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大纲(32学时)

合集下载

《中国传统文化》选修课提纲

《中国传统文化》选修课提纲

《中国传统文化》选修课提纲《中国传统文化》教学计划一、学生情况简析:高二年级政治课开设的是《文化生活》,为什么开设这门课程?第一,设置专门模块讲授文化建设,是课程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与时俱进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的必要举措。

第二,思想政治教育要提高针对性、更有效地贯彻“三贴近”原则,以学科课程为载体、较为系统地讲授有关文化生活的内容,势在必行。

中国传统文化专题》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国传统文化专题课程英文名:Special Subject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课程代码: 04413013一、课程基本情况1.学分:2分学时: 32 (理论学时:32 实验学时: 0 )2.课程性质:专业限定选修课3.适用专业:历史学(文物保护方向)4.适用对象:本科5.先修课程:中国古代史6.教材与参考书目:教材:《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田广林高等教育出版社参考书目: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梁漱溟《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上海商务印书馆。

张岱年《中国哲学大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北京大学出版社。

汤一介《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释道》,中国和平出版社。

刘小枫《中国文化特质》,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刘长林《中国系统思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英)罗素(Bertrand Russell)《中国问题》,学林出版社。

(美)许烺光《宗族、种姓、俱乐部》,薛刚译,华夏出版社。

胡道静、戚文《周易十讲》,上海人民出版社。

李锦全、冯达文《中国哲学初步》广东人民出版社。

李文初、蒋述卓等《中国山水文化》,广东人民出版社。

冯天喻等《中华文化史》,上海人民出版社。

二﹑课程介绍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涉及范围十分宽广,材料极为丰富。

我们作为高等学校教材,中国传统文化讲座,旨在使在校大学生对历史悠久、成就灿烂的中华传统文化有一个宏观的、明确的把握,从而引发他们关心和思考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创新和发展问题以及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问题。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000002312课程英文名称: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课程总学时:24 讲课:24 实验:0 上机:0适用专业:全校所有专业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12一、大纲使用说明(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本门课程是普通高校的人文类选修课程之一,开设本课程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在全面准确了解传统文化的基础,培养起他们的现代人文精神,弘扬中华文化。

这门课的中心任务,是通过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对学生进行民族文化优秀传统、爱国主义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质与综合素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要求:1.注意对有关文化基础知识和相关历史知识的介绍,开拓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面貌基本特征有初步的了解。

2.教学过程中紧密围绕中国传统文化强大的凝聚力、延续力、影响力和富于包容性,以人为本,重人伦、重道德,强调人格,主张为国尽忠、自强不息这条主线展开讲述,增进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认知和认同,汲取传统文化的精华,努力提升自己,做一个品格高尚、勇于进取、为国贡献的人。

3.注意与西方文明进行比较,在相互比较中突显我国传统文化的特点,从而有助于青年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中国传统文化之精要。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要求学生比较系统的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与精神,从总体上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本质、特性及其与现代化的关系,更深刻的了解民族文化的历史与现状,认识我国的国情。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将系统讲授中国文化的基本内容,将中国传统文化划分为若干知识块,并与相应的西方文化进行对比,希望通过一学期的学习,能对中国传统文化有大致了解,从而喜欢中国文化,并有能力从文化的角度分析问题。

了解文化差异,可以对社会流行的各种文化现象有起码的鉴赏能力,从而全面提升学习的文化素质。

传统文化 课程教学大纲

传统文化 课程教学大纲

传统文化课程教学大纲传统文化课程教学大纲I. 引言传统文化,作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独特标志和精神财富,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传承优秀文化传统起着重要作用。

本教学大纲旨在通过传统文化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促进其价值观的形成和人文素养的提升。

II. 课程目标通过传统文化课程的学习与研究,旨在培养学生以下方面的能力和素养:1. 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和意义,增强文化自信;2. 掌握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和核心价值观;3. 培养对传统文化的鉴赏能力和批判思维;4.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5. 通过传统文化的学习,促进学生道德修养和人际交往能力的提升。

