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周神经阻滞后的神经损伤
周围神经阻滞
预防深静脉血栓: 保持适当的活动, 避免长时间卧床
预防神经损伤: 避免过度拉伸或
压迫神经
预防药物不良反 应:严格按照医 嘱使用药物,注 意药物相互作用
04
恢复时间:周 围神经阻滞的 效果通常持续 一段时间,之 后神经功能会 逐渐恢复。
பைடு நூலகம்物作用机制
01
药物通过注射或口服进入体内
02
药物与周围神经上的受体结合
03
结合后产生生物效应,如阻断神经冲动传递
04
生物效应导致周围神经阻滞,从而减轻疼痛
阻滞效果
局部麻醉:阻断神经冲动的传导, 01 使局部组织失去感觉
麻醉效果:根据手术类型和
麻醉、全身麻醉等
患者个体差异,麻醉效果可
能会有所不同
慢性疼痛治疗
适应症:慢 性疼痛,如 关节炎、腰 痛、颈椎病
等
治疗方法: 周围神经阻 滞,通过注 射药物阻断 神经传导,
减轻疼痛
优点:操作 简便,疗效 显著,副作
用小
注意事项: 需在专业医 生指导下进 行,避免自
行操作
其他适应症
神经阻滞
01
04
神经冷冻:通过冷冻神 经,使神经传导功能暂 时丧失
03
神经电刺激:通过电刺 激神经,使神经传导功 能暂时丧失
02
神经阻滞剂:通过注射 神经阻滞剂,使神经传 导功能暂时丧失
局部麻醉:通过注射局 部麻醉剂,使神经传导 功能暂时丧失
4
药物选择
01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
02
考虑药物的副作用和禁忌症
03
避免使用对患者有严重不良反应的药物
04
遵循医生的建议和指导,合理使用药物
临床麻醉中常用的外周神经阻滞详解
效果评价标准
麻醉效果
评价外周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包括起效时间、持续时间、麻醉 深度等。
镇痛效果
评价外周神经阻滞的镇痛效果,包括术后疼痛程度、疼痛缓解时间 等。
患者满意度
了解患者对外周神经阻滞的满意度,包括操作过程、麻醉效果和镇 痛效果等方面。
并发症与处理方法
1 2 3
神经损伤
外周神经阻滞可能导致神经损伤,表现为感觉异 常、运动障碍等。处理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物理 治疗和手术治疗。
能障碍。
监测患者反应
密切监测患者的反应,如出现异 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控制药物剂量
严格控制麻醉药物的剂量,以免 过量引起不良反应。
操作后的护理与观察
观察患者反应
观察患者是否出现任何不适或异常反应,如疼痛 、麻木等。
定期随访
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以确保神经功能恢复良好 。
护理指导
对患者进行必要的护理指导,如保持舒适体位、 避免剧烈运动等。
局部血肿
外周神经阻滞可能导致局部血肿,表现为局部肿 胀、疼痛等症状。处理方法包括局部压迫、冷敷 等。
感染
外周神经阻滞可能导致感染,表现为局部红肿、 疼痛等症状。处理方法包括抗生素治疗、局部清 创等。
06
外周神经阻滞的未来发展与研 究方向
新技术与新方法的探索
超声引导技术
01
利用超声成像技术对神经进行可视化定位,提高神经阻滞的准
根据患者情况选择
心血管系统不稳定的患者 应选择对心血管系统影响 小的药物,如罗哌卡因。
根据阻滞部位选择
不同神经阻滞药物对不同 神经的阻滞效果不同,应 根据手术需要选择适当的 药物。
药物剂量与使用方法
剂量
根据患者的体重和手术需要计算药物剂量,一般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至所需 浓度。
临床麻醉中常用的外周神经阻滞详解
• 外周神经阻滞简介 • 外周神经阻滞的常用方法 • 外周神经阻滞的麻醉药物与器材 • 外周神经阻滞的临床应用与效果 • 外周神经阻滞的并发症与处理
01
外周神经阻滞简介
定义与目的
定义
外周神经阻滞是一种通过局部麻 醉药物暂时阻断神经传导功能的 方法,通常用于手术麻醉或术后 镇痛。
感谢观看
适用范围与限制
适用范围
外周神经阻滞适用于各种手术麻醉和术后镇痛,尤其适用于需要长时间手术或 术后疼痛较重的患者。
限制
外周神经阻滞可能存在一定的并发症风险,如局部麻醉药物过敏、神经损伤等, 因此在使用过程中需要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
02
外周神经阻滞的常用方法
颈神经丛阻滞
总结词
颈神经丛阻滞是临床麻醉中常用的外周神经阻滞方法之一,主要用于颈部手术的 麻醉和镇痛。
目的
减少手术过程中的疼痛,降低手 术风险,提高手术安全性,同时 减少术后疼痛和促进术后恢复。
历史与发展
历史
外周神经阻滞最早可追溯到19世纪 中期,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外周神经阻滞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越 来越广泛。
发展
目前,外周神经阻滞技术已经从单一 的臂丛神经阻滞发展到了多种神经阻 滞方法,如颈神经丛阻滞、腰神经丛 阻滞等。
环引起中毒反应。
神经损伤
注射针刺伤神经或药物对神经 产生毒性作用,导致神经功能
受损。
局部血肿
注射过程中损伤血管,导致局 部出血形成血肿。
感染
无菌操作不严格或术后护理不 当,引发感染。
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方法
01
02
03
04
严格控制用药剂量和注射速度 ,避免过量注射。
臂丛神经阻滞导致上肢神经损伤病例报告
0 7. 3 56
觉, 无 痛感 , 肌力 为 0级 , 2 4小 时 后不 见 好转 , 请 麻醉科 、 骨科 会 诊后认 为神 经损 伤, 给予神经 营养药 物治疗 , 注 意保 护患
臂丛肌 间 淘阻滞 神 经损 伤
过性损伤 主干 。② 注射 器反 复 回吸看 是
否有 回血 , 穿刺针对神经多次挫 伤。③ 药
物 的 配伍 , 1 . 7 3 %碳酸 利多卡 因加 溶液 含 有酒 精 成 分 , 不
关键 词
