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毛概《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读后感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读后感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读后感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句话给我的感触非常深刻。
在这个信息化、智能化的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已经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在读完这本书之后,我对科学技术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了信心。
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于一个国家乃至整个世界都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以推动生产力的提高。
在过去,人们靠着劳动力来生产商品,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机器和设备的出现让生产效率大大提高,这就使得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其次,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对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比如,信息技术的发展让人们的生活更加便利,医学技术的进步让人们的寿命得到了延长,环保技术的发展也让我们的生活环境更加美好。
再次,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可以带动经济的增长。
许多国家都是依靠科技创新来推动经济的发展,比如美国的硅谷、中国的互联网产业等,都是依靠科技创新来带动了整个国家的经济增长。
在这本书中,作者详细介绍了科学技术对于生产力的重要性。
他指出,科学技术的发展是推动生产力提高的主要动力,只有不断地进行科技创新,才能够推动生产力的提高。
同时,作者也提到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他认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以带动社会的发展,改善人们的生活。
在书中,作者还详细介绍了一些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于经济的影响,他认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以带动经济的增长,提高国家的竞争力。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科学技术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我认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是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只有不断地进行科技创新,才能够推动生产力的提高。
同时,我也认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以带动社会的发展,改善人们的生活。
另外,我也认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于经济的影响,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以带动经济的增长,提高国家的竞争力。
在未来,我相信科学技术的发展会继续推动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
我也相信,只有不断地进行科技创新,才能够推动生产力的提高,促进社会的发展。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读后感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读后感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
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读后感1前段时间仔细阅读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概论》,这本书由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
通过科学与技术;科学技术与生产力;高技术的发展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近现代三次革命、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科学技术进步与经济发展以及发挥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作用的机制这六个章节对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重要地位进行了论述。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马克思谈十八世纪的产业革命时指出:“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扩展,科学因素第一次被有意地和广泛地加以发展,应用并体现在生活中,其规模是以往的时代根本想象不到的。
”他还深刻指出:“社会劳动生产力,首先是科学的力量”;“大工业把巨大的自然力和自然科学并入生产过程,必然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
马克思这一思想被证实是正确的,说明了科学技术是属于生产力范畴的,但人们关心的是如何评价科技在发展生产力中的作用。
1988年9月,邓小平同志根据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和现状回答了这一问题,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邓小平同志的这一论断,是从历史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高度出发,从当代世界科技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状况出发,得出的科学结论。
它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理论和科学观,深刻地揭示了科学技术的本质属性,也是对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概括。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既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特点,也是科学技术发展必然结果。
社会生产力是人们发现自然的能力。
作为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能力的自然科学,必然包括在社会生产力之中。
科学技术一旦渗透和作用于生产过程中,便成为现实的、直接的生产力。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和现状告诉我们,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正以越来越快的速度向生产力诸要素全面渗透,同它们融合。
毛概文献精读阅读笔记3000字
毛概文献精读阅读笔记3000字篇一:3000字毛概论文终结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班级: 12级电气本1班学号:2021081107 姓名:郭子良内容摘要:本文以提高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为主旨,全面深入的阐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当代中国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我们主要是从三个方面来表达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看法,分别为:什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何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怎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正确回答这些问题,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而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坚持以人为本的基础下,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实现社会主义资源、财富以及利益的公平分配,实现人与资源之间的和谐相处和和谐发展的格局,在体制的改革和制度建设的基础上形成一个民主法制、公平正义、安定有序的社会。
关键词:和谐社会、以人为本、民主、和平。
踏入新世纪以后,我国的现代化进程处于一个极为关键的历史性时期,在这一阶段,随着改革和发展事业的深化,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对经济发展的制约日益突出;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日益不平衡,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以及社会资源与财富的合理分配;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进入的攻坚阶段,已经触及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
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
