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城诗歌赏析

合集下载

顾城诗歌赏析

顾城诗歌赏析

顾城诗歌赏析 导语:顾城 ,朦胧诗代表人物,被称为当代的唯灵浪漫主义诗人,早期的诗歌 有孩子般的纯稚风格、梦幻情绪,下面小编为你整理的顾城诗歌赏析,希望 对你有所帮助! 顾城诗歌赏析 远和近 顾城 远和近 你, 一会儿看我, 一会儿看云。

我觉得, 你看我时很远, 你看云时很近。

1980 年 6 月 远和近赏析 (注:这是顾城写于 1980 年 6 月的一首小诗。

顾城是 20 世纪 80 年代中国 诗坛出现的一个著名诗歌流派——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这一类诗歌, 从形 式上看追求整体象征, 其意象多具有不透明性和多义性; 从内容上看追求自我价 值,常有对历史、传统的批判意识和忧患意识。

整体上朦胧诗正因为其意象本身 的不透明性及组合时的片段性, 而产生众多空白点和不确定性, 也给读者预留了 众多的想象的空间和思考余地,让人常读常新。

它以平凡简单的意象,朴实平易 的语言,简短的诗行结构,给读者展现出最大的想象空间,赋予诗歌以无限的张 力。

) 对顾城的这首《远和近》的解读历来存在普遍争议,很多人直喊读不懂,而 那些略微捋出些头绪人又往往只侧重其中的一个方面,诸如单纯从爱情、哲学、 历史反思的角度去解读,结果往往顾此失彼。

在我看来,这确实是一首表现爱情的诗,却又不单单是写爱情的,更蕴含了诗人强烈的精神寄托和追求。

下面就具 体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解读此诗: 一、单纯而复杂的特殊感情: 从诗行建构来看,顾城这首《远和近》,仅两节 6 行 24个字,如此短小的 篇幅中,“你”字却独占一行,这不得不引起人的注意,从而起到了突出强调的 作用。

“我觉得”也独占一行,在形式上与第一行“你”呈现一种呼应,同时暗 示了“我”的一切内心活动和感觉都是以“你”为中心的, “我”从你的动作和 飘忽的眼神中读出了“你”的内心。

上节主要客观描述“你”的举动, 展示的是“你”的世界, 是自由自在的世 界;下节主要描述“我”对“你”的举动的内心感受,是完全自主的、“我”的 世界,也可以说是“我”对“你”的世界的一种主观介入。

顾城的生命幻想曲诗歌鉴赏

顾城的生命幻想曲诗歌鉴赏

顾城的生命幻想曲诗歌鉴赏1. 诗歌背景与风格顾城,这位被誉为“现代诗歌的诗神”的人物,真的是个让人又爱又恨的家伙。

他的诗歌像是深夜里的灯塔,照亮了那些被黑暗包围的角落。

顾城的《生命幻想曲》尤其引人注目,它就像是他心灵的一次大爆炸,闪耀着异样的光芒,让人既惊讶又迷惑。

大家可能会觉得这首诗有点像极了那种突如其来的霓虹灯,不经意间就闪现在你面前,把你整个人都给惊艳住了。

顾城用他的独特风格,把复杂的情感和思想表现得淋漓尽致,让人读了之后感觉就像是喝了一杯强烈的咖啡,刺激又令人上瘾。

2. 诗歌主题与情感顾城的《生命幻想曲》这首诗,探讨的其实是生命的本质和存在的意义。

说白了,就是关于“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这种大命题。

他用一种很梦幻、很虚无的方式,展现了对生命的独特理解。

你可以看到他在诗里不停地玩弄各种象征和隐喻,就像是在炫耀自己的魔法,时不时还给你来个出其不意的转折,让人眼前一亮。

顾城的文字就像是一场绚丽的烟花秀,美得让人心醉,却又让人看不清楚真实的自己。

他对生命的感悟深邃而复杂,仿佛在告诉我们:生命本身就是一场幻想,而我们每个人都是这场幻想中的演员。

3. 诗歌语言与表现手法顾城的语言,简直可以用“天马行空”来形容。

他的诗歌不像传统的诗那样一板一眼,而是自由得像风一样。

你看他的诗,字里行间充满了奇异的想象力和令人瞠目结舌的描绘。

有时候你会觉得自己像是被拖进了一场奇幻的梦境,所有的规则都不再适用。

在《生命幻想曲》中,他用了一种很梦呓般的语言,像是在耳边低声细语,充满了隐秘的暗示和情感的波动。

比如他常常用“月亮”、“星星”这些意象,来表达他对宇宙、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这些元素加起来,就像是把一幅普通的画卷,给装饰成了一幅绚烂的艺术品。

4. 诗歌中的情感表现这首诗歌的情感,真的是层层叠叠,犹如山间的云雾,时而浓重,时而轻盈。

顾城通过细腻的描绘,让人感受到一种既梦幻又真实的情感体验。

他好像在用诗歌告诉我们,人活在这个世界上,时常会觉得自己像是一只漂流的孤舟,在无边的海洋里徘徊。

顾城诗歌雨后赏析

顾城诗歌雨后赏析

顾城诗歌雨后赏析《雨后》是顾城创作的一首诗歌,赏析如下:从诗歌的主题和情感来看,《雨后》表现了雨后世界的静谧和美丽,以及作者对这个世界的深深眷恋。

这种情感与表达方式在顾城的许多作品中都有体现。

他的诗歌常常以自然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出他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生活的独特理解。

