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国有企业法律风险管理
国有企业法律风险防范及控制要点
![国有企业法律风险防范及控制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d7aa4690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3c.png)
国有企业法律风险防范及控制要点国有企业是指由国家出资或者国家控股的企业,其性质决定了其业务活动涉及国家利益、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等重大因素,国有企业面临着诸多法律风险。
为了使国有企业能够稳健健康地发展,必须加强对法律风险的防范和控制。
下面将从法律风险的特点、防范和控制的要点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法律风险的特点1. 复杂性:国有企业的经营活动众多,涉及面广,涉及的法律法规繁多,涉及的利益关系复杂,导致法律风险的复杂多样化。
2. 高风险性:国有企业负有承载国家重大使命的责任,拥有庞大的财产和人力资源,一旦出现法律问题,损失往往巨大,风险性较高。
3. 时效性:法律法规随时变化,而且国有企业的业务活动也随时在变动,因此法律风险随时都有可能出现,时效性非常强。
4. 多元性:国有企业的业务性质和经营范围多种多样,导致可能面临的法律风险也是多元的,需要多方面做好防范。
1. 加强法律合规意识国有企业应该加强法律合规意识的建设,广泛开展法律法规宣传教育,使每个员工都能够清楚知晓公司的法律合规要求,增强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建立健全法律合规的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机制,加强对法律合规风险的识别和评估,及时调整经营管理行为,预防和控制法律风险的发生。
2. 严格执行审批制度国有企业应建立严格的审批制度,明确权责,规范程序。
对于公司内部的经营活动、投资决策等重大事项,必须严格按照公司制定的审批程序进行,确保每一项经营行为都合法合规,避免违法风险的产生。
3.健全合同管理机制国有企业在与合作伙伴进行合作时,应该建立健全的合同管理机制,制定合同管理制度,严格履行合同义务,确保合同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要对可能涉及到的合同纠纷进行风险评估和控制,及时制定解决方案,降低合同风险的发生概率。
4. 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国有企业应该建立完善的风险预警机制,对公司可能面临的法律风险进行监测和预警。
通过分析、评估和预测,提前发现潜在风险,及时制定应对措施,降低风险的发生和影响。
国有企业法律风险防范与控制措施
![国有企业法律风险防范与控制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7e973e74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bc.png)
国有企业法律风险防范与控制措施国有企业是国家所有和国家投资占主导地位的企业。
在中国,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力量,承担着重要的经济社会职责。
在发展过程中,国有企业也面临着各种法律风险,需要采取措施进行防范和控制。
本文将围绕国有企业的法律风险防范与控制措施展开讨论。
一、国有企业法律风险的特点国有企业作为国家所有或国家控股的企业,其法律风险具有一定的特点:1. 政府干预风险:国有企业往往受到政府部门的管理和监督,因此政府政策、政策变化、行政干预等因素可能成为法律风险的重要源头。
2. 经营风险:由于国有企业所处行业和市场的特殊性,其经营活动受到市场供需、价格波动、竞争等因素的影响,存在一定的经营风险。
3. 组织管理风险:国有企业往往拥有较为复杂的组织结构和管理体系,其内部管理存在着权责不清、利益冲突、内部监督不力等问题,这些问题可能导致管理风险。
针对国有企业法律风险的特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防范与控制:1. 建立健全法律风险管理体系:国有企业应建立健全法律事务部门或专门机构,负责法律风险的识别、评估和管理。
制定相关的法律风险管理制度和规范,明确法律风险管理的责任部门和人员,确保法律风险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
2. 加强法律合规培训:国有企业应加强对员工的法律合规培训,使员工熟悉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和政策,并了解自身在工作中可能存在的法律风险和责任。
通过培训,提高员工的法律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降低因员工违法行为导致的法律风险。
3. 建立健全合同管理制度:国有企业应建立健全合同管理制度,规范合同的签订、履行和变更等流程,确保企业在合同交易活动中能够依法行使权利、承担责任,降低因合同纠纷导致的法律风险。
4. 加强政府关系管理:国有企业应加强与政府部门的沟通和协调,关注政府政策的变化和发展动向,合理利用政府资源,协助政府解决经济社会问题,规避或降低政府干预风险。
5. 完善内部控制和监督机制:国有企业应完善内部控制和监督机制,加强内部合规和自查自纠工作,防范和化解内部管理风险。
浅析国有企业合同管理法律风险及其防范
![浅析国有企业合同管理法律风险及其防范](https://img.taocdn.com/s3/m/4f12ad27ce2f0066f433220a.png)
浅析国有企业合同管理法律风险及其防范在當前的经济市场当中,合同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基本经济形式,它能有效规划企业的经济活动,保证企业能够平稳长久地运行。
所以,在当前市场经济化和法制化的背景下,更要为企业制定科学合理的经济合同,加强国有企业的合同管理。
这不仅能有效地帮助企业规避相关的经济风险,还能实现企业长久的经济发展。
标签:国有企业;合同管理;法律风险;防范1合同管理中法律风险存在的几种形式1.1合同的主体不符合法律规定造成合同无效部分国有企业在签订合同前,没有对合同相对方进行深入的调查与了解,致使与不具有签约资格的主体签订合同,并最终导致合同法律效力待定或无效;合同条款中,存在与法律法规相违背的内容从而导致合同无效;国有企业与缺乏履行合同条款能力的当事人签订合同,亦会导致合同无效的现象发生;在签订合同过程中,部分国有企业没有察觉到合同条款中的漏洞,从而导致合同存在隐藏的法律风险。
如,在签订合同时,要求必须双方盖章,但当事人仅签字而并未盖章;签订合同时,预先约定的合同附件等有关文件并未列入合同的最终文本等等。
该类隐藏问题均可能导致合同签订后,企业出现不必要的损失。
1.2合同执行的过程中因合同主体和合同内容变更产生的法律风险在履行合同的过程中,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合同主体或内容的变更,也可能带来法律风险。
若合同主体出现变更,新主体的履约能力与信用程度对于未变更一方而言就很可能是一种风险。
尤其是在合同债务的转移或债权债务的概括移转中,出让方应事先征求合同相对方的统一,防止由于受让人履约能力不足,侵害原合同相对人的权益。
若出现合同内容变更,原来已签订的条款可能会出现变化或没有履行的必要,这对合同双方而言都意味着风险的产生。
此外,由于合同主体或内容变更也可能会产生违约风险,对国有企业的经济利益造成严重威胁。
1.3缺少信用而引发的合同欺诈有些企业会通过欺诈的方式签订合同,这种方式成本低,能够带来暴利,所以出现了多种欺诈方式,有证件伪造,有隐瞒身份或者真实能力等等。
国有企业的法律风险
![国有企业的法律风险](https://img.taocdn.com/s3/m/a932c32a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31.png)
国有企业的法律风险近年来,国有企业在中国经济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国有企业也面临着各种法律风险。
本文将探讨国有企业的法律风险,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一、国有企业的法律风险概述国有企业在执行公共事务和政府政策方面承担着重要的责任,但正因为其特殊性质,国有企业也更容易面临法律风险。
