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边缘化到市民化:社会工作在流动儿童社会化中的努力

合集下载

流动儿童歧视知觉与社会文化适应社会支持和社会认同的作用

流动儿童歧视知觉与社会文化适应社会支持和社会认同的作用

流动儿童歧视知觉与社会文化适应社会支持和社会认同的作用一、概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流动儿童问题日益凸显,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流动儿童指的是由于家庭迁移、户籍变动等原因,在城市中暂时居住并接受教育的儿童。

他们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其中歧视知觉和社会文化适应是两大核心问题。

歧视知觉是指流动儿童在日常生活中感知到的来自社会的负面评价和排斥,而社会文化适应则是指他们在新的社会环境中学习、理解和接纳新的文化规范和行为方式的过程。

对于流动儿童而言,歧视知觉和社会文化适应不仅影响着他们的心理健康和社会融入,更直接关系到他们的成长和发展。

研究流动儿童歧视知觉与社会文化适应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研究旨在探讨流动儿童歧视知觉与社会文化适应之间的关系,并深入分析社会支持和社会认同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

通过量化研究和质性研究的结合,我们将揭示流动儿童歧视知觉的形成机制、社会文化适应的过程和影响因素,以及社会支持和社会认同在其中的调节和中介作用。

这不仅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流动儿童的心理和社会适应过程,还能为相关政策制定和实践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本研究,我们期望能为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和社会融入提供更多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推动社会各界更加关注流动儿童的成长和发展,共同创造一个更加包容、平等的社会环境。

1. 流动儿童的概念与背景流动儿童是指由于父母工作、生活等原因,从农村或小城镇流动到城市,并跟随父母一起生活的未成年子女。

他们通常面临教育、社会融入、身份认同等方面的挑战。

家庭背景:流动儿童往往来自农村或贫困家庭,父母的文化水平相对较低,这可能导致他们在城市中受到歧视。

教育水平:由于教育资源的不均衡,流动儿童的教育水平普遍较低,容易在学校中受到歧视。

语言障碍:流动儿童可能因为方言、口音等原因,在城市中面临沟通困难,容易被误解和歧视。

社会环境:城市居民对流动人口的偏见和刻板印象,可能导致流动儿童在社会交往中受到歧视。

论社会工作介入流动儿童成长

论社会工作介入流动儿童成长

论社会工作介入流动儿童成长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社会工作的重要性,社会工作的介入可以对流动儿童的成长产生积极的影响,社会工作的介入可以帮助流动儿童获得更好的教育和福利保障,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成长的品质。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社会工作介入流动儿童成长的作用和意义。

1. 社会工作可以帮助流动儿童获得更好的教育资源和福利保障流动儿童大多来自农村,由于家庭经济条件较差,很难获得优质的教育资源和福利保障。

社会工作可以通过发动社会资源,为流动儿童提供更好的教育机会和福利保障。

例如,在城市中开设流动儿童专属学校,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同时也可以为他们提供必要的保健和医疗服务,使他们能更好地成长和发展。

2. 社会工作可以为流动儿童提供精神和心理支持由于家庭的流动性和贫困,流动儿童常常会面临精神和心理的困扰,由此可能导致学业不佳和与人交往的困难。

社会工作可以通过提供儿童心理服务,帮助流动儿童解决精神和心理的问题,使他们能够更加积极健康地成长。

同时,社会工作还可以帮助流动儿童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提高他们的交往技巧,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

3. 社会工作可以为流动儿童提供职业技能培训由于家庭经济条件的不稳定和流动性,流动儿童往往无法接触到高质量的职业技能培训和工作机会。

社会工作可以通过提供儿童职业技能培训和为他们提供工作机会,帮助流动儿童建立职业规划,培养创新精神,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为他们获得更好的工作机会打下坚实的基础,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4. 社会工作可以帮助流动儿童走出困境,改善自身环境在流动儿童成长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很多困难和挫折。

社会工作可以通过提供儿童安置和生活服务,帮助流动儿童走出困境,改善自身环境。

同时,社会工作还可以帮助流动儿童和家庭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和彼此信任的关系,提高他们接受社会支持和帮助的能力。

总之,社会工作介入流动儿童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社会工作可以帮助流动儿童获得更好的教育资源和福利保障,提供心理和精神支持,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帮助他们走出困境,改善自身环境,从而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流动儿童歧视知觉与社会文化适应_社会支持和社会认同的作用

流动儿童歧视知觉与社会文化适应_社会支持和社会认同的作用

流动儿童歧视知觉与社会文化适应_社会支持和社会认同的作用流动儿童指的是那些由于家庭经济条件或其他原因而无法在一个固定地点定居的儿童。

他们通常在城市中找到临时住所或露天居住。

然而,作为社会中的弱势群体,他们面临着各种形式的歧视和偏见。

流动儿童歧视知觉与社会文化适应的研究已经成为社会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等领域的热点话题。

首先,流动儿童的身份认同对于他们的社会文化适应起着重要作用。

身份认同是个体对自己所属社会群体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对于流动儿童来说,他们可能由于家庭背景的特殊性而无法融入主流社会。

在学校和社区中遭受的歧视和偏见会影响他们对自我的认同感。

因此,建立正面的流动儿童身份认同是促进他们社会文化适应的重要因素。

其次,社会支持对于流动儿童的社会文化适应也具有重要意义。

社会支持可以包括来自家庭、学校和社区等不同层面的支持。

家庭支持对于儿童心理健康和自尊心的发展至关重要。

亲子关系的稳定和亲情的满足对于流动儿童来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此外,学校和社区的支持也可以提供流动儿童所需要的心理支持和学习资源,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新的环境。

社会认同也是促进流动儿童社会文化适应的重要因素之一。

社会认同是个体对自己所处社会群体的情感连接和归属感。

流动儿童往往处于边缘地位,很容易感到被排斥和孤立。

因此,培养他们对于同龄人和社区的认同感,有助于他们建立积极的社会网络和情感支持。

社会支持和社会认同对于促进流动儿童社会文化适应具有显著作用。

在实际操作中,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提供支持和促进认同感。

首先,学校和社区应该加强对于流动儿童的教育援助,提供免费教育资源和优质教育服务。

其次,家庭应该注重家庭教育,提高亲子关系的质量和稳定性。

此外,还可以通过组织社交活动和互助组织等方式加强流动儿童之间的交流和互助,促进他们的社会认同感。

总之,流动儿童歧视知觉与社会文化适应的研究对于改善这一弱势群体的生活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流动儿童的身份认同、社会支持和社会认同对于促进他们的社会文化适应起着关键作用。

