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经济学第十三章 农业产业结构

合集下载

农业经济学复习重点

农业经济学复习重点

农业经济学复习重点题目类型:材料分析;判断;简答;论述第一章绪论1.农业的根本特性: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相交织所谓自然再生产,是指生物有机体通过同它所处自然环境之间物质、能量的交换、转化,而不断生长、繁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植物依靠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矿物质养料转化成为有机物,用于自身生长,并繁殖后代,由此构成生生不息的植物世界。

作为经济再生产过程,农产品由结成一定生产关系的社会成员,凭借一定的生产手段和劳动对象生产出来;然后通过交换和分配,部分投入消费领域,部分又重新成为劳动对象而回到下一个生产过程,如此周而复始。

2. 农业的地位(1)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一般地位: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A、农业是提供人类生存必需品的生产部门B、农业是国民经济其他部门得以产生和独立化的基础C、农业是国民经济其他部门进一步发展的基础(2)农业在国民经济发展阶段中的地位A、农业支持国民经济发展阶段B、国家对农业实行保护阶段(3)农业份额下降与农业的经济地位A、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下降是一条客观经济规律B、农业份额下降不等于农业重要性下降(4)农业比重下降规律的原因A、农业生产率的提高,农业不必保持原来的规模,一部分人会从事其他产业的劳动.B、农产品收入需求弹性小。

C、农业比较优势下降,导致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相对比重下降.3、农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1)产品贡献(食品,轻工业原料)(2)要素贡献(劳动力,资本,土地)(3)市场贡献(日用工业品,农业生产资料)(4)外汇贡献(农产品及其加工品的出口)4. 农业的多功能性(1)环境功能(2)社会功能(3)粮食安全功能(4)经济功能(5)文化功能第二章农产品供给与需求1.农产品供求均衡的形成农产品供求均衡是指在某种价格条件下,市场上某种农产品的供给量和需求量恰好相等。

2。

影响供给与需求的因素供给:其他相关农产品的价格、农产品生产要素的价格、农业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的技术水平、农产品生产者数量、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农产品生产者对未来价格的预期、政府的农业产业政策需求:消费者的收入水平; 其他相关农产品的价格;中间需求的变化;人口的数量与结构;消费者的偏好和消费观念;消费者的文化习俗;消费者对未来价格的预期;政府的消费政策 ;P 1时,大量生产导致供大于求,产品滞销,市场剩余P 2时,生产无利可图,减产,导致供小于求,市场短缺 农产品供求平衡并非一直保持固定不变的,只要一个因素变化,就会引起供求双方变化,打破原有的平衡,通过市场自我调控形成新的平衡。

农业经济学复习思考题

农业经济学复习思考题

第一章导论1、什么是农业?试分析农业的根本特性。

2、试分析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一般地位和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中的地位。

3、什么是农业的基本贡献和农业的多功能性?4、了解和掌握农业经济学科产生与发展的基本脉络。

5、当代农业经济学研究对象的变化表现出哪些特征?第二章农产品供给与需求1、何谓农产品供给?农产品供给需要具备哪两个条件?2、农产品供给有哪些特殊性?3、试分析影响农产品供给的因素。

4、何谓农产品需求?农产品需求要具备哪两个条件?5、何谓农产品需求规律、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6、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变动有何区别?7、试分析影响农产品需求的因素。

8、何谓农产品供给价格弹性?农产品供给价格弹性有哪些类型》试用图和公式来表示。

9、试分析影响农产品供给价格弹性的因素。

10、何谓农产品需求价格弹性?农产品需求价格弹性有哪些种类?试用图和公式来表示。

11、试分析影响农产品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

12、农产品供给弹性和需求弹性可以用来分析哪些问题?13、什么是农产品的蛛网理论?农产品供求蛛网有哪几种类型?决定不同蛛网类型的条件是什么?试用图来表示。

14、政府一般可实行哪些价格限制政策?其导致的结果是什么?试用图来表示。

第三章农产品现货市场与流通1、市场的含义是什么?2、流通与商流、物流、信息流的含义是什么?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3、农产品流通的特点是什么?渠道有哪些?4、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含义是什么?它所应该具有的功能有哪些?5、发达国家农产品批发市场的运行模式和特点有哪些?你认为有哪些做法值得中国借鉴?6、零售业态的含义是什么?有哪些因素影响着零售业态?你认为最重要的因素有哪些?7、农产品零售市场的含义是什么?特点有哪些?8、农贸市场的含义是什么?特点有哪些?9、超级市场的含义是什么?农产品连锁经营产生的原因和条件有哪些?你认为应该主要做好哪几个方面的工作来推进农产品连锁经营?10、试比较分析农贸市场与超级市场在经销农产品上的优劣势和发展趋势。