这些风险可能来自多个方面,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合同纠纷:国有企业通常与其他企业或个人签订合同,如果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存在争议或违约行为,可能导致合同纠纷。
2.劳动争议:国有企业拥有许多员工,如果在薪资、劳动条件等方面存在问题,可能引发劳动争议。
3.知识产权纠纷:作为企业,国有企业也充分利用并创造知识产权。
然而,如果知识产权没有得到妥善保护或存在侵权行为,国有企业可能卷入知识产权纠纷。
4.环境责任:国有企业在生产经营中产生的环境问题可能引发环境污染责任纠纷或违法行为的处罚。
二、解决国有企业法律风险的方案针对国有企业的法律风险,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解决:1.加强法律意识:国有企业应当加强员工的法律意识,提高法律素养,明确遵守法律法规的重要性。
2.建立健全内部合规体系:国有企业应当建立完善的内部合规管理制度,确保企业运作符合法律规定,有关人员要定期进行培训,及时了解和适应相关法律法规的变化。
3.加强风险预警与防范:国有企业应加强风险预警与防范工作,提高法律风险识别能力,及时发现和应对法律问题。
4.合理规避风险:国有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合理规避风险、妥善处理合同关系、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
5.依法维权:如果国有企业遇到法律纠纷,应根据实际情况主动维权,依法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三、结语国有企业作为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认识到法律风险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加强规范合规管理,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规避和解决法律风险。
只有这样,国有企业才能更好地履行其社会责任,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刍议国有企业法律风险防范及控制要点
![刍议国有企业法律风险防范及控制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4f92a527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e5.png)
刍议国有企业法律风险防范及控制要点国有企业是中国经济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特殊的法律地位和法律责任。
在日常经营和管理中,国有企业必须遵守相关法律法规,防范和控制法律风险,保障企业健康发展,以下是国有企业法律风险防范及控制的要点。
一、完善内控体系,防范风险国有企业内控是防范法律风险的关键。
应从内部管理、财务管理、风险防控、信息管理等方面建立健全的内控体系,确保其有效运行。
具体措施包括:1.建立标准规范的企业管理制度,明确权责,规范决策程序,明确经营管理流程和授权审批程序。
2.加强财务管理,确保经济责任清晰,资金使用合理和准确核算账目。
3.加强风险防范,应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制定防范风险措施和应急预案。
4.加强信息管理,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和保密性,建立信息披露制度,规范信息发布程序。
二、健全合同管理制度,规避纠纷国有企业在与外部企业、个人签订合同时,应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合同管理,将法律风险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具体措施包括:1.合同审查:国有企业在签署合同之前,应进行审查,确认合同内容是否符合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规定。
2.合同签署:合同的签署应严格按照相关规定程序进行,确保签署的合同内容真实有效。
3.合同履行:合同履行过程中,应建立合同监督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合同履行中的问题,避免风险扩大化。
三、加强法律意识教育,提升管理水平国有企业必须加强法律意识教育,提升管理水平。
外聘律师、法律顾问等专业人士,可协助企业加强法律顾问,提高法律水平。
具体措施包括:1.加强员工法律知识教育,制定相关培训计划和培训体系,培训员工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
2.建立律师和法律顾问制度,为企业提供专业的法律服务和咨询,帮助企业合法合规经营。
四、及时应对法律风险事件,控制损失国有企业在日常经营管理中难免会遇到各种法律风险事件,如违规行为、侵权事件等。
企业必须及时应对这些事件,避免风险扩大化,控制损失。
具体措施包括:1.建立应急机制,制定应急预案,建立应急处理小组,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应对事件。
国有企业的法律风险与合规管理
![国有企业的法律风险与合规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ea73648a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fd57059.png)
国有企业的法律风险与合规管理国有企业作为国家资产的代表,具有广泛的市场影响力和社会责任。
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国有企业必须面对日益增长的法律风险和合规管理的挑战。
本文将分析国有企业面临的法律风险,并提出相关的合规管理措施。
一、法律风险的来源国有企业的法律风险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1.市场竞争与反垄断法风险: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国有企业面临着反垄断法的监管压力。
未遵守反垄断法规定的行为可能导致高额罚款和不利的声誉影响。
2.劳动法与社会保障风险:国有企业作为雇主,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规定了一系列雇佣关系和劳动者权益保护的规定。
如果国有企业忽视或违反这些法律法规,可能引发员工的劳动纠纷,甚至引起社会的不满。
3.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风险:国家对于环境保护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国有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必须遵守相关的环境保护法规。
如果国有企业未能合规,将面临环境污染的责任追究和巨额赔偿。
4.知识产权与竞争风险:随着科技进步的加快,知识产权的保护越来越重要。
国有企业要保护自身的知识产权,同时遵守竞争法的规定,防止自己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或从事不正当竞争行为。
二、合规管理措施为了防范和降低法律风险,国有企业需要加强合规管理。
以下是几点重要的合规管理措施:1.建立健全法律合规体系:国有企业应建立完善的法律合规体系,包括制定内部合规规章制度,建立法律风险预警机制,加强对法规的培训和宣传,确保员工能够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2.加强监督与内部控制:国有企业应加强对内部人员行为的监督和控制,建立健全的内部审计制度,发现并纠正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
同时,加强对供应商和合作伙伴的监督,确保合作方也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3.合理分配风险:国有企业应根据自身经营情况,将法律风险合理分配给相关方。
