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高中历史第四章封建社会的繁荣——隋唐第五节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第一课时)大纲人教版
第四单元 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
第五节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知识结构:见《导与练》●课堂讨论与思考:1.隋唐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原因:(1)国家统一,社会稳定(2)、统治者调整生产关系。
如前期统治者推行轻徭薄赋、劝课农桑,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唐中后期又实行了相对合理的两税法。
(3)、国内各民族交往密切,互通有无(4)、交通发达,中外经济交往频繁(5)、各族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6)、继承了前代成就(7)、科技的进步2、隋唐时期江南圩田和开垦荒地的现象很多的原因是什么?我们该如何评价这种现象?从中我们得到哪些启示?原因:(1)、隋唐的大一统,人口增长;(2)、安史之乱后,北民南迁;(3)、土地兼并剧烈,贫苦农民为生活所迫,围湖造田和向山要田。
影响:积极:一方面使土地资源得到了充分的开发和利用,推动了江南地区农业的发展,为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创造了条件;消极:另一方面,围湖造田影响河道的治理和疏通,向山要田易致水土流失,给自然环境和人类生存环境造成较大的破坏启示:经济开发,应运用先进的生产力;注意人与自然和谐,保护自然生态平衡;注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注重人口增长率与土地的承受力之间的关系等。
3、隋唐时期江南经济进一步发展的表现和原因有哪些?隋唐时期江南农业发展中存在什么问题?隋唐时期,江南经济在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农业:土地资源的大规模开发,水稻产量大面积提高。
江淮地区大面积种植水稻,江南地区成为粮食重要产地;农田灌溉发展和农具改进,江南兴建和修复的水利工程超过了六朝总和,江东地区出现的曲辕犁,便于水田耕作。
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高。
南方的手工业和商业逐步繁荣起来,特别是扬州在唐后期成为全国最繁华的工商业城市。
发展原因有:北方长期战乱,黄河流域劳动人民大规模南迁;南方社会秩序相对稳定;大运河的开通,沟通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中外商路的变化推动了南方对外贸易的发展。
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存在问题:围湖造田和向山要田,对自然生态环境有所影响4、瓷器和中国在英文中同为“China”,这说明瓷器在世界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ppt课件全解5 人教课件
海河
涿郡(北京)
长 安
洛阳
黄河
淮水
长江
江都 江南河
余杭(杭州)
隋朝大运河图示
一条:一条贯穿南北 的大运河
二长:二千多公里 三点:三个中心 四段:分为四段 五河:贯穿五大水系 六省:冀 鲁 豫 皖 苏 浙 七字:南北交通大动脉
钱塘江
多姿多彩的社会生活
唐朝妇女的日常服 装,上身着衫,下 身穿裙。衣裙上有 瑰丽的花纹,裙子 以红色最为流行。 富家女子常常用精 美的丝织品做衣料, 衣服柔薄而精巧。
公稻小忆
私米邑昔
仓流犹开
《 忆
廪脂藏元
—
惜
》杜 甫
俱 丰 实
粟 米 白
万 家 室
全 盛 日
这首诗反映了什么时期的社会状况?
第五节
一、 原 因 和 条 件
1、对内轻徭薄赋、 此外还有:
两个主 观政策
劝课农桑政策
1、政治稳定
2、对外较为开放的2、统治者政策比较清明
政策
3、科学技术领先世界
4、对前朝经济的继承发
2、隋唐时期对江南开发的情况怎样?
3、阅读教材所列的两句诗,诗中反映了隋唐开 发江南过程中出现的什么问题?我们应怎么做?
唐代农民在长期生产实践中创造出一种轻便的曲辕犁, 犁架小,便于回转,操作灵活,既便于深耕,也节省了 畜力。这种犁出现后逐渐得到推广,成为最先进的耕具。 耕犁至此基本定型,这是唐代劳动人民对耕犁的重大改进。
三个客 1、国家统一强盛 扬
观条件 2、交通发达
5、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6、对经济政策、制度的
3、民族间和中外 调整改革
间较为频繁
思考:1、几乎每个政权在建立之初总会推行一些有利 于经济发展的措施、政策,请问隋唐政府的的政策?