一:什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国特色的和谐社会,是由中国共产领导的,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以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为出发点的,经济和社会、城市和乡村、东中西部不同区域、人和自然、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等关系良性互动和协调发展,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又和谐相处的社会。
(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
中国古代思想家很早就提出“和”的概念,用以描述内部治理良好,上下协调一致的状态。
例如,《易传》高度赞扬并极力提倡和谐思想,提出了“太和”的观念。
毛概读书笔记_1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1.《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关于纠正党《论人民民主专政》2.《邓小平文选》: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2)坚持四项基本原则;3)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4)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5)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6)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7)一个国家,两种制度11)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8)和平和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问题;9)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10)关于政治体制改革问题;11)计划和市场都是发展生产力的方法;1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13)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3.《江泽民文选》1)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3)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更好地做到“三个代表”4)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4.胡锦涛:1)《共产党要坚定自觉地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2001年7月2日。
2)胡锦涛《坚持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努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2002年12月6日3)胡锦涛《“七一”讲话》,2003年7月1日4)胡锦涛在学习《江泽民文选》座谈会上的讲话5.中共中央宣传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
读《毛泽东选集》打造平凡的我毛泽东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伟大历史人物,是我们的导师,舵手和最高统帅。
他是中国革命和新中国的奠基人,他一手缔造了伟大的红色人民政权——中国。
他和这个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他的一举一动,他的思想曾经充斥着辽阔的中国。
想象中的毛选应该是深奥难懂,枯索无味,会让人看的头皮发麻。
可是当我深入拜读之后,却发现与想象的相去甚远。
原来毛泽东是如此平易近人,原来我看的那么的意兴盎然。
就像他们所说,清新之气如春风般扑面而来。
毛概总结
1.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具体的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一步的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
一方面是在实践中学习和应用理论,用理论指导时间的过程;另一方面又是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深化对理论的认识并丰富和发展理论的过程。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第三,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2.建党90年来发生的三件大事和三大成就:第一件大事,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第二件大事,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第三件大事,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这三件大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不可逆转地结束了近代以后中国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悲惨命运,不可逆转地开启了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进军,使具有5000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国面貌焕然一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3.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有哪些?如何理解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实事求是?《中国共产党章程》把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完整地表述为:“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内容。
无论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还是理论联系实际,都是实事求是的具体展开。
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理论联系实际,是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
要坚持实事求是,就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
实事求是还内在地包含着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和求真务实的内容。
毛概论文 科学是第一生产力--浅析中国科技发展之路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论文题目: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浅析新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之路学院电子与信息学院专业班级电子信息工程(类)1班学生姓名■■■■学号■■■■■■摘要:当下,世界新科技革命发展的势头更加迅猛,孕育着更新的重大突破。
科学技术已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核心,决定国家发展前途的主要因素。
昔日,当五星红旗开始飘扬在华夏大地上,中国之科技变革开始了新的篇章。
从新中国成立后勒紧裤腰带发展重工业和国防科技,到改革开放迎来了科技全面发展的春天,新中国科技发展之路,正是中华的崛起之路!六十多年沧桑巨变,让我们感受到科技的巨大力量,让我们越发认识到科学技术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越发坚定“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坚定不移的走科学技术发展道路。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学说,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
关键词: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改革创新发展科教兴国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马克思说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事实证明这话讲得很对。
依我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邓小平科学是人们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技术则是自然科学知识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
科学技术虽不是生产力的独立要素,但当它渗透到生产力的三个基本要素之中,就会引起生产工具、劳动对象、劳动者发生重大变化,并转化为直接生产力,从而推动社会生产迅速发展。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历来的观点。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科学技术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是生产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因素和有力杠杆,是生产力。
马克思《资本论》中指出:“生产力的这种发展,归根到底总是来源于发挥着作用的劳动的社会性质,来源于社会内部的分工,来源于智力劳动特别是自然科学的发展。
”他首先把自然科学的发展同生产力的发展联系起来,认为劳动生产力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而不断发展的。
生产力包括科学在内,社会的劳动生产力首先是科学。