在《雨后》这首诗中,顾城通过对雨后自然景色的描绘,展现出一种宁静、清新、明亮的氛围。

他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雨后平原的辽阔,沉寂的大地似乎在倾听虫鸣,而千百种虫翅不再振响,马齿苋肿痛的土地上,水虱追逐着颤动的波,花瓣、润红、淡蓝,苦苦地恋着断枝。

这些画面既富有生机又带有一种淡淡的忧伤,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尊重。

从诗歌的意象和象征来看,《雨后》中的自然景象不仅仅是描述现实中的景色,还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

比如,“雨后”这个主题象征着生命的洗礼和新的开始,而“平原”、“虫翅”、“马齿苋”、“水虱”、“花瓣”等自然元素,既是作者对大自然的描绘,也代表着生命的各个阶段和不同的境遇。

从诗歌的形式和语言来看,《雨后》采用现代诗歌的形式,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

顾城的诗歌语言简洁而富有力度,他运用自然的词汇和日常的语言,将复杂的情感和深邃的思考融入到简单的文字中。

这种朴素而深刻的语言风格,使得他的诗歌既有现代性又具有广泛的共鸣。

从诗歌的背景和作者来看,《雨后》是顾城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现代诗歌的重要作品之一。

顾城是中国当代诗人,出生于北京,是朦胧诗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诗歌作品充满了对生命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敬畏。

他的诗歌不仅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独特理解,也反映了他对时代和社会变迁的敏锐观察。

《雨后》是顾城的一首重要诗歌,它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思考描绘了雨后的自然景色和生命的境遇。

这首诗充满了对生命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也表达了作者对时代和社会变迁的深刻反思。

它不仅是中国现代诗歌的代表作之一,也是顾城作为一位伟大诗人的代表作之一。

顾城诗歌《远与近》原文及赏析

顾城诗歌《远与近》原文及赏析

顾城诗歌《远与近》原文及赏析《远和近》是朦胧诗里非常著名的诗篇,被人们广泛的流传着,是现代著名的诗人顾城的代表作。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顾城诗歌《远与近》赏析,欢迎大家阅读!远和近顾城你,一会看我,一会看云。

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

一九八O年六月赏析一眼睛给我们以看的功能,而看什么与怎样看却因人而异,各不相同。

诗中的你,“一会看我/一会看云”,看云和看人实际上是在云与人之间进行选择,择其美者而爱之。

诗中的你,令“我觉得”:看人时很远,看云时很近,冰清玉洁与云为伴,与大自然相亲和。

诗中的你——这一高洁而又飘逸的抒情形象,既具有优美的人格力量,也寄托着诗人的美学理想和美学追求。

被称为“童话诗人”的顾城,以一种柔弱的孩子气深爱着大自然中那一切难以言说,超然、神秘而又永恒、无穷的美。

看人时很远,看云时很近,这正是诗人这种美学趣味的表证。

这虽是一首现代诗,但其中的精神内涵,却承继着我国传统的诗心与文心:天人合一,与自然融为一体,在大自然的无限中逍遥有限的人生,寄情于山水天地之间,遨游于长空飞云之时,从而获得精神的长驻与永恒。

人们的眼睛可以熟视无睹,视而不见;也可以极目无穷,见人所未见。

“看不见林中的庙宇,看得见溪边的和尚;看不见路边的酒店,看得见林梢的酒旌;看不见赶路的行人,看得见待渡的小船”(见王朝闻《欣赏、“再创造”》)。

乐山乐水,见智见仁,有所视才有所不视,有所弃才有所取。

诗人的所取、所求、所亲、所近,无不凝结着诗人的卓识,诗人的灵视。

这首诗正是用远和近警示着这样一个道理:追求美的人,即使美在天边,也并不觉其遥远;对美无所用心之人,即使生活在美的故乡,照样会迷失求美的本性*。

关键在于我们是否在寻觅,是否在祈求。

赏析二《远和近》,是一首非常抽象的诗,它的美就隐含在抽象的线条之中。

“你”,“一会看我”,“一会看云”;“我”却一直看着“你”。

“你”和“我”是什么关系,丝毫没有交代,只写了“我”对“你”的主观心理感受。

顾城诗歌赏析

顾城诗歌赏析

顾城诗歌赏析顾城是中国现代诗歌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诗歌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内涵而广受读者喜爱。

他的诗歌不仅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而且充满了童真和梦幻般的色彩,以及对生命的独特思考。

顾城的诗歌中最为引人注目的特点是其独特的象征主义和意象派风格。

他善于运用自然界的景象和物象来象征和暗示人类内心的情感和思想。

例如,在《远和近》这首诗中,顾城用“云”和“鸟”的形象来象征自由和束缚,表达了对于自由和生命的渴望与追求。

同时,他的诗歌中也充满了奇幻的想象和独特的意象,比如“在月亮上我砍下一棵树/它倾斜着生长/在荒野上”。

顾城的诗歌语言简洁而富有力度,他以平淡质朴的文字表达了深沉的情感。

他的诗歌既不矫揉造作,也不媚俗取宠,而是用最真挚的语言表达内心的感受。

这种朴素而深沉的语言风格让读者感受到一种心灵的震撼和情感的共鸣。

除了对自然和生命的关注,顾城的诗歌还深刻地反映了人类内心的复杂情感。

在《一代人》这首诗中,他用“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的诗句,表达了人类在困境中坚持不懈、寻找光明的精神追求。

