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文献综述
经济学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经济学毕业论文文献综述绪论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经济学的研究变得越来越重要。
为了深入了解经济学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本文将就相关研究方向进行文献综述。
本文的目的是通过梳理和分析相关文献,总结当前经济学研究的发展轨迹,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一、宏观经济学研究文献综述1. 宏观经济政策的研究进展本部分主要综述了宏观经济政策领域的研究成果和发展动态。
针对不同经济体制和经济周期,各国在经济政策方面的实践和研究逐渐形成了一系列新理论和实证结果。
2. 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文献综述本部分回顾了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历程,并对其主要研究成果进行分析。
从投资、技术进步、人力资本等方面探讨了经济增长的基本原因和动力,并指出了未来研究的新方向。
二、微观经济学研究文献综述1. 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的文献综述本部分探讨了市场失灵的原因和后果,并综述了政府干预在制度设计、市场监管和资源配置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进一步分析了政府干预的效果和限制,并对当前研究热点进行了展望。
2. 行为经济学的文献综述本部分回顾了行为经济学的发展历程和理论基础,并综述了行为经济学在市场行为、决策行为、劳动经济学等领域的研究成果。
同时,分析了行为经济学的局限性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三、发展经济学研究文献综述1. 发展经济学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本部分总结了发展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和主要研究方法,并综述了发展经济学在贫困陷阱、收入分配、资源配置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同时,指出了该领域仍然存在的问题和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2. 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的文献综述本部分就城市化进程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了文献综述。
从人口流动、产业结构、城市规划等方面,综合分析了城市化对经济增长、环境影响和社会福利的影响,并对未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结论通过本次文献综述,我们对经济学领域的研究进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是当前研究的重点领域,各自对经济学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文献综述国内外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综述
文献综述国内外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综述引言:区域经济发展是经济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它关注的是国家或地区经济状况以及不同地区之间的发展差异。
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的研究和发展可以帮助政策制定者更好地理解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不平衡和不充分,并提供政策建议以促进区域均衡发展。
本文将就国内外区域经济发展理论作综述。
一、经济增长极理论经济增长极理论是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认为经济增长主要集中在少数发达地区,其他地区只能通过辐射效应获得一部分经济增长。
这个理论首次揭示了地区经济差异的产生机制,但也忽视了其他地区的发展潜力。
二、新地理经济学理论新地理经济学理论于20世纪80年代兴起,认为地理位置对经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根据这一理论,地理环境、地区间的交通和通信成本以及知识和技术的溢出效应都影响着区域经济的发展。
新地理经济学理论在解释区域经济差异方面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三、产业集聚理论产业集聚理论认为,相同或相关的产业在一些地区集中发展,形成产业聚集效应。
这种聚集效应主要通过资源的共享、技术的提升以及规模经济的实现来实现。
产业集聚理论在解释为何一些地区发展得更快以及如何促进产业发展方面有重要作用。
四、现代化理论现代化理论认为,发展水平差异主要是由于不同地区之间的现代化进程不均衡所导致的。
现代化进程包括工业化、城市化、农业现代化等方面的与发展。
现代化理论对于解决区域发展的不平衡问题提供了一种便利的分析框架。
五、孤立经济小部门理论孤立经济小部门理论认为,孤立的经济小部门在相对独立而封闭的环境中发展,其发展取决于地区内部的资源配置和技术进步。
这种理论对于分析地区经济发展的内部机制和动力有一定的解释能力。
六、区域竞争力理论区域竞争力理论认为,地区经济发展取决于其在全球竞争中所占的位置和能力。
具有优势的地区能够吸引更多的资源和投资,从而实现更快的发展。
区域竞争力理论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一种方法,以提高地区竞争力和促进经济发展。
结论:综上所述,国内外区域经济发展理论各有侧重,但都为解释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经济学术论文文献综述
经济学术论文文献综述城市社区经济是城市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产物。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经济学术论文文献综述,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经济学术论文文献综述篇一浅议经济类畅销书的打造摘要:本文通过对近年来经济类畅销书的概况描述,总结了经济类畅销书的特征,并从市场调研、内容提供、细节设计、营销推广等四方面讨论了经济类畅销书的打造。
关键词:经济类畅销书;概况;特征;打造中图分类号:G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4-0-02目前对畅销书比较认可的概念是,畅销书是以其独特的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实用价值、市场价值切中时尚热点、社会热点,形成社会话题,以线性读者群体为目标市场的适销对路的图书产品。