而恩格斯认为,科学技术不仅在生产力发展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更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有力杠杆。
最新整理毛概重点课后问题答案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学内涵是什么?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总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同时又使中国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并且同中国的历史传统、中国的优秀文化相结合,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历史进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1.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断进行理论创新,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了党的历史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毛泽东思想,初步探索了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2.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初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问题的理论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开辟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3.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第三次理论飞跃。
4.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走和平发展道路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伟大事业的新局面。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和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如何科学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什么说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邓小平理论是其基础性部分。
毛概
思考题1.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有哪些经验教训?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留下了以下六个深刻的经验教训。
第一,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符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第二,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第三,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设规模和速度要和国力相适应,不能急于求成。
第四,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第五,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加强执政党建设。
第六,必须坚持对外开放,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要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建设社会主义。
2.如何认识当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阶段性特征?当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和社会发展出现的许多新情况、新变化,显示出了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
首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
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已经成为经济大国,但还不是经济强国。
我国的经济增长仍主要靠工业劳动,过于依赖物质资源的投入以及土地、劳动力等要素的低成本优势。
农业基础薄弱,现代服务业正处在培育发展过程中,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城乡区域发展差距较大,经济发展动力不足仍比较突出。
其次,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全面进步,同时发展面临新的重大结构性问题,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
诸如: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同时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趋势还未根本扭转,统筹兼顾各方面的利益难度加大;人民群众政治参与的积极性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同时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社会活力显著增强,同时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进展,同时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仍很严峻。
最后,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同时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
中国的对外开放成就显著,同时我国经济增长对外贸的依存度较大,经济发展质量还不高,经济发展模式和经济安全问题比较突出;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将长期存在,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增多。
毛概资料
4.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马克思曾经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一部分、生产力中包含科学的论断,强调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科学技术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并在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理论。
1953年,毛泽东就提出要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来建设我们的国家。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江泽民继承和发展了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进一步提出“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等重要论断,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有其丰富的内涵,择其要者:第一,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要发展生产力,必须注重发展科学技术这个第一生产力。
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
第二,科学技术不仅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科技进步和创新是发展生产力的决定因素。
科学的本质是创新,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
科学技术实力和国民教育水平,始终是衡量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每个国家走向繁荣昌盛的两个不可缺少的飞轮。
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的指导下,党中央相继提出了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的战略。
3、何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科学是人们在实践活动基础上形成的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其本质是对客观世界的本质及其规律的反映。
技术是人们在实践过程中积累起来的经验、方法、工艺和能力的总称。
科学与技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科学是生产力,这是马克思在一百多年前就揭示的科学观点。
但是科学本身并不是直接的、现实的生产力,只有当它被人们运用于生产过程之中,渗透到生产力各实体性要素当中时,它才能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科学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基本途径主要有:一是通过运用科学原理进行技术发明和技术创新物化为劳动工具;二是将科学运用于生产过程,提高劳动对象的质量,扩大劳动对象的范围;三是通过科学的学习和教育的途径,转化为劳动者的生产知识和劳动技能;四是将科学运用于生产的组织和管理,提高企业管理和经济管理的水平。