III. 课程大纲1. 课程概述本课程是基于传统文化的教学,旨在通过深入研究和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对自己文化传统的认同感,并通过对比和交流,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与交流。

2. 课程内容(1)中国传统文化概览- 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内涵和特点-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和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仁、义、礼、智、信(2)中国传统文化艺术- 中国传统绘画、书法、音乐、舞蹈的发展与特点- 中国传统建筑和园林的特点与风格- 中国传统表演艺术及民间艺术的传承与创新(3)中国传统文化典籍- 中国古代文学经典的鉴赏与研究- 中国古代哲学经典的阅读与思考- 中国古代史书和地方志的研究与理解(4)中国传统节日与礼仪- 中国传统节日的由来与习俗- 中国传统节日对应的文化内涵与精神价值- 中国传统礼仪的基本规范和重要意义(5)中国传统思想与价值观- 儒家、道家、墨家等传统思想的理论和实践- 传统思想对中国社会和人民的影响与作用IV. 教学方法与评价方式1. 教学方法- 讲授:通过教师的讲解和互动,介绍传统文化的背景、特点和相关知识;- 实践:通过实地考察、亲身体验等方式,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与理解;- 论文写作:要求学生撰写与传统文化相关的研究报告或论文,提高其研究能力和写作水平;-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项目研究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教学大纲《中国传统文化》是教育部建议设立的高校人文素质类教育课程,在我校为各专业公共必修课。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针对不同对象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主要特点,并使学生能够了解并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实质,使学生不断提高文化素质,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为进一步促进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建设,更好地为振兴中华、实现现代化服务。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1.通过系统的课堂教学和课外自学,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发展规律、所包含的内容范畴,深刻认识学习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以及传统文化资源在中国当代文化创新方面所具有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2.通过课堂讲授和课外学习等活动,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观,系统掌握中国传统哲学、宗教、文学、艺术、戏曲、教育、节日、礼俗等主要内容,特别是对儒家文化、道家文化要有一定的理解。

3.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对中国优良传统文化精神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增强其爱国主义精神。

4 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初步掌握对文化现象进行辩证分析的方法,能够分辨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和糟粕,能够正确理解华夏传统文化与其他民族传统文化的关系。

5 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素养。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历史的天空:中国传统文化第二章生命的律动:中国传统哲学第三章心灵的家园:中国传统宗教第四章诗意的栖居:中国古代文学第五章璀璨的星空:中国传统艺术第六章艺苑的奇葩:中国传统戏曲第七章至善的境界:中国传统教育与科举第八章先民的创造:中国传统科技第九章岁月的烙印: 中国传统节日第十章大国的风范:中国传统民俗与礼仪第十一章多彩的生活: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三、教学时数分配:共开设34课时,开一学期。

周课时2节。

详情如下:第一单元历史的天空:中国传统文化 2课时第二单元生命的律动:中国古代哲学 4课时第三单元心灵的家园:中国传统宗教 6课时第四单元诗意的栖居:中国古代文学 4课时第五单元璀璨的星空:中国传统艺术 4课时第六单元艺苑的奇葩:中国传统戏曲 2课时第七单元至善的境界:中国传统教育与科举 2课时第八单元先民的创造:中国传统科技 2课时第九单元岁月的烙印: 中国传统节日 2课时第十单元大国的风范:中国传统民俗与礼仪 4课时第十一单元多彩的生活:中国传统饮食文化 2课时四、教材:《中国传统文化》张建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五、课时分配详细方案第一单元历史的天空:中国传统文化 2课时目的要求1.了解什么是文化及中国传统文化2. 能够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教学内容1.什么是文化及中国传统文化2.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3.中国传统文化的生成背景4.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第二单元生命的律动:中国古代哲学 4课时目的要求1.了解中国传统哲学的主要特点和价值取向,熟悉中国传统哲学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教学大纲

