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批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合集下载

2006年以来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概述

2006年以来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概述

文献 分 析 。笔 者 以 20 年~ 0 8 为 06 20 年
语 言 规 范 , 一 方 面也 不 能 忽 略 语 言 系 统 另 内部 的创 新 机 制 。
网 络 语 言 虽 然 给 汉 语 带 来 了 某 些 负
面影 响 , 同 时 我们 也 不 能 否 认 它 给汉 语 但
言 的 发 展 注入 了新 的活 力 。网络 语 言是 一
项 国 家 非 物 质 文 化 遗 产 名 录 。 河 南 省 有 2 项 榜 上 有 名 。 国务 院在 2 0 年 6 1 日 2 08 月 4
本 文 借 用 文 献 计 量 学 的 方法 , 用联 利 机检 索 和相 关 书 目、 引 等 工具 书 的 手工 索 检 索 , 20 年 ̄ 0 8 间 , 国 大 陆 学术 对 06 20年 中
终 ,筛 选 出2 9 研 究 文 献 作 为 本 文 的研 2篇
产研 究 的论 文 进行 统 计 。 近 年 来 关 于 河 对
南 省 非 物 质 文 化 遗 产 的 研 究 文 献 进 行 全
面 的统 计 分 析 , 图 以 此 描 述河 南 省 非 物 试 质文 化 遗 产 研 究 现 状 , 以期 引起 更 多 研 究
从 全 世 界 或 者 全 国 范 围总 体研 究 非 物 质 文 化 遗 产 的 文 献 , 如 : 边 州 委 党 校 科 例 延
研 部 韩 基 烛 发 表 的 《 议 非 物 质 文化 遗 产 浅
过 了 《 护非 物 质 文 化 遗产 公 约 》 2 0 年 保 。 05 3 6 国务 院 办公 厅 发 文 《 于 加 强 我 月2 日, 关 国非 物 质 文 化 遗 产 保 护 工 作 的 意 见 》 要 ,

故乡的声音——河南越调

故乡的声音——河南越调

作为植根中原沃土的地方戏曲,越调与豫剧、曲剧并称为河南三大剧种。

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是其发展的辉煌时期;20世纪90年代以来,观众的审美情趣日益变化,演出市场严重萎缩,越调处在生死存亡的边缘。

为抢救、保护这一优秀剧种,2007年2月,许昌越调成为许昌市唯一入选河南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民间戏剧;2008年,国务院公布许昌越调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009年,毛爱莲被认定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许昌越调是如何起源的?它的魅力何在?命运为何一波三折?本文带您一起寻求答案。

越调的传承和发展,与表演艺术家们的辛苦付出是分不开的。

河南省越调剧团建团60多年来,造就了一大批表演艺术家。

张秀卿、申凤梅、何全志等老一辈艺术家饰演的人物形象,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他们为了使越调艺术发扬光大,孜孜不倦地探索着,使越调从地方少数剧种成了众所周知的河南三大剧种之一。

在广袤的中原大地上曾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卖了牛,荒了田,也要听听申凤梅;不打油、不称盐,也要看看大宝贝。

”这里所说的大宝贝指的是越调剧团的主要创始人之——越调表演艺术家张秀卿。

从顺口溜中,想必大家就能感受到张秀卿有多受观众喜爱,不然也不会被称之为“宝贝”了。

张秀卿是何许人?据资料记载,张秀卿7岁拜议封班名艺人尚云亭(工旦、须生)为师,从此跟班学戏。

9岁登台演戏,11岁在《小二姐做梦》中饰演小二姐,稚嫩乖巧,观众呼之为“小宝贝”。

15岁即通小旦、小生、须生、青衣多行,声名日盛。

后到舞阳越调戏班担任主演,到各地演出,深受欢迎,观众改呼其为“大宝贝”,誉之为“盖河南”。

故乡的声音——河南越调160张秀卿不但继承了越调传统的演唱技巧,而且在演出实践中能大胆借鉴、创新。

细心观察名家的演出,把汉剧、宛梆、南阳大调曲子、秦腔、吕剧、河北梆子等剧种的唱腔揉进越调里,既丰富了越调的表现力,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演唱风格。

在表演方面,她借鉴京剧的身段、武打技巧及鼓经,对化妆、服饰等亦加以变革,为越调艺术的发展做了有益的探索,在越调界深有影响。

河南省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河南省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王屋琴书 灶书
丝弦道 锣鼓书 三弦书
申报地区或单位
代表性传承人 姓名 性别 年龄 备注
陆四辈 男
偃师市
彭爱香 女 尚继业 男
王太平 男
刘宗琴 女
党志刚 男 河南省艺术研究院
宋爱华 女
陈胜利 男
济源市
刘天杰 男 周观世 男
固始县
郭永铎 男
平舆县
万鸿藻 女
三门峡市
王小丑 男
南阳市
雷恩久 男
66 国家级 59 65 66 80 国家级 49 67 40 63 70 62 73 62 62
洛阳市洛龙区 郭红运 男 69Fra bibliotek新乡县
李星光 男 43
开封市
释隆江 男 82
四、民间舞蹈(26 人)
项目名称
火龙舞 苏家作龙凤灯
高抬火轿 齐天圣鼓 回民秧歌 大仵民间舞蹈 花挑舞
申报地区或单位
孟州市 博爱县 沁阳市 灵宝市 项城市 柘城县 固始县
代表性传承人
姓名 性别 年龄
郝同周 男 50 王蒙玲 男 46 毋启富 男 64 刘全智 男 73 张生明 男 82 卫平均 男 46 左昌义 男 63 李宗峰 男 42 邵振山 男 66 王国明 男 77 王怀兰 女 66 高友贵 女 39
太极拳
申报地区或单位
漯河市 周口市 博爱县 荥阳市 确山县 少林寺
温县
代表性传承人
姓名 性别 年龄
吕延芝 女 65 李如波 男 59 买西山 男 59 马德行 男 62 陈万里 男 51 苌红军 男 45 苌松华 男 50 杨建军 男 59 释永信 男 44 释行慈 男 43 释延王 男 43 陈小旺 男 63 陈正雷 男 59 王西安 男 64 朱天才 男 63

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河南篇

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河南篇

河南省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音乐类)唢呐艺术民间音乐河南省沁阳市沁阳唢呐属木制双簧管乐器,它的特点为音量大,音质明亮、粗犷,演奏方便,善于表现热烈奔放的场面及大喜大悲的情绪。

沁阳唢呐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近年来逐步增添了闷子、手搦(大咪)、卡腔(小咪)、管子、口哨等附属乐器,大大丰富了唢呐的表现能力及演奏内容。

沁阳唢呐分高、中、低音三类,吹奏技艺十分丰富,在本地区凡遇到婚丧嫁娶、寺庙开光、开业庆典、生日祝寿等活动都要请唢呐班吹奏,以增添热闹的气氛。

传说明代宗室朱载在唢呐八音孔的基础上研制出“眼管子”,为我国民族管乐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据说他曾在九峰寺创建“金鼓会”,每逢农历九月二十三,各地的唢呐班都要在这里聚会。

明末清初时有“同乐会”、“贾家班”,清至民国时有“麻金班”、“毛旦班”、“银河班”等唢呐演奏组织,在当地影响很大。

沁阳一带有“大花轿,麻金吹,麻金不吹不结婚”,“闺姑女、门婿到,毛旦不吹不上轿”的俗语,正反映了这些唢呐班的影响。

依照地域和技艺风格,沁阳境内的唢呐整体上可分为四大家两大派。

以沁河为界,分为沁北派和沁南派;沁北派以张家、贺家、马家为代表,沁南派以贾家为代表。

其繁盛之况,即此可见一斑。

在四大家的影响下,沁阳境内的唢呐班社和艺人队伍规模不断增大,数量十分可观。

新中国成立至20世纪80年代,沁阳的唢呐班已发展到三十多家,从事唢呐演奏的人员达四百多人,呈现出乡乡有唢呐、村村有乐声的状况。

据不完全统计,沁阳唢呐演奏的曲目达三百多首。

在现当代民俗、艺术生活中,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民间艺术家创作了一些新的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曲目,如《故乡颂》、《九峰情话》、《沁阳春》。

1997年12月,沁阳市被河南省文化厅授予“河南省民间艺术之乡”荣誉称号,后又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

板头曲民间音乐河南省南阳市板头曲为中州古曲,用筝、琵琶、三弦等乐器演奏,是中华民族音乐遗产中的经典。

因主要在河南曲子正式演唱之前,用独奏、合奏等形式演奏的前奏乐曲,故亦称“板头曲”或“河南曲子板头曲”。

河南朱仙镇非遗文化

河南朱仙镇非遗文化

河南朱仙镇的“非遗传奇”1、河南朱仙镇的“非遗传奇”指的是什么呢?河南朱仙镇的“非遗传奇”指的是木板年画,它是我国古老的工艺品之一,朱仙镇的木板年画被称为我国木板年画的鼻祖。

在2006年5月20日,朱仙镇木板年画被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朱仙镇木板年画诞生于唐朝,在宋朝时期开始兴盛,由于北宋时期,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将雕版印刷业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年画也开始由笔画转向了刻板印刷。