近几年,在经济类图书中《货币战争》、《郎咸平说:我们的日子为什么这么难》、《金融的逻辑》、《时寒冰说:欧债真相警示中国》等广受读者关注,成为名副其实的畅销书。
一、近年来经济类畅销书概况2008年,以雷曼兄弟宣布破产为标志,一场始自美国的金融危机拉开序幕。
随后,这场金融危机迅速席卷全球并演变为全球性经济危机,中国经济作为世界经济的一部分,自然被卷入其中。
这一巨大事件,必然在出版行业有所体现,探析危机原因、预测经济走向类的图书迅速走红,越来越多的关于经济危机解读以及国人应对之策的选题应运而生。
“金融”和“经济理论”类通俗读物成为畅销书中的亮点,“货币战争”系列、“郎咸平说”系列、“时寒冰说”系列等一批图书为广大读者所熟知。
二、经济类畅销书的特征任何一本图书受到追捧,必然有它的原因。
尤其是经济类畅销书,特征更是鲜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与社会热点高度契合经济类畅销书,尤其是近几年的经济类通俗读物,大都建立在将要成为热点或正在“热”的事物上。
随着国人整体素质的提升,越来越多的读者把自身的生存发展放在更大的环境中考量,并愈发关注世界经济形势、国家命运前途以及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各类经济现象。
经济高质量发展文献综述
经济高质量发展文献综述1. 介绍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指在以经济发展为主要目标的同时,将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等一系列因素纳入考虑,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经济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全球各国共同关注和研究的焦点。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经济高质量发展进行综述。
2. 理论探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经济增长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和创新理论。
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经济增长的支撑,而经济增长的基础是技术创新和投资增长。
可持续发展理论认为,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基础上,保护环境和资源,为未来发展留下足够的空间和资源。
而创新理论则强调创新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只有通过不断创新才能提高经济增长和社会福利水平。
3. 实践探讨在实践层面,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共同努力。
政府需要通过政策引导和投资支持,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同时加强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
企业需要注重产品质量和品牌建设,同时加强生态环保和社会责任,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社会需要加强公民参与和舆论监督,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和道德风尚,推动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4. 国际经验在国际上,经济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共同目标。
例如,欧洲倡导的“绿色经济”模式强调生态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在能源、交通、建筑等领域推广清洁技术和节能减排。
而美国则推行创新驱动战略,通过科技创新提高产业竞争力和经济增长率。
中国则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倡导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注重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根据各国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合作模式和发展策略。
5. 展望未来可以预见,未来各国在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的竞争将越发激烈,同时也将呈现出一些新趋势和挑战。
例如,数字经济和人工智能的发展将催生新的产业形态和商业模式,同时也将带来新的就业和分配问题;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的压力将不断增加,需要加强全球合作和治理。
【低碳经济发展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4000字】
低碳经济发展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1国内研究现状国内学者也投身到了对低碳经济的摸索道路上,而探究重心不外乎其意义、实现途径等。
知名学者庄贵阳(2010)曾表达过这样的理念,国内只有坚持改进能源利用率,打造出成熟的能源构架,并致力于研发工作,并不断优化政策,才能妥善把控好节能的节奏,顺利遏制气候的恶化。
张坤民、潘家华(2014)的看法是,低碳经济是全新的经济模式,若以能源的层面来解读,不妨将其视作凭借大量发达技术构筑出的先进经济形态,从而妥善统筹资源,充分发挥新能源的价值等,后者则以碳生产率来衡量人类活动。
付允等(2016)将其诠释为遵循绿色准则的经济框架,特质在于低排、低能耗与高效率。
在2015年,权威机构更是批示了相关文件,将低碳经济的概念界定为把金融、科研乃至社会融合成一个完整的框架,全方位控制能耗,从而立竿见影地削减碳排量,也塑造出理想的经济环境,和以往的经济模式存在着本质上的差别。
而谢来辉(2016)则另辟蹊径,强调低碳经济的核心为打破碳锁定。
王韬的看法是,低碳经济不妨从微观、宏观两条思路来解读,前者就是在振兴经济的道路上,尽可能削减碳排放;后者则代表着全新的经济框架,不再盲目依赖自然资源,摸索出更可靠、成熟的经济方针。
谢军安等(2017)看来,低碳经济其实是人类的自救措施,以免生态被破坏,带来难以挽回的后果。
总的来看,学术界迟迟未能对低碳经济做出权威、统一的诠释,各类观念、见解层出不穷。
如牛文元、贺庆棠、李国志等人(2016),就将其界定成具备绿色特质的生态经济。
刘薇(2012)全面介绍了世界各国在低碳发展方面的研究状况,认为低碳发展的内容包含了技术、制度及文化方面的创新,其中核心内容是技术方面的低碳发展,除此之外,创新制度及管理活动,也属于其中的内容。
根据冯志军(2013)的观点,让自然保护、生态保护的理念取代资源利用贯穿整个创新发展活动,进而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让生态环境得到了相应的保护,不但能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还能实现较高的环境效益。
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文献综述