中国传统文化教学大纲

中国传统文化教学大纲1、课程宗旨中国传统文化课程的宗旨是,以吸收中华民族优秀思想文明成果的态度和眼光,面向大学生和研究生,介绍作为灿烂中华文明结晶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中国悠久深邃的思想文化,提高大学生和研究生的人文修养。

通过重点介绍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思想文明成就,中华民族创造历史,推动历史前进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使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精神实质有所了解,培养学生们的爱国主义情操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心,使青年一代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合格人才,成为新时期勇于和善于实践,善于发现和解决问题,善于学习和思考,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2、课程内容体系中国传统文化课程的设置,以中国思想文化为其中最为核心课程,另设置有中国哲学精神、中国历史精神、中国宗教文化为主,兼及政治制度、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社会生活等多方面内容。

力求全面准确地反映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同时立足社会现实和先进文化建设,揭示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关系,引发学生的思考。

本课程体系由1门核心课程与其它专题性子课程组成,中国思想文化为核心课程,中国哲学精神,中国宗教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等为专题性子课程。

核心课程与专题性课程各自单独为一个体系,合起来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整体。

本课程核心课程“中国思想文化”课堂讲授部分主要由18讲课程组成,每讲2课时,根据历史顺序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特点、历史演变过程进行阐述,主要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选择最有代表性的相关内容,进行专题介绍和提炼总结,力求使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整体性的认识和把握。

各讲的主要内容、知识点为:第一讲《中国思想的起源》,本讲的主要内容是,结合考古发现、古代文献记载,探讨中国早期文明起源的主要标志、主要特点及史前文明发展的历史线索,加深对中国上古文明的认识。

第二讲《夏商周时期的社会与思想》,本讲以“礼乐文明”的产生及其内涵为主线,考察夏商周时期的中国历史进程、思想文化的内容与特色,以及礼乐文明的影响及历史贡献,深化对中国早期文明的认识。

中国传统文化教学大纲

中国传统文化教学大纲

中国传统文化教学大纲第一篇:中国传统文化教学大纲中国传统文化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中国文化概论》是江西师范大学通识教育人文与社会科学系列的课程。

本课程以学习和研究中华民族数千年所创造的灿烂文化为目的,使学生了解祖国的历史文化,提高人文素质,增强民族自信心、自尊心和自豪感,培养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从而创造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

二、与相关课程的衔接和联系该课程内容十分丰富,涉及中国历史、地理、经济、政治、语言、文学、艺术、科技、教育、宗教、哲学等诸多领域,因为“文化”的内涵包罗了人类社会历史的方方面面。

因此本课程是对中国文学、社会学、历史学、经济学、语言学等课程的概括与总结,尤其注重中国文化的特点的分析与总结。

三、教学基本要求本课程的教学,主要应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历史地和科学地分析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准确而深刻地认识中华民族、认识中国的国情,以理性态度和务实精神去继承传统,创造新的先进文化。

四、课程的教学媒体构成与主要内容1、文字教材:《中国文化概论》,国家教委推荐教材,张岱年、方克立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2、音像教材:与本课程相关的录音带或录像带,如“中国文学”、“中国古代史”等课程的录音、录像,经典作品录像等。

3、辅助教材:文、史、哲各类相关著作。

五、教学内容的重点与难点及教法建议1、教学重点(*)与难点(△)“文化”的内涵,△中国文化植根的经济基础和社会政治结构,*中国文化的类型和特点,△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系统,*中国传统文化向近代的转变。

2、教学法建议由于本课程的内容博大精深,要求学生的知识面宽,所以必须强调要大量阅读文史哲等方面的书籍;在教学时尽量采用讨论,分析与总结的方法,采取理论与实际密切结合的方法,将典型事例与理论紧密结合起来,将典籍研习与社会考察结合起来。