农业产业结构分析与调整

农业产业结构分析与调整

农业产业结构分析与调整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农业产业结构在中国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和经济的迅猛发展,农业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农业产业结构的定义和特点、现状分析、调整建议等几个方面,展开对农业产业结构分析与调整的讨论。

一、农业产业结构的定义和特点农业产业结构是指一个地区农业部门中不同产业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

传统的农业产业结构以粮食、园艺、养殖等为主,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农业产业结构逐渐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农业产业结构的特点主要包括:一是农产品的种类更加丰富,如水果、蔬菜、畜禽产品等;二是农业产业链更加完善,包括种植、养殖、加工、销售等环节;三是农业产业结构更加国际化,与国际市场的联系越来越紧密。

二、现状分析目前,中国的农业产业结构呈现出一些问题。

首先,农业部门中的一些传统产业仍占据主导地位,如粮食种植。

其次,农产品的质量和品牌建设相对滞后,没有形成具有竞争力的农产品品牌;再次,农业产业链中的环节缺失和薄弱,导致农产品流通环节中的损耗较大;最后,农业产业结构中的区域差异明显,一些地区的农业产业发展落后,经济效益低下。

三、优化调整的原则针对以上问题,优化农业产业结构需要遵循以下原则:一是产业结构的调整应与市场需求紧密相连,遵循市场导向;二是注重农业产业链的延伸,发展产业链上游和下游环节,提高附加值;三是注重农业科技创新,推动农业产业升级,如农业机械化、智慧农业等;四是注重区域协调发展,发挥不同地区的特色产业优势。

四、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的主要措施实现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需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加大科技投入,推动农业技术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产品质量。

其次,完善农业产业链,强化农产品加工环节,推动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

同时,加强农业生产者组织建设,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

此外,加强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支持,制定适应农业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和金融支持政策。

农业产业结构分析研究

农业产业结构分析研究

农业产业结构分析研究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和农村发展的不断壮大,农业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和调整。

农业产业结构是农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家粮食安全、农民收入增加以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通过综合分析,探讨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变化、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背景介绍农业产业结构是指农业经济中各种农产品的比重和结构关系。

在我国农业产业结构中,粮食作物一直占据主导地位。

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对农产品多样化需求的增加,农业产业结构逐渐发生了变化。

二、农业产业结构的变化近年来,我国农业产业结构出现了明显的变化。

首先,粮食作物的比重逐渐下降。

农民的种植行为从单纯追求增产转向兼顾农产品的品质和市场需求。

其次,特色农产品的种植和养殖逐渐兴起。

人们对健康和绿色农产品的需求增加,使得一些特色农产品的产业链得到了良好的发展。

另外,农业服务业的发展也成为农业产业结构的一大亮点。

随着农民收入增加和农业产业化的进一步推进,农业服务行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三、农业产业结构的问题虽然我国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取得了很多成就,但也面临一些问题。

首先,粮食产业结构的调整还不够充分。

粮食仍然是我国的主要农产品,但粮食供需关系的改变也使得粮食产业面临着一定的挑战。

其次,一些农产品的销售渠道还不畅通。

由于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的限制,一些农产品在销售环节面临一定的困难。

此外,农产品加工、储存和运输等环节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提升。

四、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思路为了推动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加大对粮食产业的支持力度,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其次,加强农产品加工和销售渠道的建设,推动农产品的市场化和优质化。

另外,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民的生产条件和收入水平。

最后,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产业的科技含量和效益。

五、农业产业结构的发展趋势未来,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发展将呈现出以下几个趋势。

农业经济学整理

农业经济学整理

名词解释:自然经济是建立在生产力极为低下的、以自然分工为根底的、生产仅仅是为了满足劳动者和劳动者单位生存需要的经济形式,也喊自给自足经济。

2、市场农业市场农业是指在市场经济制度中的农业,即由市场对农业经济活动进行调节和对农业资源进行配置的农业。

3、剪刀差剪刀差是指在工农产品交换中,工业品的价格高于其价值,农产品的价格低于其价值,二者的差额呈剪刀状的变化趋势。

4、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确实是根基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是现代集约化农业和高度商品化农业相统一的开展过程。