肢、 按摩 、 物理疗法 , 3天后 , 肌力恢 复至 2 级, 可外展 手 臂 , 不能屈肘, 手臂 支撑 不 住 。1个月 后 , 肌 力 恢 复至 3级 , 3个 月 后, 可屈肘 、 立腕, 肱二 头肌 萎缩 , 肌力 接 近 4级。1年后 , 基 本 恢 复正 常 , 可适 当 参 与体育运动 , . . 述 患者都是在臂 丛神 经
肌问沟阻滞后f ¨ 现肌力丧失 , 运 动 功 能 障
严 重 并发 症
排 除药物毒性 反应 对神经 的毁 损 。④ 止
血带压力过大 , 时 间过 长。⑤药 物中混有
其 他异物 , 不排除玻璃碎渣 等。⑥ 患者 自
身原因 , 神经敏感性强 。
从事麻 醉 工作 2 0多 年 以来 , 遇到 3
防保康复
表2 以下儿童意 死亡城市、 农 树比较 【 例l
C H i E S E c o M M U N | T Y 0 0 C T 0 R s
ll
l
l
鞠 l
{*
《外周神经阻滞》课件
血管损伤
注射前先进行血管超声检查, 避开血管。
感染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术后 定期换药,保持伤口清洁干燥
。
过敏反应
术前进行过敏试验,备好急救 药品和设备。
并发症的预防措施
提高操作技能
定期进行培训和考核,确保熟练掌握外周神 经阻滞技术。
术后护理
定期换药,保持伤口清洁干燥,观察有无并 发症迹象。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外周神经阻滞》 PPT课件
REPORTING
• 外周神经阻滞简介 • 外周神经阻滞的解剖学基础 • 外周神经阻滞的操作方法 • 外周神经阻滞的临床应用 • 外周神经阻滞的并发症与处理 • 外周神经阻滞的未来发展与展望
目录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PART 01
外周神经阻滞简介
REPORTING
定义与分类
定义
外周神经阻滞是一种通过局部麻 醉药对周围神经干或其分支进行 阻滞,使其支配区域产生麻醉作 用的方法。
其他临床应用场景
外周神经阻滞在康复医学中也有应用,如物理治疗、康复训练等。通过神经阻滞可 以缓解肌肉紧张、减轻痉挛等症状,促进康复进程。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外周神经阻滞还可以用于治疗某些神经系统疾病,如神经痛、 神经官能症等。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内容可以根据您的需求进行调整优化。
PART 05
外周神经阻滞的并发症与 处理
神经刺激器
神经刺激器是一种有效的辅助定位工 具,能够通过刺激神经引发肌肉收缩 ,帮助确定神经位置,减少盲穿的风 险。
临床应用前景展望
疼痛治疗领域
外周神经阻滞具有较好的镇痛效果,未来在疼痛治疗领域的应用将更加广泛,如术后镇痛、慢性疼痛 治疗等。
2020专家共识外周神经阻滞并发症防治专家共识(完整版)
2020专家共识外周神经阻滞并发症防治专家共识(完整版)随着超声可视化技术的普及,外周神经阻滞技术应用日益广泛,而与之相关的各类并发症也随之增加。
这些并发症的早期预防、及时发现和有效处置,可大大改善临床预后;而其中对神经损伤原因科学而准确的鉴别,也是外周神经阻滞技术得以广泛推广的关键所在。
为规范此类并发症的诊疗流程,降低其发生率,优化患者预后,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特制定《外周神经阻滞并发症防治专家共识》。
1、神经阻滞并发症概论外周神经阻滞是较为安全的临床技术,整体并发症的发生率很低,约为0.05%,主要包括神经损伤、周围组织损伤、局麻药溢散、局麻药毒性反应以及感染等。
神经损伤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与损伤强度、患者易感性及环境等因素相关。
手术麻醉后(无论有无外周神经阻滞),神经损伤的总体发生率<1%,经常难以预料和预防。
而外周神经阻滞后神经损伤更加少见,约为0.03%。
虽然有一些研究显示,外周神经阻滞并不增加术后神经损伤的发生,而术后大多数特别是严重而持久的神经损伤多与手术本身有关,神经损伤依然会影响此技术在临床的推广应用,应予以高度重视。
神经损伤多表现为阻滞区域感觉异常或肌力减弱,多数短时期内可恢复;短暂性神经功能损伤的发生率,约为8.2%~15%;而长期或永久性神经损伤的发生率极低。
1. 病理生理机制。
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显示,导致神经系统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包括:神经阻滞类型、术前并存的神经病变、神经内注射给药、机械刺激(如针刺伤)、高压注药损伤、局麻药的神经毒性、神经缺血、手术所致的医源性创伤等。
神经损伤可能的机制与分类:(1)机械性损伤(创伤性)。
穿刺针尖与神经直接接触、注药压力过高、外科手术操作、患者体位摆放不当导致的神经受到牵拉和压迫以及止血带的局部压迫等,均是长时间神经传导障碍的重要原因,严重者可发生轴突局灶性脱髓鞘改变。
必须明确手术创伤是导致神经损伤的最重要的直接因素,特别是关节外科手术如肩关节镜、肩袖修补术、膝关节镜手术、胫骨平台手术等发生神经损伤的几率较高。
神经阻滞会有副作用吗
神经阻滞会有副作用吗麻醉是手术治疗不可或缺的干预措施,通过使用麻醉药物使患者暂失痛觉或知觉,避免患者术中出现各种应激反应,也能方便医生更好的进行手术。
目前临床中主要使用麻醉方式有全身麻醉、椎管内麻醉、神经阻滞麻醉等。
其中神经阻滞麻醉也称作传导麻醉,主要是将局麻药物注入神经干旁,暂时性地将神经传导功能阻断,从而达到手术无痛的一种方法。
但目前许多人对神经阻滞麻醉存在一些认知偏差,尤其是担心神经阻滞麻醉后会有什么不良反应。
因此,以下先是具体介绍神经阻滞麻醉,然后探讨神经阻滞麻醉是否具有副作用,以供相关人员借鉴参考。
1.什么是神经阻滞麻醉?任何外科手术都可以在全麻下进行,但是如果麻醉医生能够掌握外周神经阻滞并且在临床上灵活选择应用,可让麻醉处理效果更加灵活合理,也能让患者在术中更加舒适。
神经阻滞也可以称作传导麻醉,其原理是将局麻药物注射到神经干旁,暂时性地将神经传导功能阻断,从而达到手术无痛的效果。
神经阻滞麻醉的适应症为:取决于手术范围、手术时间及病人的精神状态和合作程度。
只要阻滞区域和时间能够满足手术的要求,便可单独应用神经阻滞或者作为辅助手段。
