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病毒性肝炎临床路径

合集下载

病毒性肝炎乙型急性黄疸型治疗临床路径

病毒性肝炎乙型急性黄疸型治疗临床路径

病毒性肝炎乙型急性黄疸型治疗临床路径(2011年版)(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病毒性肝炎乙型急性黄疸型(ICD-10:B16.901)(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传染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修订,《中华肝脏病杂志》2000年第8卷第6期324页),《实用内科学(第12版)》(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等临床诊疗指南1. 符合乙型肝炎诊断标准:有以下任何一项阳性(1)血清HBsAg阳性;(2)血清HBVDNA阳性或 HBV DNA聚合酶阳性; (3)血清抗-HBcIgM阳性;(4)肝内HBcAg和/或HBsAg阳性,或HBV DNA阳性。

且排除合并甲型、丙型、丁型、戊型肝炎。

2.符合急性肝炎诊断标准:包括有流行病学史,急性肝炎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病程在半年以内,既往无乙型、丙型、丁型肝炎或HBV携带史,或肝组织病理学检查符合急性肝炎。

3.符合黄疸型肝炎诊断标准:血清胆红素>17.1umol/L,或尿胆红素阳性,并排除其它原因引起的黄疸。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传染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修订,《中华肝脏病杂志》2000年第8卷第6期324页),《实用内科学(第12版)》(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等临床诊疗指南1.一般治疗(休息、营养、禁酒)。

2.药物治疗:保肝及支持、对症治疗,中医中药治疗等。

(四)标准住院日为25-3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B16.901病毒性肝炎乙型急性黄疸型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入院后必须完成的检查:(1)血常规+血型、尿常规、大便常规+潜血;(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氨、凝血功能、甲胎蛋白(AFP)、甲、乙、丙、丁、戊型肝炎血清学指标,HBV-DNA定量、HBVM定量;感染性疾病筛查(艾滋病、梅毒等)。

肝病科临床路径

肝病科临床路径

丙型肝炎临床路径(县级医院版)一、丙型肝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丙型肝炎(二)诊断依据。

1急性丙型肝炎的诊断①.流行病学史:有输血史、应用血液制品史或明确的HCV暴露史。

输血后急性丙型肝炎的潜伏期为2~16周(平均7周),散发性急性丙型肝炎的潜伏期尚待研究。

②.临床表现: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和右季肋部疼痛等,少数伴低热,轻度肝肿大,部分患者可出现脾肿大,少数患者可出现黄疸。

部分患者无明显症状,表现为隐匿性感染。

③.实验室检查:ALT多呈轻度和中度升高,抗-HCV和HCV RNA 阳性。

HCV RNA常在ALT恢复正常前转阴,但也有ALT恢复正常而HCV RNA持续阳性者。

有上述1+2+3或2+3者可诊断。

2慢性丙型肝炎的诊断①.诊断依据:HCV感染超过6个月,或发病日期不明、无肝炎史,但肝脏组织病理学检查符合慢性肝炎,或根据症状、体征、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结果综合分析,亦可诊断。

②.病变程度判定:病变程度判断可参考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联合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2000年,西安)中关于肝脏炎症和纤维化分级、分期的诊断标准。

HCV单独感染极少引起重型肝炎,HCV重叠HBV 、HIV等病毒感染、过量饮酒或应用肝毒性药物时,可发展为重型肝炎。

HCV感染所致重型肝炎的临床表现与其他嗜肝病毒所致重型肝炎基本相同,可表现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经过。

③.慢性丙型肝炎肝外表现:肝外临床表现或综合征可能是机体异常免疫反应所致,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眼口干燥综合征(sjogren syndrome)、扁平苔藓、肾小球肾炎、混合型冷球蛋白血症、B细胞淋巴瘤和迟发性皮肤卟啉症等。

④.肝硬化与HCC:慢性HCV感染的最严重结果是进行性肝纤维化所致的肝硬化和HCC。

⑤.混合感染:HCV与其他病毒的重叠、合并感染统称为混合感染。

我国HCV与HBV或HIV混合感染较为多见。

⑥.肝脏移植后HCV感染的复发:丙型肝炎常在肝移植后复发,且其病程的进展速度明显快于免疫功能正常的丙型肝炎患者。

肝病科临床路径

肝病科临床路径

丙型肝炎临床路径(县级医院版)一、丙型肝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丙型肝炎(二)诊断依据。

1 急性丙型肝炎的诊断①.流行病学史:有输血史、应用血液制品史或明确的HCV 暴露史。

输血后急性丙型肝炎的潜伏期为2〜16周(平均7周),散发性急性丙型肝炎的潜伏期尚待研究。

②.临床表现: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和右季肋部疼痛等,少数伴低热,轻度肝肿大,部分患者可出现脾肿大,少数患者可出现黄疸。

部分患者无明显症状,表现为隐匿性感染。

③.实验室检查:ALT多呈轻度和中度升高,抗-HCV和HCV RNA 阳性。

HCV RNA 常在ALT 恢复正常前转阴,但也有ALT 恢复正常而HCV RNA 持续阳性者。

有上述1+2+3 或2+3 者可诊断。

2 慢性丙型肝炎的诊断①.诊断依据:HCV感染超过6个月,或发病日期不明、无肝炎史,但肝脏组织病理学检查符合慢性肝炎,或根据症状、体征、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结果综合分析,亦可诊断。

②.病变程度判定:病变程度判断可参考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联合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2000 年,西安)中关于肝脏炎症和纤维化分级、分期的诊断标准。

HCV 单独感染极少引起重型肝炎,HCV 重叠HBV 、HIV 等病毒感染、过量饮酒或应用肝毒性药物时,可发展为重型肝炎。

HCV 感染所致重型肝炎的临床表现与其他嗜肝病毒所致重型肝炎基本相同,可表现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经过。

③.慢性丙型肝炎肝外表现:肝外临床表现或综合征可能是机体异常免疫反应所致,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眼口干燥综合征(sjogren syndrome )、扁平苔藓、肾小球肾炎、混合型冷球蛋白血症、B 细胞淋巴瘤和迟发性皮肤卟啉症等。