例如,通过适当的合同条款和保险来规避法律风险,将潜在的损失降到最低。
4.加强法律团队建设和外部法律支持:国有企业应建立专业的法律团队,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审查服务。
国有企业法律风险防范与控制措施
![国有企业法律风险防范与控制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2a73a364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92f0351.png)
国有企业法律风险防范与控制措施近年来,国有企业在国内外市场的开拓与竞争中面临着愈加激烈的竞争与法律风险。
针对这种情况,科学有效的法律风险防范与控制措施变得尤为重要。
该篇文章主要围绕国有企业的法律风险防范与控制措施进行探讨。
一、强化法律意识国有企业应该在公司制定中充分明确法律意识的内涵,使之成为公司的一项基本文化内涵。
同时,在公司的发展中,制定与法律相关的规章制度,以及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全面推进法治运营,使全体员工都能够建立正确的法律观念和风险预警意识,有效降低法律风险。
二、规范合同管理合同是国有企业经营中不可或缺的法律工具,因此合同管理将决定企业的稳定经营与发展。
因此,在签署合同之前,应该认真审查各项合同内容是否合法、合规,防范潜在的法律风险;在合同履行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合同规定执行,确保合同义务得到充分的履行。
如出现与合同约定的履行不符情况,要及时采取法律手段保障企业的权益。
三、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与外部突出的竞争相伴随的是对企业核心技术和商业秘密的侵犯。
因此,国有企业在处理相关的知识产权问题时,必须坚定维护企业知识产权,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
要制定切实可行的知识产权保护政策,先在企业内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宣传教育,积极申请专利、商标、著作权等知识产权,并建立起专门的知识产权侵权举报渠道,有效保护企业合法权益。
四、建立防范金融风险的体系金融风险是电力企业面临的最主要风险之一。
在金融风险防范方面,国有企业应该加强内部审计和风险控制,不但要对员工进行相关的职业行为规范和管理制度的教育,也需要建立起风险管理评估体系,把风险管理拓展到财务、内部控制等方面,逐渐提高企业的风险抵抗力。
五、制定危险作业规程危险作业是存在一定风险的作业,须要企业通过严格训练与安全规程的制定来控制风险。
因此,在危险作业中,必须建立完善的安全规程,大力加强操作人员相关的安全教育与培训,避免操作人员对事故发生的认识不足而造成的安全事故风险。
刍议国有企业法律风险防范及控制要点
![刍议国有企业法律风险防范及控制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c5a21ace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d8.png)
刍议国有企业法律风险防范及控制要点国有企业作为国家资本运营的重要载体和经济支柱,承担着巨大的经济责任和社会使命。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面临着各种法律风险,如合同纠纷、知识产权侵权、环境污染等。
为了有效防范和控制这些风险,保障国有企业的合法权益,下面从法律风险的来源、防范措施和控制要点三个方面对国有企业的法律风险进行刍议。
一、法律风险的来源1. 法律法规风险:国有企业作为经济组织,其经营活动必须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
由于法律法规的复杂性和频繁变化,国有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很容易因不了解或违反相关法律法规而面临风险。
2. 合同风险:国有企业在与其他经济主体进行经济交往时,往往需要签订各种合同。
合同的订立和履行会面临着合同纠纷、合同变更等风险,如果合同的约定不当或履行过程中出现问题,国有企业会面临经济损失。
3. 知识产权风险: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技术创新的加速发展,知识产权保护问题越来越突出。
国有企业在技术引进、技术开发和产品推广过程中,很容易面临知识产权侵权的风险,给企业的创新和发展带来困扰。
4. 环境污染风险:国有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可能会产生大量的废气、废水、固体废物等污染物,如果不能依法履行环境保护义务,就会面临环境污染风险,被相关部门处罚,并承担环境修复和赔偿责任。
二、法律风险的防范措施1. 法律法规风险的防范:国有企业应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学习宣传机制,及时了解并熟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内部管理制度,确保企业经营活动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2. 合同风险的防范:国有企业在签订合同之前,应详细了解合同内容,明确双方权益和责任的约定,避免合同的模糊性和漏洞,如果可能,可以寻求专业的法律咨询服务,确保合同的合法性和可执行性。
3. 知识产权风险的防范:国有企业应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工作,加强知识产权意识教育,建立知识产权管理制度,保护自身的知识产权,遵守其他企业的知识产权,避免侵权行为的发生。
4. 环境污染风险的防范:国有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应加强环境管理,制定环境保护措施和应急预案,遵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加强与环保部门的沟通协调,及时了解环保政策变化。
国有企业经营中的法律风险及防范对策
![国有企业经营中的法律风险及防范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533e8403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34.png)
国有企业经营中的法律风险及防范对策国有企业作为国家所有的企业,其经营中可能面临的法律风险非常复杂,涉及到多个领域的法律规定。
本文将从国有企业经营中可能面临的法律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
首先,国有企业的经营往往受到政府政策的直接或间接影响,因此,政策风险是国有企业经营中的主要法律风险之一、政策风险包括政策调整、政策变化等,这些变化可能对国有企业的经营产生影响。
为了应对政策风险,国有企业应加强与政府的沟通和合作,及时了解政策动向,调整经营策略。
同时,国有企业还应关注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公平与合理性,积极参与政策制定的环节,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其次,国有企业经营中涉及的合同风险也非常重要。
与其他企业一样,国有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需要与各方签订合同,涉及到合同履行、解除、修改等方面的法律问题。
如果国有企业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出现违约行为,将可能面临民事赔偿的责任。
为了防范合同风险,国有企业应建立健全合同管理制度,加强对合同履行全过程的监督和管理,确保合同的有效履行。
此外,国有企业在签订合同时应明确各方的权利义务,避免合同条款模糊或存在漏洞,以减少纠纷的发生。
第三,法律合规风险是国有企业经营中常见的法律风险之一、国有企业作为国家所有的企业,对合规要求有着更高的要求。
如果国有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存在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将可能面临行政处罚、法律诉讼等风险。
