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大学农学院江苏作物学优势学科
作物栽培学
学习预备
学习该课程前,学习者需要先了解一定的作物生产实践、植物学、植物生理学、植物营养与施用、土壤耕作、 农业经济与管理等基础知识。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该课程,能够掌握作物生长发育、产量与品质形成和需水需肥规律;土壤、温、光、水、肥等条件 对作物生长发育、产量形成和产品品质的影响;调节、控制作物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关键技术;高产优 质高效生态安全协调栽培原理和系统调控技术;以规模化、机械化、轻简化、清洁化为特征的现代作物栽培集成 技术。
所获荣誉
2000年,该课程被评为江苏省一类优秀课程。 2006年,该课程被评为江苏省一类精品课程。 2008年,该课程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 2016年,该课程成为第一批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2017年12月26日,该课程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认定为首批“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教师简介
戴其根,男,扬州大学农学院教授。 张洪程,男,扬州大学教授,扬州大学水稻产业工程技术研究院院长。 董桂春,男,扬州大学教授。 刘立军,男,扬州大学教授。 杨连新,男,扬州大学教授。 张祖建,男,扬州大学教授。 许轲,男,扬州大学教授。 朱新开,男,扬州大学教授。 陈德华,男,扬州大学教授。 张祥,男,扬州大学副教授。 冷锁虎,男,扬州大学教授。
作物栽培学
扬州大学建设的慕课
01 课程性质
03 学习预备 05 所获荣誉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目录
02 课程简介 04 教学目标 06 教师简介
作物栽培学课程是扬州大学建设的慕课、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该课程于2017年09月30日首次在中国大学 MOOC开课,授课教师是戴其根、张洪程、董桂春、刘立军、杨连新、张祖建、许轲、朱新开、陈德华、张祥、冷 锁虎、陆卫平、陆大雷、郭保卫等人。据2021年7月中国大学MOOC官显示,该课程已经开课8次。
玉米转基因方法资料
这些方法是采用简单的外力冲击或某些物理学原理,将携 带外源DNA片段的质粒载体直接导入植物细胞,然后随机地整
合进受体基因组。例如采用电激法、PEG法等转化玉米的原生
质体,采用超声波材料、脂质体包裹法和花粉管介导法和子房 注射法将外源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等。但是转化技术大多需要经
过原生质体或组织培养阶段,转化周期长,转化受体受到基因
实现了基因在物种之间的交流,其技术体系朝着整个
生物界共用同一个基因库的方向发展;精确性是指他
直接以目的基因为操作对象,使育种目标同育种素材
精确配对,能有效地打破遗传连锁的累赘,提高育种
效率。
二、玉米转基因育种技术概述
(一)、直接的遗传转化方式
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方法出现较早,并很快成
为双子叶植物遗传转化的常规方法。以后发明了一系 列直接的遗传转化方法打开了单子叶植物特别是玉米 等作物转基因研究的大门。
型的较大限制,同时也不适于大规模转基因育种的要求。
基因枪轰击法的发明对直接遗传转化方法
做出了杰出贡献,它解决了进行大量遗传转化
的技术难题,目前已成为玉米转基因育种中遗
传转化的主要方法。
基因枪法是指用基因枪击发引发火药爆炸、高
压气体释放或高压发电所产生的推力使携带了外源基
因的金属微弹穿透植物的组织、细胞壁和膜结构,将
转基因送入细胞核,整合进植物基因组中,实现遗传
转化,这也是目前玉米遗传转化的最主要的方法。
基因枪转化方法的受体类型非常广泛,只要是能
被基因枪微弹穿透的组织或细胞都可以作为转化的受
体,目前首选的受体组织一般是玉米的胚性愈伤组织,
外源基因导入后再由愈伤组织分化培养再生出转基因
植株。
基因枪转化方法的建立使玉米遗传转化趋向于系
扬州大学郭荣校长在全校干部教师大会上的讲话
扬州大学2011年8月30日郭荣校长在全校干部教师大会上的讲话(根据录音整理)同志们:暑假已经结束,新学期即将开始。
假期中,大家围绕学科建设、科学研究、本科招生、校区功能调整、新生入学、学生社会实践、基建维修、环境整治等事项,加班加点,保证了新学期的正常运转。
在此,我代表校党委、校行政向暑假坚守岗位、辛勤工作的教职员工,表示亲切的慰问和衷心的感谢!下面,我根据校党委常委会会议精神,对学校工作作总结、部署。
一、学科建设与学位点建设方面上半年,优势学科建设取得新突破。
继作物学、兽医学两个学科被省政府确立为优势学科后,我校化学和畜牧学日前被增列为省高校优势学科一期工程建设。
至此,我校共有4个学科被列入省高校优势学科一期建设项目,初步奠定了我校在省内的优势地位,将有力促进学校的学科建设、内涵发展。
学位点申报工作成绩喜人。
近期,第11批学位点审核增列工作全部结束。
3月份,国务院学位委公布评审结果,我校新增6个一级博士点、20个一级硕士点。
4月份,国务院学位办根据新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组织对调整的一级学科博士、硕士点进行重新申报评审。
我校又新增一级博士点2个、一级硕士点10个。
至此,我校共有一级学科博士点1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43个。
学位点的增加,进一步优化了研究生教育的结构与层次,进一步促进了文、理、工、农、医各学科间的交叉、融合,为推进学校协调发展、特色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本学期,我们在学科建设与学位点建设方面要重点做好以下两项工作:一是做好自主设置二级学科工作。
暑假期间,学校召开一级学科学位点建设研讨会,组织各学院院长、分管研究生教育工作负责人,全校一级学科博士点、硕士点带头人等专题研讨了一级学科建设、自主设置二级学科、研究生招生培养等问题。
本学期,各学院要认真做好二级学科自主设置工作,并以自设学位点的规划编制、组织申报为契机,强化学科交叉融合,进一步发挥优势学科的带动、促进作用。