④.肝硬化与HCC :慢性HCV 感染的最严重结果是进行性肝纤维化所致的肝硬化和HCC。

⑤.混合感染:HCV 与其他病毒的重叠、合并感染统称为混合感染。

我国HCV 与HBV 或HIV 混合感染较为多见。

023.黄疸(戊型病毒性肝炎,重度)中医临床路径及中医诊疗方案

023.黄疸(戊型病毒性肝炎,重度)中医临床路径及中医诊疗方案

黄疸(戊型病毒性肝炎,重度)中医临床路径(2018年版)一、黄疸(戊型病毒性肝炎,重度)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黄疸,阳黄(TCD编码:BNG022)。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戊型病毒性肝炎。

急性黄疸型戊型病毒性肝炎(ICD-10:B17.202),血清总胆红素(TBIL)≥85.5μmol/L(5 mg/dl)、凝血酶原活动度≥50%者进入本路径。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黄疸(戊型病毒性肝炎)诊疗方案(2018年版)》。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8年发布的《戊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

2. 证候诊断热重于湿证湿重于热证湿热并重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黄疸(戊型病毒性肝炎)诊疗方案(2018年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急性黄疸型戊型病毒性肝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急性黄疸型戊型病毒性肝炎(ICD-10:B17.202)的患者。

2.病情严重程度属重度,未达到急性肝衰竭(ICD10:K72.002)或亚急性肝衰竭(ICD10:K72.051)诊断标准,即:血清总胆红素≥85.5umol/L(5mg/dl),凝血酶原活动度(PTA)≥50%,无定向力下降、行为异常等肝性脑病表现。

3.慢性肝病/肝硬化基础,无恶性肿瘤、风湿免疫病、器官移植等需要应用免疫抑制治疗/化疗等情况;4.患者同时存在其他系统性疾病,如在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的不同证候特点,重点观察本病的主要症状,包括身目发黄、小便黄赤、纳呆、腹胀、倦怠乏力、发热、口干、口苦、恶心呕吐、头身困重、胁肋胀痛等,以及舌像、脉象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及隐血。

健康教育临床路径在病毒性肝炎患者护理中的临床运用浅析

健康教育临床路径在病毒性肝炎患者护理中的临床运用浅析

健康教育临床路径在病毒性肝炎患者护理中的临床运用浅析摘要】目的:分析健康教育临床路径在病毒性肝炎患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纳入此研究中的96例研究对象均为我院于2014年5月-2015年10月期间收治的病毒性肝炎患者,所有患者均按照抽签法将其划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分别选择健康教育临床路径模式以及常规健康教育,比对两组患者应用后的护理效果。

结果: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患者分别经过不同护理模式,其护理满意度分别为100%和79.17%,同时观察组患者护理后其疾病了解程度、掌握程度、掌握能力以及遵医行为明显好于对照组,数据之间因P<0.05为差异,统计学意义产生。

结论:病毒性肝炎患者在临床中选择健康教育临床路径护理模式,有助于患者的恢复,同时能够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健康教育;临床路径;病毒性肝炎;应用效果【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6-147-02整体护理中较为重要的一项为健康教育,传统健康教育模式通常教育形式为口头,因为患者的文化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因此并未实现理想的效果[1]。

而临床路径则是一种综合性护理手段。

按照每日对患者的护理计划,对其进行健康教育时按照表格设定实行。

此研究对我院收治的96例病毒性肝炎患者分别选择不同的护理方法,现将护理效果作如下报道: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纳入此研究中的96例研究对象均为我院于2014年5月-2015年10月期间收治的病毒性肝炎患者,所有患者均按照抽签法将其划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各组患者的例数经计算后分别为48例。

对照组中男性以及女性患者的例数分别为26例和22例,年龄最大者为73岁,年龄最小者为20岁,平均年龄经计算后为(48.8±12.4)岁;观察组中男性以及女性患者的例数分别为27例和21例,年龄最大者为74岁,年龄最小者为22岁,平均年龄经计算后为(50.2±13.8)岁。

肝病科临床路径

肝病科临床路径

丙型肝炎临床路径(县级医院版)一、丙型肝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丙型肝炎(二)诊断依据。

1急性丙型肝炎的诊断①.流行病学史:有输血史、应用血液制品史或明确的HCV暴露史。

输血后急性丙型肝炎的潜伏期为2~16周(平均7周),散发性急性丙型肝炎的潜伏期尚待研究。

②.临床表现: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和右季肋部疼痛等,少数伴低热,轻度肝肿大,部分患者可出现脾肿大,少数患者可出现黄疸。

部分患者无明显症状,表现为隐匿性感染。

③.实验室检查:ALT多呈轻度和中度升高,抗-HCV和HCV RNA 阳性。

HCV RNA常在ALT恢复正常前转阴,但也有ALT恢复正常而HCV RNA持续阳性者。

有上述1+2+3或2+3者可诊断。

2慢性丙型肝炎的诊断①.诊断依据:HCV感染超过6个月,或发病日期不明、无肝炎史,但肝脏组织病理学检查符合慢性肝炎,或根据症状、体征、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结果综合分析,亦可诊断。

②.病变程度判定:病变程度判断可参考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联合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2000年,西安)中关于肝脏炎症和纤维化分级、分期的诊断标准。

HCV 单独感染极少引起重型肝炎,HCV重叠HBV 、HIV等病毒感染、过量饮酒或应用肝毒性药物时,可发展为重型肝炎。

HCV感染所致重型肝炎的临床表现与其他嗜肝病毒所致重型肝炎基本相同,可表现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经过。

③.慢性丙型肝炎肝外表现:肝外临床表现或综合征可能是机体异常免疫反应所致,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眼口干燥综合征(sjogren syndrome)、扁平苔藓、肾小球肾炎、混合型冷球蛋白血症、B细胞淋巴瘤和迟发性皮肤卟啉症等。