毛概论文_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姑且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纲要://1.历史上的例子//自古以来//中国春秋青铜战国铁器//四大发明//工业革命//引马克思那个啥200年超过了以往几千年...日本den登登//2.科学技术的含义.//3.世界各国的最新战略//4.我国的.//5.小姐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一点讨论[摘要] 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是生产力的竞争,是科学技术的竞争.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
”发展科学技术,对生产力的提高,国家的繁荣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关键词] 科技生产力社会发展科教兴国1. 认识科学一般认为,科技是科学技术的简称.而科学技术一词,又包含着科学和技术两个概念,它们虽属于不同的范畴,但两者之间相互渗透,相辅相成,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科学是人类在长期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历史过程中所积累起来的认识世界事物的知识体系。
技术是指人类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应用科学原理而发展成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和技能以及物化的各种生产手段和物质装备。
科学是技术的理论指导,技术是科学的理论基础,结合生产实际进行开发研究,得出的新的方法、新材料、新工艺、新品种、新产品等,技术是科学的实际运用,是科学和生产的中介,没有技术,科学对生产就没有实际意义。
技术对科学也有巨大的反作用,在技术开发过程中所出现的新的现象和提出新问题,可以扩展科学研究的领域,技术能为科学研究提供必要的仪器设备。
近代科学技术的进步,有力地促进了资本主义的机器工业和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马克思明确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观点,科学技术就其生产和发展过程而言。
是一种社会活动,是由生产决定的;就其内容属性而言,科学技术是一种生产实践经验和社会意识的结晶,就其实际的功能而言,科学技术是以知识形态为特征的“一般社会生产力”和“直接生产力”。
2. 科技推动历史的发展人类社会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取得了无数的科技成就.每一次科技跃进,带来的都是社会制度的进步,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莫不如此.至今回首,我们仍会慨叹先民们的睿智与博才.早在公元前2200年中国的先民们就已经懂得凿井取水,避免了倚河而居的麻烦和危险,使民众的生命安全得到了保障.春秋时期,青铜农具的出现及战国时期铁制农具的出现,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使农业迅速发展,人口大增,在黄河流域出现了璀璨的文明.公元105年蔡伦改进造纸术,使信息的记录传递有了更加优良的载体,一代代的历史记录文学著作也因此才能流传下来.至今,纸仍是社会中应用最广泛的信息载体.公元前250年最早的指南仪”司南”的出现,公元9世纪火药的发明,公元1041~1048年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为整个世界带来了持久而巨大的影响,活字印刷术极大地提高了印刷效率,火药使人们拥有了开山填海的能力,在与自然的抗争中提高了生存能力,哥伦布正是利用指南针辨别方向,发现了新大陆.对人类社会影响最大的科技进步当属工业革命,它解放了人们的双手,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真正意义的机器生产代替手工生产.恩格斯评价工业革命说:”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从工业革命以后至20世纪末,科学技术以不可思议的速度催生社会生产的发展,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促进,我们从物理学家本杰明.富兰克林的话语便可见一斑”人类的知识将会大大的增长,今天,我们想不到的新发明将会屡屡出现。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1. 引言科学技术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自古以来,科学技术的进步一直在推动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对于提高生产效率、改善生活质量和推动经济增长起着关键作用。
本文将探讨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重要性,并分析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2. 科学技术与生产力科学技术被誉为第一生产力,是因为它直接影响到生产力的提升和改善。
科学技术的进步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利用自然资源,发挥生产要素的优势,提高生产效率。
例如,工业革命时期,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使得生产力大幅度提升,推动了工业化进程。
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带来了新的生产方式和生产工具。
例如,互联网的普及使得传统商业模式得到了颠覆,电子商务的兴起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消费习惯和商业模式。
此外,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的应用也为生产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和选择。
3. 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科技创新是推动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对经济增长起到关键作用。
科技创新带来的产品和服务创新可以满足消费者对新需求的需求,刺激消费和投资的增长。
科技创新还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从而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
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衡量。
首先,科技创新能够带来新的产业和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机会的扩大。
例如,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催生了智能手机、移动支付等新兴产业,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其次,科技创新可以提高企业竞争力,推动行业发展。
企业通过科技创新可以开发出更具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占据市场份额,促进各行业的发展和壮大。
最后,科技创新还可以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提高社会福利水平。
例如,医疗科技的进步使得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更加准确和有效,提高了人们的健康水平。
4. 科学技术创新的重要性科学技术创新对于推动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科学技术创新可以带来更高的生产效率、更低的生产成本、更好的产品品质等方面的优势,使得企业能够在市场上保持竞争力。
毛概
科学技术作用
第一,科学技术是推动现代生产力发展中的重 要因素和重要力量 第二,科学技术是现代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 的第一要素 第三,现代化科学技术的超前性对生产力发展 具有先导作用
比亚迪简介 比亚迪创立于1995年 比亚迪创立于1995年,是一家香港上市的高 1995 新技术民营企业。在最新公布的2009 2009年中国 新技术民营企业。在最新公布的2009年中国 企业五百强中,比亚迪排名216 216位 企业五百强中,比亚迪排名216位。 2010年 全球“科技100 100强 2010年 全球“科技100强”比亚迪名列第一 2011年全球品牌500强 466位),是唯一 2011年全球品牌500强 (第466位),是唯一 年全球品牌500 入围的中国民营企业。 入围的中国民营企业。
科教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简介: 简介: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马克思曾指出: 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 并且说: 马克思曾指出:“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并且说: 固定资本的发展表明,一般社会知识, “固定资本的发展表明,一般社会知识,已经在多 么大的程度上变成了直接的生产力。 么大的程度上变成了直接的生产力。”马克思还深 刻地指出: 社会劳动生产力, 刻地指出:“社会劳动生产力,首先是科学的力 量”;“大工业把巨大的自然力和自然科学并入生 产过程,必然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 产过程,必然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
低碳环保技术
F3DM低碳版是全球首款面向个人销售的双模电 动车,也是全球首款不依赖专业充电站的双模电 动车,突破反复充电、家用插座充电两大技术难 关。e6纯电动车综合工况下续航里程达到300公 里,代表了全球最成熟的纯电动车技术。 其中的K9环保型大巴是全球首款一级踏步全通 道低地板纯电动客车,采用自主创新、全球领先 的轮边驱动技术,实现了后桥两侧电机驱动、轮 边减速功能。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均采用比亚迪独 有的铁电池,代表了全球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最高 技术。
毛概课后思考题答案(1-15章全 开卷考试必备!)