而在《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这首诗中,他通过描述自己是一个任性的孩子,表达了对自由和个性的追求,以及对现实束缚的反抗。

顾城的诗歌还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他在诗歌中对于社会现象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批判,如《长城》一诗中对于历史和文化的反思,以及《捞月亮的人》一诗中对于人性自私、短视的揭示。

同时,他在诗歌中也不断呼吁人们关注社会问题,如《一代人》中的“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以及《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中的“我是个任性的孩子/我想涂去一切不幸/我想在大地上/画满窗子/让所有习惯黑暗的眼睛/都习惯光明”。

这些诗句激励着人们在面对困境时要勇敢寻找光明,呼吁人们关注社会问题并为之努力。

总之,顾城的诗歌以其独特的风格、深刻的内涵和真挚的情感给读者带来了极大的艺术享受。

他的诗歌不仅表达了他对生命和自然的独特感悟,也反映了人类内心的复杂情感和对社会的深刻反思。

顾城的诗全赏析

顾城的诗全赏析

顾城的诗全赏析顾城的诗充满了独特的生命体验和感性,他的诗歌风格独特,以下是一些顾城的诗歌全赏析:1. 《远和近》: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人与自然、人与人关系的思考和感受。

诗中通过描绘自然和人的距离,呈现出诗人对生命之间亲密疏离的感悟。

诗中的“你”和“我”象征着不同的人,而“云”和“山”则象征着自然。

诗人通过描绘云和山的距离,表现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和关系。

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自然和人的亲近和敬畏之情。

2. 《一代人》:这首诗是顾城对时代和历史的反思和审视。

诗中表达了诗人对时代的认识和对历史的思考。

诗中的“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表达了诗人对黑暗和光明的追求和理解。

诗中的“一代人”则象征着当代年轻人,他们对未来充满期待和希望。

3. 《简历》:这首诗是顾城的自我剖析,也是他对社会和人生的反思。

诗中描绘了诗人的个人经历和生活环境,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生命和存在的思考。

诗中的“简历”不仅是指诗人的个人经历,也象征着人生的经历和历程。

4. 《感觉》: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生命和存在的感受和体验。

诗中的“天是灰色的/路是灰色的/楼是灰色的”,表达了诗人对灰色的感受和体验,也暗示了对生命的思考。

诗中的“感觉”不仅是指视觉上的感受,也包含了诗人对生命的各种感受和体验。

5. 《我会疲倦》:这首诗表现了诗人的自我反思和对生命的理解。

诗中的“我会疲倦”,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有限性和疲惫感的思考。

同时,诗人也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呈现出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和对生命的理解。

以上是一些顾城的诗歌全赏析。

顾城的诗歌充满了对生命、自然、社会、历史的思考和感悟,其独特的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内涵,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也给人带来了深刻的启示和思考。

顾城诗集赏析

顾城诗集赏析

顾城诗集赏析一、引言顾城(1956年-1993年),原名管庆祥,是中国当代著名诗人。

他的诗生动而激情,充满现代感,以独特的形式和风格著称。

本文将对顾城的诗集进行赏析,以期深入探讨他的诗歌创作。

二、顾城诗集的背景2.1 顾城的生平•1956年,顾城出生于中国江苏省扬州市。

•1973年,顾城为了参军而放弃高考的机会。

•1981年,顾城开始发表自己的诗作。

•1993年,顾城因癌症去世,享年37岁。

2.2 顾城的诗集顾城的代表作品有《八月未央》、《爱的灯塔》、《继续》等诗集。

这些诗集展现了他独特的思想和情感表达方式,被誉为现代诗歌的经典之作。

三、顾城诗集的主题顾城的诗集主题多样,它们涉及爱情、生活、社会、自然等方面。

下面分别对其中几个主题进行赏析。

3.1 爱情主题顾城的爱情诗歌以深沉、热烈的情感著称。

他通过独特的形象描绘和抒发对爱情的渴望和追求。

例如《八月未央》中的《漫步夏季》,通过对夏天的描绘,表达了对爱情的热切期望。

3.2 生活主题顾城的诗集中也探讨了生活的方方面面。

他以细腻的观察力和敏锐的感受力,描绘了生活中的细节和瞬间。

例如《爱的灯塔》中的《四月之诗》,通过对四月的描绘,展现了生活的美好与希望。

3.3 社会主题顾城的诗歌也不乏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他以犀利的笔触,揭示了社会中的不公与矛盾。