都城东京的木板年画销售量空前,各种大小规模的年画印刷作坊遍布京城,甚至出现了官方开班的年画作坊。

后来到了北宋末年,金国入侵,东京沦陷,大量的年画手艺人跑到了江南,很多的东京木板年画作坊迁移到了距离东京45公里以外的朱仙镇,开始在朱仙镇重新开张。

由于朱仙镇的河道四通八达,在明清时期,这里成为了中原的商业重镇,木板年画也因此走向了全国。

朱仙镇年画与以往的手画年画不同,它吸取了传统绘画技法和丰富多彩的装饰手法,以简洁明快又有些夸张的手法,来处理画面背景和刻画人物形象。

由于朱仙镇年画起源于民间,所以融入了民族传统文化的审美观念和崇神意识,大多画面都是反映普通民众期盼五谷丰登、富裕兴旺、和睦如意、平安吉祥、六畜兴旺等美好的生活愿望。

当然也有很多演义小说、神话故事的题材和内容,比如以秦琼和尉迟敬德这两位武将为主的两位门神。

朱仙镇木版年画,不但具有极高的艺术收藏价值,而且极具观赏价值。

截止到目前,已经挖掘、整理出来的年画老版有二百二十多块,重新制作的老版年画有三百多套,在朱仙镇地区从事木板年画印刷的还有70多人。

这些工艺人员在保留传统的同时,也在断的研究如何让朱仙镇年画更加适应当前人们的审美,从而更好的延续传统的朱仙镇木板年画工艺。

2、河南朱仙镇蚂蚁新村➢河南朱仙镇蚂蚁新村的非遗传奇指的是木版年画。

➢河南开封朱仙镇蚂蚁新村是中国著名的四大古镇之一,朱仙镇木版年画是中国年画的鼻祖,是中国古老的传统工艺品之一。

➢诞生于唐,兴于宋,鼎盛于明,它线条粗犷奔放,情节鲜明感人,构图饱满匀称,形象古朴生动,色彩浑厚强烈,极富于装饰效果,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平顶山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览

平顶山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览

平顶山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览平顶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览概述平顶山不仅是一座以能源原材料为主导的新型工业城市,也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积淀和独特文化个性的城市。

这里古为豫州地,殷商时期,就居住着应、桀部落;西周为武王宗室应侯封地。

悠久的历史,堆砌了平顶山多姿多彩的遗存;多元的民风民俗,酿造了平顶山厚重的文化蕴涵。

一年一度的宝丰马街书会,绵延700 余年不衰,成为我国文化史上的一大奇观;“雨过天晴云破处”的精致汝官瓷,是中国陶瓷史的标志之一;铿锵激昂的郏县大铜器,至今依然是铜器乐中一颗最为璀璨的明珠;还有古老的宝丰酒传统酿造技艺,从远古传来的悠扬轧琴之音,妩媚而激情的鱼灯花社舞,原汁原味的鼓儿词,令人称奇的剪纸,被清代《直隶汝州志》推举为可与《淳化阁帖》、《泉州帖》、《绛州帖》并称为“四大名帖”的《汝帖》……这些让每一个平顶山人骄傲和自豪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使平顶山这个古地新城永远充满诱人的魅力。

2006年6月,国务院批准文化部确定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宝丰县马街书会入选。

另外,河南曲剧亦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早期的河南曲剧本为地摊小调,是汝州曲子----高台曲将之升华为舞台艺术的,所以,汝州曲子当然也值得我们关注。

2008年6月,国务院批准文化部确定的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平顶山市郏县大铜器和宝丰县宝丰酒传统酿造技艺分别入选第二类传统音乐(民间音乐)之锣鼓艺术,和第八类传统技艺之传统手工技艺。

2007年2月,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了省文化厅确定的第一批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鲁山县剪纸入选第二类民间美术之民间剪纸,舞钢市轧琴与郏县大铜器入选第三类民间音乐,宝丰县马街书会入选第七类游艺、传统体育与竞技,宝丰县、汝州市汝瓷烧制技艺,宝丰县宝丰酒酿造工艺入选第八类民间手工技艺。

2009年6月,河南省政府批准了省文化厅确定的第二批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舞钢市的鱼灯花社舞入选第四类传统舞蹈,宝丰县木偶戏入选第五类传统戏剧,鲁山县鼓儿词入选第六类曲艺。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一批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一批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一批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
录的通知
佚名
【期刊名称】《河南省人民政府公报》
【年(卷),期】2007(000)009
【总页数】1页(P)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122
【相关文献】
1.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三批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 [J],
2.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一批河南省珍贵古籍名录和第一批河南省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名单的通知 [J],
3.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二批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 [J],
4.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的通知 [J], ;
5.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的通知 [J], ;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一批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一批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一批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法规类别】文化综合规定【发文字号】豫政[2007]11号【发布部门】河南省政府【发布日期】2007.02.06【实施日期】2007.02.06【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P10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一批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豫政〔2007〕11号)各省辖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省政府批准省文化厅确定的第一批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148项),现予以公布。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各地、各部门要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切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工作,为加快我省由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实现中原崛起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河南省人民政府二○○七年二月六日第一批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148项)一、民间文学(18项)1I-1梁山伯与祝英台传说(汝南县)2I-2花木兰传说(虞城县)3I-3盘古神话(泌阳县、桐柏县)4I-4白蛇闹许仙传说(鹤壁市淇滨区)5I-5董永与七仙女传说(武陟县、汝南县、西平县、平舆县)6I-6柳毅的传说(卫辉市)7I-7崔莺莺和张生的故事(辉县市)8I-8邵原创世神话群(济源市)9I-9汉族叙事长诗《郭丁香》(固始县)10I-10愚公移山传说(济源市)11I-11赵氏孤儿传说(温县)12I-12大禹神话传说(禹州市)13I-13王莽撵刘秀传说(西平县、遂平县、内乡县、灵宝市)14I-14灵宝黄帝传说(灵宝市)15I-15葛天氏传说(长葛市)16I-16牛郎织女传说(南阳市)17I-17竹林七贤传说(修武县)18I-18帝舜传说(濮阳县)二、民间美术(15项)19Ⅱ-1朱仙镇木版年画(开封市)20Ⅱ-2黄河澄泥砚(郑州市惠济区、孟州市、陕县、新安县)21Ⅱ-3汴京灯笼张(开封市)22Ⅱ-4柘城李秀山泥塑(柘城县)23Ⅱ-5农民画(舞阳县、汝南县)24Ⅱ-6虢州石砚(灵宝市)25Ⅱ-7秦氏绢艺(滑县)26Ⅱ-8方城石猴(方城县)27Ⅱ-9民间剪纸(陕县、灵宝市、卢氏县、辉县市、鲁山县)28Ⅱ-10卢氏木版年画(卢氏县)29Ⅱ-11滑县木版年画(滑县)30Ⅱ-12洛阳宫灯(洛阳市)31Ⅱ-13泥咕咕(浚县)32Ⅱ-14东岸桃核雕花工艺(上蔡县)33Ⅱ-15重阳茱萸绛囊(上蔡县)三、民间音乐(19项)34Ⅲ-1板头曲(南。