流动儿童城市适应性的社会工作介入研究——以武汉市某小学流动儿童社会工作项目为例

流动儿童城市适应性的社会工作介入研究——以武汉市某小学流动儿童社会工作项目为例

流动儿童城市适应性的社会工作介入研究——以武汉市某小学流动儿童社会工作项目为例首先,流动儿童常常在学业上面临困扰。

由于频繁迁徙的原因,他们经常会错过大量学习内容和课程安排。

而社会工作人员可以通过个别辅导和集体补习的形式,为流动儿童提供特殊的学习支持。

例如,社会工作人员可以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帮助他们追赶学习进度,并加强对基础知识的系统复习。

此外,社会工作人员还可以与学校合作,提供儿童心理教育和行为矫正,帮助流动儿童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我管理能力。

其次,流动儿童在心理健康方面也面临很大的压力。

频繁的迁徙和家庭不稳定会给他们的心理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社会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心理咨询和支持的形式,帮助流动儿童解决心理问题。

在武汉市某小学的流动儿童社会工作项目中,社会工作人员与儿童建立了亲密的关系,通过耐心聆听和情感支持等方式,为他们提供情感上的温暖和安全感。

同时,社会工作人员还开展了一系列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帮助流动儿童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自己的情绪和压力。

最后,社交困扰是流动儿童城市适应性的重要问题之一。

频繁的搬家和人际关系的不稳定会导致流动儿童在社交方面有所滞后。

社会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开展社会技能培训和社交活动,帮助流动儿童培养良好的社交能力和人际交往技巧。

在武汉市某小学的流动儿童社会工作项目中,社会工作人员组织了各类社交活动,如亲子互动、团队合作和友谊培养等,为流动儿童提供了良好的社交机会和环境。

综上所述,流动儿童城市适应性的提升需要社会工作人员的积极参与和介入。

在武汉市某小学的流动儿童社会工作项目中,社会工作人员通过提供学习支持、心理咨询和社交培训等多种方式,为流动儿童打造了一个适合他们发展的环境。

然而,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如资源匮乏和政策支持不足。

因此,未来社会工作人员和相关部门应更加关注流动儿童问题,加强政策支持和资源投入,为流动儿童提供更好的城市适应环境在武汉市某小学的流动儿童社会工作项目中,通过社会工作人员的介入和支持,流动儿童在情感上得到了关怀和安全感,并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自己的情绪和压力。

2022-2023年社会工作者之中级社会综合能力考前冲刺练习试题和答案

2022-2023年社会工作者之中级社会综合能力考前冲刺练习试题和答案

2022-2023年社会工作者之中级社会综合能力考前冲刺练习试题和答案单选题(共20题)1. 社会工作者小马一直负责“流动儿童助学行动”,具体工作包括:开展咨询服务,对接服务需求,设计资助方案提供专业服务,链接更多资源进入流动儿童教育领域。

下列服务中,体现小马具备干预能力的做法是( )。

A.反思流动儿童服务的优缺点B.厘清流动儿童的多元化发展需求C.指导流动儿童改进学习方法D.联系企业捐赠文具帮助流动儿童【答案】 C2. 学校社会工作者小高针对因迷恋上网而学业成绩下降的学生开展小组服务。

在小组活动中,小高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使用观念,提高自身行为控制能力,取得了良好效果,上述小高的服务属于()。

A.治疗型学校社会工作B.家庭-学校社会工作C.变迁型学校社会工作D.社区-学校社会工作【答案】 A3. 徐女士是社会工作者小李开展的亲职教育小组的成员,她跟社会工作者小秦表示了对个别组员的不满和对小李的抱怨,并想退出小组,希望改由小秦对自己进行个别辅导。

根据社会工作伦理守则,小秦最适宜的做法是( )。

A.同意徐女士要求,让她去征得小李的同意B.婉拒徐女士要求,劝其先与小李进行沟通C.建议徐女士去找小李的主管,让领导定夺D.同意徐女士退出小组,然后为其提供服务【答案】 B4. 社会工作者在着手发展社区支持网络之前,有必要对社区既有的网络进行分析,其中包括网络形态分析和()分析。

A.网络广度B.网络结构C.网络强度D.网络功能【答案】 D5. 在服务进行过程中,领导者具体地联系、调节各方面行动,以使它们互相配合地活动,这属于()。

A.程序性协调B.工作性协调C.过程性协调D.沟通性协调【答案】 B6. 在社会工作助人活动中,()的确立与发展是专业价值观的具体呈现和外化。

A.生态系统理论B.社会工作专业伦理C.社会工作价值观D.增强权能理论【答案】 B7. 社会工作者小何正在思考一位老人的临终关怀服务该如何进行,小何认为老人并没有在家中过世的想法,于是设计了以安养机构服务为主的临终关怀方案。

社会工作对城市流动儿童问题的介入

社会工作对城市流动儿童问题的介入

浅析社会工作对城市流动儿童问题的介入【摘要】随着流动人口“家庭化”趋势的发展,进入城市的流动儿童越来越多。

流动儿童在城市中的生活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他们面临着生活、就学、学习、心理等方面的问题。

社会工作作为一种助人自助的专业,应充分发挥其优势,利用个案、小组、社区、行政等专业工作方法为解决流动儿童的问题寻找有效对策。

【关键词】社会工作;流动儿童;城市一、引言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离开家乡外出务工的人越来越多,我国流动人口的数量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结果显示,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口中,居住地与户口登记地所在的乡镇街道不一致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为2.61亿人,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增长81.03%。

[1]流动人口开始呈现“家庭化”的趋势,于是流动人口的子女也成为进军城市的一个不断壮大的群体。

以下所讨论的流动儿童主要是指农民工的子女。

流动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的边缘群体,他们离开了自己熟悉的环境,跟随父母来到陌生的城市,在生活、就学、学习、心理等方面会不可避免地遇到一些问题。

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为导向,以“助人自助”为宗旨,遵循专业伦理规范,综合运用各种专业知识、科学方法进行助人的职业化的服务活动。

社会工作是一种科学的助人服务活动,不同于一般的行善活动,它是以受助人的需求为中心,而且旨在提高受助人自助的能力。

城市流动儿童是特殊的弱势群体,社会工作应该充分利用个案、小组、社区、行政等专业的工作方法来帮助他们克服生活、就学、学习、心理等方面的困难,并增强他们自助的能力,从而健康快乐地成长。