六、教学中要注意的问题1、由于课时有限而课程的内容较多(包括绪论近二十章),一定要掌握和突出重点。

中国传统文化教学大纲

中国传统文化教学大纲

中国传统文化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国传统文化课程编号:051004英文名称:China's traditional culture 学时学分:36/2课程性质:公共选修课(通识教育课)开设学期:不限课程简介:本课程结合文化学的一般知识,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类型、特点、价值取向、基本精神及历代哲学、宗教、伦理道德、礼仪制度、婚丧嫁娶、衣食住行、风俗习惯、文学艺术、科学技术、教育科举等,并就传统文化的各个侧面做出评析,对中西文化的差异做出比较。

旨在通过对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的讲授,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更好地继承、创新和发展成就灿烂的中国传统文化。

第一章绪论(6学时)第一节文化概论一、文化的本义与定义(重点、难点)二、文化的构成与分类(重点、难点)三、文化的特征与功能第二节中国传统文化概论一、中国传统文化的界定与定义二、中国传统文化的环境与条件三、中国传统文化的类型与特点(重点)四、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与基本精神(难点)五、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发展历程第二章中国传统哲学(2学时学)第一节中国传统哲学的发展演进一、哲学是文化的核心二、历代哲学思想第二节中国传统哲学民族精神(重点、难点)一、天人协调精神二、入世济世精神三、理想主义精神第三章中国传统宗教(4学时)第一节中国原始宗教一、自然崇拜二、祖先崇拜三、生殖崇拜四、上帝崇拜第二节中国传统佛教一、佛教原始教义二、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流布(重点)三、佛教组织与佛教习俗第三节中国传统道教一、道教的形成(难点)二、道教的发展演变三、道教信仰四、伊斯兰教五、民间秘密宗教第四章中国传统伦理道德(2学时)第一节中国传统伦理思想一、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基本内容二、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发展历程第二节中国传统道德规范(重点)一、仁、义、礼二、忠孝、诚信三、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第三节中国传统修身之道与理想人格一、传统修身之道二、传统理想人格第五章中国传统礼仪制度(4学时)第一节中国传统五礼一、吉礼二、嘉礼三、宾礼四、军礼五、军礼第二节中国传统婚姻习俗一、中国古代婚姻形态的嬗变二、一夫一妻制下的婚姻形式(重点、难点)三、历代婚姻礼俗(重点、难点)四、关于离婚问题第三节中国传统丧葬习俗(重点、难点)一、埋葬习俗二、丧礼习俗三、丧服第六章中国传统衣食住行(4学时)第一节中国传统服饰一、冠、冕、巾二、上衣下裳三、鞋、袜第二节中国传统饮食一、中国古代饮食特征(重点)二、主食、副食三、传统饮品四、古代炊食具第三节中国传统建筑一、民居二、宫殿三、古代建筑特点(重点、难点)第四节中国古代交通工具一、车二、船三、轿第五节中国传统节日一、春节二、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三、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第七章中国传统文学艺术(2学时)第一节中国传统文学一、诗词二、散文三、小说四、戏剧第二节中国传统艺术一、绘画(重点)二、书法(重点)三、音乐四、戏曲五、舞蹈第八章中国传统科学技术(2学时)第一节中国传统天文历法一、天象观测与认识的不断发展二、历法修订的日臻完善第二节中国传统医药学一、中医学的发展(重点、难点)二、药物学的成就第三节中国传统数学一、十进位制、筹算与珠算二、勾股定理与圆周率三、《九章算术》四、其他成就第四节中国传统科技发明一、四大发明二、丝绸与陶瓷技术(重点、难点)第九章中国传统教育科举(2学时)第一节中国传统教育一、形式多样的教育机构二、内容丰富的教学原则和方法第二节中国古代科举制度(重点、难点)一、科举以前的选官制度二、科举制的产生与发展(重点)第十章中国传统谋略(4学时)第一节中国传统政治谋略一、姜尚的政治谋略二、老子的政治谋略三、孔子政治谋略四、诸葛亮的政治谋略五、其它政治谋略第二节中国传统军事谋略(重点、难点)一、中国古代军事谋略特点二、三十六计第三节中国传统人生谋略一、儒家的人生谋略二、道家的人生谋略三、其它人生谋略第十一章中国古代文物鉴赏(2学时)第一节中国古代陶瓷一、陶器二、瓷器(重点)三、陶瓷鉴赏第二节中国古代玉器一、玉器简介二、玉器欣赏第三节中国古代青铜器一、青铜器简介(重点)二、青铜器鉴赏第四节中国古代钱币一、古代钱币简介二、古代货币鉴赏第五节中国古代兵器一、古代兵器简介二、兵器鉴赏第十二章中西文化精神比较(2学时)第一节、中西自然观比较(重点、难点)一、中国文化“天人合一”式的自然观二、西方“主客二分”式的自然观第二节中西价值取向比较(重点、难点)一、中国整体主义的价值取向二、西方个人主义的价值取向第三节中西思维方式比较(重点、难点)一、注重“整体体悟”的中国传统思维方式二、擅长“个体分析”的西方思维方式编撰:梁国楹When you are old and grey and full of sleep, And nodding by the fire, take down this book, And slowly read, and dream of the soft look Your eyes had once, and of their shadows deep; How many loved your moments of glad grace, And loved your beauty with love false or true, But one man loved the pilgrim soul in you,And loved the sorrows of your changing face; And bending down beside the glowing bars, Murmur, a little sadly, how love fledAnd paced upon the mountains overheadAnd hid his face amid a crowd of stars.The furthest distance in the worldIs not between life and deathBut when I stand in front of youYet you don't know thatI love you.The furthest distance in the worldIs not when I stand in front of youYet you can't see my loveBut when undoubtedly knowing the love from both Yet cannot be together.The furthest distance in the worldIs not being apart while being in loveBut when I plainly cannot resist the yearningYet pretending you have never been in my heart. The furthest distance in the worldIs not struggling against the tidesBut using one's indifferent heartTo dig an uncrossable riverFor the one who loves you.。