职能部门要探索跨学院学科、学位点建设管理模式。
江淮优良食味高产中熟常规粳稻品种的特征
作物学报ACTA AGRONOMICA SINICA 2019, 45(4): 578 588/ ISSN 0496-3490; CN 11-1809/S; CODEN TSHPA9E-mail: zwxb301@DOI: 10.3724/SP.J.1006.2019.82040江淮优良食味高产中熟常规粳稻品种的特征朱盈徐栋胡蕾花辰陈志峰张振振周年兵刘国栋张洪程*魏海燕*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重点实验室 / 江苏省作物栽培生理重点实验室 / 江苏省粮食作物现代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扬州大学农学院, 江苏扬州225009摘要: 从103个中熟常规粳稻品种(品系)中, 根据不同食味值和产量水平筛选出具有代表性的3种类型(味优高产、味优中产、味中高产), 系统比较各类型品质和产量, 以探究江淮优质食味与高产协同的品种特征。
结果表明, 味优高产类型品种加工品质与味中高产类型品种无显著差异。
与味中高产类型相比, 味优高产类型品种垩白粒率、垩白面积比、垩白度分别高82.06%、56.34%和93.28%, 蛋白质含量、直链淀粉含量分别低14.21%、39.78%, 胶稠度高8.73%, 消减值和回复值分别低282.11%、37.88%。
在产量方面, 味优高产类型比味优中产类型高26.73%, 其高产原因主要是具有较高的每穗粒数和结实率。
与味优中产类型相比, 味优高产类型单位面积穗数低22.26%, 每穗粒数与结实率分别高42.12%、6.18%, 成穗率高4.2%, 抽穗期与成熟期叶面积指数分别高5.47%、16.94%, 叶面积衰减率低7.25%, 抽穗至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和积累比例分别高24.07%和15.50%, 着粒密度高40.33%。
综上所述, 味优高产类中熟常规粳稻的特征是, 出糙率和整精米率都达国标1级; 透明度由3级至5级不等; 蛋白质含量在8%左右; 直链淀粉含量在10%左右; 胶稠度在75 mm以上; RVA谱消减值在−300 cP以下, 回复值在600 cP以下。
农学专业《作物学实验》与《专业实践》课程的整合研究
价值工程0引言实验和实践教学是高等学校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环节。
《作物学实验》是一门独立于理论教学的实验课程,用于分析作物植株内部结构和相关生理特征。
实验内容大部分为演示性实验或验证性实验。
《专业实践》是教学计划规定的,目的是使学生在学习农学相关理论和技术的基础上,通过专业实践,理论联系实际,进一步获得大田农作物生产技术、农业技术服务等方面的实践工作能力。
以往这两门课相互独立,关联性不强。
在检验教学成果时,容易给学生造成很多问题,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为此,将这两门课进行整合研究,分析独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整合后的优势,从而使学生在掌握作物(如水稻)整个生育进程的外部形态变化的同时,能观察分析植株内部结构或相关生理特征,进而深入理解作物生长良好的生理机制。
培养了学生综合能力、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
并进一步为以后指导生产实践夯实牢固的基础。
1《作物学实验》与《专业实践》独立教学存在的问题1.1理论教学与实践脱节,学生实验、实践学习内容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以往的实验课多采用单个小实验的方式进行,老师上课前准备好所需的实验材料、试剂、仪器设备,上课时详细讲解实验目的、原理和方法步骤;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按规定程序完成实验操作,而后提交一份全班基本相似的实验报告。
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有关实验材料均由实验教师提供,学生学习起来缺乏系统性,不利于学生对作物田间生长状况的了解,无法将作物的外部形态与内部结构综合理解,从而限制了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以往的专业实践课主要是在各种作物(如水稻、小麦、棉花等)的某个特殊的生育期进行观察或田间操作。
这种教学方式首先不利于学生将具体作物的整个生育过程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进行了解和掌握,阻碍了毕业后顺利走上生产第一线指导生产实践;其次学生只能掌握作物的外部形态,无法理解其内部的生理机制,从而不利于学生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作物淀粉晶体结构的波谱分析
作物学报ACTA AGRONOMICA SINICA 2012, 38(4): 691−698/zwxb/ ISSN 0496-3490; CODEN TSHPA9E-mail: xbzw@DOI: 10.3724/SP.J.1006.2012.00691作物淀粉晶体结构的波谱分析满建民1蔡金文1徐斌2张奉民2刘巧泉1,*韦存虚1,*1扬州大学教育部植物功能基因组学重点实验室 / 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重点实验室, 江苏扬州 225009; 2扬州大学测试中心, 江苏扬州 225009摘要: 作物淀粉有A-型、B-型和C-型晶体, 本文利用粉末X-射线衍射仪(XRD)和固体核磁共振波谱仪(13C CP/MAS NMR)研究了不同植物来源淀粉的波谱特征和相对结晶度。
结果表明, 水稻、马铃薯和豌豆淀粉分别表现典型的A-型、B-型和C-型晶体XRD波谱, 荸荠淀粉则表现C A-型XRD波谱, 葛根淀粉为C B-型XRD波谱。
以Jade 5.0分析软件峰拟合法和曲线作图法计算出来的淀粉XRD相对结晶度差别较大, 且无相关性, 以曲线作图法计算出来的相对结晶度可信度较高。
不同来源淀粉的13C CP/MAS NMR波谱相似, 有C1、C4、C2, 3, 5和C6区域, 区别主要在C1区域, 在该区域A-型糯玉米和普通玉米淀粉有3个结晶峰, B-型马铃薯淀粉有2个结晶峰, C A-型转基因高直链水稻(TRS)淀粉有3个不明显的结晶峰, 而C B-型酸解TRS淀粉有2个结晶峰, 无定形淀粉没有结晶峰。