包括协调开展的工农业关系、经济体制和组织治理的现代化,以及人的现代化。

5、农业产业结构、农村产业结构农业产业结构,强调的是产业结构中的行业构成,要紧指种植业、林业、牧业和渔业。

农村产业结构,强调的是产业在农村那个地域的分布,是个区域性的概念,一般包括三大产业。

6、农业生产社会化农业社会化是指农业由孤立的、封闭的生产方式,转变为分工细密、协作广泛、开放型的生产方式的过程。

7、价格需求弹性、价格提供弹性价格〔农产品〕需求弹性,是指某种农产品的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动反响的灵敏度,即指农产品需求量变动率对其价格变动率的比率,其大小用需求弹性系数来表示。

价格〔农产品〕提供弹性,是指某种农产品的提供量对其价格变动反响的灵敏度,即指农产品提供量变动率对其价格变动率的比率,其大小用提供弹性系数来表示。

8、中性农业技术中性农业技术是指劳动力节约型技术和资源节约型技术紧密结合,取长补短,综合运用的技术。

9、农业集约经营、农业粗放经营●粗放经营:在较低的技术水平下,在单位面积的土地上投进较少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实行广种薄收,要紧靠扩大土地面积来增加总产的一种农业经营方式。

●集约经营与粗放经营相反,它是通过采纳先进的农业技术措施和装备,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进较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并改善经营方法,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增加总产量的农业经营方式。

10、农产品需求价格弹性农产品需求价格弹性,是指某种农产品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化反响的灵敏程度,即指农产品需求量变动的百分率对其价格变动百分率的比率。

中国农大李秉龙教授-农业经济学第十三章-农业产业化经营

中国农大李秉龙教授-农业经济学第十三章-农业产业化经营

• 从契约的本质来看,合作社通过关系型契 约把农户的分散生产连接为一体化的生产, 合作社与农户形成长期的契约关系,这种 契约不仅关系到农产品,而且还关系到生 产要素。
• 依据法律和章程确定了合作社与社员的权 利与义务,在保持农户经济独立的基础上, 农户将一部分生产经营职能交给合作社来 履行。
• 农户不仅能从合作社获得一系列的服务, 而且还能获得利润的返还。
• 在公开市场上汇集了大量的供求信息,大 大节约了供求双方的搜寻成本。
• 古典契约交易的弊端:
• 首先,公开市场上农产品价格波动幅度大, 影响了农户收入的稳定。
• 其次,在公开市场上,分散生产的农户对 农产品的分类极其粗糙,产后处理和加工 程度较低,农产品难以实现价值增值。
• 最后,公开市场的交易半径受到限制。
公共市场
人市场
内部市场,要素市场
(三)农户与农业龙头企业的契约关系
农户与农业龙头企业之间契约关系的 内容可以概括为两者之间产品、资金、
信息的流动和激励、治理关系。
–在市场瞬时交易中, 两者之间仅仅表现为 产品、资金和信息的
简单交换
–在较复杂的契约交易 中,农户和企业之间 的关系除表现为产品、 资金和信息的多次交 换外,还表现为两者 之间的激励和治理关
• 农户已将某些生产要素的使用权或某些生 产环节交给了企业,农户丧失了某些生产 经营自主权
• 企业经营管理者根据需要配置生产要素、 组织生产和销售,节约了市场交易费用, 有利于规模经济效益的发挥。
• 农户可以作为合作社的社员或股份公司的股 东参与重大事项的决策,因而这些企业是农 户自己的企业。
• 然而在关系型契约中,企业在节约交易费用 的同时,由于经营规模的扩大也会带来经营 管理效率的降低、信息传递失真、生产要素 不匹配和资金占用过多等问题,即企业内部 的经营管理费用也会增加。

农业经济学(3)(1)(1)

农业经济学(3)(1)(1)