(完整word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大纲(32学时)

(完整word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大纲(32学时)

(完整word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大纲(32学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情况中文名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英文名称: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课程号: 1630032授课对象:全校学生开课学期:第1、2学期学时数: 32学分数: 2课程性质:公共基础必修课考核方式:考查先修课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后续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开课教研室:中国近现代史教研室执笔人:邱丹丹二、课程教学目标1.任务和地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教育部建议设立的高校人文素质类课程,为我校本科生的人文通识课程类必修课。

全课程包括两大系列课程:《中国古诗文赏析》和《传统文化精义》,从思想文化、制度文化、物态文化、行为文化四个方面入手,既全面讲授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脉络,也突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发展历程与特色,使学生通过学习了解并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所在,丰富大学生的精神世界,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提升文化品位和审美情操。

2.知识要求本课程要求学生理解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了解中国传统哲学、文学、宗教、建筑等文化精髓和相关理论基础知识,并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扩大文化视野,理解传统的人文精神、伦理观念、审美情趣及其中的现代因素。

3.能力要求本课程主要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历史地、科学地分析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从文化的视野准确而深刻地分析、解读中国的现实问题,提升大学生的文化自信,以理性的态度和务实的精神去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实现文化创新。

三、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和学时分配1.教学内容(一)传统文化精义(1)中国传统文化与建筑中国传统建筑概说及文化上的总体特征;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天人观(自然观)、宗教观、道德观、社会观、生命观、艺术观。

(2)宏扬传统美德演绎家国情怀传统美德与家国情怀的内涵;传统美德和家国情怀的内在关联性;家国情怀意蕴下涵养传统美德的路径。

《国学基础》课程大纲

《国学基础》课程大纲

《国学基础》课程大纲《国学基础》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国学基础英文名称:课程编码:学分:4学分总学时:32学时适用专业:五年制二年级航空服务专业理论学时:32学时实训学时:0学时执笔人:冯杜娟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国学虽不是一门专业、一个科目,但却是各种学问生发的土壤。

