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与健康新课程背景下体育师资队伍建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育与健康新课程背景下体育师资队伍建设
一、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背景下的思考
1.继承与发展是此次新课程改革的特点。

体育新课程更为彻底地摒弃了以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那种“学科中心论”的教学模式,更为充分地突出了教学中心是学生这一主体。

同素质教育的理念要求是一致的,即:将“以书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转向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就学校体育目标而言,强调“以增强学生体质为主”,又必须在“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下,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

这一教学理念和国际上的“人本主义”教育理念也是一致的。

2.体育新课程使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理念更为完善,新课程通过试行有着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它进一步规定了体育与健康课必须注重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强调体育教育增进学生心理、生理和社会适应的功能,在体育教学史上将体育功能延伸至社会生活。

它不仅符合当代教育发展的趋势,明确了体育教学的目标,而且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

3.新课程推陈出新,拾遗补阙,以发展的观点提出了五个领域目标。

即:运动参与、知识技能、身体发展、心理发展、社会适应。

这五项领域目标较之于三项任务,更加完善、具体。

在培养人才方面,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张扬,适应于现代社会教育,更适应于社会未来。

体育与健康新课程给学校体育教学带来了一场革新,
无论是教材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框架结构,它将更有利于实现体育的社会功能,体现体育育人的价值为了适应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加强体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应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认认真真地抓紧抓好,如果我们因循守旧、故步自封,不能积极地、自觉地通过培训、进修等多种方式尽快提高自身的素质,就必然面临被时代发展所淘汰的尴尬局面。

体育与健康新课程背景下的体育教师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培训和提高。

1.要通过师德教育,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使每一个体育教师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敬业爱生。

2.要通过学习和掌握现代化教育理论,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能够站在大教育的高度上,审视学校体育,增强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充分发挥学校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3.要通过学习,掌握体育与健康方面宽广厚实的业务知识、技能;围绕增强亿万学生体质、增进健康的核心目标,不断提高业务素质;积极进行教育、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增强教育、教学的实效性。

4.要具有终身学习的自觉性。

要认真接受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培训,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掌握和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以促进体育科学的建设与发展;及时了解和掌握教育信息,丰富教育、教学手段。

5.要积极参与教学科研,较好地掌握教学科研的方法。

在工作中善于总结经验和教训,要遵循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发展规律,认知规律和运动技能形成的规律,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地运用教学手段和方法,勇于探索创新。

三、体育教师面对体育新课程应树立新的教学观
1.由被动体育教学观转变为主动体育教学观。

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教学中教师的角色转换,要求教师从“幕前”到“幕后”,做一个“导演”,让学生由“观众”变为“实际参与者”。

在体育选项教学中,提出改变被动式教学观,实现向主动式教学观转变,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让学生去发现问题,充分发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在体育选项教学中的核心问题是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题”作用。

教师“主导”作用的体现就在于成为领路人,善于引导,善于启迪,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发展学生的智能。

学生“主体”作用的体现就在于自身主动的去亲身参与体验,去体验运动的乐趣和锻炼的价值,不断开发增强想象力和创造性,掌握科学健身方法,养成自我锻炼的良好习惯。

例如在体育教学中,让学生边练边议,思考探索,提出不同见解,允许出现错误;让学生自我评定,自测心率,互帮互测;让学生自编自制练习内容等。

总之教师要善于启发、诱导,让学生学活、学牢和会用体
育知识技能。

2.由接受学习观向以接受与发现学习观并重。

长期以来,接受学习观为广大教师所采用,虽然有其优点,但也存在学生依赖性强,
缺乏独立思考,难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弊端,不利于让学生掌握科学探究方法,不利于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探究方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造精神。

发现学习是学生通过自己再发现知识形成的步骤,以获取知识并发展探究性思维的一种学习方式。

它最本质的特征是强调探究过程而不是现成的知识。

在发现学习中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参与知识的发现过程,而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为学生发现知识创造条件和提供帮助。

发现学习观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分析、思考,自己提出完成动作的方法和要领,通过实践进行比较,掌握正确的动作要领。

因此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将两种学习方式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使体育与健康教学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3.由控制性学习情境转向开放式学生情境。

体育与健康教学是在一定的情境中进行的。

情境的构成和创设,由师生之间的态度和行为来确定,教师起着主要作用。

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有不少教师受传统教学的影响,还不同程度地存在“权威型”和“放任型”的教学情境。

“权威型”强调教师严格管理,整齐划一,学生绝对服从,凭借制度、纪律约束学生的教学机制;“放任型”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任学生自由散漫的教学机制。

它们都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创造精神,也妨碍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练习的积极性的发挥。

开放式学习情境倡导学生广泛的无所拘束的探索,否定对学生的强制性教学措施。

它是教师指导与学生自我指导相结合的统一体,强调学生的主体表现。

因此,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转变观念,转变教学机制,由控制性学习情境转变为开放式学习情境,注意在教学过程中建立师生互信、
平等、尊重的和谐关系,从而增强学生的内驱力。

四、新课程背景下的体育教学要求体育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1.体育教师要有广博的科学知识。