尽管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如农业结构调整、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民增收 渠道拓展等。
农村经济发展政策与实践的探索与创新
为了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我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与创新,为农村经济发 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对未来研究的建议与展望
未来农村经济发展政策建议与措施探讨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经济的政策支持力度,包括财政、金融、税收 等方面的政策支持。
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通过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释放农村生产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交通、水利、电力、通信等方面的基 础设施建设,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才引进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03
研究结果表明,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可以提高农民素
质、增强农村创新能力、促进农村产业升级。
04
文献综述:我国农村经济发展 案例分析
成功案例分析:某地区农村经济发展模式探讨
产业协同发展
该地区通过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实现了农业提质增效和农民增
收。
创新驱动
研究范围
本文将涵盖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历史 、现状、问题、对策等方面的研究, 重点对近十年来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 。
02
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历程与现状
农村经济发展历程回顾
土地改革与农业合
作化
新中国成立后,通过土地改革和 农业合作化运动,实现了土地的 集体所有,为农村经济发展奠定 了基础。
人民公社化运动
上世纪50年代末,人民公社化运 动兴起,农业生产实行集中管理 ,但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农民的生 产积极性。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备受关注。
本文旨在综述国内外关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研究文献,以期深入了解这一领域的发展动态和相关理论。
一、国内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研究国内学者对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
首先,他们关注了金融深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研究表明,金融深化可以促进资本的配置效率,提高资源利用率,从而推动经济增长。
财政金融系统改革、金融创新等方面的研究不断涌现,带来了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
其次,国内学者也关注了金融市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研究发现,金融市场的规模、深度和广度对经济增长有显著的正向作用。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股票市场、债券市场等各类金融市场逐渐完善,为企业融资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促进了经济增长。
另外,国内学者还关注了金融发展对经济结构的影响。
研究发现,金融发展可以提高企业的生产能力和效率,推动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
改革开放以来,国内金融市场逐渐开放,金融机构的发展壮大带动了产业的转型升级,为经济增长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二、国际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研究与国内学者的研究相呼应,国际上也有大量的研究专注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首先,研究发现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与国家发展水平有关。
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金融发展可以起到催化器的作用,推动经济的快速增长。
而在发达国家,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相对较小。
其次,国际研究强调了金融稳定的重要性。
研究表明,金融发展如果不伴随着相应的监管和制度建设,可能会产生金融风险,进而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保持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尤为重要。
最后,国际文献中还强调了金融创新的作用。
金融创新可以为经济增长提供新的动力和机遇。
金融科技的发展、区块链等新兴金融技术的应用对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结论综上所述,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
金融深化、金融市场发展以及金融创新等因素都对经济增长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综述2文献综述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综述2文献综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综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一个复杂的领域,吸引了广泛的学术关注。
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述,从多个角度综合分析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研究现状与趋势。
一、引言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指在区域经济内部实现各要素、产业、地区之间的协调与平衡,达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最优化的目标。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和学者的重视。