大到中国文化的标志,促进民众了解本国文化、树立文化自信;小到增进个人的文化内涵,护养根本,滋养灵魂。

国学,不可不立。

《国学基础》是一个国学的入门课程,主要在浩如烟海的传统文化中,为学生构建一个了解国学、学习国学的框架体系。

二、教学基本要求:1.介绍国学的内涵、外延及发展演进;介绍国学的内容框架体系;介绍经史子集三教等有关内容。

2.学会诵读经典、乐于背诵经典、增加文化底蕴。

3.构成一定的搜集、整理、传播、交流,运用国学科学知识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章目一二三四五六课程引入国学概述(一)国学概述(二)国学概述(三)国学概述(四)经学(一)教学内容教学时数2学时理论教学2学时理论教学2学时理论教学2学时理论教学2学时理论教学2学时理论教学作业作业作业作业作业教学方式或手段备注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经学(二)经学(三)经学(四)史学(一)史学(二)史学(三)子学(一)子学(二)子学(三)课程答疑2学时理论教学2学时理论教学2学时理论教学2学时理论教学2学时理论教学2学时理论教学2学时理论教学2学时理论教学2学时理论教学2学时作业作业作业作业作业作业作业作业作业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第一谈国学详述8学时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国学的内涵及发展演变;掌握国学的框架体系。

教学重点:什么就是“国学第一节什么就是国学一、何谓“国学”?二、国学的框架体系三、有“西学”,所以有“中学”、“国学”――国学概念的历史总结四、中西方知识形态与学术分类差异――新国学的历史任务第二节为什么要学国学一、为什么要研究“国学”?二、关于现代“国学”热的思考第三节朱子家训诵读第二谈经学6学时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经学的发展历程及框架体系。

《中国传统文化教程》-教学大纲.doc

《中国传统文化教程》-教学大纲.doc

中国传统文化一、课程信息课程编号:A000053课程名称: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性质:公共基础课课程类别:必修先修课程:无学分:2学时:32(28理论+4实训)适用专业(方向):所有专业开课学院:所有学院二、课程简介《中国传统文化》是一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拓展课程,本课程包括:中国传统文化概述、中国传统哲学、中国古代教育、中国传统文学,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中国传统艺术、中国传统生活方式七大专题。

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是我们文化发展的母体,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到中国文化的来源、历史文脉、思想精髓和辉煌成就,学生还会了解到作为一个中国人,将传承怎样的传统文化,并将如何发扬下去。

并且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崇高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以及爱国主义精神,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本课程是专科学生的人文公共选修课课程,面向全校各专业学生开设,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初步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特征,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培养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能力、审美水平,并达到提高学生综合文化素质的目的。

《中国传统文化》是面向全体学生的通识必修课,在教学中旨在落实四项根本教育任务:一是提高学生文化素养。

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讲授,让学生畅游于优秀文化海洋,提高学生对优秀文化的了解和把握。

二是培养提高学生的处世社交能力。

在课程中通过儒家哲学和道家哲学的讲解,为今后的工作生活和处世社交提供方便。

三是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在课程中通过传统生活风俗、礼仪的讲解,提高大学生的道德素养,培养大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

四是拓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对大学生的影响是全面的和深远的,通过课程学习,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教学目标《中国传统文化》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通过介绍中国传统文化专题内容、主题人物、欣赏经典传统文化、评析中国传统文化主题等环节,促进学生掌握中国传统文化读解的方法:分别从传统文化影响力的视角、文化的研究等角度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深入的分析,以此增强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能力和水平,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开拓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的文化艺术修养。

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大纲

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大纲

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一、课程说明课程编号: 210105Z10课程名称: 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课程类别: 专业教育课程学时/学分: 32/2先修课程: 中国思想史、思想政治教育史、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适用专业: 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教材:1.顾友仁, 《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 安徽大学出版社, 2011年出版教学参考书:1.于语和等,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天津大学出版社, 2004-08-01出版;2.张岂之叶国华主编, 《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语录》, 西安出版社, 2008年7月出版;3、乙力主编, 《中国传统文化》(第三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 年3 月出版;4、陈万柏,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年出版。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本课程设置的目的和意义主要是如下几点:一是大学思想品德教育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天然的内在联系, 把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 从传统文化中开掘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 以传统文化充实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方法, 可以开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视野, 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二是现行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一定程度上存在知识体系与生活体系、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的状况, 把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之中, 即是把人们的生活和思想活动与关系以文化的载体带入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之中, 能使思想政治教育在文化的土壤中更接地气。