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第一批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148项)民间文学(18项)1I-1梁山伯与祝英台传说(汝南县)2I-2花木兰传说(虞城县)3I-3盘古神话(泌阳县、桐柏县)4I-4白蛇闹许仙传说(鹤壁市淇滨区)5I-5董永与七仙女传说(武陟县、汝南县、西平县、平舆县)6I-6柳毅的传说(卫辉市)7I-7崔莺莺和张生的故事(辉县市)8I-8邵原创世神话群(济源市)9I-9汉族叙事长诗《郭丁香》(固始县)10I-10愚公移山传说(济源市)11I-11赵氏孤儿传说(温县)12I-12大禹神话传说(禹州市)13I-13王莽撵刘秀传说(西平县、遂平县、内乡县、灵宝市)14I-14灵宝黄帝传说(灵宝市)15I-15葛天氏传说(长葛市)16I-16牛郎织女传说(南阳市)17I-17竹林七贤传说(修武县)18I-18帝舜传说(濮阳县)民间美术(15项)19Ⅱ-1朱仙镇木版年画(开封市)20Ⅱ-2黄河澄泥砚(郑州市惠济区、孟州市、陕县、新安县) 21Ⅱ-3汴京灯笼张(开封市)22Ⅱ-4柘城李秀山泥塑(柘城县)23Ⅱ-5农民画(舞阳县、汝南县)24Ⅱ-6虢州石砚(灵宝市)25Ⅱ-7秦氏绢艺(滑县)26Ⅱ-8方城石猴(方城县)27Ⅱ-9民间剪纸(陕县、灵宝市、卢氏县、辉县市、鲁山县) 28Ⅱ-10卢氏木版年画(卢氏县)29Ⅱ-11滑县木版年画(滑县)30Ⅱ-12洛阳宫灯(洛阳市)31Ⅱ-13泥咕咕(浚县)32Ⅱ-14东岸桃核雕花工艺(上蔡县)33Ⅱ-15重阳茱萸绛囊(上蔡县)民间音乐(19项)34Ⅲ-1板头曲(南阳市)35Ⅲ-2中州筝派(河南省艺术研究院)36Ⅲ-3筹音乐(许昌市)37Ⅲ-4司马懿得胜鼓(温县)38Ⅲ-5超化吹歌(新密市)39Ⅲ-6唢呐(沁阳市)40Ⅲ-7大铜器(西平县、遂平县、郏县)41Ⅲ-8开封盘鼓(开封市)42Ⅲ-9武陟盘鼓(武陟县)43Ⅲ-10官会响锣(项城市)44Ⅲ-11轧琴(舞钢市)45Ⅲ-12信阳民歌(信阳市)46Ⅲ-13郑王词曲(沁阳市)47Ⅲ-14西坪民歌(西峡县)48Ⅲ-15武德镇抬鼓(温县)49Ⅲ-16洛阳海神乐(洛阳市)50Ⅲ-17黄河号子(河南黄河河务局)51Ⅲ-18中州大鼓(新乡县)52Ⅲ-19大相国寺梵乐(开封市大相国寺)民间舞蹈(15项)53Ⅳ-1火龙舞(孟州市)54Ⅳ-2苏家作龙凤灯(博爱县)55Ⅳ-3高抬火轿(沁阳市)56Ⅳ-4齐天圣鼓(灵宝市)57Ⅳ-5回民秧歌(项城市)58Ⅳ-6大仵民间舞蹈(柘城县)59Ⅳ-7跑帷子(汤阴县)60Ⅳ-8花挑舞(固始县61Ⅳ-9艾庄铜器舞(许昌县)62Ⅳ-10豫西狮舞(洛阳市大里王狮舞、巩义市小相狮舞)(洛阳市、巩义市) 63Ⅳ-11麒麟舞(兰考县、睢县)64Ⅳ-12火绫子(商城杈伞舞)(商城县)65Ⅳ-13双人旱船舞(临颍县)66Ⅳ-14沈丘回族文狮舞(沈丘县)67Ⅳ-15内乡县衙春节岁时节令“打春牛”(内乡县)民间戏剧(22项)68Ⅴ-1豫剧(河南省艺术研究院)69Ⅴ-2曲剧(河南省艺术研究院)70Ⅴ-3越调(周口市、许昌市)71Ⅴ-4大弦戏(滑县、濮阳县)72Ⅴ-5罗卷戏(汝南县、滑县、内黄县、通许县、范县、邓州市) 73Ⅴ-6目连戏(南乐县)74Ⅴ-7道情(太康县)75Ⅴ-8宛梆(内乡县)76Ⅴ-9四平调(商丘市、濮阳县)77Ⅴ-10大平调(濮阳县、滑县、延津县)78Ⅴ-11皮影戏(灵宝市、罗山县)79Ⅴ-12杠天神(新蔡县)80Ⅴ-13怀梆(沁阳市)81Ⅴ-14清丰柳子戏(清丰县)82Ⅴ-15河阳花鼓戏(孟州市)83Ⅴ-16二股弦(武陟县)84Ⅴ-17光山花鼓戏(光山县)85Ⅴ-18淮调(安阳县)86Ⅴ-19扁担戏(新蔡县)87Ⅴ-20扬高戏(三门峡市)88Ⅴ-21二夹弦(开封市、睢县、滑县、延津县)89Ⅴ-22落腔(内黄县、辉县市、长垣县、淇县) 曲艺(8项)90Ⅵ-1河洛大鼓(洛阳市)91Ⅵ-2河南坠子(河南省艺术研究院)92Ⅵ-3王屋琴书(济源市)93Ⅵ-4灶书(固始县)94Ⅵ-5丝弦道(平舆县)95Ⅵ-6锣鼓书(三门峡市)96Ⅵ-7三弦书(南阳市)97Ⅵ-8大调曲子(南阳市)游艺、传统体育与竞技(10项)98Ⅶ-1心意六合拳(漯河市、淮阳县)99Ⅶ-2八极拳(博爱县)100Ⅶ-3苌家拳(荥阳市)101Ⅶ-4大营社火(陕县)102Ⅶ-5浚县民间社火(浚县)103Ⅶ-6打铁花(确山县)104Ⅶ-7马街书会(宝丰县)105Ⅶ-8东西常骂社火(灵宝市)106Ⅶ-9少林功夫(少林寺)107Ⅶ-10太极拳(温县)民间手工技艺(17项)108Ⅷ-1杜康酿酒工艺(伊川县、汝阳县)109Ⅷ-2钧瓷烧制技艺(禹州市)110Ⅷ-3镇平玉雕工艺(镇平县)111Ⅷ-4棠溪宝剑铸造工艺(西平县)112Ⅷ-5汝瓷烧制技艺(宝丰县、汝州市)113Ⅷ-6唐三彩(洛阳市)114Ⅷ-7汴绣工艺(开封市)115Ⅷ-8太平车制作技艺(平舆县)116Ⅷ-9五里源松花蛋制作技艺(修武县)117Ⅷ-10武陟油茶制作技艺(武陟县)118Ⅷ-11宝丰酒酿造工艺(宝丰县)119Ⅷ-12茂家红酒酿制技艺(状元红)(濮阳市) 120Ⅷ-13信阳毛尖茶采制技艺(信阳市)121Ⅷ-14北宋官瓷烧制技艺(开封市)122Ⅷ-15长垣烹饪技艺(长垣县)123Ⅷ-16四大怀药种植与炮制(焦作市)124Ⅷ-17禹州中药加工炮制技艺(禹州市) 民间杂技(1项)125Ⅸ-1东北庄杂技(濮阳市)生产商贸习俗(2项)126Ⅹ-1百泉药会(辉县市)127Ⅹ-2禹州药会(禹州市)消费习俗(5项)128Ⅺ-1地坑院民俗(陕县)129Ⅺ-2洛阳水席(洛阳市)130Ⅺ-3开封又一新糖醋软熘鲤鱼焙面(开封市) 131Ⅺ-4开封马豫兴桶子鸡(开封市)132Ⅺ-5开封第一楼小笼灌汤包子(开封市)岁时节令(1项)133Ⅻ-6“重阳节”民俗(上蔡县)民间信仰(10项)134XⅢ-1伏羲太昊陵祭典(淮阳县)135XⅢ-2浚县正月古庙会(浚县)136XⅢ-3老子生日祭典(鹿邑县)137XⅢ-4新郑黄帝故里拜祖大典(新郑市)138XⅢ-5洛阳关林朝圣大典(洛阳市)139XⅢ-6嫘祖祭典(西平县)140XⅢ-7火神祭祀(商丘市睢阳区)141XⅢ-8中岳古庙会(登封市)142XⅢ-9医圣张仲景祭祀(南阳市)143XⅢ-10卫辉比干祭典(卫辉市)民间知识(5项)144XIV-1八卦符号文化(河南省社会科学院)145XIV-2洛阳牡丹栽培技艺(洛阳市)146XIV-3周易文化(安阳市)147XIV-4洛阳正骨(洛阳市)148XIV-5针灸铜人(开封市)一批扩展第一批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扩展项目[2](共28项,合并后为14项)民间文学(3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及申报地区(单位)1 Ⅰ—5 董永与七仙女传说[天仙配故事](济源市)2 Ⅰ—13 黄帝传说(新郑市、禹州市)3 Ⅰ—14 王莽撵刘秀传说(陕县)传统音乐(1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及申报地区(单位)4 Ⅲ—17 黄河号子(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土硪号子](孟州市)[黄河河工号子](武陟县)[卢氏劳号](卢氏县)[黄河豫门号子](荥阳市)[黄河打硪号子](中牟县)[硪工号子](洛阳市吉利区)[黄河船工号子](济源市)传统美术(1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及申报地区(单位)5 Ⅱ—9 民间剪纸(郑州市管城区[连德林]、洛宁县)传统舞蹈(1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及申报地区(单位)6 Ⅳ—12 火绫子[火淋子](潢川县)传统戏剧(6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及申报地区(单位)7 Ⅴ—10 大平调(浚县)8 Ⅴ—13 怀梆(新乡县、温县、武陟县、修武县)9 Ⅴ—11皮影戏(长垣县、桐柏县、睢县)10 Ⅴ—5 罗卷戏(南乐县)11 Ⅴ—3 越调(邓州市)12 Ⅴ—21 