但需要注意的是,若患者穿刺部位有感染、肿瘤、严重畸形,局麻药物过敏者,以及小儿或不合作的病人,不适用神经阻滞麻醉。
在神经阻滞麻醉术中,常用的局麻药物有脂类和酰胺类两大类,其中脂类主要有普鲁卡因、丁卡因、氯普鲁卡因等;酰胺类主要有利多卡因、布比卡因、罗哌卡因等。
不同的局麻药物,麻醉性能也有一定的差异,因此在具体使用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病人的情况使用,且需要准确操作并合理控制局麻药物的使用量。
1.神经阻滞会有副作用吗?对于三叉神经痛等疾病的治疗,由于单纯使用药物治疗并不能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所以往往会采用神经阻滞术。
但是神经阻滞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副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病人身体情况不允许。
神经阻滞疗法需要综合考虑病人身体的一些情况,比如病人属于过敏体质,此时如果采用神经阻滞的局麻药物,可能会造成病人出现过敏反应,导致病人出现呼吸困难、喉头水肿、血压降低,甚至导致病人出现意识障碍。
外周神经阻滞后反跳痛的临床研究(2024)
外周神经阻滞后反跳痛的临床研究(2024)疼痛是骨科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骨折术后疼痛控制与患者总体满意度密切相关。
严重的术后急性疼痛不仅延缓患者术后功能恢复,并可能发展为慢性疼痛,降低患者生活质量。
阿片类药物是围手术期疼痛管理的核心,但其使用与多种不良反应的发生密切相关,因此目前临床亟须一种可以减少围手术期阿片类药物使用的疼痛管理方案。
外周神经阻滞(peripheral nerve block,PNB)技术不仅可以进行术中麻醉,并且可以提供持续的术后镇痛作用,是围手术期多模式镇痛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PNB能够避免气道干预,减少阿片类药物用量,降低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促进骨科手术患者术后早期活动和康复。
反跳痛(rebound pain,RP)是指PNB作用消退后出现的痛觉过敏现象。
RP的发生可能会导致阿片类药物消耗量急剧增加。
虽然RP可以通过镇痛药物及时控制,但如果发现和治疗不及时,会导致患者严重不适,并且可能完全抵消PNB的围手术期镇痛优势。
1流行病学Barry等收集了2017年3月至2019年2月共972例于门诊接受PNB 的患者数据,其中482例患者发生了RP,发病率达49.6%,其中女性的发病率较男性高(54.6%比45.9%)。
其他的研究也得出类似的结果,RP 的发病率为40%~50%。
最近一项研究发现,RP的发生率高达61.7%,但男女发病率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仍需更多研究验证男女发病率的差异。
2定义和特点目前对RP没有统一的定义,但其核心描述一致。
Dada等将RP描述为PNB消退后的急性疼痛,通常发生在PNB后8~24h内,持续约2h, RP发生时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疼痛评分通常≥7分。
Williams提出反跳痛评分(Rebound Pain Score,RPS)作为RP严重程度的标准化度量指标,通过PNB作用消失后12h内的最高VAS疼痛评分减去PNB作用消失前12h内的最低VAS疼痛评分得出。
神经阻滞风险处置预案
一、预案背景神经阻滞作为一种常见的局部麻醉方法,在临床应用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然而,由于神经阻滞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穿刺部位出血、神经损伤、局部感染等,因此在操作过程中需要制定相应的风险处置预案,以确保患者的安全。
二、预案目标1. 提高神经阻滞操作的安全性,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2. 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减轻患者痛苦。
3. 提高医护人员对神经阻滞并发症的应急处置能力。
三、预案内容1. 风险识别(1)穿刺部位出血:如穿刺部位出血,可导致局部肿胀、血肿形成,严重者可引起感染。
(2)神经损伤:如穿刺针误入神经干,可能导致神经损伤,引起疼痛、麻木等症状。
(3)局部感染:如穿刺部位出现感染,可导致局部红肿、疼痛,严重者可引起败血症。
2. 风险评估根据患者病情、穿刺部位、穿刺方法等因素,对神经阻滞风险进行评估,确定风险等级。
3. 风险处置措施(1)穿刺部位出血1)立即停止穿刺操作,压迫穿刺部位,防止出血。
2)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等,必要时进行输血、输液治疗。
3)如出血不止,考虑进行局部止血或手术止血。
(2)神经损伤1)立即停止穿刺操作,观察患者神经功能,如疼痛、麻木等症状。
2)给予抗炎、营养神经等药物治疗。
3)如神经损伤严重,考虑进行神经修复手术。
(3)局部感染1)立即停止穿刺操作,局部消毒,防止感染扩散。
2)给予抗生素治疗,控制感染。
3)如感染严重,考虑进行局部清创或手术清创。
4. 应急处置(1)建立紧急救治小组,明确各成员职责。
(2)对患者进行生命体征监测,如血压、心率、呼吸等。
(3)根据患者病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4)保持与患者家属的沟通,告知病情及治疗方案。
5. 预防措施(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预防感染。
(2)提高穿刺技术,降低神经损伤风险。
(3)加强医护人员培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4)完善应急预案,定期进行演练。
四、预案实施与监督1. 实施部门:医院麻醉科、护理部、感染控制科等。
外周神经阻滞并发症.