为了降低合规风险,国有企业应建立健全内部合规管理机制,加强对业务活动的监管,确保企业经营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
此外,国有企业还应加强对员工的法律培训,提高员工的法律意识,防止违法行为的发生。
最后,国有企业经营中还可能面临知识产权风险。
知识产权是企业的重要财产,如果企业未能妥善保护自身的知识产权,将可能面临知识产权侵权的风险。
国有企业应注重知识产权的保护,建立健全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加强对知识产权的登记、申请和维权工作。
此外,国有企业还应加强与其他企业的合作,通过技术创新、合作研发等方式,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国有企业法律风险防范与控制措施
![国有企业法律风险防范与控制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79be8f66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93.png)
国有企业法律风险防范与控制措施国有企业作为国家的重要经济支柱,承担着国家和社会责任,其发展和经营活动受到了国家法律法规的严格监管。
在实际经营中,国有企业也面临着各种法律风险,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预防和控制。
本文将就国有企业法律风险的防范与控制措施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国有企业法律风险的类型国有企业法律风险主要包括合同风险、劳动用工风险、环境保护风险、知识产权风险等多个方面。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与各种主体进行合作,签订合同是经营活动中常见的行为。
由于合同订立不规范、履约过程中产生争议、合同履行困难等原因,国有企业面临着合同风险。
国有企业作为雇主,其用工行为也存在一定的法律风险,如劳动合同纠纷、劳动争议等。
国有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也可能涉及环境保护法律风险和知识产权法律风险。
这些法律风险的存在可能会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甚至影响企业的发展和生存。
1. 健全法律合规体系国有企业应建立和健全法律合规体系,明确合规责任部门和人员,强化内部法律合规管理。
通过编制合规规章制度、建立合规岗位责任制度、开展法律培训教育等途径,提高全体员工对法律风险的认识和识别能力,促进企业各项活动的合规运作。
国有企业应当配备专业的法律顾问或法律团队,及时了解和分析国家法律法规的变化及其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影响,为企业决策提供法律风险评估和规避建议。
2. 严格合同管理国有企业应制定合同管理制度,规范合同订立、履行和变更等程序。
在签订合同前,企业应进行充分的尽职调查和风险评估,明确合同条款,避免合同中存在模糊不清、不利于企业的条款。
在合同履行过程中,要建立健全的合同履行和风险监控机制,对合同的履行情况进行跟踪和监督,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存在的合同风险。
3. 做好劳动用工合规管理国有企业应当切实做好劳动用工合规管理,遵守《劳动合同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保障员工合法权益。
企业应建立完善的用工合同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规范员工招聘、录用、劳动合同签订和解除、工资支付等各项用工行为。
国有企业合同管理中的法律风险及防范
![国有企业合同管理中的法律风险及防范](https://img.taocdn.com/s3/m/a5070ecc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bea4663.png)
国有企业合同管理中的法律风险及防范随着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参与度不断提高,合同管理成为了企业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然而,在合同管理中,法律风险随时存在。
本文将从国有企业合同管理中的法律风险入手,探讨其具体表现、原因,并提出防范措施。
一、法律风险的具体表现合同中可能存在的法律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合同格式不规范一些国有企业在编写合同格式时不符合法律要求,比如未注明合同名称、未标注合同签订地址等,这些都可能使合同无效,对企业造成经济损失。
2. 合同条款不合法合同条款也存在违法风险,如要求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行为和内容,或者将不合理的风险转嫁给合作方。
这些条款同样可能使合同无效,或者引起诉讼纠纷。
3. 合同履行不规范合同的履行可能涉及到国有企业的资质和经验等,如果履行方式不规范或者不符合法律规定,可能引起诉讼纠纷,影响企业声誉。
4. 合同纠纷处理不当如果国有企业在处理合同纠纷时不按照法律程序执行,或者违反合同条款和法律规定,将可能导致经济损失和企业信誉度下降。
二、法律风险的原因分析法律风险的存在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 法律知识不够国有企业中法律人才不足,普遍缺乏相关法律知识和经验,因此在合同管理中很容易出现漏洞和问题。
2. 企业文化不合规一些国有企业在文化建设方面存在缺陷,对法律意识和规矩缺乏认同,很难在合同管理中严格遵循法律规定和标准。
3. 采购环节缺失国有企业在采购环节中的缺乏整体规划和标准化流程,可能使得采购过程中出现了与法律规定不符合的合同内容,从而导致法律纠纷。
4. 责任分配不清在国有企业中,不同的部门和人员参与合同管理,相互之间的责任分配不够明确和合理,导致合同管理上的失误和矛盾。
三、防范措施防范国有企业合同风险,需要全方位的预防措施。
具体而言,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加强法律教育和培训国有企业要加强法律意识和法律规范的学习和培训,提高法律知识和管理水平,才能做好合同管理工作。
2. 健全合同管理制度国有企业应该建立基础规范的合同管理制度,详细规定各环节操作步骤和规定标准,实现合同管理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刍议国有企业法律风险防范及控制要点
![刍议国有企业法律风险防范及控制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3478b5e9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cd.png)
刍议国有企业法律风险防范及控制要点国有企业是我国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国有企业的经营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存在着各种法律风险。
因此,国有企业必须要做好法律风险防范和控制工作,确保企业经营的合法合规。
本文对如何做好国有企业法律风险防范和控制进行探讨,提出以下要点:一、合法经营国有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法律法规,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在实际经营过程中,国有企业要始终以诚信守法为基本准则,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并严格按照法律规定进行经营活动,不得从事违法行为,避免从事不道德、不合法的活动,确保企业经营的合法合规。
二、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是企业的重要财产,也是保护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国有企业要加强对知识产权的意识,加强对自身知识产权的保护。
特别要注意在公司附属的合资企业中关注知识产权的保护。