例如《继续》中的《城管之伤》,通过对城管的描写,呼吁社会关注和改变。

3.4 自然主题顾城热爱自然,他的诗歌中常常出现自然景观和自然元素。

他通过对自然的描绘,传递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和赞美之情。

例如《红豆》中的《写景之六》,以红豆为形象,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和赞颂。

四、顾城诗集的艺术特点4.1 独特的形式风格顾城的诗歌形式多样,他擅长运用自由诗、韵文诗等不同形式,创造了独特的诗歌语言。

他以自由奔放的文字和抒情的语调,吸引了众多读者的注意。

4.2 激情四溢的表达顾城的诗歌充满激情和力量。

他用铿锵有力的文字和表达方式,直抒胸臆,表达自己对生活、爱情和社会的思考和情感。

顾城诗歌的艺术特点

顾城诗歌的艺术特点

顾城诗歌的艺术特点
1. 顾城的诗歌语言简洁呀,就像“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这么简单的几个字,却能一下击中你的心,让你久久回味,是不是很神奇?
2. 他的意象独特呢,《远和近》中“你,一会看我,一会看云。

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把人与人之间的那种微妙距离感表现得淋漓尽致,这得多有想象力才能想出来啊!
3. 顾城的诗歌充满了童真啊,例如“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我想涂去一切不幸”,这种孩子般的纯真心境,让人读起来觉得特别可爱又可贵,难道不是吗?
4. 他的诗歌常常带有一种梦幻感哦,像“我会像青草一样呼吸”,哇,这是多么奇妙的表达呀,仿佛把我们带入了一个奇幻的世界,你难道不想去体验一下?
5. 顾城诗歌的韵律也很美呢,听“门前,有一颗大树,那是我的凉棚”,读起来朗朗上口,这节奏感就像是跳动的音符,是不是很有魅力?
6. 他还擅长用比喻呀,在“树胶般,缓缓流下的泪”中,把泪比喻成树胶,多么新奇的想法,这让诗歌一下子活了起来,你能不佩服吗?
7. 顾城诗歌里那种细腻的情感太打动人啦,“你默默地转向一边,面向夜晚。

夜的深处,是密密的灯盏”,这细腻的情感就像是轻柔的羽毛,轻轻拂过你的心,怎能不让人沉醉?
8. 他的诗歌有时候很空灵哦,例如“我的心,是一座城,一座最小的城”,是不是有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好像带你逃离了尘世的喧嚣?
9. 顾城的诗歌真的具有一种独特的魅力呀,它可以很简洁、很童真、很梦幻、很有韵律,还能有细腻情感和空灵之感,能让我们感受到文字的神奇力量,他的诗歌简直就是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啊!。

顾城诗歌《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全文赏析

顾城诗歌《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全文赏析

顾城诗歌《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全文赏析2篇顾城是中国现代诗歌的代表性人物之一,他的诗歌作品以独特的语言风格和深邃的内涵而深受读者喜爱。

其中,他的一首名为《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的诗歌,以其直白的表达和深刻的情感,成为了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本文将分为两篇,分别对这首诗进行全文赏析。

篇一:《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诗歌全文赏析《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是顾城的一首感叹诗,通过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表达,以及对生活和爱情的思考,展示了诗人对自由和独立追求的态度。

首先,诗中一开始就将“我”定义为一个任性的孩子,这种表态使得诗人将自己比喻为一种纯真、天真无邪的存在。

而孩子的任性往往意味着他们对于自己内心的渴望和向往的表达,他们不愿受到束缚和约束。

这里,诗人通过自称孩子,传达了一种对于自身自由、独立精神的追求。

接着,诗中描述了孩子看到的“女人和男人们都梦见美丽”,以及他们“在他们的呓语中”飘飘欲仙的姿态。

这里,“女人和男人们”以及“他们的呓语”,可以理解为人们对于爱情和美丽的向往。

而这种追求也被孩子看在眼里,引发了他的孤独和忧伤。

这里,诗人运用孩子的视角表达了对于人们对于美好的神往和自身与之隔离的无奈。

然而,诗中的“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我不是愤青”,却让人感到一种对于现实的接受和和解。

诗人没有沉溺于对于爱情和美好世界的憧憬,而是选择了面对现实的姿态。

与此同时,“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又体现了诗人自身对于自由和独立的追求,他拒绝被社会和现实所束缚,保持了自己内在的独特。

最后一句,“我只是在等待一个冷眼旁观的人”,则突出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和期望。

诗人渴望能够有一个能够真正理解他的人,一个冷眼旁观的人能够看透他的内心世界,并与他产生共鸣。

这里,诗人表达了对于灵魂的追求和渴望。

整首诗通过对于自由、独立和孤独的表达,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情感世界和追求。

他通过孩子的视角,唤起人们对于美好世界的向往,同时又体现出他对于自由的追求和对于真实灵魂的渴望。

浅析顾城诗歌的特点

浅析顾城诗歌的特点

浅析顾城诗歌的特点浅析顾城诗歌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顾城,中国当代著名诗人,他的诗歌曾深刻地影响了一代又一代读者,他的作品充满着节奏感、细腻的语言、富有张力的句式以及深刻的思想内容。

下面,我们将从几个方面浅析顾城的诗歌特点。

一、独特的语言顾城的诗歌充满了浓郁的语言特色,他使用了大量的精致的比喻、隐喻、典故等,让读者不断发现其中的新意。

在《时间,你可曾听见》一诗中,他用“时间,你是穿行在天上的风”来描述时间的轻盈穿梭;在《夜》中,他用“夜是一只黑色的鸟,它的翅膀覆盖了整片天空”来描述夜的宁静而又神秘。