毛概课后思考题答案(1-15章全开卷考试必备!)第一章思考习题1.如何正确认识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是毛泽东1938年在题为《论新阶段》一文中最先提出的。
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先后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称之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
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要意义: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实践。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学风,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2.怎样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具体地说,“就是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革命科学更进一步地和中国革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深相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其每一表现中都带有中国的特性,带有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使其在中国进一步民族化和具体化。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一方面是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另一方面又是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深化对理论的认识并丰富和发展理论的过程。
概括地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的问题,同时又使中国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并且同中国历史、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相结合,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3.怎样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自形成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第一,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
20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读后感通用5篇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读后感通用5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读后感(精选篇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科技思想的首要观点,是科技思想的精髓。
这一观点的提出,反映了我们党对科学技术地位和作用的认识,经历了两个转变,即从“否定”到“肯定”的转变,从“之一”到“第一”的转变,把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的第一要素。
这一论断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理论的重大发展。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马克思曾指出:“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并且说:“固定资本的发展表明,一般社会知识,已经在多么大的程度上变成了直接的生产力。
”马克思还深刻地指出:“社会劳动生产力,首先是科学的力量”;“大工业把巨大的自然力和自然科学并入生产过程,必然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
1988年9月,根据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和现状,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的这一论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理论和科学观。
“从“一般生产力”到“直接生产力”,再到“第一生产力”,我们对生产力内涵的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越来越深化。
在深刻论述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一观点的基础上,全面论述了科技发展的历史和现状,从实现党在新时期奋斗目标的战略高度,反复强调:“不抓科学、教育,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就成为一句空话”、“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要能上去”,“我们国家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从何着手呢?我想要从科学和教育着手”。
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表达了科学技术对世界的深刻影响,展现了科学技术一往无前的持续发展前景。
这是一个当代社会的新事实,是再也不能用任何过去旧的社会观念来观察和理解的。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求中国共产党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必须高度重视科学技术在当代生产力中的中心位置,明确科学技术在现代文明发展中的至上性和不可超越性,真正以科技的崛起来推动民族的崛起。
当今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其核心和关键在于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化。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读后感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读后感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是一句被广为流传的名言。
科技的进步不仅是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也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随着信息化、智能化和无人化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人类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增强,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
我在这个科技时代,经常可以感受到科技的变革所带来的便利。
我们已经习惯了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设备带来的便捷生活,也越来越注意到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
科技的快速发展,不断推动社会发展前进。
在这个背景下,我有幸读到了一本书《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看完这本书,我深深感受到科技的力量及其重要性。
这本书生动地描述了科学技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科技是人类重要的生产力,是社会不断进步的源动力,是国家国力和生产力的体现。
在现代社会生产中,科技越发展,劳动生产性就越高,产业的技术水平就越高,从而获得更多的利润。
同时,书中还提到了国家对科技创新的投入,为科技的不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投入科技的力度直接决定了国家的发展和竞争力。
不仅如此,科技创新还可以引领新的革命。