二夹弦[西华笙簧二夹弦](西华县)曲艺(1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及申报地区(单位)13 Ⅵ—7 三弦书[仪封三弦书](兰考县)传统体育、游艺与竞技(1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及申报地区(单位)14 Ⅶ—10 太极拳[和式太极拳](温县)第二批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共154项,合并后为125项)民间文学(11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及申报地区(单位)1 Ⅰ—19 先蚕氏嫘祖的传说(荥阳市)2 Ⅰ—20 许由的传说(登封市)3 Ⅰ—21 潘安的传说(中牟县)4 Ⅰ—22 河图洛书传说(孟津县、洛宁县、巩义市)5 Ⅰ—23 洛神的传说(洛阳市、巩义市)6 Ⅰ—24 姜太公的传说(卫辉市)7 Ⅰ—25 韩湘子传说(孟州市)8 Ⅰ—26 丁兰刻木传说(修武县)9 Ⅰ—27 张清丰孝道故事(清丰县)10 Ⅰ—28 王祥卧冰传说(遂平县)11 Ⅰ—29 杞人忧天传说(杞县)传统美术(11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及申报地区(单位)12 Ⅱ—20 猴加官(郑州市管城区)13 Ⅱ—21 香包(郑州市二七区)14 Ⅱ—22 面塑(洛阳市)15 Ⅱ—23 刘井薛氏石刻(偃师市)16 Ⅱ—24 苏奇灯笼画(安阳县)17 Ⅱ—25 内黄李新张木板年画(内黄县)18 Ⅱ—26 清丰彩灯(清丰县)19 Ⅱ—27 聂氏麦杆画(清丰县)20 Ⅱ—28 顺店刺绣(禹州市)21 Ⅱ—29 沈丘顾家馍(沈丘县)22 Ⅱ—30 淮阳泥泥狗(淮阳县)传统音乐(8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及申报地区(单位)23 Ⅲ—20 小咚鼓艺术(新乡市凤泉区)24 Ⅲ—21 啸乐(口哨音乐)(新乡市)25 Ⅲ—22 杨韩村乡唱秧歌(清丰县)26 Ⅲ—23 桐柏山歌(桐柏县)27 Ⅲ—24 淅川锣鼓曲(淅川县)28 Ⅲ—25 锣鼓十八番(潢川县)29 Ⅲ—26 沙河船工号子(漯河市)30 Ⅲ—27 丹江号子(淅川县)传统舞蹈(22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及申报地区(单位)31 Ⅳ—16 卧拐秧歌(兰考县)32 Ⅳ—17 九连灯(新安县)33 Ⅳ—18 曹屯排鼓(洛阳市)34 Ⅲ—19 鱼灯花社舞(舞钢市)35 Ⅳ—20 吕村战鼓舞(安阳县)36 Ⅳ—21 金龟舞(鹤壁市)37 Ⅳ—22 马皮舞(获嘉县)38 Ⅳ—23 独脚舞[独腿高跷](获嘉县)[民间社火独脚舞](登封市)39 Ⅳ—24 踢棒槌(获嘉县)40 Ⅳ—25 小冀背桩(新乡县)41 Ⅳ—26 小宋佛高跷(新乡县)42 Ⅳ—27 虎舞(温县)43 Ⅳ—28 哼小车(武陟县)44 Ⅳ—29 莲花灯舞(荷花灯舞)(长葛市)45 Ⅳ—30 双狮舞(漯河市郾城区)46 Ⅳ—31 王家热锣鼓(灵宝市)47 Ⅳ—32 云彩灯(南召县)48 Ⅳ—33 庆丰花鼓舞(商丘市梁园区)49 Ⅳ—34 扑蝶舞(沈丘县)50 Ⅳ—35 项城肘阁(项城市)51 Ⅳ—36 西平鱼灯(西平县)52 Ⅳ—37 龙舞[南乐西街龙舞](南乐县)[狮龙斗蛛舞](清丰县)[五彩纸龙](清丰县)[铁花火龙](清丰县)传统戏剧(7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及申报地区(单位)53 Ⅴ—23 木偶戏(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河南省歌舞剧院木偶剧团、灵宝市、汝阳县、宝丰县、内黄县、周口市)54 Ⅴ—24 大辫戏(武陟县)55 Ⅴ—25 南乐五腔调(南乐县)56 Ⅴ—26 枣梆(范县、台前县)57 Ⅴ—27 汉剧(唐河县)58 Ⅴ—28 花鼓戏(虞城县)59 Ⅴ—29 商城花篮戏(商城县)曲艺(2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及申报地区(单位)60 Ⅵ—9 大鼓书(鼓词)(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信阳市平桥区、柘城县、鲁山县、内乡县、唐河县)61 Ⅵ—10 永城大铙(永城市)传统体育、游艺与竞技(11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及申报地区(单位)62 Ⅶ—11 石锁(开封市)63 Ⅶ—12 黄派查拳(开封市)64 Ⅶ—13 通背拳(通臂拳)(偃师市、焦作市解放区、焦作市中站区)65 Ⅶ—14 梅花拳(内黄县、清丰县)66 Ⅶ—15 小尚炮拳(炮捶)(焦作市中站区)67 Ⅶ—16 训兽艺术(清丰县)68 Ⅶ—17 猴艺(新野县)69 Ⅶ—18 圣门莲花拳(商水县)70 Ⅶ—19 六道大方地棋(周口市川汇区、沈丘县)71 Ⅶ—20 两仪拳(沈丘县)72 Ⅶ—21 余家杂技(项城市)传统技艺(34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及申报地区(单位)73 Ⅷ—18 柿树栽培柿饼制作技艺(荥阳市)74 Ⅷ—19 麻纸制作技艺(手工造纸)(新密市)75 Ⅷ—20 葛记焖饼制作技艺(郑州市)76 Ⅷ—21 义兴牌匾制作技艺(开封市)77 Ⅷ—22 秋油腐乳制作技艺(兰考县)78 Ⅷ—23 洧川豆腐制作技艺(尉氏县)79 Ⅷ—24朱仙镇五香豆腐干制作技艺(开封县)80 Ⅷ—25 制鼓技艺(洛阳市、孟州市)81 Ⅷ—26 小街锅贴制作技艺(洛阳市)82 Ⅷ—27 银条种植栽培及烹饪技艺(偃师市)83 Ⅷ—28 万古文盛馆羊肉卤制作技艺(滑县)84 Ⅷ—29 郑家老粉坊粉皮制作技艺(安阳市)85 Ⅷ—30 柏山缸制作技艺(博爱县)86 Ⅷ—31 清化竹器制作技艺(博爱县)87 Ⅷ—32 当阳峪绞胎瓷制作技艺(修武县、焦作市山阳区)88 Ⅷ—33 清化传统竹扇制作技艺(博爱县)89 Ⅷ—34 上庄姜种植与加工(博爱县)90 Ⅷ—35 黑陶制作技艺(沁阳市)91 Ⅷ—36 怀府闹汤驴肉制作技艺(沁阳市)92 Ⅷ—37 浑浆凉粉制作技艺(孟州市)93 Ⅷ—38 王五辈壮馍制作工艺(濮阳县)94 Ⅷ—39 鄢陵古桩蜡梅盆景制作技艺(鄢陵县)95 Ⅷ—40 董村木杆称制作技艺(长葛市)96 Ⅷ—41 长葛绒制作技艺(长葛市)97 Ⅷ—42 传统棚口扎制技艺(渑池县)98 Ⅷ—43 桐蛋制作技艺(唐河县)99 Ⅷ—44 汤(夏邑县)100 Ⅷ—45 宋河酒传统酿制技艺(鹿邑县)101 Ⅷ—46 毛笔制作技艺[汝阳刘毛笔](项城市)[杨集毛笔](上蔡县)102 Ⅷ—47 芝麻种植及传统小磨香油制作技艺(驻马店市驿城区)103 Ⅷ—48 地坑院营造技艺(陕县)104 Ⅷ—49 逍遥胡辣汤制作技艺(西华县)105 Ⅷ—50 邓城叶氏猪蹄制作技艺(商水县)106 Ⅷ—51 道口烧鸡制作技艺(滑县)传统医药(6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及申报地区(单位)107 Ⅸ—1 刘陈铺齐氏骨科(兰考县)108 Ⅸ—2 象庄秦氏妇科(洛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秦震妇科研究所及秦彩霞中医妇科诊所、孟津县)109 Ⅸ—3 传统膏药[黄氏膏药、黄塔膏药](滑县)110 Ⅸ—4 柳位同裕堂陈氏传统骨病疗法(柳位陈钞骨科)(卫辉市)111 Ⅸ—5 黑虎丸(长垣县)112 Ⅸ—6 合水张氏正骨(西平县)民俗(13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及申报地区(单位)113 Ⅹ—3 新密溱洧婚俗(新密市)114 Ⅹ—4 摸摸会(登封市)115 Ⅹ—5 中原古荥汉族丧葬习俗(郑州市惠济区)116 Ⅹ—6 道口正月古庙会(滑县)117 Ⅹ—7 伦掌孟村九曲黄河灯展会(安阳县)118 Ⅹ—8 高王庙会(内黄县)119 Ⅹ—9 二仙庙会(沁阳市)120 Ⅹ—10 张曹庙会(清丰县)121 Ⅹ—11 杜寨书会(许昌县)122 Ⅹ—12 升旗打酒火(西平县)123 