④.肝硬化与HCC:慢性HCV感染的最严重结果是进行性肝纤维化所致的肝硬化和HCC。

⑤.混合感染:HCV与其他病毒的重叠、合并感染统称为混合感染。

我国HCV与HBV或HIV混合感染较为多见。

戊型病毒性肝炎临床路径

戊型病毒性肝炎临床路径

戊型病毒性肝炎临床路径(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戊型病毒性肝炎(ICD-10:B17.201)(二)诊断依据。

根据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传染病学分册》(2006.12,人民卫生出版社)1.急性起病;2.流行病学:病前在戊型病毒性肝炎流行区,进食未煮熟的海产品等,或饮用污染的水;3.主要症状: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厌油、腹胀、肝区痛,尿色加深,黄疸,少数可伴发热;4.主要体征:可有皮肤巩膜黄染,肝大,质地软,边缘锐,伴触痛及叩痛;5.病原学:戊型肝炎病毒(HEV)相关检查阳性,其中血或粪便HEV-RNA(+)具有确诊意义,抗HEV-IgM和/或抗HEV-IgG阳性有参考价值;6.排除其他原因甲型病毒性肝炎、其他嗜肝病毒如巨细胞病毒、药物等导致的急性肝损伤;根据上述1-4,6条标准加上抗HEV-IgM(+)可以临床诊断;血或粪便HEV-RNA(+)阳性可以确定诊断。

(三)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B17.201,戊型病毒性肝炎;2.病情严重程度属轻-中度,未达到急性肝衰竭(ICD10:K72.002)或亚急性肝衰竭(ICD10:K72.051)诊断标准;3.无慢性肝病/肝硬化基础,无恶性肿瘤、风湿免疫病、器官移植等需要应用免疫抑制治疗/化疗等情况;4.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四)标准住院日。

标准住院日2-3周。

(五)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2)尿常规;3)粪便常规和潜血;4)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5)凝血功能;6)甲胎蛋白(AFP);7)腹部超声;8)血清抗HEV-IgM,抗HEV-IgG或/和血清或粪便HEV-RNA。

2.根据患者病情进行的检查项目1)血氨:伴明显胆红素升高、凝血酶原活动度下降或精神/意识状态改变者;2)补体:病情较重者;3)胃镜:大便潜血阳性者。

重型肝炎临床路径

重型肝炎临床路径

病毒性肝炎肝衰竭临床路径一、病毒性肝炎肝衰竭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病毒性肝炎肝衰竭(ICD-B15.907;B16.908; B17.205;852;B15.906;B16.909;B17.206;B17.211;B17.21 0;B18.102;203;909;903)(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传染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肝衰竭诊疗指南》(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重型肝病与人工肝学组),《关于慢加急性肝衰竭共识讨论》(2008年亚太肝病学会)国内外临床诊疗指南符合病毒性重型肝炎诊断标准:1.急性肝衰竭:急性肝炎起病,2周内出现Ⅱ度以上肝性脑病(按Ⅳ度分类法划分)并有以下表现者:⑴极度乏力,消化道症状明显。

⑵肝脏浊音界进行性缩小。

⑶出血倾向明显,凝血酶原活动度<40%并排除其它原因。

⑷黄疸进行性加深或黄疸很浅,甚至尚未出现,但有上述表现者均考虑本病。

2.亚急性肝衰竭:起病较急,15天至26周内出现以下表现者:⑴极度乏力,有明显消化道症状。

⑵黄疸迅速加深,血清总胆红素大于正常值上限10 倍或每日上升≥17. 1μmol/ L 。

⑶凝血酶原时间明显延长,凝血酶原活动度≤40 % 并排除其他原因者。

3.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在慢性肝病基础上,短期内发生急性肝功能失代偿的主要临床表现(血清总胆红素≥85.5 mol/ L;和凝血酶原活动度<40 %并发腹水和(或)肝性脑病)。

4.慢性肝衰竭:在肝硬化基础上:肝功能进行性减退和失代偿。

⑴有腹水或其他门静脉高压表现。

⑵可有肝性脑病。

⑶血清总胆红素升高,白蛋白明显降低。

⑷有凝血功能障碍,PTA ≤40 % 。

根据临床表现的严重程度,亚急性肝衰竭和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可分为早期、中期和晚期。

1. 早期:⑴极度乏力,并有明显厌食、呕吐和腹胀等严重消化道症状。

⑵黄疸进行性加深(血清总胆红素≥171μmol/ L 或每日上升≥17. 1 μmol/ L)。

急性乙型肝炎临床路径

急性乙型肝炎临床路径

急性乙型肝炎临床路径(2016年版)一、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ICD-10:B16.901急性黄疸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或ICD-10:B16.905急性无黄疸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或ICD-10:B16.904乙型病毒性肝炎。

(二)诊断依据。

根据十二五国家规划教材《传染病学》(2013年,第8版,李兰娟、任红主编)。

1.既往无慢性乙型肝炎病史,近6个月内可能有输血、不洁注射史、与HBV感染者密切接触史或家庭成员特别是母亲HBsAg阳性等危险因素暴露史。

2.急性起病,出现无其他原因可解释的乏力、恶心、厌油腻等胃肠道症状(也可无自觉症状),尿色正常或为浓茶色。

3.血清ALT显著升高,T-BiL>17.1μmol/l或正常,血清HBsAg阳性和(或)HBV DNA阳性和(或)抗HBc IgM 阳性可诊断。

如急性期HBsAg阳性,恢复期HBsAg转阴、抗HBs转阳也可诊断。

4.对高度疑似病例,也可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组织中的.HBcAg和(或)HBsAg,或用原位PCR检测肝组织中的HBV DNA作出诊断。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十二五国家规划教材《传染病学》(2013年,第8版,李兰娟、任红主编)1.隔离:血液与体液消毒隔离为主。

2.一般治疗:急性肝炎一般为自限性,多可完全康复。

急性期症状明显及有黄疸者应卧床休息,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适当补充维生素。

3.对症支持治疗:(1)改善和恢复肝功能:①非特异性护肝药物:如:还原型谷胱甘肽等;②降酶药物:甘草酸制剂等;③退黄药物:腺苷蛋氨酸等。

(2)中医中药。

(3)一般不采用抗病毒治疗。

4. 对病情进展者需要加强凝血酶原活动度的监测,肝功能衰竭者转出本路径,进入相应的临床路径。

(四)标准住院日为21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B16.901急性黄疸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或ICD-10:B16.905急性无黄疸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或ICD-10:B16.904乙型病毒性肝炎。