外周神经阻滞并发症北京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北京积水潭医院孙晓雄外周神经阻滞并发症主要有三个方面:1.神经阻滞导致的并发症:气胸、膈神经麻痹、喉返神经麻痹、硬膜外阻滞、全脊麻、局部血肿等。
2. 局麻药误入血管或药量过大致急性中毒。
3. 穿剌操作、局麻药所致的神经损伤。
一、神经阻滞(一)颈丛和臂丛阻滞1. 气胸易发生于肌间沟和锁骨上臂丛阻滞,系穿剌针方向不正确,进针过深所致,气胸发生慢,有时数小时才出现胸闷, 胸痛,呼吸困难症状。
X线检查可见肺压缩,若在25%以内可严密观察;若超过25%,需行胸腔穿剌抽气,必要时需作闭式引流。
2.喉返神经麻痹针刺过深阻滞迷走神经所致,表现:声音嘶哑或失音,重者呼吸困难。
3.出血及血肿颈丛阻滞可穿破颈部血管,臂丛阻滞可穿破锁骨下血管,腋部血管,而引起出血或血肿。
穿剌中应强调回抽,一旦有血、气、液,须立即拔针,局部压迫,改变方向后再穿剌。
避免反复多次穿刺,尤其在应用抗凝药时。
意外穿破动脉时,应局部压迫5min。
采用连续法时,应使用短斜面针。
抗血小板治疗时,若无自发出血,不是NB的禁忌症。
4. 高位硬膜外麻醉或全脊麻主要见于颈丛阻滞或肌间沟臂丛阻滞。
穿剌针可经过椎间孔误入硬膜外腔或蛛网膜下腔。
多半与进针过深,进针方向与横突平行有关。
一旦发生,循环呼吸将抑制,需立即复苏处理。
5 对呼吸功能的影响膈神经阻滞膈神经主要来自颈2-3神经,同时接受颈4-5的神经.经前斜角肌前面下降。
颈丛阻滞和斜角肌间沟神经阻滞时,局麻药可经前斜角肌的前方扩散到膈神经,出现胸闷和呼吸困难。
有认为肌间沟阻滞时即使采用稀释的局麻药,因单侧膈神经阻滞而引起同侧膈肌麻痹的发生率达100%,并伴有25%的肺功能下降。
锁骨上阻滞的膈神经阻滞发生率约为40%~60%。
大多病人无自觉症状,一般无需处理。
少数病人主诉气短,需吸氧。
6. “窃血”(steal)现象:断指再植术后采用臂丛阻滞镇痛,若神经阻滞在手术之后才开始应用,可能发生再(移)植指(趾)血管发生“窃血”现象。
连续外周神经阻滞的研究进展
nerve
rate plus patient controlled analgesia(PCA)doses.or PCA doses only.Continuous peripheral nerve blocks offer the potentiaJ benefits of the prolonged analgesia with less side effects.the faster function—
度取决于注射药物的成分与剂量。神经损伤可出现 轻微损伤至严重的轴突髓磷脂变性的不同表现旧J。
目前,外周神经阻滞的操作尚未有统一的、完善的监
测手段,刀刺样疼痛和推注压力过高往往是神经损 伤的先兆。因此,许多临床医生反对在过度镇静或
在连续外周神经阻滞中,罗哌卡因较布比卡因的优
越性更为突出。罗哌卡因较布比卡因对运动阻滞更 轻微,可使患者术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Borgeat 等1171证实0.2%罗哌卡因与0.15%布比卡因用于术
一1.0
mg/L,用于连续腰丛阻滞时,最高血浆浓度可
达0.5~1.8 mg/L,布比卡因静脉血药浓度达到
72
mg/L时才会引起毒性反应。因此,采用0.1%一 h,血药浓度不会达到毒性水平。 连续外周神经阻滞的输注方式包括固定速率持
0.25%布比卡因用于术后连续外周神经阻滞24—
72
续输注、持续输注+单次患者自控镇痛(patient
blocks have developed from sire. Abstract:Perineural catheters lir continuous peripheral pie motor blockade for intractable hiccup to upper limb sympathetic blocks for improving the blood flow after the reimplantation.to sen.,Ⅲry blocks for the ambulatory management of acute pains.Thtee been proposed for the placement of perineural cathetem:the UOfl・stimulating catheter technique.the stimulating catheter technique and the ultrasound.guided catheter plat・ement.There ale three basic regimens for continuous peripheral bhx-k analgesia:fixed basal rate,fixed basal techniques
神经阻滞与术后镇痛
神经阻滞与术后镇痛在现代医学中,手术是治疗许多疾病的重要手段,但术后疼痛却是患者面临的一个常见且棘手的问题。
如何有效地控制术后疼痛,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康复质量,一直是医学界关注的焦点。