Ⅹ—13 黄龙日盘八卦历(济源市)124 Ⅹ—14 青龙宫庙会及祈雨习俗(武陟县)125 Ⅹ—15 六月送羊(辉县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95项)[3]民间文学(共计15项)序号项目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1 Ⅰ-31 神农传说沁阳市2 Ⅰ-32 伊尹传说虞城县3 Ⅰ-33 范蠡传说淅川县4 Ⅰ-34 老子传说灵宝市5 Ⅰ-35 韩愈传说孟州市6 Ⅰ-36 玄奘传说偃师市7 Ⅰ-37 列子传说郑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郑州市管城区、经济技术开发区,中牟县8 Ⅰ-38 妙善观音传说平顶山市新华区,宝丰县9 Ⅰ-39 吴道子传说禹州市10 Ⅰ-40 张良传说禹州市11 Ⅰ-41 马文升传说禹州市12 Ⅰ-42 钟繇传说长葛市13 Ⅰ-43 陈实传说长葛市14 Ⅰ-44 灯谜[安阳灯谜] 安阳市15 Ⅰ-45 传统儿歌[洛阳儿歌] 洛阳市涧西区传统美术(共计11项)序号项目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16 Ⅱ-32 传统糖塑[吹糖人] 开封市,滑县17 Ⅱ-33 烙画南阳市卧龙区、宛城区18 Ⅱ-34 滕派蝶画开封市鼓楼区19 Ⅱ-35 登封木版年画登封市20 Ⅱ-36 黄石砚方城县21 Ⅱ-37 天坛砚(盘谷砚)济源市22 Ⅱ-38 刺绣[灵宝刺绣] 灵宝市23 Ⅱ-39 石雕[浚县石雕] 浚县24 Ⅱ-40 许氏屋兽与砖雕兰考县25 Ⅱ-41 水晶雕刻河南省应文玉文化研究院26 Ⅱ-42 古建筑彩绘[朱氏古建筑彩绘]郑州市金水区传统音乐(共计4项)序号项目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27 Ⅲ-28 十盘渑池县28 Ⅲ-29 原武盘鼓新乡市29 Ⅲ-30 八音楼子周口市川汇区30 Ⅲ-31 古琴艺术[中州派] 河南省群众艺术馆传统舞蹈(共计10项)序号项目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31 Ⅳ-39 竹马舞[三家村竹马舞,常平对子马,苏羊竹马,朗公庙竹马]滑县,沁阳市,宜阳县,新乡县32 Ⅳ-40 霸王鞭(花棍舞)林州市,叶县33 Ⅳ-41 担经挑上蔡县,淮阳县,新密市34 Ⅳ-42 抬阁[东蔡庄高抬“故事”,崇阳垛子,五柳集抬阁]偃师市,洛宁县,原阳县35 Ⅳ-43 登封闹阁登封市36 Ⅳ-44 柳位高跷卫辉市37 Ⅳ-45 花伞舞[商城花伞舞] 商城县38 Ⅳ-46 狮舞[五花营狮子舞] 南乐县39 Ⅳ-47 南席老虎舞长葛市40 Ⅳ-48 弓子锣舞禹州市传统戏剧(共计3项)序号项目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41 Ⅴ-30 坠剧(坠子戏)南乐县,郸城县42 Ⅴ-31 柳琴戏永城市43 Ⅴ-32 嗨子戏(耍孩儿)潢川县曲艺(共计3项)序号项目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44 Ⅵ-12 蛤蟆嗡淅川县45 Ⅵ-13 渔鼓道情夏邑县,桐柏县,通许县,潢川县,商水县46 Ⅵ-14 画锅开封市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共计13项)序号项目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47 Ⅶ-21 岳家拳新乡市牧野区48 Ⅶ-22 南无拳洛阳市老城区49 Ⅶ-23 子路八卦拳(白拳)开封县50 Ⅶ-24 回族七式拳开封市顺河区51 Ⅶ-25 阴阳八卦拳武陟县52 Ⅶ-26 马坡八卦掌沁阳市53 Ⅶ-27 太乙拳郑州市管城区54 Ⅶ-28 杨家枪南乐县55 Ⅶ-29 摔跤[沈氏摔跤] 郑州市金水区56 Ⅶ-30 梅庄马戏清丰县57 Ⅶ-31 赵庄魔术宝丰县58 Ⅶ-32 转秋[孙氏十六挂转秋] 洛阳市洛龙区59 Ⅶ-33 中原民间游戏河南省艺术研究院传统技艺(共计22项)序号项目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60 Ⅷ-51 阮制作技艺河南省艺术研究院61 Ⅷ-52 笙制作技艺洛阳市老城区62 Ⅷ-53 中原棉纺织技艺[老粗布织作技艺,黛眉手织布工艺]滑县,新安县63 Ⅷ-54 中原棉布印染技艺[捶草印花技艺,棉布豆花印染技艺]陕县,灵宝市64 Ⅷ-55 中原养蚕织绸技艺[拐河丝绸织作技艺,鲁山绸织作技方城县,鲁山县艺]65 Ⅷ-56 装裱修复技艺河南博物院,开封市顺河区66 Ⅷ-57 金属捶锻工艺洛阳市高新区67 Ⅷ-58 合伯宝剑煅造技艺舞阳县68 Ⅷ-59 青铜器制作技艺[烟云涧青铜器制作技艺]伊川县69 Ⅷ-60 金镶玉制作技艺[郏县李氏金镶玉工艺]郏县70 Ⅷ-61 登封窑陶瓷烧制技艺登封市71 Ⅷ-62 布鞋手工制作技艺[毛底布鞋手工制作技艺]商城县72 Ⅷ-63 浚县木旋玩具制作技艺浚县73 Ⅷ-64 卢仝煎茶技艺济源市74 Ⅷ-65 大周黄蜡制作技艺长葛市75 Ⅷ-66 醋酿造技艺[米醋制作技艺,王勿桥醋手工制作技艺]滑县,正阳县76 Ⅷ-67 酱菜腌制技艺[大有丰酱菜腌制技艺,三园斋味合酱菜腌制技艺,莫家酱菜培制技艺]商丘市睢阳区,柘城县,杞县77 Ⅷ-68 酒酿造技艺[大湖九河黄酒酿造技艺,黄酒酿造技艺,赊店老酒酿造技艺,王氏烧酒酿造技艺]鹤壁市山城区,邓州市,社旗县,扶沟县78 Ⅷ-69 牛羊肉烹制技艺[沙家品味来五香牛肉制作技艺,何记牛肉制作技艺]开封市顺河区,扶沟县79 Ⅷ-70 荥阳霜糖(柿霜糖)制作技艺荥阳市80 Ⅷ-71 大槽油制作技艺鲁山县81 Ⅷ-72 中原烹饪技艺(豫菜)河南省餐饮与饭店行业协会传统医药(共计8项)序号项目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82 Ⅸ-7 烧伤疗法[黄家烧伤药膜,烧伤自然疗法与自然烧伤膏,潘氏烧伤传统疗法]三门峡市湖滨区,洛阳市,杞县83 Ⅸ-8 口腔咽喉疾病疗法[张氏喉科,秦李庄周氏口腔咽喉科,纯德堂口疮散,杜氏口疮治疗技法,杨氏珍珠散治疗口疮技艺]柘城县,浚县,洛阳市老城区,卫辉市,开封市84 Ⅸ-9 中医正骨疗法[快庄李氏中医正骨,刘氏正骨,陈氏正骨,杨家正骨疗法]浚县,漯河市郾城区,武陟县,商水县85 Ⅸ-10 中医外科[张八卦中医外科,世医堂中医外科,买氏中医外治疗法]民权县,濮阳县,周口市川汇区86 Ⅸ-11 张氏经络收放疗法新乡市87 Ⅸ-12 针灸[贵氏针灸] 新乡市凤泉区88 Ⅸ-13 毛氏济世堂脱骨疽症疗法新蔡县89 Ⅸ-14 李氏眼药通许县民俗(共计6项)序号项目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90 Ⅹ-18 九流渡添仓会浚县91 Ⅹ-19 王海鳌山灯会濮阳县92 Ⅹ-20 仓颉庙会南乐县93 Ⅹ-21 老君山庙会栾川县94 Ⅹ-22 上巳节新郑市95 Ⅹ-23 薛氏宗祠祭祖仪式修武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共计37项)[3]民间文学(共计2项)序号项目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1 Ⅰ-12 大禹神话传说登封市2 Ⅰ-16 牛郎织女传说鲁山县传统美术(共计6项)序号项目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3 Ⅱ-2 黄河澄泥砚[存献澄泥砚] 温县4 Ⅱ-4 泥塑[淮滨泥塑(小叫吹),郸城泥塑,赵恩民泥塑,王忠富泥塑]淮滨县,郸城县,郑州市管城区,鲁山县5 Ⅱ-9 民间剪纸夏邑县6 Ⅱ-11 豫北木版神像画[小杨庄木版年画,刘氏木版年画]获嘉县,濮阳市高新区7 Ⅱ-14 桃核雕花工艺[桃符制作] 遂平县8 Ⅱ-21 香包郑州市金水区备注:Ⅱ-4原名称为“柘城李秀山泥塑”,更名为“泥塑”;Ⅱ-11原名称为“滑县木版年画”,更名为“豫北木版神像画[滑县木版年画]”;Ⅱ-14原名称为“东岸桃核雕花工艺”,更名为“桃核雕花工艺”。