国家中医药的管理局办公室关于印发骨伤科9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通知

国家中医药的管理局办公室关于印发骨伤科9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通知

安卫字〔2011〕110号安康市卫生局转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劳淋等23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和中医诊疗方案的通知各县区卫生局、医院、中医院,市直各大医院:现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劳淋等23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和中医诊疗方案转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并按安卫字〔2011〕73号文件要求认真执行。

电子版请到安康市卫生局网站医政管理栏目或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网站查询下载附件: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临床路径管理试点病种目录(共计20个科目92个病种)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诊疗方案目录(共计18个科目78个病种)二○一一年三月十八日主题词:中医临床路径诊疗方案通知抄送:省中医药管理局安康市卫生局政办科2011年3月18日印发共印40份附件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临床路径管理试点病种目录(20个科目92个病种)肺病科(3个)1、风温肺热病(非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2、咳嗽(感冒后咳嗽或感染后咳嗽)3、哮病(支气管哮喘)心血管科(2个)1、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2、病毒性心肌炎针灸科(2个)1、面瘫(面神经炎)2、肩凝证(肩关节周围炎)急诊科(1个)1、外感发热(上呼吸道感染)肿瘤科(1个)1、肺癌脾胃科(7个)1、胃痞病(功能性消化不良)2、久痢(溃疡性结肠炎)3、吐酸病(胃食管反流病)4、胃疡(消化性溃疡)5、泄泻病(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6、胃脘痛(慢性胃炎)7、鼓胀病(肝硬化腹水)骨伤科(9个)1、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2、单纯性胸腰椎骨折3、附骨疽(慢性骨髓炎)4、骨蚀(股骨头坏死)5、骨蚀(儿童股骨头坏死)6、桡骨远端骨折7、锁骨骨折8、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9、踇外翻肛肠科(5个)1、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2、肛裂病(肛裂)3、脱肛病(直肠脱垂)4、痔(混合痔)5、肛漏病(肛瘘)外科(6个)1、股肿(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脱疽病(肢体闭塞性动脉硬化)未溃期3、蝮蛇咬伤4、臁疮(下肢溃疡)5、乳痈(急性乳腺炎)6、烧伤妇科(4个)1、绝经前后诸证(更年期综合征)2、盆腔炎3、胎动不安(早期先兆流产)4、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传染科(3个)1、时行感冒(甲型H1N1流感)2、手足口病(普通型)3、流行性出血热(轻型)肝病科(4个)1、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2、慢性乙型肝炎3、积聚(肝硬化)4、急性病毒性肝炎眼科(7个)1、白涩症(干眼病)2、暴盲(视网膜静脉阻塞)3、青风内障(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4、青盲(视神经萎缩)5、视瞻昏渺(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6、瞳神紧小(虹膜睫状体炎)7、消渴目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风湿科(6个)1、大偻(强直性脊柱炎)2、骨痹(骨关节病)3、痛风4、尪王痹(类风湿关节炎)5、燥痹(干燥综合征)6、阴阳毒(系统性红斑狼疮)耳鼻喉科(5个)1、暴聋(突发性聋)2、鼻鼽(变应性鼻炎)3、耳鸣4、慢喉痹(慢性咽炎)5、慢喉瘖(慢性喉炎)皮肤科(4个)1、白疕(寻常性银屑病)2、粉刺(寻常性痤疮)3、蛇串疮(带状疱疹)4、湿疮(湿疹)肾病科(4个)1、劳淋(再发性尿路感染)2、肾风(IgA肾病)3、慢性肾衰(慢性肾功能衰竭)4、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脑病科、精神科(8个)1、中风病(脑梗死)2、痴呆(血管性痴呆)3、郁病(抑郁症)4、肝豆状核变性5、头痛(偏头痛)6、假性延髓麻痹7、不寐(失眠)8、眩晕血液科(4个)1、急性非淋巴(髓)细胞白血病2、慢性髓劳(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3、紫癜病(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4、紫癜风(过敏性紫癜)儿科(7个)1、小儿紫癜(过敏性紫癜)2、小儿哮喘(支气管哮喘)3、肺炎喘嗽(肺炎)4、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5、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6、五迟、五软、五硬(脑性瘫痪)7、小儿肌性斜颈附件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诊疗方案目录(18个科目78个病种)肺病科(3个)1、风温肺热病(非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2、咳嗽(感冒后咳嗽或感染后咳嗽)3、哮病(支气管哮喘)心血管科(2个)1、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2、病毒性心肌炎针灸科(2个)1、面瘫(面神经炎)2、肩凝证(肩关节周围炎)急诊科(1个)1、外感发热(上呼吸道感染)肿瘤科(1个)1、肺癌脾胃科(7个)2、胃痞病(功能性消化不良)2、久痢(溃疡性结肠炎)3、吐酸病(胃食管反流病)4、胃疡(消化性溃疡)5、泄泻病(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6、胃脘痛(慢性胃炎)7、鼓胀病(肝硬化腹水)外科(6个)1、股肿(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脱疽病(肢体闭塞性动脉硬化)未溃期3、蝮蛇咬伤4、臁疮(下肢溃疡)5、乳痈(急性乳腺炎)6、烧伤妇科(4个)1、绝经前后诸证(更年期综合征)2、盆腔炎3、胎动不安(早期先兆流产)4、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传染科(3个)1、时行感冒(甲型H1N1流感)2、手足口病(普通型)3、流行性出血热(轻型)肝病科(4个)1、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2、慢性乙型肝炎3、积聚(肝硬化)4、急性病毒性肝炎眼科(7个)1、白涩症(干眼病)2、暴盲(视网膜静脉阻塞)3、青风内障(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4、青盲(视神经萎缩)5、视瞻昏渺(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6、瞳神紧小(虹膜睫状体炎)7、消渴目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风湿科(6个)1、大偻(强直性脊柱炎)2、骨痹(骨关节病)3、痛风4、尪王痹(类风湿关节炎)5、燥痹(干燥综合征)6、阴阳毒(系统性红斑狼疮)耳鼻喉科(5个)1、暴聋(突发性聋)2、鼻鼽(变应性鼻炎)3、耳鸣4、慢喉痹(慢性咽炎)5、慢喉瘖(慢性喉炎)皮肤科(4个)1、白疕(寻常性银屑病)2、粉刺(寻常性痤疮)3、蛇串疮(带状疱疹)4、湿疮(湿疹)肾病科(4个)1、劳淋(再发性尿路感染)2、肾风(IgA肾病)3、慢性肾衰(慢性肾功能衰竭)4、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脑病科、精神科(8个)1、中风病(脑梗死)2、痴呆(血管性痴呆)3、郁病(抑郁症)4、肝豆状核变性5、头痛(偏头痛)6、假性延髓麻痹7、不寐(失眠)8、眩晕血液科(4个)1、急性非淋巴(髓)细胞白血病2、慢性髓劳(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3、紫癜病(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4、紫癜风(过敏性紫癜)儿科(7个)1、小儿紫癜(过敏性紫癜)2、小儿哮喘(支气管哮喘)3、肺炎喘嗽(肺炎)4、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5、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6、五迟、五软、五硬(脑性瘫痪)7、小儿肌性斜颈。