第四章 封建社会的繁荣——隋唐时期
第四章封建社会的繁荣——隋唐时期第五节隋唐社会经济的繁荣【知识体系】一、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繁荣的原因1.2.3.4.5.6.7.二、农业发展的表现1.表现(1)(2)(3) 2.存在问题三、手工业隋唐时期手工业发展特点表现:1.2.3.4.四、商业商业发展的表现1.关于"市":(1)(2)(3)(4)(2)关于商人(3)唐朝城市的兴旺:①②【重点、难点分析】1.隋唐时期农业发展的原因及启示1)2)3)4)5)6)2.隋唐时期商业发展的原因、特点原因1)2)3)4)5)特点1)2)【知识联系】1.概述魏晋南北朝和隋唐时期江南农业发展的原因、特点表现及对我国经济格局的影响。
魏晋南北朝原因特点表现影响隋唐时期原因表现影响2.结合史实指出隋唐时期经济发展的状况与魏晋南北朝和相比的主要差异,并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
差异原因【巩固练习】1——15题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选出正确答案。
1.下列诗句描绘的是隋唐的经济状况,其中对经济持续发展不利的是A.云帆转辽海,粳稻来东吴B.药圃茶园为产业,野麋林鹤是交游C.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D.海将盐做雪,山用火耕田2.关中地区(陕西中部)是我国古代政治和经济的中心区域,后来,由于资源的枯竭和环境的恶化而丧失其重要地位。
中国的统治中心迁离此地区是在A.汉末三国的战乱时期B.唐朝前期盛世局面的结束C.唐朝灭亡后的战乱时期D明朝在长江流域建都时3.唐朝社会经济繁荣的景象,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A.农具改进,筒车和曲辕犁出现B.手工业有不少新产品,如唐三彩等C.商业流通规范,货币品种单一D.唐朝后期有“天下之盛,扬为首”的说法4.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比欧洲地中海的金融机构早六、七百年,它是A.钱庄B.邸店C.柜坊D.票号5.下列关于唐朝市场的表述,准确的是①政府对城市的市场进行严格的管理②“草市迎江货”反映了长江沿岸城市的繁盛③繁华的夜市是唐前期中原城市的一大特点④市场金融服务领先于欧洲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④6.历史上曾有“天下之盛,扬为首”之说,扬州成为全国繁华的工商业城市是在A.东晋B.唐朝C.南宋D.明朝7.唐朝时期,农业有了较快发展的原因有①唐太宗的存百姓思想②曲辕犁、筒车等新生产工具的使用③高产农作物的引进④纳银带役A .②③④B .①②③C .①②D .①②③④ 8.唐朝后期,全国最繁华的工商业城市位于 A .黄河流域 B .渭河流域 C .珠江流域 D .长江下游 9.《新唐书》记载“两京置市署:令一人,从六品上;丞二人,正八品上。
高三历史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
第四章封建社会的繁荣第五节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教案教学目标一、基础知识目标江南地区的土地资源得到进一步开发,农田灌溉的发展和农具的改良,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手工业发展的特点;发达的水陆交通,统一的货币,市场较前代发达;长安、洛阳、扬州、成都等繁华城市。
二、能力培养目标1.指导学生归纳隋唐农业、手工业、商业、城市的发展情况,培养综合概括能力。
2.在教师帮助下,让学生分析“为什么说隋唐是我国古代封建经济空前繁荣发达的时代?”培养学生从具体的社会政治、经济状况出发,正确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
3.教师在讲述隋唐经济的发展时,引导学生运用政治和经济的辩证统一关系进行分析:隋唐初期社会的安定和政策的调整,是经济发展的前提;经济的发展,又稳固了隋唐的政权。
三、思想教育目标1.隋唐时期,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劳动人民在生产斗争中推动了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2.隋唐时期,长安和洛阳不仅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也是全国的商业大都会。
3.通过学习隋唐经济的繁荣以及它在世界上的地位和影响,来提高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教学要点五、社会生活的变化教学要求和建议一、本节为两课时。
本节重点:农业和手工业发展的特点、商业的繁荣、长安和洛阳。
本节难点:围湖造田和向山要田对自然生态平衡的影响、邸店和柜坊。
二、引导学生回忆上节隋唐制度的革新情况,在学生答复的基础上,教师总结指出:隋和唐前期推行的均田制和租庸调制,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土地兼并。
农民有了土地,生产时间也较有保证,赋役负担相对减轻,许多荒地开垦出来。
这些都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农业、手工业、商业得到发展,出现了一些繁荣的大都会,隋唐经济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
然后引入新课。
三、“农业的发展”一目,为本课的重点。
本目需要讲清农业发展的三个特点。
1.江南地区的土地资源得到进一步开发。
江南地区本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的条件,但是江南的开发却非常晚。
高考历史复习课件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
促使隋唐时期封建经济空前繁荣的因素 有
①隋唐时期,国家统一强盛,交通密切,互通有无 ④采取较为(jiào wéi)开放的对外政策
A①②③④ ③
B①②③ C①②④
第二页,共10页。
D②
二.关于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繁荣的表现
1.隋唐时期,对自然生态平衡有所影响的活 动有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第八页,共10页。
12.下列不符合(fúhé)唐朝时期生活现象的是 A.居民以茶待客 B.购物使用开元通宝或五铢钱 C.市中有邸店和柜坊 D.扬州的经济地位超过成都 13.唐代著名的白瓷和青瓷产地分别在今天的 A.陕西省和江苏省 B.河北省和浙江省 C.河北省和河南省 D.河南省和湖南省
第六页,共10页。
7.下列反映隋唐手工业水平属世界前列的是
①制造世界上最大的海船 ②制瓷工艺 ③战舰 (zhànjiàn)上使用机械动力 ④冶铁业普遍采用切削、 抛光、焊接等工艺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③④
8.唐朝通用的货币是开元通宝,始于
A.唐太宗 B.唐高祖 C.唐高宗 D.唐玄宗
9.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是
学习目标:
1.隋唐时期社会(shèhuì)经 济繁荣的原因
农2.业隋(n唐ón时经gy济期è)重:社心会开(始sh南è移h;u筒ì)车经;曲辕犁;茶税 手济工繁业荣: 造的船表业现;唐三彩及秘色瓷;冶铸业;
商业: 货币;柜坊;城市(长安,洛阳,扬州,成都)
第一页,共10页。
一.关于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繁荣的原因
①圩田更加普遍 ②围湖造田
③放火烧山
④兴修水利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下列诗句所描绘的是隋唐的经济状况,其 中对经济持续发展不利的是
高三历史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
唐朝前期,商业出现繁荣景象,经商活动频繁,道 路畅通,旅行安全,出现大富商。
②材料2和材料3反映了什么实质问题?