三是对于教育对象而言, 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都一种化成的活动, 二者形成合力——即把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要素与功能同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要素与功能整合起来, 共同作用于思想政治教育对象, 能更好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四是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的育人功能与极高的教育价值, 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作为一种现实的制度性安排能更有效地激活传统文化的育人价值与功能, 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情况
中文名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英文名称: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课程号:1630032
授课对象:全校学生
开课学期:第1、2 学期
学时数:32
学分数: 2
课程性质:公共基础必修课
考核方式:考查
先修课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后续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开课教研室:中国近现代史教研室
执笔人:邱丹丹
二、课程教学目标
1.任务和地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教育部建议设立的高校人文素质类课程,为我校本科生的
人文通识课程类必修课。

全课程包括两大系列课程:《中国古诗文赏析》和《传统文化精义》,从思想文化、制度文化、物态文化、行为文化四个方面入手,既全面讲授中国传统
文化的发展脉络,也突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发展历程与特色,使学生通过学习了解并
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所在,丰富大学生的精神世界,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积极的人生
观、价值观,提升文化品位和审美情操。

2.知识要求
本课程要求学生理解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了解中国传统哲学、文
学、宗教、建筑等文化精髓和相关理论基础知识,并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扩大文化视野,
理解传统的人文精神、伦理观念、审美情趣及其中的现代因素。

3.能力要求
本课程主要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历史地、科学地分析中国优秀传统文
化的特点,从文化的视野准确而深刻地分析、解读中国的现实问题,提升大学生的文化
自信,以理性的态度和务实的精神去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实现文化创新。

三、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和学时分配
1.教学内容
(一)传统文化精义
(1)中国传统文化与建筑
中国传统建筑概说及文化上的总体特征;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天人观(自然观)、宗教观、道德观、社会观、生命观、艺术观。

(2)宏扬传统美德演绎家国情怀
传统美德与家国情怀的内涵;传统美德和家国情怀的内在关联性;家国情怀意蕴下涵养
传统美德的路径。

(3)诸子百家思想精华
中国哲学的萌芽与产生;两汉时期的哲学思想;魏晋时期的哲学思想;隋唐时期的哲学;宋明时期的哲学
(4)国学经典导读
国学与传统文化;大学之道;《论语》与“仁”;“道法自然”。

(二)中国古诗文赏析
(1)散文漫步
古文阅读的关键篇章脉络;先秦、两汉、南北朝散文及名篇简评;唐宋元明清散文及名篇简评。

(2)小说史话
中国古代小说的起源和成型;唐传奇和与宋元话本;明清小说。

(3)书法艺术
汉字字体的演化进程及代表作;楷书笔画的书写;书法作品的章法与布局。

(4)诗词古韵
时代赋予诗歌的内涵;诗歌与自然的关系;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楚辞》《诗经》;词体流派的发展与地位的变迁。

2.教学要求
(1)通过对中国传统建筑的基本特征、历史分期、分类和基本精神的分析,通过对比,
总结出中国传统建筑中蕴含的深刻的天人观、宗教观、道德观、社会观、人生观、艺术
观等重要文化元素,使学生掌握中国传统建筑中存在的大量显性和隐形文化元素,培养具有传承和创新优秀建筑文化的能力的大学生;
(2)正确的历史观引导学生正确解读家国情怀与传统美德的内涵,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积极探究家国情怀与传统美德的内在关联,用正确的方法论引导学生分析在涵养传
统美德、演绎家国情怀的路径。