利用PeakFit 4.12峰拟合分析软件能够计算淀粉13C CP/MAS NMR波谱的相对结晶度和双螺旋含量, 其中双螺旋含量比结晶度高, 结晶度又比依据XRD波谱计算出来的结晶度高。
上述研究结果为应用XRD和13C CP/MAS NMR波谱技术分析作物淀粉晶体结构提供了重要参考。
关键词: 淀粉; 晶体结构; 粉末X-射线衍射仪; 固体核磁共振波谱仪; 结晶度; 双螺旋含量Spectrum Analysis of Crystalline Structure of Crop StarchesMAN Jian-Min1, CAI Jin-Wen1, XU Bin2, ZHANG Feng-Min2, LIU Qiao-Quan1,*, and WEI Cun-Xu1,*1 Key Laboratory of Plant Functional Genomics of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 Key Laboratory of Crop Genetics and Physiology of the Jiangsu Pro- vince, Yangzhou University, Yangzhou 225009, China;2 Testing Center, Yangzhou University, Yangzhou 225009, ChinaAbstract: Crop starches have A-type, B-type, and C-type crystallinity, and C-type crystallinity is the combination of both A-type and B-type crystallinity. In this paper, spectrum characteristics and relative crystallinity of starches from different plants were investigated with X-ray powder diffraction (XRD) and 13C cross-polarization magic-angle spinning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13C CP/MAS NMR).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rice, potato and pea starches showed typical A-type, B-type, and C-type XRD spectra respectively. Water chestnut starch showed a C A-type XRD spectrum, which was a C-type closer to A-type. Kudzu starch showed a C B-type XRD spectrum, which was a C-type closer to B-type. The relative crystallinity of starch from XRD was ob-tained using the Jade 5.0 software and the curve mapping method. The results of two methods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nd had no correlation. The crystallinity with the curve mapping method was more reliable. The spectra of 13C CP/MAS NMR from different crop starches showed similar characteristics, and had four regions of C1, C4, C2, 3, 5 and C6, while the difference of the spectra among different starches was from C1 region. In C1 region, A-type starches of waxy and normal maize showed three peaks, B-type starch of potato showed two peaks, the transgenic resistant starch rice line (TRS) starch, which was a C A-type crys-tallinity, showed three inconspicuous peaks, the acid-modified TRS starch with C B-type crystalline showed two peaks and the amorphous starch had no peaks. The 13C CP/MAS NMR spectra were peak fitted by using the PeakFit 4.12 software. The relative crystallinity and the percentage of double helix content in starches were calculated. The double helix content was higher than the relative crystallinity. The crystallinity obtained from 13C CP/MAS NMR was higher than that from XRD. These results would be very useful for the application of XRD and 13C CP/MAS NMR to the analysis of crystalline structure of crop starches. Keywords: Starch; Crystalline structure; X-ray powder diffraction; Solid state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Crystallinity; Double helix content本研究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071342)和江苏省作物学优势学科项目资助。