唐朝前期,商贾中一些富商的资本非常雄厚。
材料1:唐高宗时,富商邹凤炽“邸店园宅,遍满海内,四 方物尽力所有。”──《太平广记》 材料3:唐玄宗曾问巨豪王元宝有家私多少,回答说:臣请 以绢一匹,系陛下南山树,南山树尽,臣绢未穷。 材料4:史料记载,邹凤炽“常与朝贵游”,王元宝、郭万 金等商贾“各以延纳四方多士,竞于供选,朝之名僚往往出 于门下。每科场文士集于数家,时人目之为豪友。”──《 开元天宝遗事》 回答:③材料3和材料4反映了什么现象?这种情况是何种 社会实质的反映? 拥有巨资的富商与贵族官僚相互勾结,互相利用。说明商 人低贱的社会地位在唐朝正在起着微妙的变化。 ④材料1和材料4说明这种商业活动是否能迅速促使资本主 义萌芽的出现? 不能。因为邹凤炽不仅是富商,还是拥有许多庄园的大地 主。他结交贵族、官僚,是为了保护封建经济。
古代经济重心南移不仅仅是历史原因
唐宋时,江南地区逐步发展成为我国古代新的经济重心。 历史原因 1、由于黄河中下游地区自三国起,军阀混战,再加上北方 匈奴、契丹、党项、女真、蒙古等少数民族频频南下,长期 战乱不已,经济破坏严重。 2、因北方战乱,北方人民大批南迁,既为江南经济发展带 去大量劳动力,又带去中原地区丰富的农业生产经验。 3、江南长期处于一个相对和平安宁的环境。 以下也是经济重心南移的重要历史地理因素。 4、纪元以来黄河中下游地区气候呈逐渐干旱的总趋势。 5、过度垦伐与森林植被破坏,使黄河中下游地区自然生态 环境失衡。 6、江南地区具有发展经济必需的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四 季分明,热量丰富,降水丰沛。
第四章 第五节 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 扫描考点 课时演练 高考动态
最新 中国古代史第四章 封建社会的繁荣――隋唐 精品
单元总复习与小专题梳理中国古代史第四章封建社会的繁荣――隋唐一、阶段特征:总体特征:封建社会的繁荣。
具体特征:1、政治上,封建国家统一强盛,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
2、经济上,封建经济空前繁荣。
农业发展,经济重心开始南移;手工业发达;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中外经济交流频繁。
3、文化上,世界领先、全面辉煌、兼收并蓄、影响深远,形成了“中华文化圈”。
4、民族关系上,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巩固。
边疆少数民族有了较大发展,同中央政权的关系更加密切。
5、对外关系上,对外交往空前、对外交通发达、对外政策开明。
二、重要概念:1、隋朝大运河:开通的社会经济背景、主观目的、相关城市河段、深远影响。
2、唐太宗政绩:具体表现及给我们今天的启示有哪些。
3、隋唐制度革新: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各有哪些政策、确立和发展这些制度的主观目的和深刻社会根源是什么、这些制度的具体内容和特点有哪些、能否达到实行的主观目的、客观影响有哪些。
4、唐朝商业城市:典型代表有哪些?这些城市的特点有哪些?形成这些特点的共性与个性原因有哪些?5、唐朝对外友好交往:交往的地区国家、采取的政策、相关的路线、总的特征、形成此特征的原因。
6、隋唐科技:进入新阶段的表现、原因、影响。
三、问答题:对外交往:简述唐朝交往的特点、形式、原因、作用和启示。
主要特点:①广泛对外开放,与各国交流;②同亚洲国家交往最为密切;③兼容并蓄,吸收和容纳外国先进事物;④促进了世界文明的进步。
主要形式:使节往来、派留学生、技术交流、宗教往来、艺术交流等。
原因:①唐朝的经济和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具有发展对外交往的基本条件,也吸引了各国人前来学习和贸易。
②唐朝开辟了发达的海陆对外交通,便于发展对外关系。
③唐朝有辽阔的疆域和和睦的民族关系,有利于促进对外交往。
④唐朝统治者对外来文化采取开明的态度,兼收并蓄。
作用:①使唐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在世界上产生了重要影响,促进了亚洲乃至世界文明的进步。
高三历史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_
芯衣州星海市涌泉学校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重点:农业消费工具的改进。
丝织业和陶瓷业的开展。
唐都长安。
难点:曲辕犁、筒车、绢、纱、锦等,学生未接触过实物,难以形成准确的概念,教师应注教学过程唐初,太宗汲取隋亡教训,勤于政事,整顿吏治,轻徭薄赋,开展消费,在其统治时期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场面。
〔提问〕课本中是怎样描绘贞观之治的?〔学生答复:政治比较清明,农民负担有所减轻,大量土地被开垦,社会经济出现繁荣景象,国力逐步强盛。
〕〔提问〕到了唐玄宗开元年间,社会又出现了怎样的情景?〔学生答复:唐玄宗前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唐朝进入全盛,中国封建社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史称开元盛世。
〕经济是政治的集中表现,强大的唐帝国的物质根底是繁荣的经济,本课即从农业、手工业、唐都长安等方面给同学们介绍唐朝盛世经济的繁荣情况。
讲授新课一、农业的开展1.耕作制度和栽培方法的进步请同学们看课本Pl5唐朝农畜产品分布图,由此可见唐主要农业区在黄河流域。
南方的农业也在不断开展。
唐朝北方以消费粟为主,南方以消费水稻为主。
中原地区还出现了一些新的粮食品种,如高梁、荞麦等。
它们的产量较少,显得珍贵。
如今高梁在北方大量种植,已不再象唐朝时那么稀罕了。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内容,考虑唐朝农业消费的耕作制度如何?〔学生答复:北方推广二年三熟的耕作制度,南方那么出现了一年二熟的耕作制度。
〕南方水稻消费中广泛采用育秧移植栽培的方法,大量种植早稻。