神经阻滞作为一种有效的镇痛方法,在术后镇痛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神经阻滞,简单来说,就是通过将局部麻醉药物注射到神经周围,暂时阻断神经的传导功能,从而达到镇痛的效果。
这种方法可以在手术前、手术中或手术后进行,其目的都是为了减轻患者的疼痛。
与传统的全身性镇痛药物相比,神经阻滞具有一些明显的优势。
首先,它能够提供更精准的镇痛效果。
由于药物直接作用于特定的神经,因此可以有效地阻断疼痛信号的传递,而不会像全身性药物那样影响整个身体,从而减少了药物的副作用。
例如,全身性的阿片类药物可能会导致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而神经阻滞则可以避免这些问题。
其次,神经阻滞的镇痛持续时间相对较长。
一次成功的神经阻滞可以提供数小时甚至数天的镇痛效果,这对于术后早期的疼痛控制非常重要。
患者在术后能够更好地休息和进行康复锻炼,有助于加快身体的恢复。
此外,神经阻滞还可以减少术后慢性疼痛的发生。
研究表明,良好的术后镇痛可以降低神经系统的敏感性,从而减少慢性疼痛的形成风险。
这对于患者的长期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常见的神经阻滞方法有多种,包括硬膜外阻滞、蛛网膜下腔阻滞、外周神经阻滞等。
硬膜外阻滞是将药物注射到硬膜外腔,阻滞脊神经根,常用于胸腹部和下肢手术的镇痛。
这种方法可以通过置入硬膜外导管,持续输注药物,以维持镇痛效果。
蛛网膜下腔阻滞则是将药物直接注入蛛网膜下腔,作用迅速且效果确切,但由于其对交感神经的影响较大,可能会导致血压下降等并发症,因此在使用时需要谨慎。
外周神经阻滞则是针对特定的外周神经进行阻滞,如臂丛神经阻滞用于上肢手术,股神经阻滞用于下肢手术等。
随着超声技术的发展,外周神经阻滞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医生可以在超声引导下清晰地看到神经的位置和周围结构,从而更精准地将药物注射到目标位置,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外周神经阻滞并发症神经损伤机制、诊断手段、预防措施和处理手段
外周神经阻滞并发症神经损伤机制、诊断手段、预防措施和处理手段外周神经阻滞是疼痛治疗比较安全的临床技术之一,并发症发生率很低,约为0.05%,如不能早期预防和识别,可能会给患者带来不可挽回的损伤。
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往往难以预防,尤其是麻醉之后,但是外周神经阻滞后神经损伤比较少见,约为0.03%。
神经损伤多表现为阻滞区域感觉异常或肌力减弱,多数可在短时期内恢复,而长期或永久性神经损伤的发生率极低。
神经损伤机制导致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包括:神经阻滞类型、术前并存神经病变、神经内药物注射、机械刺激、高压注药、局麻药的神经毒性、神经缺血、手术所致的医源性创伤等。
神经损伤可能的机制包括以下几种:创伤性(机械性)损伤:各种原因导致神经受到牵拉和压迫等,均是长时间神经传导障碍的重要原因,严重可发生轴突局灶性脱髓鞘改变。
手术创伤是导致神经损伤的最重要的直接因素,而对术前已有或潜在有弥漫性神经病变者,神经损伤易感性增加。
血管性损伤(缺血性):各种原因导致的神经血供减少时就可能引起神经缺血性损伤,同时局部水肿或者血肿对神经可以产生压迫作用而进一步加重神经缺血。
化学性损伤(神经毒性):局麻药物或其佐剂都具有浓度/时间依赖性神经毒性与细胞毒性效应,高浓度的局麻药物与长时间的连续阻滞均可导致神经细胞损伤、髓鞘结构破坏和神经结缔组织急性炎症反应或慢性纤维化。
棘炎症性损伤:靠近或远离穿刺的部位,均可出现外周神经的非特异性炎症。
炎性损伤以及神经与周围组织粘连增厚是影响神经功能的重要原因。
神经损伤诊断如果阻滞区域感觉或/和运动异常超出局麻药作用时间(一般为24小时),可考虑外周神经阻滞后神经损伤。
对于病因诊断及鉴别诊断需要详细了解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初步判断神经损伤是否与手术存在相关性,进一步向患者仔细了解术前神经功能状态和发生神经损伤的易感因素,然后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判断损伤的部位和严重程度。
神经电生理检查(神经传导检查和肌电图检查)可用于评估神经功能异常的位置、严重程度和预后,肌电图检查通常在神经损伤后3-4周进行。
外周神经阻滞定位技术的临床进展
但穿透性越差 ; 频率越低 , 穿透性越好 , 但 空 间分辨 率也会 下 降。较表 浅 的组织 比
如臂丛 神经 在高频探 头 (2—1MH ) 1 5 z 下 观察 比较清 晰 , 而对于较深 的股 神经在 4
~
穿刺针误伤神经组织 的几率 , 又在超声 显 像 的作用 下使得局 麻药 注入 时的准 确度 增加 , 直视下 药物 的扩散规 律 , 得 阻滞 使
神经 阻滞 : 定位 在腹股 沟韧 带下方 , 当 相 于耻骨联合顶点水平 , 股动脉搏动外 侧约
操作 的严格 要求 , 外周神经阻滞定位技术