龚志云-扬州大学研究生院
扬州大学申请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任职资格简况表(2014版)□破格申报□直接提交□直接认定申请人姓名:龚志云二级学科名称:作物遗传育种二级学科代码:090102一级学科名称:作物学一级学科代码:0901学科所在学院:农学院申请人所在单位:扬州大学(指本人人事档案所在单位)扬州大学研究生院制2014年9月30日填填表说明一、本表由申请者本人填写,填写的内容必须真实并符合本说明要求。
二、“学科、专业名称”及“代码”按照/col/col16196/index.html 网页公布的学科名称和代码填写。
学科所在学院指一级学科所在学院,如无一级学科授权,则按二级学科填写。
申请人所在单位,本单位填写扬州大学××学院(部门),外单位填写其工作单位。
三、第I栏,“主要学习和工作经历”中的“任职”,是指当时本人担任的专业技术职务(职称)和行政职务。
四、本表中“近五年”自2009.1.1算起,“近三年”自2011.1.1算起,年龄等相关信息的截止时间为2014.8.31。
第II-1栏目,公开发表论文,人文社科类申请人须为第一作者,或学生为第一作者、本人为第二作者;自然科学类申请人须为第一作者,或学生为第一作者、本人为唯一通讯作者。
且联合署名论文中至少有1篇以上第一作者SCI、SSCI、A&HCI(限境外外文期刊)收录论文或人文社科C类以上期刊论文,以上论文需提供图书馆检索证明供科研部门审核。
在《扬州大学学报》发表的论文可相当于CSSCI (核心期刊目录)、CSCD(核心库)收录论文纳入统计范围,但最多按1篇计。
五、第II-2栏目,应填写本人在科研和培养研究生工作中,较长期从事的相对稳定并富有成果的主要研究方向,以及在这些研究方向上与同行相比所具有的特色和所处的学术地位、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水平,对当前与长远的社会、经济、科学及文化发展的作用和意义。
文字要简明扼要,不超过600字。
六、第II-3栏目是II-1栏目数字的清单,须逐一填写,成果需由科学技术处或人文社科处认定。
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获奖学生事迹示例.docx
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获奖学生事迹示例人物简介赵大球,男,1984 年 3 月出生,中共党员,汉族,江苏淮安人。
于2010 年考入扬州大学农学院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主要开展观赏植物生长发育与调控的栽培生理与分子生物学研究,以第一作者在《Molecular Biology Reports 》、《Plant Physiology and Biochemistry 》、《Scientia Horticulturae 》等国际刊物上发表SCI 论文9 篇(累计影响因子20.22),以第一作者在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6篇;作为主要完成人,获得2012 年度“中国商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 1项(排名5/12)。
博士期间,连续 2 年班级综合测评第一,获得“研究生一等优秀奖学金” 2 次,并被评为扬州大学研究生“身边榜样”先进典型、扬州大学“优秀毕业研究生” 。
持之以恒,方能与理想同行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勤能补拙是良训,一份辛苦一份才” ,这同时也是赵大球同学的座右铭。
从这句话中他领悟到了许多深刻的道理,一个人的成功不都是凭借聪明,努力和态度也是一个人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只要自己坚定信心、脚踏实地、不断努力、勇敢拼搏,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出属于自己的道路,最终必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努力,是一种财富人生如白驹过隙,转眼间,赵大球已经在扬州大学学习、生活了10 年。
他还隐隐记得10 年前初次踏入扬州大学的大门,主干道两旁高大的悬铃木在第一时间吸引了他的眼球,它们长得枝繁叶茂、郁郁葱葱,仿佛把整个湛蓝的天空都遮住了,只漏射出零星点点的耀斑。
现在回想到它们从当初幼嫩的小芽,通过不断地汲取阳光和雨露茁壮成长,直到如今葱茏玉翠的参天大树,这一过程似乎也是他人生的一种写照:从当初懵懂无知的少年,到现如今满怀梦想的知识青年。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努力从不是天才的代名词,每个人都有拥有它的权利,只要用心去学习、生活,都是最宝贵的经历。
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的探究
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的探究郭宝健 许如根 张新忠 吕 超(扬州大学农学院,江苏扬州225009)摘要:阐述了扬州大学农学院种子专业人才培养的历程及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的紧迫性、人才培养方案、师资队伍和实验室建设及未来专业发展方向,为完善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种子科学与工程;人才培养;专业建设“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世界,一个品种可以造福一个民族”。
种子是最基本的生产资料,随着知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种业的发展面临巨大的挑战和机遇。
具体表现为对种业人才需求规模增大、类型多样化。
自从2002年中国农业大学率先设立种子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以来,国内已经有35所院校陆续开展了种子科学与工程本科生和研究生教育[1-2],为中国种业培养了大量的专业人才。