唐朝的蔬菜已有40多个品种,如引进的莴苣、菠菜等。
据说菠菜从尼伯尔传入的。
课本P15的小字中有一句诗:“二月中旬已进瓜。
〞二月正是北方早春时节,气候仍然非常寒冷,怎么已经开始收获瓜果呢?请同学们考虑、答复。
〔学生答复:唐蔬菜栽培技术有了创新,在冬季利用温泉水促进瓜果蔬菜的成熟,如长安附近的农民,引俪山的温泉水流入田间,促进黄瓜和韭菜在早春成熟。
所以说:“二月中旬已进瓜〞〕我们如今一般是采用塑料大棚进步温度,促进瓜果、蔬菜的早熟。
最新整理高三历史第四章封建社会的繁荣隋唐.docx
最新整理高三历史教案第四章封建社会的繁荣——隋唐第四章封建社会的繁荣——隋唐学案一、知识点、能力点提示(一)能够再认、再现隋朝的统一,隋朝开凿大运河,唐朝的“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安史之乱,藩镇割据,唐朝各民族间的交往,唐同日本、朝鲜、天竺、波斯、大食、大秦的关系以及唐朝的科技文化等史实概念。
(二)概括、归纳隋唐时期的基本历史特征和历史发展线索。
(三)分析“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出现的背景、内容,正确评价封建经济的繁荣和影响。
(四)比较北魏、隋、唐三朝的土地和赋税制度,掌握其特点和发展。
比较秦亡汉兴,隋亡唐兴的原因,得出规律的认识。
(五)概括说明唐朝文化灿烂辉煌的原因、特点和历史地位。
二、知识结构(一)隋朝的建立。
公元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建都长安。
(二)隋朝的政治。
1.统一全国。
在人民渴望统一、北方民族融合、江南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公元589年,隋灭陈,完成统一。
2.设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
3.加强与边境的联系。
三次派人去流求(今xxx),还派人去西域。
(三)隋朝的经济。
1.农业、手工业、商业等封建经济呈现繁荣局面。
2.大运河的开凿对南北经济文化交流起了重要作用。
(四)隋朝的灭亡。
隋炀帝暴政引发农民起义,公元618年隋亡。
(五)唐朝前期的清明政治。
1.唐太宗注意吸取隋亡教训、任用贤臣,善于纳谏,调整统治政策:(1)沿用均田制;(2)实行租庸调制;(3)完善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
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局面。
2.武则天统治时期奖励农业生产、重用人才。
3.唐玄宗前期,励精图治,出现了“开元盛世”的局面。
(六)唐朝前期的经济发展。
1.农业方面:改进创制农具,兴修水利,开辟荒田。
2.手工业方面:丝织业、陶瓷业、造纸业发达。
3.商业方面:唐都长安是一座国际性大城市。
(七)唐朝的民族关系。
1.边疆少数民族的的发展:突厥、回纥、靺鞨、南诏、吐蕃。
2.唐与边疆少数民族的关系。
(八)唐朝的对外关系。
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 第四章第五节名师公开课优质教案示例
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第四章第五节教案示例【教学目标】一、基础知识目标隋唐时期农业发展的及其特点;手工业的发展及其特点;商业的繁荣及其特点;城市的兴旺;多姿多彩的社会生活。
二、能力培养目标1.通过隋唐农业、手工业、商业、城市的发展及其特点的学习,培养学生综合和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2.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初步认识隋唐是我国古代封建经济空前繁荣发达的时代,培养学生从具体的经济状况出发,正确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政治课相关理论分析:隋唐初期社会的安定和政策的调整,是经济发展的前提;经济的发展,又巩固了隋唐的政权。
三、思想教育目标1.隋唐时期,农业的发展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手工业的发展又促进了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劳动人民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2.隋唐时期,长安和洛阳不仅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也是全国的商业大都会。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农业和手工业发展的特点、商业的繁荣、长安和洛阳。
教学难点:围湖造田和向山要田对自然生态平衡的影响、邸店和柜坊。
【板书设计】经济发展原因农业发展的特点手工业特点:经分类:纺织业、陶瓷业、造船业、冶铸业情况交通发达:水路、店肆、驿驴、陆路统一货币:开元通宝商业市场发达:市、官员、邸店、柜坊、夜市、草市济经商人多,城市兴旺:长安、洛阳、成都、扬州社会生活:兼容并蓄、多姿多彩、较为开放【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忆上节隋唐制度的革新情况,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总结指出:隋和唐前期推行的均田制和租庸调制,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土地兼并。
农民有了土地,生产时间也较有保证,赋役负担相对减轻,许多荒地开垦出来。
这些都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农业、手工业、商业得到发展,出现了一些繁荣的大都会,隋唐经济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
然后引入新课。
〖讲授新课〗问题:“社会经济的发展都需要哪些条件?”引导学生从国家统一、政治稳定、交通发达、经济政策、对外关系、民族关系等等几个方面进行概括和总结。