判断1.从本质上讲,农业生产是自然界中物质和能量的转化过程。

T2.一般来说,狭义的农业包括植物栽培业和动物饲养业。

X3.农业在国民经济产值中的比重逐渐下降是普遍和必然的现象。

T4.农产品供给就是指农产品生产经营者愿意并能够出售某种农产品的数量。

X5.在一定时期内,农产品的供给量除本期生产的产品外,还应包括以前的存货。

T6.如果某些因素导致在农产品既定价格水平下的需求量发生了变化,其变化表现为点在需求曲线上的移动。

X7.农产品市场流通就是农产品从批发市场向零售市场运输的过程。

X8.信息流是导向,商流是前提,物流是基础。

T9.消费者凭知觉感受农产品的品质,如颜色、大小、新鲜度等。

T10.远期交易实现了签订合约与货物交割的时间上的分离。

T11.所有的商品都适合在期货市场上交易。

X12.没有期货市场的经济称不上是市场经济。

T13.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认为,制度的本质就是在社会分工协作体中不同集团、阶层和阶级之间的利益关系。

T14.制度不包括宗教信仰、惯例、习俗等。

X15.制度是用来降低交易费用。

X16.我国农村土地属于国家所有。

X17.农村土地的使用权、流转权、抵押担保权属于农村土地的承包权。

X18.土地资源是一种特殊的经济资源,具有稀缺性。

T19.只要合理利用,土壤肥力不仅不会耗竭,反而会不断提高。

T20.土地生产农产品的能力是具有差异性的。

T21.土地是自然形成的,人类无法通过活动改变其数量。

T22.杜能模型更适用于西方经济发达国家的大城市周围地区,而辛克莱尔模型则更适应于落后地区。

X23.杜能模型是对辛克莱尔模型的发展和修正。

X24.恰亚诺夫认为,农民在农业生产上投入的劳动量取决于家庭需求满足程度和劳动辛苦程度二者的均衡,而不是按照“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原理来做决策。

T25.不变制度工资水平是由市场机制的竞争力量决定的。

X26.刘易斯的二元经济结构模型,特别强调农业发展对经济结构转换和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出路问题的重要意义。

农业经济学(农业产业化与产业结构)

农业经济学(农业产业化与产业结构)

请初 见次 谅讲 ,课 感, 谢多 有 不 足 ,
——
1、利益补偿 2、利益均衡 3、按股分红
4、转移交付
4、我国农业产业化面临的主要问题
(1)龙头组织整体竞争力不高
(2)参与农业产业化的经营程度低
(3)运行机制不健全 (4)政府扶植力度不够
(5)农业产业化精英人才短缺
农业产业化问题的解决,留 给大家思考。亲,大声说出 你的见解吧!
主 讲 人 : 姚 娇 龙
2、农业产业结构的变化具有阶段 性,各阶段有各自的特点
(1)多种经营综合发展是农业产业结构发 展变化的主要趋势 (2)从封闭的单一结构向开放型的多元结 构转变 (3)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将增加高附加值 农产品的比重 (4)农业的增长由单纯追求数量的增长向 追求高产、优质、高效的方式转变 (5)农业各部门生产从以劳动密集型为主 逐步向资金密集和技术密集型发展
协调发展、相互促进
4.它能满足社会对各种农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
5.它能够促进农民增收
1、自然资源(温度、土壤、水分、阳光) 2、经济发展水平(直接影响我们改造自 然的能力,例如美国)
3、人口状况和粮食的供求状况 4、经济政策(财政税收、金融、劳动就 业、社会保障等政策影响资源在农业各 产业及产业内部的分配)
布局区域化、生产专业化、企业规模化、经营集 约化、产品商品化、服务社会化
3、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主要组织类型
(1)龙头企业带动型:公司+农户
(2)市场带动型:专业市场+基地农户 (3)行业协会带动型:行业协会+企业+基地农户 (4)合作经济组织带动型:合作经济组织+基地农户 (5)农民经纪人带动型:农民经纪人+农户 (6)主导产业带动型: 主导产业+基地农户 (7)综合开发集团带动型:开发集团+基地农户

农业推广硕士《农业经济学》参考答案

农业推广硕士《农业经济学》参考答案

农业推广硕士《农业经济学》复习题及作业第一章导论1、什么是农业?什么是农业的基本贡献和农业的多功能性?2、试分析农业的根本特性。

(作业1)农业是人类利用生物有机体的生命活动,将外界环境中的物质和能量转化为各种动植物产品的生产活动。

因此,农业的特性表现为以下3 个方面:1 .农业生产是一种自然再生产过程。

农业是利用生物有机体生长发育过程进行的生产,是生命物质的再生产,因而也是有机体的自然再生产过程。

例如,种植业和林业的生产过程同时也是绿色植物的生长、繁殖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绿色植物从环境中获得二氧化碳、水和矿物质,通过光合作用将它们转化为有机物质供自身生长、繁殖;畜牧业和渔业的生产过程同时也是家畜和鱼类的生长、繁殖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家畜和鱼类以植物或动物产品为食物,通过消化合成作用(新陈代谢)转化为自身所需的物质以维持自身的生长、繁殖,将植物性产品转化成动物性产品。