二、丰富的情绪顾城的诗歌中透露出丰富而复杂的情绪,他用一种内心深处的敏感来表达对生活的眷恋,也用坚定的信念去面对生活的挑战。

在《沉思》中,他用“我不要去期望明天,但也不要忘记昨天”来表达自己对未来的忧虑;在《初春》中,他用“初春,你好!你带着活力,带着梦想”来表达对新生命的向往。

三、优美的节奏顾城的诗歌带有流畅而优美的节奏感,他用五言、七言、九言等不同格律来表达不同的思想内容。

在《别离》中,他使用五言律诗来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在《沉思》中,他使用七言律诗来表达对人生道理的思考之情。

四、寓意深刻顾城诗歌中隐含了丰富而深刻的寓意,他以独特的眼光去审视生活,以敏锐的心去感受人生。

在《思念》中,他用“思念是一只鸽子,它在夜里唱歌”来表达对亲人遥远之情;在《关于时间》中,他用“时间是一只无声的钟,它在过去和未来之间游走”来表达对时间的无奈而又无力。

总之,顾城诗歌所体现出来的特点有很多:独特的语言、丰富的情绪、优美的节奏以及寓意深刻。

他用精妙而诗意化的文字和一种内心深处敏感而真切的感受去表达对生活的思考与感受,这也是顾城诗歌留存下来并不断发扬光大的原因所在。

顾城《一代人》原文赏析

顾城《一代人》原文赏析

顾城《一代人》原文赏析诗歌简介《一代人》是中国现代著名诗人顾城所作的一首著名诗歌。

这首诗歌以对社会变革和历史沉淀的思考为主题,包含了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一代人》里流露出对自我意识、时间、未来、记忆和历史意义的思考。

这首诗歌是中国现代诗歌史上的经典之作,是顾城的代表作之一。

诗歌原文浮雕在世界的城市里,巨蚁般的人潮,晌午的白领从高楼涌出,午餐之后,男男女女重新进入大厦,不问苍天如何换休,也不舍夜太黑,共同劳作,共同愉快,这一代人,他们谁认得出自己的影子?他们为自己背负的是什么?如果有人像小小的圆木一样被丢弃,如果有人不能化为光芒和红热的火苗,谁听得到,谁能看得到,这一代人,他们的痛苦,他们脸上的皺纹,是什么意义?我走过一个个旧时的角落,我看到了摇篮和墓地,我看到了振翅飞翔的梦,幻影,你们燃烧过,你们曾经有过生命,你们竞相谋求幸福,你们辗转忘返,蒹葭苍苍,水波茫茫,一代人,这是你们的轨迹,你们的声音,这是你们的声音。

诗歌赏析《一代人》以城市为背景,描绘了现代人的快速生活节奏和忙碌的生活方式。

诗歌的第一句“浮雕在世界的城市里”便展现了城市的快节奏和拥挤的人潮。

之后的描写“巨蚁般的人潮”表现出人们像蚂蚁一样固定行动,缺乏个性和独立思考。

作者通过诗歌表达了对于现代生活方式的思考和质疑。

“午餐之后,男男女女重新进入大厦,不问苍天如何换休,也不舍夜太黑”的句子,抛出了生活的琐碎和忙碌,表达了对于生活的压迫感和无奈。

在第三段中,“如果有人像小小的圆木一样被丢弃,如果有人不能化为光芒和红热的火苗,谁听得到,谁能看得到”则表达了诗人对于个体的关注和关怀。

而接下来的“这一代人,他们的痛苦,他们脸上的皺纹,是什么意义?”则表现了诗人对于人生的思考和对于生命的重视。

最后一段引用了“我看到了振翅飞翔的梦,幻影,你们燃烧过,你们曾经有过生命,你们竞相谋求幸福,你们辗转忘返”的词句,表现出了对于历史和记忆的思考。

在这首诗歌中,诗人以散文的形式,描绘了现代生活形态下的人际关系、个体压力和人的情感,情感真切,用语极为准确,赋予了这首诗歌强烈的社会关怀色彩,也使得该诗歌成为了中国现代诗歌中的经典之作。

顾城诗歌《门前》赏析

顾城诗歌《门前》赏析

顾城诗歌《门前》赏析诗的开头,“我多么希望,有一个门口,早晨,阳光照在草上。

”这简单的几句,就像一幅清新的画在眼前展开。

早晨的阳光洒在草上,那是一种充满希望和生机的景象,他说“多么希望”,一下子就把读者带入到他所向往的那种宁静美好的情境里。

就好像我们自己也在寻找这样一个地方,一个能让心灵在早晨的阳光中得到慰藉的门口。

“我们站着,扶着自己的门扇,门很低,但太阳是明亮的。

”这里“门很低”,却有着明亮的太阳,有一种虽然生活可能简单甚至有些简陋,但依然充满希望和美好的感觉。

两个人站在门口,扶着门扇,这个画面特别的宁静,有一种岁月静好的味道。

这就像我们平常生活中的小确幸,不需要多么华丽的场景,一扇门、两个人、明亮的阳光,就足够美好。

“草在结它的种子,风在摇它的叶子。

我们站着,不说话,就十分美好。

”这几句堪称经典啊!草在自然地结种子,风在自然地摇叶子,一切都是那么自然而然。

而“我们站着,不说话,就十分美好”,这种美好是一种默契,是一种心灵相通的宁静。

不需要言语的交流,就像有时候和好朋友或者爱人在一起,静静地待着,享受着周围的一切,那种感觉比说很多话都要美妙。

这也体现出顾城对那种纯粹、自然、宁静关系的向往。

“有门,不用开开,是我们的,就十分美好。

”这个门就像是一种归属,不用打开,只要知道是属于自己的,就有一种安心的美好。

就好比我们心里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小角落,不管有没有人看到,只要知道它在那里,就觉得很踏实。