第五节 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
材料一:课见本两段诗句 材料二:如图 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当时为什么会出现这 一现象?你如何看待它?(8分) 2、材料二有何特点和作用?(4分) 3、从上述材料反映的史实中,你得到哪些认识?(4分)
(1)反映唐朝时放火烧山,开垦山地的现象 原因是地主兼并 土地,农民推动失去土地,而人口增加,导致人口与耕地矛盾的 尖锐 这一现象有利于土地资源的开发,耕地面积的增加,促进 经济的发展;但也破坏了自然环境,不利于经济持续发展。 (2)更轻便,更灵活。便于水田耕作,提高劳动效率,促进农 业生产发展。 (3)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意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注重 可持续发展;发展经济,应大力采用新技术,注重生产工具的革 新与应用。
• A.防止官商勾结 C.重义轻利 B.维持社会等级 D.重农抑商
B
[材料一](唐朝)长安中,(苏缳)累迁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扬州 地当冲要,多富商大贾,珠翠珍怪之产,前长史张潜、于辩机皆致 之数万,唯擐挺身而去。 ----《旧唐书》卷88 [材料二](唐朝大历)十四年七月,令王公百官及天下长史,无得 与人争利,先于扬州置邸肆贸易者,罢之。诸道节度观察使以广陵 (扬州)当南北大冲,百货所集,多以军储货贩,列置邸肆,名托 军用,实私其利。 ----《唐会要》卷86 [材料三] 唐世盐铁转运使在扬州,尽斡(掌管)利权,判官多至 数十人,商家如织。故谚称“扬一益二”,谓天下之盛,扬为一而 蜀次之也。……张诂诗云:“十里长街市井连,月明桥上看神仙。人 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 -----[宋]洪迈《容斋随笔》 卷9
唐朝时,富商王元宝、杨崇义、郭万金等“各 以延纳四方名士,竟于供送,朝之名僚,往往 出于门下。每科场文士集于数家,时人目之为 豪友”。这表明唐代
A.废止了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 B.商人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 C.政府注重调动商人的积极性 D.开始形成官商勾结的风气
高中历史 中国古代史 4.5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课件 大纲人教版
农田水利
唐代的农田水利很发达,据《新唐书·地理志》的统计,全国各州县有各种 水利工程二百三十多处,其中有运河、水渠、陂、塘、泾、池、沟、浦、 堰、湫、堤、海堤等。长庆四年(824),由白居易主持修建的钱塘湖(今 杭州西湖)灌溉工程,是唐代农田水利工程的代表。它由湖堤、涵洞和溢 洪堰等建筑物组成。为了排洪,白居易选择南面一段“缺岸”作为溢洪堰, 并将所有的涵洞都作为紧急情况下的溢洪通道。这个工程不仅灌溉近湖田 地一千多顷,而且灌溉钱塘湖至盐官一带河道两岸的耕地。当天旱河水干 涸时,便从湖里放水至官河,再从河中引水灌田。为了管理好这个工程, 白居易为它制定了一套管理制度:如专人管理,定时定量;按制度定时灌 溉;管理函笕,计划用水;汛期预防,安全溢洪等。
唐代有一部全国性的水利法典——《水部式》,这是唐朝廷为了管理农田 水利而颁布的法规。此书早已失传,到清末才在敦煌石窟藏书洞内发现了 残卷。由残存文字知道,《水部式》的内容非常丰富,有灌溉用水制度, 有灌区行政组织的条款,有处理农业用水与其他用水之间矛盾的规定等。
牛耕图
优点:
1、把长直辕改成 短曲辕,犁架变小, 便于回转省力
当唐玄宗避乱于成都时,第五琦上言,就已指出,当时“赋之所出,江淮 居多”。与第五琦同时的萧颖士也曾说过,“兵食所资在东南”;后来韩 愈也说过:“赋出天下而江南居十九”;杜牧同样说过:“今天下以江淮 为国命”;甚至店宪宗在所颁布的《上尊号赦》中更公然说:“天宝以后, 戎事方殷,两河宿兵,户赋不加,军国费用,取资江淮”。这样江淮财富 已成唐朝立国的支柱,已成为无可改变的局面。
手工业规模大
唐朝在很多地方设有专门制造船舶的工场。据《新唐书·阎 立德传》记载,在贞观时,曾命阎立德“即洪州造浮海大船 五百艘”。另有记载,贞观十八年(644)曾命“将作大匠 阎立德等,诣洪、饶、江三州,造船四百艘”。说明洪、饶、 江等州都有造船工场。以后,唐太宗想再次征伐高丽,曾 “发江南十二州工人,造大船数百艘”。又在四川“伐木造 船舰,大者或长百尺,其广半之”。龙朔三年(663)八月, 曾下诏“停罢三十六州造船”。这三十六州均系何州,不得 而知,但可以得知设有造船的州是很多的。说明唐朝造船业 是十分发达的。安史乱后,刘晏为诸道盐铁转运使,计划设 造船工场,“乃置十场于扬子县,专知官十人,竞自营办”, 每船可载一千石,这是官府经营的大规模的造船手工业作坊。
高三历史新课 第四章 第四节 隋唐制度的革新 第五节 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 人教版
高三历史新课第四章第四节隋唐制度的革新第五节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一. 本周教学内容:第四章第四节隋唐制度的革新第五节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二. 重点、难点:1. 重点:隋唐制度的革新、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2. 难点:对科举制实行的准确理解、府兵制到募兵制第四章第四节隋唐制度的革新(一)三省六部制1. 情况:隋在中央确立了三省六部制度。
唐太宗时,进一步明确划分三省的职权。
中书省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的诏令。
门下省负责审核政令,有不可行的应驳回。
尚书省负责执行国家的重要政令,“事无不总”。