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理论研究1.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定义与内涵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定义与内涵是该领域研究的重点之一。
学者们普遍认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追求社会公平与资源配置的合理化。
具体来说,它包括要素配置的协调、产业结构的协调和地区发展的协调。
2. 区域发展阶段理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常常与区域发展阶段理论联系在一起。
该理论认为,不同的区域在经济发展中经历着起步阶段、成长阶段和成熟阶段。
理解这些发展阶段对于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三、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1. 产业结构因素产业结构是影响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合理的产业结构可以实现要素的高效配置和区域间的均衡发展。
因此,研究产业结构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
2. 区域政府角色区域政府在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通过制定政策和提供公共服务,区域政府可以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区域间的协调与平衡。
研究区域政府的角色对于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研究1. 产业政策产业政策是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
通过制定差别化的产业政策,可以促进产业结构的协调与转变,实现区域间的协调发展。
研究有效的产业政策对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2. 区域规划区域规划是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基础。
通过合理规划土地利用、城市布局和基础设施等方面,可以促进区域的协调与平衡。
文献综述(15篇经济类中外文)
⽂献综述(15篇经济类中外⽂)国际经济形势特点与中国外向型模式转变张燕⽣、国家发展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前⾔2008年得⾦融危机对世界不同的经济体产⽣了不同的影响,因此引发了世界经济形势的变化和主要国家对全球经济均衡⾏问题的思考以及采取的应对措施,但是主要经济体对承担全球经济失衡的调整责任存在很⼤分歧。
对世界经济形势的研究有助于我国抓住机遇,深化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
正⽂⼀、国际⾦融危机影响的严重性和复苏的曲折性超出预期从美国的“⽹络泡沫”“⾦融与楼市泡沫”的形成与破灭到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加剧,以及主要经济体国家对引发经济失衡责任的推诿和对⾦融监管的缺失。
如美国在承担全球经济失衡调整代价和全球治理责任⽅⾯企图想把代价对外转嫁,如责难中国的制度和产业政策,控诉中国倾销和政府对汇率的操纵等等,这些因素都导致了经济复苏⾯临着严峻的考验。
西⽅国家多想尽快的⾛出经济的低迷期,也提出了⼀些具体的措施,如奥巴马要为美国社会在未来5年内创造出200万个新的⼯作岗位和提出了”再⼯业化“的⼝号等等,但是其⾯临着⾼失业率、主权债务⾼筑和严重的内需不⾜以及近⼏年在技术专利申请领域增长率下跌了20%左右,同时随着国内的经济刺激政策的到期,都会使得这些措施举步维艰。
总的来说全球经济现状不容乐观,西⽅主要经济⼤国没有很好的监管⾦融市场,由于其奉⾏的⾃由市场和⾃有竞争,缺少政府的宏观调控,是经济危机产⽣的重要因素。
⼆、2010 年下半年的出⼝形势和引资环境由于⾦融危机的影响导致全球市场的需求减少,加之⼈民币汇率的提⾼,势必会使得我国的对外出⼝降低,挑战与机遇并存,此时也是贸易增长⽅式转变的契机,中国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得中国从⾦融危机中较早的⾛出,国内投资环境良好,但很多投资商从原来的制造业转向房地产业和服务业等。
三、关于我国外向型模式转变的建议中国现在是世界的制造⼯⼚,对外贸易的顺差很多是由处于全球供应链低附加值的环节创造的,因此要强调中国制造,创造⾃⼰的品牌和拥有核⼼竞争⼒,多制造和出⼝⾼附加值的产品。
经济学领域的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经济学领域的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在经济学领域的毕业论文中,文献综述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部分。
文献综述不仅可以帮助读者了解当前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还可以为研究者提供宝贵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本文将对经济学领域的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进行深入探讨,希望能为即将进行毕业论文写作的同学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在撰写经济学领域的毕业论文文献综述时,首先需要明确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研究者应该清楚地阐明自己的研究领域和研究目的,说明为什么选择这个研究课题以及研究的重要性和意义。
只有明确了研究的背景和意义,才能更好地展开后续的文献综述工作。
其次,在文献综述中,研究者需要系统地梳理和总结已有文献的研究成果。
这包括对相关理论、研究方法、实证结果等方面的综合梳理和总结。
研究者可以按照时间顺序、主题分类等方式对文献进行整理,全面地呈现当前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同时,研究者还可以对文献中存在的争议和不足之处进行分析和评价,为自己的研究提供借鉴和启示。
此外,在文献综述中,研究者还需要对已有文献进行批判性思考和分析。
这包括对文献中的假设、研究方法、数据来源、实证结果等方面进行深入思考和评价,发现其中的逻辑漏洞和研究盲点。
通过批判性思考和分析,研究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当前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为自己的研究提供更有针对性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最后,在文献综述的结尾部分,研究者需要对已有文献进行总结和展望。
总结部分可以对前文所述的研究成果和不足进行概括和总结,指出当前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和趋势。
展望部分可以对未来的研究方向和重点进行展望,提出自己对研究领域未来发展的看法和建议。
综上所述,经济学领域的毕业论文文献综述是一个既具有挑战性又具有重要性的工作。