2011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国发[2011]8号),明确指出种业市场竞争是种业人才的竞争,种子科技创新离不开种业人才[3]。
同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作物学学科评议组在北京召开了“作物学一级学科工作会议”,决定在作物学一级学科下设种子科学与技术二级学科。
为充分利用高等院校教学资源,加大农作物种业人才培养力度,为我国农作物种业发展提供人才和科技支撑,扬州大学在认真分析毕业生就业状况及用人单位对种业人才需求的基础上,经学校研究决定,于2012年向教育部申报了“种子科学与工程”备案专业,批准于2013年开始招生,已连续招收3级学生。
为更好地办好该专业,现对扬州大学农学院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办学基础及办学方针总结,与同仁 交流。
1 扬州大学种子专业人才培养的发展历程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农业生产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为适应农业快速发展的需要,在原省、市、县国有种子公司人才体系的基础上,部分大型农场、农业科研院所及高校陆续成立了种子公司,种子公司对种子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1992年扬州大学农学基金项目: 扬州大学2014年度教学改革研究重点课题(YZUJX2014-3A )通信作者:许如根院(原江苏农学院农学系)在分析种子专业人才需求情况的基础上,开始筹办农学(种子)专科招生,于1993-1996年连续4年在华东地区采取单独招生的方式招收了4届农学(种子)大专,学制3年。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一期项目
附件: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一期项目拟增列立项学科名单(部属高校,共13个,以学校代码为序)学校名称序号学科名称主要依托学科南京大学 1 电子科学与技术东南大学2 新材料及其应用★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3 新能源发电与利用★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4 医学技术南京航空航天大学5 物联网与控制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南京理工大学6高端装备与微纳器件设计制造★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7 材料科学与工程中国矿业大学8 机械工程★机械工程/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9 化学工程与技术★化学工程与技术/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电气工程10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河海大学11 土木工程安全与减灾学科群★土木工程/力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江南大学12 物联网技术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南京农业大学13 农业信息学★作物学/农业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注:带★号的为学校自命名学科。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一期项目拟增列立项学科名单(省属高校,共17个,以学校代码为序)学校名称序号 学科名称主要依托学科苏州大学1地方政府与社会管理★ 政治学/法学/体育学2特种医学★ 特种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南京工业大学 3 公共安全与节能★ 土木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南京邮电大学 4 有机光电子学★ 光学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 南京林业大学 5 环境科学与工程江苏大学 6 材料科学与工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 南通大学 7 新能源及其装备★ 机械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南京医科大学 8 口腔医学 南京中医药大学9 护理学 徐州师范大学10统计学11激光工程与技术★ 光学工程 南京财经大学 12 工商管理 江苏警官学院 13 公安学苏州科技学院14 城乡规划与管理学★ 城乡规划学/建筑学/公共管理 扬州大学15化学 16畜牧学淮海工学院17海洋科学与技术★海洋科学注:带★号的为学校自命名学科。
前进中的扬州大学蔬菜学科--扬州大学蔬菜学科简介
前进中的扬州大学蔬菜学科--扬州大学蔬菜学科简介扬州大学蔬菜学科始建于1952年,以原苏北农学院(1952年组建)农学系果蔬教研室为基础进行建设并不断发展壮大。
1997年扬州大学蔬菜学科和南京农业大学蔬菜学科共建为江苏省重点学科,进一步加快了学科建设进程。
扬州大学蔬菜学科现有教学研究人员共18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7人,博士生导师4人,40岁以下青年教师全部具有博士学位。
在读博、硕士研究生60余名。
蔬菜学科目前已在水生蔬菜资源评价、种质创新和品质形成规律、加工和设施蔬菜遗传与育种、蔬菜抗逆栽培生理和发育调控及蔬菜优质安全生产理论与技术研究等四个领域形成鲜明特色,尤其在水生蔬菜研究领域已取得国内领先的研究水平,主编出版了目前国内外最具权威的水生蔬菜专著《中国水生蔬菜》, 编著《水生蔬菜栽培》和《水生蔬菜栽培与病虫害防治技术》等著作;参编全国统编教材《蔬菜栽培学各论》(南方本)、《设施园艺学》和《园艺学各论》中的水生蔬菜部分,目前,正在建设“江苏省水生蔬菜种质基因库”。