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六部为尚书省下设机构,包括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吏部主管官吏的考核和任免,户部主管户口、赋税等,礼部主管国家礼仪制度,兵部主管军政,刑部主管刑法,工部主管国家的工程建设。
三省六部制度的确立和完备,是中国官制史上的重大变革,此后,历朝基本上沿用这种制度。
2. 意义三省六部制是我国封建社会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
三省分掌议政、决政、行政三权,实际将秦汉以来的丞相之权一分为三,分隶三省,总与皇帝,从而大大加强了皇权。
六部各自分掌行政、财政、军政、司法、工程等权力。
各司其责,中央机构行政效率大大提高。
三省六部制使秦汉以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得以完善,中央集权得以加强。
这对于国家的统一,社会安定和经济文化的发展都是十分必要的。
(二)科举制的创立和完善1. 科举制产生的历史条件(1)产生原因:是社会经济发展和阶级关系变动的结果。
①随着士族门阀的衰落和庶族地主的兴起,魏晋以来选官注重门第的九品中正制,已经无法继续下去。
②自北魏推行均田制以来,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庶族地主经济得到了发展,形成了一种社会力量,要求在政治上得到应有的地位。
中央政府通过科举制给他们一个政治出路。
③中央政府利用庶族地主抑制士族势力,削弱地方割据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④隋唐时期重视选拔人才,扩大封建统治的阶级基础。
2. 科举制的特点及作用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
第五节 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
第五节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学习重点农业、手工业发展的特点;商业的繁荣;长安、洛阳等城市的兴旺疑难解析隋唐经济发展的表现:由于国家统一,交通发达,前期统治者推行轻徭薄赋、劝课农桑政策,民族交往和中外经济交流加强,经济发展环境宽松。
因此,建立在均田制、租庸调制基础上的农业全面发展:江南地区土地资源得到进一步开发;农田水利发展和农具改进;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手工业发达:分布广,规模大,产量多;分工细,品种繁多,推陈出新;技艺高超,且融入了外来风格。
商业繁荣:水陆交通发达,商品流通便利;货币统一,早期金融机构“柜坊”出现;市场发达,城里设“市”,管理规范,乡村举办草市;商业服务机构发展,道有私家店肆、城中设有邸店。
城市兴旺,出现长安、洛阳、扬州、成都等商业都会。
基本训练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我国以农立国,农业生产技术长期领先于世界;农业是国家经济的命脉,历代统治者都十分重视农业的发展。
据此回答1~4题1.下列有关隋唐时期农业发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经济重心开始南移,江南地区成为产粮区B.唐朝设专职官员管理水利事业C.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唐中期开始征茶税D.北方发明的曲辕犁传到了江东地区2.隋唐开发江南土地资源过程中,对自然生态平衡有所影响的举措是()A.兴建和复修水利工程B.进一步开发土地资源C.围湖造田和向山要田D.扩大茶树种植面积3.下列古代工具中,用于水利灌溉的有( )①耧车②水排③翻车④筒车A.①②B.③④C.②④D.②③④4.唐玄宗时的户数是唐太宗时的近3倍,这一变化带来的影响主要是()A.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B.带来了沉重的人口压力C.造成粮食、资源的紧张D.破坏了自然生态系统,造成环境恶化唐代手工业的发展不仅产地分布广,生产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美,巧夺天工,而且常常能以海纳百川的气魄和胸襟吸收多种外来风格,充分体现出那盛唐气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节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隋唐时期农业发展的原因和特点。
2.掌握隋唐时期手工业发展的特点。
3.掌握隋唐时期商业的繁荣和城市的兴旺。
德育目标1.学习隋唐时期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和商业、城市的繁荣。
认识劳动人民在生产斗争中推动了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2.通过学习隋唐经济的繁荣以及它在世界上的地位和影响,心。
从而提高民族自豪感和自信能力目标1.指导学生归纳隋唐农业、手工业、商业、城市的发展情况,培养综合概括能力。
2.指导学生分析“为什么说隋唐是我国古代封建经济空前繁荣发达的时代?”培养学生从具体的社会政治、经济状况出发,正确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分析运用政治和经济的辩证统一关系进行分析:隋唐初期社会的安定和政策的调整,是经济发展的前提;经济的发展,又巩固了隋唐的政权。
•教学重点1.隋唐时期农业和手工业发展的特点。
2.隋唐时期商业的繁荣和城市(长安和洛阳)的兴旺。
•教学难点1.围湖造田和向山要田对自然生态平衡的影响。
2.邸店和柜坊的出现。
3.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教具准备1.投影仪。
2.制作的曲辕犁和筒车的模型或实物图片。
3.地图《唐前期统治疆域图》《隋唐时期手工业分布和大都会》《唐长安城平面复原图》。
4.投影图片《隋唐时期农业发展特点表》《隋唐时期手工业发展特点表》。