二、城市流动儿童所面临的问题(一)生活方面在生活方面,首先是流动儿童居住的环境狭小,进城务工的人员大多数是租房居住的,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所租的房子面积比较小,能有自己单独房间的孩子寥寥无几。

当然室内也是极其简陋的,孩子只能在饭桌上或是坐在床边写作业。

所租的房子一般是在农民工聚居地,所谓的“城中村”,比较嘈杂,卫生条件也不是很理想。

广东省佛山市2024年社会工作者国编版押题(备考题)(带答案解析)

广东省佛山市2024年社会工作者国编版押题(备考题)(带答案解析)

广东省佛山市2024年社会工作者国编版押题(备考题)(带答案解析)1、社工单选题(综合能力)(共80题)1. 关于地区发展模式实施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提升居民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自助互助B.界定社区问题的优先次序。

逐一加以解决C.设计可行性方案,并预估方案的收益与成效D.邀请专业人士针对社区问题,制定解决方案【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地区发展模式的实施特点。

地区发展模式是社会工作者协助社区成员分析问题、发挥其自主性的工作过程,目的是提高他们及社区团体对社区的认同,鼓励他们通过自助和互助,解决社区问题。

地区发展模式的主要实施特点有:(1)较多关注社区共同性问题;(2)通过建立社区自主能力来实现社区的重新整合;(3)过程目标的重要性超过任务目标:(4)特别重视居民的参与。

2. 近些年,党的重要大会多次提出社会治理的治国策略。

提出要发挥社会工作的专业优势,支持广大社工、义工和志愿者开展心理疏导、情绪支持、保障支持等服务。

下列最能反映社会工作专业优势的是( )。

A.社会工作的专业化和职业化B.社会工作的专业理念和专业方法C.社会工作的本土化和行政化D.社会工作的问题意识和政策思路【答案】B【解析】社会工作是遵循以人为本、助人自助、平等公正等价值理念和专业伦理,运用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帮助有需要的个人、家庭、群体(组织)和社区,整合社会资源,协调社会关系,恢复、改善和发展其社会功能,克服困难、解决问题、摆脱困境并预防问题的发生,以适应和进行正常社会生活的专业和职业。

而社会工作专业优势是指社会工作专业区别于其他专业或非专业领域在理论和方法上的独特性,以及这些理论和方法在实践中可能发挥的作用或展现出来的长处。

因此,本题中它的专业优势体现在能够秉承专业理念、理论和方法,助力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3. 小亮,12 周岁,父母双亡,被县民政局认定为孤儿。

爷爷是其唯一在世的亲人,身体健康,经济宽裕。

2024年度全国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实务(初级)》考前练习题(含答案)

2024年度全国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实务(初级)》考前练习题(含答案)

2024年度全国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实务(初级)》考前练习题(含答案)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一、单选题(25题)1.微观层面一般指个人层面的社会工作,即针对青少年个体需求而开展的()服务。

A.小组辅导B.个案辅导C.倡导工作D.社区辅导2.未成年人关爱行动的项目帮助未成年人缓解或消除心理问题,提高情绪自我管控能力,促进健康人格的形成,此举属于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的()方面。

A.困难帮扶B.权益保护C.法律服务D.心理疏导3.某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为拓宽青少年社会参与渠道。

组织青少年志愿者参与城市社区更新改造行动。

包括参加社区居民意见征集、发挥所学专长参加学校邻近街区的改造方案设计等活动。

上述属于青少年社会工作类型中的()服务。

A.预防性B.矫正性C.发展性D.治疗性4.使社会工作脱离以个别对象或领域为着眼点的局限,转向对多重个人系统进行干预的广博范畴的观点是()。

A.通才观B.干预观C.系统观D.整合观5.社会工作者小李带领团队在某社区运用社会康复理念开展精神障碍人士的社区康复服务。

他们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在医疗、职业、教育和社会等领域为精神障碍人士提供全面康复服务,推动其参与社区公共事务,努力构建关爱残疾人的高“亲和性”社区文化,小李团队实施的上述整合性服务是()。

A.治疗—康复—服务B.治疗—康复—发展C.教育—康复—支持D.咨询—康复—陪伴6.在一次外展服务中,社会工作者小王遇到酒醉后的小林在地铁站口乞讨。

小王与小林交谈后得知,小林酗酒多年,身体十分虚弱,长期乞讨。

小王除了向小林派发“救助指引卡”,还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A.帮助小林申请临时救助B.指引小林到救助站接受救助C.帮助小林申请医疗救助D.将小林安置于社会工作机构7.赵大爷的老伴去世多年,儿女都在省城工作。

赵大爷是村老年协会的副会长,经常组织村里的老年人开展文娱活动,生活很充实。

流动儿童城市融入的社会工作介入路径研究

流动儿童城市融入的社会工作介入路径研究

社会与生态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流动儿童城市融入的社会工作介入路径研究广州市广仁来穗人员服务中心 陈治军,肖长林摘要: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趋势,整个城市化发展的水平越来越高。

但是在国内城市化完善过程中,出现了一个较为特殊化群体,即城市流动儿童。

城市流动儿童在城市中的生活质量并不高,因为各方面因素的原因,使得他们在城市生活中受到了不同群体以及环境的排斥,因此常常生活在城市边缘地区,久而久之形成了很难融入城市生活的问题。

本文将会针对这一问题全面展开分析研究,以希望为流动儿童城市融入社会工作的开展提供必要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流动儿童;城市融入;现状情况;路径措施众所周知,城市生活过程中的流动儿童是伴随着城市化水平不断提升而出现的,他们虽然长期都生活在城市环境当中,但是却并没有获得城市生活的认同感,所以常常会受到来自多个方面的影响。

如果不对这种问题现象加以科学化的处理,那么所造成的后果将会是非常严重的。

由此可以明显看出,在当前社会下科学展开流动儿童城市融入社会工作介入路径研究,具有非常现实以及迫切的特点。

一、关于流动儿童城市融入现状情况探析在进一步展开社会工作路径措施研究之前,我们应当对流动儿童城市融入的现状情况作出更加全面化的分析,在了解现状基础的前提下,再进一步地展开路径措施分析,这样对于后续工作的开展往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从当前实际社会现状观察得知,绝大部分流动儿童对于城市生活的融入,存在明显的认同感缺乏的问题,他们对于自己老家的依赖心理是较重的。