药市习俗(百泉药会)

药市习俗(百泉药会)

1949年前,百泉药会以药材、京货(绸缎、机织布)两大行业为主。据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调查记录, 会上交易80%为药材,15%为洋杂货,5%为农具。药材可分为生药、熟药两大类,或分为西南货与山货两大类。西 南货即云、贵、川、鄂、湘、赣等外地药商到会上出售的药材;山货即太行山区所出产的山货药材。
由于科技的迅速发展,交通、通讯日益便利,再加上西医西药的冲击,传统中药文化和地方民间文化日趋衰 落,百泉药会也因此而出现生存危机,亟待保护。
郭新富,男,曾任河南省政协委员、辉县市政协副主席。现任河南百泉药都集团董事长,辉县市非物质文化 遗产项目百泉药会代表性传承人。2004年1月23日,郭新富接管百泉药材经贸公司和药都宾馆,承担了全部债权 和债务,同时接管由政府包办的百泉药交会。获得“优秀民营企业家”“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等 称号。
1980年再次恢复百泉药材交流会,称后期。1980年,百泉药会以百泉宾馆为主会场,共城宾馆为分会场,在 两个会场内设置展馆、展厅、展棚。将客商食、宿、交易均安排在宾馆。1983年,在百泉宾馆院内修建苏门山庄 作为大会交易厅。1989年,各地药业单位以及百泉药会委员会在共城宾馆临街建成了一座药交楼,以适应迅速发 展的药材交流的需要。但因到会人数增加,场地有限,不能适应每年会议规模迅速扩大的需要。1990年,百泉药 都竣工,1991年开业,结束了百泉药材交流会交易场所迁徙不定的历史。
文化特征
百泉药会在历史长河中形成了独特的习惯和风俗,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浓厚的地域风情。在物质交流的同 时,百泉药会也承载了周围地区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药王庙会的祭祀活动具有一定的特色,有“观羊”和 “送帖”等独特习俗,有放水鸭、送河灯、踩高跷、拉洋片、甩鞭、大型戏剧、书场等地方民间文化艺术形 式。

第一批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doc

第一批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doc

第一批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扩展项目(共28项,合并后为14项)一、民间文学(3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及申报地区(单位)1 Ⅰ—5 董永与七仙女传说[天仙配故事](济源市)2 Ⅰ—13 黄帝传说(新郑市、禹州市)3 Ⅰ—14 王莽撵刘秀传说(陕县)二、传统音乐(1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及申报地区(单位)4 Ⅲ—17 黄河号子(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土硪号子](孟州市)[黄河河工号子](武陟县)[卢氏劳号](卢氏县)[黄河豫门号子](荥阳市)[黄河打硪号子](中牟县)[硪工号子](洛阳市吉利区)[黄河船工号子](济源市)三、传统美术(1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及申报地区(单位)5 Ⅱ—9 民间剪纸(郑州市管城区[连德林]、洛宁县)四、传统舞蹈(1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及申报地区(单位)6 Ⅳ—12 火绫子[火淋子](潢川县)五、传统戏剧(6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及申报地区(单位)7 Ⅴ—10 大平调(浚县)8 Ⅴ—13 怀梆(新乡县、温县、武陟县、修武县)9 Ⅴ—11 皮影戏(长垣县、桐柏县、睢县)10 Ⅴ—5 罗卷戏(南乐县)11 Ⅴ—3 越调(邓州市)12 Ⅴ—21 二夹弦[西华笙簧二夹弦](西华县)六、曲艺(1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及申报地区(单位)13 Ⅵ—7 三弦书[仪封三弦书](兰考县)七、传统体育、游艺与竞技(1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及申报地区(单位)14 Ⅶ—10 太极拳[和式太极拳](温县)第二批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152项,合并后为125项)一、民间文学(11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及申报地区(单位)1 Ⅰ—19 先蚕氏嫘祖的传说(荥阳市)2 Ⅰ—20 许由的传说(登封市)3 Ⅰ—21 潘安的传说(中牟县)4 Ⅰ—22 河图洛书传说(孟津县、洛宁县、巩义市)5 Ⅰ—23 洛神的传说(洛阳市、巩义市)6 Ⅰ—24 姜太公的传说(卫辉市)7 Ⅰ—25 韩湘子传说(孟州市)8 Ⅰ—26 丁兰刻木传说(修武县)9 Ⅰ—27 张清丰孝道故事(清丰县)10 Ⅰ—28 王祥卧冰传说(遂平县)11 Ⅰ—29 杞人忧天传说(杞县)二、传统美术(11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及申报地区(单位)12 Ⅱ—20 猴加官(郑州市管城区)13 Ⅱ—21 香包(郑州市二七区)14 Ⅱ—22 面塑(洛阳市)15 Ⅱ—23 刘井薛氏石刻(偃师市)16 Ⅱ—24 苏奇灯笼画(安阳县)17 Ⅱ—25 内黄李新张木板年画(内黄县)18 Ⅱ—26 清丰彩灯(清丰县)19 Ⅱ—27 聂氏麦杆画(清丰县)20 Ⅱ—28 顺店刺绣(禹州市)21 Ⅱ—29 沈丘顾家馍(沈丘县)22 Ⅱ—30 淮阳泥泥狗(淮阳县)三、传统音乐(8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及申报地区(单位)23 Ⅲ—20 小咚鼓艺术(新乡市凤泉区)24 Ⅲ—21 啸乐(口哨音乐)(新乡市)25 Ⅲ—22 杨韩村乡唱秧歌(清丰县)26 Ⅲ—23 桐柏山歌(桐柏县)27 Ⅲ—24 淅川锣鼓曲(淅川县)28 Ⅲ—25 锣鼓十八番(潢川县)29 Ⅲ—26 沙河船工号子(漯河市)30 Ⅲ—27 丹江号子(潢川县)四、传统舞蹈(22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及申报地区(单位)31 Ⅳ—16 卧拐秧歌(兰考县)32 Ⅳ—17 九连灯(新安县)33 Ⅳ—18 曹屯排鼓(洛阳市)34 Ⅲ—19 鱼灯花社舞(舞钢市)35 Ⅳ—20 吕村战鼓舞(安阳县)36 Ⅳ—21 金龟舞(鹤壁市)37 Ⅳ—22 马皮舞(获嘉县)38 Ⅳ—23 独脚舞[独腿高跷](获嘉县)[民间社火独脚舞](登封市)39 Ⅳ—24 踢棒槌(获嘉县)40 Ⅳ—25 小冀背桩(新乡县)41 Ⅳ—26 小宋佛高跷(新乡县)42 Ⅳ—27 虎舞(温县)43 Ⅳ—28 哼小车(武陟县)44 Ⅳ—29 莲花灯舞(荷花灯舞)(长葛市)45 Ⅳ—30 双狮舞(漯河市郾城区)46 Ⅳ—31 王家热锣鼓(灵宝市)47 Ⅳ—32 云彩灯(南召县)48 Ⅳ—33 庆丰花鼓舞(商丘市梁园区)49 Ⅳ—34 扑蝶舞(沈丘县)50 Ⅳ—35 项城肘阁(项城市)51 Ⅳ—36 西平鱼灯(西平县)52 Ⅳ—37 龙舞[南乐西街龙舞](南乐县)[狮龙斗蛛舞](清丰县)[五彩纸龙](清丰县)[铁花火龙](清丰县)五、传统戏剧(7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及申报地区(单位)53 Ⅴ—23 木偶戏(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河南省歌舞剧院木偶剧团、灵宝市、汝阳县、宝丰县、内黄县、周口市)54 Ⅴ—24 大辫戏(武陟县)55 Ⅴ—25 南乐五腔调(南乐县)56 Ⅴ—26 枣梆(范县、台前县)57 Ⅴ—27 汉剧(唐河县)58 Ⅴ—28 花鼓戏(虞城县)59 Ⅴ—29 商城花篮戏(商城县)六、曲艺(2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及申报地区(单位)60 Ⅵ—9 大鼓书(鼓词)(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信阳市平桥区、柘城县、鲁山县、内乡县、唐河县)61 Ⅵ—10 永城大铙(永城市)七、传统体育、游艺与竞技(11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及申报地区(单位)62 Ⅶ—11 石锁(开封市)63 Ⅶ—12 黄派查拳(开封市)64 Ⅶ—13 通背拳(通臂拳)(偃师市、焦作市解放区、焦作市中站区)65 Ⅶ—14 梅花拳(内黄县、清丰县)66 Ⅶ—15 小尚炮拳(炮捶)(焦作市中站区)67 Ⅶ—16 训兽艺术(清丰县)68 Ⅶ—17 猴艺(新野县)69 Ⅶ—18 圣门莲花拳(商水县)70 Ⅶ—19 六道大方地棋(周口市川汇区、沈丘县)71 Ⅶ—20 两仪拳(沈丘县)72 Ⅶ—21 余家杂技(项城市)八、传统技艺(34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及申报地区(单位)73 Ⅷ—18 柿树栽培柿饼制作技艺(荥阳市)74 Ⅷ—19 麻纸制作技艺(手工造纸)(新密市)75 Ⅷ—20 葛记焖饼制作技艺(郑州市)76 Ⅷ—21 义兴牌匾制作技艺(开封市)77 Ⅷ—22 秋油腐乳制作技艺(兰考县)78 Ⅷ—23 洧川豆腐制作技艺(尉氏县)79 Ⅷ—24 朱仙镇五香豆腐干制作技艺(开封县)80 Ⅷ—25 制鼓技艺(洛阳市、孟州市)81 Ⅷ—26 小街锅贴制作技艺(洛阳市)82 Ⅷ—27 银条种植栽培及烹饪技艺(偃师市)83 Ⅷ—28 万古文盛馆羊肉卤制作技艺(滑县)84 Ⅷ—29 郑家老粉坊粉皮制作技艺(安阳市)85 Ⅷ—30 柏山缸制作技艺(博爱县)86 Ⅷ—31 清化竹器制作技艺(博爱县)87 Ⅷ—32 当阳峪绞胎瓷制作技艺(修武县、焦作市山阳区)88 Ⅷ—33 清化传统竹扇制作技艺(博爱县)89 Ⅷ—34 上庄姜种植与加工(博爱县)90 Ⅷ—35 黑陶制作技艺(沁阳市)91 Ⅷ—36 怀府闹汤驴肉制作技艺(沁阳市)92 Ⅷ—37 浑浆凉粉制作技艺(孟州市)93 Ⅷ—38 王五辈壮馍制作工艺(濮阳县)94 Ⅷ—39 鄢陵古桩蜡梅盆景制作技艺(鄢陵县)95 Ⅷ—40 董村木杆称制作技艺(长葛市)96 Ⅷ—41 长葛绒制作技艺(长葛市)97 Ⅷ—42 传统棚口扎制技艺(渑池县)98 Ⅷ—43 桐蛋制作技艺(唐河县)99 Ⅷ—44 汤(夏邑县)100 Ⅷ—45 宋河酒传统酿制技艺(鹿邑县)101 Ⅷ—46 毛笔制作技艺[汝阳刘毛笔](项城市)[杨集毛笔](上蔡县)102 Ⅷ—47 芝麻种植及传统小磨香油制作技艺(驻马店市驿城区)103 Ⅷ—48 地坑院营造技艺(陕县)104 Ⅷ—49 逍遥胡辣汤制作技艺(西华县)105 Ⅷ—50 邓城叶氏猪蹄制作技艺(商水县)106 Ⅷ—51 道口烧鸡制作技艺(滑县)九、传统医药(6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及申报地区(单位)107 Ⅸ—1 刘陈铺齐氏骨科(兰考县)108 Ⅸ—2 象庄秦氏妇科(洛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秦震妇科研究所及秦彩霞中医妇科诊所、孟津县)109 Ⅸ—3 传统膏药[黄氏膏药、黄塔膏药](滑县)110 Ⅸ—4 柳位同裕堂陈氏传统骨病疗法(柳位陈钞骨科)(卫辉市)111 Ⅸ—5 黑虎丸(长垣县)112 Ⅸ—6 合水张氏正骨(西平县)十、民俗(13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及申报地区(单位)113 Ⅹ—3 新密溱洧婚俗(新密市)114 Ⅹ—4 摸摸会(登封市)115 Ⅹ—5 中原古荥汉族丧葬习俗(郑州市惠济区)116 Ⅹ—6 道口正月古庙会(滑县)117 Ⅹ—7 伦掌孟村九曲黄河灯展会(安阳县)118 Ⅹ—8 高王庙会(内黄县)119 Ⅹ—9 二仙庙会(沁阳市)120 Ⅹ—10 张曹庙会(清丰县)121 Ⅹ—11 杜寨书会(许昌县)122 Ⅹ—12 升旗打酒火(西平县)123 Ⅹ—13 黄龙日盘八卦历(济源市)124 Ⅹ—14 青龙宫庙会及祈雨习俗(武陟县)125 Ⅹ—15 六月送羊(辉县市)。