通过系统地梳理和总结已有文献的研究成果,批判性思考和分析文献中存在的问题,对已有文献进行总结和展望,研究者可以更好地把握当前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为自己的研究提供有力的支撑和指导。
希望本文能够对即将进行毕业论文写作的同学提供一些帮助和启示,祝愿大家在毕业论文写作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经济高质量发展文献综述
经济高质量发展文献综述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速,经济高质量发展成为了当前国家发展的重要目标。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经济高质量发展文献的综述,探讨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概念、特点、影响因素和推进路径等方面的内容。
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指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注重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益和可持续性,实现经济全面、均衡、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过程。
其特点主要包括注重质量和效益、坚持创新驱动、优化产业结构、推进结构性改革等方面。
其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市场经济化程度、政策环境、科技创新能力等。
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在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加强创新驱动、完善质量和效益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
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主要包括深化改革、加强创新、优化产业结构、扩大开放、推进绿色发展等方面。
深化改革是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通过推进各项改革,可以优化市场经济环境,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加强政府监管等。
加强创新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通过加强科技创新,可以提升产品质量和附加值,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优化产业结构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优化传统产业和发展新兴产业,可以提高产业附加值和国际竞争力。
扩大开放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通过扩大对外开放,可以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推进绿色发展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条件,通过加强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利用,可以实现
经济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国家发展的重要目标,需要通过深化改革、加强创新、优化产业结构、扩大开放、推进绿色发展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实现经济全面、均衡、协调、可持续发展。
《开放型经济发展研究文献综述》1800字
开放型经济发展研究文献综述1、国外研究现状国外学者关于开放型经济及相关理论的研究历史悠久且成果丰硕,其中最早对其进行研究的学者是亚当·斯密,他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提出了绝对成本论,认为国际贸易分工的基础是绝对成本优势。
大卫·李嘉图继承和发扬了斯密的理论,并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提出了著名的比较优势理论。
白尔蒂尔·俄林则提出了将要素享赋考虑为贸易基础的生产要素享赋理论,认为商品和生产要素价格上的地域差异是区际贸易产生的根本原因。
国外学者在研究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时,存在一定的争议,但多数学者都认为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影响。
大卫·李嘉图、俄林分别从绝对优势、比较优势以及资源享赋等角度说明了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凯恩斯从增加就业及提高国民收入的角度,说明了保护贸易的重要性。
20世纪80年代,以Romer.P, Grossman.G, Helpman.E和Krugman.R.P等人为代表的新增长理论学者,则从内生增长的角度分析了国际贸易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此外,还有学者认为国际贸易会给区域经济发展带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在加剧区域竞争的同时,也刺激了生产效率的提高,进而促进一国或地区经济增长。
2、国内研究现状与国外相比,国内学者关于开放型经济的研究起步晚且存在着较为明显的滞后性,目前国内学者关于开放型经济理论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研究内容也仅限于讨论开放型经济的定义与内涵上。
国内近年来对于开放型经济发展的研究也是百花齐放,比如,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张幼文认为,开放型经济发展应以生产要素流动为切入点;而福建省社科院亚太经济研究所则对开放型经济的基本概念和含义作了深入研究,他主张开放型经济是特定经济发展战略及其经济法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经济形态;广东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黄晓风则对习近平关于开放型经济的内涵论述进行了系统性分析,她认为习“一带一路”新倡议和经济全球化发展新机制等目标是我国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更高层次的体现。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文献综述
财经研究9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文献综述翟仁祥 黎 伟摘 要:在分析我国区域经济发展过程历史和现状基础上,辨析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概念和内涵,通过分析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原因,对区域经济协调的影响因素、机制、政策措施进行文献比较研究并简要评述。