“早晨,黑夜还要流浪,我们把六弦琴交给他,我们不走了。

”早晨的时候,黑夜还没有完全褪去,但诗人说要把六弦琴交给黑夜,自己选择停留在这美好的早晨。

六弦琴可能象征着一种与黑夜相伴的东西,也许是烦恼、是漂泊,而现在诗人决定留在这充满希望和美好的早晨,这是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坚定选择。

整首诗通过对一个门口的描绘,用简单的意象,像阳光、草、门、风等,构建出一个充满宁静、美好、和谐的世界,表达出对简单纯粹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人与人之间那种无需言语的默契关系的追求。

顾城的诗的赏析

顾城的诗的赏析

顾城的诗的赏析顾城的诗的赏析顾城是我国新时期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被称为以一颗童心看世界的“童话诗人”。

下面是店铺推荐给大家的顾城的诗的赏析,希望大家有所收获。

顾城的诗的赏析一如果以为童话诗人仅在假定性*世界虚构他的幻象天国,用纯净的本真童心和异想型人格编制“梦游症”,那就大错特错了。

在童话与现实的边缘,在异想与梦幻的氛围里,他的诗亦时有渗透着对社会存在的介入,以及对生命的体味,尽管不是重笔浓墨,倒象是透明淡远的水彩。

这首诗短短 13个句子,形而上地触及了现实生存挣扎与死亡命定的严峻谜面。

首句“在这宽大明亮的世界上”是概括性*背景,有着映衬作用与反讽效果,联系整首诗可以联想为在这貌似明亮宽敞的社会舞台上,芸芸众生正在演出各自的剧目:正剧、闹剧、悲剧、喜剧…… 而对熙熙攘攘的众生相,诗人仿佛是以“场记”的身份出现,坐在角落,冷静审视各种剧情发生发展,然后做出法官似的判定:“人们走来走去/他们围绕着自己/像一匹匹马/围绕着木桩”。

人们为了生存需要所进行的各种拼搏角逐,(“走来走去”)或巧取,或豪夺,其目的虽然是一种生存本能(“围绕自己”),但不无可悲的是,却被另一种社会性*异己力量(“木桩”)所主宰、所支配、所控制,以致近乎盲目围绕着它一团一团一转,还洋洋得意以为生存得“宽敞明亮”呢!这一剖析显示童话诗人并非天真,从“围绕自己”到“围绕木桩”的双重圆心运动中可以悟出,被“木桩”所异化的人无法自一由地施展自己的本质,人时时陷入外部世界异己力量规定的重围中。

当然,这只是第一层的社会性*含义。

另一层的本体含义是:人围绕着自己一团一团一转,人陷入自身的木桩“圈套”,这种作茧自缚是现代人生最大的悲剧——人既是他人的地狱又是自身的囚徒。

在这里,诗人用了一个众所周知的现象(马与木桩关系)贴切地道出人的悖论。

为了不至于过于分散,第二节首句再现一次“背景”以便收拢,接着道出“偶尔”也有极少数英勇的“蒲公英”,能够做超脱性*飞行。

顾城我们去寻找一盏灯 诗歌鉴赏

顾城我们去寻找一盏灯 诗歌鉴赏

《我们去寻找一盏灯》是现代著名诗人顾城的一首诗作。

这首诗歌以寻找一盏灯为线索,通过描述不同的场景和情感,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和生活的向往。

首先,从诗歌的第一节可以看到,顾城描绘了一个温暖而美丽的家庭环境,其中有一盏灯照耀着这个家庭。

这盏灯可以理解为家的象征,代表了温暖、安宁和爱。

诗人想象在这个环境中度过每一个夜晚,享受平静而幸福的生活,表达了他对家庭的向往和珍视。

在第二节中,诗人描述了一个荒草蔓延的荒凉景象。

这里的灯可以理解为旅行的灯塔,它照亮了旅人的路,让列车得以安静地驶过。

诗人通过这个画面表达了对未知的好奇和对自由的渴望。

这盏灯象征着对冒险和刺激的追求,以及对新生活的期待。

第三节中,诗人将画面转向了大海旁边。

这里的灯是灿烂的朝阳,它象征着童年的快乐和纯真。

朝阳初升,带来新的希望和美好的一天。

诗人想象在这个充满奇迹的环境中回忆每一个童年,保持一颗年轻而热情的心。

这表达了他对童年的怀念和对美好时光的珍视。

在最后一节中,顾城并没有具体描述要寻找的灯是什么样子,只是重复了“我们去寻找一盏灯”的句子。

这一句话在诗歌中反复咏唱,增强了诗歌的韵律美,也表现了诗人对理想和生活的坚定追求。

这盏灯象征着对未来的梦想和希望,诗人鼓励我们要有勇气去寻找它,去追求自己的理想和幸福。

顾城的这首诗歌充满了意象和隐喻,通过描绘不同的场景和情感,表达了他对理想和生活的向往。

这盏灯是家的象征,也是对未知的好奇和对自由的渴望的象征。

同时,它也是童年的快乐和纯真的象征,以及未来的梦想和希望的象征。

这首诗歌鼓励我们要有勇气去寻找这盏灯,去追求自己的理想和幸福。

顾城《春分》赏析

顾城《春分》赏析

顾城《春分》赏析
《春分》是顾城的一首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 主题:《春分》以春分为背景,描绘了春天的美好景象。