培养学生具有家国情怀的现代人格,促进传统美德的传承弘扬,应对市场经济和全球化的冲击;
(3)通过对中国哲学教学内容的把握,使学生比较系统地了解和把握中国哲学发生、发展及其演变的基本线索,了解中国哲学的主要特点、基本精神和思维方法,提高理论水平和阅读古代哲学文献的能力;
(4)了解先秦儒家、道家思想核心经典和基本思想,掌握基本的国学知识。

通过本专题学习,培养学生学习了解和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并引导学生学习国学经典,加强自身修养;
(5)要求学生了解古代散文的简要发展脉络,以便于学生结合时代背景理解有关文章内容、的思想感情,把握古代散文的特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和修养自身提升意识;(6)使学生获得有关我国古代小说发生、发展的基本认识。

对我国古代小说伟大成就和
基本发展线索、规律有基本的认识,并了解各个历史时期的代表作家、重要作品的思想、艺术价值。

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古代文学的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思想和文化素养,提高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操;
(7)使学生初步了解汉字书法最基础的常识,掌握汉字演化进程中的各种字体及代表作
品,通过楷书笔画的书写,了解毛笔的执笔用笔方法;
(8)了使学生了解文学与时代的关系,文学与自然的对照;掌握诗文中所蕴含的生命意
识以及时代赋予诗人的精神气质在诗文中的展现;通过对各时期代表诗作的讲解,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提升,气质得以升华,并从中体悟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

3.时间分配和进度
(1)中国传统文化与建筑 4 学时
(2)宏扬传统美德演绎家国情怀 4 学时
(3)诸子百家思想精华 4 学时
(4)国学经典导读 4 学时
(5)散文漫步 4 学时
(6)小说史话 4 学时
(7)书法艺术 4 学时
(8)诗词古韵 4 学时
4.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
本课程的重点、难点:中国传统建筑的基本特征;中国传统建筑的基本思想;“家国情怀”生成的文化哲学基础;先秦儒学、道家学派和宋明理学;“大学之道”、“仁”之德目、“道法自然”;中国传统建筑的基本思想;当代青年如何继承发展中国传统美德、践
行家国情怀的路径选择;魏晋玄学和中国哲学思想发展的基本脉络;典型古文的内涵和
特点,时代背景和文学价值;小说中细腻的心理描写;汉字演化过程中的各种字体及代
表作品的欣赏;掌握毛笔的最基本用笔法;诗文中蕴含的生命意识以及传统美学。

5.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本课程内容十分丰富,涉及中国历史、地理、经济、政治、语言、文学、艺术、科
技、教育、宗教、哲学等诸多领域,是对中国文学、社会学、历史学、经济学、语言学
等课程的概括与总结,尤其注重中国文化的特点的分析与总结。

因此本课程与其他人文
通识类课程共同承担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心、培养高尚的爱国主
义情操的基本任务。

6.建议使用教材和参考书目
《文化自信中的传统与当代》陈先达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建筑的意境》萧默著中华书局出版社2014
《中国思想通史》葛兆光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中华传统文化读本》马新,等著中华书局2017
《中国文化概论》张岱年、方克立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四、大纲说明
1.习题、作业
由于本课程的内容博大精深,要求学生的知识面宽,所以任课教师在布置作业方面,根据专题教学需要,以阅读文史哲等方面的书籍以主,作业量适中,学以致用,培养学
生的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

2.考核
本课程采取过程性考核的方式,即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状况和阶段性学习成
果进行多方面、多形式、分阶段的考核,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发展过程,也关注学
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成果,目的是引导学生改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式,变被动式学习为自
主式、探究式学习,提高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过程性考核包括:学生出勤、讨论发言、课堂教学互动、阶段作业以及课外阅读效
果等。

具体内容和分值比例由任课教师自行分配。

分数为五级制。

3.其他
利用多媒体教学,图文并茂,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当
中,按照教学大纲要求讲授,基本要求是在教学过程当中注重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
能力。

本大纲主要为在校大学生所制定;由于各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同,在开课时根
据实际情况的变化,讲课内容有可能稍作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