研究发现要素流动自由有序流动促进产业转移,区域间产业梯度转移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关键词:区域经济发展差距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产业转移 要素流动前言 根据“先富后富、共同富裕”论,在经济增长“效率优先”、增长极理论和梯度推移理论指导下,1978年改革开放到1990年,我国在事实上实行了向东部沿海地区倾斜的不平衡发展战略,根据“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地带划分原则,国家重大基础投资、产业布局的重心向东部沿海地带倾斜,重点在中部地带布局能源、原材料工业。
经济发展的实际成效很显著,从南到北沿海岸线设立的沿海开放地带,经济特区、沿海经济技术开发区、沿海经济开放区等特殊经济区成为重要的增长极,发展外向型经济,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地区成为“中心地区”,推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引领中国经济发展的重心,辐射带动其他地区发展。
但是极化效应大于扩散效应,东中西三大地带的区域经济发展差距不断扩大。
1991年以后特别是“十八大”以来,国家强调实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促进地区经济的合理分工和协调发展,强调生产力的合理布局和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
1、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概念和内涵 从学科发展进程而言,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概念是我国经济学者从我国建国乃至改革开放以来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实践所赋予其科学内涵的一个概念(覃成林,1998)[1],所谓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就是不同区域之间在经济交往上日趋密切、相互依赖日益加深、发展上关联互动,从而达到各区域的经济持续发展的过程(覃成林,2013)[2]。
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实际情况而言,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从国家宏观层面而言,主要是处理好东部和中西部的关系、沿海和内地的关系;从省级行政区域或若干个省际行政区交接区域层面而言,就是省级区域经济差距逐步缩小,比如长三角区域内部、江苏苏南苏北区域之间、安徽皖南皖北区域之间、山东鲁西南鲁东北之间,等等。
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文献综述
关于农村经济发展的文献综述2014 年 1 月 19 日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正式发布,这是新世纪以来一号文件连续第十一年聚焦“三农”。
目前,我国经济社会正处于转型升级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农村经济发展尤为重要,新常态下如何发展好农村经济是“十八大”后研究的核心问题。
新常态下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现状近几年,由于国家政策的大力倾斜,资本和资源的大力投入,农村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农业生产能力增强,粮食连年增产,农村居民收入普遍提高,农村环境大为改善,农村的经济正向着良好的方向发展。
经济新常态下,农村土地制度、产业结构、农业科技体制、投融资体制等方面都面临一些新问题。
目前,国内有关研究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关于农村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方式的研究。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时期,农村的经济结构也需要调整。
李建华、景永平(2011)研究了三种显著的农村经济结构对农业能源利用效率的影响,认为要转变农村增长方式,提高农村资源的使用效率。
牛凯(2012)认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与农村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均衡的协整关系。
他采用了计量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建立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与农村经济发展的自回归模型,揭示了农村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性。
贾长杰(2012)认为要大力推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力促经济发展。
他指出,农村经济调整具有多层次性,因此经济结构的调整要有目标,把握重点。
(二)关于农村土地制度的研究。
王小映(2015)认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是保障土地流转交易安全、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确认和保护农民土地财产权利的基本手段,保障土地流转健康发展是进一步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前提条件。
贾晓娟(2015)认为应建立农村宅基地制度,建立农村土地流转市场等农村土地改革举措,按照自愿、依法、有偿的原则进行土地的合理流转,做好农民承包土地的确权登记发证工作,依法保护农民对土地的合法权益。
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文献综述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文献综述【摘要】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整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份,鉴于此在国家整体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国内外的专家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理论研究和具体实践,使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内容和形式不断更新,维持了旺盛的生命力和与时共进的特征。
【关键词】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1 引言。
1958 年美国发展经济学艾伯特·赫希曼在《经济发展战略》一书中率先提出“发展战略”这一概念,重点讨论发展中国家如何利用自己的潜力、资源与环境,谋求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自20 世纪60 年代开始,联合国前后制定了60 年代、70 年代、80 年代三个10 年的“国际发展战略”,它使得“发展战略”一词逐渐越出以发展中国家为研究对象的范围,也普遍运用于发达国家。