动植物的残体和排泄物进人土壤和水体后,经过微生物还原,再次成为植物生长发育的养料来源,重新进人生物再生产的循环过程。

显然,生物的自然再生产过程有自身的客观规律,它的发展严格遵循自然界生命运动规律。

农业生产的对象是动植物和微生物,它们都是有生命的有机体,其生长、繁殖都依赖一定的环境条件并遵循一定的客观规律。

人类通过劳动可以改变这些有机体生长、繁殖的环境条件,或者直接干预其生长和繁殖的过程,从而获得自己生活、生产和发展所需要的食物和其他物质资料。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动植物生长发育规律的认识日益深人,改变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及其环境条件的手段日益加强,农业生产提供的动植物产品也日益丰富。

2 .农业生产也是一种经济再生产。

农业生产者在特定的社会中结成一定的生产关系,借助一定的生产工具对劳动对象进行具体的生产活动,以获得所需要的农产品。

这些农产品可以供生产者自己消费,也可以作为生产资料进人下一个农业生产过程,还可以通过交换换取生产者所需要的其他消费和生产资料。

农业产业结构

农业产业结构
⑶稳定近海捕捞,加强保护近海渔业资源,完善休渔制度,严 格控制捕捞强度,减少捕捞量。
⑷大力发展远洋渔业,不断扩大国外作业海域,加强国际渔业 合作。
⑸大力发展水产品的精加工、深加工和综合利用,重点抓好大 宗水产品的优质和低值水产品的深加工,提高水产品质量和 附加值。
•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步骤和评价
• 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常用的方法是概算平衡法。 • 1.步骤 • ⑴搜集现有农业产业结构的有关资料 • ⑵根据自身的资源条件,确定一个或几个最能满足需要、最
协调法 是从系统的观点出发,研究农业产业结构运动的内 在规律性,综合考查部门之间在一定时期的合理比例关系, 使产业结构在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不受阻碍地 和谐进行。
• ⒉衡量农业产业结构合理性的指标体系 ⑴农业产业结构状况指标 土地利用结构;播种面积结构(适用种植业);农业总产值 结构;农业商品产值结构;农业劳动力利用结构;资金利用 结构。 ⑵农业产业结构的效益指标 ①经济效益指标:单位面积产量(产值、净产值);劳动 生产率;单位产品成本;每元投资所得的产值、净产值、商 品产值。 ②社会效益指标:农产品商品量及其构成;农产品商品率; 主要农产品的人均消费水平。 ③生态效益指标:森林覆盖率;自然灾害发生率;土壤有 机质含量;土壤和水资源中有害物质含量。
总的调整方向是: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前提下,大力发展
经济作物及其他作物。
⑴粮食生产结构的调整:首先,必须保证粮食生产的稳 定与安全;其次,明确粮食生产结构调整的重点:调整直接 消费部分与间接消费部分的比例关系,提高间接部分的比重; 调整不同品质的粮食的比例关系,不断增加优质粮食的生产 量,提高优质粮食的相对比重。
⑶大力发展畜牧业的后向及前向产业。
⑷大力改良畜禽品种,完善畜牧兽医体系,提高饲养技术和 疫病防治水平。