郑州十大非物质文化遗产

郑州十大非物质文化遗产


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郑州民俗类最具代表性的非遗项目。中岳

庙会起源于唐代,距今有1300多年历史,是中国古代庙会的重要代表,至

今仍保留着许多古老的民俗文化,如”拴娃娃”、拜干爹、摸铁人等,还

有舞狮子、旱船、高跷、火龙舞等民间艺术舞蹈表演,还可见到具有浓烈
信仰色彩的各种纪念品"吉祥物”,如各种长命锁、玉如意、生肖石等。
悠久,影响深广,是中国传统武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006年入选第一批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也是郑州景著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少

林功夫最突出的特点是“禅武合",即以禅入武,习武修禅,因此又有“武

术禅"之称。少林功夫是指在嵩山少林寺这一特定佛教文化环境中历史地形

成,以佛教神力信仰为基础,充分体现佛教禅宗智慧,并以少林寺僧人修

习的武术为主要表现形式的传统文化体系。
新郑黄帝拜祖祭典是华夏炎黄子孙于农历“三月三”在河南省新
郑市祭拜先祖黄帝的仪式,是河南郑州新郑市的传统民俗于2008年入选第

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郑州闻名华夏的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

产。新郑市是中华人文始祖轩辕黄帝诞生、建都之地,自春秋时起,每年


“中原造纸第一镇”之称。大隐镇的麻纸制作技艺(手工造纸)继承了蔡伦

发明造纸术的全部技术和方法,具有其无与伦比的历史文化价值,生产工

艺个值和经济个值,于2007年被列入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大

啤镇的民馆手工造纸,其工艺流程是先用桑、枸树皮,经浸、泡、蒸、晒、

洗、淘、礁、切、踏等工序,制作成料,再用稻草经捆、打、蒸、醮、溜、

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四批全)

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四批全)
17
龙舞[铁花火龙]
清丰县
18
传统戏剧
V-25
南乐五腔调
南乐县
19
V-26
枣梆
范县
20
台前县
21
传统体育、游艺与竞技
VII-14
梅花拳
清丰县
22
传统技艺
VIII-37
王五辈壮馍制作工艺
濮阳县
23
民俗
X-10
张曹庙会
清丰县
第一批扩展(1项)
24
传统戏剧
V-5
罗卷戏
南乐县
第三批(7项)
25
传统舞蹈
IV-46
24
传统美术
II-32
传统糖塑[吹糖人]
开封市
25
II-34
滕派蝶画
开封市鼓楼区
26
II-40
许氏屋兽与砖雕
兰考县
27
曲艺
VI-13
渔鼓道情
通许县
28
VI-14
画锅
开封市
29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VII-23
子路八卦掌(白拳)
开封县
30
VII-24
回族七式拳
开封市顺河区
31
传统技艺
VIII-56
装裱修复技艺
马街书会
宝丰县
5
传统技艺
VIII-5
汝瓷烧制技艺
宝丰县
6
汝州市
7
VIII-11
宝丰酒酿造工艺
宝丰县
第二批(3项)
8
传统舞蹈
IV-19
鱼灯花社舞
舞钢市
9
传统戏剧
V-23
木偶戏
宝丰县

各省、市、自治区公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省份)

各省、市、自治区公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省份)

各省、市、自治区公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按照省份排列)国家级2006年7月5日中国建设部公布了首批30个国家自然遗产及自然与文化双遗产预备名录,这是中国为进一步完善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机制采取的重要举措。

这30个遗产名录中包括黑龙江省五大连池风景名胜区、青海省青海湖风景名胜区等17处国家自然遗产,以及山西省五台山风景名胜区、安徽省九华山风景名胜区等13处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

《国家自然遗产、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预备名录》的设立,将使中国的世界遗产申报、保护和管理建立在国家遗产名录、世界遗产预备名单、世界遗产名录三级管理制度的基础上,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倡导与支持的遗产保护方式之一,也是中国遗产保护管理体制的创新。

2007年5月23日兵团文化广播电视局发布第一批兵团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首批兵团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公示共14项,其中民间文学1项、民间音乐2项、民间舞蹈1项、曲艺2项、民间美术1项、传统手工技艺6项、民俗1项。

农六师申报的曲艺(迷糊戏、新疆曲子戏)、民间美术(蛋壳画)、传统手工技艺(碱蒿子烧制土碱、哈萨克毡绣和布绣、酸菜、哈萨克民间医药)名列其中。

碱蒿子烧制土碱、酸菜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农六师新湖农场选送。

2008年1月21日国家古籍保护中心日前公示首批珍贵古籍名录,江苏共有314部古籍入选,位列全国各省(市)第一。

其中包括我国现存最早的兽医专著,以及全国仅存的一部《乐府新编阳春白雪》等。

首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首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的评审工作从2007年11月开始启动,当时有4000余部古籍和112家单位参加申报。

2008年6月7日国务院批准文化部确定的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公布。

一共有510项,再加上有一部分和第一批名录的合并项目147项,将一并公布。

这在我们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将是一个有重大影响的事件。

北京市2006年12月21日北京市首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正式对外公布,相声、中国象棋、全聚德挂炉烤鸭技艺等48项传统文化、技艺被列入首批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河南省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整理分析