由于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科技创新不断涌现新的机遇。
世界各国把科技作为重要的国家战略,争相抢夺技术领先地位。
因为一项新技术的研发和广泛应用,在某些领域具有极为重要的支配地位,如果一个国家或者企业能够发掘和掌握这项新技术,就可以带领其在某个领域的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
读完这本书,我意识到科技已经深深地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中,我也深深地感受到科技对于我们生活和社会的巨大帮助。
同时我更加认识到科技与社会发展密不可分的关系。
我们生活的越来越科技化,科技发展给我们带来了很多便利,也带来很多全新的思考。
我们需要更多有良好学历和技术经验的人才,来参与到对世界的改变中来。
需要鼓励创新、实施免费创新,让资源充分在人们手中流转,使更多的新技术得到迅速传播和应用。
总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有着无比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对社会和我们的生活有着深远影响。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读后感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读后感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句话深刻地阐释了科学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
在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已经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科学技术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深刻影响了生产力的提高和经济的发展。
本文将通过对这一观点的深入分析,探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内涵和意义。
首先,科学技术对生产力的提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产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以前人们需要依靠体力劳动来完成生产,而现在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许多生产过程自动化和智能化,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比如,在工业生产中,机器人的应用使得生产线上的生产速度大大提高,生产成本大大降低,从而推动了工业生产的快速发展。
在农业生产中,科学技术的发展也使得农业生产方式发生了巨大变革,从传统的手工种植到现在的机械化、智能化种植,使得农作物的产量大大提高,从而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
其次,科学技术的发展也推动了经济的增长。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许多新的产业和新的商业模式不断涌现,为经济增长提供了新的动力。
比如,互联网的发展使得电子商务成为了新的经济增长点,许多新的互联网企业如阿里巴巴、腾讯等不断壮大,成为了国内外的知名企业,为国家的经济增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另外,新能源、生物技术、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的发展也为经济增长提供了新的动力,推动了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
再次,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对社会的进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更加便利和舒适。
比如,交通工具的发展使得人们的出行更加方便快捷,医疗技术的进步使得人们的健康状况得到了大幅度的改善,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另外,科学技术的发展也使得社会管理更加高效,从而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综上所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句话深刻地阐释了科学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
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仅提高了生产力,推动了经济的增长,也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毛概 第六章 小结
第六章小结邓小平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思考,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
准确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坚持发展是硬道理,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坚持科学发展,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中国共产党基本实现现代化战略构想的演进。
“三步走”战略的提出和实施。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本世纪头 20 年,是我国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知识要点:1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科学内涵。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
2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特别是先进生产力。
这是由我国社会主义的历史前提和时代特点决定的。
发展才是硬道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靠发展来不断推进的。
通过发展不断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
3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内涵:科学技术对生产力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科学技术在生产力诸要素中起着第一位的作用。
高新科技对经济的迅速崛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现代科学技术是决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在生产过程中起着先导作用。
(2 )科教兴国战略的基本含义: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读后感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读后感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读后感篇1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而1988年9月,邓小平根据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和现状,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为什么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呢?生产力主要有三个要素:劳动者、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包括自然物经劳动加工后的原材料),而有些专家认为,根据当代科学技术与生产力之间的作用机制,可以将科学技术同生产力各要素的关系,用公式表示:生产力=科学技术-(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生产管理),根据这公式看来科学技术占有着不可或缺的部分,是理所的当然的第一生产力。