育成了一批在国内有影响的莲藕、茭白等水生蔬菜新品种,如扬藕1号、科选1号、扬藕90-1等莲藕新品种、“伏芹1号”等水芹系列新品种、扬茭1号等茭白新品种等,上述品种在全国大面积栽培,为我国的水生蔬菜生产、出口创汇及广大水乡农民的致富作出了重大贡献。
在加工和设施蔬菜遗传与育种研究领域重点开展了果菜类设施栽培专用新品种、果菜类蔬菜单性结实和品质性状的遗传规律及新品种选育研究。
先后育成罐藏番茄系列新品种“扬州红”、“扬州4号”、“绿杂1号”、“长果3号”、“鉴18”、“简易支架18号”及乳黄瓜新品种“线杂1号”,加工、鲜食兼用胡萝卜“扬州红1号”和黄秋葵新品种“黄丰1号”,育成高产优质单结实番茄新品种“扬粉931”和黄瓜单性结实新品种“黄优”,近期育成塑料大棚专用辣椒新品种“扬大1号”和“扬大2号”。
目前,在蔬菜品种资源分子鉴定、分子遗传图谱构建和重要性状的基因定位、基因克隆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研究等方面均已取得重要进展。
扬州大学农学院专业介绍
农学院 农学院是扬州⼤学办学历史最悠久、师资⼒量最雄厚、科研实⼒⼤、⼈才培养条件越的⼆级学院之⼀,在国内同类院校中享有较好的办学声誉。
学院现有教职⼯74⼈,其中专任教师57⼈。
在57名专任教师中,有教授22⼈,副教授24⼈,⾼级职称⼈数占专任教师的81%;具有博⼠学位教师48⼈,占专任教师的83%,已在全校率先实现45岁以下专任教师博⼠化。
学院拥有突出贡献专家2⼈,省级突出贡献专家4⼈,全国五⼀劳动奖章获得者1⼈,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6⼈。
有1⼈⼊选国家“百千万”⼈才培养⼯程,2⼈⼊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才”⽀持计划,7⼈⼊选江苏省“333”⼈才培养⼯程,12⼈⼊选省⾼校“青蓝⼯程”。
学院拥有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国家重点学科,作物学省级重点学科⼀级学科,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作物遗传育种、农产品安全与环境等3个省级重点⼆级学科,以及植物⽣物技术、区域农业发展、农业信息化技术3个校级重点学科。
其中植物⽣物技术学科系省级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区域农业发展、农业信息化技术系校第⼀层次重点建设学科。
现有作物学⼀级学科博⼠点和硕⼠点,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作物遗传育种学、农产品安全与环境、植物⽣物技术、区域农业发展、农业信息化技术、作物⽣产装备及其⼀体化等7个⼆级学科博硕⼠点及⽣态学硕⼠点,另有农业推⼴专业硕⼠作物、农村与区域发展等2个领域。
农学专业(含农业信息技术专业⽅向)是江苏省⾸批品牌专业和特⾊专业建设点,农村区域发展专业是扬州⼤学特⾊专业建设点。
学院拥有教育部植物功能基因组学重点实验室,农业部长江中下游作物⽣理⽣态与栽培、农业部⾷品安全监控2个重点开放实验室及长江流域稻作技术创新⼯程中⼼;江苏省作物遗传⽣理、江苏省作物栽培⽣理、江苏省植物功能基因组学等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
这些重点实验室的建成为开展科学研究提供了较好的科研公共平台。
⽬前,在研项⽬达255项,其中“863”计划、“973”计划、“948”计划、国家⾃然科学基⾦项⽬等项⽬71项。
江苏高产高效抗逆绿色小麦品种筛选与评价
朱毅萱,段瑞华,曹 颖,等.江苏高产高效抗逆绿色小麦品种筛选与评价[J].江苏农业科学,2023,51(15):56-65.doi:10.15889/j.issn.1002-1302.2023.15.009江苏高产高效抗逆绿色小麦品种筛选与评价朱毅萱1,2,张雨婷1,段瑞华3,曹 颖1,刘 畅1,赵 灿1,王维领1,霍中洋1(1.扬州大学农学院/江苏省作物栽培生理重点实验室/江苏省粮食作物现代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江苏扬州225009;2.河北农业大学农学院,河北保定071000;3.连云港市植物保护植物检疫站,江苏连云港222000) 摘要:筛选高产高效抗逆的绿色品种是实现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保障。
本研究以24个小麦品种为供试材料,在不同施氮量处理下调查品种的产量、氮肥农学效率、赤霉病及白粉病抗性等指标,并进行综合评价,筛选适宜江苏省种植的绿色小麦品种。
结果表明,同一品种在不同施氮水平下的产量优势表现不一致,扬麦25、淮麦33、洛麦24等品种的平均产量较高;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品种的氮肥农学效率整体上呈降低趋势,扬麦29、淮麦33、扬麦25等品种的平均氮肥利用效率较高;各品种赤霉病抗性和白粉病抗性间存在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扬麦15、宁麦13、扬麦20等品种具有较高的赤霉病抗性,而扬麦29、镇麦9号、镇麦10等品种具有较强的白粉病抗性;增加施氮量降低了小麦植株的抗倒伏能力,扬麦25、宁麦资126、国红6号等品种的抗倒性较好;半冬性和弱春性品种的越冬期抗寒性整体上优于春性品种,但部分春性品种如宁麦13、宁麦26和扬麦29同样具有较强的越冬期抗寒性。
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和熵值法对各品种的综合性状进行评价,提出扬麦25、扬麦29、宁麦13、镇麦18为适宜在江苏淮南推广种植的绿色小麦品种;淮麦33和洛麦24为适宜在江苏淮北种植的绿色小麦品种。
关键词:小麦;绿色品种;高产;高效;抗逆;综合评价 中图分类号:S512.10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1302(2023)15-0056-09收稿日期:2022-11-02基金项目: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编号:BE2020319、BE2019377、BE2021361);江苏现代农业产业关键技术创新计划[编号:CX(21)2001];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编号:PAPD)。