这主要表现在流动儿童的社会适应水平,同本地儿童的社会适应总体水平存在很大的不一致性,流动儿童社会适应水平明显低于城市本地儿童,但是值得注意的问题是,流动儿童在生活方面的独立性却要远远强于城市本地儿童。

之所以流动儿童很难切实有效地融入到城市生活当中,主要是因为他们自身内心存在较大程度上的孤独感、自卑感等心理问题,所以与城市生活的整合程度不高,无法较好适应城市社会生活。

生态系统视角下社会工作介入流动儿童成长过程研究共3篇

生态系统视角下社会工作介入流动儿童成长过程研究共3篇

生态系统视角下社会工作介入流动儿童成长过程研究共3篇生态系统视角下社会工作介入流动儿童成长过程研究1生态系统视角下社会工作介入流动儿童成长过程研究随着国家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流动儿童的数量与日俱增。

流动儿童是指因父母工作、离婚、家庭困难等原因而迁出常住地的儿童。

他们常常处于家庭、学校和社会三重承载的压力之下,面临着多重困难和障碍。

作为一种特殊的变异家庭类型,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往往需要得到额外的帮助和关爱。

而社会工作正是为了解决这类问题而兴起的一种人类服务方式。

生态系统视角是指研究个体和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一种理论框架。

从这个角度来看,流动儿童不仅是“弱势群体”,也是“生态群体”。

他们的成长环境与其他儿童存在明显的差异,需要社会工作的支持和介入。

社会工作介入流动儿童的成长过程,是从生态系统的多层面角度出发的,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家庭层面。

流动儿童的家庭常常面临着失业、住房、收入等诸多问题。

这里需要社会工作人员从家庭出发,全面了解家庭的情况,通过满足物质生活需要、提供家庭教育和情感支持等手段,提高家庭的社会功能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儿童提供坚实的家庭支持。

第二,学校层面。

学校是流动儿童的“第二家园”,承载着儿童的学习和成长。

然而,流动儿童因为转学频繁,学业和生活压力也相应增加。

这里需要社会工作人员加强学校与家庭的沟通协作,建立起完整的学籍证明和记录体系,打破校际界限,形成流动式教育,促进儿童在学习和生活上的顺利迁移。

第三,社区层面。

社区是流动儿童成长的重要环境。

社区的资源、社会风气以及邻里关系等诸多因素都会影响儿童的成长和发展。

这里需要社会工作人员积极参与社区建设,掌握社区发展和资源分配情况,为儿童提供切实可行的社区支持和服务。

第四,政策层面。

政策的导向和制定,对于流动儿童的生存和发展来说,具有重要的决定性作用。

这里需要社会工作人员积极参与政策制定和宣传教育工作,争取政策的倾斜和支持,提升流动儿童的社会地位和公民参与度,加强社会保障和法律保护。

城市流动儿童的边缘化问题及其消解

城市流动儿童的边缘化问题及其消解
第3 卷 第 6 0 期 20 0 9年 6 月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J u n l fHu a i e s y o ce c n n ie rn o r a n nUn v r i fS in e a d E g n e i g o t
V_l3 O. o -0N 6 J n.00 u 2 9
们 关注的焦点。家庭 经济、政策与制度 、社会排斥等 问题使 流动儿童陷入 了地 域、心理、教育的边缘化 。国家政策制度 的完
善 、流入城 市的接纳和流动儿童的主动融合 ,可以阻止他们 边缘化趋 势的加剧 ,进 而促进他们生活质量的提 高。 关键词 :城市流动儿童;边缘化;社会排 斥;接 纳融合 中图分类号:0 1 9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7 -2 9(0 9 60 0 - 3 63 2 1 2 0 )0 - 14 0 属于 自己的房间 已经很满足了。 ( )教育机会 不公 ,教育资源获得 的边缘化 二
所说 , 流动儿童家庭 中, 0 9 %流动儿童 的住房是租 用的, 9 7% 的流动儿童没有独立空间 ,4 %的家 庭没 有厕 所,3 %的家 5 6
庭 没有厨房 。 而且 由于住房 条件 的限刺, 许多流动儿童仍然
避 免不了与父母 或兄弟姐妹 同居一室 或者 同睡一床的局面 ,
这 种条件极 不利于孩 子的健康 成长 。更有甚者 ,有一 些家庭 是危 旧房屋 , 存在 严重 的安全 隐患。加上周边鱼龙混杂 的环
他们没有奢望拥有与城市孩子一样优越的居住环境 , 仅仅 有
( )敏感孤 独,心理 日趋 边缘化 三
许多流动儿童 思想包袱沉重 ,觉得 自己 “ 低人一等” ,
什么都不如城里孩子好 。 据相关调查表 明,自卑是公办学校

社会工作项目评估金种子——流动学前儿童“全人”发展计划

社会工作项目评估金种子——流动学前儿童“全人”发展计划

363社会工作项目评估宋林芹 苏州大学社会学院金种子——流动学前儿童“全人”发展计划一、项目背景分析新生代农民工相对于第一代农民工而言,他们融入城市的愿望更加强烈,也更希望自己的子女能生活在城市,但流动子女的教育却面临着较大难题。

以苏州市姑苏区吴门桥街道为例,辖区有流动人口3.76万人,其中学前儿童600多人,受到户籍制度和经济状况的影响,30%都无法进入公办幼儿园或优质幼儿园,不得不选择低廉的民办幼儿园甚至是无证幼儿园。

然而无证幼儿园普遍存在着办园条件简陋、保教质量低下、安全管理缺失等问题。

目前的幼儿园教育陷入过度智力开发的怪圈,压抑儿童天性,无法满足其全面发展的需要。

问题存在具有广泛性,社工介入具有迫切性。

2011年全市外来人员子女为70347人,占在园幼儿总数的33.62%。

流动适龄儿童的迅速增长不仅加剧了学前教育市场的供需矛盾,还为无证民办幼儿园的产生提供了土壤。

公办教学资源的垄断,民办教学资源的缺失,黑园、自办园的隐患以及在园教育的偏离,这些都映射着流动学前儿童教育问题的广泛性与社工介入的迫切性。

二、需求分析新生代农民工对子女的发展和城市适应性高度重视,但流动子女的教育却面临着较大难题。

流动儿童的父母无论是在意识、能力上、时间上,都无法满足学前儿童的全面发展需求。

金种子——流动学前儿童”全人”发展计划项目要想达到应有的服务效果,必须对服务对象的具体需求进行全面分析。

科学育儿的需求。

流动人口自身知识文化水平有限或忙于生计,没有时间或能力对孩子进行教育,导致流动儿童在家庭教育方面存在很大的缺失。

流动儿童家长渴望有专业人士对孩子进行指导,同时希望向专业人士学习科学育儿的知识,提升自身的教育能力。

针对这一需求,金种子项目组设计了专家讲座形式的活动,针对流动儿童家长的需求,具体传授相关知识和技能,提升其育儿能力,从而促进儿童发展。

全面发展的需求。

通过电话访谈和面谈了解到,大多数流动学前儿童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管带,对儿童容易表现溺爱和迁就,对儿童的身心发展缺乏系统规划。