何为生产力?生产力就是人类运用各类专业科学工程技术,制造和创造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产品,满足人类自身生存和生活的能力。
马克思在《资本论》里把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叫做生产力。
而科学技术是利用“有关研究客观事物存在及其相关规律的学说”能为自己所用,为大家所用的知识。
科学技术是指科学的发展及其成果在生产实践领域中的应用。
二战以后,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为社会的加速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随着科学技术在世界范围内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明显,所以这也就注定了科学技术将会成为第一生产力。
放眼古今中外,人类社会的每一项进步,都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
尤其是现代科技的突飞猛进,为社会生产力发展和人类的文明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中国的计算机、通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高科技企业的迅速增长,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产业技术水平,促进了工业、农业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有力地带动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实践证明,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已经成为当代经济发展的龙头产业。
科学技术是人类文明的标志。
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普及,为人类提供了广播、电视、电影、录像、网络等传播思想文化的新手段,使精神文明建设有了新的载体。
同时,它对于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更新人们的思想观念,破除迷信等具有重要意义。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是引领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力量,被誉为“第一生产力”。
在现代社会中,科学技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深刻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经济发展和社会结构。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阐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性。
科学技术推动经济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动力。
从工业革命开始,科学技术的突破成为推动现代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应用,提高了生产力、改善了生产效率,为经济的快速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例如,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促进了数字经济的兴起,推动了商业模式的创新和新兴产业的崛起。
科学技术改善生活品质科学技术的突破也直接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
从医疗保健到交通工具、通讯设备再到家庭电器,科学技术的应用使得生活变得更加便捷、舒适而安全。
例如,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许多疾病不再是致命的,人们的寿命得到了显著延长。
同时,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也满足了人们对于舒适和便利生活的追求,使得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样。
科学技术推动社会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还对社会结构和社会进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带来了产业结构的变革,为社会创造了更多的工作机会,改善了劳动生产率。
这一方面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稳定,另一方面也促进了人们的思维和意识观念的更新,激发了创新和创造力。
科学技术的发展还推动了文化、艺术、体育等领域的创新和进步,丰富了社会生活。
科学技术的挑战与机遇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带来了一些挑战,例如,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引发了关于隐私、就业和伦理等方面的讨论与争议。
此外,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也需要政府、企业和个人不断提升技术能力,加强科技管理和创新能力,以应对快速变化的社会需求。
然而,这些挑战也是机遇,在充分认识到科学技术的重要性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有效地利用科学技术的力量来解决问题,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科学技术的发展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科学技术的发展离不开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政府、企业、学术界和个人都应该共同探索和投入科学技术的领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毛概《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读后感《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实践教学作业
什么是第一生产力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观后感
班级:10级汉语言文学二班
学号:20100103082
姓名:柯静
什么是第一生产力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而1988年9月,邓小平根据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和现状,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为什么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呢,生产力主要有三个要素:劳动者、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包括自然物经劳动加工后的原材料),而有些专家认为,根据当代科学技术与生产力之间的作用机制,可以将科学技术同生产力各要素的关系,用公式表示:生产力=科学技术×(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生产管理),根据这公式看来科学技术占有着不可或缺的部分,是理所的当然的第一生产力。
何为生产力,生产力就是人类运用各类专业科学工程技术,制造和创造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产品,满足人类自身生存和生活的能力。
马克思在《资本论》里把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叫做生产力。
而科学技术是利用“有关研究客观事物存在及其相关规律的学说”能为自己所用,为大家所用的知识。
科学技术是指科学的发展及其成果在生产实践领域中的应用.二战以后,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为社会的加速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随着科学技术在世界范围内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明显,所以这也就注定了科学技术将会成为第一生产力。
放眼古今中外,人类社会的每一项进步,都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
