方向上没有长度变形的任意投影(m=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