流动儿童社区教育模式的创新——以太阳花社区为例

流动儿童社区教育模式的创新——以太阳花社区为例

流动儿童社区教育模式的创新——以太阳花社区为例王震;刘倩【摘要】城市化进程加快导致大量流动人口的出现,从“单身迁徙”到“举家移居”的发展过程中相继又出现流动儿童这一群体。

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引发多方关注和研究,让流动儿童享受更多更好的教育资源成为我国社会转型时期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本文先通过厘定流动儿童和社区教育的相关概念,再结合太阳花社区解释社区教育的创新实例,最终提出建议指导现实中流动儿童的社区教育。

【期刊名称】《教育进展》【年(卷),期】2018(008)003【总页数】7页(P172-178)【关键词】流动儿童;社区教育;太阳花社区;创新;建议【作者】王震;刘倩【作者单位】[1]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2]北京化工大学,北京【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71. 引言《中国流动儿童教育发展报告2016》[1]显示,截至2015年10月1日,全国流动人口总量已达2.47亿,全国每6个人中就有1个处于“流动”之中,作为流动人口子女的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这两个群体总数约1亿人。

截止2014年底,城市义务教育阶段流动儿童在公办学校就读比例为79.5%,仍有超过200万的流动儿童未能进入城市公办学校,只能在民办学校或者打工子弟学校就读,但这类学校师资力量薄弱、条件简陋、教育质量也相对较差。

在学校内无法接受高质量的教育,由于父母忙于生计、无暇顾及孩子的教育问题,流动儿童在家庭教育中又面临着父母的缺位,而这些教育上的空白都需要社区教育来填补。

流动人口所在的社区是其生活的场所,具有一定的教育功能。

社区教育是社会教育中最基础的环节。

较之于其它的教育形式,社区教育有目标多样、内容丰富、方式灵活、受众对象广泛等诸多优势。

加强社区教育,有助于提升流动儿童所享受的教育内容的质量和深度。

2. 相关概念界定1) 流动人口改革开放以后,人口在地域之间的流动限制放宽,出现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于是针对流动人口相关问题的研究也应运而生。

中卫市社区工作者考试题库2023

中卫市社区工作者考试题库2023

中卫市社区工作者考试题库2023一、单选题1.对流浪儿童提供回归主流社会阶段的服务不包括 ( )。

A.教育培训B.类家庭C.家庭寄养D.政府教育【答案】:D2.居民委员会成员的选举工作,有着严格的程序。

①召开选举大会进行正式选举②制定选举办法③讨论酝酿,确定通过候选人④推选选举委员会⑤将选举结果上报公告⑥进行选民登记以下排序正确的是:()A.④⑥③①②⑤B.④②⑥③①⑤C.④⑥⑤②③①D.②③①⑥④⑤【答案】:B3.服务对象:“我工作很忙,平时婆婆帮忙带孩子。

你也知道隔代亲,老人家比较宠孩子,小孩子现在说话就没大没小的,管了婆婆就不高兴,不管我又怕孩子越大越不好管,跟我也不亲了……”社会工作者:“您刚才讲的,我的理解是您希望孩子懂规矩,但是找不到让婆婆接受、孩子又不逆反的方法,是吗?”上述对话中,社会工作者采用的技巧是:A.澄清B.忠告C.对焦D.对质【答案】:A4.夫妻双失人员认定提交的资料:本人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户口簿原件及复印件、()、配偶的户口簿(验原件收复印件)。

A.结婚证1/ 20B.毕业证C.独生子女证D.离职证明【答案】:A5.增加残疾人群体的健康是“健康中国”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持续推进残疾人的康复工作,各地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服务,以促进残疾人在社区内实现康复,如开展康复训练小组工作、举办康复技能工作坊和提供医疗资源链接等。

上述服务属于我国残疾人预防工作体系中________的内容。

A.三级预防B.四级预防C.一级预防D.二级预防【答案】:A6.任何单位和个人可以在见义勇为行为实施后,向见义勇为行为发生地、行为人户籍所在地或者工作单位所在地的县级()机构申报或举荐,提出的有效期限为一年,特殊原因的可以酌情延长。

A.综治B.政府C.公安D.民政【答案】:A7.在社区照顾模式中,社会工作者扮演多重角色。

下列做法中,体现社会工作者“经纪人”角色的是:A.为听障儿童家长提供沟通技巧训练B.为听障儿童家长自助小组提供发展建议C.为听障儿童及其家长联系特殊教育学校D.为听障儿童家长提供情绪支持服务【答案】:C8.根据《居委会组织法》,政府及其派出机关与社区居委会之间的关系是()A.管理与监督B.监督与被监督2/ 20C.领导与被领导D.指导与被指导【答案】:D9.下面关于社区工作站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湖北省黄冈市2024年社会工作者国编版押题(题库)(带答案解析)

湖北省黄冈市2024年社会工作者国编版押题(题库)(带答案解析)

湖北省黄冈市2024年社会工作者国编版押题(题库)(带答案解析)1、社工单选题(综合能力)(共80题)1. 社会工作者小张采用互动模式开展了一个“睦邻居”小组,旨在增加流动儿童与本地儿童的交流,促进流动儿童的社区适应与融合。

关于该小组的说法,最准确的是( )。

A.该小组虽然是个互动小组,但仍应考虑服务流动儿童的补救性目标B.鉴于儿童的性格和行为特征,小张在带领小组时应做好控制者角色C.小组主要围绕社区适应问题,小张应将其目标主要聚焦于流动儿童D.小张可以运用激励与示范等技巧,提高组员之间互动频率和品质【答案】D【解析】互动模式又称交互模式或互惠模式,是基于人与环境和人际之间的关系而建立的一种小组模式,旨在通过组员之间、组员与小组及社会环境之间、小组与社会环境的互动关系,促使组员在小组这个共同体的相互依存中得到成长,增强组员的社会功能,提升其发展能力。