•教学方法1.讨论法:组织学生对隋唐经济发展的原因、特点以及围湖造田和向山要田对自然生态平衡的影响,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等问题展开讨论。
2.讲解法:对于一些具体的、比较琐碎的知识点,教师要讲解清楚。
3.图表归纳法:可对课文中一些比较琐碎的知识点,制作一些图表,既便于讲解,又便于学生记忆。
•课时安排两课时•课堂构思本节主要叙述隋唐两代的经济状况,内容比较多,且比较琐碎,因此在讲课中教师应注意:1.本节内容分两课时。
在安排教学内容时要注意详略得当。
2.对一些重点、难点以讨论法和讲解法为主。
尽量多设计一些问题,组织学生讨论,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
然后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老师再做讲解。
3•对一些比较琐碎的知识点,可适当制作一些图表,如:《隋唐时期农业发展特点表》和《隋唐时期手工业发展特点表》,帮助学生记忆。
4•在教学过程中还可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例题,使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所学知识。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之一:内容概括式导入:[师]通过前四节的学习,我们知道虽然隋朝是极其短暂的,但是它的统一却为唐朝的繁荣打下了基础。
唐初,唐太宗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励精图治,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局面。
经过上承贞观,下启开元的武则天,到唐玄宗统治的开元年间,我国封建社会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全盛时期。
大唐帝国的强盛表现在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空前繁荣,国力增强,百姓生活大为改善。
在封建社会,一个国家的强盛,以经济的繁荣最为主要。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
之二:复习提问式[师]唐初,唐太宗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励精图治,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局面。
还记得课本中是怎样描述贞观之治的吗?[生]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恢复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增强,百姓生活有所改善。
[师]对。
到唐玄宗开元年间,社会又出现了怎样的局面?[生]政治较为清明,国家强盛,经济空前繁荣,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师]大唐帝国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全盛时期。
经济是政治的集中表现,强大的王朝的物质基础是繁荣的经济。
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
[板书]第五节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一、隋唐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教师提问]为什么隋唐时期的社会经济会出现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请大家讨论后回答。
[学生讨论后,回答]第一,隋唐时期,国家统一、强盛,交通发达,陆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比较畅通;第二,唐朝前期统治者推行轻徭薄赋、劝课农桑的政策;第三,国内各民族交往密切,互通有无;第四,隋唐政府对外采取较为开放的政策,中外经济交往频繁。
[教师讲述]很好。
但是还有原因,大家可以想想隋唐制度的革新情况,其中有什么制度可以促进生产的发展?[学生回答]隋和唐朝前期推行的均田制和租庸调制,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土地兼并。
农民有了土地,生产时间也较有保证,赋役负担相对减轻,许多荒地开垦出来,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教师讲述]对。
另外千万不要忘了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其实这些都充分说明了当时的封建生产关系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
好,我们来把隋唐时期经济发展的原因归纳一下,大家看投影显示。
[投影显示]隋唐经济发展原因:1. 国家统一、强盛2. 交通发达3. 统治者的政策4. 各民族交往密切5. 中外交往频繁6. 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教师过渡]上述这些原因促使隋唐两代成为中国古代封建经济空前繁荣发展的时期。
农业、手工业、商业都得到发展,出现了一些繁荣的大都会。
好,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具体的 发展情况。
[板书]二、隋唐时期农业发展的特点、表现[教师提问]隋唐时期,农业有了较快的发展,大家看书,说说看,当时农业的发展有 哪些特点? [学生回答]一是江南地区的土地资源得到进一步开发, 田灌溉的发展和农具的改进。
三是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教师讲述]江南地区的开发比较晚,江南多山多水,可直接使用的耕地比较少, 江南开发以土地资源的开发成果最为显著。