2 国外研究现状。
2. 1 理论贡献。
(1)区域平衡增加论。
均衡增加的主要涵义是指国民经济中各个行业和部门彼此协调、一路增加。
主要包括赖宾斯坦(H. Leibenstein)的临界最小尽力命题论、纳尔森(R. R. Nelson)的低水平陷阱论、罗森斯坦和罗丹(P. N. Rosenstein-Rodan)的大推动论,和纳克斯(R. Nurkse)的贫困恶性循环论和平衡增加理论。
(2)区域不平衡增加论。
区域不平衡增加论以为增加进程在实质上是不平衡的。
其代表理论有佩鲁(Perour)的增加极发展理论、缪尔达尔(Gunnar Myrdal)的循环积累因果理论和赫希曼(A. O. Hirschman)的依附理论。
(3)区域阶段发展论。
倒U 型理论(Reversed U -Shaped Theory)1965 年,美国经济学家威廉姆森(J. G. Williamson)把库兹涅兹的收入分派倒U 型假说应用到分析区域经济发展方面,提出区域经济不同的倒U 型理论。
他通过度析24 个国家的国际横截面数据和10 个国家的时间序列数据,以为国内不同发展阶段区域不平等的转变趋势,地域间收入不同的长期变更趋势大致呈倒U 型。
经济高质量发展文献综述
经济高质量发展文献综述
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指在经济增长的基础上,注重质量和效益的提高,以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
本文综述了相关文献,以探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践和经验。
首先,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深化改革。
《中国改革》杂志刊发的文章指出,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这需要从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需求、促进创新驱动等方面入手,以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
其次,科技创新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科技导报》刊发的文章指出,科技创新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
通过加强科技创新,不断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提高生产效率和竞争力,推动经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
另外,质量提升也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
《质量技术监督研究》刊发的文章指出,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
通过加强质量技术监督,保障消费者权益,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可以提高企业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最后,国际合作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
《国际经济合作》杂志刊发的文章指出,国际合作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
通过加强国际投资、贸易、技术等合作,可以促进各国经济互利共赢,提升全球经济质量和效益。
综上所述,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深化改革、加强科技创新、提
升质量和加强国际合作。
这些都是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关键要素。
经济高质量发展文献综述
经济高质量发展文献综述
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经济高质量发展成为当前经济发展的主题。
本文综述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概念、意义和现状,并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分析了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指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这一概念首先由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并在国务院发布的《新时代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被正式确立。
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一个新的目标和要求,也标志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
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义在于,它强调了经济增长和质量效益的相互促进和协调,可以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推动经济增长和实现可持续发展。
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挑战主要包括:经济增长动力转换、产业结构调整、科技创新和资源环境约束等。
同时,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也面临着许多机遇,例如人口红利的逐渐释放、大量中高收入群体的形成、新型城镇化和数字化转型等。
在宏观层面,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高端制造业。
在微观层面,需要推进企业转型升级,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资本效率,推动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和合作,加强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
总之,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主题,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文献综述
【摘要】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总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鉴于此在国家整体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国内外的专家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理论研究和具体实践,使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内容和形式不断更新,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和与时共进的特征。