(整理)丙型肝炎临床路径

(整理)丙型肝炎临床路径

丙型肝炎临床路径一、丙型肝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丙型肝炎(二)诊断依据。

1急性丙型肝炎的诊断①.流行病学史:有输血史、应用血液制品史或明确的HCV暴露史。

输血后急性丙型肝炎的潜伏期为2~16周(平均7周),散发性急性丙型肝炎的潜伏期尚待研究。

②.临床表现: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和右季肋部疼痛等,少数伴低热,轻度肝肿大,部分患者可出现脾肿大,少数患者可出现黄疸。

部分患者无明显症状,表现为隐匿性感染。

③.实验室检查:ALT多呈轻度和中度升高,抗-HCV和HCV RNA阳性。

HCV RNA常在ALT恢复正常前转阴,但也有ALT恢复正常而HCV RNA持续阳性者。

有上述1+2+3或2+3者可诊断。

2慢性丙型肝炎的诊断①.诊断依据:HCV感染超过6个月,或发病日期不明、无肝炎史,但肝脏组织病理学检查符合慢性肝炎,或根据症状、体征、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结果综合分析,亦可诊断。

②.病变程度判定:病变程度判断可参考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联合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2000年,西安)中关于肝脏炎症和纤维化分级、分期的诊断标准。

HCV单独感染极少引起重型肝炎,HCV重叠HBV 、HIV等病毒感染、过量饮酒或应用肝毒性药物时,可发展为重型肝炎。

HCV感染所致重型肝炎的临床表现与其他嗜肝病毒所致重型肝炎基本相同,可表现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经过。

③.慢性丙型肝炎肝外表现:肝外临床表现或综合征可能是机体异常免疫反应所致,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眼口干燥综合征(sjogren syndrome)、扁平苔藓、肾小球肾炎、混合型冷球蛋白血症、B细胞淋巴瘤和迟发性皮肤卟啉症等。

④.肝硬化与HCC:慢性HCV感染的最严重结果是进行性肝纤维化所致的肝硬化和HCC。

⑤.混合感染:HCV与其他病毒的重叠、合并感染统称为混合感染。

我国HCV与HBV或HIV混合感染较为多见。

⑥.肝脏移植后HCV感染的复发:丙型肝炎常在肝移植后复发,且其病程的进展速度明显快于免疫功能正常的丙型肝炎患者。

中医诊疗方案及临床路径(2011版)

中医诊疗方案及临床路径(2011版)