主要进行围湖造田和向山要田的运动。
的《竹枝词》和温庭筠的《烧歌》我们可看出当时放火烧山的现象极其普遍。
围湖造田使圩 田更加普遍。
“圩”是堤的意思,“圩田”就是用圩围住的地区,中间有水,适合种水稻。
因 此江淮地区大面积种植水稻,在南方还推行两年三熟耕作制,江南地区成为粮食重要产地。
[板书]1.江南地区的土地资源得到进一步开发[教师提问]围湖造田和向山要田开发了江南地区的土地资源, 但是这种做法也带来了负面影响。
表现在哪里?[学生回答]对自然生态平衡有所影响。
[教师讲述]对。
造田运动,对水土资源的过度开发必然会破坏自然生态平衡,由此会 造成水旱灾害。
[教师提问]随着江南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是 什么?大家可以结合以往所学习的知识和地理学科的知识,展开一下讨论。
[学生讨论后,回答]因为第一,江南有优越的自然条件,如适合农业生产发展的气候 条件,还有比较丰富的水资源。
第二,北方战乱,安史之乱使北方的经济受到严重的破坏。
第三,经过三国时期的东吴和东晋、南朝的开发。
[教师讲述]很好。
从夏朝建立开始到唐朝前期,我国的经济重心一直在北方地区。
那 时,北方既是政治中心又是经济中心。
相对而言,北方可直接使用的耕地较多,统治者又注重在北方兴修水利工程,发展经济。
而南方相对就比较落后,好象荒蛮之地。
经过春秋时期 吴国和越国两国统治者的开发,再经过三国的吴和东晋、南朝,江南经济才逐步发展起来。
安史之乱使北方经济遭受到严重破坏,社会经济的发展出现停滞甚至倒退,而南方地区基本没有受到战争的影响。
北方的农民又为了逃避战乱而逃往南方, 既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 又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
所以南方经济持续发展。
[教师挂图]《唐前期统治疆域图》[教师指图讲述]北起淮水,南达五岭,西起湘水,东至海滨的广大地区,成为唐中叶 以后农业最发达的地区。
这样,我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请大家注意“开始”这两个字, 经济重心完成南移要到南宋时。
[板书]2.农田灌溉的发展和农具的改进二是农水稻产量大面积提高。
因此 从刘禹锡 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教师讲述]农田灌溉即水利的兴修和农具的改进也是隋唐时期农业发展的特点之一。
隋朝建立的时间虽然比较短,但水利事业成就相当巨大。
如先后开凿了广通渠和大运河。
虽说它们本是运输渠, 但也使沿河两岸获得很大的灌溉之利。
唐朝政府非常重视水利,专门机构和人员管理水利,兴修的水利工程遍布全国。
仅江南兴修和修复的水利工程, 大超过六朝的总和。
[教师出示制作好的曲辕犁模型]大家看这是曲辕犁,它与原来的犁相比有什么好处 呢? [学生回答]既可以深挖又可以浅挖,还比较省力。
[教师讲述]对。
曲辕犁最早出现于江东地区,便于水田耕作。
它把长直辕改成短曲的 辕,犁架变小,便于回转省力,它的犁箭可上可下,调节起来比较方便,可以适应深耕和浅 耕的不同需要,它还改进了犁壁,能翻覆土块,断绝草根生长,对于劳动者来说也比较省力。
[教师出示制作好的筒车模型或投影显示实物图片]我们再来看一下这个模型。
这是 [学生回答][教师讲述] 什么区别?[学生回答][教师讲述]对。
虽然都是灌溉工具,但是翻车必须用人力去踩,而筒车是利用水力, 水流的冲击使筒车自行旋转汲水至高岸,因此它有“人无灌溉之劳而田有常熟之利的功效”。
[教师讲述]好,我们来看一道有关筒车的试题。
[投影显示] 史书记载:“水激轮转,众筒兜水,次第下倾于岸上……以灌稻田,日夜不息,绝胜人力。
这种提水灌溉工具最早出现于C 。
[教师过渡]这些生产工具的改进对唐朝农业生产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展,产量日益增加,尤其是一些经济作物产量提高后,向商品化发展。
[板书]3.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教师讲述]在唐代,茶叶已成为生活必需品,饮茶之风由南方传入北方, 塞外。
由于茶有广大的国内外市场,茶的销路很广,于是涌现出了一批规模大、名茶园,并进行专业化的商品生产。
唐中期以后,政府开始征收茶税。
[教师过渡]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唐朝的手工业也发展到了较高的水平。
[板书]三、隋唐手工业发展的特点[教师提问]隋唐时期的手工业是很发达的,它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学生回答]第一,产地分布广;第二,生产规模大,产量多;第三,分工细,品种繁 多,有不少新产品;第四,技艺水平提高,且融入外来的风格。
[板书]1.产地分布广2. 生产规模大,产量多3. 分工细,品种多,有不少新产品设有就大 筒车。
对,筒车是一种灌溉工具。
大家还记得三国时候的翻车吗?筒车与翻车有翻车用的是人力,筒车用的是水力。
[教师讲述]这是1997年,全国高考卷试题。
材料中反映的这种用水力激轮转动的提 水灌溉工具就是唐朝的筒车。
答案当然是随着农业的发由中土传至 产量多的著4.技艺水平提高,融入外来的风格。
[教师挂图]《隋唐时期手工业分布和大都会》 [教师指图讲述]隋唐时期手工业发展的第一个特点是,手工业品种增加,且产地分布广。
我们来看图《隋唐时期手工业分布和大都会》。
这张图反映出隋唐时期,丝织业、陶瓷业、金属冶铸业、造船业等各个方面都有较大的发展。
而且分布及其广泛。
如,丝麻织品, 遍布全国各地,从北方的定州(今河北定州)到南方的越州(今浙江绍兴) ,而且技术高超,品种繁多。
陶瓷器是唐朝人们的日常生活用品, 陶瓷业也分布于中原和江南的许多地区。
铁的产地在全国有一百多处。
[教师提问]我们从这张图可以看出, 隋唐时期,手工业和大都会的分布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它们主要分布在运河沿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