在不 断发展 与改进 , 现将其临床进展作一
综述 。 传 统依 靠解 剖定 位 盲 探 式
不必通过穿刺针 接触神 经产生 的异感 来
判断。以便增强神经定位 的准确性 、 减少 神经和周 围组织 的损伤 以及可 以通过 拔 出针 芯后 注药甚至置管实施连续镇痛 。 神经刺激仪 的适用范 围: 神经刺 激仪
于在临床麻醉 中开展运用 , 近年来 随着科
技 的发展 , 很多便携式的超声仪已经运用 于医学 临床 当中 , 但不菲的价格也是限制 其 在其他领 域 比如临床 麻醉 中的运用 和
推 广 的 主要 原 因 。
反应 , 因此 , 然存在 周 围组织甚 至神 经 仍
的损伤 可能 , 且频繁的调整穿刺针的位 置 给患者带来 的不 适感 以及 药 物在注入 后
超声引导下外周神经阻滞麻醉应用,您需要知道的这些事儿
超声引导下外周神经阻滞麻醉应用,您需要知道的这些事儿外周神经阻断术的成功关键是要准确地给药,传统的外周神经定位术是盲穿,先确定体表的解剖学,再根据针头接触神经时产生的异样感觉或肌肉的反应来进行定位,除了患者感觉不舒服之外,这种方法的成功率很低,容易造成血管注射、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同时神经或体表的解剖学部位也很容易发生变化,这时候阻滞的失败概率就更大了。
在超声波的作用下,可以“直视”神经和周边的解剖结构,观察药物的扩散情况,增加了麻醉的成功率,减少了并发症,因而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做“大”手术之前,要做什么麻醉?麻醉医师会综合考虑手术、病人、麻醉等方面的综合评价,目前临床上,除了麻醉等,随着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麻醉的优势也越来越明显,可以应用于任何手术。
若只是肢体或胸腹壁的外科手术,则单纯应用神经阻断即可。
在胸腹腔手术等大型手术中,采用神经阻滞配合全身麻醉,可以降低麻醉的使用量,降低术后疼痛,促进病人康复。
基于此本文就超声引导下外周神经阻滞麻醉应用展开讨论,希望能为相关麻醉提出有建设性的参考。
一、什么是神经阻滞麻醉?神经阻滞麻醉,是将局部麻醉药物注入神经干、神经丛、神经节,从而阻断神经的冲动传递,从而促进支配部位的麻醉。
神经阻滞包括神经干阻滞、颈神经丛阻滞、臂丛神经阻滞、星状神经节阻滞、腰交感神经节阻滞等。
神经阻滞是一种治疗疼痛的方法,通常用于手术麻醉,在神经周围注射麻醉药物,阻断部分感觉神经传导功能,使患者在手术过程中感受不到疼痛。
作为一种新的麻醉方法,只要操作得当、合理使用药物,就不会产生任何的不良反应,确保了手术的安全。
与全身麻醉比较,神经阻滞具有以下特点:麻药量小,应用广泛,麻醉持续时间较长。
二、神经阻滞麻醉的适应症和禁忌症适应症:①外伤或手术后的急性疼痛。
②三叉神经痛、舌咽神经痛、疱疹后神经痛等神经病理性疼痛。
③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骨关节病、骨性关节炎等的慢性退行性病变。
④头痛,颈源性头痛,枕神文库痛等。
神经阻滞引起神经损伤的诊治
神经阻滞引起神经损伤的诊治
周泽钢
【期刊名称】《中国误诊学杂志》
【年(卷),期】2004(4)12
【总页数】2页(P2029-2030)
【关键词】神经传导阻滞/副作用;神经系统/病理学
【作者】周泽钢
【作者单位】河南省鹤壁市第一人民医院麻醉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14.4
【相关文献】
1.外周神经损伤引起的神经病理性痛:对神经损伤的一种适应不良反应 [J], 李丽;熊利泽;孙焱芫
2.感觉神经损伤,还是运动神经损伤引起神经病理性疼痛? [J], 刘先国;庞瑞萍;周利君;魏绪红;臧颖
3.神经阻滞引起的周围神经损伤 [J], 杨军良;韩振阁
4.神经阻滞引起神经损伤的诊治(附16例分析) [J], 周泽钢;武强;乔海涛
5.神经阻滞麻醉引起神经损伤2例 [J], 周泽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周神经阻滞后的神经损伤-最佳行医与医疗法律保护方略“无论是什么原因(如与麻醉、外科手术或病人相关的),外周神经阻滞(PNBs)导致严重或永久神经损伤的风险极低。
操作固有的风险, 术前应该明确地与患者讲明。
事实上, 将这种现象定义为术后神经症状(PONS)或围术期神经损伤(PNI) 可能会更有助于术语标准化。
尽管最近法国的一项多中心网络调查结果显示:在病人出院时,超声引导下的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神经损伤率很低,仅为0.0037%。
但神经永久损伤,定义为手术操作后神经异常持续12个月或以上,其发生率一直维持在0.029%到0.2%之间。
”2009年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进行的一项涉及7000多例外周神经阻滞的前瞻性病例分析显示:确诊术后神经症状后,其发生原因与麻醉无关的可能性是与神经阻滞麻醉相关的9倍多。
从另一方面来说,骨科和麻醉文献中记载, 不管有没有联合区域阻滞,肩关节镜术后短暂神经症状发生率高得惊人。