《中医临床诊疗方案(2011版)》1.脑病科中医临床诊疗方案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诊疗方案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诊疗方案痴呆(血管性痴呆)诊疗方案眩晕、肝豆状核变性、头痛(偏头痛)假性延髓麻痹2.急诊科中医临床诊疗方案外感发热(上呼吸道感染)诊疗方案3.心血管科中医临床诊疗方案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诊疗方案病毒性心肌炎诊疗方案4.精神科中医临床诊疗方案不寐(失眠)诊疗方案郁病(抑郁症)诊疗方案5.肺病科中医临床诊疗方案风温肺热病(非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诊疗方案咳嗽(感冒后咳嗽或感染后咳嗽)诊疗方案哮病(支气管哮喘)诊疗方案6.骨伤科中医临床诊疗方案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方案单纯性胸腰椎骨折诊疗方案附骨疽(慢性骨髓炎)诊疗方案骨蚀(股骨头坏死)诊疗方案桡骨远端骨折诊疗方案锁骨骨折诊疗方案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诊疗方案踇外翻诊疗方案7.针灸科中医临床诊疗方案面瘫(面神经炎)诊疗方案肩凝症(肩关节周围炎)诊疗方案8.内分泌科中医临床诊疗方案消渴病(2型糖尿病)诊疗方案(门诊)消渴病(2型糖尿病)诊疗方案(住院)消渴病痹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疗方案瘿病眼病(甲状腺眼病、甲状腺相关性眼病)诊疗方案9.肾病科中医临床诊疗方案劳淋(再发性尿路感染)诊疗方案肾风(IgA 肾病)诊疗方案慢性肾衰(慢性肾功能衰竭)诊疗方案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早中期诊疗方案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晚期诊疗方案10.外科中医临床诊疗方案股肿(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诊疗方案脱疽病(肢体闭塞性动脉硬化)未溃期诊疗方案脱疽(糖尿病性足病-糖尿病肢体动脉闭塞症)未溃期诊疗方案蝮蛇咬伤诊疗方案臁疮咬伤诊疗方案臁疮(下肢溃疡)诊疗方案乳痈(急性乳腺炎)诊疗方案烧伤诊疗方案11.风湿科中医临床诊疗方案大偻(强直性脊柱炎)诊疗方案骨痹(骨关节病)诊疗方案痛风诊疗方案尪痹(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方案燥痹(干燥综合征)诊疗方案阴阳毒(系统性红斑狼疮)诊疗方案12.皮肤科中医临床诊疗方案白疕(寻常性银屑病)诊疗方案粉刺(寻常性痤疮)诊疗方案蛇串疮(带状疱疹)诊疗方案湿疮(湿疹)诊疗方案13.肿瘤科中医临床诊疗方案肺癌诊疗方案14.血液科中医临床诊疗方案急性非淋巴(髓)细胞白血病诊疗方案慢性髓劳病(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诊疗方案紫癜病(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诊疗方案紫癜风(过敏性紫癜)诊疗方案15.眼科中医临床诊疗方案白涩症(干眼病)诊疗方案暴盲(视网膜静脉阻塞)诊疗方案青风内障(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诊疗方案青盲(视神经萎缩)诊疗方案视瞻昏渺(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诊疗方案瞳神紧小(虹膜睫状体炎)诊疗方案消渴目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疗方案16.肝病科中医临床诊疗方案非酒精性脂肪肝炎诊疗方案慢性乙型肝炎诊疗方案积聚(肝硬化)诊疗方案急性病毒性肝炎诊疗方案17.传染病科中医临床诊疗方案时行感冒(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手足口病(普通型)诊疗方案流行性出血热(轻型)诊疗方案18.肛肠科中医临床诊疗方案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诊疗方案肛裂病(肛裂)诊疗方案脱肛病(直肠脱垂)诊疗方案痔(混合痔)诊疗方案肛漏病(肛瘘)诊疗方案19.脾胃科中医临床诊疗方案胃痞病(功能性消化不良)诊疗方案久痢(溃疡性结肠炎)诊疗方案吐酸病(胃食管反流病)诊疗方案胃疡(消化性溃疡)诊疗方案泄泻病(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诊疗方案胃脘痛(慢性胃炎)诊疗方案鼓胀病(肝硬化腹水)诊疗方案20.儿科中医临床诊疗方案小儿紫癜(过敏性紫癜)诊疗方案肺炎喘嗽(肺炎)诊疗方案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诊疗方案小儿哮喘(支气管哮喘)诊疗方案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诊疗方案五迟、五软、五硬(脑性瘫痪)诊疗方案小儿肌性斜颈诊疗方案21.耳鼻喉科中医临床诊疗方案暴聋(突发性聋)诊疗方案鼻鼽(变应性鼻炎)诊疗方案耳鸣诊疗方案慢喉痹(慢性咽炎)诊疗方案慢喉瘖(慢性喉炎)诊疗方案22.妇科中医临床诊疗方案绝经前后诸证(更年期综合征)诊疗方案盆腔炎诊疗方案胎动不安(早期先兆流产)诊疗方案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诊疗方案《中医临床路径实用指南》▲为提高中医医疗服务质量和临床疗效,规范中医临床诊疗行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编制和发布了首批22 个专业95 个病种的中医临床路径,并于2011 年2 月启动和实施试点工作。

肝脏疾病及血脂代谢紊乱实验室诊断路径图

肝脏疾病及血脂代谢紊乱实验室诊断路径图

影像学检查 肝脏脂肪变性
GLU和血脂检查
GLU降低,血脂升高 (特别是TG升高)
支持酒精性脂肪肝诊断
TB、DB轻度升高;ALT、AST异常升 高超过2倍以上,且AST/ALT>2;TP、 ALB轻度降低或正常;GGT异常升高
GLU和电解质检查
GLU降低 电解质紊乱
结合病史
支持酒精性中毒性肝炎诊断
6.胆道梗阻性黄疸 实验室诊断路径图
尿二胆检查
ALT、AST显著升高
ALT、AST正常或轻度升高
支持肝细胞性黄疸诊断
支持肝前性黄疸诊断
尿胆红素强阳性, 尿胆素原阴性
支持胆道梗阻性黄疸诊断
7.肝硬化实验室诊断路径图
8.药物作用的肝 脏损伤的验室诊 断路径图
临床有皮肤粘膜 出现黄染等现象
临床怀疑药物作用的肝脏损伤 血清CHE检查
CHE明显降低
肝脏疾病及血脂代谢紊乱 实验室诊断路径图
1.肝实质性病变实 验室诊断路径图
临床怀疑肝脏实质性病变
ALT、AST检查
临床表现为皮肤粘膜出现黄染; 有纳差、厌油史;精神状态差等
ALT、AST正常 不支持肝实质细胞损伤诊断
ALT、AST升高 TB、DB、TP、ALB检查
TB、DB正常或轻度升高, TP、ALB正常或轻度降低
TB、DB、ALT、AST异 常升高
可能为急性肝坏死早期
TB、DB异常升高,ALT、 AST轻度升高或正常
可能为急性肝坏死晚期
TP、ALB、TC、血氨、PT检查
体征表现:黄疸迅速加深、恶心、 呕吐、肝脏缩小、伴显著肝臭
皮肤和粘膜出血、腹水、下肢浮 肿、蛋白尿等
TP、ALB明显降低,TC降 低、血氨升高、PT延长

传染科肝病科7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

传染科肝病科7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

目录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中医临床路径 (349)慢性乙型肝炎中医临床路径 (352)积聚(肝硬化)中医临床路径 (355)急性病毒性肝炎中医临床路径 (360)时行感冒(甲型H1N1流感)中医临床路径 (367)手足口病(普通型)中医临床路径 (370)流行性出血热(轻型)中医临床路径 (373)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中医临床路径一、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ICD-10 编码:K76.001)(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诊断标准:参照2006 年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制定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诊疗方案”。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临床常见证候:肝郁脾虚,痰湿阻滞证痰阻血瘀,湿郁化热证湿郁血瘀,肝阴不足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诊疗方案”。

及《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ZYYXH/T93-2008)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84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ICD-10 编码:K76.001)2.患者空腹血糖≤7.0mmol/L,甘油三酯≤5.0mmol/L。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肝功能、血脂、血糖(2)腹部超声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病原学筛选(乙肝、丙肝)、甲胎蛋白、CT、肝脏病理检查等。