河南省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整理分析
es its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causes of its formation through sorting out the textil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 Henan Province
so that it can be better activated and inherited. According to the four batches of national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list pub⁃
Tab.1
序号
所属类别
Fig.1
图 1 河南省国家级非遗名录种类数量对比图
Comparison of categories and numbers of national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list in Henan
Province
表 1 河南省国家级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及特点
树立强烈的品牌意识,为汴绣健康、有序的发展奠
定了坚实的基础[5]。汴绣可以为其他纺织类项目提
供一条有效的学习路径。
为河南省省级首批非遗之一。在河南这个文化资
源大省,纺织类非遗一直处于边缘化状态,汴绣能
成为唯一一个既被列为国家级又被列为省级的纺
织类非遗项目,可见河南省对汴绣的重视程度非同
一般。笔者将汴绣能“突出重围”归纳为以下四个
质文化遗产占比较小。文章通过对河南省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理,分析其特点及其形成的原因,使其能够更好
地活化与传承。[研究方法]文章根据国务院文旅部公布的 5 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的 4
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通过归纳整理、数据统计、图文采集,系统分析河南省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类型、特征

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四批全

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四批全

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郑州市(44项)
开封市(36项)
洛阳市(48项)
平顶山市(22项)
安阳市(33项)
鹤壁市(15项)
濮阳市(40项)
新乡市(33项)
焦作市(59项)
三门峡市(29项)
许昌市(25项)
漯河市(7项)
南阳市(37项)
商丘市(28项)
信阳市(18项)
周口市(35项)
驻马店市(33项)
济源市(10项)
省直(16项)
第四批国家级非物遗名录河南入选项目名单:
1、老子传说(灵宝市)
2、河图洛书传说(洛阳市)
3、杞人忧天传说(杞县)
4、耍老虎(焦作)
5、登封窑烧制技艺(登封市)
6、当阳峪绞胎瓷烧制技艺(焦作)
7、古筝艺术(中原筝派、河南省)
8、遂平大铜器(遂平县)
9、光山花鼓戏(光山县)
10、邓州罗卷戏(邓州市)
11、和氏太极拳(温县)
12、麦杆剪贴(清丰县)
13、淮阳泥泥狥(淮阳县)
14、棠溪宝剑锻制技艺(西平县)
15、信阳毛尖制作技艺(信阳市)
16、买氏中医外治法(周口川汇区)
17、毛氏济世堂脱骨疽疔法(新蔡县)
18、浚县庙会(浚县)。

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的保护

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的保护

旅游文化与中国旅游名胜欣赏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的保护:1、老子生日祭典(鹿邑县)公元前五百七十一年农历二月十五日,老子诞生于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东)。

时起,后据了解,因历史原因,老子庙会一度中断。

为重新恢复这一千年盛会,2004年,河南省鹿邑县投资一点二亿元人民币对明道宫、太清宫进行修复性建设,2006年重新恢复。

老子庙会看点纷呈,主要举办“祈福.纳祥.和谐,老子故里道祖诞辰庆典”、道教祈福法会、“道德与和谐社会”专题讲座、纪念老子诞辰二千五百七十八周年全国书法展、综合文娱演出等活动。

其中,“诞辰庆典”道教祈福法会由中国著名的九十九位高功法师为老子故里祈福、纳祥。

2、帝舜传说(濮阳县)帝舜文化是中国最古老的道德伦理文化,据专家考证,至今濮阳仍流传着许多有关舜帝的美好传说和文化遗迹。

濮阳县组团参加了2001年8月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举行的第15届世界舜裔联谊大会,首次向大会常委会提出申办2006年世界舜裔联谊大会的申请,同时又积极组织人员编撰了《帝舜故里》等宣传书籍及画册,广泛宣传、推介与联谊,营造浓厚的申办氛围,此外还多方筹措资金,重新修缮姚墟舜井、历山虞舜庙等。

濮阳市政府还先后成立了“中国濮阳帝舜文化研究会”和“中国濮阳舜裔海外联谊会”。

“帝舜故里”建设项目规划占地7公顷,分祭典大殿、钟鼓楼区、神道设施区、旅游服务管理区四个部分。

濮阳还在舜帝早期活动地———雷泽开发建设舜帝宫。

舜帝宫为仿明清建筑风格,计划建设成为一处气势宏伟的皇家园林和后人追思先贤的圣地。

民间戏曲及曲艺:1、豫剧随着时代进程而不断发展进步,为了让戏曲适应时代,他们坚持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不断探索豫剧发展的路子。

《梨园春》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的。

从《梨园春》现象看豫剧振兴,它深刻启迪我们,豫剧要振兴,关键在创新。

继承是创新的前提,创新是最好的继承。

所以,目前,河南省采取许多有效措施来使豫剧更好流传下去。

2、曲剧河南曲剧,流行于河南及湖北西北部。

河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河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河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情况简介(224人)一、民间文学(3人)1、《邵原创世神话群》翟钢炮,男,汉族,1948年8月生,济源市邵原镇邵原村农民。

先后任邵原镇中学教师、邵原镇邵原村党支部书记、邵原镇政府机关工作人员,现任邵原镇小沟背生态旅游开发公司总经理,主要从事女娲文化研究工作,对女娲补天传说等诸多神话故事深为熟悉,而县根据邵原及其周边地区的地形地貌,找到了许多自然原始遗存。

经过他多年的研究挖掘,形成了自己系统的认识和理解。

他先后参与编写了《中华创世神话原发地考》、《邵原山水》、《邵原民间故事集》等。

2、《郭丁香》曹家振,男,汉族,1945年8月生,固始县文化馆副研究馆员。

1978年开始,搜集整理《郭丁香》并将其整理成汉民族叙事长诗。

先后拜南大桥乡钱木匠、分水亭乡朱木匠及城郊乡丁凤阁木匠等人为师。

以长诗为内容创编的灶戏《比家当》、《郭丁香出嫁》2005年荣获河南省稀有剧种调演“特殊贡献奖”,长诗“郭丁香”已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

2、《郭丁香》潘景娥,女,汉族,1963年4月生,农民,固始县城郊乡十里井村。

自幼受老艺人说唱灶书影响和感染学唱灶书,后拜灶书艺人叶照群为师,加入灶书民间艺术团体,现能演唱《郭丁香》10本唱词。

她所表演的灶书《郭丁香·比当家》荣获金鼎奖·表演金奖。

二、民间美术(30人)3、《朱仙镇木版年画》郭泰运,男,汉族,1926年1月生,开封市文化局退休职工,开封曲兴人。

十三岁入开封“云记”门神店学徒,三年出师,独自开店,店号“泰盛”。

他的作品曾在北京、广州、深圳、香港等地展出,并被中国美术馆、首都博物馆收藏。

曾先后赴新加坡、美国、日本举办专题展览、表演和文化交流,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家”称号。

3、《朱仙镇木版年画》任鹤林,男,汉族,1949年8月生,本科学历,开封朱仙镇年画社美术编辑。

1965年考入河南大学美术系,1970年就职于兰考县文化馆,1984年调入开封朱仙镇年画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批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扩展项目名录
(共28项,合并后为14项)
一、民间文学(3项)
序号编号项目名称及申报地区(单位)
1 Ⅰ—5 董永与七仙女传说
[天仙配故事](济源市)
2 Ⅰ—1
3 黄帝传说(新郑市、禹州市)
3 Ⅰ—1
4 王莽撵刘秀传说(陕县)
二、传统美术(1项)
序号编号项目名称及申报地区(单位)
4 Ⅱ—9 民间剪纸(郑州市管城区[连德林]、洛
宁县)
三、传统音乐(1项)
序号编号项目名称及申报地区(单位)
5 Ⅲ—17 黄河号子(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
护中心)
[土硪号子](孟州市)
[黄河河工号子](武陟县)
[卢氏劳号](卢氏县)
[黄河玉门号子](荥阳市)
[黄河打硪号子](中牟县)
[硪工号子](洛阳市吉利区)
[黄河船工号子](济源市)
四、传统舞蹈(1项)
序号编号项目名称及申报地区(单位)
6 Ⅳ—12 火绫子
[火淋子](潢川县)
五、传统戏剧(6项)
序号编号项目名称及申报地区(单位)
7 Ⅴ—10 大平调(浚县)
8 Ⅴ—13 怀梆(新乡县、温县、武陟县、修武
县)
9 Ⅴ—11 皮影戏(长垣县、桐柏县、睢县)
10 Ⅴ—5 罗卷戏(南乐县)
11 Ⅴ—3 越调(邓州市)
12 Ⅴ—21 二夹弦
[西华笙簧二夹弦](西华县)
六、曲艺(1项)
序号编号项目名称及申报地区(单位)
13 Ⅵ—7 三弦书
[仪封三弦书](兰考县)
七、传统体育、游艺与竞技(1项)
序号编号项目名称及申报地区(单位)
14 Ⅶ—10 太极拳
[和式太极拳](温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