同时,在与合资企业合作时,也要规范合作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保护企业知识产权的安全。
三、规范涉外合作国有企业在开展涉外合作活动时,要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各方的权利义务,规范合作关系。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不能打擦边球,避免违法赌博、洗黑钱等不法行为,不能涉及敏感领域,确保合作项目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四、风险管控机制的建立国有企业要建立健全的风险控制机制,从制度上对企业风险的产生、发展和处理作出相应的规定,降低企业的法律风险。
要做到明确职责、设定流程、规范操作,建立风险预警和发布机制,及时开展风险评估和控制,并进行风险跟踪和处理。
五、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国有企业必须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从内部规范企业的管理、经营行为,降低内部的法律风险。
内部控制制度涉及企业的各个层面,包括制度的设计与完善、行为的监督与控制、内部审计与监督等环节。
要关注内部控制风险和条款,建设强大的内部控制机制,确保企业的管理和经营的规范和合规。
国有企业要始终遵守法律法规,加强企业知识产权保护,规范涉外合作,建立健全风险管控机制和内部控制制度,全面提高企业的风险防范和控制能力,确保企业的经营合规,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刍议国有企业法律风险防范及控制要点
![刍议国有企业法律风险防范及控制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d7015cfc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e6.png)
刍议国有企业法律风险防范及控制要点国有企业在法律风险防范和控制方面比其他企业面临更多的挑战。
这是因为国有企业的特殊性质,其不仅是企业,还代表着国家的权威和形象。
因此,国有企业必须积极控制法律风险,以保护企业本身并保护国家利益。
1. 守法合规意识的培养在国有企业中,守法合规意识的培养是防范法律风险的首要任务。
企业应该建立完善的内部合规机制,加强法律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法律意识,确保员工知道如何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并且应该提供举报渠道,让员工可以自主反映问题。
2. 拓展法律风险管理的领域国有企业的法律风险不仅局限于商业和税法领域,还涉及环境、劳动、知识产权、竞争和反垄断等领域。
因此,国有企业应该拓展法律风险管理的领域,并制定相应的风险防范和控制措施。
3. 重视合同风险管理合同是企业经济活动的基础,合同风险也是国有企业面临的重要风险之一。
国有企业应该重视合同风险管理,完善合同管理机制,包括合同审查、履约管理、诉讼仲裁等环节,确保合同执行的合法性和效力性。
4. 建立内部监督机制在国有企业中,建立内部监督机制是防范法律风险的重要手段之一。
企业应该建立相应的内部控制和管理机制,包括内部审计和风险管理委员会。
这些机制可以帮助企业及时发现和纠正违法行为,从而减少法律风险。
5. 加强合规跟踪和管理国有企业应该加强对合规情况的跟踪和管理,确保合规执行的可行性和效果。
企业可以采用内部审计、外部监管、自查等方式加强合规管理,确保企业的商誉和声誉不受损害。
6. 建立危机管理机制国有企业应该建立健全的危机管理机制,应对各种可能出现的危机,包括法律诉讼、媒体曝光、盗窃泄漏等事件。
这些危机不仅对企业的声誉和形象会带来损害,还会对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活动产生严重影响。
总之,国有企业在法律风险防范和控制方面必须认真对待,通过制定完善的内部管理机制、强化法律意识教育,以及建立合规跟踪和危机管理机制等手段,确保企业的合法性和合规性,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
刍议国有企业法律风险防范及控制要点
![刍议国有企业法律风险防范及控制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7027e532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66e4b40.png)
刍议国有企业法律风险防范及控制要点一、建立健全的法律合规体系国有企业应建立健全的法律合规体系,包括制定必要的内部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明确各级职责和权限,确保企业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实现全面合规管理。
应建立法律风险防范和控制的组织架构,设立专门的法律风险管理部门,负责法律风险的分析、预警和应对工作。
二、加强对合同管理的监督和控制合同是国有企业与外部交易主体之间的核心交易工具,也是法律风险最集中的地方。
国有企业应加强对合同履行情况的监督和控制,确保合同的签订和执行符合法律规定,并对合同涉及的法律风险进行全面的评估和管控。
应加强对合同履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纠纷和风险的预警和管理。
三、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知识产权是国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重要资产,也是法律风险最高的领域之一。
国有企业应完善知识产权的保护机制,建立健全知识产权的创造、申请、运营、管理和保护制度,确保知识产权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应加强对知识产权的监督和维权工作,维护企业的利益和市场竞争地位。
四、加强内部风险防范和控制国有企业内部存在着一系列的法律风险,如内部腐败、违规操作、内部纠纷等。
国有企业应加强对内部风险的预测和控制,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确保企业的内部运营安全和法律合规性。
应加强对内部风险的监督和整治,及时发现和处理内部违法行为,保护企业的内部稳定和发展。
五、加强对外部法律环境的监测和分析国有企业的经营活动受制于国内外各种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存在着一系列的外部法律风险。
国有企业应加强对外部法律环境的监测和分析,了解国内外法律法规的动态变化和影响,及时调整企业的经营战略和经营模式,避免因法律变化而导致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国有企业法律风险防范及控制的要点包括建立健全的法律合规体系、加强对合同管理的监督和控制、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加强内部风险防范和控制,以及加强对外部法律环境的监测和分析等。
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法律风险防范和控制,国有企业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为国家经济的稳定和良性发展贡献力量。
浅析我国企业管理过程中的法律风险问题及对策 法学论文范文分享
![浅析我国企业管理过程中的法律风险问题及对策 法学论文范文分享](https://img.taocdn.com/s3/m/fc009c36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21.png)
浅析我国企业管理过程中的法律风险问题及对策目录一、绪论 (3)二、企业法律风险基本内容 (3)三、企业管理中的法律风险问题分析 (4)(一)法律风险意识不足 (4)(二)法律风险监督力度不足 (4)(三)企业内部管理的复杂性。
(4)(四)企业员工管理的复杂性。