(八)治疗方法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1)肝郁脾虚,痰湿阻滞证:疏肝健脾,化湿活血。

病毒性肝炎护理临床路径

病毒性肝炎护理临床路径

病毒性肝炎临床护理路径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日期____年__月__日执行医嘱护理路径□执行病毒性肝炎护理常规。

□I级优质护理。

□给清淡xxxxxx饮食。

□遵医嘱应用药物,做皮试,建立静脉通路。

□嘱患者午夜禁食,翌日晨抽血行常规检查。

住院第一天签名护理与健康指导□入院护理评估。

□监测生命体征。

□入院时:T ℃P 次/分R 次/分BP㎜Hg 身高㎝体重㎏□入院介绍:环境、制度、主任、护士长、主管医师、责任护士。

贵重物品妥善保管,禁止吸烟,签双向承诺书,告知住院规章制度,介绍病房设施及其使用方法。

□卫生处置:洗澡、更换病员服、修剪指(趾)甲、剃胡须。

□消除恐惧,稳定情绪,配合治疗。

□病情危重腹水者可给清淡易消化半流质饮食,卧床休息。

□无□有,原因:住院第二~三天护理路径□执行医嘱及护理常规。

□I级优质护理。

□xx医嘱应用药物。

□协助患者完成各项检验。

□遵医嘱留取并送血、痰培养标本。

执行时间变异日期____年__月__日执行医嘱签名护理与健康指导□监测生命体征。

T ℃P 次/分R 次/分BP㎜Hg□密切观察患者的精神症状,有无意识改变及黄疸是否加深、腹水增加及时通知医师,遵医嘱给予对症处理。

□保证静脉通畅,无外溢。

□高热患者给予物理降温,鼓励多饮水,及时擦汗,更换病员服。

□给予口腔护理。

□保持呼吸畅通,密切监测生命体征。

□鼓励患者进清淡xx优质蛋白质饮食。

□出现腹水,可取半卧位,观察尿量,必要时使用利尿剂。

变异日期____年__月__日执行医嘱护理与健康指导□无□有。

原因:第4—6天护理路径□执行肝炎护理常规。

□II级护理。

□执行医嘱,给予保肝降酶、支持等对症处理。

执行日期签名□监测生命体征,及时处理。

□给予足够热量、蛋白质、维生素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菜汤稀粥、去油肉汤、面条、优质蛋白等。

□取舒适卧位。

□注意尿液的色、质、量变化。

□密切观察各种药物作用和副作用。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病毒性肝炎诊断和报告

病毒性肝炎诊断和报告

乙肝五项常见组合
人体感染HCV后会产生?
HCV-RNA 出现早 现症感染和病毒复制的指标
需用PCR方法检测
Anti-HCV 8-12周后出现
既往感染
现症病人
联合血清抗HCV和HCV RNA水平诊断急性或 慢性HCV感染
抗-HCV + + HCV RNA + - 意义 结合临床情况考虑为急性或慢性HCV HCV痊愈或急性感染后RNA清除期
≥1.4
≤21 >70
<1.4~>1.0
>21~<26 70~60
<1.0
≥26 <60~>40
CHE
>5400
5400~4500
≤4500
乙型肝炎肝硬化诊断
乙型肝炎肝硬化是慢性乙型肝炎发展的结果,肝组织学表 现为弥漫性纤维化及假小叶形成,两者必须同时具备才能 作出肝硬化病理诊断。 代偿期肝硬化 一般属Child-Pugh A级。可有轻度乏力、 食欲减退或腹胀症状,ALT和AST可异常,但尚无明显肝 功能失代偿表现。可有门静脉高压征,如脾功能亢进及轻 度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但无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无腹水和肝性脑病等。 失代偿期肝硬化 一般属Child-Pugh B、C级。患者常发 生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肝性脑病、腹水等严重并 发症。多有明显的肝功能失代偿,如血清白蛋白<35g/L ,胆红素>35μmol/L,ALT和AST不同程度升高,凝血酶 原活动度 (PTA) <60%。
慢性乙肝急性发作
可有乙肝家族史。 一般症状较急性肝炎轻,个别病 人症状较重。 一般无明显黄疸,重型者可有较 明显黄疸,体检可有慢肝体征 一般病毒变化不大,个别病人HBV DNA可有下降。 慢性乙肝改变,主要病变为汇管 区,表现为炎症坏死和纤维增生 。 符合抗病毒适应症者要积极抗病 毒治疗

浅析临床护理路径在病毒性肝炎中的应用

浅析临床护理路径在病毒性肝炎中的应用

浅析临床护理路径在病毒性肝炎中的应用【摘要】目的: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在病毒性肝炎肝硬化中的应用价值和疗效。

方法:选择80位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具体对象,并对此例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方式,并对研究结果作具体分析。

结果:此例使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患者通过护理在住院时间,患者心理状态、康复进程、对病毒性肝炎硬化的知识掌握程度以及护理满意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

结论:通过本文的研究发现,使用临床护理路径在病毒性肝炎肝硬化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价值,患者的恢复效果良好,可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节省住院费用,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病毒性肝炎;临床应用病毒性肝炎是由一组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实质细胞变性、坏死为主的传染病。

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全身乏力,食欲下降,上腹不适,肝功能障碍等,其会产生的基本病变是肝细胞的变性坏死,淋巴细胞以及单核细胞的浸润,间质反应性增生和肝细胞的再生。

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是由医疗健康机构的多学科专业人员共同制定的,针对某一特定疾病或手术的标准化照顾计划。

因此,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是为了更好的提高临床治愈率,帮助患者减轻痛苦。

本文将临床护理路径联合常规护理应用于该病,观察其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本院接治的病毒性肝炎患者80例。

纳入标准:符合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未合并其他严重疾病者;无凝血功能障碍。

排除标准:精神异常者;中途自愿退出者;妊娠期女性。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纳入患者分为两组,各40例。