体育教师在体育与健康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健身、健美、强体的方法,自己不仅能做示范,而且能讲出技术动作的原理,合理动作的关键,使学习者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实施素质教育中,体育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不仅强体,而且增长知识,调节情感,培养意志和竞争意识,促进智力发展和能力的提高。

因而,一名体育教师,仅仅掌握和精通专业知识是不够的,他必须努力学习和掌握教育学、统计学、社会学、伦理学等等边缘学科,使自己知识渊博、涉猎知识面广,在学生中才能有威望。

2.体育教师需要有过硬的语言艺术。

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良好的身体语言能力,良好的语言艺术感染力。

体育教师在体育与健康教学过程中要完成传授知识技术、技能;教会学生学习体育和锻炼身体的方法、体育保健技能;学会自我医疗、自我制定运动处方;培养学生健身习惯和能力、终身锻炼意识和顽强的意志品质等任务,就离不开教学语言艺术这一手段。

教师的语言艺术高超就能使教学效果锦上添花。

3.体育教师要有正确的运动技术示范能力。

现代高科技的发展,促进体育的学科相互渗透和各种专业知识、技能的相互融合。

在体育选项教学中,作为体育教师,既要一专,更要多能,尤其是正确的技术动作示范,是融教师的技术、知识、技能、身体素质为一体的职
业技能的体现和衡量就是素质的又一特征。

俗语说:“百闻不如一见”,对于体育技术学习和动作掌握而言,示范起着事半功倍的效能。

4.体育教师还需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教育是以培养多方面、多层次的人才为目标。

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体育教师应具有多方面的素质,而良好的心理素质是爱护学生、培养学生、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

教育者爱护学生最好的手段是尊重、理解、信任学习者,提倡师生共同研讨、共同学习,共同锻炼的合作意识。

当学生在认知上和行为上出现偏差时,教师应克制自己的情绪,采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教育方式。

切忌情绪波动、急躁和讽刺、挖苦学生。

当学习者出现怕苦、怕累等意志薄弱现象时,教师应身体力行,以事实诱导他们,激发其学习的信心。

五、体育教师要掌握科学的教学管理方法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
体育教师对学生的管理,是既主其事,又治其事。

管理是教师根据道德教育的客观规律,运用有效的手段和方法,为提高教学效果,实现教育目标,而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组织、控制、协调的综合活动过程。

作为一名体育教育工作者,其管理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兴趣、动机与效率。

例如,对学生的出
勤、学习态度实行量化操作,对旷课、迟到等等要适当扣分;对学习认真、认识正确、主动为同学服务等要适当加分。

六、体育新课程对体育教师素质也提出了严格的要求
1.体育教师必须具有强烈的事业心。

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事业心对于体育教师是非常重要的,事业心的强弱反映了教师的职业道德水
平的高低。

为此,上课时,就是必须杜绝工作散漫、责任心不强、意志薄弱等不良现象。

要对每位学生负责,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应首先做到。

例如要求学生上课时穿运动服、运动鞋,教师必须身体力行。

否则,就将在学生中失去威信。

2.体育教师必须把德育教育贯彻教学的始终。

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体育与健康教学的重要任务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学生的良好行为、锻炼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必须经过长期的有目的的教育和培养。

体育运动的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其本身就蕴涵着思想品德教育的因素。

例如,观看体育竞技训练和比赛,以培养为国家和集体争光的竞争意识,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集体主义观念。

因此,教师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要找准教材中的知识技术的传授与德育的“结合点”,要不仅钻研教材,而且研究学生,使每项教学内容的德育渗透点落实在教学之中,并把德育教育贯彻教学的始终。

3.体育教师应不断提高业务能力。

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较强的业务能力,是体育教师做好本质工作的基本条件。

体育教师只有职业技能精湛,才能达到教书育人和在学生中有威望。

由此,就要求体育教师,不仅应学习和掌握本专业的知识、技术、技能,而且应掌握边缘学科的知识并能把有关的知识与体育相结合,用于教学过程之中。

教师的天职是教好学生,然而作为一名优秀的体育教师不仅要努力搞好教学,而且要善于教学,要善于不断学习,不断提高。

只有刻苦钻研业务,学而不厌,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掌握教学规律,精通教学技艺,才能使自己的业务水平不断提高,使学生对体育学习和自
我身体锻炼情绪高、信心足、兴趣浓、心理才能健康,教学效果才明显。

4.体育教师应学习和掌握体育心理学。

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作为一种自觉的动机,它是对所从事的活动具有创造性态度的重要条件。

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

”可见,在体育与健康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体育学习有兴趣是学生自觉参与体育锻炼的重要标志之一,而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体育的内驱力,是影响学生体育学习和体育锻炼效果的最稳定的因素。

因此,体育教学过程中,这时若能身先士卒,认真而不教条,活泼而不失威严,组织严谨而不失灵活,手段多样又不失一法为主、多法相助,无论教授何种项目和技术动作,教师讲解清晰、示范准确、比喻形象、方法新颖、手段多样、情绪稳定、精神贯注、意志力强、兴趣浓厚等等,将使学习者信心倍增,积极性高、自觉性强,教学效果好,所以,体育教师应学习和掌握体育心理等学科的知识与技能,能强化学习者对体育学习的正确认知,激发其学习兴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