互动模式下的小组工作,焦点在于互动关系及其效果。

D项,社会工作者运用激励等技巧,提升组员发展能力,并提高组员之间的互动频率和品质,最符合互动模式下的小组工作。

2. 社会工作者小刘与服务对象李女士初步接触后,运用心理社会治疗模式对李女士问题的原因进行诊断,对其困扰产生的时间,重要影响时间及个人成长经历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上述小刘的工作内容属于()。

A.心理动态诊断B.人格诊断C.分类诊断D.缘由诊断【答案】D【解析】缘由诊断是对服务对象困扰产生、变化的过程进行分析。

例如,服务对象的困扰是什么时候产生的、有什么重要的影响事件、在服务对象的成长过程中有什么样的变化等,是对服务对象个人历史的考察。

由题干可知,选项D符合题意。

3. 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的运作需要围绕机构目标,建立授权、协调、沟通和控制等一系列动态机制。

其中,建立授权机制的目的是( )。

A.促进各部门的密切配合B.确保机构发挥最大效率C.加强各层级之间的互动D.保证行政计划实施方向【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社会服务机构运作过程中建立授权机制的目的。

福建省南平市2024年社会工作者国编版押题(试题)(带答案解析)

福建省南平市2024年社会工作者国编版押题(试题)(带答案解析)

福建省南平市2024年社会工作者国编版押题(试题)(带答案解析)1、社工单选题(综合能力)(共80题)1. 某儿童福利院接收了一些曾被拐卖的儿童,这些儿童健康状况差,经常表现出胆怯、惊恐。

为此,社会工作者小李决定用小组工作方法为他们提供辅导,协助其恢复和发展社会功能。

该小组较适合采取的工作模式是( )。

A.互动模式B.治疗模式C.发展模式D.社会目标模式【答案】C【解析】发展模式又称过程模式或发展性小组模式,旨在解决和预防服务对象社会功能的衰减问题、恢复和发展服务对象的社会功能。

发展模式强调以人的发展为核心,关注人的社会功能的提升。

其关注的焦点在于小组组员的社会功能,重视的是组员个人潜力的发掘与发挥。

题中,针对这些曾经被拐卖的儿童所表现出来的生理、心理状态,该小组可以采取发展模式恢复和发展服务对象的社会功能。

2. 为了在社区推动空巢老人互助项目,社会工作者小陈设计了空巢老人社会支持状况问卷,并准备在项目启动前和后各进行一次问卷调查。

从服务的角度看,小陈的做法属于()。

A.效果评估B.过程评估C.需求评估D.系统评估【答案】A【解析】社工在项目开展前后分别进行问卷调查的目的就在于检验服务的效果。

通过前后的对比,察觉专业服务对于服务对象的重要作用。

3. 小苗父母长期在国外工作,他与妹妹住在叔叔家,同住的还有爷爷、婶婶和堂妹。

上述情况说明该家庭是()。

A.核心家庭B.主干家庭C.联合家庭D.扩大家庭【答案】C【解析】联合家庭是指父母与多对已婚子女共同居住生活的家庭类型,在联合家庭中至少有两对同代的夫妇,除直系亲属关系外还存在着旁系亲属关系,如妯娌关系,比较容易产生家庭矛盾。

题干中,爷爷、婶婶、堂妹3种身份的构成就是3个家庭的结合,属于是联合家庭。

4. 服务对象小郭非常害怕和陌生人接触,社会工作者将其带到市中心广场,让他主动与陌生人打招呼。

在这一过程中,社会工作者运用了认知行为治疗中的( )技巧。

A.系统脱敏B.果敢训练C.快速脱敏D.厌恶疗法【答案】C【解析】为了克服系统脱敏法治疗时间长的缺点,快速脱敏疗法采取了与系统脱敏法相反的治疗策略,从服务对象最害怕的开始,让服务对象处于最严重的紧张中,迫使服务对象直接面对最担心的处境,经过不断重复,让服务对象对害怕的处境变得习以为常。

2024年社会工作者之中级社会综合能力精选试题及答案二

2024年社会工作者之中级社会综合能力精选试题及答案二

2024年社会工作者之中级社会综合能力精选试题及答案二单选题(共40题)1、社会工作者小马一直负责“流动儿童助学行动”,具体工作包括:开展咨询服务,对接服务需求,设计资助方案提供专业服务,链接更多资源进入流动儿童教育领域。

下列服务中,体现小马具备干预能力的做法是( )。

A.反思流动儿童服务的优缺点B.厘清流动儿童的多元化发展需求C.指导流动儿童改进学习方法D.联系企业捐赠文具帮助流动儿童【答案】 C2、早期父母离婚的经历,使小冯对婚姻生活一直很抗拒。

虽然小冯与女朋友相恋多年,也很希望给她幸福,但一直不想结婚。

最近,女朋友决定与小冯分手,他很苦恼,向社会工作者小李求助。

小李依据弗洛伊德分析理论为小冯提供服务,其最适宜的做法是()。

A.采用同理的技巧,促使小冯认识到与女友结婚就能共同幸福B.采用袒露自我的技巧,结合自己的婚后生活纠正小冯的错误观念C.采用角色扮演的技巧,引导小冯体会其情绪和行为背后的非理性信念D.采用自由联想的技巧,帮助小冯发现潜意识中抗拒结婚的深层次原因【答案】 D3、下列关于变形的叙述,错误的是()。

A.物体在外力作用下产生的变形有两种B.弹性变形卸去外力后变形可以消失C.工程上使用的多数构件可允许产生塑性变形D.塑性变形是指卸去外力后变形不能完全消失【答案】 C4、(2017年)社会工作者在培养居民骨干时,一般会从态度、知识和行为三个方面促进居民骨干的成长和进步。

下列说法中,属于促进其态度改变的是()A.帮助居民骨干强化社会互助价值观B.协助居民骨干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C.教导居民骨干学会表达关怀的方法D.指导居民骨干练习主持会议的技巧【答案】 A5、社会工作领域的扩展是从关注社会问题到关注()。

A.社会制度B.社会福利C.社会和谐与社会发展D.社会工作【答案】 C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社区工作的社会策划模式的特点的是()。

A.注重任务目标的实现B.强调运用理性原则处理问题C.注重自下而上的改变D.指导社区未来变化【答案】 C7、我国的民政部属于()类型的政府主管社会保障(福利)事务的行政机构。