在术后第一周内的PONs发生率高达16%至30%,这些病例大多数涉及轻微感觉异常和感觉迟钝。
仅仅在全麻下行全肩关节置换术时围术期神经损伤发生率为4%,提示外科手术本身是一个固有的独立风险因素。
尽管外科技术在不断进步,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神经并发症数据并没有明显变化。
来自美国梅奥诊所1993年到2007年的最新临床数据库资料显示:全麻中围术期神经损伤率为3.7%。
与此相反,接受了单次注射的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ISB)的患者围术期神经损伤率为1.7%。
接受ISB的患者显著降低了PNI的机率(比值比为0.47)。
在本研究中患者的性别和手术时间的长短与PNI风险无关。
超过97%的PNI患者在手术操作后的两年半内完全或部分恢复,其中71%患者完全恢复。
值得注意的是,在接受ISB的联合麻醉患者与仅仅接受全身麻醉的患者之间,PNI的整体恢复状况没有差别。
并非所有手术的PNI发病率相同,除了外周神经阻滞和区域麻醉的影响外,这种神经损伤率的差异可能是由于不同手术的特定风险所致。
同一医院的三类病种数据库资料显示PNI的发生率分别为:全肩关节置换术后2.2%,全膝关节置换术后0.79%,及全髋关节置换术后0.72% (如图)。
下列各种手术操作后的神经损伤发生率:肩关节镜术:无论是否有外周神经区域阻滞,术后7天:16%~30%全肩关节置换术:2.2%单次注射的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1.7%全膝关节置换术:0.79% 全髋关节置换术:0.72%出院时超声引导下的腋神经阻滞:0.0037% .在上述手术中,区域麻醉并非导致PNI的独立危险因素;事实上,在全肩关节置换术中,采用区域麻醉反而降低了PNI的风险。
降低医疗诉讼风险的策略:在准备做神经阻滞之前,特别是对既往有神经损伤的病人,我建议重点采集患者即将接受神经阻滞肢体的既往史和现病史,确定该患肢是否存在感觉异常、感觉迟钝、或者疼痛。
这也将有助于进行一个快速、有针对性的感觉和运动神经功能检查。
许多患者既往即存在病变;不幸的是,直到术后我们才开始留心和意识到这些病变的存在。
在阻滞过程中应慎用镇静剂,以防局麻药注射期间掩盖了感觉异常、感觉迟钝、或疼痛症状。
参考美国区域麻醉和疼痛医学会(ASRA)对于区域麻醉并发症的实践指南14。
需要注意的是,医疗事故原告律师最爱采用的策略就是认为患者在收到任何剂量的镇静剂后,将不太可能在局麻药注射时主诉疼痛或感觉异常15。
我建议在整个神经阻滞过程中,与病人保持有意义的语言交流并记录在病历中。
对于临床监护,管理法规,计费和医疗法律来说,神经阻滞病历记录都至关重要。
美国区域麻醉和疼痛医学会(ASRA)发表了推荐的外周神经阻滞病历记录模板。
在我审阅的有潜在医疗法律纠纷危险的案例中,很多的神经阻滞病历记录很不完善表1是一个神经阻滞记录的例子。
这个问题可以通过引进电子麻醉病历予以纠正,这可以让你创建任何一种神经阻滞记录的模板,从而记录每一种神经阻滞特定的的详细信息。
表1.神经阻滞的表格模板一个阻滞模板的例子应该包括以下项目:☞阻滞之前重点的神经系统检查☞术前暂停(患者和阻滞位置的识别和鉴定,知情同意书的确认)☞阻滞期间患者的意识水平☞皮肤的消毒,铺巾,所采用的穿刺针类型,在注射前距离目标的深度。
如果是留置导管,标记距离皮肤的置管深度☞超声和/或神经刺激仪,以及最小阈值电流☞有无感觉异常或疼痛。
如果存在感觉异常,有无立即消失?☞注射阻力存在与否。
是否监测压力?如果存在阻力,是否重新定位穿刺针?☞回抽是否有血☞局部麻醉剂的浓度和剂量☞辅助药(神经周围注射,静脉注射,肌肉注射),包括总剂量和无防腐剂的说明文件☞阻滞的成功(完全,部分,还没有评估,失败)☞补充阻滞(是或否)☞注射前后的超声图像截图和储存PNB的病人出院回家时,应收到一份有关如何照顾无知觉的肢体和如何预防损伤的书面说明。
采用单次注射神经阻滞的患者次日应接受电话回访:阻滞是否完全恢复?如果症状持续存在,持续回访并记录直到症状消失。
任何存在持续性运动无力超出正常预期恢复时间的患者, 应立即去诊所接受检查,如有可能,进行神经内科会诊。
在处理短期间隔内(例如3个月或更短)需再次行外科手术和神经阻滞的患者时,应特别警惕。
首次神经损伤可能以亚临床症状存在,当二次损伤(无论是在远端或近端),未必与你的神经阻滞有关,但可能引发术后临床表现。
这种现象被称为神经损伤的双重卡压理论。
我们如何做才能预防神经损伤?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技术具有许多优点,包括操作时间缩短,阻滞起效加快,降低了药物用量,减少了血管穿刺的次数,最新的研究还证明局麻药全身中毒的发生率减少(相对风险降低了65%)。
虽然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技术有上述许多优点,但并没有充分的证据证明该技术能降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率。
同理,亦没有证据表明神经刺激仪技术较寻找异感技术的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率低。