(5)四、有关企业经营管理中相关法律风险的完善对策 (5)(一)提升法律风险意识 (5)(二)加强法律风险的监督管理制度 (6)(三)加强宣传教育工作 (6)(四)加强内部人才的选拔和培养 (7)五、结束语 (7)摘要在我国社会经济高速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企业规模和数量正在不断地增长,让企业之间的竞争呈现出日益激烈的趋势,对企业发展而言既是一种机遇又是一种挑战。
基于此,本文就企业法律风险的基本内容进行分析,并对企业管理中所涉及到法律风险种类和构成法律风险的成因加以阐述,提出提升法律风险意识、建立健全的法律风险管理制度以及加大法律风险监督力度等具体解决措施。
企业只有从多角度、全方位的审视入手,制定切实有效的法律风险管控策略,并提出具体的预防对策,才能规避法律风险及确保长期稳定的发展。
关键词:企业管理;法律风险;对策;问题一、绪论企业从建立到终止,从内部的管理制度到参与市场竞争的整个过程当中,时时刻刻都有法律风险暗藏其中,如果企业没有一个具备法律意识的管理者,企业的声誉和利益将会受到重大损失,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中法律风险的防范和控制,最大限度地提高企业的法律风险管理水平,能够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最终企业效益的收益可以达到最大化。
企业管理中法律行为的处理与评价体系不健全,法律行为的风险管理不能通过合理的方式得到纠正,就会使企业面临法律风险[1]。
因此,在企业经营活动管理中,企业在经营管理的过程中所面临的一切风险都可以归结为法律风险,因此建立并不断完善法务管理制度对公司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二、企业法律风险基本内容目前我国市场经济中存在着各种各样不确定的因素,给企业带来发展机会的同时,也伴随着一定的隐患和风险。
国有企业法律风险管理与防范
![国有企业法律风险管理与防范](https://img.taocdn.com/s3/m/4433d094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07.png)
国有企业法律风险管理与防范随着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不断发展和壮大,法律风险管理与防范成为了确保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国有企业法律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以及有效的防范措施。
一、法律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法律风险管理是国有企业管理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这是因为国有企业在经营活动中面临着多种法律风险,例如合同纠纷、知识产权侵权、环境污染等。
如果不合理管理和防范这些风险,将会导致企业面临巨大的财务、信誉和法律问题。
因此,国有企业必须高度重视法律风险管理,确保企业遵守法律法规,规避潜在的风险。
二、有效的法律风险管理与防范措施1.建立健全的法律风险管理体系国有企业应该建立完善的法律风险管理体系,确保各级管理人员具备法律知识和风险意识,能够有效应对法律风险。
该体系可以包括以下方面:(1)制定风险管理制度:建立法律合规和风险管理制度,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职责和义务。
(2)风险评估与预警机制:定期进行风险评估,及时发现和预防潜在的法律风险。
(3)培训与教育:定期组织法律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法律意识和知识水平。
2.合理管理与规范运作国有企业应该依法合规经营,加强管理与规范运作,有效降低法律风险。
具体措施包括:(1)建立合同管理制度:明确合同的签订、履行和终止程序,防范合同纠纷。
(2)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建立知识产权管理制度,确保企业的知识产权不受侵权。
(3)环境保护与合规:遵守环境保护和相关法律法规,预防环境污染和环境法律责任。
3.与法律专家合作国有企业可以与法律专家合作,寻求专业的法律意见和帮助。
法律专家能够及时提供法律风险防范的建议,并在法律事务处理过程中提供权威的意见。
通过与法律专家的合作,国有企业能够更有针对性地管理和防范法律风险。
4.应急预案与风险应对国有企业应该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和风险应对措施,以应对突发的法律风险事件。
这些措施包括:(1)制定危机管理预案:根据可能发生的法律风险事件,制定相应的危机管理预案,确保能够迅速、有效地响应和处理。
国有企业法律风险防范及控制要点
![国有企业法律风险防范及控制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e2aa578f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eb.png)
国有企业法律风险防范及控制要点国有企业是国家资产所有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法律风险防范工作尤为重要。
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国有企业面临各种法律挑战和风险,要加强法律意识,防范和控制法律风险,确保企业的合法权益和可持续发展。
以下是国有企业法律风险防范及控制的要点:一、加强合规意识,规范运营行为国有企业应建立健全法律意识和合规意识,加强员工的法律培训和教育,确保全体员工遵纪守法、廉洁经营。
企业应建立规范的内部管理制度,明确各岗位的职责和权限,规范运营行为,杜绝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
二、完善合同管理机制,防范合同风险国有企业在经营活动中需与各类主体签订合同,要注重合同的起草和审查工作。
企业应建立合同管理制度,规范合同签订的程序和要求,确保合同内容的合法性和有效性,及时处理合同纠纷,防范合同风险。
三、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防范知识产权侵权知识产权是企业的重要财产,国有企业要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工作。
企业应建立健全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加强专利、商标、著作权等知识产权的申请和保护工作,防范他人的侵权行为,确保企业研发成果和商业秘密的安全。
四、规范财务管理,防范财务风险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要合规、透明、规范,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加强财务风险的预警和防范。
企业应及时公布财务信息,接受内外部监督,保障公司财务的真实性和完整性,防范财务造假和违规操作。
五、强化安全生产管理,防范生产安全事故安全生产是企业生产经营的基础,国有企业要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加强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企业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定期组织安全生产检查,消除安全隐患,防范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
六、加强员工合法权益保障,维护劳动关系稳定国有企业要遵守劳动法律法规,尊重员工的合法权益,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企业应建立健全劳动用工制度,保障员工的劳动权益和福利待遇,加强与工会的沟通协调,及时解决劳动争议,维护企业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国有企业的法律风险管理与合规建设
![国有企业的法律风险管理与合规建设](https://img.taocdn.com/s3/m/01a33b74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a9.png)
国有企业的法律风险管理与合规建设国有企业承担着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责任,但由于其特殊的性质和规模,也面临着众多的法律风险。