尤其是现代科技的突飞猛进,为社会生产力发展和人类的文明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中国的计算机、通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高科技企业的迅速增长,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产业技术水平,促进了工业、农业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有力地带动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实践证明,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已经成为当代经济发展的龙头产业。
科学技术是人类文明的标志。
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普及,为人类提供了广播、电视、电影、录像、网络等传播思想文化的新手段,使精神文明建设有了新的载体。
同时,它对于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更新人们的思想观念,破除迷信等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科学技术是推动现代生产力发展中的重要因素和重要力量。
马克思明确指出:机器生产的发展要求自觉地应用自然科学,“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劳动生产力是随着科学和技术的不断进步而不断发展的。
”马克思的这一论断已经为不断发展的社会实践所证实。
生产力的基本要素是生产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者。
其中的生产资料是同一定的科学技术相结合的;劳动者也同样是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技术知识。
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并向现实生产力迅速转化,改变了生产力中的劳动者、劳动工具、劳动对象和管理水平。
科学技术为劳动者所掌握,极大地提高了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和保护自然的能力,提高了生产劳动
能力。
在生产力系统中,科学技术已经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性要素和主导性的要素。
第二,科学技术是现代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的第一要素。
过去,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主要靠劳动力、资本和自然资源的投入,现代社会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智力资源日益成为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决定性要素,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主要靠的是科学的力量、技术的力量。
从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的实践来看,更是如此。
第三,现代化科学技术的超前性对生产力发展具有先导作用。
19 世纪末发生的第二次技术革命,是科学、技术、生产三者关系发生变化的一个转折点。
在此之前,生产、科学、技术三者的关系主要表现为,生产的发展推动技术进步,进而推动科学的发展。
例如,蒸汽机技术革命主要是从工匠传统发展而来,在生产经验积累的基础上摸索出技术发明,然后才总结出热力学理论。
以电力技术革命为标志的第二次技术革命以来,这种生产带动科学技术发展的情况发生改变,现在是科学推动技术进步,再推动生产的发展。
科学技术越来越走在社会生产的前面,开辟着生产发展的新领域,引导生产力发展的方向。
如电磁学理论的建立,它先主要是通过科学实验探索出电磁学理论,通过促进电力技术的革命,并最终引发电力在生产中的广泛应用。
邓小平在总结科学技术这一发展趋势时深刻指出:“现代科学为生产技术的进步开辟道路,决定它的发展方向。
许多新的生产工具新的工艺,首先在科学实验室里被创造出来。
”“大量的历史事实已经证明了:理论研究一旦获得重大实在,迟早会给生产和技术带来极其巨大的进步。
”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国与国之间的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和民族素质的竞争,也就是教育的竞争。
因此,教育的战略地位显而易见。
在漫长的革命生涯中,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从理论和实践上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教育发展道路,在中国教育发展史上留下了极为辉煌的一章。
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的时刻,我们缅怀毛泽东同志光辉的一生,重温毛泽东同志的教育改革思想,对我们当今的教学改革实践,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无论是在硝烟弥漫的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百业俱兴的和平建设时期,毛泽东同志都极为重视教育工作,始终把教育事业看作是革命的有力武器,是整个革命事
业的一条重要的战线。
毛泽东认为教育在革命前,是革命的思想准备;在革命中,是革命总路线中的一条必要的和重要的战线。
教育是传播马列主义、培养革命骨干的重要阵地。
革命的依靠力量是人民,人民大众只有接受了革命的教育,掌握了文化工具,掌握了革命的理论,才能成为革命的力量。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强调教育要为革命战争服务,要“根本改革过去的教育方针和教育制度”,“改革教育的旧制度、旧课程,实行以抗日救国为目标的新制度、新课程”历史跨过了一个世纪,当今,教育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我们要进一步发扬毛泽东同志一贯重视教育,始终把教育作为革命和建设的重要手段的优良传统,深刻领会邓小平同志“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要能上去。
发展科学技术,不抓教育不行”的指示精神,按党的十六大要求,与时俱进地进行教育改革。
如今,我们很多学校都已经使用了新版课本,连教学方式也进行了改革,这不也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证明吗,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更新更科学的教学理论被人们接受,所以新教材的出现则是必然的。
袁隆平的杂交水稻亦是如此,从1964年开始,袁隆平研究杂交水稻技术,1973年实现三系配套,1974年育成第一个杂交水稻强优组合南优2号,1975年研制成功杂交水稻种植技术,从而为大面积推广杂交水稻奠定了基础。
他凭着丰富的想象、敏锐的直觉和大胆的创造精神,认真总结了百年农作物育种史和20年“三系杂交稻”育种经验,以及他所掌握的丰富的育种材料,于1986年10月提出了“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设想”,高瞻远瞩地设想了杂交水稻的二个战略发展阶段,即三系法为主的器种间杂种优势利用;两系法为主的籼粳亚种杂种优势利用;一系法为主的远缘杂种优势利用。
这是袁隆平杂交水稻理论发展的又一座新高峰。
袁隆平凭借的便是科学技术,并充分利用这科学技术让13亿中华儿女都能吃饱饭。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佐证还有很多,就连我们身边也有不少这样的例子。
邓小平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20世纪末乃至如今的21世纪都为我们社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要想国家发展,就不能重蹈以前的覆辙,如今世界在变化,我们的思想和行动也要随之而变,俗话说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思想一旦被禁锢,就算再简单的事情也无法完成;而且从长远看,还要注意教育和科学技术,教育的兴衰决定了科学技术的兴衰,教育一旦抓起来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就有了后备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