【关键词】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1 引言。
1958 年美国发展经济学艾伯特·赫希曼在《经济发展战略》一书中率先提出“发展战略”这一概念,重点讨论发展中国家如何利用自己的潜力、资源与环境,谋求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自20 世纪60 年代开始,联合国先后制定了60 年代、70 年代、80 年代三个10 年的“国际发展战略”,它使得“发展战略”一词逐渐越出以发展中国家为研究对象的范围,也广泛运用于发达国家。
2 国外研究现状。
2. 1 理论贡献。
(1)区域平衡增长论。
均衡增长的主要涵义是指国民经济中各个行业和部门相互协调、共同增长。
主要包括赖宾斯坦(H. Leibenstein)的临界最小努力命题论、纳尔森(R. R. Nelson)的低水平陷阱论、罗森斯坦和罗丹(P. N. Rosenstein-Rodan)的大推进论,以及纳克斯(R. Nurkse)的贫困恶性循环论和平衡增长理论。
(2)区域不平衡增长论。
区域不平衡增长论认为增长过程在实质上是不平衡的。
其代表理论有佩鲁(Perour)的增长极发展理论、缪尔达尔(Gunnar Myrdal)的循环累积因果理论和赫希曼(A. O. Hirschman)的依附理论。
(3)区域阶段发展论。
倒U 型理论(Reversed U -Shaped Theory)
1965 年,美国经济学家威廉姆森(J. G. Williamson)把库兹涅兹的收入分配倒U 型假说应用到分析区域经济发展方面,提出区域经济差异的倒U 型理论。
他通过分析24 个国家的国际横截面数据和10 个国家的时间序列数据,认为国内不同发展阶段区域不平等的变化趋势,地区间收入差异的长期变动趋势大致呈倒U 型。
(4)钟型发展理论(Bell Shaped Theory)
1980 年。
美国著名区域经济学家阿朗索(W. Alonso)提出了“钟型发展理论”,引
入了描述经济发展过程的变化次序模式—钟型模式。
在发展初期,国家的增长是不平衡的,存在富裕地区与贫困地区。
即使在某一区域内,用各人口组所占财富比例来衡量,社会不平等现象也很突出。
由于某一个或几个城市增长很快,高速城市化是增长早期的特点。
2. 2 国外典型区域经济发展政策的战略选择案例。
(1)美国区域开发的“均衡”战略。
美国在开发不发达地区时,采取的是均衡战略,其有七个主要措施:
一是对不发达地区实现优惠税制;二是由政府出面组建经济开发区,帮助落后地区加快发展经济;三是以交通运输为重点,扶持经济落后地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四是利用财政金融手段,鼓励并引导私人企业向落后地区投资;五是优化产业布局,拉动经济增长;六是有意识提高劳动力索质,注重引导人力资源流向;七是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2)前苏联区域开发的“倾斜”战略。
与美国不同的是,前苏联在区域开发上采取的是“倾斜”战略,主要是通过建立一些科研中心来辐射周围地区,为周围地区经济发展提供资金、技术、人才支持,以此来促进相应地区的经济发展。
(3)巴西区域开发的“发展极”战略。
巴西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采取的措施是在落后地区建立“发展极”并以此形成发展网络,带动整个落后地区的经济开发。
巴西“发展极”的建立是通过设立专门的开发机构来指导、组织并实施的。
(4)日本区域开发的特殊战略。
60 年代,日本政府为缩小经济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之间的差距,缓解经济布局的不合理现象,先后制定了四次全面综合开发计划,采取了“据点开”、建设“定居圈”和“技术集成城市”等措施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论\文\网LunWenNet\Com]
3 国内研究现状。
中国从20 世纪70 年代开始了经济发展战略的研究。
刘国光(1984年)在其主编的《中国经济发展战略问题研究》中提到,经济发展战略是指在较长时期内,根据对经济发展的各种因素、条件的估量,从关系经济发展全局的各个方面出发,考虑和制定经济发展所要达到的目标、所要解决的重点、所经过的阶段以及为实现上述要求所采取的力量部署和重大的政策措施;杨万钟(1999 年)在《经济地理学导论》中提出区域发展战略是在经济区划的基础上对未来区域经济发展蓝图的总体勾画,是进行区域规划和产业布局的重要前提。
方创琳(2002 年)在《区域发展战略论》中提出,区域发展战略就是根据区域发展条件、进
一步发展要求和发展目标所做的高层次全局性的宏观谋划;单于广(2003 年)认为我国当前宜采取非均衡协调发展战略。
他认为区域非均衡协调发展战略指由于我国各地区发展同一产业或者同一产业投人产出效果不尽相同,在国家所掌握的资源十分有限的情况下,为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保证国民经济较快增长,国家必须集中有限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采取重点开发的方式,并在资源分配和财政投入对重点开发地区的重点产业进行倾斜,以此求得中西部地区和东部沿海地区的共同富裕。
4 结语。
李奇泽、敖明山(2008 年)在分析了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演化过程三个重要的阶段,均衡发展阶段、非均衡发展阶段、非均衡协调发展阶段后,作者指出区域统筹发展战略将是我国今后区域经济发展将选择的发展战略,他认为具有很强的统筹协调力是区域统筹发展战略的关键点,区域统筹发展战略有强大的资源整合力,具有生态支撑力是区域统筹发展战略的亮点,具有生态支撑力是区域统筹发展战略的亮点。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其理论和模式也应保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和完善,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新的、适应需求的区域发展战略将产生。
[论/文/网LunWenNet/Com]
参考文献:
[1]刘国光主编《中国经济发展战略问题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4.
[2]谭祟台等《发展经济学》,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9.
[3]张培刚主编《新发展经济学》,河南人民出版社。
1992.
[4]杨万钟主编《经济地理学导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
[5]方创琳主编《区域发展战略论》,科学出版社。
2002.
[6]李奇泽、敖明山,对我国区域经济的非均衡与协调发展的思考,中国商界,2008 年。
[7]单于广,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走势与趋向,时代潮,2003 年6 月。
[8]Rostow,W. W. (1960 ) . The stage of Economic Growth . Londonand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本文关键词:区域经济发展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