诗人通过对春分时节的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对春天的喜爱和对生活的热情。

2. 语言:顾城的语言简洁明快,富有诗意。

他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象征,使得诗歌的意象生动而富有感染力。

例如,“大地一片绿色,/像是被绿色的火焰烧过。

”这样的描绘,既形象地展现了春天的生机勃勃,又赋予了春天一种热烈的情感色彩。

3. 结构:《春分》的结构紧凑,主题鲜明。

诗人通过对比春分前后的景象,突出了春天的到来。

同时,诗人还通过对春天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

4. 情感:顾城在《春分》中表达了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

他以春天为载体,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

这种情感深深地感染了读者,使读者也能感受到春天的美好和生活的热情。

总的来说,《春分》是一首描绘春天美好景象的诗,诗人通过对春分时节的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对春天的喜爱和对生活的热情。

这首诗的语言简洁明快,富有诗意,结构紧凑,主题鲜明,情感深沉,给人以深刻的艺术享受。

顾城的诗全赏析

顾城的诗全赏析

顾城的诗全赏析顾城是中国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歌充满了独特的思想和感情。

以下是顾城的诗歌赏析:1.《一代人》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这首诗以其简洁、明快的语言和深刻的思想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顾城在这首诗中通过描述一个经历过黑暗的人,试图在黑暗中寻找光明,表达了他对光明的渴望和对过去的怀念。

这首诗的意境清新、简洁,语言却富有深度和内涵。

2.《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我想涂去一切不幸,我想在大地上,画满窗子,让所有习惯黑暗的眼睛都习惯光明。

这首诗体现了顾城独特的思想和感情。

他试图通过这首诗表达自己的孤独和渴望,以及对世界的爱。

诗中的语言简洁明了,充满了童真和深刻的思想。

3.《雨夜》窗外的雨夜,静静地淋湿了我的心。

我思念着你,就像雨夜思念着天空。

这首诗通过描述一个雨夜,表达了顾城对远方的思念和对过去的怀念。

诗中的语言简洁、明了,却充满了深刻的思想和感情。

4.《我是一个流浪者》我是一个流浪者,我走过了无数的路,我看过了许多的美景,但我还是觉得,世界上最好的风景,是在我的心里。

这首诗体现了顾城独特的思想和感情。

他试图通过这首诗表达自己的孤独和渴望,以及对世界的爱。

诗中的语言简洁明了,却充满了深刻的思想和感情。

5.《小巷》小巷,又弯又长,我带着思念,走过小巷,我看到了夕阳,看到了你。

这首诗通过描述小巷和思念,表达了顾城对远方的思念和对过去的怀念。

诗中的语言简洁、明了,却充满了深刻的思想和感情。

总的来说,顾城的诗歌充满了独特的思想和感情,他试图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孤独和渴望,以及对世界的爱。

他的诗歌语言简洁明了,却充满了深刻的思想和感情。

顾城诗歌《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全文赏析

顾城诗歌《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全文赏析

顾城诗歌《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全文赏析顾城是中国现代著名的诗人,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内涵而广受赞誉。

他的诗歌《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是一首充满自我表达与情感宣泄的作品。

本文将从诗歌的主题、形式和语言等方面进行细致的赏析,探究诗歌背后的情感世界和艺术创作。

诗歌的主题是表达诗人与现实世界之间的矛盾与反叛,并展示了自己作为一个“任性的孩子”的态度。

诗歌通过孩子的视角,将反抗现实剥削与束缚的情绪表达了出来,并将这种反抗的精神和态度视为一种宝贵的资本。

诗歌的形式上采用了自由诗的形式,没有固定的节奏与韵律,更加贴近自然的流动感。

这种形式的选择使诗歌更加接近现实生活和个体情感体验,打破了传统诗歌语言的束缚,更加自由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

诗歌的语言表达简洁而凝练,以简单的词语和直接的意象呈现诗人的情感状态。

例如,“带着一颗叛逆的心”、“我是喧嚣的笑声”等,这些直接的词语和意象创造了一种鲜明的对比,将诗人内心的真实情感展现了出来。

同时,诗歌中还运用了排比句法和倒装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表现力。

诗歌的整体氛围是一种反抗与追求自由的情绪。

诗人通过描绘自己作为一个任性孩子的形象,表达了对现实束缚和压迫的不满与反抗。

他渴望追寻自己内心的自由与真实,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生活的意义。

诗歌中的意象丰富而独特,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创作风格。

例如,“世界是一颗日常的苹果”、“把墙颠倒过来不是一回事”等都是诗人自己创造出来的独特意象,表达了诗人对于现实的扭曲与改造的愿望。

这种独特的意象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传统的表达方式,使诗歌更具想象力和审美价值。