农学院作物栽培与耕作系第三章作物栽培业的现状和发展
*
农学院作物栽培与耕作系
*
包括上海市及皖、苏、鄂大部,浙、赣、湘三省北部的三湖平原,共243个县(市),耕地1167万公顷,其中水田占2/3。 作物多一年二熟。除部分低丘岗地外,均为长江中下游冲积平原,土质肥沃,水网密布,湖泊众多,素有鱼米之乡美誉。是我国粮、棉、油、麻、丝、茶等重要产地,稻谷、棉、油菜面积和产量均占全国1/3,麻类作物面积占全国的18%,产量占30%。
*
第三节 我国作物栽培技术的 成就和发展趋势
一、我国作物栽培的技术成就 二、我国作物栽培技术的发展趋势
*
农学院作物栽培与耕作系
*
一、我国作物栽培的技术成就
在1950-60’s, 围绕种植制度改革,研究了与多熟制配套的作物栽培技术,推广育苗移栽技术; 明确各种作物在不同地区、不同肥力水平、不同品种的合理密植范围及相应的肥水管理技术; 针对作物生产上的主要自然灾害如旱害、病虫草害、低温冷害、洼涝渍害、小麦霜冻、水稻烂秧等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技术措施,保证了作物大面积稳产高产。
*
农学院作物栽培与耕作系
*
第一节 作物栽培学科的发展
作物栽培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 我国从事作物栽培历史悠久,根据考古学成果推测,已有七八千年的历史。 在从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年)开始的历代古农书对我国古代农业中的精耕细作、用地养地、抗逆栽培、因时因地因种制宜等农学思想都有详细的记载,有的思想至今都有指导价值。
第一节 作物栽培学科的发展
*
农学院作物栽培与耕作系
*
1980’s末期到1990’s中期,我国由农业出版社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分工出版了一套大型的《中国主要农作物栽培学》丛书。目前又在酝酿出第二套丛书。 1980年以后,北方高等农业院校一般以山东农学院主编的《作物栽培学》(北方本)为主要教材。 及至1989年,农业出版社出版了杨守仁、郑丕尧主编的《作物栽培学概论》,1995年出版王树安主编的《作物栽培学各论》(北方本)。这2本书是1990’s到21世纪初北方农业院校农学专业本科生应用的权威教材。
籼稻背景下导入Wx in等位基因改良稻米食味和理化品质
作物学报ACTA AGRONOMICA SINICA 2019, 45(11): 1628 1637/ ISSN 0496-3490; CN 11-1809/S; CODEN TSHPA9E-mail: zwxb301@DOI: 10.3724/SP.J.1006.2019.82064籼稻背景下导入Wx in等位基因改良稻米食味和理化品质杨勇1陆彦1,2郭淑青1石仲慧1赵杰1范晓磊1李钱峰1刘巧泉1,*张昌泉1,*1扬州大学农学院 / 植物功能基因组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江苏省作物基因组学和分子育种重点实验室 / 粮食作物现代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江苏扬州 225009; 2扬州大学测试中心, 江苏扬州 225009摘要: 水稻Wx b等位基因已广泛用于籼稻的品质改良, 但携带该等位基因的一些籼稻米饭往往偏软, 仍需进一步改良。
为明确籼稻背景下导入Wx in等位基因对稻米食味品质和理化品质的效应, 分别以携带Wx in的IR64和携带Wx b的9311为供体, 以携带Wx a的籼稻SIR3611 (3611)为受体, 基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通过杂交和连续回交的方式构建了3611背景下携带Wx in和Wx b的近等基因系。
系统比较了不同近等基因系间的农艺性状以及稻米的食味和理化品质。
结果表明, 近等基因系与受体亲本3611的主要农艺性状基本接近, 无显著差异。
NIL(Wx in)稻米的表观直链淀粉含量较亲本3611极显著下降而胶稠度极显著增加。
NIL(Wx b)稻米表观直链淀粉含量最低且与之对应的胶稠度最高。
近等基因系NIL(Wx in)和NIL(Wx b)稻米的食味值较亲本极显著提高。
NIL(Wx in)和NIL(Wx b)稻米的GBSSI丰度与对应的表观直链淀粉含量具有明显的正相关。
稻米粉的黏滞性谱、热糊化特性和晶体结构与直链淀粉含量显著相关性。
本研究为在我国籼稻品种品质改良中有效利用Wx in等位基因提供了重要依据。
扬州大学本科专业介绍
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
生物科学专业:
• 掌握生物科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受到良好的专业技能训练;具备进一步攻读硕士研 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良好潜质,同时具备运用所掌 握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从事生物科学基础理论及相 关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教学及管理等方面 工作的能力。
• 主要课程:生物化学及实验、微生物生物学、化工 原理及实验、工程制图与计算机辅助设计、生化工 程及设备、发酵工程及设备、生物工程下游技术、 生物技术大实验等。
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
• 合作办学:
– 2004年与英国迪蒙弗特大学(De Montfort University )大学签署协议联合培养生物医学本 科生,实行“3+1”模式
兽医学院
国际交流:
• 学院在动物基因工程、动物病毒分子生物学等方面 的研究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并与美国、英国、法 国、德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外高等学校、科 研机构建立了广泛的业务联系。
兽医学院
荣誉称号 :
• 2003年在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对全国 一级学科评估中,兽医学整体水平名列该一级学科 全国第四,其中人才培养指标名列全国第一。
谢 谢!