许多文献质疑神经刺激技术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研究表明,在锁骨上及腋路臂丛神经阻滞时,超声观察到神经内注射(定义为神经直径的横截面扩张,但不一定在束内)频繁发生,但不一定导致神经损伤。
在没有神经并发症的2个系列案例报告中,即使经验丰富的区域麻醉医师在超声引导下进行神经阻滞(不存在异感)时,在上下肢阻滞中也会有约17%神经内注射意外发生(定义为神经直径的横截面扩张)。
有关神经内注射的争论从未停止过:比如神经内注射是否可预防,这些注射是在神经外膜下或神经外膜以外结缔组织构成的包膜下(即神经旁膜以下),他们是否不可避免地导致伤害。
因为目前超声探头技术的分辨率有限,以及很难保持阻滞针尖总是在超声束平面中的事实,所以很难区别筋膜下、神经外膜下或神经束内注射。
虽然阻滞过程顺利,未出现疼练非常有素的区域麻醉专家事后也会意识到他们可能造成了PNI。
现在对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观点是局麻药应打在远离神经,而不是围绕神经的位置。
我们应该考虑保持有效的阻滞效果时,离神经丛最大有效距离的思路,采用神经丛旁注射法而不是神经丛内注射法。
一个保守的局麻技术是以水分离的方法进针,并联合神经刺激器(无数据支持)和使用较低剂量和体积的麻醉药。
注射仅仅0.5毫升的试验剂量局麻药,通过观察超声下增大的神经内直径,是证明穿刺针是否在神经内的敏感指标。
因此操作者在注射剩余剂量的局麻药之前,有机会拔出或者调整针头到神经外的位置。
注射压力监测是一种新方法。
最近有研究显示,当开启压大于15磅/英寸时,其检测针与臂丛根部神经接触的敏感性可达到97%。
目前,注射压力监测的主要价值可能在于它的阴性预测值:在注射前,低的开启压力作为排除针与神经在神经外膜或者神经外膜下接触,这种接触可能在注射之前导致神经损伤。
虽然留置导管比单次注射似乎更容易造成神经损伤,但多个大系列、案例研究和荟萃分析结果均显示情况并非如此。
使用辅助药是为了提高阻滞的质量、持续时间或安全性。
有了PNB导管连续输注,可能除了继发阻滞失败后再次经导管注射和用肾上腺素作为血管内注射的标识之外,使用辅助药没有任何其他适应症。
对于非β受体阻断的患者,浓度为1:200000至1:400000的肾上腺素可用于血管内注射的标识,以防注入全剂量的麻药以及局麻药所致的全身毒性(LAST)。
含肾上腺素的溶液通过收缩血管和减少局部药物吸收,以降低全身局麻药的浓度,并因此延长局麻药的作用时间,尤其是对中等时效的局麻药如甲哌卡因和利多卡因效果更明显。
有趣的是,在证明超声能使局麻药全身毒性减少的研究中,大多数患者并没有注射含肾上腺素的局麻药。
令人担忧的是,当含有肾上腺素的局麻药用于糖尿病动物模型时,能导致神经毒性的增加。
糖尿病病例组的患者在使用含有肾上腺素的局麻药时也表现出阻滞持续时间的过度延长。
因此,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特别是阻滞如坐骨神经之类的粗大神经时,保守的阻滞方法可能是避免联合使用肾上腺素。
为了避免连续置管,其它常用的增强阻滞效果和延长阻滞时间的辅助药包括丁丙诺啡、可乐定、右美托咪啶和地塞米松。
这些药物都是超说明书指征使用。
当评估辅助药时,区别其影响是对全身还是对神经周围的,以及评估潜在的神经周围毒性非常重要。
当使用不含防腐剂的正常临床剂量时,丁丙诺啡,可乐定,及右美托咪都能直接作用于神经周围而不产生神经毒性,且有证据表明他们能延长PNBs的作用时间。
在神经损伤的动物模型中,右美托咪啶甚至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研究表明,在神经周围给予8至10mg地塞米松,能使得罗哌卡因在上下肢阻滞的持续时间延长1.9倍,致使地塞米松成为一种日益流行的辅助药。
然而,除了神经周围给药,全身性用药(静脉或肌内)亦能产生这样的效果。
布比卡因脂质体(Pacira医药公司的Exparel)是布比卡因的缓释形式,已被批准用于手术切口部位直接的局部浸润镇痛。
虽然没有批准用于神经周围浸润,但有报道医师超说明书使用布比卡因脂质体进行神经周围浸润和腹横肌平面(TAP)阻滞。
神经损伤的机制:为了从概念上更加清晰, 在分析区域麻醉后神经损伤的原因时, 应将其分为: 病人本身的状况, 外科手术类别, 以及何种神经阻滞操作。
我们见到的大多数PNI的病例, 都存在多因素的病因,并且难以通过构成因素来辨别各因素对整体损伤影响的大小。
一个重点学术医疗中心, 对10年期间接受麻醉的380,680例患者进行了术后神经损伤的观测数据研究。
在此大数据研究中,作者指出,周围神经阻滞并非术后神经损伤的独立预测因子。
但是,如患者伴有糖尿病, 高血压, 有吸烟史,或经骨科手术、神经外科手术、心脏手术和普外科手术, 神经损伤的风险就会明显增加。
导致神经损伤的原因可分类为牵拉、挤压、局部缺血、代谢性或毒性化学性损伤、炎症(Parsonage-Turner 综合征),和创伤(钝挫伤或撕裂伤)。
臂丛神经阻滞操作中,与穿刺针相关的钝挫伤或撕裂伤可能是导致神经损伤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