第十三章 农业产业结构

第十三章 农业产业结构

海水产品
淡水产品
单位:%
1978—2007年中国水产0000
2000000
2500000
3000000
3500000
4000000
500000
0
1950年 1952年 1954年 1957年 1962年 1965年 1970年 1975年 1978年 1979年 1980年 1981年 1982年 1983年 1984年
(二)农业产业结构的特点
农业产业结构的整体性 农业产业结构的多层次性 农业产业结构的动态性
(三)农业产业结构的作用
对农业自然资源利用的影响
对农业内部物质能量相互转化的影响 对农业劳动力资源利用的影响
对满足社会农产品需求的影响
二、农业产业结构形成的条件与演变 的规律性
(一)农业产业结构形成的条件
——2000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
一、农业产业结构的概念、特点与作用 (一)概念
农业产业结构也称农业生产结构,是指一定地 域(国家或地区或农业企业)范围内农业各生产 部门及其各生产项目在整个农业生产中相对于一 定时期和一定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所构成的 特有的比较稳定的结合方式。简言之,就是指农 业各产业部门和各部门内部的组成及其相互之间 的比例关系,它是农业生产力合理组合和开发利 用方面的基本问题。
1、方法
比重法
类比法
速度法 协调法
2、指标体系
(1)反映农业产业结构状况的指标 土地利用结构 播种面积结构 农业总产值结构 农业商品产值结构
农业劳动力利用结构
资金利用结构
(2)反映农业产业结构的效益指标
反映经济效益的指标:单产(产值、净产值)、
劳动生产率、单位产品成本等 反映社会效益的指标:农业商品量及其构成、农 产品商品率、主要农产品的人均消费水平 反映生态效益的指标:森林覆盖率、自然灾害发 生率、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地和水资源中有害物 质含量等。

农业经济学总结

农业经济学总结

《农业经济学》习题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农业:农业是人们利用太阳能,依靠生物的生长发育来获取产品的社会物质生产部门。

农业生产的对象是生物体,获取的是动植物产品。

农业一般指植物栽培业和动物饲养业。

2、农产品供给:是指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在一定时间内、在一定条件下愿意并能够出售某种商品农产品的数量。

3、农产品需求:是指农产品消费者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愿意购买并且能够购买的某种农产品的数量。

4、农产品需求价格弹性:是指某种农产品市场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化反应的敏感程度,即指农产品需求量变动率与其价格变动率的比率。

5、农产品供给价格弹性:是指某种农产品的市场供给量对其价格变动反应的敏感程度,即指农产品供给量变动率对其价格变动率的比率。

6、粮食安全:所有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够在物质上和经济上获得足够的、安全的、富有营养的食物来满足其积极和健康生活的膳食需要及食物喜好时,才实现了“粮食安全”。

7、农产品的期货交易:按照一定的条件和程序,由买卖双方在交易所内预先签订产品买卖合同,而贷款的支付与货物的交割则要在约定远期进行的一种贸易形式,属于信用交易范畴。

8、比较成本学说:每个国家不一定生产各种商品,而应集中力量生产那些利益较大或不利较小的商品,然后通过国际贸易,在资本和劳动力不变的情况下,生产总量将增加,如此形成的国际分工对贸易各国都有利。

9、土地:是由地球陆地部分一定高度和深度的岩石、矿藏、土壤、水文、大气和植被等要素构成的自然综合体,即陆地及其自然附属物。

10、土地集约经营:指在一定土地面积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活劳动,应用先进农业技术装备和技术措施,进行精耕细作,主要靠提高土地生产率来增加农产品产量和收入的经营方式。

11、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是指根据农业生产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社会、经济、技术、自然条件的可能,将土地生产要素适当集中使用,从而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的经营方式。

12、土地制度:是指人们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在土地利用中形成的土地关系的综合。

第十三章 农业产业结构

第十三章 农业产业结构

12.2农业产业结构形成 的条件与演变规律性
12.2.1农业产业结构形成的条件
1.生产力水平是农业产业结构形成和发展的主要条件: 生产力的发展决定产业结构的发展 2.需求是农业产业结构形成和发展的前提条件:需求决 定农业生产从而决定农业产 3.地理环境是农业产业结构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条件 4.劳动力是农业产业结构形成和发展的内在条件 5.资金是农业产业结构形成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6.科学技术是农业产业结构形成和发展的动力条件
13.3 农业产业结构的合理化 13.3.1 农业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含义
农业产业结构合理化是指通过对农业结构的 调整,使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农业资源得到最 合理的配置,从而使农业产业结构的效益、 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 农业产业结构是否合理化,是个相对的和发 展的概念。
13.3.2 农业产业结构合理化的评价标准
牧业 11.2 12.2 10.9 13.4 15.0 18.3 27.3 27.4 28.6 33.1
渔业 1.3 1.9 2.2 1.7 1.6 2.6 5.5 8.0 9.9 10.9
表13-3 农作物播种面积结构的变化
年份 1952 1978 1985 1990 1995 1998 2003 粮食作物 经济作物 其他作物 89.2 9.0 1.8 80.3 9.6 10.0 75.8 15.6 8.6 76.5 14.4 9.1 73.4 22.1 4.5 73.1 13.7 13.2 65.2 29.5 5.3
13.1.2 农业产业结构的特点
农业产业结构的相关性。形成农业产业结构的各部门、 产业、要素之间存在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 的关系。在种养业之间的循环最为典型。(桑、猪、 渔) 农业产业结构的多层次性。随生产的发展和社会分工 的扩大,农业结构的划分会越来越细。农、林、牧、 渔为一级结构,在一级结构的每个生产部门依据产品 性质不同划分若干小部门为二级结构。种植业(粮食 作物、经济作物和饲料作物)在二级结构内部再分为 若干类为三级结构。粮食作物(粗粮、细粮和薯类)