• 扬州大学重点学科
– 特种经济动物饲养、草业科学
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
• 研究所及研究中心:
– 蜂产品研究所 – 兔业工程研究中心 – 饲料牧草研究开发中心 – 动物营养与饲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饲料厂、实验蜂场、水产温室等科研及成果转化基地
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
博士后流动站: 畜牧学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作者:嘉鱼来源:《求学·志愿填报版》2021年第12期国家对农业高等教育一直十分重视,近年更是提出了新农科建设的要求,即重点以现代科学技术改造提升现有的涉农专业,并布局适应新产业、新业态发展需要的新型涉农专业;同时,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和生态文明建设,推进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协同育人等方面的改革,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更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农林类大学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我国现有农林院校120余所,它们是新农科建设的践行者,也是国家在农业发展等关键领域的重点支持对象。
2021年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中提到,加大涉农高校、涉农职业院校、涉农学科专业建设力度。
根据院校的归属,我们可以把农林类大学分两大类,一类是教育部直属的六所农林类大学,一类是省属的农林类大学。
部属农林类大学包括中国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其中,中国农业大学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985工程”、“211工程”、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其余四所为“211工程”、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省属农林类大学中东北农业大学、四川农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是“211工程”、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其他农林类大学为双非高校,比较知名的有华南农业大学、福建农林大学、山东农业大学、湖南农业大学等。
中国农业大学院校属性:“985工程”、“211工程”、一流大学A类院校简介:中国农业大学作为教育部直属高校,是我国现代农业高等教育的起源地,其历史起源于1905年成立的京师大学堂农科大学。
历经百年的世纪风雨,中国农业大学已经发展成一所以农学、生命科学、农业工程和食品科学为特色和优势的研究型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围绕人类营养与健康,以国家农业科技重大需求和国际学术前沿为导向,开展高水平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与创新。
学校在生物育种、健康养殖、兽医公共卫生安全、农业绿色发展、农业工程、食品制造、中国农业农村发展与全球食物安全等领域的研究居国内外领先水平。
植被NPP估算的模型方法与机理
植被NPP估算的模型方法与机理陈雯;孙成明;刘涛;王力坚;陈瑛瑛;武威;杨秉瑧【摘要】植被NPP研究是全球碳循环与碳蓄积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该文在回顾植被NPP模型类型的基础上,详述了气候生产力模型、生物地球化学模型、光能利用率模型与生态遥感模型实现的方法与机理,同时强调了遥感估测模型的重要性。
上述结果说明利用模型估算植被NPP是一种重要且被广泛接受的研究方法,是未来植被NPP估算研究的重要发展方向。
%The vegetation NPP study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research topics about global carbon cycle and storage. Based on reviewing the types of vegetation NPP models,this paper amplified the methods and mechanisms of climate productivitymodels,biogeochemical models,light energy use efficiency models and ecological remote sensing models,and the importance of remote sensing estimation models was emphasized. The abov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odel estimation of NPP in grassland ecosystem was one important and widely accepted research method,and was the important developing direction of grassland NPP estimation in the future.【期刊名称】《安徽农学通报》【年(卷),期】2014(000)008【总页数】5页(P30-33,117)【关键词】植被;NPP;估算;模型;遥感监测【作者】陈雯;孙成明;刘涛;王力坚;陈瑛瑛;武威;杨秉瑧【作者单位】扬州大学农学院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点,江苏扬州 225009;扬州大学农学院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点,江苏扬州 225009;扬州大学农学院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点,江苏扬州 225009;扬州大学农学院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点,江苏扬州 225009;扬州大学农学院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点,江苏扬州 225009;扬州大学农学院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点,江苏扬州 225009;扬州大学农学院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点,江苏扬州 22500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27;TP79研究植被生产力对全球变化的响应是理解陆地生态系统与气候变化相互作用的重要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陈忱
印记基因调控水稻胚乳发育的机理研究
15:30-15:45
张韬
张韬课题组2017年终总结
16:00-16:15
陆卫平
玉米栽培课题组2017年研究进展
孙成明
16:15-16:30
左青松
2017年度油菜组科研状况与进展
16:30-16:45
张祥
棉花轻简高效栽培研究进展
16:45-17:00
严长杰
水稻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等相关基因研究进展
11:00-11:15
杨泽峰
作物数量遗传与分子进化课题组研究进展
11:15-11:30
梁国华
水稻产量性状遗传解析课题组研究进展
11:30-11:45
于恒秀
水稻分子细胞学研究进展
11:45-12:00
印志同
2017年玉米育种课题组工作进展
下午14:00-17:30
金涛
区域农业发展研究进展
17:00-17:15
黄丽芬
农业生态与耕作制度研究进展
17:15-17:30
孙成明
作物生产信息技术研究进展
17:30-17:45郭文善 Nhomakorabea会议总结
陈源
时间
报告人
报告题目
主持人
14:00-14:15
刘巧泉
水稻品质性状遗传调控研究进展
梁国华
14:15-14:30
张宏根
水稻恢复基因的发掘及效应研究
14:30-14:45
郭宝健
大麦主要性状的遗传研究与品种选育
14:45-15:00
左示敏
水稻抗病分子遗传育种2017年度进展
15:00-15:15
李韬
小麦遗传研究进展
戴其根
9:30-9:45
郭文善
小麦课题组2017年度工作进展汇报
9:45-10:00
张祖建
水稻高产与水氮高效利用研究进展
10:00-10:15
景立权
水稻与环境互作年度研究进展
10:30-10:45
Robert Gilbert
New direction for healthy crops
徐辰武
10:45-11:00
扬州大学农学院2017年学术年会
时间:2018年1月19日
地点:荷花池校区逸夫图书馆报告厅
上午8:30-12:00
时间
报告人
报告题目
主持人
8:30-9:15
严长杰
2017年学院科研工作总结
陈源
系主任
2017年各系教学工作交流
9:15-9:30
戴其根
2017年度水稻产业工程技术研究院科技创新与推广服务工作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