社会工作者之中级社会综合能力模拟题库提供答案解析

社会工作者之中级社会综合能力模拟题库提供答案解析

社会工作者之中级社会综合能力模拟题库提供答案解析单选题(共20题)1. 社会工作者小马一直负责“流动儿童助学行动”,具体工作包括:开展咨询服务,对接服务需求,设计资助方案提供专业服务,链接更多资源进入流动儿童教育领域。

下列服务中,体现小马具备干预能力的做法是( )。

A.反思流动儿童服务的优缺点B.厘清流动儿童的多元化发展需求C.指导流动儿童改进学习方法D.联系企业捐赠文具帮助流动儿童【答案】 C2. 社会工作者小张组织了一个留守儿童支持小组,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小组结束阶段,小张为了避免组员对小组过度依赖,可以采用的最合适的方法是()。

A.模拟练习B.树立信心C.寻求支持D.鼓励独立【答案】 D3. 关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说法,正确的是()A.前意识是精神分析理论的核心要素B.性心理发展是个人心理发展的基础C.超我是本我由经验中发展出来的D.防卫机制是正向的自我调适方法【答案】 B4. 小亮三个月后参加高考,因为复习时间太短而备感压力,于是他主动向学校社会工作者小王求助。

小王与小亮一起制定了系统的复习时间表,并给予他积极的鼓励和反馈。

本案例中,小王采取的个案工作模式是( )。

A.认知行为治疗模式B.理性情绪治疗模式C.任务中心模式D.人本治疗模式【答案】 C5. (2018年)社会工作者阿英为重症病人照顾者开展支持小组。

在第一次活动中,她先通过破冰游戏帮助组员相互认识,然后引导组员讨论参加小组的期望。

最后,通过组员们的分享,小组目标逐渐清晰。

上述阿英的做法,体现了本阶段小组工作的重点是()。

A.促进组员相互信任B.促进阿英和组员的相互信任C.促进组员相互支持D.促进组员沟通能力逐步提升【答案】 A6. ()是行政管理活动中最重要的环节。

A.计划B.组织C.领导D.管理【答案】 A7. (2018年真题)社会工作者小燕是“肢体障碍人士就业创业成长计划”的项目负责人,她在项目执行中扮演着多种角色。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理论视角
社会化过程涉及一系列广泛的个人、群体和机构,并 且家庭、学校、同辈群体和大众媒介是主要的社会化 主体。
—— [美]戴维•波普诺著,李强等译:《社会学》(第 十一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10月第1版,第 172页。
二、理论视角
三、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W市H社区的流动儿童及其社会化主体作用。 (一)H社区的禀赋结构 (二)H社区C小学流动儿童的基本特征 (三)H社区流动儿童的社会化主体及其支持 (四)封闭化与街角化:H社区流动儿童边缘化状况
第二,无人管教的真空阶段。一般情况下,父母早上和孩子一起出门,晚上 九点左右下班,周末加班,父母与子女的接触时间少成为常态。晚上5点到9 点和周末的白天本可以成为亲子接触交流的时间,父母却要忙于生计,难以 顾及子女。例如:五年级的QY今年11岁,每天凌晨,妈妈3点起床,爸爸稍 微晚点,5点钟起床。小小的QY已经习惯了这样的日子,起床后,还要叫醒 双胞胎弟弟,一起吃完早餐后,三人一起去上学。傍晚和周末有些学生会相 互串门,有的却溜进街角的网吧或者游戏机室。流动儿童不仅存在受教育权 的问题,实际上,他们的的监护问题也很严重。
(四)学术研究趋势
梳理流动儿童研究脉络,我们可以发现一些趋势。流 动儿童的研究进程可以分为起步阶段(1994~2000)、 发展阶段(2001~2005)和繁荣阶段(2006至今), 其中,2006年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写入《义 务教育法》最具跨越意义。 从研究内容来看,有关流
动儿童的研究主题主要涉及教育、社会融合与卫生保 健三个方面。
3.H社区里面的民办小学 III区为居住、商业、手工业的混杂区块,横亘I区的“Y”形街道,
成为该区块居民的内部生活空间,杂货店、菜市场、小超市、美 容厅、出租屋、黑网吧、游戏机室、街头餐馆、烟草仓库、社区 医院、小型工厂等共同构成社区居民日常生活的场域,C小学也 被紧密地安插在“Y”形街道分出的某个叉巷中。H社区的大部分 房屋都是4到5层左右的旧式砖瓦楼房,房屋外观灰暗,C小学的 教学楼就被这些旧式楼房包围着。
从边缘化到市民化: 流动儿童社会化与社会工作介入
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 谢洪波
流动儿童小贝
1961年8月,小贝出生于夏威夷的火奴鲁鲁,2岁时父 母离异,6岁与母亲随继父迁居到印尼首都雅加达,并 在当地的一所小学就读了两年。四年后,小贝的一家 又回到夏威夷,与外祖父母住在一起。从五年级起, 他就读于位于火奴鲁鲁的大型私立学校——普纳侯学 校至12年级毕业。若干年后母亲与继父离婚,他又随 母迁居美国本土。
(三)社会政策趋势
2004 年9 月开始,全国取消了针对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的义务教育借读费。 2006 年《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首次将流动儿童义务教育
作为公共服务的内容之一提出。 2006年6月,十届人大常委会第22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
法(修订案)》,标志着政府以法律的形式,将解决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义 务教育问题推向一个新的阶段,“两位主”政策正式提升为法律规范。 2007 年4 月30 日,1998年颁布的《流动儿童少年就学暂行办法》正式废止 2010年7月,国务院颁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提到要坚持以输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确 保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研究制定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 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办法。 2011年8月,《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颁布实施,指出建立 16周岁以下流动儿童登记制度,为流动儿童享有教育、医疗保健等公共服务 提供基础;整合社区资源,完善以社区为依托,面向流动人口家庭的管理和 服务网络,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能力。
(一)H社区的禀赋结构
H社区位于W市某火车站正西方约1公里处,其行政区 划属于W市J区H街道H社区,毗邻火车站和J经济开发 区的区位环境,使得H社区成为流动人口的重要聚居 区。根据H街道办提供的信息,H社区常住人口2000 余人,外来人口近4万人。从地图上看,两条交错的铁 路和一条笔直的公路把H社区及其外围区域划分为I区、 II区、III区共三块。