13 农业产业结构

13 农业产业结构

第十三章农业产业结构二、思考题农业产业结构的概念是什么?答:农业产业结构也称农业生产结构,是指一定地域(国家、地区或农业企业)的农业产业部门和各部门内部的组成及其相互之间的比例关系,它关系到农业生产力合理组合和开发利用方面的基本问题。

农业产业结构的演进趋势表现在哪些方面?(一)要求生产更多的高级食品从食品的需求弹性看,较为低级的食物(主要是植物类产品)的需求弹性较小,而高级的保护性食品(主要是动物类产品)的需求弹性大。

因此,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对较高级食品的需求将与日俱增。

需求变化必然引起农业内部产业结构的变化,即以种植业为主,向种植业与畜牧业并举的过渡。

从发达国家的工业化过程看,农业产业结构变革最明显的就是畜牧业在农业总产值中所占比例的上升。

(二)对饲料生产需求的扩张随着低级食品向高级食品的转换,畜牧业得以较快地发展。

对饲料需求的不断增长,使种植业生产的粮食越来越多地被用作饲料的同时,饲料作物的栽培迅速增加。

这必然导致种植业内部的产业结构变化。

(三)对原材料作物的需求增加当工业化进程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对原材料的需求,无论是数量还是品种上都会逐渐增加。

工业化要求农业部门生产更多的原材料。

这也是引起农业产业结构变化的重要原因。

(四)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的比例调整在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的比例关系上,种植业比例将会逐渐下降,畜牧业比例将会稳步提高,并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产业部门,一般约占农业总产值的50%以上。