对照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49~62岁,平均(55.53±3.01)岁;甲肝18例,乙肝7例,丙肝15例。

观察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46~63岁,平均(55.67±3.51)岁;甲肝18例,乙肝7例,丙肝15例。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本研究取得患者知情同意书及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急性肝炎临床路径

急性肝炎临床路径

急性病毒性肝炎临床路径(县级医疗机构版)一、急性病毒性肝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急性无黄疸型病毒性肝炎(ICD-10编码:B1 9.905);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ICD-10编码:B19.904)。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根据《临床诊疗指南-传染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实用传染病学(第3版)》(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病毒性肝炎防治指南》等国内临床诊疗指南。

2、疾病分类:(1)急性无黄疸型病毒性肝炎(2)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3、诊断依据:(1)急性无黄疸型病毒性肝炎: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体征、化验及病原学检测结果综合判断,并排除其他疾病。

①流行病学史:有密切接触史和注射史等。

密切接触史是指与确诊病毒性肝炎患者(特别是急性期)同吃、同住、同生活或经常接触肝炎病毒污染物(如血液、粪便)或有性接触而未采取防护措施者。

注射史是指在半年内曾接受输血、血液制品及未经严格消毒的器具注射药物、免疫接种和针刺治疗等。

②症状:近期内出现、持续几天以上但无其他原因可解释的症状,如乏力、食欲减退、恶心等。

③体征:肝肿大并有压痛、肝区叩击痛,部分患者可有轻度脾肿大。

④实验室检查:血清ALT升高。

⑤病原学检测阳性。

实验室检查阳性,且流行病学史、症状和体征三项中有两项阳性或实验室检查及体征(或实验室检查及症状)均明显阳性,并排除其他疾病者可诊断为急性无黄疸型肝炎。

凡单项血清ALT升高,或仅有症状、体征,或有流行病学史及②、③、④三项中有一项阳性者,均为疑似病例。

对疑似病例应进行动态观察或结合其他检查(包括肝组织病理学检查)做出诊断。

疑似病例如病原学诊断阳性,且排除其他疾病者可确诊。

(2)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凡符合急性肝炎诊断条件,血清胆红素﹥17.1μmol/L,或尿胆红素阳性,并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黄疸,可诊断为急性黄疸型肝炎。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根据《临床诊疗指南-传染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实用传染病学(第3版)》(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病毒性肝炎防治指南》等国内临床诊疗指南。

临床护理路径在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并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应用

临床护理路径在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并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应用

临床护理路径在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并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摘要:目的:对临床护理路径在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并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调查。

方法:选择我院58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合并消化道出血的患者,所有患者均为2013年9月-2015年9月间入院治疗的人员,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9例,观察组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观察组有2例并发症病例,并发症发生率为6.9%,对照组有7例并发症病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4.1%,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X2=5.21。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82.8%,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55.2%,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

结论:临床路径护理能够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临床路径护理;病毒性肝炎;消化道出血;护理满意度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合并消化道出血患者病情较为严重,在临床中除了必要的治疗以外,还需要辅助相应的护理干预。

临床路径护理是一组以持续质量改进为主的护理模式,能够改善传统护理模式的服务质量,在临床中的使用率逐渐提升[1]。

我院在2013年9月-2015年9月间,抽选了58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合并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对临床护理路径在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并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调查。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58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合并消化道出血的患者,所有患者均为2013年9月-2015年9月间入院治疗的人员,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9例。

观察组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护理干预,患者年龄为32-67岁,平均年龄为(51.6±18.9)岁,男性15例,女性14例,患者肝炎肝硬化病程平均为(3.5±2.1)年,消化道出血病程平均为(1.5±0.7)天;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患者年龄为33-67岁,平均年龄为(52.1±18.4)岁,男性16例,女性13例,患者肝炎肝硬化病程平均为(3.6±2.3)年,消化道出血病程平均为(1.6±0.8)天,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性病毒性肝炎临床路径
一、急性病毒性肝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ICD-10编码:B19.904 );急性无黄疸型病毒性肝炎(ICD-10编码:B19.905 )。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2000年修订)。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急性病毒
性肝炎诊疗方案”。

急性病毒性肝炎临床常见证候:
肝胆湿
热证湿
阻脾胃
证肝郁
气滞证
肝郁脾
虚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急性病
毒性肝炎诊疗方案”
及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
(ZYYXH/T85-2008 )。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急性病毒性肝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W 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ICD-10编
码:B19.904 )或急性无黄疸型病毒性肝炎(ICD-10编码:B19.905 )的患者。

2.肝功能:总胆红素<171卩mol/L;凝血酶原活动度》60%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
一诊断的临
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
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
症、舌、脉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
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
(3)凝血功能
(4)病原学检查:甲肝抗体、乙肝五项、丙肝抗体、戊肝抗体
(5)腹部超声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抗HBc-IgM、
HBV-DNA定量、HCV-RNA定量等。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
(1)肝胆湿热证:清热利湿。

(2)湿阻脾胃证:醒脾除湿。

(3)肝郁气滞证:疏肝理气。

(4)肝郁脾虚证:疏肝健脾。

2.辨证选择口服或静脉滴注中成药。

3.中药保留灌肠。

4.针灸治疗。

5.其他疗法。

6.护理:辨证施护。

(九)出院标准
1.病情好转,乏力、纳差、恶心、呕吐等症状消失。

2.谷丙转氨酶、血清总胆红素较入院时明显下降。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病情加重,需要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

2.经检查发现伴发其他系统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者,需要特殊处理,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

3.治疗过程中发生了病情变化,当达到急性重症肝炎、亚急性重症肝
炎的标准,
或出现如肝性脑病、上消化道出血、肝肾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时,退出本路径。

4.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执行时,退出本路径。

二、急性病毒性肝炎临床路径住院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或急性无黄疸型病毒性肝炎(ICD-10编码:B19.904、B19.905)
患者姓名:_____________ 性别:________ 年龄:_门诊号:____________ 住院号:__________
发病时间:_____ 年_月_日住院日期:__________ 年_月_日出院日期: ________ 年_月_日
标准住院日w 21天实际住院日: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