为了确保国有企业的正常运营和可持续发展,加强法律风险管理与合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法律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国有企业的法律风险及其原因以及合规建设方面进行探讨。
一、法律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有效的法律风险管理对国有企业至关重要。
首先,它能够帮助企业预防和降低法律纠纷的发生。
通过识别和评估各类法律风险,国有企业可以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违反法律法规,减少诉讼风险。
其次,法律风险管理有助于规范企业的经营行为,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和竞争力。
通过建立完善的合规制度和流程,国有企业能够确保员工遵守法律规定,规范经营活动,降低违规操作的风险。
最后,法律风险管理还可以增强国有企业的声誉和形象。
依法经营可以有效维护企业的社会信誉,赢得社会各界的认可和支持。
二、国有企业的法律风险及其原因国有企业面临的法律风险较多,主要包括合同风险、劳动纠纷、知识产权纠纷、环境污染责任等。
其中,合同风险是最常见的法律风险之一。
国有企业的规模庞大,涉及的合同种类繁多,一旦合同履行出现问题,将直接影响企业的经营活动和利益。
劳动纠纷是另一个常见的法律风险。
由于国有企业员工众多,劳动合同的签订、执行和解除等环节容易出现瑕疵,导致劳动纠纷的发生。
此外,知识产权纠纷和环境污染责任也是国有企业面临的重要法律风险。
导致国有企业法律风险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国有企业在决策层面上可能存在不规范的管理和决策失误,导致相关合同的风险暴露。
其次,国有企业的经营范围广泛,涉及的法律法规较多,员工普遍法律素养不够,执行合规程序出现偏差的可能性较大。
此外,一些国有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可能存在利益冲突和权力过大的问题,增加了法律风险的发生概率。
三、合规建设的重要性与措施合规建设是国有企业法律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建立和完善合规制度和流程,企业可以规范经营行为,减少法律风险。
浅析新形势下加强国有企业法律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问题
![浅析新形势下加强国有企业法律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058287ab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d3.png)
Sweeping over the Management | 管理纵横MODERN BUSINESS现代商业102浅析新形势下加强国有企业法律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问题王媛媛玉溪市抚仙湖保护开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云南玉溪 653100一、引言近年来,我国正在不断加强法治化建设,随着法制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国有企业在法律风险管理方面也逐渐显现出一些问题。
国有企业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应当对这些法律风险给予足够的重视,并对其进行防范与管理,国有企业作为我国市场经济的支柱,更应该尽全力解决这些问题,从而保证企业未来的长远发展。
除此之外,国有企业也应该意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对内部控制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其进行改善。
二、国有企业法律风险概述及成因(一)国有企业法律风险概述企业所面临的法律风险指的主要是企业在法律方面由于行为不规范等法律因素导致的企业所需要承担法律责任的可能性,这类因素可能对企业造成不利影响,同时也可能给企业造成一定的损失。
国有企业作为一个法律主体,其所处的法律环境若是发生了变化,种种因素都有可能造成一些风险后果,这也就造成了法律风险。
风险意味着不确定性,也意味着损失的可能性。
对于国有企业而言,若是法律对于某种行为具有相关的规定,或者是企业的合同上对于某种行为具有明确的约定,而企业在其经营过程中无意或是故意违反了相关的法律规定或是合同约定,并且这种违反法规和约定的行为给企业带来的不利影响以及损失,则可以判定为国有企业因这种行为面临着法律风险。
(二)国有企业法律风险成因对于国有企业而言,若是其违反了相关的法律规定或是合同约定,并给企业带来了不利影响及损失,该企业则面临着法律风险。
但细究其原因,国有企业法律风险的主要成因有以下几点。
1.没有建立完备的法务部门。
对于很多国有企业而言,在经营管理过程中都忽视了法务部门的重要性,也忽视了对法务部门的建设,因此,很多国有企业中都没有建立完备的法务部门。
国有企业法律风险管理合规经营与法律保障
![国有企业法律风险管理合规经营与法律保障](https://img.taocdn.com/s3/m/1839f50d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22.png)
国有企业法律风险管理合规经营与法律保障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发展中,面临着各种法律风险,如合同纠纷、劳动争议、知识产权保护等。
为了保障国有企业的合规经营,提升法律风险管理能力,同时获得有效的法律保障,企业需要重视法律风险管理和法律保障工作。
本文将重点探讨国有企业法律风险管理与合规经营以及法律保障的重要性,以及相关的策略和实践经验。
一、国有企业法律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国有企业作为国家的重要经济支柱,其经营活动具有特殊性和复杂性,容易面临多种法律风险。
法律风险对企业的经营活动和利益保护具有直接影响,因此国有企业需要加强法律风险管理,以确保企业的合规经营。
首先,国有企业法律风险管理可以有效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
通过合规经营和风险管理,国有企业能够及时发现潜在的法律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预防和控制,避免风险的扩大和蔓延,保障企业的正常经营。
其次,法律风险管理可以提升国有企业的形象和信誉。
通过加强法律风险管理,国有企业能够依法合规经营,确保企业行为的合法性和合规性,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和信誉,提升市场竞争力和社会认可度。
最后,国有企业法律风险管理可以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合规经营和风险管理的有效实施,可以减少潜在的法律风险对企业发展的影响,保持企业的稳定运营,并为企业提供法律保障,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国有企业法律风险管理与合规经营的策略国有企业要做好法律风险管理与合规经营,需要制定有效的策略和措施。
以下是几个重要的策略建议:1. 建立健全的内部法律风险管理制度。
国有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业务风险,制定相应的内部法律风险管理制度,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责任和权限,规范企业内部的法律风险管理工作流程,确保风险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2. 加强法律培训和意识教育。
国有企业应加强法律培训和意识教育,提高员工对法律风险的认识和理解,增强法律意识和合规意识,使员工能够主动遵守法律法规,规避潜在的法律风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议国有企业法律风险管理