林业日益成为农业的重要部门,森林覆盖率一般约占国土面积的1/3以上。

渔业将有较大的发展,成为取得廉价而又丰富蛋白质的重要食物来源。

(五)种植业内部结构调整在种植业内部,粮食作物的比例逐渐下降,种植业部门越来越多的粮食被用作饲料。

经济发达国家的饲料要占到70%~80%,居民口粮仅占20%~30%,饲料作物的种植比例逐渐上升。

与此同时,经济作物(主要是原料)以及水果、蔬菜、园艺作物的比例日益增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牧业 12.4 12.9 14.0 12.9 14.0
副业 4.3 4.4 6.5 8.7 15.1
渔业 0.2 0.5 1.7 1.5 1.2
注:此前中国农业产业结构包括副业,此后不包含副业
➢从部门序列结构看,比例关系不协调。以 种植业为主;以粮食生产为主。
➢从资源利用结构看,资源利用不合理,地 区优势未能得到发挥。
四、中国农业产业结构的演变
改革开放前的农业产业结构 ➢ 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目标造成单一的纯农业型结构,
即农业—种植业—粮食结构。
1949—1979年中国农业总产值构成
年份 1949 1957 1965 1972 1979
种植业 82.5 80.6 75.8 75.8 74.7
林业 0.9 1.7 2.0 2.2 2.8
➢从经济运行效果看,社会、经济和生态效 益下降,农产品供给全面紧张。
改革开放后的农业产业结构
60000 50000 40000 30000 20000 10000
0
农林牧渔 业总产值 #农 业 #林 业 #牧 业 #渔 业
1978—2007年中国农业总产值
1978年 1980年 1985年 1990年 1991年 1992年 1993年 1994年 1995年 1996年 1997年 1998年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一)概念
农业产业结构也称农业生产结构,是指一定地 域(国家或地区或农业企业)范围内农业各生产 部门及其各生产项目在整个农业生产中相对于一 定时期和一定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所构成的 特有的比较稳定的结合方式。简言之,就是指农 业各产业部门和各部门内部的组成及其相互之间 的比例关系,它是农业生产力合理组合和开发利 用方面的基本问题。
渔业 1.6% 1.7% 3.5% 5.4% 5.9% 6.8% 8.0% 8.2% 8.4% 9.0% 9.6% 9.9% 10.3 10.9 10.8 10.8 10.6 9.9% 10.2 9.7% 9.1% 畜牧业 15.0 18.4 22.1 25.7 26.5 27.1 27.4 29.7 29.7 26.9 28.7 28.6 28.5 29.7 30.4 30.9 32.1 33.6 33.7 29.6 33.0 林业 3.4% 4.2% 5.2% 4.3% 4.5% 4.7% 4.5% 3.9% 3.5% 3.5% 3.4% 3.5% 3.6% 3.8% 3.6% 3.8% 4.2% 3.7% 3.6% 3.9% 3.8% 种植业 80.0 75.6 69.2 64.7 63.1 61.5 60.1 58.2 58.4 60.6 58.2 58.0 57.5 55.7 55.2 54.5 50.1 50.1 49.7 52.7 50.4
农业结构的内涵(四个层次)
➢农业内部各生产部门的组成及其相互间的关系(种 植业、牧业、林业和渔业)。部门结构 ➢某一农业生产部门内部的各类农产品之间的关系 (如种植业中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作物、园艺 作物等)。种植结构 ➢某一农产品的品种和质量结构(如粮食生产要分为 大米、小麦、玉米、大豆)。品种结构 ➢区域之间农业生产的差异(地区产业结构的整体性 ➢农业产业结构的多层次性 ➢农业产业结构的动态性
(三)农业产业结构的作用
➢对农业自然资源利用的影响 ➢对农业内部物质能量相互转化的影响 ➢对农业劳动力资源利用的影响 ➢对满足社会农产品需求的影响
二、农业产业结构形成的条件与演变 的规律性
(一)农业产业结构形成的条件
➢ 生产力水平——主要条件 ➢ 需求——前提条件 ➢ 地理环境——基础条件 ➢ 劳动力——内在条件 ➢ 资金——基本条件 ➢ 科学技术——动力条件
(二)农业产业结构演变的规律
➢粮食生产的基础性地位受到国家政策的保护
➢在农业产业结构发展演变中林业受到国家的保 护支持力度最大 ➢畜牧业所占比重逐步增大,甚至居于主要地位 ➢在种植业内部,粮食作物比重下降,经济作物 比重上升,饲料生产所占比重增大(发达国家达 70-80% ➢农业生产的专业化与一定程度的多部门经营相 结合
单位:亿元
120.0% 100.0%
80.0% 60.0% 40.0%
20.0% 0.0%
1978 1980 1985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年 年年 年年 年 年年 年 年年 年年 年 年年 年 年年 年年
三、农业产业结构的合理化
(一)含义
是指通过对农业结构的调整,使一个国家或 地区的资源得到最合理的配置,从而使农业产业 结构的效益、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农业产业结 构是否合理,是一个相对和发展的概念。
(二)农业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标准
➢能充分合理地利用当地农业资源,不断提高经 济效益。 ➢能保持和改善生态环境 ➢能最好地满足社会需求 ➢农业各部门能协调发展 结论:农业结构是否合理是相对的,过去合理的 农业结构现在会变得不合理,因此,农业结构调 整是一个不断的动态过程。
农业经济学第十三章 农业产业结构
农村经济发展新阶段的中心任务: 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世纪之交,我国农业发展进入了一个 新阶段。2000年1月,党中央提出农业和农 村工作的中心任务是进行农业产业结构的 战略性调整,增加农民收入。
——2000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
一、农业产业结构的概念、特点与作用
(三)衡量农业产业结构合理性的方法与指标体系
1、方法 ➢比重法 ➢类比法 ➢速度法 ➢协调法
2、指标体系
(1)反映农业产业结构状况的指标 ➢ 土地利用结构 ➢ 播种面积结构 ➢ 农业总产值结构 ➢ 农业商品产值结构 ➢ 农业劳动力利用结构 ➢ 资金利用结构
(2)反映农业产业结构的效益指标 ➢反映经济效益的指标:单产(产值、净产值)、 劳动生产率、单位产品成本等 ➢反映社会效益的指标:农业商品量及其构成、农 产品商品率、主要农产品的人均消费水平 ➢反映生态效益的指标:森林覆盖率、自然灾害发 生率、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地和水资源中有害物 质含量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