(四)学术研究趋势
流动儿童教育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 第一、流动儿童的受教育权问题,涉及入学和收费(借读费)、户籍制、教
育管理体制、教育政策、义务教育公平等问题,例如,范先佐教授(2006) 认为流动儿童教育存在教育财政、民工子弟学校和教育机会不平等等问题 , 冯帮博士(2011)将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归结为上不来学、上不起学、上不 了好的学校、上不了高一级的学校四个方面; 第二、流动儿童的学校和学习状况,包括民办学校合法性、师资和教学状况、 流动儿童心理状况等,例如,范先佐教授(2005)通过分析流动儿童学校的 收费方式、教育方式和生源结构探讨其存在基础 ,闫丽君(2007)、曾恒 (2008)分别通过研究两市民工子弟学校校舍条件、师资力量、外界支持和 学生学习情况探讨这些学校的困境和出路; 第三、流动儿童的家庭和社会教育方式等问题,涉及家庭教育现状和家庭教 养方式及其成因、社会教育困境等,例如,王毅杰、刘海健(2008)调查南 京市流动儿童的家庭教育研究其留城意愿, 谢畅(2011)对家庭监护责任的 探究 ,陈国华(2011)通过从社会文化机构接触、大众传媒接触、社团活动 参与、课外知识来源渠道四个方面比较流动儿童与留守儿童研究其社会教育 状况 。
1.H社区旁边的工厂 I区是J经济开发区所在地,这里主要集中了J区引进的制造业和手
工业,有AD集团有限公司、ZL纺织(W)有限公司、DF时装有
限责任公司、BON服饰有限公司、TE拉链有限公司、MJ服饰有
限公司、JJ服饰、XY制衣厂、YD时装有限公司等服装生产厂家。 这也是J区对流动人口等劳动力“经济吸纳”的能力所在。 2.H社区里面的集中居住区(“三合一”:生活、生产和经营) II区为居住区。II区多为四层左右的红瓦房,密密麻麻排列在一 起,有很多流动人群居住在这块梯形的区域里,C小学的学生和 他们的家长每天早上从半圆形里出来,穿过弧形铁路下的破旧涵 洞,分别去学校上课和去工厂上班。
一、问题缘起
(一)个人实践感受 (二)社会发展趋势 (三)社会政策趋势 (四)学术研究趋势
(一)个人实践感受
2007年9月,华中师范大学社团“心心火义教之家”, 关注江城流动花朵。
流动儿童在城市中生活、学习和娱乐的过程是一个多 重类型的社会化过程,他们一方面习得城市社会规范 和行为范式,另一方面却又被城市的身份识别系统限 制和区隔。
童少年是指6至14周岁,随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在流入地暂时 居住半年以上有学习能力的儿童少年”。18后来的学术研 究只取“流动儿童” 这一概念,本文以从流动儿童学校为 切入点,主要研究流动儿童学生,所取的6~14岁年龄阶段 为定义范围,就具体的C小学五、六年级的学生状况来看, 他们都在此概念的界定范围之内。调查数据显示,C小学五、 六两个年级的110名学生的年龄在11岁到15岁之间(年龄分 布如图1),通过访谈得知,他们的流动时间大多在3年以 上。
二、理论视角
郑杭生教授等人认为个体的社会化不仅是一个生物人 向社会人转变的过程,而且也是一个内化社会价值标 准、学习角色技能、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它对于整 个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郑杭生等编:《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三版),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1月第三版,第82页。
小贝的逆袭
到达美国本土后,奥巴马首先在加利福尼亚州的洛杉矶西 方学院求学两年,期间在该校《宴会》志发表了诗歌《老 爹》,后被《纽约客》杂志转载并广为流传,《老爹》最 体现他年青时的精神发展脉络。在西方学院读书两年之后, 他转至纽约市的哥伦比亚大学的哥伦比亚学院,在那里主 修政治学及国际关系。他于1983年取得文学士之后,在国 际商务公司工作了一年。
(三)H社区Leabharlann 动儿童的 社会化主体及其支持1.家庭及其支持状况 第一,遇厂而安的流动家庭。这些流动家庭主要来自武汉郊区、周边县市和
省份,家庭的劳动力可以在III区的J经济开发区工作,他们主要从事服装行 业制造业。目前,W市准备在另一地方建立更大的开发区,打造服装产业集 群,提升区域竞争力。到时,在厂迁往新址的过程中,很多家庭会随着工厂 一起迁往新的开发区。
(二)社会发展趋势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我国流动人口超过1 亿,其中,14岁以下流动儿童共达1410万,6~14岁适 龄儿童880万。 根据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样本 数据推算,14周岁及以下流动儿童占全部流动人口 (1.47亿)的比例为12.45%,规模达到1834万人。 而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流动人口 达到了2.61亿。
1985年,他迁往芝加哥,主持了一个非营利计划,以协助 当地教堂为穷困的居民组织好职业训练。(做社会工作者)
他于1988年进入哈佛大学法学院,主修法律。1990年2月, 由于被选为《哈佛法律评论》的首位非洲裔美国人主席, 他首次获得了全国性的认可。1991年他在哈佛获得了“极 优等”法律博士学位。然后逐渐步入政坛……
总统小贝 想知道小贝是谁?
小贝大名叫贝拉克。
贝拉克·侯赛因·奥巴马二世(英语:Barack Hussein Obama II, /bəˈrɑːk huːˈseɪn oʊˈbɑːmə/,1961年8月 4日-),美国民主党籍政治家,第44任美国总统,为 第一位非裔美国总统。——摘自维基百科之奥巴马。
(三)社会政策趋势
1996年至今,我国流动儿童的社会政策发展经历了一个较长的阶段。 1996年,原国家教委印发了《城镇流动人口中适龄儿童少年就学办法(试
行)》,在部分省、区试点。 1998年教育部与公安部联合颁发《流动儿童少年就学暂行办法》规定“常住
户籍所在地没有监护条件的,可在流入地接受义务教育”、“流动儿童少年 就学,以在流入地全日制公办中小学借读为主”,流动儿童在城市就读开始 有了政策依据。 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提出“两为主”政策—— “要重视解决流动儿童接受义务教育问题,以流入地区政府管理为主,以全 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采取多种形式,依法保障流动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 的权利”。 2003 年,国务院办公厅先后发布《关于做好农民进城务工就业管理和服务工 作的通知》和《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意 见》,再次明确了“两为主”政策,促进相关部门落实各自在流动儿童受教 育领域的职能。此后,流动儿童问题成为这一时期的热点研究问题,从边缘 走向了中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