总的来说,顾城的诗歌《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通过自由的形式语言,直接而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和态度。

诗歌中的主题、形式和语言等方面的运用都体现出了诗人的个人特色和艺术追求。

这首诗歌不仅在情感表达上引发读者共鸣,同时也在艺术创作上具备了独立的价值。

《最初》 顾城诗歌

《最初》 顾城诗歌

《最初》是当代诗人顾城的一首诗歌。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最初纯真岁月的怀念和追忆,以及对生命中重要时刻的感慨和思考。

诗歌中描绘了“夜”、“雪”、“楼梯”、“电话”、“女孩”等场景和形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感性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世界。

在诗歌中,“我”被描述为一个漂泊的灵魂,附在“你”的窗前,看见诗安息在淡绿的枕巾上,看见了那升起微笑的浅草地上发缕像无声的瀑布。

呢喃的溪水给“我”最初的记忆,而“我们”在大理石上诞生,水底的卵石开始游动。

最后,“我”这个长满纯银的鳞和羽毛的鱼和鸟,在黄昏临近时把琴弦送给河岸,把蜜送给花的恋人,把命运交给风。

整首诗歌充满了诗意和哲理,通过形象的描绘和象征的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爱情和命运的思考和感悟。

同时,诗歌的语言优美、简洁而深刻,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顾城诗歌《雨行》赏析

顾城诗歌《雨行》赏析

顾城诗歌《雨行》赏析顾城诗歌《雨行》赏析顾城的诗并没有像许多人曾经攻击过的那样“朦胧”和“晦涩”,相反,它呈现出一种清新流畅的明快风格,所有的段落都以“我”为开端,展开了某种主体中心的句式,仿佛是一个孩子半梦半醒时分的自言自语。

这种语言气质与顾城的童话精神是紧密融合的。

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顾城诗歌《雨行》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顾城《雨行》原文】云,灰灰的,再也洗不干净。

我们打开布伞,索性涂黑了天空。

在缓缓飘动的夜里,有两对双星,似乎没有定轨,只是时远时近……【顾城《雨行》赏析一】色彩与人的心理有一定联系。

红色使人惊警、兴奋,蓝色使人安宁、沉静,黑色和灰色则使人感到压抑。

这首诗一开始写道:“云,灰灰的”,这只能是乌云,给人很强的压抑感,有诗云:“如磐夜气压重楼”,那夜气定也是灰黑色的。

接下去,诗人又写道:“再也洗不干净”,这就表达出诗人对这“灰灰的云”的厌恶情绪,它是那么肮脏,任凭雨再大,也冲洗不净它。

由此,我们可以体会到,“云”这个意象是带有可厌、可憎的感情色彩的。

但“云”到底是指什么?大概是指动乱年代的那种政治气氛吧,当时不是有句很时髦的口号叫“经风雨,见世面”吗?这首诗题为《雨行》,也许正是要表达在十年动乱的政治风雨中的一些感受。

接下去,诗人又写道:“我们打开布伞,索性涂黑了天空”。

这两句包含着一种绝望的愤激情绪,可以使我们联想到闻一多《死水》中的句子:“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涟。

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顾城在这里所要表现的是与闻一多相近似的一种情绪。

他们都对当时的现实感到厌恶、绝望,所以才有“爽性”、“索性”等语。

其实,诗人们的内心中是盼望着能有所变化的。

假如说第一小节主要是写当时的政治环境的话,那么第二小节则主要写个人的命运。

在“缓缓飘动的夜里”,“没有定轨”的双星,给人一种漂泊无依的印象,传达出一种不知何去何从的迷惘。

这也相当真实地反映出在浩劫中被损害、被侮辱的年轻人的心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顾城诗歌赏析
《远和近》
你,
一会看我,
一会看云。

我觉得,
你看我时很远,
你看云时很近。

这首诗很像摄影中的推拉镜头,利用“你”、“我”、“云”主观距离的变换,来显示人与人之间习惯的戒惧心理和人对自然原始的亲切感。

这组对比并不是毫无倾向的,它隐含着“我”对人性复归自然的愿望。

——顾城
【鉴赏】
《远和近》虽只有短短的六句,却容纳了对历史反思的丰富内涵。

“远”、“近”:是物理距离概念,这是客观存在,有科学的衡量标准。

但在情感作用下产生的心理距离却不同,“远”可以变“近”,“近”可以变“远”。

诗中用“你”、“我”、“云”心理距离的变换,曲折地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戒备以及诗人对和谐、融洽的理想人际关系的向往、追求。

诗中的“你”、“我”、“云”三个意象都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

“你”、“我”都生活在客观现实中、同属于社会的组成人员,“云”则象征着美丽淳朴的大自然。

“你看我时很远”,这是地近心远,“咫尺天涯”:“你看云时很近”,这是地远心近,“天涯若比邻”。

诗人这种“人远天涯近”的辩证感情方式已成为人审美理想的发展的方式,即“由客体的真实,趋向主体的真实,由被动的反映,趋向主观的创造。

”这首诗看似信手拈来,实则匠心独运,给人的印象是:自然而不自然,工巧而不矫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