[摘要]企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科学有效的管理,作为企业风险管理的主要组成部分,法律风险的管理和控制对于企业的经营安全和可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企业自身法律风险环境和管理情况出发,设计与构建新型企业法律风险管理体系,能很好地解决在法律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升企业法律风险管理的能力。
本文主要从风险防范理念、管理模式、制度建设和管理方式对石化企业的法律管理进行讨论。
[关键词]企业;法律;风险管理
法律管理是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石化行业具有投资大、地域广、战线长、高温高压、易燃易爆、高度依赖资源环境等特点,加之行政监管严格和一体化的经营格局等因素,决定了石化企业在实施管理活动过程中适用的法律多、风险大等特点。
因此,石化企业应大力加强企业法制建设、高度重视企业法律工作,逐步建立健全石化企业在业务体系、机构网络、工作机制方面的法律管理,提高企业重大决策的法律参与程度和水平,使法律管理得到整个企业的普遍认同,从而提高企业的总体管理水平。
1 企业法律风险管理的概念
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要健康持续发展,就要遵纪守法,就需要加强对法律风险的控制和防范,因此,全方位地控制法律风险,是企业管理的重要课题,也是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法律风险无处不在,企业在运营过程中由于权利、义务失范导致法律责任和产生实际损害,便是法律风险。
在每天的生产、营销、物流、资金往来等繁杂的工作中处处都有想象不到的危机,稍有不慎,就有全军覆没的危险。
但是,法律风险却是完全可以预防与控制的。
从法律的视角来看,依法取得权利、依法行使权利,以及履行义务、保护权利的过程,就是企业经营管理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企业往往会遇到基于法律环境产生的与权利、义务有关的风险。
比如,企业与政府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股东相互之间,以及客户、员工之间等,都有可能由于权利、义务的不对称所导致的各类法律关系产生矛盾。
所有这些,都可能发生法律风险。
法律风险与其他相关风险一般都会交织在一起。
发生纠纷长期无法得到解决,只能付诸法律裁决。
这是当事双方都不愿意看到的结局,但是正是由于当事双方往往都缺乏法律风险防范意识,没有采取有效的法律风险预防措施,因此只能走向法庭。
2 企业法律风险管理困境分析
目前大多数企业的法律风险管理最普遍的模式是聘请外部法律专业人士进行法务管理或设立内部法务管理机构、设立专职法务人员,通过企业法律顾问开展专项法律事务工作来实现对法律风险的防范和控制。
主要表现在:①事前预防法律风险的目标很难实现。
从风险防控的角度来说,企业法律风险管理最理想的状态是能够实现对法律风险的事前预防,即通过有效的管理手段使企业尽可能地
不发生或少发生法律风险,而不是等到风险发生之后再去处理和解决;②难以妥善处理企业法律风险控制与业务发展之间的矛盾。
目前多数企业要么一味迁就业务的发展而放弃必要的风险控制,要么采取了不必要的风险控制而影响了业务的合理发展。
原因在于法律风险控制策略的决策往往是法律部门一个部门决定,业务部门并不参与,也没有一套科学的方法确定风险大小的判断,通常是根据以往的经验推断或对风险的直观感受来确定,从而导致了无法从全局的角度来客观精确地衡量法律风险,而只能采取单一的控制策略;③法律风险管理资源严重不足。
大多数企业总感觉现有法律岗位人员少,管理缺人,业务多而分散,不能满足日常经营活动对法律风险管理的需要,但短时间内又无法解决。
原因有两方面:一是法律风险管理工作局限于处理具体的法律事务,法务人员身陷于烦琐的、重复性的事务性工作,这种工作模式导致企业无法从风险管理的角度去认识法律风险,并进行更高层次的归纳和分析,进而也无法提出统筹、高效的风险管理解决方案。
二是法律风险管理责任过分集中于法律部门,不能调动整个企业的资源来满足风险管理的需求;④法律风险管理的工作质量基本由法律顾问的个人素质决定。
如果企业的法律顾问经验丰富、专业技能高,则法律风险管理的工作质量相对就比较高,反之则有所下降,这显然不利于企业法律风险管理水平面的提升。
原因在于没有一套科学、标准的法律风险管理方法和工具可供法律顾问使用。
企业法律风险管理机制自身存在的不足与缺陷正是目前大多数国有企业法律风险管理困境产生的原因,而这些不足又正是以事务管理为核心的传统法律风险管理模式所固有的、不可避免的。
因此,要解决法律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就必须转换法律风险管理的模式,重新构建企业法律风险管理体系。
3 加强国有企业法律风险管控的措施
3.1 确保法律管理建立在正确法律风险防范理念之上
理念具有基础和导向作用,法律风险虽然客观存在,但不是不可防和不可控的,几乎所有的重大法律风险隐患都源于人员的不规范行为,如果能够事先采取必要措施,可以防范和控制大部分法律风险案件的发生,或将风险隐患控制在初始阶段和将损失控制到最小化。
因此,石化企业的法律管理应建立在坚实的法律风险防范理念基础之上,必须加大宣传法律风险防范和控制的管理意义、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提高管理层、业务人员和法律人员的共同认识。
3.2 确保法律管理拥有适宜的法律管理模式
我国石化企业业务综合性较强、内部体制关系较复杂。
一般企业内部不仅有石油业务,还有工程建设和工程技术服务、矿区服务等业务。
在内部体制上,上市业务实行分公司体制,未上市业务实行母子公司体制,海外业务大都是股权式合资与合同式合作。
因此,石化企业的法律管理要在充分考虑到企业实际特点的情况下,加强集中管控,协调并妥善处理好安全与效率的关系。
石化企业应遵循统一管理与分级负责相结合、分级分权与合理授权相结合,区别上市与未上市、生产企业与经营企业、国内企业与海外企业的基本原则,实行总部和地区企业相对集中的分级管理模式,合理划分总部与企业管理权限:对于处于市场优势地位的上市生产单位,其受到强制性法律法规的管控更严格,应由总部直接管理重大
投资、交易和纠纷事项,授权地区企业管理其他业务,并集中管理地区企业的各级法律业务;对于工程建设及工程技术等未上市经营单位,总部应以业务指导为主进行适度管控,由地区企业自行管理常规业务;对于海外企业,总部对重大事项的处理应以协调和指导为主,并授权海外企业法律部门对具体业务进行处理。
这样的相对集中的区别化分级式管理模式不仅可以有效实现石化企业法律管理思想,而且可以适应不同企业的实际经营管理和风险防控需求,提高石化企业的法律管理效率。
3.3 确保法律管理为制度建设做好保障
加强石化企业的法制建设、提高石化企业的法律管理效率的关键在于良好制度的建设。
以往法律部门仅审查企业规章制度的合法性,很少关心制度设计中的权责关系,往往由业务部门按照自身职能作用发挥角度起草制度,其制度的设计往往缺乏业务衔接,而且存在着很多缺陷,影响了制度的实施效果,因此石化企业的法律部门应对制度建设进行统一管理,提升法律管理在制度建设中的作用,改观制度设计:一要革新制度设计程序。
制度的设计应严格执行按计划制订、共同论证、系统评审和集体决策的程序进行,并由主要领导组织常务会议对重要制度进行审议,解决制度部门化及制度间交叉矛盾的问题。
二要优化制度内容,提高制度质量。
打破一事一议的局面,遵循业务管理规律和制度实施的可操作性,从企业管理和企业科学治理的高度对每一项制度进行统筹和设计,协调不同管理者之间的业务关系、平衡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权责。
通过对制度内容的不断优化,来改进和完善管理中存在的管理体制调整、职能角色定位、业务界面划分和运行机制等问题。
三要将包括法律部门在内的各业务部门在各项业务中的作用具体化在相关业务制度中,并嵌入相关业务流程,这样可以促进部门间的融合,强化部门职责的落实。
四要规范制度实施机制,提高制度统一性、权威性和有效性。
整合制度与各管理体系,将制度与体系要求融合成一套管理规范,形成统一规范平台,以避免在具体落实中产生制度的重复交叉和矛盾现象。
参考文献:
[1]刘光.论我国企业法律风险之防范[J].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10,4(6).
[2]王凯.论当前我国保险企业法律风险成因和管理[J].社会科学家,201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